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时政

一种我认为中文网络世界特有的“强迫性语言污染”,并未见到相关帖子讨论,所以想在此求教

我本人并无任何社会学,语言学知识,以至于我只能描述这种现象并给它起一个名字,望各位包涵。

“强迫性语言污染”:即互联网上将中性或褒义称号曲解或污名化,并加以广泛传播,以至于构成一个该称号的意义本质上发生改变的网络环境。而个人如果处在这种环境中,即使本意反对的情况下,也会在不断的阅读中,被强迫接受这种曲解后的意义。

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即是“圣母”,本身是一个博爱的形象,在中文网络环境中却大多被用作“慷他人之慨,矫情”的代名词。别的例子一时能想到的就是“白左”,“公知”。

就我本人的经历,我在以英文为主,德文为主的圈子都有生活过一些时间,平时也喜欢没事网上参政,但并未遇见过这种情况。

所以在此发问,是否有对这种现象有了解的朋友来分享一下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作为个体如何摆脱这种影响?

菜单
  1. 一只雞兒 一致通过
    一只雞兒   坚持贯彻主体思想一亿年不动摇

    doublethink是人之常情啦.一词双意在贯彻二元善恶论,站队成风的中文互联网社区出现简直不要太奇怪.

    另外网络亚文化本来就爱造词,

    二者结合,"您"这个敬词演化出"恁"这种用法就可以算个例子.

  2. penumbra  

    @一只雞兒 #9387709 其实我最奇怪的点是如此不恰当的用法是如何得以传播并迅速成为潮流呢?我认为中文互联网的流行用语每半年或一点就要换代更新,且总体上越来越aggressive,但其中原因未知。

  3. 一只雞兒 一致通过
    一只雞兒   坚持贯彻主体思想一亿年不动摇

    @penumbra #9389513 这个大概属于传播学的范畴了吧?

    有些源自膜蛤文化和恶俗(这玩意我至今不理解是个啥)的流行用语,一开始在小圈子里传个几年后来突然全网遍地跑.还有来源于某些突发事件的,一般会病毒传播式的热上好一阵子.

    不过到最后除非形成了某种有凝聚力的圈子或者本来就有,不然这些流行语会在几星期内被卷进历史的车轮.能被接纳进日常用语的系统的少之又少.

    至于为啥新词越来越来越激进和负面....感觉应该是因为现在奇奇怪怪的小圈子里的亚文化被其他人熟知的途径变多+日渐逼仄的主流舆论空间?

  4. duty-machine  

    “政治”就是污名化最厉害的,大部分中国人对这个词的理解是斗争学。

  5. 古墓奇兵  

    多的去了,,,恐怖分子,大師,张献忠,大洪水…………

  6. observerIE 图书馆革命
    observerIE   加入图书馆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为一个网上思考不成体系的人,想哪说哪吧。

    首先一个词一定是一个有所指代的东西,一个东西背后所指代的事物本来因该是约定俗成的。当然这种东西肯定会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对于英语我第一反应就是tweet,本意是鸟叫,当然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是发帖。

    这种现象好不好见仁见智,首先这个是难以避免的,对于传统上对语言没有要求,默许语言变化的英语来说好像不太反感这种东西。中国有官方的普通话,按理说这个生存空间会稍微小一点,但是就如同你说到的,在中国显然有不正常的干预。其实这个奥威尔早就预见到了,当年中共还没建国呢。

    拿一个很早期的例子吧,党这个词,我记得在比较早的一版新华字典,忘了三版还是四版,赤裸裸的说如果说共产党,就是褒义,如果说是别的党派,就是中性,如果说是党同伐异,就是贬义,记得当时我还非常小,但看到这个非常精分的表达还是笑了。

    这种曲解一般针对的都是很短的词,说短词,短句什么的都是碎片性思考的后果。如果对于很有思想深度的人来说这种是需要避免的(反例就是我,脑子里面东西很多,不成体系,习惯性扯出十万八千里。)而这种缺乏思考的文字载体很容易被污染背后的意思。

    这个一方面需要短,比如说公共知识分子,就相对难以污名化,如果再长一点,比如“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分子”(维基百科定义)那就失去了斗争的价值,因为这么长的词本身就缺乏鼓动性,普遍看法是短词才能对那些水平不够高的屁民进行煽动。

    另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互联网对信息碎片化传播碎片化的影响我就不扯开讲了,只是这个环境给大家一个非常好的斗争战场。这么多情绪化的,姿势水平不够高的人是煽动的绝佳对象,而中共就要刻意在网上通过人海战术,将一个词和他的贬义形象绑定在一起。当然说是斗争,就是因为反贼或者起码是对中共有一定不满的人也会尝试抢过话语权,包括一些被封掉的词比如大撒币,比如说可防可控,不过这些都有特征就是共匪自己开翻车的。

    又想的一个战线上胜利的好例子就是小粉红,这个大概也算是因为小粉红太傻逼,在岁静那边都不得人心。

    污名化圣母白左也是类似的道理,我感觉对这两个词下手和王培尔关系巨大。感觉从他的一些书上来看他的意识形态就很纳粹,很崇拜那种民众如蝼蚁国家强如铁的社会结构,而当今中国显然也在向纳粹国稳步前进。这种社会结构下对弱者的同情就是不能够接受的。毕竟国家这么牛逼,百姓却这么苦,王沪宁你是不是应该好好解释一下?所以直接创造弱者有罪的思想氛围,顺带把白左圣母都绑定那种慷别人(国家)之慨的形象也是适合宣传鼓动的。

    这个东西肯定不是共产党一个党会干,苏联纳粹玩这个也非常在行,更早的政权限于传媒技术能不能玩好有待商榷,但是中国史书上的各种什么西狩其实也是这种行为的雏形,只不过恰巧中共是在咱们的母语上脱粪,让大家感到严重不适了。

    没错脱粪这个词也是一个属于语言污染范畴的新词,我感觉是恶俗圈从日语借用这个词来起到一种身份识别的作用。这种词姨学更多。这种无微不至的身份识别是有助于这些人增加凝聚力的,小粉红里的一些词,我能想到的比如什么兔子家,种花家似乎也有这个功能。不过这个扯来就远了,感觉种花家反贼们也是优势战线,据说是因为那个动漫太傻逼?还有就是中国强烈的语言审查,给了这种新词绝佳的土壤,毕竟如果一片空地你甚至不让放有用的东西,却不能清除垃圾,那么变成垃圾堆的速度自然会大大加快。

    凝聚力身份识别这点感觉共产党污染文字的动机不强烈,毕竟从意识形态上他们觉得全国应该就99%的铜墙铁壁(这个词也有被污名的潜质,反贼们加油刷)。倒是中国日趋严重的社会撕裂给了这种词很好的土壤。

    所以说,如果抵制这种,大概就是从自己做起,然后拉上有共同意向的同志,再进一步就是开小号去社交媒体和共匪拼轰炸烈度了,毕竟中国这个土壤,形势逼人强。

  7. observerIE 图书馆革命
    observerIE   加入图书馆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8. 一只雞兒 一致通过
    一只雞兒   坚持贯彻主体思想一亿年不动摇

    @observerIE #9606032 感觉圣母和公知应该分开讨论吧.

    前者属于网民自发性的扭曲化"圣母"这个词的原意,而后者是由官方喉舌创造,批倒斗臭后再套到公共知识分子头上(功不可没周带鱼).

    被绑定了某种形象,名词就能变成形容词.这个基本是不可逆的

  9. NodeBE4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10. 中国人民大学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11. observerIE 图书馆革命
    observerIE   加入图书馆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只雞兒 #9635672

    我没有考察过圣母这个词污名化的过程,毕竟说实在我的专业和语言学八竿子打不着。

    但是我觉得现在整个强国的社达风属于空穴来风必有其因,圣母和社达思想太水火不容了。

    所以虽然手头没有两方面的证据,但是我还是相信这个背后有匪国的宣传机器作祟。

  12. penumbra  

    @observerIE #9606032

    感谢分享, 其实这点我没有说清楚,tweet无论是雏鸟叫或者是发推,均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及厌恶。

    我所指的“曲解”,其实是诸如“本来褒义,曲解后成为贬义”此类的变化,因为拿英文来说,除非开玩笑或明显的反讽,褒义词一直作为褒义词出现,不会有人在严肃的语境中把“saint”当作贬义词这种。

  13. 穿鞋的企鹅  

    @penumbra #9841446 我觉得英文也有类似情况啊。social justice是褒义,warrior是中性,但social justice warrior就是贬义。

  14. libgen 图书馆革命
    libgen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创造是一种拯救。创造拯救了创造者本身。

    这大概是极权国家所特有的,也就是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里所说的“双重思想”:

    • 战争即和平
    • 自由即奴役
    • 无知即力量

    关于纳粹时期语言是如何走向堕落的,可以参见维克多﹒克莱普勒的《第三帝国的语言:一个语文学者的笔记》

    维护中文纯洁性的办法就是:不使用拼音缩写,不使用谐音字,不自我审查,恢复词语本身的意义。

  15. penumbra  

    @穿鞋的企鹅 #9864443

    这个”social justice warrior“我还真没见过,可能是我探索的圈子不够大,所以遗漏了一些词吧。

    看来我这个”中文圈子特有“也属于有失公允,但标题就不改了,大家翻到下面来也都能看到。

    另外,我其实从第一次看到你的签名就很好奇,因为我想一般这种签名,并不是真的实名认证,而是签名里的人干了什么不光彩的事情所以被挂出来,那么可以分享下这个人干了什么吗?

  16. Tushkent 复读机
    Tushkent   同志,請多指教!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17. 穿鞋的企鹅  

    @penumbra #10050521 惭愧,这名字不是真的,我的ID英文翻译下就知道了。:)

  18. didididi  

    加速 不也是语言污染? 洼地,内卷不是?

    这些也叫语言污染。

  19. 我们一起学猫叫  

    我觉得可能是非常简单的原因。圣母定义的改变和圣母的应用是两条不同的路线。

    圣母这个词这个词本身在中国基本上找不到任何可以应用的地方,而汉语本来也没有特别的讽刺女伪善者的词汇,所以在"圣母"在作为一个废词输入中国多年之后,突然就被便借来专门做讽刺使用。

    另外中国社会环境恶劣,伪善的人太多,近些年由于贫富差距和集权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所以讽刺词汇的需求和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可能就触发了圣母在讽刺领域的应用,

    "我爱你"我估计是民国时期传入的,但西方人在2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了,中国人确实缺乏对爱的表达,连个专用词都没发明。相比之下"恨",至少在长恨歌的时代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