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文

多民族“中国”的构建:司马迁《史记》的“中国”观

澎湖灣 理智與情感
澎湖灣  ·  2021年11月12日 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

1.华夏汉族都是炎黄子孙

2.少数民族也是炎黄子孙

(1)将秦人说成是炎黄子孙

(2)将楚人说成是炎黄子孙

(3)将吴人说成是炎黄子孙

(4)将越人说成是炎黄子孙

(5)将蜀人和西南夷说成是炎黄子孙

(6)将匈奴说成是炎黄子孙

(7)古朝鲜也是炎黄子孙

其实,将少数民族都说成是“炎黄子孙”并不科学,因为各民族起源并非一源,而是多源,这已为中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燕辽地区丰富的远古人类考古及其文化所证明[58](P.33-42)。但生活在西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的司马迁却将各个少数民族都说成是“炎黄子孙”,充分反映了司马迁具有对各族的心理认同以及“华夷一家”的思想观念,并在其基础之上构建了范围更大的多民族的“中国”。

多民族“中国”的构建:司马迁《史记》的“中国”观

菜单
  1. 公孙策2  

    1237是正儿八经的西周分封国,可以说是一家。

    4比较勉强,但也可以这么说。

    6我不认为司马迁真心相信,但考虑到汉武帝时期有不少匈奴人在朝廷当官,很有可能是司马迁为了讨好他们故意这么说。

    5就真的不知所谓了。

  2. 澎湖灣 理智與情感
    澎湖灣   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
  3. 公孙策2  
  4. 公孙策2  

    秦楚吴是周分封的你都不知道?

  5. 澎湖灣 理智與情感
    澎湖灣   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

    @公孙策2 #174800 左傳有涉及到炎黃子孫這個概念麼?因為我印象中左傳是有區分華夷,但並未提及各族祖先的問題。

  6. 公孙策2  

    @澎湖灣 #174802 我指的是周王室分封秦楚吴朝鲜的事。 既然立国都是来源于一个法统周天子,司马迁说是一家没问题。

    越国是勾践自己贴过来请周天子封自己,虽然血统上应该不是真的华夏,但也勉强了。

    匈奴这个是我推测的,因为汉武帝在击败匈奴后并没有把匈奴人迁到内地,也没把匈奴的版图吸收,说明没把匈奴真当一家人,但司马迁又努力把匈奴往华夏靠,我只能推测他这么写是不想得罪在汉朝廷当官的匈奴贵族。

    巴蜀地区和周天子没有关系,这个很明确,所以司马迁的论述我觉得很没意思。

  7. 澎湖灣 理智與情感
    澎湖灣   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

    @公孙策2 #174803 有道理。所以司馬遷不說各族都是「周王子孫」,而上溯到更久遠的炎帝黃帝。

  8. 一只袋鼠   左派反贼,支持绿色政治,支持民主社会主义,半个民粹主义者

    @公孙策2 #174797 吴王室来自周王室,秦王室祖先是舜帝大臣,楚王室来自黄帝。但这不代表他们下面的平民也是炎黄子孙呀

  9. 公孙策2  

    @品蒜人 #174805 理论上这么没错,但古代民众的民族归属很多就是跟着统治阶层来的

  10. 革命党  

    最近复旦历史学教授葛剑雄不是才说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否定它就是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学本身就包括意识形态的层面,司马迁的观点自然也脱离不了当时的社会与政治意识形态,也就是要为当时的西汉(中国)大一统王朝去提供法理的依据。只要把所有被中国征服和吞并的民族都归为炎黄子孙,侵略行为自然就可以美化成为民心所向的正义之举。

    用葛剑雄的话说就是:西汉王朝的执政合法性,是历史的选择,是全天下炎黄子孙的选择,否定它就是历史虚无主义。

  1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华夏或炎黄子孙这个概念,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炎黄子孙这个概念的边界一直都在游移。

    早期的民族边界与资源竞争有很大关系。新时期时代北方气候的干冷使得华北华西边缘地带的人群逐渐走向游牧化以及武装化,他们与仍然保持农业生活的人群有剧烈的资源竞争。而南方农业人群(他们当时自称诸夏或华夏),联合起来维护共同的生活资源,并视北方“狄,戎”为野蛮异族。

    公元前1300左右,周人崛起于渭水流域,他们当时和畜牧化武装化的戎人存在着结盟关系。历史上西周到战国和汉代之间的金文以及其他文献,出现了戏剧性的断层。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故意的“叙事失忆”,目的是为了调整结合统一华夏民族的叙事。

    战国至东汉时期的主要异族是“羌”,但华夏与羌的边界不断地向西推移,这意味着把更多原来的异族纳入华夏之内。春秋时期的吴国,当时是华夏边缘,可以说是华夏也可以不是,但是史书借用了虚构的华夏祖先记忆——太伯奔吴,来扩展了华夏边缘,将吴也纳入了华夏。

    到了汉代以后,除了在南方还在缓慢地推进华夏边缘之外,北方的边缘几乎已经固定。因此这边缘之内的人,开始自称“汉人”。

    近代史时期是中国华夏边缘发生巨变的时期,过去的蛮夷都被纳入中华民族,成为华夏概念的一部分。有人会对这个概念嗤之以鼻,然而,并没有一个天生的,自古以来自然而然的华夏民族。现在自以为是汉人的人,其祖先在上古时期也许也是来自异族。这种将少数民族他者化的记忆和态度,而不是血统和相貌,形成了民族的边界。

  12. 阿里萨斯  

    太史公的书又不是圣经,读者也要有自己的判断。举个栗子,同属前四史的《后汉书》就把古巴蜀列入“南蛮西南夷列传”,明确指出其祖先不是炎黄,叫“廪君”

  13. 澎湖灣 理智與情感
    澎湖灣   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

    @natasha #174808 北方游牧民族從始至終都是農耕文明的最大敵人,但是以《史記》為首的中國古代正史有足夠胸襟把當時的頭號敵人匈奴人也說成是同宗同源的「炎黃子孫」。類似的,《聖經》說亞伯拉罕的大兒子以實瑪利是阿拉伯人祖先,同父異母的小兒子以撒則是猶太人的祖先,兩族都是「亞伯拉罕子孫]。為甚麼中華民族走上了不斷地將蠻夷納入華夏的道路,而猶太人阿拉伯人至今水火不容呢?

    @阿里萨斯 #174810 想起李白的詩句「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這位廩君與他們兩位古蜀國開創者是誰先誰後,或者毫無關聯?

  14. 妙蛤草  

    @澎湖灣 #174826 “亚伯拉罕子孙”至少在圣经旧约当中特指亚伯拉罕——以撒——雅阁这一支的后代,也即古犹太人的雏形,古犹太人强调“亚伯拉罕——以撒——雅阁子孙”着重强调雅阁后代是有上帝应许和眷顾的,而不是用老祖宗的名义去统战别人。如果较真的话圣经也明确提到过所有人都是亚当的后代,也都是诺亚的后代。而且后来随着以色列联合王国的分裂,犹太人(Jew)也分化出了犹大王国的犹太人(Judean)和撒玛利亚人两个敌对群体。综上,是否出自一个祖先在犹太人眼里并不能决定两个群体敌对与否。

  15. 澎湖灣 理智與情感
    澎湖灣   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

    @妙蛤草 #175661 「有上帝应许和眷顾的。」非我即敵,非黑即白,中間沒有灰色地帶。所以仇恨對立永無消解之日。

    「統戰」的全稱是「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統戰」是名詞,作為動詞我只見不懂大陸詞語的台灣人用過。

  16. 妙蛤草  

    @澎湖灣 #175677 这属于把“阶级斗争”强行带入犹太人的信仰系统。犹太人内部也有矛盾,犹大王国的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互为死敌,犹太教的法利赛教派和撒都该教派也有很大的分歧,但这些人都不否认对方也是得到上帝眷顾的。在当时,大多数犹太人都虔诚地相信上帝的存在,并且上帝真的给过亚伯拉以撒雅阁祖孙三人应许,他们之间再怎么敌视也不否认这一事实。如果仅仅是非我即敌这么简单,后面犹太内部矛盾他们也大可搬出一大堆理由称是上帝的启示。况且按照非我即敌论,所有非犹太人都是敌人,不光是阿拉伯人的问题。

    至于“统战”这个词汇,现在大陆网上用作动词的时候也比较常见,如果考究的话应该用“团结”、“与……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