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asha
@natasha
关注的小组(9)
动态 帖子 554 评论 3571 短评 42 收到的赞 6459 送出的赞 4227
  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江湖 回复文章

    一年后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曾经最有希望解决巴以冲突的方案之一:克林顿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地下主权论”

    1993年8月20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秘密会谈后,达成了一个和平协议,即《奥斯陆协议》。同年9月13日,双方在美国白宫草坪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被认为是巴以和平进程的里程碑。

    2000年底,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克林顿的斡旋下,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和谈,宗旨是落实《奥斯陆协议》。当时距离阿拉法特、拉宾以及以色列前外长佩雷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仅有数年,外界对以巴问题和平解决仍有抱有一线希望。和谈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耶路撒冷主权问题。

    耶路撒冷旧城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共同的圣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均视耶稣撒冷为本国首都。1967年六日战争之后,以色列的版图扩大至东耶路撒冷,包括了旧城区。

    以色列把旧城分为五大区域:西部的基督教区,亚美尼亚区,东部的穆斯林地区,犹太区,以及连接两者的圣殿山。

    圣殿山内不仅有犹太教圣殿,还有伊斯兰的圣地。圣殿山的地下空间也非常宽阔,埋藏有很多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遗址。

    以色列坚持对圣殿山有”完全主权“,而巴勒斯坦人对此完全不能接受,也坚持自己拥有完全主权。因为双方都拥有大量支持者,必须要坚持自己的主张,好跟自己的支持者交代。

    在谈判过程中,以色列一度让步,提出与巴勒斯坦共享旧城的主权,或者巴以双方都不再坚持对旧城的主权,只希望巴勒斯坦承认犹太教与圣殿山的宗教渊源。

    然而,巴勒斯坦始终不肯让步,坚持对旧城拥有“完全主权”,并且是排他性的。以色列当时身段很低,一再退让,甚至承诺将旧城圣殿山区域的大部分主权,完全转让给巴勒斯坦,但作为交换,巴勒斯坦不许承诺不再圣殿山范围内进行考古挖掘,以免伤害犹太人的宗教感情。同事巴勒斯坦也要在圣殿山内部安排特定区域,供犹太人祷告。

    然而,巴勒斯坦宣称,以色列的这个方案,是以”治权换主权“的阴谋,因此丝毫没有让步。

    实际上,阿拉法特并非没有动心,只是他背后的金主是多个穆斯林国家,这些国家给他施加压力,让他在谈判桌上不能退让。

    而已经当了7年总统、即将卸任的克林顿,希望能够促成巴以完全和解;如果和解成功,就足以让他青史留名。因此克林顿绞尽脑汁,从各路专家那里征集方案,最后抛出了“地下主权论”,这个方案创造性地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将主权进行划分。

    克林顿的方案有方案A和方案B。方案A是将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圣地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交还给巴勒斯坦,两所清真寺以外的地面旧城区交给联合国安理会管辖。

    假如巴勒斯坦不同意,仍然坚持对旧城区的完全主权,那么就可以讨论方案B。方案B创造性地把主权分为了“地上”和“地下”。圣地地面以上的主权,“完全”交给巴勒斯坦。但从圣殿山地面往下0.5米的空间,交由联合国安理会管辖。0.5米以下的空间,让以色列拥有主权。这样的方案,让穆斯林和犹太教徒在圣殿山的不同区域和空间有自己的主权,互不影响。联合国安理会管辖的区域在中间进行缓冲,避免双方直接接触,触发冲突

    地下主权论,绝对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近代的主权问题,有各种论调,如重叠主权,或者共同主权,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地上和地下主权分割。如果真的被双方接受,将打开近代外交政治的新纪元。

    可惜巴以双方都由于内部有激进势力的存在,对克林顿的方案无法达成完全的共识,因此这份方案还是无法付诸实践。

    不久克林顿卸任,以色列硬派总理沙龙上台,对巴勒斯坦采取强硬路线,自此巴以和谈的契机,就一去不返了。

    克林顿提出的“地上与地下主权方案”试图在耶路撒冷圣殿山问题上找到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平衡性的解决方式。耶路撒冷一直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因此它的未来地位一直备受争议。同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均声称耶路撒冷是各自的“不可分割首都”,使问题更加复杂。

    根据克林顿的提议,第一种方案涉及将耶路撒冷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的主权归还给巴勒斯坦,而耶路撒冷旧城区的地面主权将由国际社会共同管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将负责此项任务。这一提案的目标是实现宗教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避免地面上的主权争端。

    如果巴勒斯坦拒绝了第一种方案,坚持要求完全控制旧城区的主权,那么第二种方案将得以实施。这一方案将耶路撒冷圣殿山地面以上部分的主权完全交给巴勒斯坦。然而,地面以下0.5米的空间将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负责,以防止争端。更深的地下空间,可能包括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相关的宗教遗迹,将由以色列控制。这一解决方案的目标是在允许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确保地下空间的合理管理。

    然而,这些提案并没有赢得巴勒斯坦和全球穆斯林的支持,他们坚持要求维持对圣殿山的完全主权。最终,克林顿回到传统的解决方案,而他的提案仅成为历史上的一种探讨。虽然这些提案未能付诸实践,但它们表明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的主权概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新和调整,以适应复杂的问题。这一争议的未来仍然不确定,但克林顿的提案为解决耶路撒冷问题提供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范例。

  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一文看懂巴以冲突的由来

    巴以关系历史悠久错综复杂,本文整理出一个懒人包,帮助大家理解。

    当我们谈论巴以关系的历史时,我们涉及到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主题。这个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很久以前,涉及到两个民族:以色列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这两个民族都声称对这片土地有权利,这就导致了长期的冲突和争端。

    1. 古代历史

    古代中东地区是世界上一些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的发源地。这里拥有悠久的历史,包括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和亚述等古代文明。这些文明在数千年前繁荣兴盛,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财富。

    犹太人在这个地区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他们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4000年,当时亚伯拉罕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始祖。摩西领导犹太人从埃及奴役中解救出来,并在西奈山上接受了《摩西五经》的启示。

    圣城耶路撒冷在古代历史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座城市对于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圣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曾经被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

    2. 犹太人的流散和复归

    犹太教有两座圣殿。

    第一圣殿,也称为所罗门的圣殿,建于公元前约960年前后。这座圣殿位于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中心,用于供奉上帝和进行宗教仪式。所罗门的圣殿是根据古代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的命名而得名。然而,在公元前586年,这座圣殿被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摧毁。

    第二圣殿,也称为赫德圣殿,于公元前516年重建。这座圣殿也位于耶路撒冷,用于进行犹太宗教仪式。它的命名来源于罗马时代的犹太国王赫德大帝。第二圣殿在公元70年被罗马帝国摧毁,这一事件被称为第二圣殿的毁灭。

    第一和第二圣殿的建立和毁灭在犹太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被认为是犹太人与上帝之间的重要联系点,也在犹太教的宗教仪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圣殿的毁灭成为了犹太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影响了犹太人的历史和宗教实践。

    罗马摧毁了第二圣殿之后,也驱逐了犹太人。这导致了犹太人的大规模流散,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然而,犹太人一直怀念着他们的祖国,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他们开始回到巴勒斯坦,试图建立一个属于他们的国家。

    3. 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统治:

    几个世纪以来,这片土地辗转易手,先后由阿拉伯和伊斯兰哈里发统治,之后是奥斯曼帝国。特别是在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后,穆斯林的征服活动涵盖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中东地区。阿拉伯人带来了伊斯兰文化和宗教,建立了伊斯兰教的政治和文化传统。

    19 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主张在历史悠久的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家园,其势头日益强劲。与此同时,阿拉伯民族主义异军突起,强调阿拉伯人的身份和对同一片土地的权利。

    当犹太人开始定居并建立社区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开始反对这一过程。他们担心犹太人的定居会威胁到他们的土地和文化。这导致了暴力冲突和紧张局势。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英国托管

    当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败奥斯曼帝国并占领巴勒斯坦地区后,国际社会面临了如何处理这一地区的问题。巴勒斯坦成为了一个国际争议焦点,因为不仅犹太人,阿拉伯人也声称对这片土地有权利。1920年,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的托管权,这是根据国际联盟的决定,旨在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个地区,以帮助解决地区内的冲突和争端。

    英国的托管巴勒斯坦的任务并不容易,因为巴勒斯坦地区充满了宗教、民族和领土争端。以下是关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的一些关键时刻和事件:

    巴勒斯坦宣言(巴尔福宣言): 1917年,英国颁布了巴勒斯坦宣言,也被称为巴尔福宣言。这一宣言表明英国支持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虽然宣言也提到了尊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权益。这一宣言引发了巴以冲突的开始,因为犹太复国主义者开始定居巴勒斯坦,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对他们的到来感到担忧。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兴起,认为犹太人应该回到他们的祖国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国家。这导致了大量犹太人的移民,他们试图在这一地区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

    巴勒斯坦阿拉伯反对: 随着犹太人的移民和定居增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开始反对这一过程。他们担心自己的土地和权益会受到威胁,因此展开了反对运动。

    暴力事件和紧张局势: 在英国托管期间,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暴力事件频发,引发了国际关注。

    5. 联合国划分和以色列建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犹太人大屠杀的记忆促使国际社会寻求解决方案。联合国于1947年通过了一项决议,计划将巴勒斯坦划分为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以结束冲突。然而,这一计划引发了更多的冲突。因为巴勒斯坦阿拉伯领袖拒绝接受划分。

    1948年,以色列正式宣布建国,这导致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

    6. 巴以冲突的重要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后,周边阿拉伯国家发动袭击,试图扼杀新国家在摇篮之中。这场冲突导致了边境领土的变化,形成了巴以冲突的重要背景。

    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以色列、法国和英国合谋袭击埃及,试图夺回苏伊士运河控制权。国际压力导致了撤军,但这次事件加深了地区紧张局势。

    六日战争(1967年):以色列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预防性打击,以防止敌对行动。以色列获胜,夺取了西岸、加沙、东耶路撒冷、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这场战争深刻改变了地区格局。

    恩特勒战争(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发动突袭,试图收回失地。尽管双方都经历了重大伤亡,最终达成停火协议。

    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抗(1987年-1993年,2000年-2005年):巴勒斯坦人民爆发抗议和叛乱,反对以色列的占领。这导致了数千人的死亡,包括士兵和平民。

    加沙战争(2008-2009、2012、2014年):哈马斯与以色列爆发冲突,导致数千人死亡。这些战争对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和居民造成了巨大破坏。

    7. 贝尔法斯特会议和奥斯陆协议

    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和平进程解决巴以冲突。贝尔法斯特会议(1993年)和奥斯陆协议(1993年和1995年)试图实现和平解决方案,包括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尽管有些进展,但冲突并没有完全结束。克林顿和川普都提出过各自的巴以问题解决方案,并一度被认为非常有望解决危机,可惜都没有获得最后的结果。

  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mRNA疫苗先驱,十七年未获任何赞助,2013年被大学解雇,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卡塔琳·卡里科

    过去两年,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ó)获奖无数。 她曾多次与她的研究伙伴德鲁·韦斯曼 (Drew Weissman) 一起获奖,表彰她的开创性工作,为人类带来了针对 Covid-19 极其有效的 mRNA 疫苗。 3 月 29 日,卡里科在布鲁塞尔获得了著名的索尔维奖,两人此前还获得了生命科学突破奖(来自 Facebook 和谷歌等创始人的 300 万美元)。 卡里科的名字已经在诺贝尔奖的评选中流传了一年半。

    她觉得很不可思议。 “约翰·斯科特奖章已经颁发了两百年了,”她谈到另一个奖项时说道。 “然后我读了获奖者名单:特斯拉、马可尼,所有这些我非常钦佩的伟人的名字”(她举起了手)“然后突然间还有卡塔琳·卡里科!” 她难以置信地摇摇头,耸耸肩。 “四十年来我从未获得过任何奖项,甚至没有获得过资助。” 她一生都在研究大分子 mRNA,但没有人看到任何东西——她有时甚至睡在实验室里。 她的资助申请和出版物多次被拒绝,她的职位也被降低,2013年她甚至被大学解雇。 直到Covid-19爆发才得到认可。

    卡里科(67 岁)身穿印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巨大标志的蓝色连帽衫,坐在笔记本电脑后面进行视频通话。 她在那所大学工作,但现在在东京的一家酒店接受隔离,她将于 4 月 13 日在日本天皇德仁和他的妻子在场的情况下接受日本奖。 她说的英语仍然带有浓重的东欧口音,并用手势来支持她的故事和笑话。 眼镜后面的眼睛闪烁着光芒,整个采访过程中她的脸上始终没有离开过笑容。

    她说,她的生活是一系列的巧合。 这是著名压力研究员 János Selye 写给匈牙利高中班级的一封信的回信。 “想象一下,一个上万人的村庄,竟然有这样的人寄来一封信!” 他写的东西给十六岁的卡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写道:压力是积极的,它让你起床做事。 杀死你的不是压力,而是你应对压力的方式。”

    “如果没有他,我就不会在这里,”卡里科说。 “人们有时不理解我是如何忍受所有这些挫折的,但我却过着幸福的生活。 我没有任何怨恨,甚至没有对那些想把我送回匈牙利或为难我的人怀恨在心。 我专注于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 她说,如果你看到别人升职或加薪,而你却更加努力地工作,你不应该陷入怨恨之中。 “你无法改变这一点。 专注于你能做什么。 与某人交谈,写一份更好的拨款申请。 做一些让你快乐的事情。 不是为了取悦你的老板、你的孩子、丈夫或母亲。”

    卡塔琳·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 在匈牙利的 Kisújszállás 长大。 家里没什么钱花,她的父亲是屠夫,母亲是会计师。 她在小学时就参加了科学竞赛——十四岁时,她在全国生物竞赛中获得了第三名。 她在塞格德大学学习生物学,当她在一家生物研究所研究 RNA(核糖核酸)的抗病毒特性时,她对 RNA(核糖核酸)的特性着迷。

    作为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她很能随机应变因地制宜。 当她在实验室实习期间需要磷脂(铁幕后无法出售的脂肪物质)时,她从父亲的肉店购买牛脑,并将它们制成泥以去除脂肪。 “我做香肠也做得很好,放学后我在肉店打工。 我们每个月制作两次一百公斤香肠。”

    在她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她继续亲自在实验室进行工作。 “而且因为我没有钱雇用任何人,所以我没有学生。 但我喜欢它:倒入凝胶,在生长板上接种细胞,培养细菌。” 她笑了。 “这样我就可以确定没有犯任何错误。”

    1985 年,塞格德研究所的钱用完了,她在黑市上卖掉了自己的汽车,把钱藏在两岁女儿的泰迪熊里,然后与丈夫和孩子飞往美国。 她得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任命并吸收了知识。 “我每周至少去听两次讲座。 然后我想:我可以用它来进行 RNA 治疗吗? 现在你不再需要去美国了,你可以通过 YouTube 收听。 你只需要知道是谁。”

    Karikó 很早就看到了信使 RNA (mRNA) 的潜力。 这是在细胞中复制 DNA 指令的分子。 细胞在此基础上制造蛋白质。 1984年,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制备出mRNA。 Karikó 希望使用自制的 mRNA 来让细胞制造缺失的蛋白质——许多疾病都是由蛋白质(例如激素或酶)缺乏引起的。 如果能够将自制的 mRNA 导入细胞,人体就能制造出可用作药物的物质。

    这种做法似乎不守规矩。 长mRNA分子非常脆弱,它们会在实验动物中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 第三个问题:如何让分子进入细胞? 20 世纪 90 年代,许多科学家灰心丧气并退出。 但卡里科仍在继续。

    多亏了其他人的资助,她才能进行研究。 例如,她与宾夕法尼亚州心脏病专家埃利奥特·巴纳森(Elliot Barnathan)一起研究血管改善已有六年。 当他离开时,神经外科医生大卫·兰格将她带到他的部门寻求中风治疗,但他也离开了。

    Karikó:“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没有发表任何内容,因为我们无法最终证明它有效。” 她自己仍然没有收到一分钱的资助,不得不收拾行李——她继续无薪工作一段时间。

    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得过奖,连奖学金都没有

    然后她碰巧在复印机旁边遇到了免疫学家德鲁·韦斯曼。 他想要制造一种针对 HIV 的疫苗,而 mRNA 似乎是理想的选择。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继续奋斗,寻找使 mRNA 更加稳定并抵消 mRNA 引发的炎症反应的方法。

    他们最伟大的发现纯属偶然。 在其中一个实验中,他们使用 tRNA(转移 RNA)作为对照,这是另一种形式的 RNA,在细胞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这似乎不会引发炎症反应。 四个构建模块之一不同于 mRNA。 如果它们将这种构建模块(假尿苷)加工成 mRNA,身体就会接受它,而无需免疫系统启动。 这种修饰过的 RNA (modRNA) 也被证明能产生十倍多的蛋白质。 领先的科学杂志《自然》不想发表有关此事的文章,它出现在《免疫》杂志上。 “但没有人很感兴趣。”

    后来,他们还共同发现了如何将包装在小脂肪滴“纳米颗粒”中的 modRNA 传递到细胞中。 但即使他们成功地让实验动物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这种激素可以刺激红细胞的产生,并且他们成立了一家公司,也不会产生任何兴趣。

    2013年,卡里科甚至被宾夕法尼亚大学解雇。 “我已经十七年没有获得任何融资了。 他们为我提供了动物研究机构的一个职位。 让我无法接受的是,这不是实验室。 所以我就被赶出去了。

    牢记压力研究员 Selye 的话,现年 58 岁的 Karikó 正在突破界限。 她想去一家已经在用修饰的 mRNA 进行人体研究的生物技术公司。 当最终找到药物或治疗方法时,她希望能在场。 “制药公司 Moderna 为我提供了一个职位,但尚未进行任何人体研究。 几十年后才有一种有效的药物出现,到那时我早就死了。” 她在德国 Curevac 公司做志愿者,从事 modRNA 工作。 “他们说他们不需要那个。”

    一次偶然的事件再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她通过小道消息听说了 BioNTech,这是一家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主要专注于 mRNA 作为癌症治疗方法。 他们在那里进行临床研究。 她决定在那里申请工作。 发现就连 BioNTech 董事兼创始人 Ugur Sahin 也认为 modRNA 并不是将 mRNA 引入细胞所必需的。 毕竟,这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完成:通过电穿孔,小电击。 “他们没有看到差异,”卡里科说。 “但是为了让疫苗发挥良好作用,脂肪球必须最终进入内体,即细胞中的小囊泡。 这是电穿孔不可能实现的。” 她说,Sahin 喜欢她,所以她可以来 BioNTech 的一个角落里从事 modRNA 工作。 “没有人认为这很重要,”她笑着说,“只有我!”

    新冠大流行爆发后不久,Ugur Sahin 决定与制造商辉瑞一起生产和测试一种带有 mRNA 的 Covid-19 疫苗,情况出现了转机。 2020 年 11 月 8 日,他们公布了第一个结果:该疫苗似乎安全且极其有效。 卡里科并不感到惊讶。 “哦,它有效,”她告诉她的丈夫。 “我是这么想的。” 为了庆祝,她咬了一袋巧克力花生。 奖金于同年开始雪片般飞来。

    经过四十年的拼搏,卡里科现在拥有数百万美元的奖金。 她把在匈牙利和西班牙收到的钱捐给了当地的学校和慈善机构。 “对于因新冠病毒而失去父母的孩子,或者像我这样处境不利的孩子。” 当然,她主要会把这笔钱用于研究。 “现在我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今年以后我不会再接受任何演讲邀请,什么都不会。 2023 年我想抽出时间再次进行研究。”

    我没有怨恨,甚至对那些想把我送回匈牙利的人也没有怨恨

    她有很多想法:多年来她一直保留着一份可以用 mRNA 治疗的疾病清单。 “我不想确切地说出我要做什么,因为那样我会立即收到很多想要的人发来的电子邮件。 当我知道我将在 BioNTech 从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种引起水泡的遗传性皮肤病)的研究时,这种情况也发生了。 但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弄清楚。 我们仍在研究最好的化学成分,以便父母只需从冰箱中取出它来帮助他们的孩子。”

    RNA 疗法的未来在于“传递”,她说:“如何将其送到你想要的地方,到达特定的细胞类型、特定的器官?” RNA 现在保留在局部穿刺部位。 “免疫细胞尤其会吸收脂肪颗粒,这就是它们的功能。 如果通过血液注射,它也可以进入肝细胞。 今年年初,Drew Weissman 和他的同事成功地将含有 modRNA 的纳米颗粒发送到测试小鼠的 T 细胞(一种白细胞)中,从而创建了 CAR T 细胞。” 这些 CAR-T 细胞经过重新编程,可以识别并清除心脏中受损的细胞。

    Karikó 预见到 mRNA 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许多应用。 “针对我们尚未研制出疫苗的疾病的疫苗,例如疟疾、结核病和艾滋病毒。 以及新疫苗来取代现有的昂贵疫苗。 辉瑞/BioNTech 和 Moderna 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针对带状疱疹的 mRNA 疫苗的临床试验。 这将比现有的更便宜,因为 RNA 便宜且易于制造。”

    Karikó 还预计将会有针对疾病的 mRNA 治疗方法。 “阿斯利康和 Moderna 已经在一项针对患者的大型临床试验中测试一种抗心力衰竭的药物,他们将 modRNA 注入心脏以创建新血管。 在 BioNTech,我们测试针对肿瘤的 mRNA 疗法。” 她说,2020 年,Intellia 公司成功地通过 mRNA 治疗修复了淀粉样变性患者的遗传缺陷,淀粉样变性是一种蛋白质在细胞中积聚的疾病。 “因此,即使是基因治疗的承诺也将通过 RNA 来实现。”

    在谈话前不久,她听说卡里科现在已被允许离开东京的隔离区。 “因为我打了三针。” 注射了三针,如果没有她,新冠疫苗就不会存在。

    (机翻)

  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如何用古文诉深情

    1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愛情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而且愈陷愈深,活著的時候,可以為了愛一個人而死去,死去 了以後,又可以為了愛一個人而復活。

    --- 汤显祖 《牡丹亭记题词》

    2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 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我愿意化作她衣上的领襟,承受着她美丽容颜的余香; 但又唯恐她到了夜晚就寢前就會脫下罗衣,而那時的我只能怨恨秋夜如此淒冷漫长。

    --- 陶渊明 《闲情赋》

  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回复文章

    学习优美中文,从分析古文句子开始

    chatgpt玩的挺溜。但是前后的语境差的有点远啊。

  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回复文章

    学习优美中文,从分析古文句子开始

    有点玩弄词藻。无法丈量的年华和弥漫大雾没有什么关系。感觉时空和感觉被隔断了,前面使用度量词汇进行修辞,后面的大雾和天都无法和度量产生任何关系。

    我改一下:

    时光究竟带走了多少个无法丈量的年华,以至于在回首时,我们几乎看不清那弥漫的大雾之中的青春足迹。

  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艺部 发表文章

    学习优美中文,从分析古文句子开始

    你看到现在中国经济下行,百姓生活日渐紧缩,回忆几年前的舒服日子,有感而发,但是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字眼。

    娜娜酱教你从古文中学习合适的表达方式。

    上述情感,古人怎么表达呢?

    这里有个例子:

    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

    这句话的意思是:

    暗暗想起当年,各种季节的风物和景色,都蕴含着一股雅致的韵味。人民生活平和美好,如今只能成为心头的怅然遗恨。

    上文出自南宋的《东京梦华录》。东京指的是汴京。作者孟元老曾经在汴京生活20多年,后来靖康之难发生之后,朝廷南迁,孟元老跟着搬到南方。晚年的他跟后辈谈起汴京的繁华,后辈竟然不相信。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东京梦华录》一书,记录他印象中的汴京风情地貌和社会百态。

    梦华是借用黄帝梦游华胥氏之国的传说,示意对昔日京城繁华热闹的追忆,仿佛梦一般,如今已经景象全非。

  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纽约时报】火箭军换将背后,习近平反腐“药方”失灵

    原文地址

    习近平在牢固掌握统治大权的过程中一直把反腐比作治病,要切除威胁中共统治的腐败和不忠的毒瘤。在十多年的反腐运动中,他的标志性项目一直是迫使曾经极度腐败的军队领导层服从纪律。

    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层最近发生的剧变表明,习近平的药方没有持续的效果。上周,他突然撤换了火箭军的两名高级将领,这次原因不详的人事变动暗示,这支管理常规导弹和核导弹的敏感部队中有人涉嫌受贿或其他不当行为。

    “这个系统里显然有人犯了错误,可能与纪律和腐败有关,”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杨念祖说,他曾任台湾国防部长。“好像是病毒在这个系统中复发了。这个问题根深蒂固,而且在体制中一直存在。”

    涉及军队高层的丑闻会让习近平受挫。一直令他引以为豪的是,他把拥有9800万党员的中共以及中国军队变成了不加质询地执行其统治的工具。就在火箭军将领被撤职的几天前,习近平免去了外交部长秦刚的职务,那也是一次令习近平烦恼的撤职,因为曾是他把秦刚提拔为值得信赖的政策执行者。

    不当行为的迹象可能会加强习近平的信念,他认为只有通过来自上层的严格审查和压力才能防止中国官员偏离正轨。施压的做法包括不停地派中央巡视组对干部进行检查,开展灌输对中共和习近平忠诚的宣传运动,以及撤职和逮捕。

    在习近平看来,“永远达不到危险减弱的那个点”,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研究中国精英政治的助理教授唐志学(Joseph Torigian)说。“即使有一名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领导人,也不意味着体制中没有暗流。”

    2012年上台后,习近平曾急切采取行动,清除解放军中的腐败和纪律松懈,制伏潜在对手,把权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他对军队的改革为他后来改变整个中国树立了模式。

    2014年,习近平对在古田参加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几百名高级军官发表了讲话。毛泽东就曾在中共古田会议上确立了自己对革命红军的领导地位。习近平警告他们,军队正在从内部腐烂。调查人员揭露了中央军委前副主席徐才厚收受贿积累巨额财富的问题;在一名曾请人算命的将军家中查出了成堆的珠宝和现金;军官买卖晋升机会;有的甚至出售军事秘密。

    习近平还警告,与美国的竞争将加剧,他告诉军队领导,内部出现腐败会导致灾难。“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他引用一条中国古训说。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习近平对军队进行了重组,将潜在的反对者强行换下。数十名高级军官被判犯有腐败罪,曾经常见的买官卖官现象逐渐减少。习近平为巩固自己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的权力实行了新规定,还给了自己一个新头衔:“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总指挥”。

    今天,中国军队精英层几乎所有军官的晋升都可以归功于习近平,这为他提供了坚固的权力大厦,耶鲁大学政治学家麦锦林(Daniel C. Mattingly)说道,他对中国人民解放军1200名军官的职业道路进行了分析。军中领导地位仅次于习近平的是张又侠上将,张又侠的父亲曾在解放战中与习近平的父亲并肩作战。解放军的其他高级军官中有很大一部分在职业道路上与习近平有过交汇,有些人与习近平的关系可追溯到习近平担任地方官员时期,麦锦林说。 “中共的文官规范和制度已让挑战领导人变得非常困难,”他说。“解放军中到处都是习近平的人,这个事实让挑战领导人变得更加、更加困难。”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成立得益于习近平的支持。习近平在2015年底成立了这支部队,将其从原第二炮兵部队提升为一个独立军种。他为这支部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资源和政策支持”,美国空军大学的中国航空航天研究所所长马伟宁(Brendan Mulvaney)说。火箭军负责管理世界上“最大、最多样化”的导弹计划,他说。火箭军的武器库里有一大批为运载中国几乎所有400枚或更多的核弹头设计的导弹。

    “习近平把解放军火箭军说成是未来冲突的核心力量,”马伟宁说。“所以,如此巨大的变动背后一定有重要原因。”

    失去信任的火箭军司令员李玉超上将是习近平去年初才提拔上来的。和李玉超一起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的还有火箭军政治委员徐忠波和副司令员刘光斌。 大多数专家认为,李玉超和其他高级将领可能会被指控挪用了这支规模快速扩大的部队巨额经费的一部分,但其他的不当行为指控也可能对他们的下台起了作用。

    “看中国军队内部的问题总要跟随金钱的走向。腐败总是伴随着他们正在建设的东西,不管是什么,”中国战略集团总裁克里斯托弗·约翰逊说,他曾在中央情报局担任中国政治分析师。“钱现在都在哪里?在他们正在大规模建设的核扩张计划上。”

    习近平曾警告,经济上的腐败与政治上的不忠相互交织。习近平的前任胡锦涛似乎在军队高层面前缺乏权威,胡锦涛之前的领导人江泽民也拿一名不听话的将军奈何不得。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威,习近平似乎甚至愿意清洗自己提拔上来的将军。

    2017年,被习近平提拔进中央军委的张阳上将和房峰辉上将因腐败指控被免职。张阳自杀,房峰辉被判处无期徒刑。

    现在,对解放军展示忠诚的要求可能会加倍。任命两名火箭军新指挥官几天前,习近平在视察西部战区部队时表示,“把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向纵深推进。”为了灌输对习近平的忠诚,解放军最近还开展了一项新的学习运动。但由于对中国的核武器计划事关重大,习近平可能会对火箭军将领撤职细节保密。

    “不管解放军火箭军的前领导层出了什么问题,对外界来说,火箭军仍将在很大程度上不透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中国和印太安全事务部主任冯德威(David Finkelstein)说。“不论如何,传达给火箭军的信息都将是:‘违反纪律的人,无论级别多高,都逃脱不了党的惩罚。’”

  1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不明白博客】EP-058 许成钢:通缩下的中国会走苏联的老路吗?

    https://www.bumingbai.net/2023/08/

    本期的不明白博客采访了经济学家许成钢。许是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最近多个外媒报道了中国的通货紧缩。这个访谈也重点谈了通货紧缩,我就把其中的要点摘录一下。

    1 中国的通缩大致什么时候出现?

    许:大概在疫情尾期就开始了。当时的动态清零政策一下子把全社会的需求大幅度压缩了。需求的压缩就导致物价下跌。

    2 中国的通缩如何产生的?

    许:通缩的产生表面现象是货币供给下降,但与供给下降直接相连的就是社会总需求下降,因此可以说,通缩就是由于需求下降产生的。当没有需求了,物价就下跌了。

    如果我们把需求分成两个层次: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中国的消费需求本来就很低,因为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太少(由于贫困的人太多)。动态清零更进一步压缩了居民的消费和商业活动。商业活动停滞导致大量解雇,很多劳动者没了工作,只能回老家,因此整体消费需求下降。

    此外,商业活动的萧条可以从物流活动看出来(由于中国官方GDP数字不准确)。2022年,中国的物流下降了超过10%,这就对应了下降的GDP,而不是官方公布的增长。这就说明投资也在下降。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本面的负增长,拉低了物价。

    另一面,中国的出口在最近几个月以来大幅下降。这个是中国政府无法掩盖的。除了对俄罗斯以外,对几乎所有国家的贸易都大度下降。

    国内总需求下降,国际贸易下降,当然就带来了物价的全面下跌。最后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通货紧缩

    然而中国政府并没有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一直在非常努力地增加货币供给。但是增加的货币供给,掉进流动性陷阱里去了。

    什么叫流动性陷阱呢?就是增加的货币供给无法进入经济循环,而是只是在银行系统里打转。就是发出来的货币,人们马上又存入银行。人们发现,最可怕的情况的手里没有现金。现在中国的储蓄量并不少,但是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都非常珍惜手里的现金。拿到现金就存入银行。因此增加的货币供给又回到银行系统里了。这就是流动性陷阱。因此货币政策不再能起作用,帮助经济恢复。

  1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端传媒】不確定時代的「信徒」:集體焦慮下,中國年輕人前進寺廟

    原文地址

    今年元宵節的前一天,21歲的小雷擠在北京雍和宮法物流通處外。人潮緩慢向前挪動,根本看不到隊伍的盡頭。又等了一會兒,前面的人幾乎寸步未行,後面的人卻越聚越多。小雷有些心急,攔住一位現場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詢問,對方告訴她,大概還要排兩個小時。

    這完全超出了小雷的預期。原定的計劃裏,這天除了上香,還要「請」一串寓意學業順遂的綠色「香灰琉璃手串」------這是今年紅遍各大社交平台的爆款------然後拿去開光室開光,以獲得佛祖的法力加持。這一套流程,被稱為「結緣」。

    由於雍和宮在過年前發布公告,法物流通處在元宵節會暫停開放,對於想趁著春節期間結緣的人來說,最後一天尤其寶貴。雍和宮的三個法物流通處,全都大排長龍。小雷發現,人潮中大多是同齡人。為了趕後面的行程,她決定改用自己隨身帶的綠檀手串開光。

    年輕人對佛寺的「佔領」,遠不止一個雍和宮。2023年年初携程數據,2023年開年,全國寺廟門票的訂單同比增長了310%,其中近半的貢獻來自九零後和零零後;消費趨勢分析平台巨量算數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寺廟搜索量同比增長了280.77%,搜索人群中,18-30嵗的年輕人佔了43.6%。除了雍和宮,年輕人的香火還供在杭州的靈隱寺、廈門的南普陀寺、南京的鷄鳴寺⋯⋯

    小千在今年勞動節假期去了鷄鳴寺,人多到「連寺廟的名字都看不見」。她舉著熱騰騰的煎餅,被烏泱泱的人流推著往前走,上一秒剛看清上香的地方,下一秒就被人給撞走了。

    「全部都是年輕人!」她一字一頓地感嘆,「感覺年輕人真是很需要拜這個佛。」

    拜佛、上香、求手串兒,年輕人的寺廟打卡

    「我説希望下半年不用坐班,結果週一發現我的組要被裁了。」

    「我去雍和宮求暴富,回來就出車禍斷了條腿,躺了三個月,賠了我12萬。」

    「去年去雍和宮許願逢考必過,結果一整年的考試都因爲疫情取消了。」

    小紅書是大陸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社交平台,上頭有數十萬與雍和宮相關的筆記。很多網友分享他們在雍和宮「心想事成」的經歷。網友們一邊調侃雍和宮「只管達成,不包售後」,心裏卻已經把雍和宮與「有求必應」深深綁定。

    「靈」和「準」,是寺廟吸引年輕人的流量密碼。小昕就是奔著這個來的。去年暑假,正是大二升大三的小昕在北京實習,在小紅書看到網友推薦雍和宮求佛。這些帖子集結進入收藏,小昕等著找時間打卡。無奈的是,2022年還在實行嚴格的疫情封控,等到今年開春,小昕才有機會踏足這座古刹。

    雍和宮門口設有贈香處,每人能拿到粗粗的一把香。進殿後,從主殿一路拜到側殿,能把事業、學業、財運、健康等等相關心願都求一遍。「雍和宮像是個集大成者,什麼都能求。」不過,說到求姻緣,小昕更推薦靈隱寺。

    這是小昕「驗證」過的結果。兩年前,她陪剛分手的好友去靈隱寺求姻緣,好友還求了一串招桃花的手串。三個月後,她聽說好友脫單成功,驚嘆之餘,也鼓勵身邊的好友都去試試,結果六位好友之中,有五位都在一年內「牽手成功」。

    脫單好友的經歷讓小昕開始相信佛祖的力量,對雍和宮也賦予了更多期待。尤其是香灰琉璃手串,近兩年於網絡迅速竄紅,衆多年輕人為此大排長龍。

    通過小紅書的經驗貼,小昕得知請手串可能需要排上兩三個小時的隊,特意早起。她在八點半抵達雍和宮門口,距離開門時間還有半小時,可還是沒能在一衆年輕人中搶得先機。

    三小時過去,她終於從開光室出來,手機電量也亮起了紅燈。390元,求下一串寓意智慧學業的白色香灰琉璃。這是雍和宮最經典的款式之一。

    與手串結緣,「就像在身邊留了一個可以一直守護你的東西,或者説是一種寄托。」這對時常處在學業焦慮的小昕而言十分重要。

    雍和宮的串珠有多種款式,不同的顔色有不同的寓意,如白色主學業、綠色主事業、藍色主健康。琉璃本就是佛家用以辟邪的靈物,香灰琉璃更稱在燒製時加入了香火燃盡後的香灰,包含往來香客的善念與福願。無論這是否只是一套營銷話術,香灰琉璃已是年輕人公認的、願意為它大排長龍的網紅法器。在互聯網上,大家戲稱它為繼全聚德烤鴨和稻香村點心後的第三大北京特產。

    自從戴上手串,小昕覺得自己開心了很多。「我很相信它能保護我,」她說,「有時候實在焦慮了,我就盤一盤它,像是提醒自己,「我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些壓力,有它陪著我,和我一起分擔。」如此想著,心就慢慢安定下來。

    2016年2月8日,中國北京,一名公安在監視著祈禱中的中國信徒。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16年2月8日,中國北京,一名公安在監視著祈禱中的中國信徒。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雍和宮手串的爆火,帶動了一條代購產業鏈的形成。在排隊等候時,小昕和身邊的人攀談,發現有好多人都是替別人來請手串的。一位雍和宮手串代購告訴端傳媒,她在小紅書發帖招徠客源,一周跑兩次,每次接大概30串的量,每串收60元代購費,運費顧客自理。一趟下來,能有四位數的進賬。「碰上周末或者節假日,法物流通處不開放的時候,我能接到的預定訂單還會再多一些。」這位代購說。

    手串早已不是雍和宮的專屬法器,許多寺廟都有各自出圈的法物手串,比如靈隱寺的金剛菩提佛珠,普陀山的崖柏長珠,還有鷄鳴寺的黑曜石香灰琉璃。

    小千的手串多到一隻手戴不下,平時,她會選兩串戴在手上。趁著大學畢業和準備考研的空檔,小千和朋友們組織了一場全國範圍內的畢業旅行。為了求學業順遂,每去到一個地方,就會打卡一間寺廟。每打卡一間寺廟,就會忍不住去求主學業的手串。整場旅行去了七八間廟宇。

    小千大學修讀心理學,自認「並不迷信」,買手串是想得到更多關於升學的祝福。她無法拒絕可能存在的好運加持。而這些設計精巧、做工精美的高顔值單品也很吸引人,「尤其是靈隱寺的手串,太好看了,我一口氣就買了五串。」以手串為首的寺廟文創,打著招徠好運的招牌,穿著高顔值的外衣,早已穩穩地拿捏住年輕人的心理。

    然而,紅極一時的香灰琉璃手串,卻在今年六月徹底成了「過去式」。6月15日,雍和宮香灰系列手串以「改版」為名全部停售。雍和宮官方至今沒有發過官方聲明,有代購猜測,可能是因為香灰有限,供應量難以滿足需求;又或是為了環保,不提倡燒香,也便不再放大香灰的作用。但代購覺得,只是去掉了香灰、改稱琉璃手串,排隊請手串的香客還那麼多。

    「現在哪個年輕人不焦慮呢」

    「功利的信徒」,23歲的青一如此定義自己。2018年,在上海讀本科時,青一第一次走進靜安寺。那時學業繁重,青一心浮氣躁,連帶著睡眠質量都出現了問題。朋友帶她去寺廟,走進寺廟的那一刻,「我覺得外面的一切都與我無關了,心緒也馬上就安穩了下來,那種煩躁的感覺也慢慢被消解了。」

    座落在市區的靜安寺,與繁華的CBD是兩個世界。青一沉醉於這種與世隔絕之感,任外面燈紅酒綠,裏面也只有幾縷香火彌漫。

    從那之後,每當學業壓力大,人心煩意亂的時候,她就會來去靜安寺坐坐,繞著廟對著神仙挨個拜一圈。「只要我待在那個環境裏,我的心都是安靜的。如果再拜一拜的話,還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庇佑,能沾一些好運氣。」

    後來,青一到香港讀研究生,也沒有改變去寺廟的習慣。她也去黃大仙,「那是道觀,但我並不在意,我甚至不在意它是哪路神仙,有用就行。」

    2023年3月14日,上海靜安寺的市民點燃香燭上香。攝:林文清/端傳媒

    2023年3月14日,上海靜安寺的市民點燃香燭上香。攝:林文清/端傳媒

    青一的學生時代,一直活在「好學生」的光環裏。她本科在大陸TOP5的院校讀書,畢業後又申請到香港頂尖學府攻讀研究生。青一拿著亮眼的學歷和三份實習經驗,現在卻在香港的招工市場焦灼地等待一個肯定。

    青一覺得自己已經換了條沒那麼卷的賽道了。對比大學時期在國企和港企的實習經歷,青一認為,港企的工作氛圍更好,員工之間的分寸感更強,加班文化也不如國企那麼盛行。青一在社交平台時常看到互聯網大廠的工作環境帖文,「我覺得(互聯網文化)是病態的,甚至是妖魔化的。」青一想要一個更寬鬆的環境。學長學姐的經驗分享也告訴她,香港找工作沒有大陸那麼卷。

    「我現在投了70份簡歷,還沒有一個有回音的,」她想不明白,「這些班到底都誰在上啊?」現實讓她有了一瞬間的質疑:如果這不都算卷的話,要是回到大陸招工市場,自己又會被卷到什麽地方去?

    上個星期,她收到了截至目前唯一一份面試邀約,是一家保險公司發來的。仔細閲讀JD(Job Description,崗位描述)後,青一發現,求職網站上掛的「新媒體運營」更像是個幌子,「感覺它還是想讓我做推銷。」她拒絕了這家公司,後續投遞簡歷也更留心篩查行業和崗位。雖然找工不易,她也不想為了工作而工作。「我媽媽也說,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還是要找一份自己願意的,能做至少一到兩年的比較好。」

    最近她回了趟老家,專門去了一座寺廟、一座道觀。返回香港後,還去了一趟赤柱觀音廟。臨近畢業,還沒找到下一個歸宿的她覺得,現在是最需要神佛的時候了。

    根據中國教育部的統計,今年秋季,有1158萬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比去年多了82萬人,創歷史新高。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6月,城鎮青年失業率達到了21.3%,比上個月又上升了0.5個百分點。

    24歲的方可今年將從港校研究生畢業,最近一直在找實習。她的本科大學排名不高,想通過修讀香港碩士學位,為日後回到内地求職增加競爭力,沒想到畢業正好撞上了2023年「最難就業季」。

    這一年裏,增加的不止是畢業生人數,還有不斷裁員的企業,和它們不斷縮減的招聘名額。曾經紅火的互聯網近年裁員不斷,有報導指,2022年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淨流失2.8萬人。

    經濟寒冬下的每一個數字,都衝擊著方可的内心防線。方可認為,求職市場的現實環境已經容不下那麽多的「願意」還是「不願意」,因爲主動權從來都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

    方可覺得學歷也不夠用了,就想著趁年底畢業前的這最後一個暑期,再給自己找一份實習,以豐富自己秋招的簡歷。「主要是找互聯網大廠的實習,」她説,「我知道會面臨很多Dirty Work (註:互聯網語境中,Dirty Work多指繁重但很難帶來個人成長的雜事),但大廠的實習的含金量還是要高一些。」

    投遞簡歷一個多月大部分如同泥牛入海,杳無音訊,僅有零星的一兩次面試機會,之後也沒了下文。依著網友的求職分享,她給許多查看了簡歷但沒回復的HR發了長段「言辭懇切」的套磁(註:在求職語境下,套磁指應聘者通過發送文字消息與招聘者拉近關係),以期求一個面試的機會,但仍然沒有任何人給出回復。求職簡歷石沉大海,讓方可不得不降低預期,開始把關注點放到一些上市公司的實習崗位,但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不可避免地,方可陷入了一個怪圈。她有時很委屈,覺得自己足夠努力,卻得不到一個認可的機會,甚至質疑其努力的意義;有時充斥自我否定,認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的能力無法匹配上理想的工作,更是認真地擔憂,如果現在連一份實習都找不到,她是否還能在秋招中倖存下來⋯⋯這種精神層面的消耗,讓她感到無盡的疲憊。

    找實習期間,「內耗」出現得越來越頻繁。方可自省這種內耗,她覺得自己太在乎別人的眼光,想迅速成為別人眼中算得上成功的人,「這樣似乎就能讓自己休息一陣子。」她回憶起學生時期的種種,從小學階段就開始為升學陷入無盡的競爭中,結果「卷」成了一種本能,「也卷得實在是累了。」

    方可一度想走一走可能的捷徑。她找過一個可以提供「內推+面試輔導」一站式服務的求職中介,卻被對方開的價格嚇了一跳------實習的服務價格要2萬,全職需要4-6萬。「像是搶錢一樣。」方可還想過找親戚朋友幫忙,但猶豫了很久,還是沒有勇氣放下自尊開口。

    漸漸的,精神的壓力滲透進身體。方可有三個月沒來月經了,半個月前去看中醫,「醫生搭脈還不到三秒就問我,是不是平常心思太重了。」她無奈地說,「但話說回來了,現在哪個年輕人不焦慮呢。」

    走進寺廟,尋找出口

    小雷的焦慮更多來自於學業。

    她家在內蒙古,現在廣東讀書,今年下半年升讀大四。在她的人生計劃裏,這一年要拿到英國在QS排名前100的院校的研究生錄取,為日後走留學人才引進政策,留在廣東安家落戶打下基礎。如果條件允許,她還想把父母一併接到廣東。

    小雷心裏明白,長遠的目標要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去夠。可到了實際執行的時候,填充在現實中的數字還是讓她陷入憂慮。

    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近五年,中國大陸在英國留學人數增加了41%,總人數達到了15萬,超過非英國和歐盟外的任何海外國家,其中有近9萬都為碩士研究生。擁有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也在2022年7月發布過當年秋季授課型碩士項目的錄取數據,在全部申請者中,中國學生佔60%,錄取率為28.44%,遠低於36.54%的總錄取率。

    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讓小雷在提升學業成績之外,也很注重自己其他經歷的積纍。大一和大二的暑假,她一直在做實習。「我有時不敢休息,生怕別人會趁我鬆勁兒的時候超過我。」這種同輩壓力經常在不經意間出現,讓她猝不及防,「比如我本來規劃好了,等暑假之後再考雅思,結果突然在朋友圈裏刷到有人曬8分的雅思成績單,我一下就覺得,完了,我已經落後別人好多了。」

    小雷覺得,現在早就不是努力和回報成正比的時代了。「肉就那麼多,搶肉的人卻每年都在增加。你努力,別人也在努力。所以很多事情都變得不確定,沒有把握。」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她常常陷在一種前途渺茫的焦慮之中。

    「這種焦慮我不知道該說給誰聼,它也不太能被口頭切切實實地表達出來,但我又的確需要一個可以抒發的渠道。」而這時,去寺廟就成了她的一個「出口」。

    小雷並不打算做一個「完全的信徒」,事實上,她連拜佛的流程都很陌生,還得依靠現場觀察和模仿那些「看上去很有經驗」、「目光極其堅定」的人。但哪怕如此生疏,她仍能從這一套求佛上香的流程中,收穫現實中無人能給予的「安全感」。

    「我感覺自己是被神佛庇佑著的。我的所有願望,目標,或者說是慾望,都能在佛前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能短暫地疏解小雷的焦慮和不安,因為「拜佛的前提,就是相信這個願望是可以被實現的。」

    不僅如此,她發現通過拜佛這種儀式,還能找到自我對話的感覺。在佛像前說出心願,不只是說給佛聼,更是說給自己聽。小雷清楚,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為人生掌舵,她依然相信事在人為,但求佛彷彿是尋找一些宗教的加成,讓它在背後推著自己往前走。

    「可能佛祖覺得我命不在此」

    今年三月,《新京報》發表一篇評論,尖銳地點評道,求佛上香是年輕人「將未來寄託給神明」的方式,會讓一些年輕人迷離在虛幻和現實中,忘記奮鬥的意義。

    小雷覺得荒謬,因爲在内卷愈演愈烈的社會浪潮下,年輕人很難完全放棄努力,「我也想不上進,也想躺平,等著天上掉餡餅,但我們都知道,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對於小雷而言,拜佛只是一個可以短暫從焦慮中脫離,尋找內在安全感的途徑而已,但該做的努力,一點都不會少。

    在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博士袁長庚看來,年輕人燒香拜佛,無論是助推自己更加努力,還是允許自己不那麼努力,都是年輕人通過利用宗教這種傳統文化資源重構意義感的過程,「尤其是佛教和道教,一方面,它們和中華文化的糾纏太深了,年輕人會天然有文化情感的貼近,另一方面,這兩種宗教足夠成熟,但又不是創世宗教,並沒有很強的排他性。」

    袁長庚解釋,與塔羅、星盤這種尋找明確的自我原因式解釋的占卜不同,宗教給予的東西既不準確,也不唯一,那是一個波動的、模糊的大方向。這也給足了空間,讓年輕人在對不確定的感知十分明確的這兩年,用來安撫自己無處安放的焦慮,尋求一些精神上的平和與安穩。

    年輕人一向被認為是銳意進取的社會發展主力軍。然而這幾年,疫情爆發,經濟下行,各個行業發展滯緩。袁長庚觀察到,年輕人能聽見的好消息越來越少,不再有神話式的故事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求職的困難,升學難度的增加,公務員競爭壓力的擴大。這便讓年輕人愈發確信,在利益分配格局卻已基本確定了的當下,他們很難再有在年輕階段完成資本積纍,實現階級躍遷的機會。

    「這時候,宗教作爲唯一處理過這種不可知的文化資源,自然而然地出現在年輕人的世界中,成爲現實信念破滅後,重新建構意義感的重要精神來源。」袁長庚說,「這是一場年輕人與個體命運的對話,或者是和解。」

    方可確實從寺廟裏獲得了一些「可以不那麼努力」的解脫感。

    從中醫館出來,方可喝了四五天的中藥,但月經還是沒有如期到來。中醫的診斷是「肝鬱氣滯」,除了給她開藥之外,醫生還建議她「保證心情舒暢」。結果是,讓自己不那麼焦慮這件事,反而成了她目前最大的焦慮。

    她把醫囑告訴朋友,朋友說她活得太累了,如果覺得不順,不如去寺廟拜一拜,或許還能轉轉運。這給她提了個醒:在「求人」和「求己」之外,還有「求佛」這條路。

    去了一趟寺廟,方可心態發生了轉變。對於未來,她找到了一種新的解釋:那些可能的結果,或好或壞,都可以被解讀為佛的指引,未必全是人力所為。其實她一直知道,人的努力是有極限的,很多事情不是單純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做到的。只是這個道理,似乎得套上佛的外衣,才能讓她坦然地信服和接受。「我找到了一個強大的背書,」她說,「如果一件事情努力之後沒有做到,可能不是我的問題,是我沒這個命,也可能是我的福氣在後頭。」

    想通了這個邏輯,方可短暫地與自己和解了。但就像麻藥有時效性一樣,一次拜佛並不能讓她徹底從內耗中復健。最近三週,她先後去了兩次寺廟。

    第二次從寺廟裏出來,方可收到了一家互聯網大廠的拒信。她原本已經進入了終面,最後一輪HR面試的時候,她覺得對方表情不錯,以為自己終於穩了。結果等待了一個多星期,還是被拒之門外。她看著對話框,發了會兒愣,但很快又振作了精神。

    「沒關係,可能佛祖覺得我命不在此吧。」方可一邊安慰自己,一邊又點開了求職網站,準備找新一輪投遞簡歷的公司。

    尾聲

    青一在香港租的房子8月份到期,她準備再找三個月的短租,把在香港找工作的最後期限延到了今年11月。

    「我最近經常打電話和我媽倒苦水,除了焦慮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想讓她給點租房的贊助。」青一說,如果實在不行就先回家,再看有沒有合適的機會。

    暑假已經過半,許多大廠已經陸陸續續開始了新一輪的秋招,但方可還是沒能找到理想的實習崗位。她有點想放棄了,「就憑現在的簡歷去拼一把好了,還能少經歷幾輪面試的折磨。」她最近開始在小紅書上尋找外企管培生筆試面試的經驗分享帖,給自己找一些新的出路。

    儘管現實充滿不確定,但她們都還有選擇的空間,和可以努力的方向。袁長庚認為,寺廟能讓年輕人得到安慰,說明他們對世界、對人生還有基本的信心。袁長庚總是強調「內卷」問題中時常被忽視的階級差異。在過往研究中,他見過很多底層的人,「他們面對生活是清醒到了冷酷的地步,早已不是宗教的力量可以撫慰的了。」

    「所以,在社會內卷這種語境下的寺廟熱潮,本質上可能還是個中產階級的遊戲。」袁長庚說。

    為尊重受訪者意願,小雷、小千、小昕、青一、方可為化名

  1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喊出“香港团体要我人头”,证明伦敦小留就是个怂人

    你这个类似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

    害黎智英的港英政府背后主使,除了中共,你觉得还有谁呢?

    骂伦敦小留的人里头,他最不怕的就是香港人。反而是大陆人给他的开盒,以及国内粉红大v孤烟暮蝉对他的负面评价,对他打击最大吧?他单单就检出香港人来说事(是真是假还不是他一张嘴),是啥原因,看不出来吗?

  1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涂鸦 (Graffiti) 到底是什么?

    涂鸦作为一种与政治和社会直接接触的街头艺术形式,在管制上也要很有智慧。

    涂鸦艺术家,可以把他们看成是梁山好汉。他们是打家劫舍,是盗贼,也的确犯法。但他们是劫富济贫,修正了官府的管制疏忽和失误,在民众中声望很高。如果把他们招安,部分地承认他们之中杰出艺术家的成就,可以看成是政府对于民间声音的接纳。当然对于只搞破坏没有创造的小破孩,警方抓的时候也不手软。

    对于涂鸦,算是一种可以管但大多数时候不管的行为。并不是所有违法的都管,才是好政府。能够把“有权备而不用”这一手使到出神入化的政府,以促进沟通为目的的政府,才是好政府。

  1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喊出“香港团体要我人头”,证明伦敦小留就是个怂人

    把社会主义较直观涂上伦敦墙的小留“一鹊”王汉铮,8月7日在IG上发布了堪称声泪俱下的文字:

    “我希望把这个作品交回给世界,一切都发生的比我想像的还要猛烈了一些,到了我必须先保护 我自己和家人安全的地步。我是一鹊。 写这篇声明确实也希望澄清作为创作者的我方的观 点,同时寻求一些帮助,谢谢大家。

    不管定义它为社会介入也好,行为艺术也好,我并无政治立场,我并 无政治立场,我并无政治立场。目前它完全被上升到了反应两股极端思维对我的迫害上,但作 品在我构思之初只作为一个探测器。 本意在于引发对不同环境的讨论,不同人对事件的态 度。任何极端对我个人来说都不正确,作品只是一种艺术表达,所以才说是“反者道之动”,同时 我很爱我的国家,但这不代表我没有权利对它进行一定的反思性批判。

    24 个字作为世界通用的价值目标被我们印在了自由涂鸦的 地方,我们 前期经过了调研确认过这个地方确实是自由涂鸦区,基本上两周不到就会 整体改变, 也谘询 了当地的涂鸦者和询问他们是否介意被覆盖,答案是不介意,我已向相关方提 交了视频和图片为证。当晚有人前来阻止但无法证明是 property 所有者,他们出具的 罚款更像是地方组织 的投机行为,所以当时我选择要坚持创作。

    我和我的团队人员都受到了非常激烈的网暴,和生命安全威胁(如香港团体要购买我的头颅等)而非讨论和质疑。我的个人信息和私人生活被恶意丑化且放大,公司被攻 击。我的父母 个人信息,家庭住址,公司情况工作情况也被非法查阅并放到了互联网上,他 们不断的受到电话的骚扰,各个社交 媒体都在接受数以万计的谩骂,和死亡威胁。他们年纪 已大,我恳请你们不要这样,我非常担心他们的人生安全, 我的部分社交媒体被限制,但在 这个时刻我无法不发声,也不能倒下。我非常不希望连累我的家人和朋友,一切的质疑和后果 我愿意一人承担,同时也希望寻求社会各界人士及 学者能够给予一些帮助,我处在很激烈的 被迫害之中,

    非常感谢很多很多朋友发来的支持,关心和询问,我无法 一一回复, 如果可以的话,请帮我转发此条申明,我需要帮助,我需要帮助,我需要帮助。目前为止,除 去 bbc 中文的邮件我已回复之外,我决定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我无法承受来自双方的恶意 和抨击,也无法站队,希望把作品交回给社会。作品的更多记录我目前不会再发布。只希望能 够保留我被网暴的一些记录,希望它被曝露在太阳之下。”


    这段文字有两个地方,我觉得值得拿出来说说。

    首先,跟刚刷墙完毕志得意满的时候相比,这篇文字连一句“社会主义价值观”都没提。说好的“爱国”呢?说好的“自信”呢?为啥不提了呢?

    很有可能吧,是这个小留本来想接着这个噱头在国内炒作一把,当个”爱国艺术家“的;没想到风向不对了,国内把照片都给屏蔽了,唯恐群众的二次创作传播到墙内起到星火燎原的作用。现在不是邀功的时候了,反而变成一件避之不及的事情。

    这说明什么呢?这个小留压根就不是什么爱国,就是个成名心切的投机主义者。他的爱国也是随风倒的,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信念也是随风使舵的,对他有利的时候他就爱国,对他不利的时候他就24个字。就这么简单。这点小事儿都经不住,开始哭爹喊娘,党国看不上你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次,他提到“香港团体买我人头”。别说香港人了,不少大陆人都嫌弃他嫌弃的要死。在伦敦的墙上进行二次创作的,不少就是大陆人;把他以前偷外卖的事迹挖出来的也是大陆人,开盒他全家的也是大陆人,怎么他不提呢?

    这里说一个类似的例子:王力宏闹离婚的时候,由于前妻李靓蕾文笔好,有理有据,把他的渣男形象描述的无比形象具体,他觉得要反击。于是他就在反驳文中,称呼前妻为“西春美智子”。李靓蕾是中日混血,除了常用中文名之外,还有个日本名字西村美智子(王力宏就连名字都打错了)。他这一手很明显,就是妄图利用国内的民粹仇日情绪,让无脑网民去攻击他的前妻。可惜广大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王力宏这一手偷鸡不成蚀把米,被人嗤之以鼻。

    这个小留“一鹊”也是这么个路数。刷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个事儿,激怒了反贼,也没能取悦粉红,党国更是直接理都不理,最后更是惹上一身骚,偷外卖的旧账都给翻出来了。他就想转移视线,妄想利用墙内大陆对于“港独”的不满,把自己打造成港独受害者,让人们转而去攻击香港人。你以为你是第二个付国豪呢?!

    事已至此,如果这个小留要么从此闭嘴销声匿迹,或者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愚蠢,都还算是个人样。转嫁矛盾,煽风点火,妄图洗清自己,可就太怂了。

    这个小留,已经证明了自己是没学问,没审美,没眼力见儿的投机分子,现在还加上一个鸡贼和怂。

    没有学问有时候还好说,人品不行就是穷途末路了。

    祝他以后在国内求职顺利。

  1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从伦敦小留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来谈一下法兰克福学派

    刷乌合麒麟更掉价。

    刷社会主义价值观还可以说他脑子不好没文化,人们对于蠢人总还是有点仁慈的。

    对于明目张胆的文化战狼,那就只好“迎接他的有猎枪”了。

  1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从伦敦小留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来谈一下法兰克福学派

    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刷上伦敦墙的小留,名字叫王汉铮,艺名/网名叫“一鹊”。他声称他研究“古典马克思主义及法兰克福学派”。

    那法兰克福学派到底是什么呢?

    法兰克福是德国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就是法兰克福大学。这所大学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后到70年代左右,产生了一个哲学和文化批评流派,就叫“法兰克福学派”。这个学派里比较有名的哲学家有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和哈贝马斯等。

    这个学派有时也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因为他们同样是用阶级和社会的角度来进行文化批评。

    这里歪个楼:文化批评除了马克思主义角度,还有其他角度,比如精神分析角度,结构主义角度,解构主义角度,女性主义角度,符号学角度等等。但中国因为从小大家只能学马克思主义,所以大部分中国人看问题只知道从阶级和社会角度,不知有他。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好,回到法兰克福学派。

    在一鹊喜爱的法兰克福学派里,最能解释这些小留的行为的,其实是本雅明。

    本雅明有两个著名的概念,政治美学化,和艺术政治化。

    这里要指出,哲学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是要联系其产生的背景。本雅明生活的时代,是德国纳粹和苏联共产党并存的时代。他把“政治美学化“用来形容纳粹治下的美学产物,而用”艺术政治化“来对应苏联治下的美学产物。

    本雅明所说的政治美学化,是把政治概念,用美学的形态展现出来。或者可以这么理解:希特勒作为一个准艺术生,还是有一定审美的。他就算谈政治,也要用美的方式谈。他们用审美来让大众眼花缭乱,而忽视了注入其中的纳粹意识形态。换句话说,纳粹时期的海报啊,电影啊,建筑啊,虽然都充斥了法西斯精神,但整体上审美还是合格的。

    而“艺术政治化”,则是把政治本身当成了主角,政治整个劫持了艺术,艺术的核心不再是审美,而是政治。这话说的可能有点绕,简单来说,就是纳粹的艺术品还讲究点艺术性,审美依旧是艺术的主角,只是让政治思想潜移默化的融入其中;而共产党则是让政治唱主角,审美退居二线。

    让政治唱主角,审美退居二线。如果遇上一个有点追求的艺术家,可能还不会太难看,比如苏联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国油画《开国大典》,或者江青的八个样板戏。

    但遇上没有艺术细胞的制作者(都说不上是创作者),那就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了,比如这些伦敦小留刷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从配色到字体,无一不是最土鳖最恶心的样式,审美零分。

    这群小留,本来想着玩个标新立异,没准在墙内火上一把,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了,现在哭爹喊娘,极其狼狈。

    其实他们弄到这么狼狈的最根本原因,不是他们试图归罪的政治原因,而是不读书啊!

    理论理论不行,审美审美不行,除了家里有几个臭钱能到英国镀金,真的就没啥了。如果他们刷到这篇文章,希望能够提高一下理论水平,别再拉大旗扯虎皮,胡诌自己都不知道啥意思的名词当门面了。

  1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涂鸦 (Graffiti) 到底是什么?

    中国虽然也有涂鸦,但比较少。这里主要谈谈国外的涂鸦。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城市里,经常能看到墙壁上涂满了花花绿绿的图画(涂鸦)。这些图画也并不总是好看的,有的可以说就是乱喷一气。甚至未经他人允许就在人家的墙壁上乱涂,也引来不少抱怨。不过也有人欣赏这些行为,还有人痴迷于创作这些图画。有时候,一些城市当局甚至会邀请著名的涂鸦艺术家进行创作。

    有人可能不理解了:涂鸦不就一种破坏吗?把人家好好的墙涂的乱七八糟。是的,涂鸦的确是一种破坏。即使涂鸦艺术家们也不否认这一点。有时候涂鸦也让市政当局和纳税人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此外人们还对另一件事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痴迷于涂鸦行为,拿起喷灌大肆挥洒他们的青春时光?

    诚然,涂鸦是一种常规意义上的“非法”行为。但如果只纠结于法律问题,这个话题就继续不下去了。比如反贼翻墙骂政府,按中国法律是不是也是非法呢?您觉得您有理,有没有想过涂鸦者也有自己的道理呢?您就先将心比心,在这里把法律角度放在一边,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当代意义上的街头涂鸦(Graffiti)的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大概50年,最早起源于纽约。涂鸦的发展大致与嘻哈音乐以及街舞差不多同时期发展,本来是一种亚文化,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全球现象。

    如果你不理解涂鸦,可能是你从来没关注这种亚文化,也从来没关注过这些人群想说什么。在世界范围内而言,年轻人的声音是被压制的,少数族裔的声音是被压制的,反抗者的声音是被压制的。而涂鸦所展现的就是少数群体或非主流群体“为自己说话”的姿态。

    此外,恰恰由于涂鸦是一种半大不小的“非法”行为,也让这种行为本身充满了刺激。激情本来就是年轻的伴生品,谁在年轻的时候,没想着做点出格的事?涂鸦就符合了这种追求刺激的需求。同时带有一种“反抗权威”的姿态。

    虽然一般情况下让城市管理部门头疼不已,在这种反抗姿态也有格外有用的地方。在一些有宗教或政治冲突的地区,比如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街头墙壁的涂鸦就成了一个表达异见的场所。现在虽然政治问题逐渐平息,贝尔法斯特的涂鸦也已经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街头景观。

    而伦敦小留刷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什么会被唾弃,就不难理解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中国那是官方主导,主流中的主流,不看也得看,捏着鼻子也得看的政府宣传(propaganda),从任何一点都看不出是“亚文化”和“被压制的声音”。甚至,它是以压制其他声音为代价的,跟涂鸦精神根本就格格不入。这些小留把这种中共霸王声音刷上伦敦墙,用从美学上最难看的字体,抹去了原有的多元化因素,简直就是敲响了中国法西斯占领世界的警钟,让世界都看到,共产党文化如果输出,就是这么一副霸道丑陋的嘴脸。这些小留但凡读点书,想到这一层,这个行为反而可以是惊天一击。可惜,输在没文化上了。

    这里留给大家一道课后题:

    为什么参加涂鸦的大部分是年轻人?这种涂鸦亚文化满足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需求?为什么多发生在种族/民族/宗教/冲突地区或文化多元化的都市?

    最后附上一些精彩的涂鸦

    贝尔法斯特:

    柏林:

    Banksy的反对普京入侵乌克兰的涂鸦:

  1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社会主义价值观刷上伦敦涂鸦墙,唯恐民主国家不知道你们社会主义审美啥尿性

    当代艺术这件事,主要是看concept的,就是概念。你的概念牛逼,你的艺术就牛逼。就算是刷大白墙写红字,也行,如果你的概念是,将最有中国共产特色的价值观植入民主国家最有叛逆精神的墙上,欢迎各界人士对它二次创作,将整个公众的后续反映当作是一场大型群体艺术行为,这个就牛逼了。

    但这个小留完全想不到这个层次,只知道复述几个自己都整不明白的名词而已。现在其实才是整个行为最精彩的地方,他们反而哭爹叫娘了。

  1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俄乌战争以来500天的战情变化图

    July 24, 2023

    编者按:Eyes on Russia MapCentre for Information Resilience (CIR)和更广泛的开源社区为绘制、记录和核实乌克兰冲突期间的重大事件而开展的众包工作。其目的是为政策制定者、记者、司法和问责机构提供可靠信息,使其了解当地和网络上不断变化的局势。Bellingcat、GeoConfirmed 和社区中的许多独立志愿者和组织都为该地图提供了数据。

    在此,CIR 团队的本杰明-斯特里克(Benjamin Strick)详细介绍了该地图及其使用方法。


    2022 年 1 月,我们在Centre for Information Resilience (CIR) 的团队发起了Eyes on Russia项目,收集、核实和绘制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有关的视频、照片、卫星图像或其他开放源码媒体。希望每个人都能获得有关欧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冲突的可靠、准确的信息。

    从那时起,"Eyes on Russia "项目就开始协调包括 Bellingcat、GeoConfirmed 以及许多其他组织和独立志愿者在内的更广泛的 OSI 社区的研究工作。每个组织都贡献了自己关于这场冲突的开源数据--其中包括 Bellingcat 的 "平民伤害地图"(Civilian Harm Map)中的几个条目。

    每个组织都为这项合作带来了独特的优势。

    CIR 负责管理、分类和清理输入地图的主数据库中的数据,审查所有条目,并收集、分析和核实数据,重点关注对平民、医疗设施、教育资产、通信基础设施或能源和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造成的伤害或损害。

    Bellingcat提供Autoarchiver工具,支持数据归档,并提供数据说明哪里有伤害平民或民用物体的迹象--Bellingcat的乌克兰平民伤害互动地图记录了这一趋势。

    GeoConfirmed 使用 Twitter 上的 @geonconfirmed 标签从 Twitter 上的开源社区收集数据。

    Geomouse 是一个从 Bellingcat Discord 频道中产生的志愿者团体,专注于收集在 Telegram 上发布的民用基础设施受损镜头。

    CIR 也接受许多独立志愿者提供的数据。地图本身由 C4ADS 制作和更新。

    该地图可在桌面和移动设备上公开查看,截至 2023 年 7 月 24 日,总浏览量已超过 350 万次。该地图包含 11,600 多张视频和图片,这些视频和图片都经过核实并绘制成地图,以准确、最新和详细地展示乌克兰正在发生的一切。截至发稿前,GeoConfirmed 为地图贡献了 5455 个条目,CIR 贡献了 4211 个,Bellingcat 贡献了 783 个。独立志愿者贡献了 725 个条目,Geomouse 贡献了 458 个条目。

    Overview of Ukraine as seen in the Eyes on Russia Map at the time of publication

    核查工作由开源调查人员以及更广泛的社区通过地理定位时间定位 进行。从社交媒体收集到的内容会被记录到一个中央数据库中,并在该数据库中存档,供研究人员、记者以及司法和问责机构今后使用。

    在任何内容进入地图之前,都要经过 CIR 高级调查员的进一步审查,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我们也非常重视心理健康和图片资料的共享,我们的核心流程之一是调查小组对地图上的内容进行评级,以显示图片内容的程度。高度graphic的内容不包括在预览框中。这既是为了警告未来的研究人员在审查时要注意画面的性质,也是为了警告广大公众在处理此类资源时要注意画面的性质。

    您在地图上看到的每一条信息都会经过内容检查,并给出简要说明和类别(如果有多个类别,则给出一个或多个类别),这样就可以搜索关键字来寻找特定的趋势、模式或深入核实数据。

    因此,地图上显示了大量不同颜色的图钉。这些图钉代表开放源代码素材或图像的特定类别,其关键字可在地图右侧栏中找到。必须注意的是,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仍在继续,这些类别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下图中,民用基础设施破坏类别中的一个条目经核实和地理定位后显示,2022 年 3 月 2 日哈尔科夫的一所学校建筑遭到破坏。在 Bellingcat 的乌克兰平民伤害地图中也可以找到这个条目,代码为 CIV0159

    我们在俄罗斯全面入侵开始时发布的初始地图是使用 MapHub 制作的。不过,此后我们与 C4ADS 合作对地图进行了重大改动,以提高用户通过我们的新定制地图与数据互动、过滤信息点和搜索内容的能力。

    例如,以前我们的地图只能按日期排序,而更新后的地图现在可以在左侧面板中按时间、类别、子类别、时间范围、地点或关键词查看数据。

    左图:完整的新指标下拉菜单,用于对地图数据进行排序。右图:用于对地图数据进行排序的日期选择。

    地图最常用的新功能位于屏幕底部。它是地图中已核实数据的时间轴,从第一个条目一直到最近的条目。如下图所示,这条时间轴还可以播放,让您可以在地图上观看数据在几天、几周和几个月内的变化情况。

    您还可以将该时间轴功能与新近可访问的类别和子类别结合使用。 这样,用户就可以查看一段时间内的明显趋势,例如针对教育、医疗保健或工业基础设施的攻击,或者直观地了解俄罗斯军事损失随着时间推移而扩散的情况。

    得益于所有合作伙伴的投入,Eyes on Russia 地图 将继续发展壮大,希望它能继续成为从远处或实地观察这场入侵的任何人的有用资源。您可以在我们的 "关于 "页面了解更多有关该地图的方法和起源。


    英文原文地址:https://www.bellingcat.com/news/2023/07/24/over-500-days-of-the-russia-ukraine-monitor-map/

    Benjamin Strick is a digital investigator with a background in law, military and technology and is the Director of Investigations for the Centre for Information Resilience. He specialises in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OSINT), satellite imagery, influence, data and maps.

  2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发表文章

    连载:文字的起源 (1)

    准备不定期连载一个主题:文字的起源。


    文字的起源,是符号。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符号得以重现,让我们可以慢慢了解文字的起源。然而目前的发现还远远无法勾勒出一个清晰的、无缝的文字发展史,所以逻辑、推理和想象力就暂时填补了空白。

    在法国的拉斯科洞穴里有大约2.2万前早期人类留下的“图画”,如野牛、鹿和野马等。这些图案很可能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新时期文明中,大约公元前8世纪左右,出现了一种刻有几何符号的石头或者陶土片,用来表示数字和物体。后人管这种石头叫计算石 (calculi, 来自于拉丁文calculus)。比如要记录 "两只羊",需要用两块圆形陶片,每块陶片上都烤有一个 "+"号,每块石头代表一只羊。这个+并非是现代加号,只是羊的代名词,其他动物和物品有各自的代号。随着需要统计的数字的增大,比如100,用 100 块石头或陶片来表示 100 只羊是不切实际的,于是人们就想出了最初的数字系统,圆锥形的计算石代表数值 "1",圆球代表数值 "10",而大的圆锥形陶片则代表数值 "60"等。

    早期美索不达米亚的主要人口主要是牧人和农夫,因此早期的符号多为牲畜或谷物的数量,很可能是用来记账用的。这种符号的载体逐渐从早期的小石头发展到了晚期的整片泥板。

    在古苏美尔古城Uruk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刻满符号的泥板,其使用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000年。从泥板的符号中可以推出,在Lagash的神庙里,共有18名面包师、31名酿酒师、7名奴隶和1名铁匠。苏美尔人还在交易中采用银本位,并发展出了信贷制度。

    根据研究,这些符号并不是一种“文字”,而是一种辅助记忆的工具。他们都是一些象形符号,比如画一个牛头的轮廓表示牛,一个三角形加一个竖线表示女性阴部,即女人。把这些象形符号符合起来,可以表达出一个意思,比如在一个表示女人的符号旁边加一个代表山的符号,表示这是一个在山那边俘获的女人,意思就是女奴。现在的学者已经辨认出大约1300个苏美尔早期象形文字。

    公元前2900年左右,象形文字中原有的曲线条消失了。原因很可能是在粘土上勾画曲线不容易,而直线条则简单的多。因此苏美尔的早期文字慢慢演化成全是直线组成的符号。

    书写者,用一个一头削尖的芦苇笔在泥板上写字。这种笔的笔头是三角形的,写出的字会呈现楔形,因此这些文字被后人称为楔形文字(cunéiforme, 源自拉丁文cuneus, 意即楔形)。

    楔形文字后来出现了很多变化,也出现了一字多义的现象,比如表示人脚的符号,也可以用来表示走路,移动等。一字多义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减少符号总量。根据研究显示,后来楔形文字的常用字数量减少到了600个。

    然后,苏美尔人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文字改革,迈出了从符号到文字关键一步:用符号表示语音,并跨越了形和义的界限。比如一个用来表示箭的楔形文字,发音是ti, 苏美尔人也用它来表示生命,因为生命的发音也是ti。注入此类的语音运用逐渐发展,日以精细复杂。由于楔形文字可以表示语音,就不仅可以记录苏美尔语,还可以记录其他民族的语言,如在公元前2000年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统治者的阿卡德人的语言。公元前1400-1200年居住在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的赫梯人,尽管他们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他们也采用了楔形文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波斯帝国,也使用了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来书写波斯语。

    当然楔形文字也有一些地域区别,但基本都是同一体系,因此在相互理解和通译上有一些便利。

    下一章讲埃及的象形文字。

  2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傅晓田访问秦刚的那期节目,咋就拍出了儿女情长的感觉……

    如果抛开纷纷扰扰的世事,这对CP看上去还挺登对啊。

    大家还是要善良,祝这对未能在合适时刻遇到的风云儿女,有朝一日能百年好合啊......

  2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站务 回复文章

    你们到底支持不支持楼主负责制

    这样的弊端是,帖子的讨论度不高。

    论坛的核心价值是用户对话题的参与度。楼主不爽就删,导致最后每个人都各说各话,有什么意思。

    所以我不认为楼主负责制是好事,这不是楼主负责,只是给了楼主审查权。

  2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站务 回复文章

    你们到底支持不支持楼主负责制

    我其实并不太赞成。一个小心眼的楼主可以让他看不顺眼的评论都消失,不管评论在客观上有多合理。这样的帖子就真没眼看了。一个烂贴加一堆“精选”评论,或者所有评论都被他删掉。

    我觉得,楼主应该有包容不同意见的肚量,有不同意见,有来有往,帖子才精彩。如果出现人身攻击(脏话辱骂),管理员过来处理,没必要让楼主来折叠。

  2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那就说一下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吧

    对,就工具本身来说,是不分高雅大众的。

    但这个问题还有很多种看待的角度,这里就不展开了。

  2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从李玟抑郁症自杀谈到抑郁症

    “生不由己,死也不行嗎?一直有政治不正確的觀念,如果一個人真的覺得生無可戀,應該有自我了斷的權利。”

    当然是可以,但是这个不仅仅是人权的问题了。

    如果人起了水痘,跟忍着痒相比,抓破的当下会很爽,但好了之后就会留疤。所以医生会建议你不要抓,尽量忍。同理,得了抑郁症想死,是一种精神紊乱下的一种病理症状。正常情况下人并不想死。当下的自杀决定是不理性的。

    抑郁症当下自杀,后患无穷,首先就是肉体消灭了再无复生可能,其次是亲友的悲痛,再者还有一些社会责任比如欠债、房贷等会转嫁到别人身上,让无辜的他人承担你的责任。

    所以,如果是抑郁症,还是要积极配合治疗,如果自己无法控制自己,要寻求专业帮助,尽量避免处于有自杀条件的地方。虽然过程很痛苦,但能够尽量避免不理性的自杀悲剧。

    此外,如果精神真的痛苦到无以复加,在欧美已经有抑郁症安利死的案例。如果医生认为你的抑郁症达到了安乐死的条件,那再安排也不迟。

  2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屠支大佐”的言论是否间接稳固了习近平与中共的宣传体系?

    “逛逛小清新2047,逛逛推特扯淡可不算放(反)共。”

    说得好。

    其实大多数人没事也不想反共,谁不想过舒心安稳的日子。

    只是共产党不让你舒心,不让你安稳,所以人们就有了怨言。也仅仅是怨言而已。谁闲着没事想闹革命啊。杀人流血金腰带,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多数人不想淌这个浑水。

    所以,与其说2047是反共论坛,不如说是一个世外桃源,让大家逃避言论审查,有个畅所欲言的地方。

  2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阎明复的女儿谈六四

    这个帖子很好啊。建议士杰兄多发这类帖子。加油!

  2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屠支大佐”的言论是否间接稳固了习近平与中共的宣传体系?

    从我个人角度,我认为屠支言论很low。

    但近年来屠支(可以理解为杀光中国人,或者杀光他看不上的中国人)言论越来越多地出现,说明民间戾气越来越重,这跟国内高压的政治气氛和低迷的经济是分不开的。

    所以,就把屠支看成是一种发泄吧,毕竟只是口嗨,也可算是言论自由。

  2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那就说一下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吧

    是的,毛泽东不光是禁止高雅文化,还禁止一切激发人民独立思考的文化。

    有些大众文化,在极权者眼里是非常危险的。

    摇滚乐史非常具有反叛精神的音乐形式,比如捷克的“宇宙塑料人”(Plastic People of the Universe)乐队,在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就扮演了重要角色。

    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邓丽君的软绵绵的歌喉以及李谷一的气声唱法,都曾经遭到过批判,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带来的腐蚀剂。甚至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都曾经饱受争议。

    共产极权只想要一种文化,就是为他自己唱赞歌的,不能让人其他任何想法的文化。---习正在重新恢复这一套,很快他心爱的书单上的书也快都不能看了。

  3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那就说一下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吧

    不是啊,台积电工艺比三星好,那是有优劣之分的,但芯片本身不具有欣赏价值,就是一种工业产品而已。而木刻版画虽然精细不如铜版,但是作为艺术形式还是有独特魅力的。毕竟艺术不是比谁精细了。

    我说的体现在技术的进步并不是说铜版技术本身比木版技术进步,而是铜版利于科学插图这一点,是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的。

  3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那就说一下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吧

    铜版对木版这个不是技术革新。如果说革新你得有个指标,比如更快速,更便捷等等。铜版画和木版画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更加精细,但制作上真的一点也不快。铜版对木版也不是技术内卷,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手艺。木雕工人属于木匠活,铜版雕刻是金匠手艺,不同工种。

    技术内卷应该是说,同是木版画,A的手工比B细致,把B的工作卷没了。

  3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有什么书可一读

    哈哈哈哈😄

  3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那就说一下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吧

    精细的手工艺也不是没有意义,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见证了技术的进步。

    比如以前书籍插图是木刻,就比较粗糙。后来出现铜版画,就很精细了。一来更加美观和细致,有利于科学书籍上的配图。不然画个人体解剖图,都是大粗线条,谁看得清啥是啥。而来铜版比木版更适合印刷机,书籍印刷更加方便,增进了知识的传播。

  3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张雪峰的报考大学指导与国外的"第一代大学生":教育机会的差异

    事实上的不平等,那么规则公平等于就是帮有资源的人。

    有资源的家庭积累了几辈子,你一个两手空空的穷孩子拼得过么,直接输在起跑前线上,公平啥。

  3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张雪峰的报考大学指导与国外的"第一代大学生":教育机会的差异

    这里我们不谈升学过程中的贪污腐败走后门等现象,并不是那些不存在,而是因为说的太多不用重复。而是关注一些以前比较少关注的现象:高考生的家庭教育资源。

    家庭环境不好的孩子报考大学时往往面临着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家庭背景和教育资源往往决定了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教育机会和信息。由于经济上的挑战和学术支持的缺乏,导致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自身努力。而且这种努力不一定总有收获,因为你不知道朝哪个方向使劲,所以往往事半功倍。

    相反,家庭环境优越、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高考生,教育信息也比较灵通,对未来的升学或就业也有着比较成熟的认识,在这方面寒门子弟的“爹”的确是拼不过。

    在国外,也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概念——"第一代大学生 (the first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也就是来自家庭教育水平不高的第一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来自教育机会和指导方面的挑战。比如,家里有人是大学教授或者在学校工作,会让孩子从高中起就开始把学习成绩搞好,教孩子写自传,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为自己的简历增加分数。而寒门子弟等到毕业升学的时候才知道这一点,已经太迟了。甚至在大学本科毕业读研的时候,家里条件好的孩子也早早就准备了相关材料,起码在时间上就甩下寒门子弟一大截。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在家庭教育资源积累上,这是悲催而真实的。

    在中国,教育资源就更加不均衡。比如农民工的孩子,是无论如何没有这些教育信息和资源的。他们不可能知道现在选择的专业未来几年的前景如何,也不知道在家庭背景贫寒的情况下如何能负担某一个学科的后续投入。张雪峰作为一位为中国高考生提供报考指导的老师,尽力填补了家庭教育资源不足的空白,虽然有的时候讲话粗糙了一点,但可说是功德无量了。

  3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有什么书可一读

    请移步文艺部

    我不定期推荐书籍。

    1 《谋利而印》(作者:贾晋珠)

    2 林则徐认为洋人膝盖不能打弯?一本书破解你的迷思 《林则徐眼中的世界》(作者:苏精)

    3 人工智能会造成人类失业吗?这本书可启发你的思考 《技术陷阱:从工业革命到AI时代,技术创新下的资本、劳动与权力》 作者: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

    4 《玫瑰之名》 (作者:昂贝托-埃科)

    5 《史学九章》(作者:汪荣祖)为什么刘仲敬算不上史学家?历史究竟应该怎么研究?一本书给你所有答案!

  3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那就说一下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吧

    样板戏怎么说呢,从受众的角度,那肯定是给老百姓看的。白毛女啊,红色娘子军啊,红灯记啊,都是贫下中农闹革命,就这些题材,章诒和的《最后的贵族》里的主人公们肯定是不爱看。

    表达方式吧,都是破衣烂衫当戏服,动不动就痛说革命家史,这也是老百姓喜欢的方式啊。

    不过制作商的确是精良,演员都是全国万里挑一,选出基本功最好的,排练上也花功夫,算是精品。但就像是一件做工精美的手工艺品,功夫再细,它也只是件手工艺品啊。你说它是艺术吧,那就要看你怎么看了。这种艺术就是所谓的“艺术政治化”的艺术(本雅明)。

  3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那就说一下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吧

    嗯,因为时代变了,文化的时代精神也变了,戏曲的表现形式未必符合现在大众审美。

    听戏的人肯定是少了,以前的娱乐种类就那么几个,人们也没得选择,所以听戏的人多。现在这么多种娱乐,戏曲又是传统艺术门类,当然听众就少之又少。

  3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那就说一下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吧

    文化这个东西,从社会哲学角度(对,就是你们耳熟能详的马克思主义角度),分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它们在受众、表达方式和受欢迎程度上存在一些区别。

    高雅文化是指那些需要专业知识和欣赏力才能理解和享受的文化形式,如古代诗词文章、传统音乐、绘画和舞蹈等。高雅文化强调对美感和深度思考的追求。它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需要一定的学习基础去欣赏和理解。

    大众文化是指那些广泛传播、受到普罗大众欢迎的艺术和娱乐形式。它更注重大众的娱乐和消遣需求,以轻松、易懂和通俗的方式呈现。大众文化包括电影、流行音乐、综艺节目、流行小说等,它们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和参与。

    有人可能不爱听:我喜欢电玩、动漫、短视频怎么了?难道就大众了?就通俗了?就下里巴人了?你就那么高大上?你是什么东西?

    上一个觉得喜欢高雅文化的人不是东西,不想让他们高雅的,是中共,是毛泽东。文化大革命(除了最初对于政治对手的打压之外)整个运动就是毛泽东对高雅文化的蔑视,把从事高雅文化的人拉下神坛,让他们去扫厕所,喂猪,挂牌游行,然后让所有人只能去看大众文化的样板戏。毛泽东的打手,就是同样不学无术、蔑视高雅文化的红卫兵。

    在政治上层,江青借着文化大革命,把艺术成就比她高的艺术家们都打倒;在基层,把铜头皮带打在老师头上的红卫兵,未必是为了革命,只不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而已。

    文化无产阶级随时都在,他们对于文化的无知和愤恨,也随时都会被极权者利用。

    所以,我们要有独立思考,要有独立精神追求,未必要去学高雅文化,但一定要知道,高雅文化不是错,不懂高雅文化也不是错。但因为自己不懂而对高雅文化产生愤恨,才是需要警惕的问题。

  4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珊珊

    文明是有时代精神的,比如衣服,两年前的衣服你就会嫌弃过时了。

    然而,衣服也有经典款,也有历久常新的古着精品,不会随着时代的逝去而消亡,反而越来越值钱。文化精品也是如此。

    然而,如果一个对衣服不讲究的人,把他带进古着精品店,他也看不出个好歹,高定品牌一个也不认识,再好的衣服他也只觉得都是二手货,如同闯入瓷器店的公牛 (a bull in a china shop)。

    同理,一个平时就不怎么看传统文化的人,也不会知道传统文化好不好。

    因此,在评论文化好坏之前,先问问自己,你对文化懂多少?

    这里请不要觉得,文化就一定是高大上。文化是分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的。这两种文化的受众不一样。比如普契尼的歌剧老百姓也不爱听,这说明这种文化形式和受众是错位的。喜欢听流行就去听流行,人家歌剧爱好者也没说李玉刚不好,喜欢听李玉刚的也就别说人家花腔女高音像杀猪叫了。各取所需不就好了嘛。

    至于京剧,毕竟跟一百年前不能比了,那时候娱乐活动种类不多。现在各种各样的娱乐,又有电影、电视、网络、短视频等等,京剧只是作为其中一种娱乐存在,但还是有不少年轻人喜欢京剧啊。你不喜欢,不代表别人都不喜欢。

    不是所有的事儿都跟中共有关。而且甚至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也非说有问题,上纲上线,就很离谱。

    一句话,还是要多学习。

  4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控诉“黑人”陈建州性骚扰的郭源元:“我們都希望壞人踢到鐵板,我們都不想成為那塊鐵板”

    黑人绝对是惯犯,已经有经验了:

    1 在侵犯大牙未遂之后,让大牙挤一些卸妆油给他,这样出门如果被人碰到可以解释说是找大牙要卸妆油。

    2 把郭源元骗上楼,让她先上去自己再上,这样监控就拍不到俩人一起乘电梯。

    黑人有名有钱有势,跟台湾的台塑集团王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这样的人面前,受害人敢于爆料,已经是承担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也是"me too"精神的来源:受害人多势单力薄,而且取证困难,只有借助集体支撑的力量给加害人施加打击。

    大牙和郭源元的控诉,时间地点细节都非常清楚,而且大牙还有化妆师等人证,是不难证明真假的。但黑人比其他加害人更恶劣的地方在于,借着自己有钱有势,甚至反告受害人,真是无耻至极。

  4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控诉“黑人”陈建州性骚扰的郭源元:“我們都希望壞人踢到鐵板,我們都不想成為那塊鐵板”

    最近台湾metoo运动的火势很猛,娱乐界、政界等平时比较多见诸媒体的人物都被曝光了性侵/性骚扰行为,其中不乏一些素以婚后“好男人”“爱妻号”等形象示人的艺人,比如宥胜、NONO、许杰辉,黄子佼等这些人精被曝光之后,大多都是立刻低头认错,虽然不能弥补受害人的损失,但起码表现出一个配合的态度。但最近被爆出的黑人陈建州,却反咬一口,将受害人告上法庭,还求偿1千万!

    受害人是黑人旗下“黑涩会”团体的女艺人“大牙”周宜霈。周说2012年,当时和陈建州出差到了饭店,陈建州不停逼问她房号,然后又直闯她的房间说想“松一下”。当时刚洗完澡的大牙还穿着浴袍,只好用拖延战术不断想婉拒,甚至搬出陈的老婆范范想唤醒他的良知。岂料,陈建州厚脸皮说:“没办法,妳范范姐就很不爱这种事啊!”“可是你很正啊!”。还趁周不注意强行将其搂抱滚到床上。最后见周宜霈实在没有意愿,陈建州才妥协的说“那你亲我嘴巴一下我就走”。他走后又按门铃,要周给他手里挤点卸妆油,这样被其他人撞见他出周的房门他就有借口(鸡贼不鸡贼!)。黑人回到自己房间后,还给大牙打电话让她到他那边去,大牙和随后赶到的化妆师都面面相觑。

    周在社交平台写下自己的遭遇," 我曾被他下令冷冻失去工作过,我真的会怕,要不是跟着这波大家的勇敢一起,我想我没有孤身面对的勇气,遇到这种事,我也只敢忍着回家哭。" 大牙最后写道:“如果当时可以勇敢一点公布他的恶行,或许就不用背着忘恩负义的臭名离开经纪公司,希望今天过后,想起这个人只剩厌恶,而不再恐惧。”

    爆料文一出,黑人就立刻发律师信,说要把周告上法庭,求偿一千万。

    周于是在facebook上写下:“再次感受到了当年窒息的压力,这次我会勇敢,法庭见!”

    不到几天,又一位台湾女模特“微风女神”郭源元发文爆料黑人的性骚扰。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所以全文转过来给大家看一下。


    第一次是發生在他松菸的辦公室,黑人說有一些衣服品牌的東西想送我,希望我能在日常生活中穿搭拍照,露出在社群,我滿心感謝。

    而在這次碰面之前,我們的聯繫也都只有很偶爾的訊息對談,訊息內容除了出現過一兩次的「傳自拍照給黑人哥看看呀」讓我感到疑惑外,其他內容也都保持著一定的禮貌與距離。

    當時愛妻形象與新聞漫天飛,尤其那時正值范范懷孕的時候,再加上我與黑人認識是因為love life,以至於當我收到「傳自拍照給黑人哥看看呀」這樣讓我感到疑惑的訊息時,我以為只是一種「我無法理解的,聖人大愛」的那種親切。

    當天辦公室裡只有我跟他,我正盯著牆上裱掛起來的幾件球衣,等待黑人去取要送給我的商品。身高將近一百七,體重五十五公斤,覺得自己總是很大隻的我,被突然從後面環抱起來,雙腳離地。

    黑人從後面環抱起我,轉身坐上他的辦公椅,我想逃離,他加強力道將我按在他的腿上,然後,他對我說他要親親。

    我愣住,也許是因為不知所措,我傻笑,並掙扎著要起身,黑人再繼續加強力道按住我,就這樣反覆。

    「你先親我一下,你先親我一下。」黑人不斷這樣說,我的恐懼已經爬滿全身,但我還是傻笑,與繼續要起身的掙扎。

    當下的我為了趕緊離開那樣僵持且可怕的狀況,我竟然親了他臉頰一下,他鬆開我,說好啦這些是要送給你的,然後起身去提那幾袋衣服。我接過衣服,還不忘說謝謝黑人哥,然後坐電梯下樓出公司,然後跟平常一樣,走去捷運站,坐捷運回家。

    其實整段路程我千頭萬緒,什麼都想過一遍,又什麼都沒想明白,我感覺到自己爛兮兮的。

    剛剛那是什麼?剛剛有什麼整人鏡頭嗎?不是愛妻魔人嗎?范范要生baby了不是嗎?我太大驚小怪了嗎?我太大驚小怪了吧?

    很多腦中的疑問跟不確定感,在後來黑人斷斷續續傳來的若無其事的訊息、工作上的關心,以及我自己生活中其他的瑣事裡不了了之。

    直到第二次。

    第一次事情之後,我再也沒有跟黑人見過面,第二次的發生,起因是黑人不斷訊息說要送我衣服及鞋子,我不斷推拖說謝謝黑人哥不用了,但還是礙於他無數次的堅持,以及想到未來可能還要在工作上見到的狀況下,我最後答應在路邊領取。

    那是我當時能想到的最安全的方式了。

    在公開的大馬路邊,不是在某個特定的私人空間,而且拿一下就離開,不用長時間相處停留。

    結果是他從對向要迴轉到我這個方向的時候,突然把車停在大十字路口中間,從駕駛座上把副駕的車門打開,對著我大喊上來!上來!

    當時車道上所有被擋住的車群開始按喇叭,在那樣的狀況下,我沒有思考的時間,我讓自己被趕鴨子上架,慌忙的上車了。

    我上車後黑人說他沒帶到要給我的物品,要載我去工作室拿,我雖然感到厭煩害怕,但覺得自己沒有選擇。一路上黑人像親切的大哥哥,關心我的工作與日常,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而我只想趕快領取結束後回家。

    車子進入一個社區大樓的地下停車場時,我仍舊覺得我們要去的是某個辦公室或工作室,在要從停車場進入電梯上樓時,黑人先按了樓層,人退出來,對著我說你先上去。

    現在想起來,是因為不想被電梯監視器留下一起上樓的畫面吧?

    一直到門開了之後,我才驚覺我到的地方是一個「家」。

    我在意識到這點之後整個人都僵住了,黑人說坐一下啊,然後去倒飲料,我說我等下還有事,得趕快回家。黑人說好啊,要我先喝個飲料,喝了他再去拿要給我的鞋子。

    飲料來了,是威士忌,竟然是威士忌。

    黑人若無其事地說,我必須先喝完他才要去拿東西。我嚇瘋了,我怎麼會讓自己落到這種處境。當時我只想趕快離開,實在不願意再拖拖拉拉了,所以我喝了一大口,黑人笑得非常開心,然後他起身,往房子深處去取東西。

    坐立難安,實在坐立難安,我環顧四周,所以我大概記得當時所在環境的格局。沒過多久,他提了兩袋東西從某個房間出來,我因為可以回家了感到開心,說了謝謝黑人哥,然後起身要去穿鞋子。我餘光看到他把東西放靠牆,我才要轉身想說怎麼了,他整個人壓上來環抱住我。

    一切很快,我被很輕易地抓抱起來,往房子深處去,我的視野因為整個人被抓抱起來,變得很高。

    我掙扎,很驚慌,黑人很開心,像一切只是在玩鬧,他把我抓抱進一間房間,然後丟上床,我在跳逃著爬起來的時候,聽到他說「喔這張床不可以。」

    我腦中閃過對那句話的理解是,「這是他與范范的主臥室」,然後我又被很輕易地抓抱起來,到另一個房間,拋到另一張床上。

    過程中我不斷掙扎,奮力掙扎,他輕鬆抓抱起我的樣子,讓我覺得我像棉花一樣輕。我一直說我想回家我想回家,或大聲或小聲的講,頭腦非常混亂。因為黑人笑的很開心,我腦海裡「這是正在開玩笑嗎?」與「我要被姦殺了!」的疑惑與恐懼,在腦海裡不斷交錯。

    抓抱掙扎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他的下體,非常噁心。然後我記憶裡,看出去的視野非常模糊,我才想起我那時候已經在哭了。

    那樣又躲又逃,再被抓抱起來的過程,前後可能不到三分鐘吧,像老爺追丫鬟,丫鬟躲老爺的愚蠢場面,在我開始放聲大哭後停止。

    我放聲大哭幾秒之後黑人像是突然醒來,變成原本大家印象中的樣子,「好啦好啦我帶你回家。」他變得有禮又溫柔。

    下樓的時候他一樣先按了電梯樓層,要我先下去。我記得我從「被放過」的當下,雖然仍舊非常驚恐,但心裡更多的,竟然是滿懷感激的情緒。

    「太好了,我可以回家了,太好了,他讓我回家。」我當時是這樣想的。

    後來我仍會收到黑人的訊息,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我也會回覆黑人傳來的訊息,說謝謝黑人哥的關心。

    一切若無其事。

    在我心裡,唯有讓一切看起來若無其事,那些「真正的事」,就可以也成為若無其事。

    事實是我做得很好,隨著時間推進,人生路上迎面而來的各種經歷,讓我的內在力量不斷茁壯,這件事在我心裡造成的痛苦已經變得很小很小,可以說是不存在了。

    所以後來黑人偶爾回覆我的限時動態,我也都禮貌回覆謝謝黑人哥,我還在2019年的時候參加過黑人主持的節目。那是我們2015發生事情之後的第一次面對面,當時的我也沒有感到任何不自在。然後在他訊息我說我出的寫真書好漂亮喔,我也請我當時的公司寄了一本公關書給他。

    一切如常,生活繼續,我很自在又明亮的活著。

    很抱歉能做為證據的訊息,在我後來換手機的時候全部消失了。

    訊息的消失,對我來說其實有一種不必再回顧的輕鬆感,如今如果要說整件事裡讓我想起,仍會感到痛苦的部分,那就是我對自己的憤怒。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所謂的「聰明人」,沒能在第一次松菸辦公室事件發生之後,盡好保護自己的責任,還讓第二次事情發生,這讓我對自己感到非常憤恨與失望。

    尤其是每每回想起來,其實我能「完美作為」的回應及時間點明明很多很多,我竟然還讓第二次事情發生。這樣的我,我難以接受,這樣的我,讓我想起來非常痛苦。

    這也是為什麼,第二次的事情我從來沒跟任何一位朋友說過。

    在這次metoo運動裡,我有幸看見一篇網友分享的周志建治療師,書寫了關於面對危機反應的文章。內容提到人在遇到性騷擾、性侵害,或是任何危機的狀況時,除了「戰」與「逃」的反應,更存在著「僵」與「討好」。

    那篇文章幫助了我很多。

    身而為人,在面對各種不同的危險狀況裡皆會有不同的反應,「僵」或「討好」不代表被害人的反應是不積極作為,也不代表「僵」或「討好」是一種侵犯默許

    那篇文章讓我理解了事件發生的當下,渴望能完美作為,但卻只有呆住,甚至有「討好」作為的我。

    我們都希望壞人踢到鐵板,我們都不想成為那塊鐵板

    不為什麼,畢竟當時安撫自己好久好久,在得以平靜過日子的現在,要再主動說出來,除了得再讓自己難受一次,還得迎接勢必會如浪打來的媒體報導、茶餘飯後,及充滿惡與無知的質疑與檢討。

    當那塊鐵板太不容易了,當那塊鐵板太痛苦了,

    當那塊鐵板的每一位,讓人欽佩、心疼、敬佩。

    大牙,辛苦你了。

    我對黑人陳建州已經不存在原諒或不原諒的心情,因為這件事在我心裡很早以前就過了,剩下的是我跟我的事。

    然而,現在決定說出來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我不想讓大牙只有一個人


  43. natasha 饭姐
  4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江湖 回复文章

    如何看待王庆民被2047驱逐之后去品葱上访的行为

    “和管理员对骂”?有没有搞错啊?管理员有骂他吗?从始至终就没人针对他进行过人身攻击,搞人身攻击的人恰恰就是他自己。

    我之所以没有跟他们好好说话,是因为根据以往经历,就算你跟他们好言好语,也并不会得到好言好语的回报。

    这是什么逻辑?自己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好好说话“,但还是给自己找借口,说“根据以往经历”,所以先下手为强。请问这位用户,你有什么不堪的以往经历,拿出来说说啊。到底是谁把你的心灵打击成这么扭曲的?“他们”是谁?是“2047注册”还是管理员?因为那个帖子里跟你对话的就两个人,如果这两个人以前没欺负过你,你凭什么向他们平白无故撒气?

    这个用户首先人身攻击别人,还恶人先告状说别人攻击他。别人对事不对人,他对人不对事。批评他帖子水平差,他就恼羞成怒了,开始辱骂管理员。管理员让他注意语气,警告他三次他都当耳旁风,他还付国豪一样你封我啊你封我啊,这么合理的要求我们怎么能不尊重,尊重他的意愿了他又满世界哭哭啼啼,跑到有言论审查的地方控诉无言论审查的网站,跟一群连2047几个字都说不出来的人一起抱团取暖,说来说去要么是数字站要么xxx7。就这还反共?还革命?还民主自由?别逗了。这么看,品葱还是比较适合你。

  4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长沙富能创办人程渊妻子施明磊的控诉--“公益律师”邓林华对她的性骚扰

    “老公落难,就跟别的男人去吃饭喝酒,欠栓了这是”

    这绝对需要展示一下。大家可以发表一下意见:怎么看待这种言论和持这种言论的人?

  4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江湖 回复文章

    太好笑:去品葱哭诉被2047封禁,结果只能显示“xxx7”

    自我和谐还甘之如饴,然后还觉得可以“讨回公道”,真不知道咋想的。

  4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江湖 发表文章

    太好笑:去品葱哭诉被2047封禁,结果只能显示“xxx7”

    昨天有个用户因为被封号,去品葱找人评理去了。

    这个行为很好笑,但更好笑的是,他声讨被2047封禁的帖子,连帖子全名都发不出来,只有xxx7。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墙内。

    在2047打“品葱”,没有任何限制。封号也是因为骂人被封,不是因为帖子内容。结果他跑到一个有敏感字审查机制的网站去哭诉。这简直太好笑了,怎么不去微博申诉?

    在2047言论自由,但骂人一定会被警告,严重的会被封号。而且,我们尊重用户的个人意愿,自己要求封号的,也会满足要求。

    如果有人觉得管理不公正,请举例说哪个用户是无故被封的。举不出来的请闭上尊嘴,给自己留点面子。

  4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江湖 回复文章

    如何看待王庆民被2047驱逐之后去品葱上访的行为

    帖子水平差不要紧,可以学习嘛,最怕固守自封,没有自知之明。

  4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江湖 回答问题

    品葱能容得下天下无贼,是否说明比本站更自由?

    天下无贼的封禁本来就有争议,一开始我是竭力反对封他的人之一。

    我随时欢迎天下无贼回来。


    本站一直包容自由,除了人身攻击。

    如果有人觉得本站不宽容,请举例说明哪些账号是无故封禁,哪些言论是无故删除的。举不出例子就请闭上尊嘴,给自己留点面子。

    特别是最近被删除的几个账号,都是多次警告后仍然骂脏话侮辱管理员和用户,这种素质的用户本站不欢迎。

    我还特别瞧不上那种嘴里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喊着封我啊封我啊,真封了又到处跨站挂人哭哭啼啼,太low了。

  50.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关于左宗棠是“民族英雄”式的正面人物,还是满清专制殖民刽子手?及如何正确反对伊斯兰极端主义

    求仁得仁。革命军中马前卒多次侮辱管理员,警告也不悔改,按规矩封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