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8964
@electron8964
关注的小组(4)
动态 帖子 494 评论 1549 短评 0 收到的赞 207 送出的赞 54
  1.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大四的反賊想要冒險肉翻,是否應該這麽做?如果不是,怎麽勸服她?

    Imgur

    先是入学,如果入学以后,拿到学位,在加拿大和澳洲比较容易定居。

  2. electron8964   在小组 站务 回复文章

    个人界面显示历史发帖

  3. electron8964   在小组 站务 发表文章

    个人界面显示历史发帖

    我发现当我要找自己发的帖子时,自己的主页都没有。

    建议在用户主页增加显示历史发帖

  4. electron8964   在小组 江湖 回复文章

    为了“讲真相”、“灭中共”,新品葱修炼者将一名科研人员当场打死

    虽然这个领域我是外行,但同行评价基本决定一切,这又不是像爱因斯坦那样超越时代的文章。

  5.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警惕tg利用女权类问题离间民主派

    民主自由和女权绝对不会有冲突,如果有,要么有人对民主自由的认知有错误,要么对女权的认知有错误,要么对两者的认知都有错误

  6. electron8964   在小组 站务 回复文章

    板块合并方案

    另外,是否考虑开发tag这个功能,我觉得这个功能还不错

  7. electron8964   在小组 站务 回复文章

    板块合并方案

    影视和音乐可以放在一个板块: 娱乐

    水和吐槽可以放一个板块

    树洞和江湖可以放一个板块

    以前还有垃圾场/无人区

    读书和博客也可以合并

  8.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ttt

  9. electron8964   在小组 江湖 回复文章

    【吐槽】品葱药丸

    算是给站长和管理员们一个小小刺激:努力做好2047

  10.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王沪宁:罗尔斯《正义论》中译本序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自1971年问世后,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广泛重视,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政治哲学、法学和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出版之后,受到热烈讨论,被列为不少大学课程的必读书籍之一。由它引发的各类争鸣或研讨文章,更是汗牛充栋,目不暇接。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罗伯特·达尔表示:罗尔斯的著作在英语国家立即被承认是对政治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贡献。《正义论》一书之所以能起到如石击水的效应,关键在于它打破了西方政治哲学万马齐喑的冷清局面。西方政治哲学的衰落已是众所周知,专攻政治理论的学者爱·麦·伯恩斯说:在政治学说的阳光下没有多少新东西。这充分表明了西方传统思辨方法构筑的理论体系的困境。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则以其独特性和思辨性令人耳目一新。

    约翰·罗尔斯1921年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1943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又在该校获哲学博士学位,以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1950—1952年)、康奈尔大学(1953-1959年)、马萨诸塞理工学院(1960-1962年)和哈佛大学(1962-)任教。作为一名从大学氛围中产生的学者,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充满了学究气。有的评论家把罗尔斯与柏拉图、阿奎那和黑格尔这些思想泰斗相提并论,但罗尔斯与他们有所不同。那些思想大师均著作甚丰,涉猎颇广,而罗尔斯的主要著作只有《正义论》一本。《正义论》一书,洋洋洒洒40余万字,实际上是一本论文集。罗尔斯在前言中表示:“在提出关于正义的理论时,我试图把过去十几年中我所撰写的论文中的思想集中起来,使它们成为一种条理分明的观点。”罗尔斯最早于1951年发表了初鸣之作《适用于伦理学的一种决定程序纲要》。基本观念的确立是《正义即公平》(1958年)。其后陆续写出《宪法自由权与正义概念》(1963年)、《正义感》(1963年)、《非暴力抵抗》(1966年)、《分配的正义》(1967年)等。1969年至1978年。罗尔斯在斯坦福的高级研究中心完成了对全书的整理和加工。在这20年中,罗尔斯不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挑战,这促使他写出一篇又一篇的论文来完善自己的立论,反驳对方的观点。这样一个过程也使得《正义论》一书显得非常晦涩难懂,概念成群。为了说明一个问题,罗尔斯往往不得不一而再、而三地发掘论据。但他的前言展示了他的思想脉络。

    《正义论》,顾名思义,是研讨正义的。正义观念在人类的思想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正如真实是思想体系的第一美德一样(第1节)。罗尔斯把正义观的规定视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正义论》一书共分3编9章,第一编“理论”讨论对正义的界定,正义的历史发展,正义的作用,正义的内涵以及原始状态等观点;第二编“体制”分析如何用第一编确定的正义原则来剖析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公民生活,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层面,这里较为详尽地反映出罗尔斯高度思辨的正义观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他作为一名学者提出的解决西方社会矛盾、冲突、民瘼的方策;第三编“目的”探讨伦理和道德领域中的课题,涉及善、自尊、美德、正义感、道德感情、自律等一系列课题。这一编与前两编不同,论述和分析似都与他的正义原则稍微疏远一些。其实罗尔斯认为这一部分相当重要,如果不考虑最后那一部分的论据,关于正义的理论也会被人误解(前言)。的确,如果一种正义原则要想在一个社会中通行,关键就是人们能否接受并相信它,这就牵涉到道德心理学和正义感形成的问题。如果众人没有一种正义的心理氛围和文化环境,一种正义原则就不可能被接受,这就是罗尔斯所讲的“正义即公平的相对稳定性”。尽管这一编的内容不如前两编那样新奇,但在整个理论中是不可或缺的。

    正义,历来就是一个众说纷坛、各执一端的价值观念。在最早的文字记录中,正义指一般意义上的相当和正当,正义包括全部美德和完好的道德行为模式,后来正义逐渐与平等、慈善区分开来。但正义概念依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同的思想家作出不同的界定,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正义就是社会中各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亚里士多德相信平等就是正义,但正义又分为“数量相等”和“比值相等”,前者指平均的正义,即在平等的个人之间各人的所得在数目和容量上都相等,后者指分配的正义,即在不平等的个人之间根据各人的价值不等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休谟认为公共福利是正义的唯一源泉。穆勒断定正义是关于人类基本福利的一些道德规则,如此等等。在当代世界,正义依然是人们争论的中心,尤其是在社会发展迅速、矛盾突出和社会大幅度变革的时代。罗尔斯热衷于介入正义问题的争论,绝非出于纯学术的偏好,而是响应社会的感召。正义问题的争论之所以引起关注,也非源自人们的主观情感,而是因为现代社会存在着大量的不正义现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不正义现象并没有因经济的繁荣迎刃而解,反而愈加突出,成为社会冲突层出不穷的一个根源。罗尔斯正是在这种氛围下致力于正义研究的,其意图显而易见。如果《正义论》只是纯学术的产物,那它就绝对不会引起这样大的轰动。

    罗尔斯对此是明确的,他开宗明义地讲,正义的主题就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者说得更准确些,就是主要的社会体制分配基本权利与义务和确定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的分配方式(第2节)。罗尔斯把既存的主导西方社会的正义理论分为两大类:(一)功利主义的正义观。罗尔斯将其概述为:如果社会主要体制的安排获得了社会全体成员总满足的最大净差额,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井井有条的社会,因而也是正义的社会(第5节)。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谋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主义思考问题的思路是:每个人在实现自身利益时都会根据自己的所得来衡量自己的所失,社会的幸福由个人的幸福构成,个人的原则是尽量扩大自己的福利,满足自己的欲望,社会的原则则是尽量扩大群体的福利,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成员的欲望构成的总的欲望体系;(二)直觉主义的正义观(第7节)。直觉主义不从个人或群体的得失思考问题,而是通过对自身的反思来达到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基本的原则是至高无上的。可以用来衡量各种互相冲突的正义原则。直觉主义不包括其他的衡量方法,人们依靠直觉,依靠那种在人们看来最接近正确的东西来衡量。直觉主义强调道德事实的复杂性使人们往往无法解释人们的判断,直觉主义认为,“确定不同正义原则的恰当重点的任何更高一级的推定标准,都是不存在的。”这两种正义观具有明显的差别:一种依据功利,一种依据直觉。

    罗尔斯对这两者均不赞同。但他尤其反对功利主义。他认为在现代道德哲学的许多理论中,某种形式的功利主义始终占据上风。道德哲学是社会理想生活模式的基础之一,不改变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哲学,使不可能改变这个社会的各种体制。从这点出发,罗尔斯便把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当作了批判对象。从事实上看,由休谟、边沁、亚当·斯密和穆勒等人所传播的功利主义观念在西方社会历来是占统治地位的,这些观念原则奠定了西方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础。然而这些体制并没有克服社会上存在的深刻的矛盾。罗尔斯是一位改良论者,他相信要改良西方社会体制,关键在于改变占主导地位的功利主义的正义观。这是罗尔斯为自己确定的目标。

    罗尔斯确信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存在着几个弊端:(一)它没有揭示自由和权利的要求与社会福利的增长欲望之间的原则区别,它没有肯定正义的优先原则,正义否认使一些人享受较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政治交易和社会利益不能成为妨碍基本权利的理由;(二)它假定一个人类社团的调节原则只是个人选择原则的扩大是不足取的,这里没有把人们将一致赞同的原则视为正义的基础,其原则内容无法成为调节全体人的宏观标准;(三)它是一种目的论的理论,用最大量地增加善来解释正当的理论,而真正的正义原则是事先设定的,不能从结果来看正义与否;(四)它认为任何欲望的满足本身都具有价值,而没有区别这些欲望的性质,不问这些满足的来源和性质以及它们对幸福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怎样看待人们在相互歧视或者损害别人的自由以提高自己的尊严中得到快乐的行为(第6节)。这里直接表现为对功利主义的批评,也间接地批评了西方社会存在的各种不公正现象,如分配不平等,欲望至上,种族歧视,贫困问题等。

    既然功利主义的正义观不敷所用,纰缪甚多,那么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正义观呢?罗尔斯的观点十分明确:“我所要做的就是把以洛克、卢梭和康德为代表的传统的社会契约论加以归纳,并将它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前言)因此,罗尔斯所依据的是传统的契约论的方法。契约论在西方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近代的一些思想大家均为契约论者,如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他们的契约思想曾在西方历史上起过震撼人心的作用,但后来时过境迁,契约论让位于功利主义。可以说,契约论代表了一种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功利主义则意味着一种经济上的实惠思想。在资本主义体制确立后,功利主义取契约论而代之是不奇怪的。罗尔斯重新举起契约论的旗子,这本身就属别出机杼。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一言以蔽之,可称作正义即公平的理论。得出这个理论的各项原则,首先需要说明一个前提,这就是社会契约是如何产生的。这里就必须做一个理性上或逻辑上的假设。罗尔斯把这个假设环境称作“原始状态”(original po- sition),相当于自然状态在卢梭、洛克等人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原始状态纯粹是理性上的设想,在实践历史中无法论证。罗尔斯知道这一点,他说过原始状态是一种纯粹假设的状态(第20节)。在确定正义观的过程中,罗尔斯常常部分地倚重于直觉主义,他表示,正义即公平这种直觉观点将把正义的原则着作是在一种适当规定的原始状态中达成的原始契约的目标(第20节)。原始状态的设计意图是排除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给出一个纯粹逻辑思维的状态,使人们产生正义原则。在原始状态中,所有各方都是道德的主体,都受到平等的待遇,他们选择的结果不决定于随意性的偶然事故,也不决定于社会力量的相对平衡。但是光有原始状态还不足以达成正义的首要原则,还必须设定其他一些条件。

    为了设定原始状态,罗尔斯进一步提出几个核心概念:(一)正义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类的合作是可能的和必需的,客观条件包括一个确定的地理区域,体质状态和精神状态相似,存在着中等程度的匮乏,主观条件包括各方都有大致相似的需求和利益,各方又有各自的生活计划,而且还存在哲学、宗教信仰、政治和社会理论上的分歧,这样人们就既有合作又有冲突,因而需要有一些原则来指导人们决定利益划分(第22节);(二)正当观念的形式限制。原始状态中的人们还得接受某些限制,这样他们才能有效地确定和选择原则,这些限制是,原则应当是一般性质的而不应是特指的,首要的原则必须能够作为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的共同蓝图;原则在应用中应对每个有道德人格的人起作用,限制的条件应当是公开的,让每个人知晓,还要赋予各种互相冲突的要求以一种次序,最后从原始状态推出的原则应当是决定性的,在它们之上没有更高的标准(第23节)。这里规定了正义原则的性质;(三)无知之幕。这个概念是更为大胆的假设,以便能运用纯粹程序正义的概念。原始状态是一种假设,它要求人们摆脱现时现刻的各种感觉和知识,在现实社会面前拉上一道大幕,使人们纯粹从零点开始思考正义的原则。无知之幕假定各方不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阶级出身、天生资质、自然能力、理智和力量等情形,也没人知道他的关于善的观念,他的合理生活计划和心理特征,各方也不知道这一社会的经济或政治状况。因为每个人所据有的社会地位、条件或个人气质均会影响一个人对正义原则的判断,必须用无知之幕将它们全部隔开,这样原始状态才能成立(第24节)(四)推理的合理性。原始状态的方法要取得成功,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这就是必须假定处在原始状态中的人是有理性的。所谓理性,就是人们在选择原则时都力图尽量推进自身的利益,他们的选择有前后相连的倾向,他们也具有建立正义感的能力,他们努力寻求一种尽可能高的绝对得分,而不计对方的得失如何(第25节)。当然,这样的人也是理论上假定的人,而非现实生活中的人。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七情六欲,受社会及各种背景因素制约,不可能像罗尔斯在理论上假设的那样行动。以上四方面的条件确定了原始状态的基本属性,由此可以演绎出正义原则。

    在得出正义原则之前。还得解决人们如何达到正义原则的问题。罗尔斯首先确定一个前提: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各方都是平等的,在选择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拥有相同的权利,作为有道德主体;有自己关于善的观念和正义感的人,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们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确定正义的原则(第4节)。根据原始状态及各项条件,罗尔斯推论出正义原则的一般表述:

    所有社会价值—一自由与机会、收入与财富以及自尊的基础——都应平等地分配,除非任何价值的不平等分配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策11节)。

    这个一般的正义观又可分解为两个层次,这就是罗尔斯最著名的两个正义原则:

    第一,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去拥有可以与别人的类似自由权并存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权。

    第二,对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这种不平等不但(1)可以合理地指望符合每一个人的利益;而且(2)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第11节)。

    这两个正义原则与罗尔斯对社会的基本结构相配套,第一个原则用于确定和保障公民的平等自由,第二个原则用于规定和建立社会及经济不平等。第一个原则包括公民的基本自由权等原则,与西方传统的价值观并无二致。争议最大的是第二个原则,这第二个原则大致适用于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因为在社会上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往往是不平等的,但这种不平等分配应对每一个人有利,于是人们使权力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来实行第二个原则。第二个原则之所以引起争议,是因为在私有制条件下,财富和收入的分配是绝对不平等的,那么平等原则如何才能实现呢?实质上罗尔斯的重点在这里,其改良主义的理论出发点也在这里。

    确定了正义的两个原则之后,罗尔斯便将它们贯彻于社会基本结构。罗尔斯将社会解释为一种互利的合作事业,其基本结构是一种公共的规则体系,它规定了一种活动设计,这种设计使人们共同行动,以产生更大数量的利益。并按照收益中应得的份额把某些公认的权利分配给每一个人(第14节)。如何使正义原则演化为具体的制度,罗尔斯提出了“四个阶段的顺序”(第31节),第一阶段人们接受两个正义原则的选择;第二阶段召开制宪会议,确定政治结构的正义并选择一部宪法,设定制度,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平等的公民权和各种自由权;第三阶段为立法阶段,在这个阶段正义的第二个原则发挥主要作用;第四阶段是具体运用规范的阶段,法官和行政官员把制定的规范用于具体的事务,公民则普遍遵循规范。在这个部分,罗尔斯还深入讨论了自由权概念、良心平等自由、宽容与共同利益、政治正义和宪法、参与原则、法治、自由权优先性的规定等课题,较为明晰地展现了他设想的理想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经过这番论述,他重新表述了第一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每个人都应享有与人人享有的一种类似的自由权相一致的最广泛的、全面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权的平等权利。

    优先规则:正义的原则应按词汇式序列来安排,因此自由权只有为了自由权本身才能受到限制。这里有两种情况:(1)不太广泛的自由权应能使人人享有的自由权总体系得到加强,和(2)不太平等的自由权必须是享有较少自由权的那些公民能够接受的(第39节)。

    罗尔斯用这一抽象化的标准来评判现代西方民主制度,他是持一种批判态度的。他表示,立宪政体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不能确保政治自由权的公平价值,对此现象从未采取过纠正措施,财产和财富分配上的悬殊远远超出了可以与政治自由权并存的程度,但却为法律所容忍,这种缺陷在于民主的政治过程充其量只是一种有控制的竞争,政治制度中不正义的影响比市场的缺陷严重得多,政治权力积聚,变得不平等,得到好处的人利用国家的强制性工具和国家法律来确保自己的有利地位。经济和社会制度中的不平等很快就破坏了任何政治平等,普选制不足以抵消这种不平等,只要政党和选举经费来自私人捐助,政治讲坛就会受占支配地位的势力的控制(第36节)。罗尔斯点明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缺点,但他没有作更深入的分析,值的这种改良主义倾向在论述第二个原则时表述得更为清楚。

    第一个原则被确定为是优先于第二个原则的,按罗尔斯的话讲,这两个正义原则是按照“词汇式序列”排列的,即只有第一个原则被满足后才能满足第二个原则(第8节)。事实上,因为第一个原则已有公论,罗尔斯并没有作什么创造性的论述,他花了大量的气力来论证第二个原则。在论述第二个原则时,他提出了几项论证:(一)反效率原则。在分配上,效率原则是不包含正义原则的,因而一个人得到全部产品的分配或其他不平等分配的方式也可能是有效率的,因而仅仅效率原则本身不可能是正义的,应当寻找既有功利也是正义的分配方式,超越单纯的功利观念(第12节);(二)差别原则。差别原则通过挑出某种特殊的地位来判断社会基本结构中的不平等问题,这将克服功利原则的不确定性。如企业家比不熟练工人有着更美好的前景,假设他们处在最初状态,那么怎样证明差别的存在是合理的呢?那就必须是这些差别有利于境况较差的人。任何差别的存在,都要能够有利于境况差的人,有利于最少受惠者;这个原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因为如果要实施这一原则,那就意味着对西方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有人甚至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改造;(三)连锁关系。这里假定如果一种利益提高了最底层人们的期望,它也就提高了其他所有各层次人们的期望,当地位最不利者获益时,处于中间状况的人也会获利。如果正义原则得到实现,这种连锁关系就会实现。经过这三个方面的论证,罗尔斯又将第二个原则具体表述为:

    对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这种不平等既(1)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又(2)按照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使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第13节)。

    差别原则包含着某种平均主义,同时它也反映了自由主义思潮的某些倾向,最基本的就是“平等的倾向”(第17节)。差别原则意味着:(一)补偿原则。即应当对出身和天赋的不平等进行补偿,差别原则不等于补偿原则,但它力图达到补偿原则的目的;(二)互惠的观念。差别原则是追求相互有利的原则;(三)博爱原则。在西方社会中,与自由和平等相比,博爱处于较次要的地位。差别原则表明了一种公民友谊和社会团结。这些均为一些理想主义的原则,罗尔斯认为西方社会没有实现这些原则,或者说没有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为了指明西方社会改良的方向,罗尔斯集中在第五章讨论了社会经济制度。他先确定了“分配正义的背景制度”,这包括:(一)分配部门。负责保持价格体系具有切实的竞争能力;(二)稳定部门。负责实现合理的充分就业;(三)调拨部门。负责维持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四)分配部门。负责通过税收和对财产权的必要调整,以维持分配份额的一种大致的正义性(第43节)。社会通过调节这四个部门的活动实现正义原则。

    经过对政治和经济体制的综合考察,罗尔斯又对两个正义原则作了完整的表述(第46节):

    正义的第一个原则: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权利去享有与人人享有的类似的自由权体系相一致的最广泛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权总体系。

    正义的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它们(1)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符合正义的储蓄原则,以及(2)在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官职和职务联系起来。

    第一条优先规则(自由权优先):正义原则应按词汇序列来安排,因此自由权只有为了自由权本身才能受到限制。这里有两种情况。(1)不太广泛的自由权应能使人人享有的自由权总体系得到加强;(2)不太平等的自由权必须是具有较少自由权的那些人能够接受的。

    第二条优先规则(正义优先于效率和福利):正义的第二个原则在词汇序列上优先于效率原则和最大限度提高利益总量的原则;而公平机会优先于差别原则。这里有两种情况:(1)机会的不平等必须扩大具有较少机会的那些人的机会;(2)过高的储蓄率在总体上能减轻为此而受苦的人的负担。

    一般概念:(见前)。

    至此,罗尔斯的正义论有了一个概括的轮廓。如前所述,罗尔斯的整个正义理论是改良主义的,即他想对资本主义制度做出某种修正,以缓和并协调日益剧烈的社会冲突。他在《正义论》中多次表示,两个正义原则规定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基本结构或轮廓,改革过程就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第41节)。不过罗尔斯没有直截了当地讨论现实问题,而是将正义原则及其展开部分均置于假设的条件下,并将其提炼到高度思辨的水平。其实越是抽象的理论,其内涵就越大。正义原则、自由优先原则、对功利主义的批评、差别原则、自由的概念、分配的份额、代际正义问题、自然义务原则、非暴力抵抗、平等的基础等问题均与美国乃至西方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密切相关。罗尔斯本人在书中并没有花太多笔墨去描绘这些场景,而将一切现实都转为理性概念,这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他的学说带来了困难,因而,真正弄清他的学说,需要回顾一下30年来美国的历史。

    罗尔斯的《正义即公平》一文发表于1958年,《正义论》一书成于1971年。这些年间,正是美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和冲突接踵而至,此起彼伏。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种族歧视、民权运动、女权运动、贫困问题、抵制越战的浪潮、学生造反……接连发生。这无疑会引起人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反思。罗尔斯置身于这样一个时代,认真思考和观察这些现象,并把走出困境的希望寄托于正义观念的澄清。这自然是一个过份学究气的想法,但他作了可观的努力。必须指出,罗尔斯仅仅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他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的现有范围内进行改良,而不是去改变它。 罗尔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用正义即公平的观念来取代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念,从而推动社会变化。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民权和贫困两大问题上。这两大问题在美国社会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结构所决定的。他提出的自由权优先,考虑最少受惠者的利益,平等自由等观念,也都是为这些难题寻找出路。正像罗尔斯所表示的那样,政治生活中依然存在着我行我素的权势集团,经济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分配鸿沟,徘徊于街头车站的无家可归的人依然构成对制度的最大挑战,黑人的社会地位依然令人担忧……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构成《正义论》一书走红的社会条件。只要这些问题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讨论就不会结束。

    罗尔斯贬低功利主义正义观,主张正义即公平的理论,还有以下背景;60年代之后,美国以及西方社会爆发了一场争论-叫新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论战。平等与自由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被视为两个并不那么协调的价值。新保守主义坚持自由是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过份强调平等会妨碍自由的实现,自由主义者过份强调平等,不仅给社会造成种种危机,而且侵害了人的自由。而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只有突出平等才能保证人们的自由。否则,政治和经济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必然会侵害一部分人的自由。这场争论旷日持久,代表着社会的不同势力。可以看出,罗尔斯力图协调平等与自由两者。他的第一个原则突出了自由,他的第二个原则突出了平等。不过,他的总体倾向是突出平等的。因为这种争论有制度上的根源,罗尔斯的调和努力是难以成功的。若深入地观察,不难发现两个正义原则之间的不协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互排斥。这也使罗尔斯的理论实际上无法产生他所希望的社会效果。《正义论》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批评,原因也在此。批评罗尔斯的人提出了种种观点,如:没有理由认为正义原则高于一切功利主义的考虑,无知之幕全然是人为的,政治权利绝对高于社会经济权利并不合理,第二个原则是绝对不合理的,等等。恐怕在美国现有的社会基本结构下,正义即公平的理论难以被接受,至少难以被全部接受,因而也难以达到改良主义的目的。

    正义的两个原则带有颇多的理想主义色彩,具有较多的道德主义因素。一种正义观的产生需要有客观物质条件,它不可能凭空产生,没有成熟的社会条件,正义观的改变就无从说起。在西方制度下,两个正义原则没有这样的基础。罗尔斯看到了这一点,他把正义的基础放在个人的道德价值、自律、自我的统一与一致性等上面,而没有找到客观的基础。整个第三编都是用于这一目的的。罗尔斯表示,他要用以个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正义观来解释社会价值,说明体制、社团和交往活动中的内在的善(第41节)。对正义原则的选择使人们产生了正义感和道德感情,而正义感和道德感情又是正义原则得以持续的条件。这成为一种互为因果的道德论证。罗尔斯还十分强调获得人的“道德人格的能力”(第77节)。这似乎是将正义原则的实现寄托于人的道德升华。但是人的道德和正义感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没有社会条件的革故鼎新,道德革新就无从谈起。有时历史运动表现为道德与历史的交互作用,但纯粹依赖道德恐怕是不完整的理论。

    罗尔斯理论的这种缺点还表现在他对用观念变革现实的信仰上。纵观罗尔斯的学说,他认为一种完美的正义观可以改革社会体制,几乎没有提及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条件或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制约作用,忽略了这一点,要改变社会是不现实的。当然。观念不是没有用处,但要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相结合。也许罗尔斯看到了变革这些条件的难度,所以才寄望于人的内心道德的升华。他在全书最后表示:“心灵的纯洁(如果能够达到的话)将会使一个人明察秋毫,并……通情达理地、自我克制地去行动。”(第87节)人们能获得纯洁的心灵吗?这个简单的问题揭示了罗尔斯本人也许抱有的疑惑。

    《正义论》是一部学术内容丰富、思辨难度颇大的著作,它不仅反映了西方学术界20年来争论的主要问题,而且深刻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内在矛盾,为读者思考正义问题提供了极好的文献。因此,我们应当感谢辛勤迻译此书的谢廷光先生和出版此书的上海译文出版社。

    其实我主要好奇像戈培尔王这种人是如何平衡自己的认知和自己的行为?

  11.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已作废)关于管理员与本站的关系,的补充

    小学文化水平也可以吗?

  12.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做了一碗麻酱凉面,再敬小二

    赞。 盐花生很好吃!

  13.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答问题

    Miles Guo - Take Down the CCP

  14.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如果选出经济学史上前十的经济学家并给他们排名,你们会如何拉清单?

    @MikamiMika #12618583

    不懂经济学历史,但你这么一说,我感觉以上诸位对现代经济学贡献约等于0。。。

    这到底谁是真谁是假

  15.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原新浪审核员交班日志(部分) 2011-2014年

  16.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许章润:就女子羈獄 致暴政書

  17.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通论点评第三篇:乘数效应与投资(已填坑)

    10*(1+0.9+0.9……2+……+0.9……n+……)

    你这个等比数列的效果真的是太差了。 理论上可以在markdown里加latex,但需要站长努力 @thphd

  18. electron8964   在小组 江湖 回复文章

    中国网民为躲避言论审查,与品葱玩起了猫鼠大战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19. electron8964   在小组 江湖 回复文章

    中国网民为躲避言论审查,与品葱玩起了猫鼠大战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20. electron8964   在小组 江湖 回复文章

    中国网民为躲避言论审查,与品葱玩起了猫鼠大战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21. electron8964   在小组 江湖 回复文章

    中国网民为躲避言论审查,与品葱玩起了猫鼠大战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22. electron8964   在小组 站务 回复文章

    管理员置顶帖子的方法

  23.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维舟:弱者的困境

    这两天被《人物》那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屏了。文中以丰沛的细节、真实的笔触,让人感受到这种算法驱使下冒生命危险争分夺秒的日常生活,竟是如此残酷。

    像很多人一样,读完我也颇多感触,但我毕竟没有做过这样深入的调查,也难以置喙。不过刚才有人问起:

    昨天人物公众号发了关于外卖骑手的文章,游戏研究社公众号今天刚好也发了关于音乐区衣着越来越暴露的文章。这两个现象的背后除了资本剥削,用户贪婪这些共同的联系外,是否意味着在信息时代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新的社会矛盾萌芽?除了我理解可能存在劳动者异化,人们还会有哪些可能的变化?

    这我觉得还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虽然自己的想法未必成熟,但也不妨写个短评,供大家一起讨论下。

    在这件事中,首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外卖骑手的弱势。这种弱势是多重意义上的:对资方的弱势(“如果你不做,做的人有的是”)、对顾客的弱势(不耐烦的消费者只要求快,不接受什么理由)、对餐馆的弱势(餐馆不着急烧好菜,反正它已接到订单),以及,难以发出自己声音的那种弱势,以至于直到有媒体关注、发出这样一篇深度报道,才激起一些浪花。

    但这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共鸣,的确并不只是因为外卖骑手的处境而已,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同样“困在系统里”。豆瓣上有一位做社会学的queenie就很自然地代入了自己:

    今天这篇讲外卖骑手的爆款文,每个字读着都感觉特别熟悉:被大数据控制的骑手,就像是被教育部评估体系量化的我;算法推荐了错误的路线只能逆行的骑手,就像是被科研考评逼着灌“水文”的我;商家出餐慢,跟商家吵起来的骑手,就像是强忍着跟期刊编辑扯皮的我;手机里导航语音跟外卖系统语音打架的骑手,就像是被塞了十几个互不兼容还必须用ie的基金申请界面的我;正骑着车忽然被“微笑行动”要求自拍的骑手,就像是独自上网课还得给教务处提交多角度自拍的我;骑手的评价等级,就像是职称体系和学者“帽子”。

    每个人也许具体处境不同,但都需要面对自己的一套“系统”。社会学家Graham Hodges在《出租车!纽约市出租车司机社会史》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就说:“中国和纽约出租车司机都不幸地拥有的一个共同特征:他们大多数是囿于一个不尽人意的出租车租用体制内的穷人。”他在书中更明确指出:“出租车司机孤立无助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明显缺少组织。”

    这意味着,弱者会陷入一种难以挣脱的困境。的确,《人物》的这篇报道激起了公众讨论,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关注这个问题,而饿了么显然将这视为一次危机公关,迅速发文表示,将修改版面,增设功能,“你愿意多等5分钟吗?”

    这固然也算是新闻报道的力量,但外卖平台的这种反应本身却就是相当鸡贼的,它以表面上的响应,将问题的责任推到了消费者身上。这样的改变其实无济于事。因为如果内部评估不改,那也就是把愿意多等5分钟的顾客的外卖往后排,代价转移给了善意的人——在这样的系统改变中,表达善意者反倒也变成了弱者。

    现实是,如果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以“快”作为单一考核标准,那么谁快谁就能胜出。“消费者”作为一个群体,本身也是无组织的,即便30%的人愿意多等5分钟,剩下70%的人仍能决定系统继续朝冷酷无情的效率演进。但最终,消费者也会是输家,因为美团已经快一家独大,等它垄断市场后,消费者也就失去了博弈的筹码:美团现在怎么压榨员工,以后也就会怎么压榨消费者。

    耐人寻味的是,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报道发声看起来以善意推动了改变,但其实却只是无用的“圣母”:“你知道吗?当你用这篇转发为被剥削的外卖小哥发声时,有多少福报厂的码农即将开始为新的发版而准备通宵加班,他们恰巧是互联网猝死的第一梯队。你不知道,你只想转发增加参与感,你只在乎你自己。”

    撇开这番话中的道德愤懑不说,这意味着一个难以解决的困境:试图解决一部分弱者的问题,结果却给另一部分弱者造成问题。奇特之处在于,这看起来既是极其保守的(系统虽然不如人意,但其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都会伤及无辜,还不如不动),又是非常激进的(小打小闹已经无法解决,只有彻底改变)。这其实是中国社会反复出现的痼疾。

    我其实也不知道顺着这样走下去,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但有两点似乎是可以肯定的:一是“系统”有自己本身的逻辑,且具有强大的惯性,不会轻易改变;二是它将在“市场”上沿着阻力最小化、效率最大化的路径演进。

    正因此,我不相信单一的事件就能“一次性”地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报道发声、拒绝外卖,都不可能做到,然而尽管如此,这却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虽然这没能彻底解决问题,但发出了明确的信号——问题在于有没有力量能持续地施压,在博弈中为弱者争取利益?否则那不过是一阵风。

    这并不仅仅是互联网时代才出现的新问题。中国传统社会就常被说成是“一盘散沙”,而近三四十年个人主义的兴起,一方面让个体从原有的社会结构中脱嵌出来获得了自由,另一面,无组织化的分散个人却面对着依靠技术日益强固的庞大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无法单靠自己手中的那一点筹码争取到多大利益,或即便争取到也只是个案,并不能有助于其他人。

    面对这样的处境,从历史上看,有三种演进可能:一是依靠公权力来“主持公道”,但最终会发现,它其实也是一个有着自己特定利益的“系统”;二是社会的自组织化,不同利益团体在一套中立的框架下,通过复杂的博弈、交易、妥协,为自身争取利益;三是自我边缘化,即对这些系统完全失望,变成游离其外的一分子——这看似是撤出,但其实也是博弈。

    中国的历史路径多是第一种,我希望是第二种,但也许对很丧的年轻人来说,第三种最为可行。

  24. electron8964   在小组 江湖 回复文章

    中国网民为躲避言论审查,与品葱玩起了猫鼠大战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25.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做一个项目:收集官派律师的信息然后统一在这里发布

    @爱狗却养猫 #11837087

    我们可以参考陈玫的,也可自己做一个。 官派律师本身的信息就是 姓名,事务所,联系方式,律所地址, 官网。 职业经历也可以考虑,比如大学?

  26. electron8964   在小组 江湖 回复文章

    中国网民为躲避言论审查,与品葱玩起了猫鼠大战

    有点奇葩,这些敏感词是谁提出的??

  27.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做一个项目:收集官派律师的信息然后统一在这里发布

  28.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做一个项目:收集官派律师的信息然后统一在这里发布

  29. electron8964   在小组 站务 回复文章

    管理员出题的方法

    答案怎么办?另外这些题目是以后的注册考试?

  30.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做一个项目:收集官派律师的信息然后统一在这里发布

  31.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做一个项目:收集官派律师的信息然后统一在这里发布

  32.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做一个项目:收集官派律师的信息然后统一在这里发布

    @习猪习 #11358077

    正是受到他的启发,但是大家一起做简单一点。

    我觉得推上最有意义的一个帐号就是收集国内以为言论/翻墙等而被判刑的裁判书。我们在这里也可以做类似的事情。

  33.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Test

    移动到树洞区,仅登陆用户可见

  34.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做一个项目:收集官派律师的信息然后统一在这里发布

    现在国内很多敏感案件,比如端点星案,长沙富能案等,都被官方派遣的律师霸占了辩护权,每一个当事人最多可以有两位律师,一旦委托律师的位置被占,当事人家属请的律师就不会被官方认可,因此当事人家属和家属委托的律师完全无法见到他们。而官派律师的最大职责往往是配合政府的秘密审判,并不会竭尽所能替当事人辩护,因此官派律师在这类敏感案件中的角色是充当官方的打手,参与迫害当事人,是政府的尿壶,帮政府剥夺当事人的合理正当辩护权。 即使根据中国目前的法律,委托律师的首选依然是当事人自己以及家属选择,只有当当事人自己和家属放弃委托律师时,官方才可以替当事人寻找法律援助,然后委托律师, 换而言之,在今天中国的法律制度下,政府无视家属意愿强制替当事人委派律师是违法行为,赤裸裸的强奸了中国残存的一点法治精神。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收集国内所有的官派律师信息,然后用统一的模版做成图片发布,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这些知法犯法参与迫害人权的律师信息。

    如果大家认可这个项目,可以先设计出一个模版,然后大家以后都按这个模版来提交信息

  35.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微信审查流程

    @thphd #11330633

    也算是一种特殊迷信,以为多说跟党走就可以躲避审查系统,其实恰好相反。

    其实想想人类在不了解人体和自然科学,生病了都先跳个大神,以为可以躲避灾祸,其实可能死得更快

  36.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微信审查流程

    微信审查流程:

    Imgur Imgur Imgur Imgur

    新浪审查流程: 刘力鹏爆料

    前新浪微博内容审核员专访:中共如何打造网络“真理部” https://www.voachinese.com/a/internet-censorship-20200812/5540475.html

    此时,新浪微博的内容审核员一共有120名,一共分为4组,大约23人一组,分为两班倒,白日班工作大约11小时多,晚间班工作时间大约为13小时多。为了保证24小时都有审核人员在审核微博内容,两个组的交接班必须严丝合缝,甚至有一点点重叠,因此是24小时全方位审核,不能有空缺时间和纰漏。刘力朋强调,交班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出现空档。

    交接班结束,散会,每一个人回到自己的工位,打开电脑,打开后台,每一个电脑都是一模一样的,多年后,刘力朋回忆那会上班的情景,依然感到有些恐怖:“每一个人都在一个格子间,屋里没有别的声音,只听到滚轮刷刷刷往下翻页,时不时会停几秒,然后就是鼠标哒哒哒的点击声,这是在删除内容。如今回想有些可怕。”

    打开后台,系统已经进行用“敏感词库”进行了第一遍机审。他说:“有一些高危的敏感词,如果踩中了会直接进到删除的状态,然后人工审核;低危的敏感词,踩中后是一个默认通过的状态,有先审后放和先放后审两种策略。”他说,一些高危敏感词是绝对要删除的,比如六四和法轮功,然后每天都有一些新闻事件如何处理,每个班次,他们都会留下一篇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将如何审核微博写得非常清楚。

    刘力朋给美国之音提供了他在新浪微博做内容审查员的工作日志,日志按时间清楚地记录了他们每天是如何处理每一条新闻事件和图片的。

    刘力朋说:“文字审查比较快,在后台输入关键词,把一些有害信息删除,然后就是删,私,止,隐,通,几种操作之一。还有很多新闻机构需要微博单审,也就是过滤评论区的展示内容,来让5毛或爱国主义者的表演能够显现。”

    听到这样的问题,刘力朋笑了,他说:“审查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如果有标准,那不就可以反审查吗?老百姓就不用自我审查了,像YouTube那样有一个社区公约,明确规定什么不能发,就不用自我审查了。中国审查标准是不透明的,是黑箱,就像搏击俱乐部,第一条规则就是你不可以谈论搏击俱乐部,中国的审查也是这样的,你不可以谈论中国的审查,来防止知道这个规则。但私企内部会有自己的一套执行标准,这一套东西,严禁和外界沟通。”

    刘力朋说,打开后台,首先是系统根据敏感词进行了一遍机审。现在平台上的敏感词库有的多达几十万,少的至少有五千个。

    艾未未采访五毛: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E8%89%BE%E6%9C%AA%E6%9C%AA%E9%87%87%E8%AE%BF%E9%97%AE%E4%BA%94%E6%AF%9B

    艾未未:介绍下你的具体的工作流程。

    五毛: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其实工作流程很简单,但是具体做起来就很麻烦了,或者可能根据某个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工作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我先大概说一下,具体的我举个例子讲一下,你应该就明白了。

    我们主要是由某个人或者某小组负责一个较大的网站,我主要是在我们当地的BBS和新闻网上,也经常会去腾讯新闻版块。具体流程就是先“接到任务——然后开始寻找主题——之后开始发帖引导舆论”这三个主要步骤吧。然后具体给您讲解一下每个步骤都是干什么的。

    首先接收任务,主要就是每天要保证打开邮箱,经常查看一下邮件,或者我们有一个QQ群,但是一般我们在群上不讨论这些内容的。只是说有工作了,提醒大家查看一下邮件什么的。一般在一件事情出来后,甚至新闻出来之前我们都会收到一封邮件,然后告诉我们什么事件,什么新闻,然后告诉你什么方向。就是要告诉你一个大概的思想方向,去把网友的思想引导到这个方向上,或者是去模糊一下网友的焦点,还是去煽动一下网友的热情等等。

    大概都会告诉你一二。明白这些指示后,就要开始寻找主题了,找到网站相关的文章或新闻后,就可以根据上头定的总体方向,开始自己写文章、发帖或回复评论等,这需要很大的技巧,你必须隐藏好自己的身份,并且不能写的很官方,要写很多不同风格的文章,有时候甚至自己跟自己对话,吵架,争辩等。总之就是造成一些假象,然后把网民的舆论都引导过来。这里面的学问其实很深。

    在一个论坛里其实有3种人是你要扮演的,一个是领导者,一个是追随者,一个是旁观者,也就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呵呵。先说领导者,也是比较权威的发言者,一般都是在争辩之后领导者出现,开始拿出强有力的证据进行发言,以这种身份所说的话比较具有权威性,一般民众对这类身份人的可信度很大。

    而第二个:追随者,里面又分成两种人,是对立的两种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要不停的在论坛里面争辩,争吵,甚至对骂,然后这样可以起到吸引旁观者目光的作用,然后在争吵的最后,领导者出现,抛出一些强有力的证据,然后把公众的舆论都引到这个第三方的身上,然后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第三种:旁观者,其实他们大部分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客户”,也就是不明真相的网民,我们主要就是通过前两种身份的扮演来达到影响第三方的目的,可以说我们是属于导演一样,通过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然后去影响观众。所以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挺人格分裂的。

    艾未未:你何时会接到谁的工作指令或要求?

    五毛:基本上在每天上午9点钟左右会收到邮件,大概就是告诉你今天主要评论的新闻有哪些,有时候也会告诉你主要评论的网站,但大部分是网站不限,你自己去找相关新闻。然后评论。

    艾未未:你们做这个具体的工作,能看到这方面相关文件吗?还是只有信件?

    五毛:没有任何文件。他只是一封邮件过来,一个指令,一个大概意图,比如说,这两天,油价要涨了,或者有什么新闻、传言要出来了,在没有明确新闻出来以前,要把这个消息,尽量把这个引到别的地方,尽量压下去,大概就这个意思。

    艾未未:能否列举你的收到的“任务”邮件内容?

    五毛:我再三的考虑,认为还是不要接触这类邮件和我所评论的链接地址或者内容这块。因为这样做很容易就查到我是谁,很容易就知道是谁把这些消息说去的。我只能举几个例子:比如前两天盐事件,我所接到的邮件内容主要意思就是告诉大众:“不传谣,不信谣。”或是:“影响民众关于对XXX事件的认知,倡导XXXX的正确舆论方向。” 关于辟谣方面的,如:加强对XX事件的解释与澄清,避免不实或非法言论的出现。比如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如:针对近期关于XX事件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重点将网民思想引导至XXXX的正确方向

    后语

    个人感觉审查系统是越来越先进了。 以前大家以为把一个图片划点线容易规避审查系统,其实好像现在越是这种情况,系统可能越是认定为危险情况,然后让人工审核。在人工审核时,为了避免单个人出现误差,可能采取双重审核,把一份内容发送给两个人同时审查,看结果是否相同,否则再进一步做人工审查。

    这样的审查系统相比以前的简单敏感词库或者人工审核更为“严谨”,却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必须有一批人进行审查工作。 毕竟没有审查就没法生存,但这种审查除了能帮助中共维稳外,还能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恰恰相反,只会浪费社会资源以及扼杀创造力。 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还能说些什么,说多了帐号就消失,什么都不说那有帐号的意义何在?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it’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To die: to sleep;

    No more; and by a sleep to say we end

    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flesh is heir to, 'ti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d. To die, to sleep:

    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 ay, there's the rub;

    For in that sleep of death what dreams may come

    When we have shuffled off this mortal coil,

    Must give us pause: there's the respect

    That makes calamity of so long life;

    For who would bea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The oppressor's wrong, the proud man's contumely,

    The pangs of despised love, the law's delay,

    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spurns

    That patient merit of the unworthy takes,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 who would fardels bear,

    To grunt and sweat under a weary life,

    But that the d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

    The undiscover'd country from whose bourn

    No traveller returns, puzzles the will

    And makes us rather bear those ills we have

    Than fly to others that we know not of?

    Thus conscience does make cowards of us all;

    And thus the native hue of resolution

    Is sicklied o'er with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And enterprises of great pitch and moment

    With this regard their currents turn awry,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Soft you now!

    The fair Ophelia! Nymph, in thy orisons

    Be all my sins remember'd".

    其翻译(朱生豪译本)為: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

    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

    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

    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

    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

    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

    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人們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

    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

    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

    倘不是因为害怕不可知的死後,害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國,

    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寧愿忍受目前的折磨,

    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

    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

    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

    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

    ——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37.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已废除)关于意识形态

    内容已隐藏
    内容已被作者本人或管理员隐藏。 如有疑问,请点击菜单按钮,查看管理日志以了解原因。
  38. electron8964   在小组 站务 回复文章

    论坛困境:想言之有物就得花费精力,但目前却没有足够多的观众,很难有正反馈

    @sorrysorrysorry #11127154

    你论据真的是很可笑。

    总所周知,香港现在处于公民运动的顶峰时期,很多孩子受此影响会想参与公共服务领域不是很正常吗? 何况这种事情在其他国家也很常见, 美国也有小孩子从小就想当总统的,有的不仅是想想而已,而且会参与现在的总统竞选活动。

    香港是不是中国?法律上是的。 但是香港人至少接受了正常的公民教育,生活环境也是一个自由法治的地方,而不像内地,多少人谈政色变, 这才是不正常。

    所以先想清楚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正常,再来谈论到底香港人正常还是不正常,普遍意义上香港人和大陆人有啥区别,

  39.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再别2047

    @natasha #10806706

    从品葱到2049到2047, 听说还有tg, 都有不少传闻, 哈哈哈

    也是几百个里才能挑得出一个的人才

  40.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再别2047

    @九頭鳥 #10760362

    为啥还在2047? 我都为你送行了,结果你又回来,这不白搭了吗?

  41.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再别2047

    @九頭鳥復活 #10625546

    一般一般,还需努力。

    不知道2047能维持多久?我们见面看来得等下一次建站了

  42. electron8964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再别2047

    轻轻的你走了,

    正如你轻轻的来;

    你轻轻的敲打键盘,

    作别分类列表的云彩。

    复活?尽写一些废话,

    向2049更深处漫溯;

    满载一船秽语,

    在秽语斑斓里哭诉。

    但你不能哭诉,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酒友也为你欢乐,

    欢乐是今晚的2047!

    悄悄的你走了,

    正如你悄悄的来;

    你点一点鼠标,

    不带走一丝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