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文

[转]太平天国运动折腾十四年,为什么不如辛亥革命的半年时间?

法轮共 习大法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14BJ1GG05370DVY.html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朝的局势十分危险,而太平天国和清朝对战十四年,最终,清朝粉碎了太平天国运动,得以延续下去。而武昌起义前夕,大清国主体上处于四海升平的状态,但是,武昌起义后,只半年时间,清朝就灭亡了。这其中原因何在?

这种情况让一个出现在以往的王朝,那么,这个王朝多半没救了。但是,即便这样,清朝还是逐步将各路农民军悉数消灭,并且还实现了所谓的''统治中兴''。并且,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持续了十四年,但是即便这样,也没能将风雨飘摇的清朝推翻,反倒是让清朝有了绝地反击的机会。而辛亥革命则截然不同。

从武昌起义开始算起,到清朝隆裕太后宣布退位为止,前后不过半年时间。这其中的差别,其实可以从清朝方面和太平天国方面,两个方向来分析。

太平天国时代的清朝,虽然较为腐朽。但是,却被广大士绅阶层奉为正统。因此,只要大清朝廷一声号令,诸如曾国藩这样的地方乡绅,就会组织军队帮助清朝进攻太平天国。并且当时清朝方面,还处于革新状态。咸丰帝为人保守。但是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发动政权夺取政权,而后支持洋务派进行改革。虽然后世评价洋务运动,认为洋务运动局限性很大。但是有一点不能够否认:那就是洋务运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朝的国力

清朝的正统性,让清朝得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支持,而清朝奉行洋务运动,也获得了很多当时的进步人士的支持。并且,清朝作为一个正统王朝,毕竟已经有过百余年的治国经验和行政经验,这方面,比起对方的一系列农民政权要具备优越性。因此,清朝能够实现凝聚力,来对付各路农民起义军。而武昌起义时期,情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首先在权力分配方面。慈禧太后在世的时候,可以一个人掌握清朝的权力。

慈禧太后死后,隆裕太后和摄政王之间不断争夺权力,这就导致了清朝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决策。这就意味着:清朝在当时做了很多贻误战机的事情。并且,当时的社会,进步人士或者主张君主立宪,或者主张共和国体,而清朝在君主立宪方面毫无任何诚意可言,因此导致了很多君主立宪的支持者对清朝失去了信心,不愿意为挽救清朝的灭亡而出力。

并且,在20世纪初期,传统的知识分子,不论是社会话语权还是社会能量方面,都远非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可比。这就意味着,清朝在武昌起义的时候,已经陷入了孤家寡人的状态。因此,武昌起义爆发以后,先是南方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朝独立,紧接着,袁世凯等北洋军阀也逼迫宣统帝逊位。由于大清国的军队以及各路名流都反对清朝继续存在下去,于是,清朝灭亡了。

当然,虽然直到30年代,还依旧存在大量的清朝遗老遗少,但是这部分人,属于极少数的传统知识分子。并且这部分知识分子中,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得到过清朝好处的那一部分。这就意味着,清朝所能依靠的力量,已经完全不能保障清朝的政权安全了,清朝不灭反倒是不科学。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过多少次?具体数字只怕已经难以统计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农民起义的成功率可以忽略不计。不说别的,以唐朝为例。唐朝从唐高祖在位期间,就爆发过农民起义,此外,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数量贯穿整个唐朝。而且,这种情况,在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都是常态。只不过这些农民起义的规模相对小一些。举个简单的例子:

宋朝初年的王小波起义,局限于四川,明朝初年的唐赛儿起义,局限于山东。但是,这些农民起义的数量,如果计算绝对数字,绝对是数以千计。而从陈胜吴广到清朝灭亡,这些年来,农民起义的成功案例有多少?只怕千分之十都没有。所以,农民起义的成功率可以忽略不计。而农民起义的成功率偏低,主要的原因在于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的凝聚力较差,组织化也较低。

最主要的是,农民政权对于掌权、行政这些领域,没有任何经验,单就这一点来说,农民政权就十分吃亏。太平天国就是典型。从洪秀全胡乱设计的一系列政策就可以看出来,太平天国难成气候。甚至天京事变的本质,就是太平天国高层之间互相争夺权力的一种火并。事实上,清朝能顺利消灭太平天国,一定程度上就和太平天国内部的哗变有关:韦昌辉杀害杨秀清,而洪秀全杀死韦昌辉,逼走了石达开,这一系列折腾,导致了太平天国的溃败。

而辛亥革命比照太平天国截然不同。其实辛亥革命的本质是三方力量的竞争:南方的民国政府,北方的清政府,以及清政府孕育出来的北洋军阀。最终,在北洋军阀和额民国政府达成协议以后,清朝灭亡。

其实从性质来说,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也存在着本质不同。太平天国是农民起义属性,而辛亥革命则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属性。性质的不同,也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菜单
  1.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太长不看版:清廷和地方有机的央地关系是大清的复活甲,打长毛用掉了,所以打武昌起义的时候就没有了。“朕的大清亡了”

    逐段评论:

    “太平天国时代的清朝,虽然较为腐朽”--正朔的原因是清朝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当官,所以士绅阶层和满清朝廷是有机联系的共同体。天国虽然也搞过科举,但是草台班子哪有清廷百年老字号有吸引力。而剿粤匪导致湘军,湘军拆分产生淮军楚军,洋务产生李鸿章的北洋势力,各地巡抚实权变大,中央财权困难,中央财权不行就人事权困难,人事权困难导致1905废除科举,废除科举导致中央和地方士绅的有机联系被打断,于是就很少有人勤王了。所以曾国藩可以搞湘军,而蒋介石对抗中共搞出的还乡团就不行了。

    至于洋务运动,本身就是在太平天国战争的炮火中诞生的,曾国藩买入外国设备为湘军生产武器,是为洋务运动最早的事件,清廷管不了也不想管。战后当然曾国藩的兵权要削,但是中央派出的洋务官僚也挟国企自重发展地方势力去了。结果是增强了清朝的国力,却也增强了官僚们的私人权力。洋务运动本身并不能帮助清廷剿灭太平天国,因为绝大多数洋务发生在战后。

    至于太平天国本身的内斗,只能决定太平天国的失败,不能决定清廷中央的胜利。就拿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为例吧,张角治病救人造反起兵拉出一堆农民军,结果自己病死黄巾土崩瓦解,但是汉王朝中央也因此权威丧失殆尽,中央政府在董卓进京和袁绍会盟反扑之后成了各地军阀们眼中的风向标,而不再是中央权威。农民起义的失败不等于中华帝制王朝的胜利,中央的胜利必须建立在地方实权势力不扩权割据的基础上,否则就算地方上宣誓效忠中央,实质上拥兵自立,中央也是威信扫地。太平天国之后清廷没有立刻陷入地方军阀割据的结局,还是要感谢赫德海关给大清回血,有财政才能统治,地方势力才不敢学刘焉割据一方。

    至于洋务和进步,本身没有直接联系。就像中共接受苏联援建工业项目也谈不上什么进步。倒是洋务官僚为了搞工业,不得不培养理工科人才,有些进步意义,但是这和社会上有人拥护洋务运动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当时社会上根本就没几个知道,关心,参与洋务运动,就像中共开国后参加苏联援建项目的中国人也不过全国人口的千分之几。


    “而武昌起义时期”--慈禧本身是僭主,她的国策就是与洋务派合作压制皇族(并联系一些和她关系密切的宗社人士),不管是和鬼子六发动政变,还是后来重用李中堂,都可以看出她的政治手腕。这么做一度给大清续命,但是把大清的国本掏得很惨。大清毕竟是八旗立国,而满洲八旗的领袖都姓爱新觉罗。慈禧死后,宗社党反扑,搞出皇族内阁,试图逆转慈禧改革的结果,于是原来拥护大清(其实是拥护老佛爷)的各类洋务势力逐步走向反对派,于是大清的崩溃就逼近了。

    但是光是地方势力反对,还不至于瓦解,清末新政还有一环是练新军,北洋六镇是袁大头负责,袁是荣禄手下,荣禄又是慈禧亲信。练兵之后慈禧死了,于是新政府削大头兵权让他回河南养老。然后南方起义,大清中央内部指挥不动北洋新军(冯段等北洋军头都和大头沟通,故意搁车),于是启用大头,军头一出覆水难收,袁宫保可以做老佛爷的忠臣,不可能做你们这帮削他兵权的爱新觉罗们的忠臣。“朕的大清就这么亡了”

    很久以前有位朋友就说过,大清在1911要不亡,不能启用袁宫保,六镇指挥不动就不用,守住北方等南方各省内讧。也许还有机会。对大清来说,更好的情况是清末不去练兵,也许就没事(毕竟武昌起义也是新军,袁大头逼宫也是新军)。但是中日战争和拳乱之后大清深感我军战五渣,不练不行;结果一练就亡国。

    清廷灭亡也不是都市市民们参与的项目,报纸和乱党煽动的效果也很差。因为大清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国家的基石是乡绅,乡绅和中央没有有机联系,中央有难根本没人勤王。至于武汉人上海人广州人天津人怎么想,重要吗?所以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扯淡,离谱程度堪比“明末资本主义萌芽”。辛亥倒是有口岸地区局部的资本主义,但是租界里的华人资本家不说拥戴清廷,至少不是反清生力军。中国当年资产阶级根本没几个人,拿什么资产阶级革命?中共革命的时候,中国工业稀少,根本没有几个工业无产阶级,中共拿什么无产阶级革命?就算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中共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哪来那么多工人给你革命用?

  2. 法轮共 习大法
    法轮共  

    @消极 #177188 你的意思是:清朝灭亡其实是高层之间互相内斗产生的结果,并不是整个社会的意志?

    ps:你让我想起了 reddit 上的“Spinkcat”...是吗?

  3.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avl #177189 Spinkat不是我,我们出发点不一样。你可以看到Spinkat对六四的评论:

    “六四跟经济出问题有什么关系?跟分配出问题又有什么关系?

    六四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在六四进入状态后已经解决了,墙内话术体系给你们参考的也就只有一个价格闯关,但不会给你们范本,说出价格闯关根本就不是问题的事实,因为价格闯关时88年,到89年已经结束平复了。

    六四发生的原因,是保守派在政治上对改革派的摊牌与清算,起源于八六学潮和自由化,既不是分配也不是经济出问题,而是要求政治改革的呼声为主。

    因为政治改革与自由化的领袖胡耀邦病逝,借胡耀邦议题重新发起八六年学潮时的诉求。”

    你看过我对六四的评论就知道我的观点。首先经济问题不是不重要,他提供背景,也就是社会不满。高自联如何得到北京土著们的理解同情。其次64的决定性因素不是高自联工自联,而是中南海,是元老们集体抵制邓小平,赵紫阳临阵耍滑被邓小平强硬换帅,事后虽然忠于邓的军队占领广场,但是所有元老都抵制邓。如果中南海不乱,89学潮就会和86学潮一样无疾而终。所以64的实质是中南海宫斗波及北京市民并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安。堪比76年的四五事件(第一次天安门事件),六四可以称为“第二次天安门事件”。


    清朝的灭亡并非宫斗,高层的内斗(慈禧死亡,宗社反扑,皇族内阁)的后果并不是清廷被宫廷政变推翻,而是因为慈禧死,皇族内阁集权,导致原来可以拥护清廷的势力变成反清势力。如果用沙梨熊的3-10-90结构,就是说在朝的既得利益者统治者是3%,总共能够参与到建制和反建制的精英是10%(含在朝3%),在野吃瓜群众看热闹的90%,那么辛亥革命的起点显然是90%(不管是之前光复会和同盟会,还是两湖新军中的乱党,他们除了首领是10%的精英以外,绝大多数都是炮灰),而决定辛亥革命的结果的,是各地立宪独立的巡抚和咨议局,还有袁世凯和他的六镇亲信,如冯国璋,段祺瑞等人,这个基本上是不在朝的精英群体,所以高层内斗是导致清廷败亡的间接原因,但是在辛亥到清帝逊位这段时间,中央政府并没有陷入内斗和瘫痪中,原来支持清廷的精英反对清廷是瓦解的原因。

    至于“整个社会的意志”是从来不存在的,纳粹德国有720政变,苏联43-45年的时候默许了美国文化内容在苏联的传播(以至于后来要搞日单诺夫主义清算美国腐朽资本主义影响),朝鲜也有金家内斗杀姑父的场面。极权主义都不能有统一的社会意志,还有谁可能有?

    一般来说我们说10%精英和90%吃瓜群众,前提显然是精英还有能力召唤忽悠控制乌合之众,如果精英们失去了对吃瓜群众的掌控,那么精英们的动员力就瓦解了。精英再厉害,人总是人,不可能有500点iq,3万牛顿的力量,精英之所以能垄断斗兽场,还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关系网掌控群众(例如老师和学校控制学生,工厂管理层控制工人,官僚主管控制公务员等等),而一旦某些精英失手,他们手上的控制力消失,那他们就要从精英的舞台上掉下来,被吃瓜群众替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