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生活

《被剥夺的童年:袁凌谈留守儿童创伤、罪案与污名化》--忽左忽右播客第314期

natasha 饭姐

近日,邯郸三名初中生杀人埋尸事件在网络引起轩然大波,未成年人犯罪这一议题也随之被推向风口浪尖。这起案件的还有一层不容忽视的组成,即这四位青年——无论嫌疑人还是受害者——都是留守儿童。中国有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在缺失中长大,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孤独与无力感。被剥夺的爱像是破损的自行车链条,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蹒跚前行。即便是随迁子女,许多也无法从忙碌的父母身上得到足够的亲情支持,或是在校园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社交环境。悲剧发生后,我们应该从中看到、反思些什么?“留守”二字背后,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怎样的心理?欢迎收听袁凌老师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袁凌,独立作家

  • 时间轴 -

01:30 袁凌的一篇旧文被各大媒体反复转发

05:00 北大张丹丹老师的服刑人员研究

10:00 关于留守儿童的统计口径问题

12:15 “不公平感”与“被剥夺感”的产生

16:15 听不懂母亲方言的大瑶山女孩

22:00 袁凌回忆自己与朋友的留守经验和心灵创伤

27:00 长沙飞车党与精神控制女友的青年

35:30 从大凉山到皮村:袁凌写过的孩子们

41:30 对犯罪事件背后的留守身份讨论是否会导致群体污名化?

50:00 城市流动儿童问题同样尖锐

58:30 分离焦虑与扭曲的伙伴关系

01:05:30 袁凌对这一现象的长期关注背后的思考

youtu.be/w6Jai-kBioM
菜单
  1. Ninhursa  

    皇上不急太监急是你国老传统了。 一众奴才义愤填膺地要求判死刑,主子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未成年故意杀害基层公务员的刘胡兰是英烈已经在你国不可质疑,你们这是变相地违反英烈法。

  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中国的社会问题太多了,固然有些问题是政府直接造成,但还有的问题不是政府制造而是痼疾,或者某种衍生品,但政府的不作为和掩饰无疑造成问题的加深和扩大;问题叠加起来,还形成了复合问题,不是一剂良药就能药到病除的,需要针对各种症状的长期复合治疗。

    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是经济改革开放的副产品,大概在2003年左右开始形成,估计有6000万左右(不同统计数字的结果不同)。内地工人去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由于户籍问题孩子无法带在身边,把孩子留在老家,就形成了留守儿童。而部分能够带在身边的儿童,境遇其实也没有多好,父母工作忙起来十几个小时不着家,上学只有打工学校,不管是留守还是流散儿童,都面临缺乏足够的爱和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儿时一旦形成,长大后就永远也填不满。

    20年过去,老一代留守儿童长大,新的留守儿童又不断涌现,他们终将会成人,走入社会,走在每个人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