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gen
@libgen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
关注的小组(6)
动态 帖子 959 评论 1369 短评 5 收到的赞 4711 送出的赞 5918
  1.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答问题

    设计一种字体或者文字组织方式,使之能够以较高的概率使社交平台的文字识别系统误判(将敏感词识别为非敏感),会对改善当前恶劣的网络环境有帮助吗?

    消息还是能发出来的,问题是存活时间太短了,热度达到一定阈值还是会被删。

    所以我认为应该学习海外盗版网站规避审查的策略,给「简中赛博坟场」或「中国数字时代」制作大规模免翻墙镜像,方便普通网友浏览。像这个教你制作海盗湾镜像一样,希望有人能分享怎么部署中国数字时代镜像的方法(附代码),方便大家利用herokuapp等免费服务部署镜像。

    另外传递文本信息推荐 @Vendetta 分享的【小工具】PrivateBin 加密信息板,支持阅后即焚。

  2. libgen 图书馆革命
  3.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17】以戒严时期为背景的台湾恐怖电影《返校》:你是忘记了,还是害怕想起來?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十七篇。


    剧情简介

    以台湾戒严时期为背景,1962年,寂寥而肃杀的时代,翠华中学高三生方芮欣,意外与辅导老师张明晖相恋,在问题丛生的家庭及学校中,他成为她唯一的出路。追求自由的张明晖,另与师生殷翠涵、魏仲廷等人组织读书会,研读禁书,虽为高压校园带来一线呼吸的空间,却也冒着生死攸关的风险。一夜,方芮欣与魏仲廷在暴雨中的校园苏醒,两人遂结伴寻找老师,却发现校园逐渐从他们熟悉的世界剥离,在鬼魅横行的异域,他们被迫面对可怖的真相…


    被删除原因推测

    反对极权暴政,片中「白色恐怖」易令人联想到当今中国压抑的言论环境。


    BT下载

    字幕下载


    相关评论

    台湾电影《返校》破纪录 惊悚和“非政治”如何撬动年轻观众

    台湾电影《返校》为何令中共害怕

    一部被禁的“恐怖片”

  4.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聊聊海外盗版网站是怎么规避审查的

    众所周知,海外一些国家的 ISPs 也会屏蔽某类网站,盗版网站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它们是怎么规避审查的呢?

    1. VPN(Proxy)

    这个就不多说了,BT网站为了推销合作的VPN也会警告用户,比如YTS

    Warning!‌ Download only with VPN...

    Downloading torrents is risky for you: your IP and leaked private data being actively tracked by your ISP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Protect yourself from expensive lawsuits and fines NOW! You must use a VPN.

    2. 单网站镜像

    自己给自己做镜像。


    3. 跳转可用域名

    在单网站镜像的基础上通过某个域名自动跳转到用户地区当前可用域名。

    4. 镜像聚合网站

    代表就是 Unblockit 项目。

    Unblockit is a community focused on helping you access websites which have been blocked by ISP's

    当前主域名:https://unblockit.llc

    每月会在 RedditTelegram 更新一次域名。

    镜像:https://unblockit.pages.dev , https://unblock_it.gitlab.io/site

    还有torrends项目。


    总结:海外盗版网站的规避措施基本上是「大规模镜像」或称为「去中心化前端」。

    个人认为,对于中国来说,推广免翻墙镜像是有意义的。据我观察,Zlib 的大规模镜像就非常成功,还有比如网友 Xmader 就做了中国数字时代的免翻墙镜像项目,但是由于域名 https://china-digital-times.github.io 被屏蔽就没了下文。

    考虑到 GFW 的屏蔽强度,给海外政治网站做大规模镜像成本会比较高。但是针对特定网站,比如针对中国数字时代做大规模镜像也是一种思路。

    还有支持免翻墙阅读海外媒体的中文文章 dutymachine 项目

  5. libgen 图书馆革命
  6.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评论

    豆瓣要求用户人脸识别,微博、微信公众号展示用户IP属地,墙外是否将迎来新一轮的网络难民?

    是的,老网友都知道网易跟帖一直是显示ip的。不过如果现在新网友觉得这项措施侵犯隐私,可能就不用了。

  7.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评论

    如何看待马斯克(Elon Musk)将收购推特?推特会有哪些变化?

    @tinypaper #185381 是的,大都是邀请,但直接去 mastodon.social 注册何妨?

  8.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布问题

    豆瓣要求用户人脸识别,微博、微信公众号展示用户IP属地,墙外是否将迎来新一轮的网络难民?

    https://www.sohu.com/a/541675959_114988

    4月26日晚间,豆瓣更新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要求用户实名制认证,用户需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人脸信息,拒绝提供可能无法使用必须实名制认证才可使用的功能,但不影响使用其他功能。

    同日,豆瓣拥有90多万组员的生活组被停用回复功能,此前半个月,豆瓣娱乐大组“豆瓣鹅组”被停用。

    2021年清朗行动以来,豆瓣已经进行多次“饭圈”乱象治理专项行动,包括停用私密租功能、解散小组、禁言违规账号等。今年3月15日,网信部门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督促整改。



  9.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同济大学学生抗议】一次投屏催生的当代艺术

    按:这次抗议非常有创意,如某位网友所说,「这件事最了不起的地方和亮点就是它迅速地符号化、模型化了,这是很值得重视的」。

    如同之前接力《四月之声》,这些行动有被称为赛博散步(cyberwalk)。

    从这些行动中,会产生几个问题:

    在墙内发起一场大规模网络抗议需要什么条件?它为什么能发生?它可复制么?

    延伸阅读:IYP《引发变革:抗议运动如何传递灵感》,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0529.html

    大家好,我是魏春亮。

    同济大学猪肉刺身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

    image

    有同济学生在网上做了情况说明:

    image

    与此同时,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张截图:

    image

    这个操作,让学生们直呼牛逼!

    image

    奉送一张大图。

    image

    投屏事件不可能有官方通报,从网上多处能查到的信息来看,大概是这样的:

    image

    image

    消息一经曝光,网友都在祈祷:希望这个志愿者老哥别吃处分。

    有人说他已经被处分了,也有人说他挨个向领导道歉,没有被处分。

    image

    image

    但也有人说,以挨个给领导道歉换来没被处分的消息,也是谣言。

    image

    像很多疫情期间的消息一样,真假难辨,难以探究真相。

    但如果猪肉刺身毁掉了"吃在同济"的招牌,那么这位超勇的同学则用一张图,保住了"同济设计"的招牌。

    image

    以该同学的投屏照片为底本,人们开始了一场同济大学"猪肉刺身杯"设计大赛!

    首先,抽象出蓝白二色作为主调,再丈量出文字的长度为标尺,点缀上标点符号。

    image

    再辅以猪nipple等元素。

    image

    就可以展开创作了。

    image

    文字版:

    image

    image

    image

    抽象派:

    image

    image

    游戏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赛博朋克风:

    image

    image

    image

    学术版:

    image

    APP:

    image

    标准对数视力表:

    image

    但最值得玩味的还是这个,另辟蹊径,用抽象的字母组合,竟然能读出文字的语气。

    image

    与马蹄酥梦幻联动:

    image

    image

    奥特曼也来参赛:

    image

    2022同济严选:

    image

    斐乐和偷着乐,懂的都懂:

    image

    同济大学的logo也被重新设计:

    image

    image

    image

    涂到指甲上。

    image

    画到手臂上。

    image

    印到衣服上:

    image

    用可口可乐和奥利奥:

    image

    用百事可乐和娃哈哈

    image

    120周年校庆文创没有红蓝条我不是很认可: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最后来一个大神镇楼。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同济大学这波创作热潮,让我想起了去年南京大学一男生偷窥女生上厕所事件中(点击链接查看在南大学子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年轻人最好的样子),那片贴在海报栏上的卫生巾。

    image

    这两件事,有着太多的相同点:同样是发生在知名985高校,同样是学生面临着丑恶事件的威胁,同样是校方的官僚主义,同样是有热血学生敢于站出来,在这逼仄的空间里,带着属于学生意气的愤怒,奋起反抗,对这个世界的不正常说不。

    在南大偷窥男事件中,我说,在南大学子身上,我看到了当代年轻人最好的样子。这次在同济大学学生身上,我看到了同样的热血、勇敢和担当。那是年轻人身上最可贵最闪光的品质,你看到有这样的年轻人,就不会对未来彻底失望。

    image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的愤怒和反抗,同样有着非常艺术的表达方式,一种解构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

    有人搬出雅克-德里达为同济学生的创作而欢呼:

    "解构一直都是对非正当的教条、权威与霸权的对抗!"

    是的,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尤其是后现代艺术的力量,它用形式丰富的无限复制,颠覆和解构着"非正当的教条、权威与霸权"的正当性,凸显出它们的荒谬。

    永远不要低估艺术的力量,艺术所蕴含的巨大情感力度和智性力量,是新闻永远无法比拟的。

    南大海报栏上的卫生巾是艺术,同济红蓝相间的海报是艺术,"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也是艺术,没有这些,我们的某些情感,就找不到最熨帖的表达方式。

    最近流传甚广的声音作品《再见语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者自述:

    最近老是被一些官僚语言充斥,于是我用600多个官媒常用词做了个随机组合的程序,用它生成了一篇文章,再在小区广播出来。这篇文章没有尽头,没有章法却也煞有介事,说不定更适合用来指导这场防疫战。"

    听着这些前言不搭后语,说了很多但好像又什么都没说的话语,你才更能明白天天在我们耳边响起的那种空洞而程式化的那套话语,是多么的荒谬。

    对那套话语的批评,这个《再见语言》的声音作品,胜过千言万语。

    image有网友说:

    从April小短片到庞宽到那个《再见语言》的声音作品,politics对语言的封杀竟然导致了艺术的小春天...

    但这并不是艺术的小春天,这个春天只是为艺术提供了素材罢了。

    在荒谬的现实面前,在沉闷而压迫的体制面前,艺术是渠道,也是武器。

    所以我为同济大学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创作者叫好,他们不但有着敢于发声的一腔孤勇,而且还找到了最好的表达方式。

    要知道,这两者具备一个都很难。

    image


    更多二次创作在这里:https://t.me/tongji_tmlgb

    它也被称为同济65472体,有超出同济本身的二次创作。

    最后,分享一首讽刺同济大学食品安全问题的《股涌者》。

    youtu.be/oTni0pIP5zw
  10. libgen 图书馆革命
  11.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三十之约(原创短篇)

  12.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爱情赏味期限(改编)

    什么是爱?爱有没有赏味期限?会不会消失?

    想起《重庆森林》里的经典台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是另一个答案了,那种长久的隐秘的爱却从未消失。

  13.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答问题

    如何看待马斯克(Elon Musk)将收购推特?推特会有哪些变化?

    倒是有很多人涌向了长毛象,包括欧盟

    在 Twitter 同意 Elon Musk 的收购提议之后,许多对这笔交易持怀疑立场的人涌向了 Mastodon。Mastodon 是去中心化、分布式微博社交网络,采用联邦式架构,特朗普的社交网站 Truth Social 就是基于 Mastodon。现在欧盟 也宣布加入 Mastodon,建立了自己的服务器 EU Voice。虽然这只是一次尝试,但它代表了欧盟对能与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如 Twitter、Facebook 和 YouTube 展开竞争的私有和开源软件的支持。欧盟还同时在去中心化视频分享平台 PeerTube 建立了一个账号 EU Video。欧盟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提供替代性的社交媒体平台,优先考虑个人及隐私和数据保护的权利。

  14.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四月樱(原创短篇)

    有这样的「三人帮」是很幸运的一件事啊!

  15.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更隐私友好的 Google/Youtube/Reddit/Twitter/Wikipedia 镜像列表(新增 Zlibrary)

  16.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行为艺术:《再见语言》

  17.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世界读书日】《1984》登上豆瓣热搜榜第一然后被禁评;美国青少年组建禁书俱乐部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0210.html


    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71278

    最近几年美国保守派议员和官员将描述种族、性别或性取向的书籍作品作为攻击目标,试图将它们从图书馆和学校内清除掉。这一做法引发了某种史翠珊效应(Streisand Effect),促使青少年关注这些“禁书”,他们甚至成立专门的俱乐部阅读禁书。由八年级学生 Joslyn Diffenbaugh 发起的 The Banned Book Club at Firefly Bookstore 俱乐部阅读的第一本书是《动物农场》,一本讽刺极权主义的小说,它没有在美国被禁,但在苏联被封杀直至其解体。在田纳西州一学区投票将《鼠族(Maus)》从八年级课程中删除后,滨州华盛顿 Common Ground Teen Cente 的青少年组建了禁书俱乐部,他们选择阅读的第一本书是《华氏451》,讽刺审查制度的反乌托邦小说。在《华氏451》之后他们还阅读了《动物农场》和《1984》。他们对这些书被认为不合时宜感到不解。


    还有其他关于书的消息

    https://t.me/thesoc/445

    上海曾经的独立书店季风书园自1997年创办,至2017年被官方干预关门,惟微信公众号持续运作。前日(20日)该公众号发布文章《上海市民今天说“不”》(backup)整理了公民不服从理论相关书单,随即被审查删除,季风书园以关键词回复获取书单图片方法回应。

    注:书单中的书均可在 Zlibrary 下载。

    北岛《必有人重写爱情》新书朗读会 20220419 naive理想国

    youtu.be/8YMED6Ju0kQ

    希望中国学生也能组建地下禁书俱乐部,就从《华氏451》、《动物农场》和《1984》开始吧!

    祝大家世界读书日快乐!

  18.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16】《V字仇杀队》:人民不应该害怕他们的政府,政府应该害怕它的人民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十六篇。


    剧情简介

    未来的英国社会处于极权统治的高压下,不能容许同性恋者、异教徒等社会角色的存在,人民在黑暗政权下苟延残喘。

    这晚,年轻女子艾薇(娜塔丽·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饰)身陷险境,幸得V(雨果·维文 Hugo Weaving饰)相助。V是一个永远带着面具的神秘男子,拥有高智商和超凡战斗力。V继承了前革命英雄的使命,为了推翻荒唐极权的统治阶层,他成立了神秘的地下组织,摧毁了伦敦的标志性建筑,点燃了反政府的熊熊烈火。

    艾薇和V深入接触,不仅得知了V的神秘使命,还渐渐发现原来自己的身世,注定了自己和V是同一条阵线的人。


    被删除原因推测

    本片作为反极权反专制的代表,其实在2020年8月15日才被禁。从下架时间来看,不知道和V字旅有没有关系。


    BT下载

    字幕下载


    相关评论

    豆瓣存档

    经典台词回顾

    我们被指导要记住思想,而不是记住人,因为人可能失败,他可能会被逮捕、他会被杀、被遗忘,但是400年后,思想仍然可以改变世界。我亲眼目睹了思想的威力,我见过人们以他为名杀戮,或者为了维护他献出生命。但你不能亲吻思想,也不能触摸他或者抱着他,思想不会流血,不会感到痛苦,他们没有爱。

    力量来自团结,团结来自信仰。

    尽管沉默代替了谈话,言语却总是能保持它的力量,言语提供了表达见解的方法,而且他可以告诉那些愿意倾听的人们真相,而真相是这个国家有些事情不正常的可怕,对吗?

    残暴、歧视、不公和镇压,在这块土地上,你们曾经有过反对的自由,有过思考和言论的自由,你们现在拥有的是胁迫你们就范的审查制度和监视系统。

    他许诺给你们秩序,他许诺给你们和平,所要的回报是你们的服从和沉默。

    人民不应该害怕他的政府,政府应该害怕它的人民。

    艺术家用谎言说出真相,而政客用谎言来掩盖事实。

    这张面具下不只是肉体,这张面具像是一种思想,而思想是不怕子弹的。

  19.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答问题

    最近大火的视频《四月之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什么心声?又是否代表着中共清零政策彻底失掉人心?

    视频制作者的前言:

    上海疫情爆发一个月,网上看到过的太多发声,没过多久就消失了一大半,时间长了已经有些麻木,但有些事情不应该发生,既然发生了也不应该被遗忘。太多同胞受了本可以避免的苦,全国这么多支援的情况下怎么还会变成这样呢?

    2022年四月的上海能在家不挨饿的,已经属于幸运。作为电影人,在亲身经历后如果什么也不做真的有些负罪感。因为时长原因最后选取了四月上旬二十多个事件的部分音频,正好也有无人机能纪录下周边现在的样子,做了一个视频当做一种尽量客观真实的纪录,来记住4月的这些声音,希望所有人都能挺过去。

    from 永远的草莓园

    很多人把这个视频的大规模接力和当初《发哨子的人》相提并论,我相信起码会有更多人反感中共当局的言论审查。

    这种大规模接力的传播模式下,传播内容或许是次要的,想象一下如果是大规模传播一张空白图片又如何?

    接力本身构成了一种反抗信号,促成了大规模的网络集体行动,参与其中的人会产生一种「We are together」的集体意识。

    另外,有人把这个视频制作成NFT了。

  20. libgen 图书馆革命
  21.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评论

    你希望2047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

    好久不见呀!

  22.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李承鹏:上海是预示未来一百年的大河

  23.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上海街头暗夜现反封城标语 & 复旦大学现反监控标语

    @leviathan2047 #184551

    他们未尝不知道会被抓,这才更能体现勇气。他的朋友也说「他从来不是一个外向的、勇敢的人」,但只有他们做了。

    他流泪是因为这些标语留存的时间太短了,而推特上有人因为转发这些图片被警察要求删除,说明传播本身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它构成了某种集体记忆。

    这种行为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反抗行为本身体现了他的「存在」,赋予其意义,对其他人也是一种提醒,生活中不断需要这种提醒,告诉自己,「I Am Not An Animal, I Am A Human Being!」。

    他们是英雄,不该被遗忘。


    @李太白01 #184561

    遥想五四、六四,还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美国,大学生一直是最热血的群体。中共的这种控制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试问现在的年轻人还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么?


    @tinypaper #184574

    那个视频说时间是凌晨12点10分左右,他朋友说凌晨三点被上门带走,非常快。也可能和社交媒体有关吧。

  24.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15】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达赖的一生》(1997)

    @ylkilpupuohe #184637 啊,是这样的,因为这部电影我是以前看过的,所以字幕是临时找的,没有验证过。感谢反馈,已修改为你提供的链接。

  25. libgen 图书馆革命
  26.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上海街头暗夜现反封城标语 & 复旦大学现反监控标语

    上海街头暗夜现反封城标语

    https://t.me/weibo_read/84421

    让每个更多人看到,站直了说话的人样

    一小段自述视频

    https://twitter.com/BigSeafoodSnack/status/1515727453536149507

    现在是2022年4月18日凌晨12点10分左右吧,现在是华山儿童公园的门口。

    评:致这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复旦大学为了监督学生上厕所带口罩在女生澡堂门口安装监控

    https://t.me/douban_read/116576


    延伸阅读:【端传媒】一夜民主墙:中国高校学生的花式抗议

    【iyouport】让监视摄像头失明:示威参与者指南(11)


    学生贴出「要隐私,要自由,不要摄像头」的标语

    https://t.me/weibo_read/84523

  27.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俄罗斯学生杂志《DOXA》休刊辞:自由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你会养成不被奴役的习惯

    https://www.facebook.com/fleursdeslettres/posts/5040787345988726

    转自香港文学杂志《字花》


    莫斯科的學生線上雜誌《DOXA》的編輯因為「煽動未成年人參加非法反對抗議活動」的罪名而面臨監禁,在雜誌的休刊辭裡,編輯Alla Gutnikova說了以下這番話(節譯):

    Alla的原聲:

    https://doxajournal.ru/lastword-alla

    //我不打算談論案件、搜查、審訊、卷宗、審判。那很無聊,也毫無意義。這段日子,我上學,令人疲倦和挫敗,但在被捕之前,我仍有時間學習怎樣言說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想談談哲學和文學。關於班雅明、德希達、卡夫卡、漢娜鄂蘭、桑塔格、巴特、福柯、阿甘本,關於奧德雷‧洛德和貝爾‧胡克斯,關於季莫菲娃、特洛斯泰諾娃和拉赫曼尼諾娃。

    我想談談詩歌,談談如何閲讀當代詩歌。關於格羅納斯(Gronas)、達舍夫斯基(Dashevsky)和鮑羅丁(Borodin)。

    但現在不是時候,也不是地方。我將把我的瑣碎話藏於舌尖,藏在我的喉嚨後面,藏在我的胃和我的心之間。我只會說一點點。

    我常覺得自己不過像一條小魚,一隻小鳥,一個女學生,一個嬰兒,但最近我驚訝地發現,原來布羅茨基也在23歲時受審。並且由於我也算是人類中的一員,我有話要說:

    在卡巴拉(Kabbala)中,有tikkun olam的概念──修復世界。我看到這世界是不完美的。我相信,正如耶胡達‧阿米亥所寫的那樣,世界是為善良和和平而創造的,就像院子裡的長椅(在院子裡,不是法庭!)。我相信,世界是為温柔、希望、愛、團結、激情、快樂而創造的。

    (......)

    在學校,在歷史課上,我學到了「你們把自由釘在十字架上,但人的靈魂是沒有界限的」和「為了你們的,也為了我們的自由」這兩句話。

    在高中,我讀了阿赫瑪托娃的《安魂曲》,金茲堡的《陡峭的小路》,奧庫德扎瓦的《封閉的劇院》,雷巴科夫的《阿爾巴特的孩子》。在奧庫德扎瓦的詩歌中,我最喜歡的是:

    良心、榮譽和尊嚴,

    那是我們的精神軍隊。

    向它伸出你的手掌,

    為此,人們不懼怕火。

    它的面孔是崇高而美好的。

    將你短暫的世紀奉獻給它。

    也許,你永遠不會取得勝利,

    但你將作為一個人死去。

    (......)

    現在是真相的時刻,透明的時刻。

    我的朋友和我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恐怖和痛苦,但當我走進地鐵時,我沒有看到流淚的臉。我沒有看到流淚的臉。

    我最喜歡的書中,沒有一本──兒童或大人的書──教人冷漠、懈怠、懦弱。

    (......)

    達爾維什說:

    當你準備早餐時──想想其他人

    (別忘了餵鴿子)。

    當你進行你的戰爭時──想想其他人

    (不要忘記那些想要和平的人)。

    當你繳交你的水費時──想到其他人

    (想想那些只有雲的水可飲的人)。

    當你回家,回你自己的家的時候──想到其他人

    (不要忘記那些住在帳篷裡的人)。

    當你睡覺和數星星的時候,想想其他人

    (有的人沒有地方睡覺)。

    當你用隱喻解放自己時,想想其他人

    (那些失去說話權利的人)。

    當你想到遙遠的他人時──想到你自己

    (並說,我希望我是黑暗中的一支蠟燭)。

    根納季.戈洛瓦蒂說:

    瞎子不能怒目而視,

    啞巴不能憤怒地喊叫,

    無臂的人不能拿起武器,

    沒有腿的人不能前進。

    但是,啞巴可以怒目而視,

    但是,盲人可以憤怒地大叫,

    但是,無腿的人可以拿起武器,

    但是,無臂的人可以向前邁進。

    我知道有些人被嚇壞了。他們選擇沉默。但奧德雷.洛德說:

    你的沉默不會保護你。

    (......)

    請記住,恐懼會吞噬靈魂。記住卡夫卡的人物,他看到「在監獄的院子裡豎起了一個絞架,誤以為那是為他準備的,在夜裡衝出牢房,自己吊死了」。

    要像孩子一樣。不要害怕問(你們自己和別人),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不要害怕說「皇帝沒有衣服」。不要害怕大喊大叫,不要害怕哭泣。重複(對自己和他人):2+2=4。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我是一個人,堅強而勇敢。一個堅強而勇敢的女人。一個強大而勇敢的人。

    自由是一個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你會養成不被奴役的習慣。/

  28.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超市食品充足,春兰楼顶抗疫——上海的“波将金村庄”

    极权没有最phony,只有更phony,只要真实的指尖微微一触,就散落一地谎言的碎片。

  29.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答问题

    在当前的防疫政策下,中国有哪些个人和实体获得了较大的商业利益?

    生产连花清瘟的以岭药业到底是什么背景?

  30. libgen 图书馆革命
  31. libgen 图书馆革命
  32. libgen 图书馆革命
  33.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端传媒】我们为什么阅读(1):如果这代人是自我的,那自我之上,还有什么价值?

    想分享一下最近读到的布罗茨基的诺贝尔文学奖演讲稿的部分:

    布罗茨基说:“**我并不号召用图书馆去取代国家,虽然我不止一次有过这种想法,但我仍不怀疑,如果我们依据统治者的阅读经验去选举我们的统治者,而不是依据他们的政治纲领去选举他们,这大地上也许会少一些痛苦。**我觉得,对我们命运的那些潜在的统治者,应该先不去问他的外交政策方针是什么,而去问他对司汤达、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持什么态度。”

    美学的选择总是高度个性化的,美学的感受也总是独特的感受。每一个新的美学现实都会使作为其感受者的那个人的面容越发地独特,这一独特性有时能定型为文学(或其他类型的)趣味,这时它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抵抗奴役的一种防护手段,即便不能成为一种保障。因为一个带有趣味,其中包括文学趣味的人,会较少受到各种政治煽动形式所固有的陈词滥调和押韵咒语的感染。**问题不仅在于美德并不是能创作出杰作的一种保证,更在于恶,尤其是政治之恶,永远是一个坏的修辞家。**一个个体的美学经验愈丰富,他的趣味愈坚定,他的道德选择就愈准确,他也就愈自由,尽管他有可能愈是不幸。

    我们正应当在这一更为实用而较少玄虚的意义上去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拯救世界”的看法,或是马修·阿诺德的“诗歌拯救我们”的观点。**世界大约是不堪拯救了,但单个的人总是能被拯救的。**美学鉴赏力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发展得相当迅速,这是因为:一个人,即便他不能完全弄清他是什么以及他究竟该做什么,他也能下意识地知道他不喜欢什么以及什么东西不合他的意。就人类学的意义而言,我再重复一遍,人首先是一种美学的生物,其次才是伦理的生物。因此,艺术,其中包括文学,并非人类发展的副产品,而恰恰相反,人类才是艺术的副产品。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使我们有别于动物王国的其他代表,那便是语言,也就是文学,其中包括诗歌,诗歌作为语言的最高形式,说句唐突一点的话,它就是我们整个物种的目标。

    “如果艺术能教给一个人什么东西(首先是教给一位艺术家),那便是人之存在的孤独性。作为一种最古老,也最简单的个人投机方式,艺术会自主或不自主地在人身上激起他们的独特性、个性、独处性等感觉,使他由一个社会动物变为一个个体。……但是一首诗,比方说勒内·马里亚·里尔克的一首诗,却不能被分享。艺术作品,其中也包括文学作品,尤其是一首诗,是单独地面向一个人的,与他发生直接的、没有中间人的联系。正由于这一点,那些公共利益的捍卫者、民众的统治者和历史必然性的代言人们大都不太喜欢一般的艺术,其中也包括文学,尤其是诗歌。因为,在艺术走过的地方,在诗被阅读的地方,他们便会发现冷漠和异议取代了期待中的赞同与众口一词,发现怠慢和厌恶取代了果敢行动。

    “**语言,我想还有文学,较之于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都是一种更古老、更必要、更恒久的东西。**文学对国家时常表现出的愤怒、嘲讽或冷漠实质上是永恒——更确切地说是无限——对暂时、对有限的反动。**至少,文学有权干涉国家事务,直到国家停止干涉文学事业。**政治体系、社会构造形式和任何一种体系一样,确切地说都是逝去时代的形式,逝去的时代总是企图把自己与当代(时常也与未来)硬捆在一起,而以语言为职业的人是最最无法忘记这一点。对于一位作家来说,真正的危险与其说是来自国家方面的可能的(时常是实在的)迫害,不如说是他有可能被国家的面容所催眠——不论是丑陋畸形的还是渐趋好转的,这样的面容却终究都是短暂的。”

  34.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端传媒】我们为什么阅读(1):如果这代人是自我的,那自我之上,还有什么价值?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416-mainland-readers-1/


    「大学能不能回归自身的角色,让年轻人带着“理想主义”的态度,阅读人类文明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著作?」

    特约撰稿人 王摇 发自上海

    意大利艺术家 Giuseppe Arcimboldo 1566年作品 The Librarian


    疫情带来的失序仍在剧烈且深远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封闭成为常态,权力的边界愈加模糊。以防疫为名、以爱国为名,反思、质疑甚至讨论的空间被进一步摧毁。我们又该如何守护自我的主体性、守护思考的自由?

    阅读,修筑了最后一道闸门。端传媒和六名来自中国大陆的阅读者聊了聊阅读这件事。他们是翻译者、检修工人、大学教授、诗人、童书编辑和独立书店的店长。通过阅读,他们感受真实、认识社会、寻找自我,抵达一个远比脚下丰富、开放和广阔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中,阅读就是生活本身。它关乎人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安顿自身,关乎个体在潮流面前的自醒和坚守,关乎自由的思想如何作为一种应对时代的方式,赋予他们超越现实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每个周六,我们将与你分享一个阅读者的故事。今天是第一篇,一个社会学教授讲述了他淘书的经历,以及大学在形塑一个时代的思想氛围上所承担的角色。下周六的第二篇故事,讲述一个检修工人透过阅读不断更新对自我的理解。

    茫茫书海中,身体或被困居一隅,精神的远足却可翻山越海。愿他们的故事,也带给你力量。


    李钧鹏,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43岁),以下是他的口述:

    去年二月,我读了一本生动的哲学书,叫《在心灵最深处遇见哲学》。

    作者斯科特·塞缪尔森(Scott Samuelson)任教于美国一家社区学院,做哲学普及。在他看来,哲学是任何人都可以过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将哲学从高等学府的象牙塔中拿出来,摆在了人性中心的位置。我花了几个通宵读完了这本书,中间实打实哭了两次,也有几次笑得打滚。

    晚上坐在床上看书的时光,是我感到最舒服的时候。

    我的床头一般堆着十几本书,有文学,也有历史、政治、哲学。白天,因为备课和科研,需要专注读专业领域的书籍。夜晚的阅读,对我来说算反而是一种放松。你知道你就是一个业余读者,是纯粹带着兴趣在阅读,不会过于纠结于字句,也会更享受。

    来华中师范大学任教前,我在美国呆了整整十六年。相对广阔的阅读视域,很大部分源于那时的求学生活。

    2003年,我在北卡罗来纳大学读了三年博士,后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完成了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做了两年博士后研究员。但大学四年博雅教育提供的基础,于我始终是欠缺的。现在的阅读,算是一种补课。

    前段时间,我又拿起了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存在与时间》。这不是我第一次读它,但和很多人一样,第一次没有挑战成功,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我所说的“挑战成功”,不是追求将它从头到尾读完,而是你内心知道,你到底有没有真正地理解它。

    读这些经典时,我还有一个特殊的喜好。如果一本书有多个译本,只要是觉得比较靠谱的,我都会收集起来,和原文一块比对着读。

    去年年底,我第一时间购入了理想国新出的一套《神曲》。这是香港翻译名家黄国彬的译本,十来年前,大陆曾经引进过一次,但后来绝版了,之前听说要出新版,我就很激动。结果真没有让我失望。一天凌晨四点,改完与学生合写的论文,我兴奋地读了两个小时。虽然读的是《地狱篇》,但诗体版本长在形神兼备,严谨的译文读来“芳香扑鼻”。

    如果要说过去一年,我在阅读上发生的最大变化,应该是愈发对微观社会学感兴趣了。

    这算是一个个人经历与学术兴趣交织的转变。

    我始终觉得,宏观与微观的区分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无论是跟着我的第一任导师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研究的抗争政治和历史社会学,还是后来所做的知识社会学,再到关注爱情、友谊,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互动形式,都源于我对符号互动论和现象学社会学的浓厚兴趣。好的社会学家应该对身边的一切事物保持敏感,且能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不同现象中,找出共通的形态。

    我也确实对做“有血有肉”的、触及人的心灵的研究有越来越强烈的愿望。这几年来,我本人、家庭还是朋友的生活,都发生了不少变故,其中就包括感情上的变故。我希望能通过微观社会学,弄清楚在自己和身边的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兴趣驱使下,我又重读了一遍以色列文学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Eva Illouz)的《爱,为什么痛?》。如今你到书店买关于爱情的书,能看到的写作者,基本都是心理咨询或婚姻婚恋专家。但这本书尤其特别,易洛思从社会根源的角度,探讨了人为什么会在现代爱情中互相伤害,是非常具有社会学想像力的一本书。

    学科边界只是一个纯粹人为的东西,千万不能被它所限制住。

    我对阅读的热爱其实始于文学。

    家里最早的房子有两个小单人沙发,中间是一个茶几,茶几后面就是一个嵌入式的小书柜。很小的时候,我会经常踩着沙发,再走到茶几上去找书看。直到高中,我的梦想还是当一位文学评论家。

    进入大学后,更多时间花在了专业书上,我就把自己对文学的爱好暂时“抑制”住了。在美国生活的最后几年,才将它重新拾起来。

    我记得一位很有名的美国社会学家,霍华德·S.贝克尔(Howard S. Becker)在一本书的序言里写过,他从文学中得到的社会学知识,比社会学著作中还要多很多。我现在还挺同意这一点的,因为好的文学,必然需要作者对他所处的大的社会环境、微观的人际互动都有非常细微的体察。

    于是,我的客厅又重新被文学书给占满了。每天看到哪本,就会拿起来读读。比如最近,我就在重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在阅读上,我的包容性其实挺大的。我的博士论文写的是80-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左右之争”。虽然沿着知识社会学的路径,但也需要做大量政治、思想史的背景阅读。可以说,我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就在那时被打开了,且一直影响我至今。这也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科边界,包括研究领域的划分,只是一个纯粹人为的东西,千万不能被它所限制住。

    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我还将中国最活跃的知识分子从80年代迄今的所有公共写作全部拿出来读了一遍。这些人的立场本来就不一样,有的是左翼,有的偏右,我当然也有我自己的立场。但为了研究,我必须深入阅读他们所有人的东西。这一过程让我更为深切地感受到,读书应该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尽管作者本身的立场我并不赞同,也能从中发现很多优点。

    这一代人缺乏心灵的归属感,缺乏对于崇高的追求。如果他们是自我的一代,那么自我之上,还有什么价值呢?

    在美国的十六年,逛书店曾是我最大的乐趣之一。

    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我住在学校附近的公寓,是当地社区一家很有名的学术书店——BookCulture的常客。书店有两层,一楼一进去,就能看到一整排关于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的书架,上头放的都是最新出版的学术书籍。有时候,我也很好奇,这些“阳春白雪”的书怎么能够卖得掉,但它确确实实存在了很多年。

    到了哈佛大学,能逛的书店就更多了。我最常去的,是位于唐人街旁的一家二手书店。那时,我一般一周外出买一次菜,买菜之前,会习惯性地先去书店逛几个小时。每次踏入那个天地,一眼望去一整排一整排的书,真的会让人产生一种在人类知识宝库里流连忘返的感觉。无数次,我不知不觉淘了一书包,外加两个塑料袋的书,只能直接打个车回家了。

    回国后,这条路就基本断了。刚回武汉生活时,我去了几家别人推荐的书店,结果都挺失望的;还一度抱着怀旧的心情,去了20年前在武汉读书时经常买书的书店,发现也今非昔比了。

    实体书店逛得少了,获得阅读信息的主要渠道变成了豆瓣。每天通过广播,看到友邻点了什么“想读”,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就放到购书单里。

    看起来,当下的社会变得更多元化了。在利益和偏好上,我们所在的是一个异质性越来越强、个人意识越来越强的社会。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确实损失了很多。这一代人缺乏心灵的归属感,缺乏对于崇高的追求。如果他们是自我的一代,那么自我之上,还有什么价值呢?可能多数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评阅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论文时,很多人的中文表达都让我感到非常担忧,更不用说具体内容本身了。我觉得,这与我们传统阅读的减少不无关系。

    80年代初,我去表姐家玩,看到她写了厚厚一笔记本的诗集。那个时候,10来岁的少年喜欢写诗,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在那个时候,萨特或海德格尔的一本书动辄可以卖出上百万册,甚至在图书出版前一天,就有读者会到书店来排队抢购。

    2010年前后,我回到北京,在中关村租了一间单间,为毕业论文做了一年的田野调查。除访谈外,也参加了许多书店的讲座和读书沙龙。当时,我在单向街书店的蓝色港湾店听了一场杨奎松教授主持的沙龙。现场的状况非常震撼,里里外外全是人,提前半小时到,就已经没地方坐了。

    我还去北京西单对面的三味书屋书店听过几次讲座。有一次,人民日报社已经退休的一位评论员来到现场,分享了“中国思想界的几种潮流”。与单向街书店不同,三味书屋的听众,大多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把毕业论文的标题都想好了,就叫“富有活力的中国知识界”。

    放到现在,这些都是很难想像的事情。

    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思想氛围,离不开大学承担的角色。

    大学作为所谓的“象牙塔”,也在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它还能不能回归它自身的角色,让年轻人能够抛开一切功利的想法,带着一个“理想主义”的态度,来阅读人类文明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我想要做的,就是重建这样一个还有可能的阅读空间。

    现在,我在学校开了三门课。其中,知识社会学是为硕士和博士所开的,社会学原著选读、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两本课则面向本科生。我的课上都尽量不用教科书,就是让学生读原著。因为这样,它们成为了院里阅读量最大的课。一门课下来,学生至少需要读十几、二十本书。

    课程之外,我还在院内组织了一个读书会,二十来人的规模,每两个礼拜读一本书。所有的研一学生都必须参加,至于到了研三的学生,我也理解他们要忙毕业论文、忙找工作,就不做强求。读书会的形式有意避免了一个个上台做报告的刻板流程,就是让大家一块坐下来,自由地交流关于书的各种想法。

    我们尽量做到一个学期有一个主题。比如上学期,我们围绕的是历史社会学的主题。主题的设定跟课程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一同讨论出来的。读书会也对外开放,经常会有些其他专业,包括校外的学生前来参加。

    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思想氛围,离不开大学承担的角色。在高校培养阅读的氛围外,我也很希望在它与更大的社区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哈佛大学的那两年,我去费正清研究中心听由傅高义教授主持的讲座,经常会看到不少中老年人的面孔,他们都是附近的居民,看到讲座信息,有感兴趣的,就来了。在北卡罗来那和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我发现,图书馆的书也都是对周围居民免费开放的。然而很遗憾,我们的大学和周围社区之间,普遍都存在着一堵无形的墙。

    值得欣慰的是,我所做的努力已经影响了不少学生。在我的鼓励下,一些学生还自发组织了一个读书会,已经坚持了一年多。我没有实际参与在内,但关于读什么,他们有时也会向我征询意见。

    每个学者都有他们自己的追求,各种形式其实都无可厚非。但对我自己来说,让我的青春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这才是最令我享受,也最让我感到价值的工作。

    你从阅读里获得了哪些力量?欢迎评论。

  35.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方略——《New Slave》

    这才是真正的华语rapper啊,向他致敬。

  36. libgen 图书馆革命
  37.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豆瓣不存在的影视015】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达赖的一生》(1997)

    编者按:这个系列帖子是对「豆瓣不存在的书影音」中影视部分(换言之即中国禁片)的扩充(补充剧情简介和资源下载)。如果你有原表格中未涉及的影视,欢迎在下面评论,同时欢迎就本片发表影评。资源链接主要来源于世界上最流行的BT站,如YTS, The Pirate Bay, 1337x, RARBG等。此为第十五篇。


    剧情简介

    讲述一个出生在牧民家庭小男孩,被寻找转世灵童的人发现并确定为未来的达赖,当其继承前代达赖衣钵后更显示不同凡人的天赋。而后其便在拉萨学习经文,并且有机会接触外界文化和思想。当其还羽翼未满时当时的摄政王企图夺位,好在衷心辅佐他的人平除了那次危机。

    但是这时的历史已经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中国成立了,要求收回西藏,他不想人民流血而采取非暴力的不合作方式,包括去北京会见毛泽东,接受思想教育。这时达赖向周围那些大国四处求援但无人应答,根本无法拒绝解放军入驻西藏的要求,接着辅佐的人们也相继离他而去,最后他在困顿交加中离开了西藏。


    被删除原因推测

    片中采取同情西藏的视角,反映中共武力侵略的暴行。

    史柯西斯曾經在 1999 年出版的《馬丁史柯西斯:訪談》(Martin Scorsese: Interviews) 裡說過,

    「西藏人的自治制度非常糟,這需要改革,但是(中國)有必要殺害那麼多西藏人嗎?有必要毀掉那麼多西藏寺廟嗎?這是有必要的嗎?聽好,因為我們現在與中國有很多貿易往來,所以我們一定要小心,因為當我們與中國不往來時,他們可以變得非常恐怖──毛澤東幾乎就是人民唯一的最高領袖。」


    BT下载

    字幕下载


    相关评论

    本片是由迪士尼出品的,本片发行后激怒了中共政府。借此回顾迪士尼和中共政府的关系变化是一个角度。

    迪士尼的魔法在中国失灵(上):挫败与妥协

    迪士尼的魔法在中国失灵(下):同床异梦

    那些年,馬丁史柯西斯、迪士尼、與中國政府的黑歷史:當東方巨龍甦醒,小老鼠絕體絕命

  38. libgen 图书馆革命
  39.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上海死难者名单。

  40.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 Frankie Valli

  41.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由100多个片段剪辑而成的上海封城纪录片

    https://twitter.com/YaxueCao/status/1512810094051930117

    #上海封城 我们把100多个来自上海的视频、音频、照片连成了一个片子。各种人,各种经历,各种场景,一幕一幕看,产生的是全景和立体感受,会触发很多感情和思考。77分钟。英文字幕。

    #油管立刻给片子上了年龄限制。莫名其妙!

    youtu.be/6t0Vymq8AH4

    因为油管原链有年龄限制,可在镜像列表择一观看或下载:

    https://redirect.invidious.io/watch?v=6t0Vymq8AH4

  42.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 Frankie Valli

    很欢快的一首歌,记得电影《颐和园》和《猎鹿人》里都作为配乐出现过。

  43. libgen 图书馆革命
  44.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清华大学近期涉校舆情主要特点

  45. libgen 图书馆革命
  46.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解析英国诗歌大赛冠军叶晋玮Eric Yip的获奖作品《摩擦音(Fricatives)》(转载)

    @natasha #183701 著名的《春逝》呀!尤其最后两句:

    If I should see you, after long years.

    若我会见到你,事隔经年。


    How should I greet, with tears, with silence.

    我该如何致意,以眼泪,以沉默。

  47.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更隐私友好的 Google/Youtube/Reddit/Twitter/Wikipedia 镜像列表(新增 Zlibrary)

    @Medussa #183150 @tinypaper #183266 奇怪,怎么就没人做墙外中文媒体的镜像呢?

    比如简中赛博坟场和中国数字时代,应该以容易fork的模式持续地做镜像。

  48. libgen 图书馆革命
  49.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复旦大学关于新冠疫情期间宿舍楼封锁的宣传

  50.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解析英国诗歌大赛冠军叶晋玮Eric Yip的获奖作品《摩擦音(Fricatives)》(转载)

    谢谢分享,年少有为啊。

    娜娜喜欢哪位英国诗人?我想起有部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休•格兰特主演),里面那首W.H.奥登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