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文

西方世界的东方印象(一):丝绸之国和瓷器之国

natasha 饭姐

文/ natasha

按: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一)丝绸之国和瓷器之国;(二)中国风和日本风

一: Serica: 丝绸之国

早在公元纪年之初,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往来已经相当频繁。公元97年,班超派遣一位使节从突厥斯坦的边境出使到大秦的边陲,很可能就是叙利亚。此外当时还出现了一条穿越亚丁湾的海上路线。在几乎同一时期,一个匿名的罗马作家提到了这两条路线。他写道,过了Chryse (今天的缅甸和马来半岛),就是Thin(即中国),那里就是大海的尽头。从那里,生丝和丝绸经陆路运出Bactria和Barygaza, 或者从水路经过恒河到达Limyrice。但是要到达中国很不容易,从中国来的人就更罕见了。

罗马商人利用贸易通路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丝织品。轻薄、透气又舒适丝绸服装在罗马非常流行,然而人们对它的看法却是毁誉参半,Seneca就表示:“我注意到丝质衣服-如果你们还能把它们叫做衣服的话-丝毫不能对身体或者对穿着者的端庄举止提供保护。穿上那种薄纱,没有一个女的敢说她不是裸体的。”

在罗马丝绸服装持续流行三个世纪后人们发现不仅贵族使用丝绸,甚至低很多的阶级也开始消费丝绸。在罗马消费的丝绸大多数是从中国进口的生丝,在叙利亚织成轻薄的丝绸。而叙利亚纺织工人也刻意模仿了中国丝绸的图案。

二:China: 瓷器之国

大约中世纪的时候,有少量的中国陶瓷运到了欧洲,但是并没有什么有组织的大型贸易。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提到过一次中国瓷器,但着墨寥寥。马可波罗本人也没有带回任何确凿的中国纪念品。威尼斯的马可波罗博物馆里有一件据说是他带回来的瓷器,但来源很可疑。

确切的有关中国瓷器的纪录还要晚一些。15世纪的时候,埃及的统治者们把中国瓷器当作礼物送给威尼斯的总督们。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Giovanni Bellini在他的名作《众神的盛宴》中画出了青花瓷碗,这很可能是他从某个总督的收藏品里得到的灵感。

1498年,达-伽马的航行重新开启了到东方的海上路线。此后运动欧洲的陶瓷数量越来越多。在欧洲的王室中形成了收藏陶瓷制品的风潮。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收藏了不少于三千件的陶瓷。不少王室贵族还拥有自己的陶瓷厅,并请著名的建筑师来进行设计。由于欧洲对中国瓷器的需求如此巨大,中国的陶瓷工人们开始特意为欧洲市场生产陶瓷。在开始的时候,陶瓷的图案和形状都是中国本土的,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欧洲客人们开始提出自己的需求和设计(比如纹章瓷,即绘有贵族家族纹饰的瓷器),由中国工人制造出成品。

在16世纪末,欧洲人也尝试自己制造瓷器。大约在1575年,美第奇大公爵Francesco成立的陶瓷工厂开始仿制中国的青花瓷。上面的图案颇有伊斯兰风味。然而美第奇陶瓷的颜色和硬度都无法和中国陶瓷媲美。

三 东印度公司

航海大发现刺激了东西贸易的发展。葡萄牙人率先来到中国,并于1557年,得到了中国官方许可,在澳门设立了贸易据点。尽管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荷兰人还是想方设法冲破封锁线,在台湾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荷兰人还设法在日本取得了垄断性的贸易地位,在长崎边上的出岛设立了长期贸易据点。

17到18世纪销往欧洲的所有日本瓷器和漆器都是由他们运输的。例如著名的“伊万里”陶瓷。荷兰人在日本的贸易垄断地位一直到19世纪才被美国等国家打破。

在中国,从1757年开始,乾隆皇帝下令封锁全国对外口岸,今保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这就是一口通商。广州的外国公司集中在一起,包括美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丹麦、法国、瑞典、荷兰、葡萄牙等国。有十三个洋行(买办)专门办理洋务贸易。

从广州出口到欧洲和美国的商品不胜枚举,有瓷器、丝绸、家具、壁纸、象牙制品等。由于广州贸易的发达,带动了广州本地的手工业,广彩就是以出口为目的应运而生。

好啦,上文讲的是中国和日本的原装产品,很快欧洲人就开始进行各种魔改仿制了,下篇将会讲欧洲的“中国风”和“日本风”。

下篇:西方世界的东方想象(二):中国风chinoiserie和日本风Japonisme

菜单
  1. falsehippo  

    美美地点个赞

  2. 花鸟风月 绿茶
    花鸟风月   无论如何,都请你不要抛弃掉清澈的眼神。

    给娜娜点赞!

    欧洲客人们开始提出自己的需求和设计(比如纹章瓷,即绘有贵族家族纹饰的瓷器),由中国工人制造出成品。

    这里我不太明白,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呢?产地是在中国吗?如果是的话,欧洲人的需求(订单)是以怎样的过程传达到中国的呢?

    广彩就是以出口为目的应运而生

    嗯......可以理解为广彩是迎合西方审美特点的产物,就像是外国中餐馆里被本地化的中餐一样的东西吗?广彩在清朝有没有内销渠道呢?

    抱歉问题有点多哈! 期待下篇!超期待~

  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花鸟风月 #179472

    这里我不太明白,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呢?产地是在中国吗?如果是的话,欧洲人的需求(订单)是以怎样的过程传达到中国的呢?

    产地是在中国(一开始是景德镇,后来以广彩为主)。欧洲人通过海路抵达中国,将他们的需求(有时候是欧洲的印刷品图样,有时候直接是欧洲人绘制的瓷器纹样图纸)交给中国的商人和工人。

    可以理解为广彩是迎合西方审美特点的产物,就像是外国中餐馆里被本地化的中餐一样的东西吗?广彩在清朝有没有内销渠道呢?

    广彩出名的纹样是”织金彩瓷“,色彩非常斑斓甚至过于繁复,这是为了品味上迎合西方,中国传统上就算有复杂的纹样,也不会这么金碧辉煌,中国人会认为太”土豪”气。广州毕竟不是产瓷基地,一开始是景德镇生产素瓷再运到广州进行绘制,后来干脆就在广州本地生产。但不管怎么样,广彩瓷从瓷器品质到绘制水平,都比不上景德镇。广州一口通商是从1757到1842,后来就五口通商,广州失去唯一港口优势地位,手工艺生产和出口都大幅下降。可以说,广彩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到清朝结束之前,是为了出口而生,以出口为主,后来就算在国内销售,也不是主流。

  4. 花鸟风月 绿茶
    花鸟风月   无论如何,都请你不要抛弃掉清澈的眼神。

    @natasha #179495 哎呀,突然想到,广彩卖给乾隆应该会卖得不错?

  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花鸟风月 #179585

    乾隆爷虽然喜欢复杂的设计和工艺,但对品质的要求不会下降。景德镇有官窑,专门生产御用瓷。广彩到底还是太糙了些。如果看实物,会看到广彩在质地和添色上的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