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分享发现

陈纯最近更新

小二  ·  2019年11月18日 默认开启批量屏蔽受限用户发言功能,可在设置中手动取消。
菜单
  1. millionray  

    认同第三篇文章中的“体制外会产生更加威权的社会”,底层相当一部分民众仍保留着文革时的特征:希望通过斗争和武力解决问题。对国家政策的看法显得更“鹰派”一些。从一些多为农村和城市底层使用者的快手/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来看,在我看来很多真实用户都对于国家政策更为激进,也更不理性。这样基层的不理性往往会让执政者显的更为“鸽派”,但长期来看,仍会朝向“鹰派”的道路迈进

  2. 小二   默认开启批量屏蔽受限用户发言功能,可在设置中手动取消。

    一座城市的文化宿命

    https://matters.news/@byron808/%E4%B8%80%E5%BA%A7%E5%9F%8E%E5%B8%82%E7%9A%84%E6%96%87%E5%8C%96%E5%AE%BF%E5%91%BD-zdpuAwUm4hPGUYEjBGBFTDBTvAmAJ1g5dXXRSJMeqRRmqjWxJ

  3. 止暴制亂  

    @小二 #2 陈纯作为一个学者,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会写这类文章?这篇《一座城市的文化宿命》4367个字,里面有超过100个“我”字,这种小女生日记一样的东西,怎么像一个受过学术训练的人写的东西呢?连专栏作家的文章都不如。

  4. 笑翻江山  

    写得不错。

    “这种以小人之心度人的态度,往小了说,可能只是一种缺乏想象力的体现,往大了说,其实反映了在对体制持异见立场的人里,不少人持有严重的机会主义思想,和跟体制一样的权力逻辑。在他们看来,所谓的“政治”,无非就是“谁统治谁”,所谓的“抗争”,无非就是一方要取代另一方。因此,所有涉及到政治的人,背后都是有利益动机的,一个人参与任何形式的抗争,或者声援别人,都是为了在某个圈子积累政治资本,一旦ta受到体制的约束或迫害,ta还可以将这种代价作为自己身上的“勋章”。这跟当局认为任何抗争行动背后都是有“境外势力”完全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当局也认为部分的抗争者就是上述所说的野心家。

    保持我们身上的人性和人格整全,并将它们贯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公共领域之中”。

  5. cunzaizhe09  

    “政治认知主义与政治行动主义”一文里的韩乾,倒是非常有道理,陈纯的反驳反而没什么意思。韩乾的路是谈的走的极权主义和后极权人的生存方式,而陈纯所用来反驳使用的“政治”实际上是假的,政治也是人的政治,这一点他根本就无力反驳了生存论。

    看起来陈纯没有多大看的必要,韩乾是有价值的。

  6. cunzaizhe09  

    认知是要承认人这个存在主体才能谈的,因此,认知其实是不能做到生存的,人以为的认知,是传承过来的表现,你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生存,或多或少被前人被周围人教育,就形成了“认知”。

    举个简单例子,你认识牛吗?你说你认识了,但是你又从未接触过牛,看到的只是牛的图片,数字影像资料,从未闻到过牛屎味道,也从未触摸过牛的温暖,你怎么认知的?实际上只是因为“牛”是对人有用的东西,人的生存需要解释这个东西是什么怎么定位,这就是“认知”。是因为人的生存方式,才有了万事万物的“本质”,跟万事万物本来什么样子没有关系。你不是牛,你也不会知道牛怎么想。是因为你是人,你才能知道。

  7. 归属感  

    @深圳湾 #6 他用这么多我可不是记叙文里面用来描述自己这个人物,给你摘抄《一座城市的文化宿命》第二段

    【我】在很多个地方说到,我对“潮汕人”这个身份是没太多认同感的,因此【我】对“深圳人”或“深二代”的身份稍微有一些期待。跟毕业后来深圳发展的人不一样,【我】对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我】感受到它对新兴科技毫无保留的拥抱,对投身国际竞争一往无前的勇气,也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便利和机会,但在某种程度上【我】的人格同一性正在为此付出代价。在人缘冷淡的中学时光,【我】建筑起来保护自己的文学世界是有一些物质依托的。【我】把在红岭路和红桂路交界的那个有阳台的家想象成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塞纳河左岸住的小阁楼,【我】把从那个十字路口到红宝路的那一段距离,命名为克劳德·西蒙的“弗兰德公路”,荔枝公园湖面上的夕阳,是泰戈尔的守财奴,正在收起他最后的金子。后来小阁楼拆掉了,建起了红岭路地铁站,弗兰德公路上KK mall拔地而起,那些金子还在,只是【我】再也找不到那个年代的光芒。

    这里头的【我】基本上都是讲述自己观点或者看法的,而不是记叙文里面“我今天上午经过地铁站”那种作为主体的用法。这么一段就用了这么多我,基本上就是显得自恋。

    前面举的纽约时报的是评论文章,不是新闻体,评论专栏之类的恶文章也是讲述一种观点的。

  8. sorrysorrysorry  

    袁剑那本书影响了一代两代人

  9. 归属感  

    @深圳湾 #9 袁剑你都不知道的话,还是省省吧。

  10. 归属感  

    @深圳湾 #14 豆瓣上几个读者?你是不是连什么叫禁书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