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读书

民国第一毒舌,钱钟书的《猫》有多厉害?

钱钟书的《猫》有多厉害?让林徽因抬不起头,多位民国大师被讽骂

钱钟书是民国史上最值得拿出来说的一位文学大师,一部《围城》让千万读者想进去又想出来,直到现在都是风靡大江南北,作家韩寒就是仿照此书写下了第一部作品《三重门》。钱钟书的另一部史诗级著作是《管锥编》,是一部以文言文写就的读书笔记,共有130余万字,足以冠绝古今!

林徽因是民国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现代诗,但林徽因最为知名的还是她那谜一般的传奇感情经历,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却仍然无法窥探其全貌。虽然林徽因可以迷倒很多人,但不包括钱钟书,这两位出类拔萃的民国大师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其实钱钟书和林徽因还蛮熟的,他们曾经都居住在清华大学,而且还互为邻居。起初两家还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但问题就出在两人有共同的爱好:极其喜欢养猫。尤其是钱钟书,他曾这样称赞猫:“猫是理智、情感、勇敢三德全备的动物:它扑灭老鼠,象除暴安良的侠客;它静坐念佛,象沉思悟道的哲学家;它叫春求偶,又象抒情歌唱的诗人。”

可是猫是理智的,可钱钟书却十分不理智。林徽因养的那只猫经常欺负钱钟书家的,作案地点普遍在屋顶,于是钱钟书就经常拿着竹竿捅林家的猫,帮自家猫出气。这事不仅林徽因生气,连杨绛都看不过去了,曾劝架道:“打狗要看主人面,打猫就要看主妇面了。”可钱钟书依旧我行我素。

当然,钱钟书讨厌林徽因的理由不仅仅是一只猫,还因为林徽因的作风做派。为此钱钟书专门写了一篇著名的讽刺、隐喻型短篇小说,叫做《猫》,去批判林。钱钟书在文中树立了多个人物形象,皆可与当时的文人名流对应。他称林徽因的双眼皮是去日本割的,说梁思成的毕业论文是外国人代写的,更嘲讽梁思成是“夫以妻贵”。

那么林徽因究竟做了什么事才招致钱钟书的如此之黑呢?那就是林徽因一手经办的沙龙聚会。一听这个洋气的名字就知道不是国产项目,沙龙聚会是林从美国学回来的时髦,其实这种聚会含金量不算很高,只不过当时的林徽因芳华正貌,作为沙龙的主人,始终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万众拥戴的感觉簇拥着她。

林徽因邀请的入会嘉宾咖位不低,她的铁杆粉丝徐志摩、金岳霖就不用说了,此外还有沈从文、胡适、朱光潜、张奚若、陶孟和、陈岱孙、钱端升等名人名流。而且林徽因与梁、徐、金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也是让人眼界大开,林曾经对梁思成说,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该怎么办。幸亏金岳霖主动退出,才保留住了林、梁的爱情童话。

其实冰心也曾写过一篇名为《我们太太的客厅》嘲讽过林徽因,不过力度仿佛不太够,而钱钟书的《猫》则将这些行为悉数隐喻在了文中的人物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关键写得还十分出彩,令人无法反驳。钱钟书的在讽人员不仅有林徽因在内,还包括徐志摩、林语堂、周作人、沈从文等一众民国大师。俗话说文人相轻古来有之,但像钱钟书如此之疏狂的老顽童还是不多啊,简直淘气又可爱!

https://new.qq.com/omn/20190128/20190128A1BYWS.html

菜单
  1. 笑翻江山  

    钱钟书,民国第一毒舌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993414

    1945年发表的《人鬼兽》你不一定读过,但里面最出名的《猫》你应该听过。钱钟书在《猫》中极尽全力地毒舌邻居李太太,说她爱操纵许多(男)朋友,好像变戏法一样,有本领又抛又接,两只手同时分顾到七八个空中的碟子。

    虽然没明白说,但言下之意就是:绿茶婊,爱搞暧昧。

    客观地说,邻居李太太美貌与智慧并重,她最爱办文化沙龙,“我”不去就是;她最喜欢被男人簇拥,“我”也没追求她;她最喜欢当女主角,“我”爱看不看;她最喜欢他们家的猫,这就关系大了,就是因为“我”爱猫,李太太也爱猫,

    但李太太的猫老是欺负“我”的猫。《猫》一问世,人们不管它写得多好,先猜钱钟书讽刺的是不是林徽因。

    钱钟书当然没有承认,但巧合的是,四年后,钱钟书回清华任教,住在清华园,真的和林徽因一家成了邻居。

    更巧的是,钱钟书的小猫和林徽因的大猫常常干架,小猫打不过大猫。钱钟书一听到小猫喵喵叫,就带着竹竿冲出来保护自己的猫,常常打得林徽因家的大猫带伤而逃。

    起初,杨绛劝他:“你小说里不是写着呢,‘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不要因为一只猫,伤了两家的和气。”钱钟书才不管:“所以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

    什么主人面、主妇面,什么自己写过的文字,谁敢打老子的猫,老子谁也饶不了。

    王尔德说:“不真诚是危险的,太真诚是致命的。”

    早在抗战胜利时,他和杨绛本就有离开祖国的机会,但他们还是选择留下来,用他们的话说:“我们不愿逃跑……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语言……不愿做外国人……”因为这个决定,他和杨绛在文革被下放到干校,帮人种菜、除草,同在一个干校,却被分隔开来。

    即使是这样,杨绛在《干校六记》中写道:她问钱钟书:“你后悔吗?”钱钟书回答:“再来一次,我还是这样。”

    致命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