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生活

既然能帮,为何不肯?探寻五个案例的内心想法

Misaki KBBL
Misaki  ·  2022年2月8日 习帝,习帝,我要Diss你!

求助人:新·品葱UID 76743原帖

案例1

去眼科诊所检查,做了散瞳,出来后我看东西非常费力。有经历的人应该都知道是什么感觉。

上了一辆公交车,我刷了卡测了体温,上车乘客只有我一人,我正要往里面走,司机叫我出示健康码。

(由于不常坐公交车,我不知道此时需要出示健康码。常坐也没用,因为出示健康码的要求是不定期的,常常是今天要看明天就不用)

我感到抱歉,于是我迅速拿起手机,屏幕一片模糊,我什么都看不清。此时司机并未准备开车,等着看我的健康码。

我辨识着模糊的轮廓再结合记忆,打开微信,切换到小程序,但是载有健康码的小程序在里面哪个位置,就没法记忆了。

我回头看了一下前排的乘客,都是大爷大妈。我也不敢往后面走去寻求后面乘客的帮助,此时司机仍在等着我出示健康码,没有关门也没有开车。

于是我把手机拿到司机视线前方,屏幕对着司机,这样他一眼就可以看到健康码在哪。

我说,麻烦你能不能帮我看下健康码在哪里,我刚做完眼睛检查,看不到东西。

司机冷冷地说,我不看,你自己找。

我没办法,只好把手机贴近自己的眼睛(也没用),艰难地摸索着找到一个健康码,给他看了。

然后司机才开车。

案例2

有次去······某省会城市出差,我第一次去不知道公交车是多少钱,因为(各地)公交车价格都不一样,有的一块有的两块。

于是我问司机,你好,一块还是两块?

司机说,你自己看看。

我一头雾水,要我看什么?只好顺着他目光的方向找,终于弯下腰在很低的位置(因为我已经上车了),找到几个并不醒目也不大的字,一元。

这两件事,其实都可以归结是我自己的错,因为我没有提前思考提前研究是否需要健康码,也没在上车前火眼金睛仔细寻找哪里贴着乘车价格。

但我想说的是,这两个司机,宁愿说更长的句子,花更长的时间等待,浪费全车人的时间等我一个,只为了这么一点点芝麻绿豆的小事。明明他们只需要说两个字就可以帮到我,他们还是选择更麻烦、更没有“人味”的方式。

案例3

有次我在小区里搬东西,这东西有点大件。

在楼下垃圾投放点,碰到开着垃圾车来运垃圾的年轻小哥。这小哥我前一天还跟他说过几句话,他知道我在搬家,叫我把不要的鱼竿留给他(但并没有表示任何谢意,也不是请求,而是命令式的······我对此非常习惯) 我就很客气地问他,小哥,这东西放这里行不行。

他头也不抬,像没听到。

我在原地站了几乎有十秒钟,准备走开。

他突然像被人捅了肛门一样,整个人弹了一下,尖声大叫“干什么”

这小区······并不是破烂的小区。

老实说不只你不理解,我也不能理解。

新·品葱原帖大多数评论中国大陆的市民原子化、部分对公工作岗位对其他人的“上下级歧视”和市民素质,但在2047,我们则要从这三位人士的内心出发,探寻为何他们没有帮助事主的原因。既然能帮,为何不肯?

  • 前两例的内心 :乘客都知道武肺疫情期间上车需要做“蒙面暴徒”+出示X康码、本车车费多少等事情,说多了会厌烦,我要继续完成工作,没时间理会你的难处。

既然这两位司机能够在停车的情况下继续提供帮助,为何第一例的司机不能指导事主移动手指方向,找到X康码入口呢?而第二例更可以申一个或两个手指来提示事主给多少钱。而事主也可以做多一点,在上车前提前准备X康码、使用地图软件查看公交车费。

至于第三例中垃圾处理员在这几秒内的想法和没有帮助事主移动物品位置的原因,本人没有太多考究,但我猜事主之前的语气选择不对,垃圾处理员也因此选择没有帮助事主?

案例4 (还是来自新·品葱原帖另外一个用户)

我有一次去······某大城市.因為第一次去.對環境完全不清楚.

看到路邊電動車上坐一個男子.我就過去很客氣笑臉地問路.

"不好意思.請問某某路怎麼走."

這次我記憶深刻.因為我這輩子從沒遇過這種反應.

他就惡狠狠地瞪著我.一句話也不說.真的是惡狠狠.絕對不誇張.

好像我跟他有仇一樣..我非常不解.不知道哪裡得罪他了······

骑电动车的男性在被问及附近路况时,他的内心是否觉得不应该帮助任何迷路的人,包括事主2?

案例5(个人经历)

本人初到新住地,几天后去到附近某一间菜市买菜,到某个菜档询问大白菜的产地时,菜贩没有回应,之后我想买该档其他产品,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向本人出售,向市场管理处反映后,他们没有处理涉事菜档,家人也觉得该菜贩不靠谱。询问、提供一件产品的产地信息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为何该菜贩的内心觉得我不对劲,不应该询问这些问题?又或者,为何该菜贩在能够回答本人询问的情况下选择了不回答?

菜单
  1. NoStepOnSnek   一个政治系统的根本特征取决于其个体成员的暴力能力

    估计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不想动(会去做能被社会接受的自己做最少功的行为),想看别人劳苦/出丑,反正自己也不会因为这种行为受罚,也不会因为好心受赏。

  2. 刺刺   台灣人,主修會計,法學只是下班後的興趣。

    案例1:懶

    案例2:懶

    我不一定能看到事主的手機畫面,更何況是指出特定應用程式的位置。

    然後,用問題來回答問題這個壞習慣其實有點常見,「你自己看。」也是差不多的回答。

    案例3:完全無法琢磨對方的反應,敘述說得沒錯,連發生了什麼都無法理解

    案例4:台灣應該少有這種現象,對方這樣該是一種面對威脅的反應

    案例5:對方不想做生意,那他的事情,他對產品一點都不想提供訊息,建議換別家。

  3. tinypaper  

    能力是能力,行为是行为。

    总的来说,不帮助别人,就是因为帮助别人不能带来足够的收益,不帮助别人也没有惩罚。

    人做事总是有驱动力的,驱动力来源于收益>成本。有时驱动力也来源于躲避惩罚。

    正如工作可以获得金钱和成就感,社交可以让人建立联系获得快乐;帮助别人,一般获得的收益有:社会关系;道德满足;看到别人被帮助后被感染的正面情绪;遵照习俗带来的安心感(如果社会习俗习惯于互助)。帮助陌生人对社会关系没有影响,收益只可能是后三者。

    帮助他人还需要花费成本,例如金钱、时间和心力,有时还要承担风险。一个人自己经济贫瘠,就不太可能给别人捐款;一个人自己心力贫瘠,就不太可能给被人关心;一个人自己时间紧迫,就不太可能在别人身上花时间。例子中“帮助陌生人”不需要金钱时间或承担风险,更多是心力问题。

    在某些条件下,不帮助他人会承受惩罚,例如见死能救而不救一般会被舆论指责,例如在熟人社会里不遵守互助互利原则将来会没人愿意帮助自己。例如,1和2中如果公交车司机等待时间太长会影响绩效,那么他们的理性选择是花一点点时间帮忙,而不是花更长时间等待或者把人赶下车。

    不帮助,自然就是没有足够的驱动力,主要是收益不足以抵消帮助要花费的心力和可能带来的惩罚。

    所以从收益-成本分析来讲,可能是:

    • 帮助别人不能让这个人获得足够的道德满足感或正面情绪;

    • 缺乏互助的风气和习俗,没有帮助他人的压力,不帮助也没有负面后果;

    • 涉事人自己心情不好或者心态疲惫,帮助的心力成本太高。

    例子里的人都没做错什么。他们没有义务帮助别人。例5比较特殊,菜贩不愿意或者不能提供产品信息可能会损失生意,他要是“帮助”也是为了做生意,不帮助那是自己的损失。菜场又不是卖方市场。

    如果想要提高别人帮忙的概率,可以尝试:

    • 提供更多正面的情绪回馈,比如嘴甜说好话,例如“司机师傅谢谢你耐心等我。对了我刚刚做了眼睛手术看不清,师傅眼睛好,方便的话帮我找下健康码。”

    • 向对方提示帮助自己的收益,例如“小哥是我啊。上次说的我搬家有钓鱼竿你还要不要了?对了这个东西放这里可以吗?”

    • 向对方提示不帮助的成本。例如“我眼睛刚做了手术实在看不清屏幕,只能一个个找过来,耽误您开车怎么办?”。对方如果不在乎这个成本,那就没用。

    最后,要是别人不帮,那就算了。不用在意。

  4. 希格斯玻色子  

    案例1、案例2,我觉得司机没啥问题。上面有人提到,人的行为受心情影响很大。

    因此,当我们站在司机的角度多想想:检查健康码是额外的工作,占用了时间减少了收入,毫无奖励。

    同时,本来公交车司机就是每天与大量社会底层打交道,从楼主的角度看司机面对的是楼主这一个举止文明、言谈有礼的人,但从司机的角度看,司机面对的却是一群野蛮人,这群野蛮人里有言语粗俗的、有小偷、有难以沟通的、有杠精故意违反规定、甚至有人骂过他威胁过他打过他。

    他没有精力和心情来分辨楼主是什么类型,而且他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案例3,我会看作是特例,毕竟平均每几万人之中出现一个素质特别差的并不奇怪,也可能那天他家里遇到了什么厄运而导致性情大变也可能。

    案例4,假装问路的骗子极多,我在别的论坛就看到大量案例,我的朋友也和我说过,我自己也遇到过很多。因此,那个人很可能被问路的骗过,他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

    案例5,也许菜贩误会了,他可能误以为你问的是批发渠道,那是商业机密。另外也有可能有些职业打假之类的人找过他们麻烦,总之,极大可能他是误会了你,以为你不是普通买菜的,以为你是由于某种原因打听消息的。既然认定你不是买菜的,还不如不卖给你,免得浪费热情后你怕怕屁股走了,他会感觉被耍了很不爽。

  5. falsehippo  
  6. Misaki KBBL
    Misaki   习帝,习帝,我要Diss你!

    @NoStepOnSnek #179167

    估计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不想动(会去做能被社会接受的自己做最少功的行为),想看别人劳苦/出丑,反正自己也不会因为这种行为受罚,也不会因为好心受赏。

    雇员“心情不好”这个理由有可能对其他人造成致命性伤害,重庆那位开进河里的公交司机就是例子。

    @SuperMild #179186

    也许菜贩误会了,他可能误以为你问的是批发渠道,那是商业机密。另外也有可能有些职业打假之类的人找过他们麻烦,总之,极大可能他是误会了你,以为你不是普通买菜的,以为你是由于某种原因打听消息的。既然认定你不是买菜的,还不如不卖给你,免得浪费热情后你怕怕屁股走了,他会感觉被耍了很不爽。

    家人也是觉得,菜贩认为询问产地的我是其他菜贩派来的卧底,因此菜贩不回应并拒绝向我出售。

    我询问产地的原因是我偏向购买某一地区种植的菜类。如果菜档提供我需要的东西,我也要看清楚才购买;如果有多间菜档都提供了,我也要逐个看才下手。

  7. NoStepOnSnek   一个政治系统的根本特征取决于其个体成员的暴力能力

    @通音宽依 #179309 所以说,社会应该有一个反馈机制,使公交车出事故对公家公司的利益造成影响,进而公交公司为了最大化利益,才会研发会考虑到员工的身心健康的一个反馈机制;而这是与党国维持歌舞升平的盛世的目标而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