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读书

女权、女性主义的历史起源

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社会兴起,有其特定的背景,当时欧洲社会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在十七世纪前,英国的已婚妇女基本谈不上有何权利,除非丈夫自愿地让给她权利;当丈夫在世时,她的财产和她的人身完全供丈夫享乐;在某些国家,如果丈夫死后没有遗嘱,女子的财产要给丈夫的亲戚,而不给她或她的孩子。如英国基督教会礼仪认为:“女人的意志应服从男子,男子是她的主人,也就是说,女人不能按她自己的意志生活,离开了男人,她既做不了任何事而且也干不成任何事。男人怎么做她就怎么做,她应把男人当做主人来侍奉,她应畏惧男人,服从和臣属于男人。”[4]

以现代的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观点来看,女权主义的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女权辩护》是19世纪之前少数几篇可以称得上是女权主义的著作之一。沃斯通克拉夫特将女性比喻为高贵、社会精英、娇生惯养、脆弱以及有知识与道德怠惰的危险,她相信男性和女性对于这样的情况都有责任,并且认为女性拥有比男性多上很多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这并不是说更早以前就不存在着其他关于两性平等的著作。比如说,神秘哲学家安里西·哥內留斯·阿格里帕在1529年所著的《关于女性之高贵卓越的演说》(The Declamation on the Nobility and Preeminence of the Female Sex)。

女权主义在19世纪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因为当时人们越来越相信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受到不平等对待(请见父权条目)。女权主义运动根源于西方的进步主义,尤其是19世纪的改革运动中。组织性运动的时间是起于1848年在纽约州色内加瀑布市)召开的第一次女权大会[5]。

艾米琳·潘克斯特是妇女参政权运动的奠基者之一,她揭露英国社会制度里的性别歧视,并且成立了妇女社会政治联盟(The 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6]。在许多成员微罪遭捕,然后因为《猫捉老鼠法案》而重复进出监牢数次后,她们进行绝食抗议。其结果的强制喂食让这些成员病得很严重,使得当时法律体制的残暴受到社会关注,也因此助长了她们的目的。

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与最初的女权主义运动通常被称为第一波女权主义(the first-wave),而1960年之后的女权主义被称为第二波女权主义(the second-wave)。也有所谓的第三波女权主义,但是女权主义者之间对于其存在必要性、贡献与概念意见不一。这三个“波”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就像海浪般,一个接一个永不间断,后来者运用了前行者的贡献与资源。现代女权主义有个非常重要的支援因素就是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出版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Sex and Temperament in Three Primitive Societies,1935年)一书。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也是美国女权主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贝拉·艾布札格所就读的大学。在米德的书中报告说,查恩布里(Tchambuli)部落中的女性拥有支配地位,却没有造成任何问题。这本书使得艾布札格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相信,欧洲对于男性气质(masculinity)与女性气质(femininity)的观念是非常文化取向的,而并非无可抹灭的天性。

以上三波女权主义又称三个阶段女权主义,而在1960年代后其演变如下:

第一阶段属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的反对选美的运动。在这一阶段,女权主义批判女性的异化与时尚美女情结。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就是从反对选美开始的。在1968年,美国女性运动的活跃分子在游行时为一头羊加冕,并设置了自由垃圾筒,将乳罩、腹带、紧身褡、假睫毛一类的东西扔进垃圾筒,以表明她们的态度。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肇始于晚清(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解放运动, 像是1898年中国的百日维新,呼吁女性从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新儒家性别隔离中解放。[7][8]在当时的女权主义运动中,选美被视为女性屈从地位的一个组成部分,女性对容貌美和身体美的追求被视为女性主体的客体化,其中包含着对女性的歧视。女权主义运动反对选美,就是觉得它贬低女性,将女性变成没有灵魂的性物件。女权主义运动反对选美,就是要抵制女性必须遵从的规则和某些女性身体标准。女权主义深恶痛绝地指出,女人在日常生活中便是在进行一场持续不断的选美:为男性打扮自己,美容瘦身,深恐自己的相貌和身材达不到男性的审美标准。

第二阶段是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在这个阶段,女权主义者对美的看法又加深了一步。她们把美和性别、种族、阶级这些因素并列在一起,主张不同的身体、肤色、个头、体重都可以被认可。美也可能从正面的接受。这被称为在容貌和美的问题上的民主化改革时期,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阶段开展了关于美貌的论争(beauty debate):女权主义应当赞成美还是反对美?赞成麦当娜还是反对麦当娜?赞成美容手术还是反对美容手术?美的民主化系统被提出,即由每个人自己来决定自己在美貌问题上的选择。[9]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是同一个英语单词(feminism)在中文中的两种译法。女权主义是跟男女分工等值,妇女权益相联系的。

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追求的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两性平等 19世纪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争论的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生命全历程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最重要的目标是要争取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等价、政治权利同值,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两性平权 女权主义的第二次浪潮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人们认为,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最早也起源于美国。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其基调是要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要求忽略把两性的差别看成是在两性社会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的观点。要求分领域对相应适可公众开放,等等。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权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权主义流派。人们在父权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女权主义者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提出了挑战。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寿终平权,彻底消除女性受歧视剥削压迫乃至误对(abusement)的坏状况。

两性同格 提议女性自尊自省自爱自觉自理自治,要求男性辅助女性摆脱蒙昧和压制,走向等位同格。

而第四波女权主义始于2012年左右,与社交媒体的使用相关联,特别是Facebook,Instagram,Youtube,在信息时代的使用。根据Kira Cochrane,第四波女权主义是“由技术定义的”。第四波女权主义关注的问题包括在社交媒体中的性骚扰,身体羞辱,性别歧视图像等等。[10]

各种形式的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这个词会让人觉得这是单独的一个意识形态,然而事实上女权主义存在有许多流派。由于历史背景、某些国家里面女性的法律地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女权主义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而产生了不同的路线。因此也就存在着各种的女权主义。

其中一个流派是激进女权主义,认为父权是造成社会最严重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个流派的女权主义在第二波女权主义很受欢迎,尽管在今日已经没有那么突出。不过,还是有许多人将“女权主义”这个词完全等同于激进女权主义所提出的观点。有些人觉得传统激进女权主义思想中将男性压迫女性视为优先的考量,以及认为有一个普世的“女性”概念,太过于全面化了,而且其他国家的女性与西方国家女性感受到的“女性”经验绝对不会是一样的。西方国家女性可能会觉得性别压迫是她们所面对的压迫根源,但是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女性可能会发现她们受到的压迫是来自于种族或经济地位,而不是她们的女性地位。

有些激进女权主义者提倡分离主义,也就是将社会与文化中的男性与女性完全隔离开来,但也有些人质疑的不只是男女之间的关系,更质疑“男人”与“女人”的意义(请见酷儿理论)。有些人提出论点认为性别角色、性别认同与性倾向本身就是社会建构(请见父权规范)。对这些女权主义者来说,女权主义是达成人类解放的根本手段(意即,解放女人也解放男人,以及从其他的社会问题一起解放)。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5%B3%E6%80%A7%E4%B8%BB%E7%BE%A9

菜单
  1. 笑翻江山  

    谢谢楼上的那个那个XX的关注及回复。

    有链接,是来源于维基百科的资料。

    将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说成“洗脑愚民之骗术!”,是不严肃的,是荒谬的,是神经错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