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我一直以来在网上见到太多大陆人和台湾人吵架了。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很多大陆人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以一种”老子大中华就是要来统你,你们这些台蛙早就该屠屠了。”的这种态度来和台湾网友讲话。这样的言谈举止方式让我一个大陆人,尤其是一个真心把台湾人当成同胞(但并非主张一定要统一)的大陆人感到十分难受。为何如此?因为我注意到两岸不仅仅是由于历史认知方式不同而没有共情,而且由于大陆方面欠缺练习从“他者”立场来思考的教育,更是加深了这种隔阂。(不仅仅对台湾,对很多国家乃至地区都是如此)
所以我建议,民主后的大陆,尤其是历史教科书课纲上专门开一个单元来介绍台湾这个“熟悉的陌生人”,标题可以是《台湾,被我们自己一次次伤害的亲人》。我并不反对继续教导学生说,台湾人是我们的同胞,但不是中共时期的那种单纯的“血浓于水,两岸一定要统一”的那种统战宣传式教育,而是要告诉学生台湾特殊的历史,(就是关于台湾原住民的历史啊,明郑清朝到来之前的荷兰,西班牙时期的历史啊等等。然后清朝治理时期就讲一下台湾人民,包括汉人和原住民的反抗运动等等,然后对比一下之后的日治和蒋治时期的台湾,引导学生反思一下极端的大中华主义的危害。最后重点说下中共独裁时期中国政府的一系列“神操作”。)来让学生看到一个从台湾人视角里面看到的台湾历史。
关于这么做的意义:中共时期的“两岸一家亲”教育,与其像陈士杰说的那样,通过彻底取消来进行冷却,不如对这种“同胞情结教育”善加利用,来增加大陆新一代人的负罪感,至于为什么维吾尔人受到的迫害比台湾人更大,但我建议单独为台湾开一个单元呢?是因为维吾尔人,西藏人,这些都是中国人潜意识中的“非自己人”,讲了关于对他们的暴行,大陆人也许会有反思,也很可能不会产生像对“台湾同胞”的离心离德那样,有那种痛彻心扉的负罪感。(但前者并不是说就要忽略,我本人建议把对新疆人,西藏人,六四学生等等都放在“中共独裁时期”这个单元来讲,但对台湾则是从清朝到民国单独开一个单元。对于香港也可以用类似的教学结构(但香港的政权更迭只有英国,中共两个,不如台湾史那样精彩,所以可能填不满一个单元))。当然,两岸一定要统一的这种思维方式也要在这个单元里批判一番。
这样教育出的“对同胞的罪恶感”,我认为有利于培养大陆年轻人对他人的尊重,也有利于促使公民意识的形成。(比如让他们明白,中共时期的很多骚操作,在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是可以避免的),同时也能促使人民从内心开始思考反思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同时顺带着还能够从民间建立起改善两岸关系的土壤。(无论民主后两岸是统一还是继续分家,我觉得这种民间的善意都是有利而无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