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文

郭海燕 丨 《中国一些民主派推崇儒家,思维混乱》

徐思远 就反华咋滴?
徐思远  ·  2023年7月23日 专治那些认为“中国的问题都是共产党带来的,五千年中华文化本身全是好的”的温和中国人与民主小清新。

提要:民主斗士谭作仁介绍了思享无界的文章。显然他们推崇儒家,推崇传统。谭作仁的“仁”就表明他爱儒家,魏京生、郭国汀、曾节明、一些民主人士都推崇儒家。这说明他们未达到真正的民主境界。一些民主人士在境外《民主中国网》发言说,儒家可以为民主专制服务。完全糊涂。

一,孔子像吴思,是盗匪思想家

思享无界说:先秦时的著名公案“直躬证父”便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争议和有识之士的忧郁。“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孔子怀“博爱”之心,以风俗不同来间接谴责直躬的行为。

孔子以“博爱”之心谴责直躬的行为,完全是胡说八道!
 众所周知,孔子提倡的是仁爱,仁爱是建立在血缘原则之上的有远近、有等级的爱,它塑造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意识;主张一视同仁“兼爱”的墨子被孟子骂为禽兽。
 博爱是基督教的主张,耶稣说,太阳既照你,也照你的敌人,所以,要爱你的敌人。这就是博爱。“爱你的敌人”,在今天来说:就是要爱你的竞争对手,要爱反对党,要爱罪犯,要爱老弱病残。这里的“爱”就是给予最基本同等的人道待遇,不要侮辱对手,搞“痛打落水狗”。

早在19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中国人只珍惜“自己人”的生命,没有生命权利普适性的概念;只有自私的爱,没有博爱的概念;中国人的人性观是一种功利的人性观,它不是着眼于生命本身,而是着眼于生命的外在价值,即社会性(手段性)。生命的社会性压倒一切,生命本身无足轻重。陶行知特别推崇博爱:“共和之大本”在博爱,若无博爱,“则希望共和,犹之水中捞月耳。”1943年他说:“人生最大的目的还是博爱。”可是,毛泽东一坐上龙庭,就批判武训、批判陶行知,直到文革把“自由平等博爱”批倒批臭。中共至今都拒绝普世人权,怎么会真讲“博爱”?只有实行了多党竞选轮替的民主制,博爱才有可能。或者人们信仰了基督教,博爱才有可能。

那些讲历史故事的人没有起码的逻辑能力,连概念的逻辑知识都没有。吴思就承认他不懂概念的逻辑,可这类人就喜欢把一些相似的概念混同,胡说一气。即使普通人也略懂得博爱的涵义——平等的爱。2016年7月19日至21日,河北邢台发生连续强降雨。20日凌晨,邢台大贤村七里河河水暴涨漫堤,全村被大水淹没;25人死亡,13人失踪。在这场灾难面前,高丰收在选择救母还是救妻儿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救老母;而妻子离开了他。高丰收在婆媳矛盾面前是尽量地和稀泥,让她们分开。在生死考验面前,他救老母,是儒家孝子的典型,是仁爱,不是博爱。若是博爱,他就该把老母用车拉回家,一家人一起避难。你看,在一个家里都无法博爱,几千年前孔子更不可能做到,也不可能有博爱的意思,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以肯定,孔子面对生死抉择,会牺牲女人,因为他根本不懂博爱、不懂正义。

如果孔子主张一视同仁的博爱,那么主张“兼爱”的墨子定会取代孟子亚圣的地位。历史恰恰相反。从这则“攘羊”的故事里,说明孔子根本就没有博爱之心。如果孔子主张一视同仁的博爱,那么孔子应该爱被盗的人家;可是他从来没为被盗的人家说一句安慰的话,而是拼命袒护盗窃者。这明明是替盗匪集团在说话,何博爱之有?就像吴思替盗匪集团说话一样,都是盗匪思想家。几只羊就是一家人安身立命的依靠;羊被偷掉了,一家人的生活就陷入了绝境。可见,儒家是权贵的代表,是以弱势者的牺牲为代价的,没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这种只为自己牟利,哪管他人死活的盗匪传统一直流传至今。中国人一有机会就大偷各种文物古迹,甚至将重点文物的佛像头砍下卖到海外;市面上流行的“毒蔬菜”、“毒馒头”、“毒奶”、“毒酒”、“毒胶囊”,等等,就是这种盗匪传统的恶果。而日本在二次大战时许多文物古迹被炸,却没有人趁火打劫偷盗文物财宝。1995年1月坂神大地震后,除了自发组织救援外,其它人都在户外冒着严寒等待政府救助。沿街的店铺橱窗被震碎,商品撒落一地,包括珠宝等贵重物品。灾民无一人去捡;大家都饿着肚子,但撒落满街的食物饮料没有人去动。他们的观念是:这些东西是别人的,不能动。

圣经记载了根据上帝的旨意制定的十诫,规定:不许说谎,不许盗窃。孔子却鼓励说谎,而且把包庇盗窃的行为即说谎,说成是正直即正义。大家知道,说谎绝对不是正义,不过是为了苟活而得过且过的可怜的权宜做法而已;把“说谎”说成正义就是人为地抬高自己,像共产党把自己的谋财害命杀人放火说成“伟光正”一样,无耻透顶。因此,可以断定,孔子不知道正义为何物。这就表明:孔子毁灭了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走向了野蛮丛林思维。所以,中国流行这样的谚语——肥水不流外人田,肉乱在锅里。问题是,这“肉”这“肥水”凭什么就归你?答案是:弱肉强食。“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典型的黑社会规则。由此可见,儒教是反上帝的邪教,中国深陷野蛮专制而不能自拔。

根据法律史学家的研究,在古代文明中,只有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达到正义的境界。其他文明还在野蛮专制里不能自拔,不知正义为何物。在希腊罗马神话中,正义女神叫朱丝蒂提亚(Justitia)。她形象为一蒙眼女性,白袍、金冠。左手持天平,置膝上,右手举一剑,倚束棒(fasci)。白袍,象征道德无瑕,刚直不阿;蒙眼,因为司法纯靠理智,不靠误人的感官印象;王冠,因为正义尊贵无比,荣耀第一;天平,比喻裁量公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剑,表示制裁严厉,绝不姑息。在文艺复兴时代,司法女神朱丝蒂提亚的造像开始出现在欧洲各个城市法院的屋檐上。蒙眼的法官不受宗教的干涉,也不接受国王和党的领导,司法独立才可能正义。中国从来就没有司法独立,哪里有正义可言。正义女神前额垂直的秀发代表“诚实”亦即“真相”,闭眼表示“用心灵观察”。造像的背面刻有古罗马的谚语:“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Fiat justitia,ruatcaelum) 。”

儒家的“父子互隐”论不是站在真理的角度说话,而是从所谓的“孝亲”出发,互相隐瞒罪恶。这种歪论到孟子那里又有发展,桃应问孟子,舜的父亲杀了人,舜怎么办?孟子认为,舜一方面应尊重法律,由司法人员去抓他父亲;一方面又该重视亲情,偷偷把老子带到海边去,皇帝也不做,天下也不管,陪老子一辈子(《孟子·尽心》)。万章谴责舜帝“因人而异”,同样都是坏蛋,“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这太不公平了吧?孟子承认:象是“至不仁”之人;却以“亲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的歪理为舜辩护。孟子坚决反对一视同仁的平等待遇,主张内外有别的等级制:对待自己的亲属应亲爱,不能以是否符合正义来衡量亲属的行为。要内外有别,对自己的亲属依据孝(家规)处理,要宽松;对非亲属则依据国法处理,要严厉。

在儒家观念中,“孝”是高于一切的,在孝的前提下,一切皆成合理,不惜践踏真理正义。践踏真理正义的儒家,还有脸说文明,只有丛林的野蛮!

二,儒家的根本错误

孟子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也就是说,孔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不反王权。孔子是拼命维护王权等级制的。

有人辩解说,孔子思想是“和为贵”,反对斗争,主张仁爱。其实,也是错了。孔子以孝治天下,维护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孔子反对斗争搞过了头,斗争还是搞的。公元前500年,鲁国国君与齐国国君在夹谷(山东新泰)会面,孔子当时以礼仪专家的身份,被任命为宾相。在会见之后举行的娱乐节目中,齐国演起了山东平度的土风舞。于是孔子指责齐国不该使用野蛮人表演,而应使用传统的宫廷舞。齐国不敢怠慢,立刻演出传统的宫廷舞,不过却是宫廷中平时演出的轻松喜剧。谁知孔子再根据儒书,认为舞者犯了“平民轻视国君”的大罪,立即指挥鲁国的卫士把那些无辜的男女演员驱到台阶之下,砍断手足。公元前496年,孔丘任鲁国代理宰相(摄相事),一上任就把一位很有名望的文化人少正卯杀了。

民主派以孔孟说事,很容易给人印象:你是同意金字塔等级制的,这和民主派的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观相冲突。墨家本来在向人人平等方向努力,但被孟子骂为禽兽后而死亡。从此,中国与科学、民主绝缘。

儒家以孝治天下,只能应付于家天下时代。在党天下时代,就过时了。习近平提倡儒家,不过是想复辟帝制的垂死挣扎而已。在民主化时代,孝治就更无用了。今天,孝可在家里用;这和社会层面的民主、专制无关。我们在马路、商场就用不了“孝”。儒家根本错误就是从家的伦理跳跃到国家伦理,老子也是同样的错误如“治大国如烹小鲜”。

西方的思想家专门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反复强调,家庭治理与国家治理是不同的。家庭治理可以搞孝道、搞奴隶制,国家治理必须获得被治者的同意,有一定程度的民主因子,否则,压迫形式的统治是难以持久的。

我想大家应明白眞民主与专制改良的区别。对孔子说得客气点,说他是专制改良派或温柔的专制派,毕竟他反对苛捐杂税;说得不客气,孔子根本不是人,看他把王当神一样的敬拜的战战兢兢地样子(论语里有描述,就不重复了),哪里有人味?

李慎之说:“儒法互补,儒法交融,这才构成中国专制主义的核心理论,才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道统……一直到近两年,我才渐渐悟到专制主义、奴隶主义的气息几乎弥漫在各色各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只要一接触就会受感染而不自觉,我自己即是中毒甚深的人。”因为,独裁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家长对子女,老师对学生,医生对病人,领导对群众,都是专制独裁的。或曰,孝已衰落,家长已无法独裁,现在子女在家独裁。或家里已民主化。但另三项,独裁是依旧的。

李慎之指出:“专制主义不仅是儒家和法家所铸造的,也得到阴阳家和谶纬学的附和,还受到道家和佛教的消极支持。甚至近百年来被认为代表下层人民利益的墨家也是十足的专制主义者,主张“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儒家代表韩愈在著名的《原道》中说:“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一个“诛”字,实在是够鲜血淋淋、杀气腾腾的。就是儒家的韩愈硬是替两干多年前的周文王做了一首效忠商纣王的诗:“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作为忠君的最高典范,作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最高道德准则。

中国自西周以来就是控制思想的,著名国人暴动就是驱逐镇压言论自由的周厉王。郑国的子产不毁乡校,允许国人议政。可是孔子偏说:天下有道,庶人不议。言论自由被取消。墨子、孟子都强调定于一,反对言论自由,视言论自由为乱。所以游行示威被视为动乱。1989年邓小平发表反对动乱的社论,最后导致天安门坦克机关枪大屠杀。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愚民教育。百姓脑子里自古以来都是塞着强权思想、特权思想、专制思想;已经愚不可及。李慎之批了儒家,然而他依然赞成马克思主义,这是他的局限性。曾节明赞马克思,还赞儒家和中医,夜郎自大的民族主义使他们鬼迷心窍!

三,民主派只要掌握了“人人平等”原则,就可推出所有的社会法则

众所周知,社会的稳态就是人与人平等。因为不平则鸣,不平则乱。人类过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平等引起的斗争史。所以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与动力。只要掌握了“人人平等”原则,就可推出所有的社会法则。

人人平等在正确的思维活动中,表现为逻辑学的同一律。在学术活动中,表现为研究自由,而且要研究“平等”的客观性,这样就导致几何、数学和科学的兴起。专制国家无平等,学者要迎合猜摸独裁者的任性才能生存,而任性没有客观性,所以,专制国家无科学,因为专制国家连思维的逻辑性都发现不了,只会胡乱类比,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才引入逻辑学的。

人与人平等在个人生活中,必然导致自由。因为不自由是因为有人有特权,可以干涉你的自由而不受限制。一旦人与人平等了,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自由。这就是自由主义者所标榜的自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人人有同样的自由空间。这就是人权。所谓人权就是没有特权,就是人与人平等。

人人平等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博爱和轮流坐庄。在社会活动中,表现为相互尊重人权和社会正义规则的确立。譬如:人类社会的早期确立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社会正义规则,并逐步完善了市场交易规则。

人人平等在政治上,表现为一人一票,多数决定国家宪法,人民高于政党,高于国家。人民享有言论、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请注意,民国宪法之所以没用公民或国民而用人民,是说这些权利多少带有集体性质,结社、集会是集体性权利;即使言论、游行示威是一个人的行为,其目的是影响大众,具有集体性质。那些“人民”、“公民”的咬文嚼字是没多大意义的。

人人平等在法律上,表现为阶级、宗教、党派一律平等,没有领导阶级、没有领导党;才可能司法独立,人人获得公平正义。

人人平等在经济上,表现为财产权利平等,同工同酬;“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退休金上,全国人都相同,彻底消灭特权阶级的等级制。在医疗上,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医生应尊重病人自主权。

人人平等在文化宗教活动方面,表现为国家不干涉活动内容,保障文化自由和宗教自由地展开,国家可以提供警察保证活动安全,但不得提供财政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宗教活动的自由平等。当然,对即将淘汰的文化如京剧或者中医,政府可以给予少而精的补助,也得国会批准。

人人平等,意味着尽量取消暴力解决纠纷的嗜好(因为暴力就是弱肉强食,没有平等),主要依靠法庭或者议会辩论来解决争端。国际纠纷依靠国际法庭或者联合国辩论来解决争端。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