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生活

【新书推荐】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 epub下载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  2022年5月2日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

内容简介

本書是一部中國近現代通史,主軸在追索中國現代化之路,從清帝國入主中原的一六四四年開始講起,一路談到習近平上臺執政後的二○一七年,時間跨度將近四百年。被譽為是繼徐中約《中國近代史》、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睽違多年之後的又一部重量級中國近現代通史。

二十一世紀最引人矚目的現象級現象,或許莫過於「中國崛起」。該如何理解中國崛起(威脅)這個迫切的當代議題?本書提供了一個全面且即時的歷史視角。

今日許多人將中國崛起看成是這四十年的事,始於一九七八年鄧小平掌權,但歷史學家很清楚,中國崛起所花的時間遠超過四十年。本書作者余凱思為專治中國近現代史的漢學家,他跳脫中共民族復興敘事和中華民國史觀,以局外人的客觀眼光,對中國崛起進行長時段的考察。

從清帝國到習近平這段中國歷史,是一個龐然大物,內容複雜。為免讀者迷失在改革與革命、民亂與內戰、帝國侵略與軍閥割據的細微末節裡,作者馭繁為簡,聚焦於數百年來各政權在制度方面的缺失和重建,嘗試回答中國近現代史的一個核心問題:即,中國是如何轉型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民族國家;亦即,如何從崩潰的帝國(滿清)、四面楚歌的共和國(民國時期)、停滯又瘋狂的毛主義中國,變成現在的經濟巨人和超級強權。

作者特別留意經濟制度,著墨與洞見頗多,為其他中國通史類著作所少見;並盡可能將中國的發展置於國際和全球脈絡裡觀察,視野相對開闊,為本書另一特色。

全書結構井然,分成四部,每一部三章。各部開頭均有一篇全景式綜論,勾勒一個時代整體的輪廓。上冊包含第一部、第二部(從清帝國到中華民國在中國的統治結束),下冊包含第三部、第四部(從中共建國到習近平上臺後)。


作者简介

余凱思(Klaus Mühlhahn)

曾任柏林自由大學東亞學系中國歷史與文化教授和該校副校長,現為德國齊柏林大學校長。著有《中國刑事司法史》(Criminal Justice in China: A History),獲得二〇〇九年度「費正清東亞歷史研究獎」。他以英文、德文、中文發表過多篇探討中國近現代史的論文,也是德國媒體經常邀請評論中國事務的學者。

譯者簡介

黃中憲

政大外交系畢,專職筆譯。譯有沈大偉《中美爭霸》,彭慕蘭《大分流》,傑克.魏澤福《蒙古帝國》三部曲,法蘭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東尼.賈德《戰後歐洲六十年》,約翰.達爾文《未竟的帝國》、《帖木兒之後》,史蒂芬.普拉特《帝國暮色》、《太平天國之秋》、《湖南人與現代中國》,以及卜正民《維梅爾的帽子》、《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等書。


上册 epub下载

下册 epub下载


同类推荐:徐中约 - 中国近代史(精校版) pdf下载


推薦序:歷史學家眼中的中國崛起及其危機

羅士傑(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我念大學的時候,還有一門必修課叫中國現代史。若我記得不錯,那門課竟然剛好跟軍訓課接在一起,那學期軍訓課的主題還是所謂的國共關係史,主講的自然就是軍訓教官。因為是緊挨著的兩門課,我們很自然地會把兩門課的內容做連結與比較。記得我的中現老師除了教自己編的課程講義外,還會指定大家讀新近離世的史景遷(Jonathan Spence, 1936-2021)寫的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中譯本:《追尋現代中國》)。如此一來,每週二下午上完中國現代史後,我們都會捧著那本暗紅色書皮的原文書去上軍訓課。兩相對照,這兩堂看似不相干的課,卻討論一樣的主題,但詮釋的角度完全不同,意外地成為了我們理解與實踐史學方法的契機。處在一九九〇年代中期的大學校園,政治改革與民主化的呼聲正高,白色恐怖的氛圍已經是很淡了,雖然偶爾還是會出現「你被記一筆了!」的不知名警告。史景遷那種可以挑戰或者揶揄教官宣導的歷史書寫,成為我們一起上軍訓課的重要動力。當時也沒想這樣多,只是覺得能拿著史景遷寫的那厚厚一本原文書去挑戰教官,平靜地跟他說「報告教官,你講的跟這本書的內容寫的不一樣喔!」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我也還記得我的中現老師總會不經意地說:「史景遷的英文文筆真的很好,同學應該多花點時間去模仿。」雖說書中大多數史實都是已經知道的,只是詮釋觀點不同,但想一窺深受莎士比亞影響的史學書寫之美,倒是成為我當時去讀那本教科書的最主要動力。多年之後想起來,也還記得那種在閱讀時發現「原來也可以這樣寫」的悸動,那個感覺也讓我們在面對中文歷史書寫時,產生了更多的疑問。

幾年後負笈美國,有機會自己去開課,開始在想自己要教給美國學生哪些東西的時候,我向我的指導教授問起這件事,熱心的老師溫暖微笑著跟我說:我跟你分享我的祕訣,就是你得找到兩本教科書,一本是給學生讀的,另一本則是你自己用的。我也還記得第一次把我設計好的中國現代史課綱,給一位同為本書作者余凱思(Klaus Mühlhahn)教授在上海的友人指正。我們的那位共同朋友仔細讀過後,抬起頭嚴肅地對我說:「這樣從鴉片戰爭講起,再講不同革命與民族主義興起的內容,請問你這樣的設計跟國共兩黨過去鋪天蓋地講的有何不同?這不是一門政治課,而是一門歷史課,繼續這樣做還能有什麼意思?」來自多年前這兩位師友的指正,到今天還是如暮鼓晨鐘般提醒著我。經過這幾年的研究與教學經驗下來,特別是面對一門歷史課,我們總是想讓學生透過大量的文獻與資料的閱讀去建立自己比對不同看法的能力,卻也苦於學生一下子消化不了。所以我們也希望可以有一本提供學生或社會大眾框架性解釋的通史,若是能配合扎實豐富的描述則更理想。然後,我們在課堂上,就更能針對一些個案或是變遷的歷程及其所引發的關於人性的提問與思考,進行更進一步的延伸。

余凱思教授的《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就是這樣一本書。原書於二〇一九年由夙負盛名的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出版之後,各界好評不斷。本書討論的時間斷限從清帝國的建立一路到今日的習近平時代,內容廣且深,原文書頁數高達七三六頁。翻開這厚厚的大書,我料想很多讀者會跟我一樣驚喜地發現,余凱思在卷首就引用了當代中國著名小說家閻連科(1958- )的《炸裂志》(二〇一三年),去開啟他對清帝國以降至今中國歷史的討論,如此的開場,畫龍點睛般點出我們這一時代的人對中國何以變化成今天這個狀態的不解與疑惑。就如自稱是「上天和生活選定的那個感受黑暗的人」的閻連科所說:「這個國家具備了某種不願正視現實的現實、不存在的存在、不可能的可能,簡而言之,這個國家擁有一套看不見、摸不著的規矩和規定。」讀畢全書,我想我讀到了余凱思的學術野心和引用閻連科的深意──他正是想藉由本書去理清十七世紀迄今,中國身上那些「不願正視現實的現實、不存在的存在、不可能的可能」以及「看不見、摸不著的規矩和規定」。

余凱思目前為德國齊柏林大學校長,在返回德國任職前,他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任教。他二〇〇九年出版的第一本書是關於中國刑事制度的歷史,並獲得了二〇〇九年美國東亞研究學界的最重要獎項之一:費正清獎(John K. Fairbank Prize)。《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乃是他將近十年後出版的另一本大作。這本書依時序分成以下四個部分討論:清朝中國的興亡、中國革命、改造中國與中國崛起,關心並討論了中國是如何走向現代化的。但是,若說現代化是目前看到的最後結果,許多類似主題的書往往會流露出「倒放電影」的宿命論窠臼而不自知。而閱讀余凱思這一本大書的最重要價值就在於,他對於「現代中國具體形成的過程」這一個問題,既敏銳地感知到了文學家筆觸下所傳達出的那帶著情感的概括觀察,也能善用當行本色以歷史研究方法來細膩且深入地回答這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小說家直指存在於人心中的模糊感受,歷史學家則能運用史料編織、論證的功力具體鋪陳感受背後的長遠脈絡。許多人相信歷史是必須知道的事實,因為這些事實可提供是非成敗之鑑。但事實上,歷史也可以是個人從所處時代下生活經驗的情感出發,去結合證據與理性邏輯辯證的一種呈現。對此,出身德國,但熟悉美國學界運作的余凱思,兼採美國東亞區域研究看重社會科學問題意識與歐洲漢學重視資料傳統的優點,並且運用歐洲年鑑學派推崇的「長時段」敘述方式,透過對制度與社會變遷過程的強調,去重新討論十七世紀中迄今的中國歷史。所提及的史實多為中文世界的我們所熟悉,容易進入,但最特出的還是余凱思在本書中的觀察角度,亦即著眼於制度(institutions)。書中,他對於制度有定義如下:制度使一個群體裡的成員可以順利合作,而這建立在因為擁有共同規則、假設、期待和價值觀而來的互信上。他也進一步指出,制度史的研究也在探究人如何合作,探究人利用何種安排來達成共同的目標。

在本書中,他以制度發展為脈絡去具體地勾勒出十七世紀以來中國在政治、社會與文化上的持續性與斷裂性的交織。我尤其想點出的是,作者處理的一些主題,過往雖已有學者注意到,但對當時與後世所造成的衝擊乃至於非預期的效應,仍亟待開展研究,特別像是科舉廢除與十九世紀末清帝國所推動的新政對日後的影響,在本書中都有很清楚的討論。另外一個亮點就是,本書對一九八九年後的歷史發展,除了展現出勾勒的能力外,更展現出思想的深度。第三,本書的「中國中心觀」,所強調的並不是以中國為中心去看待周邊世界及定義何為中國,而是強調以過去幾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制度性脈絡去讓讀者瞭解一個大問題:為何中國今天會變成這樣?所以可以說,這一本書無論就內容的完整與連貫,以及所呈現出的歷史複雜性,都符合一本理想通史著作的標準,作者的掌握能力之佳顯而易見。 更值得一提的是,也許是因為這是一本以德國人的觀點出發,用英文寫成的中國近現代史,我想很多讀者也會跟我一樣,感知到較少的主觀情緒,更多是那種想要透過距離的拉遠去呈現出的對歷史的不同見識。我特別喜歡在閱讀此書時,因為作者的冷靜筆觸,不時出現的那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本書在美國出版後,廣受好評。我非常開心看到繁體中文版能這樣快地問世,除了思考如何將這一本書的內容列入我關於十九世紀以來的中國史課程閱讀外,頃讀此書,我也在想以臺灣為主體要如何看待這一段中國史?或者更進一步地說,臺灣的中國現代史學者對中國歷史研究又該有怎樣的野心?我想現在臺灣的學生已經不用再像當年的我們一樣,把這本書當成跟殘餘黨國權威對抗的武器。但顯然不同的時代,產生了不同的問題。當今這世界所面臨的一個很值得思索的問題,乃是中國崛起對人類社會所代表的意義。如同作者在本書結論中所點出的「當中國成為全球舞臺上無所不在的龐大勢力後,也正在把風險輸出到世界各地」。對於這樣的風險的管控,除了圍堵與忽視之外,基於臺灣的優勢可以進行哪些思考以及可以在哪些面向上努力,乃是吾輩閱讀此書時所應思索的時代任務。

最後,我想指出的是,「長時段」歷史的書寫的確有非常多的優點,但也往往會因此而過度強調既存結構的合理性,從而低估了人的心志力量,特別是對尊嚴與自由的追求,在歷史發展中所可能發揮的角色。臺灣雖小,但過去半個世紀以來,臺灣經歷了華人社會僅見的和平政治改革,並已證明了公民社會、法治精神為基石的民主制度是可以在華人社會中生長與茁壯。這等於也是為中國未來政治改革的方向,提供了一個清楚的指引。雖說中國過去近半世紀經濟改革的成果,引起舉世注目,然而所謂的美好生活,應該是除了經濟的富足外,還有對個人乃至於群體的生存尊嚴與自由意志的尊重。透過本書繁體中文譯本的發行與閱讀,我由衷地希望能有更多臺灣人體認到中國與臺灣以及其他華人社會其實都還是處在一個制度面上的競爭,藉由對中國近現代史的回顧與反思,吾輩應更能深刻意識到臺灣民主生活經驗對華人社會所能產生的影響力及其獨特性。


纽约客评论

Making China Modern, by Klaus Mühlhahn (Harvar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hina’s ascent, this history suggests, one should examine not only the past four decades of economic reform but the full run of events since 1644, the peak of the nation’s last imperial dynasty. Mühlhahn chronicles reforms, revolutions, and wars through the lens of institutions, often rebutting Western impressions, such as the view of Chinese bureaucracy as monolithic. He also warns against thinking of China’s economic success as proof of a unique path without contextualizing it in historical specifics. Today’s Chinese institutions are as rigid as they are brittle, he contend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in the globalized world, “is a shared story of our time.”

菜单
  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谢谢推荐!曾在推特上看到这本书,很快图书馆同学就在这里推荐了,不愧是我们的图书馆!马上就去下载。

  2.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

    @natasha #185530 哈,如果有空可以分享下书摘,写到二○一七年的通史不多见啊。

  3. LI123456  

    下载需要注册

  4. bgyksr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5.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

    @LI123456 #185703 游客ip一天能下五本,您再试试或者随便找个临时邮箱注册个账号。


    @bgyksr #185731 文中有提到: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和史景迁的《追寻现代中国》。

    放心,这个书是横排的。至于繁体,习惯就好。转简体的方法也是有的,epub 格式本质上是 zip, 您可以直接解压,找到 text 文件夹里的 html 文件,打开后再找个工具繁转简就行了。

  6. Cane9839  

    这个在kindle上面看太费劲了,繁体还是竖版。

  7.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

    @Cane9839 #186145 看来横竖排和阅读软件有关系,转简体的方法上面说了。

  8. Cane9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