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时政

你们说,是不是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学者也很难保持所谓学术上的中立,常常出现立场先行?

三只鹿儿 矛盾使人自由
三只鹿儿  ·  2021年5月23日 叫我三鹿就好

尤其是在人文,政法,历史类学科上,这种立场是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能依靠各个学说的相互制衡来全部摆在人们面前,让民众自己判断?

菜单
  1. 陈士杰   打倒共产党!打倒习近平!

    客觀中立這個詞根本就是假概念。

    連法官都有左右派之分,學者怎麼可能中立呢?

  2. ygdvv1  

    按照启蒙主义的观点,学者应该能够有自己的声音,而这个自己的声音是基于经验的表达,反对的是经院的教条主义。如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那么这难道不就是制衡吗?所以为什么会觉得制衡不是一种中立。

  3. thphd   2047前站长

    学者大多是靠写文章赚钱的,如果他很依赖别人的打赏,那么他就会去有意迎合金主的立场,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带上立场。

    编程随想写文章不赚钱,所以他的观点,只迎合他自己,而不迎合任何其他人。所以大部分是干货,几乎没有私货。


    文科类的困境是,很多改变了世界的观点,很难严格证明或者证伪。

    比如说,共产主义好不好?对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东西就无法准确定义,你说生产资料公有,请问什么是生产资料?我家的炉子算不算生产资料?那资本家的炉子算不算生产资料?新疆集中营的炉子算不算生产资料?新疆到底有没有集中营?

    历史也是这样,因为史料总是稀缺的,很多历史事件的真相只能是概率的,而不可能是确定的。国内历史课本把所有历史事件的成因都讲得非常确凿,几乎没有商议的空间,当然是立场先行导致的。

    最后就变成,只要让人民群众听了舒服(民主国家),或者让党听了舒服(某些国家),就是好的。人民群众有立场,党也有立场,所以这些学者的观点,为了迎合观众的需要,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有立场。

    民众如果没有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逻辑思维的训练,读文章的时候就很容易被某种立场“带偏”,而远离真相。

  4. 鹅儿鹅儿鹅儿  

    今天cdc说:强制戴口罩,可以防止得新冠!最好戴两层!

    左人纷纷施行,右人上街抗议。

    明天cdc说:打砒霜可以治疗新冠!

    左人蜂拥而至,右人坚决抵制。

    后天cdc说:打砒霜不能治疗新冠!

    左人立刻停止使用,右人抢购砒霜开始尝试。

  5.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6.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thphd #140221 学者不是人民学者,你说的多半是新闻记者吧。

  7. mlsayu_rkesee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8.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9. 林以默 家兔
    林以默  

    本来打了许多字,想来想去还是全删掉只留下这个引用段吧。

    我觉得,大多数人在对某个议题讨论的时候都混淆了观点与事实的区别。

    知乎链接

    ...美国小学课堂上教孩子思辨能力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教孩子is that afact or opinion(那是一个事实,还是观点)

    比如,足球是黑白相间的,是事实。足球是比篮球更好的运动,是观点。

    说白了,事实,是能被证明是真还是假的一段陈述,而观点是表达一种信念、感觉、看法的陈述,无须证明,而且每个人的观点可以不同。

    ......

    事实:就是可以反复证明的东西。关键词有:科学概念,数字,日期,历史事件,信息文等。

    观点:是一个人的感受或者想法。关键词有:我觉得,我想,我相信,最...等等。

    接下来,拿冰激凌举个例子。

    关于冰激凌的事实:冰激凌很凉;吃完一个冰激凌,要吃大约50囗;用牛奶可以做冰激凌。

    关于冰激凌的观点:巧克力口味的冰激凌最好吃;每个人都喜欢吃冰激凌。

    不盲从、有主见的表达是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外在体现。学会了区分观点和事实,下一步就是教给孩子如何用批判性思维,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10. Truth  

    @鹅儿鹅儿鹅儿 #140224

    這我是覺得很悲哀;CDC就一正常的政府機構都要被牽扯到政治問題裏。就像疫苗問題一樣,也不應該是政治問題。

  11. 葛花A  

    我来告诉你实际上的操作吧,学者是要尽量保持中立的,不然他会被同行打倒。当然为了生计肯定要倾向于某一方面,不过一般不影响他的学术性。

  12.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鹅儿鹅儿鹅儿 #140224 又黑左右人,左派逢政府必挺,右派逢政府必反?还不是看台上的是左派还是右派。

  13. mlsayu_rkesee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14. 淸雲 萌新
    淸雲   谷歌“品葱”的时候,由“品葱是什么垃圾”这一条目误入2047,折服于诸位的渊博同时感叹此地空气的稀薄。

    我倒是不认为需要保持中立,许多观点就是有一对一错的,我们需要的就是辨明对错,而不是保持中立。

    或者说拿民主与专制举例,我认可民主但也认为别人可以有选择专制的自由,这也不是中立,而是立场鲜明的民主, 而我如果强迫别人选择民主,反而成是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