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生活

新坑预告&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二):就业、通胀和工资理论(已填坑)

欢迎回到膜乎 汉帝国签证官
欢迎回到膜乎  ·  2020年10月1日 膜乎新网址https://www.reddit.com/r/mohu/

新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感觉这个坑应该先于宏观的坑……因为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此外就逻辑性和可理解性而言,微观也是远胜于宏观的。

宏观经济学并不难懂,因为没有太多复杂的数学计算和公式推导——但却非常令人费解。比如前述的IS-LM曲线,关于LM曲线的问题,巴罗等人主张LM向上倾斜,因为他们假设货币供给不变,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很显然产出越多利率越高——因为产出增加,投资需求就上升,企业家要通过更高的利率抵消投资家的流动性偏好。而布兰查德假设中央银行可以将利率调整到一个固定值而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从而得出LM曲线是一条平线的结论。

但是,无论是哪种假设都显得非常令人费解。利率——如费雪先生所说,是未来的收入对现在的折现。但是这个折现是多少,应该是市场运作的结果,并不是中央银行靠货币供给所能决定的。米塞斯先生提出的假说是,利率是资本品和消费品价格的比例——当消费品比较稀缺的时候,资本品价格将会降低因而利率下降,资本品稀缺的时候相反。该假设被哈耶克所采纳。

回到微观经济学的新坑,我想挖这几个坑:

1.效用理论与需求定律

2.跨期选择、资本与利息

3.生产成本问题

4.企业供给&市场均衡

5.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

6.市场失灵

————————

非自愿失业有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突然的冲击,比如企业忽然破产或者转型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因为经济结构的问题,合适的职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或者合适的人找不到相应的职业的问题。这里主要研究的是周期性失业——也就是因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引起的失业。

在经济萧条的时候,总需求减少。当需求下降时,企业必须减少生产。在减少生产的初期,企业会选择停止招聘新工人,然后降低工资,当这样也面临亏损的时候,企业将不得不裁剪工人。

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劳动者面临以下的危机:

1.已经就业的劳动者被解聘的概率增加

2.失业的劳动者找到工作的几率降低

3.劳动者工资水平下降

工资水平取决于工人的议价能力和效率工资。企业为了留住自己的工人,必须要支付不低于竞争对手的工资。决定工资的因素可以分为**价格水平、失业率和其他因素。**可以将价格水平视为与工资水平成正比,毕竟工人关心的是实际工资。失业率的增加显然会降低实际工资,因为劳动市场竞争强度因为失业增加而上升。其他因素,比如失业补助金,等,也可以影响就业。根据这些写出工资决定函数:

W=P*F(u,z)

P是价格水平,u是失业率,z是其他因素。假设z的增加导致W的增加。上述就是工资设定关系公式。

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付出的工资为W。假设企业卖出去的价格为P,则有

P=(1+m)*W

m称为价格超过成本的加成,我们暂且认为成本就是工资。这样,m就是由于企业拥有的特殊地位——比如垄断——获取的额外利润。

当价格水平恒定的情况下,m越大,则工资水平显然越低。

现在我们画出一个坐标系,横轴是失业率u,纵轴是实际工资W/P(实际工资=名义工资/价格水平),那么,W/P=F(u,z)显然是一条倾斜向下的曲线,因为实际工资随着失业率上升而下降。但对于企业而言,实际工资又是确定的1/(1+m)。因此,我们可以在这张表格中画出两条曲线,这两条线的交点正是均衡点。在这个点上,我们可以确定失业率和实际工资。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点上失业率是大于0的,这个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相关关系。工人在议价过程中,起作用的并不是真实价格水平——因为没人知道真实价格水平是多少——而是自己对价格水平的预期,我们将这个预期用Pe表示.

————————不喜欢数学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

得到一个修正的公式如下:

W=Pe*F(u,z)

P=Pe*(1+m)*F(u,z)

为了简化为问题,我们假设一个函数的特殊形式为:

F=1-au+z,a是系数。假设I是通货膨胀系数,则有:

I=Ie+(m+z)-au,数学推导省略。用It和Iet表示第t年的通胀系数和预期的通胀系数,该式子可以改写为:

It=Iet+(m+z)-au

假设预期通胀部分决定于上一年的通胀率It0——

Iet=x*It0+(1-x)*Ic %Ic是一个常数。x是今年预期通胀取决于上一年预期通胀的程度。总结起来就是:

It=x*It0+(1-x)*Ic+(m+z)-au

-au=It-x*It0-(1-x)*Ic-m-z

————————

从上述公式中得出结论:**如果今年的通胀率减去上年通胀率大于0的时候,失业率会下降,反之会上升。**对此,哈耶克认为,高通胀减少失业的唯一方式就是掩盖了实际工资的下降。

这就是菲利普斯提出,经弗里德曼等人修正之后的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因此,政府在确定本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需要在高通胀和高失业之间做一个权衡。

当今年的预期通胀正好等于去年通胀率,同时x=1的时候,显然有:

m+z=au,即

u=(m+z)/a

上述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可见自然失业率决定于价格加成m以及失业对通胀的反应a。这个自然失业率就是前面一节所述的自然失业率。

—————IS-LM-PC模型、滞胀危机————

失业和通胀,如前面所述,呈现负相关关系。在中期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就业高则总产出Y增加(关于总产出Y,参见第一讲)。

若技术和经济组织没用改变,则可以假设Y为:

Y=L(1-u)

L是劳动力总量,u是失业率。公式的含义是,总产出与就业人口成正比。

通货膨胀率为0时候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相应地,通胀率为0的情况产出水平就是自然产出水平,也就是潜在产出。显然潜在产出满足:

Yn=L(1-un)

即自然产出水平=劳动力*(1-自然失业率)

眼下可见的事实是,产出与失业成反比。根据前述的菲利普斯曲线,失业和通胀成反比。因此我们得出了PC曲线:产出与通胀成正比。

再画一遍上次已经画过的IS-LM曲线,记住其纵轴是利率,横轴是Y,产出。IS曲线的含义是Y=C(Y-T)+I(Y,r+x)+G,而利率提高,投资下降,总产出也是下降的。IS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给调节利率,因此LM是一条平线。

在IS-LM曲线的下方,画一个坐标系,横轴同样是产出Y,纵轴是通胀率I。PC曲线,如前所述,是I和Y的关系曲线,而产出和通胀是正相关的,因此PC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短期调整利率会让LM移动,财政政策会导致LM移动。但在调节上述移动的同时,现在我们还需要关注由于上述移动导致的通胀率的改变。记下IS-LM曲线的交点对应的均衡Y值,并将他在PC线上标示出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宏观调节到这个点的通货膨胀率。

如果出现了某个特别的冲击——比如1972年的石油价格突然上涨,就会导致m增加,进而导致工资W在总价格P中的比例下降。回到最开始导出自然失业率的图,可见1/(m+z)线是会下降的。下降之后的新均衡点,工资低于原点,失业率却高于原点。

如果中央银行不做任何调整,短期来看,IS、LM曲线都没有移动。但PC曲线会左移。因为Y并不立刻下降,中期均衡就体现出通胀。这样,在某个时候,中央银行决定提高利率以减少通知。利率增加,产出会减少,也就是经济停滞。此时同时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也就是滞胀危机。

菜单
  1. Merlyn  

    可是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和通胀成反比在70年代以后几乎没有再出现过

  2.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