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生活

盖世恶人曹操——关于曹操的一切罪恶

洛天依言和江泽民  ·  2020年12月18日 某些崇尚分裂中国的人和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不必回复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原网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70973288,请确保安全再点击。)

本文旨在揭露并分析关于曹操的一切罪恶,其中会有一些主观分析,主要从恶行,恶政,恶性三方面分析。

恶行篇

1.杀害故交旧识及亲近之人,抛弃亲近之人

【三国志崔琰传: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

注:许攸为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立下大功 且为曹操旧日好友

【三国志崔琰传引魏略:攸字子远,少与袁绍及太祖善。】

【三国志胡综传:其三曰:“昔许子远舍袁就曹,规画计较,应见纳受,遂破袁军,以定曹业。向使曹氏不信子远,怀疑犹豫,不决于心,则今天下袁氏有也。】

孔融在许都朝廷建立第一年带头投奔朝廷并积极参与朝廷建设

【三国志崔琰传引续汉书:建安元年,徵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每朝会访对,輙为议主,诸卿大夫寄名而已。】

娄圭时曹操旧识,投奔曹操并在击破马超中立大功,曹操佩服他的智计

【三国志崔琰传引魏略:娄圭字子伯,少与太祖有旧。初平中在荆州北界合衆,后诣太祖。】

【三国志崔琰传引吴书:从破马超等,子伯功为多。曹公常叹曰:“子伯之计,孤不及也。】

因功臣兼旧友荀彧反对称公而隐诛(此处有争议,但至少荀彧之死曹操有责任)

【三国志荀彧传: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三国志荀彧传引魏氏春秋: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因为觉得旧友(旧识)不尊敬自己和反对自己代汉,杀害旧友(旧识)兼功臣

2.杀害友人全家

【三国志武帝纪引魏晋世语: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三国志武帝纪引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旣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3.棒死小妾

【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4.攻打徐州导致父亲死亡

【后汉书应劭传: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

5.抛妻弃子独自逃跑

【三国志武宣卞皇后传: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靣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

6.杀害儿媳妇

【三国志崔琰传引魏晋世语: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

残酷杀害、迫害忠汉官员及无辜人士和对皇室大不敬

(此处不提董承、魏讽、耿纪三次反乱,提及的汉臣均为无辜惨死及被迫害)

1.迎接天子第一年就杀死数名大臣

【后汉书献帝纪:建安元年辛亥,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

2.杀孔融并灭族

【后汉书献帝纪:壬子,曹操杀太中大夫孔融,夷其族。】

3.架空并杀死皇帝近臣

【后汉书皇后纪: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

4.杀害(有可能冤杀)汉百官

【三国志武帝纪引山阳公载记: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

5.杀害皇帝妃子及其腹中胎儿

【后汉书皇后纪:承女董贵人,操诛承三族,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而不能得,故亦为操所诛。】

6.杀害皇后及其所生二皇子

【后汉书皇后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酖杀之。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7.意图杀害并拷打杨彪

【三国志崔琰传引续汉书:太尉杨彪与袁术婚姻,术僭号,太祖与彪有隙,因是执彪,将杀焉。】

【三国志满宠传:故太尉杨彪收付县狱,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属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

8.因为猜忌神童周不疑残忍将其杀害

【三国志刘表传引零陵先贤传:先甥同郡周不疑,字元直,零陵人。先贤传称不疑幼有异才,聦明敏达,太祖欲以女妻之,不疑不敢当......文帝谏以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乃遣刺客杀之。】

9.因为华佗不愿意做自己私人医生而欺骗自己且不听荀彧劝阻杀害神医华佗

【三国志华佗传: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

屠城(包括曹军将领)杀降及战争中的不人道残忍行为

1.攻击陶谦两次屠徐州

【后汉书陶谦传: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曹瞒传: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水经注泗水: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破之,拔取虑、睢陵、夏丘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于此,屠其男女十万,泗水为之不流,自是数县人无行迹,亦为暴矣。】

【三国志武帝纪: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三国志陶谦传引吴书: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

2.屠雍丘

【三国志张邈传: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

3. 屠彭城

【三国志武帝纪: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

4. 屠邺城

【后汉书孔融传: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

【后汉书荀彧传:公前屠邺城,海内震骇,各惧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众。】

【三国志仓慈传引魏略:城破,执邵等辈十馀人,皆当斩。太祖阅见之,疑其衣冠也,问其祖考,而识其父,乃解放,署军谋掾。】

5. 屠柳城

【三国志公孙康传:十二年,太祖征三郡乌丸,屠柳城。】

6. 屠兴国

【三国志武帝纪:渊与诸将攻兴国,屠之。】

7.屠河池(此处为屠杀氐人)

【三国志武帝纪: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氐王窦茂衆万馀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8.屠大陵

【三国志夏侯渊传:督徐晃击太原贼,攻下二十馀屯,斩贼帅商曜,屠其城。】

【三国志武帝纪: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

9.屠枹罕

【三国志夏侯渊传:遣夏侯渊自兴国讨之。冬十月,屠枹罕,斩建,凉州平。】

10.屠宛城

【三国志武帝纪: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11.坑杀大量袁绍降兵(负责后勤的民夫)

【后汉书袁绍传: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12.实施杀掉包围后投降者的政策

【三国志于禁传: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

13. 残酷利用士兵

【三国志武帝纪引山阳公载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

14.对敌军极其残忍

【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斩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首,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未死,杀士卒千馀人,皆取鼻,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

15.水攻灌城导致城内饿死一半人

【三国志武帝纪:五月,毁土山、地道,作围壍,决漳水灌城;城中饿死者过半。】

盗墓,设立专业盗墓官职

【三国志武帝纪引魏氏春秋陈琳檄文: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栢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堕突,无骸不露。】

【曹瞒传:昔操破粱孝王棺,收金宝,天子闻之哀泣。】据《文选注》补)】

【水经注疏: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盗梁孝王墓

【宋书·前废帝纪:以魏武帝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

虐待属下

1.体罚下属

【三国志何夔传:太祖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何夔常蓄毒药,誓死无辱,是以终不见及。】

**2.监视并杀害属下将领,**裴松之对此处下半段刘备逃出许昌感到怀疑

【三国志武帝纪引吴历:曹公数遣接近密觇诸将,有来宾酒食者,辄因事害之】

3.杀害劝诫者

【三国志贾逵传:太祖欲征吴而大霖雨,三军多不愿行。太祖知其然,恐外有谏者,教曰:‘今孤戒严,未知所之,有谏者死。】

4.设校事监视迫害官员将领,详见恶政篇

【太平御览引魏略:又曰:抚军都尉,秩比二千石,本校事官。始太祖欲广耳目,使卢洪、赵达二人主刺举,洪、达多所陷入,故于时军中为之语曰:"不畏曹公,但畏卢洪;洪尚可,赵达杀我。"后达竟为人迫死。】

5.杀害诸将

【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馀。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恶政篇

屯田剥削百姓

1.首先屯田税率较高且屯田者没有人身自由

【晋书慕容皝传:且魏、晋虽道消之世,犹削百姓不至于七八,持官牛田者官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与官中分。】

2.屯田者没有人身自由还要参与劳役

【三国志司马芝传:先是诸典农各部吏民,末作治生,以要利入。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夫农民之事田,自正月耕种,芸锄条桑,耕熯种麦,获刈筑场,十月乃毕。治廪系桥,运输租赋,除道理梁,墐涂室屋,以是终岁,无日不为农事也。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不有所废,则当素有馀力。’臣愚以为不宜复以商事杂乱,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3.屯田百姓吃不饱

【三国志文帝纪引献帝传载禅代衆事曰:且闻比来东征,经郡县,历屯田,百姓面有饥色,衣或短褐不完,罪皆在孤。】

4.屯田百姓逃亡

【三国志袁涣传: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

5. 屯田者造反

【三国志赵俨传:屯田客吕并自称将军,聚党据陈仓,俨复率署等攻之,贼即破灭。】

恶役及其演变的民众起义和逃亡

1. 强迫百姓进行恶劣劳役并抓捕处死逃跑百姓

【三国志武帝:纪讨谭时,民亡椎冰,臣松之以为讨谭时,川渠水冻,使民椎冰以通舩,民惮役而亡。令不得降。顷之,亡民有诣门首者,公谓曰:“听汝则违令,杀汝则诛首,归深自藏,无为吏所获。”民垂泣而去;后竟捕得。】

2.劳役引发关中民变

【三国志胡昭传:建安二十三年,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县邑残破。固率将十馀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遗民,安复社稷。狼等遂南附关羽。羽授印给兵,还为寇贼。】

3.劳役引发南阳民变

【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4.军队百姓厌恶劳役引发骚动

【三国志贾逵传引魏略:时太子在邺,鄢陵侯未到,士民颇苦劳役,又有疾疠,於是军中骚动。群寮恐天下有变,欲不发丧。】

5.境内盗贼(起义者)联合关羽进行反叛

【三国志关羽传:三国志关羽传: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6. 西征引发造反

【三国志常林传:太祖西征,田银、苏伯反,幽、兾扇动。】

迁民及征战引发百姓逃亡

首先大规模迁移民众会导致民众大量死亡

【潜夫论实边:民之于徙,甚于伏法。伏法不过家一人死尔。诸亡失财货,夺土远移,不习风俗,不便水土,类多灭门,少能还者。】

1.强制迁移淮南民导致十余万百姓逃亡东吴

【三国志蒋济传:太祖不从,而江、淮间十馀万衆,皆惊走吴。】

【三国志吴主传: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2.欲迁移跟随关羽起义之民而遭到司马懿劝阻

【晋书宣帝纪:魏武以荆州遗黎及屯田在颍川者逼近南寇,皆欲徙之。帝曰: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从之。其后诸亡者悉复业。】

3.欲迁移关中民至河北导致民众恐慌

【三国志张既传:是时,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动,扰扰不安。】

4.攻屠河北导致十余万户百姓北逃乌桓

【后汉书乌桓传:及绍子尚败,奔蹋顿。时,幽、冀吏人奔乌桓者十万余户,尚欲凭其兵力,复图中国。】

5.攻击荆州导致十余万百姓追随刘备南下

【三国志先主传: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

6.官渡之战欲迁移百姓,百姓死活不走

【三国志蒋济传:明年使於谯,太祖问济曰:昔孤与袁本初对官渡,徙燕、白马民,民不得走,贼亦不敢钞。】

7.迁移武都氐人

【三国志张既传: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

8.迁移武都百姓

【三国志杨阜传:及刘备取汉中以逼下辩,太祖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氏,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馀户,徙郡小槐里,百姓襁负而随之。】

9.迁移汉中百姓

【三国志杜袭传:后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馀口。】

10.迁移巴东巴西百姓至汉中

【三国志张郃传:合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

设立校事(特务)机构监视并奴役群臣

1.【癸巳存稿:魏、吴有校事官,似北魏之侯官,明之厂卫。】

2.【三国志徐邈传: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3.【三国志高柔传:时置校事卢洪、赵达等,使察羣下,设官分职,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达等数以憎爱擅作威福,宜检治之。】

4.【三国志高柔传:魏高柔为廷尉,时猎法甚峻,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校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龟付狱。】

5.【太平御览引魏略:又曰:抚军都尉,秩比二千石,本校事官。始太祖欲广耳目,使卢洪、赵达二人主刺举,洪、达多所陷入,故于时军中为之语曰:"不畏曹公,但畏卢洪;洪尚可,赵达杀我。"后达竟为人迫死。】

6.【晋书何曾传: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

7.【三国志程昱传引请罢校事官疏:昔武皇帝大业草创,众官未备,而军旅勤苦,民心不安,乃有小罪,不可不察,故置校事,取其一切耳,然检御有方,不至纵恣也。此霸世之权宜,非帝王之正典。其后渐蒙见任,复为疾病,转相因仍,莫正其本。】

最终校事机构引发大臣不满而上书劝诫解除

加重处罚逃亡士兵家属的古法

【三国志高柔传: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强夺活人妻子配种

【三国志杜畿传引魏略曰:初畿在郡,被书录寡妇。是时他郡或有已自相配嫁,依书皆录夺,啼哭道路。畿但取寡者,故所送少;及赵俨代畿而所送多。文帝问畿:“前君所送何少,今何多也?”畿对曰:“臣前所录皆亡者妻,今俨送生人妇也。”帝及左右顾而失色。】

修建豆腐渣工程

【晋书卷二十六·志第十六:臣案遵上事,运道东诣寿春,有旧渠,可不由泗陂。泗陂在遵地界坏地凡万三千余顷,伤败成业。遵县领应佃二千六百口,可谓至少,而犹患地狭,不足肆力,此皆水之为害也。当所共恤,而都督度支方复执异,非所见之难,直以不同害理也。人心所见既不同,利害之情又有异。军家之与郡县,士大夫之与百姓,其意莫有同者,此皆偏其利以忘其害者也。此理之所以未尽,而事之所以多患也。

臣又案,豫州界二度支所领佃者,州郡大军杂士,凡用水田七千五百余顷耳,计三年之储,不过二万余顷。以常理言之,无为多积无用之水,况于今者水涝湓溢,大为灾害。臣以为与其失当,宁泻之不滀。宜发明诏,敕刺史二千石,其汉氏旧陂旧堨及山谷私家小陂,皆当修缮以积水。其诸魏氏以来所造立,及诸因雨决溢蒲苇马肠陂之类,皆决沥之。】

曹魏在豫州修建豆腐渣水利工程,到西晋初年全部被拆掉新建

恶性篇

虚伪(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

1.说:悲天悯人的情怀

【《嵩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做:多次屠城,见恶行篇屠城(包括曹军将领)杀降及战争中的不人道残忍行为

2.表: 祭奠袁绍

【三国志武帝纪:公临祀绍墓,哭之流涕】

里:凌辱杀害袁绍家人

【后汉书孔融传: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

3.表:推辞天子两万户封地

【《让县本明志令》: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里:加封自己三个儿子共一万五千户

【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庚辰,天子报:减户五千,分所让三县万五千封三子,植为平原侯,据为范阳侯,豹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

4.表: 表面上不畏袁术义正言辞拒绝迫害杨彪

【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袁绍宿与故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过诛之。公曰:“当今天下土崩瓦解,雄豪并起,辅相君长,人怀怏怏,各有自为之心,此上下相疑之秋也,虽以无嫌待之,犹惧未信;如有所除,则谁不自危?且夫起布衣,在尘垢之间,为庸人之所陵陷,可胜怨乎!高祖赦雍齿之雠而羣情以安,如何忘之?】

里:对杨彪实施酷刑并意图杀害

【三国志崔琰传引续汉书:太尉杨彪与袁术婚姻,术僭号,太祖与彪有隙,因是执彪,将杀焉。】

【三国志满宠传:故太尉杨彪收付县狱,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属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

5.表:宽宏大量不追究投降者

【三国志武帝纪: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里:私自翻看投降信

【三国志赵俨传引魏略曰:太祖北拒袁绍,时远近无不私遗笺记,通意于绍者。俨与领阳安太守李通同治,通亦欲遣使。俨为陈绍必败意,通乃止。及绍破走,太祖使人搜阅绍记室,惟不见通书疏,阴知俨必为之计,乃曰:“此必赵伯然也。】

注:私自翻看投降信此条被裴松之质疑可信度

出尔反尔

答应赐予关羽杜氏却自己私纳

【三国志关羽传引蜀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於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欺骗

曹操被时人评为善谲(用兵善谲)

1.吕布评价曹操用兵多谲

【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布疑有伏,乃相谓曰:“曹操多谲,勿入伏中。”】

2.刘备评价曹操为人处事风格

【三国志庞统传引九州春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3.曹操意图掩盖篡汉而立诸王被许靖评价为狡诈

【后汉书献帝纪山阳公载记曰:“时许靖在巴郡,闻立诸王,曰:‘将欲歙之,必姑张之;将欲夺之,必姑与之。其孟德之谓乎!】

4.诸葛亮评价曹操用兵多谲

【三国志诸葛亮传引亮集《正议》: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合于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衆,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

5.魏国官修魏书盛赞曹操用兵多谲敌

【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魏书曰: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羣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

(此处欺骗事例均带有伤害他人、损害他人利益性质的事例)

1.【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於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於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於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於是益得肆意矣。】

2.【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操在军,常讨贼,赋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操曰:“善。”后军中言操欺众,操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压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3.【世说新语.假谲:魏武又尝云:“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云:“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心必动,便戮汝,汝但勿言,当厚相报。”侍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4.【世说新语.假谲: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5.【世说新语.假谲: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所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6.【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此处因猜忌而行欺骗,但被裴松之质疑可信度

【三国志赵俨传引魏略曰:太祖北拒袁绍,时远近无不私遗笺记,通意于绍者。俨与领阳安太守李通同治,通亦欲遣使。俨为陈绍必败意,通乃止。及绍破走,太祖使人搜阅绍记室,惟不见通书疏,阴知俨必为之计,乃曰:“此必赵伯然也。】

用兵多谲,此处均为实例 (不算入黑点,只为说明曹操善谲)

  1. 望梅止渴,激励士兵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1. 假借支援,实为偷袭

1.【三国志武帝纪引魏氏春秋陈琳檄文:往岁伐鼓北征,讨公孙瓚,强御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欲讬助王师,以相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会其行人发露,瓚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2.【后汉书袁绍传引献帝春秋:操引军造河,托言助绍,实图袭邺,以为瓒援。会瓒破灭,绍亦觉之,以军退,屯于敖仓。】

  1. 利用吕布多疑反向设置疑兵

【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于是兵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固。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谓曰:“曹操多谲,勿入伏中。】

残酷报复

1.杀害有旧怨之人

【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馀。】

2. 杀害边让及其全家

【三国志武帝纪引魏氏春秋陈琳檄文: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

3.有可能私立标准五色棒帮杀得罪者

【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

4.残酷杀害桓邵

【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狡诈和带有羞辱性的报复

1.曹操戏谑着问陈宫,本意似乎并不想放过陈宫,而是戏谑着玩弄被俘的陈宫,结果陈宫执意求死并给出了好的借口与台阶,曹操暂时感动得流泪

【三国志张邈传引典略: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

2.表面宽恕并任用魏种,实则在官渡之战前夕任命魏种为邻接袁绍领地的河内太守,包藏祸心,软刀子杀人

【三国志武帝纪: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旣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3.鲁国当时位于刘备吕布袁术三方势力交界处,任用毕谌和魏种同理

【三国志武帝纪: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旣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衆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4.杀害杨彪儿子杨修后羞辱性的写信“宽慰”说是为了杨家好

【《与太尉杨彪书》:即欲直绳,顾颇恨。谓其能改,遂转宽舒.....复即宥贷,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

(译文:本来是早就要惩办杨修的,但因为谓其能改,所以一直没对他怎么样......现在再这样放纵他,只怕会毁了你杨家,所以还是杀了。)

5. 借刀杀祢衡

【三国志荀彧传引典略:太祖勑外厩急具精马三匹,并骑二人,谓融曰:“祢衡竖子,乃敢尔!孤杀之无异于雀鼠,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人将谓孤不能容。今送与刘表,视卒当何如?】

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接受袁绍提拔

1.【三国志武帝纪: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2.【后汉纪:袁绍以曹操为东郡太守。】

3.【谢承后汉书:袁绍以曹操为东郡太守,刘公山为兖州,公山为黄巾所杀,乃以曹操为兖州刺史。】

4.【后汉书袁绍传:臣时辄承制,窃比窦融,以议郎曹操权领兖州牧。】

5.【元和郡县图志:后汉末,袁绍以曹公为东郡太守】

6.【三国志武帝纪引魏氏春秋陈琳檄文:幕府輙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太守、兖州刺史,被以虎文,授以偏师,奖蹙威柄,兾获秦师一克之报。】

接受帮助

1.袁绍派周昕带兵帮助曹操

【会稽典录:昕字少明。少游京师,事师太傅陈藩,博览群书,明於风角,善推灾异。辟太尉府,举高弟,稍迁丹阳太守。曹公起义兵,昕前后遣兵万余人助公征伐。】

【后汉书袁术传:术从兄绍因坚讨卓未反,远,遣其将会稽周昕夺坚豫州。术怒,击昕走之。】

【后汉书公孙瓒传:术遣越随其将孙坚,击袁绍将周昕,越为流矢所中死。】

2.袁绍派周㬂带兵帮助曹操

【会稽典录:初曹公兴义兵,遣人要喁,喁即收和兵众,得两千人,从公征伐,以为军师。后与坚争豫州,屡战失利。会次兄九江太守昂为袁术所攻,喁往助之】

【三国志孙坚传引吴历:袁绍遣会稽周㬂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

3.袁绍派朱灵带兵帮助曹操攻打徐州

【三国志徐晃传: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

4.曹操被吕布所破,投靠袁绍得到袁绍帮助后东山再起

【谢承后汉书:操围吕布於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

5.帮助曹操建立朝廷制度规章

【后汉书应劭传:二年,诏拜劭为袁绍军谋校尉。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劭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著《汉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劭所立。】

【三国志武帝纪引魏氏春秋陈琳檄文: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翼卫幼主。】

6.袁绍亲口指责曹操忘恩负义

【三国志袁绍传引献帝春秋:绍耻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反噬袁绍

1. 曹操为兖州牧后就想反噬袁绍

【谢承后汉书:操得兖州,兵众强盛,内怀反绍意。】

2. 曹操挟天子后意图偷袭袁绍,未果

【三国志张范传: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

3.曹操趁袁绍攻灭公孙瓒之时准备假借支援之名偷袭邺城,未果

【三国志武帝纪引魏氏春秋陈琳檄文:往岁伐鼓北征,讨公孙瓚,强御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欲讬助王师,以相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会其行人发露,瓚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后汉书袁绍传引献帝春秋:操引军造河,托言助绍,实图袭邺,以为瓒援。会瓒破灭,绍亦觉之,以军退,屯于敖仓。】

4.攻破邺城后凌辱杀害袁绍家人

【后汉书孔融传: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

对待家人极好,对做过的恶行没有愧疚之心

1.曹操死前自觉除了曹昂不负所有人

【三国志武宣卞皇后传引魏略:后太祖病困,自虑不起,叹曰:“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修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荅!】

2.曹操对丁夫人极度忍让

【子修亡于穰,丁常言:“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遂哭泣无节。太祖忿之,遣归家,欲其意折。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却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

3.曹操死前让曹丕照顾五岁的小儿子

【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良年五岁而太祖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

顺带提一下曹操的天命观,曹操曾经为董卓做歌,表达的思想是福和德没有关系,郑玄郭景图德行高尚却暴毙,董卓死和他残暴没关系

三国志袁绍传引英雄记载太祖作董卓歌,辞云:“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郭景图命尽于园桑。”如此之文,则玄无病而卒。馀书不见,故载录之。

小结:曹操性格非常自私残忍,狡诈,表现欲和报复心极强(报复手段很高明),翻起脸来相当无情,压榨屯田兵,军令极其严苛,对敌人极度残忍,做过不少恶行,恶政,为人心性不好但能力卓越。

菜单
  1. 洛天依言和江泽民   某些崇尚分裂中国的人和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不必回复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为什么我要分享这个文章?

    2047的人都知道毛泽东什么德行。而他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就是曹操。如果你看了这个文章,知道曹操多么反人类,你就会明白以曹操为榜样的毛泽东和共产党想干什么,干了什么。

    共产党不倒,中国一定不会好。

    没有共产党,才可能有新中国。

  2. 史蒂芬 自由主义者
    史蒂芬   喜欢近代历史,有时间上传一些好的书籍,大家交流分享
  3. 襄陽侯習郁   高中生,术数家

    李世民刘邦的史料里也有屠之。

    三国志中的屠之,破之,攻之。 破之是攻敌军而胜,而非破城; 攻之是攻打的动作,而非结果

    有人质疑屠之会不会就是破城的意思并非屠城?

  4. 洛天依言和江泽民   某些崇尚分裂中国的人和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不必回复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襄陽侯習郁 #117826 这个嘛,知乎有专门的问答来解释“屠城是不是屠杀”,不过那个答主貌似是个毛左(实际上知乎人很多都是粉红毛左,无论他们对三国历史怎么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849892

  5. 襄陽侯習郁   高中生,术数家
  6. 洛天依言和江泽民   某些崇尚分裂中国的人和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不必回复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7.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曹魏在豫州修建豆腐渣水利工程,到西晋初年全部被拆掉新建”

    板桥溃坝

    毛泽东曹操说

  8. KingSager 自由且迷茫
    KingSager   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沙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若沧桑

    嬴政和曹操,历朝历代都公认的暴君,就因为毛喜欢,现代就洗白了

    最近还拍电视剧,把秦始皇这个惨无人道的暴君塑造成爱民如子的仁君,真是脸都不要了

  9.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KingSager #117867 毛氏中国嘛。

    就算是曹丕曹睿当皇帝,那也没没法翻曹操的旧账嘛

  10. 洛天依言和江泽民   某些崇尚分裂中国的人和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不必回复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11. 洛天依言和江泽民   某些崇尚分裂中国的人和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不必回复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KingSager #117867 所以我说过,毛泽东必须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共产党不灭亡中国不会好。

  12.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洛天依言和江泽民 #117889 这么经典的事情都不知道,我跟我爸讲了一通之后他说他也没听说过。而且稻学里面这也是黑邓小平的,说老邓当年忙着打牌没有下指令误了事。实际上还就是当年修的小水库豆腐渣。严格说来,倒也不是毛一个人的责任,技术官僚和毛共同承担责任,毛瞎指挥,技术官僚乱搞。

  13. Neko 守序善良
    Neko   人类社会永远在变化。

    翻看历史会有人有一种错乱感,尤其是代入当今的道德标准以后,看到亚述巴尼拔、曹操、成吉思汗这种人的所为心生反感,Neko以为是很正常的。大概历史真有所谓现代性一说吧,在“现代化"以前,人们经常互相杀伐抢劫,莫名其妙的死掉,变成蒂诺奇蒂特兰的Chichin-itza的一个头骨摆件都是很正常的事。之后人们就好像忽然发现以前太奇怪了,人类好像还是应该好好活着。实情当然几乎肯定不是如此的,具体到某个群体的道德演变应该没有发生过突变,只是人类道德标准在提高,写史的人觉得洒洒水的场面,等到2020的年轻人们看的时候,已经算得上极为残暴了。

    Neko愚见,话题作文对于写文章很有利,但读史还是应注意避开“光环效应”和“反光环效应”,在阅读史料的同时尽量总结、剥离出共性,追求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涵养,尤其是致力于研究济世良方的同侪。

    也许最终也弄不清罗马到底为什么陷落,但说不定足够让未来的人类多续一秒

  14. 洛天依言和江泽民   某些崇尚分裂中国的人和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不必回复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Neko #117893 我不太明白你什么意思,有点深奥。

  15. 洛天依言和江泽民   某些崇尚分裂中国的人和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不必回复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消极 #117870 我怎么感觉你想表达“前后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希望是我想多了。

  16.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洛天依言和江泽民 #117905 没有,只是后毛时代二共的人把前三十年的坏事一股脑儿扣腊肉头上把自己撇干净也是一群混蛋而已。就说大跃进反右文革,刘邓周等等人没有责任?

  17. 襄陽侯習郁   高中生,术数家
  18.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19. 洛天依言和江泽民   某些崇尚分裂中国的人和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不必回复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襄陽侯習郁 #117932 我举个反例吧。

    三国志蜀书里你搜索“屠”字并没有匹配项。因此刘备从来没有一次屠城。

    这正是古代老百姓尊刘贬曹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刘备的蜀汉却是三国最早灭亡的。活到最后的则是对百姓最恶劣的司马晋。

    此外,即使是刘邦和李世民,也远远没有曹操残暴。

  20.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21. 洛天依言和江泽民   某些崇尚分裂中国的人和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不必回复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消极 #118012 司马魏(正始之变到曹奂禅让)和司马晋(晋朝建立到灭亡)还是不一样的。

  22. 潮朔 轻音部
    潮朔  

    司马懿本人不就有带人屠襄平(辽东)?

    他家八王之乱打到要用异族军队作战。

    晋明帝知道自己家里做的事都觉得害臊

  23. 洛天依言和江泽民   某些崇尚分裂中国的人和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不必回复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潮朔 #118045

    司马懿屠襄平:**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出自《晋书》

    晋明帝羞耻:**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弑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出自《世说新语》

    (不过世说新语里不符合历史的很多)

  24. 潮朔 轻音部
    潮朔  

    顺便补上这个XD

  25. MasterChief 自由騎士
    MasterChief   先知指引的騎士.The prophecy is uncertain, there's always hope.

    @襄陽侯習郁 #117836 这和当时的战争模式有关,刘邦时代以步兵为主,战车为辅,骑兵只是少数骑射。号称30万步兵出征,其实20-24万都是后勤和辅助。军队规模太大,粮食如果不够,就会考虑杀俘虏节约消耗,或有时从老百姓那里直接抢夺。秦楚汉时代的战争模式是消耗战总体战,战争时间长,伤亡大,白起、韩信就是典型的靠人多人海,类似苏联的朱可夫。唯有兵形势家霸王项羽是打运动战,可惜项王精锐太少。参考项王的杰作彭城之战。

    李世民时代是中、重型骑兵的时代,唐军步兵规模缩小。唐军擅长奔袭,冲阵,斩首战,快速打击对手的指挥体系导致对手全军溃败,双方阵亡都不大,战争就结束了,士兵即可各自回家过年。参考洛阳-虎牢之战。

  26.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Neko #117893 蒂诺奇蒂特兰的Chichin-itza

    蒂诺奇蒂特兰在今墨西哥城

    Chichin-itza在今墨西哥尤加坦半岛

  27.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MasterChief #118142 战败了能回家过年?恐怕会被乘胜追击的敌军骑兵砍杀报功吧。

  28.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世说新语 ❌ 东晋膜乎 ✔️

  29. MasterChief 自由騎士
    MasterChief   先知指引的騎士.The prophecy is uncertain, there's always hope.

    @消极 #118176 夏军总计10万(可能包括后勤), 唐军歼灭夏军3千左右,活捉夏王窦建德,遣散俘虏5万回老家,其余夏军应该是逃跑作鸟兽散了。这是典型的斩首战,后方突袭打掉对方的指挥体系,剩下的都是无头苍蝇。 另一个战例是李靖远程突袭突厥人大本营。

    太宗有武德,仁义,不是白起之流或屠夫。

  30. Neko 守序善良
    Neko   人类社会永远在变化。

    @消极 #118175 感谢指正。

    愿世人拾回人文主义精神,不要再竭泽而渔。

  31.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Neko #118208 很不幸的,人世间基本的运行规则依然是达尔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