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史哲学

新年伊始,让我们回顾历史:传教士白晋眼里的康熙皇帝

natasha 饭姐

在沉默的疼痛与无声的呐喊中,新的一年来到了。

三年静默,中国对外门户将再次打开。然而,中国摧枯拉朽的疫情却令各国退避三舍。过去三年,让外国人充分领教了中国政府的阴晴不定,上一秒欢迎之至,下一秒就闭关锁国。都2023年了,对外国人而言,中国仍然如百年前一样,是一个神秘陌生的国度。


让传教士们看到东西交往前景的,是康熙皇帝。

清朝初年,耶稣会传教士白晋来到中国。经过南怀仁举荐,白晋进入北京宫廷,为康熙皇帝讲授数学、天文、历法和医学等知识。1693年,白晋奉康熙之命,回法国拜见法国国王,并聘请更多学者。1698年,白晋带领10名数学教授和传教士回到中国。1708年,康熙命他和其他传教士到全国各地进行地理测量,绘制《皇舆全览图》。白晋还奉旨研究易经,写成《易经总旨》一书。1730年白晋在北京去世。

在回国觐见法国国王时,白晋撰写了康熙皇帝的传记,以供路易十四御览。这份传记后来以《中国现任皇帝传》之名出版。

白晋称,这部书“只记载我们亲眼看到并确认无误的事实”。由于白晋长期在康熙身边服务,对他相当熟悉。就算言辞稍有夸大,也不会去事实太远。从这本书中,帮助我们了解在中西交往之初,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这位帝王。

白晋写这本书的时候,康熙44岁,已经登基36年。白晋对康熙外表的描绘是:“仪表堂堂,身材匀称,举止不凡。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眼睛比一般中国人略大。鼻子略呈鹰嘴形,鼻尖鼓起。虽然脸上有几颗痘痕,但并不有损他的美好形象。”

白晋对康熙的性格描写是:思想过人,明察秋毫,博闻强记,智力过人。处理事务刚毅果断,有实现宏图大业的坚强意志。康熙所有的爱好均高雅不俗,符合帝王身份。康熙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爱护臣民,倡导品德,以理服人,善于克己,深得上下爱戴。康熙文武双全,精通骑射,喜欢狩猎、捕鱼、赛马、习武、读书以及科学,寻求高尚志趣,厌恶萎靡不振的生活。康熙还努力钻研汉文典籍,所有孔子著作都烂熟于心。康熙还喜欢音乐,并从幼年起就学习过满族和汉族的乐器。

康熙对于西洋知识有巨大的热情,他接受外国的艺术和科学,对引进这些知识不抱有偏见。康熙系统地学习了几何学,并下令把传教士的讲义翻译成汉语(很可能传教士是用满文教学),在全国发行。正因为康熙对于西方科学的兴趣,白晋才得以获得接近康熙的机会。康熙还注重引进西方武器技术。康熙每了解到一种新式大炮,就命令大量仿制并要求军队练习操作。据白晋说,康熙还亲自发明了一种轻便的炮架

康熙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出言谨慎,召见臣下的时候,总是提出问题,认真倾听,很少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他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迅速发现真相,因此臣子很难隐瞒实情。康熙在做出重大决定前会搜集大量情报,并派人秘密进行调查。他对告御状也极为重视。如有老百姓告御状,康熙会亲自审理。白晋多次看到一些高官由于百姓告御状而被免职严惩。

白晋还提到,康熙的个人生活十分简朴。康熙所穿的袍子是普通皮毛,外衣是粗丝,下雨天经常穿一件羊毛外套,夏天穿亚麻制品,这在普通人家都很常见。康熙在皇城内乘坐轿子,但这个轿子并不高级,做工很粗糙。但康熙在国家基础建设上开销十分慷慨,如治理河道、挖掘运河,修理桥梁等。遇到自然灾害还会面去灾害省份的赋税,开仓赈济灾民。

康熙还擅长处理外交。他即位后,俄罗斯军队经常骚扰北方边境。康熙恩威并施,一方面军事对抗,另一方面善待俄军俘虏,愿意回国的给以资费,愿意投降加入中国军队的赐给房屋和土地。

白晋对康熙的描绘,简直是集天下美德于一身。白晋本人对于康熙也是心悦诚服,并对他的开通包容寄以厚望。白晋对于康熙的描绘在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著名学者如莱布尼茨等,都从中了解到了有关中国的情况。以白晋为代表的传教士,是17-18世纪欧洲了解中国的窗口。然而到了18世纪中期,清政府的政策改变,驱逐传教士,仅留下广州一口通商,中外知识交流戛然而止。再次交流的时候,中国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

菜单
  1. 拿铁小鹿 文字共和国
    拿铁小鹿   Love latte, love deer

    很有意思的史料。

    我好久没有上论坛,这里都长草了。有机会慢慢回复。

  2. 拿铁小鹿 文字共和国
    拿铁小鹿   Love latte, love deer

    不好意思,这么长时间才回复。

    我记得以前读过关于康熙的一些史料,康熙是一个相当好学、对西学很感兴趣的人,很多人称之为学贯中西。可能是受其影响,雍正和乾隆也对西学颇有兴趣。

    我的感觉是,贵族阶层的文化兴趣和民间的文化兴趣还是有多层隔阂。比如即使有皇帝下令翻译发行几何学讲义,且知识分子中也不乏懂高等数学的人(知乎链接),这些文化在民间依然波澜不惊,几何学和数学更没有进入教育体系。

  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回复 拿铁小鹿 /p/199932

    我看了一下这个链接,说到了李善兰,李善兰已经是清朝很后期的时候了。当时跟他合作的传教士都称赞他是中国最好的数学家,他后来到了京师同文馆去教数学。

    至于数学教育,其实数学一直是古代蒙学科目之一,私塾先生都会教孩子们用“算筹”进行基本的运算,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只是八股文不考罢了。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知识传播不光是学堂,古代老百姓的各种杂学知识很大程度上是从日用类书上获得的。这些类书在街头巷尾都有的卖,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就有日用数学知识。

    至于朝廷的高级数学学堂,在古代从隋唐到元朝都一直有,面对贵族和官员子弟招生。明朝停了一段时间,清朝康熙开始又设立了这种贵族数学课堂,西式数学知识这个时候开始慢慢推广。

  4. 拿铁小鹿 文字共和国
    拿铁小鹿 回复 natasha /p/199933

    日用数学一直有,但中等和高等数学限于高层兴趣。其实唐代科举是有算科的,只是后来荒废了。一般科举不考的内容,就没法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