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物

如果葉永鋕晚出生二十年

賞花杏仁露  ·  2020年4月16日 What does your revolution look like?

轉自FB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3311729425513119&id=100000282831092&set=a.3129378233748240&source=57&refid=13&__tn__=%2B%3E

如果葉永鋕晚出生二十年。

為了一個戴粉紅色口罩被同學笑的小男生,「衛福部五月天」於昨日記者會一開場全部戴上粉紅色口罩,由阿中部長向小朋友喊話:「我們那個年代最流行的就是粉紅色。」記者會結束後,包括衛福部、華視新聞、非常木蘭、台灣啤酒等各粉專小編紛紛將大頭貼換成粉紅色,有的還加上《顏色沒有性別》的文字說明。我不禁悲傷地想起:「如果葉永鋕可以晚出生二十年,這個世界是不是就會少一個哭泣的母親?」

年僅14歲的國中生葉永鋕,因陰柔的性別氣質遭同學霸凌,甚至如廁時,同學還會脫褲「檢查」他是不是男生,導致他不敢在下課時間上廁所。2000/4/20早上11:42,葉永鋕在下課前提早去洗手間,後來被發現倒臥血泊中,送醫不治。

葉媽媽心痛地説:「永誌過世之後我才知道,原來他連上厠所的權利都沒有。」https://bit.ly/3aeBJ17

19年後,蔡依林向葉永鋕致敬的歌曲《玫瑰少年》,奪下2019年第30屆金曲獎的年度歌曲。這首歌從提名到獲獎的前後,台灣校園又發生兩起社會矚目的性平案件:劉姓國三男學生不堪長期被同學嘲諷是同性戀,跳樓重傷;大學男生L同學遭人闖入寢室嗆聲「你像個娘娘腔一樣活著」,兩起案件經性平調查,均認定為性霸凌。

根據教育部統計,校園性侵害、性騷擾受害者大多為女學生,校園性霸凌則相反,受害者大多為男學生。葉永鋕過世19年,他的遭遇被寫成歌、編入教材、成為修訂《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關鍵引信,但玫瑰少年們因「娘娘腔」遭霸凌的痛苦,卻不曾消失。(資料來源:報導者「玫瑰少年的痛不曾遠離:世新宿舍性霸凌事件,後來呢?」 https://bit.ly/2wBfbdh

《衛福部防疫記者會》身為台灣收視率第一名的帶狀節目,阿中部長領銜示範《顏色沒有性別》,引起全台灣粉專小編紛紛將大頭貼換成粉紅色,希望這個開始,可以讓更多人關注性平教育,撫慰隱身在台灣各個角落的玫瑰少年們,撫慰葉媽媽的思念。

不要再有下一個葉永鋕。

Fin

關鍵評論網、故事亦都把大頭貼(profile picture) 換成粉色,很暖心。台灣衛福部(相當於中國的衛生部)不僅只是為一個男孩而開記者會,更是為了全台灣的男生開的阿。

菜单
  1.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先赞一个。“娘娘腔”的男生真的很容易被霸凌,不过是因为“不一样”而已。其实像传统定位中的女生那样温柔爱美的男生,也挺好。我觉得“娘娘腔”男生应该回喊一句:我温柔细腻我自豪。

    我有的时候会想一个问题,如果孩子被霸凌,应该让她怎么应对?家长又应该做什么?更进一步,怎么帮助被霸凌的同龄人?感觉培养孩子的自信、勇敢很重要,社交技巧也很重要,然后再去学个跆拳道什么的……家长要把法律规定层面上的问题搞清楚,便于与校方和其他家长交涉……唉,这种问题很头疼的!

  2. 賞花杏仁露   What does your revolution look like?

    @爱狗却养猫 #1 刻板印象始終難以根除,台灣這一步,是向多元和平等的一大進步。(同樣都姓陳,職位亦差不多,香港的陳肇始對於香港毫無貢獻,只會幫著共產黨迫害醫護人員)

    一般來說,被霸凌的孩子首先應向父母師長尋求幫助,不過這兩個也常是罷凌發生的原因。師長的漠視助長霸凌,本身就有問題的父母亦會是霸凌的藉口。當尋求父母師長幫助無果後,恐怕只能求助於NGO。理性的家長自然要和校方進行溝通的,溝通無果自然只有轉學啦。幫助同學這點,我認為恐怕只能先私下和被霸凌者溝通,因為公開反對的人通常會成為下一個被霸凌的目標。霸凌的一方常常是暴力份子的集合,個人是無法與之抗衡的,所以還是要聯絡成年人尋求幫助。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容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他們一般較為內向,也對父母沒有信任感,被霸凌也不會向外界傾訴,我想,家庭因素還是很重要的 。

  3. 爱狗却养猫 饭丝
    爱狗却养猫  

    @賞花杏仁露 #2 说得很对。如果说某些陈旧的法规是制度层面多元平等的障碍,那刻板印象就是个人层面多元平等的障碍。

    在应对霸凌时,如果老师、家长的防线都靠不住,那真的只好靠公益组织了。如果有NGO帮忙交涉,有心理咨询方面的支持,想必会避免很多悲剧。。。至于施行霸凌的人,有些是暴力分子,有些是从众。霸凌也不止是暴力攻击,还有语言和非暴力行为上的。说到底,好多霸凌行为是为了建立一个“我比你优越”的权力感。就算幼儿园的孩子,有的已经会用“我生日派对谁都请就是不请你”等手段下意识地操纵同学了。

    内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确实容易成为霸凌的对象,而且受其影响更深。我觉得从“帮助”角度上来讲,首先是不要从众参与霸凌(包括站在边上看笑话这种事),其次是尽量用文明手段劝说沟通吧。不过能这样做的孩子,本身的自信度和成熟度要超过同龄人才行。

  4. 賞花杏仁露   What does your revolution look like?

    @爱狗却养猫 #3 根據Dan Olweus的說法,肢體霸凌之外還有語言霸凌,生日派對請誰這種關係霸凌,網路霸凌,性霸凌和反擊霸凌。其實霸凌類型很多,比如依傷害性、時間長短,規律不規律的等等。

    嚴格來說,霸凌的受害者其實不止被霸凌者,施加霸凌,旁觀霸凌的人也是其中一份子。E.Eron研究發現霸凌者在日後的人生中犯罪率較高,對政府設施(法院,心理機構)依賴度更高。在不同時空中有人會兼具兩種身份:霸凌與被霸凌,這種情況就更加複雜。旁觀霸凌的人,價值觀亦會出現偏差,在日後的人生中亦會產生影響。

    (應變策略應當還有求助同儕及司法,我漏了)

    你講的權力不對等的確是判斷霸凌的一個因素。Olweus認為霸凌者通常具有強烈的支配他人的需求。

    正視霸凌,需要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個人因素互相作用。這次衛福部開會其實就是普及性平教育(社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