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gen
@libgen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
关注的小组(6)
动态 帖子 959 评论 1369 短评 5 收到的赞 4708 送出的赞 5918
  1.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不明白播客】EP-004 伊险峰/杨樱:上海封城中的文艺复兴

    
    上海封城像中国现代史上一次次的人造灾难一样,没有媒体被允许诚实全面地记录、报道,几乎所有的表达都是个人视角,屈辱的市民只能用转发来表达抗议。但同时,上海封城也促成了一次小小的文艺复兴。诗歌、音乐、小说、图片、视频、脱口秀、播客,甚至笑话都精品迭出。
    
    《小鸟文学》做了三期上海封城特刊,把散落在互联网各个角落和无数手机截屏里的内容用编辑的语言和审美记录了下来。
    
    在这期节目里,《不明白播客》与《小鸟文学》共同创始人伊险峰和杨樱讨论了在大时代面前他们作为写作者和出版人有哪些冲动,以及记录与历史的关系。
    
    伊险峰是《第一财经周刊》的创办人。他与杨樱共同创办过非常有影响力的《好奇心日报》,并一起创作了关于沈阳和沈阳人的非虚构书《张医生与王医生》。
    
    

    这一期非常好,先分享一下文中的三期特刊:


    时间轴:

    02:58 伊险峰在办公室住两个月的缘由和经历
    12:18 为什么在动荡时期,江湖上的人更容易找到生存的办法
    18:48 上海封城期间出现的各种艺术作品可以被称作是文艺复兴吗
    28:13 为什么选《试着勇敢一点,把zy写成自由》这首诗
    41:38 「另存为-上海市民艺术展」图像特辑的照片是如何挑选的
    46:57 如何看待创办《好奇心日报》以来办媒体和文学杂志的经历
    53:14 真实记录时代几乎是死路一条吗
    57:55 人在被权力驯服下是否会逐渐适应并忘记正常生活
    59:51 上海封城可能的更长远的影响以及"社会想象"
    1:07:05 上海人在封城中进步的地方
    1:10:10 还会继续写作吗
    1:15:38 伊险峰谈韬光养晦
    1:17:50 嘉宾推荐书目


    下面分享特别触动我的几段,非常推荐大家去看全文或听这期播客

    写作应该摆脱宣传气

    袁莉:这次上海市民迸发了强大的旺盛的创造力,就像我前面讲的,他们创作了很多引起广泛深刻共鸣的文字、艺术作品,有人称之为一次小小的文艺复兴,你们同意这个说法吗?

    伊险峰:我不是太同意“文艺复兴”的说法,因为我觉得,其实我们就是以上海所有让你看到的歌也好,或者说他们做了一些视频或者拍了一些照片,这些东西我觉得都是一种相对应激的反应,它百分之百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

    这些东西也很简单,就是什么东西能作用于你的情绪,什么东西能表达你的情绪,当你的愤怒无以复加的时候,可能有一些人写诗,或者有一些人录了一些歌。我觉得以上海2500万人… 上海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为聚焦,所以你看到他们又写了一首歌,这个歌多迷人,是吧?

    假如从概率上来说,2500万人的两个月时间,它会诞生大量的艺术作品,你画画也好,拍照也好,视频也好,这也是一文明中心的,是吧?只不过是集中的爆发于某一个点,好比说《四月之声》,它就是在四月二十几号的晚上集中地出来,假如说咱们按艺术的标准或者说什么的标准来说,我觉得它正常地会产生一些作品。

    再一个,你像我们做《小鸟文学》的时候,我们从3月份的时候就一直…其实更早的时候,我们因为有一些年轻作者给我们投稿,我们有一个栏目就是专门发年轻作者,他们很早就开始写关于疫情的,也不是上海封城,上海没封的时候他们就写很多其他地方封城的东西。

    我们跟作者读者交流的时候一直强调的东西就是你没有能力,这么快就…就是说我是一个作家,我能更好的去把握这些东西。你把握不了的。所以我们一直跟作者说,你写的这个东西好像是干预了社会,或者说是进入到一种时效性的写作里边。但是你脱不了“宣传气”,这个“宣传气”跟你遇到的反感的、所有宣传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有一个人他给我们回信,说我不太同意你们编辑的观点:我们是正确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表达?我(的回答)就很简单了:你以为他们在做宣传的时候不认为自己的东西正确吗?人家也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你觉得他们那个东西对吗?我觉得未必是对的。那好,他们认为是对的,你认为是不对的,假如说我们都用宣传煽动的语言去写的话,这个东西可以成为一种政治的表达,但它不是文学的表达。

    如果说到我们“文艺复兴”了的话,没有文艺,大家都在宣传、都在“煽动”,这个“煽动”我不是说就好比说国安找到你了然后说“你们做的东西是不是煽动?”你们写这个歌本身就是煽动,就是煽动啊。为什么你能煽动,我不能煽动,对吧?我已经没有多少话语权了,我已经没有多少机会来表达我的东西了,我为什么不能煽动?

    假如说,我们是面对有人来质疑你,或者说当你就是要表达政治的时候,你就是要煽动、要宣传。这个东西是没办法的一个事儿,你就进入到语系里面去了。但是假如说你是提到“文艺复兴”,或者说我们《小鸟文学》要做的文艺作品的时候,离他们远一点,或者说,你真的有伟大的思考。

    有一个南非作家提到的,说南美的所有作家都在写一个事儿,都在写反独裁,这个东西我觉得是一种…像马尔克斯用他的方式,波拉尼奥用他的方式,当你用这些方式,可能有一万个人都在写反独裁,可能有9900个人都是在写宣传、煽动,或者看着像属喊口号一样的文章,是吧?我们左联的时候不也一堆这样的人吗?但是,还是有100个写得很好,然后有10个让你看到波拉尼奥,你看到马尔克斯。你看到这些人的时候,你就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作品,但是这是大量的一个分母的结果。


    要表达我们自己觉得正确的东西

    伊险峰:恐惧肯定还是知道它有一些可能性。我其实没有那么多恐惧,我没有那么多恐惧的原因是,我觉得你是做这个的,它的风险和成本里边,你过去做媒体,你得到的荣耀里边都已经有这方面的成本。网站被关呢?我觉得网站被关的可能性始终是有的,我们即使啥也不做,网站不也被关了,对吧?被关的网站多了,是吧?

    其实就跟前一段封城的时候的阳性是一样的,因为你面对的东西根本不是病毒,你面对的东西不是限制你自由的人吗?所以我们所有的事都是在做不要去对抗限制我们自由的这件事,我们即使是保持一个阴性,也是为了我们早一点出去。结果我们保持了很长时间阴性之后,然后我们也出不去,是吧?大家还在互相吓唬自己,说别出去,你看隔壁和外边什么的都是什么,这个东西就是说,你就失去了你的价值。就好比说,我做所有事都是为了网站不关,这东西是你的一个人生目标?这肯定不是我的人生目标,我人生目标为什么是我的网站不被关呢?我的人生目标是要表达我们自己觉得正确的东西。

    人的尊严不能一次一次被羞辱,韬光养晦的代价就是被羞辱

    我觉得与其说害怕网站被关,那个感觉也是一种应激,就是那种羞辱感,我觉得是跟你的同事《纽约时报》当时问好奇心被关闭的时候,我说过几句话,里面有一句话被他quote,我说:没有尊严,做媒体没有尊严,没有dignity,因为咱们都是有审美的人。就像做特刊,你也不能衣衫不整就出街。我们那时候做好奇心,你知道这篇文章被删了,那我们对于一个新闻怎么才能写得好看,什么才是合格的 feature(特写)还是有要求的,但是你辛辛苦苦的,记者和编辑。。当然,这事现在很普遍了,当时还是觉得自己委屈。你还是致力于按照我们接受过的新闻教育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存活5分钟10分钟。而且它让你不停地写保证书什么的。

    我觉得除了刚刚伊老师说大前提,比如说你要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之外,还是一个要维持人的基本尊严吧,就是你不管是作为一个从业者的尊严,还是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我觉得基本上已经倒退到人的尊严。你不能一次一次被羞辱,因为你一旦配合它,还有人劝我们要韬光养晦,韬光养晦的代价就是被羞辱,我不能忍受。

    1989年的影响

    题外话,好比说1989对中国的影响,肯定是属于应激反应。从1989年6月份到其后的一两年的时间,因为那时候我上大学,我知道就是属于被欺负了,大学生被欺负了。现在上海人被欺负了的想法其实是大同小异的。被欺负的想法不会持续很久,可能持续两三年吧。但是到92年的时候,我们知道92年中国有一个92派是吧?有一批政府官员辞职下海,他们是对体制的一种失望。体制当时是有一个正向的激励的,不管是第三梯队还是干部年轻化、知识分子化什么的,当时他有一个正向的激励,并且当时报国的思想还是很强的。但是你知道92派是一种对体制的不信任,对体制的不信任一直影响。92派真正对社会起作用,不是说他在90年代到00年代的时候挣多少钱,而是他们这种把钱看成所有事情的成功标准。因为最优秀的那些人,他认为且是最重要的事儿,对这个社会的伤害远远大于在90年代初的时候被欺负的感觉。

    我们一直研究小粉红,小粉红的父母都是这一代的人。他们的父母跟我年龄差不多大,比我再大一点,60年代,他们也可能80年代的时候经历得更多一点,他们本身原来直接用“犬儒”这两个字就概括了,实际上这里边包括了所有的东西。好比说92派的钱、价值观的问题,对所有事儿不信任,对政府不信任。

    我这两天正好看查尔斯·泰勒写的《现代社会想象》,他说社会想象是建立在所有的人对社会的一个合理想象的基础之上,他才有社会行为。我这个总结不太地道,它核心的东西就是说,当一个人好比说他参加选举投票,他投票的时候,他是知道自己投这个票是有用的——我的意见是可以被形成最后一个结果的,当然也可能是被否定掉的那一方的。就是我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跟社会去交流的时候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然后他举了一个反的例子,游行示威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因?我游行示威的时候,我预估的结果是什么呢?我得知道我差不多能达到这些东西。然后他又延伸到,公共领域是什么,公共领域是政府能听我说的话,是不是执行这是另外一回事。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1989年的影响要大无数倍,就是因为一代人觉得:我的社会想象是没办法跟政府去沟通的。这是可怕的一个东西。这个可怕是影响到好比说他怎么去跟他的孩子去交流,他告诉孩子不要去想这个东西。我们采访上海的小粉红,也住这附近的一个小孩邻居,02年03年的吧,他爸肯定是成功人士,一个律师,在外滩有事务所,他住在我们这附近最厉害的楼盘里边,生活特别好。他在写一个论文,中学生的论文,罗马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爸说:“你了解罗马吗?”“我不了解。”“走,咱们去!”然后去一个礼拜罗马。当然现在他们想出去都出不了了。但他肯定是崇拜他父亲的,他父亲教给他的和他自己的想法都是:政治是没用的。他跟他同学之间也会交流这些东西,然后他也会听。他是一个视野相对来说还可以的人,但是他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政治是没用的。

    你就知道他爸到底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给他?我们没太深入地去探讨。我跟另外一些人深入探讨过这些东西。好比说,上海的这个事儿它到底会影响多久?从5月30号开始大家宣布解封了,市委市政府成天庆功,庆功会里边表扬所有当时让我们委屈的敌人,然后他们同时说感谢上海市民。可我为什么要被你感谢?这个东西它持续下来会是怎么一个影响?大家应激反应说要“润”了。你“润”不“润”得出去,这是另外一个事。“润”也是一种态度。假如不“润”的话,接下来又一拨的新人在成长,又一拨的新人要怎么去面对他的孩子,他怎么去面对政府?我觉得这次社会伤害极其大。我觉得在我经历的时代里边,这两个事的重要级别差不太多。诶,我们怎么讲到这儿的?


    嘉宾推荐

    杨樱:

    《休战》 普里莫·莱维 著

    《客居己乡》 哲尔吉·康拉德 著

    《人各有异》 E.B.怀特 著

    伊险峰:

    《出埃及:我的记忆》 安德烈·艾席蒙 著

    《说吧,记忆》 纳博科夫 著

    以赛亚·伯林的著作,如《俄国思想家》和《浪漫主义的根源》等

  2.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长毛象(Mastodon)中文圈小介绍

    什么是长毛象(Mastodon)?

    转自1234.as的介绍

    Mastodon,中文称为长毛象,是一套软件系统,通过它可以建立一个类似微博的网站。1234.as 是使用 Mastodon 建立的网站之一,称为 Mastodon 的「一个实例」,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

    实例之间用户可以互相发现彼此,并评论、转发、私信,就好像在一个网站一样。

    实例之间还可以「复制」、「冗余」信息:假设A站用户小明被B站用户小红关注了,那么A站小明发的嘟文也会保存进B站的数据库,小红看到的小明的嘟文,实际上是来自B站保存的内容。

    在两个以上的实例之间这种信息交换与冗余持续发生,成千上万的实例互相组成了 Mastodon Fediverse Network,俗称长毛象宇宙。


    鉴于长毛象的开放特性,个人还是推荐注册 https://mastodon.online,之后你可以关注任何兼容 Mastodon 的服务器上的人。如果你要注册以下实例(部分为审核邀请制),请自行遵守它们的服务器规则。

    (转)中文长毛象联邦宇宙纪事


    https://m.cmx.im(草莓县)

    服务器规则

    长毛象中文站是一个开放,友好,有爱的社区。长毛象中文站主题为喵,汪,各种动物,社交,科技,编程及生活。发言内容只要没有明显违法内容均不禁止。无论你的兴趣点是什么,我们欢迎友好、热情、乐于分享的朋友。

    免翻墙镜像列表:https://unblockcmx.netlify.app/


    https://alive.bar (活吧)

    服务器规则

    你好,欢迎使用 alive.bar 社交媒体实例。 alive.bar 仅仅是一个服务器位于美国的网站,它使用了「长毛象(Mastodon)」服务。


    https://o3o.ca

    服务器规则

    欢迎来到o3o/嘟站!这是一个泛话题社区,无论你的兴趣是什么,你都可以自由地通过发布“嘟嘟”来吐槽一切、摸鱼扯皮。本社区由加拿大O3O.CA运营,我们相信由社会组织运营基本通讯软件和设施是必要的,它们不应被控制在大型企业和政府手中。


    https://1234.as

    服务器规则

    本站服务器设立于海外,面向全球华人服务。本站与「反华势力」或「亲中团体」无任何关联,并不代表或归属于任何组织。建立此站的初衷仅为满足个人爱好和便利,并不涉及任何政治诉求或政治目的。本站将致力于营造「理性客观」的思想氛围,反对极左或极右,倡议用户辩证地看待问题与矛盾,认同接受群体的多样性和事物的多面性。


    https://bgme.me (饼站)

    服务器规则


    以上五个是长毛象中文圈比较热门的实例了,更多长毛象中文实例注意不要使用在中国大陆ICP备案的实例。如果你有推荐的实例,欢迎评论。


    怎么在长毛象找到有趣的人?

    1. 逛逛NeoDB,在你喜欢的书或影视下面找同好。
    2. 检索特定的实例,如@m.cmx.im。部分实例开放用户名录。
    3. 检索特定关键词。

    其他和推特类似。

  3.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NeoDB:一个自由开放互联的书籍、电影、音乐和游戏收藏评论空间

    主站:https://neodb.social


    https://neodb.social/announcement/1/

    本站致力于为联邦宇宙居民提供一个自由开放互联的书籍、电影、音乐和游戏收藏评论空间。

    用户可以自建条目,也可以导入以下站点的条目链接:豆瓣, Goodreads, The Movie Database, Steam, Spotify, IMDB, Bangumi, Bandcamp


    给新用户的NeoDB入门指南

    你也可以关注NeoDB的官方帐号:https://mastodon.social/@neodb


    要使用这个平台,首先需要一个 Mastodon(长毛象)帐号,个人推荐新开的这个实例:https://mastodon.online,站长就是 Mastodon 的创始人,可以用临时邮箱注册。注册登录后可以看到其他用户对某本书或电影的评论,但不注册也能检索条目,如《银翼杀手2049》

    这个项目的初衷想来是创造一个不受审查的豆瓣,这样书影音用户就可以在被审查的条目下自由地评论啦!

  4. libgen 图书馆革命
  5.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22】贾樟柯导演的《天注定》:暴力为何在中国频频发生?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二十二篇。

    更新:NeoDB有网友做了片单


    剧情简介

    家住乌金山的大海(姜武 饰)对村长和焦胜利利用煤矿大发不义之财愤愤不平,他几次三番要讨个说法,但都碰了一鼻子灰,甚至被对方暴揍一顿,大海心头的怒火被彻底点燃;游走全国各地的三儿(王宝强 饰)赶在春节前回家,家中正给七十岁老母祝寿,他对一切都兴致索然,只向往着佩带手枪行走江湖的血腥岁月;在按摩院工作的小玉(赵涛 饰)希望和情人(张嘉译 饰)早点儿确立关系,送走情人后,她被对方的妻子教训了一番。未过多久,两个仗势欺人的客人对她图谋不轨,由此引发了不可挽回的冲突;在东莞打工的小辉(罗蓝山 饰)为逃避给工友的生活费,来到一家夜总会谋生。他邂逅美丽的同乡(李梦 饰)。爱情很美好,现实太糟糕。对这个内心空洞的青年来说,似乎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影片由四个故事构成,看来互无联系,却环环相扣。场景空间从中国北部的山西,经过西南的重庆,到中部的湖北,最后到南部的东莞。而故事原型的新闻事件时间由2001到2012年,涉及分别是胡文海案,周克华案,邓玉娇案和富士康跳楼事件。贾樟柯利用时空的纵横描述,加以虚构达到真实,讲出暴力事件在中国频频发生的原因。


    BT下载


    完整影片

    youtu.be/IxB8PhPIZ4E

    相关评论

    《天注定》──究竟誰有罪?

    如何评价电影《天注定》? - 知乎

  6.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The Sociologist】纪念六四,实际上是抵抗被全面宰制的重要实践

    https://t.me/thesoc/450


    塔西佗说,暴政专制的和谐、稳定的表相之下,是以邪为正的末世。孟德斯鸠说,专制制度下,恐惧杀死了人们所有的希望和抱负,他们所有的努力斗不过是为了求生而已。陈寅恪说,中国之人,下愚而上诈,独裁以暴力和诈术治国。阿甘本说,极权暴政之下,要么是野兽,要么是牲口。阿伦特说,极权在整个社会中制造不思考、无判断、机械服从的齿轮和螺丝钉,极权制度依赖用来改造人性的使用暴力的集中营、迫使民众处于相互隔绝并无共同抵抗手段的孤独状态、维持极权统治所施行的官媒宣传和组织手段这三个支柱。

    1989年六四事件,是极权政体周期性的暴力恐怖巩固手段,其成功地浇灭人民的政治热情,剩下的是政治绝望和冷漠。牺牲全社会的正义,换来权势集团垄断的经济增长,经济繁荣表相,掩盖着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民众无共同政治理念,无共同价值前景。

    在这种后极权之下,对六四事件的纪念,实际上是抵抗被全面宰制的重要实践。

    三十多年来,半自治的香港是中国唯一能大规模进行六四纪念活动的城市,其参与程度、是否能顺利举办,一直以来是中国的民主发展的风向标,国安法的实施令这两年的香港极剧恶化。

    两年前,2020年之时,香港已经开始援引COVID公共集会限制禁止六四烛光守夜活动,而当时亲民主人士与许多市民无视禁令,依然组织参加抗议活动。2021年,香港警方直接在六四之前封锁维多利亚公园,市民只能在其他地方自己纪念。

    而今年2022年的第三十三周年,香港可以公开纪念的空间几乎完全丧失,可供公众了解事件的书籍、纪念馆、雕塑也被逐一消失。警方和康文署表示「被预订做其他用途」或「进行维修」而暂停开放维园球场,是为连续第二年封锁维园。天主教团体表示担心国安法而不举行弥撒纪念遇难者,循道卫理也取消六四晚会,小范围提前举办「为国民求平安祈祷会」。支联会被解散后,六四博物馆被国安突击搜查,各种展品和历史物证被作为证物带走,网站在香港被屏蔽。民主派议员郑家富要求政府公布公共图书馆内关于六四事件的书籍的可外借或参考的情况,而其中有29本被下架,包括《六四日记:广场上的共和国》《八九中国民运报章头版专辑》等,其余大部分书可阅读但无法借阅,且读者获得阅读的申请流程十分繁杂。去年12月,香港大学内的「国殇之柱」雕像被移除、太古桥上的六四标语被遮盖、中文大学内的民主女神雕像与岭南大学内的六四浮雕也随之被拆除。

    即使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今年的6月4日依然有艺术家在铜锣湾进行纪念表演,展开白色卷轴、冰块中的蜡烛、口中放置植物、人行道上的数学题记事本。而大学中的纪念雕塑被移除后,中大学生也匿名组织校内寻找3D打印的民主女神雕塑复制品的活动,被拆除的国殇之柱在上周于挪威奥斯陆大学公园揭幕。

    而在这个闷热、潮湿、阵雨的夜晚,我也带了一柱烛光,和一群可爱的朋友聚餐聊天,稍稍缓解了糟糕的天气和政治环境下的苦闷。

    最后借用来自《纽约时报》亚洲科技专栏作者袁莉最近开设的一档播客,其中 第一期 采访作家慕容雪村,他在2014年在布拉格的一场会议上,听到一位经历过苏联末期的俄罗斯学者所说了一段话------

    在极权的系统和国家中,做一个反对者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要做好做时代的沉默者的准备,独裁社会就像一片大海,几米之下完全没有光,独裁者就会把你扔到这片区域,你在那里死得无声无息,后人也不会记住你的名字,但是从后来的历史看,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产生变化,就是因为有无数的时代的沉默者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信念------我们可能死在暗无天日的黑夜里,没有人记得我的名字,没有人知道我们因何而死,但是我们可以欣慰的一点是------我们的尸骨上所发出的微弱的磷光,依然可以照亮后来者的道路。

    本频道往年六四回顾:2019年2020年2021年

  7.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六四特辑】反映八九学运全程的3小时纪录片《天安门》、NHK纪录片《天安门事件~决定命运的50天》 and more


    六四事件:广场备忘录- BBC News 中文

    1989年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国政府动用军队,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市民开枪,曾令亿万人充满希望的政治改革戛然而止。

    这个震惊世界的事件,如今在中国仍然是不能公开讨论的话题。

    一场学生运动,为什么以武力镇压结局?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youtu.be/ExqqdUXXdgA

    It's my duty的出处。背景音乐: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六四事件:BBC天安门现场报道全记录

    BBC中文YouTube回顾当年BBC对民运的一些报道,此短片收录了1989年6月3日下午1时以及6月4日晚上9时的BBC电视新闻中有关天安门广场情況的报道。记者分別是John Simpson和Kate Adie。

    youtu.be/Ea3LiY7aMVI

    NHK纪录片 天安门事件 ~决定命运的50天

    剧情简介

    被中国政府称为「反革命动乱」的天安门事件,时至2019年后的今天已经30年,提及事件在中国仍是一种禁忌。要求民主、手无寸铁的市民,为什麽以及如何遭到武力镇压的,实情依然不为人知。

    NHK为追查事件真相,採访了中国及世界各地的当事人,搜寻到新的史料。从中可以一窥事件发生前周密部署军队的情况,以及政权内部权力斗争的一端。 此外,从西方各国的外交档案中,也显示出欧美领导人,重视与推进改革开放的中国的经济关係,表面上谴责中国,桌面下力图回避关系紧张的真相。

    天安门事件带来的民主程序的挫折,在中国民众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也为此后共产党推行强权一党统治铺平了道路。

    本片重新审视决定中国大国命运的50天,揭示天安门事件的众多谜团。

    youtu.be/gab7WlEz0x8

    剧情简介

    《天安门》(英语: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美国制作的访问纪录片,通过访问及回顾,描述关于1989年发生在天安门等地的整个八九学运。该片曾于香港一间戏院上映了几个月,上映期间宣称是由法国拍摄,但事实上,该电影是由美国纪录片制作人卡玛及其丈夫高富贵(英语:Richard Gordon)担任导演及制片,David Carnochan担任副导演及剪辑工作。该片是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的Frontline系列历史纪录片的一集,但同时也作为单独的纪录片上映、发行和参展。该片于1995年10月在美国首映。本片由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及美国公共广播局资助拍摄。

    按照该纪录片的说法,影片“通过采访当年经历过这场运动的学生、工人、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再现了这五十天内发生的争端、愤怒、无畏、亢奋、荒诞、以及种种悲剧,并对运动中人们所习惯的思维观念和话语体系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影片内容在探讨运动发生的原因,和部分运动领袖在抗议运动进行中的不适当行为。尤其是影片针对另外一位运动指挥柴玲,在她逃亡过程中对外界关于6月4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发生的“坦克把学生碾成肉饼”、广场死亡人数达200至4000多的描述,绝食运动发起人之一的台湾歌星侯德建强调,他“6点半还在广场上,一点也没有看见”,他接着表示这些描述是“以谎言打击敌人”。其他包括刘晓波、韩东方、吴国光、梁晓燕等人都在反思当时社会和自己的行为。

    不过,影片还是纪录了部分发生在天安门周围,以及北京其他街区的解放军开枪及人民伤亡的情况,其中包括后来发起“天安门母亲”活动的丁子霖描述她儿子参加抗议活动被打死的经过。影片还纪录了在当时有人因为接受境外记者采访说政府有拿“坦克压学生”而被判刑10年。影片最后以画外音的方式,指出邓小平“面对改革带来的危机,他拿起来旧式武器”,他“想在历史上留下知民爱民的名声”“但是六四屠杀成为他无法抹去的一笔”。


    完整影片

    youtu.be/uyauJ34d2K0

    电视剧:中美国 Chimerica (2019)

    剧情简介

    一位美国摄影师(虚构人物)曾在1989年北京天安门事件中摄下"坦克人"的画面。若干年后,他希望寻找到"坦克人"的下落。为此,他寻求在中国的一位朋友的帮助,这位朋友的妻子在天安门事件中罹难。剧本旨在通过这位美国摄影师的虚构经历来反映美中两大国之间复杂交织的关系。


    Google Drive下载

    BT下载

  8.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歪脑】生于六四后的人如何讨论六四: 这是不是我们记得六四的最后一代?

    https://www.wainao.me/wainao-reads/last-generation-remembering-june-fourth-06032022

    她的改变就在那时:她意识到,在她站立的校园草坪上,曾经堆满了1989年牺牲的师兄师姐的遗体。对她来说,六四一下子从历史事件,变成了“我站在的地方是我前辈经历过的痛苦”。


    六四事件过去33年,相关的话题在中国从来都是禁忌。而这禁忌同时给人带来了恐惧和神圣的多重情绪,无论是家庭成员间的口传还是课堂上的心授,有关六四的只言片语从来就在中国民间传播着。三十三年后,在失去子女的一代逐渐离世、亲历六四一代逐渐老去、新的一代并未有相关经验的当下,有不少讨论在也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六四的记忆对于年轻人是否还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六四的记忆,这是否是最后一代?

    我们在六四33周年前夕,采访了八九年后生人,在世界各地有着中国内地背景的年轻人,谈他们印象最深的六四画面,期望了解他们这一带如何认识六四,如何理解六四。


    LUKE:不惊讶屠城,“这才是我心中的老共”

    Luke将近30岁,人在英国。他来自一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初中的他政治曾经考过全年级第一,但是他发现自己学的越多越不正常。他认为,政治就是"转着圈给自己吹上天,怎么好听怎么吹,还不能吹过"。熟练这种技巧的他当时知道,现实和课本是对不上的,但是当时只是为了得高分,他也明白,"分数越高证明你这个人越无耻。"

    关于六四,家中的长辈都有在谈,他们总是讲得隐晦,如暗语一般相互能听懂,却不想让还是孩子的他听懂。无论是新疆还是香港,Luke的家人每每谈及时政,都会用"看穿世事"的口吻说:"老共是挺狠的,对谋朝篡位是不留情的。他们什么手段都会用,搞不好就开坦克。"

    Luke认为,他的上一辈对执政者的"底线"认识得非常清晰:"也就是没有底线。每每谈论'反党'事件,他们谈论的不是对错,不是新疆人应该有多少权力、或者香港人能不能获得普选,首先想到的是香港人完蛋了,要被折腾死了。其实对错他们心里也知道,但是既然知道要被折腾死了,对错也就不重要了。"那一代人心中深深植入的恐惧,从来没有散去。

    而对六四有具体的了解,有赖于Luke大学时期学信息工程的室友。他有一天神秘兮兮得说,我给你看个宝贝,就帮Luke的电脑翻了墙。他问Luke,知不知道"天安门事件"。

    "我当时只知道六四事件,却不知道这两个事件是一个事。"

    从电脑中"屠城"的画面开始,他便在生活中一发不可收拾地继续了解下去。"你越禁止我越看,在有限的空间也会聊,老师同学喝多了也会讲,发现周围的很多人都不知道。"

    记者问他,接收到"屠城"这一资讯的时候,心里是否有什么震动。

    "没有。这才是我心中老共的状态。"他很淡定。"我知道很多事情无论是在党内还是社会都是讳莫如深的,我知道这些都不会是什么好事。六四只是让我清楚地看见了中共的所作所为。这是无法抵赖的证据。"

    身边的同龄人或也曾有过一些类似立场。他说自己毕业的时候有很多人对政党、政权现状不满,但是慢慢发现有些朋友往回走了。"很多人在这些年都在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他离开中国后,和曾经的朋友就时事问题聊了半年,之后这位朋友告诉Luke,自己把和他的聊天记录全都保存了,并提交给有关部门。原来这位朋友已经入党了。

    这位党员朋友说:"之前我们这些人太过愚蠢,怀疑这个政党。"

    而今年他和一名女性朋友谈起丰县铁链女事件。这位朋友对他说:"如果你(对中国)失望,就去建设它,而不是成为自己摒弃祖国后安慰自己的理由。"

    其实Luke也在体制内工作过。他回忆,他在工作领域中,见识了穷人的拮据和无助、有权阶级的养尊处优;在他的工作场所,收受贿赂是常态,每个人在其中必须一起贪污,否则难以生存。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无奈。

    在官方有着巨大力量的当下,他并不会对"平反六四"有任何乐观的预期:"平反是中共要考虑的。底层框架不改,外面再怎么喊也不可能平反。在中共看来,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他们的结局只能允许有一个,从起点已经能看到终点,中共不允许有其他结果,更多的的抗争换来的只是更多的牺牲。"

    他目前在国外生活。未来他也会有自己的下一代,他说自己将来对自己的孩子,会把六四当成一个历史事件来讲,他不想做过多的引导,只会告诉他当年中国发生过这样的一场屠杀,像德國納粹在境內袭击犹太人的"水晶之夜"一样。"他又不是中国人了,到时候六四对他来说就是人权问题,如果不想关注就算了,他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关于六四,有什么记忆深刻的画面吗?"

    他发来一张头戴红色头巾骑自行车去往广场年轻人的图片。

    NINN:当时的中国人自信可以改变这个国家

    “记者问他为什么去游行,他回答,It’s my duty.”对生于1996年的Ninn来说,这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的照片也是一张印象深刻的画面。来自北京的他,此时人在美国。“我觉的当时的中国人是有信念的,坚信自己可以改变这个国家,当时脸上的笑容显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不是那种视死如归的表情。”

    他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天安门是很开放的,人们可以席地而坐,在那里野餐、放风筝。在他的印象中天安门是属于领导的,是他们开会的庄严场所,他没想过,有人会在那里示威,更不要说“屠杀”。

    高中时候的他,开始翻墙搜索维基百科。关于“中国”的词条中,排名前五的就有“六四”。“当时以为写错了,以为是‘五四’。点进去一看,我操,当时就觉得前15年白活了。”他问家人,原来家人当时“看学生怪可怜的”,曾经给他们送过食物,结果就被警告,也写了不知道多少次检查。

    到了美国,他也见到过周锋锁、方政等经历了六四的年长民运人士。“他们都长期都活在过去的阴影中,这是长久的创伤。我很尊敬他们,但是每天都活在六四中,还是太过压抑了。”

    如今,Ninn选择在每年六四期间回看六四的电影或当时的记录,来纪念这桩中国历史上的惨剧。

    小柯:目击历史真相的面孔是可怕的

    生于1997年的小柯是福建人,目前生活在香港。记得初中的时候,福建当地发生社会事件,谈论时父亲顺道提起六四,态度有些戏谑。当时小柯诧异于近代中国竟然隐藏着如此重大的事件,父亲却惊讶,小柯一点也不知道六四。

    小柯来到香港后,才开始系统性地了解六四。香港同学有意无意间会好奇中国的情况,六四是经常被问起的话题。"香港的通识课程中,六四是比较重要的议题------当然如今可能已经没有了。"在2019年香港运动之后,通识教育科被认为引发社会动荡的原因之一,受到政府的大力调整

    小柯曾经做过香港支联会的义工,在6月3日晚上去维多利亚公园帮忙搭棚做布置,6月4日协助维持秩序和筹款。"看香港人把没有那么切身的事情看得那么重,当时会很有触动。"但他也觉得,在中国和香港现状急剧变化的当下,晚会没有那么重要。"宗教意味太浓,也有些鸡肋。现实有更需要迫切回应的东西,六四不讲也无所谓,讲也没什么作用。"

    作为经历过2019年返送中运动以后的香港人,小柯对更遥远的六四感觉很难共情。"我已经把自己完全从中国的语境里抽离。中国每次有事发生,我也会觉得很惨,但是就像看非洲某个国家爆发疫情一样,有些隔岸观火的感觉。"

    对他来说,关于六四最深刻的画面是他在六四纪念馆做义工当值时所见到的。前去参观的内地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89年的社会运动,而"当他们看到血衣和弹壳的时候,脸上呈现出的都是'可怕的'神情。"小柯努力解释这种出现在每一个参观者面上一致的"可怕":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参与过89年,也从民间口传中听说过屠城,但如此真切的目击历史现实,仍旧会对着参观者产生巨大的震撼。那是一种复杂情绪的集合体:有将信将疑的尴尬、有对血腥杀戮的不适和面对真相的无措。

    他说人们在纪念馆里表达欲很强,想去讨论,因为心里压抑了太久。有说自己是当年武警的观众说,自己拿着警棍在广场上,他记得旁边人用警棍敲了女学生,女学生就晃晃悠悠倒了下去了。也有观众批评说,其实你们也不客观,六四也不完全是这样子。

    对此小柯认为:"如果你觉得支联会的观点不客观,我还能接受,但是当你看到血衣弹壳相片不客观,哪还有什么是客观?"

    DR.LIU:我从党史中了解六四,我是客观的旁观者

    人在内地的Dr. Liu,强调自己是“客观的旁观者”视角,阐述了他对1989年的“学潮”的看法。对于六四的了解,他的资料来源是党史。

    “这些国家政治内容(我)只是大体了解。在网上,中国共产党百年会有记录,我对党史也有兴趣,读了一下历史。”他说。“我们要从全面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历程,肯定在中间有磕磕绊绊。”

    “胡耀邦逝世,有很多人有煽动性言论,令学生和公众对党的领导方式产生疑问,很多人被煽动参与浪潮。不管在哪个时代,学生一直是冲在最前面的热血青年,而赵紫阳作为当时的总书记没有进行很好的应对,之后党在十三届四中全会对此做了自我革新和反省。”

    “我的认识是,不管是什么党,在治理国家时都会有波幅,不管是政治经济建设,都会有坎坷,也有没有经验的时候,摸着石头过河,而在国际环境下,有国外的势力会参与进来,做些引导。六四内外共同作用导致的事件。”

    “后来召开四中全会,我们党能对错误的方式进行反省,我很佩服。就像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这是权力阶层的自我反省。我从比较客观的角度分析,内忧外患,最后能很好地被化解,也是党执政能力的体现。”

    对于化解的方式,记者追问:“在北京城内清场开枪,算是好的化解方式吗?”

    他表示,对于当时是否开枪,他“并不清楚”:“在广场的话,我看到的信息是,(学潮)后期有解放军参与进来,里面具体措施党史只是一笔掠过,没有在大事记里面写。可能也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情况吧。所以有没有开枪我也不太清楚。……(党史里面的内容)应该是有筛选的,我就是把主体脉络了解了一下。”

    “至于学生,大部分处在那个年龄阶段,热血在先,就像干柴一样,容易受到引导,给他一把火就烧起来了。我当时在读高中,年纪也不大,我在那个年纪也会有言论激起我的情绪。”Dr.Liu也把自己带入了历史,想像当时学生的心态:“学生们喊了口号,不过很多学生可能并不知道喊了什么、为什么要喊。当时有很多热血但不了解事理的学生。”

    他进一步解释:“从我们当代角度回望,也就是上帝视角。当时人们身在其中可能不太了解,如果穿越几十年后回望,可能也不会参加学潮了。”

    记者问他,作为现代人尝试研读历史,可能会用上帝视角去参与;可是我们作为现代人,如何尽可能用上帝视角理解我们的时代?

    Dr. Liu继续阐释他的做人之道:“就说我自己,好像每个人都在驾驶一艘船在海上航行,每周我会专门找出时间段,感觉灵魂出窍一样,站在自己人生的上空以旁观者的视角俯瞰一下。我不会为缺点做包庇也不为优点而感到虚荣,纯粹为了纠正自己。这样看的话,能让自己趋利避害,更好的纠错,免得走偏。”

    “我们党也经常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一旦转不过来的话,那就真是陷入万丈深渊了。我的态度是,防微杜渐,尽量不要走到这种转折点,要在平时就把路走的理性客观一些。”他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大而化之,用在的中共的实践当中。

    JEAN:六四个人叙述与宏大叙事的分裂

    Jean是在北京的新闻系学生,六四是她宿舍夜谈的话题。这当然需要她在大学去主动接触西方媒体和“非常规史料”去了解。

    她说,自己一开始将六四理解为一场“政府与学生的对抗,学生们因追求民主而抗争,而激进的学生因为影响政府安稳秩序,以至于被打压的故事”。

    之后她意识到,在自己曾经的理解中,历史语境被消解了。她认为自己需要更多去了解事件中“利益对抗的元素和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这样对事情的理解就不会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的框架中。”她认为,这是才理解近代史的好的方式。

    从的政府角度理解,她认为当时涉及“国家合法性的捍卫危机和西方的体制较量问题”:“所以六四必然被官方是为恶性事件。”

    她明白历史是被建构的,故而希望可以更加理性些分析。“在我们过去受到的教育中,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是一定要知道对或者错,好人还是反派。我们要看的更多梳理事实无论是外媒、政府还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不能单纯听信某一方。”

    “那么,你会对政府开枪做价值判断吗?”记者问。

    “即便政权对民众开枪,我也暂时不下判断,因为事件很复杂。学生群体虽然有民主化诉求,但是因为某种利益关系而变成公开抢占的对抗抗争……我们知道邓小平是完全拒绝对中共的挑战的。学生的对抗性带来了未曾设想的悲剧。我不会说一方完全占领高地,另一方完全是反派角色。”Jean继续表示,要对历史进行复杂性的剖析。

    “那么,人道主义在你的分析之内吗?”

    “我想我会有同情心态,宏大的历史叙事和在现实中的对立可能会给我造成落差和痛苦的分裂和落差。……如果看了他们自身的经历或者口述史,情感方面受到触动或者同情,不知道会不会改变对一个事件的判断,我不知道。”

    作为新闻专业研究生,Jean可能会从事新闻专业。而在新闻中,可能有一方是个体的亲身故事、一方是宏大的历史叙事,她表示自己更想关注前者。“我知道无法处理这种分裂的感觉。作为中国学生我明白政权为了稳定使用的暴力手段,但是如果读到当事人的口述,必然会给我带来极大的矛盾。”

    她并不拒绝矛盾,最后她请记者为他推荐更多关于六四的书。

    小包:我站在的地方是我前辈经历过的痛苦

    1998年的小包是深圳人。对于能看香港翡翠台的广东人来说,每逢六四,当时的新闻时段就会变成一档旅游节目。每年都是同样的旅游节目,这让她感到奇怪。之后她随着家人移民香港,能用Google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搜索“六四”,但当时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并没有深入了解。她在香港选修的是中国历史,但与六四相关的内容仅仅两页。

    “老师说升学考试不会考,放个翡翠台的纪录片就过去了。”

    她曾经去北京读过书,发现同一寝室的室友很多都完全不知道六四。于是她在学校来了个“大科普”,她回忆,当时用讲政治秘闻的方式来讲的六四:“并没有什么政治倾向,会讲解放军开枪,也会说民众把军人从坦克里拉出来烧死。”她当时自以为,这种讲述方式已很“理中客”。

    这种想法,直到她一位尊敬的人为她讲述更多亲身经历的细节后开始改变。对方提到工人如何搬物资给学生,给他们送冰棍;屠城过后,幸存的同学如何悼念没有回来的师兄师姐们;有学生曾经和学校宿舍发生冲突,因为他们想为去世的同学保留下一张空的的宿舍床位。

    小包说,她的改变就在那时:她意识到,在她站立的校园草坪上,曾经堆满了1989年牺牲的师兄师姐的遗体。对她来说,六四一下子从历史事件,变成了“我站在的地方是我前辈经历过的痛苦”。

    她开始和同学一起纪念。他们每逢六四便在在雕塑前偷偷放白花。“(白花)都是散落的状态,就学生都是扔了就跑,所以不会很整齐。”然而这些没有更多行动的悼念,从2017年开始也面临更严厉的应对。她回忆,悼念不再是和保安躲猫猫的游戏,那几天校园的守卫变成了警察。可是学生们还是会冒著风险,延续一些师兄师姐就一直在做的事情。

    她反省过去的自己是高傲的:“以前觉得民主在香港谈谈还可以,但是在内地是行不通的,也是有风险的。但(后来)我发现,那些所谓的管制是荒谬和反人性的,在香港正常的行为,在内地是完全不可以的。”

    再回到香港,她也发现属于香港的理所当然也都消失了。“我习惯了耸立在那里的国殇之柱,习惯了太古桥上的悼念文字,大学不应该有学生举报老师……”她如今尝试用从北京学来的技巧,来完成自己的悼念,“阴阳怪气也好,隐晦也好,我希望能让自己的行动保存更多时间。”

    2021年六四,她前往往年支联会举行六四晚会的维多利亚公园,进行个人的悼念。她认为,六四晚会已经变得很“内地”了,也就剩下我们“还有举起手机的自由”,所有进入的入口都被铁栅栏堵上了,香港人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COLA:我可能不会见到历史的终点

    1998年生的Cola在大学里曾经看过纪录片《河殇》,当然教室的前后门和窗帘都要紧紧关上。她也曾在学校搜索“六四”的相关信息,怎料一个星期后便被辅导员谈话。辅导员的纸上清晰记录她在网上的搜索记录。

    辅导员问她,你家是哪里的?为什么知道六四?有加入什么组织吗?辅导员说那年网信办找到了不少学生。辅导员三十多岁,也很纳闷:“我就奇怪,我都不太清楚的事情,为什么你们都在这一天会去查呢?”

    因为这件事,Cola亲身体验到了触碰禁忌的恐怖,明白官方知道自己所有网络行踪,学生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不过她也偷笑,原来身边还有不少同龄人在这一天悄咪咪地搜索着六四。

    她两年前来到香港,曾去过旺角的六四纪念馆,2021年也前往了维园。最令她记忆深刻的是港大国殇之柱的消失。她脑海中的画面介乎它存在和不在之间,这座雕塑是距Cola最近的六四相关画面,也是她最开始来香港和六四的连结,然后现在被人为粗暴地抹去了。

    “每天都发生新的令人痛苦的事情,在这个城市,静默的抗争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在新常态下的香港,她已经迅速成为新常态下的新香港人。“我有朋友、老师被捕,我已经与曾经只是新闻那一头的人产生连结,他们在内地却可能被污蔑成罪魁祸首。这一切是令人难过的,可这些不公正却无法改变。”

    尽管她生于六四事件的9年后,但她也认为,自己可能不会见到历史的终点。

    她引用了香港本地乐队My Little Airport的《散步之年》的歌词表达了此时感受:

    有冇一種可能係(有没有一种可能是)

    咁啱行緊嘅呢一段(这么巧正在走的)

    係喺歷史嘅中段(是历史的中段)

    終點係喺好後面(终点在很后面)

    你係唔會見到(你不会见到)

    但最終係會出現(但最终会出现)

    youtu.be/y1TbF36QQyk
  9.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21】2019香港反送中纪录片《时代革命》(附BT资源下载)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二十一篇。


    剧情简介

    「香港站在全球自由之战的最前线!」-《时代杂志》

    过去五十年,香港人一直为自由与民主奋战,却未能成功。2019年,《逃犯条例》的修订打开了潘朵拉的盒子,令香港一下子变成对抗中国独裁统治的战场。《十年:自焚者》导演周冠威,不但宏观地纪录了整场抗争运动,更走进抗争现场,近距离追访不同前线人物的故事。

    这场发生在2019年的抗争运动,有着不少突破以往群众运动想像的特色,例如「无大台」、「be water」、「不割席」、「遍地开花」等等。纪录片追访了七个不同人物或团队,为这个波澜壮阔却又灵活多变的运动,拼凑出一幅全面的图画:

    一群互不认识的网民组成了网上群组,提供抗争现场的一手资讯,又协调大批「家长车」,帮助示威者离开;

    一个网媒记者,亲身目击「占领立法会」及「元朗恐袭」,并即时网上直播,成为抗争重要的历史纪录。她本人亦因此成为标志性人物,变成推动运动发展的极重要一员;

    年届73岁的老农夫,与一众银发族组成「守护孩子」,专门保护前线的年青人。他不惜用身体作为保护盾,抵挡防暴警察的冲击,甚至被推倒在地,双眼被胡椒喷雾所伤也坚持下去;

    一个高中生成为义务救护员,经历了一次由警察发起的地铁袭击,他想进入站内救援却被拒绝。这场恶梦令本来坚持和平抗争的他,变得更能接受暴力方式对抗暴政;

    几个大学生,用气油弹、讯号弹等武器对抗警察,面对超过2000发催泪弹仍毫无惧色,誓要保护自己的大学校园;

    年仅16岁的勇武抗争者,与他的同学们被困理工大学,想从下水道逃亡却不成功,绝望下透过声音短讯留下遗言;

    一个壮年人在前线集合了二十多个年青抗争者,成为他们的「爸爸」,变成一家人。最后,这个「家庭」却要一同流亡台湾。

    此刻,全球的民主与自由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时代革命》并非只是香港人抗争的纪录,也同样是这个时代下,全世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如何抵挡独裁者的革命故事。

    片长:152分钟

    语言:广东话

    字幕﹕繁体中文及英文


    BT下载

    在线观看

    正版付费


    相关评论

    《時代革命》影評:我在電影裡所理解的社會運動

  10.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20】最著名的涉及六四的电影(非纪录片)——《颐和园》(2006)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二十篇。


    剧情简介

    1987年,中国。来自吉林图们的少女余虹(郝蕾 饰)被北京“北清大学”录取,毅然离开家乡和初恋情人,开始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活。余虹一贯我行我素,她不爱受约束的性格令其成为同学间最热门的话题人物。她透过友人李缇(胡伶 饰)认识了男生周伟(郭晓冬 饰),二人旋即陷入疯狂地热恋,但双方不忠的行为却令这段感情经历多番离离合合,最后连李缇亦加入这段错纵复杂的关系。

    1989年夏天,六四事件爆发,北京的大学生因参与天安门大规模示威而遭中国政府血腥镇压。其后余虹中途辍学回乡,周伟则靠李缇及其男友的帮助到德国柏林居住,二人各自开始了新的生活和感情,多年来再没有联络。

    多年后,周伟决定回中国发展,并经电邮再次找上现已结婚的余虹。虽然二人多年来一直对对方念念不忘,但今日再次相见,感觉已不再一样。

    2001 年该剧本获得韩国釜山电影节青年导演计划的剧本奖,2006 年 4 月 20 日入围第 59 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同年 5 月,该片送审,因故未通过中国广电总局审查。因坚持在未过审的情况下带领主演参加戛纳影展,本片导演娄烨及监制耐安被中国广电总局电影局处罚五年内禁止拍片。


    完整影片

    youtu.be/LIAUlQFqKDk

    原链接要求年龄验证,可在镜像列表择一观看。


    相关评论

    [转自校内]七万字强大影评:颐和园

  11.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时代革命》6.1 全球网上公映!预计6月29日发行Bluray及DVD

    https://www.facebook.com/RevolutionofOurTimes/


    2019距今3年,《时代革命》团队与片中抗争者信念如一,希望藉着纪录片,让世人了解当年抗争的经过,见证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的决心与勇气。 毋忘初衷,我们希望纪录片走得更远、接触到更多更多人:《时代革命》已在世界最触目的影展及颁奖礼备受肯定,随后更于不同国家戏院公映及进行遍地开花式的社区放映。及后团队仍不断收到大量来自世界各地未有机会看到电影的观众查询,希望有途径看到电影,故团队决定于2022年6月1日,将《时代革命》于网上平台 Vimeo 上架,让全球观众都有机会看得到。届时将会有「中英文字幕」及「英文字幕」两种版本选择,及后更会推出不同语言版本。希望大家能广传这个重要消息,继续支持《时代革命》于不同国家的发行工作。

    预购连结﹕

    中英文字幕版 - https://vimeo.com/ondemand/revolutionofourtimes

    英文字幕版 - https://vimeo.com/ondemand/revolutionofourtimeseng

    资源下载


    注:早前艾未未的武汉封城纪录片《加冕》也曾在 Vimeo 上架。

  12.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19】一部鲜为人知的以六四后的中国为背景的地下电影《动词变位》(2001)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十九篇。

    注:本片在豆瓣有条目,但是被禁评了。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989年的北京,郭松刚刚大学毕业,前途尚且处于一片混沌之中,带着这样的迷惘,他被分配到一间工厂里成为了工人,这让郭松感到十分沮丧。郭松和女友晓青住在一起,一片小小的天地容纳着两个人的喜怒哀乐,然而,郭松内心里那日益巨大的空洞让他无法忽视,跟随着飘渺的诗句,他的灵魂渐行渐远。

    那一年,除了郭松外,似乎所有的人都面临着人生的选择。大学老师放弃了教书下海从商,从此脑海里只剩下金钱和利益。小四试图无视内心里对于父母的愧疚之情,放弃一切,一心想要出国镀金。冬天还未真正来临,关于夏天的回忆却已经渐渐淡去。


    所获奖项

    《动词变位》2001年8月参加了瑞士洛迦诺电影节,获评审团特别(导演)奖。随即参加维也纳电影节、釜山电影节、法国南特电影节、国际女性电影节、香港电影节等。

    导演自传

    唐晓白,出生于1970年,在北京城长大。入北京大学,得到学士学位。后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再之后,于中央戏剧学院修读两年。经过一番乱七八糟的艺术实践,她终于将兴趣集中在电影上,先是场记,继而写剧本,现在做起导演。

    《动词变位》是她的第一部剧情片。

    导演阐述

    十几年前,中国北京曾发生了一次历史事件。当时我正在上大学。那事件对当时的年轻人影响很深,很多东西重重地压在心口,挥之不去。虽然,在巨大的事实面前,大多数人呈现的都是一种无奈的逃逸状态,因为生活让你无处可逃,所以你只能逃逸你的理想:但是经常地,放弃和妥协的起点令人辗转、绝望。而对我们来说,89年夏天之后的冬天,这种情绪四处弥漫,到达极点。由此产生了我的电影,你可以看到一些人在蜕变期的心灵深处。

    这十年北京变化很大,由于资金问题,我们这种小成本独立制作电影无法在场景上对从前做大规模恢复,这迫使我只能更关注我的主人公们内心的状态和感受。几乎所有的事件和外部冲突都被回避,有意将空间留给它们的结果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

    我的剧组成员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大多数都是新手。但是因为真诚,大家在一起,和拍出来的电影一样,挺感人的。


    完整影片

    youtu.be/xIi5ZvOSDrY

    相关评论

    豆瓣存档


    《動詞變位》是中國第六代導演唐曉白的第一部作品,錢宇、趙虹、田宇等擔任主演,於2001年面世。電影在北京拍攝,以八九後的中國為背景,講述了郭松和曉青這對戀人在同居後與外部世界及對方不斷抗爭的過程。《動詞變位》中出現的人物,包括田雨、大貓、小四、郭松和曉青都是參與天安門示威的學生;隨著八九學運在戒嚴與屠殺中結束,每個角色必須要面對未來、作出抉擇。而上述人物社群中還有一位缺席成員——腳趾,是在政府鎮壓中被害的學生和業餘歌手,之後也成為倖存者們心中揮之不去的記憶與陰影。導演數度引用詩人海子的詩作(海子於1989年3月24日臥軌自盡),將電影人物腳趾的死亡與這些詩歌、乃至詩人海子之死交錯相呈,成為了本部影片的一大特點。

    《動詞變位》探究了從「隱形屠殺」當中倖存下來的人們的生活。儘管電影沒有直接呈現八九學運或六四屠城的片段,但透過其敘事將天安門暴力過去式進行「變位」,並且探究後創傷的餘波,細緻聚焦在暴力即刻、及後所能釀成的傷害。

    參考資料: 白睿文:〈北京1989〉,《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詩人海子的詩「祖國﹝或以夢為馬﹞」

    中国大陆自1949年以来第一次的文化解禁,应该要算是文革过后所谓的「伤痕文学」,这种对文革的书写尽管一开始非常浅薄,甚至对文革的真实性也做了某种程度的扭曲,但若任其继续深化下去,很可能形成对整个政权及体制的反思,于是才有中共在八十年代初期一再重申的文化禁令。整个八十年代,对中国大陆来说,一方面以文化压抑政策将文革的叙述「定调」(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11届三中全会,通过「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历史功过七三开」等决议,开启了邓小平时代),同时转移至历史文化的寻根活动(记得「河殇」的出现?);另一方面则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邓小平不管黑猫白猫的「猫论」等关于现代化进程的种种论述,企图营造中国「与全世界接轨」的美妙图像。

    这样的政策结果则是在整个八十年代的文化氛围中,文革成为一个既无法忽略,也最重要的叙述背景,但同时又是个不能直接逼视、直接碰触的历史暗礁。文革已成为一个「在场的缺席」,就像是一段通了高压电的弯曲金属线路,任何尝试去摸它、抵抗它、或者清算它的人都被铐锁其上,既碰不得也脱不开,唯一可能的出路是在线路的尽头,不知道有多长;你只能一边移动,一边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保持这种状态,当然免不了会做出种种自己都无法想象的怪异姿势……

    这个因为不可碰触的神圣禁忌及历史的失语症所引起的怪异姿势,终于到了九十年代而有所改变。邓小平采取经济放任、政治紧收的两面策略,成功地吸引了一整代的知识分子集中焦点于中国现代化的乌托邦运动,渐渐忘记自己身处的窘境及姿势之怪异;然而那股奋勇向前的热情却陡然中止于1989年天安门前一连串沉默的枪响,这等于是宣告「新神执位,旧神退位」,官方对文革的禁令不再通电了──现在通电的是天安门89民运。

    伴随着八十年代末已逐步成型的文化市场机制,来自全世界的跨国资本开始介入中国这个文化市场。虽然「走下神坛的神仍然是神」,但原本对历史的追问及清算力量却再也无能汇集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转化的新兴力量──文化消费。文革顿时成为一种可不断加工生产复制并消费的文化记忆,从九十年代初的毛泽东热,到田壮壮、陈凯歌、张艺谋这三位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三剑客,相继获得跨国资本协助所拍摄的许多电影(代表作:「蓝风筝」、「霸王别姬」、「活着」),不但风靡两岸三地的华语主流电影市场,甚且横扫国际影坛。

    然而在这些电影中对于文革历史伤痕的描述,虽然对异文化的「他者」有着绝对的吸引力,却无力回答一个更深沉的问题:为何如此长久而惨烈的集体伤痛,能够没有一丝一毫的政治动荡或历史反扑就神奇地治愈了?中国反而迅速成为全世界最诱人、成长也最快的市场;看到东欧历经了柏林围墙倒塌以及民主运动的诞生,共产党的老大哥苏联更是整个解体,中国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规避这种问题的伤痕叙述,而同时又担负着资本利润的任务,不仅对历史真实的记录与解释已然无关痛痒,更因为必须满足「他者」的想象而做出种种可能比以前更怪异的姿势,这种为了转喻而产生的变形本身已是另一种转喻。

    一旦理解当代中国自文革结束以降的文化发展脉络,我们才能清楚辨识出大陆女导演唐晓白的地下电影「动词变位」(Conjugation)所处的险峻位置,并感受到其「隐匿同时暴露」的影象张力。

    「Conjugation」是双关语,在英文及法文文法上是「动词时态」、「动词变位」的专有名词,一般用法则是(男女双方)「结合」或「婚配」的意思。导演唐晓白巧妙地以此为名,以一对年轻男女郭松及晓青的「非法同居」为主轴,极其真诚而勇敢地表达出她对89年北京民运的看法。

    影片一开始就以字幕点明了1989年北京冬天的时空背景,那时天安门事件已经落幕快半年,导演唐晓白以细碎而灵活的短接分镜,呈现郭松、田宇、小四、大猫及晓青等这几个曾经参与民运而逃过坦克镇压的学生们,在事件落幕之后如何讨生活过日子。表面上是这几个年轻人打发无聊的对话以及繁琐的生活细节,但实际上经过导演高度精细的安排设计,使得每一个分镜场景、每一段人物对话都跟片头那个时空背景脱离不了干系,观众自然也都明白这些影像之间的关连其背后是指向哪个事件。

    影片从郭松及晓青夜晚跑到停放的无人公车上压抑地做爱开始,接着搬进一个破旧的胡同小屋「非法同居」,两人规划着要添购家具,以及摆设的位置,似乎正要开始一个新的美好人生,哪里知道那股窒闷的虚无与消沉,是再热络的火锅聚会甚至再激烈的性或爱情也无法提振的。

    已经毕业的郭松一开始被国家分发到钢厂里头工作,为了亚运大会舞(国家的面子),主管要他配合参加,他一副大学生的倨傲:「我不会跳舞」。后来为了生活,只好去跟着跳?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他的知识尊严使他从头到尾以面无表情(个人的尊严)来表达最深沉的抗议,他以为那是他所能控制自己身体的最后一部份,然而等到他必须去批货摆地摊时,他顿时明白了连表情都不是自己所能控制,他必须在镜子前练习如何撕去自己的尊严。

    这是郭松所经验的政治及经济的双重压迫。

    晓青在学校里念的是法文,每天在家背着法文的「动词变位」,梦想着有一天去法国,那是她的未来式;直到书念不下去,只好去田宇开的咖啡厅做服务生,跟客人聊天、说故事,最后还和客人到宾馆房间去说,那是她的现在式;她几次想和郭松一起回忆一位「在广场上失踪」了的哥儿们(绰号叫脚趾),郭松却喝斥她不要再提,似乎害怕被触及伤痛,在这群哥儿们之中,她无法再参与当初共同的回忆,无法藉由诉说来宣泄她与他们共同经历的创伤,她无来由地被排拒在外,没有自己的位置,虽然她和郭松是在广场上相遇相识,但那已成了她的过去式。

    这是晓青所经验的政治及经济的双重压迫,之外,再加上性的压迫。

    不仅郭松晓青,其它的哥儿们也是一样:看来最是豪气开朗的大哥田宇不想再当教师,麻将愈打愈没劲儿,开咖啡厅也赚不到钱,和郭松一块儿投资开火锅店,最后仍然倒店关门;小四的父母拼尽力气缴足了钱赔给国家,让他能够出国留学,他却对离开家人朋友显得自责与罪恶;另一个大猫则是远走山西,他在酒厂的工作则是个对比小四的隐喻:除了出国留学之外,只有酒才能远离这个没有希望的地方。

    最后一个一直在场却始终缺席的人物则是脚趾,他屡次在哥儿们的聚会或活动中被忆及,每次也都是他引发大家挫折及沮丧的反应;他遗留下来的牛皮纸袋里有一首长诗,其内容则是诗人借着对姊姊及远方的呼唤,来发抒心底的郁闷。而每每在影片寒冷荒芜之处,由象征脚趾的男声以如同背景音乐的方式将这首诗诵读出来,将那股寒意直逼入骨子里,却又动人至极。

    从郭松晓青搬进胡同里的破屋开始,这部片的温度就不断地下降。导演以写实的影像、隐喻的手法,不断交织出她对天安门事件的观点:开场房东小孩往墙上掷了一块湿泥,到最后两人搬出胡同时,墙上的湿泥已干,暗示学生占据广场原本不过是小孩儿的玩意?国家为什么还要这样对付我们??,烂泥是掷不倒墙的,时间一久,还会变成墙的一部份;两人住进胡同破房的第一天,夜里闯进一只鸽子,受困的意义十分明显;烧着煤球的炉火一开始还红着,最后熄掉也无人理会,不仅象征两人感情的逐渐降温,更意味着年轻人对未来的绝望与丧失热情(配上收音机里不断传来伟大祖国如何伟大的广播讯息,控诉的用意更是不言可喻)。

    为了晓青想睡得舒服点,郭松和哥儿们用当年载运同学尸体的板车去搬床垫,床垫太重板车太旧只好丢弃在路边,导演还给了板车一个特写,这又是一个隐喻:过去的痛苦负载不了未来的幸福,然而板车可以丢弃,却丢弃不了过去的痛苦记忆;晓青怀孕,郭松不得已只有带她去堕胎,从诊所出来坐车正好经过天安门广场,这一镜到底始终无言的画面,却对整个事件做了最深刻的结语:不但两人因民运而结合的感情至此完全流失,整个民运也完全流失了!广场上来自各地的捐款还留在田宇的床底,那是已死的人留给未死的活人一份无可言喻的责任及压力,但是为了生存,哥儿们四个只有吞泪将它分了,民运的果实至此是一点儿也不剩了。

    这些揉杂交错的隐喻在影片的最末达到最高潮,郭松在血染凌乱的厨房持刀刨羊肉,旁白则是晓青对男客说着一个女人杀夫的故事:女人杀夫之后将尸身剁碎,浸在泡菜坛子里,年幼的儿子在一旁看着,女人认为儿子太小不会记得,日久自己也忘了;儿子一天天长大却始终不会说话,一天小姑突然来访,问起哥哥,女人正要回答丈夫已失踪多年,从未开口的儿子却说话了:「妈妈,坛子里爸爸的肉可以吃了吗?」而郭松仍然在厨房里一片片刨着羊肉……这个血淋淋的惊悚隐喻正是对国家的谎言及暴行所做的最强而有力的揭发及批判!

    两人后来从结冰的河中挖来两条冰冻的鱼尸,在房里煮鱼吃,他们就这样瞪着一双空洞无神的眼看着锅子里的鱼,彷佛正看着自己......

    九十年代,天安门事件取代了文革成为另一个新的「在场的缺席」,而导演则采取一种「隐匿的暴露」的姿势来说它,这部极勇敢极冲击的影片当然不可能获得官方准许拍摄,更别说公开播映,在没有多少资本支持的情况下,本片在多个场景中只好选择以偷拍的方式,使其成为一部不折不扣的地下电影,但也因此能凝聚更强的力量。这是在现在仍然高度禁忌的体制下势不得已却非常高明的做法,既然握有权力的一方擅长「选择性的遗忘」,要对抗它只好采取「创造性的模糊」。

    浑沌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蝴蝶效应是这么说的:「北京一只蝴蝶拍动翅膀所造成的空气振动,有可能引发纽约的一场大风暴!」对全世界而言,发生在198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民运事件,的确是一次不小的风暴;然而对北京以外乃至全中国而言,这次事件真的就不过如同一只蝴蝶拍拍翅膀而已,而唯有这种对生命的洞察及对历史的真诚,能够治疗人民的失忆及失语症。事件发生时唐晓白19岁正是当时的大学生,她能高度地组织运用影像来对历史做出反思,在如今仍然奉行一党专政的中共威权统治社会底下,令人佩服的已不仅是她的电影手法而已!

    本届女性影展能有此一片,夫复何求!

    ——[转贴] 一个隐匿的暴露:看唐晓白的地下电影「动词变位」

  13.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CDT】北大学生集体抗议拆除校园内“硬隔离”,要求“同住同权”

    原始链接: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1402.html

    免翻墙镜像:https://github.com/dutymachine/news/blob/main/articles/cdt/367173.md

    再推一下dutymachine项目, 免翻墙阅读海外媒体的中文文章


    5月15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们聚集在校园内,集体抗议校方在没有征得意见的情况下擅自修建围墙进行硬隔离,将万柳学生宿舍区与教职员工区“一隔为二”,并提出诉求——“同住同权,拆除柏林墙,叫郝平(校长)出来”。北大副校长陈宝剑到现场向学生喊话,面对学生们的质疑他提议“请大家把手上的把手机放下,保护北大!”但最终愤怒的学生推倒了隔离围墙。而当学生们推倒“柏林墙”之后,“北大万柳”也正式成为微博禁词。

    youtu.be/QmB31sf4APQ

    有北大学生提供了亲历现场后的文字记录:

    我来记录一下我看到的部分,为防挂可以及时截图保存。

    起因似乎是:万柳住着家属和同学,对半而居,家属可以自由出入、但同学不能(尽管至少我的院系的学工老师说的是"家属和同学们一样管理、封闭着呢"),闭环校车进本部受限,近几日也不再允许点外卖。万柳地小,活动本就受限。有人反映"家属能自由进出那我们封着有什么意义"后,学校表示要研究解决。

    但15日晚(也许8、9点?我7点在楼下时还完全没有动静)突然开始修墙,要把万柳一分为二,让家属继续可以自由出入、而同学仍然要(在减少一半的面积内)封控,而理发店、一个快递点、小花园的一半被划到家属那半边(还有同学补充,也有少量同学住在家属那一半,如果这样封、他们不能出校又不能点外还能吃到学生宿舍这边的食堂,吃饭都成问题)。

    22:30 左右,围观人群挤满了下面的马路和二楼的露天廊道,第一位校领导(别人后来说似乎是王逸鸣?)在手持喇叭喊话,没太听清,似乎说到"修了墙,我们保证同学们都可以去本部!"

    22:40 左右,第二位校领导出现,自报姓名陈宝剑,声嘶力竭、情绪激动,表示,要为大家解决问题、确保学习生活,这是学校的承诺。首先说"不解决问题我不离开这里",同学们嘘以"我们也离不开啊!"其次说"不解决问题我不离开这里,今晚我会走遍每个宿舍,访遍每个人!",有人回以"你晚上去女生宿舍干嘛!!(也是很有北大味道的、解构权威的嘘声了!)

    此时领导身后的、已修建的金属板墙突然传来巨响、有板子被拆了,少量同学鼓掌欢呼。回看了视频,领导、保安都是以惊讶的状态回身的,不久,两三(没穿保安制服但身材健壮的)男子把一个男生揪了出来,男生愤怒甩手甩开,前面几个男子没再纠缠(也就是说,拆墙第一人不是领导,而是同学)。领导围到男生那儿去了一会,回来后喊道"那我先做出行动,我先拆了这个墙!大家防疫为重,先不要聚集,有序回到宿舍!"工人便确实开始拆墙(此举也还是很给他个人带来风险的吧)。但同学们仍不完全买账,质疑"那我们怎么确定不会半夜就偷偷全修好了?"领导说"请大家把手机先放下,保护北大",同学们回以"那谁保护我们啊"。僵持。

    此时离开去小花园看了看,里面也有墙,确实基本把小花园一分为二、同学这边稍微多一丝丝。暂时没人来这边拆(虽然到散场时也拆了)。

    大约22:50,前排有个男生拿了喇叭,对众人自报家门道"我是2020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Xx(没听清名字,当然不写下来也许更好),我们还是要解决问题,如果大家信任我,谁要跟我一起去跟领导们谈?"。他提出的诉求是,如果修墙,把小花园多留点给学生,且增加去本部的闭环校车(既然已经完全跟家属、社会面隔开了)。(尽管第一印象是,这是个异常勇敢的举动,但后来有同学推测道这可能是某种分化的手段,让一个人来"代表"、歪曲大家的诉求?不明。)少量同学上前,绝大多数开始松动散去。

    23:00 左右,有截图说,各院系学工老师在清查现在没在宿舍的学生,我所在的宿舍也有人代表老师问了一句。

    之后人逐渐散去,仍有一小圈人久久围在楼前似乎在谈。

    过了零点似乎仍然在谈。看到有截图说,学生代表请两位领导签不追究站出来的学生的承诺书,两位似乎对此的态度都并不爽快,暂时未签。

    00:55 左右,有同学说政管辅导员在鼓励同学根据现场照片相互检举揭发,有同学被同学指认了。

    还有网民提供了关于这场抗议的起因解释:

    @仲夏夜之喵n:我们冲突的起因是,有人在bbs上发帖,为什么万柳的教职工和家属可以自由进出而学生只能被迫关万柳并且失去点外卖权益,但是这两者之间还保持了食堂和(对学生来说唯一的户外)休息场所的共用。学校在BBS回复,会尽快出台方案。结果在没有任何征求意见和书面文件的情况下,直接开始划分东西万柳,建立柏林墙。今晚突然开始施工,学生跑下去了解发现,不仅仅设置教职工家属和学生的隔离带,而且把我们的------对于万柳所有学生来说唯一的户外休息场所小花园,也划分了一半给人数较少且可以自由进出万柳的教职工。于是,大家下去抗议了,诉求是要么同住同权;要么是将小花园全部划分给我们,并且因为我们学生隔离开了外出的家属人群------意味着万柳学生和本部学生一样隔绝了外界感染风险,就应该和校内直接打通,增加闭环班车。

    在微博平台上,大量网民使用"#北大万柳"、"#北京大学"等tag围观、评论此事件,但最终话题被官方撤下,相关内容也清理殆尽。

    还有网民为这场抗议写下诗作:

    以下为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网友评论:

    小谷惠子:我第一次见到相关的微博一条一条逐渐消失的大场面。

    kakari:啊对对对,放下手机,保护校领导的官帽子。

    Echo过得还阔以:今夜都是万柳人,守卫自由,守卫人权,哪怕要依靠学生运动。

    薇拉啦子:防疫难办北京的学生们都理解,封校半个月虽然有怨言但也一直遵守规定。北京的学校疫情防控对学生和老师家属标准不一样早就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但凡是统一标准大家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生气。

    拯救枯死小树:能亲眼见证禁词的诞生就是我熬这个夜最大的意义。 #北大万柳

    别开枪我是二狗:远程声援万柳!最近越来越理解为什么五四运动能在北大发源了,无论是隔壁t大还是华子,都不可能有这样的学生敢站出来。

    xiaoyimong:知道的以为我在万柳,不知道的以为我在柏林呢!

    是冰糖葫芦娃吖:真的有必要吗?控制疫情的成本需要这么大?这不是人为增加困难吗?

    没有感情的执行机器:恭喜万柳成功推倒柏林墙,今夜我们都是万柳人。

    ImmoralRan:一场发生在北大校园的、对抗专制霸权的学生运动,这每个字眼都充满了历史的象征意义。令人唏嘘的是,2022年了,这种精神居然仍是反动的,是会被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不可见的;幸运的是,过了一百年了,我们校园里的学生还是这么生猛、充满活力。看来所谓国民性绝非是与生俱来的,只是挨催眠挨久了,一点一点变愚钝了而已。所以说青春可贵,并不特指年龄,是思想的纯净像刚剥了壳的鸡蛋,让人看到希望和生生不息。


    补充几个评论

    https://t.me/douban_read/120058

    我觉得发生在贵校的所有抗议最神奇的一点就是,它从来很难被当成一场单纯的群体性事件,它永远能让人近则想到18年的风波,远则追怀至1919。一代一代的学生,燃反骨做灯火,捍卫尊严最后的防线。


    https://t.me/douban_read/120060

    贵瓣把我骂贵校的广播删了,那我来夸贵校:今晚令我震撼的是贵校确实有一些很优秀的同学,很勇敢的同学,他们之中很多人现在还在熬着夜并且顶着很大的风险在会议室argue,谢谢他们。


    https://t.me/douban_read/120071

    不要否认任何形式的抵抗,不要在不同的抵抗间比较优劣,不要认为自己点评抵抗也可以是抵抗的一种——这只是在拉踩那些已经承受了巨大压力的抵抗者。

    在抵抗者们之间造墙,受益的又会是谁呢?

    不要相信那个把抵抗当成一场真人秀的家伙。不要让自己变成他。

  14.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新书推荐】刘瑜 -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epub下载

    内容简介

    一个和平“爆发”的年代?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国家能力从何而来?

    文明的冲突是一个过时的预言?

    ……

    面对林林总总的政治问题,作者带领我们以一种比较的视角,在民主问责和国家能力两个政治比较的核心维度下,建立起观察的参照系,将不同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野,去分析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进程,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国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经济对政治变迁的影响。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当我们将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就能从此时此地抽离,获得一种俯瞰的视角,进而再聚焦定位现实,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

    作者简介

    刘瑜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民主化、新兴民主国家、美国政治等,讲授课程包括比较政治学、比较民主转型、美国政治等。著有《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送你一颗子弹》等。


    下载链接


    早前网友分享的书摘:刘瑜:智利独裁者皮诺切特下台之后,经济增长为何更快?

    @motorbus ,正好在 zlib 看到有人上传了。

  15.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最早在中国拍摄的涉及六四事件的中文电影《蓝宇》(2001):没完,留下来的记忆还没完呢

    剧情简介

    陈捍东(胡军)和蓝宇(刘烨)的爱情始于一场性交易,其时,蓝宇是为生活所迫决定出卖自己肉体的清纯大学生,陈捍东则是情场老手,惯做“花花公子”的他虽对特别的蓝宇怦然心动,却也认为蓝宇不过是他众多玩伴中的一个。慢慢地,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陈捍东发现自己的心已在不知不觉间被蓝宇充满。可是他又不敢肯定,试图通过与女人结婚证明自己的“正常”,当求证到那不过是错觉一场时,蓝宇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

    真正的爱情故事总是令旁观者唏嘘感叹,无论它是异性间还是同性间的。而令旁观者感动的爱情,往往又是同勇敢、固执、单纯等简单却难拥有的质量联系在一起的,蓝宇(和捍东)正属稀少的那类人,所以他们的爱情才显珍贵。


    BT下载


    片中主题曲——《最爱你的人是我》

    youtu.be/an80U1_f7GI

    相关评论

    六四网络博物馆文艺馆:關錦鵬:《藍宇》,2001

    《藍宇》是一部於2001年上映的獨立華語電影,由關錦鵬擔任導演,劉燁、胡軍等主演。電影改編自筆名為「北京同志」的作者所寫的網絡小說《北京故事》,以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為時間主軸,講述了陳捍東與藍宇這對同性戀人之間的故事,也是中國最早的由網絡小說改編成的電影之一。

    儘管整部電影中討論六四屠殺事件的情節不到五分鐘,但《藍宇》卻成為中國拍攝的涉及該事件的中文電影中最早、也幾乎最主要的一部影片。白睿文對此分析:「天安門在電影的敘事弧線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它不僅催化了兩位主人公的重聚,也完整了他們感情發展的過程,尤其是藍宇的感情。藍宇因為他作為反政府以及同性戀的雙重身份而被社會雙重邊緣化。在民主運動失敗以後,藍宇的政治聲音被扼殺,而他只能透過性意識來表達自己的身份。」而電影片尾的一連串鏡頭,隨著行駛的汽車漫遊了北京城,可見不計其數的建築工地正在向外延伸,正是象徵了為這座城市在為她建設而犧牲的人們的傷痕中涅槃,移動的鏡頭也表現了一場新的逃亡。

    2001年,《藍宇》因入選坎城電影節「一種注目」而首次上映,之後又參加許多國際電影節,更曾在第38屆金馬獎、第8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第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等比賽中斬獲多個獎項。然而因電影涉及了政治及性別議題,一直無法在中國大陸公開放映。

    2001年12月,一群大學教師和學生催生了首屆中國同志電影展,原定在北京大學舉行一連十日播放活動,共挑選了二十部同志電影放映,其中包括《藍宇》。然而電影節進行到一半時,就受到校方干預,被迫提早結束。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藍宇》
    白睿文:〈北京1989〉,《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
    RFA,中國萬花筒:同志影展在中國

  16.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西安交大罢餐往事:放《国际歌》到底违法么?

    https://ipfs.io/ipfs/bafybeibda2kpzrfbk6lccq6bn46bojqpifa7yxbu4qw4bwhoweo7pdwhq4

    作者:雷尼尔 2022-05-06


    最近上海有人放国际歌被有关方面上门查水表。很多人奇怪,难道国际歌都不让放了么?是的个人最好不要轻易放国际歌,否则可能会带来各种麻烦。

    我也通过一件往事了解到这个冷知识的。这件往事,就是西安交大的罢餐往事。

    罢餐往事

    在2003年3月底4月初,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因为对该校部分食堂的饭菜质量以及服务态度不满,发起了罢餐行动。数千学生在四月一号中午开饭时间拒绝前往食堂就餐,在校内引起振动,也在该校网站的"兵马俑"bbs以及北大的"一塌糊涂"bbs引起激烈的反响和回应。

    虽然随着非典的流行,官方对交大进行了封校,罢餐的风波逐渐平息,但五月下旬,西安交大的网站上出现学生处的公告,对在网上发表文章号召罢餐以及参议罢餐行动的十多名同学进行了留校查看、警告以及记过等处分,此举又引起的轩然大波,部分学生在网上发表文章,批评学校小题大做,对发表言论的同学处理过于严厉。

    西安交通大学关于给予仰恒光等11名学生违纪处分的决定
    2003-5-20 西安交大学生处
    (原载西安交大学生处官方网站http://xsc.xjtu.edu.cn/article/list.asp?id=148)(注:404了
    1、仰恒光,男,电气学院电气09班学生。2003年3月28日,该生多次在西安交大"兵马俑BBS"上以片面、激烈的语言发贴子,并首先提出在3月31日和4月1日两天罢餐对引发罢餐事件起了直接作用,造成恶劣影响。
    经2003年5月14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予仰恒光留校察看处分。

    2、巨楷如,男,2002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现为理学院硕士240班学生,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定向委培国防生。2003年4月1日,该生在西安交大"兵马俑BBS"上捏造所谓"罢餐出现流血事件"的谣言,造成恶劣影响。
    经2003年5月14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巨楷如留校察看处分。

    3、孙皓,男,能动学院能动14班学生。2003年3月31日晚,该生在北京大学"一塌糊涂BBS"上捏造所谓"西安交通大学的合理罢餐行为遭到学校镇压"的谣言,造成恶劣影响。
    经2003年5月14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孙皓留校察看处分。

    4、孔凡兵,男,电气学院电试点02班学生。2003年3月30日、31日两天,多次在西安交大"兵马俑BBS"上、北京大学"一塌糊涂BBS"上以片面、激烈的语言发贴子,并提出成立所谓的"西安交通大学学生革命委员会",促动罢餐,造成恶劣影响。
    经2003年5月14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孔凡兵留校察看处分。

    5、惠新宸,男,电信学院计算机12班学生。2003年3月31日,该生将"罢餐"歌曲及图片上传至个人FTP,供其它人下载查看。
    经2003年5月14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予惠新宸记过处分。

    6、毛治国,男,机械学院机自97班学生。2003年3月31日晚,该生在宿舍阳台上,手持撑衣杆敲打阳台栏杆并吵闹,受到另一学生干部阻止,二人因此发生口角。
    4月2日,毛治国在网上针对该同学的党员和学生干部身份发表言论,并引起了许多同学在网上不恰当的评论,使该同学的个人名誉受到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党员和党组织在部分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经2003年5月14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予毛治国记过处分。

    7、汪仲夏,男,能动学院能动010班学生。2003年3月28日下午,该生将西安交大"兵马俑BBS"上一篇标题为"交大非暴力合作运动"的文章转发到"兵马俑BBS"的其它版面。
    经2003年5月14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予汪仲夏记过处分。

    8、王磊,男,能动学院能动03班学生。2003年3月30日晚,该生在西安交大"兵马俑BBS"上,发表了名为"热烈祝贺东18-20舍喊罢餐口号成功"的帖子(只有标题无内容)。
    经2003年5月14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予王磊警告处分。

    9、卢川,男,能动学院核工程11班学生。2003年4月1日晚,该生在部分学生喊罢餐口号时,用电脑放《国际歌》。
    经2003年5月14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卢川记过处分。

    10、申屠军,男,能动学院核工程11班学生。2003年4月1日晚,该生在部分学生喊罢餐口号时,将音箱放在阳台上,由卢川用电脑放《国际歌》。
    经2003年5月14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予申屠军严重警告处分。

    11、刘庆杰,男,能动学院核工程11班学生。2003年4月1日晚,该生在部分学生喊罢餐口号时,找线并将电脑音箱连接起来,由卢川用电脑放《国际歌》。

    经2003年5月14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刘庆杰严重警告处分

    其中最搞笑的,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3个人的处分。

    这三个人被处分的原因是在罢餐口号的时候放国际歌。

    其中一个搬了电脑,一个搬了音箱,还有一个把音箱和电脑给连了起来。

    放国际歌处分了3个人。 而且都是核工专业的,基本上毁人前途。

    这些人怎么样了?

    在过去二十年很多人完全不依赖于档案,所以只要不在体制内,处分并不能影响到他们的发展。时隔快二十年了,很多人都已经走上了重要岗位。其中最有名的要属惠新宸,外号鸟哥。是php 领域内的专家。

    我与国际歌

    国际歌对我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一首歌,因为在考GRE的那段日子里,GRE的老师跟我们说,复习备考GRE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压力非常大,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如果你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我建议同学们,听听唐朝的《国际歌》。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因为我大学几年从来没有考虑过出国的事情,也没有准备过GRE托福。因为一个突发的变故逼着自己去考G考托,当时自己啥都不懂,跟着自己班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准备。我就临时抱佛脚去报了一个新东方的培训班,那段时间,每天早上6点起,晚上12点半睡觉,3个月的时间。唐朝的《国际歌》伴随我度过那段岁月。

    因为国际歌的特殊属性导致国际歌在欧美传唱并不广,但是音乐剧《悲惨世界》的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这几年因为其超强大的感召力,逐渐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国际歌。do you hear people sing,因为中文版传唱不是很广,所以在国内禁的没有那个厉害,英文版在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动员力非常强大。

    所以,记住了,国际歌是不能随便放的。


    youtu.be/9501hDWlTn0
  17.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王五四:上苍保佑他国人民不饿死

    图源网络

    祝大家德赛兼备!


    https://wangwusiwj.blogspot.com/2022/05/blog-post.html

    作者:王五四 2022-05-04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很多平时不劳动的人以为这一天就是要让他们劳动的,但我相信他们不是这么头脑简单的人,否则七一八一十一为什么不见他们建党建军建国呢。上海人民就不要参与劳动了,最好躺床上歇着,就像1959-1961全国人民挨饿的那三年,学校提倡“劳逸结合”,学生们只上半天课,下午回家休息,老师还一再嘱咐少活动,尽量躺床上歇着,说白了,就是怕折腾饿了还要再吃粮食。那时候大家很少串门,即便春节也不留在亲戚家吃饭,大家彼此心知肚明,今天多吃一顿明天就要少吃一顿,谁的日子也不好过。

    张楚有一首歌叫《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吃完了饭有些兴奋,在家转转或者上街赶赶”,我觉得这首歌特别适合解封以后的上海人民,想象一下那普天同庆的祥和气氛,甚至我都觉得上海市民从此以后会变成陕西关中平原白鹿原上的老汉白嘉轩,一到饭点就端着个大海碗蹲在淮海中路的梧桐树下吃裤带面,讲究生活品质的上海人,右手边还会放着甘肃民乐县的紫皮独头蒜,左手边是一杯来自埃塞俄比亚的Gr-1级耶加雪菲咖啡,柑橘味和花香融合着蒜香,让身处经济中心的人民时不时的怀念起政治中心。

    人民吃饱饭太久了,反而容易忘了吃饱饭后的幸福感以及吃饭前该感谢谁,经过这次疫情之后,我想大家都明白了,除了感谢自己勤劳的双手或者父母的恩赐,还要感谢那些不封堵拦截阻碍你的工作人员。张楚的词写得很好,好到连接历史预见未来,“请上苍来保佑这些,随时可以出卖自己,随时准备感动,绝不想死也不知所终,开始感觉到撑的人民吧”。历史经验表明,吃得再饱,也不能说自己撑,饿的时候一定要喊出来,否则就会造成1958年那样的“误会”。1958年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各地粮食亩产的卫星纷纷上天,给人的感觉是粮食太多了,中央领导人提出了“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于是农村公社食堂出现了放开肚皮吃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的号召,同时国家还增加粮食出口以及援助别国。事实上,这个时候全国缺粮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这当然不是什么误会,也不仅仅是天灾,更是人祸。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和选择,但饿的时候,一定要喊出来,就像当年武汉疫情发生时,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医生的那句名言,“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评不批评,老子要到处说”。

    对于挨饿这件事,我们是有经验的,可以说是领先世界的传统的先进性经验,但我们的人民群众却是麻痹的大意的,似乎有忘记这种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倾向。要知道,饿是比包更神奇的东西,现代人总说“包治百病”,而古代劳动人民早就有“饿治百病”一说,“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一直被认为对生命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看到这里,你大概能明白上海人民前段时间为什么“食物短缺”了,不得不说,用心良苦,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现代文明社会,在物资储备充足的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上海,会出现“食物短缺”这种现象。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药饿肚也利于病,连花清瘟胶囊你以为只是药,它其实也是粮,吃太饱会影响药效,中国人有很多病都是吃饱了撑出来的。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世界粮食价格一直在攀升,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称,全球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粮食危机。我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粮食危机的新闻:法国总统马克龙警告说,俄乌冲突将在全球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恩戈齐说,俄乌冲突将对今明两年粮食价格造成巨大影响,尤其是对贫穷国家的民众生活造成最大冲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俄乌冲突导致的粮食供应问题正在加剧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困境。前几天我们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也开了新闻发布会,要求各地全力以赴做好防范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工作。

    写完上面一段,其实我停下来做了两件事,一个是给了我老家堂弟一些钱,让他为亲属们多囤些保质期长的大米和午餐肉,一个是把文章标题从“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改成“上苍保佑人民吃饱饭”,后来又改成了“上苍保佑人民不挨饿”,最后还想改成“上苍保佑人民不饿死”,考虑到国情现状和伟大复兴正在进行,我觉得还是改成“上苍保佑他国人民不饿死”最为贴切,毕竟,挨饿,我们是有经验的。

    解决群众挨饿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让群众知道自己为什么挨饿,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和某些敌对势力在下一盘大棋肯定是主要原因。此外,国内的经济其实依然逆势上涨,但也有一些问题,问题在于群众自身,比如说日常的浪费,比如说懒惰,比如说年轻人只向往城市的灯红酒绿而不愿留在老家乡村振兴……,可以拿出1960年的《人民日报》再学习一下话术,“在过去十年中,我国农业是逐步增长的,特别是1958年和1959年,增长的速度更快……但是,我国原来的农业水平很落后。……凡是能参加劳动的人一般都参加了劳动,工人和农民全年都在积极地劳动,食量大为增加;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成立以后,原来的贫农、下中农的口粮已提高到中农的水平;工业用粮也增加很大;去冬今春参加水利建设的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七千多万人,他们的口粮比一般农民多。”

    这就是当年解决挨饿问题的思路,首先保证思想不挨饿,一如既往的宣传人民公社的无比优越性和大跃进的伟大成就,另外就是合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缺粮,要让群众知道缺粮是国际形势和自身太能吃造成的,其他的就好办了。思想问题解决了,再来解决肚子的问题,以往的经验是“一方面降低城乡人口的吃粮标准,一方面大力生产瓜果、蔬菜和代食品。”当年在推广“代食品”时,尽量不提它是“度荒”、“救灾”的产物,而是将“代食品”宣传成对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及“人民公社的新发明”。比如河南将群众利用玉米皮制作代食品的举动说成是“人民公社喜事多”,并且编成歌谣:“大跃进,喜事多,玉米皮做出优质馍,不仅香甜又美口,营养价值真不错”。所以,很多不会种地的音乐人不用担心自己将来会挨饿,只要肯为社会做贡献,肯定给你优质馍。

    下面是科普时间,知识改变命运,而且是生死之命。在挨饿的那三年里“代食品”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农作物类代食品,它包括各种非灾难年份人们不曾食用的农作物的秸秆、根、叶及壳类,以及薯类作物的叶、茎、根等;第二类为野生代食品,如榆树叶、树皮、橡子、芭蕉芋、蘑芋、石蒜、土茯苓、大百合、野苋菜、洋槐叶、沙枣、鸭跖草之类;第三类为小球藻、红萍等浮游植物;第四类指合成类代食品,如“人造肉精”、“人造肉”、叶蛋白等,它们相对于前三类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因此也被称作精细代食品。我以前听我奶奶和爸爸说起过他们当年吃的东西,基本是第一类里的小麦壳、红薯叶茎根再加上第二类的榆树钱、洋槐叶和野苋菜,当然还有野地里其他那些能吃的东西,吃这些即便饿不死,也会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所以我奶奶有几个孩子死于那个时候。

    民以食为天,所以在管理民的时候,食更要管,官方不止一次说“粮食安全”是国计民生的“压舱石”、固国安邦的“稳定器”、民族复兴的“顶梁柱”、全球博弈的“定盘星”……。所以当年上面指示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时,我跟几个做美食工作的朋友说,你们要提高思想意识,增强全局思维,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食评人的身份安放到时评人的角落,学会自我审查自我阉割自我检讨,粗茶淡饭就是美食,清粥小菜就是美食,勤俭节约就是美食……,千万不要搞什么美食盛典,这绝不是钱的问题,不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这是安全问题思想问题政治问题。

    1959年,有些地区组织群众到野外去采摘成熟的野生植物,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称为“小秋收”,《人民日报》及时的发表了社论《让更多野生植物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上海的媒体真需要好好学习下这篇文章,当网友发布“外滩长草”的消息时,你们要做的不是紧急辟谣,而是做好调研工作,找植物学家辨别是什么草,是否可食用做代食品,是否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外滩长草不丢人,饿坏了上海人民才丢人。

    上海市民对于媒体这种连夜辟谣的行为很不满,其实他们不满的并不是媒体更在意外滩长不长草,而不管他们的基本生活状态,他们不满的是你们居然可以随意走动,随意到为外滩长没长草而走动,这对于封闭已久的上海人而言,是多么奢侈的事情,这可是随意走动,这可是外滩……,这种事情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和诱惑性极强,明明派个无人机就能干的事,你们居然派人类前往,明明可以借此展示科技性,你们非要展现人性。能不能学一下共青团上海市徐汇区委员会。他们收到求助信息,一位家住徐汇区的老年癌症晚期患者缺药,需要前往上海市浦东新区领取紧急配置的药品。经共青团上海市徐汇区委员会协调,上海市徐汇区消防救援支队应急通信保障分队立即规划航线,出动了两架无人机接力,飞跃黄浦江,执行了一次约20公里的飞行运输任务。

    这是非常克制的一次任务,明明派个人类也能取回药品,但为了不让那种“人类自由活动”的假象引诱到尚在封闭中的人们,让他们继续克制肉体对自由的渴望,组织上最终选择了无人机,无人很重要。对于这件事,有些群众不理解,说什么“为什么不派两个人匍匐前进去取药”“为什么不派五千个大白手传手接力递药”“怎么,桥是被炸了吗?”这类群众的觉悟是极低的,是参与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他们连外滩上的野草都不如,的确不如。

    外滩上的野草长高了,而连桑家乡的樱花也开了。连桑就是最近很受关注的离岸爱国微小电商从业者连岳。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微信公众平台新增了基于IP地址显示文章发布地区的功能,这让大家知道了连岳是在日本,其实去日本也没什么,即便连岳说过“我对那些移民日本的人说:别去,你迟早会被类似奥姆真理教的组织毒死。”但连岳在这件事上撒谎了就变得有意思了。他先说自己是去旅游,但日本自疫情以来,就没有对旅游者开放过,后来连岳发文说是去日本治病,强调自己“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弄得好像自己得了绝症一样。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病,连祖国都治不好他。

    连岳最新的文章里说“我前半生好静,后半生静极思动,倒是想不时走一走,以后若是看到我的IP属地显示是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伊朗,是世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要再骂我了。”很多人读不懂连岳这段话的意思,我简单翻译下,我前半生没挣到什么钱,现在靠“爱国”在你们身上挣到钱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走走了,一别两宽,各自欢喜。古有隔岸观火,今有离岸爱国,其实连岳从未隐瞒过自己,只是你们不识拼音而已,连,lian即是离岸,岳,yue即是余额,离岸爱国,余额充足。其实真的不想说这个人,因为一些交集甚至希望他安好富足,但这两个字,以及它们名下的文字,又那么让人鄙夷和不屑,面对那两个字,我只是要求我自己,既然提到了,就应该有明确的立场,不是为了进攻,而是守住自己。

    我朋友圈有位上海的朋友在四月即将结束之时总结了一下:核酸19次,抗原18次,团购20次,接龙18次,收到政府物资6次,公司暖心物资1次……封闭管理49天;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我把罗曼罗兰的话借着他的生活修改了一下,“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做了三十次核酸检测认清病毒的真相之后,依然在做核酸检测”。

    五月来了,不知道上海市民这样的生活还要持续多久,我知道他们一直在等待,就像《站台》里唱的那样:

    哦~孤独的站台

    哦~寂寞的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远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在等待……。

  18.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新书推荐】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 epub下载

    内容简介

    本書是一部中國近現代通史,主軸在追索中國現代化之路,從清帝國入主中原的一六四四年開始講起,一路談到習近平上臺執政後的二○一七年,時間跨度將近四百年。被譽為是繼徐中約《中國近代史》、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睽違多年之後的又一部重量級中國近現代通史。

    二十一世紀最引人矚目的現象級現象,或許莫過於「中國崛起」。該如何理解中國崛起(威脅)這個迫切的當代議題?本書提供了一個全面且即時的歷史視角。

    今日許多人將中國崛起看成是這四十年的事,始於一九七八年鄧小平掌權,但歷史學家很清楚,中國崛起所花的時間遠超過四十年。本書作者余凱思為專治中國近現代史的漢學家,他跳脫中共民族復興敘事和中華民國史觀,以局外人的客觀眼光,對中國崛起進行長時段的考察。

    從清帝國到習近平這段中國歷史,是一個龐然大物,內容複雜。為免讀者迷失在改革與革命、民亂與內戰、帝國侵略與軍閥割據的細微末節裡,作者馭繁為簡,聚焦於數百年來各政權在制度方面的缺失和重建,嘗試回答中國近現代史的一個核心問題:即,中國是如何轉型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民族國家;亦即,如何從崩潰的帝國(滿清)、四面楚歌的共和國(民國時期)、停滯又瘋狂的毛主義中國,變成現在的經濟巨人和超級強權。

    作者特別留意經濟制度,著墨與洞見頗多,為其他中國通史類著作所少見;並盡可能將中國的發展置於國際和全球脈絡裡觀察,視野相對開闊,為本書另一特色。

    全書結構井然,分成四部,每一部三章。各部開頭均有一篇全景式綜論,勾勒一個時代整體的輪廓。上冊包含第一部、第二部(從清帝國到中華民國在中國的統治結束),下冊包含第三部、第四部(從中共建國到習近平上臺後)。


    作者简介

    余凱思(Klaus Mühlhahn)

    曾任柏林自由大學東亞學系中國歷史與文化教授和該校副校長,現為德國齊柏林大學校長。著有《中國刑事司法史》(Criminal Justice in China: A History),獲得二〇〇九年度「費正清東亞歷史研究獎」。他以英文、德文、中文發表過多篇探討中國近現代史的論文,也是德國媒體經常邀請評論中國事務的學者。

    譯者簡介

    黃中憲

    政大外交系畢,專職筆譯。譯有沈大偉《中美爭霸》,彭慕蘭《大分流》,傑克.魏澤福《蒙古帝國》三部曲,法蘭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東尼.賈德《戰後歐洲六十年》,約翰.達爾文《未竟的帝國》、《帖木兒之後》,史蒂芬.普拉特《帝國暮色》、《太平天國之秋》、《湖南人與現代中國》,以及卜正民《維梅爾的帽子》、《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等書。


    上册 epub下载

    下册 epub下载


    同类推荐:徐中约 - 中国近代史(精校版) pdf下载


    推薦序:歷史學家眼中的中國崛起及其危機

    羅士傑(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我念大學的時候,還有一門必修課叫中國現代史。若我記得不錯,那門課竟然剛好跟軍訓課接在一起,那學期軍訓課的主題還是所謂的國共關係史,主講的自然就是軍訓教官。因為是緊挨著的兩門課,我們很自然地會把兩門課的內容做連結與比較。記得我的中現老師除了教自己編的課程講義外,還會指定大家讀新近離世的史景遷(Jonathan Spence, 1936-2021)寫的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中譯本:《追尋現代中國》)。如此一來,每週二下午上完中國現代史後,我們都會捧著那本暗紅色書皮的原文書去上軍訓課。兩相對照,這兩堂看似不相干的課,卻討論一樣的主題,但詮釋的角度完全不同,意外地成為了我們理解與實踐史學方法的契機。處在一九九〇年代中期的大學校園,政治改革與民主化的呼聲正高,白色恐怖的氛圍已經是很淡了,雖然偶爾還是會出現「你被記一筆了!」的不知名警告。史景遷那種可以挑戰或者揶揄教官宣導的歷史書寫,成為我們一起上軍訓課的重要動力。當時也沒想這樣多,只是覺得能拿著史景遷寫的那厚厚一本原文書去挑戰教官,平靜地跟他說「報告教官,你講的跟這本書的內容寫的不一樣喔!」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我也還記得我的中現老師總會不經意地說:「史景遷的英文文筆真的很好,同學應該多花點時間去模仿。」雖說書中大多數史實都是已經知道的,只是詮釋觀點不同,但想一窺深受莎士比亞影響的史學書寫之美,倒是成為我當時去讀那本教科書的最主要動力。多年之後想起來,也還記得那種在閱讀時發現「原來也可以這樣寫」的悸動,那個感覺也讓我們在面對中文歷史書寫時,產生了更多的疑問。

    幾年後負笈美國,有機會自己去開課,開始在想自己要教給美國學生哪些東西的時候,我向我的指導教授問起這件事,熱心的老師溫暖微笑著跟我說:我跟你分享我的祕訣,就是你得找到兩本教科書,一本是給學生讀的,另一本則是你自己用的。我也還記得第一次把我設計好的中國現代史課綱,給一位同為本書作者余凱思(Klaus Mühlhahn)教授在上海的友人指正。我們的那位共同朋友仔細讀過後,抬起頭嚴肅地對我說:「這樣從鴉片戰爭講起,再講不同革命與民族主義興起的內容,請問你這樣的設計跟國共兩黨過去鋪天蓋地講的有何不同?這不是一門政治課,而是一門歷史課,繼續這樣做還能有什麼意思?」來自多年前這兩位師友的指正,到今天還是如暮鼓晨鐘般提醒著我。經過這幾年的研究與教學經驗下來,特別是面對一門歷史課,我們總是想讓學生透過大量的文獻與資料的閱讀去建立自己比對不同看法的能力,卻也苦於學生一下子消化不了。所以我們也希望可以有一本提供學生或社會大眾框架性解釋的通史,若是能配合扎實豐富的描述則更理想。然後,我們在課堂上,就更能針對一些個案或是變遷的歷程及其所引發的關於人性的提問與思考,進行更進一步的延伸。

    余凱思教授的《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就是這樣一本書。原書於二〇一九年由夙負盛名的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出版之後,各界好評不斷。本書討論的時間斷限從清帝國的建立一路到今日的習近平時代,內容廣且深,原文書頁數高達七三六頁。翻開這厚厚的大書,我料想很多讀者會跟我一樣驚喜地發現,余凱思在卷首就引用了當代中國著名小說家閻連科(1958- )的《炸裂志》(二〇一三年),去開啟他對清帝國以降至今中國歷史的討論,如此的開場,畫龍點睛般點出我們這一時代的人對中國何以變化成今天這個狀態的不解與疑惑。就如自稱是「上天和生活選定的那個感受黑暗的人」的閻連科所說:「這個國家具備了某種不願正視現實的現實、不存在的存在、不可能的可能,簡而言之,這個國家擁有一套看不見、摸不著的規矩和規定。」讀畢全書,我想我讀到了余凱思的學術野心和引用閻連科的深意──他正是想藉由本書去理清十七世紀迄今,中國身上那些「不願正視現實的現實、不存在的存在、不可能的可能」以及「看不見、摸不著的規矩和規定」。

    余凱思目前為德國齊柏林大學校長,在返回德國任職前,他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任教。他二〇〇九年出版的第一本書是關於中國刑事制度的歷史,並獲得了二〇〇九年美國東亞研究學界的最重要獎項之一:費正清獎(John K. Fairbank Prize)。《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乃是他將近十年後出版的另一本大作。這本書依時序分成以下四個部分討論:清朝中國的興亡、中國革命、改造中國與中國崛起,關心並討論了中國是如何走向現代化的。但是,若說現代化是目前看到的最後結果,許多類似主題的書往往會流露出「倒放電影」的宿命論窠臼而不自知。而閱讀余凱思這一本大書的最重要價值就在於,他對於「現代中國具體形成的過程」這一個問題,既敏銳地感知到了文學家筆觸下所傳達出的那帶著情感的概括觀察,也能善用當行本色以歷史研究方法來細膩且深入地回答這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小說家直指存在於人心中的模糊感受,歷史學家則能運用史料編織、論證的功力具體鋪陳感受背後的長遠脈絡。許多人相信歷史是必須知道的事實,因為這些事實可提供是非成敗之鑑。但事實上,歷史也可以是個人從所處時代下生活經驗的情感出發,去結合證據與理性邏輯辯證的一種呈現。對此,出身德國,但熟悉美國學界運作的余凱思,兼採美國東亞區域研究看重社會科學問題意識與歐洲漢學重視資料傳統的優點,並且運用歐洲年鑑學派推崇的「長時段」敘述方式,透過對制度與社會變遷過程的強調,去重新討論十七世紀中迄今的中國歷史。所提及的史實多為中文世界的我們所熟悉,容易進入,但最特出的還是余凱思在本書中的觀察角度,亦即著眼於制度(institutions)。書中,他對於制度有定義如下:制度使一個群體裡的成員可以順利合作,而這建立在因為擁有共同規則、假設、期待和價值觀而來的互信上。他也進一步指出,制度史的研究也在探究人如何合作,探究人利用何種安排來達成共同的目標。

    在本書中,他以制度發展為脈絡去具體地勾勒出十七世紀以來中國在政治、社會與文化上的持續性與斷裂性的交織。我尤其想點出的是,作者處理的一些主題,過往雖已有學者注意到,但對當時與後世所造成的衝擊乃至於非預期的效應,仍亟待開展研究,特別像是科舉廢除與十九世紀末清帝國所推動的新政對日後的影響,在本書中都有很清楚的討論。另外一個亮點就是,本書對一九八九年後的歷史發展,除了展現出勾勒的能力外,更展現出思想的深度。第三,本書的「中國中心觀」,所強調的並不是以中國為中心去看待周邊世界及定義何為中國,而是強調以過去幾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制度性脈絡去讓讀者瞭解一個大問題:為何中國今天會變成這樣?所以可以說,這一本書無論就內容的完整與連貫,以及所呈現出的歷史複雜性,都符合一本理想通史著作的標準,作者的掌握能力之佳顯而易見。 更值得一提的是,也許是因為這是一本以德國人的觀點出發,用英文寫成的中國近現代史,我想很多讀者也會跟我一樣,感知到較少的主觀情緒,更多是那種想要透過距離的拉遠去呈現出的對歷史的不同見識。我特別喜歡在閱讀此書時,因為作者的冷靜筆觸,不時出現的那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本書在美國出版後,廣受好評。我非常開心看到繁體中文版能這樣快地問世,除了思考如何將這一本書的內容列入我關於十九世紀以來的中國史課程閱讀外,頃讀此書,我也在想以臺灣為主體要如何看待這一段中國史?或者更進一步地說,臺灣的中國現代史學者對中國歷史研究又該有怎樣的野心?我想現在臺灣的學生已經不用再像當年的我們一樣,把這本書當成跟殘餘黨國權威對抗的武器。但顯然不同的時代,產生了不同的問題。當今這世界所面臨的一個很值得思索的問題,乃是中國崛起對人類社會所代表的意義。如同作者在本書結論中所點出的「當中國成為全球舞臺上無所不在的龐大勢力後,也正在把風險輸出到世界各地」。對於這樣的風險的管控,除了圍堵與忽視之外,基於臺灣的優勢可以進行哪些思考以及可以在哪些面向上努力,乃是吾輩閱讀此書時所應思索的時代任務。

    最後,我想指出的是,「長時段」歷史的書寫的確有非常多的優點,但也往往會因此而過度強調既存結構的合理性,從而低估了人的心志力量,特別是對尊嚴與自由的追求,在歷史發展中所可能發揮的角色。臺灣雖小,但過去半個世紀以來,臺灣經歷了華人社會僅見的和平政治改革,並已證明了公民社會、法治精神為基石的民主制度是可以在華人社會中生長與茁壯。這等於也是為中國未來政治改革的方向,提供了一個清楚的指引。雖說中國過去近半世紀經濟改革的成果,引起舉世注目,然而所謂的美好生活,應該是除了經濟的富足外,還有對個人乃至於群體的生存尊嚴與自由意志的尊重。透過本書繁體中文譯本的發行與閱讀,我由衷地希望能有更多臺灣人體認到中國與臺灣以及其他華人社會其實都還是處在一個制度面上的競爭,藉由對中國近現代史的回顧與反思,吾輩應更能深刻意識到臺灣民主生活經驗對華人社會所能產生的影響力及其獨特性。


    纽约客评论

    Making China Modern, by Klaus Mühlhahn (Harvar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hina’s ascent, this history suggests, one should examine not only the past four decades of economic reform but the full run of events since 1644, the peak of the nation’s last imperial dynasty. Mühlhahn chronicles reforms, revolutions, and wars through the lens of institutions, often rebutting Western impressions, such as the view of Chinese bureaucracy as monolithic. He also warns against thinking of China’s economic success as proof of a unique path without contextualizing it in historical specifics. Today’s Chinese institutions are as rigid as they are brittle, he contend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in the globalized world, “is a shared story of our time.”

  19.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17】以戒严时期为背景的台湾恐怖电影《返校》:你是忘记了,还是害怕想起來?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十七篇。


    剧情简介

    以台湾戒严时期为背景,1962年,寂寥而肃杀的时代,翠华中学高三生方芮欣,意外与辅导老师张明晖相恋,在问题丛生的家庭及学校中,他成为她唯一的出路。追求自由的张明晖,另与师生殷翠涵、魏仲廷等人组织读书会,研读禁书,虽为高压校园带来一线呼吸的空间,却也冒着生死攸关的风险。一夜,方芮欣与魏仲廷在暴雨中的校园苏醒,两人遂结伴寻找老师,却发现校园逐渐从他们熟悉的世界剥离,在鬼魅横行的异域,他们被迫面对可怖的真相…


    被删除原因推测

    反对极权暴政,片中「白色恐怖」易令人联想到当今中国压抑的言论环境。


    BT下载

    字幕下载


    相关评论

    台湾电影《返校》破纪录 惊悚和“非政治”如何撬动年轻观众

    台湾电影《返校》为何令中共害怕

    一部被禁的“恐怖片”

  20.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聊聊海外盗版网站是怎么规避审查的

    众所周知,海外一些国家的 ISPs 也会屏蔽某类网站,盗版网站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它们是怎么规避审查的呢?

    1. VPN(Proxy)

    这个就不多说了,BT网站为了推销合作的VPN也会警告用户,比如YTS

    Warning!‌ Download only with VPN...

    Downloading torrents is risky for you: your IP and leaked private data being actively tracked by your ISP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Protect yourself from expensive lawsuits and fines NOW! You must use a VPN.

    2. 单网站镜像

    自己给自己做镜像。


    3. 跳转可用域名

    在单网站镜像的基础上通过某个域名自动跳转到用户地区当前可用域名。

    4. 镜像聚合网站

    代表就是 Unblockit 项目。

    Unblockit is a community focused on helping you access websites which have been blocked by ISP's

    当前主域名:https://unblockit.llc

    每月会在 RedditTelegram 更新一次域名。

    镜像:https://unblockit.pages.dev , https://unblock_it.gitlab.io/site

    还有torrends项目。


    总结:海外盗版网站的规避措施基本上是「大规模镜像」或称为「去中心化前端」。

    个人认为,对于中国来说,推广免翻墙镜像是有意义的。据我观察,Zlib 的大规模镜像就非常成功,还有比如网友 Xmader 就做了中国数字时代的免翻墙镜像项目,但是由于域名 https://china-digital-times.github.io 被屏蔽就没了下文。

    考虑到 GFW 的屏蔽强度,给海外政治网站做大规模镜像成本会比较高。但是针对特定网站,比如针对中国数字时代做大规模镜像也是一种思路。

    还有支持免翻墙阅读海外媒体的中文文章 dutymachine 项目

  21.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布问题

    豆瓣要求用户人脸识别,微博、微信公众号展示用户IP属地,墙外是否将迎来新一轮的网络难民?

    https://www.sohu.com/a/541675959_114988

    4月26日晚间,豆瓣更新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要求用户实名制认证,用户需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人脸信息,拒绝提供可能无法使用必须实名制认证才可使用的功能,但不影响使用其他功能。

    同日,豆瓣拥有90多万组员的生活组被停用回复功能,此前半个月,豆瓣娱乐大组“豆瓣鹅组”被停用。

    2021年清朗行动以来,豆瓣已经进行多次“饭圈”乱象治理专项行动,包括停用私密租功能、解散小组、禁言违规账号等。今年3月15日,网信部门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督促整改。



  22.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同济大学学生抗议】一次投屏催生的当代艺术

    按:这次抗议非常有创意,如某位网友所说,「这件事最了不起的地方和亮点就是它迅速地符号化、模型化了,这是很值得重视的」。

    如同之前接力《四月之声》,这些行动有被称为赛博散步(cyberwalk)。

    从这些行动中,会产生几个问题:

    在墙内发起一场大规模网络抗议需要什么条件?它为什么能发生?它可复制么?

    延伸阅读:IYP《引发变革:抗议运动如何传递灵感》,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0529.html

    大家好,我是魏春亮。

    同济大学猪肉刺身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

    image

    有同济学生在网上做了情况说明:

    image

    与此同时,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张截图:

    image

    这个操作,让学生们直呼牛逼!

    image

    奉送一张大图。

    image

    投屏事件不可能有官方通报,从网上多处能查到的信息来看,大概是这样的:

    image

    image

    消息一经曝光,网友都在祈祷:希望这个志愿者老哥别吃处分。

    有人说他已经被处分了,也有人说他挨个向领导道歉,没有被处分。

    image

    image

    但也有人说,以挨个给领导道歉换来没被处分的消息,也是谣言。

    image

    像很多疫情期间的消息一样,真假难辨,难以探究真相。

    但如果猪肉刺身毁掉了"吃在同济"的招牌,那么这位超勇的同学则用一张图,保住了"同济设计"的招牌。

    image

    以该同学的投屏照片为底本,人们开始了一场同济大学"猪肉刺身杯"设计大赛!

    首先,抽象出蓝白二色作为主调,再丈量出文字的长度为标尺,点缀上标点符号。

    image

    再辅以猪nipple等元素。

    image

    就可以展开创作了。

    image

    文字版:

    image

    image

    image

    抽象派:

    image

    image

    游戏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赛博朋克风:

    image

    image

    image

    学术版:

    image

    APP:

    image

    标准对数视力表:

    image

    但最值得玩味的还是这个,另辟蹊径,用抽象的字母组合,竟然能读出文字的语气。

    image

    与马蹄酥梦幻联动:

    image

    image

    奥特曼也来参赛:

    image

    2022同济严选:

    image

    斐乐和偷着乐,懂的都懂:

    image

    同济大学的logo也被重新设计:

    image

    image

    image

    涂到指甲上。

    image

    画到手臂上。

    image

    印到衣服上:

    image

    用可口可乐和奥利奥:

    image

    用百事可乐和娃哈哈

    image

    120周年校庆文创没有红蓝条我不是很认可: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最后来一个大神镇楼。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同济大学这波创作热潮,让我想起了去年南京大学一男生偷窥女生上厕所事件中(点击链接查看在南大学子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年轻人最好的样子),那片贴在海报栏上的卫生巾。

    image

    这两件事,有着太多的相同点:同样是发生在知名985高校,同样是学生面临着丑恶事件的威胁,同样是校方的官僚主义,同样是有热血学生敢于站出来,在这逼仄的空间里,带着属于学生意气的愤怒,奋起反抗,对这个世界的不正常说不。

    在南大偷窥男事件中,我说,在南大学子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年轻人最好的样子。这次在同济大学学生身上,我看到了同样的热血、勇敢和担当。那是年轻人身上最可贵最闪光的品质,你看到有这样的年轻人,就不会对未来彻底失望。

    image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的愤怒和反抗,同样有着非常艺术的表达方式,一种解构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

    有人搬出雅克-德里达为同济学生的创作而欢呼:

    "解构一直都是对非正当的教条、权威与霸权的对抗!"

    是的,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尤其是后现代艺术的力量,它用形式丰富的无限复制,颠覆和解构着"非正当的教条、权威与霸权"的正当性,凸显出它们的荒谬。

    永远不要低估艺术的力量,艺术所蕴含的巨大情感力度和智性力量,是新闻永远无法比拟的。

    南大海报栏上的卫生巾是艺术,同济红蓝相间的海报是艺术,"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也是艺术,没有这些,我们的某些情感,就找不到最熨帖的表达方式。

    最近流传甚广的声音作品《再见语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者自述:

    最近老是被一些官僚语言充斥,于是我用600多个官媒常用词做了个随机组合的程序,用它生成了一篇文章,再在小区广播出来。这篇文章没有尽头,没有章法却也煞有介事,说不定更适合用来指导这场防疫战。"

    听着这些前言不搭后语,说了很多但好像又什么都没说的话语,你才更能明白天天在我们耳边响起的那种空洞而程式化的那套话语,是多么的荒谬。

    对那套话语的批评,这个《再见语言》的声音作品,胜过千言万语。

    image有网友说:

    从April小短片到庞宽到那个《再见语言》的声音作品,politics对语言的封杀竟然导致了艺术的小春天...

    但这并不是艺术的小春天,这个春天只是为艺术提供了素材罢了。

    在荒谬的现实面前,在沉闷而压迫的体制面前,艺术是渠道,也是武器。

    所以我为同济大学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创作者叫好,他们不但有着敢于发声的一腔孤勇,而且还找到了最好的表达方式。

    要知道,这两者具备一个都很难。

    image


    更多二次创作在这里:https://t.me/tongji_tmlgb

    它也被称为同济65472体,有超出同济本身的二次创作。

    最后,分享一首讽刺同济大学食品安全问题的《股涌者》。

    youtu.be/oTni0pIP5zw
  23.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世界读书日】《1984》登上豆瓣热搜榜第一然后被禁评;美国青少年组建禁书俱乐部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0210.html


    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71278

    最近几年美国保守派议员和官员将描述种族、性别或性取向的书籍作品作为攻击目标,试图将它们从图书馆和学校内清除掉。这一做法引发了某种史翠珊效应(Streisand Effect),促使青少年关注这些“禁书”,他们甚至成立专门的俱乐部阅读禁书。由八年级学生 Joslyn Diffenbaugh 发起的 The Banned Book Club at Firefly Bookstore 俱乐部阅读的第一本书是《动物农场》,一本讽刺极权主义的小说,它没有在美国被禁,但在苏联被封杀直至其解体。在田纳西州一学区投票将《鼠族(Maus)》从八年级课程中删除后,滨州华盛顿 Common Ground Teen Cente 的青少年组建了禁书俱乐部,他们选择阅读的第一本书是《华氏451》,讽刺审查制度的反乌托邦小说。在《华氏451》之后他们还阅读了《动物农场》和《1984》。他们对这些书被认为不合时宜感到不解。


    还有其他关于书的消息

    https://t.me/thesoc/445

    上海曾经的独立书店季风书园自1997年创办,至2017年被官方干预关门,惟微信公众号持续运作。前日(20日)该公众号发布文章《上海市民今天说“不”》(backup)整理了公民不服从理论相关书单,随即被审查删除,季风书园以关键词回复获取书单图片方法回应。

    注:书单中的书均可在 Zlibrary 下载。

    北岛《必有人重写爱情》新书朗读会 20220419 naive理想国

    youtu.be/8YMED6Ju0kQ

    希望中国学生也能组建地下禁书俱乐部,就从《华氏451》、《动物农场》和《1984》开始吧!

    祝大家世界读书日快乐!

  24.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16】《V字仇杀队》:人民不应该害怕他们的政府,政府应该害怕它的人民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十六篇。


    剧情简介

    未来的英国社会处于极权统治的高压下,不能容许同性恋者、异教徒等社会角色的存在,人民在黑暗政权下苟延残喘。

    这晚,年轻女子艾薇(娜塔丽·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饰)身陷险境,幸得V(雨果·维文 Hugo Weaving饰)相助。V是一个永远带着面具的神秘男子,拥有高智商和超凡战斗力。V继承了前革命英雄的使命,为了推翻荒唐极权的统治阶层,他成立了神秘的地下组织,摧毁了伦敦的标志性建筑,点燃了反政府的熊熊烈火。

    艾薇和V深入接触,不仅得知了V的神秘使命,还渐渐发现原来自己的身世,注定了自己和V是同一条阵线的人。


    被删除原因推测

    本片作为反极权反专制的代表,其实在2020年8月15日才被禁。从下架时间来看,不知道和V字旅有没有关系。


    BT下载

    字幕下载


    相关评论

    豆瓣存档

    经典台词回顾

    我们被指导要记住思想,而不是记住人,因为人可能失败,他可能会被逮捕、他会被杀、被遗忘,但是400年后,思想仍然可以改变世界。我亲眼目睹了思想的威力,我见过人们以他为名杀戮,或者为了维护他献出生命。但你不能亲吻思想,也不能触摸他或者抱着他,思想不会流血,不会感到痛苦,他们没有爱。

    力量来自团结,团结来自信仰。

    尽管沉默代替了谈话,言语却总是能保持它的力量,言语提供了表达见解的方法,而且他可以告诉那些愿意倾听的人们真相,而真相是这个国家有些事情不正常的可怕,对吗?

    残暴、歧视、不公和镇压,在这块土地上,你们曾经有过反对的自由,有过思考和言论的自由,你们现在拥有的是胁迫你们就范的审查制度和监视系统。

    他许诺给你们秩序,他许诺给你们和平,所要的回报是你们的服从和沉默。

    人民不应该害怕他的政府,政府应该害怕它的人民。

    艺术家用谎言说出真相,而政客用谎言来掩盖事实。

    这张面具下不只是肉体,这张面具像是一种思想,而思想是不怕子弹的。

  25.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上海街头暗夜现反封城标语 & 复旦大学现反监控标语

    上海街头暗夜现反封城标语

    https://t.me/weibo_read/84421

    让每个更多人看到,站直了说话的人样

    一小段自述视频

    https://twitter.com/BigSeafoodSnack/status/1515727453536149507

    现在是2022年4月18日凌晨12点10分左右吧,现在是华山儿童公园的门口。

    评:致这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复旦大学为了监督学生上厕所带口罩在女生澡堂门口安装监控

    https://t.me/douban_read/116576


    延伸阅读:【端传媒】一夜民主墙:中国高校学生的花式抗议

    【iyouport】让监视摄像头失明:示威参与者指南(11)


    学生贴出「要隐私,要自由,不要摄像头」的标语

    https://t.me/weibo_read/84523

  26.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俄罗斯学生杂志《DOXA》休刊辞:自由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你会养成不被奴役的习惯

    https://www.facebook.com/fleursdeslettres/posts/5040787345988726

    转自香港文学杂志《字花》


    莫斯科的學生線上雜誌《DOXA》的編輯因為「煽動未成年人參加非法反對抗議活動」的罪名而面臨監禁,在雜誌的休刊辭裡,編輯Alla Gutnikova說了以下這番話(節譯):

    Alla的原聲:

    https://doxajournal.ru/lastword-alla

    //我不打算談論案件、搜查、審訊、卷宗、審判。那很無聊,也毫無意義。這段日子,我上學,令人疲倦和挫敗,但在被捕之前,我仍有時間學習怎樣言說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想談談哲學和文學。關於班雅明、德希達、卡夫卡、漢娜鄂蘭、桑塔格、巴特、福柯、阿甘本,關於奧德雷‧洛德和貝爾‧胡克斯,關於季莫菲娃、特洛斯泰諾娃和拉赫曼尼諾娃。

    我想談談詩歌,談談如何閲讀當代詩歌。關於格羅納斯(Gronas)、達舍夫斯基(Dashevsky)和鮑羅丁(Borodin)。

    但現在不是時候,也不是地方。我將把我的瑣碎話藏於舌尖,藏在我的喉嚨後面,藏在我的胃和我的心之間。我只會說一點點。

    我常覺得自己不過像一條小魚,一隻小鳥,一個女學生,一個嬰兒,但最近我驚訝地發現,原來布羅茨基也在23歲時受審。並且由於我也算是人類中的一員,我有話要說:

    在卡巴拉(Kabbala)中,有tikkun olam的概念──修復世界。我看到這世界是不完美的。我相信,正如耶胡達‧阿米亥所寫的那樣,世界是為善良和和平而創造的,就像院子裡的長椅(在院子裡,不是法庭!)。我相信,世界是為温柔、希望、愛、團結、激情、快樂而創造的。

    (......)

    在學校,在歷史課上,我學到了「你們把自由釘在十字架上,但人的靈魂是沒有界限的」和「為了你們的,也為了我們的自由」這兩句話。

    在高中,我讀了阿赫瑪托娃的《安魂曲》,金茲堡的《陡峭的小路》,奧庫德扎瓦的《封閉的劇院》,雷巴科夫的《阿爾巴特的孩子》。在奧庫德扎瓦的詩歌中,我最喜歡的是:

    良心、榮譽和尊嚴,

    那是我們的精神軍隊。

    向它伸出你的手掌,

    為此,人們不懼怕火。

    它的面孔是崇高而美好的。

    將你短暫的世紀奉獻給它。

    也許,你永遠不會取得勝利,

    但你將作為一個人死去。

    (......)

    現在是真相的時刻,透明的時刻。

    我的朋友和我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恐怖和痛苦,但當我走進地鐵時,我沒有看到流淚的臉。我沒有看到流淚的臉。

    我最喜歡的書中,沒有一本──兒童或大人的書──教人冷漠、懈怠、懦弱。

    (......)

    達爾維什說:

    當你準備早餐時──想想其他人

    (別忘了餵鴿子)。

    當你進行你的戰爭時──想想其他人

    (不要忘記那些想要和平的人)。

    當你繳交你的水費時──想到其他人

    (想想那些只有雲的水可飲的人)。

    當你回家,回你自己的家的時候──想到其他人

    (不要忘記那些住在帳篷裡的人)。

    當你睡覺和數星星的時候,想想其他人

    (有的人沒有地方睡覺)。

    當你用隱喻解放自己時,想想其他人

    (那些失去說話權利的人)。

    當你想到遙遠的他人時──想到你自己

    (並說,我希望我是黑暗中的一支蠟燭)。

    根納季.戈洛瓦蒂說:

    瞎子不能怒目而視,

    啞巴不能憤怒地喊叫,

    無臂的人不能拿起武器,

    沒有腿的人不能前進。

    但是,啞巴可以怒目而視,

    但是,盲人可以憤怒地大叫,

    但是,無腿的人可以拿起武器,

    但是,無臂的人可以向前邁進。

    我知道有些人被嚇壞了。他們選擇沉默。但奧德雷.洛德說:

    你的沉默不會保護你。

    (......)

    請記住,恐懼會吞噬靈魂。記住卡夫卡的人物,他看到「在監獄的院子裡豎起了一個絞架,誤以為那是為他準備的,在夜裡衝出牢房,自己吊死了」。

    要像孩子一樣。不要害怕問(你們自己和別人),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不要害怕說「皇帝沒有衣服」。不要害怕大喊大叫,不要害怕哭泣。重複(對自己和他人):2+2=4。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我是一個人,堅強而勇敢。一個堅強而勇敢的女人。一個強大而勇敢的人。

    自由是一個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你會養成不被奴役的習慣。/

  27.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端传媒】我们为什么阅读(1):如果这代人是自我的,那自我之上,还有什么价值?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416-mainland-readers-1/


    「大学能不能回归自身的角色,让年轻人带着“理想主义”的态度,阅读人类文明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著作?」

    特约撰稿人 王摇 发自上海

    意大利艺术家 Giuseppe Arcimboldo 1566年作品 The Librarian


    疫情带来的失序仍在剧烈且深远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封闭成为常态,权力的边界愈加模糊。以防疫为名、以爱国为名,反思、质疑甚至讨论的空间被进一步摧毁。我们又该如何守护自我的主体性、守护思考的自由?

    阅读,修筑了最后一道闸门。端传媒和六名来自中国大陆的阅读者聊了聊阅读这件事。他们是翻译者、检修工人、大学教授、诗人、童书编辑和独立书店的店长。通过阅读,他们感受真实、认识社会、寻找自我,抵达一个远比脚下丰富、开放和广阔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中,阅读就是生活本身。它关乎人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安顿自身,关乎个体在潮流面前的自醒和坚守,关乎自由的思想如何作为一种应对时代的方式,赋予他们超越现实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每个周六,我们将与你分享一个阅读者的故事。今天是第一篇,一个社会学教授讲述了他淘书的经历,以及大学在形塑一个时代的思想氛围上所承担的角色。下周六的第二篇故事,讲述一个检修工人透过阅读不断更新对自我的理解。

    茫茫书海中,身体或被困居一隅,精神的远足却可翻山越海。愿他们的故事,也带给你力量。


    李钧鹏,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43岁),以下是他的口述:

    去年二月,我读了一本生动的哲学书,叫《在心灵最深处遇见哲学》。

    作者斯科特·塞缪尔森(Scott Samuelson)任教于美国一家社区学院,做哲学普及。在他看来,哲学是任何人都可以过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将哲学从高等学府的象牙塔中拿出来,摆在了人性中心的位置。我花了几个通宵读完了这本书,中间实打实哭了两次,也有几次笑得打滚。

    晚上坐在床上看书的时光,是我感到最舒服的时候。

    我的床头一般堆着十几本书,有文学,也有历史、政治、哲学。白天,因为备课和科研,需要专注读专业领域的书籍。夜晚的阅读,对我来说算反而是一种放松。你知道你就是一个业余读者,是纯粹带着兴趣在阅读,不会过于纠结于字句,也会更享受。

    来华中师范大学任教前,我在美国呆了整整十六年。相对广阔的阅读视域,很大部分源于那时的求学生活。

    2003年,我在北卡罗来纳大学读了三年博士,后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完成了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做了两年博士后研究员。但大学四年博雅教育提供的基础,于我始终是欠缺的。现在的阅读,算是一种补课。

    前段时间,我又拿起了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存在与时间》。这不是我第一次读它,但和很多人一样,第一次没有挑战成功,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我所说的“挑战成功”,不是追求将它从头到尾读完,而是你内心知道,你到底有没有真正地理解它。

    读这些经典时,我还有一个特殊的喜好。如果一本书有多个译本,只要是觉得比较靠谱的,我都会收集起来,和原文一块比对着读。

    去年年底,我第一时间购入了理想国新出的一套《神曲》。这是香港翻译名家黄国彬的译本,十来年前,大陆曾经引进过一次,但后来绝版了,之前听说要出新版,我就很激动。结果真没有让我失望。一天凌晨四点,改完与学生合写的论文,我兴奋地读了两个小时。虽然读的是《地狱篇》,但诗体版本长在形神兼备,严谨的译文读来“芳香扑鼻”。

    如果要说过去一年,我在阅读上发生的最大变化,应该是愈发对微观社会学感兴趣了。

    这算是一个个人经历与学术兴趣交织的转变。

    我始终觉得,宏观与微观的区分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无论是跟着我的第一任导师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研究的抗争政治和历史社会学,还是后来所做的知识社会学,再到关注爱情、友谊,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互动形式,都源于我对符号互动论和现象学社会学的浓厚兴趣。好的社会学家应该对身边的一切事物保持敏感,且能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不同现象中,找出共通的形态。

    我也确实对做“有血有肉”的、触及人的心灵的研究有越来越强烈的愿望。这几年来,我本人、家庭还是朋友的生活,都发生了不少变故,其中就包括感情上的变故。我希望能通过微观社会学,弄清楚在自己和身边的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兴趣驱使下,我又重读了一遍以色列文学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Eva Illouz)的《爱,为什么痛?》。如今你到书店买关于爱情的书,能看到的写作者,基本都是心理咨询或婚姻婚恋专家。但这本书尤其特别,易洛思从社会根源的角度,探讨了人为什么会在现代爱情中互相伤害,是非常具有社会学想像力的一本书。

    学科边界只是一个纯粹人为的东西,千万不能被它所限制住。

    我对阅读的热爱其实始于文学。

    家里最早的房子有两个小单人沙发,中间是一个茶几,茶几后面就是一个嵌入式的小书柜。很小的时候,我会经常踩着沙发,再走到茶几上去找书看。直到高中,我的梦想还是当一位文学评论家。

    进入大学后,更多时间花在了专业书上,我就把自己对文学的爱好暂时“抑制”住了。在美国生活的最后几年,才将它重新拾起来。

    我记得一位很有名的美国社会学家,霍华德·S.贝克尔(Howard S. Becker)在一本书的序言里写过,他从文学中得到的社会学知识,比社会学著作中还要多很多。我现在还挺同意这一点的,因为好的文学,必然需要作者对他所处的大的社会环境、微观的人际互动都有非常细微的体察。

    于是,我的客厅又重新被文学书给占满了。每天看到哪本,就会拿起来读读。比如最近,我就在重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在阅读上,我的包容性其实挺大的。我的博士论文写的是80-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左右之争”。虽然沿着知识社会学的路径,但也需要做大量政治、思想史的背景阅读。可以说,我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就在那时被打开了,且一直影响我至今。这也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科边界,包括研究领域的划分,只是一个纯粹人为的东西,千万不能被它所限制住。

    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我还将中国最活跃的知识分子从80年代迄今的所有公共写作全部拿出来读了一遍。这些人的立场本来就不一样,有的是左翼,有的偏右,我当然也有我自己的立场。但为了研究,我必须深入阅读他们所有人的东西。这一过程让我更为深切地感受到,读书应该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尽管作者本身的立场我并不赞同,也能从中发现很多优点。

    这一代人缺乏心灵的归属感,缺乏对于崇高的追求。如果他们是自我的一代,那么自我之上,还有什么价值呢?

    在美国的十六年,逛书店曾是我最大的乐趣之一。

    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我住在学校附近的公寓,是当地社区一家很有名的学术书店——BookCulture的常客。书店有两层,一楼一进去,就能看到一整排关于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的书架,上头放的都是最新出版的学术书籍。有时候,我也很好奇,这些“阳春白雪”的书怎么能够卖得掉,但它确确实实存在了很多年。

    到了哈佛大学,能逛的书店就更多了。我最常去的,是位于唐人街旁的一家二手书店。那时,我一般一周外出买一次菜,买菜之前,会习惯性地先去书店逛几个小时。每次踏入那个天地,一眼望去一整排一整排的书,真的会让人产生一种在人类知识宝库里流连忘返的感觉。无数次,我不知不觉淘了一书包,外加两个塑料袋的书,只能直接打个车回家了。

    回国后,这条路就基本断了。刚回武汉生活时,我去了几家别人推荐的书店,结果都挺失望的;还一度抱着怀旧的心情,去了20年前在武汉读书时经常买书的书店,发现也今非昔比了。

    实体书店逛得少了,获得阅读信息的主要渠道变成了豆瓣。每天通过广播,看到友邻点了什么“想读”,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就放到购书单里。

    看起来,当下的社会变得更多元化了。在利益和偏好上,我们所在的是一个异质性越来越强、个人意识越来越强的社会。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确实损失了很多。这一代人缺乏心灵的归属感,缺乏对于崇高的追求。如果他们是自我的一代,那么自我之上,还有什么价值呢?可能多数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评阅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论文时,很多人的中文表达都让我感到非常担忧,更不用说具体内容本身了。我觉得,这与我们传统阅读的减少不无关系。

    80年代初,我去表姐家玩,看到她写了厚厚一笔记本的诗集。那个时候,10来岁的少年喜欢写诗,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在那个时候,萨特或海德格尔的一本书动辄可以卖出上百万册,甚至在图书出版前一天,就有读者会到书店来排队抢购。

    2010年前后,我回到北京,在中关村租了一间单间,为毕业论文做了一年的田野调查。除访谈外,也参加了许多书店的讲座和读书沙龙。当时,我在单向街书店的蓝色港湾店听了一场杨奎松教授主持的沙龙。现场的状况非常震撼,里里外外全是人,提前半小时到,就已经没地方坐了。

    我还去北京西单对面的三味书屋书店听过几次讲座。有一次,人民日报社已经退休的一位评论员来到现场,分享了“中国思想界的几种潮流”。与单向街书店不同,三味书屋的听众,大多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把毕业论文的标题都想好了,就叫“富有活力的中国知识界”。

    放到现在,这些都是很难想像的事情。

    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思想氛围,离不开大学承担的角色。

    大学作为所谓的“象牙塔”,也在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它还能不能回归它自身的角色,让年轻人能够抛开一切功利的想法,带着一个“理想主义”的态度,来阅读人类文明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我想要做的,就是重建这样一个还有可能的阅读空间。

    现在,我在学校开了三门课。其中,知识社会学是为硕士和博士所开的,社会学原著选读、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两本课则面向本科生。我的课上都尽量不用教科书,就是让学生读原著。因为这样,它们成为了院里阅读量最大的课。一门课下来,学生至少需要读十几、二十本书。

    课程之外,我还在院内组织了一个读书会,二十来人的规模,每两个礼拜读一本书。所有的研一学生都必须参加,至于到了研三的学生,我也理解他们要忙毕业论文、忙找工作,就不做强求。读书会的形式有意避免了一个个上台做报告的刻板流程,就是让大家一块坐下来,自由地交流关于书的各种想法。

    我们尽量做到一个学期有一个主题。比如上学期,我们围绕的是历史社会学的主题。主题的设定跟课程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一同讨论出来的。读书会也对外开放,经常会有些其他专业,包括校外的学生前来参加。

    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思想氛围,离不开大学承担的角色。在高校培养阅读的氛围外,我也很希望在它与更大的社区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哈佛大学的那两年,我去费正清研究中心听由傅高义教授主持的讲座,经常会看到不少中老年人的面孔,他们都是附近的居民,看到讲座信息,有感兴趣的,就来了。在北卡罗来那和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我发现,图书馆的书也都是对周围居民免费开放的。然而很遗憾,我们的大学和周围社区之间,普遍都存在着一堵无形的墙。

    值得欣慰的是,我所做的努力已经影响了不少学生。在我的鼓励下,一些学生还自发组织了一个读书会,已经坚持了一年多。我没有实际参与在内,但关于读什么,他们有时也会向我征询意见。

    每个学者都有他们自己的追求,各种形式其实都无可厚非。但对我自己来说,让我的青春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这才是最令我享受,也最让我感到价值的工作。

    你从阅读里获得了哪些力量?欢迎评论。

  28.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15】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达赖的一生》(1997)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十五篇。


    剧情简介

    讲述一个出生在牧民家庭小男孩,被寻找转世灵童的人发现并确定为未来的达赖,当其继承前代达赖衣钵后更显示不同凡人的天赋。而后其便在拉萨学习经文,并且有机会接触外界文化和思想。当其还羽翼未满时当时的摄政王企图夺位,好在衷心辅佐他的人平除了那次危机。

    但是这时的历史已经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中国成立了,要求收回西藏,他不想人民流血而采取非暴力的不合作方式,包括去北京会见毛泽东,接受思想教育。这时达赖向周围那些大国四处求援但无人应答,根本无法拒绝解放军入驻西藏的要求,接着辅佐的人们也相继离他而去,最后他在困顿交加中离开了西藏。


    被删除原因推测

    片中采取同情西藏的视角,反映中共武力侵略的暴行。

    史柯西斯曾經在 1999 年出版的《馬丁史柯西斯:訪談》(Martin Scorsese: Interviews) 裡說過,

    「西藏人的自治制度非常糟,這需要改革,但是(中國)有必要殺害那麼多西藏人嗎?有必要毀掉那麼多西藏寺廟嗎?這是有必要的嗎?聽好,因為我們現在與中國有很多貿易往來,所以我們一定要小心,因為當我們與中國不往來時,他們可以變得非常恐怖──毛澤東幾乎就是人民唯一的最高領袖。」


    BT下载

    字幕下载


    相关评论

    本片是由迪士尼出品的,本片发行后激怒了中共政府。借此回顾迪士尼和中共政府的关系变化是一个角度。

    迪士尼的魔法在中国失灵(上):挫败与妥协

    迪士尼的魔法在中国失灵(下):同床异梦

    那些年,馬丁史柯西斯、迪士尼、與中國政府的黑歷史:當東方巨龍甦醒,小老鼠絕體絕命

  29.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由100多个片段剪辑而成的上海封城纪录片

    https://twitter.com/YaxueCao/status/1512810094051930117

    #上海封城 我们把100多个来自上海的视频、音频、照片连成了一个片子。各种人,各种经历,各种场景,一幕一幕看,产生的是全景和立体感受,会触发很多感情和思考。77分钟。英文字幕。

    #油管立刻给片子上了年龄限制。莫名其妙!

    youtu.be/6t0Vymq8AH4

    因为油管原链有年龄限制,可在镜像列表择一观看或下载:

    https://redirect.invidious.io/watch?v=6t0Vymq8AH4

  30.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清华大学近期涉校舆情主要特点

  31.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复旦大学关于新冠疫情期间宿舍楼封锁的宣传

  32.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新书推荐】《時代革命》電影訪談錄

    内容简介

    「仍然留在香港的,包括我,很多流亡海外的,或者現在在監獄裡的朋友,縱使你們沒有機會看得到,但我很希望,我祈求天父,單單是這部電影的存在,都可以給予你一份安慰,一個擁抱。」——摘錄自《時代革命》導演周冠威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獎感言

    本書由電影《時代革命》中十五位主要受訪者的訪談集結而成;年齡最長者已過八十,最小的在二〇一九年抗爭時只有十四歲。從他們在反送中運動的經歷,可以看到在無大台(沒有指揮中心)的狀況下,眾多香港人如何貢獻個人不同的能力,在各自的位置發揮與無名他者連結的創意,如水聚散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抗爭行動;裡面有關於他們為何走上街頭的心理轉折,對民主的強烈渴望,對香港這個共同家屋的熱愛,對法治的維護與堅持,更有對國家暴力的直接控訴。

    最觸目驚心也最讓人感動的,是幾乎每一位受訪者,即便再恐懼,還是以行動展現了願為手足抵擋暴力的決心。不論他們說:「我想我的勇氣是來自於想見到每一位手足都可以得到應有的治療」、「我很害怕,但我更怕明天見不到他們」、「要是少了我一個,前面的手足就多一分被捕的風險」,還是「我不想讓年紀比我小的孩子承擔這些」,都展現了無比的勇氣、友愛與手足之情。這些高貴的情誼,即使面對殘忍的警黑與國家暴力,甚至是媒體噤聲和扭曲,也無法被掩蓋。

    如同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也是本書受訪者之一的李怡所言:「我不清楚為什麼會這麼有勇氣,我也想像不到為什麼會這麼有勇氣,我也很想問問那些年輕人,為什麼你們這麼有勇氣?」他們不是被時代選中,而是自己選擇走出來的。

    勇氣,手足之情,以及對香港的強烈認同,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上精明務實的「香港人」形象,HongKonger這個字開始在字典裡出現。縱使在《港區國安法》的限制下,反送中運動無法再在香港公開傳播、討論,然而經過這樣一場幾乎撼動整個香港的社會運動,無論是不是作為一種「民族」的概念被理解,「香港人」作為一種身分認同已然成形,而這正是香港經歷了二〇一九年後的最大改變。

    作者简介

    《時代革命》團隊

    一群香港人。


    正版电子书购买链接

  33.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14】布拉德·皮特主演的《西藏七年》(另附西藏历史相关书单)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十四篇。


    剧情简介

    1939年,两位奥地利藉的纳粹德国人员海因里希·哈勒(布拉德·皮特饰)和彼得·奥弗施奈特(英语:Peter Aufschnaiter)(大卫·休里斯饰)以纳粹党徒的身份来到印度攀登喜马拉雅山。由于德国和英国的宣战,二人在登山时被印度的英国殖民军抓获并囚禁了5年,在1944逃出俘虏营后前往青藏高原。

    因西藏于战时属于中立,故二人选择逃到了西藏拉萨。在这里,他们一路上被西藏人民驱赶,因为西藏人民认为外国人是邪恶的,会给西藏带来危险,因此,西藏禁止外国人入内。但他们却通过伪装,偷偷的溜进圣城拉萨,最后被曾任西藏政府噶伦的擦绒·达桑占堆收留。在西藏期间,哈勒有幸与西藏的精神领袖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当时还是个小男孩)结识,并成为了他的亲密无间的朋友和老师。在这几年里,哈勒受西藏政府官员的供养,衣食无忧。

    但是,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片面撕毁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西藏签订的和平条约,进攻西藏,导致西藏政教合一的领导人逃亡印度。在哈勒听说德国战败之后,哈勒决定动身返回奥地利。在离开西藏前,哈勒来到布达拉宫和达赖喇嘛道别。达赖喇嘛送给他一个八音盒作为临别的礼物。

    改编自哈勒的同名自传《Seven Years in Tibet


    被删除原因推测

    据说这部电影和史实之间有争议。

    就电影本身而言,表现了中共侵略西藏的暴行(还有雪山狮子旗等元素)。片中台词:

    我的祖国(德国)的侵略性,以及征服弱小民族的欲望,让我感到羞耻,很久以来我想到这些就感到战栗。事实上,这些狭隘的中国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BT下载

    字幕下载


    另有一部被禁评的电影《小活佛》,由贝托鲁奇导演,基努·里维斯(*里维斯曾于三月初,参加了“西藏之家”(Tibet House)的年度慈善音乐会导致作品在中国流媒体下架)主演。

    剧情简介

    两位来自不丹的高僧千里迢迢来到西雅图,寻找他们一位先师的转世灵童,他们找到了九岁的小男孩杰西(阿历克斯·文森丹吉 Alex Wiesendange 饰),希望带他回寺庙接受验证。杰西的父母答应带儿子远赴不丹,在和喇嘛的相处中,他们断断续续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佛祖释迦牟尼还是迦毗罗卫国太子悉达多(基努·里维斯 Keanu Reeves 饰)的时候开始说起,他如何一路看尽万众苦难,最终舍弃太子身份和富贵生活,修行得道成佛的经过。从西方到东方,从一个故事到另一个故事,九岁的杰克人生也就此发生改变……


    BT下载

    字幕下载


    相关评论

    https://2047.one/t/5737

    延伸阅读

    雪狮与龙:中国、西藏和达赖喇嘛 pdf下载(此书的深度、广度和篇幅,都适合作为您了解西藏历史和西藏问题由来的第一读物

    西藏的秘密战争,究竟发生了什么?

    1959 : 拉薩! : 達賴喇嘛如何出走 pdf下载

    當鐵鳥在天空飛翔:1956-1962青藏高原上的秘密戰爭 pdf下载

    藏區祕行 pdf下载

    重生的觀音 : 第三個西藏的故事 pdf下载

    现代西藏史第一卷:喇嘛王国的覆灭(1913-1951) pdf下载

    現代西藏史第二卷:暴風雨之前的平靜(1951-1955)pdf下载

    現代西藏史第三卷:风云密布(1955–1957) pdf下载

    現代西藏史第四卷:风暴眼(1957–1959) pdf下载

  34.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哈耶克逝世30周年】一部纪录片和一篇纪念文章

    哈耶克的一生及其思想

    youtu.be/rUpFzfdbJ6Y

    下面是哈耶克研究所的纪念文章

    波普尔从哈耶克那里学到了什么?

    Mittwoch, 23. März 2022

    三十年前的今天,世界失去了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的名字和理想激励着我们的研究所。我们通过以下文章来纪念他和他的持久意义,他的好朋友卡尔·波普尔爵士从他那里学到了什么——以及我们都还可以从他那里学到什么。

    卡尔·波普尔与奥地利国民经济学派之间的关系并不经常被强调——更确切地说,是波普尔与20世纪奥地利学派最伟大的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之间的关系。尽管这两位出生于维也纳的思想家于1935年在伦敦经济学院首次见面,但他们共同的政治立场和公开评论只是一个哲学-方法论项目的最终产物,甚至在他们第一次见面之前就已经令人惊讶地、不自觉地重合了。

    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成果

    为了真正理解哈耶克和波普尔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需要看看20世纪哲学中最有影响力的团体之一:维也纳圈。他们的主要目标是 "通过他们对物理和形式科学的最新进展的解释,重新认识经验主义"。简而言之,这意味着采用一种相当粗糙的意义标准--验证主义--根据这一标准,我们的陈述只能是同义反复--即像 "每个单身汉都是未婚的 "这样不言自明的真理--或者是合成命题--即可经验验证的。

    波普尔注意到这一推理的一个致命缺陷。一个声明只有在可被经验验证的情况下才是科学的--和有意义的--但是,正如波普尔所指出的,科学依赖于普遍的声明。这给实证主义的 "验证主义 "带来了问题,因为普遍性陈述不能从单数陈述中得出,但它们可以被单数陈述所推翻。例如,人们可以观察到数以百万计的白天鹅,但如果发现一只黑天鹅,就足以推翻 "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 "这一说法。我们收集多少经验数据并不重要;一个不确定的例子就足以摧毁一个普遍的说法。因此,如果我们想有一个连贯的科学理论,就不能通过归纳法来证明,而只能通过潜在的负面例子来证伪。科学家不应该试图找到越来越多的白天鹅来证实 "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这一说法,而应该寻找能够证伪其理论的黑天鹅。因此,科学理论从来都不是最终的、全面的真理:它们必须是可验证的和可证伪的。

    至于哈耶克,他恰好是维也纳圈最激烈的反对者之一: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弟子。米塞斯认为,实证主义的知识方法的最大问题是,他们过于依赖经验方法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东西。不引人注目的数据集永远不能给我们一个完整的现实图景,无论它是多么复杂或有组织。虽然这在物理学等领域是可行的,但在试图理解人类现实时,它很快就失败了。现实的静态数学和统计图景无法捕捉到现实世界的动态复杂性。

    哈耶克在他的第一篇文章中已经强调了这一点,他在文章中指出了经验和统计检验在应用于经济理论时的局限性:"因此,只有在消极意义上才有可能通过统计检验一种理论。要么统计学能表明存在理论不能充分解释的现象,要么就无法发现这种现象。在积极意义上对该理论的确认是不值得期待的。这种可能性被上面所说的完全排除了,因为它将预设一个统计学无法建立的必要关联的论断。"

    这段话与波普尔的论点基本吻合。实验不能正面证实科学理论,指望经验方法能保证我们获得任何形式的确定的真理是愚蠢的。经验方法能够授予我们的是比任何一种确定性都要温和得多的东西:它是理解和检验我们理论的真正问题的能力。哈耶克和波普尔的科学概念确实是一个谦逊的教训,不断强调知识和真理的局限性,对他们那个时代的理性主义幻想进行约束。

    哈耶克的教训

    当两人在1935年第一次见面时,相互承认是不可避免的。两位思想家在不同的背景下,在没有任何事先接触的情况下,得出了非常相似的结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人在所有问题上都完全一致。

    例如,尽管波普尔是维也纳圈的一般实证主义项目的批评者,但他还是保留了其中的一些特征,而哈耶克则强烈反对。其中之一是 "方法论一元论",即认为所有科学都应遵循相同的方法论。

    哈耶克对此不能不表示赞同。他从米塞斯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不可还原性,即不可能用科学方法减少人类行动的复杂性。但除此之外,哈耶克自己的发现使他与任何假装的科学统一性保持距离。

    人们通常说,提出正确的问题比得到答案要重要得多。哈耶克在其1945年的开创性文章《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问题:"[......]存在于不同头脑中的知识碎片的组合如何能带来结果,如果要有意地带来这些结果,则需要指挥者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拥有的。"

    这个问题确定了决定哈耶克整个思想道路的研究方案。而提出正确的问题可能确实比得到答案更重要,但哈耶克对它的回答也不乏精彩。根据哈耶克的观点,"存在于不同头脑中的知识碎片的组合 "导致了自发的秩序,即不是人类计划的产物,但还是从人类行动中产生的超对象。经济是一个自发秩序的完美例子:它确实是有秩序的,食物每天都在市场上,价格根据供应和需求进行调整,但没有一个头脑在指挥或引导它。而在其他众多领域也是如此。比如说,语言也是自发的秩序。它们从人类互动中出现,没有 "原始字典 "指导它们的发展。

    哈耶克认为,自发秩序是社会科学的主题。鉴于它们的性质,不可能用 "硬科学 "的方法来研究它们。自发秩序的一个特点是其不可简化的复杂性,无法将其归结为少数可控变量。哈耶克认为,当我们从物理学或数学的无生命现实转向有生命和社会世界的更高度组织化的结构时,现象的日益复杂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论。如果再加上人的因素,即人类行为的目的及其有意的内容所固有的不确定性,事情就会变得更加混乱了。

    哈耶克通过在物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之间进行类比,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方法论上的分歧的一个完美例子。

    物理学家如果想通过自己领域的类比来理解社会科学的问题,就必须想象这样一个世界:他通过直接观察了解原子的内部,既没有可能用成块的物质进行实验,也没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观察到超过几个原子的相互作用。根据他对不同种类原子的了解,他可以建立模型,说明这些原子结合成更大单元的各种方式,这些模型可以越来越准确地复制他能够观察到更复杂现象的少数情况的所有特征。但是,他能从微观世界的知识中推导出的宏观世界的规律将永远是 "演绎 "的;由于他对复杂情况的数据了解有限,这些规律很难使他预测特定情况的确切结果;他也永远无法通过受控实验来确认这些规律。

    那么,对哈耶克来说,任何关于科学统一性的主张都是毫无根据的。我们不能把自然科学的方法搬到社会科学上:它们的对象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而不仅仅是程度上的不同。哈耶克认为,这是波普尔在其分析中所忽略的。他认为你永远无法通过验证来证明一个科学理论,这可能是对的,但他没有把科学的界限推得足够远。

    哈耶克与波普尔的不断讨论和辩论使他重新考虑了他的方法论一元论的论文。在他后来的作品中,波普尔说过这样的话:"[......]牛顿式的通过普遍规律和初始条件来解释和预测奇异事件的方法在理论社会科学中几乎不适用。他们几乎总是用构建典型情况或条件的方法--也就是用构建模型的方法来工作(这是由于在社会科学中,用哈耶克的术语来说,与自然科学相比,'详细解释'较少,'原则解释'较多)"。以哈耶克的方式,波普尔还重新考虑了在社会科学的背景下有可能预测某些事件的想法。由于这些都是复杂的现象,不可能有效地减少所有的变量并进行孤立的实验。因此,波普尔开始使用 "模型 "一词,而不是 "理论",后者表示对自发秩序的具体内容的理解。

    当波普尔指出科学和定量方法在研究社会科学对象方面的局限性时,这个哈耶克式的教训使他更接近奥地利人。它还告诉我们,在统一科学的梦想背后,隐藏着将所有现象纳入单一僵化的理论方案的极权主义冲动。哈耶克认为,这是驱动科学主义的梦想,即 "机械地、不加批判地将思维习惯应用于不同于它们所处的领域"。而按照哈耶克的说法,"科学主义的观点与科学的观点不同,它不是一种没有偏见的方法,而是一种非常有偏见的方法,它在处理它的对象之前,就声称知道哪种方法是研究它的最适当方法"。科学性是故意的盲目性:故意忽视不符合我们期望的复杂的相互关系,将人还原为可量化的东西。

    总之,应该明确的是,这种看似抽象的方法论之争具有真正的伦理和政治后果。我们可以从最近对科威德疫苗的处理中获得一元化盲目性的印象。像奥地利这样的国家坚持实施统一的政策方案,忽视了具体情况和关于"自然免疫"的既定研究。追求完全统一和一致的动力压倒了每一个例外和每一个细微的复杂性。

    最近中国的"社会信用分"制度也是一元化思维的一个完美例子。通过将其公民视为一个包罗万象的算法中的变量,观察他们的行动并决定是否奖励或惩罚他们,中国政府将人类行动的复杂性降低到一个令人沮丧的数学模型的变量。

    正如哈耶克在他的诺贝尔演讲中所说的那样,"如果认为我们拥有能使我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愿望塑造社会进程的知识和权力,而我们事实上并不拥有这些知识,那么在行动上很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伤害。" 哈耶克-波普的方法论辩论的确是一堂谦逊的课,"它应该使我们免于成为人们控制社会的致命追求的帮凶"。

  35.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更隐私友好的 Google/Youtube/Reddit/Twitter/Wikipedia 镜像列表(新增 Zlibrary)

    https://farside.link | View on GitHub

    A redirecting service for FOSS alternative frontends.

    Farside provides links that automatically redirect to working instances of privacy-oriented alternative frontends, such as Nitter, Libreddit, etc. This allows for users to have more reliable access to the available public instances for a particular service, while also helping to distribute traffic more evenly across all instances and avoid performance bottlenecks and rate-limiting.

    以下没被墙的域名我想不在少数,而且更加 Tor 友好。


    Google镜像(自动跳转)


    Youtube镜像(自动跳转)


    Reddit镜像(自动跳转)


    Twitter镜像(自动跳转)


    Wikipedia镜像

  36.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一条豆瓣动态引发的“疫情文学”复兴(太有意思了

    http://www.douban.com/note/827837123/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3月18日,豆瓣网友@K 模仿卡夫卡经典作品《变形记》的开头,发了一条动态: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

    这句话无异于吹响了创作大赛的号角,众网友纷纷转发评论,掀起一波"疫情文学"高潮。

    这些评论有的来自经典文学作品,有的来自电影台词,甚至还有的来自诗歌,我把比较精彩的评论摘出来,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次测试,看看自己能认出多少部文学作品原型(正确答案在结尾公布)。

    一、国外文学作品

    1、豆瓣网友@苏张张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对我说:请戴好口罩。

    另一个更好:我已经隔离了。有一天,在一处招待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没感染,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没带口罩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素颜,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呼吸困难的面容。

    2、豆瓣网友@柠檬酸片

    今天,绿码红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

    3、豆瓣网友@久留顿破

    今天,妈妈被隔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4、豆瓣网友@沈辰

    今天,学校封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我收到辅导员的一封电报:"一点封校。只进不出。全员核酸。"它说得不清楚。也许是昨天封的。

    5、豆瓣网友@怀山鹿

    隔离的第十三天。我认为我是睡着了,因为醒来时我发现满天星光洒落在我脸上。窗外救护车咦呜作响,直传到我耳际。远远看到小区外大白秩然走过。花开的气味,酒精的气味,消毒水的气味,使我两鬓生凉。这春夜奇妙的涌动像潮水一样浸透了我的全身。手一探额头,有点热,不知此刻是梦还是现实。

    6、豆瓣网友@海蓝贝壳

    多年以后,面对社区防疫人员,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商城却被封禁隔离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7、豆瓣网友@鲜衣呀忽怒马

    谈话即将结束时,赫里内诺多 - 马尔克斯上校望着长长的核酸队伍,戴着口罩的人们面目模糊,他感觉自己在孤独中迷失了。赫里内诺多他悲伤地敲下信息:小区在核酸。一阵长久的沉默,显示对方正在输入,忽然手机跳出奥雷里亚诺 - 布恩地亚上校冷漠的微信:别犯傻了赫里内诺多。如实说道:小区核酸很正常。

    8、豆瓣网友@Jasmine

    德劳拉梦见谢尔娃.玛利亚坐在一扇窗前,外面是一片大雪覆盖的原野,她手里握着健康码,正一寸一寸的变红,每稍有变绿的迹象,码上便又长出红的来。在梦里能明显看出,女孩已经在那扇无始无终的窗户前待了很多很多年,她看起来一点也不着急,因为她知道,最后一点红意味着死亡。

    9、豆瓣网友@微喵的兔姑娘

    格里高尔接着又朝窗外望去,春兩细细下着:可以听到大喇叭在一遍遍地提醒居民们抓紧下楼核酸使得他内心变得十分纠结。"还是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统统忘掉那该多好。"他想。但是这件事却完全不能躲避,他只好起身披上一件薄薄的外套将自己裹紧,护住口鼻,默默加入到测核酸的队伍里。

    10、豆瓣网友@苏小鬟

    过了不多久,母亲想要来看他了,起先父亲和妹妹都用种种理由劝阻她,格里高尔留神地听着,暗暗也都同意。后来,他们不得不用强力拖住她了,而她却拼命嚷道:"让我进去瞧瞧格里高尔,他是我可怜的儿子!你们就不明白我非进去不可吗?"

    "可是这样你的健康码会变红的!"

    11、豆瓣网友@vikin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摘下口罩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是绿码。"

    12、豆瓣网友@张天翼

    他对着黑黝黝的小区,奇怪地伸出双手,而且尽管离他很远,我能看出来他正在发抖。我不由向那边望去,但什么也没看到,只见远处有一点微茫的绿光,兴许是谁手机上的绿码。

    13、豆瓣网友@枨不戒

    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的码是什么时候变色的,我倒霉的隔离期是怎样度过,我父母有没有被我传染,以及诸如此类的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

    14、豆瓣网友@徐长卿

    "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

    "滚出去!""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你这不戴口罩的人!"将军顿着脚,又喊了一声。

    15、豆瓣网友@Hey Lloyd

    一生中哪怕只钩到过一次鲈鱼或者在秋天见到一次鸫鸟南飞,那么,他从此就已不能称为城里人了,一直到死他都会对这种不用戴口罩的生活魂牵梦绕。

    16、豆瓣网友@荔子

    有人认为爱情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惊喜又弹窗的红码。

    17、豆瓣网友@Adiyat

    好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成为高风险地区了。不过我要预先告诉您,如果您还是出门不戴口罩,如果您还不赶快去预约做核酸,那么我就不再理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

    18、豆瓣网友@chaconut

    昨夜我又一次梦游曼德利。我似乎站在那扇通达车道的铁门前,由于去路受阻,一时进身不得。铁门上挂着大锁和链条,贴着疫情防控的告示。

    19、豆瓣网友@萨哈林旅行妓

    "假如你有幸生活在 21世纪20 年代,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口罩、健康码、核酸检测都与你同在,因为疫情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20、豆瓣网友@Robinhood

    那一年,树叶早早地飘落了。我们站在房子前,看着救护车行进在大路上,坐土飞扬,树叶被微风吹起,又落下。医生们越走越远,一会儿,大路上除了落叶,又一无所有了。

    21、豆瓣网友@加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新冠的年代,这是一个核酸的年代;这是一个封城的时期,这是一个戴口罩的时期。

    22、豆瓣网友@子不语

    那时他还年轻,不知道隔离期的所有馈赠,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23、豆瓣网友@彧orz

    事情发生在二零二一年二月,地点是小区楼下的核酸检测点。当时我没有立即写出来,因为我第我第一个想法是要把它忘却,免得说蠢话。如今到了二零二二年,我想如果写出来,别人会把它看作故事,时间一久,我自己或许也会当成是故事。

    24、豆瓣网友@嘎嘎

    我的哥哥柯希莫 - 皮奥瓦斯科 -迪 -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三日。我记得很清楚,封城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

    25、豆瓣网友@Showing V1.4.1

    人们通知树上的男爵下来做核酸。柯希莫拒绝了。他从樱桃树跳到橄榄树,又跳到栗树上,远远地消失在了森林里。社区组织了一万名志愿者,对那片森林进行了拉网式搜索,终于将柯希莫 -迪 -隆多给架到了检测点。

    26、豆瓣网友@月下劈云笑一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虛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保住了我绿码。

    27、豆瓣网友@蒹葭

    健康码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自由,我的灵魂。健一康一码;双唇微启,再略略张大,最后完全打开:健-康-码。

    28、豆瓣网友@曹溪门下

    "我要看的不止是绿码,还有您的 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娜斯塔霞-菲立波夫娜。"公爵说。"您是说我?我的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是的,您。"

    29、豆瓣网友@甜面人

    他于 2022年3月阵亡。那天,整个小区寂静无声。业主群群发的通告记录仅有一句:小区无阳性。

    30、豆瓣网友@antares

    N县城的检测点如此众多,仿佛该城居民生来就是为了排排队,捅捅鼻子,拿到标志着阴性的绿码,然后便马上就要进行下一次检测似的。可事实上,在N县确诊,重症,以及死亡的人数均甚寥寥,县城的生活平静已极。

    31、豆瓣网友@夏风 jane

    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健康码,一 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32、豆瓣网友@羊牛下山

    咽拭子还是鼻拭子,这是一个问题;是默然忍受核酸暴虐的棉签,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隔离,通过斗争把它们扫个干净,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加高尚?

    33、豆瓣网友@三喵堂主人

    在突然被剥夺了幻想和光明的世界,人感到自己是陌路人。人在直面这种自身和所生活的世界产生的巨大离异时,荒诞感就诞生了。萨特之《恶心》,正是这种人对其所处情境产生的不适感和价值无止境地堕落感。

    34、豆瓣网友@喝白酒伤身体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防疫工作者,浑身的衣服活像北极熊,眼睛圆鼓鼓的。它对你说道:"你好,小姐,来一次核酸检测好吗?"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被隔离了整整一天。你说棒不棒?

    35、豆瓣网友@负暄

    不久,你睡了。---觉醒来,你将成为隔离区的一部分。

    36、豆瓣网友@安隐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隔离酒店。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大巴在设卡前停了下来。

    二、电影、诗歌与短篇

    37、豆瓣网友@马逢春

    波特先生:我们接到报告,得知今晚九点十二分你的健康码变黄了。你知道,疫情期间未成年的巫师不许出校,你如再有此类行为,将有可能被本校开除(对未成年巫师加以合理约束的法令,一八七五年,第三款)。

    38、豆瓣网友@荔子

    "生活总是这么痛苦的吗,还是只有疫情的时候才这样?"

    "总是这样。"

    39、豆瓣网友@荔子

    "不是说好只戴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到底什么时候能摘?"

    40、豆瓣网友@Jasmine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健康码上多了个日期,很久以前是绿码就行,后来要72小时核酸,再后来是48小时,现在要24小时,我开始怀疑,在疫情之下,还有什么核酸是是不会过期的?

    41、豆瓣网友@乙zK

    有两种东西令人深深敬畏,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手机中的健康码。

    42、豆瓣网友@小心心

    隔离期间我们已经很久没见了,忽然在楼道相遇了,他看见我,又装作没看见,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的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

    43、豆瓣网友@阿蝇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新封的小区,都排着一望无际的长队,其间有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头戴防护罩,手捏一柄棉签,向一张嘴尽力的刺去。

    44、豆瓣网友@GW

    他站住了,戴口罩的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拿着棉签,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严厉起来了,分明的叫道:"张嘴。"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45、豆瓣网友@拉您您

    小区里有两栋楼,一栋封了,另一栋也封了。

    46、豆瓣网友@可可村草

    我的人生有两个愿望,一个愿望是解封,另一个愿望还是解封。

    47、豆瓣网友@Girosal

    我的兜里有两部手机,一个是黄码,一个也是黄码。

    48、豆瓣网友@蝴蝶姐姐0了

    对于核酸,我是不会懊恼的,如果懊恼,每月就得懊恼几回,也未必活到现在了。大约这种境遇,是可以练习惯的,后来就毫不要紧。倘有谣言,自己就懊恼,那就中了封校的计了。

    49、豆瓣网友@花可开

    你好哇,核酸检测。

    50、豆瓣网友@鹿川鸟

    只要想起一生中做过的核酸,喉头便长出了棉签。

    51、豆瓣网友@琥珀 BOOK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 本关于核酸,关于隔离的/告诉你咽拭子和鼻拭子的区别/告诉你一个密接人员提心吊胆的/春天

    三、中国文学作品

    52、豆瓣网友@𡈼喵喵

    这个弹窗的健康宝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53、豆瓣网友@Cyberknight电子骑士

    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简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现在,鸿渐在厂子里隔离着,柔嘉家里小区也封了......一个回不来,一个出不去,这围城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54、豆瓣网友@freewind

    千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千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排队做核酸吗?"

    55、豆瓣网友@RiNiMaTuiQian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码,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绿码,一个是他的红码。

    56、豆瓣网友@京柿氦酥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做过这样两次核酸,至少两次,做了鼻拭子,久而久之,鼻子变了纸上的一抹鼻血,喉咙还是"气吞万里如虎";做了咽拭子,喉咙便痛得咽不下一粒饭粘子,鼻子却是脑门下的一颗朱砂痣。在振保可不是这样的,他是精准防疫,动态清零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

    57、豆瓣网友@印第安小斑加

    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绿玫瑰,一个是他的黄玫瑰。一个是岁月静好的绿码,一个是动人心魄的黄码------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队伍分开来做核酸的。

    58、豆瓣网友@你的那杯13

    九莉快三十岁的时候在笔记簿上写道:"街道静静,冷清似封城。宁愿天天去做核酸,以为你是因为隔离不来。"过三十岁生日那天,夜里在床上看见洋台上的月光,凌乱散落的口罩像倒塌了的石碑横卧在那里,浴在晚唐的蓝色的月光中。

    59、豆瓣网友@崇光

    全员核酸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

    60、豆瓣网友@liumang14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他一周里测了七次核酸。

    61、豆瓣网友@骋原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永远见不到星星的码。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反复被捅的过程,码一天天红了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62、豆瓣网友@仅为

    宝玉换上那大红金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貂裘排穗褂,转身就要去找林妹妹,这都封了一星期了,林妹妹不知道病好点没有?只见袭人忙出来劝道,琏二奶奶早就说了,就算有绿码也不能出去,不管谁出去都得仔细他的皮!宝玉哪里肯听,匆匆说道见一眼便回!袭人见劝不住,不免伤心落下泪来,真真是一对冤家。

    63、豆瓣网友@黑巧

    探春道:"可知咱们这样大族人家,若被人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古人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64、豆瓣网友@lefteyelisa

    天下大势,封久必核,核久必封。

    当我整理这篇文章的时候,这条动态已经有了上千次转发,豆瓣网友@起床,吃饭 ,也就是纪录片《四个春天》的导演陆庆屹,也转发了这条动态并说到:依稀回到了豆瓣盛世。

    面对疫情,人们恐慌,愤怒、无助、委屈,你在其他平台看到人们对疫情的情绪通常只有两种:感动和控诉,但只有在豆瓣,你才能看到用文学调侃疫情的场面。

    即使陷在生活的泥潭,我们内心依然有诗意。

    这是我喜欢豆瓣的理由。

    附:原文答案

    01:杜拉斯------《情人》

    02-05:加缪------《局外人》

    06-07: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08:马尔克斯------《爱情和其他魔鬼》

    09-10:卡夫卡------《变形记》

    11-12: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13: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14: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

    15:契诃夫------《《醋栗》

    16:塞林格------《破碎爱情之心》

    17: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18:杜穆里埃------《蝴蝶梦》

    19:海明威------《流动的盛宴》

    20: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21:狄更斯------《双城记》

    22:茨威格------《断头皇后》

    23:博尔赫斯------《另一个人》

    24-25: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

    26: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7:纳博科夫------《洛丽塔》

    28: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

    29: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30:伊里夫和彼得罗夫------《十二把椅子》

    31:莎士比亚------《麦克白》

    32: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33:太宰治------《人间失格》

    3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35: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36:川端康成------《雪国》

    37:J.K.罗琳------《哈利波特》

    38:吕克-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

    39:刘伟强------《无间道》

    40:王家卫------《重庆森林》

    4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42:黄永玉------《平常的沈从文》

    43-44:鲁迅------《故乡》

    45-47:鲁迅------《秋夜》

    48:鲁迅------《书信集-致萧军》

    49: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50:张枣------《镜中》

    51:余秀华------《我爱你》

    52-53:钱钟书------《围城》

    54:张爱玲------《爱》

    55-57: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58-59:张爱玲------《小团圆》

    60:陈忠实------《白鹿原》

    61:王小波------《黄金时代》

    62-63:曹雪芹------《红楼梦》

    64:罗贯中------《三国演义》

  37.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清华有同学在超市张贴反法西斯主义宣传单,结果清华校方非常恐惧就去审问同学而且还抓错人了

    https://twitter.com/jakobsonradical/status/1502927277713096704


    从法西斯主义手中保卫生活

    公开的法西斯主义被消灭已有近 80 年。对现代人来说,法西斯这个词已然退化为一个用于一般化政治攻讦的贬义词,而失去任何具体的含义。

    但与此同时,法西斯主义并没有真正死亡。与过去公开的阵营对抗不同,今天的法西斯主义以匿名的方式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习惯”的形式侵蚀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道德。

    在这种隐秘的侵蚀下,我们变得冷漠而残忍,以他人的痛苦为乐,在其中汲取虚幻的优越感。我们沉醉于空洞的宏大叙事,用想象的集体胜利掩盖对自身命运的无力与绝望。我们为仇恨言论所吸引,自以为能在丛林竞争中获得优胜,而对“自由”、“民主”、“平等”、“正义”这些保卫自身的价值嗤之以鼻。

    社会的撕裂、对未来的绝望、道德的沦丧、我相信这已经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体验,无论你抱持何种意识形态。

    但还没有到投降的时候。现代的反法西斯斗争,将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斗——不是对他人,而是对自己。为了从法西斯主义手中保卫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要向自己宣战。

    我们要战胜被结构性鼓励的懒惰。要超越容易获得的咨询、观点与知识,去主动地建立反思性的认知方式,以独立、自由的人的姿态面对社会。

    我们要超越宣传、惯习与偏见,去认识具体的人,开放地面对每一个群体,从而体会到这个事实:人与人的共性远超过被夸大的异质性。

    我们要保持心灵的开放,保持改变自身的能力,让求真意志超越无益的自尊,用真实的尊严保护自身的完整。

    最重要的是,要允许自己保持无力。在强制性的权力面前、个体无力掌控自身命运。这的确是绝望的情境。一种选择是将自己的大脑改造成强权的形状,以营造狐假虎威式的权力感。而我宁愿保持自身的无力,暴露在绝望的处境中以保卫更重要的东西——我的道德、我的良知。

    同学们,行动起来,保卫自己,保卫社会,保卫生活。

    Anti-fascist


    注:福柯有一本书就叫《必须保卫社会

    本书中,米歇尔•福柯定义了两种形式的权力:规训权力,即通过监视技术和惩罚制度对身体进行规训;以及生命权力,作用于人口、生物和活人。通过分析种族战争的言论和征服的历史叙述,福柯勾勒出生命权力和国家种族主义的谱系。权力与抵抗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法理上的,而是斗争上的。它不属于法律的范畴,而是战略的范畴。因此,应该反转克劳塞维茨的格言,改为“政治是战争的延续”。


    https://twitter.com/abnersheng/status/1505101802236104706

  38.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11】《亲爱的同志》:苏联镇压罢工之后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十一篇。


    剧情简介

    聚焦曾被苏联政府隐瞒的1962年新切尔卡斯克事件,工人罢工,子弹、血肉、背后事件、一个官员兼母亲的探寻和质疑。


    被删除原因推测

    易联想或谈及中国八九六四事件,片中苏共维稳手段似曾相识。


    BT下载

    字幕下载


    相关评论

    https://2047.one/t/12493

  39.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纽约客】暴君的弱点:普林斯顿大学历史教授、斯大林专家谈普京,俄罗斯和西方

    https://www.newyorker.com/news/q-and-a/stephen-kotkin-putin-russia-ukraine-stalin

    The Weakness of the Despot

    An expert on Stalin discusses Putin, Russia, and the West.

    中文翻译由 DeepL 辅助完成


    此处有视频,请看原链接

    "令人震惊的是,已经发生了这么多变化,但我们仍然看到这种他们无法摆脱的模式,"俄罗斯专家斯蒂芬·科特金说。


    斯蒂芬·科特金(Stephen Kotkin)是我们最深刻、最出色的俄罗斯历史研究学者之一。他的代表作是《约瑟夫·斯大林传》。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了两卷——《权力的悖论,1878-1928》,该书曾入围普利策奖,以及《等待希特勒,1929-1941》。第三卷将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1953年斯大林的死亡;以及塑造了苏联其余经历的极权主义遗产。利用莫斯科和其他地方长期被禁止的档案,科特金写了一本斯大林的传记,超过了 Isaac Deutscher, Robert Conquest, Robert C. Tucker 和其他人的作品。

    科特金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他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教授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在当代俄罗斯的各个领域拥有无数的消息来源:政府、商业、文化。他既讲原则又务实,而且比我认识的任何记者或分析家都更善于观察。自从多年前我们在莫斯科相遇——科特金当时正在对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城市马格尼托哥尔斯克(Magnitogorsk)进行研究——我就发现他在从普京政权的结构到其在俄罗斯历史上的根源等方面的指导是非常宝贵的。

    本周早些时候,我与科特金谈到了普京、对乌克兰的入侵、美国和欧洲的反应,以及接下来的情况,包括莫斯科发生宫廷政变的可能性。我们的对话出现在上面的视频中,为保证长度和清晰度,我们进行了编辑。

    我们一直听到过去和现在的声音说,所发生的事情的原因,正如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所说,是北约东扩的战略失误。大国现实主义派(The great-power realist-school)历史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坚持认为,我们所目睹的一切,很大程度上必须归咎于美国。我想我们应该从你对这个论点的分析开始。

    我对乔治·凯南只有最大的尊重。约翰·米尔斯海默是一个学者中的巨人。但我恭敬地表示不同意。他们的论点的问题在于,它假定,如果北约没有扩张,俄罗斯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或者很可能接近今天的样子。我们今天在俄罗斯的情况并不是某种意外。它不是对历史模式的某种偏离。在北约存在之前的19世纪,俄罗斯是这样的:它有一个专制者。它有镇压。它有军国主义。它对外国人和西方有怀疑。这是一个我们所知道的俄罗斯,它不是一个昨天或19世纪才出现的俄罗斯。这并不是对西方行动的回应。我们今天的处境是由俄罗斯的内部进程造成的。

    我甚至会走得更远。我想说的是,北约的扩张使我们处于一个更好的位置,以处理我们今天再次看到的俄罗斯的这种历史模式。如果波兰或波罗的海国家没有加入北约,我们现在会在哪里?他们会处于同样的困境,处于和乌克兰一样的世界。事实上,波兰在北约的成员资格使北约的脊梁更加坚硬。与其他一些北约国家不同,波兰已经多次与俄罗斯抗衡。事实上,你可以说,俄罗斯对波兰断了两次牙:第一次是在十九世纪,直至二十世纪,第二次是在苏联结束时,团结工会。因此,乔治·凯南是一位令人难以置信的重要学者和实践者——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俄罗斯专家,但我只是不认为责备西方是对我们所处位置的正确分析。

    当你谈到俄罗斯的内部动态时,它让人想起六年前你为《外交事务》写的一篇文章,文章开头说:"半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特点是野心膨胀,超出了国家的能力。从16世纪伊凡雷帝统治时期开始,数百年来,俄罗斯设法以平均每天50平方英里的速度扩张,最终覆盖了地球陆地的六分之一。" 你接着描述了俄罗斯崛起的三个"短暂的时刻":首先是在彼得大帝统治时期,然后是亚历山大一世对拿破仑的胜利,当然还有斯大林对希特勒的胜利。然后你说,"除了这些高水位,俄罗斯几乎一直是一个相对较弱的大国"。我想知道你是否可以扩展这一点,谈谈俄罗斯的内部动态如何导致普京领导下的当前时刻。

    我们曾就伊拉克问题进行过辩论。是伊拉克因为萨达姆而变成这样,还是萨达姆因为伊拉克而变成这样?换句话说,有个人因素,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也有塑造个人的结构性因素。我在斯大林的书中提出的一个论点是,作为独裁者,在那种情况下和那个时期负责俄罗斯在世界上的权力,使斯大林成为他,而不是相反。

    俄罗斯是一个了不起的文明:在艺术、音乐、文学、舞蹈、电影方面。在每一个领域,它都是一个深刻的、非凡的地方——一个完整的文明,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同时,俄罗斯觉得它在世界有一个"特殊的位置",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它是东正教,而不是西方。而且它想作为一个大国脱颖而出。它的问题一直不是这种自我或身份意识,而是它的能力从来没有与它的愿望相匹配的事实。它总是在为实现这些愿望而奋斗,但它无法做到,因为西方总是更强大。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不是最强大的大国,除了你刚才列举的历史上的那几个时刻。在试图匹配西方或至少管理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差异时,他们诉诸于胁迫。他们使用一种非常沉重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方法,试图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将国家向前和向上打,以匹配或与西方竞争。这在一段时间内是有效的,但非常表面化。俄罗斯有一个经济增长的高峰期,它建立了自己的军队,然后,当然,它遇到了一堵墙。然后它有一个长期的停滞期,问题变得更糟。解决问题的努力使问题恶化了,与西方的差距也扩大了。西方有技术,有经济增长,有更强大的军队。

    俄罗斯历史上这种动态最糟糕的部分是将俄罗斯国家与个人统治者混为一谈。他们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强大国家,以调整与西方的鸿沟,并推动和迫使俄罗斯达到最高水平,他们得到的是一个独裁政权,这通常会变成一个专制主义。他们陷入这种困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因为他们不能放弃那种特殊主义的感觉,不能放弃成为最伟大的大国的愿望,但他们在现实中无法与之匹配。欧亚大陆只是比英美的权力模式弱得多。伊朗、俄罗斯和中国,有着非常相似的模式,都在试图抓住西方,试图调整西方和这种力量的差异。

    什么是普京主义?它和斯大林主义不一样。它当然与习近平的中国或伊朗政权不同。它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些特点会导致它想要入侵乌克兰,这似乎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行为,更不用说是野蛮的行为?

    是的,好吧,战争通常是一种误判。它是建立在没有得到证实的假设之上的,你认为是真的或希望是真的事情。当然,这和斯大林或沙皇的政权也不一样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教育水平提高。外面的世界已经被改变了。令人震惊的是,已经发生了这么多变化,但我们仍然看到他们无法摆脱的这种模式。

    你有一个掌权的专制者,或者甚至现在是一个暴君,完全由他自己做决定。他是否得到其他人的意见?也许吧。我们不知道他的内心是什么样子的。他注意到了吗?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给他带来了他不想听的信息?这似乎不太可能。他是否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了解情况?这似乎很有可能。他是否相信自己的宣传或自己对世界的阴谋论观点?这似乎也很有可能。这些都是猜测。很少有人与普京交谈,无论是内部的俄罗斯人还是外国人。

    所以我们认为,但我们不知道,他没有得到全面的信息。他得到的是他想听的。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认为自己更优越、更聪明。这就是专制主义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专制主义,甚至只是威权主义,是全能的,同时也是脆弱的。专制主义创造了它自己被破坏的环境。信息越来越差。谄媚者的数量越来越多。纠正机制变得更少。而错误的后果也变得更加严重。

    普京认为,似乎乌克兰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乌克兰人民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他们与俄罗斯人是一个民族。他相信乌克兰政府是一个推手。他相信别人告诉他的或他想相信的关于他自己的军队的情况,即军队已经现代化到可以不组织军事入侵而是组织闪电政变的地步,在几天内拿下基辅,要么建立一个傀儡政府,要么迫使现任政府和总统签署一些文件。

    但想想1968年8月的"布拉格之春"。勃列日涅夫派出华沙条约组织的坦克来阻止"有人性的社会主义",即亚历山大·杜布切克的共产主义改革运动。勃列日涅夫不断地告诉杜布切克,停止吧。不要那样做。你在毁掉共产主义。而且,如果你不停止,我们就会进来。勃列日涅夫进来了,他们把杜布切克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他领导人带回了莫斯科。他们没有一个傀儡政权可以扶持。在克里姆林宫,勃列日涅夫正在问杜布切克,在把坦克送进去并抓住他之后,他们现在应该怎么做?这看起来很荒唐,也的确很荒唐。但是,当然,它是基于错误的计算和误解。于是他们把杜布切克送回捷克斯洛伐克,在坦克进来粉碎"布拉格之春 "后,他继续执政[直到1969年4月]。

    还有一个例子是1979年在阿富汗发生的事情。苏联并没有入侵阿富汗。它在阿富汗发动了政变,派遣特种部队进入首都喀布尔。它谋杀了阿富汗的领导层,并建立了一个傀儡,Babrak Karmal,他一直躲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流亡中。这是一个完全的成功,因为苏联的特种部队真的很厉害。但是,当然,他们决定他们可能需要在阿富汗为新政权提供一些安全保障。所以他们派出各种陆军团来提供安全保障,结果导致了叛乱和十年的战争,他们输了。

    对于乌克兰,我们有一个假设,即它可能是一个成功的阿富汗版本,而它不是。事实证明,乌克兰人民是勇敢的;他们愿意抵抗,愿意为自己的国家牺牲。显然,普京并不相信这一点。但事实证明,"电视总统"泽伦斯基,在战前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支持率——那是完全应该的,因为他无法治理,现在事实证明,他有百分之九十一的支持率。事实证明,他有胆量。他的勇气令人难以置信。此外,让一家电视制作公司管理一个国家,在和平时期不是一个好主意,但在战时,当信息战争是你的目标之一时,这是一个美妙的事情。

    当然,对普京来说,最大的意外是西方。所有关于西方是颓废的,西方已经结束,西方正在衰落,这是一个多极世界和中国的崛起等等的废话:所有这些都被证明是胡说八道。乌克兰人民的勇气和乌克兰政府及其总统泽伦斯基的勇敢和智慧,激发了西方,使其记住自己是谁。而这让普京感到震惊!这就是误判。

    你如何定义"西方"?

    西方是一系列的制度和价值观。西方不是一个地理上的地方。俄罗斯是欧洲,但不是西方。日本是西方,但不是欧洲。"西方 "意味着法治、民主、私有财产、开放的市场、对个人的尊重、多样性、意见的多元化,以及我们享有的所有其他自由,我们有时认为这些自由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有时会忘记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但这就是西方的特点。在我看来,我们在九十年代通过扩大欧盟和北约适当地扩大了这个西方,现在又恢复了,它以一种他和习近平都没有想到的方式站在了普京面前。

    如果你假设西方国家要失败,因为它正在衰落,并从阿富汗逃跑;如果你假设乌克兰人民不是真的,不是一个民族;如果你假设泽伦斯基只是一个电视演员,一个喜剧演员,一个来自东乌克兰的讲俄语的犹太人--如果你假设所有这些,那么也许你认为你可以在两天或四天内拿下基辅。但这些假设是错误的。

    让我们讨论一下俄罗斯政权的性质。普京是在23年前上台的,当时有一些被称为叶利钦时代的寡头的人物,有8、9个人。普京对他们说,你们可以保留你们的财富,但不要参与政治。那些在政治上不闻不问的人,比如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受到了惩罚,被送进了监狱。其他人则带着他们尽可能多的财富离开了国家。但我们仍然在谈论寡头。政权和效忠于它的人的本质是什么?谁是重要的?

    这是一个军事-警察独裁政权。这些都是掌权的人。此外,它还有一个管理宏观经济的杰出小圈子。中央银行、财政部,都是以最高的专业水平运作。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拥有这个宏观经济堡垒,这些外币储备,"雨天(rainy day)"基金。它有合理的通货膨胀,非常平衡的预算,非常低的国家债务——占G.D.P.的百分之二十,是所有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它有最好的宏观经济管理。

    因此,你有一个军事警察独裁政权,由一个宏观经济团队管理你的财政、军事国家。这些人在争夺谁能占上风。为了宏观经济的稳定,为了经济增长,你需要与西方国家保持体面的关系。但是,对于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军事安全部分来说,西方是你的敌人,西方正试图破坏你,它正试图通过某种所谓的颜色革命推翻你的政权。发生的情况是,这些群体之间的平衡更倾向于军事安全人员--让我们称之为政权的暴徒部分。当然,这也是普京本人的来历。

    寡头们在普京手下从未掌过权。他剪掉了他们的翅膀。他们为他工作。如果他们不为他工作,他们可能会失去他们的钱。他重新安排了甲板上的椅子。他把钱发了出去。他允许自己的寡头征用,那些和他一起长大的人,和他一起做柔道的人,和他一起消夏的人。当年和他一起在列宁格勒的K.G.B.的人,或者在后苏维埃时代的圣彼得堡的人——这些人成为了寡头,征用了财产,过着高尚的生活。叶利钦时代早期的一些人要么被征用,要么逃亡,要么被迫离开。普京建立了一个政权,其中私有财产再次依赖于统治者。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如果他们不知道,他们就会以艰难的方式学到这个教训。

    可悲的是,这鼓励了政权上下的人们开始偷窃别人的生意和财产。这成了一种自由竞争的局面。如果这对普京和他的亲信来说足够好,那么对我这个乡下省的省长来说也足够好。这个政权变得越来越腐败,越来越不成熟,越来越不值得信赖,越来越不受欢迎。它被掏空了。这就是独裁政权的情况。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人和这样的政权,最关心的是财富,是高尚的生活,是权力。为什么他们会关心乌克兰?

    他们是否这样做并不清楚。我们谈论的最多是六个人,当然还有一个人作为决策者。这就是专制政权的特点:他们在所有方面都很糟糕。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民。他们不能为他们的人民提供安全。他们不能教育他们的人民。但他们只需要在一件事上做得好,就能生存下去。如果他们能拒绝政治选择,如果他们能迫使所有反对派流亡或入狱,他们就能生存,无论他们多么无能、腐败或可怕。

    然而,尽管中国很腐败,他们已经使数千万人摆脱了极端贫困。教育水平正在提高。中国领导人将巨大的成就归功于自己。

    这是谁干的?是中国政权干的?还是中国社会?我们要小心,不要让中国共产党人征用,就像它征用那个社会中数百万人的辛勤劳动、创业精神和活力。你知道,在俄罗斯的案例中,纳瓦尔尼被逮捕了——

    这是阿列克谢·纳瓦尔尼,普京最生动的政治对手,他被F.S.B.投毒了,现在在监狱里。

    是的,他在入侵乌克兰的准备阶段被监禁。现在回想起来,这很可能是为入侵做准备,就像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Ahmad Shah Massoud)在双子塔倒塌前在阿富汗北部被[基地组织]炸死那样。

    你拒绝其他选择,镇压任何反对意见,逮捕,流放,然后你就可以作为一个贵族繁荣,不是靠经济增长,而是靠盗窃。而且,在俄罗斯,财富是直接从地下冒出来的。专制政权的问题不是经济增长。问题是如何为他们的贵族支付赞助费,如何保持贵族的忠诚,特别是安全部门和军官团的高层。如果金钱只是以碳氢化合物或钻石或其他矿物的形式从地下涌出,压迫者就可以从被压迫者那里解放出来。压迫者可以说,我们不需要你。我们不需要你们的税收。我们不需要你们投票。我们不依靠你们做任何事情,因为我们有石油和天然气,有钯和钛。他们可以有零的经济增长,但仍然可以活得很滋润。

    在专制政权中从来没有社会契约,人民说,好吧,我们会接受经济增长和更高的生活水平,我们会把我们的自由交给你。这里没有契约。政权不提供经济增长,它也不会说,哦,你知道,我们违反了我们的承诺。我们承诺以经济增长换取自由,所以我们现在要辞职,因为我们没有履行合同。

    像普京这样的专制政权"受欢迎"是什么原因?

    他们有故事可讲。而且,如你所知,故事总是比秘密警察更有力量。是的,他们也有秘密警察和普通警察,而且,是的,他们是严肃的人,他们对那些抗议战争的人所做的事情是可怕的,把他们单独监禁起来。这是一个严肃的政权,不能掉以轻心。但他们有故事。关于俄罗斯伟大的故事,关于俄罗斯伟大的复兴,关于国内的敌人和国外的敌人,他们试图压制俄罗斯。他们可能是犹太人、乔治-索罗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北约。他们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敌人,你可以直接从书架上拉下来,就像一本书。

    我们认为审查制度是对信息的压制,但审查制度也是对某些类型的故事的积极宣传,这些故事会引起人们的共鸣。成为一个大国的愿望,在世界范围内执行特殊使命的愿望,对外人试图得到他们或打倒他们的恐惧和怀疑:这些是在俄罗斯有效的故事。它们并不适合所有人。你知道很多俄罗斯人不相信这些,他们知道得更多。但普京的版本是强大的,他们一有机会就会宣传它。

    由于明显的原因,西方已经决定不与俄罗斯开战,不设立禁飞区。事实证明,经济制裁比人们几周前预想的更全面、更有力。但似乎这些制裁最直接针对的人将能够吸收它们。

    制裁是一种武器,当你不想打一场热战,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核大国时,你会使用这种武器。轰炸中东地区没有核武器的国家是一回事;在核时代考虑轰炸俄罗斯或中国是另一回事。可以理解的是,经济制裁,包括真正强有力的制裁,是我们所要使用的工具。

    然而,我们也在把乌克兰人武装到牙齿。而且在网络领域发生了大量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因为说话的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也不说。还有相当多的武装冲突,这要归功于乌克兰人的勇气和北约的反应和后勤保障,当然,华盛顿是领导他们的。

    我们还不知道制裁将如何发挥作用。制裁往往对平民百姓造成最大的痛苦。政权有时可以在制裁中幸存下来,因为他们可以在内部偷窃更多的东西。如果你征用某人在伦敦、法兰克福或纽约的银行账户,那么,这些钱原来是有来源的,而且他们可以回到俄罗斯境内,再次挖掘这个来源,不幸的是。普京在国外没有钱,我们可以直接制裁或征用。普京的钱是整个俄罗斯经济。他不需要有一个单独的银行账户,他肯定不会把它放在某个西方国家的弱势地位。

    最大和最重要的制裁总是关于技术转让。这是一个让他们失去高科技的问题。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商务部,你拒绝他们使用美国制造的软件、设备和产品,这影响到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技术,而且你有一个目标和一个可执行的机制来做到这一点,你可以伤害这个政权,创造一个技术沙漠。

    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俄罗斯军队在1999-2000年对格罗兹尼(Grozny)所做的事情;我们看到了他们对 Aleppo 所做的事情。对俄罗斯来说,如果精确性不起作用,他们就会摧毁城市。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哈尔科夫和乌克兰其他地区看到的情况。而且,这可能只是刚刚开始。

    俄罗斯有很多武器,他们还没有使用,但这里有几个因素。首先,乌克兰只在 Twitter 上赢得这场战争,而不是在战场上。他们没有赢得这场战争。俄罗斯在南部推进得非常好,那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地方,因为有黑海沿岸和港口。他们正在东部推进。如果南部和东部的推进汇合,他们将包围并切断乌克兰军队的主力部队。到目前为止,失败的是俄罗斯试图以闪电式推进的方式拿下基辅。否则,他们的战争就会展开得很好。这只是几周的时间;战争持续的时间更长。

    但这里有一些考虑:经过三或四个星期的战争,你需要一个战略暂停。你必须改装你的装甲,重新补给你的弹药和燃料库,修复你的飞机。你必须带来储备。在大约三到四个星期之后,总是有计划的暂停。

    如果基辅能够坚持到这一暂停,那么它有可能坚持得比这更久,因为它可以在俄罗斯人暂停期间得到补给的同时进行补给。此外,最大和最重要的考虑是,俄罗斯无法成功占领乌克兰。他们没有这样的部队规模。他们没有他们需要的行政人员的数量,也没有民众的合作。他们甚至还没有一个吉斯林(注:挪威军官和政治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占领挪威时期(挪威总督辖区)总理)。

    想想那些将继续抵抗的乌克兰人吧。1940年,纳粹进入基辅。他们抢占了所有的豪华酒店,但几天后,这些酒店开始爆炸。它们都有诱杀装置。如果你是被占领的乌克兰的行政人员或军事人员,你点了一杯茶,你要喝那杯茶吗?你要打开你的汽车的点火装置吗?你要打开你办公室里的电灯开关吗?只要有几起暗杀事件,就能让整个占领区动荡不安。

    让我们把故事带回莫斯科。我们知道沙皇保罗一世如何被他周围的人暗杀的故事。赫鲁晓夫被推翻,最终由勃列日涅夫取代。在普京领导下,是否有发生宫廷政变的可能性?

    宫廷政变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这里有几个问题。一是[西方]正在加班加点地引诱叛变。我们希望一位高级安全官员或军官坐上飞机,飞到赫尔辛基或布鲁塞尔或华沙,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我是某某将军,我在普京政权工作过,我反对这场战争,我反对这个政权。这里是那个政权的内部情况。"

    与此同时,普京正在加班加点地防止任何这样的叛逃,而我们的情报部门也在加班加点地引诱这样的叛逃--不是文化人士,不是前政治家,而是政权内部的现任安全和军事官员。这在斯大林时期就发生过,1938年,秘密警察 Genrikh Lyushkov 将军带着斯大林的军事和安全计划以及对政权的认识投奔日本人。他在东京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谴责了他。

    所以现在我们在关注莫斯科。那里的政权的动态是什么?你必须记住,这些政权实行一种叫做 "消极选择(negative selection)"的做法。你要提拔人们做编辑,你要雇用作家,因为他们有才华;你不害怕他们是天才。但是,在一个专制政权中,他们不是这样做的。他们雇用的人有一点,正如他们在俄语中所说的,tupoi,不是很聪明。他们雇用他们,正是因为他们不会太能干,太聪明,不会组织一场针对他们的政变。普京身边的人也许不是抽屉里最锋利的工具,是故意的。

    这有两件事。它使他能够通过他所有的偏执狂感到更加安全,即他们没有聪明到可以拿下他。但它也削弱了俄罗斯国家的权力,因为你有一个建筑工头是国防部长[Sergei Shoigu],他向普京提供了关于他们要在乌克兰做什么的各种胡话。消极选择确实保护了领导人,但它也破坏了他的政权。

    但是,同样,我们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我们听到喋喋不休。我们正在收集的许多惊人的情报,这让中国人感到害怕,让他们担心:我们是否也对他们的上层人士有这种程度的渗透?但喋喋不休的是那些与普京没有太多面对面交流的人,他们在谈论他可能是个疯子。总是,当你计算错误时,当你的假设不好时,人们会认为你是个疯子。普京装疯卖傻,是为了吓唬我们,获得筹码。

    你认为这次的核威胁也是如此吗?

    我想毫无疑问,这就是他的目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假设这是一种虚张声势。我们不能假设这是一个装疯卖傻的姿势,因为他有这个能力;他可以按下按钮。

    斯蒂芬,中国的战争理论家孙子写道,你必须始终为你的对手建造一座"金桥",以便他能够找到撤退的方法。(注:孙子没说过这句话)美国和北约能否帮助为俄罗斯建立一条道路,在它变得更加糟糕之前结束这场可怕的谋杀性入侵?

    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这句话很精辟。我们在这里有一些选择。一个选择是他打碎乌克兰:如果我不能拥有它,任何人都不能拥有它,他对乌克兰做了他对格罗兹尼或叙利亚所做的事。这将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悲惨的结果。这就是我们现在走的路。

    即使乌克兰人的叛乱和抵抗取得成功,也会有无数的死亡和破坏。我们需要一种方法来避免这种结果。这将意味着推动一个进程,让普京与芬兰总统(他尊重并熟悉他)或以色列总理(他与他有过接触)进行讨论;不太可能的是,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进行讨论。有人让他参与某种类型的进程,在这种进程中,他没有最大的要求,而且进程会拖延时间,在当地发生的事情会重新安排他能做什么。

    我们并不是不努力。芬兰人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了解俄罗斯。以色列是另一个不错的选择,有可能,这取决于纳夫塔利·贝内特的技巧如何。然后是中国,这个长镜头,他们正在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在习近平以下的精英们明白这一点。现在中国高层内部有很多担心,但习近平是负责人,与普京有私人关系。习近平已经和普京打成一片。但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取决于欧洲人是否开始惩罚中国人。欧洲人是他们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人正在密切关注此事。他们在观察(a)我们的情报渗透,(b)一个专制主义的错误,以及(c)当美国和欧洲的私营公司制裁俄罗斯时,你必须付出的代价。习近平在秋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第三个任期,他需要这一点,就像头上有一个洞。但现在他拥有它。

    最后,还有一张我们一直想打的牌:乌克兰在当地的抵抗,以及我们在武器和制裁方面对乌克兰人的补给。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改变计算结果。以某种方式,我们必须继续使用我们拥有的所有工具——压力,但也有外交手段。

    最后,你对拜登政府宣读其关于即将到来的入侵的情报、制裁以及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作出的一种成熟的反应给予了肯定。他们是否做错了什么?

    基于我们在阿富汗看到的情况以及向澳大利亚人出售核潜艇的交易中的失败,他们做得比我们预期的要好得多。他们已经从他们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这就是美国的特点。我们有纠正机制。我们可以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我们有一个惩罚错误的政治制度。我们有强大的机构。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社会,一个强大而自由的媒体。表现不好的行政部门可以学习并变得更好,这在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我们不能忘记的优势。

    现在的问题不是拜登政府犯了错误;而是很难想出如何缓和局势,如何走出相互间的极端主义的漩涡。我们不断地用越来越多的制裁和取消来提高赌注。我们这边有压力要 "做点什么",因为乌克兰人每天都在死亡,而我们却在军事上坐视不管,在某些方面。(虽然,正如我所说,我们正在向他们提供武器,而且我们在网络方面做了很多事情)。我们这边的压力是最大的,但是,你越是把他们逼到墙角,普京就越是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他就越能提高赌注,不幸的是。他有很多工具,但他没有使用,可以伤害我们。我们需要从最大限度的螺旋式上升中缓和下来,我们需要一点运气和好运气,也许在莫斯科,也许在赫尔辛基或耶路撒冷,也许在北京,但肯定在基辅。

  40.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10】由中国同名禁书改编的韩国限制级电影《为人民服务》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本片是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十篇。


    剧情简介

    武光(延玗臻 饰)以模范士兵的身分至师团长家担任伙房兵,他的目标就只有一个——为了妻小努力出人头地。然而,在师团长出差时,年轻貌美的夫人秀莲(智眼饰)竟对武光展开危险的诱惑,这让武光开始纠结于自己的信念与难以脱身的禁忌爱欲中……

    注:R18限制级


    被删除原因推测

    同名原著《為人民服務》為中國作家閻連科的中篇小說,內容敘述中國人民解放軍中一個為師長家服務的勤務兵吳大旺與性飢渴的師長夫人劉蓮的婚外戀故事。

    《為人民服務》刪節本刊登於廣州文學雙月刊《花城》雜誌2005年第一期,隨後被中宣部查禁,認為這部小說詆毀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軍隊,不准發行、轉載、評論、摘編、報導,並收回已經發出的雜誌。但是查禁的結果,反而造成這部小說的知名度大增。

    延伸阅读:阎连科《为人民服务》 epub下载


    生肉BT下载

    字幕下载

    韩语中字BT下载


    相关评论

  41.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重返中国八十年代政治体制改革(附赵紫阳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过程)

    编者按: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年代:十年文革浩劫终于结束,在人们的肉体和精神被禁锢压抑多年之后,新的思潮和改革氛围喷涌而现。其中,政治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浪漫的年代。源于中共党内一批开明派的努力和试图冲破旧体制窠臼的勇气,80年代的这场政治改革虽然很快在党内保守势力的围剿下失败,并在1989年那场举世瞩目的事件后彻底终结,但它影响之深远,恐尚无出其右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特开设“中国1980年代政治改革系列谈”专栏,邀请当时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吴伟先生就那段历史撰写系列文章,希望通过这个专栏,不仅留住公共记忆,也通过历史照亮今天和未来。


    在线阅读

    mobi下载

    注:这个专栏的内容基本上是吴伟《中國80年代政治改革的台前幕後》一书的简体版。


    赵紫阳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过程

    ——选自赵紫阳《改革历程

    下面说一下我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过程。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完全没有注意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虽然早在四川的时候,我就开始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验,但是没有想到政治体制改革怎么办的问题。当然我也觉得对于文革中以至文革前,1957年后我们党内、社会上不正常的种种情况,我认为应该拨乱反正。但对我们的基本政治体制,没有想到要作什么大的改变。记得那时陕西一个工人给我写过一封信,他说他看了我的许多讲话,认为我是经济上的改革派,但在政治上是个保守派。这确实是符合我当时思想实际的。这种状况大概继续到八十年代中期。所以连小平1980年那篇《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著名讲话都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当然更没有改变我对政治改革的态度。到了1985、1986年,我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认识才有了一些变化。引起我重视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固然与国际大气候、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问题有关系,但主要的是我从经济改革方面认识到政治改革的必要性。那个时期我一直有个想法: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超前不行,但是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太滞后也不行。因为经济体制改革越深入,党内守旧势力的阻力就越大。没有政治方面的改革,经济改革很难深入下去。而且没有政治方面的改革,支持改革的力量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改革中遇到的各种社会矛盾,没有政治改革也很难得到妥善解决。比如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就是一个没有社会监督的大问题。这是一方面。另方面,在我1987年代理和正式担任党的总书记以后,接触政治领域的事情多起来了。我深深感到党和知识分子的紧张关系,必须从根本上设法解决。而离开知识界的政治参与,同知识分子的关系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

    当然,我当时所想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到1989年,不是想在中国搞多党制,搞西方的议会民主制。我不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要改变。当时总的想法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改变,但执政的方式必须改变。另外,人治的问题要改变,真正做到法治。社会主义国家也应该是一个法治的国家。我没有看过但我听说,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里讲,1989年他访问中国在与我会谈时,我曾暗示中国要搞多党制,搞议会政治。我没有这样的意思,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意思。我当时与他讲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执政党地位不改变,但要改变执政的方式;另一个概念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搞人治,也应该是法治国家,我有意识用了“治”而不是“制”,也就是以法治理。不是说社会主义国家要有一套不同的法律系统,而是说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搞人治要搞法治。这两个概念实际上也就是我那两年形成的政治改革的总的观点。

    要改变执政方式,怎么改变呢?当时也逐步有些设想。共产党是执政党,但怎样执政呢?应该尽量使执政方式现代化一些,赋予它一个现代的、文明的、开明的、开放的色彩和形象。就是说共产党执政要增加它开明、开放的色彩。当时没有意识到,现在回想起来,我总的想法实际上是想要改变过去长期形成和坚持的那种无产阶级专政的执政方式和制度。这大体上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首先要增加党和国家决策的透明度。戈尔巴乔夫叫公开性,我们叫透明度。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决策,应该向社会公开,让人民知道,改变长期以来的所谓“黑箱作业”,人民只知道决策的结果,一旦政府公布了就去执行,而不了解决策的过程和情况。这个很重要,让人民有知情权。

    其次,要开辟各种对话渠道。要同社会各个方面,各种力量,各个利益集团对话。重大问题一定要和各个社会集团协商对话,不是只在共产党内作出决定,或者只是同各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协商一下。重大问题展开或决策之前、决策过程中间同各个社会集团对话。当然,这首先要有社会集团。没有社会集团怎么对话?这里有个很重要的问题:要改变过去那种各种社会团体完全同党一个声音,工会、青年、妇女、工商界、青年团、社会各团体,不能是党的御用工具。它应该能够代表它所代表的群众,这种对话才有意义。这就要发挥各社团的中间组织的作用,党不要事事包办,不要对他们干预太多,使他们有独立活动的空间。在这样的条件下,共产党同各个社会集团对话协商,要使各个社会集团能够参与。

    再一个就是要改变选举制度,扩大民主选举的范围,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当时还设想,甚至包括共产党向人大提名领导人的时候,可以同时提出几个候选人,由人大代表从中选择。我们现在的差额选举往往只有副职才有,而且中央高层一级就没有。我们虽然还一下做不到西方的选举办法,至少共产党向人大推荐提名应当多提几位,包括主要的职务譬如委员长、政府总理,可以多提几个人,让大家去选嘛!

    充实和改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问题,要使民主党派能真正起到参政党和共同协商、互相监督的作用”我也曾设想过,在人大开会期间,民主党派可以有自己的党派活动,可以建立自己的党组。

    还有就是要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这非常重要。我在88、89年就有这个想法。我们的宪法是一部好的宪法,但在保障公民权利上没有具体的实体法和程序法,所以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不能保障实现,落实不了。我和戈尔巴乔夫会谈时也谈到这一点。我说很多东西我们宪法上都有规定,但实现不了。所以必须要有具体保障其实现的法律。譬如说,结社、集会、游行、请愿、罢工都应该有具体的法律。

    另外就是要有领导、有限度地开放舆论。1989年我也和胡绩伟交谈过这个事,允许不允许独立办报?现在所有的新闻媒体都由党和国家垄断,这不是办法。当然那时我也没有想完全放开,但有领导地放开一些会有好处。党和国家所控制的媒体不愿发表的东西,总还有别的媒体可以发表,那也好呀。蒋介石时代还有民办报纸嘛!虽然不能说开放报禁,但舆论要适当放开。

    总之当时设想,在共产党继续保持执政地位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更好地容纳社会的政治参与。社会上各个方面,各种利益集团,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

    我们虽不实行多党制,但要尽量地容纳和扩大其他各种力量的政治参与。这些想法有的已见诸文字或谈话,更多地已经写进十三大的政治报告,当然有些不能写得那样明确,有些当时还不能写进去。这就是1986-1989那几年我对政治体制改革逐渐形成的概念,即执政的地位不变,执政的方式必须改变。也就是说,在共产党领导的基本框架下,更多地允许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参与,同时逐步以法治代替人治,把宪法已经原则规定的许多好东西通过具体法律一一落实。

    1989年我下台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过去对西方发达国家所实行的议会民主制,认为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比西方议会制更高级的、更能体现民主的形式。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民主制度,完全流于形式,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是少数人、甚至是个人的统治。

    纵观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上曾经有过的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德、意的法西斯独裁,都已被历史淘汰;还有一些军人独裁政权,也是昙花一现,或日益失去了市场。虽然现在很落后的国家还不断发生这样的事情,如南美国家也常常发生军人政变,但它也慢慢变为这些国家逐步走向议会政治的短暂的插曲。二十世纪出现的,在几十年时间里与西方议会制度相对立的所谓新兴的民主制度一一无产阶级专政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倒是西方的议会民主制显示了它的生命力。看来这种制度是现在能够找到的比较好的、能够体现民主、符合现代要求而又比较成熟的制度。现在还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

    当然,这种制度也不是十全十美,它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比较来讲,只有这种制度比较符合现代文明,比较符合民意,有利于体现民主,并且是比较稳定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实行的都是这样一种议会民主制。几十年来发展比较快的新兴国家,逐步地转向议会民主制的趋向也越来越鲜明。我想这决不是偶然的。为什么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实行另外一种制度呢?这说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实现现代的市场经济,现代文明,它就必须实行政治体制上的议会民主制。

    当然将来哪一天也许会出现比议会民主制更好、更高级的政治制度,但那是将来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基于这一点就可以说,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实行市场经济,发展现代的文明,还必须实行议会民主制这种政治制度。不然的话,这个国家就不可能使它的市场经济成为健康的、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实现现代的法治社会。就会像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出现权力市场化,社会腐败成风,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但话说回来,议会民主制度主要在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很早就实行议会政治的,但并没有充分显示它的优越性,甚至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政府没有权威,社会不够稳定,一些军人发动政变就是以此为借口。这就说明,议会民主政治制度这种现代的、先进的、文明的、成熟的政治制度,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不是不需要任何条件任何国家都可以采用并用得很好。

    延伸阅读:趙紫陽軟禁中的談話 pdf下载

    总之,西方议会制是现在可以找到的最好的政治体制、民主形式,这是第一。

    第二,它是有条件的,是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而逐步采用的政治制度。所以在中国目前条件下,首先必须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实行这种先进的政治制度。如果我们不朝着这个目标前进,那么中国市场经济畸形状态,不健康的市场经济,权力市场化、社会严重腐败和两极分化等问题,就不可能解决,法制社会也不可能出现。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切实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且朝着这个目标进行改革。

    另外一方面,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在这方面亚洲国家和地区有很多情况值得我们重视。如台湾、韩国这些国家和地区,他们由原来那种体制逐步转变为议会民主制度,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根据中国的情况,在过渡期,为了能过渡得好,至少是在一定时期,保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改变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仍然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这种选择的出发点,一是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二是有利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变化,顺利地过渡到比较成熟的文明的民主政治体制。也就是说,第一不可仓促,冒然地全部搬过来;第二必须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绝对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防止任何不利于甚至阻碍向这个目标前进的倒行逆施。

    这个过渡需要多长,那要看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关键是共产党领导集团有这样一种思想,这样一种信念,然后再因势利导,分别轻重缓急,逐步实行。但是也不能完全靠执政党的自觉,必须有社会舆论各方面的推动;也不能一切都不动,完全等待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备了条件,在哪一天来宣布实行议会民主政治。这应该是一种渐进的逐步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政治体制上不断改良、改进,使之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推动。究竟如何过渡,我在前面讲的改进共产党执政方式所列举的那些内容都是应该做的,尤其是在初期阶段。但最终要过渡到议会民主政治。

    执政党必须过两个关:一是开放党禁、报禁,当然这种政治开放也可以采取逐步的形式,但这一关必须过;二是党内的民主关。在共产党内实行彻底的民主制,用民主的方法对我们党进行改造。过去在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的确需要强调集中,强调纪律,但是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领导整个社会向着议会民主政治过渡,党内如果不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那就是不可能的。这就要保留党内持不同意见的人的合法存在。毛主席过去还讲要保护少数嘛!党内一定要允许不同意见,甚至不同的派别合法存在。党内不同意见的争论、竞争,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如果我们党不从过去适合战争年代的状况,转变为适合于民主社会、民主国家的新情况,那是不行的。这一关是一定要过的。

    当然,还有军队国家化,还有更重要的、更早要实行的司法独立等问题,都是必须解决的。

    我们希望在相当时期保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以便有领导、有准备、有秩序地在稳定状态来完成这种过渡。至于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究竟能保持多久,这要看随着社会的开放,政治的开放,共产党同其他政治势力竞争的结果。如果我们一切都很主动,一切都搞得很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可以保持很久。但这不能靠宪法的规定来垄断这个执政地位,而是要靠自己去竞争。我想这终究是世界潮流,是不能违背的。我们自觉这样搞,对党有好处,对社会有好处,对人民有好处。反之,那就对党没有好处,对社会没有好处,对人民没有好处。但这是不可能阻挡的,适者生存。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觉得现在已经到了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42.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推荐一个支持磁力链接在线播放和下载的网站

    Webtor:https://webtor.io

    Github:https://github.com/webtor-io/


    只需粘贴磁力链接或打开 torrent 文件,就可以通过您的网络浏览器安全、匿名地开始下载或观看 torrent 内容。无需客户端和注册就能立即工作!


    世界知名电影BT站YTS已在热门资源下添加 Watch Now 调用 webtor 实现在线播放。

    Webtor内置播放器除了可以添加来自 opensubtitles 的字幕文件,还可以添加本地字幕文件!

  43.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09】斯大林之死(2017):对苏共的无情嘲讽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九篇。

    注:本片在豆瓣有条目,但是被禁评了。


    剧情简介

    1953年,莫斯科。在执政近三十年后,苏联独裁者约瑟夫·斯大林生病并很快去世。现在,部长会议的成员们争先恐后地争夺权力。


    被禁评原因推测

    严重辱苏,嘲讽和取笑了苏共及苏共领导人,评论易影射中共和中共领导人。


    BT下载

    字幕下载

    经典境外势力梗即出自此片


    相关评论

    NYT:《斯大林之死》:用大笑反抗独裁

    电影《斯大林之死》与独裁者的未来

  44.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裁判文书机器人在 Telegram 上线

    https://t.me/WenShuBOT

    使用说明


    https://t.me/FreeSGK/178

    裁判文书是什么?
    维基百科的解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建立的全国法院统一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也是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包括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公开的判决书,让法律不再是晦涩难懂的条文,有了裁判文书你可以像读故事一样了解法律、学习法律。

    为什么要在TG创建裁判文书机器人?
    裁判文书本可以在某些网站查询,但是由于某些人希望法律为「人」所用,而不是为「人人」所用,导致现在所有类似网站均已经处于垂死边缘(打不开/查不了)。

    「不让说就算了,现在看都不让了,开倒车你们是专业的」

    数据来源是什么?
    某位机器人用户出售,价值15,000人民币。但是由于我个人失误打了两次钱,而这位用户因为「过年缺钱」至今没有还给我,所以成本是30,000人民币。

    收费吗?
    不收费,做科普是一件善事,不是吗?
    如果有「大学、律所等法律相关机构」需要该数据完整数据包,仅需提供机构身份证明文件,可免费提供数据下载。

    「人民不應該害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害怕它的人民」


    https://t.me/FreeSGK/179

    「裁判文书机器人」 @ WenShuBOT 已开放使用,本机器人每天限量注册500人,超过500人请等明天。使用前请阅读使用说明。

    「在TG普法也是魔幻现实了」

    「裁判文书机器人」 @ WenShuBOT 临时增加了2000个注册名额,抓紧冲!

  45.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08】凛冬烈火:乌克兰为自由而战(2015)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八篇。


    剧情简介

    2015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观众选择奖

    2016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

    讲述的则是乌克兰在2013-2014年所发生的一系列政局变动的事件。2013年,乌克兰政府暂停了和欧盟的合作,宣布加强和俄罗斯的经济联系,这遭到了国内亲欧派的反对。人民走上街头,提出抗议,但是乌政府出动“金雕”特警部队,暴力驱散抗议人群,此举正式点燃这次乌克兰危机导火索。从2014年年底开始,乌克兰政局持续动荡,先后经历了前总统被弹劾、克里米亚公投等重大事件,局势一直动荡。

    因这部记录片的内容跟2019年香港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的发展相似,有市民在多个地区举办放映会公开播放这部记录片。


    被删除原因推测

    易联想或谈及中国八九民主化运动和香港本土运动。


    BT下载

    字幕下载


    相关评论

    《凛冬烈火》对事实的无情嘲讽

  46.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下载合集】关于 X 县,你应该阅读的书

    根据下文所提供的书单制作了 Zlibrary 上的下载合集,格式主要是epub,有几本暂无(已在书目后标注「无」,如果你有缺失的电子书,欢迎上传到Zlibrary

    下载合集免翻墙镜像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77200.html

    “女性主义主题桌”完整书单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厌女》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第二性》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男性统治》

    《最好的决定》

    《成为母亲》

    《我本不该成为母亲》

    《初为人母》(无)

    《成为母亲的选择》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不让生育的社会》

    《息壤》(无)

    《母乳与牛奶》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黑箱:日本之耻》

    《知晓我姓名》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无)

    《隐痛》

    《身体由我》

    《82年生的金智英》

    《回归家庭?》

    《两位严肃女士》(无)

    《金色笔记》

    《家庭纽带》(无)

    《逃离》

    《鞋带》

    《鄙视》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东京贫困女子》

    《女性贫困》

    《打工女孩》

    《N号房追踪记》(无)

    《因为性别》

    《天空的另一半》

    《使女的故事》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阅读浪漫小说》

    《不只是简·奥斯汀》(无)

    《阁楼上的疯女人》

    《萨德式女人》(无)

    《她们的传奇》(无)

    《女性的时刻》

    《破局者》(无)

    《黑暗时代三女哲》

    《成为波伏瓦》

    《金斯伯格访谈录:RBG给未来世代的声音》

    《秋园》

    《浮木》

    《性别、政治与民主》(无)

    《基层女性》

  47.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Notion】徐州丰县相关资讯存档合集(持续更新)

    • 补充/勘误请微信/邮件联系,我会在收到的第一时间补充/修改。邮箱:sanonymuel@outlook.com

    • 如果您有Notion账号,可以在条目页面的评论区留言告诉我该条目的最新状态 - 如已被封禁或更新。

    • 欢迎转发分享,不需要经过我的同意,也不需要署名。建议保存链接,如有入口被封的情况,可以直接分享链接,并注明把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即可打开。本文链接为:https://diocsin.notion.site/e319bc6bee5e4d37afd1c62d8211b619?v=e524d6a081a24729abcf2dd15f7a777d

    • 本存档存在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受遮挡的视野,请自行甄别信息的真实性。

  48.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07】毛时代最后的舞者(Mao's last dancer)(2009)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本片在列表之外,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七篇。

    陈巍在那届冬奥会参加比赛时用了2009年的电影《最后的舞者》的音乐,该片讲述的是中国芭蕾舞演员李存信的故事。对于在美国出生长大的陈巍来说,那是利用自己的中国文化背景之举。但选择该部澳大利亚电影的音乐冒犯了一些中国人,他们认为该片是在向一个中国叛逃者致敬。(该片在中国被禁。)——NYT


    剧情简介

    1972年,山东青岛某山村迎来了不同寻常的客人。来自北京的专员到此选拔具有舞蹈资质的孩子,11岁的少年李存信有幸当选。乘坐开往北京的列车,他来到中央五七艺术学校。经过七年的封闭式艰苦训练,他从一个最初并不喜欢芭蕾的后进生成长为优秀的舞者。在此期间,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身处象牙塔中的艺术工作者们也不难感觉那分毫的变化。1979年,休斯敦芭蕾舞团邀请李存信以交换生的身份前往美国。他踏足这块陌生的土地,内心深深感到旧有的信仰和资本主义物质精神文明的巨大碰撞。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感受到自由、艺术和爱情的召唤,从而决定留在这片土地上……


    被删除原因推测

    政治敏感,表现毛时代对人思想的禁锢,为了追求自由而“叛逃”等,影片中还有江青的角色。


    BT下载

    字幕下载


    相关评论

    豆瓣存档

    BBC中文网视频:《毛的最后舞者》影评


    延伸阅读

    特写 | 李存信归来 - 南方人物周刊

    李存信英文原著:《Mao's last dancer》 epub下载

  49.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06】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电影《天浴》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或本片原豆瓣页面的存档,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六篇。

    知名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近日在一档网络谈话节目中谈及中国的人口拐卖问题,批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就是人贩子”,这导致她迅速被多个中国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封杀——BBCCDT。先前她发表的《母亲啊,母亲》一文也遭删除。


    剧情简介

    知青题材的中国禁片。文秀(李小璐 饰)是城市里的孩子,自从踏上了下乡的路途,命运就此逆转。在荒凉的西藏牧区,文秀住在藏民老金(洛桑群培 饰)的营帐里面,由于老金被阉割过,文秀觉得放心,二人感情逐渐深厚。怎料事情起了波折。文秀一直不能忍受荒漠生活,想争取到回城的指标。就因这个指标,她错信了供销员的承诺。将贞操献了出去之后,她才醒悟到这是一场骗局。然而,她却越走越远了——为了能获取回城机会,她放弃了自己的身体,成为了众人的玩弄对象。一次次的伤害,并不能让她回到城市。老金旁观者清,痛在心里,决心为这件事做一个了决。


    被删除原因推测

    涉及文革,表现中共的丑恶


    在线观看

    youtu.be/1n4oyP-4A3M

    相关评论

    豆瓣原存档

    一次一个苹果

  50.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05】电影《盲山》的姊妹篇《盲井》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或本片原豆瓣页面的存档,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五篇。


    剧情简介

    在私人小煤矿做工的农民唐朝阳(王双宝)和宋金明(李易祥)发家致富的招数是,先套近乎将打工无门的外地农民认作亲人带到煤矿做工,在井下工作时制造“安全事故”将“亲人”杀死,再找矿主私了。两人在火车站盯上16岁的懵懂农村少年元凤鸣(王宝强)后,故伎重操帮其办了假身份证,更名后元凤鸣“成为”宋金明的侄子。三人来到新一家小煤矿成为挖煤工人,元凤鸣的好学、纯朴、天真与体贴常令宋金明想起自己正在念书的娃子,生出恻隐之心迟迟不肯下手,与唐朝阳的矛盾日益激化,不久,唐朝阳给他定下最后期限。


    被删除原因推测

    内有裸露画面;刻画中国的黑暗


    在线观看

    youtu.be/xQb1EhOidSw

    相关评论

    一刻talks |专访导演李杨:从《盲山》《盲井》看人性的善与恶

    youtu.be/Z4gS28zdu30

    它是执政者的耻辱,也是中国人的耻辱,它是时代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