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时政

对话上海的“电话亭女士”:被赶走前,她在红色电话亭住了一个月

被赶走前,她在红色电话亭住了一个月

参考链接:https://news.creaders.net/china/2022/05/03/2479792.html

作者:旁立

4月1日,上海浦西封控第一天,她牵了一只穿着红色衣服的狗,背着包,提着一些东西,走进了小区对面的红色电话亭。

整整一个月,她都住在里面。

4月29日,两个身穿防护服的男人把她赶出了电话亭。她走的时候什么也没拿,抱着自己的小狗,光着脚往南边走了。

4月1日

上海浦西正式封控。有阳光,街道空旷没有行人。

下午,黎柏站在窗前看见了一个女人。女人牵了一只穿着红色衣服的狗,还背着一个包,手里提着一些东西。她在一个电话亭前面停了下来。然后,她走了进去。

四点左右,一床姜黄色的小被子出现在电话亭外的晾衣架上。到了晚上,架子上又换成了一条蓝白相间的毯子。

电话亭后五米就是那个小学,围墙上挂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标牌。

电话亭的旁边是一棵树,树上没有什么叶子。

4月2日

从3月27号开始,黎柏每天都在买菜,买完菜再分装菜。上海封控后她却感到解脱,连续几天的抢菜很累,现在全上海都抢不到菜,她终于可以休息了。

她又站到了窗户边。那个女人还住在电话亭。昨晚她怎么睡的?电话亭很小,伸展不开,只能蜷缩着。这栋楼的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电话亭的异常。他们开始在微信群里猜测电话亭女人的身份、年纪。她的打扮看起来很时尚,还扎了一个丸子头。有人说,应该是个年轻女孩。不过上海都封控了,她来这里干什么呢?人们把原因都聚集在那条狗身上,对,肯定是为了能够遛狗,她舍弃了家里的舒适来到电话亭,说不定,就是为了能够让狗在外面走一走?

下午五点半,电话亭旁出现了一辆警车,两个警察走了下来,他们穿着白色防护服,对着住在电话亭里的女人说些什么。看起来,他们情绪平稳,像是日常交流。10分钟后,警察开着车离去。

群里有人说,警察不会是打算捉走她吧?

4月3日

黎柏所在的街道第一次发物资,发了蔬菜,发了猪后腿肉。这栋楼没人能出去,焦虑,无聊,而那个女人的出现让人们感到兴奋。人们开始猜测那个女人会在电话亭里住多久。她每天都换衣服,看着是体面人,不像是一个会流浪的人。

她每天都遛狗,遛狗范围很小,就在小学门口和电话亭,范围保持在10米内,来来回回遛半个小时。狗很小,估计是腊肠犬。下午,它在地上拉了一坨屎,女人走过去用纸巾包好放入旁边的垃圾桶。

4月初的上海还是有点冷的。洗澡就别想了。不过她有各种容器和盆,能盛水,还有一个大的拉杆车和黑色的垃圾桶。人们评价她,这个女人具有很强的生存经验。

楼里有人说,封控前和她说过两句话,只知道她没有手机。

4月4日

新闻上说,外地医务人员来驰援上海,一个省支援一个区。黎柏看到很多人在讨论上海人凹造型下楼做核酸,她也打算穿得好看点。通知里说,早上六点要下楼做核酸,五点五十分,黎柏开始洗漱打扮。大巴车一辆接一辆开到了楼下,但直到八点,才轮到黎柏做核酸。

楼里住了一家欧洲人,那个男主人很愤怒。人们在群里面接龙展示自己的核酸结果,那位欧洲人十分不解,他认为这是是隐私信息,不该在群里公开展示。

天气还是很好。住在电话亭的女人又在晒被子,晾衣架随着太阳转,朝东北,朝西南。

4月5日

上午九点半,有两个警察站在电话亭外,穿着制服,戴着N95口罩。女人穿着紫色上衣,牛仔裤和白色鞋子,她离警察半米远。旁边晾晒着一床粉色被褥。很快,不到十分钟,警察就走了。

黎柏在买菜软件上抢到了几根香肠两盒豆腐。

4月6日

楼里有更多人开始讨论住在电话亭的女士,有人每天都在关注,拍视频,“好像电视连续剧”。有人好奇她从哪里来换的衣服,有人称她为“电话亭女神”。人们看到她一直在晒被子、遛狗,进电话亭前还要脱鞋。

她几乎每天都会换衣服,有时身穿紫色上衣,牛仔裤,白色连衣裙和白色运动鞋,有时是棕色上衣,黑色裤子。而大多数时候,她和狗就在电话亭里呆着。

黎柏这栋楼开始了团购。

4月7日

黎柏在家里把团购来的根茎蔬菜用抽被子的真空袋真空保存起来,整个下午她都在做这件事。她的先生说这是伪科学,她又一件件拆掉。

晚上7点半小区音乐会。这是小区第一次放音乐,放了一小时,放音乐的是对面那栋楼,那栋楼里住着很多年轻人。人们很激动,人们很开心。只有一些老年人来抗议有点吵。音响质量一般,但在放迈克尔·杰克逊的《We are the world》这首歌时音效最好,有人吹起口哨,有人在大喊,更多人更着一起唱,不过仅在副歌部分,we are the world。

4月8日

黎柏在家里弹了一首巴赫的曲子。

天气真好。

中午十二点半,电话亭女人又把被子拿了出来,她还提了一个紫色的水桶出来。她把晾衣架放在校园的墙边。

电话亭旁那棵树开始发芽了,树干倾斜,树枝向上冲。

黎柏做了一道水芹炒豆腐干。水芹是她婆婆在封控前寄过来的,放了9天,她舍不得丢,但炒出来的菜很苦,非常难吃。

在一个叫 I Love SHANGHAI 的平台上,黎柏给一个被困在上海万体馆锦江之星的打工男人转了388块钱。那个男人说自己没有东西吃也没有钱。

4月9日

小区又开始做核酸。下午三点半人们下楼发现小区里的花都开了,不过不是盛放,只是零星的开着,有杜鹃,有不知名的紫色的花,所有的树的叶子都绿了很多。黎柏说这是上海最好的时候,以往人们要去野外去公园里四处散步。但现在她连小区不敢多转,虽然她穿得很好看,还戴了遮阳帽。

4月10日

南汇方舱内部情形被传播开来,黎柏加入讨论。她焦虑又愤怒。下午她整理了冷冻柜。

4月11日

楼里开了一个自治“电梯小超市”,物资自取,有橘子、青提、红酒、牛初乳贝贝和啤酒。大家很兴奋。有人把珍藏的茅台酒也放到了电梯里,他说大家每人倒一点,一起喝喝看。黎柏的先生从里面抱走了几罐可乐,放进去了挂耳咖啡和几包中华香烟。很多人说,这是封控以来最开心的一天。

下午五点半,电话亭女人穿了一条背带裤,扎着丸子头,穿着白鞋开始遛狗,她只遛了10分钟。她不太常出来,出来就为了扔垃圾,为了晒被子,为了把外面的盆拿进去。

街上没有人。也没有看见谁给她送物资。

4月12日

黎柏尝试叫跑腿给电话亭女人送物资,但跑腿的小哥说现在要去嘉定,没有办法过去。

楼里那个欧洲人又开始说话了。他在群里问,这些龙须面要煮几分钟?楼里团葱,他看到葱了便说,我要葱,我不要绿的那种,我要圆的那种。楼里的人回复说,哦你说的是洋葱。抱歉,洋葱没有。

4月13日

又要下楼做核酸。樱花已经开了,但今天下起了雨,樱花混着桃花被雨打落在地上,一堆一堆的。

电话亭女人一直在电话亭里。她没有出来遛狗。

4月14日

又在下雨,还打了雷。黎柏收到很多物资。她还买了十斤澳洲柑橘,10斤150元。小区团了每日鲜语牛奶,虽然黎柏从来不喝蒙牛的任何产品,但现在,她也管不了了。

楼里有人给打浦桥派出所打了一个电话,这几天在下雨,他们很担心那个电话亭女人,希望警察为她找到一个安置点。

4月15日

大晴天。黎柏做了菜,她又收到了物资,是一堆饮料。

电话亭女人又出来遛狗了。电话亭边的那棵树的叶子已经长开了,从嫩绿变成了青绿。

4月16日

电话亭女人在亭子外面开始收拾,两个大袋子,一个红的一个蓝的,旁边还停着一辆共享单车。她穿着白色连体装,在电话亭进进出出。

4月17日

全楼开始关注电话亭女人。但小区还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人能接近那个电话亭。

有人飞了一台无人机,这是这栋楼的人和电话亭女士第一次正式打招呼。这次碰面被做成了一个视频,还配了音乐,片头字幕是:“电话亭的日常——邻居们关注的马路邻居。”

树叶长得更大了,阳光穿过树叶在电话亭旁边撒下长短不一的阴影。电话亭女人穿着素色的连体装,扎了个丸子头,穿了双靴子,她弯着腰正在整理东西,然后,她看到了无人机,愣了一下,她举起了双手左右摇晃,又跳了跳,对着无人机打了一个热情的招呼。

视频的最后,是电话亭旁边的大马路,充满阳光,空无一人。

楼长说,电话亭女人活得非常好,行动自如,没有任何疲态。

下午五点,一辆警车停在电话亭旁边。电话亭女人蹲在外面继续整理物品。

4月18日

黎柏收到了很多猪肉。她给了一个住在复兴中路93岁的老师寄了物资。

电话亭边上的小学有人穿着防护服进进出出,一些人被带入里面。有人猜测,这个小学可能变成了一个临时方舱。

4月19日

楼里核酸出现了异常,所有人都很紧张。大家说,这真是匪夷所思。

居民自治的电梯超市关停。

那个外国人在群里说:"We would try everything so that nobody from the neighbors had to be sent to the camp."有人回复:"Totally agree。"

4月20日

异常的邻居正式复核为阳性。

那位外国人在群里请求,不出门在自己屋里做抗原检测。有人回复“你完全正确”,“在你身边”。

4月21日

大太阳天,天气好极了。电话亭女士继续晒被子,继续遛狗。

那个外国人在群里发微信不再用英语,也不再愤怒,“收到团购物资了(两个竖大拇指的符号)感谢大家志愿者的帮助!(两个双手合十的符号)”

4月24日

一位陌生男士找到黎柏说他想帮忙安置电话亭女人。他让黎柏联系她,想让她步行两公里去他的单位,还说要带她做核酸,让她住在他空闲的办公室,去办公楼顶遛狗。黎柏很警惕,她认为电话亭女人在这里生活了三周,相比住在这里,可能跟着一个陌生男人走了才是真正的危险。

4月25日

上海遭遇了可怕的电闪雷鸣。下午五点左右,天一下子全黑了,你看向远处,那栋最高楼的上面出现了一道白光,那是黑云和白云的分界线。但很快,这条线没了,整片天空全部变为了黑色。云越来越低,大雨很快就落了下来,根本看不清电话亭此刻是什么样子。

黎柏有一个朋友住在方舱,他们紧急避难转移,他们为这个行为专门起了一个名字:“易烊千玺”,意思是,一亿头阳在大迁徙。

黎柏林的先生说,电话亭女人现在该怎么过,不知道水是否漫了进去。

4月26日

大雨过后是小雨。

早上十点,黎柏发现,电话亭女人突然离开了电话亭,她牵着小狗,背着书包,挎着袋子。而在她身边转悠的是一辆警车。她似乎有点愤怒,直直地往前走,那辆警车开得很慢,偶尔女人回过头来对着警车嘟囔几句。然后她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黎柏依稀听到她说:“你想让我死吗?”警察回答:“全程录音录像,没有对你怎样,这是依法办事。”

这两天,附近的居民每天开始“敲锅”,在晚饭后,六七点钟,人们拿起对着锅一阵阵地敲击,有人还吹起了喇叭。黎柏一位教打击乐的朋友开玩笑说,敲锅的节奏还需要学习一下。

4月27日

黎柏一位住在徐家汇小区的朋友解封了,他骑车带着水果和方便面,晚上八点半到达了电话亭。电话亭外面放着很多东西,矿泉水,大米,光明的奶粉,泡面,菠萝,橘子,洗洁精。但电话亭里面没有人,里面只有她的衣服,她用衣架整齐地挂在了里面。

楼里收到了螺蛳粉。外国人说:“我觉得我们这周末去广西旅游。下个星期见。”

4月28日

晚上十点,黎柏的朋友又骑车去了电话亭。等红绿灯的时他看见了一辆警车,他跟在警车后面,没想到警车就是去往那个电话亭的。警车开得很慢,像是在考察地形,但只是看看就走了。

女人还在电话亭。朋友见警车走了,就上前去和她交流。黎柏的朋友说,她看上去有四十几岁,不是年轻人了。她说她是外地人,之前一直在上海打零工,断断续续地工作,有活就做一点。她没有固定住所,三月底要封城,没有办法付很长时间的房租,就找到这个电话亭住下了。她思维清晰,她强调自己需要直接吃的东西,面包,饼干。而不是米面油。黎柏的朋友说,你可以用这些东西和别人交换,先留着,明天再来给小狗送一点火腿肠。

4月29日

半夜十二点,黎柏准备入睡,她戴好了耳塞眼罩。突然,她先生爬起来说外面怎么这么吵。他们走到窗前,发现电话亭那里正在大声吵架。黎柏马上拿出手机开始拍摄,她还提醒先生把房间里的灯关掉,要有反侦察意识,不能让人知道我们在拍。

楼里的很多人都起来了,大家都听见了争吵声。楼长说:“大白来找电话亭女士了”。

警车停在路边,两个身穿防护服的男人先是把她摁在地上,她啊地一声叫了起来,带着哭腔说:“怎么打人了。”男人起身,走到电话亭里,把她的东西一件一件往外扔,并让她今晚就搬走。女人上前试图阻止,她情绪有些激动地尖叫了起来。其中一个男人见状暴怒,走上前把她扳倒在地使劲摁住。他们又走到电话亭的另一个门,打开,进入,清理。

电话亭女人最后什么都没有拿,她只是抱着自己的小狗,光着脚,往南边走了。

当时正在下雨。

29日凌晨两点多时,楼里有人看到警察又来了。他们让小学的保安把散落一地的东西装进防护服。电话亭很快被清理了。

4月30日

电话亭里面空空荡荡,而电话亭的外面多了一个蓝色的封条。


对话上海“电话亭女士”:我这个人活得很简单

参考链接: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2_05_04_638163_3.shtml

5月1日,某媒体的一篇报道《被赶走前,她在红色电话亭住了一个月》引发社会关注。报道中的这名女士被网友称为“电话亭女士”。该报道以旁观者的视角,记录了一名暂住在电话亭的女士,4月份在上海的经历。

4月1日,这名女性被附近居民发现入住电话亭,4月29日凌晨,她带着她的狗,在雨夜光着脚离开了,不知所踪。

5月3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上海市黄浦区找到了“电话亭女士”和她的狗。

那时是下午两点钟左右,她正挎着塞着衣服的包,拎着从打浦桥派出所接来的水,牵着她的小狗,走在斜土路街边。最终,她在斜土东路一家歇业的房屋中介门店前停了下来,和她的小狗一起吃午餐。

她告诉记者,4月29日她从电话亭离开后,一直在斜土路附近。4月1日,黄浦区开始实行“封控管理”后,她便在海华小学门口的电话亭里安顿下来。4月18日,她察觉到海华小学开始有穿着防护服的人进进出出,也听闻附近要建方舱医院,准备搬离,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地方。直到4月29日,她离开电话亭。

这名女士并不愿意告知记者自己目前居住在何处,只是声称“住在同学家”,并不需要更多帮助,也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她告诉记者,她是山东人,生于1970年,来上海20年了。

5月3日下午,在海华小学门卫室值班的一名保安告诉记者,她正月里就住在这里,“(吃的)她有自己的解决办法”。这名保安曾看到有人给她送来吃的喝的。他表示,去年就曾注意到这名牵着狗的女士偶尔来电话亭,他听说,那条狗是她捡来的。他感觉,她那时似乎在外面流浪。

“她不住这里,就会把东西放这儿,过一段时间又不见人了。”这名保安告诉记者,“我们上学就看不到她了,她一般放了学,或者说晚上的时候会来。开学她就不在这里了。主要就是上一个月,她在这儿待了一段时间。”

这名保安表示,自己平日里并不太关注她,至于她为何离开,他也不太清楚。目前,海华小学里住着附近新冠感染者中转站的工作人员。他只是平日里见女人会将衣服和被子放在这里。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电话亭旁有个“方舱”,有传染风险,人们曾多次劝她离开,但她一直未离开。相关部门也曾表示,给她安排一个包吃包住的安置点,但她不愿意去,就自己带着狗走了。4月29日,曾有人安排她前往救助站,她不去,也给她找了宾馆,她也不去。

据了解,这名女士在打浦桥附近出现,已有两三年。最近,她每天会去打浦桥派出所接水、用厕所,派出所也会给小面包、小零食。

5月3日晚上,一名医生路过打浦桥派出所门口时,遇见了她,再三劝说她,前往“包吃包住”的安置点,并询问目前她晚上住在哪里。她表示,“别管我住在哪儿,我不生病,我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可以了”。在那名医生问及“你需要帐篷吗”时,她表示“需要帐篷”。医生则答应,“我给你一个帐篷。”

5月3日这天,有附近居民送给她一袋儿食物,有饼干、酸奶、火腿肠,并用便签留言:给你和小狗,望安好。当晚,打浦桥派出所民警提供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她自行检测后,结果呈“一道杠”,即“阴性”。

后来,她挎着包,拎着水和好心人送的物资,牵着小狗离开了。

以下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与她的对话:

记者:你之前为什么会住在电话亭?

电话亭女士:住电话亭是因为我租房子暂时没租好嘛。然后我(疫情)一搞就不太好租。上海嘛,寸土寸金的,尤其那是市中心。那个地方是学校,非常非常清静,虽然只是一个平米,但是它是免费的,而且又不是群租房。很清静,我是挺喜欢的。4月1号开始,这里开始隔离嘛(记者注:4月1日起黄浦区开始实行封控管理,居民足不出户),然后就不愿意再挪地方嘛,折腾来折腾去的。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电话亭里住的?

电话亭女士:(2022年1月)小年夜的时候就住啊,一直住到年十五(2022年农历正月十五)。孩子们开学了,我很早就出去了。不到6点我就走了,环卫工人4:30起来,我5:00就起来了,5:30就挪了。晚上10点多钟以后,没有人的时候再过去,然后眯几个小时。也没有人说我。我白天在外面,比方说图书馆,或者是做点我自己的事情。我常去上海市图书馆,或者是福州路的那个书城,现在在装修了,福州路的书城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去年过年,我是在西藏南路一间森林酒店(记者注:一间森林青年旅社,位于黄浦区西藏南路1332号)过的。它是学生公寓,一个月1000多块钱吧,也不贵。我恰好那一年春节的时候,在那儿享受了一个VIP,四个人的房间,只有我一个人住,才60块钱,还有人打扫卫生。今年呢,我就想换一个方式,在电话亭过一个新年。所以从小年夜就开始住嘛。但是这一次,4月1号到18号,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呀,你也不能挪动了呀,你住酒店也住不进去了,只能是简单这样。

(记者注:黄浦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3月29日发布消息称,黄浦区于4月1日凌晨3时至4月5日凌晨3时,实施全域封控管理,期间全区所有住宅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不得擅自走出家门到楼道、地下车库、露天区域等小区内户外空间活动,包括散步遛弯、运动健身、逗遛宠物、集聚攀谈、吸烟晾晒等。)

记者:过去这一个月你是怎么过来的?

电话亭女士:那(电话亭)附近有一个插座,可以煮开水。烧一壶水也就两三分钟,水开了,我的面条也熟了,然后弄点儿自己带的豆瓣酱,吃就可以了。早餐就是热乎乎的水煮面,中餐盒饭有菜,吃的营养挺好的。现在一盒盒饭最少也要25块钱,是很贵的,有吃的就不错了。他们(警察)一顿不吃的话,那么我一天的饭就出来了。就是没地方洗澡。那段时间上海挺热,我有两个桶,就烧点水,小狗洗澡可以,我简单洗个头。这个18天坚持下来了。也就拉撒麻烦点,就用塑料袋接嘛。附近的卫生间不允许用。环卫工人也挺好的,他给我很多袋子,黑袋子,袋子装完就放那儿,喷好消毒液拿走就可以了。

一直到4月18号,那里开始(建)方舱嘛,有人往里建帐篷,我就早晨跑出去,晚上跑回来,我也担心,都是穿着防护服进进出出。他们(警察)给我送吃的,盒饭、馒头、鸡蛋、面食啊,(我不在)就给我放在我那个筐里头。我那个筐放在那儿,总是满满的,都是别人给。晚上我睡觉,脚伸(电话亭)玻璃上,睡着舒服一点,狗也睡里面。反正是免费的嘛,那附近有小狗狗的宠物店,3个平米就要198(元),电话亭那么大的(地方)一天也至少小60(元)。那个地方(电话亭)就是下雨有点漏水,因为它四处都通风,但比群租房好多了,空气流通挺好的,不容易生病,就是小了点。刚才我在前面坐的、和小狗吃饭那个地方(斜土东路一家歇业的房屋中介门前),环卫工人跟我说,晚上就有一个送外卖的在那睡觉。有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呀,很简单嘛,想睡觉倒头就睡,起来就拼命挣钱,这不也是生活嘛?

记者:他们为什么让你离开那个电话亭?报道上说,他们动手了。而且我看到有视频。

电话亭女士:警察赶我走也比较正常,一个铁栅栏里面就是医院。那么多的阳性在里面,我在外面,如果消毒杀菌不够的话,它也会出现安全问题的。这个警察这么做的话,我从警察的角度上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最主要的是,黄浦区目前疫情很严重,我身体能这么健康地生活,挺感恩的。那儿(电话亭)距离方舱就是一个铁门,我在那儿住也是不是不太方便?早早晚晚都得要搬,也不可能永远在那儿。他们其实一直就不喜欢我在那个地方,只是我本人喜欢清静,而且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免费的地方。他们只是告诉我不在那个电话亭(住),我可以在别的电话亭。(附近)电话亭倒是有,不一定清净,周围的店铺很多的话,人家店铺里头有贵重东西的话,我们要在旁边住着也不是太安全,人家还担心这个那个的。一直没有(找到)太合适的。

我跟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的这些警察关系都挺好的,可能多少也有点摩擦,但是这个不是主要问题。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这个城市,我希望上海加油。警察他们吃那个早餐,什么酸奶啊,牛奶啊都会送的。我的零食,基本都是警察给的。可能也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但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反正已经都不在那儿了。我来上海有20年了,上海其实给予我很多。无论是思维方面,还是教育方面,还是金钱方面,我都收获很多。我很感激这个城市。在上海,爱上海。

(记者注:5月3日晚,海华小学附近小区微信群里,有曾拨打过12345热线反映“电话亭女士”情况的小区居民发消息,讲述该女士的情况,并转述12345热线的回复:该女士已在我们对面露宿两年多。在此期间,也交流过,该女士有良好的教育程度,大学本科,但因为不愿透露的原因,拒绝了前往安置点的建议。但到万不得己的情况下她也会自己前往派出所寻求帮助,派出所在封控期间也多次前往电话亭与她沟通,未果,包括这几天,虽然没在我们这里,但还在斜土路附近。就在今天,派出所也给该女士做了抗原(检测)。当然,派出所表示,由于防疫任务艰巨,人员压力巨大,29日凌晨的确处理得有些过激,对当事民警也会严肃处理。)

记者:他们说,给你提供“包吃包住”的地方让你去,你拒绝了?

电话亭女士:我这个人,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我觉得世上没有免费的东西,也不太占人家的,我总是要偿还的,对吧?人嘛,越简单越好。越简单,你不欠别人的,你反而可以洒脱地去生活。你住在酒店里,毕竟人家酒店可以出去卖钱啊,那为什么你白吃白住啊,对吧?或者我能帮酒店干点儿什么,那我住的酒店也还是值得的,对吧?我给你提供不了任何的帮助,(不能)白住人家酒店。今天,有一个男的说有临时安置点,我不愿意去。那儿人太多了,再有(安全)问题怎么办。我呢,就是一个挺简单的人。现在挺好的,吃得饱,穿得暖,健健康康就可以了。身体一直很好,核酸检测也都是ok的。

记者:是不是有一些人会送你一些吃的东西?

电话亭女士:吃的可能比我自己花钱买的时候还要好一些啊。(今天的是)疾控中心的医生送的

(记者注: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斜土路上)。这还有牛奶面包,饮料,水。她们都一个月都没有回去了。其实他们(医护人员)也很不容易,他们穿着这个服装,然后洗个手,核酸检测,我看光脱那个外套,就要洗7次手。

记者:你的狗狗叫什么名字?

电话亭女士:她叫丽丽,美丽的丽,丽丽今年不到1岁,我捡它的时候,它是一个半月,然后养了它8个月。我捡它是去年9月11号,那天恰好是“911”,下大暴雨(记者注:2021年9月11日10时56分,上海气象台曾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我给它打疫苗的时候,它还很小嘛,宠物医院根据它的牙齿判断它的年龄,一个半月左右。两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打疫苗,那种三个星期打一次的,一共要打三次,连狂犬(狂犬病疫苗)都打了。它挺乖的。它一直陪着我。它是我最喜欢的狗狗,也是我最亲的狗狗。它是在打浦桥派出所对面的宠物店边上捡到的,我对狗狗说我领你去看看,是不是他们(宠物店)丢的,或者有人认领。人家说不曾发生这样的事,我很难过。我知道它喜欢吃肉肉,有的时候我会去捡人吃剩的盒饭当中的肉肉给它吃。(记者注:记者跟她聊天时,她正从盒饭里把肉挑出来,用叉子喂她的小狗)它身上的衣服是人家给的,我只是给它买些狗粮。

记者:你有多久没回家了?

电话亭女士:上次回家是2020年11月19号,12月18号回到了上海,然后就再没有出上海。我是山东人,70年生的,结过婚。你回到了那个地方的小城市,你会觉得就像掉到一个坑里一样。目前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想家的概念了,我在这待的时间长了。家人会觉得我很不成功,然后又很苦,还厚着脸皮在上海,但是我没觉得太苦。反正来上海嘛,外地人肯定要吃很多的苦的,这是必须的,就像你们到北京一样。北京我也去过,清华、北大、颐和园、鸟巢,这些都去了。北京太大了,我坐地铁都有点儿晕。外地人在上海,首先要听得懂上海话,然后慢慢感受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浦东和浦西不一样,“上只角”和“下只角”还不一样。“上只角”就像北京三环之内,那个都是好地方。

我本科毕业,学化工的,(之前)是做国际物流的,后来来上海做外贸。之前做国际物流的时候经常来上海,因为容易爆仓,就来处理一些情况。上海其实生意机会挺多的,这个城市大嘛,它那个力量在那儿,轻易也不会倒下去。(我感觉)这次疫情对上海来说影响也不会太大。我以前在商场里的专卖店做导购。如果有合适的店,我会做一些“外贸尾单”,无论是服装还有鞋啊,或者把老家的一些产品介绍到上海来,好一点的(产品)啊。我其实生活质量还可以的,我做服装的嘛,肯定喜欢大牌了。这(外套)是Chocolate的,这包包你看(MK的),是不是不太差。我这个帽子也是品牌的,这个羊毛衫也是,差就差在这个鞋上,鞋不是特别好,要是配一双好鞋的话就好了。

我来上海20年了,20年当中的头一次感受疫情下的上海。在疫情当中,我其实接触的也不是完全的上海,因为疫情当中上海都在隔离嘛。但是也感受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关怀。昨天一个上海人他就说,他买了3根黄瓜,4个西红柿,3个土豆,总共花了53块钱,平时可能也就十多块钱。但是对我没什么影响,我一个馍馍、一点儿咸菜,一顿饭我吃得挺好的。所以对我来说,无论是好与不好,没什么太大影响,可能因为疫情我还天天喝牛奶了嘞。

记者:您多保重身体。

电话亭女士:你也在网上帮我说一声,非常谢谢。感谢广大网友对我的关心,我会在上海加油的,也希望你们更多地关心上海这些疫情,给上海这些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帮助。然后上海加油。在上海,爱上海,我喜欢在上海这个城市。我建议,你晚上7点以后,沿着黄浦区的街道走一走,看看市井当中的普通老百姓、外地人,或上海人,你会觉得他们比我有采访价值。

菜单
  1. 孙先树  

    真的到了乱世之中,这种人可以领导和统治至少三个小区的上海人。

  2. 布兰妮   偶尔沉默偶尔水,偶尔精分偶尔雷

    有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呀,很简单嘛,想睡觉倒头就睡,起来就拼命挣钱,这不也是生活嘛?

    我觉得世上没有免费的东西,也不太占人家的,我总是要偿还的,对吧?人嘛,越简单越好。越简单,你不欠别人的,你反而可以洒脱地去生活。你住在酒店里,毕竟人家酒店可以出去卖钱啊,那为什么你白吃白住啊,对吧?或者我能帮酒店干点儿什么,那我住的酒店也还是值得的,对吧?

    我建议,你晚上7点以后,沿着黄浦区的街道走一走,看看市井当中的普通老百姓、外地人,或上海人,你会觉得他们比我有采访价值。

    这位电话亭女士,挺通透的,大隐隐于市啊。

  3.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4. 蓝色梦想小马先生 不是好奇宝宝
    蓝色梦想小马先生   好像是个浸会徒?

    “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的礼貌说法

    我建议,你晚上7点以后,沿着黄浦区的街道走一走,看看市井当中的普通老百姓、外地人,或上海人,你会觉得他们比我有采访价值。

    我愿称她为魔都的第欧艮尼

  5. 孙先树  

    @消极 #185867 在小区断水,断电,断粮等突发事件下,其他居民都在惊慌求助和互相攻击,而她在实施自救。这种行动就是她的信誉积分。跟着一个流落街头有行动力有坚定想法的女人走,比跟着平时指点江山真遇上什么事情只会两手一摊的什么书记,主任走,生存概率要大得多。这就是很多不起眼的名不见经传的角色在危难时机脱颖而出的道理。只要比别人做得出色一点,就自动成为领袖。

  6.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7. 蓝色梦想小马先生 不是好奇宝宝
    蓝色梦想小马先生   好像是个浸会徒?

    @消极 #185875 要成为你的偶像,我想她得对着习豆包说出这句话,并且全身而退。

  8.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

    1970年出生的大学本科可不一般。

    我白天在外面,比方说图书馆,或者是做点我自己的事情。我常去上海市图书馆,或者是福州路的那个书城,现在在装修了,福州路的书城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

    based.

  9.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PonyLam #185890 我想我应该是一个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应该是我的偶像

  10. 蓝色梦想小马先生 不是好奇宝宝
    蓝色梦想小马先生   好像是个浸会徒?

    @消极 #185898 我对犬儒主义的认知是 the less you want, the more you satisfy. 单从此点而论,我也算是它的推崇者了

  11. 分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