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asha
@natasha
关注的小组(9)
动态 帖子 554 评论 3571 短评 42 收到的赞 6459 送出的赞 4227
  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甭坏就在一瞬间---读林真理子小说心得 2

    《京都行》是林真理子获得直木奖的获奖小说,描绘了一对恋人从热恋到崩坏的过程。

    在热恋的时候,你侬我侬,恨不得天天黏在一块,什么天长地久的誓言都说得出。但一旦涉及到实际问题,比如女方想要把关系更近一步,同居,见家长什么的,或其他男方尚未准备好面对的问题,热血一下子就降温了。如果这个时候男方说出什么半揶揄半埋怨的话来,就说明关系的崩坏开始了。

    关系由热转冷,虽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从这第一句不耐烦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现在品葱已经成了疯人院

    2047会竭尽全力避免神经病捣乱。

  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读林真理子小说的心得

    这几天看了一部几年前的日剧《不愉快的果实》。电视剧拍得并不怎么好,但看到原著是林真理子,就找来看了看,于是就又发现了一个宝藏作家。

    林真理子的小说大多数不长,像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那般的长度,刚刚好在读者性子耐不住之前结束。林真理子是直木奖获得者,还有“女版渡边淳一”之称。对于这个称谓,我觉得有点牵强,他们差别还是很大好不啦?

    渡边之前写过散文《男人这东西》,写透了男性心理。但他的《女人这东西》就写的隔靴搔痒。男人写女人,终究还是写不透。

    林真理子写女性心态,则深入到皮肤褶皱里头去。比如她写女性接到旧情人邀请吃饭或喝茶,愿意去赴约的前提,是旧情人不能混得太好或者混得太差。

    混得太好,衬托得自己寒碜,自己就有高攀之嫌,难为情。而对方混得很差,自己又感觉尴尬,觉得怎么当初会看上这么个人。

    以前既然能当情人,一般要么是同学,要么是同事,大家境遇差不多,谈起恋爱来,旗鼓相当。但多年过去,如果境遇差别太大,最好还是不要相见。

    而分手多年的旧情人还能旧情复燃的,一般也是近况境遇接近的人。这说明这些年来俩人还是在在各自道路上同步成长。这样的话,就算多年没有在一起,经过经历的磨练,思想的成长,二人也是有一定的共鸣的。再加上以前的情感基础,就算不复燃,也相当地心有戚戚焉。

  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原创短篇】顺子的男朋友

    花姨来吃晚饭,坐下一开口,就开始提她二女儿顺子的男朋友马乐。

    马乐年龄比顺子大了20岁。顺子今年23,他已经43了。这把年纪,之前有没有婚史,花姨不说,我们也不问。他们是同事,不同部门。

    花姨其实还算开明,在年纪上不太计较,只要女儿高兴就好。但其他方面,马乐并没有体现出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成熟。

    花姨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家庭主妇,但对于仪式感非常看重。也许正是因为平时没什么重要事情,生日这种场合就更要隆重一番,衣着妆容整齐光鲜是不可少的。这个马乐,上身一件跨栏背心下面一条短裤外加一双拖鞋就来了,塌坐在沙发上,嘻嘻哈哈。

    这种背心挑身材,如果肌肉线条不好,只会亮出肥肉。马乐就是后者。

    在厨房里,花姐的大女儿佳佳低头跟顺子说,这种背心另有一个叫法是“wife beater“.

    顺子不答话,手里哗啦哗啦地洗碗。

    这次花姨来吃饭,是说顺子搬家的事情。这俩人交往了两年多,倒是没听说有什么吵架之类,算是顺利到了正式同居阶段。其实顺子早就时不时去马乐的小阁楼那边住几天,只是现在才算是正式搬到一起。

    花姨对儿女一向很开放,该交友交友,该同居同居,不说二话。同居搬家的,还给他们送电器。

    花姨不满意的,是马乐居然跟他们说,不要给电器了,直接给钱就行。

    我放下筷子:“不是顺子问,马乐直接问你?”

    花姨:“是啊,他说想自己买喜欢的品牌。”

    我:“我觉得很奇怪啊,他如果说想要某个品牌,告诉你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拿到钱?”

    花姨:“我也纳闷。他跟我去一起去商店选都行啊。”

    “你没给他钱吧?”

    “当然不给了,要么就电器,要么就啥也没有。”

    我:“我多嘴问一句,这个马乐的经济条件如何啊?”

    花姨:“据说是月光族,银行里没存款。”

    我:“这很奇怪啊,他这个年纪居然一点钱也没有?男人有没有存款这件事,其实并不是看他经济实力如何,而是他的生活态度:他把钱花在什么地方,是不是投资不谨慎,或者有欠债等等。这能体现出一个人是不是可靠。--顺子没说过什么吗?”

    花姨:“他们一直都是经济彼此独立,顺子自己就是会计,会算账。”

    顺子一直都是经济独立的姑娘,我们也都知道。去年顺子决定买一套价值不菲的健身器材。因为顺子的脊椎不太好,医生建议她多做背部运动。顺子当时已经常去马乐那边住,就决定把健身器材放在那边,不料马乐不高兴了。他嫌她太花钱。

    “一般人脑子一热买了健身器材,没用几次就会放在角落里积灰。把这笔钱用在买房子上或者度假上不是更好吗?”马乐说。

    顺子脾气好不爱发火,但是主意是很稳的,不管马乐反对,仍旧是买了,花的是自己的钱。然后隔三差五给我们发她用健身器材锻炼的视频。

    马乐嘴里说买房,但一直不见行动,这次搬家同居,也是租了一间稍大点的房子而已,以前的小阁楼太小太矮,油烟味散不出去,顺子一米七几的个子,总觉得自己要碰到天花板。

    说到度假,他俩人到现在只有一次长途旅行,还在途中出了事。在火车上,马乐喝了两罐啤酒,跟同车厢的几个纹身大汉吵起来了。大汉们抓起他就一顿乱揍。回到家的时候眼睛都青了。

    家人都纳闷,对方明显不像好人,这得多缺心眼,才会跟这样的人吵架,还动起手来呢。

    之后他们很久没有再去旅行,一直到这次乔迁新居。

    花姨说,他们的房子是复式小挑层,床放在了上层。但是花姨建议他们把床放在下面,因为马乐有梦游症,会在夜里起来到处走,摔下楼梯就不好了。

    我叹了口气:“摔就让他摔吧。”

    严格说来,马乐不是坏人,没做过什么犯法的事,也有一份正当工作。但这个标准也未免太低,这样的人满大街都是。要说他有什么优点,是啥也挑不出来。我是真的不知道,顺子看上马乐什么了。也许他们会在几年后结婚,生个小孩,度过半生或一生。但我总有点隐隐的希望,如果发生一点什么意外,会让顺子从这种人生中走出来?

  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被剥夺的童年:袁凌谈留守儿童创伤、罪案与污名化》--忽左忽右播客第314期

    中国的社会问题太多了,固然有些问题是政府直接造成,但还有的问题不是政府制造而是痼疾,或者某种衍生品,但政府的不作为和掩饰无疑造成问题的加深和扩大;问题叠加起来,还形成了复合问题,不是一剂良药就能药到病除的,需要针对各种症状的长期复合治疗。

    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是经济改革开放的副产品,大概在2003年左右开始形成,估计有6000万左右(不同统计数字的结果不同)。内地工人去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由于户籍问题孩子无法带在身边,把孩子留在老家,就形成了留守儿童。而部分能够带在身边的儿童,境遇其实也没有多好,父母工作忙起来十几个小时不着家,上学只有打工学校,不管是留守还是流散儿童,都面临缺乏足够的爱和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儿时一旦形成,长大后就永远也填不满。

    20年过去,老一代留守儿童长大,新的留守儿童又不断涌现,他们终将会成人,走入社会,走在每个人的身边。。。。。

  6. natasha 饭姐
  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被剥夺的童年:袁凌谈留守儿童创伤、罪案与污名化》--忽左忽右播客第314期

    近日,邯郸三名初中生杀人埋尸事件在网络引起轩然大波,未成年人犯罪这一议题也随之被推向风口浪尖。这起案件的还有一层不容忽视的组成,即这四位青年——无论嫌疑人还是受害者——都是留守儿童。中国有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在缺失中长大,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孤独与无力感。被剥夺的爱像是破损的自行车链条,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蹒跚前行。即便是随迁子女,许多也无法从忙碌的父母身上得到足够的亲情支持,或是在校园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社交环境。悲剧发生后,我们应该从中看到、反思些什么?“留守”二字背后,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怎样的心理?欢迎收听袁凌老师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袁凌,独立作家

    • 时间轴 -

    01:30 袁凌的一篇旧文被各大媒体反复转发

    05:00 北大张丹丹老师的服刑人员研究

    10:00 关于留守儿童的统计口径问题

    12:15 “不公平感”与“被剥夺感”的产生

    16:15 听不懂母亲方言的大瑶山女孩

    22:00 袁凌回忆自己与朋友的留守经验和心灵创伤

    27:00 长沙飞车党与精神控制女友的青年

    35:30 从大凉山到皮村:袁凌写过的孩子们

    41:30 对犯罪事件背后的留守身份讨论是否会导致群体污名化?

    50:00 城市流动儿童问题同样尖锐

    58:30 分离焦虑与扭曲的伙伴关系

    01:05:30 袁凌对这一现象的长期关注背后的思考

    youtu.be/w6Jai-kBioM
  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晴空万里突然雷鸣啊,我被击中了”--跟夏目漱石学如何描述初恋

    在1891年7月18日的一封书信中,夏目漱石写到:

    “昨天在眼科医生那里,我碰巧再次遇到上次我给你提过的那个漂亮女孩。她绑着一个蝴蝶结发饰。晴空万里突然雷鸣啊,我被击中了,毫无防备,我的脸一定像极了秋天的枫叶,或许你可以想象一下夜色中京都岚山脚下的一堆篝火。结果,我如此慌乱,竟然把你觊觎很久的那把时髦的西洋伞弄丢了。所以今日,我只能勇敢地走在烈日下。”

  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他妈的,还不如共产党呢

    帮谁不帮谁,要看你的出发点。

    有个人叫康德,他说,不管别人是不是好人,如果身处困境,我都要去帮他,因为我内心有我的道德原则,有难不帮我内心过不去这道坎。

    还有个人叫亚里士多德,他说,帮不帮人,要看这个人值不值得帮。如果一个人很坏,对社会缺乏贡献,也不尊重他人,这样的人就减少了值得尊重的程度。

    我们没必要非要二者选其一,可以二者都当成变量来考核。。。既要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也看对方是不是值得帮。。。


    你的第二个问题的大意是,那么多水平很low的人,道德低下,为人粗鄙,是不是值得拥有投票权呢,是不是有资格从政呢?

    这个问题可以先不要想那么远。有那么多道德低下和粗鄙的人出现,跟现在的社会文化和社会教育有关。首先要促进现在的教育,改革教育体系,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在现有制度下可能难度比较大,而且由于文化代际传播的问题也不是一代两代能够解决的,但是做一点总比一点不做要好,假以时日,文明的人会越来越多,情况会慢慢好转的。

  1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他妈的,还不如共产党呢

    所谓的反贼并不是一个群体。光是对政府不满,构不成一个集合群体的要素。

    不过也不用因噎废食。不喜欢的言论就不要看,无逻辑的言论就不要看。光看好的就行了。

  1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诗歌欣赏:《熊的独白》--余光中

    《熊的独白》

    作者:余光中

    凡我至处

    反对之声必蜂起

    皆嗡嗡 皆营营

    一团愤怒之云遂将我围困

    一举步一个新战争

    而我是这样固执的一头熊

    众口交诟

    千蛰齐下的刺痛

    岂能阻我独闯?

    进去, 闯进去尝

    一点点,就算是那么一点点

    ----甜中之甜

  1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群聊的信息质量其实是最低的

    说的对,重要是的是跟谁说。

  1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即使文化很烂但那不重要,不如四两银子

    “即使文化很烂但那不重要”-->文化虽"可耻"但有用.....

  1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thphd失联已经整整一年了

    对可能身处险境的异议人士来说,外人的声援意义都不大,关键是家人的支持。因为只有家人才能接触到第一手信息,如果有危险的话也能接触到律师,能够帮助无法发声的当事人决定是否寻求外部支持。

    只有祝愿他能闯过这一关,平安归来。

  1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我愿竭尽所能,帮助像我一样无助的小孩”--柴静分享的读者来信

    “我愿意竭尽所能,多多少少帮助到曾经像我一样无助的小孩。”——颖

    柴静,

    谢谢你的倾听和包容。让我在敲击键盘的时候就能确信,她会理解,哪怕不能,她不会审判你。

    看到网友谈自己父亲出轨的故事,我想说:妈妈呢?她可以不隐忍吗?

    在我13岁那年,我偷看到我妈妈手机的聊天记录,有的提到了性爱之事。

    镇上的人都在骂我妈妈,当着我的面说她是婊子。他们不时提醒我,你长个心眼,你妈妈马上要抛弃你了。

    小时候的我很胆小,每次爸妈争吵,我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但有一次,我听到妈妈吼,“你把钱全赌光就算了,不去工作我也没办法。可以不要从早到晚都在玩电脑吗?可以和我说说话吗?”我听到什么东西摔在了地上,接着是重重的摔门声。后来,我再也没有看到爸爸和妈妈聊天了。

    有一次,爸爸来到我房间,让我替他对妈妈说对不起。我没有答应。我知道妈妈不爱他了。

    在我们农村,没人提“离婚”这个词,也似乎没有女人和男人离婚。于是,她就这样一直出轨着。我17岁那年,她从家里搬走了,在镇上租了个房子.

    我本能上想要她的陪伴,但又害怕别人看到我们在一起,她问我为什么,我说不出口。有的道德审判,我们是逃脱不掉的。我把这一切都归咎于母亲,我把一切的委屈,羞耻和愤怒都发泄在她身上,试图破坏她的新关系。

    但在几年前,我看着哥哥成为了和我爸爸一样的人。赌博,借高利贷,挪用单位的钱,还一次次地欺骗和利用家里人。我心碎了,妈妈也哭得很难过。就在这时,我才意识到我爸爸曾经对她做了什么,镇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对她做了什么。

    我看了她年轻时的照片,她很爱做搞怪的表情,也总是笑得很开心。但这个男人,或说这个家,几乎耗尽了她。大家都在谈论这个女人如何背叛她的丈夫。然而, 一个男人无论犯了多少错误,在村子里总能得到同情,但没有人理解她,捍卫她。

    在我18岁,读大一时,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她要搬去一座很远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我听到后,在图书馆门前哭了起来。她沉默了几秒后,也哭了,哭着问“你想要我做什么?”

    我很诧异,没人说过妈妈也会哭得像小孩,我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赶紧说没事。一天后,我打电话问她能不能先去办离婚手续。

    她办了手续,彻底离开了小镇。我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是出轨女人的小孩了。

    在一个只有女性辜负家庭会面临各种惩罚的社会里,“离开”本身就成为一种战斗和表达。大家批评她,但我不认为那些人是因为关心我们的感受,才攻击我妈妈。

    她之所以被针对,是因为她是叛逆和勇敢的,她拒绝了当地女性的自然命运。而这种精神,正是村里人所不习惯和害怕的。

    直到哥哥的事发生,我才开始了解她,敬佩她。从去年起,我们开始偶尔聊起过去的事情。我觉得这很不公,但她只说,这是我自己的生活,别人怎么说我,我管不了,也不重要。

    如果这封来信有幸被公开,我真心希望大家可以多留心这样的隐形不平等问题,并给身边的“妈妈”多一些理解和支持。不知怎的,大家对母亲的期待和要求总比对父亲的高,但是母亲必须隐忍吗?必须为家庭(为孩子)牺牲自己的幸福吗?为什么大家对男女出轨的包容度似乎不一样呢?

    如果时间倒回,在我妈妈因为出轨而被千夫所指的时候,我想跟她说,没关系,哪怕离婚也没关系。

    这些童年创伤是难以抹掉的,它总是在某个时刻,让我崩溃哭泣。但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我现在是个乐观主义者。我清晰知道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肯定有不少人在经历相似的痛,但教育与经济可以是缓解这些问题的重要方式,于是我开始投身这领域的随机实验研究。我愿意竭尽所能,多多少少帮助到曾经像我一样无助的小孩。

    我开始每周到Save the Children当志愿者,希望能尽量去温暖受到其他伤害的儿童和青年。上周,庇护所里的一个女孩终于笑了,我站在她对面,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如果可以,请为我附上这破旧房子外的花。这是我上次去探访妈妈途中拍下的,我们都很喜欢。

  1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乔布斯谈苹果电脑的设计理念

    我认为一切都取决于“品味”。你必须要去接触人类所创造的最美好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融入你的产品中。我认为苹果品牌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团队中有诗人,艺术家,音乐家,动物学家,历史学家,他们正好也是顶尖的计算机专家。这些人就算不做计算机,也会是他们各自的领域中的翘楚。他们把他们的特长带入计算机中来,给计算机加入了一种人文艺术的气质,人文艺术的态度。我愿意把其他领域中最好的东西带到苹果电脑中来。如果眼界太窄,就做不出好产品。

    -----乔布斯

  1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也说说中国文化

    咱们论坛上,有人说只有不用学习的才算文化。这似乎有点跟民俗搞混了。

    二三十年前,一说起文化,一般来说就是高雅文化。近年来文化的概念已经很宽泛了,物质文化也算进去了。

    婚丧嫁娶红事白事啊那些民间习俗,有的有道理有的没道理,农村不识字的老大爷老太太不用学习都知道。此外还有一些知识并非通过正规课堂学习学到,比如下地种田,做陶瓷等应用装饰品,或者做木工石匠泥水匠,造纸制墨做风筝等等。这些东西我们就叫它“物质文化”。

    还有一些比较有争议,比如中医或者风水。这种东西算不算文化?

    以中医为例,很多人特别痛恨中医,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了解中医的来龙去脉,只是因为习近平本人大力提倡中医,他们恨屋及乌。

    再加上疫情期间政府推广的各种中成药被证明都是垃圾,以及在医院里被不良医生开的中成药害过,各种具体的感性体验让他们觉得,中医是个烂东西,中医好像又算是中国文化,那就说明中国文化都是糟粕….推导过程大致如此。

    如果剥离政府从上而下强制推广这一层因素,中医知识其实是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的知识。

    医学的进步是从古到今逐步发展的经验和知识总结。古人肯定犯过很多错误,走过很多弯路,总结出的东西现在很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或者古人的方法现在被证明效率太低。这些我们当然要正视它,不能回避。但我们也要承认,这些知识在历史上是有过积极作用的,只是在现在不完全适应科学进步了。

    那么我们要不要学习中医,保留中医呢?

    从医学的角度,留给专业医生去判断。从文化的角度,我认为是必要的。

    正如前面所说,中医是在历史上逐步总结下来的知识。不光是中医,欧洲古代也有他们的古代医学,各种奇葩药方和治疗手段,比起中医来没强到哪里去。但今天的现代医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对古代医学粗去取精,用现代方法总结加工,形成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学习古代的医学知识,有助于我们重建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过程,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这对未来的科学发展都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所以,让我们放弃戾气的眼光,理性看待中国文化,甚至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它并欣赏它,对社会对自己都有利无害。

  1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站务 回复文章

    建议恢复楼主负责制

    士杰兄对“有道理文体”的发明居功至伟。

  1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李承鹏:202X的宏大叙事与鸡零狗碎

    2023年,按天干地支是癸卯年,犯水兔,玄学家说,这一年易遭洪灾。

    有个视频:铜锣般大的漩涡里,一个涿州男人抓住房梁大声嚷嚷着,救援队为什么还不来,还不来……不一会儿,他就没声音了,顺着水漂下去,经过被冲走的私家车,经过餐厅里漂出来的桌椅,不见了……

    还有一个视频:一个妇人背着母亲趟水走着,她本是开车去医院看病,开到半道,水悄无声息就上来了,妇人下车躲进路边店里,眼睁睁看车子被冲走,店里也进了没腰的水,她背着母亲四处寻找水浅些的地方,但找不到……母女俩被冲走时,还保持着倔强抓地的姿势,正像她们的生活。

    你永远不知道涿州淹死多少人……这不妨碍2023年的宏大叙事,“众志成城,人间有爱”“天降大雨洪水猛如虎,涿州抗洪英雄重抖擞”。

    宏大叙事一向是安抚苦难最好的春药。

    当年据守雎阳的张巡为保长安,白花花的爱妾都可以杀掉分食给兵士,其忠可鉴,其苦昭然。为了保住雄安,淹死几只蝼蚁没什么大不了。

    《南方周末》本是林黛玉,堕落成潘金莲倒还好,现在直接堕落成于丹了,“2024年的第一束阳光正在深处积蓄,守住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生活,守住不惑的底线,即使不清楚前路,仍可选择做最值得的自己,去思考,去行动,去迎接”。

    挺脏的。

    死了那么多人,却让人们守住自己的内心,经济一泄千里,却让守住自己的生活,守住不惑的底线……还有一些年度总结展望,通篇鸡汤,伤疤当纹身,苦难当勋章。往好听了说,这是全民精神马洒基,不幸的是,一种很不好的写法正卷土重来,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拥抱太阳”文风,再苦再累,也要拥抱心中那一抹阳光……也就是秉笔太监写法,皇上还没高潮,你先呻吟上了。

    2023年,其实是很恶劣的一年。

    世道并没有因解除封控变好,反因为不再有疫情借口,暴露了生活真相。人们看不到希望,也不再去争取希望,面对谎言,人们配合、奉迎,共谋了下一次巨大的沉船,倒计时在成千上万人心里嘀哒响着,却又变成响彻云霄的“愿祖国昌盛,国泰民安”,朋友圈还是那么和谐美好,庙堂之上,勾栏酒肆,分不清谁在骗谁。

    抱歉,我也宏大叙事了。

    2023年,其实是个适合死人的年份。

    忽然间,蒋彥永先生就走了。印象中他不会走,只是石头一样被雪藏在301医院后院,也不发光,偶尔北平一场大雪,院里有块凸起的阴影会告诉你,这人还活着。2020年年底,疫情未完,在杭州一家小酒馆,他的堂侄说:堂伯身体还好……那天大雪,人们遥对西湖敬了一杯,像遥敬在雪天一线中孤独行走的义人吴六奇。

    没几个人知道蒋彥永,不知道20年前他顶住压力向外媒通报真相,才使Sars不在谎言中泛滥,而他后半生处于禁闭状态。

    忽然间,被迫远走异国的高耀洁先生也走了。人们哀恸她死在纽约郊区一间灰扑扑的老年公寓里。不必哀恸,当年为了施压,政府的同志曾强令她住太平间里长达八个月,儿子也受了牵连。儿子才十三岁,判不了刑,政府的同志很遵守法律的,就把孩子改大了三岁,让他得到应有惩罚。

    完美。

    2023年,死人和判刑一直操作得很完美,后续丝滑,传统工艺,像在制作一块巧克力,为死者讳,就说:出品自一架赛博流水线机器。

    没什么人关心丰碑一般存在过的蒋彥永,没什么人关心星星一样照在头顶的高耀洁。大家都匍匐在尘埃里低头刨食,仰头是一件太昂贵的事。

    所有的死去都很沉默,而沉默的死亡,就不算死亡。

    并没有被人投毒的朱令……并没有被一根鞋带勒死的胡鑫宇……没有脚腕被掰断,扎了很多小孔,然后从楼上坠落下来的商丘宁陵县学生……也没有那些埋在东北某地体育馆废墟的学生们。我一直分不清齐齐哈尔和佳木斯,现在更分不清了,像分不清死去的蝼蚁们,甲乙丙丁,庙堂之上,尘埃之下……不必分清,我们都是数字,组成数字货币的碳水化合物那部分。

    有没有发现,这一年,当世道诡异到极点,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活在AI设定的虚拟世界。有个学生被老师的车撞死了,丧子之痛,其母前来讨说法,下面评论一水儿的指责“这妈妈穿巴宝莉风衣,一万多呢”“不知道是干什么职业的,还化妆”“想讹钱吧”……然后,这名被网暴的妈妈就跳楼死了。

    人性呢,人性呢……索多玛城内,每一个坏人都能给自己劣行找到光明正大的理由,到最后,城里已无做人的标准,无行事标准,最后一丝人性在振振有词中一起败坏掉。所以2023年,逃出城的人更多了,头也不回润掉,怕一回头,就变成盐柱子。

    永远忘不了那个走线的大妈,她一脸绝决,把行李往河里一扔,把自己也往河里一扔,拼命游着,游着,像是怕什么东西追上来……我分不清那是厄瓜多尔还是智利的某条河,河里应该没有鳄鱼,但她拼命逃避着什么,我知道,那其实是她过往的生活。

    她终于游上岸时,多少看着手机的人们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欢呼。这一刻,她不是一个人在走线,她实现了许多人心照不宣的梦想,宏大叙事中,一个鸡零狗碎的图腾……倒挺英雄史诗的。

    2023年,确实是个适合死人的年份,蝼蚁之外,还有中堂,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但中堂会提前走。我偶尔还是要想起从李斯到王安石到于谦到张居正,猜想张居正坐三十二人抬的大轿时,有没有想到自己的结局。帝国没有变,游戏没有变,旗号不同而已。这一年,稍有风吹草动,革命梦想家就要想像某起事件会不会带来大格局变化。不会的,不会的,基本盘很稳啊,人们忙着低头觅食,哪管洪水滔天。

    沉默的死亡,不算死亡。有一种死亡叫:活着。

    有一个视频,几个上海的网约车司机历经每天跑十六个小时的疲惫后,理性分析:跑完最后一单,回家不仅费油还耽误睡眠时间,比如最后一单在虹桥,家住浦东,回家的成本就是两单生意了。他(她)们准备了起居物料,被子,烧水机,跑完当天最后一单,就近睡在停车场睡在车里......他们甚至更理性的分析,送外卖更划算,毕竟多一些自由的时间,人到中年,还是自由更重要嘛。这是关于自由最尴尬的探讨画面。网约车司机增长了120%,多少曾经在大厂拿着数十万年薪的中产阶级当了骆驼祥子。其实他们之前也是祥子,不过从电脑前,改为方向盘前。

    马斯克说,随着AI技术飞速发展,人类会进化成硅基生物。他还是肤浅了,我国已在马克思的指导下,另辟蹊径发明了碳基AI生物,十四亿听话的碳基机器人,遵从指令,每日劳作,按时交税,超逾硅基机器人的优势是,保养,护理,培育下一代,均自行解决。

    还是有好消息。健身房倒闭后,我的成都老乡汉克吃上了软饭。他是物理系高材生,某年大学生健身大赛的季军,偶尔失落。我说,不消失落,你仍然可以普及物理,告诉她E=mc^2意味着什么,即:物质不可能通过努力加速超越光速,屌丝不可能通过努力工作超越阶层。

    我对经济的理解仅限于记住银行卡密码(有时候也记不住),2023年的宏观经济可以去问吴敬琏,张维迎,许小年,或者去看老蛮数据、贺江兵也挺不错。

    这一年,就记得些鸡零狗碎的事:

    三年前,我反复劝好兄弟海涛赶紧卖掉通州的房子。他为了多五十万坚决不卖。2023年,降价一百万也无人问津。他找我说起这事,我说“你个傻逼”。他看着我,抱怨“鹏哥,你是文人怎么骂人呢”……一次经济预判被教育成“讲文明,树新风”。以后我不骂人了,我会鼓掌夸“你做的对,都对”。

    我的朋友托德是沈阳人,去理发时,理发师抱怨,以前人们一年怎么也理十次发,现在肉眼可见次数下降到六、七次,染发、烫发明显减少。理发是刚需,发如韭,割复生……人类自动收缩所有消费行为,也好,三五年不理发,就可以留出满清时的辫子了。

    有贴子说这一年,算命的收入少多了,因为大家都认命了,没兴趣算命。其实现在年轻人掀起了算命狂潮,除塔罗牌销量再创新高,最流行的是“请仙家”: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个“仙家”照应命运,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是你把自己的仙家弄丢了,得找高手帮请回黄大仙,青龙仙,白龙仙,胡仙太爷……生意爆好,预约还得排号,像去医院看病一样热闹。

    就是:不相信国家,就相信仙家……论五斗米教的诞生。

    当然还是有一些大手笔:天津河北区政府几个月发不起公务员工资,于是向大悲院借了几个亿,维持到七月份又没钱了,又找大悲院借钱,方丈抱怨说,自古以来还没有官府到佛门化缘的......别嘴硬,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家会把寺院全部收归国有,五台山风景区把功德箱收归国有后,财政收入上涨了440%。

    计划生死,计划经济,计划信仰。如果一定要问我对2024年的展望,就是:

    以前塑佛像时,内腑是要放些五谷杂粮或金银宝贝的,以后,该在佛的肚腑里放上党员证,这才能确保佛不会犯错误,在党的领导下把握慈航方向。

    朋友们催我写年度总结和新年展望,但我并不擅长,一是懒得查询资料,二是我实在分不清1949和1979有什么不同,搞不懂1962和2022有什么不一样。

    只说,在新的一年来到之际,别站在阳台颅内射似地高喊“拥抱新年,新年新气象”,别以为跨个年你的房贷就还清了,阶层就跨越了,不是你跨了年,而是年跨了你,新的一年将接力赛般把你跨于胯下,此时你只需干一件事,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搁哪一年,我都是韭菜,我都是人矿!我的孩子无论读什么大学,都是矿业大学。

    海哥他们设计院有个勤奋的年轻设计师,毕业几年就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干了不少项目,傍上了恒大,生意爆好,再然后,恒大爆雷,欠款成了死账。为了维持公司运转,年轻人借了不少高利贷,恶性循环,终被列为失信名单……现在,他在深圳当保安。

    说起恒大,不少人爱扒恒大歌舞团那个香艳无比、轻松举个一字马的白珊珊,这也是传统工艺了,大明死于陈圆圆,总有祸水是红颜。他们不敢去扒给许家印贷款的官家,只好兴趣盎然聊起一字马。就这点出息。

    深圳跨年时,太多人涌向商场LED大屏幕迎接新年,几大商场不得不关闭大屏幕,黑暗中,人们仍不愿离去,数着数,许着愿,相信黑暗中总会迎来好运……只是,一群人在黑暗中祈祷房价回到三年前,一群人在黑暗中祈祷房价再多跌点,不同的心语星愿聚在同一块大屏幕下,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不知穿着保安服的年轻设计师,在不在其中。

    2023年,始于宏大叙事,终于鸡零狗碎。据说前几年《厉害了我的国》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美团市值加起来超过苹果五百亿美金。到了今天,中国最具价值的网络科技公司前100强总市值全加一起也比不过苹果一家,就鸡零狗碎了。

    有人问: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走到这一步。

    不得不再次矫情地启用程蝶衣的台词:你当今儿个小人作乱,祸从天降?不是!不对!是咱们自个儿一步步一步步走到这步田地的。

    一切都僵死,甚至连僵死都僵死,人们不仅不心存复苏,也不在乎Game Over,就是跳伞跳到一半,发现背的不是伞包而是书包,对,就是这情况。别想什么历史转折点,转折点是1949年,那一刻剧本就定稿了。

    刚看了元旦祝词,百度了一下,原来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名言:人生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有风有雨是常态,但请不要人工降雨。

    所以真正风向标的是,湖南青年们站出来了,圣诞这一天,他们打着红旗走上街头,高喊“打倒资本家”“回到毛泽东时代”,你一定要相信,他们不是一小撮,他们代表很多热血青年的心声。他们的父辈还是青年时,每个新年也都这么打着红旗上街的,他们只是延续父辈未竟之使命。

    没什么新年,每一个新年都这么旧旧的过去了。

    生活从来也没新过。

    所以我写的不是2023总结,也不是2024年展望,往后很多个年头都是一个年头,就叫202X年。

    1997年,王小波的新年祝词是,“但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大家做个健全的人”。王小波是个健全的人,所以才提出这么古怪的祝词。事实上,不健全的我们已成了古怪事的有机部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家人好一点,再好一点。上一代人,这一代人,下一代人,终归不免生于宏大叙事,死于鸡零狗碎。

    或者就像那个穿着冲锋衣的走线大妈,把行李和自己往河里一扔,拼命游过去,游过去,而不是像涿州男人,悄无声息地与餐厅漂出来的桌椅一起,被冲走……连数字都算不上。

    (李承鹏于202X年1月2日)

  2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梅艳芳 似是故人来

    大陆又何尝不是如此。过去的20年,永远地过去了。

  21. natasha 饭姐
  2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用丁尼生 (Tennyson) 的诗《Ring Out, Wild Bells》庆祝2024年的到来

    Ring Out, Wild Bells

    Ring out, wild bells, to the wild sky,

    The flying cloud, the frosty light:

    The year is dying in the night;

    Ring out, wild bells, and let him die.

    Ring out the old, ring in the new,

    Ring, happy bells, across the snow:

    The year is going, let him go;

    Ring out the false, ring in the true.

    Ring out the grief that saps the mind

    For those that here we see no more;

    Ring out the feud of rich and poor,

    Ring in redress to all mankind.

    Ring out a slowly dying cause,

    And ancient forms of party strife;

    Ring in the nobler modes of life,

    With sweeter manners, purer laws.

    Ring out the want, the care, the sin,

    The faithless coldness of the times;

    Ring out, ring out my mournful rhymes

    But ring the fuller minstrel in.

    Ring out false pride in place and blood,

    The civic slander and the spite;

    Ring in the love of truth and right,

    Ring in the common love of good.

    Ring out old shapes of foul disease;

    Ring out the narrowing lust of gold;

    Ring out the thousand wars of old,

    Ring in the thousand years of peace.

    Ring in the valiant man and free,

    The larger heart, the kindlier hand ; Ring out the darkness of the land,

    Ring in the Christ that is to be.

    敲响,狂野的钟声,向著狂野的苍穹,

    飞舞的云彩,冰冷的光芒:

    一年正在夜色中死去;

    敲响,狂野的钟声,让它安息。

    响起旧时,响起新生,

    敲响,欢快的钟声,穿越雪野:

    一年在离去,让它离去;

    响起虚伪,响起真实。

    响起因离别而伤心的哀思,

    为那些我们再也无法见到的人;

    敲响富与贫的仇恨,

    响起给所有人的补偿。

    响起一个缓慢消亡的事业,

    和古老的党派纷争;

    响起更崇高的生活方式,

    拥有更甜美的风俗,更纯洁的法律。

    响起缺乏,焦虑,罪孽,

    这时代无信仰的冷漠;

    敲响,敲响我的悲伤韵律,

    但请响起更丰富的吟游诗人。

    响起虚伪的权势和血统的傲慢,

    公民的诽谤和恶意;

    响起对真理和正义的热爱,

    响起对善的共同热爱。

    响起那些丑陋疾病的旧形态;

    敲响越来越狭隘的贪婪;

    响起千年前的千万场战争,

    响起千年的和平。

    响起那位勇敢而自由的人,

    更宽广的心灵,更善良的手;

    响起这片土地的黑暗,

    响起那将来临的基督。

  2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梅艳芳 似是故人来

    已经20年了吗?有人活着,已经死了;有人死了,她还活着。

  2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新年快乐

    祝2024身心健康。

  2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如何能把西装穿得好看?

    大家对西装不陌生。某些职业的人天天穿,比如公司业务,经理等。大多数人就算平时不穿,遇到人生喜事,如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总要穿一下,以示重视。但能把西装穿好看的人并不多。

    怎样算把西装穿的好看?其实大家也不太清楚。不过大家有一个大致的感觉,整体看起来和谐顺眼,就是穿得好看;如果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就是穿得不好看。

    这里就帮大家具体化一下细节,怎样才能穿出理想效果。

    大家容易有个迷思,认为只有昂贵的西装或者身材好的人,才穿的好看。其实并不尽然。固然昂贵的西装会有挺括的面料和细致的剪裁,但穿好西装的灵魂宗旨,是合身

    首先是后领。下图是好莱坞著名主持人Kimmel在颁奖典礼上的西装:

    他的后领跟脖子是分开的。有人觉得,说话和走动的时候,人体会活动,衣领分开难道不是很正常?其实不是的。好的西装,是会跟着人的动作走的,只要你不是穿着西装参加十项全能,衣领总会贴着你的脖子的。如果西装很贵却不贴脖子,说明不合身。

    贴脖子的西装是这样的 (这是英国老牌影星Bill Nighy,公认的最会穿衣服的名人之一):

    说到运动,虽然穿西装一般不会有大的运动,但是抬抬手臂啊这种日常动作总会有的。如果有时候感觉胳膊抬到一定程度就被卡住了,说明你的西装不合身,或者裁剪不合格。好的西装在袖子和上身接缝处会留有足够的余地,让你的胳膊活动自如,抬得再高,衣领也不会离开脖子!比如下图:

    上图还展示了一个细节,就是纽扣处虽然有一些褶皱,但在正常范围内,并不是太明显。你一定见过下图这样的褶皱:

    上图围绕在扣子周围沟壑纵横的皱褶,说明一件事,西装对他来说太小了!这人应该去换一件稍微大一点的。

    还有的时候,我们看到西装裤的裤角处堆了一堆布料,其实那也是不合身:

    上图都是显赫的政客,衣食住行都有专人打点,即便如此,都会出现种种穿着不得体的现象,遑论普通人了。甚至就连拜登都未必能把西装穿好:

    上图拜登和小土豆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也展示出二人西装的一个细节:拜登西装的袖子和肩膀接缝处,一整圈都有很多横向的小皱褶,而小土豆的西装就没有。他俩的西装品质不会差别很多,为什么拜登的西装看上就不太平整呢?

    这取决于如何熨烫。

    就算是很贵的西装,如果不好好打理,也穿不出好的效果。拜登西装上那些不平整的小皱褶,是他的服务人员用蒸汽熨斗熨西装的结果。

    我们在服装店经常会看到销售人员,用吊挂式蒸汽熨斗熨衣服,看上去非常简单,让手残的人也觉得熨衣服不难。

    但是,不要用蒸汽熨斗熨西装!

    因为西装有复杂的结构,里面有好几层,不同的材料对高温和蒸汽的耐受程度不同,处理不好会让面料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于是就造成了表面的不平整。因此熨烫西装绝对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活,必须要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可以。如果你花了很多钱置办了一套昂贵的西装,最好不要自己熨烫,要找专业人士。

    如果有重要的场合,自己不想花大钱买西装也想穿得好看,最简单省钱的办法,就是租一套。有专业人士都给打点好了,整洁合身,花费不多,就能获得完美回忆,何乐而不为呢。

  2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圣诞节大家来猜圣人

    恭喜恭喜!好好享受甜蜜生活啊!

  2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王志安对朱令被投毒案见证人贝志城的最新采访

    朱令去世了。朱令是90年代曾经轰动一时的清华女生被投毒案的当事人。有关这件事,如果不知道的可以去搜索详情。

    在朱令去世前不久,王志安正好对当年积极救助朱令的贝志城有过一次音频采访。

    youtu.be/HMahCvC4V24
  2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圣诞节大家来猜圣人

    天主教有很多圣人,下面这个就是其中一位。请根据图中出现的元素,猜一下他是谁?依据是?

  2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上访,质疑管理员natasha。但如果你站明面表示发言不违反书面规定即可,实际却是管理员无限权力的话,我接受以任何形式处理此id并表示看错了你站。

    你的留言与正文无关,别人写了一篇长文,礼貌的留言应是对正文的回应,而不是无理取闹。人家的用户名爱叫什么跟你没有关系。你名字里有习近平你问过习近平了吗?隐藏你的无理取闹留言是尊重所有其他用户。既然你不尊重管理员的管理措施,擅自解除,只好删除。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再说一遍:无理取闹。有时间去读点书。

    转水。

    再无理取闹爱滚哪滚哪。

  30. natasha 饭姐
  31. natasha 饭姐
  3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中国人的桃花源———由高耀洁医生的逝世想到的

    高耀洁医生走了,终年95岁。她去世时人在纽约。

    高耀洁医生是被逼走的。在她离开中国之前的二十几年里,她从一个受到社会各界尊敬的、名利双收的医生,到一个为血祸灾民奔走呼告、揭露政府不作为而被政府打压的“麻烦人物”。

    我们注意到,打压高耀洁的不是习(并不是他不想只是还没轮到他),而是他的前任,胡温。

    我不由想到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前总理李克强,全国各地一片哀荣。其实人们也都明白,其实李克强本人也就那么回事,作为建国70年来存在感最低的总理,他做的事情屈指可数。

    说白了,胡温时期并不如我们脑海中怀念的那般美好。李克强也不像人们怀念中那么完美。但我们仍然不断地怀念过去,美化过去,其实表达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怀念和美化不是今天的发明,而是有悠久的传统。中国文化有一个著名的母题:桃花源。这个题目来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的是一个偶然发现的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里面的人远离乱世,安逸快乐。这个理想世界自然是与现实的不完美相对立的。

    《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虽然与世外桃源认知的建立关系重大,但并非唯一来源。中国荆湘一带很早以前就有了类似的民间传说,且版本多样。陶渊明的这一版只能算是他的个人版本。陶渊明是一个文人隐士,他的桃花源充满了避世的精神。而其他的版本则较为多见道教或者佛教色彩。

    桃花源的意象也传播到日韩,引起了文化共相,成为一个东亚共同的文化意象。陶渊明的文章虽然是这一共同认知的文学基础,但各地的宗教和民间传说,也让桃花源的意象存在了多元变异的可能性。比如12世纪的高丽人用本地传说丰富桃花源的内容,16世纪的日本用禅宗的方式解释桃花源的存在。此外东亚佛教中共有的“极乐净土”的概念,也在桃花源意象的形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桃花源不常有,但人间胜景到处有。一些自然风景,由于独特的景色以及地理位置,就被赋予了桃花源的境界。比如普陀山,本来是浙江宁波外海小岛上的一座山,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象征了自然空间的交界,被赋予了神圣性,成了宗教世界与世俗世界的“交汇点”。

    而西湖这样的地方,虽然不是宗教圣地,但也有人间胜景的美誉。西湖的名声主要成长于11世纪,得益于当时快速兴起的士人文化。通过文人的诗词歌咏和文学提升,西湖就被笼罩了一层精神意义,也就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了。原本就是一汪湖水,在“意象化”的过程中,被净化成了人间桃花源。

    西湖是桃花源,也有人间烟火气。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熙熙攘攘。加上有苏轼、白居易这样历史人物在西湖边上留下苏堤、白堤,增加与文人与西湖的物理互动;西湖周边的景色更是融合了四季变化,如柳浪闻莺,断桥残雪等,展现了时间流动,西湖就被构建成了一个“大隐隐于市”的代表。徐皓峰的《道士下山》主角道士何安下,下山后到了西湖边。如果你读到这里,就能明白这种人物和地点设置不是随意的。

    有人问到香格里拉,跟西湖是同理。

    本文从高耀洁医生的逝世,一直写到了桃花源文化意象的建立,跨越大了些。每个人的理解角度各有不同,我们不强求有统一的认识。总之想说的一件事就是,怀念让我们美化过去。但这种美化,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

    可以想见在不远的未来,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几位走的时候,全国又会来几轮十里长街送主席/总理。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好,实在是习治下的中国已经没有桃花源。

  3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高耀洁医生去世,享年95岁

    中国防治艾滋病第一人高耀洁医生去世了。医生走好。

  3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陈秋实推特发的视频,暴露了他可能很多年都不读书了....

    水了这么一大堆,怎么每句话都说不通啊。

    抱怨自己受委屈的时候去踩别人,这就是孔子教导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说难听点叫做损人不利己。

    什么叫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原文如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主要含义是: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要担心人数的稀少,而要担心资源、权力、财富等在分配上的不公平。这是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关切,强调在一个社会中,资源的分配应当是公平合理的,而不仅仅是关注人数的多寡。

    患贫而患不安: 不要仅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社会的不安定。这是在提醒人们不仅仅要解决物质层面的问题,还需要关注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安宁。比如三年清零就是反面例子,既让经济受影响,又让人民不得安宁。

    这句话强调了在一个社会里,人们不应只关注物质的绝对数量多少,更需要注重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安定。这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于社会公正和仁爱的重视。

    请你再看看自己的话,有哪句是通的。对你的话,才是“不患寡而患不通”吧!

  3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陈秋实推特发的视频,暴露了他可能很多年都不读书了....

    我们举个常见例子吧:

    在农村或者县城,很多地方存在高价彩礼的情况。这些钱大部分情况下不是给了新娘本人,而是是进了父母的口袋。这些钱一来是父母觉得养了女儿多年的补偿,二是家里可能还有哥哥弟弟需要娶媳妇,至于女儿从小到大帮补家务,理所当然忽略不计。所以,彩礼基本跟卖女儿甚至卖奴隶差不多。

    新郎当然觉得自己很苦逼,被新娘给剥削了。但这是不是女性对男性的剥削和压榨?当然不是啊!这个新娘子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

    这些新娘和新郎,都是这个父权社会的牺牲品。大家都受到父权(注意是父权,不是说随便哪个男人)的压迫,而女性在这个结构性压迫里,受到的压迫更大一些。

    但是陈秋实等人的观点,是完全剥去了父权社会的背景,把男人受到的苦看成是女性施加的。如果你不同意,回去好好看看这个视频。

    看到最后我都看笑了:“有灾难时不让妇女儿童先走,被谴责了,我好委屈啊!” 真的无语吐槽。。。。。如果这个你也同意,咱们就没话好说了。

    陈秋实虽然觉得丢脸给删除了,但内心里那个屌丝估计硬邦邦的还在。

    删除后推特上不知何故被转发处还是看得到,可以上老雷的推特看看。

  3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陈秋实推特发的视频,暴露了他可能很多年都不读书了....

    陈秋实这几天发了一个视频,被老雷骂是“垃圾”。估计是类似的骂声太多,陈秋实偷偷给删除了。但我估计他还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个视频不知道是不是他拍的,就算不是他自己的作品,他也一定非常认同,不然也不会发。

    秋实曾经做过一些普法视频,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展现了他律师出身的基本功。他也曾经去香港反送中现场考察,作为公民记者去武汉报道,还因此被抓坐牢,到现在自由都受一定限制,也挺佩服他曾经的一腔孤勇。

    但一码归一码。起码这个视频,就说明了他脑子里的某个部分是一团浆糊。

    标题中说的“不读书”,不是说他一本带字的书都不翻,而是不读有知识含量,能提高理论水平的书了。但凡他读任何一本探讨性别和社会问题的理论著作,都不会这么浆糊。

    这个视频不长,我把文字转录如下:

    男人也会受到性别偏见。

    女人会说男人享有更多的红利,人们总相信这是一个男权的社会,但这是一个最大的偏见。

    实际上全球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三倍,男人平均寿命比女人短5年,但退休年龄却更晚。

    极端女权总爱说80%的犯罪者是男人,却闭口不提为国捐躯的大多数是男性,从事高危职业的大多数是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也大多是男性。

    人们只在意男性凝视,可谁又关心被凝视的男性呢?比如“男人要有车有房有钱,男人结婚要工资上交,男人还要高,起码要有185吧,男人要有责任心,有上进心,要会哄人,要能给我提供情绪价值。”

    人们也很少关注20%的男性遭受过家暴。并且男性被精神暴力的概率更高,比如有的女人会说:“当初瞎眼了才会看上你。”

    男性从小被教育说不能脆弱,不能哭,要坚强,所以男人很少倾吐自己的处境。

    甚至男人被强奸也只能算猥亵。男人成为性犯罪受害者,也只会变成玩梗的素材被人嘲笑。

    当遇到危险时,如果男人不够勇敢,没能让妇女和小孩先走,就会面临道德上的谴责。

    当一个女性为自己群体发声,会被称赞独立和勇敢,会得到赞美;而当一个男性为自己的群体发声,只会被说是男性视角。

    好,现在说说问题在哪里。

    陈秋实把性别问题当成是一个零和游戏,把女人受到的性别歧视和男人受到的性别歧视对立。但是,性别歧视问题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通过比较来彰显谁更受害。

    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对每个人都公平。性别平等的目标是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利,而不是将性别压迫问题看作是一场对立的比赛。强调“男性也有苦衷”并不能消解女性面临的真实困境。

    而这种视频给人的错觉,是社会对女性已经很关注了,女人还不满足。。

    陈秋实一口一个极端女权怎么霸道,我就纳闷中国的极端女权主义者到底有多少人啊?就那三瓜俩枣,看把他给急的。

    前几天全国妇女大会,就是中国女性生存环境的写照。说是妇女大会,坐在最前面一排的全部是男人,习的演讲,全是提高妇女生育率。董志民生不逢时,但凡事情暴露晚两年,根据习主席在妇女大会上的最新精神,把女人锁在家里就是响应政策的标兵。

    就这,陈秋实还觉得中国女人挤压男人了?

    10月23日,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7. natasha 饭姐
  3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墨子》「親厚厚,親薄薄」是什么意思?

    风月回来啦!见解一如既往地深刻!

  3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大家囤粮囤物资了吗

    楼主已经说了,现在的钱以后的纸,直接用钱就行。

  4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初学者学外语建议一开始别背单词,从语法(或者其他方面)开始学

    不管学什么语言,什么技巧,都赶不上“坚持”二字。

    只要坚持下去,最笨的方法都能有收获。

  4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坐忘书 one book a week】N0.9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在2000年中国海洋史的往事与传奇里,重新发现海洋中国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作 者: 杨斌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9

    在2000年中国海洋史的往事与传奇里,重新发现海洋中国。

    从曾经往返于中国与印度洋的沉船处起笔,探寻2000年悠远虚渺的中国海洋史;透过古人远涉重洋的行迹、互通有无的货物、海浪冲刷的故事,追溯海洋中国的航程。

    海上有仙山,海中有宝物。皇帝垂涎的龙涎香、浑身是宝的椰子树,又有“全球货币”海贝、“海底宝树”珊瑚,都是连接起海洋中国与海洋世界的七彩珠串。

    在中国人视野中“淡入淡出”的马尔代夫、让欧洲人惊艳的鸬鹚捕鱼、郑和下西洋的兴利止弊,以及张爱玲未曾动笔的西洋传说,一同构筑起真实不虚的海上往事;保佑海洋世界的南海观世音、《西洋记》中绮丽多情的海上女儿国、“致命诱惑”美人鱼,乃至“长生不老”人参果,一并创造了虚实变幻的海上流言。

    从早到达印度洋的“黄门”,到浮海西归的法显;从看见地中海的杜环,到率先往返印度洋的义净;从“兼通番汉书”的王元懋,到登临马尔代夫的汪大渊;从十九岁泛舟远行的杨枢,到七下西洋的郑和,这些扬帆深海的古代先驱,用生命缔造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海洋世界。

    本书以宏阔的海洋史视角,深入考察古代中国与印度洋世界交往的重要细节。在一艘艘浮出水面的沉船、一件件跨越海洋的物品中,在一幕幕海上往事、一段段海上流言里,探索属于中国的大航海时代,讲述古代中国失去印度洋的因缘与真相。

    在构建“海洋中国”的时代氛围中,本书跨越备受瞩目的东海、南海,将叙述重心放到印度洋上,探寻从两汉至明清两千余年,中国与印度洋世界密切交往的传奇历史。

    目录 · · · · · ·

    ——序 我闻如是:海洋中国

    ——第一部分 船

    第一章 往返印度洋:宋代海船泉州一号的前生后世

    第二章 无钉之船:横穿印度洋和南海的黑石号

    第三章 南海 I 号:南宋海洋贸易的时空胶囊

    ——第二部分 物

    第四章 皇帝也难求:嘉靖宫中的龙涎香

    第五章 为什么只有印度洋出产龙涎香?

    第六章 海贝:从商品、货币到文字

    第七章 海岛奇珍:椰子的妙用

    第八章 仙人海上来,遗我珊瑚钩

    ——第三部分 事

    第九章 从北溜到马儿地袜:海洋中国中的马尔代夫

    第十章 中国来的鱼鹰

    第十一章 “一心念观世音”:海洋世界的信仰之争

    第十二章 海中的女儿国

    第十三章 美人鱼与人参果:海洋亚洲的虚幻与真实

    第十四章 港口的爱情

    第十五章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

    第十六章 郑和下西洋:张爱玲未曾完成的小说

    ——第四部分 人

    第十七章 最早到达印度洋的中国人

    第十八章 人生六十始开始:浮海西归的法显

    第十九章 率先往返印度洋:义净与他的同行者

    第二十章 穿越印度洋:唐宋时期的中国人

    第二十一章 奉使下西洋:元明时期穿越印度洋的中国使节

    ——后记 渐行渐远的印度洋

    作者简介 · · · · · ·

    杨斌,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博士,美国历史学会古登堡电子奖获得者,师从美国历史学会前任主席帕特里克·曼宁。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西泠印社社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全球史、科技医疗史及海洋史。所著《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获第17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并入围2021年《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

  4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坐忘书 one book a week】N0.8 《書寫自我:中國歷史上的個人記述》(Chinese Autobiographical Writing: An Anthology of Personal Accounts) 伊沛霞、張聰、姚平编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9

    【内容简介】

    有很多原因让中国古代的人们提笔书写自己:让亲人知道自己的近况,记录旅行中的经历,为自己辩护、抱不平,表达对个人能力的 骄傲或对生活的失望,抑或解释著书立说的缘由。许多写作者会用幽默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缺点,而那些为子孙后代写作的人,则往往采用严肃的语气。一些人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些则用散文。

    此书选取了西周至清末3000年间的50位作者关于“自我书写”的作品,分列在29个话题之下。这些作品讲述的故事,往往生动且引人入胜。它们的作者包括男性和女性,既有名垂青史的人物,也有普通百姓。有些相当简短,另一些则要长得多。这些作品将引领读者走近他人的世界,并激发大家对各种问题的讨论,包括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他人的联系、家庭生活的情感基调,以及各级官员的关心照顾,等等。每个话题均有一篇导言和拓展阅读书目,可以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一位儿子对母亲的敬意——西周青铜器铭文 / 1

    第二章 罪与罚——四件案例中的个人证词 / 5

    第三章 一位汉代皇帝接受指责——汉武帝的罪己诏 / 13

    第四章 家书抵万金——三封普通人的信 / 18

    第五章 一位自然哲学家的回忆——王充的《论衡》末章《自纪》 / 25

    第六章 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信——郑玄的《诫子书》 / 35

    第七章 一位被掠女性感怀回归——蔡文姬的《悲愤诗》 / 39

    第八章 武将们的自我夸耀——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和曹丕的《典论•自叙》 / 49

    第九章 离别之痛——左芬的《感离思》和《离思赋》 / 58

    第十章 一位皇帝关于因果报应和素食主义的论述——梁武帝的《净业赋序》 / 63

    第十一章 晚唐文人官员反思退隐生活——白居易的《醉吟先生传》和陆龟蒙的《甫里先生传》 / 69

    第十二章 追思亲友——韩愈与韩琦的祭文作品 / 80

    第十三章 挑战世俗羁绊——柳开的自传 / 90

    第十四章 记录见闻——五种宋代笔记序言 / 98

    第十五章 自咏——四位宋人的诗作 / 106

    第十六章 南宋使金日记——楼钥的《北行日录》 / 112

    第十七章 选择自杀的女性——琼奴的题壁文和韩希孟的诗作 / 118

    第十八章 亲历王朝覆灭——元好问和文天祥的自述 / 125

    第十九章 安居——耶律楚材的《贫乐庵记》和谢应芳的《龟巢记》 / 134

    第二十章 一位女医生的生活与职业——谈允贤《女医杂言》序跋 / 142

    第二十一章 一位多次尝试自杀的乖张之人——徐渭的自撰墓志铭 / 149

    第二十二章 生活在科举地狱——艾南英的《前历试卷自叙》 / 159

    第二十三章 一位皇妃的自咏——崇昭王妃钟氏的琴歌 / 167

    第二十四章 经历重大自然灾害——陈其德和蒲松龄触目惊心的描述 / 177

    第二十五章 一个冒充官员的诈骗犯——罗奋鹏的供词 / 187

    第二十六章 一个幕僚飘忽不定的生活——汪辉祖的自撰年表 / 193

    第二十七章 赞美亲人——妻子致敬丈夫,弟弟感激长姊 / 221

    第二十八章 被捻军俘虏的少年——柳堂记录长达十五周的苦难经历 / 228

    第二十九章 与家人保持联系——曾国藩致其子曾纪泽的书信 / 242

  4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坐忘书 one book a week】N0.7 《最“潮”中医史》-- 以形补形行不行,古人医病智慧超展开

    《最“潮”中医史》

    出版社:三民

    出版日:2023/09/27

    历史上神医华佗明明神乎其技、无所不能,却仍旧无法拯救吐蛇病人。病人吐的是蛇还是虫傻傻分不清?

    现在人总说读书读到脑筋坏掉,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就连古人也认为读书太专注会伤身!(是不是找到藉口可以不念书了呢?)

    血液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中是神祕且具有力量的元素,经血、精液在中国更被视为追求长生与健康的祕方,甚至有皇帝差点因为经血引起暗杀。宫斗剧必备的“滴血认亲”到底是剧情烘托桥段,还是确有其事?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我们常吃的猪肉居然有毒,吃猪脑不一定补脑还可能导致肾虚?我们所知的民俗食疗和中医的食疗并不一样!(所以不能乱吃猪肉?)

    近代中西医相遇,双方是相互对立还是合作?随著医疗科学的进步,中医该如何朝新时代迈进?

    清末中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但他们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尝试用西医理论,来证实古代医学学说,重新诠释中国医学的技术与身体观。而随著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失利,西医与强国健身概念结合,担负起新时代责任,却使中医转而被视为落伍、不科学,甚至一度被官方废除。

    本书写作题材包罗万象,上至神医华佗、针灸穴道,下至民俗食疗、刮痧放血,没有生僻冷硬的历史,只有你想像不到的各种有趣故事!不仅内容极具延伸研究价值和阅读趣味性,同时收录了医疗史研究方法及总体视野的文章,是一本既符合大众史学写作精神,却又不失严谨学术性的医疗史读本。

    目录:

    推荐序 一本兼顾学术却又雅俗共赏的医学史 林昭庚

    推荐序 博古通今论讲医史 陈麒方

    序论

    Part 1 你身体内的那个东西?

    一 外科神医大战寄生虫?――不为人知的华佗医术

    二 如何感知“身体内长的东西”?――古代妇女的下腹腔肿瘤

    三 传统中国对“癌症”的认识

    四 中医与中国文化中的“情欲”伤身论述

    五 中国“血”字的身体观与医疗史

    Part2 食与药:从养生到卫生

    六 古代老人怎麽过好生活?――清代《老老恆言》的养生智慧

    七 近代中国人追求“卫生”的故事

    八 谈谈古人如何“防疫”?

    九 猪事大吉――猪肉的补养与饮食史

    十 补身兼治病――近代中国服用维他命的历史

    Part 3 历史上的医者与医学

    十一 对望中西医――近代东西方医学的相遇

    十二 民国时期反中医与反传统的文学家鲁迅

    十三 研究医疗史的捷径与阶梯――从《中文医史研究学术成果索引》一书的出版谈起

    十四 二十世纪初期东亚医病关係之一隅――《医师开业术》的源流与内涵

    十五 读《抗战时代生活史》――战争时的中医、患者与众生相

    <作者简介>

    皮国立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研究领域为中国医疗社会史、疾病史、史学方法、中国近代战争与科技等领域。著有《虚弱史:近代华人中西医学的情慾诠释与药品文化(1912~1949)》(2019)、《跟史家一起创作:近代史学的阅读方法与写作技艺》(2020)、《国族、国医与病人:近代中国的医疗和身体》(2022)、《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国的真相:一段抗疫历史与中西医学的奋斗》(2022)、《晚清身体诊疗室——唐宗海与中西医的对话》(2023)等学术专书十数本,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及期刊,并荣获国科会优秀年轻学者奖励、中央大学新聘卓越教研人员奖、全校优良导师奖等荣誉。

  4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坐忘书 one book a week】N0.6 《从肉刑到流刑:汉唐之間刑罚制度的变革》

    自汉文帝废除肉刑后,刑罚长期陷入“死刑太重,生刑太轻”的窘境。历经六、七百年的摸索,直至流刑的成立与成熟,刑罚失衡的问题才终于解决。

    以肉刑为核心的“古典刑罚”在流刑创制入律后走入历史,以徒刑、流刑为主体的“传统刑罚”逐渐奠定。

    本书以流刑为主题,展开汉唐刑罚的系列研究,透过刑罚变革的钜视角度,揭示从肉刑到流刑的历史轨迹,进而阐释流刑创制的契机与意义。

    出版社: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3/10/26

    目录

    序 从肉刑到流刑──汉唐之间刑罚制度的变革

    序章 问题所在

    第一章 古典刑罚的幽灵徘徊──汉魏以来恢复肉刑的争议

    第一节 争议的政治背景

    第二节 恢复论和废除论的观点

    第三节 从刑罚制度的发展看肉刑的争议

    第二章 三国两晋南朝的流徙刑

    第一节 魏晋以前的放逐迁徙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朝的流徙概况

    第三节 流徙地的问题

    第四节 流人的境遇

    第五节 流徙刑地位的变化

    第六节 流徙刑的性质

    第三章 北朝流刑的成立与确立

    第一节 北魏流刑的成立

    第二节 流刑在北朝成立的因素

    第三节 北朝流刑的确立

    第四节 隋朝流刑的发展

    第四章 律令中的流刑──唐代流刑的表相

    第一节 唐律“三流”的制定

    第二节 流刑的断决

    第三节 流人的押送

    第四节 流人至配所

    第五章 实践下的流刑──唐代流刑的实相

    第一节 流刑的加重(上)──加役与加杖

    第二节 流刑的加重(下)──远逐之地与远逐之期

    第三节 流人的放免

    第六章 非流之流──唐代流刑的变相

    第一节 配隶

    第二节 安置

    第三节 罚镇

    第四节 効力

    第七章 唐代前期流放官人的研究

    第一节 官人犯罪分析

    第二节 官人的“原刑”

    第三节 官人的处罚──流放与除名

    第四节 流刑的加重──长流与决杖

    第五节 流放官人的境遇与下场

    第八章 唐代后期流放官人的研究

    第一节 官人犯罪分析

    第二节 官人的“原刑”

    第三节 官人的处罚──流放与除名

    第四节 流刑的加重──长流、决杖与锢送

    第五节 流放官人的境遇与下场

    终章──流刑的创制在刑罚史上的意义

    一、流刑对既有刑罚的衝击与影响

    二、从“古典刑罚”到“传统刑罚”的变革

    作者简介

    陈俊强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2001)

    现职 台北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副校长(财务暨永续发展)兼主任秘书,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

    代表著作

    	
    

    《皇恩浩荡──皇帝统治的另一面》、《巨龙的蜕变──中国一八四○至二○○八》(合著)、《中国文化史》(合著)、《文化.聚落.共有财:环境变迁下的永续发展》(主编),〈唐代环境管理法律探析〉、〈六朝隋唐的岭南意象〉、〈唐代死刑发展的几个转折〉、〈关于唐代法律中的时间问题〉、〈从唐代法律的角度看李白长流夜郎〉、〈汉唐正史〈刑法志〉的形成与变迁〉、〈唐代前期死刑覆奏制度──兼论其与儒家思想的关係〉等论著数十篇。

  4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我怎么解决自己生活很无聊这个问题

    看书多,但是要看你看了什么书。

    我和libgen都推荐过许多书,而且网上都是有下载的。

  4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媛水不解近渴,一枝虹杏出强

    帮你发了图了。

    现在网站并不支持所有的图片链接。一般情况下使用telegra.ph的图床比较保险。

  4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上海万圣节是一场行为涂鸦

    这次上海的万圣节,已经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万圣节这种舶来品,已经被上海年轻人玩出了风格,玩出了水平,让在外国已经偏幼稚化和陈腐化的老万圣节,在中国焕发了新生。

    有背对着警察的蝙蝠侠。

    有扮成penis的姑娘。

    有“努力工作”的网红。

    有身穿龙袍的皇帝。

    有面目狰狞的维尼。

    有去年人人害怕今年人人奚落的大白。

    有号称能把人带回家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就消失的战狼。

    .......

    狂欢之中嵌入了对当下时代的精准把脉,又用反讽和创意的方式跟警察打着擦边球。

    谁说中国人没有幽默感,谁说中国人都被洗脑,谁说中国人没有反抗精神。

    上海万圣节,俨然成了一场行为上的涂鸦。

    那个伦敦小留真是拍马也赶不上。

  4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关于左宗棠是“民族英雄”式的正面人物,还是满清专制殖民刽子手?及如何正确反对伊斯兰极端主义

    好,我就在这里回复你一下:

    论坛上没有什么言论自由的困境。

    言论自由指的是对政府力量的约束,而论坛不是政府。如果一个用户觉得这个论坛不好,可以随便去别的论坛说话,或者自己开一个论坛,没人限制得了ta。所以论坛一点也没有妨害用户的言论自由。

    对留言的管理,论坛欢迎用户留言,但是论坛也有论坛的规则。这个规则是论坛自己定的,主要是为了维护论坛的干净整洁,没有脏话骂人等行为。此外要看用户的需求。如果大多数用户反对某件事,论坛也会适当调整。

    但也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要遵从大多数用户的意见。比如突然涌进一群troll,或者有troll注册大量小号捣乱,要求吃人和强奸之类,这也不能遵从,对不对?

    那么有人如果因为骂人被论坛删除留言,算不算妨碍言论自由呢?请问你在一个商场里,突然开口叫骂,保安也会轰你走吧?商场不是你家,你自己骂人骂痛快了,商场其他客人难道就要忍受你的叫骂吗?如果你的自由妨碍到他人的自由,这就不是自由了。

    至于说到粉红言论,本论坛并不一刀切。如果有人说共产党好,习近平伟大,请说出充分理由。如果说的有理有据,可圈可点,不仅不会被删,加精都有可能。

    那么,怎么判断是不是好文章呢?那就要看管理员的知识水平了。知识水平这个东西,不是投票决定的。虽然投票高低和知识含量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不然诺贝尔奖就海选算了,哪个科学家最受欢迎就让ta得奖。这显然不能,是不是?

    所以说,是不是好文章这件事,管理员说了算。

    那用户怎么知道管理员的知识水平高不高呢?很简单,你去看看管理员自己发的帖子,以及本站加精的帖子,自己做一个分析判断,就知道管理员水平高不高了。如果觉得管理员自己的帖子都是垃圾,加精的文章也是垃圾,那说明这个站就垃圾,或者跟你的口味严重不对味,那你也不用来了,对不对?

    相反,如果觉得管理员的帖子还不错,加精的帖子也可以,那就证明的管理员的知识水平不差,不是吗?

    以上是我的看法。

  4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转】以色列哈马斯冲突,中国社媒上为何反犹太情绪高涨?

    自哈马斯10月7日突然对以色列展开袭击以来,中国网络上的反犹太情绪高涨。大批网民们批评主要由犹太民族组成的以色列遭到攻击是咎由自取。一些人甚至感概纳粹德国领袖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当时没能将犹太人消灭干净。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所获得的有关哈马斯和以色列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以色列在受到袭击后星期天正式向哈马斯宣战,截至发稿,双方已经有超过1600人死亡。中国外交部周日(10月8日)表示“深表关切”这次的冲突,呼吁各方冷静克制,立即停火,同时重申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会晤后,中国追加措辞,表示“反对和谴责伤害平民的行为”。不过,中国一直没有谴责哈马斯。

    与官方的“犹抱琵琶”不同,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大量评论人士和网民们选择明确站在哈马斯一方,呼应着哈马斯的说法,谴责以色列。

    中国网民呼应哈马斯

    著名民族主义博主“子午侠士”在一条微博帖文中写道:“过去德国纳粹不让你们活,如今你不让巴勒斯坦人活,这个世界,谁也别把谁逼到死角,否则,就是给自己挖墓。”

    哈马斯领导人穆罕默德·德伊夫(Mohammed Deif)此前表示,发起这次袭击的原因包括以色列过去一年来对约旦河西岸地区发起的攻击、以巴在敏感的阿克萨清真寺上存在的争议以及以色列的犹太人在有争议领土上定居点不断扩大等问题。

    微博博主“贴小君”在贴出了几段收到以色列军事攻击后幸存的儿童的视频,并为哈马斯的攻击辩护:“战争过早在巴勒斯坦孩子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哈马斯是一个成立于1980年代的巴勒斯坦伊斯兰逊尼派组织,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是巴勒斯坦领土上两大政党之一,2006年选举胜利后接管了加沙地带的领导权。哈马斯在历史上多次对以色列的平民与军事目标发起打击。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哈马斯定性为恐怖组织。

    攻击犹太民族

    中国网络上这一轮对以色列的批评除了集中在地缘政治领域外,也蔓延到了对于犹太民族的攻击。

    “犹太人老是讲二战自己有多惨,历史上自己有多惨,你别问为什么,问就是种族歧视,问就是钱多遭嫉,其实犹太人在二战种族灭绝以前,在整个欧洲名声都臭大街了,” 博主“兔头学姐张铁根”写道。

    她称犹太人遭遇的歧视和排挤是由于他们自己太爱金钱。“这种人在中国社会有个词形容,叫做为富不仁、结党营私,是要被抄家灭族的,” 她在这条收获了超过2000点赞的帖文中写道。

    另一位博主“神嘛事儿”也表示,犹太人应该反思对自己的迫害:“古代埃及法老、古罗马的皇帝、中世纪的宗教教廷、纳粹,为什么这些都要跟犹太人过不去,按照我们现代的说法,为什么每次扫黄都有你 ,另外犹太人应该解释一下,为什么有他们出现的地方总是可以看到成体系的纳粹份子?”

    这条帖文收获了超过5000点赞。

    以色列官方表示一名在北京出生的以中混血女子在哈马斯的攻击中被绑架,目前下落不明。但在评论区,网民们纷纷谴责以色列试图通过该名女子的遭遇将中国拉入以哈纷争当中。

    “北京出生的以色列女孩,那么她是以色列女孩?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一条评论写道。

    “以色列人的事别扯中国,我还记得被以色列打死那位中国维和人员呢,” 另一条评论说。

    这条评论中的“中国维和人员”指的是中国军人杜照宇。2006年的以色列-黎巴嫩战争期间,在中东任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军事观察员的他在一场以色列的空袭中被杀。杜照宇的经历过去几天里在中国社媒上被广泛分享。

    以色列在中国社媒上的账号遭到了网民的围攻。在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的一条有关哈马斯攻击的微博帖文下,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写道:“打倒犹太恐怖主义和以色列新纳粹”。以色列驻华使馆已经关闭或过滤了每一条帖文下的评论区。

    除了指责犹太人外,一些网民也对纳粹德国的领袖希特勒表达了赞扬,并惋惜他没能完全消灭犹太人。

    一位网民写道:“还是怪小胡子,当时烧光了不就没这么多事了”。“小胡子”是许多网民给希特勒起的外号。 另一位网民写道:“历史终将为小胡子洗去他不该承受的罪名,搞不好还能洗白。”

    专家:犹太人在中国被误读

    对于中国网络上的反犹情绪,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Sino-Israel Global Network & Academic Leadership, SIGNAL)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魏凯丽(Carice Witte)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表示这来自对于现实的错误解读。

    这是由于缺乏获取优质信息的渠道。我不会说在中国真的有反犹太主义或是对于以色列或者犹太人的仇恨,” 她说。“这是洗脑的一种,这发生在你不知道到底在发生什么的时候,你只被灌输某一方的说法。这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中国近年来增加了与以色列的联系,特别是在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的科技交流和投资合作,但魏凯丽认为,在政治方面,自从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以来,中国在所有国际社会场合百分之百地反对以色列,连弃权票都不愿投。她甚至直言不讳地说道,历史证明,中国的中东政策其实上就是“在方便的时候出卖以色列”,目的是博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中国是最早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抵抗运动并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

    中国网络上一直以来流传着有关犹太人的阴谋论。这些阴谋论宣称犹太人通过共济会( Freemasonry)这样的社团秘密掌控着美国政界商界乃至全世界。

    中国官方媒体在过去也报道过所谓的犹太人对美国不成比例的控制。《人民日报》主管的《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根据美国媒体对美国各个领域的影响力进行排名,占美国人口仅为3%的犹太人操纵着美国70%以上的财富,其在美国经济、金融、政治、外交等方面有重大影响,是所有美国最强大的少数族裔。”

    一篇2009年《中国青年报》的文章也做出过类似指称,但没有提供数据来源。

    我们不能把中国网络上的所有反犹主义都归咎于中国政府,但政府推广的刻板印象和错误叙事模式无疑对这样的情绪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中国、香港、台湾研究主任王亚秋在电子邮件中告诉美国之音。

    她指出,由于中国当局通过审查等多种发生限制民间的不同声音,反对反犹主义的观点很难流传开。“就算在中国社会里有人想要提出不同的观点并驳斥仇恨的刻板印象,他们也很难做到,” 王亚秋认为。

    美国之音原文

  5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关于左宗棠是“民族英雄”式的正面人物,还是满清专制殖民刽子手?及如何正确反对伊斯兰极端主义

    2047注册不是管理员,只是一个普通用户。ta的言论不代表本站。

    我才是管理员。

    如果您从头看到尾,就会发现,我一开始说的很委婉,希望他能把文章写的更容易理解。

    而楼主上来就说“左宗棠不认识吗”?后来说的攻击性越来越强,不分青红皂白一通乱骂。这到底是谁不客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