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etoryd
@planetoryd
关注的小组(1)
动态 帖子 4 评论 21 短评 5 收到的赞 23 送出的赞 37
  1.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答问题

    大家怎么看中医的争议?

    我不怎么看。你说的对。

  2.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发表评论

    對自己的出生國家感到痛恨排斥是正常的嗎?(還有一些狗屁發洩,希望不會太影響觀感)

    太cynical了。何况这是基于理性得出的结果,不是什么情感

  3.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发表评论

    對自己的出生國家感到痛恨排斥是正常的嗎?(還有一些狗屁發洩,希望不會太影響觀感)

    并不是他想失败的,没有人喜欢失败的,有太多先天后天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事情。

    鼠人不鼠,意识不到自己的鼠的人才可笑,又或是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的先天后天的机会和条件。

    抑郁症“不存在”,生理上可能有些指标失调,但该抑郁的确实该抑郁。自己处境不好难不成还得高兴不成。

  4.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发表评论

    對自己的出生國家感到痛恨排斥是正常的嗎?(還有一些狗屁發洩,希望不會太影響觀感)

    经典之「资本主义是万恶之源」

    人的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有什么关系,人是自由的,人有理性考虑自己的价值观

  5.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可靠的信息

    还要考虑证人说谎的可能。这个方法比较极端,主要是为了探查「可靠性的边界」,在怀疑一切不是亲眼所见的事实的前提下,看看信息还能做到多可靠。

    这里密码学工具的作用,是减小了「证词被篡改、被伪造」的可能。

  6.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从A→B,尝试搭建你的第一个单线情报网络

    我没有搞清楚多维度是什么意思。

    一个情报的传递,用网络路由的方式理解就是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

    情报传送 从 A 到 B 到 C 的路由当然可以做到一个节点只知道直接相邻的节点。

    任何两个节点都可以保证一对一的(1)保密(2)对方身份可信的通信渠道,这是密码学保证的。

    在一对一的通信的基础上,可以形成网络.

    此外我建议 draw.io 如果有图表需要。

  7.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从A→B,尝试搭建你的第一个单线情报网络

    🙃 你好像提到了一些新的技术,希望有一些作用。其实我也对现在的网络协议,密码学的发展抱有期望,这并不是夸大技术的作用,而是我们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别的方向了。如果要实现我们的目标,只能靠工具,而现在最明显的变化是这些领域,想到运用这些工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8.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从A→B,尝试搭建你的第一个单线情报网络

    面对面确保身份真实性是标准的做法,譬如Matrix中验证对方设备,标准做法就是面对面。密码学的作用就是把面对面的可信度延伸到线上,而且它只能延伸。

    如果是单线的情报,会不会作用非常有限,能不能组成某种大规模的情报网络,我没有概念。

    线上难以形成像线下一样的信任,算是一种局限,毕竟线下很难找到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如果信任是理性的,能否通过某种技术的方式形成信任,譬如说用数学证明对方是真实的人。

    那个情报的线路有点类似匿名网络协议,匿名网络也是靠不断中继实现保密的。

  9.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从A→B,尝试搭建你的第一个单线情报网络

    这和peer to peer的概念无关。

  10.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美国政府没有必要援救奥托·瓦姆比尔

    这好死板啊,法律怎么可能完全涵盖现实的所有情况

  11.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建议给《宪法》增加无后门条款

    你在讲什么笑话

  12.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可靠的信息

    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并不增加可查证性

    我提到的是更广泛地参与记录事实,不要攻击稻草人,并不只是传播。而且传播基本不需要人做,推送算法和搜索引擎就够了。复制粘贴的事情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对于一个事件来说目击者是信息源。这些信息源之间(或者他们提供的信息之间)的信息交换确实增加了可查证性

    目击者提供的就是第一手信息。

    你忽略了目击者的可信度问题

    没有。我认为普通人比利益相关的人可信。举个例子,事件A「路口的建筑物发生爆炸」是否发生。我宁愿发起一个投票,让当时当地的1000个可能的目击者判断事件A是否发生,而不是相信几家媒体的报道。

    每个投票者的个人信用之总和,未必就大于个人权威

    可以设计限定投票的参与者,譬如说限定到社交网络的名人。当然反过来汇总社交网络的信息也可以。

    对于那个特定的例子,我不觉得有任何问题,那样的机制得出的结果一定是最接近真相的。

  13.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可靠的信息

    你有没有发现,在我的概念模型中,所有的事实的叙述只有两种来源,我亲眼见到的,其他人认知并得出的。这里的「其他人」有不同的动机,不同的认知水平,专业能力。我没有提及「来源」而是直接考虑生产信息的人。你提到的「权威」或者有名声的人,算是动机更加纯粹,认知能力更高的个体,社交媒体上有许多,属于互联网范畴内的。

    如果网络只传播信息,而不生产信息,互联网的意义就减小了。而白纸革命那段时间社交媒体的作用你也看到了。除了记录事实的信息生产者,传播者本身也有一定的信息筛选的能力,可以选择传播谎言或者只传播真相。我在文中提到了,信息本身是越来越难以查证的,谎言以假乱真。很多时候要靠其他人的信息互相比对,这就需要事实记录的广泛参与,否则拿什么比对。

    在此参考上开展研究是否比实验室中能得到更详细的信息

    这里我更怀疑商业利益对研究的影响,我不认为这种公众的调查在学术上会更准确,但它一定更公正、真实。

    投票率

    上面疫苗的投票和网购平台写评论一样,本身是需要精力的。然而这种投票实际上更像一种数据收集,所谓的「投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动化,计算机如果掌握和投票者等同的数据,那么就可以代理投票者参与投票。并且这个投票的数据,其实计算机内已经有了,医院就诊的数据,疫苗接种的数据,可能人工还要提供是否阳性什么时候阳性的数据。

    政治性的投票如果不去参与,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而且在那种社会不会有工作很忙的情况。

  14.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I2P:抗审查的匿名P2P网络20周年

    你在扯什么,ed2k和i2p有什么关系。

  15.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可靠的信息

    可靠的信息

    我突然想到,什么信息是可信的,如何增加可信的信息。我们了解的信息或者说知识,有几种途径。

    1. 亲自通过感官认识的。
    2. 别人告诉我的。

    第一种知识大概是最可信的,其中最可靠的还要属「我思故我在」。第二类知识还要分许多类别,政府宣传的,朋友告诉我的,还是网络上的陌生人告诉我的,大的新闻媒体,社交网络的名人,学术论文,史书、教科书。但第一类的事实总是占比很小,很多时候要靠别人告诉我。除了感官直接获取的信息,其他的信息都是间接得到的。在本文的语境下,信息有且只有两种来源,亲自验证的,和间接得到的。这里的信息是对于客观世界感官的观测,即经验。我们用怀疑的眼光审视所有的信息,但在此着重考虑第二种信息。

    我想,除了我亲眼见到的,朋友告诉我的最可信,因为他们没有欺骗我的动机。最不可靠的是历史资料,没有人能确定史书受了多少篡改,但伪造的部分可能不符合逻辑而被人发现。谎言总是存在,而人本身也有一定的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所以,既然我不能见证所有的事实,我希望这里的「他人」是没有恶意的,希望他们的声音不受抑制。

    Reddit 对录像数据伪造曾经有探讨,ML 的发展已经大幅降低了伪造的成本(不出几年应该可以直接生成电影了)。数据本身恐怕不能成为证据了。我们用录像作为证据时,其实依靠了录像难以伪造的前提,所以录像的内容被认为是真实的。这意味着证据本身产生的可信度会越来越小,以后不得不相信证词和证人。而制造谎言的人,他们的谎言会越来越真实。

    刚刚看到有人在争辩文革的是非,大概不会有结果吧。

    互联网的意义在于,它让许多人成为了事实的记录者。史书往往是少数人写的。为什么不让所有人参与事实的记录呢,毕竟每个人都在社会中生活。增加真相,减少谎言,大概是件好事。假如非要增加谎言,那么这部分的谎言可能是被编造出来为少数人服务的,因此还是增加真相比较好。

    用密码学获得可靠信息的尝试

    还是要运用之前提出的区块链、密码学技术,我们首先登记公民的密码学身份到链上。这是在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如果我想知道新冠病毒疫苗的效果,可以发起一场匿名投票,投票者需要提供:

    1. 投票者自我反馈,打了什么疫苗,这个疫苗的效果如何,有什么副作用(这里会尽量避免常人认知水平造成的误差)
      • 疫苗公司可以在打疫苗后向参与者提供密码学证明。在投票中可以匿名提供,为自我反馈增加证据。
    2. 密码学证明,它可以证明:投票者是公民的一员,并且没有重复投票,除此以外完全匿名。

    这种问卷调查会准确的多,论文有统计的方法和结果,但没有统计的证明。投票结果可以每个人独立验证,只要承认登记的公民密码学身份,承认数学,就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密码学证明的投票结果。这是最理想的方法。

    还可以增加第三条投票的条件,要求投票者是我社交网络内「朋友的朋友」圈内的 256 人,这样会多一层直接或是间接的信任因素。

    同样是调查问卷的形式,可以确定一些其他的命题,新开的饭馆是否好吃,或者,64 当日发生了什么。这些命题不需要专业能力,只需要基本的认知水平。

    反观现在,这样的工具是不存在的,谷歌上有许多营销文章,其中最可信的只有论文了,社交网络只有初步的功能,网购平台有许多虚假评论。

    可靠的专业知识 ?

    譬如说最佳的 covid 治疗方法,这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因为它不属于本文意义上的信息,它是根据信息研究得出的结论。

    PKI 产生之后

    Publickey Infrastructure(大规模密码学身份的登记)产生之后,就不会有「编造的名言」了。

    如果社交平台的每句话附有「数字签名」,或者 hash 被记录到链上,那么所有的言论都可以验证,任何篡改都会被立刻查出。

    不必担心,仍然可以保有匿名,因为 publickey 不一定和实名身份绑定。这早已发生,如 PGP mailing list。

    可靠的历史

    Wayback machine 记录了许多网站,各种新闻,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的资料,其中包括了北京政府如何清理低端人口,这部分后来被政府删除。

    当证据逐渐失效的时候,

    1. 记录更难以伪造的真实数据。
    2. 构建、寻找一种区分证词可信度的方法,至少让编造谎言有巨大的成本。

    从获取信息的角度考虑

    上文提到的密码学元数据是一种信息自证的方法,它人为地构建了信息之间的联系。这是一种逻辑上的联系,于是我们可以用较少的前提确认较多的信息。譬如说如果某公钥属于某人,那么所有这个公钥签名的信息,大概率来源于此人;如果我们能预先确认文件的 hash,那么我们就能完全确认文件的内容;如果我们有区块链的 genesis block,那么我们就能共同承认一个不断演进的共识。

    个体获取信息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亲自见证事实的无需验证,而间接得到的信息会通过其他的一切的可靠的我们所确信的事物验证。

    可以预见一种情况,某些信息是和其他信息之间互相比对才得以判断真伪,那么审查者只需要压制一部分,宣扬另一部分,就有足够蛊惑的能力。如果这个信息是证据,那么操纵的方式就叫断章取义。

    现代人的信息获取大多依赖互联网,而互联网又以搜索引擎、各大媒体、社交网络为主要的个人的信息来源。

    1. 因此,第三点是从个体的角度考量。尽量获取准确真实的认知(此次强调获取完善的信息),而这是高度依赖于工具的。

    既然前文关注证据本身的属性,这里将目光投向别处。关注证据本身,意味着强调信息的本身特征。一篇文章的叙事可以用合理的逻辑自证它的可信度,同样,一封邮件可以用数字签名自证它的可信度,而数字签名基于数学,和逻辑一样都是先验的知识。有趣的是,这种可信度是由计算机验证的。

    如果个体的信息分为两种,已知的和未知的,那么在挖掘分析完已知的信息,必然要获取未知的信息才能进一步修正自己的认知。对于前者,虽然还没有人工智能代替读者分析文章的逻辑,但密码学的验证是可以做到的。后者则依赖于互联网,将它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工具。

    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是基本的前提,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譬如将私人的公司的平台纳入公共监管的范围,要求同等的自由;由政府推行民主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

    信息的 Algocracy

    Algocracy(governance by algorithm)与官僚制相对,但在这我不指特定的制度,而是算法本身对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大概不会小于「台面上的政治」,影响的程度再加深便是操纵。

    它的影响显然,早已有人论述,互联网作为 Algocracy 的体现,影响了全球的经济政治。人获取信息依赖搜索引擎,当今的搜索引擎有向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人也依赖互联网的推荐系统,算法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相比以人工智能作为一种信息获取的工具,实现本文的目标,眼下密码学更为直接有效,因此着重讨论。

  16.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Crypto-socialism 论密码学对社会的影响

    但要从自治到民主完全不是构建了一个保护隐私的制度就解决了

    第一部分并不是解决民主的问题,民主是第二部分建立秩序才需要的。

    用现在流行的「原子化」的概念来讲,互联网和密码学可以实现逆原子化。为什么现在没有革命产生,因为对于被统治的个体这不是一个理性的行为,所有人处于囚徒困境之中。现实的讲,怎么指望推翻他们的统治。肯定要拿出点新的东西。

    这里的隐私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隐私,而是类似于情报的保密。SMPC这部分我不确定你是否有误解,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cure_multi-party_computation 。譬如说多个匿名人想保密地提供情报并计算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就可以用这个密码学工具。可能不能直接应用,但能作其他软件的基础。

    另外,币只是区块链的其中一种应用。

    这个理念也可以被视为「被发展到极致的互联网」,应用到社会、经济、政治。

  17.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Crypto-socialism 论密码学对社会的影响

    所以问题就在于一个金融工具是怎么分出左右的呀

    这个和技术本身就有关系,取决于币本身的性质。举个例子,有些完全匿名的币,是不可能区分洗钱和”道德“的转账的。但如果我从一个左的方向设计一个币,我首先会开发文中提到的「人格证明」,毕竟左是建立在对 人 的注重上的(现有的币是不注重人的存在的,它只注重钱)。并且小额转账允许匿名,大额转账不能匿名还要受审查,还能实施各种民主机制等。所以说这个金融工具本身就是有左右的区别的,而且使用工具的人,本来就是有立场的,一种工具的效果也能判断出是促进了平等、还是造成了更大的经济不平等。

    左右参考political compass。

    一部分是空想型民主,指望通过隐私保护工具在一个极权体制下实现民主

    其实第一部分我想的是如何用密码学在匿名的情况下实现协作,这比端对端加密有趣得多。

    「在多个人同时提供私密数据的情形下,共同执行某种计算 」这意味着可以不互相透露隐私,保持匿名,但能共同得出一个可靠结论。

    许多囚徒困境会消解,博弈的条件会改变。

  18.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Crypto-socialism 论密码学对社会的影响

    哦,加密货币不算密码学的运用吗,谁规定我不能用加密货币了。

    为什么不能分左右了。你用加密货币发UBI就是左,你用加密货币洗钱就是右,有什么问题吗。

    你有本事就反驳,不要ad hominem,我知道我不懂,所以只是说它对社会有影响。

    早该吹吹了,不吹你怎么知道。

  19.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Crypto-socialism 论密码学对社会的影响

    为什么觉得密码学能影响社会,主要是缘于一些非常明显的实例。

    1. 端到端加密的广泛推行。这恐怕是最直接的例子了,加密使得信息只能由一定的参与者可读,密文对外人而言完全没有特征。在参与者可靠的情况下,一切的法律在此失效。如今的物流系统还能截取非法包裹,但由于加密,网络基础设施做不到「截取非法网络包裹」。创建一个多人的加密Matrix群组,就相当于创造了一个完全自治的「信息世界的法外之地」。
    2. Hash algorithm 的信息完整度校验。譬如说你写了一篇文章,你想传播这篇文章,但不想受到篡改。你通过一定的渠道告知读者你的文章的hash,在读者得到文章时校验hash,即可以确认文章完整不受篡改。所有设计合理的软件包管理器都会有hash校验机制,于是只需要少量的信息,便可以避免许多软件安全问题,避免了引入不必要的信任。这里的 hash 函数提供了校验数据一致性的手段,作用上减小了对他人不必要的信任,因此可以说有社会影响。一旦没有了这种验证的方式,别人给我什么数据,决定权完全在他人手中,而我只能接受(相信他人有好的意愿)。
    3. 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作用同 2 。
    4. 加密货币。现在的加密货币可以做到价值稳定、匿名,完全可以替代政府发行货币的功能。这样hash算法和非对称加密和一开始很粗暴的共识机制的组合凑巧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有人承认账本上的数字。
    5. 匿名网络。

    社会可以被视作一些思考、而后行为的个体。并且个体追求自身利益,尤其是眼前的利益。这里的思考是决策性的,在人决定如何行为的时候,有许多要考虑的因素,社会现实(譬如我可以确信USDT有价值),行为可以带来多少效益。理性的人衡量利弊风险,发现遵守法律是理智的。理性的人在售卖商品的时候,会以金钱为条件,因为他不想做慈善。

    我想要的不是轰轰烈烈的革命,而是社会现实缓慢的变化。密码学会改变许多我们先前认为是永恒不变的事实,譬如说在非对称加密的广泛推行之前,常人怎能知道会有如此法外之地。这些所谓的「事实」是我们思考、决策的基础,从 1+1=2 到违法会被逮捕。通过改变某些客观事实,或许某一天实现社会正义将成为一件自利理性思考下的合理结果。

    这个社会的生产资料和大部分的财富归少数人所有,所有权由法理承认,于是某些人可以支配更多的财富,生产的利润也归他们所有。无论每个人怎么想,市场中的个体确实是承认这样的财富分配,市场中的个体是理性的。一旦有人逾越了社会规则,他就会受到打击。改变社会的规则是困难的,在民主国家可以靠民主,在极权国家只能任人摆布。

    1. 在不受主流承认的时候,用密码学作出改变,创造自治秩序。
    2. 推进互联网、密码学成为一种促进民主、去中心化的工具,直到 crypto-socialism 的实现。

    第一阶段的前提下,我们处于反抗者的地位,希望为弱者争取更多的自由和福祉。这时一切的法理指导社会的所有人,从银行职员到暴力机关,维护统治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维护统治者对生产利润的所有权。弱者往往以工资的形式得到报酬,而生产资料是不可能通过工作得到的(只有靠自己成为统治者的一分子,这就不在本文范围内了)。总的来说,我们希望增进被统治者的能力,譬如说用E2E软件组织游行示威,用DAO组建工会,促进合作、互助、交流、组织、信任。

    为什么国内没有一个公开的反共组织?因为会被坦克碾压。我们甚至没能做到游行时地点的保密,我也想过如何用密码学改善这一环节。统治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心理学,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下级服从上级,暴力机关执法,领导颐指气使。我们有一定的政治目标,我们无法形成一个公开的组织,这样的目标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实现的。假设存在某种机制,它能指导甚至激励相应的人做相应的事,促进内部的协作和交流,一切的活动向着最终的政治目标推进。这种机制可以是传统的公开政党,也可以是市场和智能合约。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反对GFW,那么市场已经达到了这一点,无需特别的组织。

    实现某些目标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匿名,密码学可以提供许多工具,Zero knowledge proof 可以证明自己是特定集合中的某一个人,除此之外不透露任何信息。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 可以在多个人同时提供私密数据的情形下,共同执行某种计算。并且ZKP和MPC都可以和Machine learning结合 (https://eprint.iacr.org/2021/730)。

    第二阶段,假如我们确实有了改变社会规则的机会,密码学可以成为社会运作的一部分。它可以消除腐败,保有隐私,实现公开和透明。

    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可以让全民参与民主,在短时间内发起大规模的匿名投票,细致到各项政策,当然具体软件和制度的设计还要解决许多许多的问题。 这里采用的链会是基于「人格证明(PoP)」的区块链,和现有的Proof of Work/Stake不同,它的票权不和金钱或者算力挂钩(PoW中算力越大的,被抽到生产区块的概率越高),而是和自然人身份挂钩。这里的票权只决定算法的运行,和具体政策的决策无关。同时,它会是一个道德且在合理情况下匿名的货币。

    用算法实现民主,可以比现有的代议制民主复杂得多。对于一个投票,一个自然人可以把他的票权代理给100个人,代理人又可以继续代理。他本人也可以覆盖代理人的投票。甚至可以设计一种合约,根据一定的公开规则调整自动票权,使得「错误」决策的人票权降低。多数人暴政绝然是要避免的,在设计机制的时候应当多加考虑。

    一国直接采用这样的加密货币,通过「协议民主」在链上提案、高效地表决,最终达成共识。如果是给某些项目拨款,系统可以自动执行。如果想实现福利政策,通过后可以定期发UBI到每个人的链上账户,这里的账户是经过各种机制(PoP等)严格验证确保是真实的人。这里福利也可以是某种只有特定用途的token。

    总之,现有的加密货币太右了,然而受条件所限,没有生产资料也左不起来。

  20.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基于WiFi的分布式文件分享

    @释民正义 #187215 ipfs抗审查能力不如torrent,匿名性不好,但总体设计不错。

    它的路由协议不见得很适合中国这种情况的局域网使用,在出口网络差的情况下延迟很大。

  21.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基于WiFi的分布式文件分享

    @skflew #186835

    IPFS并不适合基于蓝牙的互联网,或者这样地理上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它的路由基本上是kademlia的DHT,对于地理上分布式的互联网没有优势。它的路由是基于逻辑距离的。

    更适合的方案是retroshare一类的非结构化gossip网络。路由协议也需要重写,不用IP,如 https://unsigned.io/projects/reticulum/

    最实际的方案是每人一台卫星锅。

  22.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Web of trust 去中心化民主

    @一万 #186544 这不直接定位,嗯,如果在地铁里应该查不到。

  23.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Web of trust 去中心化民主

    @skflew #186541

    我想有两个方向,一是用加密经济驱动的匿名网络,如lokinet,用节点数换取匿名度。二是直接把去中心化网络匿名化,继续改良freenet。

    如果要开发的话,我觉得第二条更理想,毕竟完全分布式。协议做到模糊非法和合法的界限就可以。选择freenet/Locutus为基础,需要匿名路由协议和某种匿名信用系统。

  24.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Web of trust 去中心化民主

    这个模型在Freenet,SSB,Hypercore协议都有运用,去中心化的网络似乎都选择这个模式。信任意味着赋予对方权力。在现实社会的权力结构是自上而下的,并且它的运作并不透明。虽然互联网比现实更自由,部分互联网应用也缺乏民主,比如reddit的管理机制。

    Reddit mod专政,然而用户的选择是自由的。这里选择的自由又其实受到网络效应的阻碍。用户来到一个sub,希望管理员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然而管理员建sub后期可能会暴政、懒政,无法满足用户原本的预期。这个预期,可以视为理想的治理者。某种程度上,区块链可以视为理想的治理者,将来AGI也可以,信任网络大概也可以承担一部分治理的功能。

    显然,权力的单点故障会造成互联网效率降低。信任网络的做法则相当极端,所有的权力来自于用户本身,直接信任,间接信任,层层推出。即使用户本身精力有限,层层传递的信任,好像不断代理的投票,使治理的能力和内容量同步增长。

    信息无政府主义

    这个词好像来自freenet,我找不到准确定义,暂且用了。从信息和无政府的角度解释,这意味着消除信息世界的统治和等级制度,并实现信息和人的自由。Web of trust对我而言,是比区块链还要极端的想法,它甚至不希望引入区块链对于共识的垄断。(各种区块链争夺域名权,借机吸引投资)

    某些情况下,我认为创造稀缺性是荒谬和不当的,譬如NFT,如果要限制内容的复制以创造需求,那么它就需要审查的权力,否则NFT就是纯粹的炒作。

    权力首先来自服务器,在没有去中心化的时候,服务器是由单一实体掌控的,拥有删除内容,随意篡改的能力。想剥夺这种的权力,用BitTorrent或者IPFS。

    其次是既得的权力,一个人管理的去中心化站点,获得了一些用户,它仍是不稳定的。权力无法消除,但可以用密码学分权降低不确定性。假如管理员无法控制服务器,站点完全由分布式网络承载,且代码与数据库完全开源,那么竞争非常充分,实际的权力小得多了。

    再者是来自现实的威胁,也就是开盒。消除这种权力的影响(暴力的威胁创造权力),需要匿名网络,如Tor。

    至于信息的自由,消除了互联网的权力统治之后就水到渠成了。在墙内的体会是最强烈的,垃圾信息收买当权者获得流量,例如百度。第二是政府和个体阻止信息的传播,许多信息在谷歌上查不到,比如版权保护的内容,站点不愿公开的内容。

    除了垃圾信息浪费人注意力的问题,有用的信息又得不到传播。大多是因为有用的信息不能产生利润,甚至不能维持它自身在互联网上的存在,或者有用的信息损害了某些人的利润被刻意压制。前者可以以分布式集体化的存储解决,后者需要分布式的抗审查性质。分布式的民主可以提高有效信息的曝光。毕竟,分布式的组织是没有私利可图的。

  25.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发表评论

    如何评价web3.0?

    我认为确实有过分炒作的成分。Mastodon,Matrix, Torrent已经可以算作web3.0了。

  26.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I2P:抗审查的匿名P2P网络20周年

    @YastPM #182058 Zeronet原项目基本处于弃坑状态了,现在人应该少了很多吧。

  27.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问题】怎样在失联情况下自动传递信息?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reshold_cryptosystem

    加密后把私钥分给多个节点,然后到一定时间只有达到一定节点数同时合作才能解密。

    密钥节点再用暗网反代,互不认识,就更安全了。

    这个电子遗书/时间胶囊好像挺有意义的,可以在Locutus或者某个链上实现。唯一的问题是节点的可信度、能否持续运行。

    内容可以包含自己名字的hash。

  28. planetoryd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Locutus协议,zeronet的替代品

    推荐几个项目

    前者是即时通讯的协议,应该尽量推广,替代telegram。后者是通用的分布式互联网协议。两者实际上是类似的,区别在于matrix以联邦模式运行,而locutus可以完全分布式;matrix局限于群组,而locutus用类似的算法可以适用于更多应用。

    Locutus是freenet、Zeronet的继承者。记得几年前zeronet在国内比较流行,大概有一定影响力。倘若完全切断国际网络,分布式网络还是可以运行。但不用Tor使用zeronet会有风险,毕竟IP实名已久。现在的情形下,推广分布式会不会带来什么改变呢。

    简单概括,这个协议是智能合约控制的DHT(不是区块链),和IPFS平行,类似的项目有hypercore、Holochain、gun,但设计的都不够好。所谓通用性就是说,IPFS是通用化的torrent,Locutus是通用化的zeronet,本身是重造的轮子,但更灵活了。

    作一个对比,IPFS是静态的,而Locutus是动态的,静态的协议不能实现自治,因此不够去中心化。

    Locutus属于去中心化网络的另一个分支,不属于区块链的分支。Matrix也是不含区块链的,但联邦是弱化的分布式。它们的用户,大约厌倦了币圈的炒作,想寻找一些清净。个人的博客、寻常的论坛,为此动辄发币,或许并非必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