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时政

六四网络博物馆今日上线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  2021年8月4日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

「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

https://8964museum.com/


支聯會稱由策展團隊運作的網絡博物館今日正式開放

支聯會公布,在網絡建立的「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今日正式開放,網上博物館將脫離支聯會,由策展團隊獨立運作。至於「六四紀念館」目前已關閉,待日後尋找到適當方式或地點,才考慮重新開放。支聯會表示,網上博物館保存在香港傳承了30年的文物、檔案、影像及口述歷史等,並連結世界各地學術機構關於「六四」研究的檔案庫。「六四紀念館」早前被指未領有公眾娛樂場所牌照,被控違反條例,支聯會代表律師上月底出庭答辯認罪,被判罰款8千元。


「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

1989年6月4日,軍隊進入北京城進行武力鎮壓,維時近兩個月的天安門民主運動戛然而止。而後,六四記憶不斷被官方抹除。此後30年裡,身為這段歷史見證者的香港人,用燃起30年的燭光、和對中國民主運動的持續支援,實踐承諾,守護記憶,捍衛人權,亦持續爭取香港民主。

2020年,隨著港版國安法急速通過,悼念六四的燭光集會首次被定性為非法集結。當晚,香港支聯會(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啟動眾籌,呼籲在法律危機下,尋求永久空間保存歷史記憶:在網絡建立「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保存在香港已傳承了30年的文物、檔案、影像、口述歷史等;並在未來連結世界各地關於六四的檔案庫。2020年6月至8月,博物館計劃收到1,186位捐款者的慷慨相助,募得款項共計港幣1,675,032元,全數投入博物館的籌建及運作。

搶救記憶,重建論述,將1989年中國民運的歷史與香港、中國大陸及世界的抗爭歷史相連,這是「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的使命。博物館邀請到親歷八九一代的中國記者、作家長平先生擔任總策展人,並在全球建立策展、檔案及技術團隊,力圖保持史料完整性、呈現真實感、並能夠與當代對話。

2021年8月4日零點,眾籌一週年之際,「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如約啓幕。

博物館開幕之際,由於香港政治打壓愈演愈烈,支聯會已於7月10日作出策略性人手調整,常委人數僅餘7人,包括現時正失去人身自由的主席李卓人及副主席何俊仁、鄒幸彤,並遣散所有職員。有鑑於此,「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即日起亦脫離支聯會,由海外策展團隊負責獨立運作。

首次開幕,展出六個展館:時間館、空間館、人物館、香港館、文藝館、媒體館。此後,博物館將持續更新,補充現有展館內容,逐步釋出更詳細的史料,翻譯多語言版本,並將不定期因應時事與紀念日主題,開設主題特展。

燭光不滅,真相永存。寸心千古,莫失莫忘。

菜单
  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数字化展览是不得已、但是也是明智的一步。

    现在只有中文,希望多种语言版本尽快上线。

    也期待着与时事结合的特展。

  2.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
  3. observerEDGE 废物
    observerEDGE   始终坚持图书馆革命,星星之火,终会燎原

    @libgen #151290 我同意上文说的,数字化是不得已的观点。因为很多东西,尤其是中国人的抗争和遭受的屠杀所能带来的震撼在电脑屏幕上已经被实质性消解了。这个远不如一个真的博物馆。不过建一个博物馆的成本恐怕不是咱们这种流亡者能够实现的。

    @natasha #151201 也许大家可以尝试翻译成英语,如果可以我也愿意出力,不过别的语种恐怕没那么容易。

  4.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observerEDGE #151434 比如真的博物馆里有履带,有死者的遗物,有照片,网上博物馆全是照片。我倒是觉得差别不大。因为共鸣的深层次来自身份政治。

    就像我评论香港民族主义的时候说的,64对于香港人比对北京市民还重要,对于北京市民,那只是一次社会骚动,抗议游行示威,在中共统治下已经爆发过文革红卫兵串联和第一次天安门事件(45事件),甚至之后还有99年美国大使馆抗议事件以及胡温时期的反日游行,所以对于北京人来说,64虽然重要,但不是北京人身份的一环。香港人是直接拿64当身份政治使了,维园集会一搞就是30年,最近才被港府剿灭。这也是民族主义的奇特性所在。因为民族主义本身就是想象的共同体,香港支联会想象的共同体,就是“民主进步中华民族人在香港”这个共同体。而港府否定这个共同体,也就等于大陆垦殖者在香港形成的中国香港殖民地的认同。

  5. observerEDGE 废物
    observerEDGE   始终坚持图书馆革命,星星之火,终会燎原

    @消极 #151436 总感觉哪里不对味的样子,比如说我年年看维园烛光晚会,但是我还是个精港不是真港。

  6.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observerEDGE #151438 民族认同和想象共同体。64成了香港想象共同体的一环,成了香港的民族神话。是不是觉得很荒谬很ironic? 不过也没啥,80年代匈牙利反共产党的时候,也抬出了纳吉的旗号作为反政府的标志,但是当共产党倒台的时候,纳吉也就尘归尘土归土了。捷克斯洛伐克天鹅绒革命,哈维尔等体制外反对派也捧了布拉格之春的前总书记杜布切克,让他当议会议长,但是革命成功后杜布切克没有干多久就车祸死了。

  7. observerEDGE 废物
    observerEDGE   始终坚持图书馆革命,星星之火,终会燎原

    @消极 #151439 倒不是,我对于这个逻辑是理解的,但是我对涉及的事物本身,也就是六四本身不非常确定。我觉得香港人的民族认同其实还是通过反23条,雨伞占中和时代革命等维护自己的自由的运动建立的。当然我不在香港,很难观察到六四对绝大部分的香港人的影响。

  8.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observerEDGE #151440 64是第一个香港民族认同,本土派和本土反北京赤化政策是第二个香港民族认同。至少这是我的观点。

  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消极 #151436

    比如真的博物馆里有履带,有死者的遗物,有照片,网上博物馆全是照片。我倒是觉得差别不大。

    这是网上博物馆的缺憾,人们总想看原真物品,想体验在场之感。不过,网上博物馆的互动性很强,并且能够满足非常具体的需求,比如高精度近距离地观察,或即时查询相关资料等,还是有优势的。这方面需要再进一步开发。

    64是第一个香港民族认同

    与其说64是香港的民族认同,倒不如说64加深了他们对于极权的恐惧,以及增强了对民主自由的信念。如我在另一个帖子 /t/13891 里总结的,香港人的民族认同是本土精神和世界主义精神。

  10.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