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u/shimailang 满辗鲜衣八岿合艰萨逆疯金颐提酵甚瞻冰坡秩歼殊淆冯 just now 评《二舅》:弄巧成拙的毒鸡汤,伤痕文学式的歌功颂德
前两天太多人转发B站一个Up主发的《二舅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短视频,我也跟着看了一下。在这部勉强说是微电影的短视频里,刨去墙内外很多人质疑的内容真实性和其中夹杂的毛左宣传,观众能看到的,就是“二舅”一生的苦难史,以及透露出来的“上一辈这么苦都活下来了,你们凭什么躺平?”的说教口吻。乍一看,原UP主的叙事手法,好像是在批判苦难,追求自由的伤痕文学,但笔锋一转,他便开始胡诌道“这是我们民族身上的精神”,又开始歌颂中华民族这种能吃苦,能逆来顺受,能当奴隶的“品德”。对于经历过文革和改开前期的中老年人来说,本片全篇都在避重就轻,闪烁其词。对于已经被社会毒打的80、90后,本片是他们喝下去一口就会吐出来的毒鸡汤。真正能被其感动的,恐怕只有涉世未深的95后小粉红。
谈到伤痕文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著名的伤痕文学包括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巴金的《小狗包弟》,以及王安忆、严歌苓等人的诸多作品,更广泛的还包括莫言的若干作品、刘慈欣的《三体》、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等名作。这些作品在描述的苦难过程中,都是在对苦难以及(间接地)造成苦难的人进行批判的。伤痕文学以及更广泛的批判文学、反思文学可以说是中共建政之后少有的拿得出手的中文文学,原因正如莫言所说的“ 文学不是歌功颂德的工具”。放眼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大多充满着对现实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光明的向往。无论郭沫若的舔狗诗辞藻写得多华丽,样板戏拍得再好看,也无法改变其实际意义不如文革时期一本牛棚里的回忆录的事实。
这个UP主模仿伤痕文学描绘苦难,却歌颂苦难,以苦中作乐为荣,那正是鲁迅所说的“万劫不复的奴才”了。更过分的是,全片没有二舅本人的任何发言和感想,而这个外甥也也没问问二舅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命运。人吃苦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才干,而非为了国家、集体,或者为了吃苦而吃苦。
如果二舅是英国人,他也许可以像霍金一样,借助科技的力量,继续着自己的求学梦,最后成为学术界泰斗。
如果二舅是法国人,他也许会学基督山伯爵,惩罚导致自己残疾的庸医,以及尸位素餐的政府官员,来为自己讨个说法。
如果二舅是美国人,他也许能在良心律师和社会活动家的帮助下,为自己和其他相同命运的人维权。
甚至说,如果二舅是港台人,也许他早已拿到那本残疾证,现在已经可以颐养天年。
但可惜二舅不幸生在洼地,他只能成为网红外甥用来博眼球以及官方用来宣传“吃苦耐劳”精神的工具人。
伤痕文学有其局限性,但与毛左所指责的恰恰相反,伤痕文学的不当之处在于其更多的是被迫害者的自怨自艾,而对加害者的批判完全不到位。《二舅》视频却在完全不提加害者的过错时,将受害者描绘出一个圣人形象,构造出一种“好人没有好报,但我依然要做好人”的境界。这种精神鸦片毒鸡汤,是大家需要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