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甜甜
@小甜甜
偶尔沉默偶尔水,偶尔精分偶尔雷
关注的小组(8)
动态 帖子 15 评论 172 短评 5 收到的赞 229 送出的赞 623
  1.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contemporary business cycle theory:三种当代经济周期理论

    缅怀当年的清华博士&经济学家……

    本人是一只懒狗,介绍都不自己写直接在论文中抄……

  2.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contemporary business cycle theory:三种当代经济周期理论

    1.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金融不稳定理论(FIH)

    在讨论金融部门总体表现之前,必须先分析单个金融行为主体(个人、企业、政府)的财务状况,这涉及对他们未来现金流的考察。从现金流入方面看,可以细分为四种情况:一是由经营产生的现金收入(包括利润、工薪、税收);二是由债务人兑现支付承诺而产生的现金收入;三是通过借入或资产变卖产生的收入;四是少量的手持现金。

    明斯基认为,资产和负债分别能够产生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序列,故分析行为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即可按现金流的未来表现将其财务状况分为三类。

    第一类称为套期保值(Hedge Finance) ,指行为主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由前述第一、二种方式所取得现金流入即已超过预计的现金流出。除非发生重大变故,处于这种财务状况时一般不会发生支付困难。 一般居民户以及低财务杠杆率的企业常处于此种状态。

    第二类称投机理财(Speculative Finance) ,指行为主体由第一、二种方式取得的现金流入超过因日常支付及偿付应付利息而发生的预计现金流出,然而尚不足以支付到期应付债务的本金。 通常,此种状况下的行为主体必须靠债务滚动(借新还旧)来维持正常经营。高财务杠杆率的企业常处于此种状态,而商业银行更是天生的投机理财者。

    第三类称作庞兹理财(Ponzi Finance),得名于本世纪20年代发生在纽约的一桩著名金融诈骗案,一名叫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的法裔美国人策划了一个用后加入者的入伙费充作投资收益付给先来者的连锁性计划(称“庞兹计划”),成为一时暴富,后被拆穿。顾名思义,处于庞兹理财状态的行为主体由一、二种方式取得的正常现金流入尚不足支付日常性现金支付及债务利息。 如不欲变卖资产,维持现有经济规模,则不仅要靠滚动负债偿付到期债务的本金,还要不断地累积新债务。长期亏损性企业常常处于此种状态,而具有高赤字的政府部门无疑是最大的庞兹理财者。 不过,只要外界相信该行为主体之资本尚足以抵债,而且亏空是暂时性的,将来会向良性发展,则该行为主体仍可正常运作,不至于立即暴发债务危机。

    在商业周期的上升阶段,行为主体因经营而获得的现金流入( 利润、工资、税收) 持续增长,同时市场融资条件宽松,借款既容易、利率也较低。 此时,那些高流动性资产价格就会下跌,行为主体纷纷将其代之以低流动性,高盈利性的资产,同时,他们也倾向于以借入流动性取代资产流动性,相应地提高了财务杠杆率。 这样,原本处于套期保值状态的行为主体不免带上些许投机性;原来就惯于投机理财的企业及银行更是趁机扩大经营规模,将支付需要完全寄托在债务滚动之上;甚至连庞兹理财者也会被看好,人们普遍相信,未来盈利状况会进一步好转,风险不大。

    然而,一旦经济走上停滞和下降轨道,利润增长减速甚至负增长,则原来高速增长时期产生的“欣快感”(euphoria,常用于吸毒者) 立即消失。 靠借入流动性维持经营的做法难以为继,债务滚动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此时,投机理财者因现金流入流出对比的变化而成为庞兹理财者,原来的庞兹理财者则到了必须靠变卖资产支付债务的地步( 明斯基称作“以卖出头寸来维持头寸”Marking Position by Selling out Position)。

    前面讲过,由于在经济繁荣期间行为主体的资产组合中高流动性资产甚少,一旦对流动性的主观评价转高,原先所持有的低流动性资产便大幅跌价。 这种情况引起人们的警觉,对高债务比率的企业产生普遍的怀疑,即便尚不至于成为庞兹理财者的那些公司也遭到信用配给,使他们也加入“卖出头寸以维持头寸”的行列……可以想见,不信任感迅速蔓延,对危机的恐惧笼罩了全社会。 金融资产的大甩卖启动了欧文·费雪在1933年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 Debt-Deflation) 机制,即,欠得越多就变卖得越多,卖得越多越贬值,最终是“债务越还越多”(The more they pay,the more they own),金融危机就此爆发。金融危机不但使已开工的投资项目失去金融支撑,还因资本及金融资产的价格下跌,使新的投资失去内在驱动,进而加剧了整个经济的萧条。这种局面要一直维持到工资物价也下跌到极限,重新拉大利润空间为止。

    参考:骆玉鼎.海曼·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8.5

    2.real business cycle: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BC)

    RBC模型将商业周期归结为随机的、无法解释的、不可观察的技术冲击。负面的技术冲击会导致更高的失业率,而这种负面影响往往会持续下去,其原因可能是政府的错误干预(如美国大萧条后各国政府争相增加贸易壁垒),也可能是市场自身的反应迟钝,因为配置资本需要时间。(Kydland and Prescott, 1982),要素生产力的降低在负面冲击后持续存在,或要素成本的提高 冲击后持续降低的要素生产率,或在投入价格受到正冲击后持续提高的要素成本(Prescott,1986)。

    RBC理论的一个主要假设是,个人和企业总是做出最佳反应,经济永远不会离开一般均衡。在RBC理论的Panglossian经济中,考虑到对产出的随机和不可预测的限制,代理人仍能实现可能的最佳结果,市场也会做出有效反应--RBC理论认为我们生活在可能的最佳世界中。

    RBC理论忽略了许多这些微妙的动态。传统的生产力措施特别不适合商业周期分析。

    参考:Robert F. Mulligan:New evidence on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Real and Austrian business cycle theory and the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

    3.Austrian business cycle: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ABC)

    奥地利学派将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货币增发导致的对正常生产结构的扭曲。

    哈耶克三角(1931,1933,1939,1941)说明了生产结构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最终是交付给最终用户的可消费产出。斜率是套利调整生产资源的价值以平衡收益后的投资收益的对数。从某种意义上说,哈耶克三角是前瞻性的,是企业家计划的一个典型模型,因为企业家期望有一定的回报率,以证明计划生产的合理性。

    然而,一旦创业计划在现实中实施,事后的哈耶克三角可能会变得非常不稳定。但在另一种意义上说,哈耶克三角是向后的,因为不同的生产阶段的回报可以是不同的。不同生产阶段的收益只能通过套利来平衡,而且只能在事后--如果一个阶段的收益高于市场,最终资源和在制品的价值应该被抬高,直到收益下降到到市场利率。

    由于货币增发导致的利率下降,会减少储蓄,导致对消费品的额外需求--过度消费,显示为暂时的、不可持续的增加。这意味着生产消费品的投资回报率更高(Garrison, 2001, p. 69). 创业规划者会试图通过将中间阶段的产品推向市场来满足这种额外的需求。如Kirzner(1997年,第37-41页)的 "半生不熟的蛋糕"。

    4.comparison:对比

    4.1.RBC: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来描述RBC衰退。C和I的选择取决于市场利率r。RBC理论假定一般均衡不变,其中衰退是由随机的内向运动造成的,且只有在随机的、不可观察的因素正确地汇合在一起时才会结束。同样,弗里德曼(1963。1993)的商业周期的采摘模型也是从一般均衡开始的。一般均衡,但假设不可避免的随机冲击会将经济向内拉出边界。

    4.2.ABC:信贷扩张通过在储蓄和投资之间打下楔子,使C和I一起增加。从 PPF 的任何一个起点出发,经济都会不可持续地向外移动,这是凯恩斯主义总需求曲线的不可持续的右移。早期阶段的生产活动被扩大,就像时间偏好下降一样,与较低的利率相一致。后期的生产活动紧缩,好像时间偏好上升了一样。

    简单地说就是,人为的货币扩张是不可持续的,总有一天会回到货币紧缩,而货币紧缩的阶段会发生严重的经济衰退。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当心将来拉清单!这都得应验的!不要干这种事情!

    4.3.FIH:考虑PPF的随机性,其平均值不断扩大,但方差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在图5中,PPF的实际标准误差为sigma1,而较小的、可感知的标准误差为sigma0。企业的决策取决于sigma0。随着扩张的延长,sigma0变得更小,因为企业逐渐低估了风险暴露,同时sigma1也随着实际风险的增加而增加。企业借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使经济向ABC理论中的投资支出倾斜。企业对不断扩大的前沿阵地作出反应,但未能察觉到不断增加的方差。当高的负参数值最终发生时,现金流下降,杠杆率最高的公司被迫抛出被高估的抵押品,妄图偿还债务。这些资产的价值被向下重估,债务通缩发生。

  3.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对话上海的“电话亭女士”:被赶走前,她在红色电话亭住了一个月

    有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呀,很简单嘛,想睡觉倒头就睡,起来就拼命挣钱,这不也是生活嘛?

    我觉得世上没有免费的东西,也不太占人家的,我总是要偿还的,对吧?人嘛,越简单越好。越简单,你不欠别人的,你反而可以洒脱地去生活。你住在酒店里,毕竟人家酒店可以出去卖钱啊,那为什么你白吃白住啊,对吧?或者我能帮酒店干点儿什么,那我住的酒店也还是值得的,对吧?

    我建议,你晚上7点以后,沿着黄浦区的街道走一走,看看市井当中的普通老百姓、外地人,或上海人,你会觉得他们比我有采访价值。

    这位电话亭女士,挺通透的,大隐隐于市啊。

  4.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转载】关于性工作者,你一直想知道却不敢问的事

    @IronStar21 #185625

    但是她能創造出一種虛幻的愛情/知己感,然後在時間結束後戛然而止,最終男方掏空錢包一無所得。

    既然是交易那么就是双方自愿,营造“爱情”的感觉算是附加服务,我觉得只要事先说清楚不要欺骗就没问题(例如搞仙人跳杀猪局),类似不要做虚假广告或者卖假货。

    历史上“文妓”也并非只是提供虚幻的爱情,有些人是真情投入的,所以才有各种流传下来的“名妓从良”的故事。

  5.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转载】关于性工作者,你一直想知道却不敢问的事

    @Galina #185572 是啊,传统婚姻中一般认为妻子有义务满足丈夫的性要求,所以有人认为传统婚姻是性的批发出售(一般情况下女方是卖方男方是买方,因为婚姻相当于是女方的工作)。

    其实在当代中国也是如此,从对“婚内强奸”的争议上就可以看到。知乎有个讨论中提到,目前中国国内的法律实践是,在同居状态下,夫妻双方有义务满足对方的性要求,即使一方不同意另一方强上也不算强奸。(当然妻子强上丈夫也不违法,不过由于体力差异和生理特征,这类案例较少。)

    同居和性生活是夫妻之间对等人身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容,双方自愿登记结婚,就是对同居和性生活的法律承诺。因此,从法律上讲,合法的夫妻之间不存在丈夫对妻子性权利自由的侵犯。相反,如果妻子同意与丈夫以外的男子发生性关系却构成对合法婚姻的侵犯。所以,如果在合法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不顾妻子反对、甚至采用暴力与妻子强行发生性关系的行为,不属刑法意义上的违背妇女意志与妇女进行性行为,不能构成强奸罪。

    一般情况下,婚内强奸不会被认定为犯罪,但是如果系非法婚姻关系或者己经进入离婚诉讼程序,婚姻关系实际已处于不确定中时,丈夫违背妻子的意志,采用暴力手段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则可以被认定为犯罪。

    事实上,中文词汇中“强奸”一词,就限定了此罪排除了“婚内强奸”,因为只有婚外性行为才是“奸”(一般指有夫之妇与其他男性发生关系,有妇之夫与妓女发生关系则不算“奸”;因为传统婚姻单方面要求妇女守住“贞节”也即不能一性多卖)。“强”或者说非自愿的性行为,是“奸”的修饰而非必要条件。这种“婚内无奸”传统延续到了当代中国的法律实践。

  6.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在社交媒体强制IP后,大量爱国大V被发现在国外

    @natasha #185541

    这是人为制造出一个寻租空间么?

    我觉得有寻租空间。

    前台实名比显示属地更真实

    因为本来搞IP属地显示就不是为了所谓“防止造谣”,中宣部自己就是造谣的头子,底下还有一群奉旨造谣的大V营销号。我觉得他们搞显示属地就是为了威吓发言的人,以及可以挑动群众斗群众。

  7.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转载】关于性工作者,你一直想知道却不敢问的事

    这位接受采访的性工作者看上去属于比较“高级”的陪游,独立工作(类似香港的楼凤),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方式和对象。

    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对性工作的看法蛮复杂的(正如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内部也有很多流派和分歧)。反对性工作的人认为,不是基于需求和吸引、为了换取金钱而进行的性行为是对身体的侵犯;性工作很多情况下是强迫的;性工作者更容易经受强奸、暴力,对底层妓女来说,工作的危险程度与其报酬不成比例;性工作会加深女性的从属地位,因为绝大多数从业者是女性,它将女性物化成为了为男性的享乐而存在的“商品”;性工作是社会经济结构不平等的体现,很多底层的性工作者缺乏更好的选择。如一位反卖淫的女权主义者说:“如果卖淫是一种自由选择,为什么选择最少的妇女(指那些穷困、受教育水平低的妇女)是最常选择(卖淫)的妇女呢?”

    支持性工作的人认为,女性有支配自己的身体和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性工作是一种商品交易,只要是自愿、不被胁迫,那就是性工作者在其现有条件下最好的选择,不应该认为这些进行性工作的人是“被迫无奈”;有些女性选择成为性工作者,是出于她们对性的热爱和对权力的渴望;当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时,性工作者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接受客人或某种性行为,其“性自主权”反而高过传统婚姻中的很多女性——婚姻也是一种交易,而传统婚姻中的女性是在以家务、性服务与生育换取生活来源。

    (当然其实男性也有陪游,例如日本的男公关。)

    我认为每个性工作者的情况不一样,比如文中的 Oihane 与街头的底层妓女肯定差别很大。比较有名的“高层”陪游,我记得还有一位,叫Sufiah Yusof,她被称为天才儿童,13岁就被录取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数学,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后来离家出走并选择成为一名陪游(据说十多年前时薪就有130英镑)。她自己有一个博客,叫inquiring feminist

  8.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答问题

    为什么美国会有高达百分之82的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

    我觉得和很多因素有关系。前几年的贸易战、对于中国偷窃知识产权(商业间谍)的负面新闻、有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抢走了美国的工作机会,香港事件、新疆集中营事件,当然还有之后的covid以及中国政府甩锅美国。

  9.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在社交媒体强制IP后,大量爱国大V被发现在国外

    @natasha #185537 爱国爱得蛇头虎尾。

    连岳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一枚。现在恰爱国饭的人当中骗子太多,傻子都不够用了。

  10.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在社交媒体强制IP后,大量爱国大V被发现在国外

    根据https://news.creaders.net/china/2022/05/01/2478757.html,显示IP属地也有“特供”。

    01 起因:公开IP属地

    4月28日,新浪@微博管理员 ,正式发布IP属地功能升级公告:即日起,平台全量开放评论展示发评IP属地小尾巴功能,上线“个人主页一级页面展示IP属地”功能。

    #微博全量开放IP属地功能#消息公布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重点来了,这项功能不是你想开就开,想关就关的,而是一项强制开启的功能。

    微博会根据你近期发博、发评论和投票的IP属地来判定你所属的地区,国内用户将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用户显示到国家。

    02 风云突变,区别对待

    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微博对IP显示的规定又有变动。

    从今天开始,名人、明星、企业等突然不再显示IP了

    明明是同一条微博和同样的明星,昨天显示过的IP地址确实没了。

    虽然之后微博CEO王高飞解释称,目前前台实名的媒体、企业、名人不显示所属地,“后台实名认证”用户还是要显示属地,并且前台实名比显示属地更真实

  11.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转载】张爱玲1952年逃离中国(共统区)始末

    张爱玲说她最讨厌政治,不想与政治沾边,但她的政治敏感度却往往让人佩服。细细纵观她的一生,她在政治好象没有出过大的差错。香港哈耶出版的《张爱玲的闺密》披露了张爱玲五十年代在中共政治生态的状况,以及她逃离中国大陆的经过。

    在张爱玲出版的《传奇(增订本)》在书前写了一个《有几句话要同读者说》:

    我自己从来没想到需要辩白,但最近一年来常常被人议论到,似乎被列为文化汉奸之一,自己也弄得莫名其妙。我所写的文章从来没有涉及政治,也没有拿过任何津贴。想想看我唯一的嫌疑要末就是所谓“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第三届曾叫我参加,报上登出的名单内有我;虽然我写了辞函去,(那封信我还记得,因为很短,仅只是:“承聘为第三届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代表,谨辞。张爱玲谨上。”)报上仍旧没有把名字去掉。至于还有许多无稽的谩骂,甚而涉及我的私生活,可以辩驳之点本来非常多。而且即使有这种事实,也还牵涉不到我是否有汉奸嫌疑的问题;何况私人的事本来用不着向大众剖白,除了对自己的家长之外仿佛我没有解释的义务。所以一直缄默着。

    这么清楚的立场,可见她决不是如有人说的那样政治白痴。这就不难理解她在1952年能够清晰的看清政治形势,及时离开险地的行动,也成为了后来的马思聪等人的榜样。

    1949年5月27日,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解放了。那时,张爱玲的心理与一般上海小市民的心理一样是一种茫然。

    《张爱玲的闺密》:张爱玲对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就很看不惯,本能的反感,从内心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那时候左翼的进步作家写的作品都是代人民群众讲话,为百姓诉苦诉冤,是人民大众的文艺,这自然能引起普遍的同情,受一般百姓的欢迎。但是张爱玲觉得社会舆论又有一点常表不满,那就是左派文学“诊脉不开方”,找不到根治人民群众不幸的药方,如果非要这些作家开方,就不外乎阶级斗争的大屠杀,“现在的知识份子谈意识形态,如同某一时期士大夫谈禅一般,不一定懂,可是人人会说,说得多而且精彩。”

    在这时,张爱玲已经知道她不得不改变自己了,但是除了自己最熟悉的环境,最擅长的题材,自己还能写什么呢?在以前有朋友曾问她:“无产阶级的故事你会写么?”她想了一会儿,说:“不会。要未只有阿妈她们的事,我稍微知道一点。”后来从旁人那里了解到这些旧家庭的老妈子们并不算是无产阶级,她也就不打算写“无产阶级”的事了。

    在这一时期,她以“梁京”为笔名在上海《亦报》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了长篇小说《十八春》和《小艾》。《十八春》是她一生中第一部长篇小说。

    《十八春》从男主角沈世钧的立场回忆往事,以沈世钧与顾曼桢的悲欢离合为轴心,描写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在乱世睽隔中阴差阳错。世钧的良善和软弱,曼桢的痴情和不幸,还有曼璐的自私,祝鸿才的无耻,书中的主要角色,体验了乱世的甜酸苦辣,最后为拥护新政权、贡献新国家在东北大团圆。虽然有情人都未成眷属,令人惋惜,却各有所配,从此走向新生。全书共十八章,男女主角和相关人物也离离合合了十八个春天,正暗合传统京剧《汾河湾》的旧典。

    《十八春》表现的固然是儿女私情,却也明显纠缠着政权更替国家重建的大历史叙述,是宗法“苍凉”、主张“参差的对照”、一直致力于杂陈历史的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处理虚构叙述与历史进代关系的一种新尝试。以至有论者认为《十八春》联结着两个时代,联结着两个张爱玲;一个以往的张爱玲和一个可能有的新有张爱玲。

    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尽管当时“梁京”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但是很多熟知张爱玲的读者从《十八春》的写作手法、技巧和作品风格可以猜知,“梁京”即是张爱玲。金宏达曾在《再看〈十八春〉(及〈再生缘〉)》中这样说,“读《十八春》读出原来的张爱玲”。

    1950年7月,《十八春》正在报纸上连载的时候,张爱玲意想不到地接到邀请她出席上海市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的请帖,她有点不知所措,是谁出面要邀请自己呢?她不知道,邀请她的正是上海文艺界的领导人夏衍。老作家夏衍在抗战胜利后由重庆回到上海,就听说沦陷期间文坛出了个张爱玲,他找来张爱玲的许多作品读了,很欣赏张爱玲的文采,又看到报上连载的《十八春》,以及张爱玲编剧的《不了情》、《太太万岁》等影剧,觉得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力破众议,邀请她来出席会议。

    张爱玲在上海的公寓旧居,坐落在静安寺附近一个热闹的十字街头,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那是一幢被粉刷成粉色的大楼。这种粉色已经陈旧得有些发黑,像被遗忘了的、因为已经过期而显得发黑的粉饼。粉色的墙面上镶嵌着咖啡色的线条,使这幢大楼看上去愈发古旧。

    张爱玲首次参加了组织的大会,她穿着紧身旗袍,旗袍外面罩一件网眼的白绒线衬衫,这对她自己来说是极平淡朴素的装扮,与她自己从前的绚烂的衣着相比,真可以说是脱尽铅华了。但是在这会场上黑压压一片灰蓝的中山装中,她的这身装扮还是显得很突出。张爱玲坐在最后一排,她只是听听而已,并没有发言。但是她不难感受到大会上前所未有的高昂的政治激情。

    1950年七八月间,在夏衍的安排下,张爱玲随上海文艺代表团到苏北农村参加土地改革工作。这两个月的深入生活,是她和中国大众距离最近的一段历程,但也是距离“她自己”最远的一个时期,因而也是她感到最尴尬和苦恼的一个时期。她所看到的“贫穷落后”、“过火斗争”与当时要求的“写英雄”、“歌颂土改”相去甚远,她在写、不写、写什么之间困惑不已。她承认:“一般所说时代‘纪念碑’式的作品,我是写不来的,也不打算尝试。”

    到1951年底时,政治的气氛似乎更浓了,这年的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要求在学校教职员和高中以上的学生中普遍开展学习运动,号召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之后,这个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迅速从教育界扩大到整个知识界和文艺界。所有的知识份子都毫不例外要进行思想改造,像张爱玲这样从沦陷区、国统区过来的旧知识份子当然更得“改造”了。这时的张爱玲,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政治白痴,她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和未来的危险。

    她预感到的首先是政治上的威胁。**她说她怕交响乐,因为这交响乐像政治,“浩浩荡荡五四运动一般地冲了来,把每个人的声音都变成它的声音,前后左右呼啸嘁嚓的都是自己的声音,人一开口就震惊于自己的声音的深宏远大;又像是初睡醒的时候听见人向你说话,不大知道是自己说的还是人家说的,感到模糊的恐怖。”**她心中涌出一个念头:出走。

    《张爱玲的闺密》:香港大学复校的消息传来,张爱玲就写了一封信到香港大学去询问能否继续因战争而中断的学业,很快香港大学校方就答应了她。后来夏衍知道时,一片惋惜之情,却又不置一辞。这样一个人才,走了真是莫大损失,但留下来,以后能否继续写她的小说都很难说。

    **她担心夜长梦多,因此,她对谁也不说,只有和她朝夕相处的姑姑知道。临走前,她与姑姑相约,为避免以后的麻烦连累姑姑,一走隔绝往来,不打电话,也不通信。**姑姑把自己珍藏的家族照相簿交给爱玲保存,这样,相依为命的姑侄二人就从此决别,永远没有了相见的一天。她一人由上海到广州,再由广州乘车到深圳,通过罗浮桥,对面就是香港了。

    1952年7月,32岁的张爱玲只身离开中国大陆。通过海关检查时,她内心忐忑不安,她的通行证上用着化名,海关检查人员大概是她的《传奇》和《流言》的忠实读者,记得她照片的模样,仔细地看了看她,就问:“你就是写小说的张爱玲?”张爱玲一惊,不知该怎么回答,只是战战兢兢含含糊糊地咕哝一声“是”,她紧张到了极点,生怕被扣下来。谁知那人竟非常和蔼地笑了笑,不再检查就放她过去了。

  12.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华尔街日报】习近平向官员施压,力求2022年在GDP增长方面击败美国

    后续出来了。

    (竹新社)据报道,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中国政府将放宽针对科技巨头的管控,期望科技巨头拉动经济复苏。具体措施包括减少整改和罚款、调整“限玩令”、利用电子平台分发消费券等。网信办将在下周会见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等企业。

    《南华早报》和《华尔街日报》在周五下午和晚间先后援引匿名消息人士作出上述报道。

    《南华早报》报道称,预计座谈会将在劳动节假期之后召开。**中国政府将向科技巨头确保政府不会要求他们整改,也不会突然对他们罚款。同时,中国监管机构之间也会召开会议,在内部统一政府下达的有关放松监管的决定。**这一会议最快将在本周末召开。

    报道称,网信办座谈会主要传达的主旨是:国家希望他们增长,国家也希望他们能通过帮助分发消费券等方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称,中国监管机构有计划调整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的“限玩令”,还计划购买科技巨头1%的股份,以便介入公司的日常决策。2021年,中国政府已经通过官方间接控制的公司来持有1%的字节跳动和新浪微博股份。当时的报道普遍认为,中国政府希望借此对抖音和微博等内容导向的企业施加更大控制,以便控制网络舆论。但这次消息人士称,中国政府这次计划将这一措施扩大到其他互联网平台公司,包括腾讯和美团。报道援引的两位消息人士均认为,中国政府此举是为了确保科技公司能够同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保持一致,帮助这些公司减少不确定的政策因素。

    中国政府在过去一段时间对科技巨头施加的强监管,叠加中概股退市潮等多重因素,导致中国科技巨头股价暴跌、屡屡裁员,对经济影响负面。

    周五中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当前经济形势。会后通稿称 (http://www.news.cn/2022-04/29/c_1128608127.htm):“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南华早报》报道认为,这是来自政治局的最积极政治信号。自2020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打压科技巨头平台,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报道还称,政治局这次打破了中国政府通常不在股票交易时段发布声明的传统。 《华尔街日报》报道亦称,尽管通稿提到要“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但没有提及具体期限;同时通稿亦提到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用词偏鸽。会议还提及了疫情和乌克兰战争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会议强调通过投资基建来拉动经济增长。报道认为,尽管基建和房地产等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已被证明是推动经济的强劲动力,但部分基建项目本身的意义存疑,大兴土木也会增加债务风险。

    受这一利好消息驱动,中国股市周五上涨,上证综指收复3000点。海外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领涨,周五恒生科技指数涨10%。美股方面,截至美东时间正午发稿,拼多多涨逾17%,斗鱼、Bilibili涨幅近15%,阿里巴巴、美团、微博涨幅逾10%,腾讯控股、京东、百度等均一度录得逾10%涨幅。

    南华早报华尔街日报12

  13.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膜迅】盼迅归(精甚细腻版)

    填词和声音都不错。赞一个。

  14.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四月樱(原创短篇)

  15.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四月樱(原创短篇)

  16.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答问题

    为什么张欣可以公开反共而且没有被处罚?

    张欣和王丹、陈云孙女都是好友

    是不是就是这个原因呢。(“她上面有人”)

    而且她不在中国。

  17.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音乐】女儿情 -西游记

    我觉得这个版本的《西游记》里的女王真的太美了,又温柔,还是女王。我一个直女都撑不住,唐僧什么圣人啊。

  18.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音乐】《找错游戏》

    @natasha #184808

    他遇到了以前的同学即女主,两人互生好感,但男主却为自己的残疾自卑(起码是不能XXOO了),两人的关系就被这种自卑啃噬,几经周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唉,太不现实)。

    因为现实中稀少(但肯定有类似的情况),所以值得记录。

  19.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solidsss #184961

    我们自认为打破了信息的壁垒,其实打破的是保护我们的屏障。

    我都气笑了。

  20.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从拒绝Jane Austen到Sokal事件

    简直不可思议,这些编辑是不是都是外包的……

  21.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沙雕动画】【乳腊】参加选美的丑女

    是你自己做的动画吗?很不错!

  22.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答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独裁者试图改正自己错误的政策,却因此失去权力,下场很惨的?

    古代王朝/皇朝就很多的(比如中国历史上大量的皇朝中期和后期的财税改革,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呢)。统治者如果觉得有统治危机,只要不是痴傻,都会调整政策,但是效果如何取决于他们(以及智囊团)的判断力,中央集权对权力的控制力,还有外部形势。

  23.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发表评论

    最近大火的视频《四月之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什么心声?又是否代表着中共清零政策彻底失掉人心?

    我觉得不能苛责啦,墙内让大多数人能没有“心理负担”地传播的也就是基于事实和人道主义的声音,那才是在纳粹国家主义洗脑下还能够让大多数人有共鸣的东西。所以这么温和的东西被删让人觉得格外愤怒。

  24.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发表评论

    最近大火的视频《四月之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什么心声?又是否代表着中共清零政策彻底失掉人心?

    非常有道理。不满是一直有的,中共其实也能把这些不满引导到替罪羊身上去。

  25.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Google翻译英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是否准确到让法语(西班牙语)的母语者看不出来我在使用机翻?

    很有意思的实验。我觉得只要输入的英语是准确的,翻译法语或者西班牙语就是准确的,尤其是较为简单的问题。

    相比之下,对方说的话反而更难翻译,因为里面会有各种浸淫母语环境的人才懂得的梗。

  26.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普京好像身体出问题了

    帕金森症换器官治不治得好?

  27.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转载消息应该附上链接和存档链接

    @ana #184970 这个图床没法直接显示,我帮你贴telegra.ph上了。

  28.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转】个人观点:中国人为什么要吃莲花清瘟?因为中医是共产党唯一尊重的传统文化

    我觉得中医和中餐性质有一点像。毛泽东破四旧,自己还是爱吃中餐,部分是心理习惯。

  29.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四月樱(原创短篇)

    @natasha #184980 从(胡说八道的)生物进化角度来说,怂和勇敢都在某些条件下对生存有好处,所以这两个特性都能留下来。

    如果这个男人真这么说了,那也太小家子气了

    男人不主动,女人也不主动,于是两个人就永远没法开始。悲。

    有人会说男方不主动就是喜欢得不够,其实也有性格原因。有些人本来对感情看得就比较淡漠;另一些人那里,表达感情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再有些人则刚好相反,太过主动,有一点点好感就穷追不舍夸大其词一副非你不可的样子,追不到马上换人又是同一套。

  30.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上海:十问谁是罪魁祸首

  31.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四月樱(原创短篇)

    @natasha #184972 哈哈被你发现了这点……爱不爱说话都行,主要是待人温柔的人很可爱呢。


    不过怎么说呢,里面写的人不完全反映我的偏好。小说人物是作者和作者见过的人的结合体嘛。其实这个故事里的女主角男主角有些地方都太怂了,而且太消极了。我喜欢坚定勇敢的人(再加温柔)。

  32.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四月樱(原创短篇)

    读natasha的《三十之约》,也写一个玩。纯属虚构,晶摇。


    她坐在咖啡厅靠窗的位置,不时侧头往外张望。

    前几日还下了一场雪,然而春天猝不及防地就来了。阳光耀眼得好像能融化所有的云层,路边的花草树木像被口罩和居家禁令憋了许久、刚解禁的人们一样,突然没了那阴沉沉灰蒙蒙的味道,虽然还带着那么点小心翼翼,但都精神抖擞了起来。咖啡厅街对面的一棵樱花树,上次她路过的时候还光秃秃得无所畏惧,现在也绽开了一树粉嫩的花骨朵,彷佛一个顽童,突然变成了一个会对着镜子脸红的少女。

    她看着樱花树,一时有些愣神。原来她已经三十岁了,但樱花绽开的样子依然与她十六岁时一样。

    她十六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在干什么,想什么?她已经不太记得清了。但她记得学校田径场边上有棵樱花树,每个春天,粉嫩的花瓣飘满了一侧的跑道,悠悠地,幽幽地,像在吟唱“落红不是无情物”,又或者是“良辰美景奈何天”。樱花树下,也是荷尔蒙充盈的青少年男女们相约一起窃窃私语的地方,当老师走近立刻掩耳盗铃地举高课本,假装在互帮互学。

    她的中学生涯,黑黑瘦瘦,举止笨拙,半张脸被额发和眼镜覆盖。没有约过谁,也没有被谁约过。

    ……不对,她几乎就约了一个人。

    她今天也约了一个人。

    念及此,她打开手机摄像头,像照镜子一样看了看自己。屏幕上的她脸颊有点红,大概是今天的太阳晒的。

    “小毛!”有人在叫她。是她学生时期的外号。

    她吃了一惊,浑身一颤,条件反射地把手机往身后一藏。嗯,像工作时摸鱼被老板逮了个正着的感觉。

    抬起头一看,虽然已经十年不见,但果然是他。

    他胖了一圈,不复十六岁时的清瘦,不过并不臃肿。他十六岁时头发半长不短,配上一张带着黑框眼镜的消瘦的脸,好像一个怀才不遇的艺术家;现在依然是相同式样的黑框眼镜,发型倒是整齐而传统,不再离经叛道,不过发际线微微有些后退。他穿着非常休闲,不像他在个人profile页面上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样子——本来也不用正式,他们是老同学,是十几年的朋友。

    “李大教授来了!”她戏谑地说。

    他一个劲儿摆手:“你还不知道我,混日子而已。躺平了,早就躺平了。还是X大律师厉害,铁肩担正义,妙手著诉章。”

    她笑了笑没接茬。中学的时候,开玩笑地互相吹捧曾经是他们喜欢的游戏,有时可以一玩半个小时,使劲地想各种成语典故奇词怪论来形容对方是多么聪明、博学、有魅力,让旁观他们打擂台的同学听得直做恶心状。不过现在她似乎突然失去了对这个游戏的兴致。或许是随着年龄增长,她越来越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很多事情因为“没有目的”,于是也显得“没有意义”。或许是这样。

    也或许不是。因为她突然发现她不知道自己今天的目的是什么。

    他因为她的突然沉默显得有些尴尬,不过马上就笑着转换了话题:“稍等,我去点一杯咖啡。”她也笑着点头,于是气氛又恢复了正常。

    她看着他慢慢走到咖啡厅前台,慢慢地看着菜单,似乎问了服务员几个问题,又慢慢地点咖啡。他一直是这样慢慢的温吞性格,从他们认识开始就是。她几乎不记得他为什么事生气或是伤心过。和他相比,她的情绪像水,平稳的时候波澜不惊,激动的时候沸沸盈盈。

    过了一会儿,他捧着一碟子点心回来:“咖啡还在做。先吃点小蛋糕吧。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口味,就几种都各买了一个。”

    她笑:“谢谢你了。不瞒你说,我最近胖了不少,在节食,也吃不了多少。”

    他认真地看了她一会儿,脸上显出疑惑:“看不出来。我觉得你和……以前差不多。我才是真的胖了不少。”

    “一点点,不多。你以前太瘦。”她也很认真地看着他说,“心宽体胖,是好事。”

    他笑了起来:“是,出来以后确实心宽了不少。哎,当初还是因为你,我才决定一定要出国的。”

    她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刚上高中的时候,她是秘密的“叛逆者”,经常与同学们谈论“反动话题”,还和好友小婧一起出了一本“地下刊物”,刊名《四月樱》,主题是针砭时弊,批判应试教育,还夹杂着几首伤春悲秋的小诗。她是主编也是主笔;小婧作为第一个被她策反的坚定战友,除了写稿,还负责排版设计打印。之后她俩凑了一个月的零用钱,找学校边上的复印店印了50份,趁着没人看见偷偷放在教学楼门口的报刊架上。创刊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至少她这样认为,因为她不久就听见班级里的同学在讨论这本“地下刊物”是谁干的。她和小婧对视一眼,两人眼里都含着笑,感觉自己是变身前隐于人群的超级英雄。

    或许是刊名不吉利,这本刊物的寿命也十分脆弱。第二期的新刊“出版”后,她突然在上化学课时被叫出来,请去校长室谈话。校长室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四月樱》,校长室里坐着校长、班主任和一个不知是谁的人。她被轮番盘问,也被轮番教育。初冬的傍晚,天已经擦黑。班主任最后语重心长地说:“我已经和你父母打电话说了这件事。我们都是为你好。X中是重点高中,来这里不容易。你年纪还小,应该专心学习,考个好大学,不要偏激,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对不起你父母,也对不起你自己。”她没说话,只是把头垂得很低,暗自期盼他们能把这视为屈服的象征早点放过她。她怕自己一张嘴就会哭出来,而她不想在他们面前哭。

    她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走出校长办公室的,只听到班主任在后面模模糊糊地说“回家路上注意安全”。她慢慢走向校门,残阳黯淡幽冷,校园凄凉空寂。她终于再也忍不住,憋了一下午的愤怒、委屈、茫然、恐惧,随着泪水像开了闸门一般倾泻而出。她连忙捂着脸,跑到花坛后蹲下闷闷地哭起来。

    哭了一会儿,她抬起头来,竟然看见他——她的同班同学、平时总是默不作声埋头看书做题的“学霸”,站在不远的地方,满面忧色地望着她。

    两人视线触碰,双方都有些不知所措。最后还是他先说话了:“小婧和我说……你遇到了一些麻烦。她没法留下来等你。她被她家长抓回家了。我和她是邻居,我就是……代她在这里等你。”

    她没有说话也没有动。她的眼睛哭得酸痛,头痛得无法思考,胃里翻江倒海,浑身软得像被车碾过,总之像是被施了魔法,叠加了所有的负面状态。她只能默默地看着他,突然发现他的黑框眼镜后面有一双非常温柔安静的眼睛。

    “你还好吗?是不是不舒服?”他听上去很担心。好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他慢慢走近,好像是想伸手扶她,但手僵在了半空。“你还好吗?”

    “我很好。”她像突然回魂了似的,狠狠地擦掉眼泪;她讨厌自己软弱的样子。“我就是……不想写检查。”

    他也在她身边蹲下来:“那就不写。”

    “……不能不写。”

    他静了一会儿,然后说:“没关系,你希望的话,我来帮你写。你照着抄就好。”

    她吃了一惊,转头看着他。他温柔安静的眼睛里满是认真。他一直是个很认真的人。

    他脸有点红:“我说真的。你本来就没有做错事,不应该写检查。抄的就不算你写的,就不算你‘认错’……我是说,如果你希望的话。如果你不希望那就算了……”

    听着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脸上染上了窘迫,不知为什么,她心情突然好多了,那些负面状态似乎也消失了一大半。她笑了,眼里还含着泪:“好。那就谢谢学霸了。”

    那天傍晚,他送她到回家的公交车站。她隔着车窗望着他招手告别。车开远了,她回头看去,他依然站在那里。

    这次事件之后,她、他还有小婧成了形影不离的“三人帮”。于是她知道,小婧和他是一个大院里长大的邻居,正宗的青梅竹马。两人都是高知子女,父母是同事。《四月樱》的封面——一副颇有水墨画风格的樱花图,就是小婧央着他帮忙画的。三人的相处模式很有意思:她和小婧凑在一起就喜欢谈论时事和八卦,他这时总是一言不发,最多在一边点点头或摇摇头;在说到其他话题时,他倒是经常会说几句。

    “太可惜,你们不继续出刊物了。”他说。那时她们三人正坐在花坛边上,每人捧着一本厚厚地习题集遮在脸前,好像有了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把全世界的窥探和恶意都挡在了外面。

    “我可不想再被我爸我妈唠叨了。你可不知道他们说了多少次‘别用鸡蛋碰石头’!我耳朵里的老茧还没退,现在看到鸡蛋还恶心呢。”小婧嬉皮笑脸地说,看起来已经完全不在意了。

    她拍拍小婧的肩膀。她父母倒是没有多唠叨她。父亲坐在一边抽烟,母亲则是说了几句就潸然泪下:“你搞这种事干什么?好好的掺和政治干什么?你舅舅当年......现在还经常被派出所找,连出国都出不去......妈妈求你了,不要再搞这种事了,好不好?”

    “我明白。”他低下头叹息地说,“其实我最喜欢的是创刊号里的诗,太美了,我当时看到就想画出来。”她脸一红,那几首伤春悲秋的诗歌是她写的。他看了她一眼,继续低下头说:“太可惜了,这么美的诗不应该有这个下场……只是一本小刊物而已……我以后一定要出国。”

    这三句话跳跃很大,但是他们都听懂了。

    小婧想了想,也兴致勃勃地开口:“我以后也打算出国。小毛,你呢?”

    她说:“我不想出国。我想留在国内,想当记者,铁肩担道义,为不能发声的人发声!”

    小婧噗嗤一声笑了:“还是你厉害!”随即她的脸色变得有些严肃:“你还是小心点,当记者真的吃力不讨好。别这么着急决定未来,世界大得很,先多走走看看嘛。”说着又向他努努嘴:“千万别学这位,年纪不大像个小老头,大概之后二十年都计划好了!”

    没想到他还真的接口了:“是,我确实计划好了。你们出事那天,我想了很久,我要出国留学,先读本科,再硕博连读,然后找教职,尽早当上教授,就好了。”

    她和小婧都有些吃惊地看着他。小婧忍不住问:“为什么?”

    他叹了口气说:“终身教职,之后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小婧“啧”了一声,她脸上大概也是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他看了她们一眼,又低头说:“我……不像你们。我胆小。”

    十几年后,三十岁的他顺着十六岁时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走到了他计划的终点。而她放弃了自己十六岁的理想,在国内本科就读了新闻专业之后,出国读了法学院,还留在了国外工作。

    “唉,别说了。说起来当初我们三个人,你们都算‘不忘初心’,抛弃理想的竟然只有我。”她说。

    他沉默了一会儿。她知道他想起了小婧。当年小婧和他一起出国留学,又去了同一个学校,并且在大学里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那之后她和他的联系也减少了。毕业后不久,双方的家人都认为他们马上会结婚,然而等来的是双方分手的消息。

    “你记不记得我以前说,他年纪不大像个小老头,几十年后的事情都计划好了?”小婧后来和她抱怨说,“这不是开玩笑,真是这样!他……他人真的很好,可是和他在一起,我总觉得自己连下葬的时候寿衣的颜色式样都能看见!呜呜呜,我知道自己渣,可我真受不了了!”

    又过了一年,小婧在极限运动的时候遇到了另一位极限运动爱好者,两人不久在一个海岛上闪婚,再不久真的环游世界去了。她也受邀参加了小婧的“潜水婚礼”。婚礼上他没有出现,只是寄了结婚礼物。

    又过了一年,她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恋爱。时间不短,可惜无疾而终,唯一的收获就是在和小婧以及其他女性朋友谈感情问题的时候,因为有过切身经历,她也终于能摆出“想当年老子我”的架势了。

    她和他又恢复了联系,不过两人都有默契般的,再没有谈过小婧,也没有谈过三人曾经的经历。

    这次不知为什么,两人都打破了这个潜规则。

    看着他的默然,她觉得自己失言了。刚想说什么补救,他已经笑着开口了:“不,其实例外的是我。你和她还有理想,我已经没有了——因为已经达成了。”

    她苦笑着摇了摇头,不想再辩解理想的问题。毕竟税务律师离社会新闻记者相差的距离实在有点远。年龄对她来说像心智的照相机,让她学会了从第三者的视角观察自己。她担不动道义,也没有权利去担上别人,只能先担上她自己,走一步看一步。

    这时,服务员送来了他之前点的咖啡。正如西洋谚语所说"saved by the bell",两人的谈话却是"saved by the coffee",借着这个机会一个急转弯,各自说起了居住地的风土人情,说起了工作中不涉及私密的趣闻轶事,还说起了这次他的旅行计划。

    “我之前去了S市,之后要去P市开会,中间正好有一天可以来这里。”他兴致勃勃地说,“能有机会能见你一面太高兴了。”

    “我倒觉得可惜。本来想请你吃晚饭,明天带你去看这里的风景名胜和美术馆,我觉得你肯定喜欢。谁知道你只在这里待几个小时!”

    “唉,我也想多留几天,可惜这次行程是学院之前安排好的。”他苦笑,“看来当了教授也不是终点,还是马不停蹄地不能休息。”

    她看着他,他的眼睛还是那么温柔安静。她突然很想问,你愿意安排自己的行程来看我吗?

    然而,如果她这样问了,他会不会说:“你一定希望我来的话,我就来吧。”

    或者说:“不行,我胆小。”

    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她喝了一口咖啡,凉凉的。她转头看着窗外,樱花初绽的样子依然与她十六岁时一样。

  33.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各地封城买菜难,如何自救?娜娜酱教你花盆种菜 (5月20日图片更新:今年第一批迷你水萝卜)

    @刺刺 #184957 用桶子連薯仔都能種,但是想到會搞到一地板泥,我就覺得不太適合沒有露台的公寓。

  34.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三十之约(原创短篇)

    @natasha #184805

    当初也许未必不够吸引,而是太年轻以为以后有的是机会...

    你说得对。因为有时候确实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于是就会错过一些人和事。

  35.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各地封城买菜难,如何自救?娜娜酱教你花盆种菜 (5月20日图片更新:今年第一批迷你水萝卜)

    还可以发豆芽菜,但豆芽菜营养好像不太好。

    1. 把两三把绿豆用水泡一夜。

    2. 取纱布或者厚纸巾,用水浸湿,再挤去多余水分,使其保持湿润。

    3. 拿一个洗菜篓,下面铺一层湿纱布或纸巾,绿豆滤水,放在洗菜篓里,上面再铺一层湿纱布或纸巾。

    4. 上面盖一块布遮光。

    5. 每天在纱布表面洒两次水,保持湿润。

  36.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三十之约(原创短篇)

    我跟她有一个俗烂的约定:如果30岁还没对象,两人就凑活了。

    我曾和朋友也有这样的约定呢。不过这样的约定一般都没成……

    如果互相足够吸引的话,不用约定,当时就能走出这一步吧。

  37.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如何制造原子弹

    据说同时在网上搜索怎么购买铀和钚的人会被警察找上门的。

  38.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也来谈谈那个钓鱼网站吧

    @onne #184794 无需因噎废食。可以复制黏贴链接(并且检查后面没有小尾巴)来避免跟踪码,最关键的还是身份隔离,就是隐藏IP+使用和“日常网络身份”分离的浏览器,最好是在虚拟系统里。

  39.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也来谈谈那个钓鱼网站吧

    @消极 #184709 什么大家发表的文章,都是您的小号嘛 ^_^

  40.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随笔(怀疑论与决定论的另类结合)

  41.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怎样钓鱼,谈钓鱼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注意有的地方钓鱼要执照哦!

    部分网站在国内已被屏蔽

    为什么连钓鱼网站都要屏蔽??

  42.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随笔(怀疑论与决定论的另类结合)

  43. 布兰妮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红迪China_irl: 习近平连任与否并不重要,权力运作机制已形成惯性

    @消极 #184685 看这里: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国人口史#明

    关于明朝人口的峰值,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明朝后期,但由于明朝户籍人口数据是地方官员刻意维持明初人口数据的结果[87] ,因此具体时间则分歧很大,人口具体数据也分歧很大。

    • 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192,500,000人(曹树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86]。

    • 明思宗崇禎十三年(1640),130,000,000(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 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152,500,000人(曹树基《中國人口史.第五卷》)。

    • 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1626年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人口有大约99,873,000人。

    • 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在130,000,000人至150,000,000人之间。

    • 现代学者葛剑雄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197,000,000人,明朝人口峰值接近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