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时政

“觉醒主义”: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by Hans-Georg Moeller

那喀索斯 顧影自戀
那喀索斯  ·  2022年1月27日 Love as a narcissistic misrecognition which obscures the truth of desire

频道Carefree Wandering 的主讲是澳门大学宗教与哲学教授Hans-Georg Moeller。一年前其频道刚开时的几个视频直指跨性别哲普视频主Philosophy tube视频中包括康德在内的一些错误之处,后期又制作了多期视频批评当红心理学家Jordan Peterson并引来了Jordan Peterson本人进行互动,最近又点评了热门影视《鱿鱼的游戏》和《不要抬头》。

本文为其频道视频的转译。

youtu.be/GnUqrF9mAA8

警告:

此视频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并推广此频道而制作的。

你所使用的平台(YouTube)是被设计成故意让人成瘾,并以此挖掘你的数据从而获取利润。

在我们上一期关于康德道德的视频评论区里所提的问题鲜少有关康德,而更多地集中在我在视频末尾所提到的德里克肖万和觉醒主义。在此我引用其中两个评论,其中一个来自于Luis Soto:“我觉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对觉醒主义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另一位Rob Wickline的说道:“我很想听听你对觉醒主义问题本质的更多深入剖析”。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下吧。尽管那本来是一个关于康德的视频,但有关觉醒主义的评论充分体现出这个话题与今天的生活多么地紧密相连。我认为西方社会已被觉醒主义牢牢控制。我们几乎在媒体上每天都处处可见。它定义了人们的所爱所恨。例如在北美基本的政治社会分裂是进步派中的反川和保守派中的挺川存在分歧。这就有点和赞成觉醒主义和反对觉醒主义的人之间的分别类似。

从我的个人经验举一个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进行影响的例子。在学术界尤其是北美,如果你想申请职位,你一定会被要求提交一份多元性声明吧。你不应该在这份声明中去批判性地评价多元性甚至提出必要性的质疑,这不会帮助你得到职位。尽管这将对你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份多元性声明在实际功能上是一种觉醒话语的练习。我认为觉醒主义这个概念仍然被一些知名的思想家所错误地理解,譬如像将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标签贴在觉醒主义脑门上的乔丹皮特森。这就是我在这个视频中要进行批判的点,并且我将试图提供另外一种对于觉醒主义为何物的理解。

正如其它人曾经提到过的,我认为它在基本功能上作为一种新的公民宗教,从北美和西欧传遍全球。让我们先对觉醒主义下一个初步的定义,我们可以先看维基百科对它的描述。维基百科基本上将觉醒主义定义为一种公共话语,我所引用的部分是关于种族平等 和其它社会差异诸如LGBTQ、女性移民和其它边缘化群体歧视的部分。尽管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但它仍然忽略了我所认为觉醒主义最关键的部分——它是以身份政治作为基础的。身份政治基本上一种为赋予个人身份而进行斗争的政治手段,它通常正是基于维基百科提到的那些方面,诸如种族、性别、性取向以及宗教。

身份政治因此就有点类似于觉醒主义的前身。而身份政治自197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了。在过去十年中对身份政治的批判也不绝于耳。我想指出一个例子,中左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Mark Lilia 在2017年出版了《The once and future liberal after identity politics》。在2017年, Lilia 认为身份政治基本上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我认为很明显的是身份政治远远没有结束。它演变成新的东西,变成更激烈和更广泛的东西。所以我想说觉醒主义是身份政治复仇的归来。那么给觉醒主义下一个初步的例子外的定义。我们可以说觉醒主义是一种更新了的强化了的身份政治形式,在西方社会的所有领域都存在,诸如:政治、媒体、广告、体育、艺术、教育甚至军事。

与其对觉醒主义进行理论上的阐释,我们不如来看一个例子。中情局所发布的一则招聘广告内充斥着觉醒主义。实际上这个视频招致了非常多的负面评价,我希望你能实际去看一下。视频的主角是一位自我认知为女性的千禧年顺性别非白人,她穿着女性主义的T恤很明显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她谈到了她的移民背景以及焦虑症,以及她并不苗条。最后在结束时她说她是“毫不掩饰的我”,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短语。这基本上就是对个人身份认可的声明。她是一个融合了众多觉醒标签的模范,这显然是为了表明中情局在拥抱多元价值。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这个中情局的视频招致了许多非议。有很多观众都指出了其中的悖论。第一个我想引用的是 Patrick Perry说的:“她说她不是一个给每个框框都打勾的循规蹈矩者,与此同时她在她所有的身份框框里打上了勾”。这确实展示出了觉醒主义的一个悖论即这些“个人身份”实际上从来就不是“个人”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公共话语所提供的,仅仅展现为我所提到的种族性别等几个特征有关。

第二个观点来自于mr taldu 24,他在评论中写道:“所以他们现在会穿着女性赋权以及BLM的T恤来折磨拷打犯人,这可太棒了。”这个观点指出了一个事实,即觉醒主义做了某种道德上的粉饰。它把道德上有疑虑的,有时甚至是根本不道德的东西道德化。因此,我们在这里看到中情局以一种道德完备的形象出现,即使它以折磨虐待人而闻名。

我想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觉醒主义是否是左翼。如之前所提到的,觉醒主义的著名反对者比如乔丹皮特森以及唐纳德特郎普都来自于保守主义或另类右派立场。他们共同的特征都是坚定地反对左派。因此觉醒主义是左派的说法被右派所坐实。但我想挑战这种说法。

这导致了一个不幸的结果:人们对批评觉醒主义感到不舒服。他们甚至不喜欢去用这个词,因为他们认为它太消极了,他们认为这是右派才会使用的。这一点在Minch 333给我们视频的评论中就可以看出来:“我希望这个频道不要掉进反动的兔子洞里去”,而在当时我暗示了要对觉醒主义进行批判。

如果你说一些关于觉醒主义的批评,人们就会自动地把你放到某种右翼的分类中,这也是我今天想强烈质疑的地方。然而,从技术上讲,我认为我们也许可以说觉醒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左派的。因为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如果你看一下如今在北美和欧洲存在的左右政治分歧,那么显然左派的人更接近于觉醒主义,右派的人更反对觉醒主义。

因此,至少在西方它确实与当今实际政治舞台上的左和右的区别相对应。然而,我想说的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是左的含义已经随着觉醒主义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觉醒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再是左翼的左翼,而是一种后左翼。 简而言之,在传统上用左派和右派这些术语来进行基本的政治区分时,也就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左派或左派的概念表示那些更强烈的共和主义,而右派的概念表示那些对君主制或贵族制更友好的人。因此,它与基本的政治或宪法区分有关。

但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左派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中发生了变化,更多地成为一种社会经济上的定义。所以简单地说,左派更接近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它批评资本主义并支持工人阶级的事业,而右派则赞成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往往坚定地反共。所以左派的概念从一个以政治上的共和主义为重点的想法变成了一个更注重阶级的社会经济上的想法。

现在我们看到了第三个转变,带有身份政治和觉醒主义的左派不再以政治为主要纲领,甚至不再着眼于经济。相反,正如身份政治一词所显示的,它已成为身份认同导向的。这是中情局广告中那个女人所说的短语,这是关于毫不掩饰的我。是关于语言的使用、合适的个人代词、个人化的性行为和其他与毫不掩饰地做自己的能力有关的事情。

然后,为什么觉醒主义不跟宪法问题挂钩,也不再跟社会经济问题关联,而是关乎于身份认同。为什么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左派?好吧,首先,正如莉莉娅所说,这是超个人主义,而不是普通的社区主义。其他自由主义的中左思想家也提出了类似的批评,kwame appiah在他的新书《2018: the lies that bind 》中进行了重新思考。

所以他们都指出,觉醒主义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元素,而不是共同主义元素,所以这当然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左派。其次,这也是我比较赞同的来自左派的批评,即它忽略了阶级问题,忽略了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这种对身份政治的批评是由最著名的左派公共知识分子如诺姆-乔姆斯基或拉沃-齐泽克提出的。我在以前的视频中提到的一些人也提出了这种批评,比如说Walter Ben Michaels和Adolf Reed JR ,他把身份政治和隐含的觉醒主义称为新自由主义中的左翼。

我认为觉醒主义比传统意义上的左派更为新自由主义这一事实也反映在我之前提到的一个现象中,即像Jeremy Corbyn或Bernie Sanders这样真正的左派政治家被他们自己的政党排挤,他们被更觉醒同时也不那么左的候选人所取代。因此,身份政治和觉醒主义是关于个人身份的肯定,是关于毫不掩饰地做自己。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种新的意义上的左派,比过去的左派要少一些左的成分,或者说就是后左派。它更多的是创造身份档案,而不是为一种不同的国家或经济模式而奋斗。与此直接相关的第二个更具体的问题是:"洛克式自由主义是文化马克思主义吗?"。这是被乔丹皮特森多次所提及的。而且它也被特朗普等人采用。但正如我所说的,他们错误地将觉醒主义贴上了硬左或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标签。

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矛盾体。马克思主义不是关于文化斗争的,而是关于阶级斗争的。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关于上层建筑的文化,而是关于社会经济基础的结构。生产资料作为基础建立并支持着文化。所以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矛盾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到,觉醒主义绝不是马克思主义,它早已被深深嵌入并支持资本主义。现在基本上几乎每一个品牌都已经成为用脚投票。这是一个主要的营销工具。而营销和广告是资本主义的核心所在。

这甚至被用到了军工联合体和CIA的视频上。所以我认为很明显的是,不是左派用觉醒主义颠覆了中情局,把它变成了一个左派组织。相反,觉醒主义为资本主义和支持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如中央情报局)提供了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适当的机会,来颠覆左派思想。因此,在这第二个问题中,再一次提到彼得森说觉醒主义其实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这种说法不仅由乔丹-彼得森说过,一位读者向我推荐的《玩世不恭的理论》这本书同样也曾提出的。

我认为这种说法同样是有问题的,甚至是错误的。因为后现代主义,如果你允许双关的话,在本质上是非本质主义的。它真的颠覆了任何类似基本身份的想法,而基本身份是身份政治和觉醒主义的核心。后现代主义认为身份是社会建构的,是流动的,而不是真正内在地构成某人的东西。

此外,后现代主义避免了简单的二元对立,而这种对立在觉醒主义中是非常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几乎不认同任何无条件的价值。不承认普遍的价值等级制度。后现代主义有一种强烈的非规范性倾向,而觉醒主义是极其规范的。第三,后现代主义中没有元叙事。尤其是没有关于救赎的叙事。这里有多种不可比拟的观点悖论。后现代主义本质上是非意识形态的,而觉醒主义则具有强烈的救赎性,基本上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型主要叙事。

所以我认为 “觉醒主义” 和 "后现代主义 "是完全不同的。但必须承认,某些后现代主义的术语已经混入或被 “觉醒主义”占用。这就是为什么它经常被错误地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要使用觉醒主义这个词呢?这是一个负面的词,它主要是由右翼的人使用的。我的有一位观众指出了这一点,我在这里引用frank mcmanus的话说:“我刚刚在谷歌上搜索觉醒主义,所有最主要的结果都来自美国右翼的信源。”

然而,尽管我对觉醒主义的批判并非来自右翼的角度,但我确实喜欢这个词,因为 “觉醒主义” 是这些术语中唯一不同于身份政治或不同于政治正确、不同于道德信号的术语,它具有非常强烈的宗教内涵,它意味着觉醒。因此,这表明我认为觉醒主义的核心基本上是一种公民宗教运动,它是一种世俗的觉醒,某种程度上是美国文化中早期大觉醒的传统。

因此,实际上觉醒主义这个词与右派人士本来的意图相反,你甚至可以用它来暗示对宗教的批判。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这个词的原因。现在我的核心论点是,今天的觉醒主义是西方的公民宗教,它结合了两个元素:传统的美国公民宗教和德国的内疚自豪感。

我先讨论美国公民宗教,然后再讨论德国内疚自豪感。有一篇关于美国公民宗教的优秀文章,由罗伯特-贝拉在1967年写的,叫做《美国的公民宗教》。贝拉从让-雅克-卢梭那里得到了公民宗教这个词,并且像卢梭一样把它设想为一种共同的具有某种国家基础性影响的精神政治道德愿景和意识形态。他正确地指出,美国的公民宗教不仅仅以基督教为基础,而且还以我们在《美国独立宣言》等重要基础文本中发现的世俗思想为基础。贝拉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其他人的观点,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我在此引用:

它说至少自19世纪初以来,公民宗教主要是积极的、道德的和社会的,而不是沉思的、神学的或内在精神的。因此,公民宗教基本上代表了从严格的拥有超越性价值神学到积极的道德主义和社会运动的转变。现在,美国的公民宗教包括什么呢?它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元素,对自由和私有财产的关注。一种平等意识,追求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的进步繁荣,一种务实的乐观主义,奥巴马著名的口号 "yes we can "也体现了这一点。

它与国家命运感结合在一起,有一种传教士的热情,应该指导整个世界。美国的想法是某种形式的自由灯塔,其作用基本上是解放每个人。贝拉指出,这种美国公民宗教有不同的形式,他认为一个是积极的,一个是消极的。因此,它可以,而且它也同样为60年代和70年代的民权运动提供了养分。同时,它也为越南战争提供了养料,正如你所知道的而越南战争本应该是解放越南人民的。

因此,美国公民宗教显然有不同的教派。一个是比较共和的,一个是比较民主的,一个是比较进步的,一个是比较保守的,一个是比较左的,一个是比较右的。贝拉强烈同情比较进步的左派教派,实际上强烈反对越南战争。他试图用公民宗教来反对越南战争,同样,今天我们可以说,一般来说,美国的公民宗教作为一个整体,同样影响着黑人生活问题运动和反恐战争。然而,在这个公民宗教中有两个不同的教派,一个更强烈地支持BLM,另一个更保守地支持反恐战争。

我认为很明显的是,以民权运动和女权主义为代表的这种积极的个人主义的新左翼美国公民宗教是在1970年代在美国引起身份政治的原因,而这又反过来在后来引起了觉醒主义。因此,美国公民宗教,特别是其进步的新左翼教派是后来构成觉醒主义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当然,德国的情况与二战后美国的情况非常不同。德国输掉了战争,它被指控犯有种族灭绝罪,国家最终被分裂。战后两个不同的德国对其法西斯历史的反应非常不同。共产主义德国把自己定义为反法西斯。政府说我们和法西斯没有关系,我们是受害者,我们的领导人自己也被纳粹迫害了。我们实际上把德国从法西斯主义中解放出来,所以我们绝不是在继续法西斯政权,我们是反法西斯主义者。而在西德,情况有所不同,西德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它是纳粹德国的一个继承国,但它也当然承认纳粹德国基本上是一个巨大的罪行,所以西德采取了以下策略。其基本上是承认罪行,但同时试图偿还债务。因此便有了这样的想法,即德国可以以某种方式划出一条最后的底线来努力偿还所有债务。

1989年后,苏联解体,德国统一,冷战结束,德国得到了统一。很明显,这两个战略不再起作用,然后制定了一个新的战略。这个战略我认为完美地体现在统一后德国的新首都柏林市中心的新国家象征,即大屠杀纪念馆。 大屠杀纪念馆代表了这种新的理念:是的,我们接受了我们的罪责,但这是一种永远无法偿还的罪责,它永远不会消失,这是我们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的罪责,我们也会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通过承认这种巨大的内疚感来定义自己,我们基本上为它承担了永远的责任。

这就是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大屠杀纪念馆所象征的。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奇迹般的转变,即通过承认最严重的罪行,而这种罪行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从来没有人承认过自己犯了这样巨大的罪行,从来没有人承认过自己的罪行。德国以一种自相矛盾的方式再次变得道德高尚,因为我们的罪行比其他人更严重,我们对罪行的承认也比其他人更严重。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变得比其他人更有道德感,我们可以为能够接受如此巨大的内疚而感到自豪。因此,内疚的自豪过承认罪责,实现矛盾的救赎和道德上的升华。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 “觉醒主义”到底是什么。它既不是文化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后现代主义的左派。从本质上讲,它代表了将德国式的内疚自豪感纳入身份政治,这种情况发生在1989年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共产主义崩溃之后。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它反对诸如白人至上主义之类的东西,但它实际上具有深深的白人特权。它植根于基督教。它植根于西方的个人主义。它在很大程度上植根于西方关于奴隶制、殖民主义、大屠杀等等的历史经验。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称它为白左。所以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它被清楚地看作是一种西方现象,因而也是一种白人现象。基本上包括通过对诸如大屠杀或在美国的奴隶制等内在的自我愧疚感来占据道德制高点。

于此同时,有一个重要的聚焦视点是身份认同。今天,身份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创建档案来策划的,我在最近刚出版的《you and your profile》一书中详细谈到了这一点。因此,它的功能是为个人和组织(中情局)创建身份认同。 那么,什么是档案?档案是公开展示的个人形象,一旦你得到积极的反馈,你就可以得到认同,你就可以将其内化。我们在关于哲学频道philosophy tube的几个视频中也做了相关内容。所以这使我们现在对什么是觉醒主义有了一个更新和更复杂的定义。

觉醒主义是一种公民宗教,结合了美国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德国的内疚自豪感。它以身份政治为基础,也来自身份政治,注重建立身份档案。它现在已经渗透到西方社会的所有部门,政治媒体广告体育艺术教育军事等等。那么,觉醒的宗教性是什么?首先,强烈强调内疚和救赎,类似于基督教,强调承认内疚,并希望通过这种忏悔获得救赎。第二,非常强烈的教条主义。对公共言论和思想有一定的禁忌。例如,幽默性变得越来越令人怀疑。正如我在谈到德里克-查尔文审判时指出的那样对于惩罚的偏好。所以基本上所有这些现象,我们现在都可以称之为或与所谓的取消文化相联系。

第三,形成一种分裂的道德主义。耶稣基督在《圣经》中说,谁不支持我,谁就是反对我。他们有点类似于觉醒主义。没有多少中立的空间,没有围墙,你要么支持它,要么反对它,这创造了一个非常二元的好坏区分,我们之间没有多少中间地带。因此,它基本上表现为传统的美国公民宗教之间日益敌对的分裂,即没有内疚感的特朗普主义和有内疚感的沃克主义。我们也看到了一个非常强烈的象征性斗争,就像美国的雕像和纪念碑的冲突,觉醒的人想拆掉纪念碑,而特朗普说这不能做。所以觉醒主义想要承认和归罪,而特朗普主义则希望基本上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内疚进入美国公民宗教。这就是道德信号的概念所指向的。这也正是我们所看到的,我在视频的开头举了这个例子。当你在学术界申请工作涉及到多样性声明时,你必须证明你愿意顺从。

因此,这里存在着某种形式的系统性虚伪。我们有所有觉醒的名人,也包括中情局的视频,这些视频基本上被轻易地视为强迫性声明,因此其可信度受到质疑。因为它们似乎只是一种如我所说的仪式性的符合。第四,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洗礼,也是通过中情局的广告来体现的,这也是基督教在19世纪和更早的帝国主义时期的作用。带来士兵和殖民地财富的船只也带来了《圣经》。同样,今天的中情局不再接受基督教,而是接受觉醒主义,所以它为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机构创造的道德形象服务。

第五,使得一种强烈的个人内化通过觉醒主义成为可能,就像在宗教中。它使某种原教旨主义成为可能。它使狂热成为可能,例如,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这是个了不起的声明。他说,他的一个家庭成员成为了重生的基督徒,这在某种程度上摧毁了这个家庭。我想在觉醒主义上我们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这当然不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在某些人身上,原教旨主义滋生了狂热,并导致我们可能称之为个人的过度内化。然后第六,当然它有助于创造一个公共身份,某种形式的公民宗教归属成为可能。

一方面,这与传统宗教相似,在传统宗教中,你也可以通过公开采用一种信仰或公开宣称一种信仰来定义你的身份。然而,现在这当然发生在一个非常不同的环境中,正如我喜欢说的,它发生在基于特征的身份基础上。因此,不再有什么通过去寺院和阅读《圣经》中的文字来创造一个身份僧侣和非僧侣。现在,你通过成为Youtuber和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交流来证明你与觉醒主义的关系。现在我们仍然可以问,觉醒主义难道就不是正确的美好的事情吗?我是说,像贝拉和罗索这样的人也认为,如果做得好的话,公民宗教基本上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所以我们可以说,是的,觉醒主义是完美的,它创造了公众对正义平等人权的热情,但我的意思是基督教也可以被认为是所有伟大的,毕竟你知道它创造了对爱与和平的热情。然而,事后我们也知道基督教创造了很多问题,战争甚至种族灭绝的原教旨主义等等。

我认为重要的是要看到,正如基督教没有发明爱与和平一样,觉醒主义也没有发明正义和平等。我认为可以说,基督教在某种程度上挪用了爱与和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垄断了爱与和平,从而将一种教条式的信仰体系强加给它,不仅导致了战争和狂热。 许多人都指出了基督教的这些问题,如19世纪的尼采和最近的萨姆-哈里斯,指出基督教的这些问题当然不是反对爱与和平。

正如反对某种形式的宗教挪用对爱与和平的腐化。同样,我想指出作为公民宗教的觉醒主义的问题,当然不是反对正义和平等,而是反对公民宗教的挪用甚至垄断。在最后总结,我想也许在这个以觉醒主义为主要形式的大觉醒时代。正如我在之前的视频中指出的,我们可能再次需要第二次启蒙运动。我们可以记住Khan对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的批评,并要求哲学不要成为觉醒主义的婢女。它的工作不是废除觉醒主义,而是批判性地阐明它,质疑它。这样,它就不会使你变成原教旨主义的狂热者。

菜单
  1. ToTheMoon  

    文中提到的CIA招募广告:https://youtu.be/X55JPbAMc9g

    一个小错误:其中的女性是顺性别(生理女性)而非跨性别。她强调的是她作为女性、拉丁裔、移民后代的身份。

    文中说觉醒主义是以身份政治为基础的公民宗教,我同意。

    宗教的作用之一是对世界与自我提供一种解释,为人提供归属感;觉醒主义亦然。在觉醒主义中,人被归纳为各种标签的集合,世界被归纳为标签群体的集合,个体归属感来源于标签后的群体。

    例如“我是谁?”这个问题,觉醒主义的回答举例就是招聘广告中的那样:“我是顺性别异性恋女性,拉丁裔,移民后代,母亲。”个人的归属感来源于自我作为顺性别、异性恋、女性、拉丁裔、移民后代、母亲等身份标签。

    因此觉醒主义看似张扬个性,其实是一种不彻底的个人主义,因为在觉醒主义视角下,一个人需要倚靠在各种群体认同上才能被定义。

    以群体认同作为身份解释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解释的模板化。对“我是谁?”这个问题,如果必须要强调自己的性别种族等身份标签才被主流文化接受,那绝对是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背道而驰的。

  2. 那喀索斯 顧影自戀
    那喀索斯   Love as a narcissistic misrecognition which obscures the truth of desire
  3. falsehippo  

    非常非常非常好的一篇文章,极富洞见,非常非常非常感谢你的推荐。

    即使我个人十分厌恶,但我不得不承认jordan peterson(为什么youtube总是要把他推荐给我?)等保守派思考者对woke culture的批判部分在理。

    在过去,人能用生下来自动获得的单一符号定义自己;如今我们可用来定义自己的符号更多了,符号也更具有流动性。简便“经济”的身份标签,帮助人们规避了对自我的更深层次探寻,不过是缓兵之计,把不可避免的身份崩溃向后推延,把问题再次留给下一代解决。(讽刺的是,jordan peterson在批判身份政治的同时,很喜欢带上70年代美国intellectual的facade)

  4. Albert_Ong   Thatcherite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5. Neko 守序善良
    Neko   人类社会永远在变化。
  6. NoStepOnSnek   一个政治系统的根本特征取决于其个体成员的暴力能力

    I will read this eventu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