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asha 好文,手动点赞!
-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https://site.douban.com/235016/widget/notes/16303402/note/715986122/
-
花鸟风月 无论如何,都请你不要抛弃掉清澈的眼神。 弗错!看到搿个,我蛮开心格!
最大的感想就是,这是让学生在知其然不让其知所以然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啊。
“从此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思想寓意美和结构美成为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切入课文的手段。”
虽然说着语言美,但是为什么一个用法会让人觉得有语言美?比如符合汉语的语流每隔两个音节左右就有一次轻重、高低、长短、松紧的交替音节型节奏,比如平仄、声调的搭配合适(“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从音韵上看绝不是个好句子),一定是有深层次的理由的。
并且,人会感受到某个用语有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是受所在文化的集体意识影响诶。这背后需要探究为什么中国形成了这样的的集体意识,这样的集体意识又在怎样的潜移默化着人。这些都太深了,谁也完全不能指望小学生能回答出所以然......所以结局,嘴上说着美学,实际还是回到了背记答案。就算要教,我真不觉得该教这么早。
至于思想寓意美......嗯。到底是“阿拉”觉得思想寓意美,还是“伊拉”觉得思想寓意美?
“当你不知道这个词语有没有使用正确,专家会告诉你之前某位作家是如何使用这个词语的。”
这个有毒。
太明显了,就是因为语言学教育的缺失。
用专业术语说,一个词的使用正确与否受规制于语法结构的两种根本关系——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换成一般可以理解的话就是,组合规则是决定按什么顺序,哪个词在先,哪个词在后;聚合规则是哪些词在语法上能够出现在同一个位置。这两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个是数轴的X轴,一个是Y轴的关系。
没有语言学教育,只有“因为鲁迅用过,所以你背吧,就是这么用的”,学生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写,每次的积累都是单次。相比在理解规律之下找共通性,效率可是低得不要太多哦。
另外,是题外话了,虽然看文章描述你可能是江苏人,但是为什么我怎么读怎么感觉有东北的风格混进来了呀!
“你们中国老师上课怎么就像老男人上餐桌,叨叨叨,叨叨叨,就顾着自己输出。”六连叨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反正,谢谢侬~
-
libgen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 至于下篇,因为涉及文革,没找到。
-
natasha 对美学的欣赏,我很怀疑这个东西是能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出来的。
“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思想寓意美和结构美”似乎是说的纯美学,但阅读量不够,心智也不成熟的小孩子,哪里体会得了这么多?即便语言有韵律,情感意境也是见仁见智,就算是好文,所引起的读者感受也未必相同,哪里会有统一的答案?
-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60-70岁的中国红色老男人们恐怕是全世界demographically最有权势的一组人了,如果能够猜测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将会带来各层面的极大价值。研究《中等国文》,他们青春期所用的教材,或许能帮助我们一窥红老男的内心世界。无论如何,也比听床学要更有盼头。"
习近平,1953年生。
“那以后,红领巾教学法就在全中国传播。各地学校纷纷组织“红领巾”研讨班,学习专家精神。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生搬硬套,实践中的处处碰壁,让老师怒火中烧,让学生习得性无助。一次荒诞的精神洗礼缓缓插入。时至今日,98%的语文课堂依旧沿袭红领巾教学法。”
这才是和习近平习大大配套的东西。习近平不是陕甘宁边区人,他是正港北京大院子弟。
-
falsehippo @花鸟风月 #176360 非常感谢你的回复。你的真诚讨论,给了我表达的动力。
“当你不知道这个词语有没有使用正确,专家会告诉你之前某位作家是如何使用这个词语的。”这个有毒。太明显了,就是因为语言学教育的缺失。
其实我是赞同第一个专家的观点的。这是一个后结构主义的解释方法:因为鲁迅的文章被印刷发行量大,所以我们今天有这个词语。因为那个人在地里播撒的种子数量多,所以我们今天吃到粮食都是他种的。(顺便一提,想象的民族共同体与语言的播撒广度速度密切相关,genz成年时的民族概念应该会和我们现在很不一样)
当然,我上述所说和学生应当学习结构主义(组合聚合)或其它语言理论不矛盾。语言是我们的100%,为什么可以不去了解语言?
不过请注意,我们所说的“学习”其实指向不同的所指。一种学习是“老师教你学英语”,是获取交流的工具,是学会使用语言。另一种学习是“我在学语言学”,是我认识语言本身,认识语言与主体关系。粗略的类比一下,就是“怎么用电钻”和“电钻怎么起作用”。
所以,对我的观点更加清晰地表述是,学生也应当认识语言本身。
至于“老师教你学英语”的学,我个人喜欢母语教学/学习法。效率不重要,要相信你作为人的本能。
至于思想寓意美......嗯。到底是“阿拉”觉得思想寓意美,还是“伊拉”觉得思想寓意美?
就是啊,素质教育理念真的不错。但是美着美着,就分不清美和丑的区别了。自我异化太严重。
另外,是题外话了,虽然看文章描述你可能是江苏人,但是为什么我怎么读怎么感觉有东北的风格混进来了呀!
哈哈哈哈,原话其实是一句地方脏话,我主动和谐掉了太难听的部分。
-
falsehippo 这才是和习近平习大大配套的东西。习近平不是陕甘宁边区人,他是正港北京大院子弟。
很棒的洞见!
被雅典放逐的人,会有两类截然不同的人生轨道。1.“你不要我拉倒,我还看不上你们雅典呢,我去斯巴达当兵,去柯林斯做陶匠,甚至去罗德岛去都要比在雅典的日子强。”2.“你们这些雅典人是假城邦公民,我才是真的雅典人,等我去大流士那里讨点士兵打过来,看你们还不跪下来求饶。”
习近平很显然是第二种。
-
花鸟风月 无论如何,都请你不要抛弃掉清澈的眼神。 @falsehippo #176402 你好你好!
“其实我是赞同第一个专家的观点的。这是一个后结构主义的解释方法:因为鲁迅的文章被印刷发行量大,所以我们今天有这个词语。因为那个人在地里播撒的种子数量多,所以我们今天吃到粮食都是他种的。”
嗯嗯,这其实是一个词语的用法的根本来源。每一个新用法在刚出现的时候,按照当时的标准经常是错的。但是后来用这个用法的人多了,渐渐从新的共识代替了旧的共识,于是它就变成正确的了。语法规律不过是对现有既成事实的总结。所以你的角度也是有道理的!
就是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出发能使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最高,这个就只能靠以后在教学中慢慢实践了!
-
libgen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 @falsehippo #176403 谢谢你的分享!
-
Neko 人类社会永远在变化。 不啊,大家喜欢唠家常嘛。这很稀罕,也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