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文

【转载】关于写虚构作品遇到的一些问题2

我把三题作品拿给了大学社团的同学看,有的是已经初出茅庐的儿童文学作家,有的是新一代科幻作家,有的是同人文大手,并收集他们的意见。当然,我必须非常诚实而刻薄地说:我完全看不起他们中很多人的三观,品味和爱好(其实我也基本看不下去他们中不少人的作品)。但我也觉得,我自己作品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什么品味或者水平很高的人才能看出来。

我把意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意见是设定太密集,也就是不加解释的新名词出现的密度太高。他们作为此前没有接触的普通读者,第一感受是文段中新内容太多,无法很好的吸收理解,(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节奏恰当地在文本中插入新事物;另一个是如何不让读者在必要接触大量新内容时不产生反感)

第二个意见是镜头的描写过于冗杂,这个我之前一直很担忧。

A举了一个的例子:我的描写更像是剧本,工作人员按照这个来布置场景的。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剧本中的场景是全然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这个比喻中存在一个映射:从剧本到小说,中间需要舍弃一部分描写。也就是说:当你作为作者,追求把你脑海中的场景投射到读者的脑海中时,你不能把读者当作布景的导演,你不可以写这么细致,这个中间得有一个删减,我其实感觉这样的说法很自相矛盾:因为在我看来戏剧的舞台布置是非常讲究的,凡是剧本上写到的一定也是很重要的,更别说具体落实到舞台上的颜色,服饰,纹理,形装,曲线,大小,都有着对应的设计者独特而具体的含义和暗示。。。剧本的描写本身就几乎已经是不能再继续删减的了。。。

他们一开始用:”电影感很强烈“来暗喻这个问题,这个喻体其实还挺复杂的。。。我感觉背后有几层意思。另一层意思是我对连续变化的镜头的处理问题,这个我还没想清楚,希望有人能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自己反正还是得想想。

第三个问题是他们觉得我的行文标点太紧凑了。。。句号不够多。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提到了,但我现在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真的不觉得这个地方应该打句号啊,好想发明一系列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1/4句号、1/2句号,3/4句号。。。

第一个问题的改正其实很方便,我可以很好的调整新事物添加的密度。

第二个问题的改正分两个方面:第一是删减重复描写,在《爱利尔》001001和002001中都存在很多一眼就能看见的重复描写,很多时候我会比较随意的借用景物描写来引导镜头的迁移,但这种行为导致出现了很多紧紧相连的重复描写,我得谨慎地重新阅读我的行文来做调整。第二是删减不必要描写,比如对方提到:我会强调天空是蓝色,我会强调云朵稀疏而亮,但到底哪些是不必要的,我心里确实还没有一个底(我有时候只是忠实的复刻我脑海中的画面,提取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我也不知道我究竟遵从了怎样的一种法则,其中哪些是可以删减的。。。你不能像一个高中阅读题做题家一样,每次都能回答:”本文作者xxx在此处描写xxx的目的是什么?“,我会警惕地思考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我会很羡慕诗人,他们往往具有非常强大的精炼能力,我就是写不好诗才写小说的)。

总之,有了一些反省视角上的收获吧,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