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时政

韩日港台欧美公民社会与政治风气的对比

革命军中马前卒  ·  2022年8月18日 中左翼社会民主主义者

节选自《卢武铉、朴元淳的自杀与当代进步主义的困境》一文:

韩国进步主义的波澜壮阔,不仅体现在本身,还体现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比。没有民主法治、公民社会、政治性自由的中国自不必说,其他发达民主的国家地区也难以望韩国向背。

与韩国一海之隔、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政治其实是一潭死水,虽然首相经常换,也不乏出现丑闻“落马”者,但人们已经习以为常,政治也不会因此有根本动荡,右翼的自民党仍然是长久执政的“万年执政党”。日本的公民运动波澜不惊(当然60-70年代的确大闹过,但是早已停了),国民对政府不满但又顺服,没有强烈的反抗心态。秩序下的自由既平静又无力。而日本电影虽也不乏深刻,但是却更倾向美学和哲学表达,反而淡化了其现实批判性。人们看到那些电影只会有一些深刻但虚幻的感慨,并不能直接与现实对接和产生强烈改变现实的冲动。这样的艺术说白了就是上流社会及知识分子的精神娱乐,平民大众和历史上的苦难只不过是他们充实精神生活的调酒剂和润滑油罢了。还有,日本对自己在历史上制造的滔天罪恶不仅不充分反省和弥补,还百般粉饰和怀念,这也就注定他们不可能在逻辑自洽的情况下挺起脊梁、拥有完全正义的底气(这也算一种报应吧)。

而更具对比性的是台湾。台湾同样与韩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历史也非常相似,都经历过殖民时代、右翼独裁和民主转型,经济水平也相近。可是,台湾和韩国的政治风格、公民气质、社会氛围是截然不同甚至明显相反的。虽然台湾的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未必比韩国少和轻,如黑金政治的泛滥、转型正义的拖沓。但是台湾人的反应却与韩国非常不同。台湾的政治和公民运动是严重儿戏化的,从官员到普通公民的正义感使命感都是差劣的。或者说,他们看似也非常重视权利与自由,表面看来各种政治斗争、公民运动也不比韩国少,可是却没有真正的“心气”。舆论环境则更是如此,台湾的政论节目有多少严肃认真的?文艺影视则与韩国差别最为明显,其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优良影视作品不仅寥寥无几,那寥寥无几的也是浅尝辄止、流于表面。《被出卖的台湾》除了反映一些表象,何曾直接表现复杂的政治博弈与专制机器内部的黑暗?连对黑社会的描写都有明显保留和粉饰。《我们与恶的距离》看起来挺深刻和触及社会边缘,实际上却以亲情冷暖、个人喜怒哀乐掩盖了社会结构的不公义和人性的丑陋(这点倒和大陆影视剧颇类似)。台湾的特点就是“小确幸”,对于深刻宏大的东西缺乏兴趣,也不愿直面社会和人性最黑暗残忍的一面,也就无法生发出气盖千夫的浩然正气、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这背后是台湾一方面与中国大陆离心离德进而舍弃博大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又没有塑造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与族群气质(或者说现在的这种状况就是价值观和气质),导致的民族精神的缺失、根本思想源泉的孱弱。

反修例运动结束前的香港,也是可资对比的一个对象。香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产生了相对独特的政治文化、思想运动和公民社会。一方面,香港的政治运动颇为壮观,社会思潮复杂多样,公民尤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活力很强;另一方面,香港平民在日常却对政治较为冷淡,相对民权问题更关心民生议题。这显然是香港地狭人稠、生活压力大导致。而香港由于紧邻大陆并受大陆影响极大,所以香港政治总是与中国大陆的政治密切相关。而香港人的利益也与中国大陆及大陆人的利益有强烈相关性,既有相互依赖利用,又有竞争对抗排斥。而随着陆港冲突的加剧,香港的政治主流逐渐由“大中华民主桥头堡”变成“本土自决主义”,本土主义和分离主义主张压倒了对社会正义及民权民生改善的诉求,政治风气变得极端和畸形。即便后来没有发生全面清场及颁布《国安法》,香港的政治活动及思想运动也丧失了正义性、博爱性,与文明进步背道而驰。

而欧美国家的政治进程、公民运动、文学艺术表达虽然也波澜壮阔,但是已经进入了相对的疲态,或者说其各种具进步意义、批判性质的运动和表达是分在历史不同阶段逐渐释放的,没有韩国这种因民主后发、历史沉重、转型剧烈、理想现实落差大等原因,而呈现集中而强劲的表达与行动。欧美反映制度、人性、社会黑暗的影视剧当然要远比韩国多,但是如果仅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黑暗面这方面而言,除少数难以超越的经典外,绝大多数作品还不及韩国的那些典型作品。

还有的国家,例如与韩国同为发达国家、也同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新加坡,其政治尚未完全民主化,政治自由与公民社会不健全,价值观也因制度、文化、历史经历与国际环境等被压抑限缩。新加坡最重要考虑的是在异族异教的环绕下生存,是稳定和民生,正义与使命这些就被有意无意的束之高阁了。

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仍然困在一些基本的生存与发展上,根本无法像韩国这样的标准去寻求真相、追逐正义。印度的恶性强奸数不胜数,柬埔寨儿童捕蛇为妓,尼日利亚遍地腐败,墨西哥深陷暴力和毒品泥潭……当更惨痛的悲剧普遍发生,那些客观上很严重但和更惨痛相比好一些的,也就自然失去了被聚焦的可能性与正当性,除非被某些力量有意推向舆论焦点。他们还没有条件去追求那些更高更深的正义。(当然,其实这些国家的政治变革、公民运动、舆论表达也都是很激烈的,可是由于其所处发展阶段尤其实力局限,无法有韩国同样甚至反而相对更温和的抗争的影响力、关注度)
菜单
  1. 不可接触者  

    个人观感,日韩两国中电影对政治表达不满的区别,日本表达对政治不满的艺术作品大多都是把过错归咎于普通人的人性本恶身上,简单来说就是很喜欢抹黑普通国民懦弱愚昧不注重于重点批评政府和国家。日本动漫和电影中出现的公职人员除去经常和民众接触较多的议员都是和蔼可亲的。像是日本警察亦或是日本自卫队(具体参考作品《乌龙派出所》《奇幻自卫队》)

    韩国电影则是把一切不满都归咎于国家机器,在韩国电影中普通人永远是顽强不屈的。 过错都是高层和财阀以及军人的责任与国民没有任何关系,这三者完全就是国民的负担。韩国电影中出现的公职人员基本标配为全员恶人似乎和剧情中的普通人完全没有任何感情纽带(具体参考《太极旗飘扬》《汉江怪物》《逃兵追缉令》)

  2. 读经济学人自然  

    在中心化架构的信息科技面前,在元宇宙时代面前,发达的民主国家们要进行调整。实际上这些调整正在进行中,他们的会议议题也早已对此进行布局。

    如果这个地方的访客里有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在校的年轻人,我希望你们多关心科技的发展、社会在科技变化下的阶段性变迁,自然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等等,然后把这些放进同一个容器中思考。

    要走出「民主为天」这类思维容器,要面对现实展开思考。民主不因此而在思考中消失,而是有其作用范围和局限。

    要走出单纯的民主、自由叙事,尤其是中文语境下的叙事。在中文世界,似乎这类叙事成为了思维上的一种包裹物,冲出中共党的叙事后,这层包裹物成为了很多有追求、有理想人士的终点和栖息地。

    而实际上,还需要冲破这一层包裹物,尤其是年轻人们,要冲出前面几代人分泌的这些粘粘乎乎的包裹物,直接接触更外层的世界。

    秦晖说要走出帝制。在我看来,有追求、有理想的海内外华人年轻人们可以走出中文语境下的自由、民主包裹物,零距离地看世界是必须要解决的前提条件之一。

  3. linda   rico y libre
  4. 巨鹿破釜  

    @不可接触者 #192622 韩国影视剧多数比较感性,批判社会、政府比较多。日剧相对知性一些,刻画、反思人性的比较多。

  5. 读经济学人自然  

    @linda #192631 以中国的人口,这点只能是很小一部分人可以做到的。而且,即便英语不错,有习惯每周有几次看英文新闻的人的比例是很低的。

    另一方面,中文对英文内容的介绍看似很多,但是常规层面的工具性导向分量占比太高。我前段时间提出大翻译运动为什么没有向中文世界介绍输入当代、当下前瞻性的西方思潮和科学思考,就是出于这一点。当然,无论是粉红还是粉黑都是思维力待发育的人群,他们的视野里是看不到自己头顶的天空的。

  6. 革命军中马前卒   中左翼社会民主主义者
  7. 读经济学人自然  

    @海雨天风 #192638 我那段主要就是希望关注民主、自由的华人们要开阔视野,从而更有可能实际上可持续地推动他们想要的东西。反过来说,以他们现有的视野和状态,即使具备了组织里、力量、能量,也不可能现实地推动那些。更可能的结果是在现实面前撞墙。并且使他们要推动的东西长时间没有进展。

    民主不是一个试图格式化本地存在的嫁接品。同样的盐撒进不同的食材中会产生不同的味道。

    民主也不是一个至上的追求。

    至上的是人类,在科技寄生的情况下,与自然均衡的共存状态。

    说得激进一些,实质上,对人类来说,民主至上,实在是一种太20世纪的奢侈。

    但民主在中国将会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我们离民主至上还在从0到1的阶段。

    至于本楼的文章节选本身,显得有些民主品鉴会的味道,对中国人来说太奢侈了。我也不认为这对提高中国人对民主的向往有很好的助力作用,反而会让很多对此陌生的人们在看到品鉴会后瞻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