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狗却养猫
@爱狗却养猫
关注的小组(6)
动态 帖子 262 评论 3874 短评 0 收到的赞 6233 送出的赞 10012
  1.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美国梦在中国成真

    美国有些“左派”在国际关系上有一种思维就是“理解、多元、合作”blah blah blah。“理解”当然没错,不过他们好像没什么机会理解另一国的穷人和弱势群体;“多元”也没错,但是他们会忽略另一国内部的强制一元化,并且将统治阶层的意志扩大到整个国家的意志;“合作”也没错,不过看不清对手拿着的刀子就伸手去拥抱对方,纯属傻逼。

    一句话,“傻白甜殖民者二代心态”。

    当然他们认为,美国人应该聚焦于解决美国本身的问题,那是没错的。

    另,我前两天看了《寻龙传说》(Raya, The last dragon),正正经经的傻白甜儿童电影。儿童电影没问题(而且确实相当可爱),但如果把这套“所有的问题都是大家互不信任所以为了全人类的目标请全心全意信任原谅自我牺牲吧”的逻辑带到成人世界,就很让人想打一拳了。现实世界没有像龙这样兼具傻白甜和强大的另类物种。

  2.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美国梦在中国成真

    确实反应了西方亲华派很多人的想法。

    我一向来觉得人应该用脚投票。中国大城市中上层阶级目前物质生活的确不差,那么觉得中国不错就去中国定居,在中国生孩子养孩子,我个人是举双手赞成的。

    了解对方的精英--他们的意图、他们的战略、他们的历史--是稳定协调的先决条件。

    所以这位作者说了半天,她觉得中国“精英”的意图、战略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应该研究中国的发展,作为一个积极的例子,说明如何在美国最近一直在摸索的事情上做得更好:基础设施、增长、工业政策和日常生活的积极转变。

    其实美国的智库和学界对于中国的研究和媒体上的中国“研究”是两回事。美国的中国研究(从经济、社会到政治)多得很,而且都相当客观和讲究科学方法。这位作者有些孤陋寡闻了。

  3.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最近推特圈里对于维权学生的冷嘲热讽,把无差别伤人事件当成一个个笑话来看,和冷漠的支那人有什么区别?

    @rebecca #143039 看不见电网或者对他人动辄触电熟视无睹的人,最有效的说服方式就是让他自己触一下电。

  4.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Dai Wei's bmoney 中文翻译

    我认为先在草稿贴翻译完再一起发会比较reader-friendly,而且还可以覆盖旧内容翻译新内容. @libgen (假装at Ms. DeepL) @爱狗却养猫 nice try.

    B-money

    I am fascinated by Tim May's crypto-anarchy. Unlike the communities tradi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word "anarchy", in a crypto-anarchy the government is not temporarily destroyed but permanently forbidden and permanently unnecessary. It's a community where the threat of violence is impotent because violence is impossible, and violence is impossible because its participants cannot be linked to their true names or physical locations.

    我对蒂姆·梅(Tim May)的加密无政府主义(crypto-anarchy)很着迷。与传统的“无政府主义”社群不同,在加密无政府主义的社群中,政府不是被暂时摧毁,而是被永久禁止且毫无必要。在这样的社群里,暴力威胁将无能为力,因为不可能使用暴力;而不可能使用暴力,是因为社群的参与者与他们的真实姓名或物理位置是脱钩的。

    Until now it's not clear, even theoretically, how such a community could operate. A community is defined by the cooperation of its participants, and efficient cooperation requires a medium of exchange (money) and a way to enforce contracts. Traditionally these services have been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or government sponsored institutions and only to legal entities. In this article I describe a protocol by which these services can be provided to and by untraceable entities.

    然而直到现在,即使在理论上,也不清楚这样一个社群如何运作。一个社群是由其参与者的合作来定义的,而有效的合作需要一个交换媒介(货币)和一个执行合同的方法。传统上,这些服务是由政府或政府资助的机构提供的,而且只供给法定实体。而在这篇文章中我描述了一个协议,通过此协议这些服务可以由不可追踪的实体互相提供。

    I will actually describe two protocols. The first one is impractical, because it makes heavy use of a synchronous and unjammable anonymous broadcast channel. However it will motivate the second, more practical protocol. In both cases I will assume the existence of an untraceable network, where senders and receivers are identified only by digital pseudonyms (i.e. public keys) and every messages is signed by its sender and encrypted to its receiver.

    事实上我将描述两个协议。第一个协议不切实际,因为它需要大量使用一个同步且不会堵塞的匿名广播通道。然而,它启发了第二个更实用的协议。在两种情况下,我将假设存在这样一个不可追踪的网络:网络中,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仅由数字假名(即公钥)识别;每条信息都由发送者签名,加密后发给接收者。

    In the first protocol, every participant maintains a (seperate) database of how much money belongs to each pseudonym. These accounts collectively define the ownership of money, and how these accounts are updated is the subject of this protocol.

    在第一个协议中,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个(独立的)数据库,记录每个假名有多少钱。这些账户共同定义了货币的所有权,而本协议就是规定这些账户该如何更新的。

    1.The creation of money. Anyone can create money by broadcasting the solution to a previously unsolved computational problem. The only conditions are that it must be easy to determine how much computing effort it took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the solution must otherwise have no value, either practical or intellectual. The number of monetary units created is equal to the cost of the computing effort in terms of a standard basket of commodities. For example if a problem takes 100 hours to solve on the computer that solves it most economically, and it takes 3 standard baskets to purchase 100 hours of computing time on that computer on the open market, then upon the broadcast of the solution to that problem everyone credits the broadcaster's account by 3 units.

    1.货币的创造。任何人只要其通过广播提供某个前所未解的计算问题的解,就可以创造货币。唯二的条件是:必须能容易地确定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花多少算力;该问题本身必须没有任何其他价值,无论是实际价值还是智识价值。解题所创造的货币单位数量等于以一篮子标准商品为单位的算力成本。例如,对于一个问题,参与解题的计算机最快需要100小时解开,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该计算机100小时算力需要三篮子标准商品,那么该问题被广播解决后,每个社群成员都会在广播者的账户上记入3个单位的货币。

    2.The transfer of money. If Alice (owner of pseudonym K_A) wishes to transfer X units of money to Bob (owner of pseudonym K_B), she broadcasts the message "I give X units of money to K_B" signed by K_A. Upon the broadcast of this message, everyone debits K_A's account by X units and credits K_B's account by X units, unless this would create a negative balance in K_A's account in which case the message is ignored.

    2.货币的转移。如果爱丽丝(假名K_A)希望将X个单位的货币转给鲍勃(假名K_B),她将广播消息“我把X单位的货币给K_B”,并以K_A的名义签名。这个消息一经广播,每个人都会从K_A的账户中减少X单位的货币,并在K_B的账户中增加X单位的货币,除非这会让K_A的账户余额为负。如果K_A账户余额不足,这个转账消息会被忽略。

    3.The effecting of contracts. A valid contract must include a maximum reparation in case of default for each participant party to it. It should also include a party who will perform arbitration should there be a dispute. All parties to a contract including the arbitrator must broadcast their signatures of it before it becomes effective. Upon the broadcast of the contract and all signatures, every participant debits the account of each party by the amount of his maximum reparation and credits a special account identified by a secure hash of the contract by the sum the maximum reparations. The contract becomes effective if the debits succeed for every party without producing a negative balance, otherwise the contract is ignored and the accounts are rolled back. A sample contract might look like this:

    3.合同的生效。一个有效的合同必须规定在违约时合同各方应付的最高赔偿。它还需要规定在出现争议时谁来仲裁。合同各方,包括仲裁员,必须在合同生效前广播他们的签名。在广播了合同和所有签名之后,每个参与者从合同各方账户中扣除其最高赔偿额,并将总数记入一个由合同的安全哈希值标识的特别账户。如果每一方都扣款成功,且账户余额不为负,则合同生效;否则合同无效,账户记录回滚。合同样本看起来可以像这样:

    K_A agrees to send K_B the solution to problem P before 0:0:0 1/1/2000. K_B agrees to pay K_A 100 MU (monetary units) before 0:0:0 1/1/2000. K_C agrees to perform arbitration in case of dispute. K_A agrees to pay a maximum of 1000 MU in case of default. K_B agrees to pay a maximum of 200 MU in case of default. K_C agrees to pay a maximum of 500 MU in case of default.

    K_A同意在2000年1月1日0点0分0秒之前,向K_B发送问题P的解。K_B同意在2000年1月1日0点0分0秒之前支付K_A 100 MU(货币单位)。K_C同意在出现争议时进行仲裁。K_A同意在违约的情况下支付最多1000MU的赔偿金。K_B同意在违约的情况下支付最多200MU。K_C同意在违约情况下最多支付500MU。

    4.The conclusion of contracts. If a contract concludes without dispute, each party broadcasts a signed message "The contract with SHA-1 hash H concludes without reparations." or possibly "The contract with SHA-1 hash H concludes with the following reparations: ..." Upon the broadcast of all signatures, every participant credits the account of each party by the amount of his maximum reparation, removes the contract account, then credits or debits the account of each party according to the reparation schedule if there is one.

    4.合同的完成。如果合同顺利完成,没有争议,则合同各方都会广播一个签名信息:“SHA-1哈希值H的合同完成,没有赔偿金。"或者,“SHA-1哈希值H的合同完成,赔偿金如下:……”在所有签名广播后,每个参与者将最大赔偿金额重新计入合同各方账户,然后删除合同账户;如果规定了赔偿金,则按照该计划再对合同各方进行转账。

    5.The enforcement of contracts. If the parties to a contract cannot agree on an appropriate conclusion even with the help of the arbitrator, each party broadcasts a suggested reparation/fine schedule and any arguments or evidence in his favor. Each participant makes a determination as to the actual reparations and/or fines, and modifies his accounts accordingly.

    5.合同的执行。如果合同各方即使在仲裁员的帮助下也不能顺利完成合同,则每一方都需要广播一个赔偿/罚款提议,并宣布有利于自己的论据或证据。每个参与者将对实际的赔偿/罚款作出决定,并修改相应账户。

    In the second protocol, the accounts of who has how much money are kept by a subset of the participants (called servers from now on) instead of everyone. These servers are linked by a Usenet-style broadcast channel.The format of transaction messages broadcasted on this channel remain the same as in the first protocol, but the affected participants of each transaction should verify that the message has been received and successfully processed by a randomly selected subset of the servers.

    在第二个协议中,谁拥有多少钱的账户由参与者的一个子集(从现在起称为服务器)而不是每个人保存。这些服务器通过一个Usenet式的广播频道连接起来。在这个频道上广播的交易信息的格式与第一种协议相同,但每笔交易的受影响的参与者应该验证该信息已经被随机选择的服务器子集收到并成功处理。

    Since the servers must be trusted to a degree, some mechanism is needed to keep them honest. Each server is required to deposit a certain amount of money in a special account to be used as potential fines or rewards for proof of misconduct. Also, each server must periodically publish and commit to its current money creation and money ownership databases. Each participant should verify that his own account balances are correct and that the sum of the account balances is not greater than the total amount of money created. This prevents the servers, even in total collusion, from permanently and costlessly expanding the money supply. New servers can also use the published databases to synchronize with existing servers.

    由于服务器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被信任,因此需要一些机制来保持他们的诚实。每个服务器被要求在一个特殊的账户中存入一定数量的钱,作为潜在的罚款或对不当行为证明的奖励(注:类似权益证明)。同时,每个服务器必须定期公布并承诺其当前的货币创造和货币所有权数据库。每个参与者都应该核实他自己的账户余额是否正确,并且账户余额的总和不超过创造的资金总额。即使是完全勾结,也可以防止服务器永久地、无成本地扩大货币供应量。新的服务器也可以使用发布的数据库与现有服务器同步。

    The protocol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allows untraceable pseudonymous entitie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more efficiently, by providing them with a medium of exchange and a method of enforcing contracts. The protocol can probably be made more efficient and secure, but I hope this is a step toward making crypto-anarchy a practical as well as theoretical possibility.

    本文提出的协议允许不可追踪的假名实体更有效地相互合作,为他们提供一种交换媒介和执行合同的方法。该协议可能会变得更加有效和安全,但我希望这是朝着使加密无政府状态成为一种实际以及理论上的可能性迈出的一步。


    Appendix A: alternative b-money creation

    附录A:创造 b-money的替代性方案

    One of the more problematic parts in the b-money protocol is money creation. This part of the protocol requires that all of the account keepers decide and agree on the cost of particular computations. Unfortunately because computing technology tends to advance rapidly and not always publicly, this information may be unavailable, inaccurate, or outdated, all of which would cause serious problems for the protocol.

    在 b-money 协议中,比较有问题的部分是货币创造。该协议的这一部分要求所有的账户管理人决定并同意特定计算的成本。不幸的是,由于计算技术往往发展迅速,而且并不总是公开的,这种信息可能是不可用的,不准确的,或过时的,所有这些都会给协议带来严重的问题。

    So I propose an alternative money creation subprotocol, in which account keepers (everyone in the first protocol, or the servers in the second protocol) instead decide and agree on the amount of b-money to be created each period, with the cost of creating that money determined by an auction. Each money creation period is divided up into four phases, as follows:

    因此,我提出了一个替代性的货币创造子协议,在这个协议中,账户管理人(第一个协议中的每个人,或第二个协议中的服务器)决定并同意每期创造的 b-money 数量,创造该货币的成本由拍卖决定。每个货币创造期被分为四个阶段,如下所示。

    1.Planning. The account keepers compute and negotiate with each other to determine an optimal increase in the money supply for the next period. Whether or not the account keepers can reach a consensus, they each broadcast their money creation quota and any macroeconomic calculations done to support the figures.

    1.计划。账户管理人计算并相互协商,以确定下一时期货币供应量的最佳增长。无论账户管理人是否能达成共识,他们都会公布自己的货币创造配额以及为支持这些数字而进行的任何宏观经济计算。公布他们的货币创造配额以及为支持这些数字而进行的任何宏观经济计算。

    2.Bidding. Anyone who wants to create b-money broadcasts a bid in the form of <x, y> where x is the amount of b-money he wants to create, and y is an unsolved problem from a predetermined problem class. Each problem in this class should have a nominal cost (in MIPS-years say) which is publicly agreed on.

    2.竞标。任何想创造b-money的人都以<x, y>的形式出价,其中x是他想创造的 b-money 的数量,y是预先确定的问题类别中的一个未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中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公开商定的名义成本(比如说以MIPS-年为单位)。

    3.Computation. After seeing the bids, the ones who placed bids in the bidding phase may now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ir bids and broadcast the solutions.

    3.计算。在看到出价后,在竞价阶段出价的人现在可以解决他们竞价中的问题,并广播解决方案。

    4.Money creation. Each account keeper accepts the highest bids (among those who actually broadcasted solutions) in terms of nominal cost per unit of b-money created and credits the bidders' accounts accordingly.

    4.货币创造。每个账户管理人接受以每单位 b-money 创造的名义成本计算的最高出价(在那些实际广播解决方案的人中),并相应地记入竞标者的账户。

  5.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你们在网上有哪些特殊的癖好?

    笑,士杰兄的癖好太欢乐了。

    我没有什么癖好,不过有“充实地浪费时间”的嗜好,到处看杂七杂八的东西,这里沾沾那边碰碰,好像学到了什么,其实水过鸭背。

  6.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温暖人心的小茶屋 回复文章

    🍵茶餐廳🍵

    @北条沙都子 #142950 本猫薄荷认为,北条梨花酱可谓深谙跑路学了(可能还有狼人杀)。雏见泽果然有大学问。

  7.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一刀捅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libgen #142987 谢谢,里面信息很多……

    随便说点我的浅见:

    • 耶鲁和NIH的博士后其实很难说前者就比后者好。从描述中看,或许前者更为理论而后者更为应用。姜博士做的是学界业界都非常需求的专业(统计学),而有过NIH的经历对于学界转业界(比如去药厂)或者去其他研究型学术机构帮助都很大。从姜博士的性格上来看,更适合学术性质强的环境,所以与其说去了不好的地方,不如说去了不合适的地方。

    • 美国和国内相比,人际更为直接简单;虽然拉帮结派的情况也存在,但专业能力的作用还是比国内重要多了。姜博士的性格如果如文中形容的那样一板一眼、缺乏社交技巧,在美国也会有点难(除非自己单干或者有人帮助提携——然而找到人提携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社交能力);而回国,简直羊入虎口。

    • 博后两年没能去顶级大学做Tenure track的人多矣,回国并非唯一出路。美国STEM的学签自带两年半工作许可,一年多看形势不对先找个普通学校或者业界工作,先settle下来其实也不错。很多人回国未必是留不下来,而是美国移民系统实在低效繁琐,加上对国内工作的期望更高,家人又在国内,两下衡量觉得回去更好。

    • 我翻了翻姜博士的论文,毕业后好多年好几篇文章还是和博士时期导师两人一起合作写的,之后写文章也没有带上自己苏州大学和复旦的新同事或者和国内的学者合作。所以说他的脾性,确实比较适合单干(所谓“象牙塔中一张安静的书桌”)。

  8.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江湖 回复文章

    再见了

    Take care.

  9.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端传媒】律师常玮平,一个不见容于国家的人

    看得我感触良多…………

    有人说中国人都是费拉,然而中国绝不是没有勇敢的人。常律师就是。类似的人,我见过几个,男女皆有,她们正义、聪明、勇敢、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有些人可以说是我生平所见最可敬的人。但他们大多不见容于此世,即使其中不少人其实相当温和——至少起初是如此。

    这些人给我希望,也让我对这个国家失望。

    在中国活得最好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些一心想帮助弱者、为社会公正奔走的人却往往被国家机器碾压。我难以想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如果知道这些事,能够不产生愤怒和压抑。

    有一个苏联笑话,说聪明、真诚和党性,在苏联只能有其二;那么对社会的认知、良知和岁月静好,在中国亦也只能有其二。

    北岛说,“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其实,这个年代有很多英雄。我不想做英雄,但我希望知道这些英雄,并且不要遗忘。

  10.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端传媒】律師夏霖和他的時代

    注:这是一篇2016年的旧文。因为看到了关于罗翔律师的帖子,突然想起来这个人物。

    夏霖是谁?在被吊销执照之前,夏霖是一位律师,代理过杀死城管李志强的北京小贩崔英杰、刺死官员的女服务员邓玉娇,还有艺术家艾未未、活动家浦志强、郭玉闪、以及因记录2008年川震中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建筑物质量问题而入狱的谭作人。

    多年前我曾听人提起过夏霖,那个人对其评价为,律师中的侠士。

    2014年夏霖以涉嫌“赌博”和“诈骗”罪被刑拘,因证据不足开庭时间被三次延期,2016年9月22日被北京第二中级法院以诈骗罪被重判12年,2017年二审裁決改为10年,刑期至2024年11月7日。

    夏霖:“民主法治才是真正的‘中国梦’”


    theinitium.com - 特約撰稿人 江雪 發自北京Aug 15, 2016

    6月17日下午3點半,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第四法庭,一場長達5小時的審判剛剛結束。林茹見到了別離已近600天的丈夫夏霖。

    雖說是公開審判,但旁聽席只有6人,林茹因被列為證人,沒能進入法庭旁聽。庭後的5分鐘會面,她事先想著,無論如何都不能哭,「浪費時間」,可見到丈夫的一瞬,她還是哭了。

    夏霖也哽咽了。林茹注意到,丈夫身上穿的那件紅白條紋襯衣,還是2014年11月8日,他被警察當著老母親和孩子的面,從家裏帶走時穿的。夏霖告訴她,一直捨不得穿,今天開庭,是同監室的五個人,一早用水杯幫他把衣服熨平的。

    見面的時間實在太短,說了幾句話,倒計時的鈴聲就響了。那一瞬,他突然把妻子往懷裏一拉,法警未及制止,他們擁抱了。

    此時,法院的門外,飄著小雨。來「圍觀」的人們,撐著傘,不肯散去。當警車從法院駛出,他們一起大聲喊著「夏霖!」人們希望著,這聲音能傳遞給囚車中的那位律師,給他一絲安慰和勇氣。這些人裏,有夏霖的同學、一位專程從山東趕來的律師。還有一位老人,背著一個粉紅色的水壺,已在法院門外站了一天。他是崔英傑的父親。 10年前,夏霖為刺死「城管」人員的小販崔英傑辯護,並最終保住了他的生命。

    「我不做政治辯護,將來誰為我做政治辯護?」丁錫奎律師這樣問。

    一年半前,夏霖為被捕的郭玉閃擔任辯護律師,郭玉閃是著名民間智庫「傳知行」創始人,不久後,夏霖本人亦被帶走。他的妻子林茹收到的刑事拘留通知書上,稱夏霖涉嫌「賭博」和「詐騙」,被羈押於北京市第三看守所。被帶走後一個月,夏以「涉嫌詐騙罪」被正式拘捕,並轉至北京市第一看守所羈押。

    「我無罪。」夏霖在最後的法庭陳述中,為自己辯護。

    檢方指控夏霖涉案金額達1000餘萬元人民幣,知情人士稱與夏霖和朋友之間的經濟來往有關。他的妻子林茹對媒體表示,夏被捕前並沒有接到任何人和司法機關索取和裁決債務的通知和文件,夏亦曾向她傳話稱如果是向朋友借款,自己絕對有能力償還。

    夏霖的兩位代理律師──丁錫奎和王振宇,堅持為他做無罪辯護。丁律師認為,這起以「賭博」立案、最終以詐騙起訴的案件,是一起「為追訴而追訴」的政治案件。 知情者介紹,庭前,有關部門曾向律師施壓,提出三條,不能中途退庭,不能媒體「炒作」,不做政治辯護。最後一條,被一貫低調的丁錫奎律師回絕了。

    「我不做政治辯護,將來誰為我做政治辯護?」丁律師這樣問。

    「八九」底色:「此生不做鷹犬爪牙」

    1992年,22歲的夏霖從西南政法學院(現為西南政法大學)畢業,分配到貴州省遵義市公安局工作。這年7月,夏霖沒有去公安局報到,而是到貴陽投奔哥哥夏洪,備考當年的全國律師資格考試。

    「他總覺得,做警察是幹髒活,」夏洪說。夏洪從北京大學的古生物專業畢業,陰差陽錯,卻成了貴州的一名警校老師。夏霖案開庭當天,他作為唯一的家屬代表,旁聽了整個庭審。

    夏洪說,夏家祖輩在四川自貢,父親當年大學畢業到貴州支邊,在遵義當了一輩子中學教師。弟弟夏霖,從小喜歡古詩詞,有俠客夢,大約總想著匡扶一些什麼。 「他對朋友兩肋插刀,我並不奇怪」。

    1988年,夏霖考入西南政法學院。當年的西南政法,聲望正隆。作為全國五所司法部直屬的法學院之一,西南政法出了賀衞方等眾多中國法學名家。在那裏,夏霖受到良好的法學訓練,包括刑偵專業實踐等。然而,對他影響最大的,卻是1989。

    那個夏天,夏霖和他的同學,在重慶歌樂山下,一起宣誓:「此生不做鷹犬爪牙」。

    那一年,他剛上大學一年級。他曾多次給朋友們描述當年的經歷,那個黑色的初夏,在他的講述中,卻多了一些浪漫:

    5月的某天,他和同學們在重慶市政府門口靜坐,軍警要清場了,他們圍坐成團。燈關了,一片漆黑,又下起小雨。或許是害怕,或許是寒冷,19歲的夏霖開始發抖。這時,一位不認識的師姐,從背後輕輕地擁抱了他。

    這温柔的一瞬帶來了光明。就在那一刻,增援的同學趕到了,燈亮了,廣場上一片歡呼,清場中止,他們勝利了!

    作為朋友,郭玉閃曾無數次聽夏霖講起這段故事。那一刻於他刻骨銘心,愛與黑暗對峙,最終光明降臨。但這青春的勝利隨即飛逝,如八十年代的理想主義一樣短暫。槍響了,一起都變了。

    那個夏天,夏霖和他的同學,在重慶歌樂山下,一起宣誓:「此生不做鷹犬爪牙」。他曾給朋友、資深調查記者王和岩講述,那一刻,自己撕碎了共青團員證書,「從此,就再也不是黨的人了。」經濟學者温克堅也記得,有一年在西湖邊上尋常聚會,說到「八九」,夏霖突然嗚咽,淚如雨下。

    在郭玉閃看來,「八九一代」是夏霖的底色。當年許多人被生活和時代推著向前,但其中有些人,心中始終有一團火。 「夏霖有很多缺點,卻從沒有忘記初心。」

    1992年,當年就通過了律師資格考試的夏霖,到貴州省經濟律師事務所工作,這是當時貴州唯一的官辦律所,辦公室就在省高級人民法院裏頭。他呆了兩年。此時,貴州開始試點私人辦所,他便和所裏的另外3個人一起出來,創辦了貴州輔正律師事務所,這是貴州最早的合夥律師事務所之一。那一年,他24歲。

    整個1990年代,經濟發展,律師「吃香」,夏霖的律所不缺業務,商業案件居多,他也逐漸過上了體面的生活。當時的茅台酒廠改制,他是法律顧問,也常有好酒可喝。

    1995年,他和林茹結婚。妻子嬌小美麗,是賢淑的客家傳統女子,岳父是貴州省的老公安。 「大男子主義」的夏霖,不幹家務,只賺錢養家。安逸的生活一天天繼續。貴州賭風興盛,「推麻」(註:打麻將)為樂,夏霖也不例外。直到有一天,他從牌桌上下來,突然在電腦看到余世存的一篇文章──《八九一代人是醜陋的》。

    「當時就驚出了一身汗,覺得自己太墮落了,」他曾這樣對郭玉閃等朋友說。

    這成了他離開貴州的直接誘因。林茹也證實了這一點。2001年,他到了北京,送兒子上了「不用帶紅領巾」的私立學校,自己則去讀北大的民商法研究生班。

    北京市義派律師事務所。網頁截圖

    「資方律師」的選擇:「我要進去了,你也給我好好整!」

    「夏霖總是對別人說,他的人生是被我帶偏的,沒想到的是,最終,他因我系獄,」39歲的郭玉閃說。

    2015年9月,郭玉閃在被關押將近一年之後,以「非法經營罪」取保候審。在他獲得自由時,他的辯護律師夏霖已被關押10個月。

    他們相識在2001年前後的北大。那時,一批公民運動的思想者和行動者,正在初興的互聯網上嶄露頭角。郭玉閃當時在北大讀政治經濟學碩士,在北大BBS論壇「一塌糊塗」上,他是公民生活版的活躍分子,也是青年行動者中的佼佼者。在茅海建的近代史課堂上,他遇到旁聽生夏霖。「我們是臭味相投。」郭玉閃說。

    他們都喜歡飲酒、論辯。 2014年,郭玉閃在獄中時曾用詩回憶那段生活:「當年匹馬入京城,年少張狂五嶽輕。朋輩呼求唯快意,風雲嘯聚任豪情......」

    2004年之前,郭玉閃常在北大靜園組織草坪沙龍,請一些獨立學者來沙龍與年輕學子分享。校方不能明著驅趕,每次沙龍,便開始澆灌草坪。2004年9月,「一塌糊塗」BBS被關閉,郭玉閃和朋友們在靜園草坪聚會抗議。那個下午,夏霖揣著他的律師證,徘徊在被水浸過的草坪外。參加抗議的每個人,都給夏霖寫下了授權委託書。

    2006年,郭玉閃牽線,王振宇律師等人成立了北京義派律師事務所,依託於中華律協憲法與人權委員,主要辦理一些公民法律援助案件。夏霖當了第一任的義派所主任。 「義派」,是從英文「impact」音譯而來。意為「影響」,表明了他們希望通過個案影響制度的理想。

    郭玉閃說:「我要進去了,你給我好好整!」夏霖回應:「我要進去了,你也給我好好整!」

    在這之前,夏霖曾糾結過,差點回了貴州。郭玉閃記得他們還一起喝了告別酒。但他終於還是回來了。「在貴州,他自稱『資方律師』,吃香喝辣的,最終,他還是徹底告別了那種生活,把自己和公共領域連在了一起,」郭玉閃說。

    2007年,郭玉閃成立傳知行研究所,做出租車行業研究、稅務研究,也介入對三聚氰胺毒奶粉所致的「結石寶寶」的救助等。 2012年,他參與解救山東盲人維權者陳光誠,批判的思想與行動不斷走向縱深,最終,牢獄之災迎面而來。

    2014年10月,郭玉閃被抓,與十年前北大靜園草坪一樣,夏霖成了辯護律師。

    在公民行動的道路上越走越深,他們對彼此的處境,都有心理準備。2014年5月,浦志強被抓之後,郭玉閃回憶,在夏末的夜市上,幾個人一邊討論對策,一邊碰杯。郭玉閃說:「我要進去了,你給我好好整!」夏霖回應:「我要進去了,你也給我好好整!」此時,旁邊的傳知行研究員黃凱平也湊過來,為他們「作證」,三人一起舉杯。

    之後不到兩月,在香港「佔中」風暴的席捲中,他們三個,全都「進去」了。

    如今,郭玉閃重獲自由,黃凱平也回到了家。而夏霖,在被關押582天之後,迎來審判。

    只戰法庭:「政治案件法律化,法律案件技術化」

    作為律師的夏霖,對自己的專業技能頗為自負,常以「技術派」自居。2006年他曾代理的崔英傑案,就被認為是「技術派」辯護公共議題的成功個案。

    崔英傑,退伍軍人,為養家餬口,在北京擺攤。城管要沒收三輪車,他跪地請求,而不被允許,激憤之下,刺死了城管李志強。之後,北京授予死者李志強「革命烈士」稱號,崔英傑則面臨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危險。

    10年過去了,崔英傑的父親還記得初見夏霖的情景,他們全家把夏霖當作了最後的救命稻草。林茹則記得,那年,兒子10歲,看報紙,突然對爸爸說:你去幫幫他們吧。

    「我平時又不說過多的話,都是決戰法庭,沒事的。」

    「他確實為崔英傑案傾注了心血,」哥哥夏洪說。他到現在還記得弟弟的辯護詞,闡述了城管制度的弊病,向死者家屬道歉,也有對「引車賣漿者」民生疾苦的描述,「感情和理性結合得很好。」郭玉閃則認為,崔英傑案中,夏霖最高明的一點,是在輿論尚未被點燃之前,提前給全國人大寫信,詢問城管是否屬於國家公務員序列,並獲回函,確認了城管不屬於公務序列,這就使崔英傑「妨害公務」的罪名無從被談起。

    李瑾記得,當時輿論非常熱烈,法學界還舉辦了針對城管制度的研討會,夏霖思量再三,沒有去參加,是怕惹怒法庭,「盡可能地為崔英傑著想」。

    最終,崔英傑被判處死緩,保住了性命,這是一個律師所追求的不錯結局。自此,他也對自己的「技術派」觀點更有信心。 「律師的舞台就在法庭之上,」他帶著專業的驕傲,也曾安慰擔心自己的哥哥:「我平時又不說過多的話,都是決戰法庭,沒事的。」

    也是在崔案之後,他受浦志強律師的邀請,加入了華一律師事務所。

    夏霖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政治案件法律化,法律案件技術化」。但他的「技術派」處理方式,放在中國的環境裏,用武之地不多,更常常被真正從事政治反對的人批評。

    譚作人案就是典型一例。四川地震後因追查倒塌學校細節,被訴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作家譚作人由華一所辯護。譚作人的夫人王慶華,至今記得那次開庭的細節:

    律師要說的話,幾乎全部都被法官打斷,而當女審判長敲響法槌,宣布擇日宣判時,夏霖一下子就跳起來,指著審判長的鼻子,用四川話大罵:你把老子們的證人名單騙起去,就是為了把證人堵在法庭外面,真他媽的太卑鄙了!格老子把西南政法大學的臉丟盡了!四川公安搞出來的爛事,你格老子去頂啥子雷......

    那天開完庭,門外有200多人在圍觀,夏霖後來向朋友們回憶,來圍觀的人們在鼓掌, 「我眼淚又快下來了,一扭頭,進了衞生間,」他得意於自己當時「忍住了眼淚」。

    不介入政治的「偽裝」不堪一擊

    夏霖代理了不少人權案件,卻不希望被貼上「人權律師」的標籤。有記者曾在報導中提及他是人權律師,反被他指責了一頓。他認為:「不貼標籤,才是對自己的保護。」

    原立人大學的李英強曾經認為,夏霖當然對體制有很清晰徹底的認識,但他一直在行動中小心翼翼地不撕破臉皮,試圖維持與體制的和平共處。

    他反倒樂於被認為自己耽溺於「吃喝玩樂」。「他一直喜歡鬥地主。貴州的風俗便是這樣。他喜歡賭,我知道他的毛病。但真沒想到最終在這個毛病上出事,」哥哥夏洪說。

    但不管是「技術化標籤」,還是「偽裝」不介入政治。當時局惡化,夏霖的自我保護,其實也就不堪一擊。

    「律師不可能擔當革命者的角色,但可以做一件事,就是用個案推動法治,一個案子再大,我也就是個律師。還是通過案件影響一個個知道案子的人,」 律師王令說。

    「多數的此類案件,其實是一個邏輯。例如對郭玉閃,先是尋釁滋事,做不成,就成非法經營,」萬聖書店老闆、與夏霖認識十年的劉蘇里認為,當局對夏霖沒有以政治罪名抓捕,而是以「詐騙」這一罪名來處理,這一開始,就讓同情者心中有了顧忌。

    在劉蘇里的印像中,夏霖比較「狡猾」,自己做的事不太說,這也使得外界並不很了解他:「他是個低調、以當事人利益最大化、發揮一流辯護技術的律師。也因此,他的付出和知名度並不匹配。」

    夏霖案偵查階段的代理律師王令則說:「他做的抗爭性案子,也只是一部分。平時做的多的,還是商業案子。他也常說,代理貪官、黑社會的案子,收錢不能手軟。」

    當技術派律師遇見「技術化」罪名

    2014年11月9日,夏霖被抓,案由是三個月之前的一場賭博。之後,夏霖的罪名被升級為「詐騙」。而檢察院指控提出的幾位債主,都是他有經濟往來的朋友。

    最初,郭玉閃也一度被警方列為「受害人」。據郭玉閃介紹,夏霖被抓初期,警方曾再三要求他指控夏霖詐騙,被他拒絕了。 「其他幾位,失去人身自由一段時間,又都是生意人,壓力之下,只好控告他借錢不還,」知情者介紹。

    王振宇律師認為,這種國家非要出面去替私人「討要藉款」的行為,正暴露出了夏霖案的「政治特色」。但「詐騙」的聲名,有效影響了輿論對夏霖的關注。

    另一個事實是,夏霖長期以「技術派」自居,與其他勇於在公共領域發聲的「死磕派」律師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從2013年以來,中國律師裏開始出現「死磕派」,他們在案件中與官方「死磕」程序,熟練運用互聯網和自媒體,發聲揭露不公,往往讓司法部門被動尷尬。 2013年,貴州「小河案」,以及其後的「北海案」,死磕律師抱團取暖,爭取律師權益,一時風生水起。在律師周澤看來,夏霖一向與「死磕派」團體保持距離,過去也較少參與到死磕律師的維權過程中來。在一些個案中他採取的策略,也得罪了一些律師界的朋友。

    「我始終認為,律師是一個很有行動力的職業共同體,只要不是聽命權勢鼓點起舞的敗類,律師間無論辦案方向、理念有怎樣的差異,個人關係上有什麼問題,關鍵時刻,還是應拋開歧見和隔膜,團結起來,」倫理學者肖雪慧說。而一直關注這個案件的作家徐曉,則認為,對律師來說,可以當自己的技術派,但必要時,也一定會去支持死磕派。 「我內心有自己的看法。但面對公共空間,永遠選擇與專制對立的道路。」

    律師王令則依然支持夏霖:「法律人本能地反對以行為藝術的方式來表達觀點,法律人的舞台應該在法庭上。你可以質疑,但要就事說事,而不是預設立場。 」

    「律師不可能擔當革命者的角色,但可以做一件事,就是用個案推動法治,一個案子再大,我也就是個律師。還是通過案件影響一個個知道案子的人,」 王令說,越是環境惡劣,越要「保重有用之身」。

    夏霖的妻子林茹說,丈夫被帶走後,警察找過她兩次。告訴她,「夏霖壞透了」、「我要是你,早就和他離婚了」...「我就問他們。他那麼壞,那你們查到他有別的女人嗎?警察愣了一下。說,還沒查到。」

    最近她常常夢見他,「在夢裏,他穿灰衣服,短髮,好像在監獄裏,一個電子屏幕上有他的名字,我總是非常擔心,」她說。丈夫正與這時代最嚴峻的問題迎頭相遇。「我想過,無論是什麼樣的結果,無論外界怎麼看待他,我都會等他回家。」

    Source theinitium.com

  11.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答问题

    了解社会腐朽 移民又是豪赌 那应该怎么选?

    我感觉如果不是主要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的话,那还是看目前所在职业的前景。

    德国够学费不过程序员发展不好, 德语估计得脱产学

    德国大学好像只要英语好就可以申,不一定要求去之前就会德语。此外移民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身份,事业和身份之间有时需要有取舍和先后顺序。例如先拿到欧美某国至少永居身份,多一个选择再说。

    如果出国的话,留学是好办法。我的建议是多做点功课,多找一些欧洲国家加上美加,比较每个国家留学生的移民难易,以及你所在专业/行业的人才需求/薪资水平。

  12.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温暖人心的小茶屋 回复文章

    🍵茶餐廳🍵

    @北条沙都子 #142854 “喵汪”,“喵星猫”,北条氏昵称收集+2 :P

    “跑路当现充”挺好,而且不止适用于“反共又反中”的人,也适用于“挺共又挺中”的人。

  13.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一刀捅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Ambulance #142840 是,不过不同的是高校党委书记没有习近平的安保措施。The threat is real.

  14.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躺平即正义 和 土猪拱白菜 ,哪个更能刺激赵家?

    @MasterChief #142841 躺平主义本质上是降低人均生产率,是消极怠工的一种形式。消极怠工可以被视为一种破坏(sabotage)。从这个角度来讲,躺平主义的进阶版就是《简易破坏野战手册》。举例:

    经理和主管:为了降低士气和产量,想想你遇到的最糟糕的老板,并像他那样行事。对效率低下的工人和颜悦色;给他们不应有的晋升。歧视高效率的工人;不公正地抱怨他们的工作。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所有事项提交给委员会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考虑”。试图使委员会尽可能地庞大和官僚化。
    
    雇员:忘性大。笨拙。工作缓慢。想办法增加工作所需的动作次数:能用轻的锤子就不用重的锤子;能用小扳手就不用大扳手。
    

    不过这样看来,中共官僚机构早就在实践躺平主义的进阶版了。

  15.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关于江泽民与“膜蛤”

    江时期中共的本质与习时代没有不同,我认为差异在于:

    • 权力远不像习时代这么集中

    • 维稳工具比习时代落后太多

    当然还有

    • 江的文化水平比习高
  16.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好感和喜欢的区别是什么?

    @丁丁兄弟 #142695 丁兄抬爱。要问PUA我还略知一二,情感咨询就只会信口胡说了。

    好感和喜欢的区别是什么?这似乎是在问,在恋爱方面,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一个人,还是单纯对那个人有“好感”。

    我的理解,“好感”和“喜欢”是程度问题。而怎么衡量这种程度,一种方法是自己愿意为对方付出多少资源。不恰当的比喻,好感有点像觉得某个商品不错,不过也就是看看;喜欢有点像想掏钱把这个商品买回家。

    每个人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情感金钱等等)是有限的,“好感”需要的资源少,“喜欢”需要的资源更多,所以后者比前者来得珍稀。例如一个人可以对不少人产生好感,喜欢的或许只有一个(也有时会多于一个),非常喜欢的或许一个都没有。

    既然楼主问了这个问题,我估计对某人的感情至少在“好感”和“喜欢”之间。如果想知道到了什么程度,可以问问自己愿意为对方付出什么。

    不过要注意的是,付出并不代表会有满意的回应。恋爱的开始往往是被激情驱动,与其说是理性的投资,不如说是任性的赌博。既然赌博就要有赌品。

  17.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ETHFANS】Wei Dai 的 B-Money,也许是比特币的初稿

    @libgen #142714 哈哈,好啊。b-money的文章似乎不长……要不组个三人小组(图书馆,躺平猫,DeepL)一起翻译?我主要是对加密货币的一些术语还不太熟悉。

    Lesswrong 似乎是一个理性主义论坛,上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内容。发现好的可以推荐啊。

  18.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为什么享受生活的成年人大多是年轻女性?女粉红多是不是也跟这个有关?

    人民网2016年的一篇报道称(墙内链接),网络消费数据显示男性的享受型消费水平显著高于女性。

    从网络消费规模看,尽管男性略逊于女性,但在消费结构上,男性在文化办公、教育服务、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以及体育、娱乐用品、汽车类、文化娱乐、航旅、餐饮等享受型消费上都超过女性。而女性在家庭使用较多的生存型消费方面支出更高。

    其实男性女性都喜欢享受生活,不过方式在某些方面有性别差异。例如2017年某调查显示,游戏消费意愿男性比女性多得多。

    至于粉红问题,想到2020年的一篇分析(墙内链接)称,“男性爱买华为,女性爱用iPhone”。

    当然文中给出的原因是:“相较于男性而言,大部分女性对智能手机并无太多兴趣,研究也并不多。……苹果手机的知名度高,并且在性能方面绝对不会掉链子,选择苹果很少会出错。而且,苹果手机的操作更方便、易上手,受到很多女性的青睐。因此,很多女性更偏爱苹果。而许多男性消费者对研究智能手机参数则有很大的兴趣,华为性能虽不及苹果,但综合实力比较好,因此受男性喜爱。”

  19.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ETHFANS】Wei Dai 的 B-Money,也许是比特币的初稿

    Dai 提议,货币的创造可以通过拍卖来实现。要么所有用户(第一版协议)、要么所有服务器(第二版协议)先确定货币的理想增发量。然后,假设这个理想增发量是 500 b-money,一场拍卖将决定谁能获得这 500 单位:愿意提供最多工作量证明的人,将获得这批新增发的货币。

    很有意思的设计。

    比特币成为流通货币的大障碍确实是其发行数量模型会导致(加密货币市场的)通缩。长期来看其更像某种收藏品(数量有限,会由于损毁丢失等原因减少)而不像“货币”。

    我并不知道其他加密货币是否有好的增量模型,仅就Dai的提议评论几句。

    • 我认为与其所有用户/服务器来确定货币理想增发量,不如让所有用户/服务器定期(如一年)对一篮子商品包含的内容/比重进行投票,货币增发量直接与一篮子商品价值锚定,自动计算,连续增发。

    • 如果增发本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无需将大量增发货币一次拍卖;可以每增发一个单位拍卖一次。

  20.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一刀捅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消极 #142631 黑暗与否不论,我觉得中国90年代开始二十几年还是称得上land of opportunity的,最开始的一批“海归”混得也还行。不过现在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国内没人脉背景的话,回国前景不佳。

  21.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一刀捅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消极 #142619 从博后到教职是一道坎,美国的教职也卷了很久了。如果把“研究员”看成博后的话,那么我估计其中拿到教职的比例中美未必有多大区别。但是美国Tenure-track中得到教职的比例肯定比中国研究员中得到教职的比例高。现在国内的问题是有意无意地误导“青椒”们相信研究员相当于tenure-track positions,有的人还放弃了美国的TT positions的offer去国内当研究员,然后做了几年后才发觉,靠原来自己降职成博后了。

    你要在一个人均收入水平是美国五分之一的大地方,打造一个能够吸引从美国留学归来人员的小环境,那不要打得头破血流啊?

    这确实。其实这位姜献忠同志,根正苗红的统计学博士,华尔街大厂甚至转码什么不能做;就算做学术吧,显然是美帝环境好,而且数学统计本身也不需要那么多funding。巴巴跑回国,真不知道为了什么。或许是家庭因素吧。

    现在真要海归,必须在国外留好退路,比如先搞个绿卡什么的或者至少先排上队。要是国内高校没有关系自己又不会来事,国外又没有退路,还想留在学术圈,那么确实有点任人宰割的味道了。

  22.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这种人追求民主是为了什么?

    @庆丰话 #142602 要看和谁比。无论是400万两白银还是400万银元(缩水版白银)还是50万银元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很多,是很多人几辈子都挣不到的钱;但溥仪是理论上的泱泱大国前任皇帝,所以标准不一样。例如,和其祖辈比,慈禧一天的开支就要用几万两白银。和其他皇室比,50万银元折算成今天的购买力大概有一千六百万RMB(约250万美元);英皇室2019财年花费约七千万英镑(约1亿美元),日本皇室2019年预算为240亿日元(约2亿美元)。这就是溥仪作为在野皇室的“悲哀”了。

  23.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一刀捅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发现了一张4年前复旦青年研究员的工资单(不知是什么学院的):

    税前一万五,税后八千。

  24.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一刀捅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丁丁兄弟 #142608 那段是转载的:)。其实我也是因为这件事才查了查国内现在的高校行情,发觉真的是很卷,而且政策非常多变。

    本来国内是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的事业编制,但现在又有一条副研究员->研究员的合同编制。复旦还加了两层,副青年研究员->青年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比较坑的是,在招聘时,这些研究员的职位好多宣传的都是所谓的tenure-track(TT),即终身教职候选职业。然而与欧美的一个教职招一个TT候选不同,国内是一个坑位招一大堆研究员,入职的时候画大饼,然后三年一考核,“非升即走”,与其说是TT,不如说更像另一种形式的博后。

    极端事例,武汉大学2015年“选留聘期制讲师112人”,2018年“6人被直接聘任为固定教职副教授”。(来源)具体可搜“武汉大学3+3”。

  25.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温暖人心的小茶屋 回复文章

    🍵茶餐廳🍵

    看讨论复旦捅人新闻的帖子看到一个笑话:

  26.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一刀捅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以下文字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739570,注意其中链接大多为墙内,自行带VPN/Tor。

    逝者安息!

    我们来捋一捋行凶者的学术经历。

    行凶者姜文华之前是Rutgers(New Brunswick)2009年毕业的博士

    https://www.mathgenealogy.org/id.php?id=157581

    查阅US News的排名,该校的数学专业在全美排名第22名

    再查阅他的research gate主页(Wenhua Jiang's research works | Soochow University (PRC), Suzhou (SUDA) and other places),可以找到7篇论文发表(或许未必是他全部的学术发表),分别发在了The Annals of Statistics、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Statistica Sinica等期刊上。其中绝大多数都同时挂了他博士期间导师Cun-Hui Zhang 的名字。

    至于其读博前的经历,姜文华是复旦大学数学学院自己的本科生毕业。在网站上可以查到,姜文华2000年进入复旦大学数学系读本科

    (注:该网站目前无法正常打开,但仍可通过百度快照进入)

    而在复旦大学数学学院谭永基教授去世后的这篇回顾谭教授教学成果的文章中(谭永基教授的人生历程,享年73岁_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退休教授、博士谭永基),有提到"王伟叶、姜文华、吴家麒因此获得了复旦大学首届校长奖,这是复旦大学设立的最高奖项"。这三人都是2000年进入数学系的,是同一级的同学(在上面的图里,都在倒数第二行)。由此描述看,姜文华在本科期间应该是一位相当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是他当年导师的得意门生了。

    经过这番简单的梳理,我们看到:姜文华高考后于2000年进入了复旦大学数学系读本科,本科期间表现看起来相当不错。本科毕业后,进入了专业排名22名的Rutgers(New Brunswick)数学系读博,2009年毕业。毕业后,发表了多篇论文。先是在苏州大学任教,后来于又回到了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参考关于公布2017年新增硕士生指导教师岗位任职-复旦大学研究生院.PDF)。再然后,由于非升即走制度,被复旦大学解聘,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桩惨剧。

    至少在我这个外行看来,姜文华是复旦的本科,又在比较不错的学校/博士项目毕业出来,手里多少有点文章,似乎算是背景条件还不错的青椒(青年教师)了。当然,至于他的学术成就具体如何,我无法做出准确评价。

    但饶是一路名校毕业,姜文华在回国之后,辗转苏州大学和复旦大学这么多年,仍然无法获得一份安稳的教职,终于走上了害人害己的绝路。

    为什么会如此?归根到底,除了他个人性格的原因外,还是国内大学最近这些年疯狂搞的tenure-track(非升即走)制度,实在搞的太狠了,把青椒们给逼上了绝路

    所谓"非升即走"制度,指大学对招进来的教师,只签6年的临时工合同。到了第5年的时候,如果觉得你不行,就无条件让你走人。这个"不行"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觉得你论文发表不够,或者觉得你课没教够,或者系内教师选举团投票不让你过,等等。

    这个制度本来是从美国引进的,本也没什么,毕竟国际通用的制度。但国内大学引进之后,就变了味。比如说,很多学校利用这个本质上就是临时工合同的制度,来要求青椒们比拼论文,二选一、三选一、乃至几十个人中选一个的情况都有。谁发的论文多,谁就留下。与此同时,青椒作为学院教师队伍里的最底层,除了要死命发论文外,往往更加是要在系里伏低做小。想来这个姜文华,也是经历了这些种种的不堪。

    所以说,这种变了味的非升即走制度,说白了就是在养蛊,在逼着青椒们疯狂地、无限制地内卷。

    在一年要发这么多论文、承担这么多教学量、和这么多人整天拼来拼去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不出几个心理扭曲的变态?一路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怎么可能都能忍受学校和院系领导这么多年的任意揉搓?

    前些年的时候,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的甘阳老师被青椒当众打耳光,其实也是因为升职无望,和这回复旦的事情性质相似,只不过恶性程度不同。

    国内的这些个高校,为了学校在国际排名上提高个几名,就死命地逼着青椒来发文章,用这种养蛊的方式来搞出蛊王。现在出了这么恶性的事件,也是可以预期的。而且,可以想见,如果将来继续这么搞下去的话,这种事情很可能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恶劣。因此,这件事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是应该把它放到整个国内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劣化中来整体地看待。

    但具体到个人,还是应该奉劝国内高校这些个把持权柄的大佬们稍微善良一点,尤其是对青椒们稍微好一点,别再为了自己系里在专业排名上提高个一名、两名,就把青椒当蛊来养。对青椒们好一点,才是真的对自己好一点......

  27.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晚清财政几事

    @消极 #142580 所以清廷玩“改革开放”引洋人进门或许还因此续了几十年命。本来因为镇压叛乱的需要,地方财权军权日益坐大,中央财政则接近破产(主要是几次边境战争和国内镇压花了太多钱),旧军战斗力又低,说不好这样下去会发生什么。

    学界有一种观点是清廷当时是有条件和机会改革、立宪成功的,可惜历史惯性太强(且自己不断加速),最后还是崩盘了。

  28.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这种人追求民主是为了什么?

    @庆丰话 #142584 真立宪自然没什么不好,不过国内的政治斗争讲究斩草除根,而且红二代本身不像皇室,没有什么伦理习俗上的地位,所以国内搞保皇立宪,难。

    @消极 #142593 四百万大洋也没兑付几年,后来直接缩水到五十万。

  29. 爱狗却养猫 饭丝
  30.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温暖人心的小茶屋 回复文章

    🍵茶餐廳🍵

    @北条沙都子 #142558 反共不反中,去练法轮功;反中不反共,化身张献忠;反中又反共,洪水冲一冲。

    Just kidding :P

  31.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晚清财政几事

    @消极 #142497

    大清海关是大英的赫德给他操办的。

    研究清代经济史的都知道,海关数据是最详细和漂亮的。赫德管理海关的时候海关成为大清最清廉高效的部门:P

    弱势帝国主义,如日俄,就非常想肢解大清

    清廷赔款最狠的两笔,一笔是甲午战争后给日本的,还有一笔就是庚子拳乱之后给“列强”的。前者的话日本本身确实想肢解大清,后者真的是慈禧搞战狼外交生生地作出来的。

  32.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安庆男子当街随机杀人

    @消极 #142518 是,也可以是多种诊断。

    其实精神问题诊断有时也挺“随意”的。看着像这个问题,好,吃对应的药,控制住最好,没控制住再换药或者索性换诊断再试试。

  33.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这种人追求民主是为了什么?

  34.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想躺平也不能

    计划生育其实不是邓开始的。毛时代就有计划生育会议,提倡最多生两个。1970年的出生率是5.7(每个妇女生5~6个孩子),人口增长率是2.3%;1980年出生率是2.6,人口增长率是1.2%。但是党中央觉得还是太高,最主要是没达到70年代末一力推动的人口增长率1%以下的指标,所以政策进一步收紧。

    对党中央来说,人口一方面是个数字游戏,一方面也是压力。前者体现为人口越多人均GDP越低,对于喜欢订各种指标的领导人来说(XX年达到人均XX;XX年达到全面XX),人口作为被除数,始终是个负担(这点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后者则体现为资源压力和就业压力,人多了容易乱,人没事干也容易乱。

    有猜测将来中共对于生育数量会完全放开,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其实中共不是单纯喜欢人多,主要是担心所谓的人口结构问题,即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大概专家算了算,出生率在2-3之间正好能达到比较“正常”的人口结构,今上一听不错,很符合指标,所以就放开三胎了。

    至于自由?硬要说的话大概“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里的“活泼”就是老领导心中的“自由”了吧。:)

  35.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安庆男子当街随机杀人

    @钦明方泽忘了密码 #142427 大概率有精神分裂(思觉失调)症。

    其实很多暴力犯罪者都有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来源有基因也有环境。如果某种精神疾病的发生和恶化概率远高于正常水平、治疗控制的成功率又低于平均水平,那确实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社会问题。

    无论是基因还是环境原因,暴力犯罪的动机可以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也可以对其处境怜悯甚至共情。但如果要说宽恕,我认为除非是受害者本人或者家属,其他人没有资格宽恕。

  36. 爱狗却养猫 饭丝
  37.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晚清财政几事

    今天在翻清代财政史的一些研究和资料,看到关于晚清财政的一些很有意思的事。

    • 太平天国前后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清廷中央财政陷入极度困顿;鸦片战争战败后开放通商,海关带来了大量收入,可说给其续了一命。20世纪初至清末,关税收入占总财政收入的20%~30+%。

    • 鸦片战争前清廷财政收入约4000万两;19/20世纪之交,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先是突破一亿两白银;光绪末年超过了两亿白银;直至清亡依然年年上涨,宣统三年(1911)的财政收入近三亿两。

    • 晚清最大的财政支出项目是军费,1911年军费开支超过财政收入的1/3,其中大多(至少名义上)是对新军和海军的投入。

    • 晚清第二大支出是赔款以及外债;赔款总额约为7亿两,加上借债赔款的利息则超过10亿两。有意思的是乾咸同年间镇压内部颠覆和边境叛乱活动的费用保守估计亦有近10亿两,后来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镇压革命党还借过几千万的外债。

    • 清朝末年皇室(内务府)每年预算为一千万两以上。慈禧过六十岁万寿节花费在500万两以上。

    • 清前期财政高度中央集权,地方留款不到25%。咸丰年间由于内部颠覆活动过多必须依靠地方军力,中央无奈开始下放财权,太平天国年间地方财权膨胀。光绪时开始中央开始试图回收财权,还把赔款的一大部分摊派给地方,地方则集体哭穷,并且增加了各种苛捐杂税。

    还有一段与财政略相关的轶事。

    据《洪宪纪事诗三种》所载,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辜鸿铭曾入幕张府。一次正值清帝万寿节,老于宦道的张之洞在湖北筹备庆典时大肆铺张,花费无数,以显隆重。同时,还编有“爱国歌”,宣扬忠君爱国之道,竭力讨好朝廷。对此,辜鸿铭颇不以为然,昌言曰:“既云爱国,也须爱民,应更编爱民歌。”张之洞的心腹,时监两湖书院的梁鼎芬闻后向辜氏调侃道:“阁下曷试为之。”辜鸿铭当即应曰:“已早有腹稿,头四句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辜氏恨国党无疑。

  38.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海外爱国主义大战美国学生会:当中国留学生面对新疆、香港议题

    这篇文章引起我强烈生理不适。

    我看到在一个在民主国家(定义可以参见经济学人的民主指数)为专制独裁政权辩护的人,就特别想把推特墙国文字狱记录那个长长的表格甩到ta脸上(对了现在裁判文书网似乎已经不公布政治犯文书了)。

    在无数因言获罪的人的血泊中,喊着我有为专制独裁辩护的言论自由,是否太恶心了?

    @jargon #142109 你所说的西方人对于中共的误解我觉得分析得很好。粉红喜欢说西方不了解中国,对中国有偏见,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余茂春说美国的某些中国问题专家始终是“殖民者心态”,我认为是说到了点子上。

    西方(这里指美欧的“第一世界”国家)民众甚至很多专家对于中国的总体印象从一个乱搞共产主义的穷国,到一个搞资本主义搞得不错的富国,现在大概进展到搞资本主义+极权政治的富国,不能说错,但是往往忽视了其下中共本身始终没有变化的性质和战略意图。中共不是一个西方社会意义上的政党,而是一个取得了国家政权的秘密组织。组织的目标很简单,一是保护自己目前的垄断地位,二是不断扩张,这种扩张既是利益上的,也是意识形态上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目前其实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这个教在书面上来说体现为历代被“封圣”的领导人的意志,操作中则是秘密组织实际首领的意志。

  39.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躺平即正义 和 土猪拱白菜 ,哪个更能刺激赵家?

    两个逻辑其实差不多。

    躺平这件事引起的官媒和五毛跳脚

    赵家人养牛是让它们乖乖干活的,不是让它们躺倒不干的。

    我是来自乡下的土猪,要去拱城里的白菜

    赵家人养猪是要让它们乖乖待宰的,不是让它们去拱白菜的。

    总结:刁民不乖!

  40.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纪念六四】CND专访:与余茂春教授谈六四与美中关系

    原文链接:http://hx.cnd.org/2021/06/02/【纪念六四】cnd专访:与余茂春教授谈六四与美中/

    【受访人简介:余茂春,来自中国重庆,1985年赴美留学,于1994年始在美国海军学院任教至今,教授东亚和军事史;在川普总统任期内,他担任美国国务院蓬佩奧国务卿中国政策规划首席顾问,对美国对华政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21年美国政府换届后返校教学,并兼任哈德逊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以及2049计划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

    CND:余教授,首先我要感谢你同意在六四32周年纪念日前夕接受CND / 华夏文摘的访谈。一九八九年六月四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我们很多人生命中的转折点。

    余茂春:对对对。

    CND:那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吧。我想请你谈一下,六四对你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使你的人生选择和事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余茂春:六四是历史上的很多标志性的事件之一,如1919年的五四运动、1956年匈牙利的自由运动、1968年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它不仅仅是一个大事件本身,而是影响了一代人生活的基本定向和重新定向的里程碑。六四也标志着一代人的重新觉醒。比如说对我个人来讲,天安门示威游行令我们振奋的东西不见得完全是具体的什么内容——当然我对那些内容大都是赞同的——最主要的是他们采取的形式。天安门运动的七个星期是中国老百姓自共产党上台以来最自由、最没有恐惧的七个星期。天安门运动的根基就是自由,不管如何短暂,人民基本上没有什么恐惧。广场上的这种脱离恐惧的自我表现,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震撼,因为在中国生活过的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活在一个莫名的有形或无形的恐惧中间。你要担心害怕的东西很多——你的护照、签证、你的学校、单位、户口、你的爸爸妈妈、亲戚……你生存中的方方面面,你所做的很多事情都跟共产党随时可以控制你、惩治你的那么一种无形的压力有关系。而天安门运动就摆脱了这一点。当时很多人觉得这些学生很年轻、很天真,但我觉得这天真里边有一种人的本性的自由的散发。自由不需要太多的复杂性,中国的政治文化把很多天经地义的简单事情复杂化,把人性扭曲得畏畏缩缩,大打折扣。天安门的勇士们展现了人性的真正复归,是对共产党政治人格的勇敢的挑战。这个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震动。我和那些学生基本上是同一代,只大几岁,但是我对这些年轻人非常佩服,他们给了我去追求自由的勇气。所以说,看到中国政府对于这七个星期的自由那种残酷而血腥的镇压,我是非常的震怒,而且重新认识到一个做人的最重要的东西,就像氧气一样不可缺失,那就是摆脱恐惧的自由。这种短暂而被残酷灭杀的自由对一代人的启示和人生定向的影响,在不少其他共产党国家,如匈牙利,波兰,捷克,也都非常的突出。

    当时我是在美国,我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我觉得,在那么自由的环境中还有那么多内心的恐惧是非常不应当和荒唐的。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讲,六四天安门事件是我摆脱恐惧、自我解放的一个最根本的标志。虽然我没有直接参加,但我对于天安门的抗议示威者是非常感激的。我觉得这不只是我个人的自我解放,因为我们这一代中很多人都是这样的,都有这样的经历。

    CND:是的。

    余茂春:只不过是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的环境里面,个人的选择目标不一样而已。我自己并不是特别突出的一个。

    CND:六四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我,包括你。我跟你感受特别相同,1989年6月4日那一天是我生命的转折点。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同样的事,所以你说你并不是特别突出的一个。但是你现在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身份,就是你作为在美国国务院里面工作过的人,曾经为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出谋划策。那你觉得六四对你提出的那些建议有没有什么影响?

    余茂春:当然影响非常大。我在担任蓬佩奥国务卿的中国顾问的时候,我跟他讨论的话题之一就是中国民主自由的现状和前景。我就觉得六四给美国的对华政策提供了一个最根本的基点。在我进入美国高层的政府圈子里时,大家对中共有一个政策的重新估价,原因之一是由于习近平最近几年把美中关系搞得非常紧张。有一部分人,而且是很大一部分人,觉得美中关系最糟糕的时候就是习近平上台后,美国受到了挑战。言外之意就是,如果说习近平当政不好,那么习近平当政之前中共当政好像还可以。但我觉得这个就违背了六四的真谛。我就提出,美中关系基本点不应该是在2012年习近平上台之时,而应该是1989年。为什么呢?因为1989年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存在着的非常对立的利益冲突。这当然有中共党内派系斗争的影响在里面,但比较起来,这是最脱离了共产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一场人民运动,而运动的初衷就是老百姓出于一种人性的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国家负责的主人翁感,提出一些诉求,要做一些事情。我觉得这实际上就是老百姓起来反对共产党独裁专制的一种最原始、最真诚的表现。这才是美中关系要有长足的、实质性突破的根本问题。刘晓波有一句话很有前沿性,未来自由中国在民间。天安门运动是民间追求自由,追求未来的最佳体现。而美国对华政策一定要着眼民间,着眼未来。所以我一直在美国政府圈子里边说,美中关系的基点不应该定在习近平上台之时,也不应该定在什么邓小平内斗成功搞改革开放的1978年,而就是应该定在1989年。

    1989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是各个共产党政权垮台的年份。大家谈论共产党在苏东崩溃的时候,都非常习惯地把中国的天安门民主运动与1989年在东欧发生的共产党垮台分开来。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因为1989年是一个世界性的、全球性的反对共产主义及其统治的标志性年代,这个标志性的运动起始于天安门广场。中国学生对东欧的民主运动、最终推翻共产主义在东欧和苏联的统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启发和示范作用。我觉得天安门运动不应该仅仅是美中关系的基点,而应该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基点。所以我跟蓬佩奥国务卿及美国高层的其他重要官员讲,我们要重新定义天安门事件,把它反映到美国的外交政策上来。这就是为什么蓬佩奥国务卿2019年在天安门民主运动三十周年的时候发表了美国自天安门事件以来最重要的、最全面的、而且最长的一个声明。他提到1989天安门学生运动是一个争取自由、争取民主的运动,所以他向天安门大屠杀中丧失生命的人们致敬;而且他提出来,天安门运动与柏林墙的倒塌有必然的联系。我觉得这些都是天安门民主运动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地方, 虽然晚了一点,但毕竟回到了正轨。

    CND:所以说,这是六四给你的启示,然后你把它运用到了美中外交政策上去了。

    余茂春:我只是尽力而为。开始有人对这说法觉得很吃惊,后来通过我们做工作、做解释,大家就都是一致的了。你看看蓬佩奥国务卿发表的声明,当时美国上下基本上都是认同了这个调子。(蓬佩奥国务卿2019年6月4日的声明附在本文之后。)

    CND:你说的这个“大家”指的是谁?

    余茂春:就是美国政府。美国政府都这样看。比如说,国务院里面有不少就事论事的官僚,不愿意从意识形态方面讨论问题,而八九运动就是一个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非常剧烈的冲突。我是教书出身,我就本能地在国务院给主管中国事务的几十个高级官员办学习班,读马列毛习,读中共文件,读乔治坎南,读美中关系经典著作,讨论很热烈。学习班办了好几期,转变了不少人的看法。所以蓬佩奥国务卿在讲话中多次讲到,美中关系上很多问题的症结实际上就是在政治上、在意识形态上美中有许多水火不容的东西。在白宫里边,后来的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Robert O'Brien 也说共产主义、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对美国的挑战有多么严重。这些都始于国务院里面基本的政策转变。这与六四有必然的联系。真正正确的东西稍微一点就形成了共识。

    CND:昨天我上Clubhouse听林培瑞(Perry Link)教授讲六四讲座,在谈到美中外交政策、中国通等等话题的时候,他多次提到了你,对你是倍加赞赏,说你是与前美国政府中的中国通比如基辛格这样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中国通。你觉得是不是这样?还有,如果是的话,你觉得和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余茂春:这个过奖了。(笑)

    CND:真的是这样,林教授对你是倍加赞赏,是真的。

    余茂春:我对林培瑞先生是更加赞赏(笑)。他代表了美国知识精英的良心。

    CND:是。

    余茂春:而且坚持不懈。他是说真话的一个鲜明的代表。我觉得像林培瑞先生这样的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他是无所畏惧的、非常自由的人。一个人如果总是生活在畏惧中,怕这怕那,他不是幸福的。所以我非常佩服林培瑞先生。

    CND:但是,他自己也提到他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人听他的。他确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但没人听他的,可是有人听你的,所以他觉得你的影响力很大。

    余茂春:没有,别别,我非常佩服林先生。

    CND:哈哈……

    余茂春:你刚问到中国通,美国的中国通有两种。有很大的一部分人是对中国知道得很多,懂得很少。意思是说,他们对中国的人际关系、社会结构,各种数据知道得很多,但真正明白、了解、懂的实际上很少。这是第一种人。第二种是他知道的不多,他懂的也错了。就是这样一大批人在很长时间里主导了美国的对华政策,这是非常不好的。为什么他们知道的不多呢?因为以前很多在美中关系上起决定性作用的美国高层官员,他所知道的东西大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官员给他的,他根本就没有接触到老百姓。

    比如说我看基辛格的东西。基辛格书写中常常笼统地用“中国人”这个词、中国人这样,中国人那样,实际上他眼睛里边的“中国人”就局限在中国高层的官员,总书记呀、什么主席呀,就是这些人。在他的眼里,刘晓波啊、余杰啊、王丹啊、天安门的抗议人士啊、异议人士啊,根本就没包括在他所说的“中国人”里边。大家常说认知,他就有认知局限。“知”呢,就是他的局限;那“认”呢,由于在非常有限的“知”的层面,他的这个“认”也是非常错误的。比如他就觉得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人老是摆脱不了几千年历史意识的困扰,所以要搞什么中华民族的复兴啊,他们对共产党很佩服啊,他就讲这个。这些都是非常落后的、19世纪的传教士的心态。这些人觉得中国人总是沉醉在历史上过去的辉煌之中,他们永远做不了现代化的人。而实际上中国人民自清末民初,尤其是五四以来,基本上的追求不是传统的重现和昔日王道霸权的回归,而是德先生、赛先生、个性自由,特别是宪政民主。用传教士的文化偏斜的眼光看中国人,曲解中国现代历史基本主题的美国高知和高官,其实是很不道德的

    这样的人垄断了美国对华政策几十年,一直到川普总统上台之后,我们把它基本上推翻了。我们觉得要把中国人当成一回事,要把中国人和其他所有民族的人等同对待,同样有对现代的、普世的价值观的追求和奋斗,要把镇压、管控这些追求与奋斗的中国人的专制政府作为一个头号的战略竞争对手,要像我们当年对待苏联一样也把他们当成一回事,当作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我们不要把中国人当成软弱、猥琐、永远不能做现代化人的过去的中国人。这些就是我们的重新评估。而且由于这样的原因,在川普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圈子里边,我们尽量地排除以前对中共有严重认知缺陷的人。所以那些人对我和其它我们一起的人基本上没有任何影响。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

    CND:你原来做了几十年的大学教授,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加盟国务院呢?你从大学教授身份转换到政治幕僚,可以说是举世瞩目,有人爱有人恨吧(笑……)。那你的人生观从八九年到现在有没有什么变化?

    余茂春:做大学教授有一个好处就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让你思考一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没有一个今天晚上或明天早上就要交稿的压力,这样就可以写出东西来,在比较轻松的环境里做学术研究和思考。所以我在加入国务院之前已经有一大堆过去写的东西和讲话,他们都看过。当然他们对我的政治诉求啊、看法啊都已经很了解了。川普总统当选之后,他们决定要对美中关系重新评估,像我这样的人就进去了。外面的人不是特别了解这一点,就是在美国政府里边制订中国政策的人很多,内部实际上采取的是一个比较民主的程序,关键就是你的论点是不是能够站得住脚,是不是能够让大家信服,不是一言堂的。大家在外面看觉得川普总统很独断,蓬佩奥国务卿很果断,但是实际上他们对下属的意见真是听取的。我的意见他们也听取,我的意见有时他们也不同意,大家都是竞争,各种意见都可以发表,最后会定在某一个大家比较认同的点上。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在大学教学的经验、我的学术性对我很有帮助,因为这会给与我某种深度和权威性。还有一点大家不要忘记,那就是我是在美国高层对华政策的圈子里唯一一个在中国长期生活过、能够娴熟地运用中英文、比较了解共产党的政治文化,而且能够看出共产党的文件字里行间的意思的人,这一点非常有帮助。

    CND:对对,这一点特别重要。

    余茂春:共产党在外交政策上有一个很大的具有迷惑性的东西,就是搞内外有别。它把内和外分得非常清楚,而且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很少有人能够从内外的因素来加以综合评判。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由于我的生活背景,我在里面是如鱼得水,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所以说我就能够把天安门的真谛讲得比较连贯一些,而且我也比较能够知道中国老百姓的一些具体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和共产党的想法是怎么的不一样,还有,中共的一些维稳措施的意思在哪里。这就是为什么我对美国政府强调一个重要的理论,要重新认识,一定要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开。这就是内和外。光从“外“来制定对华政策是盲人摸象,不着边际,只有“中国”一个笼统的概念。一定要内外结合来制定政策,这样才能靠谱。

    在中国的内部,共产党和人民是对立的。你看,共产党维稳的军队警察呀、维稳措施的巨大开支和血本啊,对老百姓全方位的监控和管制啊、对他们的生活、经济运作的方式,他们怎么过马路、上网讲的每一句话,银行存款有多少,等等,都要管的严严实实的。所以说它对老百姓的恐惧是非常深刻的。另外,在如此深刻的恐惧之外,它也知道老百姓的力量,共产党非常知道群众的力量,所以它要走群众路线,它要骗,它要说自己代表人民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尽管老百姓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韭菜,“人民”这个词却被严重地滥用。它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它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和警察叫“人民解放军”和“人民警察”,它垄断性的金融机构叫“人民银行”,它宣传共产党的方针、说假话的工具叫“人民日报”……这整个系统都知道人民是多么重要,所以它要给政府贴金。这就是内。它的内和外是不一样的。

    它对外面呢,中国与美国打交道、与所有其它国家打交道,它就说是代表了整个中国,代表了中国人民。外国政府稍微对中共镇压自己人民的恶行抗议,就一定会引发中共的陈词滥调,毫不脸红地说这种抗议是伤害了十四亿中国人民的感情,十四亿中国人民如何坚决不答应,云云。 我们现在制订对华政策时把这个事实看得非常清楚。对中共来讲,这个东西也是非常敏感的,因为我们刚一提出要把中共和中国人民区分开的观点时中共就暴跳如雷,觉得这个戳中了它的痛处。这样就更加肯定了我们这个看法的正确性。

    另外我还想到一点,就是分清中共和中国人民的重要性。中国政府它怕人民有好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它觉得经济发展了它的政权就更加稳固了,实际上这个是不对的。因为经济发展了以后就出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中共现行体制下它的贫富严重不均。它虽然有一个非常富有的阶层,但这个富有阶层是少数人,绝大部分中国人实际上是很贫困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一个人发一个帖子说我们要“躺平”,就有成百上千万的人追随。为什么呢?躺平就是对中国现实中贫富不均还有经济社会高压、高度膨胀的一种无形的反抗。这是很无奈的反抗。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发展之后它的政权并没有稳定。中国目前的贫富不均指数在世界上是位于前列的,有人说是令人发指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人民声音的国家,经济越发展,这种贫富不均的现象就越危险。另外一点呢,经济虽然发展了,即使一些有钱人活得很好,他对这个政权还有更加不满的因素,因为他们的财产权没有得到完全的保护。他富有了之后,买了房子,有了资产,共产党什么时候都可以把它拿回去。在中国,当了亿万富翁的人往往更害怕,怕被抓。所以说中共最怕的就是任何有独立于党的绝对控制的人和事件,对此它都要完全打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政权有危机感,害怕。所以说经济富起来了,政权也不一定就会随之稳定。

    除了上面那些因素,美中关系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中共对美国非常嫉妒、非常仇恨。它仇恨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非常害怕中国人民去认同美国民主自由制度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理念。所以它对美国的制度千方百计地歪曲、攻击,然后它把全国14亿人民都像动物一样在它的防火墙之内关起来,不让他们看到自由多元的信息。这就是中共怕人民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这实际上就是影响美中关系的一个最根本的因素。美中的交往不是人民与人民的交往,中共非常害怕老百姓去认同美国的民主自由制度。而美国的民主自由制度得到的是全世界的认同,是普世价值。这种美国标志性的影响力非常强大。

    CND:我们讲到中国人民和中共不一样,可是当你的名字出现在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团队的名单上以后,你被中国的很多人骂成是“卖国贼”,听说家族也把你除名了、学校也把你的名字从高考状元碑上铲除了。这些把你当成“卖国贼”的人不也是“人民”吗?

    余茂春:中国的舆论监控是非常彻底的。我能够听到的能够骂我的人都是在中共控制下发出来的,是吧?实际上对我赞扬的人、鼓励我的人是非常非常多的,往往是公开看不到的。所以我不在乎这些东西,而且我对讲这些话的人也感到很同情。因为他们除了讲这些之外没有什么言论的自由。如果某个人认识余茂春、跟我有什么关系,血缘关系或者是同事关系,有的人如果不出来骂骂我的话他好像觉悟不高,没有划清界限,甚至还有危险。所以在政治的高压之下看到这种现象,我并不觉得奇怪。

    CND:我再追问一句。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80后小朋友,在中国大陆工作。我问他,如果我跟余茂春聊天,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他没有。他提了一个问题:中国很多年轻人真诚地爱党爱国,而且这绝不是因为大家迫于淫威不敢说真话,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看的?

    余茂春: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在一种政治高压的情况下,在一种信息完全被控制和摆弄的情况下,大众心理,即所谓的mass psychology,是非常容易蛊惑的。你知道,人性是脆弱的。德国有一个电影叫《浪潮》,不知道你看过没有。《浪潮》就讲,很多年轻的德国人觉得为什么还要对我们这一代德国人讲德国三四十年代的法西斯罪行,我们又没有参与这个,为什么我们还要重温这段历史。一个中学老师就跟大家做了个实验,展示要失去理智,重归疯狂是多么容易。结果一个星期之内所有的人都变成了新型的法西斯分子。蛊惑是很容易的。中国人其实应该更加感同身受,比如说六七十年代中国搞文化大革命,我相信当年的红卫兵都是真心诚意的信仰那些说法,他们没有作假。现在的人也给你搞洗脑。如果我天天看中国的报刊宣传机器,在防火墙之内没有其它信息的参照,有参照也无法正确吸收,有80后的这些想法是完全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信息的多元化是对真相、对真理的发掘和认知的最重要的一个方法。你要是到北朝鲜去那就更厉害了。所以说洗脑是专制独裁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我并不是贬低80后同学们的智商。因为生活在专制独裁的信息环境里边的任何一个人都会产生这样的偏差。

    CND:对这个问题我再追问一下。我观察到了一件奇怪的事。如果你说在中国大陆由于信息封闭所以大家会被洗脑,那为什么在美国华人群体中你也是一个相当有争议的人物?海外华人对你的评价是相当两极的,你觉得很多人对你最大的误解是什么?如果有机会和这些人交流,你最想说什么?

    余茂春:这个一点不奇怪,美国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在美国的移民种族的成分非常复杂。如果对像我这种政治定向的人没有对立的看法,那反而不是美国了。这一点即使在没有移民的美国主体社会中也是如此。关键是这种争议性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是安全和合法的,有争议的人和事不会担心有受到政治迫害的可能。而在中国,不符合中共想法的看法是违法的,是危险的。

    这种复杂性实际上是美国社会的一个根源。在美国生活,要学会容忍和宽容,就是让其他人去说他自己的话,即所谓的Live and Let Live。 另外,我觉得中共的专制统治还远远没有结束。生活在美国的不少华人和中共统治下的中国有各种事业上的、家庭的、经济的甚至心理上的联系,他们害怕美中关系搞得很僵会影响他们的这些联系。但是我们做政策制定的人不能只从这些角度出发,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促使中共走上正轨,以至于即使美中关系冷却,也不至于影响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正常联系。而且美中关系僵持的根源在中共,不在美国。理解美中对抗,一定要跳出狭隘的国界和族裔界限。

    天安门事件、八九之后不久,我到波兰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去访问,当时他们刚刚从共产党的奴役里解放出来。我在东欧认识的这批人,他们对中国朋友的敬佩是非常深刻的,而且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行为举止、他们对共产主义制度的经历,理解和憎恶是完全超出民族、超出国界的。所以他们是从做人的最基本的理念上来追求的。

    CND:在美国有很多入了美国籍还挥舞着中国国旗到处去为中共说话的人,实际上他们也忘了自己的身份到底什么。他们跟东欧的这些人完全不一样,他们的诉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余茂春:对。但我不觉得这些人做错了些什么,只要他们不违法就可以。但是你不能要求我也去跟你打中国旗,不能因为你要给中共说好话就认为我要跟你一样。这个是不对的。

    CND:你说为什么中国人会这样?就是如果你不同意我说的东西你就是我的敌人。为什么中国人会这样?我是说海外华人。

    余茂春:我不能肯定,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当然很多人对美国社会的融入不够彻底,他们觉得在美国华人可以享受福利、享受自由,而对美国导致这种福利和自由的最根本的因素他们基本上没有一种深切的感受。还有一点——我当然不能以偏概全啊——有很多在美国社会生活很多年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看法。我知道有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也跟我是在对立面的,这都可以的。美国在政治上是很包容的,我的朋友圈子里就有人跟我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是不能说你跟我想的不一样你就认为连我做这样人的资格都没有,这就不对了。所以什么“汉奸”啦、“卖国贼”啦这些都是一些废话,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还有一个问题,中共的外宣有很大的投资就是在华人社区里面。所以它对华人社区的舆论控制是很厉害的,比如它的一些中文电视、亲共团体,在美国华人社区里都是比较活跃的。在不少华人家庭里,在美国看国内的电视节目就像生活在北京一样。

    CND:我接着往下提问吧。六四之后美中关系都有哪些起伏和变化,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余茂春:六四实际上为美中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这个契机是什么呢?就是对中共的本质的一个重新的认识。这是个历史机会。很不幸,这个历史的机会被错过了,错过了几十年——三十年吧。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从中国过来的有大陆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中共在对外关系上有迷惑性和蛊惑性,它把自己打扮成人民的代表,它把自己打扮成人民的救星,但实际上它是和人民对着干的。六四正好就证明了这个事实,就是中共是和人民对着干的。所以我们当时有六四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让大家重新认识中共的本质。

    CND:对。

    余茂春:但是这个重新认识没有实现。原因很复杂,我给你讲讲这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苏联、东欧共产党的垮台。刚才我讲到,那是从天安门引起的。而美国人和世界上很多西方国家都把苏联的共产主义和东欧的共产主义看作是最纯正的、真正的共产主义。那么,苏联、东欧共产党垮台之后他们就觉得共产主义就没有了。当时还有一个叫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人,此人以前还在美国国务院做过事,他写过一本书叫《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他就觉得好像是共产主义垮台了,西方从启蒙运动以来所有的普世价值都实现了。所以他把中共根本没有当回事。这样从理念上就错了。因为正好苏联和东欧的共产主义垮掉了,他以为这是历史的辉煌成就,民主自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是Historical triumphalism。因为共产主义并没有玩完,中共还存在和壮大着。

    第二个呢就是中共变了调子。它知道六四对他们的本质有一个暴露,所以他们就讲,我们只搞经济,我们用经济利益来换取对我们政治制度的认同,所谓的求同存异。这个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西方世界对中共六四镇压的极端愤怒,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对错过这个历史的机会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说1992年总统大选的时候,那时大家对天安门的记忆犹新,而且民主党的当选总统比尔·克林顿对共和党的老布什总统对中共邓小平搞绥靖政策非常不满意。所以他觉得我们一定要对共产党政权认识清楚,要把中国的人权问题弄得很坚实,而且把它作为美中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新的标志。然后大家都知道,搞贸易,慢慢慢慢地中国的市场对很多美国的公司开放,而美国的公司有很多得到了中国的利益就去游说美国政府。然后克林顿政府居然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把人权和贸易脱钩了,这个机会呢就彻底错过了。结果是什么呢?1989年到2016年,二三十年之间中共的红色基因继续增能,所以到习近平的时候共产主义制度就更加的稳定。所以从八九到现在,中国一个最基本的性质没有改变,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独裁专制没有改变。这是第一点。

    CND:嗯。

    余茂春:第二点呢,正好是由于用经济利益来换取美国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同,那么中国的经济更加强大,共产党更加强大,而且由于我们对中共的姑息,由于我们错过了这个历史的机会,错过了对华政策的重新评估,经济上强大的中共对美国的体制形成了威胁。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在2016年的时候川普总统上台之后重新走到了1989年,对中共本质又达到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这就是为什么在2019年蓬佩奥国务卿上任不久就提出来对天安门六四做一个重新的估价。这就是对中国的人权、对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对中国老百姓追求自由的认同、还有中共和中国人民之间根本利益冲突的重新认识。这几个方面就是六四以来美中关系一些起伏变化的最重要的必然结果。

    CND:我的一个观察是,在美国的很多六四以后来的政治异见人士和流亡者,他们都支持川普总统再次上台,支持他的政策,是不是就是因为六四的因素在里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余茂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川普总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有很多喜欢他的人,也有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但是不喜欢他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他个人的说话的方式啊、他的表达的方式啊、他的不是政客的那种不按常规出牌的做法等等。所以对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很容易产生看法。但是,川普的对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存在于这些肤浅的印象性的东西里边的,他在理念上有一个非常清楚的、非常系统的框架。比如说我们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一样,我们说新疆对维吾尔族人权的严重侵犯,我们是直来直去的;批评中共对香港高度自治的打压,我们也是直来直去的。这样就逐渐实现了在政策理念上根本的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我认识的很多朋友给我写信的时候说,他们除了觉得美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清晰程度增加之外,他们还对清晰的战略的本质、内容也都非常感兴趣。

    CND:那么你觉得美中关系的走向怎么样?总要修补美中关系的吧?要修补美中关系,中国最需要做什么?美国最需要做什么?

    余茂春:美中关系,就是双边关系,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是大家要有坦诚的心态,要主动承认两国之间在政治意识形态上的根本不同,不要再说什么双赢、互相尊重这样完全没有意思的话。这对中共没有作用,反而显示中共的虚伪。中共现在的态度是,在国内我可以做一套,我可以把成千上万的人抓起来,我可以用命令来取消中国老百姓巨大的权利,但是我希望你一句话都不要说,我希望你闭嘴,要不然你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这些东西是非常愚蠢的。中共传播的这一套很僵化。中共内部很多人对川普的对华政策是恼怒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中共的一些战略家都觉得美国人好骗,骗了几十年了。现在人家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很多人觉得恼怒。他不知道为什么,是怎么回事,那么好骗的美国人怎么一下子聪明起来了。岂有此理!所以说从这角度来讲,说明我们所采取的一些拨乱反正的对华政策,其做法和理念是正确的。

    CND:美国继续需要做下去的是什么?

    余茂春:美国继续需要做下去的就是应该按照川普和蓬佩奥制订的对华政策,有一个比较现实的、符合美国人民利益的、对民主自由有保护作用的做法。现在看呢,基本上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现在在美国国内两党之间,虽然在内政理念上、在政策方针上分歧非常巨大,但是在一个问题上它非常地团结,那就是对华政策。这方面他们少有的分歧的都不是理念问题而是具体的做法。所以说在大的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分歧。比如我们以前对新疆的政策、对台湾的政策、对香港的政策,还有宗教自由的问题、中国对互联网的严格控制、对知识产权的侵犯的问、保护美国的产业利益的问题,我们以前所做的基本上都是现任的民主党政府现在一直在继续做的。

    CND:我下面的一个问题是想请你比较一下现任政府和前任政府的相似与不同,其实刚才你已经在谈了。那么说,实际上在很多方面现任政府和前任政府是相似的,对吧?

    余茂春:对,当然是相似的。在政策层面上、在行动方面它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现任政府和前任政府有不一样的地方。现任政府是民主党,前任政府是共和党。共和党对美国基本的立国的理念是非常坚定不移的。他并不认为美国这个国家从根本上来讲有什么问题。民主党稍微不一样,他觉得美国在制度方面有一些问题,他们认为一些个别的社会问题是美国致命伤。于是中共就特别利用这一点,利用美国国内政治上的一些讨论和不同,利用民主党的一些偏向性很强的说辞来完全诋毁美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这一点它觉得很有效,所以它在中国的统治效果也不错。但是它这个办法其实很愚蠢,因为你不可能在国内施行那么多的惨绝人寰的手段,比如把一百多万维吾尔人抓起来,然后你还攻击美国的种族歧视的问题,这就没有什么说服力。中共的最大问题就是它没有一种自我意识,贼喊捉贼,自己在那放火,然后它还要打电话给消防队来灭火,还在旁边幸灾乐祸,隔岸观火。这种做法早已为众人所知,所以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同样地,一个禁止其人民使用美国社交媒体的政府利用这些被禁止的美国社交媒体来攻击美国已经成了国际笑话,根本没有什么说服力。

    CND:你在国务院工作期间做过很多事,你觉得最让你自豪的是什么?还有,你有什么遗憾吗?

    余茂春:我最为自豪的就是我利用这个职位说服了一大批就事论事的技术官僚,从理念上阐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些基本的和具体的原则,大家重新有了认识。还有当然就是我十分荣幸能够有机会认识一个非常有前瞻性、非常勇敢正直而且无私的美国的政治领袖蓬佩奥,能在他的手下做事。蓬佩奥最大的一个优点是他用人没有任何有色眼镜。不管你的政治背景,不管你的种族背景,不管你的知识来源在什么地方,只要你能够说的有条理,只要你能够阐明你的立场的正确性,他都可以接受。这不仅是在国务院,在整个美国政府,在白宫也一样。

    CND:那你有什么遗憾的吗?

    余茂春:遗憾的就是我们2020年的选举没有选上川普(笑)。

    CND:哈哈哈……这是唯一的一个遗憾啊?其它的呢?

    余茂春:对,就这一个。

    CND:最后一个问题,你对我们当年六四以后的做法和想法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和反思?

    余茂春:对六四以来产生的想法我从来没有任何改变。我觉得很多朋友都这样,而且我有很多朋友包括以前的一些学生,他们都跟我联络。我非常惊奇地发现,不管生活发生了多么重大的变化,每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也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一些基本的理念都没有变化。这就是自由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一旦一个人获得了自由之后就再也回不到以前受奴役的境况了。

    CND:是是。

    余茂春: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一个国歌,头两句非常重要,就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ND:哈哈哈,都起来了。

    余茂春:当然那个国歌的背景是拯救国家、拯救民族,但是现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有了一个新的含义,就是要自己解放自己,要争取获得自由的机会。六四最大的真谛就是它让人民看到了自由的希望,而且对很多人来说让他尝到了自由的滋味。

    CND:此时此刻真想和你握握手,因为咱们的想法非常一样,从来没有后悔过。

    余茂春:而且没有后悔的必要,也没有后悔的理由。

    CND:我觉得你今天把六四的重要性讲得非常清楚。

    余茂春:建议你去找蓬佩奥在2019年六四三十周年纪念日的讲话。那个讲话非常系统。美国没有一个国务卿在2019年之前讲过那样的话。

    CND:好,我会找那个讲话的中文版附在这篇访谈中。再次感谢你对CND/华夏文摘的支持。谢谢!

    (吴放根据2021年5月30日电话访谈录音整理,文稿已经本人审订。)

    CND首发于2021年6月3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华夏文摘第一五七三期(cm0621a)

    ————————

    附:蓬佩奥国务卿在天安门抗议活动30周年纪念日发表声明

    美国国务院

    发言人办公室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2019年6月3日

    6月4日,我们向止于1989年6月4日的中国人民英勇的抗议运动致敬,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派出坦克进入天安门广场,暴力镇压呼吁民主、人权及终止腐败横行的和平的抗议活动。汇集在北京及中国各地其他城市的千百万抗议者为寻求国家的美好前景遭受了巨大痛苦。死难者的人数至今不得而知。我们向仍在为失去亲人而悲痛的家庭深表痛惜,其中包括勇敢的天安门母亲们,她们甘冒巨大的个人风险,永不停息地追究责任。30年前发生的事件仍在触动我们的良知,以及全世界热爱自由的人民的良知。

    在那以后的几十年里,美国曾希望中国融入国际体系能够带来一个更开放、更宽容的社会。但这些希望破灭了。中国的一党制不容忍异见,而且在任何符合其利益的时候都会践踏人权。今天,中国公民遭受着新一波侵权行径,特别是在新疆,共产党领导人在那里处心积虑地试图扼杀维吾尔文化并摧毁伊斯兰信仰,包括动用关押超过100万名穆斯林少数群体成员的手段。但即使在共产党建立一个强力监控的国家之时,普通的中国公民仍在继续寻求行使他们的人权、组织独立工会、通过法律体系追求正义,或者只是表达他们的观点,而许多人却因此遭受惩罚、监禁甚至酷刑折磨。

    我们向30年前在天安门广场勇敢地挺身而出争取自身权利的中国人民的英雄们致敬。他们大无畏的榜样一直激励着后代在世界各地发出要求自由和民主的呼声,从柏林墙的倒塌以及随后几个月东欧共产主义的终结开始。

    我们敦促中国政府完整、公开地说明遇难或失踪者的情况,以告慰这一黑暗的历史阶段的众多受害者。这样的步骤能开始显示出共产党尊重各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意愿。我们呼吁中国释放所有因争取行使这些权利和自由而被关押的人,停止使用任意羁押手段,并改变将恐怖主义与宗教和政治表达混为一谈的适得其反的政策。中国本国的宪法阐明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历史表明,当政府响应本国公民的要求、尊重法治、维护人权和基本自由时,国家就会更加强大。

    来源: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网站(北京)

  41.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纪念六四32周年专帖

    @天下无贼 #142017 政治参与需要练习,政治常识需要学习,并非一蹴而就。政治参与的开始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和朋友一起参加“游园会”。

    极权之下没有民间政治组织成长的土壤和人民政治参与的机会,然后极权反过来说人民素质差,不配民主,这就像把书都烧了,把老师都埋了,然后说所有人都不识字所以朽木不可雕。

  42.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9BBS 回复文章

    《失憶人民共和國》

    @消极 #141870 As simple as that.所以我看见叫阿中哥哥的小粉红,就如看见怀念文革的老年毛粉,觉得洗脑真是能把人洗得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43. 爱狗却养猫 饭丝
  44.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纪念六四32周年专帖

    @通音宽依 #141841

    馬逢國……「無死到人」

    謝偉俊……「如果軍方還手,事實上亦係應該」

    后脚踩前脚,好痛。

    「此一時彼一時」

    翻译: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我恰了烂钱。

  45. 爱狗却养猫 饭丝
  46. 爱狗却养猫 饭丝
  47. 爱狗却养猫 饭丝
  48. 爱狗却养猫 饭丝
  49.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预测二十大政治局常委

  50.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转,待FC)王靖渝可能没有美国绿卡

    @消极 #141396 首先经济动力不是全部,否则也不会有人冒险积极营救陈;其次一旦参与分钱的人多了,就会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