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生活

【记忆】由网抑云一词说开去

Neko 守序善良
Neko  ·  2021年12月30日 人类社会永远在变化。

网易云怎么就被叫做网抑云了呢?

如果去按照时间检索,大约会追溯到2020年后,描述在网易云的歌曲评论区,常常顶起各种失意小短文。而算法又鼓励相似的人的聚集,故而得名。

时间上,它流行于武肺之后。物理隔绝影响了情感交流,强制同处一室加剧可能的矛盾,封闭滋生绝望感。

它的涵义本身,也许是一个有关注意力和算法的问题;人生过于苦难以至于有足够多的不开心的人。有趣的是,同期正能量这个词很流行。赢。从内赢到外,从一个胜利到下一个胜利。作为展现人失意的,难过的,消极的一面的代表,再次受到溅射伤害。假如不巧被关照,还会直接消失。

后64时代的人应该有许多类似记忆,开心快乐、乐观积极充斥着守则,在商言商、一切向好是宣传的主旋律。它继承了“增长”的宗教特质,绑架着群体。讲台上的人士一直成功,主席台上的人永远正确,聚光灯下人永远年轻。这些符号保持精致,狂欢达旦。这几乎成了一种绑架,挤占人的注意力,剥夺着人表达悲伤的权利。

可是,把目光从那装饰的幕布上移下,日常的庸俗足够消磨宏大。低头,默哀的姿势不足够描绘人的渺小。俯下身子,Neko闻到土壤中的血腥味。它们也该有权被称为真实。

我几乎能回忆起那些班主任叫我去办公室谈话的场景:

“Neko啊,你的文字也太消极了!”

菜单
  1. arisu 中间偏左人
    arisu  

    人一到晚上.....尤其是夜深人静的三更半夜就容易多愁善感。别人怎么样不知道,反正我就是这样......

    一到三更半夜(差不多十一点上床准备睡觉后)就感到心情不怎么样,就想要找人吐一吐或者发个说说什么的.....

    因此我的睡眠质量也差得离谱,现在已经可以达到一晚上两个梦了。

  2.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消啥极?别没事带上我。

  3. 花鸟风月 绿茶
    花鸟风月   无论如何,都请你不要抛弃掉清澈的眼神。

    嗨呀,有时候对网抑云的一部分人,我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

    就像在网抑云的那些太宰治粉丝里,好多人恣意曲解太宰治本身的形象、解消他的复杂性,以此让自己的心理满足。为什么呢?因为自己想要的太宰治是自己脑海里空想出来的那个太宰治,自己永远是自己脑海里那个架空太宰治的头号大粉丝。什么太宰治,不过是自我意识的投射,不过是自己在此情此景想要的自己。现实中的太宰治?麻烦你快点去死。

    于是在个人崇拜的造神运动下,造出的神也被剥离了人性,成为一个个脸谱。

    讲台上的人士,还是人吗?

    主席台上的人,还是人吗?

    聚光灯下的,还是人吗?

    围观群众想要看的不是那个有血有肉,会开心会难过的人,而是自己想要的那个脸谱。进入他们眼里的人,永远会被折射成自己某种欲望的投射。

    这些人整日生活在人群中,除了自己以外却看不到一个人。

    自己把自己隔离成这样,还不绝望的话,那谁去绝望啊。

    所以!不如多来了解一点Humanity。Humanity研究的本质上只有一个字:人。

    (ฅ'ω'ฅ)♪专治一根筋。

  4. 能井 元悪魔候補生
    能井   銀髮赤瞳。筋肉美少女。修復系魔法師。身長209cm。体重124kg。

    网抑云也蛮能折射目前的集体政治抑郁现状。

  5. falsehippo  

    你说得太对了。2021年度最有洞见分析。

    时间、人物、起因、深层原因全部说中,宝贝我太爱你了。

  6.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

    这种失落会持久么?这个世界会好么?

  7. 花鸟风月 绿茶
    花鸟风月   无论如何,都请你不要抛弃掉清澈的眼神。

    @libgen #177217 图书馆同学,请不要放弃希望。

    不要被现实的困难所击倒!尽可能地,保持一颗平常心。墙外论坛里的很多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心里充斥着暴戾、绝望和破罐破摔,所以我一直觉得,在医国之前,应该先医心。

    真的,你所做的努力已经够多了。至少我,是非常感谢你的!

    相信我吧,世界一定、一定,会好起来的。(拥抱)

  8. Neko 守序善良
    Neko   人类社会永远在变化。

    @libgen #177217 怎么说呢?人应该有沉浸于自己的感觉的权利。但人的社会功能上又常常不支持他这样做。

    个人化的解法大概是,留空间给这样的情感。而对于世界,则是自问:世界是这样的,那我,打算怎么做?这一思考往往可以指向一些行动。这当然可以被批判为一种异化而庸俗的哲学,但当个体寻求的是解脱时,不妨借用一下。

    甚至也不妨绕开话题。即使如“我终将见证这人类在此地的罪恶直至死亡,带着临终的记忆诅咒这片大地”这样的中二无意义话语,都拥有神奇的麻痹神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