@陈士杰
@陈士杰
打倒共产党!打倒习近平!
关注的小组(7)
动态 帖子 719 评论 4442 短评 60 收到的赞 6047 送出的赞 1816
  1.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请封锁我的2047账号

    本人近日和洋人结婚了,现在决定不再掺和中国的事情,后半辈子做洋人了,并且会脱离华人圈。

    我希望2047网站封锁我的账号,我以后也不会在任何平台上用中文讨论事情了。

    非常感谢2047站长、管理员以及各位网友对我的帮助和关心。

  2.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为什么西方国家的结婚程序这么繁琐

    近日,我的一个好朋友在加拿大结婚,我去当见证人了。

    加拿大的结婚程序是:两个人要先去办结婚许可(网上办或者线下办都可以),当天就能办成。

    然后联系一个持有执照的主婚人,以及再找两个见证人,也就说,结婚必须五个人才能成功。

    最后在向政府申请结婚证。

    我觉得这套程序非常繁琐,也非常麻烦。

    在中国,结婚只要两个人去民政部门拿着证件登记就可以了。

    为什么加拿大的结婚这么麻烦?而且还莫名其妙的出了一个毫无必要的主婚人这个职业。

    为什么加拿大不能和中国一样,两口子直接在政府部门登记签字就行了。

    美国的结婚程序和加拿大也差不多。

    你们怎么看这件事情?

  3.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为什么中共编写的小学语文课本里面,会有《地震中的父与子》、《爱迪生救妈妈》这种夸赞西方人的假故事?

    中共在意识形态上不是反西方的嘛。那么应该在课文里面尽量说欧美的坏话啊,为什么会有夸赞西方人的课文?况且这些课文还都是杜撰的假故事。

    你们对这怎么看?

  4.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美国在处理外国流亡人士的问题上,应该向中共学习

    很多中国异议人士流亡到美国之后,根本找不到正经工作,只能做一些很低端的工作。比如余志坚到美国之后就刷厕所活着,高智晟的妻儿做Airbnb,王若望靠老婆做保姆活着。还有大量的民运组织是做政治庇护移民公司活着。

    异议人士在美国活的很差,只会让粉红耻笑,让粉红觉得反共的都是叫花子。

    因此,美国政府要不就别营救这些中国异议人士,让他们死在共产党的牢房里面当烈士。要不就花钱把他们养起来,至少让他们过一个体面的美国中产生活。

    美国政府要不就别帮助,要不就帮人帮到家。帮一半,还不如别帮。

    西哈努克当时在中国流亡的时候,周恩来是每年给他五百万人民币,让他来组建流亡政府的。周恩来可没有让西哈努克在北京刷厕所。

    讲白了,当年美国应该取消六四绿卡,但是把一两百个民运人士花钱养起来。

  5.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为什么绝大部分中国人对自由民主没有兴趣?为什么中共几乎不可能垮台?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6.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阎明复的女儿谈六四

    阎明复的女儿阎兰在2020年出版了一本英文书叫《阎家: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世纪的核心的家族》(The House of Yan: A Family at the Heart of a Century in Chinese History)

    这本书有一章都是在讲六四的。这是英文原文:

    I was still in Geneva in 1985 when I heard that my father had been appointed by the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 to the position of leader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then to the position of secretary to the Central Committee.
    
    By coincidence, Mikhail Gorbachev became the new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that year. Soon after starting his new post, Gorbachev stated that he wanted to improve relations with China.
    
    Deng Xiaoping had several reservations regarding this wished-for rapprochement, all of them military. First, there was the presence of Soviet troops in Mongolia, as well as on the Sino-Soviet border. The Soviets were intervening in Afghanistan and supporting the Vietnamese forces in Cambodia, an unacceptable situation in the eyes of Beijing.
    
    Deng Xiaoping was able to lay down a whole set of conditions because China was in a position of strength. The economic reforms implemented by Deng in 1978 were bearing fruit, whereas the Soviet economy, in decline since the late 1970s, was forcing the USSR to give up its arms rac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retreat of Soviet troops from Afghanistan, Deng gave the green light for Gorbachev to make an official visit to China between May 15 and 18, 1989. The symbolism was strong enough that Yan Mingfu—who was, in some way, the living memory of the history of Sino-Soviet relations —took part in the ceremonies in his role as secretary of the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
    
    As it happened, Hu Yaobang had died from a heart attack the previous month in Beijing.
    
    As the Party’s secretary-general, Hu Yaobang had been a reformist, but he had been dismissed in 1987 following student protests whose democratic aspirations he seemed to share. Hu Yaobang was particularly admired because, in the wake of Mao’s death, he accomplished the reintegration of hundreds of intellectuals and leaders fired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s well as the posthumous rehabilitation of the regime’s victims, including my grandfather. Then, in 1979, he had done the same for rightists.
    
    The day after his death, spontaneous protests all over the country forced the government to organize a state funeral on April 22, 1989. In Beijing, however, the fervor did not die down. In Tiananmen Square, it became impossible to carry out the ceremonies planned for the Soviet leader’s official visit. Tiananmen Square was filled with students who had begun a hunger strike, so it was decided to prepare a reception at the airport instead. Gorbachev was welcomed on May 16 by Zhao Ziyang, the party’s secretary-general, and by Deng, in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 followed the event on Swiss television.
    
    What the television footage did not show was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d asked my father to negotiate with the students in Tiananmen Square, to convince them to move away after four days of their hunger strike.
    
    One wonders why the government did not send the education minister to Tiananmen Square that afternoon. Particularly since my father had been ill for some time, regularly hospitalized with high fevers. In fact, he left for Tiananmen Square in an ambulance from the hospital where he had been admitted with a temperature of 102.
    
    Barely had my father arrived in the middle of the angry crowd when the leader of the student movement asked everybody to calm down. What happened next was told to me by a friend of mine, Caroline, who was a student at Peking University at the time. At that moment, she was sitting close to my father’s feet.
    
    Before passing the megaphone to my father, the movement’s leader told the protesters that Comrade Yan Mingfu had come as a friend, that he was a genuine communist. “I can promise you, he is one of us.” My father took the megaphone and began speaking: “First of all, your determination and the spirit of your demands has touched the entire country. Be assured that your demands for reform, freedom, and an end to corruption have been heard, and I have no doubt that the Central Committee, as well as the People’s Assembly, will take them into account. But those demands are not worth paying for with your lives. As a humanist, let me tell you that you cannot sacrifice yourselve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I can promise you that—once you have suspended your hunger strike and started classes again—there will be no reprisals against you.” And to persuade the weakest among them to go to the hospital, and the others to go back to their classrooms as soon as possible, he offered himself as a hostage, as proof of the government’s good faith, assuring the students that their demands would be considered and that negotiations would begin. Despite this, the students decided not to vacate the square. My father left.
    
    Later, he would say that it was lucky that Deng was hard of hearing because he would not have been happy to hear the students yelling while he was welcoming Gorbachev in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While the square was still occupied by protesters and hunger strikers, Gorbachev’s official visit continued, notably at the famous Great Wall of China. When a journalist asked him for his impression of this edifice, Gorbachev replied that the wall was magnificent, before adding, “But there are too many walls between people.” The journalist took the bait, “Does that mean you would like to bring down the Berlin Wall?” The response was serious: “Why not?” As for the protesters who were still occupying Tiananmen Square, Gorbachev chose his words carefully: “The USSR, too, has certain ‘hotheads’ who wish to change socialism overnight.”
    
    It was from that moment that my father disappeared from television screens, and that the reporting focused less on Gorbachev’s visit than on what was happening in Tiananmen Square.
    
    In Geneva, I spent all my free time glued to the television—until June 4, 1989, when I saw the pictures of the tank advancing toward a young man. That image seared itself into my memory.
    
    I followed the events that came next through the young Chinese people who left the country. One year later, in Paris, I saw my friend Hirondelle, who told me that, on that fateful day, she had been walking toward Chang’an Avenue, after leaving the State Council residence where she lived. The avenue was filled with tanks and military trucks. The loudspeakers broadcast the words, “Attention. All rebels will be shot. Stay in your homes.” Despite the warlike tone, Hirondelle could not believe this was true. Was it possible that Chinese soldiers would shoot at the crowd? Suddenly, a young man started running toward her. From a nearby tank, a soldier fired. The boy was hit. He collapsed, bleeding. The loudspeaker announced, “Do not remain outside. If you do, you will suffer the consequences.” Hirondelle was not sure she had really understood. This is a nightmare, she told herself, and her whole body started trembling. She did not move as the tanks went past. Then, gathering her strength, she ran home and made the decision to leave Beijing.
    
    The day after these events, my father was dismissed. He was not the only one: Zhao Ziyang, too, was dismissed, along with two other Central Committee secretaries.
    
    That November, six months after Gorbachev’s visit to Beijing, the Berlin Wall came down.
    
    The next month, in Malta, Mikhail Gorbachev and George H. W. Bush officially proclaime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By December 1991, the USSR had ceased to exist.
    
    As for my father, his exile would not last long. In 1991, he was appointed vice-minister of civil affairs.
    

    这英语很简单,不会英语的用翻译软件看一下就行了。

    我很惊讶她会写六四,并且还写了军队杀人的事情。

    阎明复的子女愿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写六四,我很敬佩。

  7.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本站管理者如果和我有仇,请把我封号,删我留言的行为很下作

    冒充反贼的佐藤琴子在咒骂民运。

    我驳斥它的东西都被删了。

    本站管理者,你如果看不上我,请把我封号,别玩这种删帖的下作手段。

  8.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中国驻中非大使馆竟然用DeepL翻译

  9.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日本宪法的自相矛盾

    日本宪法序言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

    但是日本的国家元首确实世袭罔替的天皇。

    既然主权在民的国家元首是世袭制和终身制的,人民不能撤换他,也不能选举他,这是很奇怪的。

    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是有本质区别的。

    在美国这种共和制的国家,国家主权是人民的,国家权力也都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宪法授予政府行使国家权力(宪法没有给政府的权力都由人民保留),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有权利撤换任何官员,政府要为人民服务。

    在英国这种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主权是君主的,国家权力都是君主的。君主通过宪法让政府代表自己行使国家权力,同时人民的权利也是君主通过宪法授予的,人民没有权利撤换君主(宪法没有给政府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都由君主保留),政府也是为君主服务的。

    所以日本的宪法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日本应该修宪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天皇,公职人员都要对天皇效忠,检察官以天皇的名义起诉任何人,天皇不用遵守法律。

  10.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富豪捐助的建筑的命名权是否可以修改?

    假设富豪张三出资给某个大学盖了一栋教学楼,然后这栋楼就叫张三楼。

    结果几年后张三强奸女员工被逮捕入狱了,你说这栋教学楼可以改名字吗?

  11.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在外国非法滞留的本国公民,回国后是否应该被惩罚?

    如果一个国家有很多国民在外非法滞留,那么这个国家的护照含金量就会降低,甚至可能出现零免签国的情况。

    因此,我觉得每个非法滞留的国民,实际上都在损害本国护照的含金量,这种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应该被处罚。

    大家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12.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王朝,要给前朝的前朝的皇族给予礼遇?

    汉献帝把皇位让给曹丕后,曹丕封他为山阳公。汉献帝的后代继续持有山阳公的头衔,直到五胡乱华的时候才终止。这就意味着晋朝允许大汉皇室保留这个职位四十多年。

    曹奂把皇位让给司马氏后,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大魏皇族的后代长期担任陈留王,直到南朝齐的时候才废除。这意味着晋朝和南朝宋都让曹家人保留了这个职位。

    为什么晋朝会对汉朝的王室以礼相待?我认为曹丕对汉朝皇室的礼遇应该在魏国灭亡时结束。

    同样,南朝宋为什么要对曹魏皇族以礼相待?我认为司马炎对魏国皇室的礼遇应该在晋国灭亡时结束。

    我能理解本朝皇帝对前朝的皇族给予礼遇,毕竟你的帝位是从人家那里得到的。但是为什么连前朝的前朝也要照顾?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13.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加拿大未来如果要举办是否维持君主制的公民投票,那么移民归化者是否可以参加?

    近日查尔斯三世登基,有很多加拿大人在讨论是否要维持君主制,已经有人主张要举行是否维持君主制的公民投票。

    1946年,意大利就曾经举行过是否要保留君主制的公投,最后是共和派过半数,因此意大利就驱逐王室成立了共和国。

    如果未来加拿大也这么做,有一个问题就是:移民归化者是否有这场公投的投票权?

    每一个移民在加入加拿大国籍的时候,都必须宣誓效忠伊丽莎白二世或者查尔斯三世。

    如果政府允许他们投票支持共和派,这不就意味着政府允许他们在入籍宣誓的时候撒谎了吗?

    因此,我觉得如果要举办这种公投,那么第一代移民不应该有权参与,应该直接划归成君主制的支持者。

    你们觉得我说得对吗?

  14.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所有用中文喊“脱支”的人都是假的

    真的想脱支的人,应该是用外语和外国人聊外国的事情,而不是天天用中文在网上唾骂中国。

    现在用中文在网上骂中国、骂中国文化、骂中国人的人,不是脱支,而是爱之深责之切。

    一个女生天天骂你,说明你对她很重要,她在乎你。真的想远离你的女生是完全忽略你,完全不在意你。

  15.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为什么单田芳去世的时候,纽约时报、BBC等媒体要报道他的去世?

    单田芳没有英文的文化产品,欧美人肯定不知道他,他的影响力只是在中国大陆。

    对于这么一个人的去世,为什么西方媒体要报道他的死讯?

    举一个例子,某个知名印度歌手,一辈子只用印地语唱歌,虽然在印度很有名,但是我觉得他死的时候新华社是不会报道的吧。

  16.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言论自由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十条

    1. 任何战争宣传都应被法律禁止。

    2. 任何鼓吹民族、种族或宗教仇恨,构成煽动歧视、敌意或暴力的行为,均应依法禁止。

    按照这个标准,全中国至少数亿人都违法了。所有说“黑鬼”、“白皮猪”、“台巴子”、“高丽棒子”、“日本鬼子”的中国人都违法了,所有主张“打台湾”、“打日本”、“打美国”、“收复外东北”、“收复钓鱼台”的人也都违法了。

    你们认为言论自由是尺度应该是什么?哪些言论应该被禁止?

  17.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外国人是否可以加入本国的政党?

    中共不允许外国人入党。

    台湾的民进党和国民党也不允许外国人入党。

    加拿大的政党是允许具有枫叶卡的外国人入党的,但是没有枫叶卡的外国人是不行的。

    你们觉得政党应该允许外国人加入吗?如果允许外国人入党,那么是任何外国人都可以加入,还是只有具有本国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才能加入?

  18.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外交部对哈德逊研究所和里根总统图书馆的制裁令写的有问题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3/0408/c1001-32659675.html

    制裁令的原文是:

     一、对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等2家机构:
    
      严格限制我国境内的高校、机构等组织和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交流、合作等活动。
    
      二、对哈德逊研究所董事会主席萨拉·斯特恩、所长约翰·瓦特斯,负责里根图书馆日常维护的里根基金会前执行主任约翰·希布斯奇、首席行政官乔安妮·德雷克等4名个人:
    
      (一)冻结在我国境内的动产、不动产和其他各类财产;
    
      (二)禁止我国境内的组织、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
    
      (三)对其本人不予签发签证、不准入境。
    

    如果国立台湾大学在未来和哈德逊研究所进行交流,那么这要这么办?中共显然没有能力控制台湾大学,但中共也不能说台湾大学不属于“我国境内的高校”。

    所以我觉得制裁令应该这么写:

     一、对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等2家机构:
    
      严格限制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高校、机构等组织和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交流、合作等活动。
    
      二、对哈德逊研究所董事会主席萨拉·斯特恩、所长约翰·瓦特斯,负责里根图书馆日常维护的里根基金会前执行主任约翰·希布斯奇、首席行政官乔安妮·德雷克等4名个人:
    
      (一)冻结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动产、不动产和其他各类财产;
    
      (二)禁止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组织、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
    
      (三)对其本人不予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证、不准其入境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
    

    毕竟中国外交部必须宣称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但是中国外交部还管不到台湾。

    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19.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如果中国公民违抗外交部的制裁令,会有什么后果?

    中国外交部宣布制裁里根总统图书馆和哈德逊研究所,禁止中国公民给这两个机构进行任何交易和合作。

    如果一个中国公民用自己在中国银行办的信用卡在网上给这两个机构捐款,那么这个中国公民会有什么下场?会被喝茶警告吗?

  20.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大使馆撤侨时,允许本国公民带其外籍亲属是否合理?

    俄乌战争期间,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表示,在乌克兰的中国公民的外籍近亲属也可以参加中国的撤侨,也可以坐中国政府提供的撤侨巴士和撤侨包机。

    但是这么做是否合理?凭什么要用中国公民的税金来保护一个外国人?

    你如果说:公民有权利和自己的近亲属在一起,骨肉分离是侵犯人权。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世界各国都应该规定本国公民的外籍配偶可以自动获得该国的永居权。但显然不是如此,美国公民的外籍配偶不一定能获得绿卡,甚至还可能被美国驻外使馆拒签。

    因此,我认为应该规定:只有本国公民才有权利享有领事保护,本国公民的外国近亲属不应该有这种权利。

    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承担代价。比如一个人投资股票了,那么他就应该承担可能赔钱的代价;一个人出门行走,那么他就应该承担可能被车撞死的代价;所以当一个人选择和外国人结婚的时候,那他就应该承担未来可能骨肉分离的代价。

    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21.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加拿大这么搞迟早完蛋

  22.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郭文贵被抓啦

  23.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凭什么不能骂铁凝

    这个网站还不能骂共产党的了吗

    骂铁凝操你妈有什么错?

  24.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中国宪法规定的总理产生方式很奇怪

    中国宪法对总理的产生方式的规定是很荒唐的。

    中国宪法是规定,全国人大有权选举并且罢免国家主席。

    然后又规定,国务院总理由国家主席提名,交由全国人大全体投票通过,再由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任命。

    既然国家主席也是由全国人大选举的,那么直接让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总理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走一个国家主席提名然后全国人大再确定的程序?这个程序非常画蛇添足。

    的确有一些国家是规定总理由总统提名,交由国会通过后,再有总统任命。比如法国和韩国。但是法国和韩国的总统都不是国会选举的,而是公民直选的。

  25.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首都图书馆竟然有政治禁书

    首都图书馆里面竟然有《施明德和魏京生对谈录》和《施明德狱中书信集》。

    很有意思。

  26.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这几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好像是没有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的任期规定是:

    第七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第八十七条 国务院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都是上一届全国人大选出来的。

    现在上一届全国人大任期已经结束,这一届全国人大还没有选出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

    这是不是意味着,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没有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的?

    我理解的对吗?

  27.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中華民國的罷免制度是有問題的

    中華民國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

    假設某城市有一百萬選民,罷免這座城市的市長就需要一百萬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二十五萬票。

    但市長當選的時候,得票數很可能是超過二十五萬的。這就會出現明明三四十萬票當選的市長,結果二十五玩票就能被罷免了。這個制度設計的是不合理的。

    罷免法應該改成:罷免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被罷免者當選時的得票數以上,即為通過。

    至少罷免票要超過被罷免對象的當選票,這才比較科學。

    而且這種罷免制度,只能使用在單一選區。如果是複數選區,那就不能用罷免制度了。畢竟複數選區就無法明確確立罷免門檻了。

  28.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如果一个国家不允许存在任何政党,那么这个国家的民主政治会运行成什么样子?

    如果一个国家不允许注册任何政党,那么这个国家的民主政治会运行成什么样子?

  29.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布问题

    1982年制定现行版本的宪法的时候,国家主席的年龄门槛为什么提高了十岁?

    195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三十五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后来文革时期,国家主席的职务被废除,直到1982年宪法才恢复了国家主席。

    198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七十九条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四十五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为什么增长了十岁?

  30.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为什么会有一万多个外国人移民中国?

    我今天看到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里面显示全国目前一共有一万六千多的归化入籍者。

    我本来以为这几乎都是东南亚穷国嫁到中国来的新娘,肯定是女的明显多,男的少得可怜。

    但是我一看性别比例,男的七千多,女的九千多。

    我觉得这挺有用意思的,为什么一万多的外国人移民中国?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尤其是这七千多个男性归化者是怎么回事?

    而且我查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当时统计全国只有一千多个外国归化者,说明这一万多个移民归化者大部分都是过去十年移民到中国的。

    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31.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荷兰的入籍政策很荒唐

    荷兰规定,外国人加入荷兰国籍时,必须退出原来国家的国籍。但是来自荷兰政府不承认的国家的人,加入荷兰国家的时候不用退出原来的国籍,比如台湾。

    荷兰政府既然允许中华民国国民拿着中华民国护照出入境荷兰,那就说明荷兰政府承认中华民国这个政权的存在。既然荷兰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那就应该要求台湾人和普通外国人一样,加入荷兰国籍的时候都要退出原来国家的国籍。

    如果荷兰政府不承认任何中华民国政府签发的文件,那就应该禁止中华民国国民入境荷兰嘛。

    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我理解不了荷兰为什么这么做。

  32.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你知道世界各國有哪些很奇葩的憲法條文?

    不丹憲法規定,本國公民如果和外國人結婚就沒有被選舉權。

    這是什麼奇葩的規定

  33.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为什么国民党要设立“精神党员”?

    国民党党章第七条规定:

    凡中華民國國民,信仰三民主義,願遵行本黨黨章及黨員守則者,年齡滿十六歲得依規定申請入黨,經本黨核可後為本黨黨員,黨員入(退)黨辦法另定之。不具中華民國國籍者,認同三民主義,志願與本黨共同致力國家和平發展者,均視為本黨之精神黨員。

    国民党党章并没有规定精神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根据中华民国的法律,外国人不能给本国政党捐款。

    那么这个精神党员有什么用?

  34.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在民主國家,如何避免文科課綱被教育部加入美化執政黨的內容,教育學生支持執政黨?

    比如左派黨執政的時候,左派的教育部長就可以在歷史課綱裡面美化歷任左派總統,醜化歷任右派總統,培養學生支持左派。

    像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種自然科學的東西,沒有政治立場的差異,放之四海而皆准。

    但是國文、歷史的教科書是有政治立場的, 不同立場的人編寫的內容就不一樣。

    總不能搞成左派當總統的時候和右派當總統的時候的歷史課本都不同吧,總不能文科的教科書每一次政黨輪替就修改一次吧。

    所以如何做到讓文科的課綱盡量中立化?

    我想的辦法是:教育部必須把文科課綱提交國會審議。三分之二以上的國會議員審議同意後才能出任。三分之二的國會議員,就代表了執政黨和主要在野黨的觀點,教科書就不會淪為執政黨的吹鼓手了。

    你們覺得我的想法有道理嗎?

  35.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美国联邦众议院竟然选不出议长

    美国议长的选举制度实在是搞笑,选了两天选不出国会议长。

    我给美国制定一个议长选举办法吧:

    第一条 众议院有权选举并且罢免议长。

    第二条 获得四十位众议员联名推荐的众议员为议长候选人。

    每一位众议员只能推举一位众议员竞选议长。

    第三条 议长选举应在众议员就职当日举行。

    第四条 得众议员过半数票者,当选为议长。

    如投票无人获得过半数票,则淘汰得票数最少者,并再次投票,直至选出获得过半数票者为止。

    第五条 众议员必须在议长选举中投票。

    众议员在选举议长时,不得投弃权票,必须将票投给一位议长候选人。

    第六条 根据八十位众议员的联署,可以提出罢免议长案。

    议长的罢免,由全体众议员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多数通过。

    罢免案如果没有通过,一年内不得对同一个人再提罢免案。

    第七条 议长选举会议,由并不是议长候选人的最资深的众议员主持会议。资历相同者,以年长者担任。

    第八条 议长选举时,投票监察员、开票监察员由众议员兼任。

  36.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为什么法院的审判结果还不能公布?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1款:人人在法院或法庭之前,悉属平等。任何人受刑事控告或因其权利义务涉讼须予判定时,应有权受独立无私之法定管辖法庭公正公开审问。法院得因民主社会之风化、公共秩序或国家安全关系,或于保护当事人私生活有此必要时,或因情形特殊公开审判势必影响司法而在其认为绝对必要之限度内,禁止新闻界及公众旁听审判程序之全部或一部;但除保护少年有此必要,或事关婚姻争执或子女监护问题外,刑事民事之判决应一律公开宣示。

    为什么法院的审判结果不能公开宣布?即使是离婚的案子,也应该把审判结果向全国人民公布啊。

  37.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美国政府没有必要援救奥托·瓦姆比尔

    奥托·瓦姆比尔是去朝鲜旅游,然后被朝鲜政府扣押,最后死在朝鲜。

    美国公民在美国的邦交国享有领事保护的权利,美国政府有义务保护在其邦交国的美国公民。

    但朝鲜不属于美国的邦交国,因此美国公民理论上是不能去朝鲜旅游的。

    因此,一个美国公民如果在朝鲜发生事故,理论上美国政府是没有义务援救他的。

    我认为美国政府即使要援救瓦姆比尔,因此产生的经费也应由其本人的亲属承担,而不是由美国政府承担。

    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来做不属于政府义务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应该的。

  38.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为什么有一些世俗国家的宪法要提到上帝?

    瑞士宪法序言是:

    以全能的上帝之名! 瑞士人民和各州铭记他们对创造的责任,决心重新结盟,以便本着团结和对世界开放的精神加强自由、民主、独立与和平,决心在相互考虑和尊重其多样性的情况下共同生活,意识到他们的共同成就和对后代的责任,并知道只有那些利用其自由的人才能保持自由,以及一个民族的力量是由其最弱的成员的福祉来衡量的,通过以下宪法。

    德国基本法序言是:

    我德意志人民,认识到对上帝与人类所负之责任,愿以联合欧洲中一平等分子之地位贡献世界和平,兹本制宪权力制定此基本法。我巴登—符腾堡(Baden-Wurttemberg)、巴伐利亚(Bayer)、柏林(Berlin)、布兰登堡(Brandenburg)、不莱梅(Bremen)、汉堡(Hamburg)、黑森(Essen)、梅克伦堡—前波莫瑞(Mecklenburg-Vorpommern)、下萨克森(Niedersachsen)、北莱茵—威斯伐伦(Nordrhein-Westfalen)、莱茵兰—伐尔兹(Rheinland-Pfalz)、萨尔兰(Sarrland)、萨克森(Sachsen)、萨克森—安哈特(Sachsen-Anhalt)、什勒斯维希—霍尔斯坦(Schleswig-Holstein)及图林根(Thueringen)各邦之德意志人民依自由决定完成德国之统一与自由。因此,本基本法适用于全体德意志人民。

    菲律宾宪法序言是:

    我们,拥有主权的菲律宾人民,祈求全能的上帝的帮助,为了建立一个公正和人道的社会,建立一个体现我们理想和愿望的政府,促进共同利益。为了建立一个公正和人道的社会,建立一个能够体现我们的理想和愿望的政府,促进我们的共同利益,保护和发展我们的财产,并确保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在法治和真理、正义、自由、爱、平等和和平的制度下获得独立和民主的祝福,我们制定并颁布了本宪法。

    我觉得这对不信上帝的公民是不公平的,国家不应在有神论和无神论之间选边站,更不应该公开给上帝信仰站台。

  39.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询问一个制裁中共官员的问题

    比如美国曾经制裁过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禁止副委员长本人及其家属入境美国。

    但问题是,美国政府知道副委员长的子女的姓名和生日吗?

    即使美国政府知道副委员长的子女的姓名和生日,那么副委员长也完全可以让公安部给自己的子女做一本假护照,护照上的名字可以就写张伟、王娜、刘丽这种烂大街的名字。美国政府也不可能知道这个“张伟”就是副委员长的儿子,这不就轻松地绕过了制裁吗?

    所以我觉得美国的制裁,形式大于实际。

  40.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讨论一个宪法上公民权利的措辞问题

    现在绝大部分国家的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写的都是:公民有某某权利。

    这么写有一个问题,就是给人感觉好像平民也可以侵犯公民权利。

    其实只有国家机关才可能侵犯公民权利,平民不可能侵犯另一个平民的公民权利。

    比如国会立法规定外地人不能随便去首都,这是侵犯公民的迁徙自由。

    但如果一个黑社会团伙当拦路虎,私设关卡,这就不算侵犯迁徙自由,因为这些黑道不是国家机关。

    所以我觉得,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应该写成:国家允许公民做某事。

    比如迁徙自由的部分,可以写成:国家允许公民在国境内自由迁徙。

    毕竟宪法是国家机关和公民之间的事情,不是公民和公民之间的事情,这么写不会引发歧义。

    大家觉得我说得对吗?

  41.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国籍法》为什么要设立“恢复国籍”的条款?

    《中华民国国籍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都规定了曾经具有该国国籍的外国人可以申请恢复该国国籍。

    我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假设一个中国公民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他如果还想获得中国国籍,就让他和普通外国人一样申请加入中国国籍不就好了?为什么要单独给这些前公民设立恢复的程序?

    我觉得,曾经具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不应该有任何理由可以比原生外国人更容易获得中国国籍。

    大家怎么看这件事情?

  42. 陈士杰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亨廷顿是如何做到18岁本科毕业然后23岁拿到博士的?

    如果是理工科,那么的确可能是神童少年班,这问题不大。

    但亨廷顿学的是政治学,这是文科的东西啊。

    文科生是如何做到23岁拿到博士学位的?

    我看他的维基百科,感觉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