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马朝周
@玉马朝周
关注的小组(2)
动态 帖子 12 评论 15 短评 0 收到的赞 110 送出的赞 113
  1.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论中共对龚自珍「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曲解

    中共为了维持其思想专制以及对历史的绝对定义权,褫夺言论自由、学术自由,构造出「历史虚无主义」一词,并且时常引用龚自珍「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作为其论点。然而,这是对龚自珍言论的歪曲。龚自珍这句话中的「史」,所指并非「历史」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出处是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如果断章取义,孤立地理解这里的「史」,那么就会导致错误理解。事实上,龚自珍在该篇一开头就说到

    周之世官,大者史。**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人伦品目焉。**史存而周存,史亡而周亡。

    从这句话中,很容易看出,龚自珍所说的「史」,并非简单的「历史」,其涵盖范围是很广的。我们分析一下「史」字的古义。

    事实上,「史」「吏」「事」三字在古代是同源的。因此,「史」的涵盖范围很广,只要是掌管书籍的,都可以称作「史」。这些书籍,可以是有关历史的,可以是有关文物典籍的,可以是有关礼乐刑律的,可以是有关天文历法的,等等。下面举例:

    《逸周书》:「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国语》:「瞽、史教誨」韦昭注曰:「史,太史也。掌阴阳、天时、礼法之书,以相教诲者。」

    《国语》:「吾非瞽、史,焉知天道?」韦昭注曰:「史,太史,掌抱天時,與太師同車,皆知天道者。」

    清朝的学者早已注意到了这一点。江永(1681~1762)在《周礼疑义举要》就曾指出:

    凡官府簿书谓之「中」。故《周礼》诸官言「治中」「受中」。《小司寇》「断庶民狱讼之中」,皆谓簿书,犹今之案卷也。此「中」之本。故掌文书者谓之「史」,其字从又从中。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分析龚自珍「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上下文

    夏之亡也,孔子曰:文献,杞不足徵。伤夏史之亡也。殷之亡,曰:文献,宋不足徵。伤殷史之亡也。周之东也,孔子曰:天子失官。伤周之史亡也。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周之东,其史官大罪四,小罪四;其大功三,小功三。帝魁以前,书莫备焉。郯之君知之,楚之左史知之,周史不能存之,故传者不雅驯,而雅驯者不传,谓之大罪一。正考父得商之名颂十二于周,百年之间亡其七,太师亡其声弦焉,太史又亡其简编焉,谓之大罪二。周之雅、颂,义逸而荒,人逸而名亡,瞽所献、燕享所歌、大氏断章,作者之初指不在。瞀儒序诗,以断章为初指,以讽谏为本义,以歌者为作者。史不能宣而明,谓之大罪三。有黄帝历、有颛顼历、有夏历、有商历、有周历、有鲁历、有列国历七者,周天子不能同,列国赴告,各步其功,告朔怠终,乃乱而弗从。周享国久,八百馀祀,历敝不改,是以失礼。是失官之大者,谓之大罪四。

    **龚自珍首先引用孔子「文献不足征」之语,这就已经清楚地表示,这里的「史」不是史官,而是掌管各类文献的官员。**在提出「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后,龚指出周朝的史官有四条「大罪」,分别是:

    一、不能保存古书,导致「雅驯不传」。

    二、不能保存「商之名颂」。

    三、不能传达雅、颂作者的初旨。

    四、不能统一、改革历法。

    以上四条「大罪」,没有任何一条专门提及「历史」,尤其是第四条,如果错误地将「太史」简单地理解为「史官」、将「史」理解为「历史」,又如何能与「历法」搭上关系?

    回到「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本身,如果单纯是史书的记载,灭掉「史」,如何会「败人之纲纪、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夷人之祖宗」,有这么大的灾难?如果以「史」为掌管文献的官员,那么以上所有疑惑全部冰释,全文可通。事实上,灭掉的是「有关典章制度的记载」。在周朝,礼乐制度是维系国家结构、社会道德的最重要工具,周礼的意义,就是将君民上下结合成统一的道德体(王国维言),不至离心离德。因此,灭掉这些「史」,结果就是灾难性的。

    所以对于周人来讲,「灭史」不仅仅是灭掉史书,而是直接把中央图书馆一把火烧了。

  2.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发布问题

    请问新中国成立之后处决那些「国民党反动派」合法吗?

    这是不是所谓「以本朝之剑,斩前朝之官」?这种在法理学上合理吗?本人法学小白,求解惑。

  3.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如何看待“你可以躺在沙发上看日漫,但你也要清楚你为什么可以躺在沙发上”

    只有中国是中共领导,也没见其他欧洲国家不能看动漫。

  4.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我咋觉得《觉醒年代》确实是部好剧呢?是不是被墙国洗脑太深了?

    当年那些人为什么反对国民党、支持共产党

    现在的异议者就为什么反对现在的党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5.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我咋觉得《觉醒年代》确实是部好剧呢?是不是被墙国洗脑太深了?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6. 玉马朝周   在小组 炉边诗社 发表文章

    无题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7. 玉马朝周   在小组 炉边诗社 回复文章

    [爐邊詩社第十三期徵稿]----[衣]

    想到了白乐天的一首诗。先放上来。

    故衫(白居易)

    闇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8.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如何评价北美留学生日报视频号?

    说实在的,我想到了韩愈的一篇文章:

    谈生之为《崔山君传》,称鹤言者,岂不怪哉!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吾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昔之圣者,其首有若牛者,其形有若蛇者,其喙有若鸟者,其貌有若蒙倛者: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可谓之非人耶?**即有平胁曼肤,颜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又恶可谓之人耶?然则观貌之是非,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债世嫉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9.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发布问题

    现在中国的舆论是如何对「自由主义」进行污名化的?

    主要话术有哪些?如何破解?

  10.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请教大家,这种粉蛆的理论错在哪里?

    然而粉蛆的精神领袖庆丰天皇反复强调,苏联之所以解体,是因为思想乱了,却根本不提苏联末期的经济崩盘与政治腐败。可见庆丰天皇以及他的戈培尔们在自己打自己脸。

  11.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本频道首次收到历史巨著,不知道这人说的什么,怎么反驳(◎_◎;)?

    这帖子把我炸出来了…… 之前写过文章《为什么我们需要言论自由》,其中写道“价值不具有普适性”。 我的意思并不是反对“某些价值为人类共享,甚至共享程度比事实判断的共享程度更高”,也不因此认为人们任何去追求共同价值的做法都是没有意义的。这样写的意思是说,出于理性,我们要做好接受“曾经我们一致承认的共同价值对我们不再合适”的准备。我本人也不提倡道德虚无主义。更重要的是,法律不应该钦定某种“价值”,尤其是在这种价值还不是人类共享的时候——这和立国教无别。

  12.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长文】为什么我们需要言论自由——从近日“诋毁英烈”说起

    (本文为给youtube“墙国蛙蛤蛤”频道的投稿)

    最近在中国不断出现公民因言获罪的案例,尤其是在中国官方公布去年中印冲突的细节之后,很多人因为所谓“诋毁、侮辱英烈”的罪名而被逮捕。2月19日,微博用户“辣笔小球”仇某因为质疑官方对中印冲突的说法而被微博禁言一年,次日以“诋毁戍边英雄”被警方刑事拘留。新华社认为,“辣笔小球”的微博是被“依法关闭”——不论此“关闭”是否具有合宪性。此后,不断有网民因为类似的“诋毁”言论而被捕。2月22日,澎湃新闻报道:“三天内,7人因诋毁戍边英雄而被拘。”这或许还只是冰山一角。主流舆论声称这些人违反了所谓《英烈保护法》。

    于是一个问题开始浮现出来:公权力采取的这些强制措施,是否具有合宪性?或者,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英烈保护法》本身是否具有合宪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具有言论自由。”那么,为什么宪法要规定言论自由?为什么我们需要言论自由?言论自由的基石又是什么?只有明白了这些问题,我们才可以进一步审视,《英烈保护法》和公权力以该法为基础的强制措施是否符合宪法。

    或许你会说:向往自由是人的天性,人本来就应该有自由。不错,这本身确实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有力的根据。然而,即使抛开“天性自由”的观点,仅从功利的角度而言,言论自由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论述这一点,需要先从“经验主义”与“怀疑主义”说起。在此之前,我们不妨对一些概念作出定义:

    “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事实判断”是人作为主体、利用推理能力等所作出的判断,例如“邱少云为国捐躯了”。

    “价值判断”表达某种价值观念,对某件事物赋予“好”“坏”“善”“恶”的价值,例如“对为国捐躯的英烈没有敬畏之心是恶”。

    “规范判断”表达某人应该或不该做某件事,例如“必须对烈士怀有敬畏之心”。

    “客观”与“主观”:如果一个结论是“客观”的,那么当你得出这个结论,任何另一个人都可以按照相同的方式,得出和你相同的结论。如果一个结论是“主观”的,则所有人按照相同的方式,所得出的结论,不可能完全一样。

    那么首先,“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都是主观的,后者固不必说,对于前者,由于不同的人的推理能力必然不可能完全相同,所得出的结果也会不同。例如有人认为历史上的雷锋确有其人,有人认为这纯属虚构。然而,对“事实判断”对错的评判,存在统一标准,因为事实本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对“价值判断”对错的评判,不存在统一的标准。换句话说,“事实判断”的评判具有普适性,“价值判断”的评判不具有普适性。

    其次,“规范判断”有两种:基于“价值判断”的规范判断和基于“事实判断”的规范判断。前者基于我们对“善”与“恶”的定义:“善”即“值得促进或应该保护的事情”,“恶”即“不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我们应该敬畏英烈,因为这是对的”,这里的“对”是一个价值判断;而基于事实判断的规范判断与之对应,例如“我们不应该认为太阳从西边升起,因为这是错的”,这里的“错”是一个事实判断。

    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提出:人不会天生就有具有某种知识,其最初的意识如同一块白板;所有的知识都是人根据后天所得的“经验”而来的(即使是逻辑,也是后天得到的。因为我们天生只拥有逻辑能力,而逻辑知识,比如那些逻辑学概念,也是后天知道的,因此完整的逻辑体系也不是人先天就有的)。以此论之,任何一个有意识、有感受的人,其感受都是来自于意识之外的外部世界(这里的“外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例如你体内的器官也属于外部世界)。而一些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体内的神经系统等等,将外部世界反映给我们,以此成为了沟通内外的桥梁。因此,我们的感受必然依赖于这些器官。然而,这些器官不一定永远都能给出绝对正确的反映。笛卡尔通过对梦境的论证证明了这一点,有兴趣的可以阅读他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因此,既然这些器官的反映不一定永远正确,有可能骗人,那么我们所得到的信息、知识,也不一定永远正确,甚至会与事实南辕北辙。这就是怀疑主义:人所得到的任何感受,都是值得怀疑的;因而任何知识,也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一定存在错误的可能。这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事实判断本身是主观的。

    听到这里,你或许会反驳我:“按照你的谬论,这个视频也未必真实存在,因为你只是看到了这个视频,而你的眼睛是会骗你的,至少按照你的论述,你无法否认这个可能性。”然而,在逻辑学上,有一个原则,即“奥卡姆剃刀”。我们看下面这一情境:

    俄罗斯发生了大规模抗议。某大学的小明、小红、小刚三人在一起讨论。

    小明说:普京政府在俄罗斯国内施行威权资本主义,导致左翼、右翼等不同立场的人共同不满,在反对派被捕的激化下导致了这次抗议。

    小红说:这次抗议是美国总统拜登煽动的。美国在抗议前一天就通知美侨不去特定地点,尽管表面上俄罗斯情报部门收到情报的时间比美国更早,但是更应该是俄罗斯情报也来自美国更更早的情报,毕竟众所周知美国的情报机构厉害程度非俄罗斯所能比,因此一定是美国掌控这个事件。更何况拜登在上台之前就说俄罗斯是最大的敌人,结合美国一直在推行“颜色革命”,这些抗议者的主干都是美国方面的人,尽管俄罗斯也没有截获任何实锤的情报,但这不正好证明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办事能力吗?所以,这次抗议是美国拜登挑起的。

    小刚说:你们说的都不对。这次抗议是一团在天空中飞行的意大利面造成的。这团意大利面是量子面条,因此根据测不准原理,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在现阶段也无法用任何仪器探测到。量子永远在做无规则运动,很可能某个瞬间这一团面条量子就变成了人的模样,因而有了人的意识,想要主宰全世界。正是这团变成人的面条用量子对俄罗斯人的大脑进行辐射,让他们像着了魔一样反对政府,科学早就表明辐射对人大脑的损伤能使人发疯。这团面条正是想用这一个阴谋搞乱世界,取得对地球人民的掌控。为了使自己不受到怀疑,它还故意辐射了俄罗斯的政要,让他们强调这是美国造成的,这样自己就不被怀疑了。至于为什么意大利面要掌握世界?这是因为意大利面本身是隐形的,因而遭到了地球人的忽视,这使得它十分恼怒。它这一阴谋,就是为了报复忽视它的地球人。

    上面三人的理论至少在逻辑上都可以自圆其说,因此不可能否认其可能性。然而,在这三个理论中,小明所作出的预设最少,小红其次,小刚最多。那么“奥卡姆剃刀”提出,在已有实证同样多的情况下,预设最少的理论最有价值。除非出现新的实证,否则我们认同预设最少的理论为真理。因此,真理只是客观事实和规律在人意识中的反映,人所表述出来的言论,只能是相对真理,只会不断接近绝对真理,而不可能等于绝对真理。当出现了新的证据,我们所采纳的、那些旧的理论被证伪,我们转而拥抱在新的理论,在这种不断的证伪中不断走向真理。例如,法律规定疑罪从无,直到出现新的证据,我们再重新审视之、以此推翻之前的定论。卡尔·波普尔在他的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有更详尽的论证,有兴趣的可以参阅。因此,任何人都无法、也无权垄断真理。

    即使我们的感觉器官永远都不会欺骗我们,我们也无权垄断真理。外部世界给予我们理性与初始的知识,我们利用所得的理性与知识认知这个世界,以获得更多的理性与知识。外部世界是无穷的,因此任何人在有限时间内所发展出来的理性都是有限的。因此,由有限个“有限理性的人”组成的团体——不论是民族、还是党派、还是政府——其理性也必然是有限的。因为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只有“有限理性”,因此他们必然具有可错性,因而无权垄断真理。更具体地说,我们根据我们的经验观察,试图得出一套普遍规律,然而正因为这一规律是普遍的,因此只要出现一个反例,就可以彻底推翻,而我们永远无法排除这一反例存在的可能性。因此人必然有可错性。

    既然任何人或团体都无权垄断真理,那么他们也无权对“既定事实”立法,例如规定“尊重英烈事实”的法律。也就是说,立法机构无权基于那些对过去的、在当下不具有危害性的“事实判断”而立法,除非我做出“否认英烈事实”的判断,会在当下、在事实上造成迫在眉睫的危险。事实上,在信息充足的前提下,普通人在统计意义上“辨别言论的正确与谬误”的能力是充足的。尽管会出现“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那种情况的前提是“信息不充足”。在信息充分的前提下,普通人有辨别对错的能力,而真理是在掌握部分真理、部分谬误的不同人群之间相互辩论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压制言论,就是压制真理。

    下面论述,立法机构不仅无权对“事实判断”立法,更无权对“价值判断”立法。

    前面我们提到,“价值判断”不具有普适性。这是因为,当我们称某种行为是“错误”的时候,实则只是这种行为在我们的价值观中“错误”;至于这种行为在其他人的价值观中是否“错误”,并不确定。当我们认为某人的“价值观”错误,实则只是这个人的主观判断与我们的主观判断不合,而这一人也可以称我们的价值观“错误”。而“价值观”本身只是某个人在生长过程中长期形成的道德感受,受到周围环境的复杂因素的影响,而每个人生长的环境不可能完全一样,因而任何人无权强迫他人遵从自己的价值观。

    我们利用反证法:假设存在一种“普适的价值”,如果这样的价值——不论是关于哪一方面的价值——已经存在,且所有人都接受,那我也不可能保证下一个出生的人,当他长大并融入社会之后,他就一定也会接受这种“普适的价值”。如果这样的价值——不论是关于哪一方面的价值——还没存在,而我们建构了它——例如,认为“不应该杀人”是一种“普适的价值”而人人都应该遵守,那同样地,建构之后,我也不可能保证下一个出生的人,当他长大并融入社会之后,他就一定也会接受这种“普适的价值”。万一他不接受,对我们大开杀戒,我们应该杀掉他吗?如果我们杀了他,我们也破坏了“不能杀人”这一价值的普适性。

    既然不存在“普适的价值”,所以任何价值判断都不存在真值,因此任何人对某种价值观的“对错”判断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也可以说这个人的对错批判所依据的价值观是错误的。而且必然存在“也可以以类似方法样批判我”的第三者。

    正因如此,任何人或团体或政府,都无权预设自己的价值观一定永远正确;对于任何的价值判断,国家权力都无权规定其正确或错误,即使这一价值判断是全国减一个人共持的——因为即使如此,这一价值也绝不可能是普适价值。他们因而无权以此压制其他的任何观点。因此,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写道:“如果人类全体减一个人持一种意见,只有一个人持相反的意见,那么人类对这一个人的封杀,一点也不比这个人——假如有权力的话——对全人类的封杀更正当。”正是基于以上论证。如果他们预设了,那必然是基于强权的强盗逻辑。法律具有普适性,因此只应该基于某些对当下的“事实判断”,因为“事实判断”的标准才是普适的。而当立法机构制定法律,规定“必须对烈士怀有敬畏之心”时,这显然是一种基于价值判断的规范判断,既然是基于价值判断,也就是“对烈士怀有敬畏之心是好的”,那么这实则是将“不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判断强加给“具有普适性”的法律,因而必然破坏法治。法律是基于事实判断。例如如果我打伤了你,我需要对你进行赔偿,那不是因为“我打伤你”是错的,而是因为这在事实上造成了对你的伤害。类似地,除非在当下、在事实上造成迫在眉睫的危险,否则国家权力既无权“事实判断”立法,也无权对“价值判断”立法。这便是宪法限制公权力、保障言论自由的依据,而这种限制性的规范判断是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

    当然,如果某人在网上煽动用暴力手段冲击政府,或者宣传毒品的制取手法,并且确实有可能产生现实行动,那么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跟风,却依然可能产生迫在眉睫的严重危险。这种言论产生的危险是肉眼可见的,显然不能用言论自由作为法律制裁的挡箭牌。

    由此可见,基于经验主义的怀疑主义,是言论自由的基础。国家权力无权在立场上预设自己的判断——不论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永远正确,因而不得压制言论,除非这一言论造成迫在眉睫的危险。那么,显而易见,《英烈保护法》是对言论自由的侵犯,因此是违宪的。只是由于中国缺乏司法独立下的违宪审查,因此才得以通过。

    事实上,怀疑主义的原则不仅体现在宪法所规定的言论、思想自由中,其他许多法律条文的制定也是出于怀疑主义。例如,一国的交通法会规定,闯红灯的行为违法。尽管在事实判断上,纯粹的“闯红灯”行为的确未必一定使得行为者陷入迫在眉睫的危险中;但是至少在经验上,出现这种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一旦出现了,其结果便是灾难性的。举例释之,即使你在四顾周围之后,发现没有任何车辆,因而闯了红灯。在法理上,这一行为仍是不允许的——你如何仅凭你的观察,就得出实际上确实没有任何车辆?如果这辆车刚好出现在你的视觉盲区中呢?即使所有在场的人的没有观察到那辆幽灵般的车,它也可能同时出现在所有人的盲区中——不论其可能性多么小。更一般地,怀疑主义是法治与宪政的基础。

  13.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回答问题

    CN Values大家让身边的人测过吗?

    我是社会自由主义。 问过三个身边的人测试。一个进步保守,一个经济民族,一个查韦斯。 没有自由主义者。

  14.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盘点中国古典文学中有辱华 / 辱包嫌疑的元素

    建议文化部悉数拉清单! 欢迎大家补充。

    ——————

    字词

    1、

    在《说文解字》中,“奭”与“习(習)”相连出现。

    证据确凿,墙裂建议封杀《说文解字》。

    2、贡篚 gòng fěi

    义:〔动词〕进贡,贡献;〔名词〕贡物、贡品。

    襁负賮贄,重译贡篚。 ——左思 《魏都赋》

    百年贡篚通南极,万里旌旄属上游。——何景明 《送杭宪副兵备天津》

    案表跋扈,擅诛列侯,遏絶詔命,断盗贡篚,招呼元恶,以自营卫。——《后汉书·孔融传》

    3、井屏 jǐng píng

    义:〔名词〕厕所。

    五十步一井屏,周垣之,高八尺。——《墨子·备城门》

    4、支那

    鹤立蛇形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唐玄宗《佛教梵文唵字》

    在盈或时亏,有支那可坏。——刘攽《书怀》

    摩挲勒壁活即师,谛听隔岫支那梵。——乾隆帝《董邦达秋山萧寺歌》

    而今世界须男子,又杀支那二少年。——陈独秀《哭汪希颜》

    ——————

    人物

    1、晋平公:与“近平公”谐音,墙裂建议封杀。

    2、刘休祐:刘宋宗室,封“晋平王”,与“近平王”谐音。

    孝建二年秋七月癸巳,立第十三皇弟休祐为山阳王。泰始四年春正月己未,山阳王休祐改封晋平王,改晋安郡为晋平郡。——《宋书》卷六、卷八

    墙裂建议封杀,顺便封禁《宋书》。

    3、王世贞:发表大量辱华言论。

    离车边地种,能不羡支那。——王世贞《赠西域无名苾刍》

    珠帘不动天颜肃,始信支那有圣人。——王世贞《苏幕遮》

    王郎内典应须看,此是支那小白花。——王世贞《百谷别余礼补陀出此扇索题走笔戏之》

    阿育王家佛舍利,散入支那有深意。——王世贞《报恩寺塔歌》

    4、黄遵宪:名称恶政隐;发表大量辱华言论。

    支那奇字来何处?絮问蔫烟说药烟。——黄遵宪《续怀人诗其一》

    倘遂七生愿,祝君生支那。——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其八》

    堂堂大国称支那,文物久冠亚细亚。——黄遵宪《感事三首其三》

    飙轮来往如电过,不日便可归支那。——黄遵宪《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

    ——————

    官职

    1、小学博士

    世宗时,复诏营国学,树小学于四门,大选儒生,以为小学博士,员四十人。——《魏书》卷八十四

    建议封杀《魏书》。

    2、庆丰司

    ﹝内务府﹞会稽、掌礼、都虞、慎刑、营造、庆丰六司,郎中十有二人,员外郎三十有二人……庆丰掌牛羊群牧,嘉荐牺牲。——《清史稿》卷一百十八

    建议封杀《清史稿》。

    ——————

    诗文

    十八坊诗 其十一

    宋·王十朋

    谁道夔门陋,兹坊号庆丰。守臣忧国愿,端似杜陵翁。

    (《梅溪集》卷十三)

    寄满粹翁

    宋·王令

    心爱满夫子,论师不敢交。诚明大中性,二五老阳爻。后学谁思进,吾蒙久辱包。思之无见日,梦把客门敲。

    (《广陵集》卷十四)

    野人

    宋·李觏

    村落苍茫半草茅,路无车辙水无桥。婚姻取足唯春茧,盐酪归来待晚樵。一样宽衣疑效古,几人华发未经徭。相逢不会寒温语,借问官家合是尧

    (《盱江集》卷三十七)

    西畴图

    明·唐寅

    铁冠仙史隐城隅,西近平畴宅一区。准例公田多种秫,不教诗与败催租。秋成烂煮长腰半,春作先驱丫髻奴。鼓腹年年歌帝力,不须祈谷幸操壶。

    京师春日漫兴五首 其二

    明·李梦阳

    杏花盈盈大逞姿,桃花灼灼亦不迟。纵饶种露栽云地,可柰风狂雨骤时

    (《空同集》卷三十六)

    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和阮亭韵 其十一

    清·彭孙遹

    花梢豆蔻含春色。风狂雨骤相狼藉。懊恼锦屏空。胭脂满地红。 诸姨偷觑着。调笑多轻薄。一曲后庭花。前身张丽华

    (《松桂堂全集》卷三十八)

    驳何氏论文书

    明·李梦阳

    ……未见子自筑一堂奥、突开一户牖,而以何急于不朽?……

    (《空同集》卷六十二)

    恭报逆贼情形机宜疏

    明·朱爕元

    ……至十一月初二日,臣选劲卒突开北门、斩其渠魁王道达奢崇义二人。……

    (《皇明经世文编》卷四百八十六)

  15.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今天是刘晓波的生日

    R.I.P

    如果你还活着,今天应该65岁了。愿你在天堂安息。

    巧合的是,今天也是我的生日。

    我期待我的国家是一片可以自由表达的土地,在这里,每一位国民的发言都会得到同等的善待;在这里,不同的价值、思想、信仰、政见……既相互竞争又和平共处;在这里,多数的意见和少数的意见都会得到平等的保障,特别是那些不同于当权者的政见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在这里,所有的政见都将摊在阳光下接受民众的选择,每个国民都能毫无恐惧地发表政见,决不会因发表不同政见而遭受政治迫害;我期待,我将是中国绵绵不绝的文字狱的最后一个受害者,从此之后不再有人因言获罪。

    希望我们没有忘记他。

  16.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今天是刘晓波生日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17.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在 2020 纪念被毁坏的圣诞节

    但显然政府认为这些欢乐中潜藏着政治隐患,因此务必要扑灭。——歌舞升平会让人忘记阶级斗争

    我觉得恰恰相反,是政府以及政府的喉舌通过煽动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来将阶级矛盾转嫁到民族间矛盾(抵制洋节)和阶级内矛盾(学生举报同为无产阶级的教授)上,以此维护他们权贵阶层的统治。

  18.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圣诞树打码,送苹果拘留

  19.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发布问题

    什么时间点之前离开中国不算迟?

    首先我是一位大一新生,在某重要城市的重点大学读书。

    最近国内形势越来越紧张,且越来越不正常。这次圣诞节,墙内的风声就非常不对劲。

    这几年尤其是今年的舆论风向,让我真的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网上网民的疯狂且不说,周边的人也愈发恐怖, 反对文化多元、党同伐异、民族主义,实在不能不让我产生不好的联想。

    我想起了弗洛伊德和茨威格。1933年初,纳粹德国在国内将弗洛伊德的书列为禁书,但这个时候弗洛伊德没有逃走,而是留在了奥地利。爱因斯坦身在美国,已经预感到了局势的走向,不久就宣布放弃德国国籍。5年后,弗洛伊德所在的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他的女儿受到了迫害。直到此时,弗洛伊德尚不情愿离开纳粹阴影所及之地。朋友告诉他,不是他离开了奥地利,而是奥地利离开了他。他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但已是困难重重。纳粹的爪牙已经遍布奥地利的各个交通枢纽。最终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下,受尽屈辱与折磨的弗洛伊德终于逃离了奥地利,时间为1938年6月4日。

    茨威格1934年离开奥地利,来到英国,先住在伦敦,后移居巴斯。1940年,纳粹德国计划入侵英国,并对英国的一系列人士拉清单,其中就有茨威格的名字和他的住址。同年,茨威格和他的第二任妻子移居美国。8月22日,复移至南美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彼得罗波利斯。

    我本人爱好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等领域,原本的目标是在国内当教授。但是这两年——尤其是今年——民粹主义甚嚣尘上,而且在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愈演愈烈。舆论对知识分子的仇视也达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这使我大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而且我愈来愈坚信这种预感的正确性。我今年就下定决心,以后走国外学术路线,出国当汉学教授。因为我自小就对这个领域有浓厚的兴趣,也一直以来都在钻研,也经常被周边的同好与老师目为“千里驹”之属。进入学术圈并取得成果这件事本身对我来说不是问题,现在重点就是什么时间节点之前离开中国不算太迟。

    现在是2020年,我大学一年级。我最早应该是研究生的时候出国,大概是20年代的后半期。我最担心的就是那时候会不会太晚,因为我是波普尔的信徒,对未来的预测持悲观态度。我认为我很难预测后面究竟会发生什么。

    其实我现在心情很低落,虽然我很被身边同学尊重,他们都认为我博学多识,常以尊称称呼我。我不禁想起茨威格晚年作品《昨日的世界》里的一句话:

    纵使我们今天怀着惘然若失、一筹莫展的心情,像半个瞎子似的在恐怖的深渊中摸索,但我依然从这个深渊里不断仰望曾经照耀过我童年的昔日星辰。

    我其实非常眷恋我的故土,我爱着我所攀登过的每一座山、盘桓过的每一条河。但我知道这种留恋会置我于死地。我不得不用贾谊祭吊屈原的那句话安慰自己:「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当我做下这一决定的那一刻,我就对自己说:「等到天亮的那一天,我一定第一时间回来。」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20.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发表一下对澳大利亚事件的看法

    首先,我个人认为,澳大利亚屠杀平民,这件事没有什么好回护的。错就是错。 其次,我身边就有粉蛆,说这就是西方文明的体现。这显然是偷换概念。作为反驳,首先请问粉蛆,你们摸着自己的良心问一下:你们会承认这是文明吗?显然不会。那么,西方会承认这是文明吗?也不会。既然地球人都不承认这是文明,而文明正是地球人定义的,那么显然这不是文明。正如火烧圆明园不是文明,雨果的信才是。 我认为,这只是在权力未受到约束的情况下,人类恶的体现罢了。换成其他国家,很可能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也正是这个原因,需要对权力有所制约,这才是西方文明的价值。西方文明经历了太多类似的事件,对人性的恶体会非常深刻,因而才有了现代的权力制约机制。 试问一下,如果中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杀伤平民,有一个本国的吹哨人,民众会如何看待他?极有可能仇视他,认为他是在“递刀子”,所有支持他的知识分子都被举报开除。

  21.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发布问题

    对已经确定的事实进行立法会有什么影响?

    例如,李白是唐朝人,这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如果某国议会立法:「李白是唐朝人。公开说李白是其他朝代人的,犯某法,如何如何处罚。」 这样会带来什么后果?

    (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与中国提出的所谓保护英烈法有关。即使这些英烈的事迹都完全属实,那么这项法律的意义又何在?)

  22.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回答问题

    如何看待知乎粉红在感恩节称「美国发展是以屠杀印第安人为代价的、是法西斯主义」?

    先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这明显是在混淆概念。即使美国的发展确实是以牺牲原住民为代价的、需要我们批评地去审视,那也完全不算「法西斯主义」。首先,法西斯和纳粹严格来说是有区别的。知乎粉红要表达的,应该是「美国是纳粹主义」。然而,即使「迫害」证实为真,这一种族迫害也只是纳粹主义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我可以在美国大街上高举条幅,大声批评「美国是纳粹主义」;然而如果我在中国干类似的事情,我不能保证我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这样一看,哪个国家更近于纳粹,不是一目了然吗?

  23.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发布问题

    如何看待知乎粉红在感恩节称「美国发展是以屠杀印第安人为代价的、是法西斯主义」?

    是否有道理?如果无,如何反驳? 以及,中国5000年来所得到的领土,都是干净的吗?

  24. 玉马朝周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周庭、方方等人入选2020BBC巾帼百名人选

    方方其实是在国内的极端民粹主义的疯狂举动下被抬高了。其实她只是做了要做的事情、行使了权利罢了,没必要抬高到啥“巾帼”。要是我,我也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