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抗日本殖民者,流亡朝鮮人在1919年於上海法租界成立臨時政府(韓國籌備建國政府),進行外交和宣傳活動,包括發行獨立宣傳刊物、組織武裝部隊、維持各地僑民聯繫等等。1919年9月1日,韓國臨時政府發行10美元獨立公債券,年利率為6%,許諾韓國成功獨立,恢復原本疆土範圍,並且獲得美國承認主權地位一年後兌付。
1919年9月12日,國民委員會發行了獨立公債券,也稱為「大韓民國公債券」。委員會將美洲大陸分東西兩部,各派遣一名銷售代表,同時在夏威夷、古巴、墨西哥等地也各派出一名代表,負責向韓國僑胞們銷售,以爭取支持。獨立公債券籌集的捐款被送往上海的韓國臨時政府。
1920年臨時政府的銷售總收入為69,000美元,其中個人債券銷售額占2,940美元,愛國捐款額占44,583美元,占總收入的64.6%。另外,國民委員會從美洲地區匯來的款項也達12,354美元,占總收入的17.9%。愛國捐款制度雖然被廢除,但在1920年之前,愛國捐款仍占大部分,而公債券銷售額則相對較少。李承晚堅持要直接控制美洲地區的所有財政,並要求由他本人負責發行公債券。
結果,臨時政府不得不召開國務會議,決定將美洲地區的財政事務委託給國民委員會,而不是李承晚。國民委員會決定從1920年6月開始,所有北美債券銷售款直接匯至臨時政府,總額為16,452美元,占1919年8月以來兩年間國民委員會總支出的18%。
韓國成功建國後,這些愛國公債券原本應該以公債券形式償還,但由於分裂和戰爭的影響,未能如期實現,直到1984年6月28日,獨立公債券特別償還法才得以制定,開始按債券面值加上一定的利息償還。
===============================================================
一百年前的朝鮮人發行革命獨立債券時,已經建立了完整的委員會機制,並且給予清晰的兌付承諾,禁止組織內以個人名義控制捐款。即使朝鮮半島仍未統一,韓國政府依然通過修例支付了債券。
而最近李老師和方臉發行的虛擬幣,既沒任何目標承諾、也沒實物票據支持、沒任何監督機制,銷售得益完全由李老師、方臉和徐某人支配,這樣制度性的缺陷令人無法接受。沒理由一百年前的朝鮮人能想到極力避免的制度缺陷,這些看似學識淵博、打著反共旗號的推特名嘴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