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狗却养猫
@爱狗却养猫
关注的小组(6)
动态 帖子 262 评论 3874 短评 0 收到的赞 6233 送出的赞 10012
  1.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Ylvis: 打结歌,嘟嘟先生,爱之语

    以唱《狐狸叫》(What does the fox say)口水歌闻名的Ylvis组合,其实还是有些颇有意思的歌的。譬如:

    打结歌(Trucker's Hitch)

    youtu.be/INvzDutME4c

    I, I know how to tie every kind of knot -- Except one 俺,俺会打各种结——除了一种结。

    It's so hard, the greatest knot of all, so flexible and strong 这结真难打,这结真是棒,灵活又结实。

    But I do something wrong 但俺总搞砸。

    I know the Bowline, Sheepshank, and the Double Overhand 俺会打单套结,缩绳结,还有那双圈结。

    But the Trucker's Hitch I just don't understand 但是那车夫结,俺就是不会打。

    Let's do the Trucker's Hitch. The Trucker's Hitch! 咱来打车夫结,车夫结~

    I, I really like to sail 俺,俺就爱划小船。

    Just the sea, the wind and me 大海啊都是水,大风啊吹俺腿。

    But whenever I adjust my sail,try to loosen it up while I'm docking my boat I fail 但俺帆船绳结打不好,停船就翻船。

    I know the Square Knot, the Clove Hitch, the Double Shoelace Bow 俺会打平结,双套结,还有那蝴蝶结。

    But The Trucker's Hitch is all I need to know 但是那车夫结,俺还是要学一个。

    Let's do the Trucker's Hitch. The Trucker's Hitch! 咱来打车夫结,车夫结~

    People of the world! The time has come...to tie this knot once and for all! 乡亲们啊,咱一鼓作气学打结!

    Bonitas, show me the ropes! 同志们啊,绳子拿稳了!

    On every dance floor across the world, let's do the Trucker's Hitch 别跳广场舞了,咱一起来打车夫结。

    Are you ready? Let's tie this knot! 预备,开始!

    Tie, tie, tie, tie, tie 打结打结打结打结打结!

    This is how you do it! 教你打结喽!

    Bring it up, Check the rope, Spin around, On the neck 抬起绳子检查遍,垫上脖子转个圈。

    Whip it, whip it, Take it home, Bring it up, split it now 甩啊甩啊甩个弧,抬起绳子分两束。

    Shoulder, now, make a loop, Pull it, feed it, push it through 借着肩膀绕个环儿,拉拉扯扯穿成结儿。

    Up, stretch, down again, In the face and prepare 抬高伸开再放下,垂在面前准备打。

    Lift, pull, bring it round, Thigh, tie, tighten tie. Kick the heel, Swivel time, Round, round, back to knot 先抬后拉绕紧腿,踢踢转转绳结美。

    (Come on) Pull the loop, Down and through. (来嘞)拉绳圈,塞绳尾。

    Pull again, Lift the hand, Through the loop, Make a stitch 扯绳头,抬高手。再拉圈,做个钩。

    Now you got your Trucker's Hitch! 耶,俺终于会打车夫结!

  2.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老歌】齐豫:船歌,你是我所有的回忆,文生梵谷 Vincent

    歌词非常好的几首老歌。齐豫版本。

    船歌(作词、谱曲、编曲:罗大佑)

    youtu.be/j3Qy4bAkOdo

    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呀,

    迎着风儿随浪逐彩霞。

    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

    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

    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

    随着歌儿划向梦里的他。

    嘴儿轻轻唱呀不说话呀,

    水乡温柔象那梦里的画。

    嘴儿轻轻唱呀唱不休呀,

    年华飘过歌声似水流。

    船儿摇过春水不停留呀,

    摇到风儿吹破天凉的秋。

    船儿摇过春水不停留呀,

    鱼儿双双结伴水底游。

    谁的船歌唱得声悠悠?

    水乡温柔来到天凉的秋。

    谁的船歌唱得声悠悠?

    谁家姑娘水乡泛扁舟?

    谁的梦中他呀不说话呀?

    谁的他呀何处是我的家?


    你是我所有的回忆(李泰祥 曲﹐侯德建 词)

    youtu.be/j0NWYeKBBBM

    雨在风中,风在雨里。

    你的影子在我脑海摇曳。

    雨下不停风,风吹不断雨。

    风静雨停,仍挥不去想念的你。

    看小雨摇曳,看不到你的身影。

    听微风低吟,听不到你的声音。

    眼睛不看,耳朵不听。

    你是我所有的回忆。


    文生梵谷 Vincent(作曲,作词: Don McLean)

    youtu.be/CPav3CtgWbo

    Starry starry night 繁星点点的晚上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 调色盘上蓝与灰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在夏日向外望去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用那洞悉我灵魂幽暗的眼睛

    Shadows on the hills 山丘上的阴影

    Sketch the trees and the daffodils 描摹树与水仙花

    Catch the breeze and the winter chills 捕捉微风与冬天的冷冽

    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在亚麻的雪地里绘出色彩

    Now I understand 如今我才明白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你想对我说什么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你是怎样为你的清醒而痛苦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你是怎样想让他们自由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但他们不听,也不知如何去听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也许现在,他们会听

    Starry starry night 繁星点点的晚上

    Flaming flowers that brightly blaze 火焰般的花朵明亮燃烧

    Swirling clouds in violet haze 旋转的云有紫罗兰的光泽

    Reflect in Vincent's eyes of china blue 倒映在Vincent瓷蓝的双眼中

    Colors changing hue 色彩变换色调

    Morning fields of amber grain 清晨的田野布满琥珀色的谷物

    Weathered faces lined in pain 风霜的脸上疼痛的纹路

    Are soothed beneath the artist's loving hand 被艺术家的爱意之手抚慰

    Now I understand 如今我才明白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你想对我说什么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你是怎样为你的清醒而痛苦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你是怎样想让他们自由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但他们不听,也不知如何去听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也许现在,他们会听

    For they could not love you 因为他们不能爱你

    But still your love was true 但你的爱依然真挚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 sight 当所有的希望都消逝

    On that starry, starry night 在那个繁星点点的晚上

    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你像殉情的恋人一样结束了生命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但愿我能告诉你,Vi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这个世界配不上一个

    As beautiful as you 像你这样美好的人

    Starry, starry night 繁星点点的晚上

    Portraits hung in empty halls 肖像挂在空荡荡的大厅里

    Frameless heads on nameless walls 无框的头挂在在无名的墙上

    With eyes that watch the world and can't forget 眼睛看着世界,永不遗忘

    Like the strangers that you've met 像你曾遇到的陌生人

    The ragged men in the ragged clothes 穿着褴褛衣衫的褴褛人

    The silver thorn, a bloody rose 银色的荆棘,血色的玫瑰

    Lie crushed and broken on the virgin snow 在初雪上静卧,碾碎,断裂

    Now I think I know 如今我想我终于明白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你想对我说什么

    And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你是怎样为你的清醒而痛苦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你是怎样想让他们自由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但他们不想听,他们仍然不听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也许他们永远不会听

  3.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娱乐】DnD阵营九宫格测试

    原版(英语):https://www.wizards.com/default.asp?x=dnd/dnd/20001222b。有些方面可能不太适合中国的语境。

    翻译版:https://unnamed42.github.io/2016-06-30-官方版DnD阵营测试.html。吐槽一句,我觉得翻译质量不怎么好,非常容易让人引起误解,如果看得懂英文建议直接看原版会比较清楚。

    一点背景(https://kknews.cc/game/vz9gzzy.html):

    阵营九宫格是DND(龙与地下城)游戏规则设定中的阵营(Alignment)分类。 每個陣營都會列出一系列角色應當遵從的人生哲學或者原則。

    守序善良(Lawful good):正義就是一切。榮譽乃吾之鎧甲。犯罪之人終將受罰。失去律法與真理便只剩下混沌。吾乃光明,吾乃公義之劍。吾之敵終將受到報償。公理即力量。吾魂至純。吾言至真。

    守序中立(Lawful neutral):規則帶來秩序。我的諾言就是契約。混亂會摧毀這個世界。要尊重階級。我會依原則而生,為原則而亡。傳統必須傳承下去。秩序是一切文化的根基。而我就是自己的評判者。

    守序邪惡(Lawful evil):有朝一日,我將君臨天下。強者制人,弱者制於人。我定下的規矩即是無錯鐵律。混亂帶來死亡,世間萬物要麼臣服於秩序要麼擁抱滅絕。階級的差異將為人們所敬畏。弱者將服從強者的支配,必要之惡永存,人人皆懷邪念。

    中立善良(Neutral good):我會竭盡所能。我會看到每個人的優點。我會幫助他人。我會為了崇高的善道而努力。無論我的外貌如何,我的心永遠向善。絕不要以貌取人。獻身於行善的事業並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意。仁愛始於家。要友善。

    絕對中立(True neutral):無論世界的車輪轉向何方,都與我的念頭和願望毫無關係。我就是我。除了你的親友之外誰都不要相信。命運的車輪不會顧及我們,各種制度先後更替,所有的國家都會衰落,但是時間會撫平一切。四季不會產生變化,太陽不會在乎它在升起時會躍過何物。

    中立邪惡(Neutral evil):天地之間我為尊。你可以為所欲為,但是切記不要被抓住。將道德良心留給天使,邪念惡意歸屬於惡徒。惡行就是我的獎章。罪人會享受他的生命。所謂邪惡不過是個名頭而已。就讓別人去羨慕我那不受道德約束的自由與生活吧。

    混亂善良(Chaotic good):我的靈魂是自由而又善良的。秩序讓人別無選擇。命人盲從的秩序只會帶來動亂。善良並非源自書本中的辭藻,同情不會披著華美的外衣。再小的善行都蘊含著力量。善行會帶來更多的善意,恩恩相報。要善待遇到困難的人——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你也需要別人如此待你。

    混亂中立(Chaotic neutral):翻滾的石頭上長不出青苔。人只存於今日。就如同風一樣,被命運帶到它應該歸屬的地方。違抗命運的人都是笨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力量都掌握在那些不再尋求力量的人手中。要避免成為千人一面的存在。要敢於挑戰舊秩序。

    混亂邪惡(Chaotic evil):但凡我欲之物,我即取之。力量乃萬事的真理,弱雞註定為強者宰制。向我臣服,或付出不敬的代價。懼怕我。我只活在當下,並將隨心所欲。怒火令我時刻在巔峰狀態。我天下無敵!


    我自己做出来的结果是……绝对中立………………靠。

  4.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xkcd】谜题第二弹:囚犯问题

    第一弹:/t/3960

    来源:原网站依然offline;存档: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823182521/https://wiki.xkcd.com/irc/Puzzles


    一 孤灯审讯室

    100人被关押在一所监狱里。他们被告知,一小时后,他们都将被带到无窗、隔音的单人牢房。之后他们会被从牢房带到审讯室接受审讯,顺序随机(所以每个犯人可能被多次审讯或连续审讯);审讯结束后再被送回单人牢房。审讯室里有一个灯泡和操作它的开关。灯最初是关闭的,但只要犯人在审讯室里,就可以随意拨动开关,狱警则不会拨动开关。单人牢房里看不到审讯室的情况;每次提审一个犯人;审讯的时间长短和数量是随机的。总之,除了电灯开关,犯人们没有办法交流。在任何时候,任何一个被审讯的犯人都可以说:"每个人已经至少被审讯过一次。"如果确实如此,则所有人都会被释放。如果说错了,所有的犯人都会被处决。

    1. 现在,囚犯们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制定他们的策略,然后他们就会被互相隔离。他们应该制定怎么样的策略才能被释放?

    2. 如果不知道电灯的初始状态(开还是关),他们应该制定怎样的策略?

    3. 假设已知每天有且只有一次审讯。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存在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二 生死开箱

    某监狱有100名犯人,每个囚犯都有一个从1到100的独特号码。在一个房间里,100个箱子排成一排。每个箱子里都放着一张纸片,纸片上写着1到100的数字。每个数字都只出现一次。每个犯人可以单独进入房间一次,最多打开50个箱子。他们只能看箱子里是什么数字,而不能移动纸片或箱子。一个犯人离开房间、下一个犯人进来之前,所有的箱子都会被重新关上。如果有犯人没能打开装有自己号码的盒子,所有犯人都会被处死;如果每个犯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号码,那么所有犯人都将获得自由。一旦这个过程开始(即第一个犯人进入了房间),犯人之间将不允许以任何方式交流。显然,如果每个犯人随机打开50个箱子,那么所有人获得自由的概率是(1/2)^100,概率很低。

    1. 囚犯们可以通过什么策略来提高存活概率?

    2. 假设你是监狱工作人员,可以在事前与囚犯交流策略。之后你可以进入房间,检查所有的箱子,然后选择任意两张纸互相调换(最多可以调换一次)。然后,你会被送出监狱,无法与任何犯人交流,流程开始。你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所有的犯人都能获得自由?

    三 悲催的数学家们

    你和另外n-1名数学家(n为有限数字)被一个邪恶的独裁者逮捕并关进了监狱。监狱是圆形的,有n个相同的无窗牢房,环绕着一个中央庭院。照明系统存在一些问题——每个牢房的电灯开关控制着顺时针方向下一个牢房的灯光。更糟的是,每天晚上午夜过后,电力只足以供应持续十分之一秒的灯光。

    典狱长担心你们会用灯光来交流,所以他会经常以自己选择的方式重新安排囚犯的位置,并会打扫所有牢房以防囚犯互相留下信息。他每天都可能这样做,而且你们对他的行动将全然无知。除了牢房内部,你们看不到其他人或监狱的任何部分。你们甚至不知道有多少数学家和你们关在一起。

    典狱长到你们的牢房去探望你们,并解释说,如果你们在这些防范措施下还能交流,他会认为你们都值得释放:在任何时候,任何囚犯如果认为他已经发现了有多少囚犯(即n),可以向典狱长申请释放。该囚犯将被允许进行一次猜测,如果猜对了,所有的囚犯都将被释放;但如果猜错了,所有的囚犯都将被处决。

    你被选中设计一个策略,来发现囚犯的数量。你可以写一封邮件概述你的策略,典狱长会将此邮件传递给所有的囚犯。然而,你的策略必须是万无一失的,因为典狱长也会阅读你的邮件。

    问题:有没有一种策略可以保证你的释放?如果有,请给出。如果没有,为什么?

    四 棋盘传讯

    有两个犯人,还有一个典狱长。典狱长向犯人们提出了一个挑战。他的房间里有一个8x8的棋盘和64个硬币。他将走进自己的房间,将每个硬币放在棋盘的一个方格上,且随机翻转硬币(正面或是反面)。其中一个犯人首先进入房间,典狱长会向她指出一个“魔法方格”。这个囚犯可以翻转棋盘上的一枚(仅一枚)硬币,然后离开;她也可以选择不翻转任何硬币,直接离开。接着,第二个犯人进入房间检视棋盘。如果他能正确指出“魔法方格”在哪里,则两个犯人都将获得自由。

    问题:第一个犯人应该使用什么策略来确保两人都能获得自由?

  5. 爱狗却养猫 饭丝
  6.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投票】你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呢?

    在最基本的安全、生存需求之上,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精神支柱。这些事物往往是人们存在和努力的意义,是“我为什么活着”的原因,无论是家庭、职业、金钱、名誉、爱情、友情、兴趣,或是其他理想。

    顺祝各位在新年里,都能在自己最在意的事物上取得进展!


    如@天下无贼 指出的,这个问题可能会有歧义。所以我补充一段问题的背景: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谈天。这位朋友失去了相伴多年的伴侣,现在状态非常不好。我们谈到,人生中总会有一些“支柱”,这些支柱是意义的来源,例如对ta来说,努力工作赚钱,都是为了给自己的伴侣和未来的孩子提供保障和好的生活。可现在人突然走了,他们还没有孩子,ta的重要支柱一下子坍塌了。当然,人生也并不仅仅只有一个支柱,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东西,所以怎么说呢,ta本人并没有垮掉,只是“失去了平衡”,因为一样重要的东西突然被抽走了。所以其实我的问题就是,在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上,大家都是为了什么活着呢?从哪里找到生活的意义、价值和乐趣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是我问自己的。如果有什么事情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任何事情都会变(The only constant in life is change)。也许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都会不得不面临意义的坍塌和重建。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支撑自己的东西,让自己能保持冷静,维持平衡,越过人生的低谷呢?

  7.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江湖 发表文章

    【真诚派乐迪】2021,我对2047的一点期待

    原作者小二。见#2282678https://pincong.rocks/article/9

    主要内容基本照搬原帖,关键词人工替换。

    向原作者致敬!

    我希望2047的每一位成员在发言的时候,都不要立场先行。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有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但我希望,在这个陌生的虚拟空间,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发出自己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倾听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处境,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社会,认识这个世界。听起来有点鸡汤,但真心希望2047能够少一点戾气,多一丝友好与宽容。

    哈维尔为公民论坛亲定了八条对话规则。再次帖一下公民论坛对话规则吧:

    1. 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

    2. 不做人身攻击;

    3. 保持主题;

    4. 辩论时要用证据;

    5. 不要坚持错误不改;

    6. 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

    7. 对话要有记录;

    8. 尽量理解对方。

    第二,我希望2047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可能王小波都有点过时了,我蛮喜欢的,偶尔也会再翻翻他的书。日常生活中都已经很累了,在这个虚拟空间里继续苦大仇深就没啥意思了。如果你在这里收获的满是戾气、绝望、仇恨,那将是2047的失败。

    第三,生活是丰富的,政治只是一面。因为自由,2047汇集了不少的政治话题。而网友们也大多持自由化的立场,痛恨专制。但我想说的是,与恶龙搏斗,小心变成恶龙。我见过不少青年,因为愤怒,变得焦躁易怒,整个人身心疲惫,与周围的亲人朋友不能很好相处,生活弄得一团糟。我想说,不要在与黑暗纠缠的过程中,被黑暗吞噬。如果你想反抗,就强大自己,从小事做起,用行动来证明,而不是一味愤怒。其实无所谓反抗,按照自己的样子生活,不进入体制,不同流合污,就是反抗。我知道,在墙内一样可以刷段子,看美女,分享美食和旅行,但我更希望在2047,看到你分享的烹饪技巧,看到你的剧情分析。2047不应该被政治话题淹没,2047应当是多元的,有趣的。

    第四,少一点简单评判,而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可能是2047无法绕过的话题,可是我希望2047不要被简单的情绪淹没。实话说,我不喜欢土共,兲朝这类说法。我更希望有人能有分析性的分享,能有一些更有水准的提问。比如为什么89之后中国共产党没有像许多学者预测的那样会迅速垮台?黎安友发现了这个问题,写下了威权主义的韧性 https://yyyyiiii.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19.html 一文。在习近平废除任期制后,黎安友又作出了什么回应。这些都是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希望2047能够超越简单的情绪,达到研究与认识的层次。

  8.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外交政策】中美热战的可能性分析

    @KingSager 推荐了《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的最新文章:Competition With China Could Be Short and Sharp,直译为《与中国的竞争可能短暂而激烈》。读了遍,归纳下内容。

    此文的完整作者为:Michael Beckley, Hal Brands, Jieun Baek, Luis Alberto Moreno, Cynthia Miller-Idriss, Cai Xia(蔡霞?)

    首先,本文提到在外交政策圈子里,传统共识是中美之间的竞争可能是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一场“马拉松”。不过近来的趋势显示,中美几年内就可能会出现激烈的对抗甚至战争。一方面,从长期来说,中美竞争中美国具有优势,因为中国具有冷战中类似苏联的特点,也即总体的强大掩盖了很多内在的、影响其长期发展的问题。但是在未来的5-10年中,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国际关系的恶化,北京有可能希望抓住其能够挑战现存国际秩序的“窗口期”(这一“窗口期”正在快速缩短)而有所动作,导致战争的发生。

    中国的优势在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有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总量、贸易顺差、金融储备,以及最多的海军舰船数目和常规导弹力量。中国还有大量的全球投资,以及在某些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如5G和AI)。但是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相比2007年已经减缓了一半多,生产率下降了10%,总负债预计在2020年底达到GDP的335%。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在未来的30年内中国将减少2亿劳动人口,增加3亿老年人),经济下行趋势很难改变,社会风险也会提高。此外,全球对中国的反感空前,亚太局势紧张。

    历史上来看,挑起战争等具有风险性的行为往往来自正在崛起但担心自己会再次衰落的国家(例如一战前的德国,二战中珍珠港前的日本)。对中国来说,未来的几年可能是采取行动、锁定地缘利益的最好机会。本文作者因此建议美国必须有应急计划对付可能迫在眉睫的威胁,主要包括:1.阻止中国对于台湾的诉求(加强对台湾军事防御的支持,说服盟友进行可能的军事合作和经济制裁,以防中国吞并台湾而获取其先进技术和战略位置,作为进一步扩张的基础);2.抑制中国在全球5G网络和监视设备市场中的位置,联合其他民主国家盟友,进一步限制科技产品元件出口;3.与中国在特定领域进一步“脱钩”,在军事、医疗领域进一步减少对其产业链的依赖。总之,本文作者建议美国对中国采取“定点削弱”(targeted attrition)的战略,也即不求改变中国的行为,甚至与中国在某些长期项目上进行合作(如气候变化),而是在特定方面削弱中国实力。此外,对中国实施全面科技禁运、贸易制裁、或支持其国内暴力颠覆活动是不明智的。

    本文作者最后提出,由于中美关系进入了“危险区”,类似于美苏冷战的早期,对中国的防范应该成为一个高优先度议题。如果能顺利走出“危险区”,让北京当局意识到无法改变现有世界秩序,就能进入长期、相对和平的竞争期。

  9.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字里行间】十分钟了解PUA

    免责申明:

    • 之所以发这篇,不是对PUA感兴趣,而是对《如何阅读一本书》感兴趣(๑◔‿◔๑)。这种读书方法,值得学习。

    • 还有总听人PUA PUA地讲,听得耳朵都起茧了,看看到底是什么鬼。结论:性吸引心理操纵攻防指南


    原文链接:http://zi.com/w/a/6e58Vp

    关于「阅读」方法论,首推的当然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出版至今70余年,久经不衰,足以说明其地位。在简书中搜索「如何阅读一本书」,出来28887篇阅读笔记,亦可见大众对其推崇。

    简书上文章大都是书中一些片段摘录与论点总结,这当然是读一本书后转化为自己成果的一种方式。而我认为,有更好的方式检验阅读成果,那就是用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论去阅读另一本书。

    所以,我用《如何阅读一本书》去速读《把妹圣经》。

    首先,我们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关于「速读」技巧(又称之为「检视阅读」,目的在于快速挖掘出书中的资讯及观点)。


    接下来,我们假设一个情景:

    你隔壁部门新来了个女同事,除了上落班挤电梯时有过短暂相处,便无交集。你很想跟她交往,可又无从下手。你有过一段恋爱史,女友觉得平淡无趣而离开,所以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今天落班,女同事在等电梯时跟你眼神接触,脸带微笑地跟你说「Hi」,你慌忙也「Hi」了一声回应,紧接着内心「暗涌」:想着女同事是否对你产生好感,自己又如何跟她打开话题交流,取得联系方式。

    晚饭后,你溜达到书店,无意中看到一本叫《把妹圣经》的书,如获至宝。恨不得像用 U 盘输送数据一样分秒间就拥有「把妹」技巧,又想起之前阅读过的一本名为《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书,于是你便活学活用地用「阅读技巧」在一个多小时内速读《把妹圣经》,以便明天临场发挥。

    1. 先看书名,有序就看看序,特别注意副标题。(此书无序)

    副标题的功能是对主标题加以解释说明,明确并且完善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如《把妹圣经------教你成为更有自信和魅力的男人》,可知不仅仅是「把妹」,你还需要「成为更有自信和魅力的男人」。

    (如果不是「高帅富」,如何更自信更有魅力,你带着疑问)

    2. 读读作者介绍

    可知作者是个「把妹达人」,开设了「坏男孩学院」收有众多「把妹」学徒。应该对「把妹」的技巧如数家珍。

    (你感觉下半生与下半身幸福都要拜托这位「达人」)

    3. 研究目录页与索引,对书的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或提出问题

    这本书的框架很清晰,可以一边阅读一边猜测每一章内容以及提出问题。例如 1、2、3 章节应该是讲「把妹」前自身准备(硬件准备与心态准备);4、5、6 章节应该讲「把妹」实战技巧,如何从认识到发展,最后推倒;7、8、9 章节是综合例子与总结。

    理清了框架后,你打算重点阅读「4、5、6、8」章节,其余速读。然后你用思维导图将具体做法部分画出来。

    如果细说,每个小章节都能写一本书出来,所以我们只能谈重点。

    • 打扮:要凸显「精英阶层」。因为女生根据第一印象对你阶级分类。建议多看「时尚先生」类杂志培养时尚感。
    • 笑容:原文说「笑容是我学过当中,最厉害的把妹技巧」。有时你需要将笑容人为放大,希望她知道你是友善的。
    • 七个高效习惯中重点是「永远追逐多个目标」。因为「有持无恐」,你会变得轻松幽默,没有压力感,更好地展现自我,敢于挑战女人,激起女人挑战情绪,更加在意你对她的看法。所以其余六个习惯也会不经意间形成。
    • 社交直觉是指对女人的行为有独自解读与认知,能有效地判断她的潜在含义。有时女生会释放一些「伪信号」,要懂得用测试方法分辨。下文也会谈到如何测试。
    • 「三秒钟法则」要求搭讪时立刻行动,而不是费劲脑汁组织「完美」开场白或自我怀疑而犹豫不决。因为三秒钟内,你没有时间紧张,自我衡量。
    • 女人喜欢你的其中重要原因是被你的生活模式所吸引,所以你要充满正面、刺激、有趣等高标准元素。

    (看到这里,你对把妹有了初步印象。但还不知道系统地如何操作,于是你打算重点阅读实战部分)

    4. 挑几个看起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M3模型」是一个「吸引女人流程」,3 大阶段9 个步骤。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跳过任何一个步骤。

    比如:在没有「A.吸引」和「C.联系」前提下,直接进入「S.诱惑」阶段会触发女人的保护机制,把你当作色狼,从而切断与你联系;又比如没有「A.吸引」,从「C.联系」开始,你将会陷入「好好先生」困境,女人只会在有麻烦时想起你,解决问题后又晾你一边独自凉快,永远无法升级至「S.诱惑」阶段;又或者跳过「C.联系」,直接进入了「S.诱惑」,运气好你会得到一个「快餐」,运气差点亲了一口就被推开,理由是「我们太快了」。

    每完成一个步骤向下一个升级时,都需要做「服从性」测试(指对女人进行一些试探,看她是否愿意服从你,并为你投入),确认女人给你释放出来信号是真实的以及她也做好了升级关系的心理准备。

    • A2 至 A3 服从性测试:叫她给你唱一首歌;发一张自拍;帮你倒一杯水
    • C2 至 C3 服从性测试:你身体和她靠得很近;牵一下她的手;后面给她一个拥抱
    • S1 至 S2 服从性测试:亲她的脸;法式湿吻

    接下来,细说几个关键流程:

    A2.吸引(建立女对男兴趣):通过开场白与第一印象展示你的价值,让女人对你有兴趣,希望与你交往。这里常用小技巧是「打压」。指对女人的负面回应,也是七个高效习惯的「敢于挑战女人」。对高分自我感觉优越的女人非常有效。用「打压」展示你的价值、无兴趣指标、引起注意。同时避免过度打压,引起反感。(每次关系升级前,一个轻微打压,往往令你事半功倍)

    有效的吸引,女人会对你释放出 IOI (感兴趣指标),分为显性与隐性。

    同时也要留意她的 IOD(无兴趣指标),一旦她流露出 IOD ,你就不能升级关系,只能返回上一层------重新吸引。

    「A3.展示男对女兴趣」:有效吸引以后,你需要筛选,目的是暗示你有选择权,运用得好,筛选可以增加吸引,让女人更投入一段关系。在女人眼中,有选择的男人也更有魅力。

    和女人互动中,可以通过 3 层的递进进行筛选。捕抓话题------鼓励投入------赞美女人。

    通过筛选最终希望让女人觉得你逐渐开始欣赏他懂她,而这种欣赏不是出于一些肤浅的一眼就看的出来的东西,如外表或穿着,而是她得内在品质或自身独特亮点。

    C2.联系(建立联系感):不管你的吸引力有多强,如果没有联系感,女人还是对你有很多保留。因为她觉得并不了解你,对你缺乏信任。所以你要主动与她建立联系感。有下面一些方式:

    「推拉」这一技巧贯穿了整个流程中,每个阶段都可以用,意在刺激女人对你永远有兴趣。女人对难以抓住、若即若离的感情特别投入。「推拉」不光应用于言语上,也可以是行动上:相遇-撤出-再遇。第一次相遇时提供自己高价值,到不求回报,立刻离开,第二次相遇才认识交流。

    「角色扮演」可以扮演老师与学生,护士与病人等,又或者给她起一个外号,这个外号只有你一个人叫。

    「转场」对于刚刚认识不久时特别好用,一晚转几个场,你们会有种认识了好久的错觉。

    未到「S.诱惑」阶段,请先保留你的需求感,先吸引她,让她为这段感情投入。

    任何一段感情都离不开 3 样核心元素: 吸引、可得性、投入度。男人最容易犯错误之一:在刚认识心仪女人时,就给予对方大量可得性,对女人百般讨好,而忽略了吸引。女人只会把这类男人当「好好先生」用。

    而「吸引」与「可得性」常是跷跷板关系。太吸引女人,她会觉得你高不可攀。所以要先吸引,再给点可得性,又要运用好「推拉」技巧,让女人主动投入去争取得到你的认可。

    简单来说:让女人去为你投入是整个男女关系的核心。她的投入度决定了对一段感情的感受。用坏男孩原话说:她的用户体验,不在乎你的付出,而是她的投入。

    (看到这里,你脑海了基本有了个「把妹」的流程图,也知道一味献殷勤不会给你加分,你需要展示自我,吸引女同事,适当时还需要「打压」一下她)

    5. 不要忽略最后两三页,有后记一定看后记(此书无后记)

    最后几页是作者回答读者的信件,也是事例分析一种。事实也证明很多男人都是犯了一看到心仪女生就充当好好先生的错误,任劳任怨乞求女生感恩爱上他,可惜常常事与愿违。


    你花了饭后两小时速读完了《把妹圣经》。盖上书,问自己四个问题:

    • 这本书主题是什么------把妹、把妹、把妹
    • 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把妹前的自身建设、把妹时 3 个阶段 9 个步骤,分点论述。
    • 书中说的有道理吗------在你看来有道理,实操性强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可以想象:第二天下班见到女同事时,你已经准备好了最佳外形状态,发型到穿衣焕然一新。彼此眼神交流时,让她先给你打招呼,你随意回应一声,然后说「天气真热」。她答道「是啊」。你接着笑道「所以你不穿职业装」。她「#@*%......」。这时电梯门打开,你在走出后又回头说「为了你的以后,我还是建议你穿职业装,毕竟我们是有品牌的公司,不是吗」。接着扬长而去......
  10.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端点星案】【已翻译】“保护记者委员会”对蔡伟、陈玫的介绍

    「保护记者委员会」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整理出 2020 年被囚记者名单,以下对端点星案志愿者蔡伟陈玫的案情介绍。作为合作翻译的一次尝试,如果有兴趣的人,可以在回复中认领想翻译的段落号,然后添加翻译内容。(当然也有可能有人参与前我先翻译完了……If that's the case please feel free to correct any inaccuracies in my translation.)

    感谢@rebecca。以下是整合的翻译内容(除端点星关注组网站和端点星github项目外不包含其他链接):

    蔡伟/陈玫(被囚禁)

    端点星2049|于2020年4月19日起被囚于中国

    职业:互联网记者,技术员|媒介:互联网|覆盖主题:犯罪、文化、人权、政治 | 性別:男性 | 是否自由职业者:否 | 罪行:反国家罪|判刑:尚未宣判|健康问题:无

    中国记者蔡伟/陈玫因被控“寻衅滋事”罪,目前被羁押待审。蔡伟和陈玫是众包网络新闻存档项目“端点星”(Terminus 2049)的志愿者。在该网站转载了关于COVID-19的文章后,二人被北京警方于2020年4月逮捕。

    陈玫的兄长陈堃建立了网站“端点星关注组”(https://terminus2049.xyz/about/intro/),致力于发布蔡伟和陈玫案件的相关信息。据该网站介绍,从2018年4月开始,端点星项目(https://terminus2049.github.io/)收集并归档了在社交媒体平台和主流媒体上被中国当局审查并删除的新闻。

    “保护记者委员会”(CPJ)查阅了端点星网站。该网站转载的被审查文章包括了中国大学中的性骚扰指控、学生被教授霸凌自杀案件、中国政府驱逐北京外来务工人员等话题。从2019年年底开始,端点星转载了近100篇有关中国在COVID-19爆发后疫情早期情况的被审查新闻。2020年4月2日后,该网站没有再更新。

    2020年4月19日,北京警方以寻衅滋事罪逮捕蔡伟、陈玫以及蔡伟的女友唐红波。他们三人都是端点星的志愿者。

    陈堃对香港电台(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表示,他相信这次抓捕很可能与端点星备份COVID-19相关文章有关。

    根据“端点星关注组”和相关新闻报道,在端点星志愿者被捕一周后,蔡伟的父亲收到了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4月20日发出的信,通知他蔡伟已被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是一种正常司法体系之外的拘留措施。据唐红波写的一篇关于此案的博文,5月13日唐被保释,6月12日蔡、陈被正式逮捕。

    陈堃和蔡伟的父亲蔡建礼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当局拒绝了家属聘请的律师,并指派官方律师占据此案辩护人位置。

    8月12日,蔡建礼向北京市朝阳区监察委员会提出申诉,称检察院和警方违法办案,告诉蔡伟不需要请律师,并强迫蔡建礼一家放弃私人聘请的律师。

    陈堃在推特上写道,9月23日,陈母接到政府指派律师的电话,称陈某的案件已于两天前由一位姓王的检察官向朝阳区法院提起诉讼。陈堃和蔡建礼指认该检察官为王越,并在推特上公布了他的电话号码。

    当CPJ拨打该号码时,一名男子接听了电话,但当CPJ询问他是否是检察官王越时,他又挂断了电话。

    当CPJ致电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时,一名人员表示,只有蔡、陈二人的家属可以查询案件,并以隐私限制为由拒绝透露任何信息。


    原文:

    Cai Wei/Chen Mei

    Terminus 2049 | Imprisoned in China | April 19, 2020

    1. Job: Internet Reporter, Technician | Medium: Internet | Beats Covered: Crime, Culture, Human Rights, Politics | Gender: Male | Local or Foreign: Local | Freelance: No | Charge: Anti-state | Sentence: Not sentenced | Reported Health Problems: No

    2. Chinese journalist Cai Wei/Chen Mei is being held in pretrial detention on accusations of picking quarrels and provoking trouble. Beijing police arrested Cai and Chen Mei, volunteers for the crowd-sourced news-archiving project Terminus 2049, in April 2020 after the site republished articles on COVID-19.

    3. Started in April 2018, Terminus 2049 collected and archived news items censored by Chinese authorities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nd mainstream media outlets, according to Terminus 2049 Watch, a website run by Chen's brother Chen Kun, which publishes information about Cai and Chen's case.

    4. Terminus 2049 republished censored articles on alleged sexual harassment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suicide of a student who was bullied by his professor, and Chinese authorities' campaign to evict migrant workers from Beijing, among other topics, according to CPJ's review of the website. Starting in late 2019, Terminus 2049 republished nearly 100 censored news articles about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its early stages in China. It has not published any updates since April 2, 2020.

    5. On April 19, 2020, Beijing police arrested Cai, Chen, and Cai's girlfriend Tang Hongbo, all volunteers at the website, on the charge of picking quarrels and provoking trouble.

    6. Chen Kun told 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 that he believed the arrests were likely connected with Terminus 2049's archive of COVID-19-related articles.

    7. A week after the arrests, Cai's father received a letter, sent on April 20 by the Beij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 Caoyang Branch, notifying him that Cai had been placed under "residential surveillance at a designated location," a form of extrajudicial detention, according to the Terminus 2049 Watch and news reports. Tang was released on bail on May 13 and Cai and Chen were formally arrested on June 12, according to a blog post about the case written by Tang.

    8. According to posts on social media by Chen Kun and Cai Jianli, Cai's father, authorities rejected lawyers the families hired and assigned state lawyers in their place.

    9. On August 12, Cai Jianli filed a complaint to the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Supervisory Committee, alleging that the prosecutor's office and police had illegally handled the case by telling Cai that he did not need a lawyer and forcing the family to drop their privately hired lawyers.

    10. On September 23, Chen's mother received a call from the government-assigned lawyer saying that Chen's case had been filed to the Chaoyang District Court two days earlier by a prosecutor surnamed Wang, Chen Kun wrote on Twitter. Chen Kun and Cai Jianli identified the prosecutor as Wang Yue, and tweeted his phone number.

    11. When CPJ called that number, a man answered the phone but then hung up when CPJ asked if he was the prosecutor.

    12. When CPJ called the Beijing Municipal Public Security Bureau Chaoyang Branch, an officer said that only the family members of Cai and Chen can make inquiries about the case and refused to disclose any information, citing privacy restrictions.

  11.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论文】割裂土地假说:为何中国趋向于一统而欧洲趋向于分裂?

    本文源自 @沉默的广场此评论中推荐的2020年论文。论文的名字The Fractured-land hypothesis意为“割裂土地假说”。

    Fernández-Villaverde, Jesús and Koyama, Mark and Lin, Youhong and Sng, Tuan-Hwee, The Fractured-Land Hypothesis (August 27, 2020).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682342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3682342

    研究问题

    什么因素使得欧洲在政治上分裂,而中国在政治上有中央集权/大一统传统?

    研究目标

    建立模型、随机模拟邦国建立、竞争、吞并的动态过程,检验地理割裂假说。

    理论背景

    1. 有一种假说认为欧洲的政治分裂来源于地理上的割裂(即“割裂土地假说”),如存在大量的山丘、森林等阻碍性地貌;而中国有一大块完整、不被地形割裂的土地,因此形成政治大一统。

    2. 对这种假说的主要批评有:(1)中国其实比欧洲更崎岖(见图1);(2)这种假说过于决定论,欧洲的政治分裂有偶然因素,而中国也非始终处于“一统”状态。

    3. 对批评(1)的反驳:关键不在地形的崎岖程度,而在于山地、森林的位置(如西欧的山脉和北欧集中的森林地带将欧洲分成几个比较均衡的核心区域,中国则存在华北/华东这块土地生产率特别高的核心区域,见画得很渣的图1.2)。

    图1.1

    图1.2

    模型

    1. 范围见图2;1500年前世界约85%的人口居住在此范围内。

    2. 将图2分为20637个六边形网格,每个半径28千米(一个成年人一天的脚程),都有成为独立政体的潜质。每个网格都有如下变量: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包括崎岖程度(图3),是否沿海、寒带、热带、中欧森林带(图4);资源(图5),主要体现为土地产出率,根据公元元年的估计人口密度测量(之后在检验模型的稳健度时还采用了其他的测量方式)。

    3. 初始点每个网格都是一个独立的政体(图6),随着时间有些政体扩张,有些政体消失。具体来说:(1)每个时间点每个网格都有一定的概率会和一个相邻网格发生冲突,此概率与该网格的土地产出率成正比;如果两个网格属于不同政体,则发生战争。战争胜率取决于政体的总体产出率(产出率越高胜率越大,如同时打几场仗则根据对手的强度比例分割资源)和网格地理/气候特征(越崎岖、沿海、多林、气候不温和越难征服),胜利方吞并失败方的网格,也有可能不胜不败。(2)每个时间点一个政体的边界网格都有一定的概率分离/独立,其概率取决于地理/气候特征(越难征服的地区越可能独立)、政体的领土面积以及边界线长度(越大/越长越难控制)。

    4. 模拟时期约为铁器时期(公元前1200-1000年)到地理大发现时期(15世纪中期),约2500年。每5年为一个周期,共500个模拟周期。

    图2:其中“中国”(红色)包括1434个网格,“西欧”(绿色)包括1307个网格,不过这是历史文化定义,不影响模拟结果。

    图3:地形崎岖程度

    图4:沿海(sea channel),寒带(frigid),热带(torrid),欧洲森林带(C. European forest)

    图5:0 CE人口密度(根据Goldewijk et al 2017的研究估算)

    图6

    结果

    经过49次模拟,结果与历史观察大致吻合。图7、8、9显示了50个周期(250年后)、300个周期(1500年后)、500个周期即模拟结束时(2500年后)地图的状态。总体来说,政体和领土的变化与历史大致趋势符合,不过没有出现类似蒙古帝国的现象。

    这里有模拟视频:https://www.dropbox.com/s/wm4jxqntuf9jz0j/Animation_Hexagon200514.mp4?dl=0 (感谢@太陽三觀測站)

    1. 中国所在地区形成大型的统一政体的时间较早;欧洲持续地分为几块(见图10)。

    2. 研究者对模型参数设定进行了不同的调整,结果见图11。包括:(a)原始模型;(b)移除气候和森林区的影响,只留下崎岖度和沿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依然更早形成一统政权,不过欧洲最后一统度更高;(c)所有的地理、气候因素都不构成障碍——这种情况下欧洲也会统一,但中国统一依然比欧洲早;(d)欧洲初始土地生产率加倍——欧洲统一度增加,但中国依然更早统一且统一度更高;(e)所有土地生产率相同——和原始结果差不多,中国统一更晚;(f)没有地理气候障碍+所有土地生产率相同——中国和欧洲的统一速率/程度一致;(g)用土地可耕种程度代替人口密度作为土地生产率;(h)用卡路里产出代替人口密度衡量土地生产率;(i)用公元前1000年人口密度衡量土地生产率;(j)用公元后500年人口密度衡量土地生产率——最后四种情况中国统一速度依然比欧洲快,程度比欧洲高。

    3. 研究者还调整了战争赢率参数和独立参数。(1)战争越难打赢(也即无结果、不导致吞并的概率越高),统一程度越低。中国依然比欧洲更倾向于一统。(2)原模型中的独立速度参数使得欧洲与中国在地理设定环境下分裂的速度约为4:1。但即使当独立参数调整为0时,欧洲依然在政治上分裂,不过分裂度较低。

    4. 总结:地貌崎岖程度影响了欧洲与中国的政治形态,但政治形态差异并不归结于此。“割裂土地假说”中提到的山脉等地理屏障的具体分布导致的完整区域的不同,可以部分解释欧亚大陆政治体制的两极化(中国的一统和欧洲的分裂);但土地生产率也是重要因素。只有在无地理屏障、土地生产率均等时(以上的假设f中的情况),中国和欧洲的一统进程才趋同。形成大一统政权的重要条件,是有一大片集中的、不被地理屏障阻隔的、且土地生产率高的“核心区域”,如中国的华北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条件下政体之间的竞争趋向于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而非像欧洲那样多个力量通过结盟对抗达到平衡。

    图7:周期50,约为公元前950-750年,此时中国地区开始出现类似商周的一统雏形,欧洲地区依然是碎片状态

    图8:周期300,约为公元300-500年,此时中国地区(蓝绿色)形成,类似历史区域;欧洲形成西班牙、波兰、英国等核心区域

    图9:周期500,约为公元1300-1500年,中国地区已经扩展至南边;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统一,类似于英国、苏格兰、爱尔兰、土耳其、法国、俄罗斯部分区域的政体形成

    图10:“统一”指数(赫芬达尔指数)的比较

    图11:改变模型参数设置的结果(纵轴为统一程度的变化)


    短评:

    • 非常有意思的研究,相当优雅的模型。有很多引申的空间。

    • 研究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地形气候、土地生产率不随时间变化,其实这些变量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如不同力量之间的对比)很重要。之所以模型显示中国/欧洲的统一度只上升而不下降(因此没有很准确地模拟出统一/分裂的变化),我认为与将大量参数设置为常数有关。当然,本文模型强调的是总体趋势,而非具体过程。有意思的是,作者的附录B.3里讨论了气候周期存在的情况,不过是假设隔一段时间会出现气候变化,使政体强制解体,于是出现了如图12所示的过程,也即每次强制解体后重新粘合。这个模型的弱点是将“分裂”完全视为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仍然没有解释为何历史时期中统一度有升有降的现象。

    图12:存在气候周期时的统一度变化

    • 作者提到没有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军事等等变量;这我认为这相对次要,可以视其为内生变量。

    • 此论文主要研究一统/分裂形成的过程,而不是讨论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弊。

  12.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ABC中文】中国“拉闸限电”与“澳煤禁令”是否有关?

    原文链接:https://www.abc.net.au/chinese/2020-12-21/china-electricity-power-shortage-hunan-zhejiang-australia-coal/13004446?sf241303213=1

    作者:Jason Fang,Bang Xiao 和 Alan Weedon

    在当今中国,资源稀缺的问题基本上已成为了历史。

    然而,就在本月,中国部分地区却出现了停电的情况,这不禁让人想起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中国。当时,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实行配给制。

    在湖南和浙江两省推出限电措施后,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了数万条表达不满的帖子,这些帖子在微博平台上的浏览次数超过1.5亿次。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正日益加剧。在这场争端中,澳大利亚煤炭似乎完全被拒之中国门外

    根据彭博社的航运分析数据,截至11月,60多艘装载澳大利亚动力煤的货船滞留中国港口,无法卸货。

    那么,中国最近的能源困境与对澳大利亚的制裁有什么关系吗,还是只是一个尴尬的巧合?

    发生了什么?

    据中国当地媒体报道,湖南和浙江两省的居民接到限电通知,规定要“有序用电”,同时还有其他多年不见的“拉闸限电”措施。

    此时正值寒冬来临,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零度以下的气温,数百万人都要使用高能耗的供暖设备。

    每年这个时候,浙江的气温会急剧下降,12月份的日平均最低气温为三摄氏度,1月份的气温通常也不会超过八摄氏度。

    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在湖南和浙江两省的多个城市,一些写字楼的照明和电梯被迫关闭。

    据凤凰网报道,由于停电,湖南长沙的一些上班族不得不爬20至30层楼梯。

    浙江义乌市的社交媒体用户也发表了类似的不满。

    一名居民在微博上写道:“没有空调的办公室真的好冷…… 电梯也关掉了。”

    “早上爬上来真的要断气。”

    长沙居民也被建议不要使用电炉和烤箱等耗能设备,也不要将空调气温设置在20度以上。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记者还在网上看到浙江一所中学的通知,如果温度高于三摄氏度,禁止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取暖设备。

    “拉闸限电”背后是什么原因?

    据当地媒体报道,湖南当局表示,全省有6700多万人口,已经达到电网的最大负荷,预计在冬季高峰时期,电力缺口为300万至400万千瓦。

    “今年情况比较特殊,一个是冬天来得比较早,天气比较寒冷,”长沙发改委的一名发言人上周对《封面新闻》记者说。

    “然后我们湖南省的煤炭供应也不足,多方面的原因,现在电力供应比较紧张。” 长沙供电公司新闻发言人吴东琳也表明了这样的观点,他说湖南的电力短缺一是由于气温低,二是由于发电能力下降。

    吴东琳说,供电短缺的原因包括“燃煤减少、水库水位下降、风力发电受冰冻影响”。

    此前,《环球时报》发表的一篇社论称,中国国家发改委要求,电厂进口煤(除澳大利亚以外)采购要全面放开,不得限制通关。

    根据政府官方统计数据,中国煤炭进口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换句话说,不仅仅是澳大利亚的煤炭难以进入中国市场。

    国家统计局上周二发布的一份声明称:“11月份,进口煤炭1167万吨,环比减少206万吨,同比下降43.8%。”

    “1—11月份,进口煤炭2.6亿吨,同比下降10.8%”

    尽管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据最大份额,但近年来随着北京开始向清洁能源转型,煤炭的占比一直在小幅下跌。

    图表: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据最大份额

    中国“拉闸限电”与禁止澳洲煤炭进口有关吗?

    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安保资本(AMP Capital)首席经济学家谢恩·奥利弗(Shane Oliver)对ABC记者说,中国的限电措施很可能与煤炭禁令有关,但无法坐实。

    “对澳洲煤炭的禁令导致中国煤炭供应中断,这可能也是造成电力需要配给供应的原因之一,”他表示。

    “正常来说,中国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寒冬来临,所以一般都会预料到这种情况。”

    然而,他表示,如果认为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策略适得其反,还为时过早。

    “我认为所有卷入贸易战的国家都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奥利弗博士说。

    “贸易战有损无益,着实会导致两败俱伤:显然,一方会因缺失惯常获得的供给品以及所适应的供给品质量而遭受损失,而另一方则会因失去了一个出口市场而遭受损失。”

    江苏锦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动力煤分析师毛隽对ABC记者说,电力短缺是中国供需问题的一个迹象。

    “目前,中国动力煤的库存不够,而且价格也比较高。但是没有到完全失控的状态,”他说。

    “中国政府已经在协调了,我想很快会得到解决的。 ”

    毛隽表示,他认为电力短缺与中国禁止澳大利亚动力煤“有一些关联系”,但“不是主要原因”。

    “这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因素也有关,造成了这样的影响,”他说。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将中国电力短缺与澳大利亚煤炭禁令联系起来是“纯属胡扯!”。

    他表示,禁令对中国的电力供应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主要是炼焦煤,而中国拥有丰富的动力煤资源”。

    “对澳政策打了中国自己,这种说法是境外势力和国内一些人的恶意杜撰,”胡锡进说。

    中国的用电量是多少?

    要了解中国的能源消耗,就必须明白这是一个悖论

    虽然中国是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消费国和投资国,但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同时也是一个致力于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可再生能源超级大国

    图表:自1990年以来中国碳排放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比

    但煤炭仍是中国照明的主要能源来源。近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耗飙升。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消耗了超过6800万亿瓦时的能源,超过了当年整个北美的总能耗。

    上周三,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言人表示,上个月中国的年用电量同比增长9.4%。

    图表:自1990年以来中国用电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比

    中国把多少澳洲煤炭挡在门外?

    虽然中国的能源并不依赖澳大利亚的煤炭,但几十年来,澳大利亚煤炭一直在中国能源组合中占有一席之地。

    澳大利亚的煤炭出口包括两个品种:动力煤和冶金煤,前者用于发电,后者用于炼钢和铁矿石。

    去年,澳大利亚18%的动力煤出口到中国,价值40亿澳元,而煤炭出口总额为137亿澳元。

    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煤炭出口在9月份开始放缓,运载澳大利亚煤炭的船只被禁止在中国港口卸货。

    本月,没有船只从纽卡斯尔(澳大利亚最繁忙的煤炭港口)离港运送动力煤前往中国,也没有船只计划在圣诞节前离港。

    由于煤炭贸易似乎已被中国彻底切断,在地缘政治动荡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中国对澳大利亚进口商品实施的制裁越来越多

    中国官方在11月份公开一份清单,对澳大利亚提出了14项“不满”,包括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ASPI)的“反华”研究、对香港、台湾和新疆的中国内政的“干涉”,以及禁止华为参与澳大利亚5G网络。

    除了贸易,澳大利亚外交官和政府部长与中国官员也断了联系,澳大利亚呼吁与中国对话的呼声也没有得到回应

    相关英文文章

    声明:本文版权归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并附上原文链接。任何侵犯ABC版权的行为都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13.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猎药师:发现新药的人

    作者:Donald R. Kirsch, Ogi Ogas

    下载链接:https://1lib.eu/book/5645929/802755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前言 在巴别塔图书馆中探寻(节选)

    “通过这种艺术,你能思考23个字母的变体……”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巴别塔图书馆》

    在史前时代的重重迷雾中,每个人都是猎药师。深受寄生虫困扰、浑身都是小毛病的祖先们会去咀嚼偶然发现的任何树根、树叶,希望那些植物恰好能减缓病痛,当然也要祈祷自己不会因此而丧命。纯粹依靠运气,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发现了一些具有医用功效的物质,包括鸦片、酒精、蛇根草、杜松、乳香、茴香,还有桦木菌。

    公元前3300年左右,一个饥寒交迫、身受重伤的人在意大利厄兹塔尔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峰间跌跌撞撞地走着,最终倒在了一条冰裂缝里。他在那里以冰冻的状态安静地躺了5000多年,直到1991年,徒步者们无意中发现了他的尸体。他们给尸体取了个名字,叫奥茨(Ötzi)。奥地利科学家融化了这具冰河时期的尸体,发现他的肠子感染了鞭虫。刚开始,科学家认为奥茨和他同时代的人被这种寄生虫感染后根本无计可施。然而随后的发现却推翻了科学家的想法。

    奥茨的熊皮裹腿里有两块兽皮,每块兽皮里都包裹着白色的球状物体。这些奇怪的球状物体是桦木多孔菌的子实体,桦木菌具有抗菌止血的功效,其中含有能杀死鞭虫的油状物质。包裹在奥茨兽皮里的这些真菌很可能是世界上能找到的最早的医药。冰河时期的药物疗效并不好,但至少是有用的。5000年前的抗寄生虫药物(药理学家称其为“驱虫剂”)的存在让我想起我的博导曾说过的话:“如果你看到狗用两条后腿走路,你不会去关心它走得是不是优雅灵活,只会赞叹它居然能用两条腿走路!”

    在奥茨身上发现的真菌阐明了人类猎药的一个简单真理:新石器时代的药方并非来自巧妙的创新或理性的探寻,石器时代并没有“乔布斯”式的大人物通过自己的远见卓识发明驱虫剂。相反,药物的发现纯粹只是靠运气,在近代科学发展起来以前,药物的发现完全依靠反复试错。

    今天呢?辉瑞(Pfizer)、诺华(Novartis)、默克(Merck)等制药公司巨头花费几十亿美元打造了先进的药物研究实验室,你可能认为那些轰动一时的药物都是药物工程项目的产物,严密的科学论证和精心规划已经取代了反复试错的过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大型制药公司付出了巨大努力,但21世纪猎药的主要技术跟5000年前并没什么两样:煞费苦心地从数量庞大的混合物中抽样做实验,希望能有一种是有效的。

    在过去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作为一名猎药师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药物研发的过程可能迂回曲折,也可能完全是个意外,抑或既曲折又意外。职业猎药师就如同职业扑克玩家: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巧,能在关键时刻扭转牌局,但永远摆脱不了牌的好坏对牌局的影响。

    以“西罗莫司”(Rapamycin)为例。20世纪70年代,生物学家苏伦·塞加尔(Suren Sehgal)尝试为艾尔斯特制药公司(Ayerst Pharmaceuticals)研发一种新的药物,用于治疗常见的真菌感染,比如念珠菌性阴道炎和脚癣。在尝试了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后,塞加尔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真菌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源自复活节岛上的一种土壤微生物。他根据这座遥远的太平洋小岛的土著语名字拉帕努伊(Rapa Nui),将该药命名为“西罗莫司”。

    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后,塞加尔发现西罗莫司能消灭所有有害的真菌,但不幸的是,它也会抑制动物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必须要和抗真菌的药互相配合才能治好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但“西罗莫司”抑制免疫系统的副作用无法避免,因此艾尔斯特制药公司的高管决定放弃这种药。

    但塞加尔不想放弃,他知道另一种抗真菌的化合物“环孢霉素”(Cyclosporine)被用于器官移植治疗过程。和西罗莫司一样,环孢霉素也会抑制免疫系统,但对于做完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来说它却是一种理想的药物,因为它能防止患者身体出现排异反应。塞加尔因此推断,西罗莫司可能也可以用作防排异的药物。

    然而,艾尔斯特制药公司(当时已经与另一家制药公司合并,在这个行业,公司兼并是非常普遍的事)并没有免疫系统抑制方面的科研项目,新的管理团队对器官移植也不感兴趣,他们立刻否决了塞加尔的提议。但塞加尔经验丰富,他深知大型制药公司亘古不变的运作规律:高管经常换人,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时机。每当有新的管理团队上任,他都会提议将“西罗莫司”作为器官移植药物进行测试。

    此种情况重复了三四次后,塞加尔的上司生气了,塞加尔为了一个毫无意义的小项目反复提出建议让老板不胜其烦,于是他被命令将“西罗莫司”的培养菌直接扔进高压灭菌器里灭掉。这样一来,这种微生物就会永远消失,塞加尔研发器官移植药物的梦想也会随之破灭,至少他的上司是这么认为的。塞加尔服从了上司的命令,但却把其中一份培养菌偷偷带回了家,冻在冰箱里,可能就放在了小牛排和豌豆之间。

    塞加尔的孤注一掷终于有了回报。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他的上司很快换了岗位,另一个管理团队接管了公司。塞加尔再一次提议将西罗莫司作为防排异反应的药物进行测试。这一次,新上司批准了这项一直被束之高阁的项目。塞加尔立刻把培养菌从冰箱里拿了出来,重新制成药物,在动物身上进行测试……成功了!然后又在人体进行测试……也成功了!1999年,距离塞加尔首次发现“西罗莫司”的25年后,这种抗真菌的药物最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如今,“西罗莫司”是非常常用的防排异药物之一,也被用作冠状动脉支架的涂层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但其最初的研发目的却是为了治疗运动员的脚气和酵母菌感染,不得不说这非常神奇。

    但也许这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的。在医药研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后,我深知在这一领域,唯一能确定的事就是最后的研发成果与初始的设想常常大相径庭。我的绝大部分同事都毕业于一流的研究型学府,在配备了高科技设备的顶尖实验室工作,穷尽毕生精力研究各种生物活性分子,最终却一无所获,并没有发现任何能安全有效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化合物。

    教我药理学课程的教授曾经告诉我,在95%的情况下,病人去看医生并不能得到什么帮助。大部分情况下,要么病人的身体并不需要医生的干预,就自行痊愈了,要么疾病已经发展到无药可医的地步,医生也无计可施。他认为,只有在5%的情况下,医生的治疗才会起决定性作用。5%的概率看上去很低,但比医药研发者研发药物成功的概率要高得多。

    研发人员上报的医药研发项目只有5%能得到管理层的批准,在这些被批准的项目中,只有2%能研发出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药物,也就是说药物研发成功的概率只有0.1%。药物研发的挑战如此之大,以至于引发了医药领域的一场危机。每种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药物平均要花费15亿美元和14年时间,大型制药公司越来越不愿意花费巨额研发费用,因为大部分砸进去的钱最终都打了水漂。最近辉瑞的高管告诉我,他们正在考虑是否彻底退出医药研发领域,只买别人研发出来的现成药。辉瑞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人才最多、资金最雄厚、规模最大的制药公司,居然也想放弃研发,可见研发新药的困难程度。

    为什么研发新药的“困难程度”比把人类送上月球或是研发原子弹要高得多呢?月球项目和曼哈顿项目使用了成熟的科学方程式、工程原理和数学公式。当然这些项目肯定也很复杂,但至少研发人员拥有清晰的科学规划和数学指引。月球项目的研发人员知道月球和地球的距离,也知道到达月球需要使用多少燃料。曼哈顿项目的科学家知道根据E=mc2 的公式,多少物质能转换成足以毁灭城市的能量。

    但在医药研发领域,需要在不计其数的化合物中反复筛选试错,并没有已知的等式或公式可以运用。桥梁工程师在正式破土动工前就能清楚地知道桥梁的最大承重,但医药研发者在病患把药吃进去之前,永远都没法知道药的功效。

    20世纪90年代中期,汽巴—嘉基公司(Ciba-Geigy,现在隶属于诺华制药公司)计算了全宇宙可能成为药物的化合物数量:3×1062 。当我们描述数字的特征时,有些数字比较大,有些数字是巨大的,另一些则大到人类难以想象,几乎趋近于无穷大。3×1062 就属于第三类情况。假设为了研发有效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每秒钟能试验1000种化合物,直到太阳的能量全部燃烧完,所试验的种类也只有3×1062 的冰山一角。

    阿根廷盲人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所写的故事很适合描绘药物研发的难点所在。在《巴别塔图书馆》一书中,博尔赫斯将宇宙设想为一个由无数六边形房间组成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在每个方向都无限延伸。每个房间都装满了书,每本书里都包含了随机组合的字母,没有任何两本书是相同的。书中偶尔碰巧会出现一句有意义的话,比如“山里有黄金”,但根据博尔赫斯的描绘,“在无数毫无意义、杂乱无章的字母堆中,才会碰巧出现一句有意义的话”。

    然而,在“图书馆”中肯定有某些书碰巧蕴藏着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哲理和智慧,这些书被称为“真理”。在博尔赫斯的故事中,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中穿梭探寻,希望能找到真理。大部分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中穷尽一生却一无所获,看到的只是杂乱无章的字母。但某些管理员却凭借着运气或毅力找到了真理。

    同样地,每种可能的药物都潜藏在庞大的化合物图书馆的某个角落,某种化合物可能会消灭卵巢癌细胞,另一种能抑制老年痴呆症的恶化,还有一种能治愈艾滋病,但也有可能这些药物根本就不存在,人类没有办法获取确切的信息。当代药物研发人员就像博尔赫斯故事中的图书管理员,穷尽一生探寻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化合物,并且需要时时克服内心寻而不得的恐惧。

    实际,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体。我们的生理活动并不像火箭推进或核裂变过程那样有固定的套路,人体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分子系统,身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变化多端,而且每个个体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我们只了解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至今也无法描绘身体中绝大部分分子究竟是如何工作的。更何况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基因和生理特性,因此每个个体的运作方式都稍有(或是非常)不同。另外,尽管我们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了解在不断加深,却依然无法准确预知某一种给定的化合物与某一人体分子之间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反应。事实上,我们不可能确切地知道某种疾病是否拥有药理学家所谓的“能够用药物治疗的蛋白质”或“能够用药物治疗的目标”,也就是病原体中会对化学药剂产生反应的特定蛋白质。

    研发一种有效药物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合适的化合物(也就是药物),第二个是合适的目标(也就是能够用药物治疗的蛋白质)。药物就像一把钥匙,能够转动蛋白质密码锁,从而启动生理引擎。如果科学家希望用某种特定的方式对人体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比如减缓抑郁、止痒、治疗食物中毒或改善健康状况,首先必须找到人体中会对生理进程产生影响的目标蛋白质,或是病原体中阻碍生理进程的目标蛋白质。

    比如,立普妥(Lipitor)会对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产生作用,该还原酶是控制人体胆固醇合成速度的蛋白质。盘尼西林(Penicillin)则能抑制粘肽转肽酶(Peptidogglycan transpeptidase),这种酶是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蛋白质。然而正如哈姆雷特(Hamlet)的一句名言,找到能转动蛋白质锁的钥匙“正是问题所在”,对猎药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尽管概率很低,但某些猎药师,比如苏伦·塞加尔,凭借其百折不挠的毅力或惊人的好运,通过个人的智慧或团队的合作,最终找到了真理。

    猎药师将这种在化合物中系统性地进行搜寻的过程称为“筛选”。史前时代的筛选方法是摘下每一种之前没见过的浆果或叶子,然后用鼻子闻,或将其碾碎,或直接吃下去。我们的祖先一直用这种方式在自然界中进行筛选,直到1847年才首次以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筛选从而发现了一种药物——乙醚。当时乙醚被用作手术麻醉剂,但乙醚有几个明显的缺点,一是会对病人的肺造成刺激,二是具有爆炸的可能性。因此医生一直在寻找是否有其他与乙醚类似但效果更好的新化合物,能避开这几个问题。

    乙醚是具有挥发性的有机液体,苏格兰医生詹姆斯·扬·辛普森1 (James Young Simpson)和他的两个同事决定测试每一种能拿到手的挥发性有机液体。他们的筛选过程很简单:打开一瓶测试液体,吸入蒸汽。如果什么都没发生,就把该液体标记为“非活性”,如果吸入以后就失去了知觉,则把液体标记为“活性的”。

    当然,这种筛选的过程肯定不符合当代实验室的安全标准。苯是当时使用很广泛的一种挥发性有机液体,辛普森肯定也测试了苯,但如今我们知道苯是一种致癌物,吸入体内会对卵巢或睾丸造成永久性伤害。

    这种筛选方式的确比较轻率、不计后果,但在1847年11月4日,辛普森和他的同事测试了三氯甲烷(chloroform)。三个人将这种化合物吸入体内后,立刻产生了愉悦的感觉,然后就失去了知觉。当他们几个小时后醒来时,辛普森知道他们找到了一种活性的药物样本。

    为了验证这个结果,辛普森坚持让自己的侄女吸入三氯甲烷,自己则在一旁观察。女孩晕了过去,幸好之后她醒了过来。如今我们知道三氯甲烷是一种强有力的心血管镇静剂,如果用作手术麻醉剂,致死率会很高。尽管所用的方法很危险,但辛普森通过在自己的客厅吸入各种化学品的方式,发现了19世纪轰动一时的药物,当然如今不太可能再去使用这种方法。但也说不准,20世纪80年代,我曾尝试在一辆大众面包车的后座寻找新药。

    你可能会觉得我在制毒,不然为什么要在一辆面包车里研发新药?并不是这么回事。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一个抗生素研发小组工作,寻找抗生素的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对泥土中的每一种微生物进行筛选。因此我一直在观察各种土壤,试图寻找有用的微生物,当然也是为了赚钱。

    一个周末,我自愿开着大众面包车去德尔马瓦半岛(Delmarva Peninsula)筛选来自切萨皮克湾(Chesapeake Bay)的土壤样本。面包车是我的“移动实验室”,里面配备了水槽和煤气灯。我所在的小组前不久发现了一种叫单胺菌素(Monobactams)的新型抗生素,因此我的移动实验室就叫“单胺菌车”。

    我有时会说服妻子跟我们同行,承诺她可以尽情享受日光浴,但其实是让她开着面包车在海岸线一带穿梭,我则蹲在后面,时不时命令她停车,然后冲下去装一袋泥土回来。一路上,我不是在舀取切萨皮克湾潮湿的泥土,就是在稀释样本,将样本放到培养皿中。我妻子对此很不高兴,这个周末对我俩来说是一场灾难,周一回到实验室测试了样本后,我发现没有一个样本是有用的。妻子则警告我,如果不想让婚姻也变得无效的话,下次出去玩不准再做筛选工作,只能晒日光浴。

    当别人得知我是药物研发人员后,通常会带着一丝不屑的口吻问我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药那么贵?

    为什么药的副作用那么多?

    为什么我的病无药可医?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就是想回答这些问题,其实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与一个事实有关:研发药物的过程异乎寻常地困难,因为在某些关键节点,总需要进行反复试错,而这与几千年前的穴居人并无二致。我们现在依然无法掌握足够的人类生理学知识,也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引我们以理性的方式去寻找人类万分渴望的化合物。

    当我开始写作本书时,我意识到关于人类健康,我还有很多想法要跟大家分享,包括科学的局限性以及勇气、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的价值。在后面几章中,我会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人类从石器时代一直到现在,在无边无际的化学世界中为寻找药物所走过的路。正文中我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技术性的细节会放到注释部分,还有一些不适合放在正文里的趣事也会在注释里提及。我会讲述几位杰出的科研工作者的故事,他们凭借直觉、毅力、创造力以及运气发现了真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会分析他们所留下的经验教训,以及为什么他们能发现改变世界的药物,我们作为个体或作为社会整体,能否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除了这些崇高的目标外,我承认之所以写这本书,还有一些私心,我希望坦率地和你们分享作为一名医药研发者的工作经历。

  14.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VOA】前纽时摄影记者杜斌遭捕 中国外媒圈寒蝉再现

    继上周彭博新闻(Bloomberg)北京分社中国籍女记者被控涉嫌危害国安而遭逮捕后,前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杜斌本周三(12月16日)也遭北京大兴区警方寻衅滋事的罪名逮捕。

    据杜斌胞妹杜继荣周五(12月18日)向美国之音证实,警方已经以寻衅滋事罪对杜斌进行刑事拘留,人现在关押在北京的大兴区拘留所。杜继荣说,她在接到大兴警方的电话通知,要求给杜斌找律师时,曾询问过警方有关杜斌的具体犯罪事由,但警方未做说明。

    她说:“就是因为新冠这个事,我哥他在北京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办通行证,所以,他也出不了门,整天待在家里,我就问他(警方),怎么去寻衅滋事啦!他就说,这个情况就是很复杂。他就这样跟我说,也没说出什么具体的原因。”

    杜继荣说,她已透过杜斌的友人征询到律师,下周会前往北京,正式办理律师的授权委托。

    由于杜斌单身,目前家人中只有他的胞妹和大哥知悉他被捕,不过,两人都不清楚,杜斌近期的工作内容。杜继荣还说,他们的母亲因为年迈且身体不好,至今还不敢告诉她杜斌被捕的消息。杜斌的父亲多年前已因癌症离世。

    寒冷趋势的开始

    杜斌的律师友人向美国之音表示,对杜斌的情况要等到正式委托、阅卷、甚至当事人会面后,才能进一步明朗。不愿透露姓名的他表示,虽然外界对媒体人被捕的消息越来越疲乏、也见怪不怪,但他说,这是一个“寒冷趋势的开始!”

    据了解,现年48岁的杜斌,曾任职《北京青年报》、《工人日报》社会法治周刊。他自2004年起任职《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直至2011年左右因遭中国外交部拒发工作许可后,才以自由工作者和公民记者的身份持续拍摄纪录片和专事写作。

    杜斌所拍摄的新闻照片曾散见各大国际媒体,包括《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时代周刊》、英国《卫报》、德国《明星》画报等。而他也长期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曾出版过摄影集 ,《上访者– 中国以法治国下幸存的活化石》。

    2013年,杜斌主编出版的《天安门屠杀》是第一本由身处中国内地人士编著的记录六四屠杀的书籍,由他长年在旧书市场搜集大量散落在中国民间的”六四”资料整理而成。同年,他还以纪录片《小鬼头上的女人》揭发位于辽宁省马三家女子劳教所对法轮功学员及上访者的酷刑,引起广泛的社会回响,并直接促成了劳教制度的废除。

    人与牲口

    杜斌于2013年六四前夕首度遭国保秘密逮捕,据悉应和这两部作品以及他所搜集到攸关上访者和六四的大量资讯有关。他当时被捕前夕接受外媒专访时表示,他所做的一切,就为一句话“我们是人,不是牲口”、“仅仅是因为我是一个人,做一个人能够做、应该做的事情。”

    在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下,当年杜斌在被关押37天后有条件释放。获释后,他继续其记录及发声的工作,并出版《阴道昏迷 马三家女子劳教所的酷刑幸存者证词》、《马三家咆哮》等书,记录中共统治下的酷刑,又出版《长春饿殍战》,记录中共的战争罪行。

    友人推测,本周杜斌再度被捕或许与这些出版计划有关。他们说,警方先前已多次找杜斌问话,称奉国保之命,要求他删除推特上的推文,并改掉他推特名称中“向国保讨债”之类的敏感字眼,警方还一再打听他是不是还在写书。杜斌最后让警方自己删他的推文,并答应停用推特。

    维权人士胡佳形容杜斌像一位“战地记者”,总是在中国“涉足危险的人权前线”,包括广东乌坎、香港雨伞运动等地都有他的身影。

    追求真相 揭发阴暗面

    胡佳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杜斌是个战斗力很强的公民记者,虽然私底下非常沉默寡言,但他对于追求历史真相和揭发社会阴暗面充满了使命感。

    胡佳说:“他(杜斌)是来自草根、来自于底层的。然后呢,他对这个群体本身很了解,因为了解,他又充满了各种悲天悯人的同情心,有句话叫,唯慈悲方勇猛:唯有你的慈悲,才能带来你的勇气。杜斌也是这样,他见过人间太多的苦难,这些苦难的话,他不能够漠视这种苦难的存在。他把这些苦难用镜头和笔、技术给保留下来,把那些定格在那里。”

    胡佳说,杜斌所揭发出的历史疮疤、上访等社会阴暗面和中共统治下的失衡现象很可能都无法见容于当局,尤其中国马上就要进入庆祝中共创党100周年的政治氛围中。

    相隔八年,胡佳对杜斌此次再度被捕的前景不甚乐观。他说,过去八年,中国的“铁幕是越来越厚,群体性的打击也是一波接着一波”,而当局透过高科技,包括大数据、关键字检索、人脸数据,几乎是加速地形成网格化维稳的模式,扩大对言论自由的管控和施压。

    虽然胡佳认为,杜斌已离职外媒多年,他的被捕应该和他是外媒前雇员的身份关联不大,但杜斌和彭博新闻(Bloomberg)北京分社中国籍女记者范若伊相继于两周内被捕,都再次在中国的外媒圈引发寒蝉效应。

    外媒圈寒蝉效应再起

    一位在外媒北京分社工作的中国籍摄影师向美国之音表示,“当然会有些担心”。

    不愿透露姓名的他表示,这是他从业以来第一次听到同行因国安罪嫌被捕,“当然会紧张”,他说,他已向所任职的外媒机构反应。而公司也已开始为他和其他中国籍雇员安排律师,进行相关的培训,除了更详细了解中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外,也会事先做好如何依法因应类似事件的准备。

    他说,他会谨守中国国务院关于外媒采访所发布的相关命令条文,以免踩到红线。

    彭博记者范若伊于上周一(12月7日) 遭便衣国安人员从家中押走,失联多日。彭博新闻虽一再向官方探询范若伊的下落,但直至上周五(12月11日)才确认,她因涉嫌参与危害国家安全活动遭到逮捕。

    据报道,彭博总编辑米思伟(John Micklethwait)虽高度关切范姓记者的后续状况,但也强调,不会改变报道中国新闻的方式。

    欧盟(EU)和驻华外国记者协会(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in China)随后也相继发布公开声明,呼吁中国释放范若伊和保障其法律权益,并指出,中国籍雇员是外媒高度倚赖的工作伙伴。

    不过,中国驻欧盟的大使馆却透过官方微博表示,“事涉中国内政,其他国家或组织无权干涉”来回应。

    无国界记者组织谴责

    对此,国际记者团体无国界记者组织(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表示,中共当局一再抓捕媒体工作者反映出的是中国日渐限缩的言论空间,以及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政下,对包括记者在内的异议人士之系统性的镇压,尤其是不受中共政权控制的外媒。

    无国界记者组织东亚办事处主任艾玮昂向美国之音表示:“中共政权将外媒的受访者和员工当作人质。他们试图勒索外媒特派员说,如果我不满意你所发布的新闻内容,我将处罚你的中国籍雇员或者你的受访者。这当然会对外媒特派员带来寒蝉效应。”

    艾玮昂说,外媒是现在仅存之监督中共政权的见证者,也因此,对只需要正面宣传的中共来说是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他说,新冠疫情的危机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因钳制言论而导致新冠疫情的隐瞒,才会造成全球疫情的大扩散。因此,他呼吁民主国家必须对中国施压,确保中国不再隐瞒、也不再钳制言论。

    他说,中国一再以内政为由,拒绝他国介入,这是全世界民主国家都不应、也无法接受之事。

  15.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站务 发表文章

    有关工会的几个问题和想法,抛砖引玉(更新中)

    1. 加入工会的资格是什么? 目前2047组织大规模的正式“工会”并不现实。我认为工会应该主要作为一个表达和讨论用户诉求的地方,所以目前的“工会”没有必要限制准入资格,没必要正式选工会主席,也没必要发成员证,而是作为一种议事程序存在。具体的讨论可以由楼主限制哪些人可以参与、哪些人不能参与(如:此讨论管理员不得参与;此讨论涉及的XXX管理员不得参与;等等)。

    2. 工会可能出现哪些诉求? 可以针对事,如要求技术团队增加或修改某项功能;要求对某件论坛事件做出解释;要求对论坛规则做出修改;等等。也可以针对人,如要求站长或特定管理员改变某种行为;要求特定管理员撤职(站长是网站和服务器实际控制人,不可能撤职);要求某个论坛成员改变某种行为;等等。每个诉求可以有不同的发起者。

    3. 工会的联络方式是什么? 不涉及敏感问题和人物,可以在“工会”板块发帖讨论;涉及敏感问题和人物,可以用匿名工具联络,例如Matrix,用私信告知联络方式。

    4. 工会的抗议手段包括什么? 具体的诉求和抗议方案可以由特定运动组织者决定,或者参与者投票决定。手段举例(按激烈程度从轻到重):沟通谈判,与站长谈条件;退站XXX天,限期整改;在其他站点和平台发大字报(目前的de facto抗议手段);集体退站(甚至建立新站);等等。手段是否有效,要看这一诉求是否符合足够论坛用户的意愿和需求。

    5. 工会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这个太多了。先不写了,睡大觉去……

  16.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几个问题想问问学猫叫

    我想严肃地问问 @我们一起学猫叫 几个问题,没有恶意,旨在交流:

    1. 你赞成“核平中国是一种人道主义吗”?如果(this is a big if)你有机会按下某个按钮,就可以使中共垮台,代价是核平中国的某个城市,你会这样做吗?

    2. 你赞成“反共必须反中”这种观点吗?

    3. 你认为中国人比其他种族/文化的人低劣吗?如果是的话,在什么方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 你觉得中国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造成这一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最后说一句,我认为人的观点是会变化的,人的性格特质反而比较稳定。从一些其他的帖子观察,我并不觉得学猫叫像是具有反社会性格倾向的人,所以我比较好奇你的某些具体想法。

    P.S. 其他人如果对这些问题有看法,也可以回复。

  17.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新周刊】被加班压垮的中国年轻人,正在挤进体制内

    链接: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12/13/10147907.html

    逃离"996"、捧上"铁饭碗",这一届的年轻人真的不想再为工作"拼命"了。

    2020年11月29日下午5点,肖琳走出考场。她站在考场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了句:"重在参与。"

    肖琳是广州一所211高校的研二学生,面临毕业的她本没考公务员(以下简称"考公")的计划,但这几年频繁看到新闻中对996的报道、已经工作的同学对公司"事多钱少"的吐槽,还有身边越来越多投向考公大军的同学。肖琳突然觉得,公务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出了考场后,肖琳知道自己今年是考不上了。但接下来各地的省考市考她都要去试试,争取早日"上岸"(指通过公务员考试考上公务员,进入体制内工作)。

    考生在考场外等候考试入场。 图源/华图教育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57.6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平均竞争率为61:1。而在2016年,这一数据为139.46万,平均竞争率比仅为33:1。

    短短四年,考公务员的难度已然翻了一倍。即便如此,仍旧有一波接一波的年轻人努力挤进体制内。逃离"996"、捧上"铁饭碗",这一届的年轻人真的不想再为工作"拼命"了。

    考公独木桥 越来越挤

    根据北京大学2019年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在2822名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的毕业生中,进入体制内(泛指公务员、国企编制内员工或国家管理阶层家属等代表国家权力或依靠国有资产获得收益的群体。)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超过了75%。而在益普索发布的《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中,将近一半的留学生归国后进入体制内工作,其中21%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25%任职于国企。

    曾经是"二本"学生主战场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今成为越来越多"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和海外留学生的择业首选。

    对于这一变化,肖琳深有体会。因为看重体制内的稳定,她周围不少同学从入学时就把考公作为就业的第一选择,研究生时期的同学七七就是其中一个。

    因为受到在体制内工作朋友的影响,七七对公务员稳定的工作环境十分心动。同时她也"打听"到,这几年体制内的工资待遇不断在提升,各项福利都很不错。"我主要的考虑是,如果想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快速、高效、稳健的扎根的话,考公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

    尽管各地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一直比较神秘,但互联网上不乏体制内的人出来"现身说法"。 图源/知乎

    从官方发布渠道来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0501元,比上年增长9.8%,而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604元,比上年增长8.1%。

    体制外连薪酬待遇都比不过体制内了,谁不想对体制内说一句"真香"呢?

    考公这座独木桥,变得越来越挤了。

    逃离"996"的年轻人

    "从早上9点开始工作、每天零点才下班、连续工作7天无休。"这是在某国企设计院实习的实习生小周的一天。三个月实习结束后,小周再也不想经历这种加班没有尽头的工作了,经过权衡后一头扎进了考公大军中。"还是小命要紧啊。"小周笑说。

    最早关于"996"的说法是互联网大厂中"从早上9点到9点,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然而演变到今天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加班文化。各大公司相继推出所谓的健身房、9点后打车报销、晚餐报销等员工关怀制度,都在无形中塑造着"996"的加班文化。

    "996"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新鲜事,"没有'996'的人生算不上完整的人生"都成了打工人的日常调侃。

    但关于对"996"工作制的吐槽早就存在,并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大众讨论。今年4月马云在阿里内部交流活动上提到的"996福报论"更是将这种不合理的加班制度推上风口浪尖。


    "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图源:微信号"第一财经"

    其实,"996"并非只存在互联网大厂里,中小企业的加班也十分常见。

    今年中旬,即将面临毕业的星星找到了一份连锁餐饮店的新媒体运营实习工作,原以为实习工作会相对轻松,没想到作为实习生的自己也有这么多工作,加班更是常态。

    "想不通领导为什么总是在晚上布置工作,也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要为这样的公司加班熬夜。"星星说道。

    在星星看来,很多加班都是无效的。这种常态化的加班行为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合理的加班也是一种病态行为,不值得自己为之付出。无法接受无效加班的星星也决定考公,"虽然体制内也不见得轻松,但起码不会忙得丢掉自我"。


    被加班压垮的年轻人。/图源:pexels

    除了看不到尽头的加班,体制外的不稳定也在推着年轻人往体制内走。

    2020年,疫情让许多企业都受到重创,裁员在这个春天不再罕见。

    小梦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她眼见着有同事被叫进人事办公室,出来后就收拾东西走人。几个月的时间里,不少同事接连"被辞职"。在这样的环境中,小梦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满脑子都是:"下一个不会就是我吧。"

    小梦是幸运的,年轻的她留下来了。随着疫情的减弱和公司业务的复苏,裁员的压力暂时消失。但小梦不想再承受这样的患得患失的紧张感,决定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公。

    相比民营企业中加班成风、35岁隐退"潜规则"、职场竞争压力大等问题,公务员的稳定、不低的薪金和完善福利体系在如今的风险社会中渐显其珍贵之处。

    挤进体制内,成了每一个想逃离"996"的年轻人的最佳选择。

    求稳定≠不努力

    "枯燥单一的工作内容、一眼望到头的未来和平淡的生活"这句话曾经是多少人不愿意进体制内的托词呢?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又曾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呢?

    然而对"外面世界"再多的好奇也抵不住生活带来的暴击。抛开加班不说,面试时若隐若现的性别歧视、工作后时刻需要担忧的"被辞退"都成了这届年轻人在面临就业选择时的重要考量指标。

    "高额的公积金、完善的福利制度,我都不用担心怀孕会影响我的工作,这些简单的要求很多企业都难以做到,那我为什么不选择公务员呢?"七七说道。

    不是只有女性在求稳定,男性也有同样的想法。

    小周最近一直在准备家乡附近的选调生考试,他希望能够顺利考入体制内,和女友在家乡安定下来。他认为,稳定的体制内生活不仅能够让他照顾到家庭,也能有自己的生活。

    稳定,是年轻人们逃离"996"的初衷,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的不想努力了。

    今年是基层公务员小光工作的第三年。在那个县城里,小光每天除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还负责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即使不在工作时间内,只要接到老百姓的电话就要立马去解决。"哪有什么事少钱多的工作呀,基层工作还是比较累的,全凭一腔热血在支撑。"小光笑着说道。

    朋友圈里偶然能看到小光对加班至深夜的抱怨,但更多的,是她在分享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真的能帮到一些人,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小光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十分满意。

    其实,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只是当这份工作既不能让你感受到自己价值,还对你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那么逃离它就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逃离不等于不努力,更不是逃避。

    这一届的年轻人也不是不想再努力了,只是他们不再把工作当作寻找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春天的花香、夏天的炽阳、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雨雪,当我们有时间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时,生活才能被称之为生活。

    当高强度地工作一天天消耗着年轻人对工作的热情,当个人的生活空间不断被工作挤压时,年轻人如何能在无止境的工作中看到生活的美好之处呢?

    年轻人们想要的不是日复一日地坐在工位前,连窗外的星星都无暇欣赏。毕竟,除了地上的六便士,头顶的月亮也格外珍贵。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18.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被盯上的女人:拐活的1万,杀死配阴婚10万

    原文微信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lMHQcqXiJW7unuW-fzw1g

    相关帖子:【全现在】寂静的村庄:死于虐待,葬于阴婚

    导语:

    微博这几天,挂了一条#配阴婚是否违法#的热搜,源头在广西财经学院那段全网转发的阴婚舞蹈,舞蹈里的女孩子,被人活活勒死,配了阴亲。

    现实就是呼应,因为不能生孩子,被丈夫虐待致死的方洋洋,死的时候才22岁,刚刚火化后,就被人拿走了骨灰盒。家里人给她安排了阴婚。"收了几千元,相当于彩礼钱。"

    Image

    在阴婚利益链发达的地方,如果有未婚女子重伤在医院抢救,阴婚贩子甚至在急救室外,就开始拍卖还没断气的女孩尸体。

    看到一份研究报告里写,从2000年1月到2017年7月,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1038起拐卖案件里,拐卖妇女的金额多在1万上下,这是活人的价格。

    而杀死一名女子卖去配阴婚,动辄10万起步,这是死人的价格。

    如果说,过去,阴婚是一种风俗,那现在,阴婚更多已经变成了一条产业链。一条偷盗、买卖女性尸体,甚至会从拐卖、绑架、虐杀的源头做起的致富路------

    Image

    1、明星阴婚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阴婚",有182起判决;搜"冥婚",有74起。

    阴婚这件事,在我们国家有着很长的历史。或者说,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是一种风俗,连一些明星也搞。

    Image

    比如近些年比较出名的新闻,就是自杀去世的郑多彬,她妈妈给她安排了一门阴婚,男的叫文在成,韩媒还报道过。

    郑多彬生前都没见过这个"丈夫",但郑多彬妈妈觉得这个男孩子人很好,一定很适合女儿。

    郑多彬这种属于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阴婚,相比之下另一些明星的阴婚故事,听起来,更像是感人的爱情悲剧。

    Image

    郑多彬阴婚

    比如2002年的时候,Beyond的鼓手叶世荣,本来跟相恋多年的女友许韵姗定好了圣诞节结婚,却在婚期两个月前,发现许韵姗赤身裸体溺亡在浴缸里。当时叶世荣还被警方带走调查,但最终定为意外。

    叶世荣说他们家早就把许韵姗当成了媳妇,所以在许韵姗的葬礼上,用的是"叶府治丧", 叶世荣还给死去的女友送上了戒指,很多港媒用"叶世荣阴婚"来报道这件事。

    Image

    许韵姗葬礼

    类似的还有米雪,她跟尹志强在一起很久,也算当时娱乐圈的模范爱人。尹志强求婚多年,但米雪喜欢自由,一直没答应,直到尹志强因为鼻咽癌去世,米雪才后悔自己无数次拒绝他,最后在尹志强的葬礼上举办了阴婚仪式。

    不过,叶世荣和米雪的"阴婚",更多是种在阴阳相隔的状态下,爱意的表达和遂愿。

    这跟我们今天要说的阴婚还不太一样。

    Image

    米雪

    现实中的阴婚,敲骨吸髓。

    《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就拍过一部叫《安魂曲》的短片,说的就是全家出了车祸的男主,为了筹钱,不得不把妻子的遗体买到农村去和别人结阴婚的故事。

    这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都是被认可的传统。

    Image

    《安魂曲》

    2、干货和湿货

    如今,阴婚传统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比如山西、河北、广东,依然广泛存在。

    阴婚若要溯源,应该建立在东方家族制观念上。成家立业、无后为大的传统,对死人也一样适用。没结婚的男女去世了,入祖坟的资格都没有。

    河南闫庄村当地的老人说:"荒坡上,挖个浅坑埋了,等配了阴婚,才入祖坟。"

    配阴婚也有很多讲究,早年买卖没有那么严重,都是乡邻之间介绍,就跟普通结婚上门提亲差不多。

    要认亲家,要比条件,要给彩礼,双方逢年过节还要串门。

    但人情关系关系社会给死人结亲就没那么容易。于是有的年轻男女,当然男的为多,经常要死了十几年才找到阴亲。

    这时候就算是配上了,也不能马上迁坟结亲。因为配阴婚有"干"和"湿"的讲究。

    "干",就是死了很久的人。

    "湿",就是新去世的人。

    如果男女双方中有一位是新去世的,那就属于"湿丧",可以就着湿丧办阴婚。比如方洋洋这种类型,就属于很抢手的"湿货",所以她的骨灰盒才会马上被抱走。

    但如果男女双方都是去世有些年头的"干丧",就不能马上办阴婚,不吉利,家里会死人。

    只能等亲家里,某一方有人去世,趁着这个新死的"湿丧",才能办阴婚。

    也正是因为这种"干湿"的习俗,才导致了之后一系列杀人买尸的产业犯罪链,不过这个我们之后再说。

    曾经听过一家人办阴婚的流程,两家其实定了阴亲很久了,但都是干丧,没法办婚礼。等了好几年,终于男方家里的爷爷去世了。

    男方家里马上派人去告诉女方家里,让他们准备嫁妆之类。男方家里派人去女方家里的坟上,把女孩子的尸骨取出来,停放在家门外,等着男方第二天来接亲。

    这个晚上,还一定要找人连夜看守,因为女尸难得,很多人都盯着想偷。当地人说,只要没有守夜,女尸必定失窃,可见盗尸阴婚利益链之疯狂。

    Image

    被偷走的女尸

    等到第二天,男方家里人吹吹打打上女方家里接亲,就去男方家里办"红事",棺材还不能"见天",必须打一把红色的伞。一般是男女双方的亲属抱着双方的照片拜堂。

    等"红事"办完的第三天,才办"白事",新死的老人先下葬,先走"湿丧",再把这对新人的"干丧",下到墓穴里,阴婚就算办完了。

    但就像我说的,不是所有死去的男人都能找到阴婚,所以有时候,条件一般点儿的家庭,就会给儿子配个女明星的画像,也下到墓里,就算交差了。

    为什么,总是男性找不到女性配阴婚呢?

    3、为什么女尸难得?

    这个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分工有关。

    在广大的家政市场还没有铺开的前些年,女性还没有大规模参与到广大的务工群体中,尤其是在山西等地区,有煤矿类支柱产业,外出打工还是以男性居多。

    他们多数又做煤矿、建筑这种工种,特点是重体力、高伤亡率,死了给赔钱。

    男性意外死亡的几率远高于女性,死者家庭手里又拿着抚恤金,再加上儿子必须成家的观念,阴婚的市场上,也就出现了女尸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

    从现实婚姻延续到死者婚姻的彩礼制度,让竞争的筹码,变成了钱。

    山西那边一个做阴婚生意的李姐就说过一个竞价故事。

    Image

    阴婚中介

    他们村里新死了一个女孩,村西口王家的男孩两年前死在煤矿上,手头有点赔款,就赶快托李姐去联系。

    结果等李姐到的时候,已经有两家人在谈价格了,于是就变成了三家竞争,女方家里也开始水涨船高,从最开始的6万,谈到了10万。

    李姐有点看不过去,这意思坐地起价啊,也拿不了主意,就给王家妈妈打了个电话,说价格到这儿了,怎么办。

    王家妈妈说:人没了,矿上总共就给了15万,怎么说也要把这婚事办了,不能让他一个人在地下孤零零的啊。

    油管上有人发的阴婚现场

    李姐就拍板,10万买下了这门亲事。最后,加上各种嫁妆啊、棺材啊,王家总共花了12万多。

    后来李姐说:12万,中等价而已。反正男方家人没了,拿着抚恤金也没用,结个阴婚,就是最大盼头,你不能毁人家盼头是不。

    上面说到的这个女孩,因为刚死,属于"湿丧",所以是可以跟王家儿子马上办阴婚的,不用再等了。

    但很多时候,男方家里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庞大的卖方市场,动辄十几万的收益,找女尸配阴婚,成了很多人眼中的生意。

    Image

    刚死的女尸10万起步

    4、盗墓掘尸和杀人卖尸

    做女尸生意的人分好几种,好一点儿的,做的是盗墓掘尸的事儿。

    2015年4月19日那天,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汽车站的安检员,发现一个双肩包里,有人类的尸骨。

    他马上截下了这个书包,报了警,但是当事人跑了。

    警察很快根据监控抓到了嫌疑人惠明鱼和李哥。这里的李哥,还是个惯犯,八十年代就因为强奸罪和杀人罪被判过刑。九十年代减刑出来后,又因为盗窃进去过好几次。

    他们交代说,过安检被发现的那具女尸,是4月18日在定边县砖井镇的一座坟墓内偷的,去车站,是想把尸骨运去延安,那边有买家。

    在被安检发现以后,"货"没了。他们还又跑回了定边县,又偷了一具女性尸骨,改坐出租车去了延安,把尸骨卖了2.1万。

    "干货,卖不上价,2012年我们也卖过一具,2万块。"

    另一类"生意人",就是杀人卖尸的一条龙服务。

    2003年有一起新闻很轰动,一个叫王海荣的惯犯,跟自己的两个朋友一起,在陕西省延安市姚店镇,那把一个在路边等车的女人,骗上车掐死,然后把她的尸体,卖去配阴婚,赚了2.2万,最后被抓到,判了死刑。

    这应该是历年来关于阴婚的案子判得最重的之一,因为被害的姑娘,当时还怀着孕。

    Image

    杀死女性,再卖掉尸体配阴婚,属于最抢手的货源,因为尸体新鲜,属于湿丧,能马上配婚下葬,价格也高。

    有的阴婚贩子,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个婚姻中介。

    2016年清明节前后,孙蓉芳把有精神问题的女儿王桂英交给婚姻中介马崇华的时候,还以为女儿有了个好去处。

    她不知道,女儿被带走的第二天,就被马崇华杀死在窑洞里,卖给陕西神木县刘凤祥死去的弟弟,配了阴婚。

    4.02万元。都是从刘凤祥弟弟车祸去世的赔款中拿出来的。

    下葬前,王桂英的尸体被烧得焦黑,再看到女儿尸体的时候,连母亲孙蓉芳都已经认不出样子。

    Image

    王桂英的家

    在刚卖完王桂英后几天,马崇华又骗走了甘肃省镇原县寺沟村,有点精神问题的的女子安玉兰,以介绍婚姻的借口,把她带到窑洞里,注射了两支氯丙嗪针剂,王桂英也是这样被杀死的。

    这次,安玉兰被卖了4.2万。

    马崇华这种,属于打着"次品婚姻中介"的名义,做杀人卖尸的阴婚生意人。

    所谓"次品婚姻",就是专门为残疾人、智障、年纪过大的人找结婚对象,属于婚姻中介中的疑难杂症。这是条连锁业务,找来、拐卖来精神有问题的女子,能卖掉嫁人,就卖活的;卖不掉,就卖死的。

    这样的女人,是他们最好的目标。

    Image

    马崇华作案的窑洞

    5、最好的阴婚目标

    2007年1月4日,杨东艳在自家炕头上被警察抓住的时候,还在和自己的孩子玩扑克。

    杨东艳最早也是做半拐卖半介绍婚姻的营生。2006年年中的时候,他从关中领回来一个女孩,入手价1.2万。

    但女孩精神有点问题,迟迟不好"出手"。辗转途中,一个偶遇的男人给他出主意,"不如卖死的,价格更贵。"

    然后杨东艳就把女孩拉到了山西省隰县,杀掉拿去配阴婚,卖了1.6万。500给买家老李做车费,4500给中间这个介绍他入行的男人,七七八八杂项扣去,剩9000。杨东艳还赔3000。但总算是入行了。

    除了智障女性外,还有一类女性,也是阴婚贩子的目标对象。

    妓女。

    2006年,山西省洪洞县有个叫马宝虎的团伙被抓获,他们就专门向性工作者下手,以嫖客身份将女性骗出,杀掉,再卖给当地一个叫连甲奇的专做阴婚生意的人。

    被他们他们杀死的女性,有的连名字都没有,两个四川籍的姑娘,平时在嫖客面前自称小花和刘慧,最后警方调查的时候都很困难,因为不知道真名。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杀妓女配阴婚的原因,从事性工作的这些女孩通常都不使用真实姓名,也不会透露自己的真实来历,就算某天突然消失了,也没人在乎。

    写到这里,想起了谭维维刚出的新专辑里那首叫《小娟(化名)》的歌。

    Image

    《小娟(化名)》

    那些被伤害的女性们,上了社会新闻的耸动版面,会有谁记得她们的名字?

    上面说到的杨东艳,也选择过妓女下手。

    在卖掉那个智障女孩后,他觉得做倒卖生意成本太高,不如自己直接制造一手"女骨"。

    于是,2006年11月,他联系了一个之前熟悉的妓女,跟同伙一起,把她骗出门"做生意"。

    据说,这个姑娘,在做这最后一次生意前,刚刚割了双眼皮,本来不愿出门,还是杨东艳软磨硬泡,才出门接客的。

    但老李嫌弃这次的"湿货"是妓女,不干净,成色差,只肯给8000元。

    对杨东艳来说,已经够了,毕竟这次的"货",没有成本。

    被抓的时候他这么说:"我是为了挣钱嘛,这钱来得快嘛!要不是失手得早,我还打算再做几件。"


    看这些资料的时候,还有一起案子,看得我后背发凉。

    也就是4年前的事儿。河南省林州市的老苗,在2016年给死去的外甥买了一个阴妻。

    据说女孩儿是因病去世的,刚死。谈价格的时候,还在奄奄一息,媒人借此要高价:"湿的,马上就能葬。"

    举行阴婚仪式那天,天还下着小雨。老苗正准备使唤人下棺的时候,突然听到棺材里:砰,砰,砰。

    好几个帮手的人吓跑了,毕竟是自家的事儿,老苗留了下来,撬开棺材看。

    原来那个女孩子还活着。买下她的价格,是3.2万。

    看过的阴婚案子里,被害的,都是女性。这个关于阴婚的卖方市场,只有女尸,是最抢手的货物。被访人的叙述中,基本都是男尸,会想着一定要找个老婆。

    回头去看,它跟生多了孩子的家庭丢掉女婴,人贩子拐卖女性去山里成亲,鸡头强迫女性卖淫,共享同一条"女性身体即经济"的思路。

    有个阴婚贩子的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倒腾啥都不如倒腾女人挣钱,活的死的都挣,还没成本。"

    那些去世的女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死,也被这个世界标记好了价格。

    提问:你觉得配阴婚犯法吗?

  19.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FT中文网】每周数读:中国家庭债务在疫情期间大幅增长

    本周值得关注的数据有:中国家庭债务急剧增长、中国政策性银行海外贷款锐减、华尔街预计星巴克会在疫情后胜出、云计算公司股票大涨的背后等。

    【编者的话】本文为《每周数读》系列,透过原创数据图表,帮你快速扫描当周全球财经话题。

    1. 中国家庭债务快速增长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本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和2019年相比,中国家庭债务在今年上半年急剧增加3800亿美元,几乎是美国增量的四倍。如果看家庭债务占GDP的比例,中国在今年前6个月增加了3.9个百分点、来到历史新高59.1%,超过韩国或日本在相当发展阶段的水平,令人担忧家庭债务快速上升是否会抑制长期消费支出。

    2. 中国政策性银行大幅削减海外贷款

    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Boston University Global Development Policy Center)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显示,2009年起,中国两家最大政策性银行的海外贷款规模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多次超过世界银行集团,在最高峰时期达到750亿美元,但近两年这一数额却大幅削减,2019年跌至仅40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的地缘政治压力和经济发展转向,都将影响中国的对外贷款计划。

    3. 云计算公司在疫情下股票大涨

    由于稳定的用户需求和订阅盈利模式,云计算公司股票纷纷在大疫之年大涨。据知名风投公司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的数据显示,BVP纳斯达克新兴云指数(BVP Nasdaq Emerging Cloud Index)今年迄今上涨84%,表现远超纳斯达克综合指数(Nasdaq)和标普500指数(S&P 500)分别的涨幅36%与13%。不过,云计算行业过于良好的股市表现,目前也引发一些分析人士担忧其实际状况是否低于市场预期。专家警告,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估算云企业的现金流、未来的订单量和顾客流失率仍不精确。尽管存在隐忧,但华尔街对云计算企业的热情仍握有根据,和软件公司过去依赖销售一次性许可证相比,云服务的订阅模式显然更加稳定。

    4. 美中仍为全球独角兽企业的核心产地

    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11月19日,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已超过500家,其中美国和中国的独角兽企业约占全球总数量的70%,美国和中国分别拥有242和119家,数量远超其他国家。

    5. 华尔街预计星巴克将从疫情中胜出

    新冠疫情重创美国咖啡业,根据Euromonitor的预测,美国在今年将失去近2000家咖啡店,结束多年行业的扩张。至于咖啡业连锁龙头星巴克(Starbucks),今年3到6月的销售额同比减少40%,但公司预计中国的业务会在本季度完全恢复,随着全球其他地区在明年陆续改善疫情,集团收益也预估将复苏。华尔街也预计,由于星巴克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有机会从这场疫情中脱颖而出。从3月份至今,星巴克的市值已上涨了80%、目前快接近1190亿美元的新纪录。

    6. 中国民企天齐锂业的违约危机

    近期有多家中国上市公司引爆债券违约危机,但作为掌握战略性资源的中国锂业巨头天齐锂业,似乎获得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天齐锂业原本在11月底前必须向以中信银行为首的债权人偿还约19亿美元的债务,否则将面临违约。中信银行日前宣布,将提供天齐锂业一个月的宽限期。

    锂是生产电池的重要元素,天齐锂业目前为全球最大锂生产商之一。根据英国基准矿业情报(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碳酸锂价格自2018年开始一直呈下跌趋势,目前低于6000美元每公吨的价格仅为峰值的约三分之一。路透社(Reuters)早前报道,澳大利亚金属商IGO有意以15亿美元购买天齐锂业旗下格林布什矿25%的股权,通过这份交易,或许能暂缓其债务危机

    (翻译:数据新闻实习生赵敏竹。责任编辑:silva.shih@ftchinese.com)

    本文章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查看原文:每周数读:中国家庭债务在疫情期间大幅增长 - FT中文

  20.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三联生活周刊】那些十几岁就辍学的农村少年,后来去了哪?

    这些出身农村的少年,被从中考、高考的"独木桥"上挤下来后,难以得到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十几岁时开始"混社会"。实务学堂像一个避风港,给了他们学习技能并思考未来人生方向的空间,但离开学堂后,他们的人生又将如何展开?

    记者 | 李秀莉

    摄影 | 张雷

    一所特殊的学校

    我第一次见到陈艺文时,他正坐在教室里的一张书桌前,戴着外挂耳机,看一个讲编程的B站视频。正是课间休息时间,学生们走来走去,教室里乱糟糟的,陈艺文处于其中,显得很安静,他正在努力学习编程的后端技术,希望明年能学成出去,赶紧找份工作。

    **陈艺文是到实务学堂以后开始接触编程的。这是一家专门为农村辍学青年提供技能培训的私人机构。**2018年,没考上高中的陈艺文本想去技校学点手艺,被刚从技校辍学回来的表哥拦住,告诉他"那里学不到东西",之后,陈艺文的姑姑推荐他来实务学堂。姑姑上过大学,后来又在北京工作、安家,在家族里属于见过世面的年轻一代,陈艺文信任她,于是来到这里。

    Image

    陈艺文中考失败后来到实务学堂,目前在学习编程

    那一年,实务学堂刚成立不久。现在,这里有学员20多人,从15岁到21岁不等,来自湖南、吉林、四川等不同的地方。**他们的共同点是:留守儿童,出身农村,十几岁时辍学,外出打工,但不管从技能还是心理状态上,都难以真正融入社会。**欧阳艳琴是实务学堂的创始人,她告诉我,这些学生里,念过普通高中的只有五人,其中三人没有上完。欧阳艳琴出身于湖南农村,父母很早就到东莞打工,她大部分的童年时光是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上学。幸运的是,欧阳艳琴一路从初中、高中读到安徽大学,后来留在北京做了记者。但早年的留守儿童经历,让她对这个群体有天然的共情能力,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2015年,欧阳艳琴辞去记者的工作,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东莞,创办了一家针对6~11岁流动儿童的造物空间,后来,又聚焦于乐高兴趣课。2017年,欧阳艳琴回到北京,去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想看看孩子们有什么真实的需求,"哪怕只能在里面开一个乐高空间也行"。碰巧遇到初三的一个班主任开学时突然离职,学校急缺老师,欧阳艳琴就留了下来。当时的一个大背景是,北京的大量底层务工人员因为生活空间的进一步缩减,面临着离开或留下的艰难选择,不少打工子弟学校关停、拆除。欧阳艳琴意识到,对这个群体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许并不是一个乐高空间,而是最基础的教育资源。

    一些15~21岁的学生辍学后来到实务学堂学习

    实务学堂就在这样的思考下成立了。机构的第一家校址开在北京昌平城乡接合部,离北六环不远,周边至少分布着9个城中村,靠近天通苑和回龙观,二者被称为"亚洲最大社区",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学堂之所以开在这样的地方,欧阳艳琴有自己的考量,她想做针对城市流动少年的职业教育。在教育部,这类群体有专门的称谓,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424.04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有1048.39万人,在初中就读的有375.65万人。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必须回到老家读高中、考大学。回到老家,意味着重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很多流动少年就在这个城市与乡村的断裂处辍学。

    失学

    尽管只有17岁,实务学堂已经是陈艺文读的第七所学校。

    陈艺文生于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兴隆镇下的一个村子。兴隆镇是岳池县西北片区的中心镇,距离县城16公里,还是四川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因此,镇上的学校从幼儿园到初中都有。陈艺文的幼儿园与小学前三年都在这里度过,他清楚地记得幼儿园的那段时光,因为"特别快乐"。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会给每个小孩发一包糖,他带回去,和爷爷奶奶一起吃。

    那时,爸爸妈妈已经出远门打工了,每年只能在过年时见一次。父母具体是哪年离开家的,陈艺文已经记不得,但他后来经常听亲戚们提起一件事:3岁那年的春节,爸妈过年回家,给他带了好多玩具,陈艺文当时并不认识他们,还是周围人提醒,才将信将疑地叫了"爸妈"。当时,班里同学中父母出门打工的情况非常普遍,他从小一起玩的朋友也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年暑假才到父母打工的城市一起生活一段时间。

    父母不在身边的那几年,按陈艺文的描述,自己算是充分解放了天性,作业不想写就不写,课不想上就不去,为此没少挨揍。一次是被50多岁的奶奶追了大半条街打;还有一次,干爹用绳子将其绑到摩托车后座上,送去了学校。但学校里一个班五六十个孩子,一个年级四个班,老师也管不过来,上课的时候,只要不过分打扰课堂秩序,随便干啥都行。陈艺文形容自己是"标准的差学生",除了学习不好,其他事儿一概不惹。大多数时候,他在教室后排睡觉,或者和同桌"摆龙门阵",以度过无聊的上课时光。

    这些"光荣事迹"最后都传到远在北京的父母耳朵里。三年级下学期的暑假,父母回来带走了他。到北京后去的第一家学校叫"七彩",是一所私立小学,一年学费四五千元,对陈艺文的家庭来说是笔昂贵的开支,但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不好。在陈艺文的印象里,老师们教的东西甚至比老家教的还要浅一些。学风也不好,班里一对学生情侣大胆到公开在教室接吻,那会儿没有接受过任何性教育,陈艺文以为接吻会导致怀孕,还悄悄为那个女生担心过。

    换了个全新的环境,再加上班里一大半都是北京本地孩子,很长时间里陈艺文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当时,父母在昌平郊区的一家模具厂打工,一家人就在工厂附近的村子里租了间小平房。学校离家远,要坐一小时校车,陈艺文每天早上不到7点起床,拿上父母给的两块钱,在村头买俩包子,带在路上吃。父母工作忙,往往天黑了才从工厂里回来。虽然村口就有一趟公交车通往朝阳市区,但一家人从来没一起出去玩过。陈艺文经常自己带着公交卡,脖子上挂着家里的钥匙,一个人去市区找姑姑。

    到五年级,不知道什么原因,正在就读的学校被拆了,陈艺文转去了另一家叫"博文"的学校。刚读一年,父母所在的工厂要从北京搬到天津,陈艺文再次跟着转学,在天津读完了六年级。等到上初中时,父母发现,几次转学中,学籍不知道何时弄丢了,这让在当地读初中变成了一件更难的事儿。

    **兜兜转转后,陈艺文再次回到老家镇上读书。每一次转学,都伴随着对老师和周围环境的重新适应问题。**陈艺文的成绩下滑得越来越快,初一时他还勉强跟得上,初二开始越来越吃力,到初三就直接"自暴自弃",又回到了小学三年级前的状态,逃课或上课睡觉。他的中考成绩只有300分,连县里最差的高中都上不了,传统教育之路匆匆画上了句号。

    在农村,陈艺文的情况并非个例。2015年,国家统计局做过一项针对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城市15~19岁人口队列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为83%,农村同队列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为53%,这意味着将近一半的农村初中毕业生直接选择放弃高中阶段教育,或者没有接受完整的高中阶段教育。

    职校

    从中考的独木桥上被挤下来时,陈艺文才15岁,依照大多数农村孩子遵循的教育路径,下一步就是找个中职院校继续读。他的表哥雷涵,即上文提到的干爹家的儿子,比他早两年参加中考,但成绩只有200多分。那时的雷涵才14岁,想着至少要再接受一下学校教育,经同学推荐,去了他们县城里的一家职校。

    来自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中职学校为1.03万所,年招生达559万人,占高中阶段受教育人口的41.37%。这意味着,**在中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数量接近高中阶段教育学生总数的一半。**来自教育部的另一项数据则显示了他们的家庭背景------**农村户籍学生占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的82%。
    **

    Image

    实务学堂的孩子们有时会在室外的自然环境里上课

    和读高中不同,上职校几乎没有任何门槛,雷涵交了2000元学费就去报到了。事实上,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敞门招生、宽进宽出"已经是普遍现象,但职校的教育质量却和现实需求有很大差距。徐州财校的前副校长、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顾问刘景忠有着40多年的职业教育经历,他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提到我国职校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生源质量与教学水平的同步下滑、不少学校专业设置的趋同、教学离产业需求越来越远等。"现在很多校长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别出事',至于培养出的学生素质如何,就业质量怎么样,没有人真正考核这个。"

    雷涵一开始确实是本着学点东西的心态进职校的,到了之后才发现,根本没有一点学习的氛围。早上9点上课,到了教室,老师在上面照着课本念,学生在下面埋头玩手机,双方互不干扰;课程设置也很"水",下午不到4点就放学,"大部分时间都在玩"。周围同学大都是从传统教育路径上被淘汰下来的,基础一样地差,有些连课本上的字都认不全,数学、英语这些更别提。

    雷涵告诉我,自己就读的职校是全县出警率最高的地方。开学军训的第一周,他就撞见两个同学挥了拳头。还有一次,同班的两个男生为一个女孩争风吃醋,各自带了一帮人在操场打群架。雷涵刚到宿舍时,还在柜子里发现过几根钢管,室友们推测是上一届学生留下的,本来准备扔掉,后来一想,"好像留着也没什么坏处,万一(打架)要用到呢?"在职校的那半年,雷涵学会了抽烟,在他看来,那是一种社交与生存的手段:学生之间见面习惯性地买包烟散一下,拒绝就意味着将自己排除在圈子之外。

    一个学期下来,雷涵自觉继续待下去的意义不大,第二学期就没再去了。后来,当陈艺文前来咨询自己下一步该去哪儿时,雷涵给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别去职校"。

    游荡

    2020年11月,当我在实务学堂见到雷涵时,他正在和两个同学讨论问题。雷涵显然是话题的主导者,坐在三个人的中间,一边说,一边在电脑的百度搜索框里输入"马克思"几个字。他身高一米七五,戴金属框眼镜,头发做了离子烫,偏分到两边,穿一件白色卫衣,脚上是一双厚底运动鞋,整体看起来带点文艺范儿的休闲风,偏学生气质。这个形象的雷涵,很难看出是"混"过两年社会的。

    Image

    雷涵来实务学堂前,上过职校,混过社会

    从职校出来后,15岁的雷涵在家躺了几个月,无所事事。后来,经朋友介绍,到镇上的一家工厂生产足球。工厂的规模很小,老板加员工一共也就几个人。一个月1000元,吃住在家里。虽然工资不高,但挺自由,迟到了,老板顶多说一句或者根本不搭理。下午三四点,雷涵提前把手上的活儿做完,就可以去网吧打游戏。

    干了没几个月,因为担心厂子里常年散发的化学气味对身体不好,雷涵离开了,"又在家混了半年"。2018年夏天,经妈妈的朋友介绍,他去了县城的一家酒楼当传菜生,工资提到了2000元,但也更累。雷涵向我描述,酒楼的一层是接待处,二楼是大厅,三楼是一些包间,厨房在二楼,遇上宴席,需要一次端着十几盘菜二楼、三楼来回跑,还没有电梯。客人走了,要再把餐具收回来,放到一个大盆里,由两个服务生抬下楼。雷涵笑称,力气就是在那时练出来的。

    这份工作又没干太久,雷涵的解释是虽然工资涨了,但依然存不住钱。"到酒楼之后,他们经常出去吃饭、唱歌、喝酒,不跟着一起去,你就感觉格格不入。"那段时间,因为天天吃辣喝酒,雷涵的胃被搞垮了,再加上"游荡了这么久,干了这么多工作,也想再学点东西",雷涵离开四川老家,去了深圳沙井镇的一家电子厂当流水线工人。

    雷涵在流水线上的工作是"贴片"------把芯片贴到一张塑料板上,盖好,打包出货。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因为受不了工厂宿舍的脏乱,他在外面租了房子,离宿舍比较远,上下班来回要一个小时。除开工作、吃饭、睡觉,每天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大概不到三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根本想不到学习的,整个人都麻木了。"雷涵说,"无法接触任何新的东西,也无法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身心都没办法发展,整个人感觉被异化了。"

    在和实务学堂的年轻人接触的几天里,不少人都有过一段"混社会"的日子。21岁的李成杰是学堂里年纪最大的,高中读了一半就辍学,先是在当地县城的网吧当网管,后来又去广州,和父母一起在建筑工地干活儿,每天的工作就是搬砖、和水泥、抬水泥,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因实在受不了辛苦和枯燥的工作内容,李成杰又找了家按摩馆当学徒,本来想学点技术,但去了之后一直干着前台的活儿。

    **"学点技术",未来好有一技之长------接受采访的孩子们几乎都向我表达了这一想法,但要找到一个安全合适的场所并不容易。**陈艺文也想学点技术,他曾在北京昌平的一家汽修厂当学徒,但和李成杰遇到的问题一样,对方压根就是在找一个不用签合同、不用付工资的童工当免费劳力。干了三个月,陈艺文只学会了怎么把车子的零件卸下来,还差点在一次打下手时,被修车的机器切到手。

    "以后我到底可以干啥?"离开汽修厂后,陈艺文不止一次问自己,普通高中肯定是上不了,职校又学不到东西,此时的自己只有15岁,未成年,想去正规工厂打工,对方都不一定要。况且,陈艺文的心中始终有个小火苗在蹿,他想再好好地学点东西,为未来多做些准备。

    欧阳艳琴

    欧阳艳琴对陈艺文这样的孩子并不陌生。在一篇自述文章里,她曾讲过自己的经历:"高考结束,农村老家的小表妹告诉我,她所在的高中,也就是我的母校,没有一个考过二本线的。我想起14年前,自己踩着线被重点大学录取,成为我们大家族(包括父系和母系亲属)里的第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爸妈不顾我的反对摆了酒席,姨娘们差点去县电视台点歌贺喜。14年过去了,我们的家族依然没有第二个重点大学的学生。我的小学和中学同学里,考上本科学校的屈指可数。对农村学生来说,高考选拔就像从门缝里抽稻穗,我可能就是仅存的那几粒没有被挤掉的稻谷之一。"很久以后,欧阳艳琴看到北京大学教授宋映泉等人的调查数据,"他们追踪的1866名打工子弟(这是一部分跟随父母从农村到北京的孩子)中,考上重点大学的不到1%,有60%的人没有读过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相当大比例的一部分人初中学业都没有完成"。

    当我在实务学堂见到欧阳艳琴时,她穿着一身宽松的运动装,脚上的运动鞋看起来已经很旧,个子不高,身材偏瘦,头发剪成了板寸。欧阳艳琴告诉我,受过去成长经历的影响,自己从创业一开始就将目标对准了这些来自农村的少年群体。"对我来说教育这件事情是令人兴奋的,但仅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对我来说没有那么兴奋。我觉得我跟这些孩子之间是有共情的,很自然地就会觉得能理解他们。"实务学堂最开始的名字是"科蚪实务学堂",这是欧阳艳琴创业第一天就想好的名字,ke-dou------模仿的是敲门的声音,她想为那些在中国城市边缘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门。

    Image

    实务学堂的创始人欧阳艳琴

    但可以怎么帮到这些孩子,欧阳艳琴一开始的目标是模糊的。她去北京的城中村贴海报、发传单,设置的关键词都是诸如"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能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习面对社会生存的通用技能"等,她设想的是做"平价版的贵族教育"。但这些词对于城市打工家庭没有任何吸引力,他们关心的问题是孩子能否继续在城市里上初中、高中,以及从学校出来后,能否找到工作。欧阳艳琴后来修改了学堂的定位,再有家长找过来时,她会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在我这里读完初中,然后在我这里读高中,我还可以推荐你们读大专和找工作",除此以外,"不用担心孩子去打架、学坏"。

    **现在,实务学堂的定位围绕职业教育和全人教育。**前者可以理解为直接教授孩子们一门生存技能,包括编程、设计、手工艺等,由学生自由选择学哪个专业;职业教育里还包括职业素养课,会教一些以后职场上用得到的基础性技能,如PPT制作等。全人教育则是让他们获得未来在社会上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素质,欧阳艳琴将其解释为教他们如何做一个"珍贵的普通人"。必修课包括初阶阅读课、写作课、心理课、性教育课、体育课及艺术相关课程,还有基于学生爱好和老师资源安排的兴趣课,比如摄影课、分小组的主题阅读课等。

    Image

    实务学堂的课堂是开放的,孩子们有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

    欧阳艳琴告诉我,这些方向都是经过筛选的:"第一,这个专业本身有市场;第二,我们具备条件,包括软件和硬件,软件的核心是老师,硬件指的是资金,比如汽修我们肯定不会去做,它对资金的要求比较高;第三,就是我们要考虑这个课程的价值,例如编程的价值,除了能帮助学生找工作以外,我们在意的是它能够培养某种结构化的思维能力。"

    但也因为各种软硬件的限制,和专门的职业教育学校相比,实务学堂能为孩子们提供的职业培训方向还很有限。欧阳艳琴称,实务学堂只能希望把职业教育的视野放得更开阔,"尤其是对于15~18岁的孩子,职业探索、人格发展本身就是他们自己的一个根基性的事情"。她说,这些孩子来的时候并不一定真的想好了自己要学什么,所以基础教育对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益的。另一方面,学堂也接受学生离开的时候不是去工作,而是想好了下一步去学某种专业,"如果他想好了,市场上有很多培训机构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暂时的避风港

    **从课程设置来看,实务学堂的确在尽力为孩子们打造这样一种"开阔性"。**我去实务学堂的那天下午,学生们正在上一节主题阅读网络课,上课的老师是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社会学博士刘翀,她在电脑另一头为学生们讲《厌女》,这是一本由日本作家上野千鹤子写的女性主义作品。一个男孩打断老师的讲述,在周围学生的怂恿下,拿起话筒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市场经济追逐的是利益,并非以人为本,所以解决男女不平等问题的根本路径,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里。15岁的大男孩,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电脑另一端的刘翀认真听完,告诉他,的确有一个流派叫马克思女性主义,既然感兴趣,可以在下节课安排另一个专门研究女性主义流派的学者为大家好好讲讲。

    通过接受捐助的形式,学堂的一些孩子们可以免费得到电脑,辅助学业

    雷涵和陈艺文对这本书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没有选这节课,但他们今年读完了另外两本和经济学有关的书。雷涵告诉我,当初之所以选择留下,除了可以学点技术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里和过去经历过的"养殖场"般的教育环境不同,"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可以和老师像朋友一样沟通"。

    "这点对你很重要吗?"我问。

    "很重要。我在初中的时候属于那种坏学生,不好好学,老师还会体罚,在这里完全没有被压迫的感觉。"雷涵说。

    陈艺文也提到了这点,他觉得现在的自己相比于以前,敢于表达了,而且面对"领导"不再胆怯。他口中的"领导"其实是欧阳艳琴,"因为她是校长,其实和那些老板差不多的(角色),你把道理讲出来,欧阳老师就不会为难你"。在他看来,自己身上发生的这些改变都是"以后职场上会用到的能力"。

    两年多的时间里,实务学堂曾因为资金问题几度搬迁,从最早的北京昌平北七家,搬到马池口,又搬到沙河镇。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北京迟迟没有通知线下复课,欧阳艳琴将学校搬离了北京,南下广州。现在,实务学堂位于广州白云区帽峰山风景区附近的一家自然教育基地里,位置很偏,距离市中心40多公里,但环境不错,有草坪、操场和游泳池,教室连着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大天台,不远处就是葱绿的大山。上写作课的时候,欧阳艳琴会带着孩子们到野外的树下或草坪上,晒着太阳,一起讨论。

    Image

    今年因为疫情,实务学堂从北京搬到了广州,学校在一处自然教育基地,不远处就是葱绿的大山

    现在,陈艺文每天会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学习编程,除了听课,就是做作业、反复练习。他差不多想好了自己的未来,"先学前端页面技术,学会之后就可以去公司里负责前端工作,到时候,再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学后端技术"。以前,他觉得学习必须在学校才能完成,现在,他学会了利用B站、中国慕课大学等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现在网络那么发达,我只要有心,都能学到。"

    实务学堂没有硬性的毕业期,欧阳艳琴说,如果这些孩子们找到工作或想好了下一步要干什么,就可以算作毕业。按这个标准,实务学堂创办的两年中,第一批学员中有4个人算是达到了标准,一个继续读了成人大专,其他三个找到了工作。

    对这些孩子来说,实务学堂就像一个短暂的避风港,在这里,他们可以从繁重的打工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读自己想读的书、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没有老师、家长的逼迫,天性和人格被充分尊重。只是,关于生存的压力就像一道无形的细线,始终牵拽着他们。刚辍学的那段日子,陈艺文觉得自己有大把时间,现在眼看离18岁只差一年,他第一次感到了压力。他告诉我,自己准备下个学期就离开学堂,一边实习一边找工作。虽然在这里能感受到一些未来的光亮,但从实务学堂走出去是没有学历证明的,他有点担心,但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把技术练好,以后不排除再去考一个学历证。雷涵的编程技术学得还不太精,他自知以目前的能力,几乎没有公司会收,但学编程又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他有点等不及。他打算明年出去工作,挣钱养活自己,至于找什么工作,他还没太想好,只是"有可能和互联网相关"。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49期)

  21. 爱狗却养猫 饭丝
  22.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网易】裸贷公开几年之后,现在怎么样了?

    来源:https://dy.163.com/article/FCUD56AF0530QKNK.html

    2020-05-18

    文/菲凡烽火台 黑白呸 小莫

    2016年年底,借贷宝10G不雅裸照全套图泄露,“裸贷”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从那之后,普罗大众都知道了裸贷是个什么东西。

    裸贷嘛,也叫打裸条,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如果违约不还,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当然,这是绕过了监管的私下交易。

    几年之后的今天,在国家的大力整治下,校园贷、裸贷从波涛汹涌变得风平浪静,但是,在平静的水面下,却依然有暗流涌动。

    这是最近在某些网站上,匿名网友发出来的广告,“裸贷肉偿”“牵线”,可以看到,这些肮脏的交易还在公开的进行。

    庞大的20G素材库,“最新特别档”,更新至2020,这一切都说明着:裸贷还在顶风飞翔。

    为什么?

    如果说最开始的裸贷,只是为了拿着裸照作为威胁,作为能收回钱款的武器的话,那么现在的裸贷,已经演变成一个黑暗的产业链,目的不再是单纯的放贷吃利息了。

    我们先来看看裸贷盯住的人群:女大学生。

    最开始的时候,裸贷并不限于人群和性别,不管是村口王大妈,还是社会张大哥,都可以裸贷。

    把钱放出去后,他们发现很多账都收不回来了。

    因为大妈和大哥的裸照根本没有市场,如果他们脸皮厚点儿不受怕被公开,放贷的人简直就无可奈何。

    但女大学生就不一样了,她们的裸照有市场,且大部分脸皮薄,不希望自己的裸照出现在自己的社交圈,放贷人不仅能有力的威胁,还能将她们的裸照、裸视频拿去卖。

    放贷人掌握这个规则之后,便将人群锁定在了女大学生身上,在尝到了甜头之后,他们发现,里面隐藏的一个方法似乎比放贷更赚钱。

    那就是贩卖网络色情、强迫女性线下卖淫,也就是他们说的裸贷肉偿。

    性质变了之后,他们对裸照的要求也变了,以前只需要一张手持身份证的裸照,现在需要拍隐私部位的特写,甚至自己自慰的视频。

    如果照片视频拍不够清晰,还要一遍一遍的重新照,直到通过审核。

    尽管有了这样的证据,放贷人还是会让借款人提供亲朋好友的电话信息,就读学校信息等,钱还没拿到,裸贷女孩已经完全变成透明人。

    做了这样大的牺牲,她们能借到的钱,也只有几千块而已,比如:承诺借1000,那么放贷人会提前收掉140元的利息,到手不过860元。

    但是这个贷款的利息却高的离谱,有人周利率就达到30%,一般年利率超过36%就是高利贷,这个可以说是高高高高利贷了。

    但产业变了性质,很多放贷人,一开始就没打算让别人还上,等到要还款的那天,他们甚至会故意失联,造成别人的逾期。

    一旦逾期,女孩们的噩梦就来了,放贷人威逼利诱,让她们进行肉偿,如果拒绝,他们流氓地痞的本性就展现了出来,不断的恐吓,甚至拿着家人的性命威胁。

    女大学生一直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被吓到,然后被迫就范。

    而那一头,放贷人早就把她们的照片视频发出去,寻找买家了。

    根据漂亮程度,肉偿的价格会有所差异,大多是两三百到五六百,普遍低的可怜:

    更可怕的是,在肉偿的过程中,还会被强制拍下视频来记录,这些淫秽的视频内容,一方面成为了放贷人下次揽客的广告,另一方面,也会流向一些色情网站变成资源。

    除了裸贷,不少地方也搞出了名称不一样的“佳丽贷”,没错,就是KTV里的那种佳丽。

    佳丽贷甚至不需要裸照来做抵押,长的越好看能贷到的钱越多,但还不起钱就要听从安排,KTV和酒吧之类的场所做公主陪客。

    这样,放贷人变成了非法卖淫的组织者,而借款人则变成了出卖身体的卖淫者。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裸照的出售者、转手者、传播者都属于传播淫秽物品,如果传播达到一定的量,就已经构成了犯罪,放贷者强迫他人 “肉偿贷款”,也构成了强迫卖淫罪。

    而这些将自己裸照传给他人的女孩,本身就在传播淫秽物品,她们的行为也构成了违法。

    线上自助购买色情资源,线下裸贷肉偿牵线……借贷变成了色情产业链。

    在这个黑产里,放贷者几乎都是一些无业游民,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们为了得到利益没有底线,这些女孩一旦被裸贷抓住,可能就再也无法走出来。

    有人按时还款,却还是被裸照要挟,有人发了裸照,不但没收到钱,还反被勒索一笔钱……

    裸贷照片发给别人的那一刻,她们就将自己带进了泥潭,交不完的封口费、照片泄露的舆论压力、被骚扰的家人……不断有女孩们不堪逼迫和压力,选择了自杀。

    而裸贷绝不是一个地区的个案,在一个“可联系肉偿”的数据里,包含着全国各地的文件夹。

    我们的女孩,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在很多女孩的回答中,没有什么重要的原因,只是因为看上了一款负担不起的包包或香水。

    正规贷款手续麻烦,下款速度慢,还需要资格审查不一定能成功贷上,相比之下裸贷太方便了。

    这样的说法,让大家难以相信,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事实。

    《女孩子一定要拥有的10只口红》《香水是精致女孩的第一步》……这些不断被吹捧的消费主义,潜移默化的蚕食了一些人的思想,就算吃土都要买奢侈品包包,因为“你值得最好的“。

    资本主义大力推崇的提前消费观,也正在悄悄改变着大家的生活,这月买了下月还,用完花呗用借呗,负债的人生已经成为常态。

    裸贷8000去旅游,因为网上说了“女孩子一定要见世面”。

    这是个人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的时代,希望我们在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前,不要盲目的在网上跟风,否则你倾其所有,可能只是资本大佬的一颗韭菜。


    我的个人感想:因为讲到“愚蠢的行为”,想到了此类事件。理财教育很重要。

  23.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谷雨实验室】这届年轻人,正在被债务掏空

    撰文丨祁十一

    负债的人啊

    他们欠债的原因多种多样,欠债后的经历却惊人的相似:压力重重,抑郁,甚至情变、婚变,最糟糕的时候好些人想过死,却担心债务留给父母。有人因炒股欠了105万,一直小心翼翼地隐瞒,不敢让妻子知道,但在吵架时说漏了嘴。还有人已经定了婚,却陷入了炒比特币的疯狂,最终欠了60万,东窗事发后未婚妻决定退婚。

    刚刚过去的购物季,一个名叫“负债者联盟”的豆瓣小组冲上了热搜。很多人在上面分享自己负债的经历,这些帖子往往会以这样的标题开始,“负债20万马上还不上了”“19岁欠了两万多,迷茫不知道怎么还了”,以及“26的年纪,表面光鲜亮丽,实则负债60多万”,作者是“孤荡的灵魂”。

    时而会有人发帖询问:单身负债女性,还能结婚吗?那是一位27岁的女子,欠债46万,征信已经烂掉,不敢谈恋爱,怕对方不能接受,更怕自己会孤独终老。

    有人因为欠债负担太大,得了抑郁症,开始吃抗抑郁药物。有人为了搞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控制不住消费,总是买一堆没用的东西,便去看心理医生,最后被诊断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看到这个帖子,很多人觉得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原来购物狂就是这个特征”。

    对于明心来说,这种负债的焦虑渗透到他的每个夜晚。有很多个凌晨五点,他都没有睡着,在床上辗转反侧,而两个小时后,他就要起床洗漱,坐地铁去公司。29岁的他已经不知道,自己经历过多少个不眠夜了。从欠债5万开始,他就陷入了持续的失眠。四五年的时间过去,他的负债不见减少,却以可怕的速度增加。他意识到的时候,已经达到了40万。

    这些钱都是他在直播间刷礼物刷出去的。有几年的时间,明心莫名其妙地陷入这里面来了。只要花钱,喜欢的女主播就会快速注意到他。钱不够了,他就开始借。

    他上过不错的大学,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如果说有什么喜欢的事,那就是看书了,他不是没有反思过,怎么自己会去看美女直播,还花了那么多钱呢?看到银行的账单,明心有时会觉得很迷惑,这个刷卡消费的人是谁?那像是另一个人,一个他完全不认识的人。

    生活像是有一个填不满的黑洞。债务压身,也是阿亮过去四五年最痛苦的体会。每到还款日的那几天,他下班后时常坐在汽车里发呆,茫然盯着远处,或者不停刷手机,却不知道看什么。直到转换好心情与角色,才敢上楼去面对妻子。即便如此,他们也会因为一些小事吵起来,甚至打架,最严重的一次是妻子拿起了刀,吓得他赶紧冲过去夺下来。

    但一切只在那么几天。过去也就麻木了,他又成了小城市里一名本分的公务员,说不上是好丈夫,也许是一个好爸爸吧。

    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泡在百度贴吧里,研究各种表。记得第一块是卡西欧的电波表,随后陆续买了精工、上海、天梭、天王的表,每块1000多,不到2000元,都不贵。然后是收音机。他喜欢那种电波吱吱呀呀的声音,索尼、德生、山进的,每一款都不同:这款是音质好,那款是收波能力强。只有他自己知道下单时那种感觉,很刺激,“就像大脑在分泌多巴胺”。

    他已经囤了八个收音机,还有六块手表、四个手机,还有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起初这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意外,但后来大手大脚成了习惯。即使后来结了婚,有了家庭,他还是没有摆脱它,债务也逐渐累积起来,超过了25万。

    阿亮囤的部分手表和收音机 ©阿亮

    而对于还在读大学的女生小南来说,她陷入债务危机,一开始只是出于好奇。去年的一个夜晚,她和室友打开了一个知名电商主播的直播间,想要“见识见识这个男人到底有多厉害”。然后她就知道,没有人可以空着手从直播间里出来。

    她不是一个喜爱打扮的女生,在过去的人生中,最大的一笔消费也就是买了一款1299元的手机,借钱更是几乎没有过的事情,她怕欠人情分。

    但是那一天之后,等到主播亮出种种证据:质检报告、明星代言、欧盟认证,她就会沦陷。等到主播说完“三、二、一!”她已经做好了冲刺的准备,点击下单后,她感到快乐。

    最夸张的一次是,她一次性买了一箱衣服,22件,是全宿舍的人一起去快递站帮她抬回来的;还买过15双鞋,把宿舍里的铁制鞋架都压弯了。

    要到半年后,催债电话一次次打来的时候,她才一点点清醒过来。

    失 控

    我们给很多人发了私信,他们大多是年轻人,有大学生、快递员、公务员,还有房产中介。他们不是不知道,负债已经超支了,但却停不下来,一个欠债的女生是这样说的,花钱没办法谈理智,就像是“吸毒上瘾”,她会假装不知道后果,“就好像明天要死刑了今天就狂欢一样,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心出生于城市中产家庭,家里有房有车,从小物质不缺,学习很好,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他小时候父母离婚,母亲把他带大,家教很严格,从小对他的要求就是,学习成绩要优秀,要懂事,他也一直是这样表现的。他喜欢读书,考上了好大学,拥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

    但长大后,他发现,很多人比他还要优秀。

    心理有落差,他“便用消费的欲望弥补自己心理上的空洞”。每当他在直播间刷出一大笔钱,会立即收获全场的关注与认可。有一次,他一次就刷掉一两万,迎来所有人的赞叹与艳羡。

    明心觉得自己有“讨好型人格”,总是希望让别人满意,哪怕自己做出了牺牲,付出了代价,只要大家都关注到他就行了。这种快乐来得非常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即使会发现一个耀眼的女孩,“却没有途径认识她”。但是在直播间里,只要他显示出经济能力就可以了。

    “疯狂”的直播

    很多次,小南也问过自己,到底是什么戳中她了呢?能回忆起来的只是一些很小的细节。比如买那款眼霜时,是那句话:“你们晚上会熬夜吧,熬夜肯定会有黑眼圈哦。”这句话一下就戳中了小南的心,“我的妈呀,我熬夜,多少人晚上都在熬夜啊。”

    小南进入直播间购物的时候,正面临着严重的焦虑,心里的恐惧也到了顶点。最严重的时候,她甚至得吃抗焦虑药物。只有在看直播购物的时刻,她才会不害怕,时间和内心被填得满满的。

    还是在高三的时候,她就意识到了,自己最怕的人是父母。那是在父母离婚后不久,她待在家里,只有她和父亲两个人,她感到特别害怕,怕鬼。但爸爸走了后,她的恐惧消失了。这时她才明白,自己怕的是谁。

    但她最害怕的形象,却是一个披头散发挡住脸的长发女人,那个女人的形象就是妈妈——那是普通的一天,妈妈洗完头,头发披散在了前面,她吓哭了。尽管平日里她和妈妈很亲,但“最亲的人伤害也最大”。

    对于小南来说,妈妈和爸爸一样,都有着复杂的形象。小时候做算数题,爸爸要求她每十秒钟必须做出一道题,数十秒,到“十”的时候还没有答案,啪的一耳光打在了脸上。妈妈也会因为奇怪的原因打她,比如打扫卫生时忘了一根头发在水池,做饭的时候忘记擦灶台。

    读大学以后,她是宿舍里的开心果,看起来人际关系很融洽,她却从心底里害怕,怕人多,怕舍友,有时候怕到晚自习独自跑出去不上课,“怕大家在看我,觉得大家会打我”。

    在直播间里泡了大半年,小南识破了主播们的种种套路,但她还是陷在里面。有时候,快乐变得很虚无。别人买东西很快乐,是因为买到喜欢的东西,但她买东西,“只是喜欢付钱和拆包裹的快感”。小南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切,室友们都在说她、劝她,但没有用,“就像被人洗脑了一样”。她形容那种快感很难忘。“就像在血管里炸开的感觉”,那是小南的描绘,“和普通的快乐完全不同。”

    花呗和美团的账单上,她最高的时候有1万5千元的未还账单,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那是一个天文数字。

    被买买买填充的衣橱 ©视觉中国

    每一个负债的人都可以讲一个伤心的故事。阿亮的故事是从他前女友劈腿开始的,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她说我很抠门,不会去高档馆店,没吃过牛排,没买过好东西给她。她说对女生一定要肯花钱,要大方。”他们分手了。

    阿亮的人生本应该稳稳当当的,他生活在一个东部的小城市里,大学毕业后做过快递员,后来参加公务员考试,过上了那种父母眼中“离家近、体面、收入稳定”的生活。和大多数人一样,他的兴趣也就是看看电影,如果说有什么区别,无非是喜欢是枝裕和还是岩井俊二的区别。

    后来回忆起来,他意识到就是分手那一刻,他开始失控了。他办信用卡,而且办了七张,还有花呗、借呗,开始报复性地花钱。是自尊心吗?还是什么?他只说是受到了刺激。

    他提起小时候,爷爷曾有过一块上海表,他观摩了很久,却没有能力拥有自己的,现在他可以买了,尽管是借钱买。他是二胎,6岁以前被父母寄养在爷爷奶奶家里。哥哥总是有新衣服穿,他只能穿哥哥剩下的。有了好吃的,也是哥哥先吃,他吃剩下的。

    有一次父母吵架,父亲和母亲互相把他扔到对方怀里,嘴上说着:“赶紧把他带走,我不想要他了,赶紧送给他奶奶。”他吓得哇哇大哭。

    多年后刷信用卡消费,像是一场漫长的、迟来的补偿,“会有一种报复性快感,就觉得自己应该享受,因为我从小就没有。”他说,“就好像在弥补自己的缺失一样。”

    说起这些事的时候,他独自坐在汽车里,和我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雨打玻璃的声音传了过来,“现在外面在下雨,聊起这些事情,还挺难受的。”随后是长久的沉默。

    崩 盘

    起初,每一个透支消费的人都相信自己还得上。明心就是这样开始的,刷1万块的信用卡,分12期,每期1000来块钱,自己当时月收入四五千,完全还得上。后来刷3万,每个月还2000多,也OK。但每月需要还款的金额不知不觉就超过了月收入。明心开始去新的平台借款还旧债。我们聊到的欠债者中,很多人都这样做。

    对缺乏自制力的人来说,这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关不上了。在互联网上,只要你想的话,可以很容借到钱,平台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网贷工具,不断地暗示你可以打白条,告诉你,借吧、花吧。

    债务就像雪球那样,越滚越大,大到很多人不愿意去面对,更不愿意去计算自己欠了多少钱。明心觉得只要自己的脑子一停下来,就会被绝望的感觉侵蚀。他发现自己的人生好像被别人控制了,可怕的是,为了缓解焦虑,他选择的办法是:继续消费。因为他需要快乐感、幸福感,“让你不那么痛苦,稍微好过一点”。

    一苇是在债务突然爆掉之后,才直面欠债带来的残酷和难堪。年初疫情的时候,银行和借贷平台突然缩紧,她的借呗额度一下被降低了,从18000降到8000,最后直接关闭。以贷养贷的资金链,立刻就断掉了。

    那是今年四五月的事,也是她人生中最卑微、最难堪的一段日子。她不愿意让父母知道,便四处求人,姐姐、朋友、长辈、网友,还有追过自己的男生,都去借了,还得编理由。开口是艰难的,开口之后等待答复也很难熬。人们要么不回复,要么不想借,要么就提出不怀好意的交易条件——一苇拒绝了。最后,靠着提取公积金、以及姐姐和长辈的借款,她才撑了过去。

    ©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几乎每个负债的人,都会讲起一些被追债的经历。秋然是在去年春节经历了这一切。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独自一人在城里的出租屋度过,手机开着飞行模式,有人敲门就心惊胆战。他曾经每四五个月换一部手机,都是当时的最新款,还得是旗舰的,但现在手上只有几百块钱,有时候一两天都没吃饭。没胃口是一回事,没钱吃饭是另一回事。

    自从信用卡额度被取消后,他一天能接10个催债电话,就连母亲、亲戚都接到了电话——这被叫作“爆通讯录”。母亲知道后,没有责怪,只有无奈和失望。有一次秋然和她通电话,她在电话里自责,“你老汉(父亲)死得早,都怪我没有好好教育你。”

    小南的债务不可避免地逾期了。催债的电话总是在一天中最焦虑的时间打来,比如中午,她正准备睡午觉;或者晚上,她准备休息。最初会有人工电话打来,温柔地提醒你,“别忘了还款哦”,随后便是机器人,一天三四次地轰炸。要是你一直挂断或者不还钱,催债的人便上场了。

    小南在三月底接到一位女士的电话,情绪激动,训斥小南:“你怎么回事,小小年纪欠这么多债?知道欠这些钱对你意味着什么吗,对你的家庭会造成什么影响吗?”那一整天,小南吓得魂不守舍,甚至一度有了轻生的想法。还好,她胆小,只是想想而已。

    阿亮在向妻子坦白后,购物欲望突然就消失了。8月31日那天,收到妻子说要准备换房的微信后,他才第一次认真计算了债务。看到25.8万时,他懵了,不敢相信有这么多。妻子知道后,哭着问他:“我们该怎么办啊?”

    “还能怎么办?卖房还钱吧。”最终他们卖掉了房子,拿出一部分还掉了债务。

    从那以后,阿亮把信用卡都注销了、剪掉了,花呗、借呗也关闭了,他的每一笔消费都会同步到妻子手机上。在“负债者联盟”小组里,他记录了自己的经历,唯一的祈愿是:不再回头。

    阿亮用剪掉的信用卡拼出了8月31日,他向妻子家人坦白欠债的那天 ©阿亮

    明心还在深渊的边缘徘徊。他最初欠的那40万,已在父母帮助下还清了。但就在还款的那两个月里,他又悄然花掉了16万。如今,这16万里,从借呗和信用卡借出的8万已还清,还有8万是借朋友的。

    “人真的不认识自己,在你以为的你,和真实的你之间,差距很大。”我和他聊天的那天,他对我说,自己正处在一个临界点上。他不知道,如今是已从直播间抽身出来,还是会再次陷进去。

  24.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外交政策】蔡霞:失败的党,一个体制内人士与北京决裂

    载于《外交政策》(Foreign Affairs),2020年12月4日。原文链接: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20-12-04/shibaidedang

    Read in English

    在习近平2012年上台时,我对中国充满了希望。作为一名培训中共高干的著名党校的教授,我对历史有足够的了解,这让我认识到,中国早已到开放政治体制的时候了。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停滞之后,中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改革,而曾暗示具有变革倾向的习近平似乎是领导这场改革的不二人选。

    那个时候,我正在经历长达数十年的对中国官方意识形态的艰难探索,虽然我的职责所在恰恰是对中国官员进行意识形态灌输。我曾是狂热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那时在与马克思主义分道扬镳,日益转向西方学术思想以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答案。我曾是官方政策的骄傲捍卫者,但那时已开始为自由化辩护。我曾是中共的忠诚党员,但那时却心中怀疑中共信仰的真实性以及它对中国人民的承诺。

    正因为此,当事实证明习近平并非改革者,我并不感到惊讶。在习的执政年代,中共政权进一步沦为政治寡头统治,以极其残酷无情的方式保持权力。它的压迫性与独裁与日俱增。习近平笼罩在个人崇拜的氛围中,进一步强化党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消除了那一点点仅存的政治言论和公民社会空间。在过去的八年中,你如果没有在中国大陆生活,那就真的很难理解,这个政权变得有多么残酷,而它又制造了多少无声的悲剧。在公开反对这一制度之后,我得知住在中国不再安全。

    一个共产党员的成长

    我出生在一个中共军人家庭。1928年国共内战初期,我的外公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农民起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共停战,我的父母及我母亲一家好几个人都加入了中共领导的军队,投身于抗日战争。

    1949年共产党胜利后,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革命家庭而言,生活是美好的。我父亲担任南京附近地区一支军队的指挥官,我母亲则在父亲部队所在地城市政府的一个机构担任主管。我的父母不允许我和我的两个姐妹有半点特殊待遇,以免我们变成“资产阶级娇小姐”。父亲的公务车绝不允许我们乘坐,警卫员也不能替家里做家务活。尽管如此,我还是从父母的地位中获益,生活无忧,从未遭受过毛时代大多数中国人所经历的困苦,更不知道大跃进期间数千万人被活活饿死。

    我眼中所见是一片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我家书架上摆满了马列书籍,如《斯大林选集》和《干部必读》等。记得十几岁的时候,我把这些书当作课外读物。每当打开它们时,我都会充满敬畏之情。尽管我不懂书中复杂的观点论述,但我的人生使命是很清楚的:我必须热爱祖国、继承父辈的革命传统、建设没有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我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在1969年我17岁参军入伍之后,我对共产主义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毛泽东要求所有人阅读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六本马列著作。书中有一段描述理想社会的文字给我留下持久印象:“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尽管我当时还不太理解自由概念的含义,但那些话萦绕在心。

    部队分配我到军医大学工作,职责包括管理图书,其中不乏“反动”书籍,大多是西方文艺和政治理论的中译本。这些“灰皮书”仅限于体制内人士参阅,目的是让他们了解中国意识形态的敌对方。我私下里读了这些书。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美国记者威廉·希尔(William Shirer)所著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以及一些苏联的小说。我意识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思想世界,但我仍然相信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真理。

    1978年我离开军队,转业到苏州市郊的一家国营化肥厂,在其工会及党委任职。那时,毛泽东已去世,文革结束了。毛的继任者邓小平开始改革开放,而作为改革开放之一部分,邓招募年轻一代有改革意识的干部,以培养成未来党内接班的人(第三梯队)。每个地方党组织必须选择若干成员充当第三梯队,苏州党组织选择了我。我被送到苏州市委党校学习两年,在那里,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我们还接受了一些古文经典的培训,由于文革期间教育的中断,我们错过了诸如此类文化知识的学习。

    我两次通读《资本论》,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和价值的理论,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来积累财富。此外,马克思的哲学方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马克思由此发现: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文化和道德体系是建立在经济剥削的基础之上的。

    1986年我毕业时,学校人手短缺,我被邀请留在当地党校任教。我欣然接受,却让市领导感到失望,他们更看好我作为党工干部的前景。然而,我的新工作开启了我在中共意识形态灌输体系中的学术生涯。

    从学生到导师

    位于北京的中央党校处于中共党校系统的金字塔尖。自1933年创建以来,中央党校培训了几代中共高级干部,后者管理着全国市级以上官僚机构。中央党校与党内精英关系密切,始终由一名政治局委员领导。 (2007年至2012年,校长是习近平。)

    1989年6月,政府镇压了天安门广场上的民主抗议者,造成数百人丧生。私下里我感到十分震惊:解放军竟然向大学生开枪,这与我从小接受的人民军队保护人民的观念背道而驰。只有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才会杀害人民。这些抗议活动以及东欧共产党垮台让中共高层大为惊慌,他们的结论是必须抵制意识形态上的懈怠。党中央要求地方党校派一些教师到中央党校学习以加强党的思想。我所在的苏州党校选派我入京。我在中央党校的短暂逗留激发我想在那里深造的愿望。我花了一年时间准备入学考试,后被中央党校理论系的硕士班录取。那时我如此热衷于中共党的路线,以至于在我背后,同学们戏称我为“马克思老太太”。 1998年,我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加入了学校的教职员工行列。

    我的一些学生是正规研究生,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训练,参与中共历史等常规课程的学习。但是,其他学生则是中高级干部,包括一些省市领导和部级官员。我的一些学生还是中共中央委员,该委员会由数百人组成,是中共官僚体制的最高机构,负责批准重大决策。

    在中央党校当老师并不容易。教室中的摄像机记录我们的讲课,讲课时会有教学主管人监看。我们必须让班上那些高级别、阅历丰富的学生觉得课程内容生动,但又不能太过灵活地解释党的思想理论,或引起人们对理论“软肋”的注意。一般而言,我们必须面对班上官员提出的棘手问题,并给出明智的答案。

    他们的很多问题都跟官方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所引起的令人困惑不解有关,而中共意识形态恰恰是要为中共所实施的现实政策提供合理性解释。比如,2004年对中国宪法的修正案说,政府保护人权和私有财产,但又该怎么解释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制度应该废除私有制的观点?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激励人们并提高生产率,但这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诺言相符吗?

    不错,我仍然忠于中共,但我在质疑自己的信念。在八十年代,中国学术界一些人从马克思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思想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即使在言论空间不断窄缩的情况下,仍有少数学者将这一讨论延续到了九十年代。我研读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和哲学手稿》,该书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解放个体。我认同那些强调自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尤其是安东尼奥·葛兰西和赫伯特·马尔库塞。

    在我的硕士论文中,我批评过这样的观点,即人们应该始终牺牲个人利益为党服务。在我的博士论文中,我挑战传统中国“富国强兵”的观念,我认为只有在党允许中国普通平民富裕起来的前提下,中国才会强大。而现在,我再向前推进一步:在多篇论文和演讲中,我指出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太过主导,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以使私营企业参与竞争。我还认为,腐败不应被视为个别干部的道德败坏,而应被视为政府控制经济所导致的体制性问题。

    理论与实践

    我的观点恰好与邓小平的继任者江泽民的思想一致。江泽民下决心发展中国的经济,寻求刺激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并力图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然而,这些政策与中共长期倡导的计划经济和国家自给自足的理论相矛盾。由于马克思、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思想都无法解决这些矛盾,因此江泽民感到不得不提出新的东西。他称其为“三个代表”。

    与其他人一样,我第一次听说这一新理论是在 2000年2月25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播出有关“三个代表”的报道。江泽民说,中共必须在中国做到三个代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步文化,以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中央党校的教授,我马上意识到,这一理论预示着中共意识形态的重大转变。特别是“三个代表”中的第一个代表的提出,意味着江泽民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即资本家是一个剥削性的社会群体。取而代之的是,江泽民将党向他们那个阶层开放,我欢迎这一决定。

    主管中共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机构是中宣部,该机构负有宣传江泽民新理论的责任,但他们有着一个麻烦问题:“三个代表”受到了极左派的抨击,他们认为江泽民示好于私营企业家走得太远了。为了避免争论,中宣部选择淡化稀释这一理论。 《人民日报》刊登了整页的文章,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文献进行交叉引用,论证了“三个代表”的正确性。

    我发现这不能令人信服。如果只是重申现有的意识形态,那又何必要提出“三个代表”呢?我对党的宣传机构的字面化解释方法感到厌恶。我下定决心要揭示“三个代表”的真实含义,这一理论实际上标志着中国的大胆探索。而它也将导致我与中共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发生冲突。

    不学无术的精英

    2001年初的一个偶然机会,使我得以推动对“三个代表”的正确认识。当时中央电视台听说我对江泽民的新理论特别感兴趣,就邀请我为他们制作“三个代表”电视节目撰写脚本。我花了六个月的时间研究和编写纪录片解说文稿,并与电视台制作人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我在解说词中强调,只有政策创新才能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我强调江泽民的说法:政府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党的任务不再是制造暴力革命反对剥削的资本家,而是要鼓励创造财富,以及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6月16日下午,中央电视台四位副台长聚集在该台总部的一间工作室中,审查每集30分钟的三集纪录片。看着看着,他们的脸色暗了下来。第一集放完时,其中一位副台长说:“让我们停一下。”

    “蔡老师,请您来做“三个代表”片子,是为什么?您知道?”他问。

    我回答说:“党提出了一种新的思想理论,我们需要把它宣传好啊。”

    这位官员不为所动,他接着说:“您的研究创新尽可以在党校课堂里讲,但不能拿到电视里来讲。电视里要十分保险才是。”那时,没有人能完全确定“三个代表”的最终含义是什么,他担心我的解说词可能与宣传部的观点不一致。 “如果有任何出入,影响将会太大。”

    另一位台领导附和说:“今年是中共党诞生八十周年,八十大寿啊!”他高声说道。这样的周年纪念日不需要讨论党所面临的挑战,而需要庆祝其英勇获胜的伟业。那一刻,我明白了:中央电视台的人对意识形态的真正含义毫无兴趣,他们只是想让党看起来光鲜亮丽,并吹捧上级。

    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2018年3月

    Damir Sagolj /每日TPX图片/路透社

    接下来的十天,我们为重新制作纪录片而忙活。我们删去敏感词汇,日以继夜地工作,我写的解说词经过党内各官僚团队的数次政治审查。终于这一天,十几名官员开会进行最后一轮审片,而这一回却让我见识了中共党的伪善。会中有个审查委员会的高官发言。在纪录片的第二集中,我引用了邓小平的名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位官员质问: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那社会主义是什么?”他继续斥责,声音越来越大。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两句话怎么能连得起来?你倒是说说看。”

    我被震惊了。这些都是邓小平的原话,而这位国家广电总局的领导、负责监督所有广播媒体的强大机构的高官,竟然不知道?我立即想到毛泽东文革期间对官僚的批评:“不读书、不看报”。

    空洞的思想

    2001年期间,为宣传江泽民理论,中宣部着手为“三个代表”制定学习纲要,将作为中央文件向全党印发,以期学习贯彻。也许是因为我参与了央视节目,并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就“三个代表”发表看法,所以我被邀请提供帮助。

    我被送至北京西山附近的中宣部培训中心,一起随行还有一位学者以及18名宣传部官员。中宣部已经确定了学习纲要的总体框架,我们的工作是在框架中填充内容。我的任务是撰写党建部分。

    为中央委员会起草文件是高度机密的。我和我的同事被禁止离开我们写作居住的地方,也不能接待客人。中宣部所召集的会议,如未被邀请参与,就不能去询问。我们这些撰稿人可以在一起吃饭散步,但禁止讨论工作。我是组里唯一的女士。晚餐时,男人们闲聊讲笑话。此类酒精助兴的黄色八卦,我觉得极其庸俗,往往吃了几口饭就溜出来。后来,一位参与者把我叫到一边,对我解释说,谈论公务只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所以将谈话范围限制在性议题上,更安全愉快。

    帮助撰写“学习纲要”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写作任务,但也是最荒谬可笑的。我的工作是通读一堆记录江泽民思想的文献,包括机密讲话和内部文件。然后,我把相关的合适的引用语摘出来,放在各个小标题下,并注明来源。我不能添加或删减文本,但可以将句号更改为逗号,以及将一句引用语与另一句纠合在一起。这令我惊讶不已,在后毛时代中共正式解释的党最重要​​的一次意识形态变动,也只不过是剪刀加浆糊的活儿而已。

    因为任务是如此简单,所以我花很多时间无聊地等待我干的活儿被审核。有一天,我试探着问一位参与编写工作的人大教授:“我们这么编,不就是搞变相的毛主席语录吗?(指类似于文革期间广泛流行的摘录毛警句的红色口袋小书)” 他朝周边看看,诡诘地笑笑说:“别操那么多心。这么好的风景地儿,好吃好喝好散步,享受这么好的疗养,哪里找去?找本书来看,只要不耽误叫你开会就行。”

    2003年6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高调举行,所有参写人员被邀请出席。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作报告。看着这些官员犹如上台表演似的空谈阔论,我有一种不断地往下沉沦的感觉。我所理解的,作为党的意识形态三个代表思想中的重要关键点,已经被完全从文件中挤牙膏似的挤出去了,而代之以一些陈词滥调来拼凑。想到每天晚上饭桌上的黄段子情景,我第一次感到,那个长期以来被我奉为神圣的体系实在是太荒谬到令人无法忍受。

    销售理念

    我起草“学习纲要”的经历告诉我,中共所倡导的所谓神圣理论其实是用来欺骗中国人民的自私工具。我很快了解到,它也是一种牟利赚钱的手段。我认识的一位在新闻出版总署工作的官员,该署具有出版书籍和杂志的审批权,这位官员告诉我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涉及中共内部为获得出版收入而进行的争夺战。

    多年来,红旗出版社一直是负责出版中共党内教育书籍的三个机构之一。 2005年,该社正着手出版一本党内教育的常规读物,当时遭到来自中央组织部(负责中共人事决定的权力机构)的一位官员干预,并坚持认为只有中组部才有权出版该书。该官员要求新闻出版总署阻止这本书的出版。但是,红旗出版社的主要工作恰恰是出版有关意识形态的书籍。为了摆脱困境,新闻出版总署对这本书进行审查,希望找到可以阻止该书出版的借口,但令人尴尬的是,居然挑不出毛病。

    为什么中组部如此视出版读物的权力为自己的领地地盘?一切都归结为金钱。许多部门各自有小金库,这些资金用于高级官员的奢侈享受,并给部门内部的员工分配“福利补贴”。补充这些小金库最简单方法是出版书籍。当时,中共有超过360万个草根组织,每个组织都被要求购买新的出版物。如果这本书的定价是每本十元,就意味着至少有3600万元的销售额,相当于今天的500万美元以上。由于这笔钱来自地方党支部的公款预算,因此该计划实质上是强迫地方党政用公款买书,为该党的高层机构带来暴利。难怪中组部每年都会推动一个新的政治教育主题。难怪中共党内几乎所有机构都有自己的出版部门。几乎每个部门都在发明新的赚钱方式,贪腐渗透中共体制。

    我虽然越来越失望,但并没有完全弃绝这个党。与许多体制内的学者一样,我仍然希望中共能够接受改革,朝着某种民主的方向发展。在江泽民时代的后期,中共开始容忍党内对敏感问题的相对宽松的讨论,只要这些讨论永不对外公开。在中央党校,我和我的同事——我们自己之间可以自由讨论中国政治制度中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讨论过在政府行政事务中让行政官员当家,减少党务官员的作用。我们讨论过司法独立想法,该思想已写入宪法,但从未真正付诸实践。

    令我们高兴的是,中共实际上在自己内部和基层社会中尝试民主。我把所有这些视之为进步的充满希望的标志。但随后发生的事件却加剧了我的幻灭感。

    另一条道路

    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发生在2008年,当时我去西班牙做短期的却似乎是命中注定的访问旅行。作为访问西班牙学术交流的一部分,我得以深入了解到,在1975年独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去世后,西班牙是如何从专制政体过渡到民主制的。我不禁将西班牙的经验与中国进行比较。毛在佛朗哥逝世仅十个月后去世,在随后的三十年中,两国都经历了巨大变化。但是,西班牙迅速和平地完成民主转型,并实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而中国仅实现了部分转型,从计划经济过渡到混合经济,却没有实现政治自由。西班牙能教给中国什么呢?

    我的悲观结论是,中共不太可能在政治上进行改革。一方面,西班牙的转型是由后弗朗哥政权内的改良主义势力发起的,如胡安·卡洛斯一世国王,他们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中共在1949年以暴力夺取政权,迷恋于对政治权力具有永久垄断的执念。从中共的历史看,特别是其对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的镇压,在在表明它不会和平放弃垄断权力。邓小平之后的领导人没有一个有勇气推动政治改革,他们只是简单地想把这个责任推卸给未来的领导者。

    我还了解到,佛朗哥去世后,西班牙迅速为改革创造了有利环境,巩固了司法独立并扩大了新闻自由,乃至将反对派力量纳入转型过程。相比之下,中共把社会和经济正义的诉求视为对其权力的威胁,他们压制公民社会,严厉限制人民的自​​由。数十年来,中共政权和人民始终处于对抗之中,很难想象有和解的可能。

    对西班牙民主转型的新认识,加上我对前苏联统治集团的研究了解,使我从根本上抛弃了我曾矢志不渝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我意识到,马克思在19世纪提出的理论既被他的个人才智所局限,也被他所处时代的历史环境所局限。此外,我还意识到,中共所倡导的高度集权化、压迫性的马克思主义更多来自于斯大林,而不是马克思本人。它是彻头彻尾服务于自私自利的独裁专制的意识形态。于是我开始在发表文章和讲座中暗示,马克思主义不应被视为绝对真理,中国必须开启民主之路。 2010年,当一些自由派学者出版《走向宪政》的专辑时,我为其撰写了一篇讨论西班牙经验的文章。

    我与其他自由派学者的共同愿景是,中国先从党内民主开始,经过长时间努力,最终导向宪政民主。中国将拥有一个议会,甚至一个真正的反对党。我内心担心,中共可能会粗暴猛烈地抵制这种转型,但我一直把这种担心留给自己。相反,在与同事和学生交谈时,我强调这种转型对中国乃至党本身都是有益的,党可以通过使自己对人民负责来巩固其合法性。我教过的许多官员都承认中共所面临问题,但他们本人却不能说。他们谨慎地敦促我说服上面。

    对习近平的失望

    问题在于,在那个时候,江的继任者胡锦涛正在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2003年,胡锦涛仍在接班掌权的过程中,便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取代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的这个理论是另一种尝试,即试图用薄薄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来证明中国混合发展模式的合法性,它回避了中国所面临的的根本问题。事实上,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引发社会冲突,诸如农民的土地被抢占开发,工厂挤榨工人以获取更多利润。寻求政府补救的请愿人数量急剧增加,在全国范围内,群体事件每年超过10万起。在我看来,这些不满表明,在政治自由缺位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困难。

    但是,胡锦涛不这样认为。2008年,他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个庆典上说“不折腾”。我的理解是,胡的这番话意味着中共迄今为止所进行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改革可得以维持,但不会被推进。胡锦涛其实在为自己辩护,以规避来自两个方向的指责:保守派认为改革走得太远,而自由派认为改革走得不够远。因此,在胡的守护下,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停滞期,一个类似于前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所经历的衰退过程。

    因此,当习近平将掌权的趋向于明朗化时,我满怀乐观地指望习。轻松容易的改革30年以来该改的都改了,现在是攻坚的时候了。鉴于习近平父亲在老一代领导人中素有自由主义倾向,以及习近平本人在先前职位上表现出一定的灵活度,我和其他改革倡导者都希望这位新的领导人有勇气对中国政治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对习近平抱有这样的信心。我所认识的怀疑者分为两类,而他们都被证明是有先见之明的。

    第一类怀疑者是太子党中不认同习的人——中共党的创建者的后代。当然,习近平是太子党,而极有活力的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也是。习近平和薄熙来几乎同时升至省部级高位,预计他们都将进入中共最高政治机构政治局常委,并被视为最高领导人大位的强有力的竞争者。但是,薄熙来在2012年初退出了领导人位置的竞争,当时他卷入了妻子谋杀一名英国商人的案件,而中共政治老人支持稳重的习近平。我认识的一些太子党深谙习近平的残酷无情,他们预言习薄之争不会到此为止。果不出所料,在习近平上台后,薄熙来被判贪污罪,被剥夺全部资产,并被判处无期徒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12年11月在北京 卡洛斯·巴里亚(Carlos Barria)/路透社

    另一类怀疑者是体制内的一些学者。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一个多月前,习近平即将正式出任中共总书记,我陪一位中国大牌杂志的资深记者,采访我校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著名教授,后者对习的职业生涯观察有年。他们的访谈进行的很轻松愉快,采访结束即将离开前,那个记者看似不经意地随兴抛出一个问题:“听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大院住过一段时间,他很快要当党总书记了,你觉得他怎么样?”教授的嘴角撇了一下,口气不屑地说,习近平的“知识不够”。记者和我对这个直率的回答感到震惊。

    尽管有这些消极看法,我还是愿意搁置怀疑,将希望寄托于习近平。但在习近平上位后不久,我开始产生疑问。他在2012年12月发表的演讲中暗示了一种改革和进步的心态,但他的其他言论却又暗示要搞倒退,指向改革前的时代。习近平是左还是右?我刚从中央党校退休,但仍与以前的同事保持联系。有一次,我们议论起习近平的某些计划,其中一位说:“习不是向左还是向右的问题,而是他缺乏基本判断力,说话没有逻辑。”此话一出,大家静默下来,一股寒意袭入我的背脊一阵阵发冷。习有着像上面所说的这些缺陷,我们怎能指望他能领导推进政治改革呢?

    我很快得出结论,我们大概不能指望他。习近平于2013年底发布全面改革计划后,商界和学术界兴奋地预测,他将推进重大改革。我的感觉正好相反。该计划避开了政治改革的所有关键问题。中国长期存在的腐败,债务过多以及国有企业亏损,问题的根源在于党的官员有权干预经济决策而没有公众监督。试图一方面实现经济自由化,而另一方面更收紧政治控制,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尽管如此,习近平发动了毛泽东去世以来最大规模的意识形态运动以复兴毛式统治。他的计划要求加强社会监控,打压言论自由。厚颜无耻地打着“治理、管理、服务和法律”的旗子,禁止任何关于宪政民主和普世价值的讨论。

    2014年通过的一揽子法律改革使这一趋势得以继续,进一步暴露了中共以法律为工具维持极权统治的意图。到了这个时候,习近平的偏执和中共的政治倒退都已昭然若揭。如果曾几何时我还对习近平和党抱有一点模糊的希望,那么此时此刻我的幻想终于破灭了。随后的事件只能证实,就改革本身而言,习近平把停滞的中国推向倒退。2015年,中共逮捕了数百名人权律师。第二年,它发起了一场文革式的运动,批判一位直言不讳的房地产大亨。我对那场闹剧的反应使我陷入困境。

    最后一根稻草

    大亨任志强与习近平的冲突日益加剧,他批评习近平审查中国媒体。 2016年2月,中共网站给任志强贴上“反党”的标签。我本人并不认识任,但他的案子令人非常不安,因为长期以来,我一直信奉这样的原则:在中共内部,我们被允许甚至被鼓励自由发言,以帮助中共纠正自己的错误。一个老党员正因为这样做而被妖魔化。在经历了文革之后,我知道贴有“反党”标签的人会被剥夺权利,并遭受严酷迫害。由于决不允许为任辩护的文章发表在被审查的媒体上,于是我写的文章发给一个微信群,希望我的朋友们分享给和他们联系的人。我的文章很快就四下传开了。

    尽管我的文章大多只是引用党的章程和行为守则等,但中央党校纪律检查委员会却指控我犯了严重错误。我面临一系列令人生畏的约谈,讯问者施加心理压力并设置言语陷阱,以期诱使我对所谓不法行为认罪。这让人很不舒服,但我意识到这是一场心理较量。如果我不恐惧他们,他们就先输掉了一半。于是事情陷入僵局:我不断发文章,而当局不断叫我进去问话。不久我断定,安全机构正在窃听我的电话,阅读我的数字通信,跟踪我去哪里以及与谁见面。中央党校的退休教授通常只需要获得学校的许可就可以去香港或国外旅行,但现在学校暗示我,必须先有国家安全机关的批准,我才能出国旅行。

    2016年4月发生了一件事:我几个月前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稿,其中我有说如果“主义”悖离常识,就会变成谎言,这篇演讲稿在香港有影响力的网站上发表了。时机非常不好,因为习近平刚刚宣称发生在中央党校的一些自由探讨走得太远,他敦促对教授进行更多的监督。结果5月初,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再次约谈我,并指控我反对习近平。从那时起,中共就禁止我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的媒体上,包括纸质媒体、所有网站和音像视屏,连我的名字都被封杀。7月的一个晚上,我再次被叫到中央党校开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一名成员在我面前的桌子上放了约30公分高的一堆资料。他说:“您已经有了这么多材料了。你自己掂量掂量吧。”很明显,他们警告我要保持沉默,而如果我再在网上说话,我将受到纪律处分,包括降低退休待遇等。我对自己被如此对待而感到愤慨,尽管我知道别人受到更为严厉的对待。

    作为中共党员的这些年中,我从未违法乱纪,也从未有过被约谈训斥的经验,但是现在,我经常受到党的官员的讯问。中央党校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一再威胁我,说有可能举行当众羞辱的大型公开会议并正式宣布给我惩罚。在每次约谈结束时,他们都要求我保密。一切都是黑社会的做派,见不得光。

    然后是警察暴行的掩盖,触发了我与习近平和中共党的最后决裂。早在2016年5月,环境科学家雷洋在前往机场接岳母的路上,因不明原因被北京警方拘留而去世。为了逃避罪责,警察对雷进行了构陷,指控他在招妓。他的大学校友们对这种诽谤行为感到愤怒,组织起来帮助雷的家人讨回公道,事件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为了平息愤怒,中共最高领导层下令进行调查。检方同意进行独立的尸体解剖,并计划进行庭审,对簿公堂。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雷洋家乡的地方政府出面,将雷洋的父母妻儿近乎于“软禁”,向他们提供了约100万美元的巨额赔偿,要求他们放弃对真相的追求。当雷的家人拒绝时,赔偿增加到了300万美元,甚至后来又加进一栋价值300万美元的房子。即使如此,雷的妻子仍坚持要还已故丈夫的清白。政府然后向雷的父母施压,雷的父母在儿媳面前跪下,恳求她放弃此案。是年12月,检察官宣布他们不会为雷洋之死而起诉任何人,雷洋家人的律师透露他被迫停止介入。

    当我得知这一结果时,我整夜坐在书桌前,充满悲伤和愤怒。显而易见,雷之死是警察不法行为所致,上司并没有惩罚肇事警察,而是用人民辛苦赚来的巨额税款在庭外寻求和解。官员们不服务于人民,而是沆瀣一气。我于是问自己:如果中共官员有能力采取这种卑鄙的行动,这个党你还能信吗?最重要的是,我还能继续与这个政权为伍吗?

    经过20年的犹豫、困惑和痛苦后,我决定走出黑暗,与中共彻底决裂。习近平的大倒退也很快让我别无选择。习近平于2018年废除了国家主席任期制,使新斯大林主义的无限统治成为可能,而我必须在其下生活。第二年夏天,我得以持旅游签证前往美国。在那里,我收到一个朋友的短信告诉我:中国当局指责我从事“反华”活动,如果我返回北京,我将可能被逮捕。我决定延长访问时间,直到一切平静下来。随后爆发了新冠病毒大流行,飞往中国的航班被取消,所以我不得不继续等待。与此同时,我对习近平处理疫情不当很是反感,我签署了一份请愿书,支持武汉眼科医生李文亮。他因向朋友们发新冠疾病警报而被警察骚扰,并最终死于这种疾病。我收到中央党校有关部门急迫的电话,要求我回家。

    但是中国的气氛越来越黑暗。持有政治异议的房地产大亨任志强在三月份失踪,不久被开除党籍,并被判处18年徒刑。同时,我跟当局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因为我与一小群朋友进行的一次私下谈话录音,未经我同意就被泄漏在网上发表,在这次私下谈话中,我称中共是“政治僵尸”,并说习近平应该下台等。我发给朋友们的一篇简短文字,文中谴责习近平在香港实施压制性新国家安全法,也有人把它泄漏了出去。

    我知道我有麻烦了。很快我被开除党籍,学校取消了我的退休待遇,我的银行帐户被冻结。我要求中央党校当局保证我回国后的人身安全,但官员在电话那头避而不回答这个问题,反而制造模糊的威胁针对我在中国的女儿和她年幼的儿子。正是在这点上我被迫接受这个严酷的真相:我没有回去的路了。

  25.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虎嗅】一位精英“深二代”亏掉上千万的创业之路

    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397405.html

    本文来自体面主义,作者:子宇爸爸、hh


    深二代,和北京的胡同串子、大院子弟,或者上海的“310”等都不同。这是一个有标签、但不清晰的群体。

    20多岁财富自由退居日本的郭宇是深二代;

    美女知乎大V王诺诺是深二代;

    加入美军的女生高天才是深二代;

    在德国科隆街头用三种语言进行政治辩论的班雅伦也是深二代;

    还有绰号小七的101选秀爱豆赖美云是深二代;

    演新版《倚天屠龙记》男主角的曾舜晞也是深二代;

    他们都是神秘的深二代,真要找一个共同点,那大概是他们父辈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让他们不需流落在蛋壳公寓。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打工人朋友猪仔说:“我老板快破产了,能不能写写他。”

    猪仔经常吐槽他的这位老板,总结这些吐槽,这次创业可以归纳为:“海归大厂精英+深二代+理想主义者”的落败。

    后来在深圳南山区留学生创业大厦,我们见到这位陷入泥潭的主人公樊超。

    他身材高大,牙齿整洁,上身T恤文化衫有“元气”二字,下身是Holister的沙滩裤……

    这间200平的大开间办公室,曾是一家宠物用品电商公司。核心产品——电动猫砂盆曾经是行业top3。工位一排排密密麻麻挨着,能够想象着这里曾经的热闹。

    但现在,办公室内已经挤满了打包纸箱和若干个即将被遣散的员工。

    聊天过程中,有邻居公司前来收购待处理的办公桌椅,最大的一张会议桌,600块贱卖掉。

    樊超的神色看不出异常,或许早已接受现实,坦然了。

    由于资金链断裂,3年创业无限接近失败。

    在大湾区的本地年轻人里,聪明人都知道辛苦创业不如买房收租。就算是有颗创业心,大家也更接近于做做生意,包括但不限于经营茶叶、传播国学、开共享办公或长租公寓……

    总的来说,结合家里的资源。

    硬件创业,真的要这么硬核吗?

    当下创业九死一生,一次失败实在不值得一提。但我感兴趣的是,深圳这个创业城市的二代,还适合创业吗?

    不光是深圳,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这些一线城市的令人羡慕的二代们,早早可以拥有人家梦寐以求的房产、拥有小镇做题家欠缺的视野、拥有备受羡慕的光鲜履历背景……

    但他们适合创业吗?

    和我们那代人喜欢选各种篮球足球明星做英文名不同,樊超的英文名叫做Byron(拜伦),来源于他初中时,爱上这位英国诗人的作品。

    他的父母是第一代深圳建设者,作为深二代,他享受到了深圳突飞猛进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从增值百倍的房产到优质的教育,到中西兼具的开阔视野。

    而即使作为深二代,90后的樊超也有着骄人的履历,是标准的、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樊超就读的是深圳中学,简称“深中”。

    深中与实验、外国语等位列于深圳中学圈鄙视链的顶端,最近的新闻是新招募的教师均是北清硕士起步,年薪30万。

    在深中的官网上,樊超以大疆员工的身份位列知名校友。和他出现在一篇新闻稿件里的还有光启的创始人刘若鹏、大疆的合伙人宋珮。

    光启是一家以隐身衣、飞行器、超材料等黑科技文明的“神奇”企业。樊超在高中课堂上就观摩过刘若鹏的隐身衣视频。彼时,国内知道刘若鹏的人寥寥无几。

    2009年,他以684分考入香港科技大学,就读最热门也最难考进的专业——环球商业管理专业。作为香港几所高校最“elite”(精英)的专业之一, 环球商业管理被看做未来的商业精英。

    他还作为优秀学生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哈斯商学院交换。

    回国后,樊超进了香港的投行实习并就业。

    如果说,北京精英圈的孩子热衷去部委的话,深圳的精英圈孩子则扎堆投行,当然,地点都是香港。

    樊超顺风顺水,第一次在香港试水创业即成功。他和朋友开发了一个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引流的信用卡申请平台,每一个成功引流可以带来300港币的收入,带来了人生第一桶金。

    但真正让樊超感到兴奋的,重拾他在美国硅谷那种兴奋的,是一次讲座。

    讲台上的发言者是大疆科技的创始人汪滔和科技创业者教父李泽湘教授。

    于是,樊超去了大疆。

    回深圳后,凭借过往的投融经验,当时24岁的樊超牵头了轰动业界的融资。之后,大疆丰富的事业条线给予他机会从商务过渡到产品,参与到工业无人机从研发到销售。

    樊超实现了科技梦,和王思聪开会什么的,也只是其中的一点逸话。大疆的3年产品研发经验也是他创业最大的底气。

    2017年,洋芋宠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地选在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南山区最有钱的街道办也是中国最有名的街道办之一,贡献了南山区一半的GDP,还走出了中兴、华为、大疆等企业。

    他爱猫,于是作为一个科技爱好者+铲屎官,选择了智能宠物产品这个赛道。

    巨大的宠物蓝海市场,“萌宠经济新风口”的大风刮得正紧,理论上巨大的市场容得下一款国产智能猫砂盆。

    2015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约达978亿元人民币,宠物数量达1.8亿只。据dog people.com数据显示,2017年,单宠物人均消费达到4300元。

    从大疆离职时,老东家喊话“你就花一年时间创业,失败了赶紧回来”。樊超笑笑,谁的目标不是创业成功呢?

    后来他和我说,应该不会回去了。

    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团队用了半年,打磨了一个猫砂盆demo产品,名为footloose,并在美国最大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进行众筹。

    本来计划的众筹金额仅仅是5万美金,没想到产品设计理念和相关文案让footloose成为Kickstarter上宠物用品类榜首项目,获得全球3600+个消费者的支持,筹得1000万人民币(135万美金)。

    看到这个数字的当天,团队开了香槟庆祝。

    现在火爆的云鲸小白鲸拖地机器人,2019年在Kickstarter上也只有1905个支持者、筹得114万美元。

    说起来,云鲸创始人张俊彬,也算是樊超半个香港大学的校友(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的门徒)。

    团队立刻走上扩张之路。作为我们的那位打工人朋友,猪仔是樊超亲自招来的市场总监,面试当天,她穿着体恤裤衩、带着鸭舌帽,讲述了一通做新媒体却从不看同行内容的歪理。

    面试结束后,樊超思忖到后半夜还是要了猪仔,“她挺奇怪的,但我想试试。”

    猪仔用反传统的装束筛选出三观合的老板,樊超则凭直觉用了这个“奇才”。

    公司的外企做派让猪仔很受用,直呼老板其名、当面抽烟都没关系(樊超本人不抽烟)。猪仔能弥补樊超在执行层面的不足:扭转公司不打卡风的佛性文化、辞退不合格的实习生……还有在知乎之类应对各种公关危机——也就是和人吵架。

    从公司现金流紧张开始到濒临破产,这对战友爆发过三次剧烈争吵。

    第一次是公司账上的钱不够支撑3个月。

    蓝海之所以是蓝海,并不是没人发现智能猫砂盆的商机,而是开模一次近百万的成本和漫长研发时间成本摆在眼前。

    硬件市场的竞争是空前残酷的,原创不如抄袭能控制成本。众筹的钱很快烧完,光研发就用去一半,换来2个专利、位于行业前3的地位,但在盗版低价竞争压力下,淘宝的销售业绩并不如预期。

    2599元petato洋芋猫砂盆遇上999元的仿品,消费者很难为情怀买单。天猫店铺的数据显示,后者的月销售额是前者的2倍。

    “我们是不敢做原创的,烧钱无底洞。”一家从手机硬件转行做宠物电器的前辈说。

    那段时间,猪仔一看到樊超在办公室就狂躁,催促他出门找钱。

    “作为CEO,你的首要任务难道不是出去卖(拉投资)吗?”

    猪仔和樊超第一次争吵,围绕着融资问题。

    猪仔很难理解一个做过风投的人拉几百万拉不来?

    众筹的容易,麻痹了团队对融资难度的预判。等他开始行动为时已晚。2018年起,融资环境雪崩式恶化,ofo等的失败给创业者们上了沉重的一课。

    在恶劣环境下又能“卖”给谁呢?

    那段日子樊超失眠严重。

    后续的折中方案是弃车保帅。樊超听从猪仔建议,忍痛精简研发部门,仅保留3个创业伊始就在的老员工。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养着10来个研发,在业内来看是很浪费的行为,尤其是已经度过了从0-1的研发阶段。

    第二次争吵是为了回击“夹猫”的网络批评。

    樊超团队认为这是来自竞品黑稿,为了回击,他们决定拍一条视频。

    猪仔提议去东莞的宠物临终关怀所,借一只即将被安乐死的猫做实验。强调了“绝对安全”,但樊超死活不同意。

    最后以拍一个实验视频+樊超选择写千字小作文进行回应,似乎并未挽回颓势。

    严重公关危机影响到销售量,现金流雪上加霜。宣布公司即将破产的小团队聚会上,猪仔喝高了,哭着骂樊超白左圣母。

    第三次争吵是要不要给海外用户发众筹猫砂盆。

    这次樊超没有强硬。

    我见到樊超的当天,满地的打包箱是即将发往海外的最后一批库存,“能发一个是一个,剩下的(人)对不起了。”

    按照众筹计划书的承诺,需要于2019年6月将3600个猫砂盆送至支持者手中。

    由于签约的代工厂未如期交货,错过了公司有能力交付的时机。

    这是深圳本土最知名的一家代工厂,几大知名手机品牌均出自这里。但小订单在大代工厂面前没有谈判的余地,毁约来得猝不及防。

    想来有些讽刺,这家所谓最好的代工厂,还是樊超托关系找到,现在却是公司破产助力的一分子。

    迄今,仍有三分之二的众筹用户没等到猫砂盆。

    疫情过后,断断续续发出去1000多个猫砂盆。但由于包装和运输带来的损坏以及二次补发,越发或越赔钱,本就紧张的现金流被榨干到绝境。

    猪仔建议宣告众筹产品失败,当时公司内部已经开始走破产流程,这样合情合理。

    Kickstarter是允许众筹产品失败的,海外众筹网站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发起用户创造更好的产品,破产、失败的风险早早告知过选择支持产品的用户。

    但打开Kickstarter众筹网站,猫砂盆下,一众差评英文评论里有一个扎眼的中文留言“我要退款”。

    类似的公关危机在知乎上也有。

    樊超的自尊心很受伤。创业失败,可以接受;但带着黑历史创业失败,他哭过。

    这种背景的人,很难能接受“诈骗贩”的骂名。

    樊超的事业还在继续,开了一大票人以后,一度资金状况大为好转,对于他来说,怎么都不舍得舍弃。

    他也考虑过抵押房产(父母名下)救公司、有机会再把剩余的2000台众筹猫砂盆发出去。

    南山区市中心近10万一平的房子,银行给出近千万的抵押贷款。

    知乎有一个十大败家排行榜,榜首是卖房创业。

    上市公司一年盈利不敌一套深圳房价的新闻每年像热门段子一样飘在微博首页。

    根据中指研究院百城价格指数,2020年10月份,深圳住宅均价为5.42万元平方米,位列全国第一。

    一千万大概可以让公司再烧1年,但之后呢?创业的赛道艰难万分,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樊超说,父母同意,妻子理解。但他做不出来。

    “如果是我自己的房子,说不定真一狠心就卖了,哈哈哈。”樊超认真跟我探讨过还好他名下无房产,不然真的会做出傻事。

    几轮房价暴涨下来,一套房抵得过一家上市公司年利润的现象不足为奇。不卖房,大概是所有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创业的底线。

    深二代不想卖房,或许没有例外。

    总的来说,樊超这次创业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但他经历了很多在他原本的职业和教育经历中不可能接触到的事。包括和实习生撕逼、亲自做客服写1000字小作文回应买家,发律师函给他认为的网络黑子,甚至花钱摆平黑公关……

    创业时代,呈现两个极端,一头是原本的天之骄子们搏杀于重资产高门槛赛道,如拼多多的黄峥毕业于复旦、张一鸣是南开高材生、ofo的戴威是官二代;另一头是各种草莽崛起,如各路主播自媒体、快手辛巴淘宝薇娅。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虽然聚集了中国所有优质的企业,但这些城市长大的孩子们,再要白手起家,做出腾讯、华为、阿里等,难度远超80、90年代。

    大城市的孩子尽管有1000种让人羡慕的地方,但在创业这件事上,他们不但可能没有优势,自己拥有的一切,也都可能成为阿基琉斯之踵。

    曾经的樊超们,说着流利标准的英语,穿着定制西服,周游世界各国;如今的樊超们,浑身优衣库、谈笑无鸿儒、身边只有白丁,英文说多了被员工嘲笑吐槽。

    创业将樊超们拉下体面之路,走上一条崎岖泥泞小道。

    在交流中,他承认,自己放弃了原本平坦的大道,选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他们拥有的知识,在草莽的创业环境中,不一定能够发挥作用,构建他们人生的价值观,可能只会制约他们野蛮生长。

    但反过来,父辈们的种种草莽经历,为的就是子女们再一次野蛮生长吗?

    这个问题,也许谁都回答不出来。

    对于这些从小被人羡慕的大城市好孩子来说,想活的更有勇气和有价值感一点,其实并不容易。

    “如果我这样的人都不选择难走的路,谁来走呢?”樊超这样回答。

    这是一个体面的想法。

    发稿前,他也告诉我,目前的处境已有改善,他对自己的业务基本面,对于带领团队重整旗鼓走出困境有信心。

    祝他好运。

  26.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NGA】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了疫情对经济的打击

    来源:https://www.reddit.com/r/chonglangTV/comments/k59g24/%E4%BB%8E%E5%8F%A6%E4%B8%80%E4%B8%AA%E8%A7%92%E5%BA%A6%E6%84%9F%E5%8F%97%E5%88%B0%E4%BA%86%E7%96%AB%E6%83%85%E5%AF%B9%E7%BB%8F%E6%B5%8E%E7%9A%84%E6%89%93%E5%87%BB/

    原文:http://bbs.nga.cn/read.php?tid=24415402(需注册账号)


    本科在成都上学,当时常去跑展玩,住在一个便宜的小酒店,当时差不多也是这个时间。

    到了晚上就有很多缠绵的情侣出出入入,第二天早上还在门口捡到了一张被塞的那种小卡片,跟同行的朋友拿这个开玩笑开了好久。

    这次有事情回母校,耽误了时间没赶回去。心想干脆住以前那个酒店吧,便宜,而且也熟悉。


    一进去就感觉和以前的气氛不一样了,前台曾经有三台电脑,三个接待的小妹,现在只有一个人了,电脑也只剩下了一台。

    整栋楼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以前我和朋友说话稍微大声一点就会有人来敲门,这次我外放郭德纲的相声都没人管。


    这回小卡片不用塞了,抽屉里就有。

    以前的是写一两个人的电话,现在的居然很先进,扫了个二维码就能进去,是个几百人的大qq群,她们空间有相册,你进去看然后挑。

    真是深刻体现了互联网迅猛发展带来的变化。

    看个人信息可以看出是有不少外地来成都工作的人,qq有些都很新,可能是今年新注册才下海的,刷了几个人的空间动态,感觉很有意思。你质疑的话就是rpg吧。


    有一个号码稍微短点的,注册时间也比较久,空间动态有不少是喷嫖客的,但也有一两条很有意思。

    有一个人来的时候随手带了一捧花给她,她好像很高兴地晒了好几天。

    还有一个人来的时候给她打包了一碗热水饺,她说从初中出来以后都没有人对她这么好了。

    有一个一开始严肃声明不支持某些玩法,后来慢慢的接受了一些玩法,我原以为这是个很普通的“人被金钱支配”的笑话,看了看就准备退出去,但有一条2020初的动态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这几天男朋友要从老家过来看我,暂时不接”之后就再也没有更新过了,号看样子没有被封禁,不知道是被男朋友发现了蛛丝马迹后的愤然离开让她悔悟,还是见了男朋友后心有惭愧从此上岸。

    大多数都声明周一到周五白天没空,可见这些群体可能平时是有一份正常工作的,有喜欢看美剧、日剧的,还有一个和我一样喜欢看《基本演绎法》的。

    有不少在动态里说急着用钱可以比平时便宜一点的,现在是30号,我猜可能是她们借的小额贷款还款日快到了。

    “交通方便”和“我小区不检体温”曾经是5-9月期间,她们的重要卖点。她们现在的重要卖点是“我可以去你那里”,可见年初疫情的对底层群体的经济影响是渐进的,这迫使她们不得不让步提供更多的服务、支付更多的成本,尽量换取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意愿。

    大多数的年龄都在22-25以上,且多为独居、离乡者,这说明疫情对独立劳动者的经济打击是十分巨大的,而未成年人或还在上学的女大学生,因为有来自家庭内部的财产转移,基本没有太大影响。

    分布上,市中心基本没有,周边区县大于靠近市中心的地方,差不多到了郫县这种地方,直接就多出一个数量级。


    在最后的最后,还有两个例子很能吸引我的注意力。

    一个是头像和早期照片都是以豪车、别墅、礼服、大餐为宣传照片的,大约也是在2020年7月份,她开始用上了新拍的照片。

    背景房间里东西很杂乱,人也没有早期照片那样有精神了,头发很杂乱,脸很疲惫。

    这既说明她可能被以前金主抛弃了,不得不重操旧业,似乎也能说明疫情对经济的打击并不仅仅只限于底层。

    更加说明一些女性希望完全不劳动、通过靠依附男人过一辈子的梦想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多维持几年。


    一个是个走艺考连续失败的前舞蹈生,是湖北人,但很奇怪的一个人在成都独居。

    从断断续续的照片来看,她平时在一家舞蹈机构做培训,一边准备继续艺考去川音。

    19年的动态里,她断断续续地在抱怨为什么今年又没考上,但今年似乎没有抱怨,不知是又没考上,还是说放弃了没去考。

    这也给我们一个教训,在天份、积累都不如别人的条件下,坚持过高目标梦想的除了无情让你脸撞墙以外,什么也带不给你。

    (只有鸡汤,没有群号,爬爬爬)


    编辑1

    在搜索中我发现了为数不多的一个成都本地人,我假装作饶有兴趣地和她聊天,得知她是重庆人,嫁来了成都。

    老公的生意今年破产,夫妻离婚。空间里经常有提她很想在老家的孩子,还有和儿子的视频的截图,她和儿子笑的都很开心。

    正巧她又发来一句话:你放心我很听话的,保证你满意。

    带着悲凉的敬意,我默默地把她屏蔽了。

    她不是一个道德观念上的“好女人”,但我想她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谁都没有资格去指责她什么事情,我也没有资格去评价一个母亲。


    编辑2

    有一个02年的,她和我妹妹的年纪差不多大。

    她在一个杂乱不堪的出租房单间里,我也租过这种房间,我知道它很便宜,在成都也许也是要一个月几百块钱。

    她美颜过度到下巴都没有了的图片让我想起了我妹妹,她也是这样,和她同样的年纪,每次我戳穿她虚荣心作祟的十层美颜,她就要气的拿枕头狂揍我。她的成绩可比我好很多,抛开心高气傲的毛病,我基本可以断定她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可是这个女孩呢?谁会知道她的将来会如何?到了年纪总要工作,可是看她的模样已经没有在上学了。同样是一个年纪的女孩,为什么她们的命运会这样不同呢?


    编辑3

    有一个和一起卖的闺蜜同居的,经常帮闺蜜也发照片宣传。

    有一条是说自己肚子疼,不接客了,往后几天没动静了。

    再然后是和另一个女闺蜜的一起吃饭的照片,说感谢她大半夜接到电话就赶来送自己去医院。

    不难猜测,这个女的没有求助同一个屋檐下的闺蜜,而是求助了住的很远的朋友。

    有几个评论区的嫖客问她这个女的是不是也卖,被她直接骂了。

    她知道哪些是朋友,对得起这个朋友,这似乎能说明友情有时候还是不以阶级、行业、身份为转移的。


    编辑4

    这是兼职的小公司行政文员。

    她的动态很少,第一篇是2008年的日志。

    日志里写了她的名字,在哪里上小学,班上有哪些好姐妹、男生。在描写男生的这里面,她提到一句“我喜欢李”。

    这个名字在2011年的日志里又出现了,写的是“今天我在街上又遇到了李,我很开心”一类的东西。

    “李”的名字不知道,但那时的评论里已经有人说了:“是不是李xx呀?”她很含蓄的默认了。

    不知这个大姐会不会想起曾经那个抱着羞涩和热切的心情在电脑屏幕前偷偷打下喜欢人名字,却又只留下他姓氏的少女?


    编辑5

    这是一个皮条客,我一进群他就热情地找上我,发了几个闪照,说有需要就找他,没有的话可以进他空间再看看。

    我进去看了,他的空间有很多女人的照片,左边是高p的照片,右边是一些描述的文字。

    大多数p图照片看得出都是美图软件随便弄弄,带着扭曲的比例和夸张的形态。

    有一个孕妇,是的,孕妇,她的右边写着大致的资料,身高,体重,年龄,年龄是22岁。

    我几乎可以猜想到了她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了,我不想说,但我想人人都能猜到。

    我问他这个孕妇真是孕妇吗,他说是。

    除了照片,还有一些视频,我觉得这些画面很眼熟。

    喝了一口茶,我想起来了。那是小时候跟乡下的亲戚去镇上买牲口的样子。他告诉我,有些坏牲口贩子会往往猪身上抹什么东西,这样子病怏怏的猪也会显的很有精神。

    我终于意识到了,这个皮条客和那些买卖牲口的贩子没有区别,这些女人也在被放到了类似牲口的位子上被来往的人挑选。

    我说我要睡觉了,以后有空再找他,他似乎像是找到了商机,喜滋滋地发了个定位过来:

    “兄弟有空来我们店里,现场选更方便。”

    我笑了笑,把他屏蔽了。


    编辑6

    jk、汉服、摄影、女孩。

    四个词语排列组合以后,带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生活富裕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女大学生。

    曾经我也在一些模特网站和校园墙上请过穿jk和汉服的女孩做我的摄影模特,但堂而皇之的在这种群里看到这样自我标榜的还是很意外。

    动态很少,只有两条,一条是6月写的“新人下水”,一条是发的照片相册。

    在相册中汉服照摄影的风格和场景不太相同,头发有长有短,我猜测是不同时间拍摄的。长期的拍摄说明这些的确是她真心实意的爱好。

    恰好听到了郭德纲相声里于谦pc的段子:

    “我叫于谦!我师父石富宽!他是国家一级演员!”

    当人会用自己曾经很喜欢的事物做这种事情卖点的时候,心里的某些价值观会不会在一点一滴的崩溃?

    如果各位老哥一天落魄到给油腻的肥富婆跳脱衣舞,对着富婆拼命挤着笑说:

    “我和你一样是nga用户,姐姐你点我好吗?”

    心里会是怎么样的想法?


    编辑7

    18年以前没有动态,只有一句段很长的独白:

    “心情调节好了,可以上课了,重申一下我不拍视频和照片的,也不接吻的,有这些爱好的请绕行。”

    反过来说,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遭受过让心情崩溃的事情。需要重申不许拍照拍视频,说明曾经被拍照和拍视频过。

    答案很明显了,她在18年以前曾经在某次劳动中,被人拍下来。但当时出于各种原因,可能是钱给了很多,对这件事妥协了。

    这些照片和视频是如何对她心情造成影响的呢?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件事之后,她的定位坐标从成都孵化园区到了郫县,两地相隔至少四十公里。

    很有可能是这些东西被流传到了她曾经生活的孵化园区附近的熟人手里,周围的人都知道了她“兼职”的事情,她才不得不搬去很远的地方。 “拒绝kiss”,这个事情我看了很多从业人员的自我描述,无论语气有多么讨好和谄媚,都对这件事坚决拒绝。

    结合她们对自己生活和所从事工作的描述多为“努力”“工作”这种偏正面、偏美化趋向的词语,我猜这应该是寄托了她们对自己以后重返正常生活的最后一丝希望。

    花了50QQ红包问了她,果然是差不多的答案,大致意思是:身体已经脏了,这个没办法了,但还是千方百计想保留一点点清白给以后的生活。

    身体可以给嫖客,kiss对女人象征爱情,这个要保住,留给以后的老公,心理上会好受一点,加钱也不行。

    这种心理就像是高考成绩差进了大专,虽然天天逃课玩游戏,也要手上抓一本高等数学书。就算一个字都没看,只要手上握着它,就能畅想一下自己专升本然后考研的美好未来,缓解一下自己学历短板带来的对未来就业的焦虑,以及天天逃课打游戏的愧疚。

    可惜,专升本以后仍然要面对就业市场上本科多如狗的问题,风俗行业从业者从良后需要面对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老公接不接受她那么简单。

    就像习惯了逃课打游戏的学生几乎很难重新走上学习正轨。

    习惯了来快钱、简单来钱的人,真的能接受平淡乏味、积累金钱速度缓慢的“正常生活”吗?

    她们向往的那个逃出火坑后的世界,她们真的看得上吗?


    结语

    11个真实的故事,11段真实的人生,看到这里,我想基本上已经够了。

    悲观地来说,它们描述了11个人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深渊的过程。乐观的来说,它们也总结了11个教训———11个培养下一代人时一定会失败的方法。

    一次偶然扫码,几个随意的浏览,揭开了社会上一个不起眼角落里的冰山一角。世界上一定还有很多类似的不为人知的角落,如果我们在生活的空暇中多迸发一点“无聊”“蛋疼”的想法,一定还有更多的“教训”可以被我们所发现。

    有人说这有什么用,你发现了教训,很多现实问题可还在呢,你能解决吗?

    我没有任何能力解决这么一个规模可能达到几万亿的产业的问题,就像我没有能力挖走一座挡在我们社会前行路上的一座山。

    我相信能有比我优秀几千万倍的伟人能够解决它,挖走它。

    但如今,伟人没有出现,我希望通过我微不足道的努力,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这座山不能再往上加土了,尽可能地让那些跃跃欲试要跳进这种火坑的人(原本想写女性但考虑一下也可能会有男性想加入)断绝掉参与其中的想法,这是作为平凡无奇之人的我唯一能做的事情。 看到有说文笔好的,也看到有说想要关注我其他写的东西的,很惭愧,生活中我是一个沉默无趣的人,很喜欢对事情冷眼旁观地观察,但不太喜欢主动参与其中。今年一共有六七个女老哥私信说想认识我了,但一年过去了,哪个也没谈上(落泪),可见我是个有多无聊的人了。

  27.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布问题

    如果全面开征房产税,会对房地产市场和经济有什么影响?

    首先,工商业房产是一直征税的。

    对个人房产征税已经讨论多年,并且多地试点,不过一直拖着;目前看来不久要开始立法并大范围实施了。

    相关报道:财政部确定:房产税即将开征,按房屋评估价征收!,其中提到:

    • 未来的房地产税将按照房屋评估值征收。“房屋的评估值应是房屋市场价值,而非房产原值(即购房时价格),但由于近些年房价上涨较快,因此最终评估值应该会有折扣。”

    • 会给地方政府充分授权,让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具体实施方案(如具体开征时间、适用税率、征收对象);地方税收管理权限主要集中在省级。

    • 可能采取先城市后乡镇、先市民后农民、先企业后个人策略逐步实施。

    • 征收房产税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抑制房价上涨。

    几个想法,抛砖引玉:

    • 房产税的收入估计是分给地方财政。

    • 房屋估值这事儿,可以操作的空间很大。

    • 用于出租的房产,根据市场需求,租房需求高地区的租金会提高(以部分转嫁税收负担);需求不高的地区则会在短期内出现空置房转卖,增加供给,从而达到降低房价的效果。

    • 长期来看,房产税就像任何税收一样,效果是减少买(二套/多套)房的需求,从而降低房价,代价是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下降,可能会影响某些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收入。

    • 具体情况会根据各个地区人口流动趋势和政策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28.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2020年12月Bitcoin走势预测

    附图:BTC价格2017年底至今变化趋势

    注:之所以将两个坎设为贬值33%与增值50%,是因为(2/3)*(3/2)=1。

  29.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2亿老人、4千万失能人口,这将是中国人最需要的保险

    原文链接(墙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作者:吴靖、于焕焕,责编:徐卓君,原文标题:《2亿老人,4千万失能人口,这是中国人最需要的保险,也是生不逢时的保险》,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54亿60岁以上老人,4000万失能人口,这两个庞大的数字提示着当下中国人最迫切需要的一种保险------长期护理险。

    这也是一项生不逢时的保险。

    近期,当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宣布增加14个长护险试点城市,并明确它的独立险种地位后,立马冲上热搜,被舆论冠以"社保第六险"的称谓。

    说是扩围,自2016年开始的长护险试点实际上是延期了。在当时人社部的计划中,是"利用1年~2年试点时间" ,在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基本形成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政策框架。

    对于一项要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险而言,最紧迫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不巧的是,这种中国人最迫切需要的保险"赶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2014年起,中国GDP增速开始放缓。**接下来的这些年,全国的基调总体是为企业减负减税,普遍性降费成为趋势。这使得原本就令人头疼的的筹资问题变得困难重重。

    所以4年后,我们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推向全国的模式,只能继续扩大试点范围,为覆盖14亿人口寻找一个最大公约数。

    这种生不逢时是全球性的,自荷兰1968年建立起了单独的、全民强制参与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后的52年间,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荷兰、以色列、德国、日本、韩国五个国家建立了全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总覆盖不过3亿人。

    中国人最需要的保险

    就在本月初,轰动一时的"榆林埋母案"一审宣判------ 儿子被判故意杀人罪,获刑12年。

    半年前,58岁的穷困潦倒的儿子,在一个初夏的深夜,将79岁的母亲,推下了废弃已久的墓坑,因为母亲已经瘫痪了, "屎尿全在床上,臭烘烘的"。

    这固然是一起偶发的人伦悲剧,也折射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困境。

    无独有偶,早些时候,日本一些发生在亲人之间的由看护疲劳引发的杀人案被零散地记录在一家媒体的专栏上。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此后他们决定采访这些中老年"加害者",5年后,这些日本家庭看护者的普遍困境被记录在了今年刚出版的《看护杀人》一书中。

    "长期压抑的家庭看护者,他们的压力就像是在空杯子上慢慢加水,快到杯缘处,似乎还能承受,等到再满上,压力就如同杯中的水满溢出来,崩塌殆尽。"

    这些悲剧可能来自一个朴素的事实:依靠现代医学,身边的亲人活得越来越长了,他们需要被照护的时间更长了。

    说起来,很多人的终极愿望,其中之一可能是长寿,但当人类发现,离"活得久"这个目标越来越近的时候,却发现病痛、失能、失智等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看护者与被看护者都处于绝望之中。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自杀率开始一路下跌,从上个世纪末的22.6/10万下降到9.8/10万,降幅高达58%,是全世界自杀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唯独老人高扬的自杀率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中国老人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的3倍~7倍。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的副教授刘燕舞,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农村地区老人生存状态的研究。据他统计,摆脱疾病的痛苦和生存困难,是农村老人自杀的最主要的因素。

    在多年前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刘燕舞描述了一个典型的老人因病痛而自杀的悲惨场景。

    "有不少老人,因为行动困难,拿不到药水瓶也站不上板凳悬梁,便在不及人高的窗户上,搭起一根绳,挎住头,蜷起腿活活吊死。"

    到2019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了12.6%。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如果要分老龄化的程度高低,国际公认标准是,65岁以上人口占比7%~14%为轻度老龄化,14%~20%为中度老龄化,21%~40%为重度老龄化。也就是说,中国已经站在了中度老龄化的边缘。

    建立一套为年老、患病或遭受意外伤害等导致常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的社会成员提供照护服务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似乎是唯一的选项。

    已经实行长期护理险的国家中,几乎都在中度老龄化临界点前后建立起了长期护理险制度,以日本为例,1994年发展为中度老龄化的第五年建立起这一制度。

    而对于中国来说,什么样的时间点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长期护理制度最为合适?很少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高发的老人自杀率,还是家庭看护杀人者,还都在在敲响警钟,在生育率长期走低、老龄化程度加深、长期护理费用不断增高的现实状态下,长期护理险可能是这2.5亿中国老年人(指60岁及以上)最需要的一个险种,并且迫在眉睫。

    有学者做过测算,中国长护理费用2030年将突破10000亿元,如果没有长期护理险分担风险,这一大笔费用将压垮无数个家庭。

    此外,家庭小型化带来照料人手不足,老年人收入普遍不高,再加上现代社会劳动力外出就业、流动频繁,现实迫使老年人失能后的长期护理问题从传统社会的家庭责任演变成当代社会的重大风险。

    道路之争

    保险的本质在于风险分摊机制。把个人可能遇到的老、病、死的风险分摊给多个人甚至是全社会来承担。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谁来出钱分摊风险?用保险的专业术语说是,怎样筹资?

    放眼国外,多数没有建立长期护理险的国家主要是因为被"谁来出钱"所困扰多年。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一上任就要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第五项社会保险推出,但直到卸任也未能如愿------法国人是因邻国德国长期护理保险连年赤字、政府不得不提高费率而被高缴费吓退,倒是萨科齐的继任者因为抵制这项险种获得更多选民支持。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想借医改之机推出社会自愿缴费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结果,不仅共和党强烈反对,就连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也不支持,反对者担心无法控制的费用支出会将政府拖下水。美国甚至有人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视作"庞氏骗局", 因担心高额成本给政府继而是纳税人增添负担而最终放弃。

    所以,包括美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的长护险都以商业险为主,个人和家庭自愿缴费,政府责任最小化。

    建立一个全民长期护理险制度到底有多难?直到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五个国家建立了单独的、全民强制参与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总覆盖不到3亿人。

    中国也有过长达十年的路线之争。到底是走商业保险的路?还是上升为全社会动员、强制缴费的社会保险为主?

    坚持提出的商业险为主的学者认为,中国那个时候经济水平较低、城乡差异较大、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大,这些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模式不可能采取统一的社会保险护理制度,而是要采取商业保险的形式"。

    坚持社会保险为主的一方,主要以制度路径依赖为论据,在实行社会保险为主的土壤中,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走社会保险这条路。

    自2005到2015年间,学术界围绕长护险的道路之争,诞生的大大小小的论文已有五千多篇。

    但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这10年间,更重要的是完成"新医改"的承诺------建立覆盖13亿人的全民医保。是否要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长期护理保险,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

    生不逢时的社保第六险

    随着中国失能老人数量肉眼可见的蹿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在道路之争上逐渐形成共识,走社会保险为主这条路,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不断:什么时机才是成熟的?什么样的筹资模式才是合理的、可持续的?

    2015年底和2016年2月,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的戴卫东两次接到了同一个电话。给他打电话的,是原人社部主管的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的人员。

    第一通电话,戴卫东接到了"命题作文":讲讲国外主要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问题和挑战。他和一些研究长护险多年的专家被邀请去北京讲课,学者的研究逐渐进入官方视线。被召集来听课的人中,有26个省的原人社厅主要领导,可见重视程度之高。

    第二通电话,戴卫东接到了另一个"命题作文":讲讲中国长期护理险制度的设计理念和制度框架设想,且具体到筹资模式。讲课的对象是人社部司局级领导。

    相隔较短且密集的长护险会议和讲课,实属罕见,这也是一些地方官员第一次系统了解长期护理险。

    4个月后,也就是2016年6月,原人社部出台了第一份有关长期护理险的重磅文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最重要意味着,中国将走全社会动员的强制性长期护理险道路,给学界的道路之争画了一个休止符。

    文件的重要性在于,**一个是明确了15个试点城市,一个是给出了试点探索的时间,一个是参与人群首先从职工医保参保人群铺开。**也就是说,这些试点城市要在1年~2年的时间形成各自的探索经验,为在全国推开长期护理险提供可复制的模式。

    成为社会保险的一个新险种,筹资至少要涉及到单位和个人。此前在中国建立起来的五大险种(养老险、医疗险、失业险、工伤险、生育险),针对在职职工,都要求单位与个人同时缴费,只不过后来生育险被并入医疗险,五大险种变成四大险种。

    但现实是,这个可能成为中国人最需要的新险种,生不逢时。

    全民医保能在不到10年间覆盖了13亿人,得益于它诞生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多年,企业是职工医保的缴费主力军,各级财政承担了城镇居民和农民保费的绝大部分。

    一个新的社会保险险种的出现,本质上为企业"增负",增加额外的税收,不巧它"赶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2014年起中国走向了经济新常态:GDP增速放缓。接下来的这些年,全国的基调总体是为企业减负减税,普遍性降费成为趋势。这使得长护险原本就令人头疼的的筹资问题变得困难重重。

    在2016年那份文件中,在筹资方式上,提到了可以通过优化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等途径筹集资金。

    本应独立筹资的长期护理险,从一开始,就不得不依附于原有的社会保险。在短期内,长护险成为医保的附属险,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谁来出钱?

    这个生不逢时的险种,注定要走上一条漫长的路。

    在人社部最初的计划里,是要在试点1年~2年后,基本形成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政策框架,向全国推开。

    但4年之后的今天,等来的不是全国性制度的开始,而是新一轮试点城市探索的开始------又有14个城市加入试点中。

    这比以往任何一个险种在全国的推行速度相比,都显得过于缓慢:医保的筹资模式从试点开始就已确定,从试点推行到全国不到4年,医保覆盖人数从2003年的1亿出头到2011年的13亿人口。工伤险和生育险,甚至没有进行试点,就直接在全国推开。

    这是因为,在长期护理险前期试点的15个城市,可以完全复制到全国的模式,几乎没有。

    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推进筹资之难:试点4年,15个试点城市中,能覆盖到全人群的目前还只有6个城市,上海、青岛、南通、苏州、荆门和石河子。

    剩下的城市,主要以覆盖城镇职工为主,现阶段几乎无法覆盖到抗风险能力更差的农民。

    这是由于在多数试点城市,长护险主要倚赖于医保资金的划转。在中国的医保制度中,职工医保由个人和企业两方缴费,城乡居民和农民的医保保费由个人和财政负担,前者的缴费能力远高于后者,所以大部分试点城市先从缴费能力高的职工群体开始,再慢慢扩大到全人群。

    但恰恰是大部分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往往更需要长期护理险。

    不过,哪怕是已经覆盖了全人群的6个城市,他们筹资模式几乎没有什么共性可言,各地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常年医保基金有充足结余的青岛就像有钱人家的孩子,长护险的筹资资金部分源自于医保基金历年结余,一次性从历年结余中划出了20%共19..8亿元作为长护险的启动资金,也不用企业掏钱,职工用医保个人账户出资,居民还是个人出资,还有每年2000万公益基金投入。

    南通是四元筹资渠道,最初个人每年交3.元(职工医保有个人账户,职工可从个人账户划转30元),统筹基金每个人每年划出30元,市财政给每个人每年交40元,福利彩票基金也要划出一部分,具体按照基金收支情况调整。

    上海是唯一一个完全独立筹资的城市。对于城镇职工而言,企业和个人都需要交费。城镇居民群体需要缴费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个人缴纳一部分,剩余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按一比一配比拨款。

    除去独立筹资的上海,如果从14个试点城市总体来看,都将医保基金作为目前筹资最为主要的渠道和依托,大多数城市也都没有将企业缴费作为筹资渠道。有10个城市将财政补贴列为资金来源渠道,11个城市增加了个人缴费的部分。

    那么哪个试点城市的筹资模式更适用于全国?就要找到一个筹资水平、经济发展、人口结构三个要素之间良性互动、彼此促进、协调发展的城市,根据研究者的测算,最协调的是上海,但是作为中国唯二两个超级城市的上海显然不具备可复制性。

    困境重重

    作为一项社会保险,长护险制度一旦建立,将是一件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事。

    实行长护险的15年中,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缴费额从每月2911日元增加到5514日元,15年翻了近一番。相比其他推行全民长护险的国家,日本财政补贴在筹资的比重最高,但依然无法阻挡不断上升的长期护理险的成本。

    再看中国,目前在医保基金夹缝中生长的筹资模式更不具备可持续性。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接过了人社部的班,继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建设。国家医保局在2019年给政协提案的一份回复中提到,从第一批试点城市的资金来源看,"医保基金占比较高","个人缴费占比较低",不可持续。

    为长护险找到一个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是所有政策制定者的难题。

    从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最新下发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看,对于职工参保人群,将会沿用医保的筹资模式------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但和职工医保单位承担缴费大头不同的是,在长护险的制度框架里,单位和个人缴费原则上按同比例分担。

    但是,对于缴费能力更弱,更为庞大的城镇居民和农民参保人,并没有很好的办法。

    继续沿用全民医保的模式,用财政投入的方式补贴近10亿城镇居民和农民长护险保费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吗?

    不过,羊毛总归出在羊身上,财政支出本质上也是需要通过税收的方式实现的,越来越高的财政支出,留给后代的,是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在上一个经济周期中,中国迅速建成了覆盖十三亿人的全民医保。这一次,我们还能复制全民医保成功的模式,建立起覆盖十几亿人的长期护理险吗?

    参考文献:

    1.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推进与实践探索》,张盈华主编

    2. 《看护杀人》,上海译文出版社

  30.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BBC】当今世界最普遍的避孕法曾有一段黑暗的历史

    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5667400

    汉娜-哈里斯-格林 (Hannah Harris Green)

    2018年9月27日

    避孕法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凯娃(Raji Kevat)来自印度恰蒂斯加尔邦(Chhattisgarh)的加尼亚里(Ganiyari),她对于输卵管结扎的感情很复杂。输卵管结扎是最常见的女性绝育法,这是一个手术,她曾经历过。2014年,她在如今声名狼藉的印度政府"绝育营"中接受这一手术。之后,她建议嫂子库马里凯娃(Shiv KumariKevat)也去做一个。

    2014年11月,在比拉斯普尔市(Bilaspur)一座已经废弃的医院里,古默里(Shiv Kumari)和另外82位妇女排队等候。医生只用一台设备为这些妇女做切除手术,据称在每两场手术之间连手套都没换。手术之后,这些妇女躺在医院的地板上恢复身体。

    当天晚上,古默里开始呕吐,腹部剧痛,没过几天便去世了。政府给出的官方解释是,死亡是由于服用了有害药物,然而验尸报告指出,古默里死于败血症,很可能是手术感染所致。她是绝育营中去世的13名妇女中的一名。

    百伊(Anita Bai)是在2014年大规模绝育潮中,患并发症的其中一名女性。这场绝育潮使13位妇女丧生。百伊一边在医院接受治疗,一边照顾自己的孩子。(Credit: Getty)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百伊(Anita Bai)是在2014年大规模绝育潮中,患并发症的其中一名女性。这场绝育潮使13位妇女丧生。百伊一边在医院接受治疗,一边照顾自己的孩子。

    不过,拉吉(Raji)说,如果有人向她咨询,她还是会建议她们做手术,即便她已经痛失一名家庭成员。她的理由很简单。

    她说,"如果你不这样做,家庭成员会特别多。"

    和世界上很多女性一样,拉吉认为绝育手术是唯一一种避孕方式。

    环顾世界,你会发现,女性绝育手术是最为流行的避孕方法。避孕药往往在西欧、加拿大或澳大利亚等国更为普遍,但绝育手术却是其他地方女性的主要选择,比如亚洲大部分地区,以及拉丁美洲。2015年联合国一项调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平均19%的已婚女性要靠女性绝育手术来避孕,其次流行的方式是宫内节育器(IUD),占比不到14%,而避孕药占比仅为9%。

    绝育手术在印度的流行程度超过其他任何地方。在印度,有39%的女性接受绝育手术,人数几乎是全世界的两倍。

    绝育史

    政府的绝育计划发源于美国。1907年,印第安纳州(Indiana)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被送往社会收容机构的人士进行绝育------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优生学法律。

    许多美国其他州也通过了类似的法律。纳粹后来常常以加州(California)的种族主义优生学计划为先例,为犹太人施行绝育手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优生学法律基本被废除,不过这些法律仍然与避孕药、女权主义以及性革命的兴起息息相关。正是在这一时期,一些被殖民国家,包括菲律宾、孟加拉国和印度,也开始让国民做绝育手术,并获得了国际支持。秘鲁和中国同样获得外国援助,用于开展绝育计划。

    然而如今,无论是从人口绝对数还是从占比来看,印度都是世界上实施绝育手术最多的国家。

    部分程度上,这些庞大的数字也许可以用印度的历史来解释,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计划生育部门的国家,从一开始就强调绝育。印度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积极推广绝育手术,许多国际组织和政府乐于提供支持,例如世界银行、美国政府和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

    1907年,世界上第一部优生学法律在印第安纳州通过,当时该州要求被送往社会收容机构的人士进行绝育。

    图像来源, Wellcome Collection

    1907年,世界上第一部优生学法律在印第安纳州通过,当时该州要求被送往社会收容机构的人士进行绝育。

    1977年,在《圣路易斯电讯报》(St Louis Dispatch)一次采访中,美国人口处(US Office of Population)负责人雷文霍尔特(RT Ravenholt)说,政府的目标是要让四分之一全世界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绝育------约为1亿人。他的观点是,既然美国的医疗进步导致了世界人口膨胀,那么同样有责任把人口数量降下来......尽管是在女性身体上做文章,而不是男性。

    如今,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这一美国政府机构为全球的家庭计划生育服务提供资金,并且不断支持:2014年,在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下发布的白皮书建议,全世界继续推进绝育手术。

    一张作废的邮票为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提供推广。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一张作废的邮票为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提供推广。

    一项强制的男性绝育运动使600万低收入男性绝育,并导致2000名男性死亡,在此之后,印度政府开始改变计划生育的手段。

    印度官员不再为大量该绝育的人们设定"目标",而是开始更多投入可逆避孕法,比如说避孕药。在过去两年间,印度政府推出了帕里瓦里卡斯计划(Mission ParivarVikas),该计划提供三种新型的激素避孕法,例如推出只含黄体酮(progestin)的避孕药。

    即便如此,绝育手术在印度还是很受欢迎,而且做手术的人也越来越多。联合国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在十年内,已婚女性绝育的比例从20.5%下降到了19%。然而在印度,这一比例却从34%上升到了39%。与此同时,政府绝育营一直维持到2016年。

    在德里的苏琪塔克里普拉尼医院(Sucheta Kriplani Hospital),医生在为绝育手术做准备。

    图像来源, Shahid Tantray

    在德里的苏琪塔克里普拉尼医院(Sucheta Kriplani Hospital),医生在为绝育手术做准备。

    绝育手术带来的永久性绝育效果也表明,人们无法公平地比较绝育手术和其他避孕方法的流行程度。包括联合国调查在内的大多数研究,都是统计有多少女性当前正采用一种避孕方式。对于其他避孕方法来说,女性可以随时中断,也的确有人这样做。但是,一旦她们选择绝育手术,接下来很少会换用其他方法:撤销输卵管结扎不仅收费高昂,而且容易失败 。

    不过,这导致了印度和全世界绝育女性数目更加显著不同。

    绝育手术在美国

    为什么绝育手术比避孕药更受欢迎?

    据联合国报道,22%处于生育年龄的美国女性选择用绝育手术来避孕,这一数字令人惊讶;相比之下,选择避孕药的只有16%。这和大多数发达国家不同,尤其是地处欧洲和大洋洲的国家。

    可以用医疗保险来解释美国这种异常现象,因为政策一直没有覆盖节育措施,而且终身绝育比常规药方更便宜。在过去,美国州政府也使用绝育手术,来节制那些生存在贫困线以下的女性的生育力,以及黑人女性和拉丁裔女性的生育力,这些女性在历史上较少能获得美国医疗保险。

    然而,在2008至2014年间,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都开始更多地依靠长效可逆的避孕方法(LARC),例如宫内节育器。

    永久的解决办法

    不管是对世界上那些知道自己不会要小孩的女性,还是已经满足于小孩数目的母亲们来说,节育手术常常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项。例如在美国,许多刚刚做母亲的女性在生完小孩后会立刻选择绝育,其他女性一旦有了完整的家庭,就会从隔离方式(如使用安全套或避孕药)转向绝育手术。

    绝育手术的的好处在于,女性再也不用去思索避孕法。而且,一旦从手术中恢复过来,也不大可能有副作用。

    不过有时候,正如发生在恰蒂斯加尔邦身上那样,女性接受了绝育手术,但并不完全明白其重要影响,而且执行手术的条件也不安全。耆那(Yogesh Jain)是位于加尼亚里(Ganiyari)简-斯瓦西亚萨赫医院(Jan Swasthya Sahyog hospital)的院长,他在库马里(Shiv Kumari)的家附近表示,发生在比拉斯普尔的事情 "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悲剧"。他认为,这种政策必然导致死亡,而选择执行这样的政策贬低了身处贫困的女性的价值。他说,"我十年前就可以写一本书,讲述这些事情一定会发生。"他还表示,在人们看来,女性的价值只不过是"一个子宫和一双手"。

    斯里瓦斯塔瓦(Roop Chand Srivastava)捧着妻子百伊(Phool Bai)的照片。她于2014年11月死于比拉斯普尔的大规模绝育潮。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斯里瓦斯塔瓦(Roop Chand Srivastava)捧着妻子百伊(Phool Bai)的照片。她于2014年11月死于比拉斯普尔的大规模绝育潮。

    在对恰蒂斯加尔邦绝育营死难者所做的一次调查中,印度人口基金会(Population Foundation of India,简称PFI)发现,国家政府在促使女性接受手术上的资金投入,是对手术本身资金投入的20倍,即每位女性接受绝育手术只得到了600-1400卢比(7-15英镑)的补助。不过,人口基金会的项目负责人夏尔马(Sonal Sharma)说,2014年的这场悲剧导致国家政府"幡然醒悟 ,认识到执行手术的医疗条件实在糟糕透顶"。她还说,印度政府接受了人口基金会的建议,取缔了绝育营的运作。

    政府把注意力转向了"固定日期"服务,即想绝育的女性须在每周固定日期到特定场所接受手术。这使得监管工作能够更好地展开,并且能更好地管理手术室的条件。然而在有些地方,有限的手术时间并不能够满足人们对服务的需求。例如,在距比拉斯普尔50公里的蒙盖利区(Mungeli district)级医院,如今医生在一周内的两天里进行手术。然而这加起来也只有约 20次手术。该区首席医疗官奇基塔(MukhyaChikitsa)说,对于所有想接受手术的女性来说,这并不够。

    即使是对有着不光彩历史的恰蒂斯加尔邦的女性来说,绝育手术的需求仍然如此之大,这就说明很多女性仍然把它当做最好的选择。

    然而这一手术依旧充满争议,并不仅仅是因为有些地方可预防死亡,就像在比拉斯普尔发生的那样。

    不完美的答案

    即使正确无误地实施手术,执行手术的环境也干净卫生,输卵管结扎还是比输精管切除风险更高,留下的创伤也更大。即便如此,在大多数国家,女性绝育仍比男性绝育受欢迎。

    即使正确无误地实施手术,执行手术的环境也干净卫生,输卵管结扎还是比输精管切除风险更高。但在印度和其他国家,输卵管结扎仍然更为普遍。

    图像来源, Shahid Tantray

    即使正确无误地实施手术,执行手术的环境也干净卫生,输卵管结扎还是比输精管切除风险更高。但在印度和其他国家,输卵管结扎仍然更为普遍。

    输卵管结扎的本质也引发了道德关注:和其他避孕方法相比,在未完全得到女性同意或理解的情况下,手术更容易实施。女性必须按照说明来使用安全套或避孕药等避孕方法。然而一旦女性绝育之后,就无法再控制自己的生育力了。政府滥用了这一点。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秘鲁,为贫困女性做绝育手术的公家医生常常不告诉她们,而声称做的是另外一种手术,比如说静脉注射维生素。

    另一个困难在于,强调绝育以及绝育的流行都鼓励女性不要使用其他方法。在印度,大多数绝育的女性一生中只用这一种避孕方法。换言之,她们从来不优先使用宫内节育器、贴片或者避孕药等方式。这埋下了重大的健康隐患:女性和小孩都面临更大的死亡风险,患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而这与一个事实是分不开的:在这个国家并不太容易获得其他避孕方法(如避孕药或者宫内节育器),懂得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受训专业人士也并不多。各个社会阶层的女性往往也对其他方法缺乏了解。

    在印度,大多数绝育的女性之前从未使用过其他避孕方法。

    图像来源, ShahidTantray

    在印度,大多数绝育的女性之前从未使用过其他避孕方法。

    戈埃尔(Madhu Goel)是一位妇科医生,在一家专为女性开设的高端私人医院------印度富通妇女医院(Fortis La Femme)工作,医院位于德里的大凯拉斯(Greater Kailash)街区。她说,即使在自己的病人当中,绝育手术仍然是避孕"之法"。年轻一些的病人对其他方法存有疑虑,年长的女性尤其如此。年轻女性在网上做了避孕的研究之后会找她交流,但大多数人对避孕药心存疑虑,认为会导致终身不孕等等。

    但戈埃尔表示(至少对她的病人表示),印度社会在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自己研究其他的避孕方法。比如说,印度的离婚率正在升高,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女性想要取消节育状态,并希望和第二任丈夫组建新的家庭。

    这最终也会影响到政府。2016年,女性与儿童发展部门制定了国家妇女政策(National Policy for Women),其中重点概述了节育要从女性向男性转变。不过据专家表示,这一政策还未实施。

    国际机器已经使女性绝育在印度大受欢迎,要真正削弱其统治地位则尚需时日。

    本报道由普利策危机新闻报道中心(Pulitzer Center for Crisis Reporting)提供支持。

    请访问BBC Travel阅读英文原文

  31.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避孕简史 | 一江春色,一片自由,一套逻辑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EC4N9HFpstY-8i9e0EMoXA (墙内链接)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公元前1400年,《圣经-旧约-创世纪》第38章记载【1】:

    犹大对俄南说,为了你已离世的哥哥生子立后,你当与你哥哥的妻子同房,这是作为弟弟的本分。

    俄南知道生子也不归自己,同房的时候便将种子洒在地上。俄南的做法在耶和华眼中为恶行,耶和华便让他去死。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体外射精避孕法的记载,也是历史上代价最昂贵的避孕事件。

    俄南及其嫂子的遭遇,暗含了避孕、生育的各种纠葛。生育(避孕)事关宗教伦理、人口繁衍、家族延续、经济增长以及个人尊严与自由。

    人类避孕史,是一部社会经济变革史。

    近代,避孕套、避孕药的发明,对社会结构及经济演进的作用或许被低估。

    避孕药被认为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项重大发明之一"。200名著名历史学家一致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子弹,甚至是电脑和网络对20世纪的影响力都不及这小小的药片来得强大。

    一个小小的药片,换来了近代女性前所未有的"一片自由",切断了性爱与生育的必然联系,改变了女性的地位、工作、收入、容貌、身材以及性观念,使女性可以自由掌控生育权以及性爱体验。

    一个薄薄的套套,颠覆了人类经济增长方式的"一套逻辑",改变了人口生育率、家庭结构以及人口红利,避免了人类社会反复进入"马尔萨斯陷阱"以及丛林法则。

    本文目录:

    一"江"春色:人类终于控制了生育供给

    一"片"自由:女权主义浪潮大规模兴起

    一"套"逻辑:避孕改变了人类发展模式

    1

    一"江"春色

    人类终于控制了生育供给

    在古代,避孕,可不是充满玫瑰芬芳诱惑的香艳美事,常常伴有粪便味、鱼腥味或黄鼠狼恶臭味。

    古埃及女性把蜜、苏打和鳄鱼粪混成一种粘稠的东西,在性交前放入阴道。古埃及人发明的金合欢树胶"阴道栓"具有杀精避孕之功效。

    公元200年,希腊妇科医生索拉努斯建议女性在经期避免同房,认为那是她们每月最容易怀孕的时候。他还建议女性性交时屏住呼吸,事后通过打喷嚏避免精子进入子宫。

    在10世纪的波斯,女性被告知在性交后向后跳七次或九次,把精子排出来,因为七和九是有魔力的数字。

    在中世纪的欧洲,女性被建议在性交时把黄鼠狼的睾丸系在大腿上或挂在脖子上。

    古代中国女性走得是残酷的"重金属路线",喝铅和水银以避免怀孕。公元前七世纪,古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录:"油煎水银,一日方息,空心,服如枣大一丸。"

    东西方都有用鱼鳔、羊肠避孕的记载,其原理与现在的避孕套类似,只是"口感"不同。

    在陈可辛导演的电影《武侠》中,汤唯饰演的阿玉对唐龙(甄子丹饰演)说:"我去洗鱼鳔。"后者回应说:"你知道我不喜欢鱼腥味。"

    16世纪初,欧洲大陆梅毒肆虐,一场"马尔萨斯式"的大屠杀似乎不可避免。这时,欧洲名医、意大利解剖学家加布里埃尔-法洛皮奥(命名了输入管、阴道、胎盘、阴蒂、颚及耳蜗)提出用亚麻布做避孕套。此后,亚麻布避孕套使用了300多年。

    十八世纪末,欧洲著名的大情圣、风流才子贾科莫-卡萨诺瓦在回忆录中称,他发明了子宫帽避孕法和柠檬避孕法。

    在19世纪以前,人口发展的主流并不是控制人口规模,而是人口繁殖,提高生育率。避孕,只是贵族、娼妓以及预防传染病的非主流需求。

    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了《人口论》。马尔萨斯明确反对其父亲为代表的古典人口观,提出晚婚、禁欲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加,以避免因人口过多引发的粮食危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影响巨大,李嘉图、达尔文、凯恩斯、阿尔佛雷德-华莱士、威廉-佩里大主教以及当时的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都是他的忠实信徒。

    1801年,马尔萨斯的理论推动了英国人口普查------第一次现代人口普查。有意思的是,马尔萨斯本人反对节育,但是他的追随者们笃信人口控制学说。其中弗朗西斯-普勒斯,发动了极端马尔萨斯主义运动以推动节育。

    到了19世纪,在欧美国家,避孕才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一种主流需求。

    这时,化学材料的革新,给避孕事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844年,美国工程师查尔斯-古德伊尔为自己5年前发明的橡胶硫化申请专利,这使橡胶避孕套和橡胶子宫帽得以大批量生产。

    三年后,即道光二十七年,一位没落旗人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叫张德彝。此人在同治五年时被清政府委派参加出国旅游团。他多次游历了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多个欧洲国家,在国外一共度过了27个年头。

    在他的游历日记《航海述奇》记载了避孕套这一新事物:"闻英、法国有售肾衣者,不知何物所造。据云,宿妓时将是物冠于龙阳之首,以免染疾。牝牡相合,不容一间,虽云却病,总不如赤身之为快也。"

    张德彝将避孕套称呼为"肾衣"(佩服古人智慧),说这东西可以防传染病,但总是不如赤膊上阵来得爽快。张德彝成为第一个记载西方避孕套的中国人。

    橡胶避孕套发明之后,人类才真正掌握生育的控制权,性爱彻底地从被动生育、人口繁衍中解放出来。

    不过,正当美国大规模生产避孕套时,一位名叫安东尼-科姆斯托克的邮政督察发起讨伐秽行的运动。由于天主教不支持避孕,认为避孕是污秽行为,讨伐秽行运动得到了不少天主教徒及民众的支持。

    1873年,美国通过《科姆斯托克法》,禁止传播避孕信息,对医生也不例外。为了对抗这一法律,美国商家用心良苦,在避孕套的外包装上做"暗示"。一些妇女则寻求新的避孕措施,她们相信可口可乐(躺枪)可以杀死精子。

    不过,她们通过无数次试验发现,可口可乐虽然有些苦涩但无法避孕。于是,美国妇女试图突破反淫秽法,重新夺回避孕权。

    1914年,一位名叫玛格丽特-桑格,发起了节育运动,成为了妇女节育运动先驱。桑格出生于纽约州科宁一户贫穷的爱尔兰天主教移民家庭,排行老六。她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在50岁在经历第18次怀孕时,不幸去世。

    母亲的去世对桑格打击很大,她认定,过度生育导致母亲死亡。在母亲的葬礼上,桑格当面质问她的爸爸:"是你才会导致这一切,妈妈的死就是因为生了太多孩子。"

    此后,她成了一名护士,并终身投身于妇女节育事业。他每月推出《女反抗者》,传播节育信息,这在当时是违法行为。

    桑格因此被指控并逃离美国。两年后,她又回国开设了第一家计划生育诊所,但不到两星期就被迫关门。1921年后,桑格设立美国节育联盟,即后来的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

    1923年5月,桑格及其事业伙伴凯瑟琳-麦考米克漂洋过来来到欧洲,悄悄地购买大量避孕膜,然后请当地裁缝将避孕膜缝到新买的精致时装里,再精心包装,塞满了八大箱子。通过这种方式,她们将避孕膜走私进美国,以推动节育运动。

    1937年,执着的桑格终于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美国医学会承认节育是医生的合法业务。一年后,一名法官取消节育有伤风化的联邦禁令,但大多数州仍然保留反对节育的法律。

    但实际上,开放避孕禁令的直接原因是一战。在一战开始时,美军因避孕套奇缺导致40万军人感染梅毒和淋病。美军不得不大量供应避孕套给军队使用。

    同时,战争的爆发,避孕套成了一门"战争财"的生意。一战前,德国几乎生产了欧洲所有的避孕套,远销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际市场。

    一战期间,美国后来居上,占领了大部分避孕市场。

    1919年,天然胶乳避孕套以及配套的自动生产线出现,胶乳避孕套的价格大大降低。这种更薄、更结实、无味的避孕套深受市场喜爱,快速替代了橡胶避孕套。

    这是避孕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一战后,各国开足马力生产避孕套,德国再次成为全球最大的避孕套生产国,美国主要受限于国内市场。

    1929年,德国避孕套批发商——英国伦敦橡胶公司转成为生产商,推出了世界上首个润滑避孕套,这就是杜蕾斯的前身。

    直到1930年代,美国政府才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障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避孕套。当时美国15个最大的避孕套制造商每天共生产150万个避孕套。

    避孕套,让人类彻底掌控生育的数量及周期。人类第一次将生育与性爱分离,不再被无休无止的生育所绑架。

    一方面,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而不用担心怀孕。

    在避孕套发明之前,性爱的怀孕概率,是人类无法掌控的。这就意味着这是一项不确定性的高风险运动。

    有了避孕套,这一运动变得更加可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人类性福感。如此,人类第一次大胆尽情享受一江春水的快感。

    另一方面,人们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生育的数量及时间。

    避孕套的发明,最直接的结果是促使人类的生育率下降。在1800年,一个典型的美国白人妇女通常会生育7次,但是1900年的平均水平降到了3.5次。

    控制了人口的无序供给,人类才能避免反复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2

    一"片"自由

    女权主义浪潮大规模兴起

    到50年代,避孕技术又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而这次的推动者正是节育运动先驱玛格丽特-桑格。

    桑格利用美国节育联合会推广节育理念,同时推动节育诊所的开设。大萧条期间,推迟生育成为度过难关的重要办法,一些家庭选择避孕或节育。

    到了1942年,节育诊所已从1930年的55家扩张到了800家。到了50年代,美国人用于避孕的费用每年估计达2亿美元,避孕套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避孕方式。

    1953年的《时代》周刊报道:"尽管处在暗中,避孕药具买卖已经成了一项大生意。如今有超过300家制造商从事这个行业......三家'女性清洁用品'制造商去年仅在普通杂志上就花掉25万美元的广告宣传费。"

    1950年,已经72岁高龄的桑格似乎并不满足,她试图最后放手一搏,将避孕的主动权从男人手上转移到女人手上。于是,她决定改进避孕方法,找到阿斯匹林那样服用简便的"神奇药片"。

    同年10月,在纽约的一次晚宴上,桑格被介绍给辛特克斯制药公司研究部副主任格雷戈里-平克斯,恳求后者继续未竟之业。平克斯曾在1931年宣称对兔子进行体外受精获得成功,因而声名远扬。然而他被全美媒体讨伐------亵渎生命,哈佛大学因此辞退了平克斯。

    平克斯告诉桑格,用激素或许有希望,不过他需要大笔研发资金。桑格从生育联合会中争取了一小笔资金,资助平克斯开展避孕药研究。

    平克斯的做法是往实验室动物体内注入激素黄体酮抑制排卵,从而防止怀孕。黄体酮是由美国药剂师拉塞尔-马克从野生甜薯提取出来的。

    不到一年的时间,平克斯就从兔子和老鼠的实验中证实,黄体酮具有防止排卵的功效。但是,从小白鼠到人体上,平克斯还需要大量的论证,包括一大笔研究经费。

    此时,桑格找到了与她一起并肩作战的事业伙伴------凯瑟琳-麦考密克。出生于苦难家庭的凯瑟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理科学位的第一位女性。

    她嫁给了国际收割机公司的继承人斯坦利-麦考密克。结婚两年后斯坦利被查出患有精神分裂症。担心疾病遗传给下一代,凯瑟琳决定终身不生育女儿。凯瑟琳遇到桑格后,决定与后者全力投身于避孕事业。

    1953年6月,78岁高龄的凯瑟琳给平克斯开出了一张4万美元的大额支票,并承诺提供所有研究经费。

    项目重新启动后,平克斯在一次科学大会上遇到了一位绝佳的合作伙伴------约翰-罗森克兰兹。后者在波士顿开设了全美第一家安全期避孕法诊所,并已经将避孕药试验于女性身上。

    平克斯与罗森克兰兹二人合作,借调查生殖能力之名,对美国马萨诸塞州的50名女性进行试验。这项试验虽然很成功,但他们仍然无法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之后,他们前往波多黎各、墨西哥、海地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1956年,平克斯和罗森克兰兹的研究配方:异炔诺酮-炔雌醇甲醚片(Enovid),获得了FDA的批准,成为了第一批避孕药。

    由于当时美国有30个州禁止生育控制,FDA批准的Enovid上面注明的功效是治疗月经严重失调;并要求在药物包装上注明:此药会阻止排卵。

    Enovid上市之后,大量美国女性以"月经失调"之名服用此药物。当时,人们给了它一个模糊的名字------"那种药片"。

    1959年,西尔公司向FDA提出申请,允许Enovid作为避孕药出售。次年,FDA正式批准了这一请求。

    到1965年,近650万美国女性在服用"那种药片"。同年,高等法院取消各州禁止避孕的法律(只限于已婚夫妇)。

    从此之后,避孕药成为继避孕套之后又一次避孕革命。这次革命的发起者是两位令人尊重的女性桑格和凯瑟琳,受益者则是全球广大女性。

    避孕药大规模上市后,女性从此掌握了生育的自主权,真正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与时间。因此,人类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重要变化。

    目前,全世界每天超过1亿女性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西方国家的使用比例高达30-50%,90%的瑞典女性一生中使用过口服避孕药,88.9的德国年轻女性使用过口服避孕药%。不过,在中国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率不足3%。

    避孕药对近代社会经济的变革,并不亚于避孕套。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进一步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

    推广避孕药的早期,正处于美国婴儿潮(Baby boom)时代。从二战后到1964年,美国诞生了7600万人,这是一波著名的婴儿潮。

    这一宏大的政治叙事之下,避孕药避免不了各种争论和非议。

    当时,罗森克兰兹的儿子罗伯托-罗森克兰兹对媒体表示,自己的父亲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避孕药的发现可能对世界、社会规范产生的影响,但仍旧选择仅仅将其视作"医学进步"。

    罗伯托说:"他(罗森克兰兹)不想参与'与避孕药有关的政治'"。

    但是,当避孕药大规模使用后,婴儿潮戛然而止。

    美国、英国历年生育率

    来源:快易数据,智本社

    1960年,美国出生率高达3.65%,这一年FDA正式批准Enovid作为避孕药出售。次年开始,生育率开始遭遇滑铁卢,一直下跌到1976年1.74%;英国则从1964年2.93%迅速下降到1977年1.69%。

    在避孕药大规模上市之前,美国平均一个妇女会生育3.6个孩子,但到了70年代这个数据不足2个。

    第二大变化就是女性就业率大幅度提升。

    很多女性减少了生育数量,从家庭主妇转变为职业女性。

    "避孕药发明出来之后,家庭结构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发生明显变化,当今社会,有22%的妇女挣的钱比丈夫多。"

    美国妇女总会(NOW)主席特里-奥尼尔表示,"而1970年,在孩子不满6岁的妈妈中,出去工作只有30%,70%的妈妈选择待在家里。而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上逆转了。"

    2012年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家玛莎-贝莉等人,围绕着"分析避孕药对女性工资的影响"做了调查研究【5】。

    这项研究的统计样本是1943-1954年出生的4300名女性。通过分析她们18-20岁之间服用避孕药的情况,以及其之后的薪水收入。

    研究发现,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口服避孕药一度拉动女性工资增长了50%,越早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日后能获得越高的工资。到了1980-1990年,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比未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平均工资高出了8%。

    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掌控生育自主权为女性带来了稳定的工作及学习时间。

    三分之一的样本女性因服用避孕药保障学业顺利完成。三分之二的样本女性因服用避孕药,没有中断职业生涯,获得了更多经验及晋升机会。

    女性就业率的增加,提高了家庭收入、女性的家庭及社会地位。女性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经济产值,释放了一波女性劳动力红利。

    第三大变化就是"性革命"。

    在电影《永恒时刻》中,女主角再次怀孕,但她已生了几个孩子了,于是决定把孩子打掉。她爬上桌子然后跳下来,反复多次,试图以此告别肚子的孩子。

    这是20世纪初期欧洲的女性。虽然此时已有避孕套,但避孕与生育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男性手里,女性处于被动的地位。

    但是,避孕药出现后,女性彻底掌控了自己的身体。

    五六十年代开始,掌握避孕阀门的女性展现出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风尚。

    此时的好莱坞女星魅力四射,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惹得全球男人痴迷陶醉。她频繁行走于娱乐、政治及社会大舞台上,前往韩战部队慰劳演出,台下荷尔蒙爆棚。她甚至向媒体抱怨,三次婚姻都无法让她知道什么叫性高潮。

    女性掌握了生育"钥匙",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魅力,享尽自己想要的生活。从六七十年开始,美国女性观念大开,社会风气焕然一新,纵欲主义流行。

    1961年美国大约有40万女性第一次性活动时就使用了避孕药。这一数据在第二年增长到了120万。1964年,《时代周刊》称避孕药正在促成第二次性革命,避孕药可以让"你的性欲得到释放。"

    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在《奇迹迭出的一年》中写道:"性交始于1963年------就在查泰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被解禁之后和披头士首张唱片之前。"

    避孕药使"性与生殖分离开来",彻底释放了女性的身体与欲望,打碎了禁锢女性的现实及思想枷锁。

    第四大变化就是助推女权主义运动浪潮。

    在五十年代之前,欧美国家的性保守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得高。但是,随着避孕药的使用,女性在职业上、社会上开始彰显魅力。一种全新的女性形象------漂亮、独立、激情以及不输给男人的职业能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女性,彻底自由了,不管是身体、财务,还是时间、思想。

    在六十年代,女性主义浪潮兴起,那是属于女性避孕及女权争取地位的火热年代。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女性除非获得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力,否则就不可能真正解放。"

    《魔丸的诞生》一书中,这样描述当时桑格对避孕药的认知:

    "刚开始桑格只是将避孕视为帮助女性控制子女数的方式。而现在,她开始相信,如果能打破性与生育的必然联系,女性将获得她们无法想象的自由。婚姻将改变,男女关系将改变,家庭含义将改变,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将改变。"

    3

    一"套"逻辑

    避孕改变了人类发展模式

    如今的避孕方式五花八门,但依然以避孕套和避孕药为主。

    这两种避孕措施,给近代社会制造了各种麻烦:

    生育率下降,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剧,人口和经济都进入低迷增长"陷阱",出轨率、离婚率、不婚率增加,家庭矛盾及单亲家庭问题突出......

    未来,性爱机器人及基因技术,或许又会引发一场社会、经济、家庭及伦理的变革。

    一个薄薄的避孕套、一片小小的避孕药,以及未来的性爱机器人,对人类社会进程的改变暗含着一套深刻的逻辑。

    避孕套,是一场经济增长方式革命,它让人类控制了生育数量,帮助人类跳出了"马尔萨斯陷阱"。

    避孕药,是一场社会结构及女性的革命,它让女性掌控了自己的性爱、工作、地位、身体、颜值及时间,家庭结构、两性关系及社会地位发生变革。

    性爱机器人及基因技术,是一场人类繁衍及家庭伦理革命,它让人类繁衍脱离家庭制度,人口及家庭组合基于基因最优配置。

    当然,技术只会改变人类的情感模式,而不会毁灭人性。

    避孕套、避孕药的产生大大降低了人口出生率,人类掌控了人口及劳动力供给的控制权,可以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供给产能。

    避孕技术的进步,避免了人口产能无序膨胀,最终导致人口产能过剩、人地矛盾突出,从而陷入"马尔萨斯陷阱"------这是从供给端解释如何跳出"马尔萨斯陷阱"。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跨越。

    当年亚当-斯密、马尔萨斯都认为,随着工资的增加,人们会多生育,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实际不然,人们在两种情况下会减少生育:

    一是收入短时间快速下降,或者房价、物价快速上涨,实际购买力短期下降,生育意愿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生育意愿会下降。

    1970年代滞胀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收入下降,生育率在最低水平。

    1970-2018年美国住宅物业价格指数

    所谓房价就是最好的避孕药,从1970年代开始美国房价快速上涨,一直持续到2007年,制造了一波史诗级的房产大牛市。房地产价格过高或上涨过快,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育率。

    二是随着长期收入的增加,生育意愿不升反降。

    这个看起来与第一个相矛盾,其实不然。第一个考虑的是总成本、短期,第二个考虑的是边际效用及成本、长期。

    为什么随着长期收入的增加,生育意愿会逐渐下降?

    主要原因是,生育本身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生育的孩子越多,从单个孩子中获得的效用不断下降。这一点,生过二孩、三孩的父母应该体会比较深刻。

    如上图多小孩的培养模式,生育越多,养育的总效用越大,但是边际效用呈现递减。

    另一个原因是,随着收入增加,生育的机会成本增大。

    比如职业女性,不愿意放弃高薪、职业晋升机会,选择放弃二胎或推迟生育。非职业女性,家庭收入越高,生育的机会成本也越高,比如旅游、社交、学习、颜值身材的损失以及陪伴、教育孩子的时间精力。

    所以,从长期来看,低收入者、还是高收入者,随着收入的增加,生育率都会下降。这符合目前绝大部分国家的趋势。

    杰拉西在他的书《避孕药的诞生》中曾说:"男人和女人只要还在造孩子,他们就一直避免生孩子。"

    生育率下降,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加剧,那么经济如何持续增长?

    多孩培养模型:边际收益递减,效用总额增加

    虽然多生一个孩子,效用会递减,但从总量来说,五个孩子的效用总量要大于一个孩子。那么,生一个孩子的家庭如何弥补少生的效用损失?

    一般父母选择教育好一个小孩,从小孩的成长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自豪感,来提高总效用(详见《人口经济学 | 生娃这事,经济学家都搞错了》(墙内链接))。

    单孩培养模型:边际曲线右移,效用总额增加

    如上图,单孩培养模型:边际收益率及效用总额。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效用递减,但是由于教育水平提高(技术水平发生了变化),比如小学学霸、钢琴考级,边际递减曲线会右移,将边际收益率拉高,这样效用总额反而会增加。

    时间往下推移,比如考上重点高中、越来越帅,边际递减曲线再次右移,如此边际收益率会保持相对高水平,边际总额会一直增加。

    只要把小孩培养好,成长性好的小孩,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满足感、幸福感,边际效用不容易递减,总效用也未必比五个小孩的少。

    有些小孩的成长曲线以及父母的边际收益曲线更加陡峭,有些则可能更加平滑。

    有没有生得多,还教育得好的。有,但不具有整体意义。因为整体上是不可能的,资源是有限的。

    从多小孩的培养模型,到单个小孩的培养模型,实际上就是经济增长方式微观变革:数量型增长向效率型增长的转变。

    避孕技术革命,人类可以控制劳动供给。随着收入的增加,受边际效用递减及机会成本递增支配,人们会选择降低劳动数量供给,提高劳动素质。

    经济持续增长依靠技术进步将边际曲线右移,微观上就是人口数量减少,但人力资本增加。人力资本的增加,微观上就是教育制度及技术的进步。

    当然,如果收入增长缓慢,教育水平难以提升,单孩的边际曲线难以右移,当人口红利、外溢性技术红利消失后,经济可能会长期在低增长中徘徊。

    所以,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转型,根本上是收入提升,推动教育制度及技术的进步,将养育的边际收益曲线向右推移。

    本质上,避孕套、避孕药,改变了经济增长的逻辑。

    这套逻辑,还适用于结婚、离婚、出轨等社会行为之中(详见《婚姻经济学 | 不婚、不生、出轨、离婚,家庭会消失吗?》(墙内链接))。

    比如,避孕药诞生后,没有意外怀孕的压力,嫖娼、出轨、婚外情的风险大大降低,效用却大幅度上升。如此容易推高离婚率。

    由于女性生育减少,经济收入增加,独立性更强,离婚成本下降,离婚率可能会上升。

    从1960年代避孕药大规模使用开始,美国的离婚率、出轨率、婚外情几率逐渐攀升。

    将来,性爱机器人及基因技术进步,同样符合这套逻辑。

    只是,基因技术需要相应的制度演进配合,才适合推动边际曲线右移。

    参考文献

    【1】避孕简史:人类是怎样虐待自己的子孙的,柒叔七分男人,简书;

    【2】口服避孕药的历史:女人的一场独立战争,腾讯网;

    【3】避孕药创始人辞世,感谢他给予女性的"一片"自由,敲敲格,虎嗅网;

    【4】魔丸的诞生,乔纳森-艾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吃了避孕药,就这么成了人生赢家,张小宝,观察者网;

    【6】家庭论,贝克尔,商务印书馆;

    【7】第二性,波伏瓦,上海译文出版社;

    【8】避孕,尤特,南方日报出版社;

    【9】女人的一个世纪,费尔德,新星出版社;

    【10】人口经济学|生娃这事,经济学家都搞错了,清和,智本社。

  32.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娱乐】论坛杀人游戏(mafia)或狼人杀游戏(werewolf)的可行性研究

    在论坛玩狼人杀,是@kill_ccp提议的。我今天在XXX的时候想了下这个主意的可行性,简述如下。

    游戏规则

    • 杀人游戏是狼人杀游戏的祖先。有两个基本版本,(1)杀手vs.平民版本,(2)杀手vs.警察(每轮可查一个身份)+平民版本。杀手如果多于1人,可互知身份;如果有警察,警察间互知身份;平民不知道任何人的身份。

    • 狼人杀游戏基本格局是:狼人vs.神+平民。狼人相当于杀手,神有特殊技能(如预言家每轮可查一个身份,女巫可以救一次人/“毒杀”一次人)。again,狼人一般多于1人,可互知身份;神、平民都不知道任何人的身份。

    • 游戏目标:杀手/狼人的目标是所有警察/神/平民死亡,或者在数量上占优;平民/警察/神的目标是所有杀手死亡。

    • 游戏流程:随机分配身份;夜晚,白天,夜晚,白天…………夜晚杀手/狼人集体讨论决定一个杀人目标,告知法官;法官白天公布夜晚死亡情况,然后大家发言,讨论谁是杀手/狼人,再进行投票,得票最多者处决。直到一方达到游戏目标,法官宣布游戏结束。

    • 有些游戏的出局者会公布身份(有利于平民阵营);有些则不会公布身份,直到分出胜负才会公开所有人的身份(有利于杀手/狼人阵营)。主要的规则分歧还有,死者是否可以留遗言,发言时是否必须按照顺序还是可以随意讨论。

    论坛玩此类游戏需要考虑的问题

    1. 所需人数。为了游戏性,最关键的调整参数是平民阵营投票的容错率。一般来说,需要至少一轮的容错性(也即一轮错投好人出局平民阵营能险胜,两轮投错杀手必胜)。以此推断,需要的最少人数是:A. 杀人游戏 7人(1法官+1杀手+5平民);B. 团队式的杀人游戏 9人(1法官+2杀手+2警察+4平民);C. 狼人杀 8人(1法官+2狼人+2神预言家和女巫+3平民)。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能够找到7~9个有兴趣的人。

    2. 所需时间。和参与人数有关。参与人数越多,所需轮数越多,每轮发言时间越长。1中讨论的几种情况所需的轮数为:A. 1~2轮(1轮的情况就是第一个白天杀手就被找出来了);B. 2~3轮;C. 1~3轮(1轮的情况为女巫毒错人,投票投错人;或者女巫第一轮毒对人,投票投对人)。每轮来回exchange平均大约需要1小时,个人耗时根据角色不同大约每轮15分钟~1小时。所以第二个问题是参与者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参与。

    3. 作弊问题。例如,如果有人开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玩同一场游戏,其他人的游戏体验就会很差。这点似乎只能靠大家自觉,不能开小号玩游戏。

    4. 参与者失联问题。例如有人一直不发言,不投票,或者夜晚需要做出决定的角色一直不做出决定。这种时候需要有相应规则,例如在哪些情况下无所谓,哪些情况下必须重开。

    可以采取的措施

    • 从最简单省时的set-up开始,即7~9人的局,具体选哪种看有多少人有兴趣。如果有“团队”(如杀手/警察/狼人)队中最多2人,方便杀手/狼人/警察团队双向私信交流(因为并没有多人私信)。

    • 游戏需要有时间限制,每个夜晚和白天都需要有截止时间;整个流程最好控制在2~3天(例如选择某个周末),当然时间略长也可,只要在计划范围之内。在这个时间段内,参与者的时间可以比较灵活,只需要在每轮的“白天”时段有发言、互动和投票即可(如果出局早则可以直接溜),有特殊角色的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夜晚”做出某些决定。跟踪全程的法官需要有最为充裕的时间。

    • 如果参与者之一在规定时间段内失联,建议直接重开。

    • 要求大家不作弊(然而并没有实际约束作用)。

    • 具体规则建议:出局不公布身份;任何出局者都可以留遗言;“存活”的人每轮可占一楼发言,也可以修改发言对其他人做出回应(这样的话就不用考虑发言顺序怎么决定的问题了)。

    • 出局投票可以用现成的投票系统;每轮还可以搞旁观者投票。

    • 法官可以讲背景故事(什么暴风雨山庄啊、孤岛惊魂啊、品葱闹鬼啊),对每个参与者的角色进行设定,增加趣味性。

  33.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极昼工作室 | 7600万的愚蠢决定——南阳烂尾楼自救漩涡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作者:李晓芳
    编辑:王珊
    来源:极昼工作室

    img

    2020年10月,铂金时代25层的住宅楼已基本完工,具备入住条件。李晓芳/摄

    摘要: 房子烂尾了,有人因此失聪、偏瘫,夫妻天天闹离婚,在河南南阳这个被称为"烂尾楼之城"的地方算不上新鲜事。但这只是故事的开始。3年前,铂金时代的数百业主决定筹钱自救。为了不让自己的钱再一次打水漂,第一批参与自救的业主说服更多的人加入,第二批、第三批......筹款数字达到了7600万,远远高于开发商最初的报价单。

    他们登上了这条用希望装点的大船,无数次以为即将迎来一个满意结局,最终发现陷入了另一个噬人的漩涡。

    愚蠢的决定

    王建成45年的人生中,做过两个"愚蠢"的决定,都和那套房有关系。

    做第一个愚蠢决定那年,刚满40岁的王建成处在人生的顺风期,工作稳定、无忧,工资放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或许不够看,但在河南省南阳市,他靠这份工资养活了一个小家,和妻子一道买下了第一套房子,攒下一笔十来万的积蓄。钱攥在手里迟早跑不赢通货膨胀,他打算用这笔积蓄供第二套房子。

    起初,王建成和妻子都很满意这个叫"铂金时代"的楼盘。按照开发商展示的美轮美奂的效果图,两栋30层大楼将在南阳市市中心拔地而起,底下5层为商铺和高档写字楼;小区挨着南阳市新华城市广场,周围就是商业圈,繁华、热闹;附近还有几所中学、小学,未来不管是出租或转售,必定不缺买家。

    铂金时代在2012年开始认购,2013年4月正式开盘动工。因着好地段,它成了南阳市售价最高的楼盘,价格达到6000元每平米,而当时南阳的房价均价为每平米3000多元。

    王建成选中了一套55平米的小房子,首付40%,手里的积蓄堪堪够用。按协议约定,铂金时代将在2015年年底正式完工。王建成想,过不了多久就可以正式收房,简单装修一下租出去,能抵一部分贷款,每月还款压力也能小点。

    他怎么也想不到,刚交完首付款没几个月,铂金时代烂尾了。项目承建商河南合立建筑公司的王经理说,在2014年年底,铂金时代的开发商四友房地产开发公司已经以"贷不到钱"为由,多次推迟打款。2015年春节,承建商甚至已经要发不出农民工的工资,"开发商还欠着我们钱。"

    两栋灰色的混凝土半成品被遗留在原地,蓝色围挡隔开大楼和马路,这是繁华市中心里最怪诞丑陋的存在。

    一位49岁的业主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才选择在铂金时代买房。房子烂尾的消息传来,她的左耳突然嗡的一声听不见了,"就是受这房子刺激的。"一位在北京打工的业主带着工钱回来,又问亲戚们借了一部分,才凑够40%的首付,姐姐曾经劝她在远一点的更便宜的楼盘买房,她不愿意,她是单亲妈妈,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想尽力重建一个更好的家。一提到烂尾的家园,她漂亮的大眼睛里就开始泛起泪光。

    这些把毕生积蓄都投进去的业主们不肯放弃,他们开始上访,到街上拉起白底黑字的横幅,找政府部门反映问题。到2017年,开发商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业主筹钱自救,补齐尾款,用作房子的建设资金。

    似乎是有了新希望。在"自救"的方案下,铂金时代的业主们有了一个"真正民选"的业主自救委员会,在业主们的描述里,委员会的几位业主代表认真、负责,将各项自救章程安排得明明白白。开始有第一批业主筹钱自救,他们转而说服第二、第三批业主加入到这项自救事业中。

    据业主们的不完全统计,铂金时代共售出400多套房子,总房款达一个多亿。自救委员会根据账户里的入账数额计算,除了近100户初期就全款购房的业主,业主们陆续筹集了近7600万尾款。近三年时间里,几乎所有铂金时代的业主都被裹挟进这场自救运动中。

    作为第一批交齐尾款,参与自救的业主,王建成在三年后说,这是一个更愚蠢的决定。如果说做第一个决定时,他还有可能抽身退出,王建成想,这第二个决定就好像将自己的人生与这栋烂尾楼彻底捆绑。

    img

    2020年10月31日,铂金时代底下的商业五层因缺乏资金,迟迟未开工建设。李晓芳/摄

    "民选"自救委员会

    最开始没人同意"自救"的方案。"这个开发商不诚信,原来拿的钱就不好好盖。"37岁的业主王屯说。2012年,他就交了认购金,在铂金时代买了一套70平米的房子,想等着房子升值,也计划着等孩子上中学,可以搬过去居住,上学方便。

    2007年开始,南阳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中村改造,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当时市政府一共批了80多个城中村项目。2008年,南阳拿到第七届农运会的举办权,为了配合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南阳市拆迁了大量房屋,同时上马一批房地产项目,以求尽快建设安置房,许多不合规的开发商涌入南阳。

    楼盘开盘前,开发商需要取得土地使用权证,预售证等五证,但在大规模的造城运动中,"先上车后补票"的行为被默许,五证不齐也可以先开工建设、对外销售,这在后期成了诸多楼盘难以根除的隐患。然而在当时,没有人能从这场热潮抽身。

    img

    南阳市内的房地产广告。李晓芳/摄

    那几年,手里有点钱的南阳市市民都会选择买房。"到处是新开发的楼盘。"王屯说,电视广告里最常播放的是各处楼盘公开预售的消息,到街上逛一圈,手里能被塞上一沓楼盘广告宣传册,"有些地什么都没有,就挖了个坑都能开始预售。"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2012年,南阳全年城市建设新开工房产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元,相当于过去10年的投资总和。

    房子烂尾后,王屯是业主维权里的积极分子。2017年,他向银行贷了30多万,参与自救。转变的理由很简单:"政府都成立工作组了,我们不相信政府还相信谁?"

    2017年4月,南阳市卧龙区委办公室成立处理"铂金时代"项目不稳定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同年6月,铂金时代项目第一次召开全体业主大会,号召业主们筹钱参与自救,"就在工地楼下的一块大空地上,都站在那。"

    王屯清楚地记得,"开发商给出的报价单是还需要4500万左右,他们在工作组的领导面前给出承诺,只要资金到位,再有10个月的工期就可以把房子盖好。"

    一个小型组织------业主自救委员会逐渐成型。业主们在全体业主大会上公开推举人选,每个候选人上台自我介绍,再由业主们投票表决。"最终选出的5位代表有责任感,前期就经常参加维权,大家对他们都比较信任,啥东西都是搞得清白。"王屯说。在业主们看来,这些代表是"真正能代表民意的"。

    业主自救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和政府工作组一起建立安全监管账户。业主们的自救款直接汇入监管账户,每次向开发商拨款,需要5位业主代表按下手印,再加上政府工作小组的公章,款项才能汇入开发商账户。"每次拨款,拨款事由是什么都会在群里说得清清楚楚。"这无疑又给业主们加了一颗定心丸。

    群里刚传出业主筹钱自救的消息时,王建成也不同意,他的想法很朴素:首付已经折在开发商手里了,还要再给他们送钱?然而开完业主大会,骑着电动自行车回家的王建成反复咀嚼着开发商的承诺,那是在政府工作组面前许下的承诺。

    王建成考虑了近半个月,最终决定交齐尾款。妻子在这时投了反对票,"她还是觉得这个开发商不靠谱,本能的不相信。"王建成却坚持参加自救,"我觉得应该相信政府,既然有政府工作小组主导,应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

    僵持下,妻子选择了让步,但她告诉王建成,"如果这事真的不成,以后家里啥事你都别做主了。"

    王建成笑笑,没说话,他相信自己的选择。

    到2017年年底,自救委员会筹集了3500多万,几乎接近筹款目标。铂金时代项目开始边复工,边继续筹集资金。多位业主提到,楼盘复工建设一度进展得十分迅速。

    王屯回忆,后来自救委员会采取了更严格的拨款程序,每次拨款前,会在业主微信群里发起投票,规定赞同票要在半数以上才能进行拨款。"那个时候群里各种投票,隔几天一刷可能就是一个投票表决。不光是拨款了,涉及到房子的事情都会发上来投票。"

    只要有时间,几位代表就到工地上转一圈,"万一他天天磨洋工不干活呢。"后来委员会还设了一个值班室,就放在售楼处,有时间的业主自愿报名,每天安排两人值守,"从早八点到晚上六点,就跟上班一样,周末也不休息。"

    王屯觉得,开始自救的两年是希望和痛苦并存的两年,每次停工,他就会后悔:不应该交尾款的,损失更大了,能不能给我退回来?一旦解决问题开始复工,他又觉得新房的钥匙似乎就在眼前。但总归是希望更多些的,"你能看到大楼又重新盖起来了,封顶了,砌外墙了。"而且有政府工作组坐镇,有成型、负责的业主自救委员会,"大家是劲往一处使。"

    img

    铂金时代业主的购房合同。受访者供图

    漩涡

    钱一直是最大的问题。

    起初是4500万,开发商承诺,凑齐了钱,10个月后就可以完工交房。售楼处的值班室除了监工,还有一项任务是说服前来工地考察的业主,筹钱参与自救。

    值班室的大门贴着两张通知,一张是"剩余工程进度计划表",另一张是开发商出具的交款政策通知,其中写道,"15天内交清余款的,按总房款4%优惠。若交不清余款的,按实际交款金额的2%优惠。希望广大购房户认清形势,积极参与自救,在早日入住新房的同时能够享受到最大的优惠。"

    王屯参与过值班工作,"我们第一批交尾款的,压力是最大的。因为啥?我们已经交全款了,等了三四年,中间不能有任何闪失,你没有退路了,总不能所有钱都打水漂。"王屯只能尽力劝说更多的业主加入到自救中,把钱凑齐,"要再烂尾,我们承受不了压力。"

    劝说做得多了,王屯都能总结出一套模板。第一步得晓之以理,"现在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了,他没有钱盖楼,咱交那首付款不能打水漂了,这是一层意思。再一个就是说有政府工作组给咱们出的红头文件,建立了对公账户,你不相信政府相信谁?当初不是整天拉白布上政府信访,让政府解决,政府给你解决了,你又不愿意兑钱,那不是等于以后你不能再找政府了。"

    道理说完了,就得动之以情。第一批交房的业主自愿到工地值守,定期拍施工照片发到业主群里,不断描绘完工后的大楼场景,"就不断上工地瞅,今天发个照片,门窗装好了,明天发一个,道路硬化做完了,供水、供电设备装完了,咱的房子快要交工了。"

    业主群里号召筹款自救的热情一度十分高涨,有交了尾款的业主每隔几天会往群里复制粘贴一段话,用一种激情昂扬的语气介绍自救运动,结尾总会落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感叹句上,"越快交齐尾款,越早收房!"王建成也会在群里跟着附和。

    曾经有业主提出过顾虑。这时,王建成会在群里说,"别再忧虑了,也别想那么多,可以交尾款了,然后就等收房。"这是在说服业主,也像是在不断告诉自己:要相信这个决定。脾气暴烈的自救业主直接怒斥提出顾虑的人,你是不是开发商的水军,跑来动摇军心的?你不想参加自救,你退房走人。

    顾虑的声音在群里越来越少。

    50岁的业主侯保军一度不愿意参与到这场自救运动中,他强调不是自救不对,"他开发商没有钱,政府也不可能拿钱给你盖楼,也只有自救短期有效。"但在自救的具体实施方案上,他与几位业主代表有了分歧------业主代表一致同意,筹到了钱马上用于复工盖楼,侯保军却认为直接拨款给开发商或许有风险,筹到的钱先用于补办楼盘缺失的五证,"任何项目都是先证后建"。

    然而侯保军的建议遭到了一致否定,"而且给我扣了一个开发商卧底的帽子,给我踢出去。"他索性不再参与铂金时代项目的所有事宜。但在2018年10月,他还是筹了30万,补齐了全部尾款。

    当时是自救委员会发起的第三次筹款,在前两次筹款中,业主筹集的资金已经超过当初约定的4500万,然而开发商依旧说"钱不够",他们告诉业主们除了盖房,楼盘还需要一笔资金用于办证。开发商要钱的理由反反复复不过两个,一是建筑材料和人工费都上涨了,二是办理房产证还需要一笔额外的资金。

    业主们几次提出异议,结果无一例外,开发商给不出确切的数据和清单,也不愿意垫资,楼盘再次停工。

    "开始两年,光停工就停了三四回,拨款拨了十几次。"王屯说。业主手上没有任何筹码。"我们已经上了贼船下不来了,不拨款就停工,难道让房子第二次烂尾吗?"

    2018年10月,有业主代表给侯保军打电话,说这次筹钱用于办证。侯保军一直赞成筹集尾款后,先办证再建房,他同意补交尾款。

    但业主代表还对侯保军说了一句话,"你要是不交尾款,这个房子就会被开发商收了,不会给你。"

    回忆起业主代表说的话,侯保军依旧有点愤怒,他压低了声音,"这话他们不应该说,作为一个业主代表这样说不合适的,你这是站在开发商的立场了。"

    不止侯保军一个业主听过这番言论。大约从2018年年底开始,许多业主有了新的担忧,一位女业主这样描述,"当时有人说再不交尾款,可能房子会被收了。然后又担心,这楼盖得差不多,到时工作组撤了,真把房子收了,也不能再找政府给你解决,可能会说当时让你交钱的时候怎么不交?"她赶在年底前借了一轮亲戚,刷信用卡凑了几十万交上尾款。

    从2017年复工开始,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被鼓动着加入这场自救,承诺在一笔又一笔尾款打进账户时被不断抛出------交房日期从10个月推迟到明年,又变成每年的五一说能交房,然后是十一,十月底,年底......每年循环往复。每个人最初都以为将迎来新的希望,直到真正踏入,才发现这只是另一个无法逃离的漩涡。

    img

    开发商在2018年发出的筹款通知。受访者供图

    "我们"就像一群猪一样

    时停时建中,原定的10个月工期拉长到三年,铂金时代依靠业主筹集的尾款大致完成建设,具备入住条件。交房日期最终定在10月31日。

    许多业主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这几乎成了一种本能,在一次又一次落空的承诺里养出来的本能。王屯说,他和其他业主在一个月内找了三四次政府领导小组,几乎每周去一趟,不信任里又隐隐含了一丝期待,万一是真的呢?

    王建成对交房早就不抱期望,几天前,他就断定,"按开发商的往常做法,10月31日肯定交不了房。"他想的是,开发商或许又会继续推迟交房日期。

    他没想到,这一次,开发商不再推迟交房,而是提出了涨价。

    10月30日,开发商承诺交房的前一天。一份交房流程在业主群里传播,其中交房费用一项写道:"铂金时代项目自救的范围不仅仅是达到房屋交房的条件,还包括办理房屋产权证,但业主们未交的房款仅够支付工程款。为了能够使所有业主办理房产证,实现房产增值,每平方米房价向上调整850元,专用于办理房产证,不愿意调整房价的业主,可以原价无条件退房。"

    王建成忍不住骂了句脏话,"要钱不要脸的畜牲!我们拨款盖房子,房子还要加价,这不是拿我们的拳头捣我们的眼窝?"

    img

    业主收到的涨价通知。李晓芳/摄

    几乎所有业主都在10月31日这天聚集到铂金时代的工地门口,有人清晨5点起床,一路换乘公交,从周边村镇赶到南阳市,有人还在外地打工,只能托亲戚过来看一眼情况。每个人都苦着一张脸,一筹莫展。有几个业主嚷着要跳楼,有人跟着附和,十几个人呼啦啦簇拥着爬上五层。但这只是一场没有人在意的独角戏,只有工地的门卫捧着保温杯,边呸呸地吐掉茶叶残渣,边露出一抹看戏的笑意。

    60岁的蔡群芳嘴唇有些干裂,一绺一绺白发从头顶冒出来。她站在工地门口,有些茫然,"咋又要涨价?啥时候能交房?"

    蔡群芳的这套房子是借遍亲戚才凑够了首付,为小儿子买的婚房。房子烂尾后,蔡群芳跟亲家说,这是开发商出了问题,亲家不信,"该不是你们找借口不愿意买房吧。"蔡群芳气得哆嗦,气亲家,更气那"该遭劈的无良开发商"。房子烂尾没多久后她就得了偏瘫,躺了两年才慢慢恢复,后遗症至今明显,时常觉得关节痛,说话颠三倒四。

    她病了两年,手机也用不太利索,很少参与业主的维权活动,一直是儿媳妇关注着房子的最新进展。今年一月,开发商再次贴出公告,表示住宅部分已经基本施工完毕,正在进行清理和维修工作,预计春节后可竣工验收。开发商当时宣称,年后将是最后一次收缴尾款,用于办理房产证。儿媳妇把公告转给她,跟她说这回可能真的要收房了,可以把尾款补上了。

    蔡群芳搞不清其中的诸多弯弯绕绕,她只想尽快拿到房子的钥匙。因为这套房子,儿子儿媳结婚后,每年过年回家都要大吵一顿,闹离婚。今年由于疫情,待在家的时间更长,两人吵得更凶,一度闹上法院。

    她和老伴一起借了高利贷,付清了尾款。疫情一过,老伴就去了青海打工还债。她守在村里,借住在哥哥家,得知10月可以收房,她"高兴得不行了",隔几天就坐着城际公交,来回耗费四个多小时到南阳市,查看房子的进展。每次到城里,坐公交就得花上13元,她不舍得花钱吃午饭,带一瓶自己灌的白开水,看一眼房子,听其他业主说一下最新情况,再坐公交回村里,给自己下一碗面条。

    10月30日晚上在群里看到房子要涨价的消息,蔡群芳不相信,还是赶了最早的一趟公交进城,"开发商承诺过的呀。"她站在工地门口,重复着这句话。

    业主自救委员会也不管用了。2019年7月,开发商突然向公安局报案,以敲诈勒索罪控告五位代表。其中一位代表的丈夫陈万金说,最初作为启动资金借给开发商的200万成了"代表敲诈开发商"。复工后,业主和代表们自愿在工地值守,开发商前后拿出20来万,说是劳务补贴,值守的业主一天能领100元补贴,这也成了业主代表敲诈勒索的"证据"。

    有人怀疑,这是开发商蓄意报复。2019年1月,业主发现大楼6层开始加盖违建,业主代表带着其他业主24小时在工地值守,要求拆除违建,并暂停拨款,"挡了他们的发财机会了"。那一次停工足足持续了半年。

    img

    一位业主代表家属接到的拘留通知书。李晓芳/摄

    五位业主代表在看守所待了37天后,获准取保候审。没有人被正式定罪。但他们从此不再参与自救维权活动,有人甚至悄悄地退出了业主群。2019年9月,十位新的业主代表组成了新一届自救委员会,有业主说,"不是我们选的,是政府任命的。"

    业主们普遍不满意这些新代表,"可能是吸取了上届的经验,不敢管了。"群里的投票表决也没了,安全监管账户在后来又给开发商拨了几次款,没有过通知或公示,王屯说,这还是后来业主去问才知道的。"那5个代表平白无故被收拾进去了,等于俺们又成无头苍蝇了。"王屯两手一摊,略显无奈。

    王屯又开始诉说自己的悔恨,"要是当初没交尾款,拿去买其他房子,都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全砸进去了,连个响都没有。比我们这位置次得多的房子,现在那房价都一万多,你可想这损失?"

    王建成也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听妻子的意见,非要参加自救?为了凑齐剩下的20来万尾款,他在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如今每月得还9百多的利息。家里两个孩子,学费、培训费,样样都是大头,每个月都存不下钱,有时他还需要家里的老人给点经济支持,他觉得丢脸,"40多岁的人还啃老,说出去怎么好意思?"

    每次和妻子提起这套房子,一定以争吵为结局。他开始不想回家,在单位加班或在外头瞎逛几圈,就为了减少和妻子的碰面机会。"我也反驳不了她,只能说我就晚点回家,咱们不要碰面。"

    "当初根本就不应该自救的。"王建成回顾过去几年的自救行动,只感觉到绝望,"我们就像一群猪一样,只能不断贡献血肉。"

    img

    2019年1月,开始加盖违建的铂金时代。受访者供图

    捆绑

    王建成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已经和这套房子牢牢捆绑了。

    他曾经在网上发帖反映问题,街道办、派出所、单位领导轮番给他打电话,全单位都知道他手里有一套不知什么时候交房的烂尾楼,房子一有风吹草动,领导就会凑过来关心一下,"现在什么情况啊?"他知道领导的言外之意:不要闹事。他觉得憋屈。

    他在家里没有决定权,妻子习惯性地忽略他的意见,他还能做的决定只剩下每个月给孩子多少生活费。

    业主群里不乏借高利贷、刷信用卡,将自己仅有的一套住房卖掉,筹钱参与自救的业主,会不会有人是听了他的劝说才参与自救的?王建成不敢想。"自己往坑里跳了,还拉了一堆人。"

    没有人能挣脱。不少业主几年前曾见过一个60来岁的老头儿,他的儿子7年前买了铂金时代的一套房子,房子烂尾了,儿子也因意外去世。老头儿根本没钱参与自救,几次到工地想把首付要回来,开发商不同意。后来,老头儿来得越来越少,许久没有人见过他,也没人知道他有没有要回那笔首付。

    41岁的业主周青在南阳买的两套房子都烂尾了。她十几岁时离开南阳打拼,干了十几年销售,累出一身病,在2012年决定带着攒下的几十万存款回南阳结婚生子。她在铂金时代买了一套70多平米的房子,三年后,烂尾了。她又在南阳火车站附近买了一间商铺,不到一年,同样烂尾了。

    2017年,她凑了5万参与自救,这是当时她能拿出的全部资金。

    几年时间里,周青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很难抽得出时间参与维权。她目前居住的房子同样存在问题,没有房产证。去年,她第一次跟着邻居们到市政府维权,结果被公安机关以寻衅滋事罪处以十天拘留。周青记得,当时还有民警跟她说,"我能理解你们,我们也有烂尾的楼。"周青甚至不感到讶异,"太普遍了!不是有句话说,没有买过一套烂尾房,都不配说自己是南阳人。"

    周青在2019年卖掉了自己手上另一套小产权房,凑了40多万,准备用作铂金时代项目的自救款。她没有马上出手补齐尾款,当时五个业主代表被拘留,楼盘复工又停工,她觉得不太稳妥。今年年初再次号召业主补交尾款,周青依旧在观望,她不信任开发商。

    直到6月,市委巡察组开启房地产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专项巡察工作,根据业主们反映的问题,巡察组约谈铂金时代开发商,最终给出10月31日交房的承诺。周青觉得,这回大概是没有太大问题了。她补齐了尾款。

    承诺再一次落空。

    周青说自己很疑惑。"以前我在外面跑了好多地方,大家买了房子,那意味着一个好的生活的开始。但在南阳,我干了半辈子了,有钱了,我买房子了,然后一切都砸进去了。"

    没有人能给出解决方案。聚在工地的业主们分享着各自的痛苦,咬牙切齿地咒骂开发商,再带着失望和愤怒四散回家。

    王建成回家后跟妻子说,还是没收到房,开发商要涨价。妻子回道,我早就跟你说过。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沉默地躲进房间。

    铂金时代业主重新提出自己的诉求:拒绝涨价,同时要求开发商一次性交房,拒绝分批。周青说,分批交房就是要瓦解业主,"今天交两层,先收到房的业主后续肯定就不会再参与自救维权了。"从筹钱自救开始,400多户业主主动或被动地被捆绑成一个整体,房子没到手前,所有人只能共进退。

    剩下的,只能寄希望于政府介入,继续维权,继续熬。王建成说,"南阳有个玉器厂旁边的烂尾楼,熬走了几个开发商,烂在那差不多有17年,我最坏的结果恐怕也就是这样。"他露出一个自嘲的笑容,又很快收回去,"我觉得我等不到啥时候能收这个房子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除王屯外,其余人物为化名)

  34.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民众是否应该有持枪权?

    我知道 @陈士杰 是反对民众持枪的,对此有具体分析,下面还有讨论。我比较好奇各位怎么看这个问题。

    另注:拥有持枪权不等于不进行枪支管制;枪支管制是否必要、有效、具体措施为何是另外的问题。

  35.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瑶瑶,谢谢你

    知道瑶瑶的人,可能对她会有不同的形容词。我觉得,瑶瑶是个很勇敢的人。

    近几个月,我遇到了一些网络上的纠葛。这本来是我自己的私事,该我自己解决,别人并没有任何义务来帮我做任何事。然而瑶瑶出于义愤,两次主动来帮我,还因此累及自己被骂。

    有人说,瑶瑶在友站踩人,是外部势力拉帮结派集体霸凌,是网暴。对此我有些不同意见。

    首先,假设瑶瑶真的是所谓“外部势力”,那么她最安全舒适的方式,是窝在自己的老家里开嘲讽(比如像我最近做的),在其他人的地盘上则闭口不言,使自己遭受的攻击最小化。然而瑶瑶做的,是在2047给与了某个渣滓的发言“赞”,反而到友站给了那个渣滓“踩”,而且是自己孤身而行。如果这都能叫做“集体”霸凌,那么女子高中生团算什么呢?如果这都能叫做网暴,那么用私信发强奸威胁的人,用什么词能形容呢?

    其次,假设瑶瑶不是“外部势力”,而是友站的普通成员,那么她用赞踩表达自己的个人意见,当然也是很正常的,谈不上集体霸凌,更谈不上网暴。

    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做到,为了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事,在自己的地盘上不口出恶言,在他人的地盘上冒着被攻击的风险去谴责的呢?

    更何况,瑶瑶并不是一个喜欢冲突的人。她无论在哪里,都是点赞狂人;即使是在被人攻击自身时,也不会去踩别人。

    所以我说,瑶瑶是个勇敢的人。她在自己有优势的时候,对“弱势”者很友善,即使那是她讨厌的人;反而在自己可能处于劣势时,为了他人,勇往直前。


    关于某友站,我个人其实一直有歉意。所以想借此机会说声对不起。

    到一个站点发言,尤其是自己不会常驻、无法做出什么贡献的站点,就像是到其他人家里作客。他人如果接纳我,允许我发言,也是一种情分;客人尊重主人是基本礼貌。我之前为了要骂渣滓,在友站发言时礼貌上有所欠缺,开了几次地图炮,这是我的问题。

    出于礼貌,也是希望不造成站点间的误会(作为2047的管理员我说的话可能会被误解为官方立场),我现在和以后都不会去某友站就任何“江湖恩怨”发言。也感谢友站能容纳我之前的发言。


    最后和瑶瑶说:谢谢你。以后万一再看到蛆虫,不用去踩它,因为它被踩时四溅的汁液会脏了你的脚,发出的叽咕叽咕声会扰了你的耳朵。@愛牛奶盒的人

  36.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ChinaPower】第一场辩论:中美关系最恰当的形容是否是“新冷战”?

    本贴相关

    活动页面链接

    youtu.be/NbBM6Wdx3L0

    (视频10分左右会议开始,18分左右辩论开始。)

    正方:Hal Brands, Henry A. Kissinger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Global Affairs,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反方:Melvyn Leffler, Edward Stettinius Professor of History Emeritus, University of Virginia

    辩论前投票结果

    • 推特投票:YES中美关系为新冷战 1339 (55.2%);NO中美关系不是新冷战 1086 (44.8%)。

    • 辩论前观众投票:YES中美关系为新冷战 22 41.5%;NO中美关系不是新冷战 31 58.5%。

    • 辩论后观众投票:YES中美关系为新冷战 37%;NO中美关系不是新冷战 63%。


    以下为个人笔记,未翻译,加粗部分为自己感觉比较有意思的说法。

    正方(Hal Brands, HB)

    • US-China relation is not the same as US-USSR relation, but the two relations share many similarities that we can learn to inform present-day policy decisions.

    • They are both long-term, multi-decade competition between great powers, and is the most relevant to America.

    • The cold war is not only about geopolitical challenges, but also about ideology.

    • Lesson 1: For cold war with USSR, US strategy was to contain its expansion, and let soviet's system erode itself. US has not formed its long-term strategy to deal with China yet.

    • Lesson 2: Maintain the coalition with allies, or solidarity with the world's democracies.

    • Lesson 3: US can't rely on negotiation with a totalitarian regime as a replacement for competition, but negotiation can be used as a complementary strategy to take pauses.

    • Cold war is not a zero-sum rivalry; there had been cooperation even in the most intensively competitive periods.

    • The notion of "ideological rivalry" of China is not looking to overthrow capitalism, but is seeking to build a different world that is safe for autocracy.

    反方(Melvyn Leffler, ML)

    • Invoking the historical analogy of cold war is not helpful to describe US-China relation today. We need to ponder whether thinking of cold war helps to "nurture ponderance."

    • The geo-strategic (Soviet had the opportunity to use the power vacuum after WWII to exert its influence on many adjacent areas, China is surrounded by US allies and cannot make geopolitical games like USSR could), ideological (in cold war era there was real rivalry of ideologies like communism vs. capitalism, but China today does not offer any real ideological appeal), economical (during cold war US had almost no economic ties with USSR which isolated itself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China is central to the world economy) landscapes is very different.

    • US needs to react to China, but US does not have the same cards as it did in the cold war. A cold war with China had much smaller prospective benefits and much higher prospective costs. Why make an rival into an enemy, while competition is inevitable but cooperation is indispensable?

    • While we can learn from cold war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sustained competition, alliance, and negotiation during competition, it is not necessary to employ a cold war analogy that can be misleading.

    • Yes Chinese authority believes in authoritarian capitalism but they don't have the ideological resilience Soviet Union had; we don't fear Chinese ideology as we did Marxism/Leninism ideologies.

    问答:

    1. Q: Does China pose a different form of ideological challenge? ML: Probably a different form of challenge, but not the same in magnitude. The attractiveness of Chinese model radiates from the perceived failure of American economic/political systems. US and its allies have to make democratic capitalism work effectively, to use the government to make market-place economy work effectively..

    2. Q: How do you respond to the notion that for China and North Korea the "cold war" never really stopped? HB: True that there is always belief that US tries to overthrow the socialist government even during the engagement periods (1990s and 2000s). It's true that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engagement policies was that economic changes can bring about political reform.

    3. Q: If there is no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Soviet cases and China, why did China party members extensively study the "Soviet lessons"? ML: If looking at Xi's policies he had minimum focus on foreign policies, but on domestic policies. Chinese leaders want to make China stronger and we don't need the analogy of cold war to understand it.

    4. Q: Do you see security dilemma dynamics in China-US relationship similar to that in Soviet-US relationship (up power to enhance security which brings about more competition and thus insecurity)? HB: Classic arm race security dilemma is uncontroversial, but what's important is the player's intent. China has envisioned ambitions in east Asia (e.g., Taiwan), attempting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so it's about responding by strengthening your own capabilities, or failing to respond and inviting in insecurities. ML: The security dilemma was very much at work in the early cold war (e.g., Marshall plan). It'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what each side's vital interests are, and whether it will step back in response to the other's moves.

    5. Q: Is it necessary for both parties to have a grand strategy to call it a cold war? ML: Not sure if China has a grand strategy but has its goals. While it does want to expand its influence it spends much less in amount and % than US in military spending. US does not have clear concepts of its vital interest today (e.g., control of certain areas). HB: China is consistently projecting its influence in Asia and Africa, so the intent is there, but it will take China a long time to have the military influences comparable to US.


    个人感想:我比较赞成正方。

  37.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快递公司的利润模型和行业浅析

    作者:煮甜芋
    链接:https://xueqiu.com/7186594944/136122251
    来源:雪球 修改于2019-11-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8500余字,篇幅较长,阅读之后您将了解:

    1.快递公司的利润模型和应用;

    2.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希望您喜欢❤

    惊人的季报

    在股票二级市场投资的领域里,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幅是很多投资者非常看重的信息,因为通常营收增幅较大时,企业利润的增长也不会太差。选股时,人们对企业利润的增长是十分渴求的,有时候通过去粗估企业收入来判断企业利润的趋势变化,可以为投研工作节省不少时间。

    但是,这种规律并非总是奏效。

    2019年10月底,$申通快递(SZ002468)$公布了3季度报告,数据让人意外。2019年1-9月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0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6.89%。

    营收大幅增长,但是利润却大幅缩水了,为什么?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将带您从商业和投资这两个角度分析快递行业,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解决。

    商业模式

    比起其他行业,快递行业更容易理解一些。

    快递现在已经嵌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个人对它都非常熟悉。无论是个人网上购物,还是公司间文件往来,我们都离不开快递。

    那什么是快递呢?

    本质上,快递业务是实现了人们把物品从A地运到B地的流转运输需求。

    实操上,人们为了提高效率,把快递流程是分为几个环节,分步完成:

    ① 揽件:寄件人→快递员→网点A1

    ② 装车:网点A1→分拨中心A

    ③ 中转:分拨中心A→分拨中心B

    ④ 分配:分拨中心B→网点B1

    ⑤ 派件:网点B1→快递员→收件人

    对于单件快递业务而言,快递业务的流程就是这么一个简单且线性的流程。

    但对于快递公司来说,所有快递业务都是并行处理的,其运营结构自然也比单件业务的流程结构要复杂。快递公司的运营是树状的,每个地区都有一两个转运中心,每个运营中心可以相互流转,并且每个转运中心还向外辐射数以百计的末端网点,最后每个末端网点又有若干名快递员完成揽件、派件工作。

    这种结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末端网点可以是独立运作的,这就为快递公司的运营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根据网点的属性不同,快递公司被分为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中转直营,网点加盟】的【加盟】模式,另一种是从上至下都由公司掌管的【直营】模式。

    包括"三通一达"、百世快递在内,大部分快递公司采取的都是加盟模式。加盟模式的好处很明显,加盟对公司财务的压力要比直营小很多。新建一个网点的费用并不少,店面建设,人员开支,电费水费,办公用品等等,都需要花钱,加盟模式能减少快递公司很多负担。另外在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加盟策略能保证末端网点能快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顺丰控股(SZ002352)$从中转到末端网点都采用直营模式。相较"三通一达"(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的加盟模式,直营模式为顺丰的经营提供了更高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从有效申诉率的角度来看,顺丰对快递业务的品控是最好的。正是因为这种稳定性,当人们寄送一些比较重要的物品文件时,顺丰很自然的成为人们的首选。

    顺便一提,虽然京东物流也是采用直营,但是京东物流与顺丰有着本质的区别。

    京东物流最重要的功能在于满足京东自己的商品配送需求。京东在各地区建立自营仓储,进行全品类铺货,所以京东物流的起点不是卖家,而是直接从自营仓发货,免去了快递员取件转运的环节,快递效率大大提高。

    到此为止,笔者介绍了三种快递模式。

    以"三通一达"为代表的【加盟】模式;

    以"顺丰"为代表的【直营】模式;

    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自建】模式。

    三者孰优孰劣呢?

    从上帝视角俯视,如今这几家企业在历经多年商海沉浮后依然 "活着好好的",就很说明问题了。无论加盟也好,直营也好,自营也罢,这些都是在商业生态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都是商业生态中的优胜者。

    但从细节出发观察,各有优劣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末端加盟】的优势在于轻资产的灵活性和扩张的迅捷,缺点在于末端管理的管控力,这是加盟模式的通病。(末端加盟店有过说不干就不干撂挑子的行为)

    【直营】的优势在于从上至下管理的一致性,缺点在于对资本的需求更高。

    【电商自建】的优势在于物流的高时效,缺点在于物流公司整体的效率较低。(京东物流常年亏损)

    但是,所谓孰优孰劣皆是过往,关键是看未来会怎样延续。

    成长确定性

    未来如何暂且不管,我们先回归到"投资"这个领域。关于投资,**所有对投资的分析最终都会落到对企业利润的分析。**而利润,实际上是收入的一部分,所以讨论收入就成为利润分析的第一步。

    笔者对未来行业收入的增长是十分有信心的,理由很简单------所有的网购都需要快递。

    从上图可知,近几年中国快递的发展速度基本上等于电商的发展速度,而且相关度很高。从上图不难看出,电商业务的销售额与快递业务不光长期趋势保持一致,甚至短期趋势也十分接近。

    这里还有个隐含的前提没有提及,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说白了就是实物商品的零售额,其中就包括网上商品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的增长较为显著,每年都是正增长。即使今年经济下滑,其增长依然维持在不低于8%的水平。

    而网上商品零售额的占比又是稳步增长的,这得力于手机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而且这个过程是持续深化的。

    于是乎,我们似乎看到了快递行业未来的发展路径。由于社会消费品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网上购物的需求也持续稳定增长,快递业务需求也随之持续稳定增长。

    由此不难得到结论,快递行业长期稳定增长的确定性很强

    建模初设想

    这个结论太令人鼓舞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利润建模了。利润建模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带入现有参数即可准确求得未来扣非净利润。一旦建模成功,那么投资分析将会是一劳永逸。

    很幸运,笔者很快就发现了研究快递公司的捷径。

    通常,A股上市公司每个季度都需要对外公布当季的业绩。业绩一旦公布,如果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市场往往会大涨或大跌,给出相应的反应。

    而顺丰控股、申通快递、圆通速递、韵达股份,这4家上市公司,不光是每季度公布一次业绩,应监管要求它们每月中旬还会对外公布上一月的《经营简报》。经营简报中提供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数据:

    快递业务收入

    完成业务量

    单票收入

    这是三个非常非常非常核心的数据,可以为预测季度数据提供的直接的数据支持。

    笔者的思路是这样的...

    由于快递公司的主营业务95%以上是快递业务,所以[季报-营业总收入]近似等于[经营简报-快递业务收入],再加上剩下不到5%的其他主营业务收入的预估修正。

    [季报-营业总收入]

    ≈[经营简报-快递业务收入]*修正系数

    考虑到快递业务的边际成本较为稳定,理论上,[季报-营业成本]与[经营简报-完成业务量]应该是等比例的。所以 [季报-营业成本](本季度)应该近似等于[季报-营业成本](上季度)乘以[经营简报-完成业务量](本季度)比[经营简报-完成业务量](上季度)的倍数。

    [季报-营业成本](本季度)

    ≈[季报-营业成本](上季度)*[经营简报-完成业务量](本季度)/[经营简报-完成业务量](上季度)

    而这两个数据之差就是本季度的毛利。

    粗略的估算,毛利在扣除税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等等之后,再扣除所得税,就近似等于扣非净利润。而这些费用之和的波动也很有限,且理论上应该与业务量正相关,所以扣非净利润也可近似求得。

    用图表显示可以得到出5条曲线。

    上图仅是以申通快递为例,实际上圆通速递、韵达股份、顺丰快递的情况也颇为类似。其中所有实线的数据都是源于季报/半年报/年报的数据,而虚线的数据都是根据上述模型预估出的数据。

    蓝色实线的顶点代表[季报-营业总收入],

    蓝色虚线的顶点代表[预估-营业总收入],

    桔色实线的顶点代表[季报-营业成本],

    桔色虚线的顶点代表[预估-营业成本]。

    进一步可知,

    蓝色实线顶点和桔色实线顶点之间的距离,就代表[季报-毛利],

    蓝色虚线顶点和桔色虚线顶点之间的距离,就代表[预估-毛利]。

    灰色实线的顶点是一个计算值,其值=[季报-营业总收入]-[季报-扣非净利润]/0.75。这个数值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蓝色实线顶点与灰色实线顶点的距离,就可以直观的理解扣非净利润的变化。

    从上图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结论:

    蓝色实线顶点代表的[季报-营业总收入]与蓝色虚线顶点代表的[预估-营业总收入]重合度很高,[预估-营业总收入]可以代表[季报-营业总收入]。

    桔色实线顶点代表的[季报-营业成本]与桔色虚线顶点代表的[预估-营业成本]重合近似但有偏差,用[预估-营业成本]代表[季报-营业成本]有问题。

    灰色实线顶点代表的计算值与桔色虚线顶点代表的[预估-营业成本]保持着较为稳定的距离,并小幅增加。这代表着如果[预估-营业总收入]和[预估-营业成本]都是准确的话,那么[预估-扣非净利润]也会准确。

    至此,笔者的心情是很沮丧的,因为利润建模并没有闭环,另外还发现了两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第一个是技术上面的问题:为什么[预估-营业成本]和[季报-营业成本]的差距会比较大?是什么细微的因素影响了最终结果。

    第二个问题则更让人头疼:从上图我们可以观察到,实际上营业总收入的增长是很大的,这是个好事儿,但是营业成本的增长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毛利的区域被挤得太窄了。这是最终导致毛利无法如想象中那样扩张的直接原因,也是利润模型失效的根本原因。

    价格战之殇

    很快,笔者便找到了造成营业成本增长更快的原因------单票收入下降了。

    "营业成本与完成业务量等比例增长"的这个设定,逻辑上没毛病,但是由于单票收入下降了,而快递业务收入=完成业务量×单票收入,所以虽然营业总收入看似增长了,但是由于单票价格的下降,实际上增长速度并不如营业成本的增长速度快。这是笔者在关注单票价格之前遗漏的一层逻辑关系。

    单票价格下降这个事儿并不只是发生在申通快递,从上市公司公开数据来看,圆通速递、韵达股份、顺丰控股的单票价格都不同程度的下滑。今年全行业似乎陷入了价格战。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同质化。

    在研究快递行业之前,我眼中就两家快递公司,一家叫做顺丰,上班的时候寄文件用,一家叫做"其他快递",淘宝下单后,店家发货用。这是两个十分有代表性的场景,业内管商业往来时对效率、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快递叫做【商务件】,目前这块市场份额最大的是顺丰;管淘宝店家发货用的快递叫做【电商件】,目前这块市场份额最大的是中通,其次依次是韵达、圆通、百世、申通。

    今年电商件又是价格战的主战场。

    电商件的客户是电商,电商衡量快递服务的维度无非三点:价格、稳定性、口碑。目前的现状是"三通一达"在口碑和服务稳定性方面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而电商对价格又是十分敏感的,所以从电商的角度而言,"谁便宜用谁"是最合理的答案。

    快递公司对此也是深谙其道,但是并没有办法。原因在于只要有一家快递公司降价,其他公司也势必降价应对,以保证市场份额不被侵蚀。

    根据近两年上市公司季报/半年报/年报以及《经营简报》的数据,笔者绘制了业务量和单票价格关系的表格。

    上图所示,三家公司的业务量都是整体上行,虽然业务量都有增长,但又有细微不同。去年韵达和圆通的业务量数据较为贴近,但到了今年这个距离拉开了。而在此期间,韵达的价格则更为坚挺,但圆通的单票价格下滑较大。申通多年前曾是这个行业的老大,市场占有率最高,但是由于自身的问题,现在的业务量已经相对落后。今年申通单票价格下降的很明显,相对的业务量增长也较快,但是还未追上圆通,压力着实不小。

    价格战,对"三通一达"而言是压力,对小一点的快递公司就是灭顶之灾。

    快递行业是个极具规模效应的行业,规模做的越大,边际成本越小。而且像"三通一达"中三家是A股上市,中通是纽交所上市,有钱,规模大,价格战打得起。但小公司可就惨了。

    今年年中,快递价格战在义务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打响,史无前例的单价降至1元。

    1元是什么概念呢?三季度申通的平均单票成本是2.58,圆通的平均单票成本是2.85,韵达的平均单票成本是2.91,可想而知小公司的单票成本只高不低。大公司耗得起,小公司绝对耗不起。

    事实上,今年看到快递公司倒闭的新闻也不在少数。国通快递传出持续亏损、50000名员工全网停工;全峰快递被曝破产;现又有如风达快递欠款超过7000万、办公室已人去楼空。从这些公司的角度来看快递行业岌岌可危,但这对于还活着的公司意味着"又有新的市场空间释放出来",却是利好。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快递行业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的原因。

    有人说快递价格战是因为经济不景气导致的,有人说是因为消费增速放缓导致的,也有人说是因为业绩对赌的压力导致的。但谁对谁错其实都不重要,我们只需要知道,只有那些在运营管理上做的更好的公司,才有更多的利润空间,有能力在价格战的消耗中熬到最后。好在我们还有数据,而且是月度更新的数据。数据会以最接近真实的方式向我们阐述快递行业竞争的现状,辅助我们对未来趋势进行更合理的判断。

    增效降本

    我们知道了价格战是快递公司单票价格下降的直接原因,同时它也间接造成了利润建模失效。那么导致利润模型失效的另一个因素------[预估-营业成本]与[季报-营业成本]的重合度较低,又该如何解释呢?

    问题的核心在于企业的成本管理。

    表面上,单票成本(单票成本=[季报-营业成本]/[经营简报-业务量])的环比波动会直接导致[预估]与[季报]重合度变低。当单票成本环比上涨时,实际的营业成本就会比预估的大;当单票成本环比下降时,实际的营业成本就会比预估的小。然而单票成本只是个计算值,本身并没有太多意义,列出这个数值的目的主要在于它能合理的反映企业降本增效措施的成效。所以,分析的核心又转到如何预估企业降本增效的实际效果。

    在降本增效方面,快递行业这两年有长足的进步。

    首先是电子面单的推广。

    还记得若干年前,我们寄快递、收快递时贴在包裹表面的单据还是多联单。寄快递时,快递员并不是每次都可以直接取件就走,大多时候还要等客户现场把单据填写完毕再取件。后来各大快递公司推广使用了APP下单,客户只需要在APP上填写邮寄信息,然后由快递员打印出电子面单。电子面单的优势不光体现在成本上比多联单便宜很多,而且取件时再也不需要等待客户填单,中转时更快速准确的识别,都大大提升了快件的运转效率。现在菜鸟又推出了一联单,比之前的二联电子面单面积更小,派件流程再次优化,一张面单1分钱,又进一步降本增效。

    第二就是自动化分拣设备的启用。

    自动化分拣设备也可以大幅度增效降本,不光可以减少大约30%到50%的人力,同时又可以提高1倍以上的运行效率。另外自动化分拣设备的差错率非常低,大约只有万分之一,可以有效避免人工分拣差错高带来的二次处理成本和车线资源浪费。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申通快递在这方面的发展很快,2017年底,申通的自动化分拣设备有20套,到了2018年底就上升到33套。今年申通在这方面的投入更是加大马力,上半年又购置了24套新设备,目前累计购置设备共57套。

    第三就是快递柜的广泛应用。

    不得不说,现在快递柜是被各种口诛笔伐,人们都在吐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因为快递柜的出现变差了。但是有些事情真的是"存在即合理",现在快递柜的数量并没有因为一些人的不满而减少(毕竟快递费是电商买单),反而是越来越多,而快递柜的出现明显能增加快递员的派件效率。

    还有更多的成本优化体现在细枝末节上,比如转运中心之间的运力统筹和路由优化、燃油集中采购等等。在科技的加持下,快递行业还会不断精耕细作,效率还会继续提高,成本控制也会不断优化,这基本上是行业共识。

    遗憾的是,对于投资分析而言,我们并不能根据企业的行为对未来成本控制的幅度进行量化。我们只能定性的知道企业在不断优化成本,但是到底谁做的效果更好,做的具体有多好,分析起来十分艰难,毕竟这里涉及的因素太多了。

    模型的应用

    至此,我们知道了快递行业的成本控制在不断推进,但具体程度难以预知,由于快递业务的同质化,快递公司之间的价格厮杀也难以避免。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利润模型不能用来精确计算扣非净利润。

    那么我们就这么放弃使用利润模型么?不对,利润模型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这个模型最大的好处在于输入数据的及时与准确,月度更新的数据无论如何也是可以帮助投资者为利润空间划清大致边界,可视化的方式又为多个公司的比较提供便利。

    同时,利润模型帮我们厘清了影响快递公司利润的核心因素------单票价格和成本。单票价格每月都有公开数据更新,不做讨论。而对于成本,我们虽然没有办法量化它的变化,但是可以给它定性。比如可以通过员工薪酬的增减、自动化设备的新增、燃油价格的波动去大致判断单票成本是增还是降。

    举个实际的例子,还记得申通那惊人的三季报吗。

    申通快递今年第二季度的单票收入是3.05元,单票成本大概是2.69元,单票毛利大概是0.36元。通过《经营简报》我们可以比三季报早10天算出申通三季度的单票收入是2.80元,环比下滑8.1%。

    根据近期的历史数据统计,申通快递单票成本的环比变化率的均值是-0.88%,最好情况是-10.55%。因此,我们可以假设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最平常。如果三季度申通的单票成本维持2.69元不变,那么它的单票毛利将只有0.11元,环比下降69%;

    第二种情况稍好些。如果三季度申通的单票成本下滑5%至2.55元,那么它的单票毛利也只是0.25元,环比下降30%;

    第三种情况最理想。如果三季度申通的单票成本下滑10%至2.42元,那么它的单票毛利就是0.38元,环比上升5%。

    显然,即使按照最理想的情况计算,最终的结果还是不理想。

    三季报公布后,经计算申通的单票成本大概是2.59元,环比下降了3.7%,毛利依然只有0.21元,环比下降41%,最终单季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38.84%。次日股票-4.1%跳空低开,并一路下行至今。

    很多风险我们是可以防范的,如果当初能利用模型提前做个压力测试,就能有效避免这波下跌。换个角度再想想,假使哪天快递公司的单票价格开始反弹上行,而且又有新的技术给行业降本增效提供支持,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模型计算出投资机会呢?

    总之,利润模型绝非一无是处,用模型做定性分析十分可行。

    浅谈快递江湖

    为利润模型正名之后,回过头来再聊聊快递行业本身。

    "无商流不物流"是业内大佬经常说的一句话。

    在商务件的领域里,顺丰凭借着多年来对品质的坚持,以及长期大量的在运力和效率上的投入,一步一步将自己的品牌沉淀夯实,占据了这个领域的半壁江山。

    在电商件的领域里,"三通一达"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继续在市场规模的竞争上不断较量,并借助科技的力量,对管理和运营效率不断改善,可以称为这个领域的霸主。

    顺丰守着商务这条商流,"三通一达"守着淘宝这条商流,努力捍卫着自己领域内的地位。然而,经济降速持续加剧,企业对于增长的渴求并没有减弱,大家都企图拓展新赛道来弥补增量的不足,于是乎,快递公司业务的边界也开始模糊。

    今年5月,顺丰重返电商件市场。

    与普通消费者平均20元左右的顺丰快递寄件服务不一样,顺丰今年推出了一款专门针对电商大客户的特惠专配产品。包裹不通过顺丰航空而是陆运,相对时效件速度更慢一点,但胜在收费标准更便宜。据专业研究机构称,特惠专配新业务的增速很快,大约贡献了顺丰经济件一半的业务量。

    比起顺丰今年再次进军电商件市场,"三通一达"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向商务件领域试探。

    2015年9月,菜鸟网络联合中通、韵达、圆通、百世快递、申通、天天这六家快递公司推出了物流时效服务产品,承诺当日揽件,次日24点前送达。这项业务虽然不及顺丰的次晨达,但是仍然比传统快递业务快不少,而且价格比顺丰要低很多,特别适用于对时效有一定要求同时对价格又比较敏感的客户。

    有扩张需求的不止 "三通一达"和顺丰,京东今年也开始向外拓展。

    京东物流的口碑一直很好,买家体验很棒,但常年亏损。迫于压力,今年京东物流内部的调整很大,除了缩减基层快递员的薪酬福利以外,还开放了其一部分的物流体系,对接外部业务,拓展新市场。而京东和顺丰一样都采用的是直营的管理模式,品控做的也很到位,有效申诉率也常年和顺丰比肩,这势必也会与顺丰产生竞争。

    江湖之上,狼烟四起,一片混战。企业在时效、品控等方面的趋同,也导致了商流边界的模糊,未来快递行业的格局并不十分明了。

    但有这么几点还是可以确定。

    首先,顺丰依然在商务件领域有较高的业务壁垒。数目庞大的货机以及长期合作带来机场资源的优势,为顺丰在商务件这条赛道上挤出了足够的空间,一时半会其他快递公司很难与之抗衡。

    其次,随着菜鸟物流对快递公司的持续赋能,降本增效还会进一步持续,"三通一达"的竞争也不会停止。这对很多资金实力不足、技术落后的公司非常的不利,快递行业的马太效应还会加剧。

    第三,商流决定物流的本质不会变。谁抓住了商流,谁就抓住了机遇;谁脱离了商流,谁就会掉队。

    总结

    二级市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从快递行业的发展中分一杯羹,而本文的主旨也在于此。

    "无商流不物流"是这个行业的共识。顺丰的商流是各种商业活动,"三通一达"的商流是各种买买买。虽然商流的边界在出现了弱化的迹象,但是这个过程不会很快,也可能反复。

    快递市场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而快递企业的竞争会促使快递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马太效应会继续加剧。

    做投资分析时,可以依据利润模型给目标公司做定性分析,通过压力测试的方式,可提前预知该公司的风险或者机会。

    -END-

  38.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有关快递员,故事和数字

    快递驿站“永久免费”的背后:从派送最后一公里到榨取最后一分钱

    来源:https://matters.news/@masses2020/%E5%BF%AB%E9%80%92%E9%A9%BF%E7%AB%99-%E6%B0%B8%E4%B9%85%E5%85%8D%E8%B4%B9-%E7%9A%84%E8%83%8C%E5%90%8E-%E4%BB%8E%E6%B4%BE%E9%80%81%E6%9C%80%E5%90%8E%E4%B8%80%E5%85%AC%E9%87%8C%E5%88%B0%E6%A6%A8%E5%8F%96%E6%9C%80%E5%90%8E%E4%B8%80%E5%88%86%E9%92%B1-bafyreifgauzb7f3er5oktalez67k5cpdzupnqtqzq2qpdgchja6s7nmxd4

    文/张泰格

    2020年中国的双11消费主义狂潮仍在刷新着记录,幻彩大屏幕的这一端,11月11日零点刚过半小时,数字游戏便宣誓了第一个胜利指标:半小时迸发3723亿的成交额就已经超越的去年一千亿以上,而全天过去,阿里巴巴的总交易额更达到4982亿元,涨幅超过85%。

    狂欢夜的另一端,快递员小王早上6点到站点,开始分拣、扫描入库、装车的工作,一个电动三轮车装好百余件货物出发。8、9点钟到了菜鸟驿站,便把车上两个大麻袋的快递搬到驿站外面交收。再接走收回来待发的快递回站点打包、称重。

    驿站的老板老赵昨晚就带着三个工人光是入库工作便干到一点多,几个货架上早已经放满了。今天早上送来等待入库的快递只能铺满一地。他们原本的营业时间是早8点到晚9点,但这几天都是每天连轴转将近20个小时。

    今年的双十一比往年开始得更早,持续时间更长,来势也更汹涌。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快递总业务量在过去10年间爆发式增长了27倍。今年,中国快递业务量有望超过800亿件。今年双11,天猫物流总订单量再创记录。据国家邮政局数据,11.11-11.16预计日均快递达4.9亿件,约为日常2倍。

    无论交易额和订单数如何疯狂增长,这场消费狂欢并没有对快递业的前线人员与销售方雨露均沾,反而让前线工作者面对更长的工时、更大的压力,和你争我夺的利润厮杀。

    今年双十一前夕,某驿站内堆积如山的包裹

    近年菜鸟等驿站类服务的出现,严重搅动了快递行业的派送形态和营收状况。按照菜鸟的官方说法,驿站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之前送货上门的情况下,一个快递员每日的平均送件量在200左右,单件派件费一般而言在1.2元左右,但是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扩张,双11等购物节往往会出现爆仓积压的情况:卖家发不出货,快递员送不完件,买家收货常常延迟数日。驿站出现后,各个学校、社区的菜鸟驿站提供对包裹的存放服务,将派送改为收货方到驿站自取,令快递员单日可以派送400、600甚至更多的包裹,变相提高了快递效率。

    于是乎菜鸟,妈妈,快宝,快递超市等各种驿站打着"免费寄存服务"的旗号应运而生。而所谓免费只是针对货物的买方而言,驿站毕竟不是做慈善,要支付房租水电人力成本,更要盈利。而其收入来源,则完全依赖和快递前线站点以及快递员的派件费分成。快递员每件包裹会有3、4毛分给驿站,以换取更高效率的派送。然而这种以量换质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

    多年前,快递员还是一份多劳多得的职业。那时小王每单的派送费是一块多。怎料在接下来的两年,跟着物价在涨的是他的工时,派送费却越来越低了。根据通达系快递公司最新财报,单票收件价格目前普遍在2元多,这其中包括了收件、中转、干线、派送的所有费用。在9块9包邮成为常态的今天,快递公司间激烈的价格竞争已经将成本压榨到了极致,而下降的成本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快递员工资的压榨。从去年开始,许多快递员的派送费从1块多,逐渐被降至9毛、8毛。对比淘宝动辄千亿的成交额,这微不足道的一毛两毛钱也许太微不足道,但是对计件工快递员来说,却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意味着他平均每天得多送数十个快递,才能拿到和之前一样的收入。

    快递员每天都要承担着高负荷的配送任务。从目前快递员的工作强度来看,一般每天的派件量在200件左右,即便是不吃不喝连续14个小时不间断派送,平均不到5分钟就要送出一个快件。有快递员说,"我从早上7点半送到晚上8点半,中午饭经常不吃,连续送13个小时,回到出租屋倒头就睡,第二天6点还要起来。"有调查显示,中国快递从业人员每天工作8至10小时的占46.85%,每天工作10至12小时的更占33.69%。

    简单来说,一个快递的流通过程是:商家、代理网点(收件)、分拨中心1、分拨中心2、代理网点(派送)、快递员(派送),现如今菜鸟也加入了这个分蛋糕的游戏。"没有什么情愿不情愿,现在这么多快递一单一单送肯定是送不完,只能送菜鸟驿站。虽然跟他们分了快递费,但至少能每天稍微多歇会儿,不用这么累。"快递员不可能无止境的增加工作时间来抵消不断下降的派送费,增加派送效率便成了他们的无奈之举。菜鸟驿站的出现,可以令派送员免去逐门逐户上下楼敲门的时间,也不必因为收件人不在家而白白折腾。大势所趋,快递员被挤压到只有8、9毛的快递费便要拿出一半"分享"给驿站。"快递员一个包裹,快递公司挣8、9毛,驿站拿4、5毛,这些日子到手派件费已降到一件4毛,扣除短信费、电话费后,一单只能赚3毛不到。"

    实际上,存放在驿站的举措,也并非解决了"派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反而又催生出一个快递行业的最基本问题:送货上门的消失。7-8年前,行业初期,快递员不仅需要独自掌握派送范围内的道路和门牌,还需要背快递的力气,算一门体力技术兼需的工作。如今在价格战的挤压之下,哪怕面临被投诉罚款的风险,不少快递品牌的派送员都已经难有余力逐门派送。这也令很多不良于行的消费者倍感困扰。

    更有甚者,是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寄放驿站涉嫌违规。《快递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了投递和验收规则:"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权当面验收。"也就是说,未经收件人同意,快递员必须送货上门,否则属于违规。

    菜鸟和快递公司不是不知道这里面的违规风险,早在2018年便推出了"快递员终身成长体系"的投诉机制,据称这套服务标准涵盖300万快递员。快递员如果未经同意而不送货上门,一旦接到投诉便会有上百元的罚款,有关"态度问题"的罚款则更多。一系列严苛的投诉机制,让快递员和基层网点承受了巨大压力,每个快递员每月都会接到两到三个投诉,平均下来,每个人的罚款都在千元左右。更有从业员称这是菜鸟和公司在"借投诉割韭菜"。

    并非客户不理解快递员的艰辛,快递员也并非因为懒散而使用驿站,然而似乎矛盾总是从企业和劳动者之间被轻易转嫁到了消费者和快递员那里。快递行业为了获得市场,通过全方位的压榨利润抢占市场份额,九块九包邮的价格战仍然在燃烧,导致廉价的商品和服务层出不穷,消费者维护权益的正当措施往往会被描述成对快递员的不道德行为,而企业却小心翼翼躲在了快递员的背后编织着美好的消费神话。快递业的最后一公里,也许会越来越难行。


    调查:2019年75.07%快递从业人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

    来源: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zw/cj/2020/01-02/9049850.shtml

    央广网 2020-01-02 20:34:48

    央广网北京1月2日消息(记者冯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收发快递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每天离不开的服务了,每天都在跟你打交道的这些快递小哥,你了解他们吗?今天(2日),国家邮政局主管的中国邮政快递报社发布了2019年全国快递从业人员职业调查报告。“快递小哥”这一群体的生活现状如何?快递员的权益如何保障?

    伴随着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和快递基础设施完善,中国快递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随着行业发展,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催生一批正在快速壮大的新型群体——快递小哥。2018年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18年,中国快递员数量增长了50%,总数量已经突破300万。

    而全国快递员大军真实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今天的报告给出了答案。报告显示:8小时工作制在快递行业是个美好的理想,工作量大、时间长且休息少是不少快递员的常态。**我国快递从业人员每天工作8-10小时的占46.85%,每天工作10-12小时的占33.69%,近两成从业人员工作12小时以上。末端揽投人员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比例更高。**顺丰快递员刘阔说:“我最少的时候一天也要走一万五千步以上,最多能达到三万(步),这一年下来得走四千多公里吧。”

    此外,报告还对快递小哥的收入情况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各地快递小哥收入总体上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较低。**75.07%的快递从业人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一线快递从业人员月收入超1万元的占比为0.73%。**目前,我国快递员的工资通常是计件工资,这也就意味着,挣的工资与收派件量息息相关。

    不过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计件工资不能超过标准工作时间限度。如果超过了,则需要按加班费来算,加班费的上浮通常是150%。面对这一矛盾,快递物流资讯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根据快递小哥的工作特点,这类人群更适用于不定时工作制来发放薪资。“快递小哥的工作特点应该更像出租车司机,比如出租车司机在节假日加班也是没有加班费的,夜班也是没有夜班费的,因为采用的是不定时工作制。快递小哥实际上合适不定时工作制,现在很多快递公司在当地都申请了不定时工作制报备。”

    除此以外,徐勇还表示,在互联网经营的新业态下,快递行业一般采用直营和加盟两种运营模式,这两种模式下服务末端的快递员的待遇保障差别很大。徐勇说:“直营就是劳动关系是和公司签署的,但是加盟商现在是参差不齐,有的加盟商按照当地要求,员工享受基本待遇,有的没有享受相应的待遇。加盟商各地不一样,像一些大城市的加盟商基本上给员工购买了五险一金,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可能很多加盟商没有或者部分给员工购买了五险一金。”

    针对快递员权益保障问题,国邮智库专家魏际刚建议,要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让快递员有尊严地劳动。“我觉得保障方面应该构建一个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企业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现在很多企业的发展应该和员工进行共享。但是目前的问题是有些初创企业、一些小企业的营运能力比较弱,而且目前快递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这个情况下,它给快递员提供的保障就不是太高。大的快递企业应该承担五险一金,但是对于有些小企业或者营运能力不强的(企业),我觉得还是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设计一套合乎现实情况的保障体系。”


    快递员待遇调查:无底薪成标配 每天工作超12小时

    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9-04/20/c_1124391399.htm

    新华网 2019-04-20

    近日京东快递员取消底薪的消息引起关注。调查发现,无底薪现几乎成为快递员的标配。而月薪八九千甚至过万元的快递员,实际付出也很多,每天工作基本超12个小时。

    无底薪成标配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家快递企业的的快递员,得到的回应基本一致:没有底薪。

    京东快递员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三个月前底薪就没有了。”据了解,京东快递有三个月适应期,适应期内有底薪,过后无底薪,负责派件和揽件,有五险一金,划分片区。

    韵达快递员陈先生对中新网表示,“基本上都没有底薪,哪家都一样。另外,我们也没有五险一金。”有媒体称,韵达第一个月有底薪,之后无底薪,划分片区,无五险一金,有意外险,包吃包住。

    中新网记者采访多个顺丰快递员得到信息并不一致,有的快递员表示有三险,有的表示有五险。然后前三个月有底薪,之后无底薪,划分片区,无公积金,不包吃住。

    收入水平如何?

    刘强东近日发布的内部信显示,京东物流在华南测试了不到半年,看到的数据是很多配送员工资都涨了很多,表现特别优秀的配送员一个月可以挣四、五万,甚至最高的有人一个月工资超过了八万元。

    菜鸟方面近日发消息称,百世快递在北京的一名快递员使用菜鸟裹裹接单后,个人年收入突破了200万元。这样算下来,每月平均收入高达16万元。

    普通快递员有多少呢?上述京东快递员表示,“每月有八九千元。”同样是使用菜鸟裹裹的韵达快递员陈先生表示,差不多每月拿八千元。

    58同城招聘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物流/仓储职位全国平均月收入6425元。而且月收入波动较大,例如,2018年双11前的10月份,快递员的平均月薪达7169元。

    “没几个人能干得了”

    “月薪近万元”的背后是高强度的付出。记者采访了解到,快递员每天工作时长基本都超12个小时。

    “累得要死,我现在干的这个差事,前面辞职好几个,没几个人能干得了。”陈先生表示,从早上7点开始揽件,差不多到晚上19点下班。

    “这还不是重点,重要是有揽件订单来了,我就必须尽快赶过去,超时就要罚款,但我管的这个片区又特别大,所以来回跑,爬楼等,累得够呛。”陈先生称,每天大概揽件80件。

    上述京东快递员对记者表示,“早上6点半去拉件,晚上差不多得送到19点,最晚到过21点。”某顺丰快递员表示,每天差不多送100件,工作到晚上21点。

    菜鸟裹裹规定,收到用户寄件订单后,2小时内上门服务。京东称,同城快递预计1小时内送达,3公里内最快可实现30分钟送达。由此可见快递企业对快递员时效的要求。

    记者走访注意到,快递员收入和辛苦程度虽有关联,但关键还是分“片”。如果分到写字楼集中的好片区,可能一个大楼每天就发很多件,既有数量也省的来回跑。如果分到像陈先生这样片区,揽件分散,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快递公司招快递员前几个月有底薪,后续无底薪的原因。前期是熟悉业务无“片”区;后续分了“片”就好一些,轻车熟路,收入就能提上来。

    快递行业现状:利润越来越薄?

    据国家邮政局4月11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在去年发了500亿件快递,平均到每个人有36件。快递企业日均服务2.8亿人次,相当于每天5人中就有1人使用快递服务。

    快递行业突飞猛进发展中,利润却越来越薄。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快递行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平均利润率已下降到3%至5%左右。

    辛苦还不赚钱是一些小快递公司的真实写照。甚至有一定规模的百世汇通、圆通等大快递企业,也几次被报多家网点关闭,陷入倒闭传闻。京东自己也称,“2018年物流亏损超23亿,如果不算内部订单,亏损超28亿。”

    解筱文分析,快递物流企业正在走过粗放竞争的发展阶段。国家邮政局4月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今年一季度,从主体结构来看,市场集中程度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向上市公司靠拢,而安能物流等一些快递公司在逐步调整转型。(记者 吴涛)

  39.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NSFW】关于针对女性(ID)的网络暴力

    警告:本文中的截图包含了暴力、淫秽等各种语言污染,可能引起不适,未成年人退散。

    起因

    昨天我在2047闲逛时,突然收到一封私信,其中的内容是这样的(顺序从下到上,最下边为最早的信息;edit:考虑了下还是尽量减少污染物可见度,所以手动折叠~)。

    点击展开

    作为一个正常人,看到这么一封私信,我第一反应是生气和困惑。略加调查,才知道这位发信的网暴渣滓(以下简称“渣滓”)之前注册了一个号跑到别人的帖子下去喷人,又显示出了一系列精神不稳定的症状,如反复进行修改删除恢复修改删除恢复等操作,于是被认定为捣乱ID封号了。

    奇怪的是,封号之后,渣滓的第一反应是我(而不是其他人)封了他。于是他就注册了小号,发出了以上的私信。从信中可见,发这封信的人似乎对我比较了解,比如拿我“儿子”这个他认为的我的“软肋”来攻击我,比如显出一种“你公布我个人资料啊”的无赖态度(让我想想,我知道谁的个人资料呢?)。当然,他还使用了“婊子”这种经典的针对女性的辱骂。

    这个辱骂ID被封后,该渣滓觉得还没有骂过瘾,于是注册了一系列小号,继续辱骂:

    点击展开

    对这个梗不熟悉、不理解渣滓在说什么的人可以看这里:【谷雨实验室】被前夫烧毁的拉姆

    之后的辱骂就没什么新意了,基本就是不断换小号,围绕着“婊子”这个主题展开。看来渣滓对于“婊子”有一种别样的情怀,或许渣滓自己或者自己十分亲近的人是性工作者吧(注:性工作并不可耻,但属于健康高危行业;建议渣滓如果从事此类工作,即使是男性,也要注意自身健康和职业安全)。

    点击展开(多图预警)

    好了就先贴到这儿。渣滓就是渣滓,喷粪都不一次性喷完,而是一阵阵好像得了便秘。以后要是渣滓再有什么新的骂法,我再记录,算是病理观察笔记好了。


    OK……为什么要说这事?

    在进行FAQ(自问自答)之前我想先讲个故事。

    我有个女性朋友,就叫她小A吧。她以前每天上学都要路过一个小巷。有段时间,那个小巷里不知从哪儿来了个暴露狂,看到女学生经过,就会跳出来,打开裤子,展示把玩自己的生殖器。这个暴露狂吓得很多女生都不敢往那条路走了。

    小A是个性格比较冷淡的学霸,且对于男性女性生理卫生知识已经从书本上有了充分的了解。所以她一般路过暴露狂,都是目不斜视直接走过。

    后来小A听到好朋友抱怨,说这个暴露狂多么可怕,于是她决定换个策略。第二天她路过小巷,故意徘徊了会儿,果然暴露狂又跳出来遛鸟。小A这次停下来,斜着眼看了一会儿,然后说:“你手拿开,我看不清楚。”

    暴露狂没想到小A是这个反应,愣了会儿还真把手拿开了。小A又看了会儿,然后说:“这么小还拿出来现?”

    然后小A掏电话,一边说:“不好看,还挡路,我叫警察了,你等一会儿。”

    然后暴露狂就跑了,之后也没回来。

    以下是FAQ(自问自答):

    1. 这事又不重要,不就是被骂几句,又没什么实质伤害,你不在意就好,不要玻璃心啊!——答:被露阴癖骚扰也不重要,也没什么实质伤害(如果不算对某些女孩的心理伤害的话),但是我还是觉得小A做得很好。

    2. 把被骂的话都贴出来,不丢脸吗?——答:我不丢脸,露阴癖丢脸。

    3. 这种话多说一遍,不是反而给对方更多关注吗?——答:我的主要目的在于上纲上线以小见大,讨论针对女性(ID)的网络暴力问题,用渣滓当个案例,算是废物利用。

    4. 这种该进垃圾场的东西,多说一遍不是污染论坛吗?——答:垃圾这种东西,如果带着科学的眼光来看,那也不完全是污染,而是数据。

    5. 多说一遍不是给自己更多伤害吗?——答:正相反。这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网暴,说得越多,越能“脱敏”。我就算不说,过去、现在和未来,只要玩网,就可能被这样骂;就算我不被这样骂,其他人也可能被这样骂;所以不必掩耳盗铃。

    针对女性ID的网络暴力有哪些特点?

    从本文开头的案例中可见,针对女性ID的网络暴力主要围绕在“性”方面,表现为强奸威胁和荡妇羞辱;此外还有死亡威胁(如“烧毁的拉姆”那条)、针对家人的威胁(如“儿子油炸”那条)。网络暴力,旁观和身受的感觉往往很不一样,所以有研究发现,女性在遭遇网络暴力后,两成不再使用或减少使用社交媒体,甚至有四分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身体不安全。

    而这,也是网络暴力施暴者(渣滓们)的目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引起女性的不安全感、制造惊慌和恐惧,并在这种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控制欲、报复欲;有些人甚至能从施暴中获得性快感。

    因为要制造恐惧感,所以渣滓们在实施网络暴力时,常常会采取一些心理战的手段。犹如躲在僻静处、出其不意跳出来的露阴癖,网暴者也会潜伏、然后突然实施骚扰。网暴者喜欢造成一种“全世界都在辱骂威胁你”的氛围,所以他们喜欢用不同的小号,将网暴的语言略加改变,不断发出。另外,有些网暴者喜欢玩弄他人的心理,施行周期性打击,例如辱骂一阵,停一阵,当预料到对方基本平静下来,再突然跳出去辱骂。等等。

    对于女性的网络暴力,与露阴癖其实有相似之处。露阴癖能够赋予暴露者一种凌驾于异性之上的权力感。有一种说法是,暴露者的行为往往与被女性羞辱的感觉有关,于是他们会转而靠着惊吓女性对此羞辱进行报复。此外,这类男性经常对自身的男子气概有很深的不安全感;他们觉得自己缺乏影响力,因此喜欢诉诸极端的方法获取注意。因此露阴癖也可被视为一种逆转童年创伤情境的意图。喜欢在网络上对于女性施加语言暴力的男性,很多也具有这种特征。

    怎么应对针对女性的网络暴力?

    喜欢搞网络暴力的渣滓,大多数欺软怕硬,所以有什么不顺,就喜欢羞辱一般被视为柔弱的女性。所以应该记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注意信息安全,不要自我出道),对渣滓一定要强硬。你越显得害怕,对方越兴奋;这种正反馈会让他继续进行网络暴力,甚至把你定为easy target,心情不顺就来网暴你出气。

    还有要注意的是,沉默有时也会被视为退缩和害怕的表示。Again,网暴者多是欺软怕硬的渣(虽然很多人嘴上会显出一副无法无天的样子,但其实那是一种耍无赖的手段)。如果真的盯上了你,你再怎么躲避,他也会一直追着你,跟踪你网上的行踪(cyber stalking),不把你逼到退网不罢休。

    例如,你在某个网站上发了个“我今天好开心”的心情,被对方看见,也能成为对方网暴的导火索:“老子不开心你竟然还敢开心?婊子!”然后就是老一套的,威胁,辱骂,制造恐惧。

    所以,遇到网暴,第一不要怕,他们说的那些话颠来倒去也就这些,多看看就习惯了;渣滓往往是生活中的卢瑟,他们要真能干成什么事,也不会无聊和狭隘到对女性网暴。第二要曝光这个渣滓,包括其网暴手法,提高姐妹们的免疫力,免得他再去害别人。第三要找平台的管理者处理,该删删该封封。以上原则不分先后。

    结语

    蒂姆·高特罗曾说:“你知道他们不是坏人。他们只是没受过教育,不谙世故,没出过远门,不道德,不文明。外加愚蠢。”

    喜欢对女性网暴的渣滓是坏人吗?未必。不过很多人确实具有,教育水平低、见识少、不懂尊重为何物、不文明礼貌、以及愚蠢的特点;此外,不少人还具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们也挺可怜的。

    但是,再可怜也不代表可以随便侵犯他人;有人拿着刀闯到自家院子屋子里来,即使形容狼狈衣衫褴褛,也必须鸣枪示警,甚至看情况直接射击。这点上,妹子们要向rebecca女士学习

  40.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RFA】“广州11·12大抓捕”行动:范一平、赖见君等多人被抓

    来源:https://www.rfa.org/mandarin/Xinwen/3-11172020075904.html

    来源:https://wqw2010.blogspot.com/2020/11/1112.html

    据维权网11月16日披露,广州国安局上周以颠覆国家政权为由实施“11·12大抓捕”行动,目前已知有范一平、范文成、赖见君、乔连红等4名民运人士遭到抓捕。

    据介绍,范一平是广州自民主墙时期的老民运人士,1998年初曾接待秘密回国发动组党的王炳章,后因帮助王希哲流亡遭当局判刑3年;赖见君则于2018年在重庆访友被抓,后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刑1年。而赖见君的妻子日前已收到广州国安局发出的《指定监视居住通知书》,罪名是“颠覆国家政权”。

    截至目前,有关“广州11·12大抓捕”案件的更多详情尚不明朗。


    感想:不知导火索为何。

  41.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ChinaPower】五个重要中国议题,五场在线辩论,11月12月,欢迎关注

    来源:https://chinapower.csis.org/chinas-power-up-for-debate-2020/

    有兴趣现场参加的请务必注意安全;页面上也会转播,我作为一个胆小的人打算看转播/重播。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presented by China’s rise are hotly contested. China Power will host its fifth annual conference as a series of five live debates, featuring leading experts from both China and the U.S. to debate core issues underpin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wer. The audience will be polled for their opinion before and after each debate.

    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中国力量将在第五届年会上举办五场现场辩论,邀请中美两国的知名专家就支撑中国力量发展的核心问题展开辩论。每场辩论前后都会对观众进行民意调查。

    Proposition 1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can best be described as a “new Cold War.” 辩题1 中美关系最恰当的形容是“新冷战”。

    November 19, 3:00 pm – 4:15 pm EST,11月19日美东时间下午3:00-4:15

    FOR: Hal Brands 正方:Hal Brands Henry, A. Kissinger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Global Affairs,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AIS)

    AGAINST: Melvyn Leffler 反方:Melvyn Leffler, Edward Stettinius Professor of History Emeritus,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oposition 2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n Hong Kong is dead. 辩题2 香港“一国两制”已死。

    November 24, 9:00 am – 10:15 am EST,11月24日美东时间上午9:00-10:15

    FOR: Daniel Russel 正方:Daniel Russel,Vice President,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Diplomacy, 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ASPI); former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AGAINST: Regina Ip 反方:Regina Ip (葉劉淑儀),Legislator and Member of Hong Kong’s Executive Council (容我加个最爱的表情(๑◔‿◔๑))

    Proposition 3 China will exploit the COVID-19 pandemic to shift the geopolitical balance of power in its favor. 辩题3:中国将利用COVID-19疫情,使地缘政治力量平衡变得对自己有利。

    December 3, 9:00 am – 10:15 am EST,12月3日美东时间上午9:00-10:15

    FOR: Yan Xuetong 正方:Yan Xuetong (阎学通),Dean, Institute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singhua University

    AGAINST: Aaron Friedberg 反方:AAron Friedberg,Professor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oposition 4 Within the next five years, China will use significant military force against a country on its periphery. 辩题4:在未来五年内,中国将对其周边的一个国家动用大量军事力量。

    December 9, 4:00 pm – 5:15 pm EST,12月9日美东时间4:00-5:15

    FOR: Oriana Skylar Mastro 正方:Oriana Skylar Mastro,Center Fellow, Freeman Spogl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Stanford University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 Fellow,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

    AGAINST: Taylor Fravel 反方:Taylor Fravel,Arthur and Ruth Sloan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Director, Security Studies Program,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oposition 5 Selective U.S.-China economic decoupling will set back China’s emergence as a global high-tech leader. 辩题5:中美经济的选择性脱钩将使中国成为全球高科技领导者的进程受挫。

    December 15, 11:00 am – 12:15 pm EST,12月15日美东时间11:00-12:15

    FOR: Matthew Turpin 正方:Mattew Turpin,Visiting Fellow, The Hoover Institution

    AGAINST: Rebecca Fannin 反方:Rebecca Fannin,Founder, Silicon Dragon Ventures

  42.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站务 发布问题

    【讨论】如何对待2047上发的小道消息?

    从规则上来说,发布来源不明或者存疑的小道消息并不违反2047站规。小道消息中,也有那么少数情况可能是真实的“爆料”。

    但是,小道消息往往未经证实甚至无法证实,而且我认为绝大多数都是假消息。然而由于很多人都对“秘闻”、“爆料”有兴趣,所以以假乱真的小道消息,可能会误导很多人。如果一个站点有太多的类似消息,该站点的形象也会成为“假消息传播站”。

    对付小道消息,至少有那么几种方案:

    1. 禁止将未经证实的消息、传言等作为新闻发布。

    2. 未经证实的消息、传言等转入水区,并标注。

    3. 未经证实的消息、传言等必须在标题或正文开头清楚标注。

    4. 不加限制,让大家自己判断。

    5. 其他,想到再加。

    我个人的偏好是3,也即发布消息可以(只要不违规或者刷屏),但是未经证实/无法证实的消息必须清楚标注。不知大家怎么看?

  43.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端传媒】自嘲反諷還是加油鼓勁?——流行網絡的熱詞「打工人」到底有何源起?

    原文链接

    10月中下旬以來,「打工人」莫名其妙地成為了簡體中文互聯網上最火的新晉熱詞。和大部分中文網絡熱詞一樣,它流行之初帶有的些許無奈自嘲的色彩很快就被白領階級、娛樂明星和官方媒體稀釋,轉而變成了勵志雞湯中最新的一劑調料。不過,探究「打工人」這個詞彙的生成、傳播和變異,仍然可以算是一件有趣的工作。

    「大專人,大專魂,大專都是人上人」、「以後985、211都是給咱們打工的」

    多個互聯網平台的數據分析工具都顯示,「打工人語錄」和表情包是在10月20日左右突然在社交網絡刷屏並且成為話題的。不過它的起源則要追溯到一個名叫「抽象帶籃子」的網紅。

    「抽象帶籃子」真名陳義,1996年出生,大專畢業,做過保安,通過網絡主播平台和視頻網站走紅。他的視頻主要分為兩種題材:一種是通過鄙視高學歷人士來呼喚大專生的身份認同,例如廣受模仿的「大專人,大專魂,大專都是人上人」,以及「以後985、211都是給咱們打工的」;另一種看起來像是勵志,例如「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個點還沒起床的人啊,你壓根沒把自己的生活當回事」。

    這兩種言論看起來有些矛盾,要理解就需要去認識所謂的「抽象文化」。

    簡單地說,「抽象文化」得名於直播網絡遊戲《英雄聯盟》的一個主播組織:抽象工作室。這個工作室的主播們遊戲技術非常平庸,它最大的特點在於直播間彈幕、評論中有非常強的「引戰(引發戰鬥)」或者說「帶節奏」的氛圍,也就是指主播或者網友拋出一個富有爭議的問題,激發所有人進行辯論乃至人身攻擊。由於直播平台通常有嚴格的審核制度,吵架的網友們通常會使用表情符號、方言諧音字等方式對過激言論進行轉寫,或者大量使用反諷語氣進行「陰陽怪氣」,進而發展出一種專門的「抽象話」。「抽象話」除了有大量轉寫和反諷外,還包括很多網絡主播的口頭禪(通常帶有方言元素)。

    「抽象文化」在青年男性群體(尤其是遊戲玩家)中有很大的影響力,這些男青年(也被成為「嗨粉」)在現實世界中通常屬於弱勢群體,但是在網上,他們可以通過「抽象話」以一種相對安全的方式去嘲笑和批評那些平常壓在自己頭上的精英階層和女權分子。圍棋世界冠軍柯潔就曾在新浪微博用「抽象話」大戰女權主義網友,最終引起過大的爭議,主動宣布退出微博。

    「抽象帶籃子」的名字中,「抽象」就來自「抽象文化」,而「帶籃子」其實就是「大籃子」,「帶」是抽象工作室主播孫笑川的四川新津方言口音中「大」的諧音,也是「抽象文化」中常見的方言轉寫之一。陳義在視頻中自稱為屬於下水道的「老鼠人」,不管是嘲笑名校生也好,還是鼓勵觀眾好好工作也好,都不能脱離「抽象文化」這個語境去理解,必須注意到這些言論中先天就帶有的「陰陽怪氣」。

    9月22日,「抽象帶籃子」陳義在抖音上傳的最早一個「打工人」視頻中,他一本正經地說:「朋友們,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早安,打工人!」 這個看似嚴肅的視頻裏,毫無疑問地帶有「抽象」的譏諷色彩。

    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打工人」這個詞的起源可能還與另一個網絡亞文化群體有關。

    陳義等「抽象網紅」在網上使用的「梗」通常不是原創,而是來自他們所屬的文化群體的共同創造。

    關注大陸網絡文化的人可能會注意到,一些年輕網民可能會用「XX人」來作為自稱或者他稱。例如,「左派」、「右派」會被稱為「左人」、「右人」(還可能被轉寫為「左壬」、「右壬」),「入關學信徒」也會被稱為「入關人」,最近還有把女性稱為「母人」的攻擊性言論。「XX人」這個固定搭配模式顯然是有原因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就在「銀夢民」身上。在這裏需要簡單地解釋三層問題:

    第一層,什麼是「銀夢文化」和「銀夢民」?

    「銀夢」是「淫夢」的防審核轉寫。它最初的根源來自一部發行於2001年的日本男同題材的AV《仲夏夜的淫夢(真夏の夜の淫夢)》。這部作品在發行之初沒有造成什麼影響,反而是2002年時,有網帖曝光即將參加日本職棒的選手多田野數人參與拍攝了《仲夏夜的淫夢》,最終多田野只好選擇離開日本到美國參加職業聯賽。

    經過多田野事件,《仲夏夜的淫夢》進入了日本網民的視野,很多人發現它的內容非常適合玩梗,例如其中的角色「野獸先輩」就經常出現在表情包裏:

    長話短說,2006年底,彈幕網站的老祖宗Niconico視頻(ニコニコ動畫)上線,日本宅民們很快就利用「淫夢」的元素製作了很多惡搞視頻,「淫夢」一度成為Niconico最火爆的惡搞視頻主題之一。

    Acfun和嗶哩嗶哩創立後,淫夢、哲♂學、藍藍路等Niconico原生二次創作素材順理成章地傳入了簡體中文網絡世界,並在中國衍生出了很多本土化的內容。

    簡要地說,中國的淫夢文化的特點有以下幾個:

    首先,和日本一樣,淫夢民(淫夢文化參與者)非常喜歡強行把其他的文化符號和淫夢聯繫起來,線索可能是有類似的讀音,或者角色有類似的姿勢。而被聯繫起來的對象往往會被稱為「風評被害」(名譽受到傷害)。

    其次,由於存在大量「無端聯想」,淫夢文化中的一些元素特別難理解(等下我們就會看到實例),這也就導致了它相較於其他類似的文化(例如哲♂學)有着更高的門檻。由於亞文化參與者通常有「通過亞文化建立自尊心」的需求,淫夢文化也就成了這一批帶有日本色彩的流行文化中參與者的驕傲之心相對更嚴重的那一個。淫夢民鄙視一般的嗶哩嗶哩用戶是一種常見心態,淫夢民們的活動也更加分散,通常是在貼吧、QQ群組等地。

    而且,淫夢文化與抽象文化、鍵政文化(「鍵盤政治家」,指在網上討論政治)等其他網絡文化群體的參與者有相當的重疊,因此一些文化符號會在彼此間跨圈子傳播。

    淫夢文化常見的符號除了淫夢原作、遭到「無端聯想」的其他作品之外,還有打字帶空格進行強調或者反諷,例如「無 端 聯 想」;或者句末帶括號強調語氣,例如「這文章寫得很好(迫真)」等。

    第二層,「淫夢文化」和「XX人」關係何在?

    2017年,Niconico網友把經典動畫片《惡魔人》的主題歌與另一部動畫片《獸娘動物園》的素材剪輯在一起,成為了很搞笑的《美洲豹人之歌》,而歌裏出現了一句「ここすき(喜歡這裏,中文語境下被縮寫為kksk)」,恰好與淫夢文化中的一個梗同音,因此《惡魔人》和淫夢之間就經由《美洲豹人之歌》中的一個同音短語被「無 端 聯 想」到了一起,導致了「風 評 被 害」。

    而2018年《惡魔人》的新作在Netflix播出,使得舊版動畫的主題歌《惡魔人之歌》重新在網上走紅,這一次,在中國的淫夢民群體中興起了各種以《惡魔人之歌》為原作的惡搞作品,通常都以「XX人」為名。而在《惡魔人之歌》的原作中,「X X 人」也就成為了一種很常見的彈幕。

    至此,「XX人」的組詞方法已經正式成為了中國淫夢民玩的一個「梗」。

    前文已經提到,淫夢民和近幾年所謂「網絡鍵政」群體之間有相當高的重合性,所以自然而然地,他們就用XX人模式創造了左左壬、右右壬、入關壬、鍵政壬等各式各樣的詞彙:

    第三層,淫夢民和「打工人」之間存在關聯嗎?

    坦率地說,我不太確定「打工人」的第一個創造者是不是狹義的淫夢民,但我認為這個人很可能是在廣義的淫夢文化影響下創造了這個詞。而陳義本人也是一個受到淫夢文化影響的人,最明顯的證據就是他在嗶哩嗶哩上傳的一部很有影響力的視頻《土 狗 進 城》就使用了淫夢文化標誌性的打字帶空格的格式。

    一 轉 攻 勢:來自官方的收編和民間左翼話語的復甦

    真誠地用「早安打工人」來自勉的和在央視新聞的評論區發「你背叛了工人階級,操你媽!」表情圖的恐怕不完全是同一撥人。

    「打工人」被亞文化群體制造出來,又經由「抽象帶籃子」這樣的網紅進入大眾視野。而它甫一出圈,立即就產生了含義上的微妙變化。

    當「早安,打工人」出現在白領們的朋友圈和微博裏時,通常還配上了修車小貓的表情圖,在很大程度上真的代表了加油鼓勁,「抽象帶籃子」口中的戲謔意味已經被大大稀釋。事實上,使用這些語錄和表情的人絕大多數並不知道,也沒有興趣去探尋一個流行詞的根源,他們只是在每個流行詞出現的時候緊隨風潮地消費它。

    緊接着進場的是娛樂明星、大企業品牌部和官方媒體們。鹿晗的團隊在宣傳新專輯時稱其中一首歌為「打工人之歌」,寶馬在微博上的一則宣傳廣告說「我已經加滿油了,你呢?打工人?」央視新聞則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早安!打工人》,稱年輕人「願為自己的夢想埋頭做事」、「離不開工作」。

    這一系列操作反倒激活了「打工人」的階級屬性。網民衝到這些社交媒體賬號下,憤怒地質問「這是你們能玩的梗嗎?」最終迫使官媒、大企業和明星們撤回了(至少是一大部分)「打工人」宣傳文案。

    真誠地用「早安打工人」來自勉的和在央視新聞的評論區發「你背叛了工人階級,操你媽!」表情圖(德劇《巴比倫柏林》截圖)的恐怕不完全是同一撥人,後者大概更接近網絡「鍵政圈」語境下的「左壬」。這個群體的邊界仍然有些模糊,不過不難感知到他們在最近幾年的壯大。

    一方面,一些原教旨馬列主義讀書會藉着官辦教育體系的思想政治課的掩護發展青年學生成員,其中最激進的一些組織甚至參與到了2018年的佳士工運;另一方面,相對不那麼激進的「左壬」們則在微博、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以階級鬥爭的思維解釋當下的諸多社會問題:996、華為裁員、網絡小說平台新合同壓迫作者、娛樂明星統治公共輿論場……全都被解釋為「資本的陰謀」。

    在房價高企、經濟不振(尤其是肺炎疫情之後)的大局之下,激進左翼思潮滲透的恐怕不是在工廠裏焊電路板或者在高檔小區門口當保安的「帶專人」,而是那些教育程度更高,但是自我感覺沒有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的985、211畢業的「打工人」——尤其是出身自中小城市和農村的那些95後大學生們。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他們對官媒和「資本」竊用「打工人」感到憤怒——近年來官辦媒體日益放棄「工人階級」話語已經讓他們意識到了「修正主義」的力量,就連新被創造的「打工人」也要遭到污染?捍衞這個詞語的「初心」,大概是「左壬」們在當前的輿論環境下能做出的最後的抵抗了。

  44.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一场李雪琴亲历的直播带货造假现场:311万观众真实数不到11万

    原文链接(墙内):https://new.qq.com/rain/a/20201112A01OYH00

    腾讯深网 · 2020/11/12

    记者|腾讯《深网》马圆圆 张睿

    编辑|康晓

    11月11日晚,当红脱口秀演员李雪琴与杨天真等被邀嘉宾在某平台参与了一场直播活动,这场主要销售数码产品的带货直播,最终在311万人群的围观和粉丝对李雪琴依依不舍的道别中结束。

    李雪琴或许不知道,刚刚和她互动的大部分都是虚假的机器人粉丝。一位全程参与此次直播的工作人员告诉《深网》,当天结束时311万的观众中,只有不到11万真实存在,其他观众人数都是花钱刷量,而评论区与李雪琴亲切互动的“粉丝”的评论,绝大部分也是机器刷出来的。

    “这次直播我们需要维护300万人气加互动点赞,结束是311万,自然人气也就不到11万。”该工作人员对《深网》表示,此次直播由平台发起,承接的主办方把直播效果维护交给了某传媒公司,传媒公司再把直播人气和互动等需求,外包给一家刷单机构。

    上述工作人员向《深网》全程“直播”了昨晚该直播活动的工作记录,以及刷量过程与直播间数据变化。

    李雪琴的遭遇只是当下直播带货刷量乱象的一个缩影。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直播带货延续了过去一年的火爆景象。薇娅、李佳琦、辛巴等头部主播动辄数十亿的交易额,越来越多的知名主播也纷纷加入“亿元俱乐部”。

    然而“直播销售不过亿,不好意思发战绩”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行业泡沫和层层虚假数据。

    "很少有不买量的主播"

    "从十月三十号开始,整个双十一期间我们的机器都爆满,想要找到空出来的非常难。"一位经营直播刷量软件的商家对《深网》表示,他公司开发的"云控"刷量软件在双十一期间需求非常大,每天有几百万的流水,相当于大半年的业务量,而购买者既有中小主播,也有知名带货网红。

    直播带货的刷量黑产一直存在,双十一成了这些黑产"冲业绩的最佳时候"。《深网》调查发现,直播带货刷量的现象覆盖了抖音、快手、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等平台,直播观看人数、评论互动、甚至直播销量都可以刷。

    在百度搜索"直播涨粉""直播人气""直播运营"等关键词,就会出现大量指向第三方直播刷量公司的广告,《深网》向其中几家刷量公司了解到,他们既可以提供机器刷量,也可以提供人工刷量。"机刷价格便宜,人工比较贵,但是效果好"。

    "抖音快手智能云控软件引流获客系统,批量养号产粉,直播互动场控,免费DOU+,精准采集引流等功能应有尽有!需要请加V......"在一个名为"快手抖音直播卖货涨粉"的群内,不断有人发布引流广告,也时常有"老板"咨询业务。

    群内自称有一间工作室的"小C"对《深网》表示,他可以提供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和抖音四个直播平台的人工或机器刷量服务。

    以淘宝(天猫)为例,小C提供的业务类型包括"普通机刷人气、高级机刷人气、机刷达人粉、直播间进店关注主播、直播间进店点商品加购物车、真人进店UV、直播间进店加购+关注主播、真人进直播间互动、真人进直播间发言、图文前端阅读、图文后台PV、图文后台UV、图文后台进店、视频前端"等等,几乎涵盖了淘宝直播产品的每一项数据维度。

    从小C提供的"2020年双十一期间直播业务报价"来看,机器刷量的价格比较低,客户花10块钱就可以买到一万的机刷人气。而人工刷量的价格比较高,客户如果选用了真人进直播间互动服务,每小时需要支付每个人15元。

    如果按照这个报价全用机器来刷,此次李雪琴所参与的直播被虚增的300万观众,传媒公司只需要向刷单机构支付3000元人民币。

    小C称,他最多能同时安排1000人进入直播间互动,每人1小时大概可以发100句左右的评论,执行前提供名单供检测,可按指定文案发布,也可以根据客户方向自由发挥。

    《深网》获取的"2020年双十一期间直播业务报价"

    直播间刷量几乎可以做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深网》在某直播平台随机选取一位正在直播的商家,花费10元向小C购买了五分钟内到量的1万普通机刷人气,五分钟内,该直播商家的观看人数从不足三千增长至一万多。

    《深网》随后又花费60元购买了100个直播间进店点商品加购物车的数据,原本不太活跃的直播间,迅速出现了很多"xxx正在去购买"的字样。

    黑产为短视频直播平台量身定做的刷量服务也"非常完善"。主要做抖音直播刷量的丁某向《深网》表示,他能提供真人挂榜、互动、送灯牌、真人实时跟播互动等服务,甚至购物小黄车的数据都能刷。

    收费上,真人挂榜【赠送点赞,每号3000赞】1.0元每台每小时;真人自定义随机互动1.2元每台每小时;真人挂榜+互动+小黄车 1.4元每台每小时;真人加粉丝团纯送灯牌【送完就退直播间】0.4元1个;真人实时跟播互动【弹幕根据直播要求】2.6元每台每小时。并且可以定制自定义套餐。

    "我和很多MCN机构、工会、主播都有长期合作,说实话,现在很少有不刷量的主播。" 丁某宣称,他能保证真人真机,可以视频验证,如果返现使用协议充数将全额退款,长期合作还可以优惠。

    据《深网》了解,小C和丁某两人相当于代理商的角色,处于直播刷量黑色产业链的中游,而链条的更上游,则是前文提到的"云控"刷量软件开发商以及众多的"养号中介"。

    从直播带货刷量的黑色产业链来看,数据造假几乎遍布每一个环节。

    刷量骗局遍布黑产链的每一个环节

    自称来自河南新乡某智能营销公司的林某对《深网》表示,该公司开发的"云控"软件,可以让一个人控制数百台手机在直播间刷数据。

    此类软件是目前直播刷量中最常用的工具。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购买安装此类软件并绑定淘宝直播店铺后,可批量点赞、购物、关注、"来了"、观看,可设置需要的总数及间隔时间,启动服务后页面会用红色小字体显示已增加的服务单项数量。

    林某表示其公司目前主要做抖音平台,因为抖音带货直播的流量最大,而且可以在直播上推广淘宝等电商平台的主页。

    对于刷量是否会被平台封号的问题,林某解释称,"开直播对推荐权重影响非常大,云控相当于模拟出一个人操作一台手机和一个IP,而被封号的情况往往是虚拟的,不是真机,虚拟的很容易被平台监控到,要么就是降你的权重要么就是封号。"

    "我们通过机器模拟出来的和真人一样,每个号都有自己的等级。平台没法识别出来,不可能被封号的。"

    林某告诉《深网》,抖音上有很多直播商家自己不做号,而是会购买有现成粉丝的号来做直播。买到号以后,这些商家一般会先测试这个号能不能带来流量,这就需要有等级的机器粉来刷,刷完之后会得到平台的推荐权重。而这些商家也是他主要服务的客户。

    双十一期间,很多主播会做十个小时左右的专场直播,因为需要一直保持直播间的人气和活跃度,这种直播的刷量需求很大。林某介绍说,他们当天一般派了专人服务,主播团队需要什么,工作人员就按照要求去做。"比如说,主播会让刷问题问这个商品怎么卖,新来的朋友加入粉丝团,这边就会选择机器加入粉丝团,基本上主播要什么我们就给他做什么。"

    除了和主播直接接单外,林某这样的"智能营销公司"也会发展下级代理,把软件卖给小C和丁某这样的代理商。林某称,现在其公司加上代理,已经达到了30多万台机器的规模,为了减少运营难度和分散风险,有的机器放在公司,有的则放在代理那里。

    林某向《深网》提供一份代理价格表显示,100控是3万块钱,500控是5万块钱,所谓多少控,就是后台给客户开多少个端口,手机需要自己准备,但可以购买华强北地区廉价山寨厂组装的产品。

    林某提供的代理价格表

    这些代理购买软件后,再通过为客户刷量收回成本,赚取利润。林某向《深网》算了一笔账:代理100控系统预算3万,100台山寨手机预算2万,手机支架和多口充电器3000,网络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暂定每年1000。一个人去一台电脑就可以操作100台机器,第一年免费服务更新,总成本在6万元以内。

    林某在群里发的"广告"中宣称,以现在的行情,100控每月能赚4-6万,最快一个月能回本。不过当《深网》问及该"广告"真实性时,林某笑答"哪有那么好的事。"

    与林某所在智能营销公司一样,开发"云控"刷量系统的公司还有很多,比如"企飞科技""宝仁信息技术"等等,这些公司的业务模式大同小异。

    除了软件刷量,质量更高的人工刷量需求量也非常大。这催生了一批职业养人工号的"中介"。这些"中介"一边对接主播,一边去发展自己的下线人工刷量。在多个"涨粉"群里,有中介频繁发出寻找刷量兼职的广告,这些广告称报酬每天从几十到几百块不等。

    不过,有自称参与过刷单的人告诉《深网》,这种兼职刷量非常不靠谱,"中介"一般支付最初刷单的报酬后,会给更多的单子让兼职做,但做完之后给不给钱还得看"中介"。

    有"中介"称,现在直播刷量的需求非常大,他们很难找到兼职,现在大多按小时或者按天结算。

    直播带货何时走向规范?

    需求决定供给。直播刷量黑产的"繁荣"景象,以及黑产链上存在的种种骗局,本质还是由直播带货行业的造假需求造成的。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灰产地带,特别是像今年这个直播带货这么火,越赚钱的地方不是骗子就越多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MCN机构创始人对《深网》说。

    明星、主播、MCN机构直播刷量的动机不言自明。明星通过刷量来避免人气冷清的尴尬,而主播和MCN机构则希望用更漂亮的数据,向商家收取更高的坑位费。

    而很长一段时间,部分平台对刷量行为似乎也是一种默许态度。"很多人都说刷流量、刷播放量、刷粉丝平台会限流甚至封号,其实只要你不是色情、暴力、侵权等等不特别严重的,平台一般不会管。为什么?平台默认的话对他们也是好事,如果有刷粉的,平台整体数据就会好看,对平台来说也是有利的。"上述MCN机构创始人说。

    《深网》获取的刷量软件后台照片

    当然,像所有新生行业一样,直播带货也在加速走向规范。据媒体报道,11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针对网络直播营销中虚构交易或评价、网络直播者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等不正当竞争问题,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重点查处实施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仿冒混淆、商业诋毁和违法有奖销售等违法行为。

    直播平台亦加大了对刷量行为的打击力度。据澎湃新闻报道,抖音表示,2020年8月至10月,抖音直播业务查处封禁刷粉等作弊账号28万,封禁刷人气作弊账号92万。广大用户、商家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此类作弊服务的相关宣传,如发现此类现象及时向平台举报。

    快手方面有关负责人表示,刷人气、刷单损害平台生态和用户利益,是平台一直重点打击的行为。快手通过技术手段全链路布防,对于刷人气、刷单行为进行发现和监控,一经核实存在违规行为,相关刷量数据将全部删除,并根据违规情况对账号、购物车功能进行处罚。

    某中小企业SAAS服务机构负责人对《深网》表示,直播带货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风口,但是也滋生了很多黑色产业链,主播除了在自己"人气"上"注水"外,同时也刷单成风,甚至有些"刷单"公司宣称直播带货的GMV也可做修改,真成了"销售不过亿,不好意思发战绩"的虚假繁荣,专业人士对"注水"现象,在技术方面其实是很好分辨的,这种刷单行为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我们看到行业里面一些头部主播不惜冒着账号被封禁、拉黑的风险给直播数据注水,背后是资本市场的角逐,头部网红与腰部、尾部网红形成两极分化,让整个行业陷入癫疯的病态。但是,我相信这种疯狂期过后,直播带货终将会走健康成长的轨道之上。"

    (文中小C、丁某、林某等为化名)

  45.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RFA】公民记者张展被指“编造谎言” 公诉方建议量刑五年

    原文链接: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renquanfazhi/ql-11122020060918.html

    2020-11-12

    公民记者张展被指在武汉期间"编造谎言",被以"寻衅滋事罪"起诉。有消息说,公诉方建议法官对被告人张展量刑五年。本周一(9日)上午,李大伟律师与张展母亲通了电话,才得知部分案情。

    今年2月初,张展以公民记者身份到武汉肺炎疫区采访,5月14日在武汉火车站附近被捕,现羁押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看守所。对此,张展以绝食表达抗议。六个月来,张展在三名室友喂食下,得以生存。

    辩护律师会见张母不提案情

    甘肃维权律师李大伟本周一与张展的母亲成功通电话。李大伟告诉自由亚洲电台,两个多月来首次与张展的妈妈通话:"我跟张展妈妈通电话了,以前打电话她又不接。我询问了张展的情况,她告诉我最近是戴佩清律师去会见了(张展),但是戴佩清没有给她说任何案情,也没告诉她起诉书的内容,就告诉她说闻宇律师已经退出了,现在只有戴佩清一个人代理这个案子。"

    视频【张展:关于言论自由权利的声张】

    youtu.be/EcDFRY2EXCc

    不久前,张展的另一位律师闻宇会见张展时,向她说明因受到压力,不能继续代理此案。当时张绝食已五个多月。李大伟说,张展在看守所里面仍在继续绝食抗争。

    当李大伟问到怎么不向戴佩清律师要张展案起诉书时,张展妈妈告诉他,戴佩清现在很厌烦与她联系,她只能试试看。李大伟说:"我就问张展妈妈,下一步打算怎么办,是不是需要律师介入,她告诉我,这个是让戴佩清去选择律师,我说戴佩清很不负责任,我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武汉居民核酸检测收费被指是"谎言"

    李大伟说,办案的国保曾经告诉张展妈妈,张展在武汉时编造谎言:其一指称政府对武汉市民普遍进行核酸检查时收费。其二说封城期间,小区保安给住户配送的是腐烂变质的蔬菜。

    本台记者就此再度给戴佩清律师留言,查询张展的状况,但至截稿前未获回复。

    看守所传出的消息愈来愈少

    近期,海内外一千多人参与联署签名活动,声援绝食中的张展。发起"自由张展"签名活动的人权组织"人道中国"理事王剑虹对本台说,非常担忧张展的健康状况:"张展被抓很快就半年了,传出来的消息愈来愈少,尤其是关于她身体状况,此前一次一次传出来的都是确认她在绝食抗争。这真让关注张展的朋友们特别担心。张展的身体到底怎么样了,当局就一点都不想外界知道,这是为什么?"

    目前,声援张展的签名已有近千人参与。(推特图片)

    目前,声援张展的签名已有近千人参与。(推特图片)

    有消息说,上海浦东新区检察院作为张展安的公诉人,将要求法官对张展"寻衅滋事"案的建议刑期为5年。早前戴佩清律师在推特留言说,肯定为张展作无罪辩护,意味着刑期不会低。根据中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关寻衅滋事量刑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张展案不涉国家秘密案情应可公开

    曾担任张展辩护律师的任全牛对本台说,戴佩清律师作为张展的辩护人,理应向当事人家属公开案情:"她这个案子应该是不涉密的,作为辩护人对家属谈一下基本案情或者向家属提供起诉书,这都不违法,也不违法律师职业道德。作为辩护律师,戴律师不公开(基本案情)也是预料之中的。她基本上做到了完全按照官方的意思,来办理这个案件。"

    现年37岁的张展是陕西咸阳人,她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2010年,张展离开家乡到上海。张展曾是一名律师,因在网上发表针砭时弊的文章而遭到报复,不能正常执业。

    记者: 乔龙 责编: 许书婷 网编:瑞哲

  46.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张维迎(2016):我为什么反对产业政策?——与林毅夫辩

    首先澄清两个基本概念。

    第一个是关于产业政策的含义。我理解的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出于经济发展或其他目的,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其手段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规模控制、信贷资金配给、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进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土地价格优惠等。

    这里的关键词是“私人产品”和“选择性干预”。政府在公共产品上的投资不属于产业政策,尽管对什么是公共产品,经济学家之间存在意见分歧。普遍性的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如统一的公司所得税不是产业政策,但扶持性的所得税减免属于产业政策。专利保护是知识产权问题,不属于产业政策。地区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尽管经常与产业政策伴随。

    林毅夫对产业政策的定义太宽。按林毅夫的定义,几乎政府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产业政策,批评产业政策就等于否定政府的作用,就是无政府主义者。这不利于问题的讨论。

    第二个是目标模式和改革过程的区别。林毅夫经常把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路径混淆在一起。在他看来,主张市场主导、赞同新自由主义就是主张“休克疗法”,主张渐进主义改革等同于政府主导。所以他把“休克疗法”的恶名戴在新自由主义头上。这是完全错误的。

    在林毅夫眼里,我大概属于“新自由主义者”,这一点我不会否认,尽管我更愿意称自己为“古典自由主义者”。但我也是改革的渐进主义者。1984年春我提出的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就是一个渐进主义的改革思路(林毅夫也经常强调双轨制的渐进性质);1993年我和易纲合写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历史视角”一文,分析为什么渐进改革在中国是一种必然;2008年我也写过渐进改革的文章。我的渐进主义观点一直没有改变,它不仅与我的自由市场理论不矛盾,而且正是我的自由市场理论的延伸。

    事实上,绝大部分古典自由主义者和新自由主义者是不赞同“休克疗法”的。因为,按照哈耶克的观点,制度是自发演化的结果,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演化一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尽管我不赞成休克疗法,但我觉得林毅夫对前苏联国家改革路径的否定还是太武断了。他完全忽视苏联1990年前的历史事实,没有认识到实行了70年计划经济的苏联和只有20多年计划经济的中国相比,改革的初始条件有很大不同。苏联解体之前戈尔巴乔夫并没有选择休克疗法,叶利钦时期的改革更像是抢救式治疗,因为叶利钦主政前,苏联已经休克了,已经没有走渐进改革的可能。

    历史不是一块白板,我不认为一个模式可以适用于所国家。

    下面,我讲五个点:第一点,我和林毅夫关于市场理论范式的分歧;第二点,我为什么反对产业政策;第三点,外部性和协调失灵不构成产业政策的正当性理由;第四点,林毅夫“比较优势战略理论” 在逻辑上是不能自洽的;第五点,林毅夫“增长甄别法” 的谬误。

    我和林毅夫关于市场理论范式的分歧

    我和林毅夫有关产业政策的分歧,其实是有关市场理论的两个不同范式的分歧。林毅夫信奉的是“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我信奉的是“米塞斯-哈耶克范式”。新古典范式是“设计范式”,米塞斯-哈耶克范式是“演化范式”。

    新古典经济学把市场理解为资源配置的工具。为了证明市场的有效性,它需要做出一些非常强但不现实的假设。反过来,当这些假设不满足时,就出现了所谓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导致的市场失灵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林毅夫所有的理论都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灵为基础的。这一点他自己也不否认。针对剑桥学者张夏准说他“太忠实于新古典经济学”,“不能把自己从新古典经济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批评,林毅夫辩护道:“新古典经济学针对这一切来说是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制约因素。它很灵活,足以用模型分析外部性、动态性和协调失灵这些让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要素;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标准,来判断政府是否过于偏离比较优势产业。没有前者,发展中国家可能会缺乏应有的智慧去抓住发展优势产业机遇,并为可能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如果没有后者,如历史记录所强调的,政府可能会犯下许多代价高昂的错误,…”(《新结构经济学》第130页。 )

    显然,在林毅夫看来,新古典经济学简直是万能的灵丹妙药,既能告诉政府应该做什么,又能告诉政府不能做什么!

    我不理解的是,一方面,林毅夫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市场失灵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他又公开高调地批评别人“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别人信奉新古典理论是“照搬”,他自己信奉新古典理论就是“创新”?为什么新古典理论在他手里是战无不胜的“神器”,在别人手里就变成了不堪一击的“神话”?我不理解林毅夫讲的“照搬”是什么意思,但在我看来,如果有谁在“照搬”的 话,他本人一定是其中之一。

    我本人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评价没有林毅夫那么高,我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好的市场理论,至少不像林毅夫说的那么好。新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市场失灵,其实是市场理论的失灵,不是市场本身的失灵。我认为米塞斯和哈耶克发展的市场理论,是一个更好的分析范式。

    根据米塞斯-哈耶克市场理论范式,市场是人类自愿合作的制度,是一个认知工具,市场竞争是人们发现和创造新的交易机会、新的合作机会的过程;市场最重要的特征是变化,而不是均衡。市场的有效性不需要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恰恰相反,这些假设与市场竞争是不相容的。比如说,在新古典经济学里,最好的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但“完全竞争”与创新根本不相容,因为创新一定会导致竞争的不完全,甚至所谓的“垄断”;新古典经济学里,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但根据米塞斯-哈耶克范式,市场的优越性正是来自不完全信息,因为市场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分工和专业化的价值就来自信息不对称。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的分散性和主观性,我们才需要市场。

    新古典范式和米塞斯-哈耶克范式的区别突出地表现在对企业家作用的认知上。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是没有企业家的市场,因为新古典的假设使得企业家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偏好给定、资源给定、技术给定,信息是完全的,没有不确定性,每个人同等聪明,当然也就没有企业家的用武之地。

    在米塞斯-哈耶克范式里,企业家是市场的主角,发现和创造交易机会是企业家的基本功能;正是通过企业家发现不均衡和套利,市场才趋向均衡;正是企业家的创新,使得市场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并由此推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信奉新古典范式的经济学家有时也使用“企业家”这个词,但他们说的“企业家”不过是一个计算器:给定目标和手段,按照“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规则计算出最优投入和产量。制定这样的决策不需要想象力,不需要机敏,不需要判断力。但对真正的企业家来说,想象力、机敏和判断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和林毅夫有关产业政策的争论,与我们对企业家精神的不同理解有关。

    我应该为新古典经济学说句公道话。尽管新古典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好的市场理论,容易误导我们对真实市场的理解,但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分析工具。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公共选择学派用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发展出来的政府失灵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市场失败理论的谬误,从而使得市场失灵不再构成政府干预经济的充足理由。

    林毅夫一方面对市场失灵浓墨重彩,另一方面,对政府失灵轻描淡写。在他的理论里,政府官员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他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政府官员比企业家更有能力和激励判断未来。

    我为什么反对产业政策

    我对产业政策的关注由来已久。1980年代中期,日本的产业政策很受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的推崇。1987年夏天,我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代表团对日本做了为期半个月的访问,我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国内流行的观点至少有两点不切实际之处:一是对日本产业政策的作用估计过高;二是对其作用的方式估计错误。日本早期的产业政策之所以没有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是因为错误的产业政策总会受到企业家的抵制。汽车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没有本田宗一郎等人的抵制,也就没有日本汽车产业的今天。

    尽管许多早期的研究把日本的产业政策塑造为成功的典范,90年代之后有大量关日本产业政策更为详尽的研究,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日本产业政策总体上讲是失败的。迈克尔·波特等人用翔实资料证明:在日本最成功的20个产业,基本没有产业政策的作用,即使有,作用也微乎其微;反倒是,最失败的7个产业,都受产业政策的严重影响。80年代之后,日本产业政策的失误比比皆是,包括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发、模拟技术、移动通讯等方面,都被产业政策带入歧途。通产省神话由此破灭。

    改革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改革后,产业政策代替了计划指标,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正如刘鹤和杨伟民在《中国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序言中讲到的:“计划就是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就是计划,二者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生活、资源配置的干预。”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政策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成功的例子凤毛麟角,这一点连林毅夫本人也不否认。中国经济持续存在的结构失调、产能过剩,哪一个不是政府产业政策主导的结果?

    我一直试图从理论上寻找产业政策失败的原因,我发现,产业政策失败的原因和计划经济失败的原因完全一样。概言之,产业政策之所以失败,一是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二是因为激励机制扭曲。更通俗地讲,一是由于人的无知,二是由于人的无耻。认知能力的限制比激励机制更根本。

    先讲认知能力的限制。拥护产业政策的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技术进步和新产业是可以预见的,因而是可以计划的。这个假设是完全错误。新产业总是来自创新,历史证明:创新和新产业是不可预见的,这是因为:创新过程充满了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创新没有统计规律可循。创新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没有办法预见求索的结果并预先制定一条通往特定目标的路径;我们既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也不知道道理在哪里,只能在不断的修正错误中前行。人们对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分析都是“事后诸葛亮”。如果能提前预测创新,那它就不是创新了!30年前没有人预见到今天的主导产业(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今天也预测不了30年后的事情。

    创新的不可预见性意味着,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试验的自由,即哈耶克讲的具有不同知识和不同见解的“众人的独立努力”,而不是将自己锁定在预定的路径上。

    这就是分散化决策优点:每个企业家按照自己的警觉、想象力、判断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市场竞争决定成败:成功的创新带来利润,不断得到复制和扩散,成为新的增长点;失败的试验停止。

    产业政策是集中化决策,意味着将社会资源集中投入到政府选定的目标,这是一种豪赌!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失败的代价巨大。如果每个人有90%的可能性犯错误,10个人分别决策的话,同时犯错误的概率只有34.9%,至少一个人成功的概率是65.1%,只要有一个人成功了社会就有了这个产品。相反,如果集中做一个决策,成功的概率就只有10%。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政府官员并不具有企业家的警觉性和判断力;即使有,也没有企业家那样的激励。专家也没有能力制定产业政策。专家不是企业家,他们也许有创新所必须的硬知识,但并没有创新所必须的软知识。靠企业家制定产业政策也不可能成功,因为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的指路灯,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创新通常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者,而不是功成名就的商界领袖。许多辉煌的企业破产了,就是因为新的、更具创新力的企业家的破坏性创新。

    让我引用江小涓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研究说明一下专家决策的问题。上世纪80 年代初期, 鉴于当时电风扇生产“ 一哄而上” 的局面, 机电部约请了若干国内有名的生产技术、市场分析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 商讨对策。在大量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 专家们认为, 中国电风扇行业的年生产能力在今后若干年保持在1000万台左右为宜, 主张选择若干实力雄厚的企业“定点”生产。主管部门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政策。然而实践证明, 专家们的预测与实际状况有很大差距, 电风扇的市场容量和生产规模不断迅速扩张, 80年代初中期的实际产销量与预测就有1倍以上的差异;到80年代后期, 电风扇的年产量和销售量均达到5000万台左右, 仅出口就达1000万台。在数年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过程中, 电风扇行业的组织结构也趋于合理, 生产集中于几个名牌企业集团, 但并不是原来设想的布局模式。江小涓总结说,这种使用了“科学”的程序与方法,却没有得到“ 科学结论” 的情形, 在许多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都出现过。(江小涓《经济研究》1993年)

    说到电风扇,我不由得想起林毅夫曾讲过的他自己的故事。当年回国时他用配额买了4台电风扇,全家每人一台,因为当时根本想不到以后能用上空调。

    管理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说:“当我们看到专家对新兴市场未来发展规模的预测时,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的预测都是错的。”(《创新者的窘境》第XXII页)

    接下来讲一下产业政策失败的第二个原因,即激励机制的扭曲。产业政策通过对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在市场准入、税收和补贴、融资和信贷、土地优惠、进出口许可等方面的区别对待,创造出权力租金,这必然导致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从实际看,无论是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还是产业政策的执行过程,都充满了一系列的寻租活动。一项特定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其说是科学和认知的结果,不如说是利益博弈的结果。结果是,得到政策扶植的企业家通常并不是真正的创新企业家,而是套利者和寻租者。新能源汽车骗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难理解,大笔从政府拿钱的企业并没有做出像样的创新来!

    创新的不可预见性意味着产业政策一定会出现失误。但政府官员和专家们一般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错误会暴露自己的无知;掩盖错误的一个办法是对失败的项目提供更多的支持。结果是,错误一个接着一个!自由市场上的企业家没有办法掩盖自己的错误,他们也没有权力阻止别人证明自己错了!

    让我以电信业为例说明这一点。3G通讯有三个国际标准,分别是CDMA2000、WCDMA和TD-CDMA,在TD-SCDMA作为3G标准上马之前,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老总和两任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和王旭东都反对,因为TD在技术上根本不成熟。应该说,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但2006年十几个院士联名上书最高领导,最高领导拍板,中国移动被要求采用TD标准。在TD成为“创新型国家”样板后,所有的反对意见一律封杀,直到2014年,《财新》才发表“TD式创新”一组文章,开始揭露真相。掩盖TD决策错误的办法是加快上4G,其实中国电信的CDMA2000和联通WCDMA刚刚投入使用,远没有饱和,根本不需要马上替换成4G。因为错上TD和过早淘汰3G浪费了数千上万亿元资金,但不会有人对此承担责任。

    概而言之,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和激励机制的扭曲,产业政策注定会失败。事实上,产业政策只会阻碍创新,因为产业政策会误导企业家,使他们将资源投入不该投入的领域和不该投入的项目。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日本企业在模拟技术上的投入也是一个例子。企业家如果跟着政府的产业政策走,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为了创新,中国企业家需要的是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而不是产业政策的扶植。

    所以我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政府不应该给任何产业、任何企业吃偏饭!

    林毅夫等人认为,尽管许多产业政策是失败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政府不能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关键不是要不要产业政策,而是制定什么样的产业政策。这种观点很类似上世纪80年代有人捍卫计划经济的观点:不是计划经济本身不好,而是我们没有把计划经济搞好!只要尊重价值规律、尊重科学,计划经济是可以搞好的。我希望我有关产业政策失败的两个原因已经证明,林毅夫等人所希望的“正确的产业政策”,过去没有过,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尽管如此,还是有必要就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再讲几句。

    林毅夫似乎认为,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是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设计解决的。这种认识如果说不是过于天真,也是对激励理论的误读。

    政府官员是多任务、多目标的代理人。如果我们能够获得所有行为后果的有关信息,当然可以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使得他们没有寻租的空间。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看,获取这样的信息是不可能的。没有办法对政府官员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有效的度量,也就没有办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对政府官员,我们只能进行程序性的监督和控制,尽量让他们管的事情少一点,明确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就是“有限政府”含义。

    就产业政策而言,激励机制的设计还有特殊的困难:一项政策的后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展现出来,短期内看上去好的政策,长期看可能是坏的;政策后果的好坏不仅依赖于政策的制定,也依赖于政策的执行。但政府官员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要界定每个官员的个人责任是不可能的。每个官员都有充足的理由为自己的决策辩护,我们很难区分究竟是“经”错了还是和尚念错了!3G的错误谁应该负责?光伏产业政策呢?

    我能想到的惟一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如果政府要实现某个产业政策,就应该让赞成该产业政策的政府官员和专家把自己的一部分家产拿出来投入,或者做抵押物。既然你认为这个投资是好的,那就给你个赚大钱的机会吧!拿纳税人的钱搞投资,总会有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最好的激励机制也只能缓解人的无耻,不能解决人的无知。

    外部性和协调失灵不构成产业政策的理由

    林毅夫为产业政策辩护的主要理由是“外部性”和市场的“协调失灵”。但这两个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林毅夫认为,由于技术的外部性,如果没有政府的资助,企业家没有积极性从事创新。这种说法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也与经验不符。理论上讲,林毅夫错误地理解了企业家如何做决策,这与他信奉的新古典范式有关。在新古典范式中,所有决策是基于边际分析。边际分析对日常管理决策是重要的,但在真实市场中,创新不是边际上的问题,而是生与死的问题,或者如杨小凯讲的“超边际问题”;企业家有关创新的决策,主要不是基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比较,而是基于对市场前景和技术前景的判断,基于竞争的压力和垄断利润的诱惑。当年比尔·盖茨预见“每个家庭、每个办公桌上会有一台电脑”的时候,他是通过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计算出来的吗?

    越是大的技术创新,越不可能是边际上的决策。一个创新给企业家带来10的预期回报,给社会带来100的回报,不意味着企业家就不会从事这样的创新。只要预期成本不超过10,企业家就会从事这样的创新。当博尔顿投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他想的是如何把蒸汽机卖给全世界,而不是他能否获得蒸汽机带来的全部的正外部性;当比尔·盖茨创办软件产业的时候,他想的是每个人桌子上的电脑安装的都是他的软件,而不是他能否获得软件带来的所有好处。

    外部性辩护也与事实不符。按照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理论,技术进步在自由市场一定是最慢的,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话。但过去200多年的经验证明,自由市场下的技术进步是最快的。

    没有政府的资助,瓦特和博尔顿仍然发明和生产出了蒸汽机;没有政府的资助,斯蒂文森父子也发明和生产了火车;没有政府的资助,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没有政府的资助,IBM发明了计算机,比尔·盖茨生产了视窗平台软件;没有政府资助,马化腾仍然给我们提供免费的微信系统,马云给我们提供淘宝交易平台;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林毅夫大概不会否定这些都是最具社会外部性的创新吧。这样重大外部性的创新企业家都愿意自己做,我不知道还有哪些创新没有政府补贴就没有人做。

    林毅夫栩栩如生地把创新者比喻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认为政府应该补贴第一个吃螃蟹者。我没有考察过人类吃螃蟹的历史,但我相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因为自己想品尝美味佳肴的冒险冲动,而不是因为政府和其他什么人补贴才吃螃蟹的。林毅夫完全低估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

    企业家承担风险,是出于信念和愿景,而非计算。凡要靠政府补贴才愿意去创新的人,充其量只是个寻租者,根本就算不上企业家!补贴这样的人会导致南郭先生们“滥竽充数”,这一点我在《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中已经证明了。为了激励创新,我们需要的是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而不是政府补贴!

    进一步,创新的不可预测性意味着,政府根本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你连螃蟹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政府不应该阻止任何人吃螃蟹,但也没有必要为吃螃蟹埋单,因为那会诱使许多人假装吃螃蟹,但实际上不过是拿出吃螃蟹的姿势啃馒头。从啃馒头中得到的经验对吃螃蟹没有什么意义!

    林毅夫为产业政策辩护的另一个理由是:如果没有政府协调,市场会出现协调失灵。这里也表现出他对市场机制和企业家精神的误解。

    所谓的协调失灵,不过是市场不均衡的表现。但不均衡意味着存在套利机会;越是大的协调失灵,纠正它带来的利润越大。企业家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发现市场中的不均衡,然后进行套利,使得市场趋于均衡。也就是说,协调是企业家的职能。现实中,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做的就是协调供给和需求,协调能力决定企业家的赚钱能力!让我举几个例子。

    马云的阿里巴巴协调了数以亿计的买方和卖方,所以才能赚大钱;当我在地摊上买西瓜的时候,居然可以用微信支付,这是马化腾的功劳;弗里德里克·史密斯当年创办联邦快递公司就是因为邮递由政府的邮政公司主导,存在协调失灵,尽管受到美国政府邮政公司的阻碍,他还是取得了成功,并且创造了新的物流模式;顺丰快递也是企业家解决协调问题的一个例子。

    再想一下今天的代孕市场吧!据说现在中国每年有数十万的代孕婴儿出生。一个中国妇女买到美国男人的精子,然后雇佣印度女人代孕,这是多么复杂的协调!但自由市场做到了。

    计划经济的历史证明,政府是最差的协调者。计划经济下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整天忙得团团转,仍然是生产企业时时告急,消费品到处短缺,市场经济下我们要什么有什么,我不知道林毅夫为什么认为政府比市场更有能力协调经济活动?以我的观察,凡是协调失灵严重的市场,一定是企业家精神受到了体制和政策的抑制!

    林毅夫论证产业政策的逻辑是有问题的。他说:“至今还没有看见一个成功追赶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持续发展的发达国家,不用产业政策的。”他讲的这个命题或许为真,这也不奇怪,因为在任何国家,总有雄心勃勃政府官员和专家想指导---甚至主导---经济发展,政府官员也要为自己创造寻租机会,也有既得利益者需要产业政策保护。但由此引申说“没有产业政策,经济就不可能成功” ,则是个伪命题。“没有一个长寿的人不曾得过病”,难道由此就能推论说得病是长寿的原因吗?为什么不看看那么多病死的人?难道产业政策导致失败的国家还不够多吗?所有现在的发达国家都曾实行过专制政体,现在仍然有不少国家实行专制政体。难道由此就可以证明专制是发展的提前条件,专制是正当的吗?

    林毅夫说:“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因为怕产业政策失败而凡产业政策都一概反对,而是要研究清楚产业政策成功和失败的道理,…”我按照林毅夫的建议研究了产业政策,得出产业政策必然失败的结论,但林毅夫没有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产业政策不会失败。

    林毅夫“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自相矛盾

    “比较优势战略”是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也是他的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但它在逻辑上是不能自洽的,经验上是不符合事实的。

    哈佛大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评论道,“林毅夫似乎希望同时支持和反对比较优势”。在我看来,林毅夫是想用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证明李斯特的国家主义。

    在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时代,英国政府实行的是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无论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其目的都是证明,不受政府管制的自由贸易将使得各自的优势得到发挥,对交易双方都是有好处的,贸易保护政策损人不利己。从此,比较优势理论成为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石。

    但李嘉图把国家作为分析单位带来的一个不好后果是,似乎比较优势是国家的事情。其实比较优势是个人的事情,企业的事情,不是国家的事情。国际贸易本质上是个人之间的贸易、企业之间的贸易,因为国家不会做交易,除非是计划经济国家。因此,分析比较优势的好处完全没有必要涉及国家。

    比较优势实际上就是管理学家讲的“核心竞争力”,遵循比较优势是市场交易者的一个基本行为准则,根本不需要国家的战略。如亚当·斯密所言,市场竞争意味着每个人都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以使收益最大化,同时让他人去完成他们自己更擅长的工作。任何企业家,如果不按照比较优势选择生产和交易,一定会失败。甚至普通人也知道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只有傻子才会违反比较优势。瞎子说书、盲人按摩,就是利用比较优势的典范。

    林毅夫认为比较优势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但看看各国的进出口结构,绝大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与要素禀赋没有关系。要素禀赋决定论假定资本和劳动力(包括人才)在国家之间是不流动的。在资本和人才流动的情况下,要素禀赋的重要性即使不会消除,也会大大降低。

    按照要素禀赋决定比较优势的理论,18世纪的英国绝对不应该发展棉纺织业,因为英国的土地不适合生产棉花,英国种植的棉花质量很低;1950年代的日本也不应该发展钢铁业、汽车和电子产业;1960年代的韩国也不应该发展汽车产业;高科技和农业也不会成为以色列的优势产业;浙江的义乌也不会成为世界小商品集散地。

    要素禀赋之所以不重要,是因为现实中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就像林毅夫和我今天被称为经济学家,并不是我们的先天禀赋决定的,而是我们自身学习的结果,至少对我是这样。动态比较优势主要是企业家创造的。或者说,企业家才是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但林毅夫完全忽略了企业家在决定比较优势上的重要性。让我举两个例子说明这一点。

    第一个例子是英国的棉纺织业。英国没有棉纺织业的资源禀赋,但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导产业,这是英国企业家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这些企业家包括发明飞梭的约翰·凯,发明纺纱机的约翰·怀亚特,发明多轴纺纱机的哈尔格里,发明走锭精纺机的塞缪尔·克朗普顿,发明机械纺纱机和现代工厂的理查德·阿克赖特,等等。当然,这里确实应该给英国政府记上一“功”。英国政府1700年颁布禁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波斯进口棉织品;1719年又颁布禁令,进一步禁止一切住在英国的人买卖、穿戴或拥有棉织品,如有违犯,对私人科以5英镑罚款,对商人科以20英镑罚金。禁令的目的是保护毛纺织业,不是保护棉纺织业!但歪打正着,保护出一个强大的棉纺织业!

    第二个例子是美国和韩国的汽车业。汽车不是美国人发明的,在1920年之前,汽车市场的领头羊是德国和法国,但1933年全球汽车产量的73%来自美国,德国和法国分别仅占4%和8%。美国之所以能超越德国和法国,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亨利·福特发明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与美国的要素禀赋没有关系。

    韩国汽车业的比较优势是现代汽车创始人郑周永这样的企业家创造的,郑周永原来是个汽车修路工。林毅夫认为,韩国发展汽车是违反了比较优势,因为韩国当时的要素禀赋结构不适合发展汽车产业。他的结论是韩国由此失败了。他的文章写于2001年,当时东亚金融危机后韩国的汽车业处于困难时期。但韩国现在是世界第四大汽车出口国,汽车出口占到总出口收入的8%,不知林毅夫现在又如何解释?他的基本论证方法是:如果成功了,就是因为利用了比较优势;如果失败了,就是因为违反了比较优势。但他没有预料到的是,那些在他写文章的时候看起来失败的例子后来又成功了。

    林毅夫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成功是因为中国从赶超战略转变为“比较优势战略”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符。

    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确实与利用比较优势有关,但这是经济自由化、市场化、民营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家自发行动的结果,与政府发展战略无关。但林毅夫似乎并不赞同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的。他最近发表文章说,“中国道路的成功秘诀,就在于打破新自由主义所谓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神话。”

    就我所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许多产业政策,但并没有制定过什么“比较优势战略”。乡镇企业是利用比较优势的典型例子。到90年代初,乡镇企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就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但至1992年前,中央政府部门一直在打压乡镇企业,因为乡镇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国家计委曾明令禁止把重要生产资料卖给乡镇企业,禁止给乡镇企业发放贷款。1989年开始的经济调整,也把乡镇企业作为主要的整治对象。

    外资出口占到中国出口的一半。外资来中国就是利用比较优势,这只需要开放,不需要产业政策。

    以上这些以及许多许多例子都证明:比较优势是市场中的企业家创造的。天然的比较优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只有地理是不可改变的,其他都在随着发展变化。如果想利用比较优势,自由市场加企业家就足够了。利用比较优势不需要国家战略,除非每个人都是傻子。但如果每个人都是傻子,那制定战略的官员怎么会聪明呢?事实证明:凡是政府能看得清楚的,自由市场上的企业家早就看清了;凡是自由市场上企业家看不清楚的,政府更不可能看清。产业政策一是迷糊企业家的眼睛,二是勾引企业家寻租,弊大于利。

    如果想违反比较优势,那倒需要国家战略。看一下历史,政府制定的政策大部分都是违反比较优势的。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备受推崇的,但日本政府是把具有较高收入弹性的产业作为目标,如机械、电子和汽车,而不是日本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如纺织业。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把高科技产业作为目标以保证日本在技术发展中处于前列,与日本的要素禀赋无关(迈克·波特等《日本还有竞争力吗?》第33页)。

    解决“比较优势战略理论”逻辑矛盾的唯一办法是,林毅夫讲的比较优势不是市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而是按他自己判断的比较优势。他理论中的比较优势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但他又说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是通过市场价格表现出来的。如果不是他自己判断的比较优势,而是市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那他的战略就是跟随市场走。他既要政府引领市场,又要政府跟随市场。林毅夫原话是这样的:“要想使企业自发进入和选择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该经济的价格体系就必须反映要素的相对稀缺性,而只有竞争性市场才能做到这一点。”(《新结构经济学》P.23)除了政府有权力扭曲价格,还有谁有能力扭曲价格呢?既然竞争性市场决定的价格体系就能反映比较优势,为什么还要政府告诉企业家比较优势是什么?林毅夫是不是认为,在市场中的企业家读不懂市场价格信号,只有政府官员和专家能读懂价格信号?

    林毅夫“增长甄别法”的谬误

    为了制定产业政策,林毅夫提出一个六步骤的“增长甄别法”。其中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该确定一份贸易商品和服务的清单。这些商品和服务应满足如下条件:在具有与本国相似的要素禀赋结构,且人均收入高于本国约100%的高速增长国家中,这些商品和服务生产已超过20年。

    我按照林毅夫的标准找出了不同年份值得中国模仿的候选国家,让我们看看是怎样一个情况。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按照当年汇率计算比中国人均GDP高80%-120%的国家,1980年有:科摩罗(400.3美元),贝宁(378.0美元),尼日尔(420.7美元),塞拉利昂(356.6美元),中非共和国(350.5美元),苏丹(398.4美元),冈比亚(398.9美元),多哥(417.7美元),加纳(411.5美元)。1990年有印尼(630.7美元),亚美尼亚(636.7美元),阿尔巴尼亚(636.7美元),乌兹别克斯坦(651.4美元),科摩罗(602.3美元),吉尔吉斯(608.9美元)。2000年有汤加(1926.7美元),秘鲁(1967.2美元) ,赤道几内亚(1979.3美元),阿尔及利亚(1757.0美元),约旦(1774.1美元),苏里南(1855.8美元),马其顿(1875.1美元),泰国(2016.0美元),纳米比亚(2059.4美元)。2010年有哈萨克斯坦(9070.7美元),马来西亚(9069.0美元),苏里南(8430.9美元),帕劳(8979.0美元),墨西哥(8861.5美元),加蓬(9312.0美元),罗马尼亚(9069.0美元),黎巴嫩(8763.8美元)。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比中国人均GDP高80%-120%的国家,1990年有巴基斯坦 (3057.0美元),尼加拉瓜(3019.9美元),喀麦隆(2768.3美元),洪都拉斯(3205.3美元),马其顿(2763.1美元),哥斯达黎加(3220.5美元),马绍尔群岛(3020.6美元),乌兹别克斯坦(3031.5美元),吉布提(3112.4美元),尼日利亚(3030.5美元),毛里塔尼亚(2815.7美元)。2000年有厄瓜多尔(7387.6美元),斯威士兰(6853.4美元),多米尼加(8048.6美元),约旦(7742.5美元),白俄罗斯(7299.6美元),埃及(7556.7美元),秘鲁(6506.6美元),斐济(7070.1美元),突尼斯(7727.9美元),伯利兹(6953.8美元),萨尔瓦多(6424.9美元)。2010年有智利(19357.5美元),安提瓜和巴布达(20567.4美元),乌拉圭(17082美元),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20478.7美元),拉脱维亚(17983.1美元),罗马尼亚(17354.8美元),伊朗(17354.8美元),克罗地亚(19988.8美元),塞舌尔(20365.1美元),古巴(18433.9美元)。

    设想我们分别在1980、1990、2000和2010年为中国制定产业政策,林毅夫能否告诉我们,这些候选名单中有哪些国家值得效仿?

    林毅夫可能会辩解说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同。按照要素禀赋结构的标准,中国的人口规模与印度最接近,但印度的人均GDP比中国还低,当然不值得学;中国的土地面积与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最接近,但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均GDP比中国高得太多,没有办法学,而俄罗斯在林毅夫眼里已经是失败的典范;按照文化禀赋的相似性,中国应该向日本和韩国学,但这两个国家的人均GDP又比中国高太多了。

    林毅夫说中国经济应该“沿着新结构经济学所指出的路线增长。”我不知道新结构经济学给我们指出了什么路线!

    事实上,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各地差别很大,谈某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也许有意义,但谈整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没有什么意义。中国各地之间的差异甚至远大于某些地区与外国的差异。即使一个省内,各地之间的差别也很大。如陕西省的陕南、关中和陕北就完全不同。中国土地稀缺?那你去西部看看,那里大片土地荒无人烟。中国劳动力过剩?人口最密集的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不足,需要从内地招募。这就显示了企业家的重要性。离开企业家谈比较优势,是没有意义的。

    林毅夫 “六步骤增长甄别法”的错误在于,他把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看成是一个完全线性的演化,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只能沿着同样的轨迹行进,不可能超越。就像一个人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读高中,然后再上大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林毅夫认为后发国家的政府有能制定产业政策也就不奇怪了!

    但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决定了产业发展不是线性的,在任何时点上,一个国家究竟发展什么产业,取决于企业家的判断。甚至落后地区的一些产业也值得先进地区学。比如,当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美洲大陆整体上比欧亚大陆要落后得多,但欧亚大陆还是从美洲大陆引进了玉米和土豆种植。

    幸运的是,企业家不会按照林毅夫提出的“增长甄别法”决定该做什么。当然,如果政府一定要用产业政策主导发展过程,林毅夫的六步骤甄别法也许是有用的指南,尽管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47.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端传媒】洪仕翰:無論「川粉」或「川黑」,都不是鐵板一塊

    来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1106-taiwan-usa-election-trump-fans-hate/

    最近有不少人都在感嘆,感嘆網路上對他人立場非黑即白的過度簡化。誠然,立場先行,古已有之。網路討論出現過度簡化與極化,本身也不是什麼新現象,更不獨見於台灣;然而,台灣的網路與媒體社群卻在最近幾週以來,為了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大選而競相表態,甚至吵得不可開交。

    於是,你不挺川(即挺特朗普,台灣翻譯為川普),那就是川黑,就是左膠,就是中共同路人,就是如何如何。反過來說,如果你是川粉,那就是保守反動,就是歧視沙豬,諸如此類。這種直線性的思考,與近乎膝反射式的分類,逐漸主導網路上有關美國大選的論述。

    拜登或特朗普,這是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何以不只是美國的問題,還成了台灣的問題呢?有些人大感好奇:台灣人在美國大選中又沒有投票權,為何還要為此「起鬨」,甚至將立場相左的支持者視為寇讎?

    我認為這與台灣當前的焦慮感有關。無論特朗普本人有何爭議言行,但台美關係在特朗普政府任內出現了許久未見的長足進展,或許也是不爭的事實。在國際上長期備受冷落打壓的台灣,對於台美關係改善,一方面視其為某種「遲來的正義」而雀躍歡喜,更有論者意欲解讀成台、美與盟邦共組抗中陣線的意象;但另一方面,台灣人卻也格外擔心,這樣的關係改善,會不會隨著美國政黨輪替而成過眼雲煙。

    支持特朗普的台灣人擔心拜登抗中立場不堅,會重新走回「綏靖」老路;支持拜登的台灣人則憂心特朗普只把台灣當作與中國談判的籌碼。但無論是支持特朗普還是拜登,雙方支持者都擔心對方支持的候選人當選,就會導致美、中、台關係出現變數,甚或進一步侵蝕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影響美國在世界的定位與地位,回過頭影響仰賴美國維護現狀的台灣。

    2020年11月4日,台灣有市民在關注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 攝: Ceng Shou Yi/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既然對方支持的「他國」總統候選人有可能反過頭來傷害台灣,那對方顯然就是台灣的敵人。這股焦慮感越深、覺得與自己利害關係更密切,黑白劃分就越直覺。這類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敘事,早在去年底總統大選前,甚或更早,其實就已遍及同溫層內外。這是部落政治,是政治極端化,也是精神武裝。在這種精神狀態下的人,時常處在隨時動員、標誌異己並加以「出征」的肅殺態勢。

    一旦處在這種精神狀態下,大抵就不容易去理解他者的多面性。無論是不自覺需要或無暇顧及──畢竟扣對方一頂帽子,總是比較容易,省時,又愉悅。 就以最近頗夯的「保守派」一詞為例。何謂保守派?當我們自稱或說他人是保守派時,我們想到的指標人物又是誰?

    學院裡的學者或許會想對此下一些比較嚴格、經久的定義,但在瞬息萬變的網路流行文化中,這個詞彙的意涵卻是不斷改變。我不打算在此爬梳嚴格定義,就先茲舉一例說明:

    在台灣這陣子討論美國大選的網路語境中,「保守派」似乎開始變成一個光榮的詞彙。支持特朗普當選的台灣人,不只用這個詞來表達對特朗普的支持,也用來標榜自己不是左膠,或標榜自己「務實理性」。總之,是為了拉開自身與「自由派」立場的距離。後者在此已如左膠一詞般,被賦予各式各樣的負面標籤:偽善、軟弱、親中、天真......等。

    但若把時間往前拉回到2018年,就會發現當年的網路風向有點不一樣:「保守派」似乎更常被用來作負面指涉。許多人都會用這樣的詞彙來形容那些支持韓國瑜、或意欲在同婚公投投下反對票的長輩。在這個脈絡底下,「保守派」一詞似乎就等同於食古不化、陳舊迂腐,以及黨國荼毒。

    而那也不過才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此後,台灣社群網路上「保守派」的意涵就出現了頗為驚人的變化。有時候,這些變化還是出現在同一批人身上。

    這件事情本身,或許既說明了這種黨派劃分的流動性,也呈現了人的複雜與多面性。就像自由派一樣,保守派顯然並非鐵板一塊。這項大分類底下,很有可能仍存在立場各異的不同人群。

    這讓我想到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這位充滿爭議的經濟史學者。此公在《巨人》這本書中公然主張,美國就是個帝國,應有帝國自覺,更該把對外軍事干涉有始有終地執行到底。

    若之前讀過這位仁兄的著作,或者對他平常的前述言行稍有概念的讀者,應該十之八九都會把他歸入「保守派」的範疇。

    弗格森目前任職於史丹佛大學的「胡佛戰爭、革命與和平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如果去Google一下這個機構,查到的資料十之八九也會告訴你,這是全美國最著名的保守派智庫之一。

    所以,弗格森應該就是不折不扣的保守派無誤了。根據網路上常見的鄉民想像,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像一組形容這類保守派人士的標籤。這類人想必支持特朗普、支持共和黨、傾向民族主義、反對同婚、反對中共、支持小政府、支持秩序與律法。

    這些標籤與形容,有的準確,有的則完全失準;有的則可能只在他過去的某些時刻才能適用。那麼,弗格森到底有多保守呢?

    檢視弗格森這個人的獨特立場,或許有助於我們認識所謂的保守派──或者說,認識特定政治分類標籤底下,那些遭到過度簡化的細微差別。

    弗格森早年的確一度像是民族主義者。蘇格蘭出身的他,學生時代曾經心嚮蘇格蘭民族主義,甚至一度支持社會主義──他曾在1970年代熱切支持工黨,最喜歡的歷史學家也是左派外交史家泰勒(A. J. P. Taylor,正是這位史家的作品啟蒙弗格森就讀歷史系)。但是,這兩個「分類」都沒有跟隨他多久。

    從1980年代開始,弗格森對經濟史與帝國史的興趣,以及對柴契爾首相財政政策的著迷,使得他開始被視為所謂的「保守右派」──儘管弗格森本人對此並不完全苟同。

    事實上,弗格森自認是「自由主義者」。但這句話有個陷阱,那就是弗格森所說的並不是當代意義的自由主義。用弗格森自己的話來說,他其實是「十九世紀、甚至十八世紀的自由主義者,就像亞當.斯密或約翰.彌爾」。

    不要忘記,在十八、十九世紀的自由主義,與二十一世紀今天的自由主義可謂大相逕庭。就像當時美國共和黨還是廢奴代言人一樣。

    在當年,自由主義、效益主義與帝國主義常常就像「三位一體」(這是我開玩笑說的)。約翰.彌爾就曾認為,帝國是一個民族所能肩負的最高使命,以人類共同福祉為依歸。當年的自由主義者若放到今天,搞不好十之八九也有機率會被認為是保守主義者吧。

    2019年5月1日,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米爾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第22屆全球年會會議上發表講話。攝:Mike Blake/Reuters/達志影像

    這樣的立場,使弗格森即便被歸類在今天的保守派,多多少少有些格格不入──這個狀況在他到美國發展後更為明顯。

    弗格森在政黨傾向上被認為較貼近共和黨,但他其實並不支持某些共和黨人喜歡談的「美國例外論」──弗格森認為美國即帝國,且就和歷史上許多帝國相仿。這件事可能讓某些共和黨人不太開心:美國從大英帝國手中贏得獨立,還在二十世紀對抗德意志帝國與蘇維埃帝國,怎麼能說自己是帝國呢?

    弗格森也與小布希政府內的「新保守主義」人士保持著一定距離。他在《巨人》這本評論美國人心態與美國在世界地位的著作中,就對好幾位新保守主義者開火,批評他們對佔領與重建伊拉克、阿富汗等國家的想像太過簡單,而且都「不讀歷史」。

    此外,成年後的弗格森還是出了名的不喜歡民族主義。他在《文明》一書有句名言:「若宗教真是群眾的鴉片,那麼民族主義就是中產階級的古柯鹼。」

    反對美國例外論、反對民族主義,讓弗格森看起來與某些共和黨人大相逕庭。 儘管弗格森曾經一度在2008年出任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馬侃的外交政策顧問,但卻在歐巴馬 vs 馬侃的總統大選選戰中逐漸缺席。他在英國《衛報》的訪談中透露,顯然他對馬侃某些為了「獲取保守派選票的立場感到不太自在」。

    這種「不自在感」,到了八年後的2016年更是一口氣炸開。即便弗格森不支持歐巴馬、長期抨擊民主黨,但他對特朗普更有意見。弗格森投書抨擊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此後也一直抨擊特朗普至今(至於他是否有投給希拉蕊,或是今年會否投給拜登,則是個更耐人尋味的問題)。

    弗格森不只認為特朗普是民粹主義者,還總喜歡揶揄特朗普,這一點常常讓他聽起來更像「自由派」。他在2016年一場公開演講中,以半開玩笑的口吻調侃道:

    「談特朗普讓我有點難為情,因為他畢竟是一位蘇格蘭之子。而我雖然總喜歡談蘇格蘭獻給世界的偉大發明......例如威士忌、高爾夫球──雖然我自己沒愛,以及經濟自由主義......但還有特朗普。特朗普至少有部分是我們蘇格蘭人帶給世界的錯誤。」

    那麼中國呢?在幾年之前,大約是2008-2016年那段時間吧,弗格森這人在中國或華人的親中派裡面相當熱門。中信集團為此出了弗格森的系列書,各家媒體也時常引用弗格森對美國的看法(與批評)。

    的確,弗格森提出了所謂的「中美國」(Chimerica)概念,指美國與中國經濟在全球化下已經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中國人儲蓄、外資則拿這些錢去投資美國,美國人則拿錢購買中國製造的商品。

    的確,時報出版曾經出過一本書,叫做《中國將稱霸21世紀嗎?》這本書是根據弗格森與美國外交巨擘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辯論對話集結而成。在這場辯論中,弗格森與中國經濟學家李稻葵一起站在「正方」,也就是認為中國將稱霸21世紀。

    這些立場都讓弗格森看起來更像是一位「親中派」──這個詞在今天台灣的網路討論脈絡中似乎越來越常與民主黨、自由派相連結。不明究裡的人,或許還會以為弗格森「被統戰」,成了看好中共崛起的「中共同路人」。

    這都是不瞭解弗格森個性的誤解。只要看過弗格森的《巨人》,或者《帝國》、《文明》等著作,大概就可以明白此人並不是什麼親中派,骨子裡反倒帶有濃厚的西方中心觀。

    弗格森之所以曾經主張「中國可能超越美國」,完全是因為他對所謂西方的「制度本身」(私有財產、科學、自由貿易....等)極有自信,但同時又認為這些制度並不是西方專屬,而就像app應用程式一樣能夠被世界上任何一種文明所採用。用得最好的文明,就有可能反過來超越現在的西方國家。而在當年,中國一度看起來用得還不錯。

    弗格森站在辯論「正方」,很大一部分是恨鐵不成鋼。他想藉此刺激美國受眾,希望美國人盡快振作起來,否則就要被中國給超越。

    而對於中國與美國形成經濟共同體一事,弗格森早在2003年寫《巨人》一書時就預示了這一經濟體的不穩固性。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並不認為美國仰賴中國資本這件事本身,是一件多麼光彩或正面的事情。

    換言之,他雖然發明「中美國」這樣的詞,也在當年預測雙方會變成某種經貿共同體,但他本人對此並不喜聞樂見,更早早在《巨人》中提出自己的隱憂。 事後來看,弗格森在對待中國的議題上的確比較像保守派一些。但如果當年台灣的社群網站生態與今天一樣,我想弗格森大概也會被說成是「擁抱熊貓派」的「左膠學者」。

    弗格森的爭議還有很多,但我們應該已能從前述脈絡看出這人的複雜性。如果我們只單純因他被稱為「保守派」而自動套入前述既定印象,那就不大容易看見這樣的複雜性。

    我並非主張停止使用「保守派」、「自由派」,或是「川粉」、「川黑」這樣的詞彙。人類的認知系統或出於效率,或出於社會性的因素,似乎無可救藥地需要將資訊與他者分門別類。問題常常不是出在分類本身,而是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粗淺的分類,並拒絕看到分類底下的多樣與歧異。

    如今,有些人可能會用「保守建制派」來形容弗格森,或是保守派內的「孤狼」,總是遊走在黨派邊緣。而他喜歡四處挑戰人、開闢辯論戰場的作風,更是讓他的立場看起來不大好捉摸。直白點講,正因為他戰人不分保守派或自由派,吃瓜群眾便常有霧裡看花之感。這點同樣體現在他《巨人》這本書裡。

    2020年1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從白宮離開。攝:Alex Wong/Getty Images

    他在這本書中挑戰自由派,抨擊自由派不承認美國帝國有其利大於弊的一面(有時候抨擊者甚至還是既得利益者),同時也不願為了維繫帝國事業付出;但他也一併抨擊保守派,抨擊他們總把稱霸想得太簡單,輕忽了美國作為一個國家或帝國的侷限。

    「大家似乎順理成章地認為,」弗格森在書中寫道,每個人誕生在世界上時,「若不是個小自由派,就是個小保守派」,彷彿自由派與保守派截然二分,非黑即白。但弗格森卻說:

    「我這本書,既非自由派,也不是保守派。」

    有些事情比派別更重要。美國如何崛起,未來會不會衰落,就是其中之一。 我私心猜想,弗格森之所以時不時能夠跳脫美國既有的共和黨 vs 民主黨,或是自由派 vs 保守派的既定窠臼,很大一部分就在於他是個「外人」。

    他是蘇格蘭民族主義出身的大英帝國擁護者,只是最終情定美利堅。即便擁有美國國籍,他仍舊時不時像是位熟悉的陌生人。畢竟,他骨子裡仍是位十八、十九世紀的自由主義者。而今天早已是二十一世紀。

    或許,只是或許,弗格森這麼喜歡跟各方人馬筆戰、辯論,很大一部分也是在透過這種方式來界定自己(當然也可能就是單純好辯而已)。然而,弗格森並不是只有嘴砲與筆戰。並不是只有戰,還有對話。弗格森一個不簡單的地方是,他透過這些辯論,與不少和自己立場相異的人保持著一定的往來。

    他與季辛吉辯論,卻能受到季辛吉信任而成為季辛吉的傳家作家。他在《巨人》中抨擊大前輩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的理論,但保羅.甘迺迪仍願意替這本書寫下正面書評。他還在書中批判了哈佛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的觀點,但同時也在書中不只一處表達對艾利森的感謝之情。但或許最具有啟發意義的,還是他對史家前輩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的關係與推崇。

    眾所皆知,弗格森的政治立場與霍布斯邦南轅北轍。兩人多次辯論歷史、辯論外交政策。霍布斯邦儘管以左派立場批評弗格森「對帝國的眷戀」,但仍稱讚弗格森是優秀的史家。而弗格森自己則曾經這麼說過:

    「霍布斯邦與我同樣相信,是經濟變革塑造了現代社會。即使他站在工人與農民那邊,而我站在布爾喬亞資產階級這邊,也並不妨礙我們兩人的友誼。」

    弗格森讚賞霍布斯邦,讚賞他雖然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卻從來不教條。他推崇霍布斯邦的年代四部曲,認為迄今仍是英語圈內最好的當代史入門作。而我想引用弗格森在2012年悼念霍布斯邦過世時寫的一段話,來作為此文結尾:

    「在意識形態的微小分歧都能引起謾罵與人身攻擊的今天,霍布斯邦示範了文明人如何可能既在重大議題上意見相左,又在其他地方達成一致。」

  48.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RFA】中国GDP目标或订百分之五 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原文链接: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ingmao/wy-11052020144548.html

    近日有消息传出,中国政府将把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每年5%。在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这个目标是否现实?是否能帮助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甚至进入高收入国家?

    中国年均经济增长5%的目标,是路透社日前在报道中披露的,他们估计要到明年全国人大审议“十四五”规划,中国官方才会正式公布。

    因为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早已把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下调为2%,此次把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在5%,表明中国官方对本国经济增长潜力的认可。

    特殊的政治动机

    与此同时,5%的目标延续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逐步下降的趋势,从十年前的两位数,逐渐下降为8%、6%,再到这次的5%。

    这个增长比例也符合了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上台初期所提出的“新常态”口号。所谓新常态,是强调优化经济结构前提下的经济增长,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

    但每当中国官方公布经济增长目标,外界的反应总是要将这些目标与中共领导层的政治动机相联系。外界一般认为,从1970年代末开始,中国政府在邓小平治下启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并刺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动机之一是为了维护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合法性。

    身在美国纽约的中国经济学者郑旭光认为,中国方面这次确定5%的增长目标有历史惯性,但又有其具体的语境。

    他认为,习近平为首的中共领导层通过加强社会控制,政权已经相当稳固,在经济方面主要是想安抚国内的新生资产阶级。

    “保5%还是要给资产阶级等群体以信心,这些人会真的因为经济不增长而引起社会不稳定。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而是这些改革开放以来冒出的资产阶级。”

    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百分之五的目标,是路透社日前在报道中披露的。(法新社资料图)

    目标的现实性

    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在从新冠疫情造成的断裂式下跌中复苏。国际投资界对此也相当看好。中国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连续八个月位于50的荣枯线以上,表明中国制造也在继续扩张。

    但经济的复苏性增长趋势能否达到中国政府自己所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前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自由至上主义学者夏业良则持怀疑态度。

    "我曾经跟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见面请教,他就讲过,数据要挤水分挤三道;所以,各级官员在造假方面还是有很多花招的。"

    中国经济数据的水分是外界常年质疑的。更为现实的问题是,这种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能否惠及普通的中国民众?

    路透社在报道中强调,可持续的稳定增长对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非常关键。

    中国舆论界多年前就开始热炒"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这个概念的主要含义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后,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失序等因素,而无法继续稳定增长,居民收入也陷入停滞。

    中国的人均收入2019年为10410美元/年。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本台记者就此在中文推特上做了一个即时民调。调查的问题是,"你对个人经济生活的感受,相比于十年前,是有很大改善,改善不明显,还是有所降低"?

    到截稿时为止,在49个投票中,认为有很大改善的38.8%,改善不明显的26.5%,而有所降低的占了34.7%。

    在这个非典型样本的随机调查中,有超过60%的中国大陆居民或刚刚离开大陆的居民认为,他们的经济生活相比于十年前没有明显改善。

    虽然这个数据并非以科学样本为依据,但这印证了夏业良的个人感受。夏业良预测,中国经济和居民收入基本上会原地打转,主要是制度上的原因。

    "在中共目前的统治模式下,尤其是向计划经济回归,这种情况比十年前更糟糕,所以中国不太可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郑旭光的看法与之类似,"中国还没有到欧美这样的收入水平,你就停下来了,我觉得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政治原因,是因为政治上出了问题,才使得经济不增长"。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政治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共领导层确立了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规划,希望在2025年让中国成为"高收入"国家,到2035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后者意味着人均收入要超过2万美元。

    路透社援引业内人士的数据指出,未来5年,中国要把GDP的增长保持在年均3.9%,才能在2025年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方面现在提出5%的年均增长目标,显然符合其整体的经济战略。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认为,中国政府设置GDP等经济发展目标才是最大的陷阱。

    郑旭光则分析说,现在中共领导层提出了5%这样的目标,反过来又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而经济的发展却无法通过政府的控制来实现。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巅峰期已经过去,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正在迅速消失。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印度、越南等新的投资热点崛起,正在使资本逐步从中国流失。这将近一步削弱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

    (记者:王允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


    我个人非常同意的一句话:“中国政府设置GDP等经济发展目标才是最大的陷阱。”

    我认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短时间不会有太大变化;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是制度性的,是国家资本主义对于自由市场的干涉和控制,然而习作为最大利益集团的一部分,对于经济政策,最多进行微调,而没有这个魄力进一步松绑。

    至于设置数据和目标,看似增加accountability,其实没有意义,在官僚体系中只会催生出各种数据造假、恶性竞争、甚至杀鸡取卵的事儿。

  49.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经济学人】中国户籍制度的变化正在创造新的鸿沟(iYP译)

    原文来自Economist

    译文来自iYouPort

    • 只是有钱人搬到大城市居住变得更容易了,而穷人被推向欠发展的小城乡

    陈军[音]在上海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是做眼镜的工作。去年,他放弃了这份工作,回到了内陆省份安徽的家乡。

    他挖出一个池子,装上水,放养小龙虾。他回到家乡并不是为了工作 —— 养殖小龙虾比做眼镜片的手艺赚钱更少 —— 而是为了家人。

    陈先生没钱带孩子进城,就把孩子留在家里由父母抚养。但他的父母年事已高,孩子需要照顾。他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他仍然穿着他在上海时的蓝色工装夹克。

    陈先生的故事听起来很熟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农村流民在城市工作多年,往往与家人分离,然后再回到农村的家中。这种不愉快的流动是户籍制度的结果,户籍制度使大多数流民无法长期迁入城市。

    因为没有上海户口,陈先生无法让孩子进入当地的学校。他无法获得住房补贴,也无法领取失业保险。他只是个永远的过客。

    长期以来,户籍制度将中国农村与城市的同龄人分割开来。在毛泽东时代,户籍制度决定了人们是从事工业还是农业。如今户籍制度对日常生活的控制力已经减弱,但它仍然决定着每个中国人真正的家在哪个村、哪个镇、或哪个城市:他们在哪可以获得从养老金到公共教育等全方位的福利和政府服务。

    近年来,官员们发誓要进一步放宽这一制度,以促进城市化,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需要。许多观察家对此持怀疑态度;共产党几十年来一直承诺进行改革;这一制度也正在逐步改变,但是,其方式正在造成新的贫富分化。

    在绝对意义上,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惊人的成功。城市人口已经增加到近八亿五千万,比四十年前的人口增加了五倍,那时人们开始更自由地流动。现在约有61%的中国人居住在城市,每年还有1%的人 —— 超过1500万人 —— 加入城市。

    然而,约有2.3亿人居住在城市,却没有当地户口,陈先生在上海时就是如此(见下图)。他们的待遇很像二等公民。

    官员们坚持要改变这种状况。2014年,政府公布了一项 "新型城镇化计划";并承诺,"到今年年底,将帮助1亿人将农村户口换成城市户口"。

    在实践中,这种推动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进行。中央政府的重点是促进小城市的发展。官员们担心,如果大城市向低技术工人提供居住权,他们会不堪重负。最好引导他们到能从新流民中获益的地方。

    6年前,政府指示人口少于100万的城市向任何申请者提供当地户口。去年,政府又呼吁人口在300万以下的城市也这样做。

    与此同时,中国的许多大城市——除了北京和上海是个明显的例外——都在努力吸引高技术、更富裕的居民。他们一般提供四种途径获得当地户口,就像西方国家的移民途径一样:投资当地企业、买房、拥有学位、或拥有一份合格的工作。

    经济学家 Zhang Jipeng 在一项回顾120个城市政策的研究中发现,近年来沿海繁华城市提高了获得本地户口的标准,而内陆城市则降低了标准。中国媒体经常提到,急于吸引年轻专业人才的城市政府之间正在进行一场 "人才战"。通过吸引购房者,他们也希望能提振本国的房地产市场。

    经济学人研究了30个主要城市的数据,以评估这些调整的效果。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其总人口的增幅比户口持有人口的增幅大50%。这表明,大约每三个新居民中就有一个人不得不在没有当地户口的情况下生活。

    但从2015年到2018年,本地户口持有者的增加量与其总人口的增加量几乎相同(见下图)。在成都和西安等蓬勃发展的内陆城市,户口发放量实际上超过了新来人口(当现有居民 --- 通常是应届毕业生 --- 获得本地户口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小城市进行的户口改革,效果就差很多。这些地方向贫穷的流民敞开了大门,但很少有人选择到这些地方。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的经济学家任泽平对337个城市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里,那些人口较少的城市普遍遭遇了外迁,而最近的户籍改革并没有阻止这一潮流。

    相反,这些小城市却遇到了一个曾经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农村流民对迁入这些城市的兴趣不大,即使迁入,也宁可留在原籍村落进行公务登记。政府对农村移民的调查发现,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受访者愿意在收留他们的城市取得户口。

    上海交通大学的陆明说,道理很简单:如果大城市有丰富的资源和工作机会,向流民提供居住权,他们肯定跃跃欲试,但小城市没有同样的吸引力。

    农村移民对将户口迁移到城市犹豫不决的一个原因是,这样做通常需要他们放弃对农村土地的使用。他们认为农田是在困难时期可以依靠的资源 —— 就像今年早些时候数百万人所做的那样,由于为控制covid-19而实施的封锁,经济增长急剧下滑。

    放弃土地的感觉尤其危险,因为许多开放接受农村贫困流民的小城市只能提供有限的社会福利作为回报。在扩大的城市附近拥有土地的移民还预计,官员有一天可能会向他们提供补偿,以便在土地上进行建设。

    官员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讨论了两种可能的解决办法。一种是将土地权利与户口割裂开来,允许流动人口在小城市登记,同时也保留他们的田地。

    但这充满了问题,因为农村的土地在形式上是属于村子的,而不是个人的——这一点上共产党没有什么欲望去改变。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为全国各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好的资金,确保城市居民无论在哪里都能得到良好的服务。但这需要中央政府拿出更多的现金——这也是共产党政府几乎没有意愿去做的。

    相反,富裕的沿海城市与中国东北等困难地区的城市所提供的福利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

    **历史上,户口制度巩固了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之间的不平等,而现在,户籍制度则将出生在富裕城市的人和必须在贫困城市生活的人划分开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 Samantha Vortherms 说:"不断上升的问题是,你到底在哪里登记,以及这种登记对你的权益意味着什么"。

    因此,户籍制度即使在半放松的状态下,仍然是中国发展的拖累。最大的城市是生产力和创新的引擎。它们还应该更大,在农村劳作的人应该更少。

    新加坡管理大学的 Wen-Tai Hsu 估计,让人们想在哪里定居就在哪里定居,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大约相当于20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这也将有助于应对严峻的人口趋势,而这种趋势影响着一些户口规定非常严格的城市。

    华盛顿大学的 Kam Wing Chan 指出,如果没有大量新移流民,北京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在十年内翻倍至22%,到2050年将达到47%。除非中国想让首都被称为全球最著名养老院,否则就需要立刻放松户籍限制。

    尽管到目前为止放宽的幅度有限,但政府似乎有可能实现在今年年底前新增1亿名城市户口持有人的目标。事实上,它有望超过这一目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官员们急于划定新的城市边界,宣称以前被认为是农村的地区实际上是城市。一下子,在那里登记的人就变成了城市人。

    安徽小龙虾养殖户陈军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他回到了原属于安徽无为县的一个村子;12月,无为县改成了市。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招数,不过似乎越来越常见了。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甘犁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所有成为城市居民的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在他们以前的农村社区被重新划分为城市时获得这一身份的。

    这次重新划分地区并非完全没有意义。重新划分后,地方政府有了更大的税收和支出权力。而许多新定义为城市的地区显然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在无为市的中心地带,高楼林立的住房和光鲜亮丽的白色购物中心与农民卖活鸡的破旧小巷相邻。当地政府表示,随着城市地位的提升,将 "建设一个高品质的城市",在停车场、园林绿化和公共住房方面进行投资。但对陈先生来说,无为市提供的生活依旧远不如他在上海所能拥有的。医疗更差,学校更破,养老金更少。他可能是中国最新城市之一的居民,但真正的城市生活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50.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我见过的美国人,为什么支持川普/拜登的理由

    理由很多,随便列几个。当然,嘴上说的理由未必是真的理由。

    支持川普的:

    • 川普这几年经济搞得不错,失业率低,股市也好看(今年虽然因为COVID大跌了一阵但是后来又回来了不是?)

    • 我不那么喜欢/无所谓川普,但是民主党要搞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我肯定支持共和党。

    • 我不那么喜欢/无所谓川普,但是民主党道德败坏,腐化堕落,我肯定支持共和党。

    • 民主党是盘根错节控制美国的邪恶势力,川普是一缕新鲜空气。

    • 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建制派一丘之貉,都是盘根错节控制美国的邪恶势力,川普是一缕新鲜空气。

    • 川普比拜登有行动力,拜登连话都说不利索。

    支持拜登的:

    • 拜登做过副总统,没出什么岔子;现在美国不需要大变动,需要稳重、听得进意见的人。

    • COVID的事情上川普搞得太糟糕了,让我严重怀疑他的执政水平。

    • 我不那么喜欢/无所谓拜登,但是共和党要搞法西斯主义/种族主义,我肯定支持民主党。

    • 我不那么喜欢/无所谓拜登,但是共和党毫无同情心不顾穷人/黑人/移民死活,我肯定支持民主党。

    • 川普是自大狂、反社会人格障碍,我的目标就是他不能当选。

    • 拜登比川普有脑子,川普连话都说不利索。

    等等,等等,等等。不过,真的没有一个说,因为川普/拜登更反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