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asha
@natasha
关注的小组(11)
动态 帖子 551 评论 3569 短评 42 收到的赞 6452 送出的赞 4225
  1. natasha 饭姐
  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被剥夺的童年:袁凌谈留守儿童创伤、罪案与污名化》--忽左忽右播客第314期

    近日,邯郸三名初中生杀人埋尸事件在网络引起轩然大波,未成年人犯罪这一议题也随之被推向风口浪尖。这起案件的还有一层不容忽视的组成,即这四位青年——无论嫌疑人还是受害者——都是留守儿童。中国有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在缺失中长大,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孤独与无力感。被剥夺的爱像是破损的自行车链条,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蹒跚前行。即便是随迁子女,许多也无法从忙碌的父母身上得到足够的亲情支持,或是在校园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社交环境。悲剧发生后,我们应该从中看到、反思些什么?“留守”二字背后,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怎样的心理?欢迎收听袁凌老师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袁凌,独立作家

    • 时间轴 -

    01:30 袁凌的一篇旧文被各大媒体反复转发

    05:00 北大张丹丹老师的服刑人员研究

    10:00 关于留守儿童的统计口径问题

    12:15 “不公平感”与“被剥夺感”的产生

    16:15 听不懂母亲方言的大瑶山女孩

    22:00 袁凌回忆自己与朋友的留守经验和心灵创伤

    27:00 长沙飞车党与精神控制女友的青年

    35:30 从大凉山到皮村:袁凌写过的孩子们

    41:30 对犯罪事件背后的留守身份讨论是否会导致群体污名化?

    50:00 城市流动儿童问题同样尖锐

    58:30 分离焦虑与扭曲的伙伴关系

    01:05:30 袁凌对这一现象的长期关注背后的思考

    youtu.be/w6Jai-kBioM
  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晴空万里突然雷鸣啊,我被击中了”--跟夏目漱石学如何描述初恋

    在1891年7月18日的一封书信中,夏目漱石写到:

    “昨天在眼科医生那里,我碰巧再次遇到上次我给你提过的那个漂亮女孩。她绑着一个蝴蝶结发饰。晴空万里突然雷鸣啊,我被击中了,毫无防备,我的脸一定像极了秋天的枫叶,或许你可以想象一下夜色中京都岚山脚下的一堆篝火。结果,我如此慌乱,竟然把你觊觎很久的那把时髦的西洋伞弄丢了。所以今日,我只能勇敢地走在烈日下。”

  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诗歌欣赏:《熊的独白》--余光中

    《熊的独白》

    作者:余光中

    凡我至处

    反对之声必蜂起

    皆嗡嗡 皆营营

    一团愤怒之云遂将我围困

    一举步一个新战争

    而我是这样固执的一头熊

    众口交诟

    千蛰齐下的刺痛

    岂能阻我独闯?

    进去, 闯进去尝

    一点点,就算是那么一点点

    ----甜中之甜

  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我愿竭尽所能,帮助像我一样无助的小孩”--柴静分享的读者来信

    “我愿意竭尽所能,多多少少帮助到曾经像我一样无助的小孩。”——颖

    柴静,

    谢谢你的倾听和包容。让我在敲击键盘的时候就能确信,她会理解,哪怕不能,她不会审判你。

    看到网友谈自己父亲出轨的故事,我想说:妈妈呢?她可以不隐忍吗?

    在我13岁那年,我偷看到我妈妈手机的聊天记录,有的提到了性爱之事。

    镇上的人都在骂我妈妈,当着我的面说她是婊子。他们不时提醒我,你长个心眼,你妈妈马上要抛弃你了。

    小时候的我很胆小,每次爸妈争吵,我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但有一次,我听到妈妈吼,“你把钱全赌光就算了,不去工作我也没办法。可以不要从早到晚都在玩电脑吗?可以和我说说话吗?”我听到什么东西摔在了地上,接着是重重的摔门声。后来,我再也没有看到爸爸和妈妈聊天了。

    有一次,爸爸来到我房间,让我替他对妈妈说对不起。我没有答应。我知道妈妈不爱他了。

    在我们农村,没人提“离婚”这个词,也似乎没有女人和男人离婚。于是,她就这样一直出轨着。我17岁那年,她从家里搬走了,在镇上租了个房子.

    我本能上想要她的陪伴,但又害怕别人看到我们在一起,她问我为什么,我说不出口。有的道德审判,我们是逃脱不掉的。我把这一切都归咎于母亲,我把一切的委屈,羞耻和愤怒都发泄在她身上,试图破坏她的新关系。

    但在几年前,我看着哥哥成为了和我爸爸一样的人。赌博,借高利贷,挪用单位的钱,还一次次地欺骗和利用家里人。我心碎了,妈妈也哭得很难过。就在这时,我才意识到我爸爸曾经对她做了什么,镇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对她做了什么。

    我看了她年轻时的照片,她很爱做搞怪的表情,也总是笑得很开心。但这个男人,或说这个家,几乎耗尽了她。大家都在谈论这个女人如何背叛她的丈夫。然而, 一个男人无论犯了多少错误,在村子里总能得到同情,但没有人理解她,捍卫她。

    在我18岁,读大一时,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她要搬去一座很远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我听到后,在图书馆门前哭了起来。她沉默了几秒后,也哭了,哭着问“你想要我做什么?”

    我很诧异,没人说过妈妈也会哭得像小孩,我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赶紧说没事。一天后,我打电话问她能不能先去办离婚手续。

    她办了手续,彻底离开了小镇。我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是出轨女人的小孩了。

    在一个只有女性辜负家庭会面临各种惩罚的社会里,“离开”本身就成为一种战斗和表达。大家批评她,但我不认为那些人是因为关心我们的感受,才攻击我妈妈。

    她之所以被针对,是因为她是叛逆和勇敢的,她拒绝了当地女性的自然命运。而这种精神,正是村里人所不习惯和害怕的。

    直到哥哥的事发生,我才开始了解她,敬佩她。从去年起,我们开始偶尔聊起过去的事情。我觉得这很不公,但她只说,这是我自己的生活,别人怎么说我,我管不了,也不重要。

    如果这封来信有幸被公开,我真心希望大家可以多留心这样的隐形不平等问题,并给身边的“妈妈”多一些理解和支持。不知怎的,大家对母亲的期待和要求总比对父亲的高,但是母亲必须隐忍吗?必须为家庭(为孩子)牺牲自己的幸福吗?为什么大家对男女出轨的包容度似乎不一样呢?

    如果时间倒回,在我妈妈因为出轨而被千夫所指的时候,我想跟她说,没关系,哪怕离婚也没关系。

    这些童年创伤是难以抹掉的,它总是在某个时刻,让我崩溃哭泣。但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我现在是个乐观主义者。我清晰知道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肯定有不少人在经历相似的痛,但教育与经济可以是缓解这些问题的重要方式,于是我开始投身这领域的随机实验研究。我愿意竭尽所能,多多少少帮助到曾经像我一样无助的小孩。

    我开始每周到Save the Children当志愿者,希望能尽量去温暖受到其他伤害的儿童和青年。上周,庇护所里的一个女孩终于笑了,我站在她对面,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如果可以,请为我附上这破旧房子外的花。这是我上次去探访妈妈途中拍下的,我们都很喜欢。

  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乔布斯谈苹果电脑的设计理念

    我认为一切都取决于“品味”。你必须要去接触人类所创造的最美好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融入你的产品中。我认为苹果品牌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团队中有诗人,艺术家,音乐家,动物学家,历史学家,他们正好也是顶尖的计算机专家。这些人就算不做计算机,也会是他们各自的领域中的翘楚。他们把他们的特长带入计算机中来,给计算机加入了一种人文艺术的气质,人文艺术的态度。我愿意把其他领域中最好的东西带到苹果电脑中来。如果眼界太窄,就做不出好产品。

    -----乔布斯

  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也说说中国文化

    咱们论坛上,有人说只有不用学习的才算文化。这似乎有点跟民俗搞混了。

    二三十年前,一说起文化,一般来说就是高雅文化。近年来文化的概念已经很宽泛了,物质文化也算进去了。

    婚丧嫁娶红事白事啊那些民间习俗,有的有道理有的没道理,农村不识字的老大爷老太太不用学习都知道。此外还有一些知识并非通过正规课堂学习学到,比如下地种田,做陶瓷等应用装饰品,或者做木工石匠泥水匠,造纸制墨做风筝等等。这些东西我们就叫它“物质文化”。

    还有一些比较有争议,比如中医或者风水。这种东西算不算文化?

    以中医为例,很多人特别痛恨中医,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了解中医的来龙去脉,只是因为习近平本人大力提倡中医,他们恨屋及乌。

    再加上疫情期间政府推广的各种中成药被证明都是垃圾,以及在医院里被不良医生开的中成药害过,各种具体的感性体验让他们觉得,中医是个烂东西,中医好像又算是中国文化,那就说明中国文化都是糟粕….推导过程大致如此。

    如果剥离政府从上而下强制推广这一层因素,中医知识其实是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的知识。

    医学的进步是从古到今逐步发展的经验和知识总结。古人肯定犯过很多错误,走过很多弯路,总结出的东西现在很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或者古人的方法现在被证明效率太低。这些我们当然要正视它,不能回避。但我们也要承认,这些知识在历史上是有过积极作用的,只是在现在不完全适应科学进步了。

    那么我们要不要学习中医,保留中医呢?

    从医学的角度,留给专业医生去判断。从文化的角度,我认为是必要的。

    正如前面所说,中医是在历史上逐步总结下来的知识。不光是中医,欧洲古代也有他们的古代医学,各种奇葩药方和治疗手段,比起中医来没强到哪里去。但今天的现代医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对古代医学粗去取精,用现代方法总结加工,形成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学习古代的医学知识,有助于我们重建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过程,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这对未来的科学发展都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所以,让我们放弃戾气的眼光,理性看待中国文化,甚至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它并欣赏它,对社会对自己都有利无害。

  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李承鹏:202X的宏大叙事与鸡零狗碎

    2023年,按天干地支是癸卯年,犯水兔,玄学家说,这一年易遭洪灾。

    有个视频:铜锣般大的漩涡里,一个涿州男人抓住房梁大声嚷嚷着,救援队为什么还不来,还不来……不一会儿,他就没声音了,顺着水漂下去,经过被冲走的私家车,经过餐厅里漂出来的桌椅,不见了……

    还有一个视频:一个妇人背着母亲趟水走着,她本是开车去医院看病,开到半道,水悄无声息就上来了,妇人下车躲进路边店里,眼睁睁看车子被冲走,店里也进了没腰的水,她背着母亲四处寻找水浅些的地方,但找不到……母女俩被冲走时,还保持着倔强抓地的姿势,正像她们的生活。

    你永远不知道涿州淹死多少人……这不妨碍2023年的宏大叙事,“众志成城,人间有爱”“天降大雨洪水猛如虎,涿州抗洪英雄重抖擞”。

    宏大叙事一向是安抚苦难最好的春药。

    当年据守雎阳的张巡为保长安,白花花的爱妾都可以杀掉分食给兵士,其忠可鉴,其苦昭然。为了保住雄安,淹死几只蝼蚁没什么大不了。

    《南方周末》本是林黛玉,堕落成潘金莲倒还好,现在直接堕落成于丹了,“2024年的第一束阳光正在深处积蓄,守住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生活,守住不惑的底线,即使不清楚前路,仍可选择做最值得的自己,去思考,去行动,去迎接”。

    挺脏的。

    死了那么多人,却让人们守住自己的内心,经济一泄千里,却让守住自己的生活,守住不惑的底线……还有一些年度总结展望,通篇鸡汤,伤疤当纹身,苦难当勋章。往好听了说,这是全民精神马洒基,不幸的是,一种很不好的写法正卷土重来,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拥抱太阳”文风,再苦再累,也要拥抱心中那一抹阳光……也就是秉笔太监写法,皇上还没高潮,你先呻吟上了。

    2023年,其实是很恶劣的一年。

    世道并没有因解除封控变好,反因为不再有疫情借口,暴露了生活真相。人们看不到希望,也不再去争取希望,面对谎言,人们配合、奉迎,共谋了下一次巨大的沉船,倒计时在成千上万人心里嘀哒响着,却又变成响彻云霄的“愿祖国昌盛,国泰民安”,朋友圈还是那么和谐美好,庙堂之上,勾栏酒肆,分不清谁在骗谁。

    抱歉,我也宏大叙事了。

    2023年,其实是个适合死人的年份。

    忽然间,蒋彥永先生就走了。印象中他不会走,只是石头一样被雪藏在301医院后院,也不发光,偶尔北平一场大雪,院里有块凸起的阴影会告诉你,这人还活着。2020年年底,疫情未完,在杭州一家小酒馆,他的堂侄说:堂伯身体还好……那天大雪,人们遥对西湖敬了一杯,像遥敬在雪天一线中孤独行走的义人吴六奇。

    没几个人知道蒋彥永,不知道20年前他顶住压力向外媒通报真相,才使Sars不在谎言中泛滥,而他后半生处于禁闭状态。

    忽然间,被迫远走异国的高耀洁先生也走了。人们哀恸她死在纽约郊区一间灰扑扑的老年公寓里。不必哀恸,当年为了施压,政府的同志曾强令她住太平间里长达八个月,儿子也受了牵连。儿子才十三岁,判不了刑,政府的同志很遵守法律的,就把孩子改大了三岁,让他得到应有惩罚。

    完美。

    2023年,死人和判刑一直操作得很完美,后续丝滑,传统工艺,像在制作一块巧克力,为死者讳,就说:出品自一架赛博流水线机器。

    没什么人关心丰碑一般存在过的蒋彥永,没什么人关心星星一样照在头顶的高耀洁。大家都匍匐在尘埃里低头刨食,仰头是一件太昂贵的事。

    所有的死去都很沉默,而沉默的死亡,就不算死亡。

    并没有被人投毒的朱令……并没有被一根鞋带勒死的胡鑫宇……没有脚腕被掰断,扎了很多小孔,然后从楼上坠落下来的商丘宁陵县学生……也没有那些埋在东北某地体育馆废墟的学生们。我一直分不清齐齐哈尔和佳木斯,现在更分不清了,像分不清死去的蝼蚁们,甲乙丙丁,庙堂之上,尘埃之下……不必分清,我们都是数字,组成数字货币的碳水化合物那部分。

    有没有发现,这一年,当世道诡异到极点,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活在AI设定的虚拟世界。有个学生被老师的车撞死了,丧子之痛,其母前来讨说法,下面评论一水儿的指责“这妈妈穿巴宝莉风衣,一万多呢”“不知道是干什么职业的,还化妆”“想讹钱吧”……然后,这名被网暴的妈妈就跳楼死了。

    人性呢,人性呢……索多玛城内,每一个坏人都能给自己劣行找到光明正大的理由,到最后,城里已无做人的标准,无行事标准,最后一丝人性在振振有词中一起败坏掉。所以2023年,逃出城的人更多了,头也不回润掉,怕一回头,就变成盐柱子。

    永远忘不了那个走线的大妈,她一脸绝决,把行李往河里一扔,把自己也往河里一扔,拼命游着,游着,像是怕什么东西追上来……我分不清那是厄瓜多尔还是智利的某条河,河里应该没有鳄鱼,但她拼命逃避着什么,我知道,那其实是她过往的生活。

    她终于游上岸时,多少看着手机的人们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欢呼。这一刻,她不是一个人在走线,她实现了许多人心照不宣的梦想,宏大叙事中,一个鸡零狗碎的图腾……倒挺英雄史诗的。

    2023年,确实是个适合死人的年份,蝼蚁之外,还有中堂,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但中堂会提前走。我偶尔还是要想起从李斯到王安石到于谦到张居正,猜想张居正坐三十二人抬的大轿时,有没有想到自己的结局。帝国没有变,游戏没有变,旗号不同而已。这一年,稍有风吹草动,革命梦想家就要想像某起事件会不会带来大格局变化。不会的,不会的,基本盘很稳啊,人们忙着低头觅食,哪管洪水滔天。

    沉默的死亡,不算死亡。有一种死亡叫:活着。

    有一个视频,几个上海的网约车司机历经每天跑十六个小时的疲惫后,理性分析:跑完最后一单,回家不仅费油还耽误睡眠时间,比如最后一单在虹桥,家住浦东,回家的成本就是两单生意了。他(她)们准备了起居物料,被子,烧水机,跑完当天最后一单,就近睡在停车场睡在车里......他们甚至更理性的分析,送外卖更划算,毕竟多一些自由的时间,人到中年,还是自由更重要嘛。这是关于自由最尴尬的探讨画面。网约车司机增长了120%,多少曾经在大厂拿着数十万年薪的中产阶级当了骆驼祥子。其实他们之前也是祥子,不过从电脑前,改为方向盘前。

    马斯克说,随着AI技术飞速发展,人类会进化成硅基生物。他还是肤浅了,我国已在马克思的指导下,另辟蹊径发明了碳基AI生物,十四亿听话的碳基机器人,遵从指令,每日劳作,按时交税,超逾硅基机器人的优势是,保养,护理,培育下一代,均自行解决。

    还是有好消息。健身房倒闭后,我的成都老乡汉克吃上了软饭。他是物理系高材生,某年大学生健身大赛的季军,偶尔失落。我说,不消失落,你仍然可以普及物理,告诉她E=mc^2意味着什么,即:物质不可能通过努力加速超越光速,屌丝不可能通过努力工作超越阶层。

    我对经济的理解仅限于记住银行卡密码(有时候也记不住),2023年的宏观经济可以去问吴敬琏,张维迎,许小年,或者去看老蛮数据、贺江兵也挺不错。

    这一年,就记得些鸡零狗碎的事:

    三年前,我反复劝好兄弟海涛赶紧卖掉通州的房子。他为了多五十万坚决不卖。2023年,降价一百万也无人问津。他找我说起这事,我说“你个傻逼”。他看着我,抱怨“鹏哥,你是文人怎么骂人呢”……一次经济预判被教育成“讲文明,树新风”。以后我不骂人了,我会鼓掌夸“你做的对,都对”。

    我的朋友托德是沈阳人,去理发时,理发师抱怨,以前人们一年怎么也理十次发,现在肉眼可见次数下降到六、七次,染发、烫发明显减少。理发是刚需,发如韭,割复生……人类自动收缩所有消费行为,也好,三五年不理发,就可以留出满清时的辫子了。

    有贴子说这一年,算命的收入少多了,因为大家都认命了,没兴趣算命。其实现在年轻人掀起了算命狂潮,除塔罗牌销量再创新高,最流行的是“请仙家”: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个“仙家”照应命运,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是你把自己的仙家弄丢了,得找高手帮请回黄大仙,青龙仙,白龙仙,胡仙太爷……生意爆好,预约还得排号,像去医院看病一样热闹。

    就是:不相信国家,就相信仙家……论五斗米教的诞生。

    当然还是有一些大手笔:天津河北区政府几个月发不起公务员工资,于是向大悲院借了几个亿,维持到七月份又没钱了,又找大悲院借钱,方丈抱怨说,自古以来还没有官府到佛门化缘的......别嘴硬,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家会把寺院全部收归国有,五台山风景区把功德箱收归国有后,财政收入上涨了440%。

    计划生死,计划经济,计划信仰。如果一定要问我对2024年的展望,就是:

    以前塑佛像时,内腑是要放些五谷杂粮或金银宝贝的,以后,该在佛的肚腑里放上党员证,这才能确保佛不会犯错误,在党的领导下把握慈航方向。

    朋友们催我写年度总结和新年展望,但我并不擅长,一是懒得查询资料,二是我实在分不清1949和1979有什么不同,搞不懂1962和2022有什么不一样。

    只说,在新的一年来到之际,别站在阳台颅内射似地高喊“拥抱新年,新年新气象”,别以为跨个年你的房贷就还清了,阶层就跨越了,不是你跨了年,而是年跨了你,新的一年将接力赛般把你跨于胯下,此时你只需干一件事,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搁哪一年,我都是韭菜,我都是人矿!我的孩子无论读什么大学,都是矿业大学。

    海哥他们设计院有个勤奋的年轻设计师,毕业几年就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干了不少项目,傍上了恒大,生意爆好,再然后,恒大爆雷,欠款成了死账。为了维持公司运转,年轻人借了不少高利贷,恶性循环,终被列为失信名单……现在,他在深圳当保安。

    说起恒大,不少人爱扒恒大歌舞团那个香艳无比、轻松举个一字马的白珊珊,这也是传统工艺了,大明死于陈圆圆,总有祸水是红颜。他们不敢去扒给许家印贷款的官家,只好兴趣盎然聊起一字马。就这点出息。

    深圳跨年时,太多人涌向商场LED大屏幕迎接新年,几大商场不得不关闭大屏幕,黑暗中,人们仍不愿离去,数着数,许着愿,相信黑暗中总会迎来好运……只是,一群人在黑暗中祈祷房价回到三年前,一群人在黑暗中祈祷房价再多跌点,不同的心语星愿聚在同一块大屏幕下,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不知穿着保安服的年轻设计师,在不在其中。

    2023年,始于宏大叙事,终于鸡零狗碎。据说前几年《厉害了我的国》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美团市值加起来超过苹果五百亿美金。到了今天,中国最具价值的网络科技公司前100强总市值全加一起也比不过苹果一家,就鸡零狗碎了。

    有人问: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走到这一步。

    不得不再次矫情地启用程蝶衣的台词:你当今儿个小人作乱,祸从天降?不是!不对!是咱们自个儿一步步一步步走到这步田地的。

    一切都僵死,甚至连僵死都僵死,人们不仅不心存复苏,也不在乎Game Over,就是跳伞跳到一半,发现背的不是伞包而是书包,对,就是这情况。别想什么历史转折点,转折点是1949年,那一刻剧本就定稿了。

    刚看了元旦祝词,百度了一下,原来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名言:人生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有风有雨是常态,但请不要人工降雨。

    所以真正风向标的是,湖南青年们站出来了,圣诞这一天,他们打着红旗走上街头,高喊“打倒资本家”“回到毛泽东时代”,你一定要相信,他们不是一小撮,他们代表很多热血青年的心声。他们的父辈还是青年时,每个新年也都这么打着红旗上街的,他们只是延续父辈未竟之使命。

    没什么新年,每一个新年都这么旧旧的过去了。

    生活从来也没新过。

    所以我写的不是2023总结,也不是2024年展望,往后很多个年头都是一个年头,就叫202X年。

    1997年,王小波的新年祝词是,“但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大家做个健全的人”。王小波是个健全的人,所以才提出这么古怪的祝词。事实上,不健全的我们已成了古怪事的有机部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家人好一点,再好一点。上一代人,这一代人,下一代人,终归不免生于宏大叙事,死于鸡零狗碎。

    或者就像那个穿着冲锋衣的走线大妈,把行李和自己往河里一扔,拼命游过去,游过去,而不是像涿州男人,悄无声息地与餐厅漂出来的桌椅一起,被冲走……连数字都算不上。

    (李承鹏于202X年1月2日)

  9. natasha 饭姐
  1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用丁尼生 (Tennyson) 的诗《Ring Out, Wild Bells》庆祝2024年的到来

    Ring Out, Wild Bells

    Ring out, wild bells, to the wild sky,

    The flying cloud, the frosty light:

    The year is dying in the night;

    Ring out, wild bells, and let him die.

    Ring out the old, ring in the new,

    Ring, happy bells, across the snow:

    The year is going, let him go;

    Ring out the false, ring in the true.

    Ring out the grief that saps the mind

    For those that here we see no more;

    Ring out the feud of rich and poor,

    Ring in redress to all mankind.

    Ring out a slowly dying cause,

    And ancient forms of party strife;

    Ring in the nobler modes of life,

    With sweeter manners, purer laws.

    Ring out the want, the care, the sin,

    The faithless coldness of the times;

    Ring out, ring out my mournful rhymes

    But ring the fuller minstrel in.

    Ring out false pride in place and blood,

    The civic slander and the spite;

    Ring in the love of truth and right,

    Ring in the common love of good.

    Ring out old shapes of foul disease;

    Ring out the narrowing lust of gold;

    Ring out the thousand wars of old,

    Ring in the thousand years of peace.

    Ring in the valiant man and free,

    The larger heart, the kindlier hand ; Ring out the darkness of the land,

    Ring in the Christ that is to be.

    敲响,狂野的钟声,向著狂野的苍穹,

    飞舞的云彩,冰冷的光芒:

    一年正在夜色中死去;

    敲响,狂野的钟声,让它安息。

    响起旧时,响起新生,

    敲响,欢快的钟声,穿越雪野:

    一年在离去,让它离去;

    响起虚伪,响起真实。

    响起因离别而伤心的哀思,

    为那些我们再也无法见到的人;

    敲响富与贫的仇恨,

    响起给所有人的补偿。

    响起一个缓慢消亡的事业,

    和古老的党派纷争;

    响起更崇高的生活方式,

    拥有更甜美的风俗,更纯洁的法律。

    响起缺乏,焦虑,罪孽,

    这时代无信仰的冷漠;

    敲响,敲响我的悲伤韵律,

    但请响起更丰富的吟游诗人。

    响起虚伪的权势和血统的傲慢,

    公民的诽谤和恶意;

    响起对真理和正义的热爱,

    响起对善的共同热爱。

    响起那些丑陋疾病的旧形态;

    敲响越来越狭隘的贪婪;

    响起千年前的千万场战争,

    响起千年的和平。

    响起那位勇敢而自由的人,

    更宽广的心灵,更善良的手;

    响起这片土地的黑暗,

    响起那将来临的基督。

  1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如何能把西装穿得好看?

    大家对西装不陌生。某些职业的人天天穿,比如公司业务,经理等。大多数人就算平时不穿,遇到人生喜事,如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总要穿一下,以示重视。但能把西装穿好看的人并不多。

    怎样算把西装穿的好看?其实大家也不太清楚。不过大家有一个大致的感觉,整体看起来和谐顺眼,就是穿得好看;如果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就是穿得不好看。

    这里就帮大家具体化一下细节,怎样才能穿出理想效果。

    大家容易有个迷思,认为只有昂贵的西装或者身材好的人,才穿的好看。其实并不尽然。固然昂贵的西装会有挺括的面料和细致的剪裁,但穿好西装的灵魂宗旨,是合身

    首先是后领。下图是好莱坞著名主持人Kimmel在颁奖典礼上的西装:

    他的后领跟脖子是分开的。有人觉得,说话和走动的时候,人体会活动,衣领分开难道不是很正常?其实不是的。好的西装,是会跟着人的动作走的,只要你不是穿着西装参加十项全能,衣领总会贴着你的脖子的。如果西装很贵却不贴脖子,说明不合身。

    贴脖子的西装是这样的 (这是英国老牌影星Bill Nighy,公认的最会穿衣服的名人之一):

    说到运动,虽然穿西装一般不会有大的运动,但是抬抬手臂啊这种日常动作总会有的。如果有时候感觉胳膊抬到一定程度就被卡住了,说明你的西装不合身,或者裁剪不合格。好的西装在袖子和上身接缝处会留有足够的余地,让你的胳膊活动自如,抬得再高,衣领也不会离开脖子!比如下图:

    上图还展示了一个细节,就是纽扣处虽然有一些褶皱,但在正常范围内,并不是太明显。你一定见过下图这样的褶皱:

    上图围绕在扣子周围沟壑纵横的皱褶,说明一件事,西装对他来说太小了!这人应该去换一件稍微大一点的。

    还有的时候,我们看到西装裤的裤角处堆了一堆布料,其实那也是不合身:

    上图都是显赫的政客,衣食住行都有专人打点,即便如此,都会出现种种穿着不得体的现象,遑论普通人了。甚至就连拜登都未必能把西装穿好:

    上图拜登和小土豆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也展示出二人西装的一个细节:拜登西装的袖子和肩膀接缝处,一整圈都有很多横向的小皱褶,而小土豆的西装就没有。他俩的西装品质不会差别很多,为什么拜登的西装看上就不太平整呢?

    这取决于如何熨烫。

    就算是很贵的西装,如果不好好打理,也穿不出好的效果。拜登西装上那些不平整的小皱褶,是他的服务人员用蒸汽熨斗熨西装的结果。

    我们在服装店经常会看到销售人员,用吊挂式蒸汽熨斗熨衣服,看上去非常简单,让手残的人也觉得熨衣服不难。

    但是,不要用蒸汽熨斗熨西装!

    因为西装有复杂的结构,里面有好几层,不同的材料对高温和蒸汽的耐受程度不同,处理不好会让面料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于是就造成了表面的不平整。因此熨烫西装绝对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活,必须要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可以。如果你花了很多钱置办了一套昂贵的西装,最好不要自己熨烫,要找专业人士。

    如果有重要的场合,自己不想花大钱买西装也想穿得好看,最简单省钱的办法,就是租一套。有专业人士都给打点好了,整洁合身,花费不多,就能获得完美回忆,何乐而不为呢。

  1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王志安对朱令被投毒案见证人贝志城的最新采访

    朱令去世了。朱令是90年代曾经轰动一时的清华女生被投毒案的当事人。有关这件事,如果不知道的可以去搜索详情。

    在朱令去世前不久,王志安正好对当年积极救助朱令的贝志城有过一次音频采访。

    youtu.be/HMahCvC4V24
  1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圣诞节大家来猜圣人

    天主教有很多圣人,下面这个就是其中一位。请根据图中出现的元素,猜一下他是谁?依据是?

  1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中国人的桃花源———由高耀洁医生的逝世想到的

    高耀洁医生走了,终年95岁。她去世时人在纽约。

    高耀洁医生是被逼走的。在她离开中国之前的二十几年里,她从一个受到社会各界尊敬的、名利双收的医生,到一个为血祸灾民奔走呼告、揭露政府不作为而被政府打压的“麻烦人物”。

    我们注意到,打压高耀洁的不是习(并不是他不想只是还没轮到他),而是他的前任,胡温。

    我不由想到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前总理李克强,全国各地一片哀荣。其实人们也都明白,其实李克强本人也就那么回事,作为建国70年来存在感最低的总理,他做的事情屈指可数。

    说白了,胡温时期并不如我们脑海中怀念的那般美好。李克强也不像人们怀念中那么完美。但我们仍然不断地怀念过去,美化过去,其实表达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怀念和美化不是今天的发明,而是有悠久的传统。中国文化有一个著名的母题:桃花源。这个题目来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的是一个偶然发现的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里面的人远离乱世,安逸快乐。这个理想世界自然是与现实的不完美相对立的。

    《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虽然与世外桃源认知的建立关系重大,但并非唯一来源。中国荆湘一带很早以前就有了类似的民间传说,且版本多样。陶渊明的这一版只能算是他的个人版本。陶渊明是一个文人隐士,他的桃花源充满了避世的精神。而其他的版本则较为多见道教或者佛教色彩。

    桃花源的意象也传播到日韩,引起了文化共相,成为一个东亚共同的文化意象。陶渊明的文章虽然是这一共同认知的文学基础,但各地的宗教和民间传说,也让桃花源的意象存在了多元变异的可能性。比如12世纪的高丽人用本地传说丰富桃花源的内容,16世纪的日本用禅宗的方式解释桃花源的存在。此外东亚佛教中共有的“极乐净土”的概念,也在桃花源意象的形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桃花源不常有,但人间胜景到处有。一些自然风景,由于独特的景色以及地理位置,就被赋予了桃花源的境界。比如普陀山,本来是浙江宁波外海小岛上的一座山,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象征了自然空间的交界,被赋予了神圣性,成了宗教世界与世俗世界的“交汇点”。

    而西湖这样的地方,虽然不是宗教圣地,但也有人间胜景的美誉。西湖的名声主要成长于11世纪,得益于当时快速兴起的士人文化。通过文人的诗词歌咏和文学提升,西湖就被笼罩了一层精神意义,也就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了。原本就是一汪湖水,在“意象化”的过程中,被净化成了人间桃花源。

    西湖是桃花源,也有人间烟火气。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熙熙攘攘。加上有苏轼、白居易这样历史人物在西湖边上留下苏堤、白堤,增加与文人与西湖的物理互动;西湖周边的景色更是融合了四季变化,如柳浪闻莺,断桥残雪等,展现了时间流动,西湖就被构建成了一个“大隐隐于市”的代表。徐皓峰的《道士下山》主角道士何安下,下山后到了西湖边。如果你读到这里,就能明白这种人物和地点设置不是随意的。

    有人问到香格里拉,跟西湖是同理。

    本文从高耀洁医生的逝世,一直写到了桃花源文化意象的建立,跨越大了些。每个人的理解角度各有不同,我们不强求有统一的认识。总之想说的一件事就是,怀念让我们美化过去。但这种美化,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

    可以想见在不远的未来,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几位走的时候,全国又会来几轮十里长街送主席/总理。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好,实在是习治下的中国已经没有桃花源。

  1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高耀洁医生去世,享年95岁

    中国防治艾滋病第一人高耀洁医生去世了。医生走好。

  1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陈秋实推特发的视频,暴露了他可能很多年都不读书了....

    陈秋实这几天发了一个视频,被老雷骂是“垃圾”。估计是类似的骂声太多,陈秋实偷偷给删除了。但我估计他还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个视频不知道是不是他拍的,就算不是他自己的作品,他也一定非常认同,不然也不会发。

    秋实曾经做过一些普法视频,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展现了他律师出身的基本功。他也曾经去香港反送中现场考察,作为公民记者去武汉报道,还因此被抓坐牢,到现在自由都受一定限制,也挺佩服他曾经的一腔孤勇。

    但一码归一码。起码这个视频,就说明了他脑子里的某个部分是一团浆糊。

    标题中说的“不读书”,不是说他一本带字的书都不翻,而是不读有知识含量,能提高理论水平的书了。但凡他读任何一本探讨性别和社会问题的理论著作,都不会这么浆糊。

    这个视频不长,我把文字转录如下:

    男人也会受到性别偏见。

    女人会说男人享有更多的红利,人们总相信这是一个男权的社会,但这是一个最大的偏见。

    实际上全球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三倍,男人平均寿命比女人短5年,但退休年龄却更晚。

    极端女权总爱说80%的犯罪者是男人,却闭口不提为国捐躯的大多数是男性,从事高危职业的大多数是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也大多是男性。

    人们只在意男性凝视,可谁又关心被凝视的男性呢?比如“男人要有车有房有钱,男人结婚要工资上交,男人还要高,起码要有185吧,男人要有责任心,有上进心,要会哄人,要能给我提供情绪价值。”

    人们也很少关注20%的男性遭受过家暴。并且男性被精神暴力的概率更高,比如有的女人会说:“当初瞎眼了才会看上你。”

    男性从小被教育说不能脆弱,不能哭,要坚强,所以男人很少倾吐自己的处境。

    甚至男人被强奸也只能算猥亵。男人成为性犯罪受害者,也只会变成玩梗的素材被人嘲笑。

    当遇到危险时,如果男人不够勇敢,没能让妇女和小孩先走,就会面临道德上的谴责。

    当一个女性为自己群体发声,会被称赞独立和勇敢,会得到赞美;而当一个男性为自己的群体发声,只会被说是男性视角。

    好,现在说说问题在哪里。

    陈秋实把性别问题当成是一个零和游戏,把女人受到的性别歧视和男人受到的性别歧视对立。但是,性别歧视问题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通过比较来彰显谁更受害。

    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对每个人都公平。性别平等的目标是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利,而不是将性别压迫问题看作是一场对立的比赛。强调“男性也有苦衷”并不能消解女性面临的真实困境。

    而这种视频给人的错觉,是社会对女性已经很关注了,女人还不满足。。

    陈秋实一口一个极端女权怎么霸道,我就纳闷中国的极端女权主义者到底有多少人啊?就那三瓜俩枣,看把他给急的。

    前几天全国妇女大会,就是中国女性生存环境的写照。说是妇女大会,坐在最前面一排的全部是男人,习的演讲,全是提高妇女生育率。董志民生不逢时,但凡事情暴露晚两年,根据习主席在妇女大会上的最新精神,把女人锁在家里就是响应政策的标兵。

    就这,陈秋实还觉得中国女人挤压男人了?

    10月23日,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17. natasha 饭姐
  1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坐忘书 one book a week】N0.9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在2000年中国海洋史的往事与传奇里,重新发现海洋中国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作 者: 杨斌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9

    在2000年中国海洋史的往事与传奇里,重新发现海洋中国。

    从曾经往返于中国与印度洋的沉船处起笔,探寻2000年悠远虚渺的中国海洋史;透过古人远涉重洋的行迹、互通有无的货物、海浪冲刷的故事,追溯海洋中国的航程。

    海上有仙山,海中有宝物。皇帝垂涎的龙涎香、浑身是宝的椰子树,又有“全球货币”海贝、“海底宝树”珊瑚,都是连接起海洋中国与海洋世界的七彩珠串。

    在中国人视野中“淡入淡出”的马尔代夫、让欧洲人惊艳的鸬鹚捕鱼、郑和下西洋的兴利止弊,以及张爱玲未曾动笔的西洋传说,一同构筑起真实不虚的海上往事;保佑海洋世界的南海观世音、《西洋记》中绮丽多情的海上女儿国、“致命诱惑”美人鱼,乃至“长生不老”人参果,一并创造了虚实变幻的海上流言。

    从早到达印度洋的“黄门”,到浮海西归的法显;从看见地中海的杜环,到率先往返印度洋的义净;从“兼通番汉书”的王元懋,到登临马尔代夫的汪大渊;从十九岁泛舟远行的杨枢,到七下西洋的郑和,这些扬帆深海的古代先驱,用生命缔造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海洋世界。

    本书以宏阔的海洋史视角,深入考察古代中国与印度洋世界交往的重要细节。在一艘艘浮出水面的沉船、一件件跨越海洋的物品中,在一幕幕海上往事、一段段海上流言里,探索属于中国的大航海时代,讲述古代中国失去印度洋的因缘与真相。

    在构建“海洋中国”的时代氛围中,本书跨越备受瞩目的东海、南海,将叙述重心放到印度洋上,探寻从两汉至明清两千余年,中国与印度洋世界密切交往的传奇历史。

    目录 · · · · · ·

    ——序 我闻如是:海洋中国

    ——第一部分 船

    第一章 往返印度洋:宋代海船泉州一号的前生后世

    第二章 无钉之船:横穿印度洋和南海的黑石号

    第三章 南海 I 号:南宋海洋贸易的时空胶囊

    ——第二部分 物

    第四章 皇帝也难求:嘉靖宫中的龙涎香

    第五章 为什么只有印度洋出产龙涎香?

    第六章 海贝:从商品、货币到文字

    第七章 海岛奇珍:椰子的妙用

    第八章 仙人海上来,遗我珊瑚钩

    ——第三部分 事

    第九章 从北溜到马儿地袜:海洋中国中的马尔代夫

    第十章 中国来的鱼鹰

    第十一章 “一心念观世音”:海洋世界的信仰之争

    第十二章 海中的女儿国

    第十三章 美人鱼与人参果:海洋亚洲的虚幻与真实

    第十四章 港口的爱情

    第十五章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

    第十六章 郑和下西洋:张爱玲未曾完成的小说

    ——第四部分 人

    第十七章 最早到达印度洋的中国人

    第十八章 人生六十始开始:浮海西归的法显

    第十九章 率先往返印度洋:义净与他的同行者

    第二十章 穿越印度洋:唐宋时期的中国人

    第二十一章 奉使下西洋:元明时期穿越印度洋的中国使节

    ——后记 渐行渐远的印度洋

    作者简介 · · · · · ·

    杨斌,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博士,美国历史学会古登堡电子奖获得者,师从美国历史学会前任主席帕特里克·曼宁。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西泠印社社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全球史、科技医疗史及海洋史。所著《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获第17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并入围2021年《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

  1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坐忘书 one book a week】N0.8 《書寫自我:中國歷史上的個人記述》(Chinese Autobiographical Writing: An Anthology of Personal Accounts) 伊沛霞、張聰、姚平编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9

    【内容简介】

    有很多原因让中国古代的人们提笔书写自己:让亲人知道自己的近况,记录旅行中的经历,为自己辩护、抱不平,表达对个人能力的 骄傲或对生活的失望,抑或解释著书立说的缘由。许多写作者会用幽默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缺点,而那些为子孙后代写作的人,则往往采用严肃的语气。一些人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些则用散文。

    此书选取了西周至清末3000年间的50位作者关于“自我书写”的作品,分列在29个话题之下。这些作品讲述的故事,往往生动且引人入胜。它们的作者包括男性和女性,既有名垂青史的人物,也有普通百姓。有些相当简短,另一些则要长得多。这些作品将引领读者走近他人的世界,并激发大家对各种问题的讨论,包括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他人的联系、家庭生活的情感基调,以及各级官员的关心照顾,等等。每个话题均有一篇导言和拓展阅读书目,可以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一位儿子对母亲的敬意——西周青铜器铭文 / 1

    第二章 罪与罚——四件案例中的个人证词 / 5

    第三章 一位汉代皇帝接受指责——汉武帝的罪己诏 / 13

    第四章 家书抵万金——三封普通人的信 / 18

    第五章 一位自然哲学家的回忆——王充的《论衡》末章《自纪》 / 25

    第六章 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信——郑玄的《诫子书》 / 35

    第七章 一位被掠女性感怀回归——蔡文姬的《悲愤诗》 / 39

    第八章 武将们的自我夸耀——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和曹丕的《典论•自叙》 / 49

    第九章 离别之痛——左芬的《感离思》和《离思赋》 / 58

    第十章 一位皇帝关于因果报应和素食主义的论述——梁武帝的《净业赋序》 / 63

    第十一章 晚唐文人官员反思退隐生活——白居易的《醉吟先生传》和陆龟蒙的《甫里先生传》 / 69

    第十二章 追思亲友——韩愈与韩琦的祭文作品 / 80

    第十三章 挑战世俗羁绊——柳开的自传 / 90

    第十四章 记录见闻——五种宋代笔记序言 / 98

    第十五章 自咏——四位宋人的诗作 / 106

    第十六章 南宋使金日记——楼钥的《北行日录》 / 112

    第十七章 选择自杀的女性——琼奴的题壁文和韩希孟的诗作 / 118

    第十八章 亲历王朝覆灭——元好问和文天祥的自述 / 125

    第十九章 安居——耶律楚材的《贫乐庵记》和谢应芳的《龟巢记》 / 134

    第二十章 一位女医生的生活与职业——谈允贤《女医杂言》序跋 / 142

    第二十一章 一位多次尝试自杀的乖张之人——徐渭的自撰墓志铭 / 149

    第二十二章 生活在科举地狱——艾南英的《前历试卷自叙》 / 159

    第二十三章 一位皇妃的自咏——崇昭王妃钟氏的琴歌 / 167

    第二十四章 经历重大自然灾害——陈其德和蒲松龄触目惊心的描述 / 177

    第二十五章 一个冒充官员的诈骗犯——罗奋鹏的供词 / 187

    第二十六章 一个幕僚飘忽不定的生活——汪辉祖的自撰年表 / 193

    第二十七章 赞美亲人——妻子致敬丈夫,弟弟感激长姊 / 221

    第二十八章 被捻军俘虏的少年——柳堂记录长达十五周的苦难经历 / 228

    第二十九章 与家人保持联系——曾国藩致其子曾纪泽的书信 / 242

  2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坐忘书 one book a week】N0.7 《最“潮”中医史》-- 以形补形行不行,古人医病智慧超展开

    《最“潮”中医史》

    出版社:三民

    出版日:2023/09/27

    历史上神医华佗明明神乎其技、无所不能,却仍旧无法拯救吐蛇病人。病人吐的是蛇还是虫傻傻分不清?

    现在人总说读书读到脑筋坏掉,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就连古人也认为读书太专注会伤身!(是不是找到藉口可以不念书了呢?)

    血液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中是神祕且具有力量的元素,经血、精液在中国更被视为追求长生与健康的祕方,甚至有皇帝差点因为经血引起暗杀。宫斗剧必备的“滴血认亲”到底是剧情烘托桥段,还是确有其事?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我们常吃的猪肉居然有毒,吃猪脑不一定补脑还可能导致肾虚?我们所知的民俗食疗和中医的食疗并不一样!(所以不能乱吃猪肉?)

    近代中西医相遇,双方是相互对立还是合作?随著医疗科学的进步,中医该如何朝新时代迈进?

    清末中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但他们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尝试用西医理论,来证实古代医学学说,重新诠释中国医学的技术与身体观。而随著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失利,西医与强国健身概念结合,担负起新时代责任,却使中医转而被视为落伍、不科学,甚至一度被官方废除。

    本书写作题材包罗万象,上至神医华佗、针灸穴道,下至民俗食疗、刮痧放血,没有生僻冷硬的历史,只有你想像不到的各种有趣故事!不仅内容极具延伸研究价值和阅读趣味性,同时收录了医疗史研究方法及总体视野的文章,是一本既符合大众史学写作精神,却又不失严谨学术性的医疗史读本。

    目录:

    推荐序 一本兼顾学术却又雅俗共赏的医学史 林昭庚

    推荐序 博古通今论讲医史 陈麒方

    序论

    Part 1 你身体内的那个东西?

    一 外科神医大战寄生虫?――不为人知的华佗医术

    二 如何感知“身体内长的东西”?――古代妇女的下腹腔肿瘤

    三 传统中国对“癌症”的认识

    四 中医与中国文化中的“情欲”伤身论述

    五 中国“血”字的身体观与医疗史

    Part2 食与药:从养生到卫生

    六 古代老人怎麽过好生活?――清代《老老恆言》的养生智慧

    七 近代中国人追求“卫生”的故事

    八 谈谈古人如何“防疫”?

    九 猪事大吉――猪肉的补养与饮食史

    十 补身兼治病――近代中国服用维他命的历史

    Part 3 历史上的医者与医学

    十一 对望中西医――近代东西方医学的相遇

    十二 民国时期反中医与反传统的文学家鲁迅

    十三 研究医疗史的捷径与阶梯――从《中文医史研究学术成果索引》一书的出版谈起

    十四 二十世纪初期东亚医病关係之一隅――《医师开业术》的源流与内涵

    十五 读《抗战时代生活史》――战争时的中医、患者与众生相

    <作者简介>

    皮国立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研究领域为中国医疗社会史、疾病史、史学方法、中国近代战争与科技等领域。著有《虚弱史:近代华人中西医学的情慾诠释与药品文化(1912~1949)》(2019)、《跟史家一起创作:近代史学的阅读方法与写作技艺》(2020)、《国族、国医与病人:近代中国的医疗和身体》(2022)、《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国的真相:一段抗疫历史与中西医学的奋斗》(2022)、《晚清身体诊疗室——唐宗海与中西医的对话》(2023)等学术专书十数本,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及期刊,并荣获国科会优秀年轻学者奖励、中央大学新聘卓越教研人员奖、全校优良导师奖等荣誉。

  2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坐忘书 one book a week】N0.6 《从肉刑到流刑:汉唐之間刑罚制度的变革》

    自汉文帝废除肉刑后,刑罚长期陷入“死刑太重,生刑太轻”的窘境。历经六、七百年的摸索,直至流刑的成立与成熟,刑罚失衡的问题才终于解决。

    以肉刑为核心的“古典刑罚”在流刑创制入律后走入历史,以徒刑、流刑为主体的“传统刑罚”逐渐奠定。

    本书以流刑为主题,展开汉唐刑罚的系列研究,透过刑罚变革的钜视角度,揭示从肉刑到流刑的历史轨迹,进而阐释流刑创制的契机与意义。

    出版社: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3/10/26

    目录

    序 从肉刑到流刑──汉唐之间刑罚制度的变革

    序章 问题所在

    第一章 古典刑罚的幽灵徘徊──汉魏以来恢复肉刑的争议

    第一节 争议的政治背景

    第二节 恢复论和废除论的观点

    第三节 从刑罚制度的发展看肉刑的争议

    第二章 三国两晋南朝的流徙刑

    第一节 魏晋以前的放逐迁徙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朝的流徙概况

    第三节 流徙地的问题

    第四节 流人的境遇

    第五节 流徙刑地位的变化

    第六节 流徙刑的性质

    第三章 北朝流刑的成立与确立

    第一节 北魏流刑的成立

    第二节 流刑在北朝成立的因素

    第三节 北朝流刑的确立

    第四节 隋朝流刑的发展

    第四章 律令中的流刑──唐代流刑的表相

    第一节 唐律“三流”的制定

    第二节 流刑的断决

    第三节 流人的押送

    第四节 流人至配所

    第五章 实践下的流刑──唐代流刑的实相

    第一节 流刑的加重(上)──加役与加杖

    第二节 流刑的加重(下)──远逐之地与远逐之期

    第三节 流人的放免

    第六章 非流之流──唐代流刑的变相

    第一节 配隶

    第二节 安置

    第三节 罚镇

    第四节 効力

    第七章 唐代前期流放官人的研究

    第一节 官人犯罪分析

    第二节 官人的“原刑”

    第三节 官人的处罚──流放与除名

    第四节 流刑的加重──长流与决杖

    第五节 流放官人的境遇与下场

    第八章 唐代后期流放官人的研究

    第一节 官人犯罪分析

    第二节 官人的“原刑”

    第三节 官人的处罚──流放与除名

    第四节 流刑的加重──长流、决杖与锢送

    第五节 流放官人的境遇与下场

    终章──流刑的创制在刑罚史上的意义

    一、流刑对既有刑罚的衝击与影响

    二、从“古典刑罚”到“传统刑罚”的变革

    作者简介

    陈俊强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2001)

    现职 台北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副校长(财务暨永续发展)兼主任秘书,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

    代表著作

    	
    

    《皇恩浩荡──皇帝统治的另一面》、《巨龙的蜕变──中国一八四○至二○○八》(合著)、《中国文化史》(合著)、《文化.聚落.共有财:环境变迁下的永续发展》(主编),〈唐代环境管理法律探析〉、〈六朝隋唐的岭南意象〉、〈唐代死刑发展的几个转折〉、〈关于唐代法律中的时间问题〉、〈从唐代法律的角度看李白长流夜郎〉、〈汉唐正史〈刑法志〉的形成与变迁〉、〈唐代前期死刑覆奏制度──兼论其与儒家思想的关係〉等论著数十篇。

  2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上海万圣节是一场行为涂鸦

    这次上海的万圣节,已经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万圣节这种舶来品,已经被上海年轻人玩出了风格,玩出了水平,让在外国已经偏幼稚化和陈腐化的老万圣节,在中国焕发了新生。

    有背对着警察的蝙蝠侠。

    有扮成penis的姑娘。

    有“努力工作”的网红。

    有身穿龙袍的皇帝。

    有面目狰狞的维尼。

    有去年人人害怕今年人人奚落的大白。

    有号称能把人带回家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就消失的战狼。

    .......

    狂欢之中嵌入了对当下时代的精准把脉,又用反讽和创意的方式跟警察打着擦边球。

    谁说中国人没有幽默感,谁说中国人都被洗脑,谁说中国人没有反抗精神。

    上海万圣节,俨然成了一场行为上的涂鸦。

    那个伦敦小留真是拍马也赶不上。

  2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转】以色列哈马斯冲突,中国社媒上为何反犹太情绪高涨?

    自哈马斯10月7日突然对以色列展开袭击以来,中国网络上的反犹太情绪高涨。大批网民们批评主要由犹太民族组成的以色列遭到攻击是咎由自取。一些人甚至感概纳粹德国领袖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当时没能将犹太人消灭干净。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所获得的有关哈马斯和以色列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以色列在受到袭击后星期天正式向哈马斯宣战,截至发稿,双方已经有超过1600人死亡。中国外交部周日(10月8日)表示“深表关切”这次的冲突,呼吁各方冷静克制,立即停火,同时重申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会晤后,中国追加措辞,表示“反对和谴责伤害平民的行为”。不过,中国一直没有谴责哈马斯。

    与官方的“犹抱琵琶”不同,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大量评论人士和网民们选择明确站在哈马斯一方,呼应着哈马斯的说法,谴责以色列。

    中国网民呼应哈马斯

    著名民族主义博主“子午侠士”在一条微博帖文中写道:“过去德国纳粹不让你们活,如今你不让巴勒斯坦人活,这个世界,谁也别把谁逼到死角,否则,就是给自己挖墓。”

    哈马斯领导人穆罕默德·德伊夫(Mohammed Deif)此前表示,发起这次袭击的原因包括以色列过去一年来对约旦河西岸地区发起的攻击、以巴在敏感的阿克萨清真寺上存在的争议以及以色列的犹太人在有争议领土上定居点不断扩大等问题。

    微博博主“贴小君”在贴出了几段收到以色列军事攻击后幸存的儿童的视频,并为哈马斯的攻击辩护:“战争过早在巴勒斯坦孩子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哈马斯是一个成立于1980年代的巴勒斯坦伊斯兰逊尼派组织,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是巴勒斯坦领土上两大政党之一,2006年选举胜利后接管了加沙地带的领导权。哈马斯在历史上多次对以色列的平民与军事目标发起打击。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哈马斯定性为恐怖组织。

    攻击犹太民族

    中国网络上这一轮对以色列的批评除了集中在地缘政治领域外,也蔓延到了对于犹太民族的攻击。

    “犹太人老是讲二战自己有多惨,历史上自己有多惨,你别问为什么,问就是种族歧视,问就是钱多遭嫉,其实犹太人在二战种族灭绝以前,在整个欧洲名声都臭大街了,” 博主“兔头学姐张铁根”写道。

    她称犹太人遭遇的歧视和排挤是由于他们自己太爱金钱。“这种人在中国社会有个词形容,叫做为富不仁、结党营私,是要被抄家灭族的,” 她在这条收获了超过2000点赞的帖文中写道。

    另一位博主“神嘛事儿”也表示,犹太人应该反思对自己的迫害:“古代埃及法老、古罗马的皇帝、中世纪的宗教教廷、纳粹,为什么这些都要跟犹太人过不去,按照我们现代的说法,为什么每次扫黄都有你 ,另外犹太人应该解释一下,为什么有他们出现的地方总是可以看到成体系的纳粹份子?”

    这条帖文收获了超过5000点赞。

    以色列官方表示一名在北京出生的以中混血女子在哈马斯的攻击中被绑架,目前下落不明。但在评论区,网民们纷纷谴责以色列试图通过该名女子的遭遇将中国拉入以哈纷争当中。

    “北京出生的以色列女孩,那么她是以色列女孩?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一条评论写道。

    “以色列人的事别扯中国,我还记得被以色列打死那位中国维和人员呢,” 另一条评论说。

    这条评论中的“中国维和人员”指的是中国军人杜照宇。2006年的以色列-黎巴嫩战争期间,在中东任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军事观察员的他在一场以色列的空袭中被杀。杜照宇的经历过去几天里在中国社媒上被广泛分享。

    以色列在中国社媒上的账号遭到了网民的围攻。在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的一条有关哈马斯攻击的微博帖文下,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写道:“打倒犹太恐怖主义和以色列新纳粹”。以色列驻华使馆已经关闭或过滤了每一条帖文下的评论区。

    除了指责犹太人外,一些网民也对纳粹德国的领袖希特勒表达了赞扬,并惋惜他没能完全消灭犹太人。

    一位网民写道:“还是怪小胡子,当时烧光了不就没这么多事了”。“小胡子”是许多网民给希特勒起的外号。 另一位网民写道:“历史终将为小胡子洗去他不该承受的罪名,搞不好还能洗白。”

    专家:犹太人在中国被误读

    对于中国网络上的反犹情绪,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Sino-Israel Global Network & Academic Leadership, SIGNAL)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魏凯丽(Carice Witte)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表示这来自对于现实的错误解读。

    这是由于缺乏获取优质信息的渠道。我不会说在中国真的有反犹太主义或是对于以色列或者犹太人的仇恨,” 她说。“这是洗脑的一种,这发生在你不知道到底在发生什么的时候,你只被灌输某一方的说法。这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中国近年来增加了与以色列的联系,特别是在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的科技交流和投资合作,但魏凯丽认为,在政治方面,自从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以来,中国在所有国际社会场合百分之百地反对以色列,连弃权票都不愿投。她甚至直言不讳地说道,历史证明,中国的中东政策其实上就是“在方便的时候出卖以色列”,目的是博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中国是最早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抵抗运动并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

    中国网络上一直以来流传着有关犹太人的阴谋论。这些阴谋论宣称犹太人通过共济会( Freemasonry)这样的社团秘密掌控着美国政界商界乃至全世界。

    中国官方媒体在过去也报道过所谓的犹太人对美国不成比例的控制。《人民日报》主管的《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根据美国媒体对美国各个领域的影响力进行排名,占美国人口仅为3%的犹太人操纵着美国70%以上的财富,其在美国经济、金融、政治、外交等方面有重大影响,是所有美国最强大的少数族裔。”

    一篇2009年《中国青年报》的文章也做出过类似指称,但没有提供数据来源。

    我们不能把中国网络上的所有反犹主义都归咎于中国政府,但政府推广的刻板印象和错误叙事模式无疑对这样的情绪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中国、香港、台湾研究主任王亚秋在电子邮件中告诉美国之音。

    她指出,由于中国当局通过审查等多种发生限制民间的不同声音,反对反犹主义的观点很难流传开。“就算在中国社会里有人想要提出不同的观点并驳斥仇恨的刻板印象,他们也很难做到,” 王亚秋认为。

    美国之音原文

  2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曾经最有希望解决巴以冲突的方案之一:克林顿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地下主权论”

    1993年8月20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秘密会谈后,达成了一个和平协议,即《奥斯陆协议》。同年9月13日,双方在美国白宫草坪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被认为是巴以和平进程的里程碑。

    2000年底,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克林顿的斡旋下,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和谈,宗旨是落实《奥斯陆协议》。当时距离阿拉法特、拉宾以及以色列前外长佩雷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仅有数年,外界对以巴问题和平解决仍有抱有一线希望。和谈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耶路撒冷主权问题。

    耶路撒冷旧城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共同的圣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均视耶稣撒冷为本国首都。1967年六日战争之后,以色列的版图扩大至东耶路撒冷,包括了旧城区。

    以色列把旧城分为五大区域:西部的基督教区,亚美尼亚区,东部的穆斯林地区,犹太区,以及连接两者的圣殿山。

    圣殿山内不仅有犹太教圣殿,还有伊斯兰的圣地。圣殿山的地下空间也非常宽阔,埋藏有很多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遗址。

    以色列坚持对圣殿山有”完全主权“,而巴勒斯坦人对此完全不能接受,也坚持自己拥有完全主权。因为双方都拥有大量支持者,必须要坚持自己的主张,好跟自己的支持者交代。

    在谈判过程中,以色列一度让步,提出与巴勒斯坦共享旧城的主权,或者巴以双方都不再坚持对旧城的主权,只希望巴勒斯坦承认犹太教与圣殿山的宗教渊源。

    然而,巴勒斯坦始终不肯让步,坚持对旧城拥有“完全主权”,并且是排他性的。以色列当时身段很低,一再退让,甚至承诺将旧城圣殿山区域的大部分主权,完全转让给巴勒斯坦,但作为交换,巴勒斯坦不许承诺不再圣殿山范围内进行考古挖掘,以免伤害犹太人的宗教感情。同事巴勒斯坦也要在圣殿山内部安排特定区域,供犹太人祷告。

    然而,巴勒斯坦宣称,以色列的这个方案,是以”治权换主权“的阴谋,因此丝毫没有让步。

    实际上,阿拉法特并非没有动心,只是他背后的金主是多个穆斯林国家,这些国家给他施加压力,让他在谈判桌上不能退让。

    而已经当了7年总统、即将卸任的克林顿,希望能够促成巴以完全和解;如果和解成功,就足以让他青史留名。因此克林顿绞尽脑汁,从各路专家那里征集方案,最后抛出了“地下主权论”,这个方案创造性地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将主权进行划分。

    克林顿的方案有方案A和方案B。方案A是将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圣地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交还给巴勒斯坦,两所清真寺以外的地面旧城区交给联合国安理会管辖。

    假如巴勒斯坦不同意,仍然坚持对旧城区的完全主权,那么就可以讨论方案B。方案B创造性地把主权分为了“地上”和“地下”。圣地地面以上的主权,“完全”交给巴勒斯坦。但从圣殿山地面往下0.5米的空间,交由联合国安理会管辖。0.5米以下的空间,让以色列拥有主权。这样的方案,让穆斯林和犹太教徒在圣殿山的不同区域和空间有自己的主权,互不影响。联合国安理会管辖的区域在中间进行缓冲,避免双方直接接触,触发冲突

    地下主权论,绝对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近代的主权问题,有各种论调,如重叠主权,或者共同主权,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地上和地下主权分割。如果真的被双方接受,将打开近代外交政治的新纪元。

    可惜巴以双方都由于内部有激进势力的存在,对克林顿的方案无法达成完全的共识,因此这份方案还是无法付诸实践。

    不久克林顿卸任,以色列硬派总理沙龙上台,对巴勒斯坦采取强硬路线,自此巴以和谈的契机,就一去不返了。

    克林顿提出的“地上与地下主权方案”试图在耶路撒冷圣殿山问题上找到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平衡性的解决方式。耶路撒冷一直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因此它的未来地位一直备受争议。同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均声称耶路撒冷是各自的“不可分割首都”,使问题更加复杂。

    根据克林顿的提议,第一种方案涉及将耶路撒冷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的主权归还给巴勒斯坦,而耶路撒冷旧城区的地面主权将由国际社会共同管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将负责此项任务。这一提案的目标是实现宗教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避免地面上的主权争端。

    如果巴勒斯坦拒绝了第一种方案,坚持要求完全控制旧城区的主权,那么第二种方案将得以实施。这一方案将耶路撒冷圣殿山地面以上部分的主权完全交给巴勒斯坦。然而,地面以下0.5米的空间将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负责,以防止争端。更深的地下空间,可能包括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相关的宗教遗迹,将由以色列控制。这一解决方案的目标是在允许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确保地下空间的合理管理。

    然而,这些提案并没有赢得巴勒斯坦和全球穆斯林的支持,他们坚持要求维持对圣殿山的完全主权。最终,克林顿回到传统的解决方案,而他的提案仅成为历史上的一种探讨。虽然这些提案未能付诸实践,但它们表明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的主权概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新和调整,以适应复杂的问题。这一争议的未来仍然不确定,但克林顿的提案为解决耶路撒冷问题提供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范例。

  2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一文看懂巴以冲突的由来

    巴以关系历史悠久错综复杂,本文整理出一个懒人包,帮助大家理解。

    当我们谈论巴以关系的历史时,我们涉及到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主题。这个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很久以前,涉及到两个民族:以色列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这两个民族都声称对这片土地有权利,这就导致了长期的冲突和争端。

    1. 古代历史

    古代中东地区是世界上一些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的发源地。这里拥有悠久的历史,包括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和亚述等古代文明。这些文明在数千年前繁荣兴盛,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财富。

    犹太人在这个地区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他们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4000年,当时亚伯拉罕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始祖。摩西领导犹太人从埃及奴役中解救出来,并在西奈山上接受了《摩西五经》的启示。

    圣城耶路撒冷在古代历史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座城市对于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圣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曾经被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

    2. 犹太人的流散和复归

    犹太教有两座圣殿。

    第一圣殿,也称为所罗门的圣殿,建于公元前约960年前后。这座圣殿位于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中心,用于供奉上帝和进行宗教仪式。所罗门的圣殿是根据古代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的命名而得名。然而,在公元前586年,这座圣殿被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摧毁。

    第二圣殿,也称为赫德圣殿,于公元前516年重建。这座圣殿也位于耶路撒冷,用于进行犹太宗教仪式。它的命名来源于罗马时代的犹太国王赫德大帝。第二圣殿在公元70年被罗马帝国摧毁,这一事件被称为第二圣殿的毁灭。

    第一和第二圣殿的建立和毁灭在犹太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被认为是犹太人与上帝之间的重要联系点,也在犹太教的宗教仪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圣殿的毁灭成为了犹太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影响了犹太人的历史和宗教实践。

    罗马摧毁了第二圣殿之后,也驱逐了犹太人。这导致了犹太人的大规模流散,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然而,犹太人一直怀念着他们的祖国,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他们开始回到巴勒斯坦,试图建立一个属于他们的国家。

    3. 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统治:

    几个世纪以来,这片土地辗转易手,先后由阿拉伯和伊斯兰哈里发统治,之后是奥斯曼帝国。特别是在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后,穆斯林的征服活动涵盖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中东地区。阿拉伯人带来了伊斯兰文化和宗教,建立了伊斯兰教的政治和文化传统。

    19 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主张在历史悠久的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家园,其势头日益强劲。与此同时,阿拉伯民族主义异军突起,强调阿拉伯人的身份和对同一片土地的权利。

    当犹太人开始定居并建立社区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开始反对这一过程。他们担心犹太人的定居会威胁到他们的土地和文化。这导致了暴力冲突和紧张局势。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英国托管

    当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败奥斯曼帝国并占领巴勒斯坦地区后,国际社会面临了如何处理这一地区的问题。巴勒斯坦成为了一个国际争议焦点,因为不仅犹太人,阿拉伯人也声称对这片土地有权利。1920年,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的托管权,这是根据国际联盟的决定,旨在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个地区,以帮助解决地区内的冲突和争端。

    英国的托管巴勒斯坦的任务并不容易,因为巴勒斯坦地区充满了宗教、民族和领土争端。以下是关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的一些关键时刻和事件:

    巴勒斯坦宣言(巴尔福宣言): 1917年,英国颁布了巴勒斯坦宣言,也被称为巴尔福宣言。这一宣言表明英国支持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虽然宣言也提到了尊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权益。这一宣言引发了巴以冲突的开始,因为犹太复国主义者开始定居巴勒斯坦,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对他们的到来感到担忧。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兴起,认为犹太人应该回到他们的祖国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国家。这导致了大量犹太人的移民,他们试图在这一地区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

    巴勒斯坦阿拉伯反对: 随着犹太人的移民和定居增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开始反对这一过程。他们担心自己的土地和权益会受到威胁,因此展开了反对运动。

    暴力事件和紧张局势: 在英国托管期间,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暴力事件频发,引发了国际关注。

    5. 联合国划分和以色列建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犹太人大屠杀的记忆促使国际社会寻求解决方案。联合国于1947年通过了一项决议,计划将巴勒斯坦划分为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以结束冲突。然而,这一计划引发了更多的冲突。因为巴勒斯坦阿拉伯领袖拒绝接受划分。

    1948年,以色列正式宣布建国,这导致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

    6. 巴以冲突的重要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后,周边阿拉伯国家发动袭击,试图扼杀新国家在摇篮之中。这场冲突导致了边境领土的变化,形成了巴以冲突的重要背景。

    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以色列、法国和英国合谋袭击埃及,试图夺回苏伊士运河控制权。国际压力导致了撤军,但这次事件加深了地区紧张局势。

    六日战争(1967年):以色列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预防性打击,以防止敌对行动。以色列获胜,夺取了西岸、加沙、东耶路撒冷、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这场战争深刻改变了地区格局。

    恩特勒战争(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发动突袭,试图收回失地。尽管双方都经历了重大伤亡,最终达成停火协议。

    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抗(1987年-1993年,2000年-2005年):巴勒斯坦人民爆发抗议和叛乱,反对以色列的占领。这导致了数千人的死亡,包括士兵和平民。

    加沙战争(2008-2009、2012、2014年):哈马斯与以色列爆发冲突,导致数千人死亡。这些战争对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和居民造成了巨大破坏。

    7. 贝尔法斯特会议和奥斯陆协议

    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和平进程解决巴以冲突。贝尔法斯特会议(1993年)和奥斯陆协议(1993年和1995年)试图实现和平解决方案,包括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尽管有些进展,但冲突并没有完全结束。克林顿和川普都提出过各自的巴以问题解决方案,并一度被认为非常有望解决危机,可惜都没有获得最后的结果。

  2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mRNA疫苗先驱,十七年未获任何赞助,2013年被大学解雇,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卡塔琳·卡里科

    过去两年,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ó)获奖无数。 她曾多次与她的研究伙伴德鲁·韦斯曼 (Drew Weissman) 一起获奖,表彰她的开创性工作,为人类带来了针对 Covid-19 极其有效的 mRNA 疫苗。 3 月 29 日,卡里科在布鲁塞尔获得了著名的索尔维奖,两人此前还获得了生命科学突破奖(来自 Facebook 和谷歌等创始人的 300 万美元)。 卡里科的名字已经在诺贝尔奖的评选中流传了一年半。

    她觉得很不可思议。 “约翰·斯科特奖章已经颁发了两百年了,”她谈到另一个奖项时说道。 “然后我读了获奖者名单:特斯拉、马可尼,所有这些我非常钦佩的伟人的名字”(她举起了手)“然后突然间还有卡塔琳·卡里科!” 她难以置信地摇摇头,耸耸肩。 “四十年来我从未获得过任何奖项,甚至没有获得过资助。” 她一生都在研究大分子 mRNA,但没有人看到任何东西——她有时甚至睡在实验室里。 她的资助申请和出版物多次被拒绝,她的职位也被降低,2013年她甚至被大学解雇。 直到Covid-19爆发才得到认可。

    卡里科(67 岁)身穿印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巨大标志的蓝色连帽衫,坐在笔记本电脑后面进行视频通话。 她在那所大学工作,但现在在东京的一家酒店接受隔离,她将于 4 月 13 日在日本天皇德仁和他的妻子在场的情况下接受日本奖。 她说的英语仍然带有浓重的东欧口音,并用手势来支持她的故事和笑话。 眼镜后面的眼睛闪烁着光芒,整个采访过程中她的脸上始终没有离开过笑容。

    她说,她的生活是一系列的巧合。 这是著名压力研究员 János Selye 写给匈牙利高中班级的一封信的回信。 “想象一下,一个上万人的村庄,竟然有这样的人寄来一封信!” 他写的东西给十六岁的卡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写道:压力是积极的,它让你起床做事。 杀死你的不是压力,而是你应对压力的方式。”

    “如果没有他,我就不会在这里,”卡里科说。 “人们有时不理解我是如何忍受所有这些挫折的,但我却过着幸福的生活。 我没有任何怨恨,甚至没有对那些想把我送回匈牙利或为难我的人怀恨在心。 我专注于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 她说,如果你看到别人升职或加薪,而你却更加努力地工作,你不应该陷入怨恨之中。 “你无法改变这一点。 专注于你能做什么。 与某人交谈,写一份更好的拨款申请。 做一些让你快乐的事情。 不是为了取悦你的老板、你的孩子、丈夫或母亲。”

    卡塔琳·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 在匈牙利的 Kisújszállás 长大。 家里没什么钱花,她的父亲是屠夫,母亲是会计师。 她在小学时就参加了科学竞赛——十四岁时,她在全国生物竞赛中获得了第三名。 她在塞格德大学学习生物学,当她在一家生物研究所研究 RNA(核糖核酸)的抗病毒特性时,她对 RNA(核糖核酸)的特性着迷。

    作为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她很能随机应变因地制宜。 当她在实验室实习期间需要磷脂(铁幕后无法出售的脂肪物质)时,她从父亲的肉店购买牛脑,并将它们制成泥以去除脂肪。 “我做香肠也做得很好,放学后我在肉店打工。 我们每个月制作两次一百公斤香肠。”

    在她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她继续亲自在实验室进行工作。 “而且因为我没有钱雇用任何人,所以我没有学生。 但我喜欢它:倒入凝胶,在生长板上接种细胞,培养细菌。” 她笑了。 “这样我就可以确定没有犯任何错误。”

    1985 年,塞格德研究所的钱用完了,她在黑市上卖掉了自己的汽车,把钱藏在两岁女儿的泰迪熊里,然后与丈夫和孩子飞往美国。 她得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任命并吸收了知识。 “我每周至少去听两次讲座。 然后我想:我可以用它来进行 RNA 治疗吗? 现在你不再需要去美国了,你可以通过 YouTube 收听。 你只需要知道是谁。”

    Karikó 很早就看到了信使 RNA (mRNA) 的潜力。 这是在细胞中复制 DNA 指令的分子。 细胞在此基础上制造蛋白质。 1984年,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制备出mRNA。 Karikó 希望使用自制的 mRNA 来让细胞制造缺失的蛋白质——许多疾病都是由蛋白质(例如激素或酶)缺乏引起的。 如果能够将自制的 mRNA 导入细胞,人体就能制造出可用作药物的物质。

    这种做法似乎不守规矩。 长mRNA分子非常脆弱,它们会在实验动物中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 第三个问题:如何让分子进入细胞? 20 世纪 90 年代,许多科学家灰心丧气并退出。 但卡里科仍在继续。

    多亏了其他人的资助,她才能进行研究。 例如,她与宾夕法尼亚州心脏病专家埃利奥特·巴纳森(Elliot Barnathan)一起研究血管改善已有六年。 当他离开时,神经外科医生大卫·兰格将她带到他的部门寻求中风治疗,但他也离开了。

    Karikó:“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没有发表任何内容,因为我们无法最终证明它有效。” 她自己仍然没有收到一分钱的资助,不得不收拾行李——她继续无薪工作一段时间。

    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得过奖,连奖学金都没有

    然后她碰巧在复印机旁边遇到了免疫学家德鲁·韦斯曼。 他想要制造一种针对 HIV 的疫苗,而 mRNA 似乎是理想的选择。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继续奋斗,寻找使 mRNA 更加稳定并抵消 mRNA 引发的炎症反应的方法。

    他们最伟大的发现纯属偶然。 在其中一个实验中,他们使用 tRNA(转移 RNA)作为对照,这是另一种形式的 RNA,在细胞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这似乎不会引发炎症反应。 四个构建模块之一不同于 mRNA。 如果它们将这种构建模块(假尿苷)加工成 mRNA,身体就会接受它,而无需免疫系统启动。 这种修饰过的 RNA (modRNA) 也被证明能产生十倍多的蛋白质。 领先的科学杂志《自然》不想发表有关此事的文章,它出现在《免疫》杂志上。 “但没有人很感兴趣。”

    后来,他们还共同发现了如何将包装在小脂肪滴“纳米颗粒”中的 modRNA 传递到细胞中。 但即使他们成功地让实验动物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这种激素可以刺激红细胞的产生,并且他们成立了一家公司,也不会产生任何兴趣。

    2013年,卡里科甚至被宾夕法尼亚大学解雇。 “我已经十七年没有获得任何融资了。 他们为我提供了动物研究机构的一个职位。 让我无法接受的是,这不是实验室。 所以我就被赶出去了。

    牢记压力研究员 Selye 的话,现年 58 岁的 Karikó 正在突破界限。 她想去一家已经在用修饰的 mRNA 进行人体研究的生物技术公司。 当最终找到药物或治疗方法时,她希望能在场。 “制药公司 Moderna 为我提供了一个职位,但尚未进行任何人体研究。 几十年后才有一种有效的药物出现,到那时我早就死了。” 她在德国 Curevac 公司做志愿者,从事 modRNA 工作。 “他们说他们不需要那个。”

    一次偶然的事件再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她通过小道消息听说了 BioNTech,这是一家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主要专注于 mRNA 作为癌症治疗方法。 他们在那里进行临床研究。 她决定在那里申请工作。 发现就连 BioNTech 董事兼创始人 Ugur Sahin 也认为 modRNA 并不是将 mRNA 引入细胞所必需的。 毕竟,这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完成:通过电穿孔,小电击。 “他们没有看到差异,”卡里科说。 “但是为了让疫苗发挥良好作用,脂肪球必须最终进入内体,即细胞中的小囊泡。 这是电穿孔不可能实现的。” 她说,Sahin 喜欢她,所以她可以来 BioNTech 的一个角落里从事 modRNA 工作。 “没有人认为这很重要,”她笑着说,“只有我!”

    新冠大流行爆发后不久,Ugur Sahin 决定与制造商辉瑞一起生产和测试一种带有 mRNA 的 Covid-19 疫苗,情况出现了转机。 2020 年 11 月 8 日,他们公布了第一个结果:该疫苗似乎安全且极其有效。 卡里科并不感到惊讶。 “哦,它有效,”她告诉她的丈夫。 “我是这么想的。” 为了庆祝,她咬了一袋巧克力花生。 奖金于同年开始雪片般飞来。

    经过四十年的拼搏,卡里科现在拥有数百万美元的奖金。 她把在匈牙利和西班牙收到的钱捐给了当地的学校和慈善机构。 “对于因新冠病毒而失去父母的孩子,或者像我这样处境不利的孩子。” 当然,她主要会把这笔钱用于研究。 “现在我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今年以后我不会再接受任何演讲邀请,什么都不会。 2023 年我想抽出时间再次进行研究。”

    我没有怨恨,甚至对那些想把我送回匈牙利的人也没有怨恨

    她有很多想法:多年来她一直保留着一份可以用 mRNA 治疗的疾病清单。 “我不想确切地说出我要做什么,因为那样我会立即收到很多想要的人发来的电子邮件。 当我知道我将在 BioNTech 从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种引起水泡的遗传性皮肤病)的研究时,这种情况也发生了。 但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弄清楚。 我们仍在研究最好的化学成分,以便父母只需从冰箱中取出它来帮助他们的孩子。”

    RNA 疗法的未来在于“传递”,她说:“如何将其送到你想要的地方,到达特定的细胞类型、特定的器官?” RNA 现在保留在局部穿刺部位。 “免疫细胞尤其会吸收脂肪颗粒,这就是它们的功能。 如果通过血液注射,它也可以进入肝细胞。 今年年初,Drew Weissman 和他的同事成功地将含有 modRNA 的纳米颗粒发送到测试小鼠的 T 细胞(一种白细胞)中,从而创建了 CAR T 细胞。” 这些 CAR-T 细胞经过重新编程,可以识别并清除心脏中受损的细胞。

    Karikó 预见到 mRNA 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许多应用。 “针对我们尚未研制出疫苗的疾病的疫苗,例如疟疾、结核病和艾滋病毒。 以及新疫苗来取代现有的昂贵疫苗。 辉瑞/BioNTech 和 Moderna 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针对带状疱疹的 mRNA 疫苗的临床试验。 这将比现有的更便宜,因为 RNA 便宜且易于制造。”

    Karikó 还预计将会有针对疾病的 mRNA 治疗方法。 “阿斯利康和 Moderna 已经在一项针对患者的大型临床试验中测试一种抗心力衰竭的药物,他们将 modRNA 注入心脏以创建新血管。 在 BioNTech,我们测试针对肿瘤的 mRNA 疗法。” 她说,2020 年,Intellia 公司成功地通过 mRNA 治疗修复了淀粉样变性患者的遗传缺陷,淀粉样变性是一种蛋白质在细胞中积聚的疾病。 “因此,即使是基因治疗的承诺也将通过 RNA 来实现。”

    在谈话前不久,她听说卡里科现在已被允许离开东京的隔离区。 “因为我打了三针。” 注射了三针,如果没有她,新冠疫苗就不会存在。

    (机翻)

  2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如何用古文诉深情

    1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愛情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而且愈陷愈深,活著的時候,可以為了愛一個人而死去,死去 了以後,又可以為了愛一個人而復活。

    --- 汤显祖 《牡丹亭记题词》

    2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 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我愿意化作她衣上的领襟,承受着她美丽容颜的余香; 但又唯恐她到了夜晚就寢前就會脫下罗衣,而那時的我只能怨恨秋夜如此淒冷漫长。

    --- 陶渊明 《闲情赋》

  2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学习优美中文,从分析古文句子开始

    你看到现在中国经济下行,百姓生活日渐紧缩,回忆几年前的舒服日子,有感而发,但是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字眼。

    娜娜酱教你从古文中学习合适的表达方式。

    上述情感,古人怎么表达呢?

    这里有个例子:

    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

    这句话的意思是:

    暗暗想起当年,各种季节的风物和景色,都蕴含着一股雅致的韵味。人民生活平和美好,如今只能成为心头的怅然遗恨。

    上文出自南宋的《东京梦华录》。东京指的是汴京。作者孟元老曾经在汴京生活20多年,后来靖康之难发生之后,朝廷南迁,孟元老跟着搬到南方。晚年的他跟后辈谈起汴京的繁华,后辈竟然不相信。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东京梦华录》一书,记录他印象中的汴京风情地貌和社会百态。

    梦华是借用黄帝梦游华胥氏之国的传说,示意对昔日京城繁华热闹的追忆,仿佛梦一般,如今已经景象全非。

  2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纽约时报】火箭军换将背后,习近平反腐“药方”失灵

    原文地址

    习近平在牢固掌握统治大权的过程中一直把反腐比作治病,要切除威胁中共统治的腐败和不忠的毒瘤。在十多年的反腐运动中,他的标志性项目一直是迫使曾经极度腐败的军队领导层服从纪律。

    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层最近发生的剧变表明,习近平的药方没有持续的效果。上周,他突然撤换了火箭军的两名高级将领,这次原因不详的人事变动暗示,这支管理常规导弹和核导弹的敏感部队中有人涉嫌受贿或其他不当行为。

    “这个系统里显然有人犯了错误,可能与纪律和腐败有关,”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杨念祖说,他曾任台湾国防部长。“好像是病毒在这个系统中复发了。这个问题根深蒂固,而且在体制中一直存在。”

    涉及军队高层的丑闻会让习近平受挫。一直令他引以为豪的是,他把拥有9800万党员的中共以及中国军队变成了不加质询地执行其统治的工具。就在火箭军将领被撤职的几天前,习近平免去了外交部长秦刚的职务,那也是一次令习近平烦恼的撤职,因为曾是他把秦刚提拔为值得信赖的政策执行者。

    不当行为的迹象可能会加强习近平的信念,他认为只有通过来自上层的严格审查和压力才能防止中国官员偏离正轨。施压的做法包括不停地派中央巡视组对干部进行检查,开展灌输对中共和习近平忠诚的宣传运动,以及撤职和逮捕。

    在习近平看来,“永远达不到危险减弱的那个点”,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研究中国精英政治的助理教授唐志学(Joseph Torigian)说。“即使有一名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领导人,也不意味着体制中没有暗流。”

    2012年上台后,习近平曾急切采取行动,清除解放军中的腐败和纪律松懈,制伏潜在对手,把权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他对军队的改革为他后来改变整个中国树立了模式。

    2014年,习近平对在古田参加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几百名高级军官发表了讲话。毛泽东就曾在中共古田会议上确立了自己对革命红军的领导地位。习近平警告他们,军队正在从内部腐烂。调查人员揭露了中央军委前副主席徐才厚收受贿积累巨额财富的问题;在一名曾请人算命的将军家中查出了成堆的珠宝和现金;军官买卖晋升机会;有的甚至出售军事秘密。

    习近平还警告,与美国的竞争将加剧,他告诉军队领导,内部出现腐败会导致灾难。“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他引用一条中国古训说。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习近平对军队进行了重组,将潜在的反对者强行换下。数十名高级军官被判犯有腐败罪,曾经常见的买官卖官现象逐渐减少。习近平为巩固自己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的权力实行了新规定,还给了自己一个新头衔:“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总指挥”。

    今天,中国军队精英层几乎所有军官的晋升都可以归功于习近平,这为他提供了坚固的权力大厦,耶鲁大学政治学家麦锦林(Daniel C. Mattingly)说道,他对中国人民解放军1200名军官的职业道路进行了分析。军中领导地位仅次于习近平的是张又侠上将,张又侠的父亲曾在解放战中与习近平的父亲并肩作战。解放军的其他高级军官中有很大一部分在职业道路上与习近平有过交汇,有些人与习近平的关系可追溯到习近平担任地方官员时期,麦锦林说。 “中共的文官规范和制度已让挑战领导人变得非常困难,”他说。“解放军中到处都是习近平的人,这个事实让挑战领导人变得更加、更加困难。”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成立得益于习近平的支持。习近平在2015年底成立了这支部队,将其从原第二炮兵部队提升为一个独立军种。他为这支部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资源和政策支持”,美国空军大学的中国航空航天研究所所长马伟宁(Brendan Mulvaney)说。火箭军负责管理世界上“最大、最多样化”的导弹计划,他说。火箭军的武器库里有一大批为运载中国几乎所有400枚或更多的核弹头设计的导弹。

    “习近平把解放军火箭军说成是未来冲突的核心力量,”马伟宁说。“所以,如此巨大的变动背后一定有重要原因。”

    失去信任的火箭军司令员李玉超上将是习近平去年初才提拔上来的。和李玉超一起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的还有火箭军政治委员徐忠波和副司令员刘光斌。 大多数专家认为,李玉超和其他高级将领可能会被指控挪用了这支规模快速扩大的部队巨额经费的一部分,但其他的不当行为指控也可能对他们的下台起了作用。

    “看中国军队内部的问题总要跟随金钱的走向。腐败总是伴随着他们正在建设的东西,不管是什么,”中国战略集团总裁克里斯托弗·约翰逊说,他曾在中央情报局担任中国政治分析师。“钱现在都在哪里?在他们正在大规模建设的核扩张计划上。”

    习近平曾警告,经济上的腐败与政治上的不忠相互交织。习近平的前任胡锦涛似乎在军队高层面前缺乏权威,胡锦涛之前的领导人江泽民也拿一名不听话的将军奈何不得。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威,习近平似乎甚至愿意清洗自己提拔上来的将军。

    2017年,被习近平提拔进中央军委的张阳上将和房峰辉上将因腐败指控被免职。张阳自杀,房峰辉被判处无期徒刑。

    现在,对解放军展示忠诚的要求可能会加倍。任命两名火箭军新指挥官几天前,习近平在视察西部战区部队时表示,“把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向纵深推进。”为了灌输对习近平的忠诚,解放军最近还开展了一项新的学习运动。但由于对中国的核武器计划事关重大,习近平可能会对火箭军将领撤职细节保密。

    “不管解放军火箭军的前领导层出了什么问题,对外界来说,火箭军仍将在很大程度上不透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中国和印太安全事务部主任冯德威(David Finkelstein)说。“不论如何,传达给火箭军的信息都将是:‘违反纪律的人,无论级别多高,都逃脱不了党的惩罚。’”

  3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不明白博客】EP-058 许成钢:通缩下的中国会走苏联的老路吗?

    https://www.bumingbai.net/2023/08/

    本期的不明白博客采访了经济学家许成钢。许是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最近多个外媒报道了中国的通货紧缩。这个访谈也重点谈了通货紧缩,我就把其中的要点摘录一下。

    1 中国的通缩大致什么时候出现?

    许:大概在疫情尾期就开始了。当时的动态清零政策一下子把全社会的需求大幅度压缩了。需求的压缩就导致物价下跌。

    2 中国的通缩如何产生的?

    许:通缩的产生表面现象是货币供给下降,但与供给下降直接相连的就是社会总需求下降,因此可以说,通缩就是由于需求下降产生的。当没有需求了,物价就下跌了。

    如果我们把需求分成两个层次: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中国的消费需求本来就很低,因为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太少(由于贫困的人太多)。动态清零更进一步压缩了居民的消费和商业活动。商业活动停滞导致大量解雇,很多劳动者没了工作,只能回老家,因此整体消费需求下降。

    此外,商业活动的萧条可以从物流活动看出来(由于中国官方GDP数字不准确)。2022年,中国的物流下降了超过10%,这就对应了下降的GDP,而不是官方公布的增长。这就说明投资也在下降。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本面的负增长,拉低了物价。

    另一面,中国的出口在最近几个月以来大幅下降。这个是中国政府无法掩盖的。除了对俄罗斯以外,对几乎所有国家的贸易都大度下降。

    国内总需求下降,国际贸易下降,当然就带来了物价的全面下跌。最后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通货紧缩

    然而中国政府并没有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一直在非常努力地增加货币供给。但是增加的货币供给,掉进流动性陷阱里去了。

    什么叫流动性陷阱呢?就是增加的货币供给无法进入经济循环,而是只是在银行系统里打转。就是发出来的货币,人们马上又存入银行。人们发现,最可怕的情况的手里没有现金。现在中国的储蓄量并不少,但是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都非常珍惜手里的现金。拿到现金就存入银行。因此增加的货币供给又回到银行系统里了。这就是流动性陷阱。因此货币政策不再能起作用,帮助经济恢复。

  3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端传媒】不確定時代的「信徒」:集體焦慮下,中國年輕人前進寺廟

    原文地址

    今年元宵節的前一天,21歲的小雷擠在北京雍和宮法物流通處外。人潮緩慢向前挪動,根本看不到隊伍的盡頭。又等了一會兒,前面的人幾乎寸步未行,後面的人卻越聚越多。小雷有些心急,攔住一位現場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詢問,對方告訴她,大概還要排兩個小時。

    這完全超出了小雷的預期。原定的計劃裏,這天除了上香,還要「請」一串寓意學業順遂的綠色「香灰琉璃手串」------這是今年紅遍各大社交平台的爆款------然後拿去開光室開光,以獲得佛祖的法力加持。這一套流程,被稱為「結緣」。

    由於雍和宮在過年前發布公告,法物流通處在元宵節會暫停開放,對於想趁著春節期間結緣的人來說,最後一天尤其寶貴。雍和宮的三個法物流通處,全都大排長龍。小雷發現,人潮中大多是同齡人。為了趕後面的行程,她決定改用自己隨身帶的綠檀手串開光。

    年輕人對佛寺的「佔領」,遠不止一個雍和宮。2023年年初携程數據,2023年開年,全國寺廟門票的訂單同比增長了310%,其中近半的貢獻來自九零後和零零後;消費趨勢分析平台巨量算數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寺廟搜索量同比增長了280.77%,搜索人群中,18-30嵗的年輕人佔了43.6%。除了雍和宮,年輕人的香火還供在杭州的靈隱寺、廈門的南普陀寺、南京的鷄鳴寺⋯⋯

    小千在今年勞動節假期去了鷄鳴寺,人多到「連寺廟的名字都看不見」。她舉著熱騰騰的煎餅,被烏泱泱的人流推著往前走,上一秒剛看清上香的地方,下一秒就被人給撞走了。

    「全部都是年輕人!」她一字一頓地感嘆,「感覺年輕人真是很需要拜這個佛。」

    拜佛、上香、求手串兒,年輕人的寺廟打卡

    「我説希望下半年不用坐班,結果週一發現我的組要被裁了。」

    「我去雍和宮求暴富,回來就出車禍斷了條腿,躺了三個月,賠了我12萬。」

    「去年去雍和宮許願逢考必過,結果一整年的考試都因爲疫情取消了。」

    小紅書是大陸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社交平台,上頭有數十萬與雍和宮相關的筆記。很多網友分享他們在雍和宮「心想事成」的經歷。網友們一邊調侃雍和宮「只管達成,不包售後」,心裏卻已經把雍和宮與「有求必應」深深綁定。

    「靈」和「準」,是寺廟吸引年輕人的流量密碼。小昕就是奔著這個來的。去年暑假,正是大二升大三的小昕在北京實習,在小紅書看到網友推薦雍和宮求佛。這些帖子集結進入收藏,小昕等著找時間打卡。無奈的是,2022年還在實行嚴格的疫情封控,等到今年開春,小昕才有機會踏足這座古刹。

    雍和宮門口設有贈香處,每人能拿到粗粗的一把香。進殿後,從主殿一路拜到側殿,能把事業、學業、財運、健康等等相關心願都求一遍。「雍和宮像是個集大成者,什麼都能求。」不過,說到求姻緣,小昕更推薦靈隱寺。

    這是小昕「驗證」過的結果。兩年前,她陪剛分手的好友去靈隱寺求姻緣,好友還求了一串招桃花的手串。三個月後,她聽說好友脫單成功,驚嘆之餘,也鼓勵身邊的好友都去試試,結果六位好友之中,有五位都在一年內「牽手成功」。

    脫單好友的經歷讓小昕開始相信佛祖的力量,對雍和宮也賦予了更多期待。尤其是香灰琉璃手串,近兩年於網絡迅速竄紅,衆多年輕人為此大排長龍。

    通過小紅書的經驗貼,小昕得知請手串可能需要排上兩三個小時的隊,特意早起。她在八點半抵達雍和宮門口,距離開門時間還有半小時,可還是沒能在一衆年輕人中搶得先機。

    三小時過去,她終於從開光室出來,手機電量也亮起了紅燈。390元,求下一串寓意智慧學業的白色香灰琉璃。這是雍和宮最經典的款式之一。

    與手串結緣,「就像在身邊留了一個可以一直守護你的東西,或者説是一種寄托。」這對時常處在學業焦慮的小昕而言十分重要。

    雍和宮的串珠有多種款式,不同的顔色有不同的寓意,如白色主學業、綠色主事業、藍色主健康。琉璃本就是佛家用以辟邪的靈物,香灰琉璃更稱在燒製時加入了香火燃盡後的香灰,包含往來香客的善念與福願。無論這是否只是一套營銷話術,香灰琉璃已是年輕人公認的、願意為它大排長龍的網紅法器。在互聯網上,大家戲稱它為繼全聚德烤鴨和稻香村點心後的第三大北京特產。

    自從戴上手串,小昕覺得自己開心了很多。「我很相信它能保護我,」她說,「有時候實在焦慮了,我就盤一盤它,像是提醒自己,「我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些壓力,有它陪著我,和我一起分擔。」如此想著,心就慢慢安定下來。

    2016年2月8日,中國北京,一名公安在監視著祈禱中的中國信徒。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16年2月8日,中國北京,一名公安在監視著祈禱中的中國信徒。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雍和宮手串的爆火,帶動了一條代購產業鏈的形成。在排隊等候時,小昕和身邊的人攀談,發現有好多人都是替別人來請手串的。一位雍和宮手串代購告訴端傳媒,她在小紅書發帖招徠客源,一周跑兩次,每次接大概30串的量,每串收60元代購費,運費顧客自理。一趟下來,能有四位數的進賬。「碰上周末或者節假日,法物流通處不開放的時候,我能接到的預定訂單還會再多一些。」這位代購說。

    手串早已不是雍和宮的專屬法器,許多寺廟都有各自出圈的法物手串,比如靈隱寺的金剛菩提佛珠,普陀山的崖柏長珠,還有鷄鳴寺的黑曜石香灰琉璃。

    小千的手串多到一隻手戴不下,平時,她會選兩串戴在手上。趁著大學畢業和準備考研的空檔,小千和朋友們組織了一場全國範圍內的畢業旅行。為了求學業順遂,每去到一個地方,就會打卡一間寺廟。每打卡一間寺廟,就會忍不住去求主學業的手串。整場旅行去了七八間廟宇。

    小千大學修讀心理學,自認「並不迷信」,買手串是想得到更多關於升學的祝福。她無法拒絕可能存在的好運加持。而這些設計精巧、做工精美的高顔值單品也很吸引人,「尤其是靈隱寺的手串,太好看了,我一口氣就買了五串。」以手串為首的寺廟文創,打著招徠好運的招牌,穿著高顔值的外衣,早已穩穩地拿捏住年輕人的心理。

    然而,紅極一時的香灰琉璃手串,卻在今年六月徹底成了「過去式」。6月15日,雍和宮香灰系列手串以「改版」為名全部停售。雍和宮官方至今沒有發過官方聲明,有代購猜測,可能是因為香灰有限,供應量難以滿足需求;又或是為了環保,不提倡燒香,也便不再放大香灰的作用。但代購覺得,只是去掉了香灰、改稱琉璃手串,排隊請手串的香客還那麼多。

    「現在哪個年輕人不焦慮呢」

    「功利的信徒」,23歲的青一如此定義自己。2018年,在上海讀本科時,青一第一次走進靜安寺。那時學業繁重,青一心浮氣躁,連帶著睡眠質量都出現了問題。朋友帶她去寺廟,走進寺廟的那一刻,「我覺得外面的一切都與我無關了,心緒也馬上就安穩了下來,那種煩躁的感覺也慢慢被消解了。」

    座落在市區的靜安寺,與繁華的CBD是兩個世界。青一沉醉於這種與世隔絕之感,任外面燈紅酒綠,裏面也只有幾縷香火彌漫。

    從那之後,每當學業壓力大,人心煩意亂的時候,她就會來去靜安寺坐坐,繞著廟對著神仙挨個拜一圈。「只要我待在那個環境裏,我的心都是安靜的。如果再拜一拜的話,還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庇佑,能沾一些好運氣。」

    後來,青一到香港讀研究生,也沒有改變去寺廟的習慣。她也去黃大仙,「那是道觀,但我並不在意,我甚至不在意它是哪路神仙,有用就行。」

    2023年3月14日,上海靜安寺的市民點燃香燭上香。攝:林文清/端傳媒

    2023年3月14日,上海靜安寺的市民點燃香燭上香。攝:林文清/端傳媒

    青一的學生時代,一直活在「好學生」的光環裏。她本科在大陸TOP5的院校讀書,畢業後又申請到香港頂尖學府攻讀研究生。青一拿著亮眼的學歷和三份實習經驗,現在卻在香港的招工市場焦灼地等待一個肯定。

    青一覺得自己已經換了條沒那麼卷的賽道了。對比大學時期在國企和港企的實習經歷,青一認為,港企的工作氛圍更好,員工之間的分寸感更強,加班文化也不如國企那麼盛行。青一在社交平台時常看到互聯網大廠的工作環境帖文,「我覺得(互聯網文化)是病態的,甚至是妖魔化的。」青一想要一個更寬鬆的環境。學長學姐的經驗分享也告訴她,香港找工作沒有大陸那麼卷。

    「我現在投了70份簡歷,還沒有一個有回音的,」她想不明白,「這些班到底都誰在上啊?」現實讓她有了一瞬間的質疑:如果這不都算卷的話,要是回到大陸招工市場,自己又會被卷到什麽地方去?

    上個星期,她收到了截至目前唯一一份面試邀約,是一家保險公司發來的。仔細閲讀JD(Job Description,崗位描述)後,青一發現,求職網站上掛的「新媒體運營」更像是個幌子,「感覺它還是想讓我做推銷。」她拒絕了這家公司,後續投遞簡歷也更留心篩查行業和崗位。雖然找工不易,她也不想為了工作而工作。「我媽媽也說,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還是要找一份自己願意的,能做至少一到兩年的比較好。」

    最近她回了趟老家,專門去了一座寺廟、一座道觀。返回香港後,還去了一趟赤柱觀音廟。臨近畢業,還沒找到下一個歸宿的她覺得,現在是最需要神佛的時候了。

    根據中國教育部的統計,今年秋季,有1158萬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比去年多了82萬人,創歷史新高。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6月,城鎮青年失業率達到了21.3%,比上個月又上升了0.5個百分點。

    24歲的方可今年將從港校研究生畢業,最近一直在找實習。她的本科大學排名不高,想通過修讀香港碩士學位,為日後回到内地求職增加競爭力,沒想到畢業正好撞上了2023年「最難就業季」。

    這一年裏,增加的不止是畢業生人數,還有不斷裁員的企業,和它們不斷縮減的招聘名額。曾經紅火的互聯網近年裁員不斷,有報導指,2022年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淨流失2.8萬人。

    經濟寒冬下的每一個數字,都衝擊著方可的内心防線。方可認為,求職市場的現實環境已經容不下那麽多的「願意」還是「不願意」,因爲主動權從來都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

    方可覺得學歷也不夠用了,就想著趁年底畢業前的這最後一個暑期,再給自己找一份實習,以豐富自己秋招的簡歷。「主要是找互聯網大廠的實習,」她説,「我知道會面臨很多Dirty Work (註:互聯網語境中,Dirty Work多指繁重但很難帶來個人成長的雜事),但大廠的實習的含金量還是要高一些。」

    投遞簡歷一個多月大部分如同泥牛入海,杳無音訊,僅有零星的一兩次面試機會,之後也沒了下文。依著網友的求職分享,她給許多查看了簡歷但沒回復的HR發了長段「言辭懇切」的套磁(註:在求職語境下,套磁指應聘者通過發送文字消息與招聘者拉近關係),以期求一個面試的機會,但仍然沒有任何人給出回復。求職簡歷石沉大海,讓方可不得不降低預期,開始把關注點放到一些上市公司的實習崗位,但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不可避免地,方可陷入了一個怪圈。她有時很委屈,覺得自己足夠努力,卻得不到一個認可的機會,甚至質疑其努力的意義;有時充斥自我否定,認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的能力無法匹配上理想的工作,更是認真地擔憂,如果現在連一份實習都找不到,她是否還能在秋招中倖存下來⋯⋯這種精神層面的消耗,讓她感到無盡的疲憊。

    找實習期間,「內耗」出現得越來越頻繁。方可自省這種內耗,她覺得自己太在乎別人的眼光,想迅速成為別人眼中算得上成功的人,「這樣似乎就能讓自己休息一陣子。」她回憶起學生時期的種種,從小學階段就開始為升學陷入無盡的競爭中,結果「卷」成了一種本能,「也卷得實在是累了。」

    方可一度想走一走可能的捷徑。她找過一個可以提供「內推+面試輔導」一站式服務的求職中介,卻被對方開的價格嚇了一跳------實習的服務價格要2萬,全職需要4-6萬。「像是搶錢一樣。」方可還想過找親戚朋友幫忙,但猶豫了很久,還是沒有勇氣放下自尊開口。

    漸漸的,精神的壓力滲透進身體。方可有三個月沒來月經了,半個月前去看中醫,「醫生搭脈還不到三秒就問我,是不是平常心思太重了。」她無奈地說,「但話說回來了,現在哪個年輕人不焦慮呢。」

    走進寺廟,尋找出口

    小雷的焦慮更多來自於學業。

    她家在內蒙古,現在廣東讀書,今年下半年升讀大四。在她的人生計劃裏,這一年要拿到英國在QS排名前100的院校的研究生錄取,為日後走留學人才引進政策,留在廣東安家落戶打下基礎。如果條件允許,她還想把父母一併接到廣東。

    小雷心裏明白,長遠的目標要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去夠。可到了實際執行的時候,填充在現實中的數字還是讓她陷入憂慮。

    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近五年,中國大陸在英國留學人數增加了41%,總人數達到了15萬,超過非英國和歐盟外的任何海外國家,其中有近9萬都為碩士研究生。擁有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也在2022年7月發布過當年秋季授課型碩士項目的錄取數據,在全部申請者中,中國學生佔60%,錄取率為28.44%,遠低於36.54%的總錄取率。

    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讓小雷在提升學業成績之外,也很注重自己其他經歷的積纍。大一和大二的暑假,她一直在做實習。「我有時不敢休息,生怕別人會趁我鬆勁兒的時候超過我。」這種同輩壓力經常在不經意間出現,讓她猝不及防,「比如我本來規劃好了,等暑假之後再考雅思,結果突然在朋友圈裏刷到有人曬8分的雅思成績單,我一下就覺得,完了,我已經落後別人好多了。」

    小雷覺得,現在早就不是努力和回報成正比的時代了。「肉就那麼多,搶肉的人卻每年都在增加。你努力,別人也在努力。所以很多事情都變得不確定,沒有把握。」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她常常陷在一種前途渺茫的焦慮之中。

    「這種焦慮我不知道該說給誰聼,它也不太能被口頭切切實實地表達出來,但我又的確需要一個可以抒發的渠道。」而這時,去寺廟就成了她的一個「出口」。

    小雷並不打算做一個「完全的信徒」,事實上,她連拜佛的流程都很陌生,還得依靠現場觀察和模仿那些「看上去很有經驗」、「目光極其堅定」的人。但哪怕如此生疏,她仍能從這一套求佛上香的流程中,收穫現實中無人能給予的「安全感」。

    「我感覺自己是被神佛庇佑著的。我的所有願望,目標,或者說是慾望,都能在佛前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能短暫地疏解小雷的焦慮和不安,因為「拜佛的前提,就是相信這個願望是可以被實現的。」

    不僅如此,她發現通過拜佛這種儀式,還能找到自我對話的感覺。在佛像前說出心願,不只是說給佛聼,更是說給自己聽。小雷清楚,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為人生掌舵,她依然相信事在人為,但求佛彷彿是尋找一些宗教的加成,讓它在背後推著自己往前走。

    「可能佛祖覺得我命不在此」

    今年三月,《新京報》發表一篇評論,尖銳地點評道,求佛上香是年輕人「將未來寄託給神明」的方式,會讓一些年輕人迷離在虛幻和現實中,忘記奮鬥的意義。

    小雷覺得荒謬,因爲在内卷愈演愈烈的社會浪潮下,年輕人很難完全放棄努力,「我也想不上進,也想躺平,等著天上掉餡餅,但我們都知道,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對於小雷而言,拜佛只是一個可以短暫從焦慮中脫離,尋找內在安全感的途徑而已,但該做的努力,一點都不會少。

    在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博士袁長庚看來,年輕人燒香拜佛,無論是助推自己更加努力,還是允許自己不那麼努力,都是年輕人通過利用宗教這種傳統文化資源重構意義感的過程,「尤其是佛教和道教,一方面,它們和中華文化的糾纏太深了,年輕人會天然有文化情感的貼近,另一方面,這兩種宗教足夠成熟,但又不是創世宗教,並沒有很強的排他性。」

    袁長庚解釋,與塔羅、星盤這種尋找明確的自我原因式解釋的占卜不同,宗教給予的東西既不準確,也不唯一,那是一個波動的、模糊的大方向。這也給足了空間,讓年輕人在對不確定的感知十分明確的這兩年,用來安撫自己無處安放的焦慮,尋求一些精神上的平和與安穩。

    年輕人一向被認為是銳意進取的社會發展主力軍。然而這幾年,疫情爆發,經濟下行,各個行業發展滯緩。袁長庚觀察到,年輕人能聽見的好消息越來越少,不再有神話式的故事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求職的困難,升學難度的增加,公務員競爭壓力的擴大。這便讓年輕人愈發確信,在利益分配格局卻已基本確定了的當下,他們很難再有在年輕階段完成資本積纍,實現階級躍遷的機會。

    「這時候,宗教作爲唯一處理過這種不可知的文化資源,自然而然地出現在年輕人的世界中,成爲現實信念破滅後,重新建構意義感的重要精神來源。」袁長庚說,「這是一場年輕人與個體命運的對話,或者是和解。」

    方可確實從寺廟裏獲得了一些「可以不那麼努力」的解脫感。

    從中醫館出來,方可喝了四五天的中藥,但月經還是沒有如期到來。中醫的診斷是「肝鬱氣滯」,除了給她開藥之外,醫生還建議她「保證心情舒暢」。結果是,讓自己不那麼焦慮這件事,反而成了她目前最大的焦慮。

    她把醫囑告訴朋友,朋友說她活得太累了,如果覺得不順,不如去寺廟拜一拜,或許還能轉轉運。這給她提了個醒:在「求人」和「求己」之外,還有「求佛」這條路。

    去了一趟寺廟,方可心態發生了轉變。對於未來,她找到了一種新的解釋:那些可能的結果,或好或壞,都可以被解讀為佛的指引,未必全是人力所為。其實她一直知道,人的努力是有極限的,很多事情不是單純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做到的。只是這個道理,似乎得套上佛的外衣,才能讓她坦然地信服和接受。「我找到了一個強大的背書,」她說,「如果一件事情努力之後沒有做到,可能不是我的問題,是我沒這個命,也可能是我的福氣在後頭。」

    想通了這個邏輯,方可短暫地與自己和解了。但就像麻藥有時效性一樣,一次拜佛並不能讓她徹底從內耗中復健。最近三週,她先後去了兩次寺廟。

    第二次從寺廟裏出來,方可收到了一家互聯網大廠的拒信。她原本已經進入了終面,最後一輪HR面試的時候,她覺得對方表情不錯,以為自己終於穩了。結果等待了一個多星期,還是被拒之門外。她看著對話框,發了會兒愣,但很快又振作了精神。

    「沒關係,可能佛祖覺得我命不在此吧。」方可一邊安慰自己,一邊又點開了求職網站,準備找新一輪投遞簡歷的公司。

    尾聲

    青一在香港租的房子8月份到期,她準備再找三個月的短租,把在香港找工作的最後期限延到了今年11月。

    「我最近經常打電話和我媽倒苦水,除了焦慮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想讓她給點租房的贊助。」青一說,如果實在不行就先回家,再看有沒有合適的機會。

    暑假已經過半,許多大廠已經陸陸續續開始了新一輪的秋招,但方可還是沒能找到理想的實習崗位。她有點想放棄了,「就憑現在的簡歷去拼一把好了,還能少經歷幾輪面試的折磨。」她最近開始在小紅書上尋找外企管培生筆試面試的經驗分享帖,給自己找一些新的出路。

    儘管現實充滿不確定,但她們都還有選擇的空間,和可以努力的方向。袁長庚認為,寺廟能讓年輕人得到安慰,說明他們對世界、對人生還有基本的信心。袁長庚總是強調「內卷」問題中時常被忽視的階級差異。在過往研究中,他見過很多底層的人,「他們面對生活是清醒到了冷酷的地步,早已不是宗教的力量可以撫慰的了。」

    「所以,在社會內卷這種語境下的寺廟熱潮,本質上可能還是個中產階級的遊戲。」袁長庚說。

    為尊重受訪者意願,小雷、小千、小昕、青一、方可為化名

  3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喊出“香港团体要我人头”,证明伦敦小留就是个怂人

    把社会主义较直观涂上伦敦墙的小留“一鹊”王汉铮,8月7日在IG上发布了堪称声泪俱下的文字:

    “我希望把这个作品交回给世界,一切都发生的比我想像的还要猛烈了一些,到了我必须先保护 我自己和家人安全的地步。我是一鹊。 写这篇声明确实也希望澄清作为创作者的我方的观 点,同时寻求一些帮助,谢谢大家。

    不管定义它为社会介入也好,行为艺术也好,我并无政治立场,我并 无政治立场,我并无政治立场。目前它完全被上升到了反应两股极端思维对我的迫害上,但作 品在我构思之初只作为一个探测器。 本意在于引发对不同环境的讨论,不同人对事件的态 度。任何极端对我个人来说都不正确,作品只是一种艺术表达,所以才说是“反者道之动”,同时 我很爱我的国家,但这不代表我没有权利对它进行一定的反思性批判。

    24 个字作为世界通用的价值目标被我们印在了自由涂鸦的 地方,我们 前期经过了调研确认过这个地方确实是自由涂鸦区,基本上两周不到就会 整体改变, 也谘询 了当地的涂鸦者和询问他们是否介意被覆盖,答案是不介意,我已向相关方提 交了视频和图片为证。当晚有人前来阻止但无法证明是 property 所有者,他们出具的 罚款更像是地方组织 的投机行为,所以当时我选择要坚持创作。

    我和我的团队人员都受到了非常激烈的网暴,和生命安全威胁(如香港团体要购买我的头颅等)而非讨论和质疑。我的个人信息和私人生活被恶意丑化且放大,公司被攻 击。我的父母 个人信息,家庭住址,公司情况工作情况也被非法查阅并放到了互联网上,他 们不断的受到电话的骚扰,各个社交 媒体都在接受数以万计的谩骂,和死亡威胁。他们年纪 已大,我恳请你们不要这样,我非常担心他们的人生安全, 我的部分社交媒体被限制,但在 这个时刻我无法不发声,也不能倒下。我非常不希望连累我的家人和朋友,一切的质疑和后果 我愿意一人承担,同时也希望寻求社会各界人士及 学者能够给予一些帮助,我处在很激烈的 被迫害之中,

    非常感谢很多很多朋友发来的支持,关心和询问,我无法 一一回复, 如果可以的话,请帮我转发此条申明,我需要帮助,我需要帮助,我需要帮助。目前为止,除 去 bbc 中文的邮件我已回复之外,我决定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我无法承受来自双方的恶意 和抨击,也无法站队,希望把作品交回给社会。作品的更多记录我目前不会再发布。只希望能 够保留我被网暴的一些记录,希望它被曝露在太阳之下。”


    这段文字有两个地方,我觉得值得拿出来说说。

    首先,跟刚刷墙完毕志得意满的时候相比,这篇文字连一句“社会主义价值观”都没提。说好的“爱国”呢?说好的“自信”呢?为啥不提了呢?

    很有可能吧,是这个小留本来想接着这个噱头在国内炒作一把,当个”爱国艺术家“的;没想到风向不对了,国内把照片都给屏蔽了,唯恐群众的二次创作传播到墙内起到星火燎原的作用。现在不是邀功的时候了,反而变成一件避之不及的事情。

    这说明什么呢?这个小留压根就不是什么爱国,就是个成名心切的投机主义者。他的爱国也是随风倒的,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信念也是随风使舵的,对他有利的时候他就爱国,对他不利的时候他就24个字。就这么简单。这点小事儿都经不住,开始哭爹喊娘,党国看不上你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次,他提到“香港团体买我人头”。别说香港人了,不少大陆人都嫌弃他嫌弃的要死。在伦敦的墙上进行二次创作的,不少就是大陆人;把他以前偷外卖的事迹挖出来的也是大陆人,开盒他全家的也是大陆人,怎么他不提呢?

    这里说一个类似的例子:王力宏闹离婚的时候,由于前妻李靓蕾文笔好,有理有据,把他的渣男形象描述的无比形象具体,他觉得要反击。于是他就在反驳文中,称呼前妻为“西春美智子”。李靓蕾是中日混血,除了常用中文名之外,还有个日本名字西村美智子(王力宏就连名字都打错了)。他这一手很明显,就是妄图利用国内的民粹仇日情绪,让无脑网民去攻击他的前妻。可惜广大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王力宏这一手偷鸡不成蚀把米,被人嗤之以鼻。

    这个小留“一鹊”也是这么个路数。刷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个事儿,激怒了反贼,也没能取悦粉红,党国更是直接理都不理,最后更是惹上一身骚,偷外卖的旧账都给翻出来了。他就想转移视线,妄想利用墙内大陆对于“港独”的不满,把自己打造成港独受害者,让人们转而去攻击香港人。你以为你是第二个付国豪呢?!

    事已至此,如果这个小留要么从此闭嘴销声匿迹,或者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愚蠢,都还算是个人样。转嫁矛盾,煽风点火,妄图洗清自己,可就太怂了。

    这个小留,已经证明了自己是没学问,没审美,没眼力见儿的投机分子,现在还加上一个鸡贼和怂。

    没有学问有时候还好说,人品不行就是穷途末路了。

    祝他以后在国内求职顺利。

  3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从伦敦小留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来谈一下法兰克福学派

    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刷上伦敦墙的小留,名字叫王汉铮,艺名/网名叫“一鹊”。他声称他研究“古典马克思主义及法兰克福学派”。

    那法兰克福学派到底是什么呢?

    法兰克福是德国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就是法兰克福大学。这所大学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后到70年代左右,产生了一个哲学和文化批评流派,就叫“法兰克福学派”。这个学派里比较有名的哲学家有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和哈贝马斯等。

    这个学派有时也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因为他们同样是用阶级和社会的角度来进行文化批评。

    这里歪个楼:文化批评除了马克思主义角度,还有其他角度,比如精神分析角度,结构主义角度,解构主义角度,女性主义角度,符号学角度等等。但中国因为从小大家只能学马克思主义,所以大部分中国人看问题只知道从阶级和社会角度,不知有他。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好,回到法兰克福学派。

    在一鹊喜爱的法兰克福学派里,最能解释这些小留的行为的,其实是本雅明。

    本雅明有两个著名的概念,政治美学化,和艺术政治化。

    这里要指出,哲学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是要联系其产生的背景。本雅明生活的时代,是德国纳粹和苏联共产党并存的时代。他把“政治美学化“用来形容纳粹治下的美学产物,而用”艺术政治化“来对应苏联治下的美学产物。

    本雅明所说的政治美学化,是把政治概念,用美学的形态展现出来。或者可以这么理解:希特勒作为一个准艺术生,还是有一定审美的。他就算谈政治,也要用美的方式谈。他们用审美来让大众眼花缭乱,而忽视了注入其中的纳粹意识形态。换句话说,纳粹时期的海报啊,电影啊,建筑啊,虽然都充斥了法西斯精神,但整体上审美还是合格的。

    而“艺术政治化”,则是把政治本身当成了主角,政治整个劫持了艺术,艺术的核心不再是审美,而是政治。这话说的可能有点绕,简单来说,就是纳粹的艺术品还讲究点艺术性,审美依旧是艺术的主角,只是让政治思想潜移默化的融入其中;而共产党则是让政治唱主角,审美退居二线。

    让政治唱主角,审美退居二线。如果遇上一个有点追求的艺术家,可能还不会太难看,比如苏联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国油画《开国大典》,或者江青的八个样板戏。

    但遇上没有艺术细胞的制作者(都说不上是创作者),那就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了,比如这些伦敦小留刷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从配色到字体,无一不是最土鳖最恶心的样式,审美零分。

    这群小留,本来想着玩个标新立异,没准在墙内火上一把,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了,现在哭爹喊娘,极其狼狈。

    其实他们弄到这么狼狈的最根本原因,不是他们试图归罪的政治原因,而是不读书啊!

    理论理论不行,审美审美不行,除了家里有几个臭钱能到英国镀金,真的就没啥了。如果他们刷到这篇文章,希望能够提高一下理论水平,别再拉大旗扯虎皮,胡诌自己都不知道啥意思的名词当门面了。

  3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涂鸦 (Graffiti) 到底是什么?

    中国虽然也有涂鸦,但比较少。这里主要谈谈国外的涂鸦。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城市里,经常能看到墙壁上涂满了花花绿绿的图画(涂鸦)。这些图画也并不总是好看的,有的可以说就是乱喷一气。甚至未经他人允许就在人家的墙壁上乱涂,也引来不少抱怨。不过也有人欣赏这些行为,还有人痴迷于创作这些图画。有时候,一些城市当局甚至会邀请著名的涂鸦艺术家进行创作。

    有人可能不理解了:涂鸦不就一种破坏吗?把人家好好的墙涂的乱七八糟。是的,涂鸦的确是一种破坏。即使涂鸦艺术家们也不否认这一点。有时候涂鸦也让市政当局和纳税人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此外人们还对另一件事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痴迷于涂鸦行为,拿起喷灌大肆挥洒他们的青春时光?

    诚然,涂鸦是一种常规意义上的“非法”行为。但如果只纠结于法律问题,这个话题就继续不下去了。比如反贼翻墙骂政府,按中国法律是不是也是非法呢?您觉得您有理,有没有想过涂鸦者也有自己的道理呢?您就先将心比心,在这里把法律角度放在一边,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当代意义上的街头涂鸦(Graffiti)的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大概50年,最早起源于纽约。涂鸦的发展大致与嘻哈音乐以及街舞差不多同时期发展,本来是一种亚文化,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全球现象。

    如果你不理解涂鸦,可能是你从来没关注这种亚文化,也从来没关注过这些人群想说什么。在世界范围内而言,年轻人的声音是被压制的,少数族裔的声音是被压制的,反抗者的声音是被压制的。而涂鸦所展现的就是少数群体或非主流群体“为自己说话”的姿态。

    此外,恰恰由于涂鸦是一种半大不小的“非法”行为,也让这种行为本身充满了刺激。激情本来就是年轻的伴生品,谁在年轻的时候,没想着做点出格的事?涂鸦就符合了这种追求刺激的需求。同时带有一种“反抗权威”的姿态。

    虽然一般情况下让城市管理部门头疼不已,在这种反抗姿态也有格外有用的地方。在一些有宗教或政治冲突的地区,比如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街头墙壁的涂鸦就成了一个表达异见的场所。现在虽然政治问题逐渐平息,贝尔法斯特的涂鸦也已经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街头景观。

    而伦敦小留刷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什么会被唾弃,就不难理解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中国那是官方主导,主流中的主流,不看也得看,捏着鼻子也得看的政府宣传(propaganda),从任何一点都看不出是“亚文化”和“被压制的声音”。甚至,它是以压制其他声音为代价的,跟涂鸦精神根本就格格不入。这些小留把这种中共霸王声音刷上伦敦墙,用从美学上最难看的字体,抹去了原有的多元化因素,简直就是敲响了中国法西斯占领世界的警钟,让世界都看到,共产党文化如果输出,就是这么一副霸道丑陋的嘴脸。这些小留但凡读点书,想到这一层,这个行为反而可以是惊天一击。可惜,输在没文化上了。

    这里留给大家一道课后题:

    为什么参加涂鸦的大部分是年轻人?这种涂鸦亚文化满足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需求?为什么多发生在种族/民族/宗教/冲突地区或文化多元化的都市?

    最后附上一些精彩的涂鸦

    贝尔法斯特:

    柏林:

    Banksy的反对普京入侵乌克兰的涂鸦:

  3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俄乌战争以来500天的战情变化图

    July 24, 2023

    编者按:Eyes on Russia MapCentre for Information Resilience (CIR)和更广泛的开源社区为绘制、记录和核实乌克兰冲突期间的重大事件而开展的众包工作。其目的是为政策制定者、记者、司法和问责机构提供可靠信息,使其了解当地和网络上不断变化的局势。Bellingcat、GeoConfirmed 和社区中的许多独立志愿者和组织都为该地图提供了数据。

    在此,CIR 团队的本杰明-斯特里克(Benjamin Strick)详细介绍了该地图及其使用方法。


    2022 年 1 月,我们在Centre for Information Resilience (CIR) 的团队发起了Eyes on Russia项目,收集、核实和绘制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有关的视频、照片、卫星图像或其他开放源码媒体。希望每个人都能获得有关欧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冲突的可靠、准确的信息。

    从那时起,"Eyes on Russia "项目就开始协调包括 Bellingcat、GeoConfirmed 以及许多其他组织和独立志愿者在内的更广泛的 OSI 社区的研究工作。每个组织都贡献了自己关于这场冲突的开源数据--其中包括 Bellingcat 的 "平民伤害地图"(Civilian Harm Map)中的几个条目。

    每个组织都为这项合作带来了独特的优势。

    CIR 负责管理、分类和清理输入地图的主数据库中的数据,审查所有条目,并收集、分析和核实数据,重点关注对平民、医疗设施、教育资产、通信基础设施或能源和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造成的伤害或损害。

    Bellingcat提供Autoarchiver工具,支持数据归档,并提供数据说明哪里有伤害平民或民用物体的迹象--Bellingcat的乌克兰平民伤害互动地图记录了这一趋势。

    GeoConfirmed 使用 Twitter 上的 @geonconfirmed 标签从 Twitter 上的开源社区收集数据。

    Geomouse 是一个从 Bellingcat Discord 频道中产生的志愿者团体,专注于收集在 Telegram 上发布的民用基础设施受损镜头。

    CIR 也接受许多独立志愿者提供的数据。地图本身由 C4ADS 制作和更新。

    该地图可在桌面和移动设备上公开查看,截至 2023 年 7 月 24 日,总浏览量已超过 350 万次。该地图包含 11,600 多张视频和图片,这些视频和图片都经过核实并绘制成地图,以准确、最新和详细地展示乌克兰正在发生的一切。截至发稿前,GeoConfirmed 为地图贡献了 5455 个条目,CIR 贡献了 4211 个,Bellingcat 贡献了 783 个。独立志愿者贡献了 725 个条目,Geomouse 贡献了 458 个条目。

    Overview of Ukraine as seen in the Eyes on Russia Map at the time of publication

    核查工作由开源调查人员以及更广泛的社区通过地理定位时间定位 进行。从社交媒体收集到的内容会被记录到一个中央数据库中,并在该数据库中存档,供研究人员、记者以及司法和问责机构今后使用。

    在任何内容进入地图之前,都要经过 CIR 高级调查员的进一步审查,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我们也非常重视心理健康和图片资料的共享,我们的核心流程之一是调查小组对地图上的内容进行评级,以显示图片内容的程度。高度graphic的内容不包括在预览框中。这既是为了警告未来的研究人员在审查时要注意画面的性质,也是为了警告广大公众在处理此类资源时要注意画面的性质。

    您在地图上看到的每一条信息都会经过内容检查,并给出简要说明和类别(如果有多个类别,则给出一个或多个类别),这样就可以搜索关键字来寻找特定的趋势、模式或深入核实数据。

    因此,地图上显示了大量不同颜色的图钉。这些图钉代表开放源代码素材或图像的特定类别,其关键字可在地图右侧栏中找到。必须注意的是,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仍在继续,这些类别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下图中,民用基础设施破坏类别中的一个条目经核实和地理定位后显示,2022 年 3 月 2 日哈尔科夫的一所学校建筑遭到破坏。在 Bellingcat 的乌克兰平民伤害地图中也可以找到这个条目,代码为 CIV0159

    我们在俄罗斯全面入侵开始时发布的初始地图是使用 MapHub 制作的。不过,此后我们与 C4ADS 合作对地图进行了重大改动,以提高用户通过我们的新定制地图与数据互动、过滤信息点和搜索内容的能力。

    例如,以前我们的地图只能按日期排序,而更新后的地图现在可以在左侧面板中按时间、类别、子类别、时间范围、地点或关键词查看数据。

    左图:完整的新指标下拉菜单,用于对地图数据进行排序。右图:用于对地图数据进行排序的日期选择。

    地图最常用的新功能位于屏幕底部。它是地图中已核实数据的时间轴,从第一个条目一直到最近的条目。如下图所示,这条时间轴还可以播放,让您可以在地图上观看数据在几天、几周和几个月内的变化情况。

    您还可以将该时间轴功能与新近可访问的类别和子类别结合使用。 这样,用户就可以查看一段时间内的明显趋势,例如针对教育、医疗保健或工业基础设施的攻击,或者直观地了解俄罗斯军事损失随着时间推移而扩散的情况。

    得益于所有合作伙伴的投入,Eyes on Russia 地图 将继续发展壮大,希望它能继续成为从远处或实地观察这场入侵的任何人的有用资源。您可以在我们的 "关于 "页面了解更多有关该地图的方法和起源。


    英文原文地址:https://www.bellingcat.com/news/2023/07/24/over-500-days-of-the-russia-ukraine-monitor-map/

    Benjamin Strick is a digital investigator with a background in law, military and technology and is the Director of Investigations for the Centre for Information Resilience. He specialises in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OSINT), satellite imagery, influence, data and maps.

  3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发表文章

    连载:文字的起源 (1)

    准备不定期连载一个主题:文字的起源。


    文字的起源,是符号。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符号得以重现,让我们可以慢慢了解文字的起源。然而目前的发现还远远无法勾勒出一个清晰的、无缝的文字发展史,所以逻辑、推理和想象力就暂时填补了空白。

    在法国的拉斯科洞穴里有大约2.2万前早期人类留下的“图画”,如野牛、鹿和野马等。这些图案很可能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新时期文明中,大约公元前8世纪左右,出现了一种刻有几何符号的石头或者陶土片,用来表示数字和物体。后人管这种石头叫计算石 (calculi, 来自于拉丁文calculus)。比如要记录 "两只羊",需要用两块圆形陶片,每块陶片上都烤有一个 "+"号,每块石头代表一只羊。这个+并非是现代加号,只是羊的代名词,其他动物和物品有各自的代号。随着需要统计的数字的增大,比如100,用 100 块石头或陶片来表示 100 只羊是不切实际的,于是人们就想出了最初的数字系统,圆锥形的计算石代表数值 "1",圆球代表数值 "10",而大的圆锥形陶片则代表数值 "60"等。

    早期美索不达米亚的主要人口主要是牧人和农夫,因此早期的符号多为牲畜或谷物的数量,很可能是用来记账用的。这种符号的载体逐渐从早期的小石头发展到了晚期的整片泥板。

    在古苏美尔古城Uruk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刻满符号的泥板,其使用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000年。从泥板的符号中可以推出,在Lagash的神庙里,共有18名面包师、31名酿酒师、7名奴隶和1名铁匠。苏美尔人还在交易中采用银本位,并发展出了信贷制度。

    根据研究,这些符号并不是一种“文字”,而是一种辅助记忆的工具。他们都是一些象形符号,比如画一个牛头的轮廓表示牛,一个三角形加一个竖线表示女性阴部,即女人。把这些象形符号符合起来,可以表达出一个意思,比如在一个表示女人的符号旁边加一个代表山的符号,表示这是一个在山那边俘获的女人,意思就是女奴。现在的学者已经辨认出大约1300个苏美尔早期象形文字。

    公元前2900年左右,象形文字中原有的曲线条消失了。原因很可能是在粘土上勾画曲线不容易,而直线条则简单的多。因此苏美尔的早期文字慢慢演化成全是直线组成的符号。

    书写者,用一个一头削尖的芦苇笔在泥板上写字。这种笔的笔头是三角形的,写出的字会呈现楔形,因此这些文字被后人称为楔形文字(cunéiforme, 源自拉丁文cuneus, 意即楔形)。

    楔形文字后来出现了很多变化,也出现了一字多义的现象,比如表示人脚的符号,也可以用来表示走路,移动等。一字多义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减少符号总量。根据研究显示,后来楔形文字的常用字数量减少到了600个。

    然后,苏美尔人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文字改革,迈出了从符号到文字关键一步:用符号表示语音,并跨越了形和义的界限。比如一个用来表示箭的楔形文字,发音是ti, 苏美尔人也用它来表示生命,因为生命的发音也是ti。注入此类的语音运用逐渐发展,日以精细复杂。由于楔形文字可以表示语音,就不仅可以记录苏美尔语,还可以记录其他民族的语言,如在公元前2000年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统治者的阿卡德人的语言。公元前1400-1200年居住在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的赫梯人,尽管他们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他们也采用了楔形文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波斯帝国,也使用了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来书写波斯语。

    当然楔形文字也有一些地域区别,但基本都是同一体系,因此在相互理解和通译上有一些便利。

    下一章讲埃及的象形文字。

  3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傅晓田访问秦刚的那期节目,咋就拍出了儿女情长的感觉……

    如果抛开纷纷扰扰的世事,这对CP看上去还挺登对啊。

    大家还是要善良,祝这对未能在合适时刻遇到的风云儿女,有朝一日能百年好合啊......

  3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张雪峰的报考大学指导与国外的"第一代大学生":教育机会的差异

    这里我们不谈升学过程中的贪污腐败走后门等现象,并不是那些不存在,而是因为说的太多不用重复。而是关注一些以前比较少关注的现象:高考生的家庭教育资源。

    家庭环境不好的孩子报考大学时往往面临着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家庭背景和教育资源往往决定了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教育机会和信息。由于经济上的挑战和学术支持的缺乏,导致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自身努力。而且这种努力不一定总有收获,因为你不知道朝哪个方向使劲,所以往往事半功倍。

    相反,家庭环境优越、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高考生,教育信息也比较灵通,对未来的升学或就业也有着比较成熟的认识,在这方面寒门子弟的“爹”的确是拼不过。

    在国外,也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概念——"第一代大学生 (the first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也就是来自家庭教育水平不高的第一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来自教育机会和指导方面的挑战。比如,家里有人是大学教授或者在学校工作,会让孩子从高中起就开始把学习成绩搞好,教孩子写自传,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为自己的简历增加分数。而寒门子弟等到毕业升学的时候才知道这一点,已经太迟了。甚至在大学本科毕业读研的时候,家里条件好的孩子也早早就准备了相关材料,起码在时间上就甩下寒门子弟一大截。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在家庭教育资源积累上,这是悲催而真实的。

    在中国,教育资源就更加不均衡。比如农民工的孩子,是无论如何没有这些教育信息和资源的。他们不可能知道现在选择的专业未来几年的前景如何,也不知道在家庭背景贫寒的情况下如何能负担某一个学科的后续投入。张雪峰作为一位为中国高考生提供报考指导的老师,尽力填补了家庭教育资源不足的空白,虽然有的时候讲话粗糙了一点,但可说是功德无量了。

  3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那就说一下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吧

    文化这个东西,从社会哲学角度(对,就是你们耳熟能详的马克思主义角度),分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它们在受众、表达方式和受欢迎程度上存在一些区别。

    高雅文化是指那些需要专业知识和欣赏力才能理解和享受的文化形式,如古代诗词文章、传统音乐、绘画和舞蹈等。高雅文化强调对美感和深度思考的追求。它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需要一定的学习基础去欣赏和理解。

    大众文化是指那些广泛传播、受到普罗大众欢迎的艺术和娱乐形式。它更注重大众的娱乐和消遣需求,以轻松、易懂和通俗的方式呈现。大众文化包括电影、流行音乐、综艺节目、流行小说等,它们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和参与。

    有人可能不爱听:我喜欢电玩、动漫、短视频怎么了?难道就大众了?就通俗了?就下里巴人了?你就那么高大上?你是什么东西?

    上一个觉得喜欢高雅文化的人不是东西,不想让他们高雅的,是中共,是毛泽东。文化大革命(除了最初对于政治对手的打压之外)整个运动就是毛泽东对高雅文化的蔑视,把从事高雅文化的人拉下神坛,让他们去扫厕所,喂猪,挂牌游行,然后让所有人只能去看大众文化的样板戏。毛泽东的打手,就是同样不学无术、蔑视高雅文化的红卫兵。

    在政治上层,江青借着文化大革命,把艺术成就比她高的艺术家们都打倒;在基层,把铜头皮带打在老师头上的红卫兵,未必是为了革命,只不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而已。

    文化无产阶级随时都在,他们对于文化的无知和愤恨,也随时都会被极权者利用。

    所以,我们要有独立思考,要有独立精神追求,未必要去学高雅文化,但一定要知道,高雅文化不是错,不懂高雅文化也不是错。但因为自己不懂而对高雅文化产生愤恨,才是需要警惕的问题。

  4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控诉“黑人”陈建州性骚扰的郭源元:“我們都希望壞人踢到鐵板,我們都不想成為那塊鐵板”

    最近台湾metoo运动的火势很猛,娱乐界、政界等平时比较多见诸媒体的人物都被曝光了性侵/性骚扰行为,其中不乏一些素以婚后“好男人”“爱妻号”等形象示人的艺人,比如宥胜、NONO、许杰辉,黄子佼等这些人精被曝光之后,大多都是立刻低头认错,虽然不能弥补受害人的损失,但起码表现出一个配合的态度。但最近被爆出的黑人陈建州,却反咬一口,将受害人告上法庭,还求偿1千万!

    受害人是黑人旗下“黑涩会”团体的女艺人“大牙”周宜霈。周说2012年,当时和陈建州出差到了饭店,陈建州不停逼问她房号,然后又直闯她的房间说想“松一下”。当时刚洗完澡的大牙还穿着浴袍,只好用拖延战术不断想婉拒,甚至搬出陈的老婆范范想唤醒他的良知。岂料,陈建州厚脸皮说:“没办法,妳范范姐就很不爱这种事啊!”“可是你很正啊!”。还趁周不注意强行将其搂抱滚到床上。最后见周宜霈实在没有意愿,陈建州才妥协的说“那你亲我嘴巴一下我就走”。他走后又按门铃,要周给他手里挤点卸妆油,这样被其他人撞见他出周的房门他就有借口(鸡贼不鸡贼!)。黑人回到自己房间后,还给大牙打电话让她到他那边去,大牙和随后赶到的化妆师都面面相觑。

    周在社交平台写下自己的遭遇," 我曾被他下令冷冻失去工作过,我真的会怕,要不是跟着这波大家的勇敢一起,我想我没有孤身面对的勇气,遇到这种事,我也只敢忍着回家哭。" 大牙最后写道:“如果当时可以勇敢一点公布他的恶行,或许就不用背着忘恩负义的臭名离开经纪公司,希望今天过后,想起这个人只剩厌恶,而不再恐惧。”

    爆料文一出,黑人就立刻发律师信,说要把周告上法庭,求偿一千万。

    周于是在facebook上写下:“再次感受到了当年窒息的压力,这次我会勇敢,法庭见!”

    不到几天,又一位台湾女模特“微风女神”郭源元发文爆料黑人的性骚扰。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所以全文转过来给大家看一下。


    第一次是發生在他松菸的辦公室,黑人說有一些衣服品牌的東西想送我,希望我能在日常生活中穿搭拍照,露出在社群,我滿心感謝。

    而在這次碰面之前,我們的聯繫也都只有很偶爾的訊息對談,訊息內容除了出現過一兩次的「傳自拍照給黑人哥看看呀」讓我感到疑惑外,其他內容也都保持著一定的禮貌與距離。

    當時愛妻形象與新聞漫天飛,尤其那時正值范范懷孕的時候,再加上我與黑人認識是因為love life,以至於當我收到「傳自拍照給黑人哥看看呀」這樣讓我感到疑惑的訊息時,我以為只是一種「我無法理解的,聖人大愛」的那種親切。

    當天辦公室裡只有我跟他,我正盯著牆上裱掛起來的幾件球衣,等待黑人去取要送給我的商品。身高將近一百七,體重五十五公斤,覺得自己總是很大隻的我,被突然從後面環抱起來,雙腳離地。

    黑人從後面環抱起我,轉身坐上他的辦公椅,我想逃離,他加強力道將我按在他的腿上,然後,他對我說他要親親。

    我愣住,也許是因為不知所措,我傻笑,並掙扎著要起身,黑人再繼續加強力道按住我,就這樣反覆。

    「你先親我一下,你先親我一下。」黑人不斷這樣說,我的恐懼已經爬滿全身,但我還是傻笑,與繼續要起身的掙扎。

    當下的我為了趕緊離開那樣僵持且可怕的狀況,我竟然親了他臉頰一下,他鬆開我,說好啦這些是要送給你的,然後起身去提那幾袋衣服。我接過衣服,還不忘說謝謝黑人哥,然後坐電梯下樓出公司,然後跟平常一樣,走去捷運站,坐捷運回家。

    其實整段路程我千頭萬緒,什麼都想過一遍,又什麼都沒想明白,我感覺到自己爛兮兮的。

    剛剛那是什麼?剛剛有什麼整人鏡頭嗎?不是愛妻魔人嗎?范范要生baby了不是嗎?我太大驚小怪了嗎?我太大驚小怪了吧?

    很多腦中的疑問跟不確定感,在後來黑人斷斷續續傳來的若無其事的訊息、工作上的關心,以及我自己生活中其他的瑣事裡不了了之。

    直到第二次。

    第一次事情之後,我再也沒有跟黑人見過面,第二次的發生,起因是黑人不斷訊息說要送我衣服及鞋子,我不斷推拖說謝謝黑人哥不用了,但還是礙於他無數次的堅持,以及想到未來可能還要在工作上見到的狀況下,我最後答應在路邊領取。

    那是我當時能想到的最安全的方式了。

    在公開的大馬路邊,不是在某個特定的私人空間,而且拿一下就離開,不用長時間相處停留。

    結果是他從對向要迴轉到我這個方向的時候,突然把車停在大十字路口中間,從駕駛座上把副駕的車門打開,對著我大喊上來!上來!

    當時車道上所有被擋住的車群開始按喇叭,在那樣的狀況下,我沒有思考的時間,我讓自己被趕鴨子上架,慌忙的上車了。

    我上車後黑人說他沒帶到要給我的物品,要載我去工作室拿,我雖然感到厭煩害怕,但覺得自己沒有選擇。一路上黑人像親切的大哥哥,關心我的工作與日常,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而我只想趕快領取結束後回家。

    車子進入一個社區大樓的地下停車場時,我仍舊覺得我們要去的是某個辦公室或工作室,在要從停車場進入電梯上樓時,黑人先按了樓層,人退出來,對著我說你先上去。

    現在想起來,是因為不想被電梯監視器留下一起上樓的畫面吧?

    一直到門開了之後,我才驚覺我到的地方是一個「家」。

    我在意識到這點之後整個人都僵住了,黑人說坐一下啊,然後去倒飲料,我說我等下還有事,得趕快回家。黑人說好啊,要我先喝個飲料,喝了他再去拿要給我的鞋子。

    飲料來了,是威士忌,竟然是威士忌。

    黑人若無其事地說,我必須先喝完他才要去拿東西。我嚇瘋了,我怎麼會讓自己落到這種處境。當時我只想趕快離開,實在不願意再拖拖拉拉了,所以我喝了一大口,黑人笑得非常開心,然後他起身,往房子深處去取東西。

    坐立難安,實在坐立難安,我環顧四周,所以我大概記得當時所在環境的格局。沒過多久,他提了兩袋東西從某個房間出來,我因為可以回家了感到開心,說了謝謝黑人哥,然後起身要去穿鞋子。我餘光看到他把東西放靠牆,我才要轉身想說怎麼了,他整個人壓上來環抱住我。

    一切很快,我被很輕易地抓抱起來,往房子深處去,我的視野因為整個人被抓抱起來,變得很高。

    我掙扎,很驚慌,黑人很開心,像一切只是在玩鬧,他把我抓抱進一間房間,然後丟上床,我在跳逃著爬起來的時候,聽到他說「喔這張床不可以。」

    我腦中閃過對那句話的理解是,「這是他與范范的主臥室」,然後我又被很輕易地抓抱起來,到另一個房間,拋到另一張床上。

    過程中我不斷掙扎,奮力掙扎,他輕鬆抓抱起我的樣子,讓我覺得我像棉花一樣輕。我一直說我想回家我想回家,或大聲或小聲的講,頭腦非常混亂。因為黑人笑的很開心,我腦海裡「這是正在開玩笑嗎?」與「我要被姦殺了!」的疑惑與恐懼,在腦海裡不斷交錯。

    抓抱掙扎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他的下體,非常噁心。然後我記憶裡,看出去的視野非常模糊,我才想起我那時候已經在哭了。

    那樣又躲又逃,再被抓抱起來的過程,前後可能不到三分鐘吧,像老爺追丫鬟,丫鬟躲老爺的愚蠢場面,在我開始放聲大哭後停止。

    我放聲大哭幾秒之後黑人像是突然醒來,變成原本大家印象中的樣子,「好啦好啦我帶你回家。」他變得有禮又溫柔。

    下樓的時候他一樣先按了電梯樓層,要我先下去。我記得我從「被放過」的當下,雖然仍舊非常驚恐,但心裡更多的,竟然是滿懷感激的情緒。

    「太好了,我可以回家了,太好了,他讓我回家。」我當時是這樣想的。

    後來我仍會收到黑人的訊息,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我也會回覆黑人傳來的訊息,說謝謝黑人哥的關心。

    一切若無其事。

    在我心裡,唯有讓一切看起來若無其事,那些「真正的事」,就可以也成為若無其事。

    事實是我做得很好,隨著時間推進,人生路上迎面而來的各種經歷,讓我的內在力量不斷茁壯,這件事在我心裡造成的痛苦已經變得很小很小,可以說是不存在了。

    所以後來黑人偶爾回覆我的限時動態,我也都禮貌回覆謝謝黑人哥,我還在2019年的時候參加過黑人主持的節目。那是我們2015發生事情之後的第一次面對面,當時的我也沒有感到任何不自在。然後在他訊息我說我出的寫真書好漂亮喔,我也請我當時的公司寄了一本公關書給他。

    一切如常,生活繼續,我很自在又明亮的活著。

    很抱歉能做為證據的訊息,在我後來換手機的時候全部消失了。

    訊息的消失,對我來說其實有一種不必再回顧的輕鬆感,如今如果要說整件事裡讓我想起,仍會感到痛苦的部分,那就是我對自己的憤怒。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所謂的「聰明人」,沒能在第一次松菸辦公室事件發生之後,盡好保護自己的責任,還讓第二次事情發生,這讓我對自己感到非常憤恨與失望。

    尤其是每每回想起來,其實我能「完美作為」的回應及時間點明明很多很多,我竟然還讓第二次事情發生。這樣的我,我難以接受,這樣的我,讓我想起來非常痛苦。

    這也是為什麼,第二次的事情我從來沒跟任何一位朋友說過。

    在這次metoo運動裡,我有幸看見一篇網友分享的周志建治療師,書寫了關於面對危機反應的文章。內容提到人在遇到性騷擾、性侵害,或是任何危機的狀況時,除了「戰」與「逃」的反應,更存在著「僵」與「討好」。

    那篇文章幫助了我很多。

    身而為人,在面對各種不同的危險狀況裡皆會有不同的反應,「僵」或「討好」不代表被害人的反應是不積極作為,也不代表「僵」或「討好」是一種侵犯默許

    那篇文章讓我理解了事件發生的當下,渴望能完美作為,但卻只有呆住,甚至有「討好」作為的我。

    我們都希望壞人踢到鐵板,我們都不想成為那塊鐵板

    不為什麼,畢竟當時安撫自己好久好久,在得以平靜過日子的現在,要再主動說出來,除了得再讓自己難受一次,還得迎接勢必會如浪打來的媒體報導、茶餘飯後,及充滿惡與無知的質疑與檢討。

    當那塊鐵板太不容易了,當那塊鐵板太痛苦了,

    當那塊鐵板的每一位,讓人欽佩、心疼、敬佩。

    大牙,辛苦你了。

    我對黑人陳建州已經不存在原諒或不原諒的心情,因為這件事在我心裡很早以前就過了,剩下的是我跟我的事。

    然而,現在決定說出來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我不想讓大牙只有一個人


  4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江湖 发表文章

    太好笑:去品葱哭诉被2047封禁,结果只能显示“xxx7”

    昨天有个用户因为被封号,去品葱找人评理去了。

    这个行为很好笑,但更好笑的是,他声讨被2047封禁的帖子,连帖子全名都发不出来,只有xxx7。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墙内。

    在2047打“品葱”,没有任何限制。封号也是因为骂人被封,不是因为帖子内容。结果他跑到一个有敏感字审查机制的网站去哭诉。这简直太好笑了,怎么不去微博申诉?

    在2047言论自由,但骂人一定会被警告,严重的会被封号。而且,我们尊重用户的个人意愿,自己要求封号的,也会满足要求。

    如果有人觉得管理不公正,请举例说哪个用户是无故被封的。举不出来的请闭上尊嘴,给自己留点面子。

  42. natasha 饭姐
  4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长沙富能创办人程渊妻子施明磊的控诉--“公益律师”邓林华对她的性骚扰

    公益、民运不是遮羞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男性性骚扰之后,会用“笨拙求爱”、“喝醉了”等借口掩饰。但让我们弄清楚一件事:魏京生绝对不会去“碰”佩洛西的女儿,王丹也绝对不会扑拜登的儿子。滕彪、邓林华以及其他所有被曝光的性侵性骚扰加害者,就算再冲动,再笨拙,再喝醉,他们不会去骚扰他们的女老板、或者老板的女儿,只会去骚扰女下属或任何有求于他们的女性,都是名气地位逊于他们的人。

    连冲动都冲动得这么有理性,笨拙都笨拙得这么精明,醉都醉得这么清醒。

    这就是鸡贼嘛。

  4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一个民运铁粉的素质


    陈士杰认为谁都不可以批评民运,谁批评民运他就用脏话骂人。在本站管理员删除他的脏话(他的正常言论都保留)之后,他就如同巨婴一般开始刷屏模式,从骂用户到骂管理员,再骂网站,展现了他人格中疯狂的一面。这种粉丝真是民运队伍的耻辱。

    本站不鼓励骂人,并且多次对他劝导和警告,但此人屡教不改,特封禁三天。希望能够反省自己的行为。

  4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两代快递人的奋斗和中石油董小姐的焦虑--码头青年

    作者:码头青年

    一个自媒体博主在街头随机拦住路人,问他们是否相信高考可以改变命运。受访的人中,年轻人基本都认同高考可以改变命运,而上了点年纪的则多持相反观点。

    皮糙肉厚的老家伙们行走江湖多年,知道社会是怎么运行的。刚出或未出校门的年轻人因为还没被社会吊打,所以满眼光芒。

    高考当然可以改变命运,几十年来,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变。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高考越来越难以改变命运。

    刚看过一张截图,印象很深。北漂骑手钱灏奋斗20年,供养儿子钱坤大学毕业,但工作难找,最后父子二人成了同事,一起做骑手送外卖。

    截图上配有这样的文字——好日子都是奋斗出的,奋斗可以致富。

    钱灏这个名字,大概率是七零后。这代人,是被高考改变命运的一代人。只要上过大学的,混的基本都比父辈强。不是这代人比现在的年轻人强,而是他们赶上了无数年不遇的好时机。1999年扩招之后,上大学才没那么难,整个90年代,大学生还可以算是“天之骄子”。

    50岁左右还在当骑手的钱灏,应该没读过大学。他儿子应该出生在大学扩招前后,没读过大学的钱灏攒着劲儿要把儿子培养成大学生,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做法。无数中国家庭也都在走这条路,因为这是那个时代的标准金线。

    本世纪前十几年,上大学找工作,不是件赔本的事。2001年底,中国入世,正式进入世界分工体系,开启了狂飙的步伐。之后十几年,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并进行了千年未有的大规模城镇化建设,这些都需要大量劳动力。

    因为有需求,上大学掌握知识和技能才是划算的事。今天,事情发生了变化,外部世界的需求转移到东南亚、印度、墨西哥了,所以无数年轻人中年人,只好卷在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这种给本国人民提供服务的行业。

    时也,命也。

    钱灏钱坤们,如果投胎投得好,可能就不是“两代快递人”,而会是“三代烟草人”、“三代电力人”……

    去年,河南媒体宣传河南濮阳一家三代都是烟草人的感人事迹。但是新闻出来之后,却翻了车,网友们说,你们吃肉可以,但能不能不要在肉汤都喝不到的人面前吧唧嘴?

    烟草公司是干啥的,谁不知道?烟草公司收入多高,又有谁不知道?一家三代人在高收入行业,这实在和情怀无关。

    另外,电三代、铁三代、油三代的宣传也屡见不鲜。烟草、电力、铁路、石油,这些高垄断高收入的行业,别人想进去进不去,而你们的子弟一代一代都能进去,这真是奇了怪了。

    有些国企如此,有些地方也是如此。

    2010年,《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北京大学博士冯军旗的论文《中县干部》。2008年,冯军旗在中部的一个农业县挂职两年。深入调研后,他发现在这个副科级及以上干部仅有1000多人的农业县里,竟然存在着21个政治“大家族”和140个政治“小家族”。在这个庞大的家族网络中,有的官位“世袭”,或是几代人,或是亲属连续稳坐同一官位;有的裙带提拔,凡是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子女,至少拥有一个副科级以上职务。更可怕的是,政治家族之间往往以联姻或者拜干亲的方式不断扩大。

    这种现象是孤立的,还是普遍存在的?十几年过去后,这种现象是受到遏制还是逐渐扩大?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值得认真思考。门阀阶层一旦形成,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将不再可能,寒门上升通道也会被堵死,也没有人会再相信奋斗改变人生、读书改变命运。

    父母为子女铺路,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好的社会,有一系列制度来限制阶层固化。

    中国古代,尤其隋唐以来,农家子弟可借科举考试实现阶层跃升。“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原来是人下人,科举成功之后就能成为人上人。人生刺激,莫过于此。

    改开之后,高考也起到了类似古代科举考试的作用,它用“分数论”打破了之前的“成分论”。不管你是红五类还是黑五类,最后能不能上大学,凭分数说话。个人的前途命运,不再取决于父母和家庭背景。恢复高考,恢复公平,给无数穷苦人家带来了莫大希望,也让全社会迸发出强大活力。

    这种对高考的相信甚至迷信,其惯性一直延续到钱灏这一代。但是,很可能到此为止了,因为到他儿子这一代,也许就是最后一代了。

    这两天高考,之后很快也要填志愿了。选学校专业之前,应该认清一些现实,就是时代变了,我们填自愿的逻辑也应该随之变化。

    简单说几句。如果你是普通人家孩子,也实在没有天赋异禀,专业可选一些实用技能型的,学校则要选大城市的大学。以前是为了生活,以后是为了生存,生活可以很美好,但是生存一定很骨感。白领服务类岗位会越来越少,而为衣食住行提供基本服务的技能还是刚需。谁能未雨绸缪,谁就可能在未来占得先机。以后资源会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能在大城市上学,你的见识、人脉和机会都可能超过无数同龄人。

    不过,不管如何努力,以后的大学生,大概率在职业成就上不会超过他们的父母,这不是悲观,而是来源于时代走向越发笃定的残酷事实。农民的孩子,即便读了大学,很可能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一个中产阶级的孩子,能保持父辈的阶层,不发生阶层降级,那就很值得庆幸了。

    即便是上流阶层的孩子,很多人同样也很焦虑。只不过他们焦虑的点,跟普通人家的孩子不太一样。和领导手牵手逛街被拍的中石油董小姐朋友圈的这段话,就能让人反复回味。

  4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游龙戏凤之梅龙镇选段--言兴朋刘长瑜

    youtu.be/e8Dif2T79SI

    言兴朋是言派第三代传人,言少朋之子,言菊朋之孙,言慧珠之侄。人称“小言老板“。

    言兴朋的老生,声音清亮,适合纨绔公子款的角色,唱游龙戏凤再合适不过。

    小言老板不光扮相好,本人也是帅哥一枚。跟刘长瑜的这个唱段,两人都是无行头上场,光看眼神,能觉得这俩人是在台上假戏真做谈恋爱了吧?并没有,这就是人家京剧演员的厉害。

    有人把耿其昌、王佩瑜、言兴朋的游龙戏凤放在一起比了一下,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youtu.be/UJvo0oleX0s

    耿其昌的老生是真的很“老”,感觉诸葛亮跨界调戏民女来了。王佩瑜名字起的很拉风,近年来也常常上综艺,但她的气息感觉就是顶不上来,角色塑造缺乏说服力。李凤姐怎么会看上这么个中气不足的正德皇帝呢?相比之下言兴朋是一表人才,眼神风流,声音清亮,中气十足,一把扇子舞得潇洒利落,他人无出其右。

  4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编程随想关注组 发表文章

    不明白播客 《谁是“编程随想”?》节目的文字版

    时间轴:
    2:40 贝女士讲述阮晓寰被捕的经历
    7:43 贝女士是如何发现阮晓寰就是"编程随想"的
    16:49 贝女士讲述与阮晓寰相识与结婚的经历
    24:42 阮晓寰对于工作、金钱和是否养育子女的看法
    30:56 贝女士在发现阮晓寰就是"编程随想"之后的想法
    36:11 贝女士如何看待"编程随想"的文章
    41:06 "编程随想"的一位粉丝发来的语音
    44:19 为什么阮晓寰会选择写技术博客的方式来寻求改变中国
    46:52 阮晓寰选择做独立开发者、然后开通"编程随想"博客的心路历程
    49:12 阮晓寰坚持写匿名博客十几年会觉得孤独吗
    51:38 阮晓寰被捕前家里的各种反常现象
    54:12 贝女士认为"编程随想"是如何被攻破的
    56:38 贝女士讲述阮晓寰案在侦查和审判中遭遇的不公
    1:06:31 嘉宾推荐

    文字版全文:
    袁莉:
    [00:00:03]
    欢迎来到不明白播客,我是主持人袁莉。去年有位网友在向我解释翻墙安全问题的时候提到了"编程随想"。他写到:"谈到墙与翻墙不由令人想起'编程随想'。'编程随想'是中国互联网安全领域的传奇人物,是中共的肉中刺眼中钉,国安有针对他的专案组,可追踪多年却一无所获,换来的却是'编程随想'时不时公开的嘲笑和挑战,事件的结尾也颇具神秘色彩,主人公毫无征兆地突然消失了,这让'编程随想'究竟是谁成为了永远的谜。"

    这位网友继续写到:"'编程随想'努力将中国民众从愚昧、麻木、顺从中唤醒,教会人们如何汲取并甄辩真实信息,如何避免陷入信息茧房,如何进行独立思考,他所做的一切都与中共的信息管制、强行洗脑的愚民政策相对,对改变中国有着深远意义。目前他的故事在互联网安全领域早已是耳熟能详,可仍有很多普通民众对此却一无所知,所以,这个传奇人物和他的传奇故事值得传扬,知道的人越多,能启发的民智就越多。"

    这位网友还推荐了编程随想的几篇博文。我印象特别深的一篇是《为啥朝廷总抓不到俺------十年反党活动的安全经验汇总》。这位网友说,希望我能找人来谈一谈编程随想。但有相关技术知识和人文知识又愿意上节目谈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的嘉宾太难找了,我只好把这个选题先放在一边。

    直到今年3月,贝女士在推特上发布求助信息,表示她的丈夫就是编程随想。她说编程随想原名阮晓寰,于2021年5月10日被政府带走,今年2月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7年徒刑。

    这周五5月19日,是原定阮晓寰二审判决的日期。贝女士跟我分享了阮晓寰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一直不知道丈夫在写这个博客,为什么她在丈夫被捕一年多、一审判决后才发现了他在网络上的身份,以及她对于编程随想这个身份和博客内容的看法。

    贝女士您好,你能说一下2021年5月10日发生了什么吗?

    贝女士:
    [00:02:43]
    那天5月10号中午的时候,我之前是叫了农夫山泉水的吗?然后门铃响了,我以为是农夫山泉水送来了,然后我叫我老公出去接水,他当时是在书房的嘛。他从书房出去接水。然后(我)就听到门口似乎有人说了不许动,然后一些轻微的打斗声之后,我赶快赶到门口的时候,看不到任何人了,走进来一个男的,便衣啊。
    当时我是觉得是真的是有人上门打劫,或者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了,我就对着他,我质问他,我说你们要上门打劫吗?然后他盯着我的眼睛也看了一会儿,然后出示了一个公安证,说我们是警察。之后就进来十几个人嘛,开始搜查全屋。
    当时我的脑子是就是懵的状态,我看了他的那个相关的证件,我知道他不可能骗我,而且进来十几个人,里面有便衣也有穿着警服的。而且他们进来之后,就把我的客厅里面放的所有电子设备都控制起来了,把我人也控制起来了。这样子我没有办法去拿我的手机看任何东西。当时是午饭时间嘛,我本来是做好这个午饭,做好菜放在桌子上,准备叫阮晓寰出来吃饭了,但是现在就等于是饭也没有吃,然后我也没有胃口吃了,所以就只能等着。

    袁莉:
    [00:04:05]
    那他人已经不在了是吗?

    贝女士:
    [00:04:06]
    对他已经不在了,就。

    袁莉:
    [00:04:08]
    你出门的时候,人就已经。

    贝女士:
    [00:04:10]
    看不到任何人了。对,然后就是他们一个个房间搜查,搜查时间最长的就是他朝北书房嘛。那我是被堵在外面的,他们后来在厕所这边就开始拦了一条线,所以我上厕所都要让他们把线撤一下,我进去上厕所这样。
    他们就在里面一直在搜查,之后可能过了几个小时吧,然后我老公又被几个人押着进来。当时我就想,虽然我和他之间堵着很多人,就是他们有警察啊,有便衣,都堵在我们之间嘛,我知道我和他讲话或者怎么样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想他起码应该看我一眼吧,发生这么大的事啊,所以我就一直盯着他看,我从人的中间啊,这些人群的中间,我就一直在看着他,但是他就一眼都没有看过我。
    然后好像他有一件什么事情要处理一样的,然后就被他们带到这个朝北间门口,然后他就指着那个朝北间他书桌的地方指了一下,然后说了些什么,我也听不清,接着又被人带走了。
    这就是我最后一次见他嘛,就是到开庭前最后一次见他了。然后之后他们说,你要么休息一下,我就退到朝南的卧室去嘛。然后卧室里面有大概三四个人,就算是看着我吧。然后他们也会跟我去聊天嘛,跟我去询问一些东西吧,这样子。然后他们其中有一个人说啊,我们是同龄人啊,就是说你这个事情我是很理解的,但你老公,你知不知道他做了什么事啊?他在外面写这个博客,写海外博客,然后说第一步要怎么做、第二步要怎么做,要推翻我们的政权啊。
    我当时有点懵的,傻掉了嘛。他还说了一些话,是我和我老公之间才知道的话嘛。比如说这个细节我已经忘记了,但是我就知道,他们肯定是有窃听技术了。然后我就说,我说,你想问什么,你就直接问我吧,不用搞得你什么都知道的样子,来让我说很多话。我会配合的,你要问什么,你直接问吧。然后他就盯着我的眼睛嘛,就好像是说,就他们侦查人员看一个这种犯罪分子是说谎还是怎么样,这么一个状态,就是这样子盯着我。
    我是很坦然的,我觉得我觉得我没有犯任何法,我老公我也不相信他会做犯法的事情,所以我配合你们。既然你们都知道我们在卧室谈的一些事情了,对吗?那你们要问什么我肯定也是,我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你们就问好了。然后之后他们给我的这个感觉,就是一直在问你老公的这些钱是哪里来的,然后为什么你的这个账户也有那么多钱呢?本来我们就是分开的嘛,还有就是我们都有各自存款。然后他还说,我们也知道你经常就是出国去出差啊,或者到国外去过的啊,什么什么的。然后我知道他们了解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还知道我在淘宝上购物的倾向性,都知道。
    我当时就想,是不是真的是和我老公他的这个技术(有关),因为我老公是网络安全工程师嘛,他是骇客的,精神(上是)的。我只知道这些。我想了会不会是和网络上面一些什么事情相关。然后当时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庆,上海也是可能有一些什么言论管控的动作,那可能他是言论上面有一些敏感的啊。那我想可能这个风头上面啊,我就忍着吧,反正我也不知道这个情况到底怎么样,我手机也没有,没法查很多东西。我只能就是忍着,而且十几个人在房间里面,我也没法做什么事对吧。

    袁莉:
    [00:07:42]
    就是你当时对阮晓寰做过什么一无所知,对吧?那你后来是怎么发现他可能就是编程随想,这个中间,你是过了多久才发现的呢?

    贝女士:
    [00:07:55]
    有很长时间了。因为他们就是在5月10号问话的时候,我是不知道的,然后就是当时想法也是他很快会被放出来的,过了这个风口就会放出来了。但是没有想到就是36天以后竟然批捕了嘛。之后我们、我就一直在就是想通过这个法律允许的渠道去为他抗争,对于他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这个罪名的定性做一些抗争。但是我请的律师在侦查期都不能去看守所会见。
    后来一直等到......就是他们还延期侦查了。当时给我的理由说是还没查到他海外的一些联系,要侦查,然后同时又说他第一天已经交代了什么这些博文都是他写的。我曾经质疑说,既然这个案子这么简单,为什么还要拖延侦查期嘛。但那就是给我的答复,就是好像他的海外联系还没有找出来,这个案子要再查。然后等到8月多才到了这个杨浦区检察院。那杨浦区检察院作为基层检察院,本来就不应该去管辖这个,或者说受理这种案子的,这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案子了,应该直接到中级人民检察院的。但是在杨(浦区)检(察院)就是耽搁了一个多月,然后再转到二中检(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去的。那在这个期间,我们都一直在到信访办,相关的信访办,去了解情况。没有人给我们任何信息。

    袁莉:
    [00:09:17]
    你说的我们,是你和谁?

    贝女士:
    [00:09:19]
    我和他的父母嘛。没有任何信息给到我们家属,然后律师也不能会见。一直等到杨浦区检察院一个多月以后,转到了二中检,中间又过了大概半个月了,律师去阅卷之后,才去看守所第一次会见完阮晓寰,那时候是9月29号。
    那会见完,我是在看守所门口等着他(律师)的。我也想了解一下,到底(阮晓寰)他是说了什么事情啊,说了什么话在博客上面,然后被控了这么严重的罪名。律师还是说,他不能告诉我们,这个因为有保密协议之类的吧。他只是说了一些很基本的东西,比方说他可能......我一直在追问:他到底有多严重?他到底写了多少博文?那律师就告诉我,这个侦察其他了解到,应该是有700多篇。然后他们可能说他有百余篇,然后他自己承认的可能就十几篇的样子。我那个时候就知道这些信息,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之后很长的时间是在法院耽搁的,这个也是我意料不到的。按照这个法律规定是三个月要审结的,但是一直在拖延,一直到22年的三月份。律师告诉我说,来了一封公函,说因为疫情这个审理中止了,一直就中止着。直到23年的二月份,突然律师跟我说2月10号要公开宣判、开庭了,家属可以去的。之前也没有说中止的审理恢复了,所以就是整个中止的将近1年,我也什么都不能做。

    袁莉:
    [00:10:52]
    那你那个时候......我问你是说,你什么时候知道他是编程随想的,这个过程中你都不知道吗?

    贝女士:
    [00:10:58]
    都不知道。这个过程中根本就没有任何信息,可以给到我。当时他母亲说,他到底说了什么?一直在想要从律师那边获得信息,没有任何信息告诉她。我们曾经想说,我们也自己去了解一下啊,就到海外的网站看看,找找他到底是什么身份,才能知道他到底说了什么话,有多么严重。但是因为我之前是不会翻墙上网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学这个东西,然后也想他只是在海外有一个博客,这么多的海外博客的平台,我要怎么去找到?没有下手的地方。
    然后之前侦查期的时候,办案人员也有跟我说:啊,你难道不知道他说了什么吗?你可以自己上他博客去看看。那我说,我怎么看?然后他说:哦,那等到以后这个案子就清楚的时候,肯定可以让你去看的。他博客还在的,你就知道了啊,他有两面性,有一面你是不知道的。那我想想他的这个身份,现在我不知道,但是迟早判决书下来,我肯定能够知道了,我能知道他到底什么情况了。
    所以在一审判决出来之前,我真的是一点都没有想到,我要凭我自己的能力去找出他的身份。直到一审判决2月10号判了,拿到判决书,这样一份判决书里面,什么信息还是都没有的。连他最基本的涉及了"煽(动)颠(覆)"的这个言论证据都没有,没有任何可以去说。上面根本就没有写他博客名。所以我就觉得这有很大的问题嘛。而且一般来说,博客里面的言论,基本常识都知道是属于言论自由范围内的,对吧?那为什么说他这些言论是属于煽动颠覆国家政权了呢?
    我当时拿到判决书之后,我就开始做一件事情。一个是找人权律师嘛,还有一个就是心里面这个疑问,想要自己去解决。但是最首要的问题还是找律师,所以我是动员了很多朋友帮忙。那包括我在微信里面也跟朋友说,我拿到判决书才发现我可能陷入思维误区了,思维定势了,判决书里面连原来的证据都没有,可能他就是无罪的,应该无罪释放的。我在微信里有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也在微信里面就是说了,我会请那个北京莫少平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之后,我是2月19号想动身去北京签律师协议的嘛。然后被那个上海的国保就是拦住了,找我谈话。2月19号的时候,他们谈话里面也说了,意思说你是不是觉得他是被冤枉的,因为没有证据?我就很惊讶,他为什么知道我的想法。那我一下子就知道了,肯定是从我的微信记录里面,他们知道了,对嘛。我在微信里面说过这样类似的话。那然后他们也知道,说:你是不是要去请莫少平律师?这些全都是他们不应该知道的,而他们知道了,全部都是。我一推论、一推测就知道,是从微信监控里面获得的信息嘛。
    那然后我就想听他们怎么说。对于我说的这个无罪的释放啊,我是陷入思维定势的这个情况,他们说:哎,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判决是没有证据的?然后说:你知不知道这个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他就说了这样一句话。那他这样说的话,我更觉得我有必要一定要去找出他到底是什么博主身份,他这句话更加印证了我的这个想法。所以之后我就开始就是学习怎么样翻墙嘛。当时这个翻墙已经叫做科学上网了嘛,翻墙这个词都被很敏感了。

    袁莉:
    [00:14:29]
    就是今年二月份的时候,你才开始学习翻墙的。

    贝女士:
    [00:14:32]
    其实是今年三月份才开始的,因为2月10号宣判嘛,我2月19号去北京,去上火车之前被那个国保拦着谈话嘛。所以是三月份开始学这个科学上网,然后再花时间挖掘出了他编程随想的身份。

    袁莉:
    [00:14:49]
    你能不能说一下,你是怎么(找到的)?

    贝女士:
    [00:14:51]
    这个巧是很巧的。当时我没有想到这么容易就能发掘出来,我只是在这个google里面输入了"失联""博主"还有那个年份"2021",就跳出了亚洲周刊的一篇报道。就是一篇报道,上面就是这个时间,然后编程随想停止更新。

    袁莉:
    [00:15:06]
    停止更新博客。

    贝女士:
    [00:15:08]
    对对对。我觉得,而且我老公他其实是很直的。他选的这种,写的这个博主的名字,不会有什么很好玩儿的名字。叫编程随想这种名字,就肯定是他的风格嘛。就很熟悉的这种感觉,我觉得我就有一种直觉,好像是他。
    然后我就进去看这个博主写的博客嘛。包括他有一个习惯,他的思路非常清楚的,而且他有这个记录的习惯,所以他每年都做一个博文回顾的嘛,很容易就是可以看到一个目录一样的东西。那我看了一下,发现他的这个很多的特征,和我老公完全就是吻合的。所以从很多细节我就一下子就知道,我老公就在用编程随想这个博主名一直在写文章,写了12年。
    当时我还有一个冒出来的想法,就是他2017年年底的时候,曾经因为哮喘病急性发作,急救的时候输入了这个激素类的药物,是后来引发全身皮肤的红皮病嘛,就很严重了。他是卧床的。我就在想那段时间,他怎么更新博客,博客是什么状态,我要去看一下。然后我看了之后,果然从那个2017年的十一月底开始吧,到2018年年初的几个月,他的博客每篇都是写他最近很忙,所以更新的比较晚了什么什么的。这样一下子,我就毫无质疑地确认他的身份了。所以当时我在网吧,我根本就忍不住,我就哭出来了,哭出声音。所以这是我整个确认他身份的一个过程吧,是这样子才确认的。

    袁莉:
    [00:16:48]
    你能说一下,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就是什么时候结婚的?你不知道他是编程随想,就是他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记忆中关于你们俩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你能不能稍微说一下。

    贝女士:
    [00:17:01]
    我和他是1996年认识的嘛。那时候是华东理工大学这个入学的时候,我们整个班级的同学坐在广场的草坪上面做自我介绍嘛。当时我说的话也挺幽默的,我说我产地上海嘛。之后他跟我说,也是因为我的这句话对我印象特别深刻。

    袁莉:
    [00:17:24]
    你们俩是同班同学,是吗?

    贝女士:
    [00:17:26]
    对的啊,是同班同学,都是化学工程系化工工艺专业的。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比较开朗的,一个憨憨的,一个书呆子一样的人吧。在大学里的时候,其实大一我对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只是知道他在同学里面很有名,因为他的计算机能力很强,他是全班计算机最好的。然后他还......这个人还很奇怪的啊,他经常牺牲自己的时间就是给同学去答疑。他每周花一两天,就是一段时间,全班同学可以去找他答疑,他就在某个教室里面等着他们。我就知道这个人是这样子的,其他是没什么印象。但有一次就是Ubisoft(育碧)在我们学校开一个讲座嘛。然后我去听了,我是没事儿闲着无聊去听的,他也在。然后他的座位旁边有一个空位嘛,所以我就坐过去了。就这个时候我们就可能比较有些接触了。
    之后我自修的时候就会经常偶遇他,就他也会跑到那个教室去的。后来我才知道他是经常会在每个教学楼下面找我的自行车嘛,根据这个来定位我在这个教学楼,然后再一个一个教室地找我。

    袁莉:
    [00:18:43]
    就是说制造偶遇了。

    贝女士:
    [00:18:46]
    然后后来就是,我其实大学里面不爱读书的,因为我不喜欢化工,其实那时候。那他呢?是一个就是很喜欢计算机的人。他在大学里面,人家经常说他就是三点一线的这样子:寝室,然后图书馆,然后教室。但我说再加上一个食堂吧,因为吃饭总要吃的。所以他就这样,就这几个线这样走来走去。因为他很多时间是在图书馆自己学习这个和计算机相关的这个知识。有的时候他不去上专业课,因为寝室里面他们合资买了一个电脑嘛,是有轮班的,就是哪个人是哪个时间段上机。那他就放弃专业课的时间,因为那时候寝室里面就没有人了,他就可以无限制的上机了,就这样一个人。
    那后来我们就是相当于是谈恋爱的时候嘛,他就经常会晚上啊,我们自修,我累了,我们就出去到操场上面,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所以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他这个读书的阅读量非常大,让我很吃惊的。而且他对人名的记忆,那些外国人啊,外国人名的记忆力非常强,过目不忘的。我就很惊讶于他的惊人记忆力,还有他知识面的丰富,什么都知道。所以可能是那个时候,我对他印象非常好。
    之后我们是,我2000年毕业了嘛,然后他是在毕业前就在校产,一个软件公司做事情的。之后,2000年我毕业的时候,因为他专业课没过,还有这个英语四级没过嘛,所以他就选择了就是不要这个毕业证书了,他要和我一起就是去加入社会了这样子的。之后,我们是2004年结婚的。

    袁莉:
    [00:20:35]
    你当时也没有反对嘛,就是在中国,在当时,因为你们就比我小几岁,我还记得在90年代的时候,有个大学毕业证还是很重要的。

    贝女士:
    [00:20:43]
    嗯,第一,我觉得他的能力非常强,我觉得以他的智慧,他决定的事我根本不需要去质疑的。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质疑,他说有没有毕业证这个事情。没有想过。但他父母确实是觉得这个事情很不好,特别是他爸爸。他爸爸是大学教授嘛,对于他自己的儿子啊,他从小就是教育很好的,然后又是重点的中学,一路上来到一个重点大学,然后在最后就放弃大学毕业证,他爸爸是不太能接受这件事情的。

    袁莉:
    [00:21:17]
    嗯,你有没有记忆中你们俩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呢?

    贝女士:
    [00:21:22]
    嗯,其实我们俩之间有很多开心的时间,但近期一个就是记忆美好的时间,可能就是我们2014年一起去那个菲律宾巴拉望旅行那段时间。就是网上能看到他那个照片嘛,就是穿着格子衬衫,背着一个红背带的包包,很阳光,很灿烂的,笑得很开心的那个样子,那就是我们在那个菲律宾旅行的时候拍的。

    袁莉:
    [00:21:49]
    他生活中是一个阳光灿烂,开朗的人吗?

    贝女士:
    [00:21:53]
    是的。他大学里面,他最经典的就是他爽朗的笑声啊,就哈哈哈那种。人家都说整个教室,或者说一层教学楼都能听到阮晓寰在笑了,就是这样子的。

    袁莉:
    [00:22:07]
    那你们俩的婚姻也是挺有意思的,就是你们的钱是分开的,而且他自己多数时间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而你是基本上不进他书房的,对不对?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贝女士:
    [00:22:19]
    是的,我们俩婚姻确实是别人看来很很奇葩的。这个AA制嘛,我觉得是每个人独立经济能力、独立个体的一个体现,我觉得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因为我们俩的消费观不一样。他是那种,他会为了有用的东西去花钱,而且是非常明智的做购买决定和选择的人。而我的消费观念就可能比较随心所欲吧。这个消费观念的不同,我觉得他提出说很多东西不给我买,我觉得很能理解,反正我自己也有钱,我就自己买呗,所以AA制比较好啊。
    而且之前,就是结婚之前嘛,他也有送过我一些礼物嘛,但结婚之后,他就不送我礼物了。那常规的家庭就是这种逢年过节啊,或者什么的,总要有些这个礼物表示一下吧?我一开始是很不能接受的啊,也跟他有抱怨过。我说你怎么以前还知道送玫瑰花啊,对吧,虽然只送一支。我问你为什么只送一支?你就说一心一意。这个也就算了,对吧,那你什么结婚后连一心一意的一支玫瑰都不送呢?
    他回答也很经典的。他说你的那个消费观,你已经那么随心所欲了,我再送你怎么行,他说我要培养你的心态。(袁莉:太过分了。哈哈。)当时我是觉得:算了吧。但是后来,特别是这段时间,就是人生经历不一样了,很多东西有过经历以后,我就能够理解他当时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了。很多就说你人生,如果你没有一个自己很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确实会迷失在一些你眼前的虚妄的这种欲望里面,你就会随心所欲的去购物。但当你有一个很明确的人生目标的时候,你就知道了这个钱其实是一种消耗品。就是说钱本身是消耗品啊,因为你为了要满足你一些虚妄的欲望,你要花钱嘛,那你就会陷入一个不断的循环,你为了赚更多的钱,你就把时间都浪费掉了,然后满足去追求一些虚妄的欲望。确实说得对,就心态很重要,只有你从这个里面解脱出来,你才能真正发现你人生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把你的时间集中在那里。

    袁莉:
    [00:24:41]
    那我再问一下,就是他是从二〇一几年就开始不工作了,对不对?这个你们俩之间也没有,因此有什么矛盾吗?

    贝女士:
    [00:24:50]
    嗯,他应该是从2011年或者2012年左右(不工作的),因为他没有告诉我具体时间,后来我自己猜的就这段时间他就不工作了。
    我们两个其实在这方面倒是一致的。就是我也不是说一定要工作,因为工作只是赚钱的一个渠道嘛,对嘛:你可以打工,你可以自己去做老板,你或者有其他地方获得这个足够你生活需要的资金的来源都可以。而他当时的观点就是,他已经有足够的资金在那边,在他死之前,他觉得以他这么低的对这个就是物质生活的要求,足够了。他甚至还跟我说,我们要那么多的钱干嘛?以后我们死的时候捐出去,虽然不多也去捐出去。当时我是很惊讶的,但是后来特别是我读了这个《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啊,或者一系列的这种书以后,我就非常能够理解他的这种想法了。所以我对于他那个不工作一点都没有什么问题的。包括我自己也是,就说我其实现在17年外企工作经验啊,换了七八个公司啊,就是当中也有没有工作的时间的,没有工作的时间很自由,就是一种调整,一种就是追求自己的一个方式吧,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袁莉:
    [00:26:10]
    那你们俩真的是绝配。那你们俩之间谈论政治吗?如果你们不谈政治的话,谈什么呢?

    贝女士:
    [00:26:17]
    政治是作为一个时事的话题的话,他会偶尔会涉及到,就是纯粹是从某个时事才会谈这个,有这个事情发生了,但不会说......

    袁莉:
    [00:26:29]
    比如说?

    贝女士:
    [00:26:30]
    呃,比如说他会特别强调这个中药的问题,他非常反对中药。然后还有就是比方说,这种肿瘤治疗方案的事情,他都有说过这些事。还有,以前那个奶粉的添加剂的问题。

    袁莉:
    [00:26:46]
    毒奶粉的。

    贝女士:
    [00:26:47]
    对。他都有说。然后包括我们不要孩子的嘛,其实是他不要孩子。然后我也说过:为什么?当时我还没有那么超脱,说不要孩子。他就说这个社会问题嘛,教育问题啊,医疗问题啊,很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有这些问题在,他觉得,为什么要生孩子,对吧?所以很多情况。

    袁莉:
    [00:27:12]
    他觉得是有这么多问题,把孩子带到这样的一个社会是是不太好的吗,还是因为什么呢?还是不安全的?

    贝女士:
    [00:27:19]
    呃,他觉得不适合,不适合,非常不适合啊。然后你刚才那个问题,主问题,我已经忘了,因为我有点话多。

    袁莉:
    [00:27:29]
    没有没有。我就是说,你们谈政治或者谈时事吗?实际上根本不谈政治对不对?不谈的时候谈什么呢?

    贝女士:
    [00:27:37]
    对,谈什么对吧?其实就像你前面也有一个问题,我已经忽略掉,就是他一直关在书房,然后我也不进去打扰他的,我们怎么维持我们之间的婚姻关系,或者说我们俩的亲密关系是怎么维持的嘛?
    其实之前,我觉得两个人只要在一个房间里面就是一种关系的维护,这是我一个女人的这种感觉,但是他可能不是这个想法,他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是要soulmate,需要是灵魂伴侣,必须要有共同话题。所以,他一直就是想再找一些和我的共同兴趣点的。包括结婚以后呢,他就鼓励我要去学围棋。他说围棋是可以锻炼你的思维方式的,全局化,还有很多战略性的思考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让我去学。然后后来就因为......我曾经有学了,但是后来兴趣点不大嘛,后来就放弃了。
    那后来他又想出一个方法,说我们要不去那个,就旁边,我们家附近都有很好的有利环境,我们有体院嘛,然后有就是网球场啊,有乒乓球馆啊,什么都可以,还有那个保龄球馆。所以我们有段时间也经常去那边玩这种东西,后来又没坚持下来。
    那后来他说要不这样吧,你打这个,星际争霸去吧,我们玩儿这个也有共同话题。他其实说,后来说他自己是不想打游戏的,只是为了想跟我一起找共同话题,然后才去花了时间玩这个。然后还有,反正尝试过很多。最后也介绍我看科幻小说啊,什么《安德的游戏》啊,就他曾经尝试过很多,还有包括给我书单啊,都都去想让我和他有更多的话题嘛,都有做尝试。

    袁莉:
    [00:29:25]
    就是说她还是很注意的,就是说你们俩之间要有一个共同的话题,或者共同的爱好是吧。

    贝女士:
    [00:29:30]
    他非常注意这个,包括后来他那段时间生大病啊,因为我一开始是在照顾他的。他说如果我不在家里,他会很害怕嘛。那我拒绝了或者推辞了很多的重要的出差,但是有一次出差没法推,我推了好几次了,所以我必须要出差一周。然后我就叫他母亲过来照顾他了嘛。之后我觉得他母亲在了,我就可以,对吧,再回到工作上面来。所以后面大概好几个月我都是不在,然后过来看他,给他带药这样子。
    我估计是这段时间,可能他觉得我们再这样下去不好,会越走越远嘛。所以就从那以后,我觉得他对我的态度好像有些不一样了,而且对我投入在工作里面的时间非常的厌恶,然后有的时候为了我工作投入的时间,而影响到我们一些日程安排的时候,他就会大发脾气,所以这也就是导致我后来2020年5月疫情的时候,我就离职的原因吧,一个重要原因。

    袁莉:
    [00:30:33]
    你就在家待着了,你就和他一起,是吧。

    贝女士:
    [00:30:37]
    对对对,我们一起。就是我就花很多时间去看他以前给我的书单里面没有看的书嘛,然后还有可以一起散步,一起去骑车,做很多自己以前想做、他也想做,然后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那时候我们就是,关系越来越好了嘛。

    袁莉:
    [00:30:55]
    那你再发现他就是编程随想后,你看他的博客时是什么样子感觉呢?你有没有怪他一直瞒着你呢?

    贝女士:
    [00:31:04]
    是啊,你说的很对,我当时是很矛盾的。我知道他是编程随想以后是很担心很害怕的,因为网络上面都以什么,很多......"普罗米修斯"是还好的一种称谓了啊,什么"阿桑奇"啊,"斯诺登"啊,我一边看我一边很害怕的。
    看他博客的时候,我就是一个感觉嘛,我要看他到底写了什么,到底有多严重。我要辩护的时候,我要为他找出一些辩护立足点的嘛。因为从2021年他被抓以后,我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去学刑法,学辩护技巧。我是有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的。
    那看他的博客的时候,我先看他的总结嘛,就是每年的总结。2021年那篇最后的总结,我看他到底写了些什么。看目录,然后再对几个高敏感的博文去浏览一下,看严重到什么程度,敏感度是有多少。然后对我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博文也看了一下。我记得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为啥俺要写这个博客------动机的自我分析》,看了那篇博客以后,我对他的这个认识啊,就觉得一下子......哎,这就是我大学认识的阮晓寰。

    袁莉:
    [00:32:19]
    你觉得他,他是为什么写这个博客?

    贝女士:
    [00:32:22]
    他其实就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其实有点天真单纯的人。他认准的一件事情,他就很投入地去做。他也是一个很专一的人嘛,他其实一直就是很爱科学的一个人。包括他从小的偶像是爱因斯坦,然后到他从事IT行业以后,我觉得他的偶像应该是Stallman,Richard Stallman,那个GNU(项目)的创始人嘛。
    他崇尚自由和开源精神,他会投入很多事情。比方说他辞职以后就做开源软件,我本来就知道,隐约感觉到他会去写技术博客。因为他曾经跟我说过,他周围的人水平有点太差,找不到一个就是可以聊技术、深入去聊的人。那我想就是他去这个博客上面发文章,可能会有一些技术牛人可以做交流嘛。
    所以我知道他肯定会在写技术的博客,但我是一开始没有想到,他会去涉及政治的,真的是没有想到。看了他的博文之后,我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了。因为他还是在坚持他自由的精神,网络自由的精神,他可能是看不惯用网络技术去做自由封杀的这个事情。
    他最喜欢的两部电影,一部是《V字仇杀队》,还有一部就是《骇客帝国》(注:常见译名《黑客帝国》)。呃,我想说的是,他就像那个(《黑客帝国》里的)Neo,是自己选择了吞下红色的药丸,去面对这个真实残酷的世界,然后去做那种持续的、但是其实希望渺茫的这种奋斗吧,为了他自己的一些目标。所以我非常理解,我觉得他就是会这样做的,就是会坚持写这样一个博客,为了他自己想实现的一个事情,实现他自己的一些价值吧。

    袁莉:
    [00:34:14]
    我特别喜欢他自己在有一篇文章前面,他有这个引述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的一句话说,我为什么而活着------当然这个是很有名的------他说,"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贝女士:
    [00:34:37]
    是啊,他就是这样。他很理想化,很单纯。他所有的价值观,他的行为都是统一的,因为他很......他想明白了这件事情,他就相信它,所以他没有一个......就像很多普通人啊,是有点混乱的。就像我之前也是混乱的,就我的价值观不是那么统一,所以做事情会一会儿做这样子的价值观的事,一会儿做那样价值观的事。但是他是非常统一的。

    袁莉:
    [00:35:04]
    一个身体力行的事吧,就是这种言行合一的事吧。我们说的。

    贝女士:
    [00:35:09]
    对对对。他就是这样子很统一的一个人。而且,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看一部很有意思的动画片,是叫《寻梦环游记》嘛。那里面就是说,到亡灵世界里面去。那亡灵世界的人如何能够再回到这个人的世界,也就是说不被人们遗忘嘛,是要人的世界里面有人记得Ta,祭奠Ta的那个照片,Ta就可以再回来,就是没有死亡。永久死亡就是这个世界里面没有人再记得Ta了。当时阮晓寰就跟我说过,说,其实你哪怕有孩子,你的儿子可能会记得你,但是你儿子的儿子还能不能记得你,就不一定了。但是如果要有一个事情留在这个世界上,让很多的人记得你,你才是真正的一直活着。

    袁莉:
    [00:36:03]
    啊,真的是......

    贝女士:
    [00:36:05]
    对。

    袁莉:
    [00:36:06]
    他说的,挺好的,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但是你看他的文章,那些文章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胆战心惊的感觉呢?就是我看了......就比如说他最著名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为啥朝廷总抓不到俺------十年反党活动的安全经验汇总》,他在文章里面有这样一些语句,比如说:"本人已经抹黑党国很多年了",还有就比如说,"早在2011年的中国茉莉花革命期间,俺就连发多篇具有煽颠性质的博文,然后括号注,"那三篇显然能评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大罪",我不知道你看了他这些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

    贝女士:
    [00:36:52]
    我第一次看到一篇网上的文章这样评价他的时候,我人是流汗的。因为我自己知道宪法里面、中国的宪法里面第三十五条是保障人权保障言论自由的。我也看了他博文的主要的这个框架,所有的文章的目录,还有他写博文的这个基调,他都是基于事实在做全面客观的分析的。所以从他这个一贯的宗旨,我是觉得他没有任何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这个罪可以够上的。但是就是有这个他自己的博文里面写了这些话,我当时是一头汗的。就是说,我知道他这个人就是很恃才傲物,有的时候说话很直,但是在中国的言论环境里面,这样直的说话真的是风险很大的。
    所以我当时是,是很心惊胆战的。特别像我们这代人,我们父母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对吧,他们就平时......我在家里说一些批评的话,批评这个一些社会现状的话,我爸爸都会马上制止我啊,你不要在外面这样说啊,什么的。
    但是因为我工作一直都是在外企嘛。那外企我们的文化是很自由的,而且是崇尚个人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我们鼓励多样性。最近特别是很多外企都因为要适应新的经济环境都提倡要变革。人类社会不管哪个组织都是在不断变革中才能够推进进步的嘛。所以包括我自己以前也做过组织的领导嘛,我也是最担心的就是下属不说话,一定要他们说话。我们很多采集观点的一个方法就是brainstorming嘛,要有人说话,你才能了解下属是怎么想的。很多事情的推进或者很多这种好的观点就是来自于brianstorming,要推进,也必须通过brainstroming才能够有一个推进落实的。所以我自己不觉得说言论自由会有这么大的风险,这是我一直的,就是这样子的一种态度。
    所以我就是一直想着如何去为我老公这个案子,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人可以声援他。那我看他有这么敏感的这些话语写在他自己的博文里面,我是捏把汗的,然后我就仔细看了这个,我定了一下神嘛,然后再去看这个,到底怎么来说这个事情,对吧?
    首先,他说"抹黑"。网络上面,我们就知道都是诙谐的,或者反讽的,或者是调侃的这种手法来创作的。"抹黑"在网络用语里面,也就是实质上的"批评"嘛。那批评和自我批评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甚至是中国共产党提倡的一个东西,对不对。所以这个抹黑这个词看上去是很很敏感的,但其实本质我没觉得是有什么问题。
    那说到一个问题比较吓人,就是革命啊,茉莉花革命。哎呀,这个真的好像又要被扣上一个很大的帽子的。但是你再看他的时间,我从法律角度讲,2011年------我特地看了一下------2011年2月24号开始到3月5号,他写了四篇博文。然后是从茉莉花行动的第二次行动开始,他去发布了一些相关信息的。那茉莉花革命的口号也是要食物、要工作、要住房、要公证对吧,然后还包括一些司法独立、新闻自由和政改的民主自由的相关诉求。我觉得这个是一种围观改变中国的这个茉莉花行动,它的名字是叫......我就觉得就被网络上面这么说,"茉莉花革命",单单只是个名字,你要看它实际是什么。
    我并没有觉得这样一个行动本身构成了颠覆国家政权,然后他在他的博文里面有相关信息发布,也不能把他扣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这个罪了。所以从法律角度,我就觉得放心一点了,并且他那个时间点早就过了刑事的追诉期了,所以我就不怕了。我一开始真的有点担心了。后来我觉得这个过虑了。

    袁莉:
    [00:41:04]
    下面呢,有几个问题是编程随想,阮晓寰的一位粉丝发给我的。这位粉丝呢,在去年就在推特上给我发私信,让我关注编程随想失踪的事情。但是当时我们没有任何线索,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这个人。那下面呢,我们先来听一段Ta发过来的关于编程随想对Ta的影响的录音。Ta非常小心,Ta说Ta被采集过语音,所以呢,这段话是Ta用AI语音录制后发给我的,我试着放一下。

    "编程随想"粉丝的录音:
    [00:41:37]
    大家好。作为不明白播客的老听众,很荣幸能参加这期节目。我姓李,从事IT相关技术工作。咱们直切主题吧。有人说编程随想是了不起的民主斗士,是黑暗中的莹莹烛光;也有人说他不过是个恨国党,西方敌对势力的又一条走狗罢了。
    作为一个看过不少编程随想博客的普通读者,谈谈我个人的感受。编程随想的博文内容涉猎甚广,包括信息技术、历史、政治、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多领域,文章包罗万象,但给我的感觉,他所说和所做的都围绕着一个主线,那就是告诉人们如何获得信息,如何甄别信息,如何独立思考,如何学习拓展,如何突破自己的信息茧房。
    他分享翻墙技术是想帮助人们从互联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他在很多文章中不断地告诫读者一定要质疑他,时刻提醒着大家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有时又像一个耄耋老人,跟年轻人唠叨着,要注意学习拓展自己,并且要注意突破人性的弱点,不能只看喜欢的知识或意见,避免将自己困在信息茧房中。编程随想所做的,难道不正是学堂所教的吗?应对那些网络上的假新闻,那些不断升级的杀猪盘骗局,那些没完没了的阴谋论,不正好可以应用到编程随想所教的吗?从TikTok和Twitter的狭隘和沉迷中抽身,不正是突破信息茧房吗?所以对我个人而言,编程随想的博客是大有裨益的。
    至于那些引起争议的话题,只是他个人的自由表达,你可以认同也可以反对,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也是他一直希望大家所能做到的独立思考。
    最后回答袁莉问我的两个问题。第一,你为什么持续关注编程随想?回答是:我欣赏他的知识渊博,敬重他的社会使命。他的命运其实映射着每个中国人的命运,他若安好便是晴天。第二个问题,你为什么采用AI语音参与节目?回答是在现下中国的语境中,敏感的地方太多,已经多到你不知道哪里就有一根红线。即使原来可以的,某天就突然不可以了。再加上监管技术的不断垒高,面部识别、声纹识别、步态识别等等,意味着你如果说错的话,可能就会面临恶劣的后果,而你却无处藏身。

    袁莉:
    [00:44:18]
    接下来呢,因为我自己对编程随想的那个......我不像这个他的这个粉丝,就是可能700多篇大部分都读过,我也是最近才开始看了一些。那我也问问Ta,让Ta给我提一些问题。Ta就说编程随想是一个蛮传奇的人物。他的第一个问题是:推动中国进步的人士很多,像刘晓波、陈光诚、许志永、丁家喜都有明确的政治理想和诉求,并付诸行动。但是呢,阮晓寰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更关注的是教导民众独立思考。许志永们更像冲塔的勇士等待那最后一根稻草的出现;而阮晓寰呢,却试图影响这个民族的根本追求,令他们智慧起来而不是勇敢起来。他这样的行为对于中国显然有着深远意义。
    Ta的问题就是说:(阮晓寰)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做法呢?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贝女士:
    [00:45:15]
    嗯,就其实刚才也有说到嘛,他是一个高度统一的人,他觉得正确的事情,他就会投入时间去做。而且他觉得人生价值是要留给这个社会一些有用的东西,这是他永不死亡的一个方式。他也提过,他想以后这种AI可能会全面的就是替代人类的,那他什么样子可以让自己就是永存?一个就是把自己的精神传到网络上面去。他有说过这样的类似的方法嘛。
    所以我想他做这个博客,也就是把自己的一些思想去分享给别人,包括他以前大学里面这么喜欢跟人家答疑一样。他从小就是这样的,他从小就会在邻居这个社区里面开课一样的,很多小朋友喜欢去听他讲话,他就去分享他的这种科普知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他会去写他这个博客,分享很多技术上面的东西,然后去启发大众做这个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当然,他也看到社会上面一些不好的现象,他也会深入地去思考根源是什么。他是想去做改善的,包括他判决书里面也写到,他开庭时当庭说的,他是承认他写了这些博客,但是他的出发点是为了要使国家变得更好。就是这样一个很单纯的想法,他就坚持下来,长期的,就无偿的,没有任何这个名利追求的,去投入做了这件事情就是这样子的。

    袁莉:
    [00:46:51]
    这位粉丝第二个问题,说这个阮晓寰曾经是2008年奥运会的信息安全系统总工程师。按理呢,他算是党国系统内的人,但是呢,他没有趋炎附势,却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就是说,他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一些想法。

    贝女士:
    [00:47:13]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他2008年接这个项目,是因为他当时是在启明星辰的,是启明星辰的研发(带)头(人)嘛,所以他是做了这个项目的总架构师、总工程师这样。其实他本人根本不是这个体制内的,你要知道,当时因为他是没有大学文凭的,所以连那个四金,就是这种社保都是没有的。他也不在乎说这个工资是多高,他从来不在乎这些。所以其实像现在我,我是在外企工作,反而我有全面的社保。我退休也是可以享受很多的就是保障机制,但他没有的。然后我们结婚以后,我父母一直催,说把他落户在上海嘛,因为上海的待遇相对好一点。但他也不在乎,他从来不在乎这些,他都不要上海户口,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说他......

    袁莉:
    [00:48:05]
    他真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人。

    贝女士:
    [00:48:07]
    就是啊。我,我有的时候想想都要眼泪,我就会忍不住。就是他这样一个人,就是在做这些默默无闻,做这样的事情,然后现在他经受的是这样子的苦难。2月10号开庭的时候,他出来的时候,真的是瘦的......我从来没看到过他可以瘦成这样,而且头发全白了,基本就全白了。而他才46岁不到啊,就这一年九个月的时间,他就这样......他的压力多大?在里面完全隔绝。在之前,因为我不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我心里其实是有点责怪他隐瞒我做这个高风险的事情的。但是当2月10号开庭的时候,我看见他这个样子,我没有任何其他想法了。什么事情他做了,要受这样子的罪,也已经全都偿还了。我要把他马上要救出来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嘛,对不对?所以2月10号以后,我就是一个想法,我就是一定要把他尽快救出来,就是这样。

    袁莉:
    [00:49:13]
    还有一个问题提出来,就说阮晓寰独自坚持了十几年,向外界保密了十几年,也对家人保密了十几年。这种孤独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的生活中,难道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吗?就是他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孤独。

    贝女士:
    [00:49:33]
    其实我觉得他并不孤独。一个看这么多的书,不断地通过写博客来提高自己的人,他有追求。他有书相伴,有这么多的粉丝相伴,我相信他绝对不孤独。在写博客之前,他可能是寂寞的。因为他曾经有说过一种,就是英雄寥寥的感觉,就是他很多的技术,没有一个水平相当的人可以和他谈嘛,他可能寂寞。但是写博客之后,我不相信他会是孤独的,虽然他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面啊,他一直都是嗒嗒嗒嗒嗒的声音,敲键盘的声音。我不相信,他会有空去寂寞、去孤独,所以他不孤独。
    但是他那个,确实生活中是我大意了,只是或者说我太相信他。其实之前有很多比较反常的一些言语嘛,我就直接忽略了。比方说,几年前吧,就是就当时刘晓波出事情的时候,他曾经跟我提过嘛。他也说过刘晓波的夫人,为他奔走去请律师的事,当时他就......

    袁莉:
    [00:50:36]
    刘晓波去世的时候。

    贝女士:
    [00:50:39]
    我不知道是去世,还是......

    袁莉:
    [00:50:40]
    是17年去世的。嗯,他08年被抓的,08年被抓。

    贝女士:
    [00:50:45]
    08年的。那应该是08年到17年之间,他有提过这个刘晓波的案子,他就说刘晓波的妻子为刘奔走嘛。

    袁莉:
    [00:50:54]
    刘霞。

    贝女士:
    [00:50:55]
    那他说:要是某一天一帮国安冲到我们家里来,把我抓走了,你会不会害怕啊,你会不会也去奔走,为我请律师啊?就是睁大他的眼睛看着我,我也睁大眼睛看着他。我想,你怎么会问我这些问题,我一句话都没有说。我说你别开玩笑啊,这种玩笑不能开的。然后他就不说了,这是一个。
    然后还有就是近几年的反常嘛,他经常就是如果我把在书房的他叫出来,他会非常烦躁。然后2020年以后,我们出去散步的时候,他也有的时候会杀个回马枪看嘛,还有种种迹象吧,就是......

    袁莉:
    [00:51:39]
    其实在这个外界的环境越来越压迫的这种的情况下,其实他自己心里面,有点觉得他可能就会被发现了,或者怎么怎么样吗?

    贝女士:
    [00:51:49]
    对,非常清楚,现在回想起来,他其实早就知道他马上就会被发现,而且会有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他很清楚的。甚至他,因为他是瞒着我的嘛,他用一种开玩笑的方式,会来试探我的。比方说,他被捕前几个月,他经常跟我开玩笑说,马上会有人用直升飞机来接他走了,AI会用直升机来接他走的。然后我就说我也是跟他开玩笑嘛,我说,那带不带我走嘛?然后他就不说话。所以他其实是知道的。

    袁莉:
    [00:52:31]
    我问你一个问题,就说他在房间里面敲敲打打的,就是敲字了干什么的,写文章。你没有问过他,你都写什么,你不拿来给我看一眼吗?

    贝女士:
    [00:52:39]
    我一直以为他是在编程。因为我有一次叫他出来吃饭的时候......我经常叫他的时候,他会发脾气,怎么他说,我在编程,思路不能被打断的啊,要衔接起来,这个我们这么复杂的程序,你要知道很难再恢复的啊!我也是理解编程是会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也不太敢打扰他的。
    但是我最近几个月,因为就是他被抓前几个月,我也发现他特别反常,包括我们家附近的这种一些反常的迹象,也让我觉得有一些不正常,或者有一些潜在的危险。(袁莉:比如说什么?)比方说我们21年初的时候,楼上一直有滴水声嘛,那然后我就叫他跟我一起去楼上敲门,让楼上配合我们物业检查嘛,但是楼上就是不开门,死不开门的。然后我老公就是曾经打过电话嘛,然后他说电话那头是一个很年轻的男人的声音。然后反正就是很多迹象,就硬不开门,然后我老公就说那次和我一起上去,甚至物业都在,他们也不开门的时候,再退回来的时候,我老公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了。而我敲门,我说我们去居委会,去街道那边反映这个情况,让他们配合一下。他就很烦躁,他说不去嘛。后来也吵起来的,反正就是一些迹象嘛,我就觉得......

    袁莉:
    [00:54:00]
    其实他有感觉到,是吧。

    贝女士:
    [00:54:01]
    对对,他都有感觉到的,然后他也都做好最坏打算的,有准备的。这是我现在就很清楚,就知道了。

    袁莉:
    [00:54:10]
    (编程随想的粉丝)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其实我觉得可能你也是没有办法来回答的------就是说他的这种信息安全知识非常丰富,跟这个网警猫鼠游戏了十几年,但是最终还是被追踪逮捕了。是他得意忘形暴露了痕迹,还是有其他隐情,警察是如何抓捕他的?想必很多翻墙的人士都很关心这一点。我不知道你能......

    贝女士:
    [00:54:33]
    其实我知道,就是这些偏技术类的,我肯定是不懂的,我一窍不通的。但是因为他自己是搞网安的嘛,每个人都要有一些最基本的安全意识,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给我一些耳濡目染的熏陶的。比方说他硬要我把所有的电脑的摄像头贴掉,然后把这个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都贴掉。还有他自己......

    袁莉:
    [00:55:02]
    这么多年全是这样。

    贝女士:
    [00:55:03]
    他如果看到出来看到我手机的摄像头暴露着,就要说我。然后他自己不用支付宝,不用微信,就像原始人生活的状态。然后所有买东西呀什么的,可能都是我用支付宝在处理,家里面的这些要网上购物的事情。所以这些他都是有这个......

    袁莉:
    [00:55:26]
    他都是用现金吗?

    贝女士:
    [00:55:27]
    对,他都是用现金的,然后或者拉卡(刷卡)这样子,在外面消费他拉卡这样的。然后他这种也有跟我提过嘛,这个社会工程学嘛,跟我说这些,一定要有这个意识。这些我是知道的,其他纯技术类的,我真的是一窍不通。
    至于他是到底怎么被追踪出来的,我觉得他释放以后可以跟他讨论,而且我现在建推了嘛。我在推特的那个粉丝里面发现很多是对网络安全很有研究的这些推友,我觉得真的很高兴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他们。因为曾经我有一段时间一直在想,我要为我老公出狱做准备嘛,我要给他记录一些就是笔记,就是这几年发生了些什么重大事情,让他出来的时候可以一下......就可以看到这些事情,然后去注意这些事情,马上可以就是follow up,可以去跟上这个时代,这个新技术嘛。我有想做这个事情。可惜我的技术太差了嘛,那些推友就是一个很好的,到时候可以和他交流的(人群)。我觉得这个是很好的一个朋友的(网络),这个可以建立起来的。

    袁莉:
    [00:56:38]
    那接下来你能不能......前面你说了一些,但是你能不能接下来说一些更多的,就比如说这个阮晓寰他这个案子在司法程序上,在这个案子的审理过程中或者怎么样,你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或者说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你觉得有不公正的地方吗?

    贝女士:
    [00:56:55]
    其实整个案子,从他的抓捕,他们搜查的时候是没有搜查证进来的。然后是等到5月12号,然后才给我看的搜查证。然后他的拘留证也是他被带走两个礼拜之后,我才要到的。这些都让我质疑程序上的问题。这是侦查期的。
    然后到了检察院阶段,竟然是基层的杨浦区检察院去做的批捕,他们根本是没有权利去做这个受理的。因为国家安全类的(案子),也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类的,这个哪些是属于煽颠了,哪些是言论自由范围内的,就嫌疑人本身和办案人员,他都有主观判断的。
    所以一般来说这个基层检察院是无权去受理这样子的,就是有主观倾向性的这种问题的。但就是杨浦区检察院批捕他,然后到了这个法院阶段,又是花了一年四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去审理,这都让我觉得疑点重重,有程序问题。然后拿到一审判决书,连最基本的,他那个言论的证据都没有,哪些言论是不属于言论自由范围内了,而是煽颠了,你要说出言论证据的。谁主张谁举证,对不对?没有一个,没有任何言论证据。
    在我看来,这样就是质证就可以推翻定罪的,所以我一直在希望二审要公开、公正,去体现依法治国。我也知道这个有些推友,他们就看到我的推特里面写了,就是避谈政治嘛。那为什么我要写这个话,因为就是每个公民,他都有自己的一些政治的思想或者政治观点吧,可以这样说。但是我们不能政治问题法律化,也不能法律问题政治化。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推特,主要推我老公案子的这个推特里面写清楚避谈政治。就是因为这个出发点。
    所有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最底层的逻辑就是出于利益嘛,那从利益角度,我也希望这些办案人员可以权衡利弊。他们之前一直想隐瞒他的编程随想博主的身份,那后来是家属自己发现曝光了。以前他们的假设不存在了,他们应该要调整了,然后包括一开始他们......

    袁莉:
    [00:59:17]
    你说他们的假设不存在了,是指的什么样的假设呢?

    贝女士:
    [00:59:20]
    其实他们一开始5月10号冲进来,这个搜查也好,把他暴力带走也好,这个都很奇怪的。因为以前的,我看到一些案例,煽颠罪是要先请喝茶的,也就是主观上面先去做调节嘛,对吧。那他没有喝茶这个过程,就直接这样把他带走,一直羁押到现在。然后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大家应该都很明白嘛,无非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想要攻破他的博客嘛,对吧,但是没有攻破他的博客。之后他们就是严密封锁他编程随想的博主身份,想低调处理吧。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一个推断。
    之后,今年三月份开始,已经曝光了他编程随想的博主身份了,那他博客还在,对嘛。然后他到底是什么言论啊,要扣上这样子的罪名,大家都可以有一个,每个人心里的一把秤的,对吧。
    所以他们,就是我说的这些办案人员,就要去权衡利弊了。把他继续关押对于减小他的影响力没有任何的意义,对于国内维稳根本就谈不上,对吗?但是却是会烙下一个司法丑闻的可能性,还有会影响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形象,甚至会涉及国际人权关注问题,对吗?所以我觉得权衡利弊的角度考虑,二审也应该要重新考虑如何体现司法公正。

    袁莉:
    [01:00:43]
    那你就是希望在二审中能有什么样子的改变呢?就是你的诉求是什么?

    贝女士:
    [01:00:48]
    其实一审判决书已经得到合议庭说,写着的,依法是可以从轻判处。那就算是罪名成立,就算退一万步讲,就算罪名成立,那根据这个法条是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又是从轻处理,而我们减半,2.5年以下,对不对?那他现在是羁押状态,羁押一天算折抵一天的有期徒刑的嘛,那已经羁押两年多了嘛,那很快就是可以释放出狱了。这是最坏、退一万步讲他罪名成立的情况,更何况到现在一审判决书连证明罪名成立的言论证据都没有啊。所以我当然是坚信二审要改判的了。

    袁莉:
    [01:01:33]
    这个粉丝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良心犯们用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来为大家争取更好的生活和未来。Ta说我们怎么能够做到袖手旁观呢?如果有人想帮你和阮晓寰的父母,有什么渠道吗?

    贝女士:
    [01:01:50]
    其实我看到很多就是关心他的粉丝都在担心我们经济上面的问题,想要做经济上面的援助,其实我觉得这个我们还是可以的,不需要。这么多粉丝的关注和关心就是一种很强大的声援,以及在行使社会监督这个功能了,这个我们已经很感激了。而且有很多粉丝其实都已经在默默无闻地在做一些营救他的事情了,这样就可以了,我觉得很感激。

    袁莉:
    [01:02:19]
    那你接下来的打算是什么?你会对未来感到害怕吗?

    贝女士:
    [01:02:23]
    嗯,其实我觉得我自己是一直坚持着这样做,唯一的原因就是我2月10号看到他那个状态,我就只有这一个念头,就是要把他尽快救出来,其他我什么都没法想。至于以后的打算,我觉得希望他出来以后我们一起再商量吧。但是我坚信他出来以后,我们俩的关系肯定会比以前融洽得多,因为就没有再有彼此,或者说他对我就没有什么隐瞒的,不知道的了,就没有隐瞒的了,会更加融洽。而且我经历了这些事情以后,我也没有可能再回到以前这样子的状态了,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袁莉:
    [01:03:05]
    你是说,觉得你以前是一个什么状态?

    贝女士:
    [01:03:08]
    我以前,应该就是生活就一直比较顺吧,可以这么说吧,所以其实不关心政治。

    袁莉:
    [01:03:18]
    其实你也不说不关心政治,你就是不关心时事是吧。就是大多数中国人,大家都不是太关心的,因为没法关心政治。

    贝女士:
    [01:03:27]
    对,关心不了,是的。然后我觉得我以前确实是,就是在浑浑噩噩地度日吧。但现在我觉得我老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我也觉得很好。就是反正我觉得我也会觉得自己会有价值,把他救出来,就是这样。

    袁莉:
    [01:03:45]
    你有没有什么没说的,就说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我没有问到。我特别喜欢,我特别喜欢你说他就像那个Neo,就是他会吞下这个红药丸。

    贝女士:
    [01:03:58]
    其实我之前,就最近几个月,就他被捕前几个月,我不是意识到有一些问题了吗?潜意识,女人的直觉吧,但是我不相信他会做很冒险的事,因为他是一个为人非常谨慎的人,而且他非常在乎我们两个人的生活的,他不会冒很大的风险,而且他的技术在那里,不会出大问题。另外,我想他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的一个宅男,能出什么大问题,对吗?但是我因为知道他花很长很长时间,肯定在做一件他觉得很有意义的事,那我又不上班了嘛,我也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想参与到他那个事情里面去嘛。所以我就有问他,我说你关在书房,你在做什么事情,你告诉我嘛,让我也觉得有价值感、有意义嘛,对吗?但是他就看着我,不告诉我。那因为我一直盯着他,眯着眼睛盯着他,他就说,你先去学学这个编程吧。我让你看的Python的书,你看了没有?你现在技术都不懂,我怎么跟你说嘛?所以他就又把我引导到他要我编程的上面。

    袁莉:
    [01:05:12]
    对对。他就是让你相信他是在编程,不是在写东西。

    贝女士:
    [01:05:17]
    嗯,这是一个。另外,他就想利用我的好奇心嘛,去引导我去学编程,就按照他说的,要去学编程,要去看书嘛,就是把这个话题扯开。

    袁莉:
    [01:05:29]
    他挺可爱的,就是一个,其实是一个挺典型的程序员,是不是?

    贝女士:
    [01:05:34]
    是,就是一个很单纯的人。然后你想,他的偶像是爱因斯坦嘛,他最喜欢的就是爱因斯坦那张吐舌头的,头发乱蓬蓬的那张照片,不拘小节的。他也是这个样子的。所以那我看丁律师(丁家喜)有一个,他们对待他的方法是不给他洗澡,对不对?(注:详见不明白播客EP-043《谁是许志永,谁是丁家喜》)

    袁莉:
    [01:05:55]
    对,丁家喜,你说的是丁家喜。

    贝女士:
    [01:05:58]
    对,我知道,就是......那阮晓寰就不用担心。

    袁莉:
    [01:06:03]
    就是很难让他去洗澡是吗?但是丁家喜那可是六个月没让他洗澡,还是挺难受的,人都会难受的。

    贝女士:
    [01:06:14]
    阮晓寰说,我洗完澡很舒服的呢,哎呀,但是我为什么就是不想洗澡呢?

    袁莉:
    [01:06:18]
    他就想去坐在那儿,觉得......

    贝女士:
    [01:06:19]
    浪费时间。

    袁莉:
    [01:06:21]
    对对对。真的是啊,真的是一个挺可爱的人,嗯。

    贝女士:
    [01:06:26]
    是,他很单纯很可爱的一个人。

    袁莉:
    [01:06:29]
    好,谢谢。就是我们请每一位嘉宾推荐三部书或者电影,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推荐。

    贝女士:
    [01:06:36]
    我要推荐一本书和一个电影。这个书是是李德-哈特写的《战略论:间接路线》,就是很多时候两点间最短的不是直线,而是一个阻力最小的曲线。我想说,当你有目标的时候去想一想,是不是有一个间接的、战略的路线,可以阻力最小的达到你的目标。这是这本书,你们会有很多的体会和新的一些战略思路的。
    一部电影,我还是想推荐《辩护人》这部电影。

    袁莉:
    [01:07:12]
    韩国的《辩护人》。

    贝女士:
    [01:07:14]
    对,这部电影会看到一个平凡的人,其实也是一个很市侩的人,当他身边的人发生了一些不公平的事情的时候,他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心底最最基本的正义感被激发出来以后,他的力量会有多强大。这是我最近看了以后的一点想法吧。我觉得每个人看这部电影都会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想法。但是这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嗯,好。

    袁莉:
    [01:07:45]
    嗯,好,谢谢。谢谢贝女士,也谢谢大家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 end ------

  4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迟暮英雄的歌《my way》 --Frank Sinatra

    youtu.be/w019MzRosmk

    (年老的辛纳屈拉唱起歌总是娓娓道来,像讲故事一样,似乎总是错一两个拍子,但不用担心他赶不上鼓点。

    这种歌没有一定年纪和阅历是唱不出来的。适合年轻人的浪漫情歌虽然好听,而是老男人歌如同醇酒,别有一番香醇滋味。

    就连有点劈音的音色,都像是青铜上的绿色铜锈,少了反而没有味道。)

    And now the end is near

    And so I face the final curtain

    My friend, I'll say it clear

    I'll state my case of which I'm certain

    I've lived a life that's full

    I've travelled each and every highway

    and more, much more than this

    I did it my way

    Regrets I've had a few

    But then again too few to mention

    I did what I had to do

    And saw it through without exemption

    I planned each chartered course

    Each careful step along the by-way

    And more, much more than this

    I did it my way

    Yes, there were times

    I'm sure you knew

    When I bit off more than I could chew

    But through it all when there was doubt

    I ate it up and spit it out

    I faced it all

    And I stood tall

    And did it my way

    I've loved, I've laughed, and cried

    I've had my fill, my share of losing

    And now, as tears subside

    I find it all so amusing

    To think I did all that

    And may I say, not in a shy way

    "Oh no, oh no, not me

    I did it my way"

    For what is a man, what has he got?

    If not himself then he has naught

    To say the things he truly feels

    And not the words of one who kneels

    The record shows I took the blows

    And did it my way

    Yes, it was my way

  4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野合而生到认祖归宗——孔子的早期生活(节选自《孔子大历史》,作者李硕)

    本文节选自《孔子大历史》,作者李硕。李硕也是去年备受好评的《翦商》的作者。


    野合而生孔子”的含义——堂吉诃德式的父亲——父亲家族的辉煌与流离史——“停棺认祖”获得孔氏身份——为父母合葬的重要性

    “野合”的争议

    说孔子,先要说孔子的家庭。

    《史记》记载孔子的家世,说他家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在鲁国都城曲阜的近郊。他父亲叫叔梁纥,母亲是颜氏女子,两人“野合而生孔子”。这是《史记》的原话。1

    这“野合”显得很刺激,有学者直接从字面理解,说就是“交之于田野,桑间濮下”2,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古代男女关系还比较开放时候的风俗。李零先生也是这观点。3 这类行为,在秦汉以前的中国民间还真比较常见,曾经在四川出土过画像砖,现代人定名为“桑林野合图”,出土过不止一方。

    “但关于孔子出身的“野合”,可能还不是现在人理解的意思。因为首先,“野合”是天知地知的事情,一般不会让第三个人知道,也就不大可能被正式记载;其次,汉代人有种说法,孔子生日是夏历(阴历)的八月底,4倒推一下,母亲怀孕的日子在上年的腊月里。鲁国在北方,冬天很冷,腊月又是一年最冷的时候,也不适宜野合。

    其实《史记》里的“野合”,意思稍微绕了一点儿,是指非婚的“不正当男女关系”。5这个词在《史记》里只出现过一次,但还有其他旁证,就是唐朝史官司马贞为《史记》作注,解释秦朝宦官赵高的出身,他父亲受了宫刑,母亲成为官奴婢,和他人“野合”生了赵高。这也是非婚结合的意思。

    至于孔子的父亲和母亲没有婚姻关系的直接证据,稍后讲述孔子葬母的时候再细说,那件事最清晰明白,史料也最权威。

    现在还有人用“一夜情”描述孔子父母的“野合”经历,其实也不准确。因为古代乡间都是熟人社会,谁跟谁私通,瞒不住邻居老乡们。但孔子的父母,确实是一直没有明媒正娶结过婚。为什么?因为两人阶级差别太大了,那个时代还不允许跨阶级的婚姻。

    先来看孔子的父亲——孔家的“叔梁纥”。现代人看这名字有点怪,这是名纥,字叔梁,字和名放一起,不提姓氏,是尊敬的称呼。正式地说,他就叫孔纥。

    孔纥所在的孔氏家族,是早年间从宋国一位国君之子繁衍出来的,接连好几代在宋国掌大权。在孔子出生前一百六十年,宋国发生了一场内战,孔家族长被杀,子女逃亡,其中一位辗转到鲁国安了家。春秋时候贵族身份是国际性的,到哪国都承认,所以孔家在鲁国也还是有点地位的小贵族,只是人丁一直不兴旺,政治上也没太大建树,到孔纥这一辈,已经很有点没落了。

    鲁国有一家大贵族孟孙氏。孔纥一直在孟孙氏门下做家臣,当一名低级小贵族——“士”,常要拜在一位大贵族门下效力。孔纥的家在陬邑,距离孔子母亲家应该不远,而且他可能管理过陬邑这个地方,替孟孙氏主持一些地方事务,但陬邑并不是他的封邑,他不能世袭占有。

    孔纥的事迹,《左传》记载了一次,是在孔子出生前十二年,中原的超级大国晋国,带着鲁国等几个小国,去攻打一个南方的蛮夷小国——偪阳(可能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境内)。鲁国带兵参加联军的,是孟孙氏的孟献子,孔纥自然要跟着封主参战。

    联军攻城时,敌人设了一个陷阱:先把城门拉起来。这城门是垂直的拉闸门,联军先头部队刚冲进去,城门突然放了下来,那些被关在城里的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这时,孔纥冲了上去(我们不知道他是被关城里还是城外了),把闸门生生给搬起来,用肩头扛住,城里的联军趁机都逃了出去。

    孔纥个子高大,身强力壮,史书记载他身高十尺,这次有机会发挥了一把。七年之后,齐国攻打鲁国,孔纥参加了守城的战斗,还曾经掩护一位臧氏大贵族突围。

    关于孔纥,我们就知道这么一点英雄壮举,还有就是与孔子母亲那桩跨阶级的韵事。在孔子母亲怀上孔子不久,孔纥就去世了,他不知道自己居然还有个儿子。

    在外婆家成长

    再来说孔子的母亲。

    《史记》说孔子母亲是“颜氏女”,《礼记》里说孔子母亲叫“颜徵在”,应该很可信,因为《礼记》这部书是孔门弟子撰写的。

    严格说,春秋时期的老百姓没有姓氏,只有贵族才有。那这个“颜氏”是怎么回事?因为鲁国有户贵族颜氏,是山东本地原住民小部族头领,被周人(鲁国)征服以后接纳到贵族队伍里,他们的上级封主也是孟孙氏。大概孔子母亲家这个村庄,就是这位颜氏贵族的世袭封地,他的农奴们非要认个姓氏的话,就随自己的主人。

    这样,孔子母亲家的老乡亲们,说起来也都是颜氏。他们都是世代生活在本地的原住居民。这个村庄,我们叫它“颜家庄”也未尝不可。

    孔子自幼跟着母亲在外婆家长大,这家人是农民,穷老百姓。孔子母亲是一辈子没嫁人呢,还是早年死了丈夫一直守寡?不知道。反正孔子从小过的是没有父亲的农家单亲日子。

    今天的人可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古代的底层社会里,这种单亲母亲带孩子的情况很常见。另一个更翔实的名人例子,是西汉的卫青、霍去病家族(参见本章附录)。

    后来孔子成为贵族,地位越来越高,追随他讨生活的,很多都是他母亲家,也就是颜家的老亲戚,最有名的是颜回父子,特点就是穷,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挨饿受冻是常态。孔子也经常夸奖颜回的穷——安贫乐道。

    孔子就在这么个小村落里出生长大。农民整天在田里干活,孩子都从小没人管教,到六七岁稍微大点,就要帮着大人干农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此孔子后来说:我小时候地位低贱,所以能干很多下贱人干的活儿——“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6。

    关于孔子小时候的这些经历,当时的人都知道,孔子自己也不忌讳。他后来成了大学问家,有个叫樊迟的学生,还想跟他学种庄稼、种菜。孔子不愿意,说干这种活儿我不如老农民拿手。7

    小时候孔子不会想到自己姓“孔”,他就是老颜家的人。

    《史记》记载,孔子个头很高,成年后身高九尺六寸,那时人给他外号叫“长人”,意思就是“大个子”。他父亲高十尺,这明显是遗传。

    这九尺六寸或十尺,放在今天有多高?有不同的算法,因为古代的度量衡不是很统一,按高的算,要超过两米了,有点吓人。按低的算,也有一米九左右。古代人营养条件不好,身高普遍要矮一点,所以孔子这个头,到哪儿都是鹤立鸡群,与众不同。

    “孔子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数目不详的姐姐。这些哥哥姐姐很可能和他同母不同父,就没有孔子惊人的大个子。后世人常说“孔老二”,但没人提孔老大,因为这老大跟孔纥可能没关系。

    《史记》说,孔子小时候就喜欢玩祭祖宗的游戏,这好像预示了他以后成为研究礼仪的大学问家。其实这背后的信息是,他小时候的家庭里没有父系亲属,也没有对父系祖先的祭祀活动,所以看到别人家祭祖,自己家没有,会很羡慕,自己做游戏摆上几个盘子碗儿,磕头拜祭一下,这叫心理补偿。

    认祖归宗,皆大欢喜

    大概在孔子15岁那年,母亲去世了。按农家的标准,此时她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老颜家祖坟也是现成的,办个农家规格的丧事不成问题。但这桩丧事,要是像颜家庄无数先祖那样波澜不惊地办完,中国的历史一定和现在不一样了。

    事情就出在这个当口。史书的记载有很多缺环,我们先从最清晰的部分看起。

    《礼记》和《史记》上说,孔子母亲去世的时候,孔子想把她埋到父亲的坟墓里,但他还不知道自己父亲的坟在什么地方,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放到了大路“五父之衢”边。8

    五父之衢在鲁国很著名,是都城曲阜东郊外的一条大道,常举行集体政治活动,比较热闹。孔纥埋在曲阜城东二十五里的防山,五父之衢就通往那个方向。孔子家陬邑在曲阜的东南近郊,也就是曲阜和防山之间。

    把棺材停在大路边有点奇怪。别人问起来,就说是母亲死了,想跟父亲合葬,但不知道父亲埋在哪儿。

    乍听是笑话。谁会不知道自己父亲埋哪儿?而且,孔纥是十里八乡有点名气的小贵族,普通老乡打听他的坟在哪里,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所以,这背后藏着的问题或许是,孔子从小跟着单身的农妇母亲长大,他们这家庭跟小贵族孔家没任何关系。停丧不葬,而且故意停在大路边,是在制造社会影响,让孔家那边注意到他是孔家的血脉。他没有跑到孔家去哭闹着认亲,因为那时候的农民和贵族身份差别太大,这么做有危险。 孔子这时才15岁,没太多社会经验。停丧不葬、制造舆论这事儿,未必是他自己的主意,也许有老乡们的“指点”或是他母亲临终前有些嘱托,这外人就不清楚了。 停丧的消息,加上一些暗示信息,通过适当的中间人辗转传递了过去,孔家人就坐不住了。其实,孔家一直人丁单薄,这时早没在世的男人了。受颜家庄停丧消息影响的,可能是孔老爷已经出嫁的老姐妹。一咂摸,万一是真的呢?——这可是好事啊,孔家有后了!那就把孩子叫家来看看吧。不看尚可,一看这老泪就止不住了。别的不说,光这个头、相貌,也不是能冒充的……

    老孔家终于承认了这个迟到的儿子,结局是双赢,皆大欢喜。

    《史记》记载,给孔子充当沟通中间人的,是他们村庄里的一个老太太,“輓父之母”。“輓父”是替人收尸出殡、挖坑掘墓的“入殓师”,当年孔纥办丧事,他可能也跟着帮忙了。但为什么不是“輓父”本人出面,而是他的老母亲,大概是孔家那边只剩下女眷了,所以让个老太太做中间人最合适。

    颜家人的智慧

    认祖归宗之后,孔子母亲正式和孔纥合葬在了一起。孔子太需要这个合葬墓来证明自己、自己母亲和孔家的关系。到此,孔子总算是有爹的孩子了,身份也从农民变成了贵族。

    孔子早年的这次停丧“寻衅”,认祖归宗事件,历来重视的人不多,其实很值得关注。

    在后世人看来,孔子是个儒家大学者,又是个倡导理想政治、不受当权派喜欢的人,就容易把他想象成一个书呆子,不通世故,经常犯点儿迂腐的傻气。这其实只是孔子个性里比较常见的一个方面,跟他的职业有关。但是,孔子还有善于观察、明哲保身、寻找机会的另一面。这是颜家庄那些下层人民的生存智慧。在少数几次面临重大抉择的节骨眼上,孔子的这种智慧都起了作用。

    在孔子以前,坟墓都不堆土,地是平的。但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各地已经流行往坟上堆土了,而且有各种堆法,有方的,有圆的。

    孔子年轻时声称要坚持古礼,把父母的合葬坟弄成平的。到他晚年的时候,又要堆起个一米高(古代四尺)的小土堆。他跟弟子们解释说:“这样确实不合传统,但我东南西北地到处跑,回家照看的时候少,就怕哪天不记得了,有个土堆好认。”

    各种折腾,都是因为太重视了。

    堆坟这天,碰巧遇上下雨,孔子先回家了。有个弟子回来得晚,孔子问怎么回事,这个弟子说:我看雨下得大,怕把新堆的土堆给冲垮了,就留下来收拾收拾。孔子闻言,老泪纵横。9

    这个坟墓,改变了少年孔子的命运,凝聚了他太多的情感和回忆,他没法不哭。

    “孔子的身世基本交代完了,再说说他的名和字。

    他名为丘,这是母亲给起的,据说母亲怀他的时候,曾到附近一座叫尼丘的小土山上祈祷神明,保佑孩子孕产顺利。另一个说法是,孔子生来头上就隆起一个大疙瘩,像个小山丘,所以叫“丘”。

    两个说法都有依据,孔子应该喜欢第一种。但第二种说法更符合农村老乡取名的习惯,就是信手拈来的小名,越贱越好,为的是好养活。

    到孔子15岁认祖归宗,成为孔家后人,他就成了孔丘,而不再是颜丘。此外,成年后还要按照贵族的习俗,取一个“字”,供平辈或晚辈人称呼。他自己起的是“仲尼”,“仲”表示排行第二,“尼”就是他母亲祈祷的尼山,和名丘有联系。

    孔子的姓氏代表着父亲家族,名和字则侧重母亲这边。他不势利,从没有和颜家庄穷亲戚们“划清界限”的想法。他一辈子都在尽量帮颜家庄的亲戚们过好日子。

    关于孔子的出身,还应该介绍另一本古书,据说是秦汉时候孔府的家书——《孔子家语》。

    孔纥“野合”的事,从孔子成了圣人以后,就一直有人觉得不好意思,千方百计想遮掩。《孔子家语》里的说法是,孔子母亲颜氏,是孔纥的一个小妾,孔子哥哥叫孟皮,是个瘸子,父亲母亲觉得不好继承家业,就到尼山上祷告神明,生了孔子,四肢健全,可以正式继承父亲的身份了。

    按这个说法,孔子父亲母亲就是明媒正娶的合法夫妻(妾)。但问题是要真如此,孔子不可能连自己父亲埋哪儿都不知道,而要把棺材停大街边请教路人。退一步说,就算孔子早年不孝,从没上过坟,不是还有哥哥孟皮吗?

    清代学者考据,认为《孔子家语》是三国时王肃伪造的。王肃是司马懿的亲家,司马昭的岳父,这两家人品行都不是太好。另外,《孔子家语》是不是外人伪造,也不重要,谁家的家谱也不会把老祖宗的风流韵事婚外情写进去。这是常识。10

    除了《史记》,东汉人王充也写过:孔子从出生以来,就不知道自己父亲是谁,他母亲一直不肯告诉他。11可见关于孔子的身世,古人多少都知道一些。不过王充后面的话就不靠谱了,他说孔子用一套算命的办法——“吹律”,推算出自己的父亲,这是后人的附会。

    至于孔门弟子写《礼记》时,为什么会老老实实、原原本本把孔子早年停丧“找爸爸”的事件记载下来,而不是替他忌讳遮掩,我们后面会谈到。

    附录 西汉以前下层民众的家庭观念——卫青、霍去病家族的例子

    现在的人,大多对“野合”生子这类事情不太理解,觉得实在伤风败俗,没法跟圣人孔子联想到一块儿。这里讲个别人的家事,这人和孔子出身很像,后世名气也很大,就是汉武帝时候的名将卫青,还有他外甥霍去病。

    汉初时候,有个追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曹参,被封为平阳侯,传了好几代。平阳侯家里有个使唤丫头,从没嫁过人,喜欢过的男人大概不止一两个,就在平阳侯家生了一堆孩子,自己也慢慢老了。这老太太人称“卫媪”,用现在话说叫“卫老娘”。

    卫老娘的孩子们长大了,也都子承母业:儿子卫青,继续给平阳侯家当奴才;女儿卫少儿、卫子夫姐妹,当使唤丫头。他们都是随老娘的姓——卫。 第四代平阳侯曹时是位驸马,娶了汉武帝的姐姐。一日,年轻的汉武帝来姐姐、姐夫家走亲戚,看见丫头卫子夫漂亮,借口上厕所,叫来伺候,把子夫给“幸”了,龙颜大悦,带回宫中,成了宠妃,又生了皇子。这中间也有过些小波折,不过卫家从此开始发达了。

    卫子夫的姐姐卫少儿年纪偏大,和老娘一样,也是过露水夫妻的生活,生了霍去病。霍去病长大时,阿姨卫子夫、舅舅卫青都地位很高了,不好意思再随妈妈姓卫,就选了老妈的一位姓霍的情人,改姓霍。

    这一家两代,活脱脱一个母系家族。

    汉武帝不喜欢他的堂兄弟们,这些人搞不好会篡位。他喜欢大舅子小舅子家的亲戚,用起来放心,加上卫家人天分又高,卫青、霍去病都成了名将。平阳侯曹时后来死了,汉武帝的姐姐不想守寡,干脆嫁给了昔日的家奴、如今的大将军卫青,也是一番传奇故事。12

    所以,我们不能拿现在人的眼光看孔子出身这回事儿。这不全是因为古今道德标准不一样。人类社会早期大都是母系氏族,世系按母亲计算,近代云南的永宁纳西族还保留了这种遗风。所以古人追述自己的始祖,最后都是追溯到一位母亲。她们的配偶是谁,就说不清了。像周人的始祖是姜嫄,据说在原野里踩到巨人的脚印,感孕生子;商人的始祖简狄,吞了玄鸟(燕子)卵而生子。她们的儿子才繁衍出了周人、商人部族。这种传说,都是早期母系氏族的古老记忆。因为在母系家庭里面,人们大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后来父系家庭开始出现,代替母系氏族。但这个变化不是一下子就实现的,上层社会变得早些,但在下层社会、普通农民中,母系家庭的残留一直保存到很晚。像孔子家、霍去病家,都是这种情况。据学者研究,父系家庭观念在中国全面强化,要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13

    注释:

    1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2 何新:《孔子年谱》,时事出版社,2007年,第5页。

    3 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44—45页。

    4 《春秋穀梁传》和《春秋公羊传》分别记载孔子是十月庚子和十一月庚子生,这用的是周历,比夏历(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农历或阴历)早两个月。 5 《礼记正义·檀弓上》中孔颖达解释“野合”为:“非谓草野而合也,但徵在耻其与夫不备礼为妻,见孔子知礼,故不告。”

    6 《论语·子罕》。

    7 《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8 《礼记·檀弓上》《史记·孔子世家》:“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

    9 《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10 “唐代孔颖达批评“王肃据《家语》之文以为《礼记》之妄”(《礼记正义·檀弓上》)。意思是说,王肃乱引用《孔子家语》,把《礼记》本来记载很清楚的事情都搞糊涂了。孔颖达那时还没意识到王肃可能自己杜撰《孔子家语》。

    11 王充《论衡·实知》:“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

    12 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13 参见侯旭东:《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商务印书馆,2005年,“汉魏六朝父系意识的成长与‘宗族’”章。

  5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And I love you so》-Perry Como

    《And I Love You So》这首歌,初次聆听时,仿佛心头蒙上一层轻纱,然后被小拳头有着节奏的敲击。律动中情感暗涌,温柔深沉。

    最早由美国歌手唐·麦克林(Don McLean)演唱。这首歌曲于1970年首次发行,并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有多位艺人对该歌曲进行了翻唱,为这首歌曲赋予了不同的风格和情感。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于1975年进行了翻唱,并将其收录在专辑《Today》中。此外,安迪·威廉姆斯(Andy Williams)也在1972年的专辑《Solitaire》中翻唱了《And I Love You So》。

    这里分享的是Perry Como在1973年发布的翻唱版本,Como将这首歌曲收录在他的专辑《And I Love You So》中。他温和、轻柔的嗓音赋予了这首歌曲柔情和温暖,他的演唱深情而又充满感染力,使这首歌曲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youtu.be/SKp1HKM_4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