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文

【转载】坂口安吾《墮落論》:我們需要一個沒有道德的社會

natasha 饭姐

作者:程冠培 原文:https://vocus.cc/article/5fad55acfd89780001f1c426


「活著」這件事,本來就可說是「去愛」的同義詞。(〈青春論〉,頁71。)

臺灣認識坂口安吾(Ango SAkaguchi)的人並不算多。坂口安吾是日本無賴派的作家,與同為無賴派的太宰治、織田作之助齊名。這本《墮落論》是坂口安吾的代表作,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針對日本戰後社會寫出的評論集。

《墮落論》是一本很特別的作品集,充滿了種種的「矛盾」在當中,也可以推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坂口安吾的影響——矛盾的衝突思想。到底什麼是矛盾呢?像是在〈文學的故鄉〉一文中,他寫道:

沒有道德本身才是道德。(〈文學的故鄉〉,頁32。)

坂口安吾寫道,日本傳統的文學觀念裡,道德感與遺棄之感,是構成文學的兩大要素,但是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直是充滿道德的,如果遇到無法突破的難關時,「沒有道德」就會成為新的道德。「沒有道德」這件事,意味著擺脫掉一種束縛,解除社會對人們的枷鎖。在面對社會的道德標準面前,我們都成為了「他者(Other)」,也就是說「道德」取代了自我的意識,成為了人們思考的唯一標準。因此身而為人,必須找回自我,成為真正的自己。

〈墮落論〉一文中,坂口安吾則寫道:

我仍鍾情偉大的破壞。我雖然很怕炸彈或燒夷彈,內心卻因那狂暴的破壞力湧現強烈亢奮;不僅如此,當下對於人類的眷戀甚至比任何時候都要來得強烈。(〈墮落論〉,頁158。)

在這裡,可以看到陷入矛盾焦慮的狀態:面對戰爭的破壞,人們會產生恐懼不安的心理狀態;但也因為戰爭,才發現存活的重要性。這樣的一種狀態,跟日本的「櫻花美學」可以說是相同的意義,在櫻花凋謝之時,才是綻放華美的剎那。

後來,坂口安吾又在〈續墮落論〉裡,延續的這樣的矛盾心理,寫道: * 我雖然吶喊著「日本,墮落吧」,其中的真正用意卻是完全相反的。因為現今的日本,還有日本式的思維早已嚴重墮落沉淪,我們必須從這種充斥著封建餘毒詭計的「健全的道德」墮落,赤裸裸地踏上真實的大地。我們必須從「健全的道德」墮落,才能回歸成為真正的人類。(〈續墮落論〉,頁178-179。)*

日本的傳統道德觀,成為日本戰後社會的一種自我保護。這個說法如同魯迅說的「阿Q精神」,覺得只要繼續維持現狀,遵守道德,崇尚天皇,日本的社會一樣美好,不是戰敗,而是為了再次強壯。坂口安吾可能就是因為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墮落論》才成為了他追求的烏托邦社會。

如果戰後的日本不再擁有道德,戰後的日本可以在戰爭中看健生存的意義,戰後的日本可以脫離一切思想的枷鎖,那麼「墮落」的日本就成為了理想國,沒有道德的社會才是真正的社會,墮落成為了救贖。

墮落本身是無趣的,同時也僅是一種惡,然而墮落的性格中也存在著莊嚴的部分,那就是人類偉大的真實樣貌——孤獨。(〈續墮落論〉,頁179。)

墮落對於坂口安吾而言,還有另外一個層面:道德是屬於整個社會文化的「主體」,是人們想像出來的一種共同體;如果今天脫離了這種民族意識,那麼人麼將成為孤獨的,與社會的群體將格格不入。而這樣孤獨,是任何人都難以承受,難以說明白的苦痛。於是坂口安吾就在這樣的條件下,看見了「文學」的意義,他寫道:

人是孤獨的,儘管身處於無須顧慮其他任何人的生活中,也絕對不是自由。我認為,文學就是由此誕生。(〈日本文化之我見〉,頁139。)

坂口安吾的文學世界,就是建立在「孤獨」的世界上。他虛構出來的美好日本,也都是屬於孤獨的。坂口安吾看似無賴且墮落,實際上他或許比眾人都活得更扎實,更明白生命的美好,更明白孤獨的苦痛。因此他選擇創作,在文學的世界中找尋自己。這也就是為什麼筆者會說,《墮落論》是一本「矛盾」作品的原因了。

《墮落論》普遍被認為是坂口安吾對於戰後日本社會的政論,其實不然,仔細讀下來,這更是坂口安吾「孤獨」的自我投射,也顯示出了身為作家,如何以他的文學世界看戰後的日本。《墮落論》就是坂口安吾文學世界最好地說明了。

本文閱讀版本:坂口安吾(Ango SAkaguchi)著、鄭曉嵐譯:《墮落論》,臺北:麥田出版,2017年10月。

*註:胡晴舫撰寫〈墮落是唯一的救贖〉一文作為導讀,筆者發現當中有一個錯誤的地方。胡晴舫寫道

太宰治自嘲「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墮落是唯一的救贖〉,頁15。)

這裡有一個問題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一語並非太宰治本人說的,是寺內壽太郎在組詩《遺書》中所寫的,後被太宰治偷用至《二十世紀旗手》當作副標題而已。小小的錯誤,但卻是多數人都誤會的(甚至還很多人以為是《人間失格》裡的句子)。故於此補充說明。

菜单
  1. 卷毛  

    纵观我的诸多文章,很多人认为那些行文冷酷冷漠的段落必然是道德底线最低的那一批人写的,或写的时候作者在故意丢掉道德。

    但实际上,我讨厌的不是道德,而是价值判断。

    就这篇文章而言,我认为它故意混淆了道德与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击破‘道德’的武器。所有道德伪君子都被全新的价值判断击破了,好耶 —— 但真的是这样吗?

    —— 我认为道德是很重要的,它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晴空。

    实际上,道德是无法被击破的。而所谓的“价值判断是击破‘道德’的武器”,是指:在用价值判断试图击破道德之前,必须先选择自己的对手 [1],即从对方的道德里剥离出一个极为切题而具体的价值判断来,然后针对此价值判断进行攻击 [2] 。

    否则无法获胜,因为:一旦受力面积太大,在同等火力/同等压力之下,压强必然是变小的了。胜利的目标应该是以最大的压强给到对方某个具体价值判断上,将它彻底击碎。

    对此,最好的防御就是将道德与价值判断分开:以至于将(允许)某种价值判断变成弃子,而并不让道德破损。不让道德破损,保护心中的晴空,是非常重要的。

    因了这不败的道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不败的伪君子。而彻底的伪君子会彻底到底,由此,一个伪君子的世界诞生了,其实,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的世界:每个人都有道德,只不过 不保证和你是同样一套道德而已。

    于是,价值判断会站到非常前面扛打,道德会后退到非常后面。它更像是不劳您(道德)大驾。而不是您(道德)已驾崩。

    总之,我不是很相信‘没有道德’的世界的存在。没有道德吗?有啊,它只不过变成你自己的了而已。

    [1] : 如果选择某个价值判断作为对手,那么受力面积小,压强变大,赢面更大;如果选择道德为对手,那么受力面积太大,同样压力之下,压强变小。

    [2] : 它不是在‘讲利弊’的挠痒力度的攻击,它是在讲‘什么是什么’的攻击。

  2. 卷毛  

    不要觉得‘一个伪君子的世界’很难听:我觉得当别人不太需要你的道德、社会不太需要你的道德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道德, if you still got any, 很纯粹。

  3. Artemidorus  

    不要放下道德,而是要重塑道德。現在道德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社會用道德的名義推行不道德,同時,如果我們厭惡道德本身,我們爲什麽還不去考公務員,去舉報同學朋友,去想方設法到新疆分一杯被壓迫者的血淚?如果我們不要道德,要墮落,我們爲什麽還不去加入唐山的黑社會,而是為保護傘憤怒呢?這就是道德,道德不是可惡的東西。

  4. Nemo  

    看似有趣的一本書,頗想找來細讀。此書是1946年發表的隨筆,戰敗的日本武士道破滅,道德混亂不堪,作者的觀點在彼時彼地有其意義。 所謂道德,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不同文化也有不同的準則。在某些情況中準則之間也會發生衝突。或者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準則,比如大家都這樣做這樣做就是對的,合法的就是對的不合法的就是錯的等等。在許多變化中,最簡單的判斷標準是:是否傷害到別人(身體和精神)、是否把事情變得更好、是否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