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时政

对于乡村生活的描述……

现在是后工业时代。如果你有钱,你会在美国的乡村买第二套房子。在疫情之下,这个倾向被加强了一点点。这个房子会被叫做The Second Home,这种房子已经形成了一套“生态链”(还是产业链?)。它们的特点就是又大,环境又特别好,适合度假。它们的缺点是不在城市内,所以不能享受城市的资源。按照我Google搜出来的结果,这些有钱人为了更好地享受自己的第二家园,会选择远程办公,这甚至成为了一种趋势。举例:Simon Sarris。果然是有钱人的世界我们想不到,一般人可能还只会想着怎样子巴拉巴拉进大厂……

有一个新闻网站叫做财富。去搜财富的The Second Home/第二家园(我忘了我搜什么关键词了),你很有可能会搜出我搜出的文章——底下的评论。我觉得那个网站似乎新闻评论质量蛮高的,因为那个评论,对于这个现象是这样子评价的:你在美国,城乡资源的分配,并不会像国内一样严重。国内城市富集了太多的资源。所以,美国这一套行得通,国内行得通的难度会更大。

现在把目光聚焦国内。某个知名大人物,搞出了当下大力推动的政策,希望能够把目光集中在乡村上。于是,有一个关键词叫做生态村。还有一个关键词叫做荒野学校,这在美国的例子类似于深泉,区别在于那学校只收SAT顶尖生。

我愿意用“兴趣班”去称呼它们,因为需要钱。一个例子是三生谷生态学院。首先它会教你博雅教育。其次它学费1w5一期。小镇青年想着怎么上清华,北上广的迷弟迷妹,不仅舍不得自己的香奈儿包包,而且不知道在哪里会听说到傅国涌的国学班,或者哪里来的古希腊语班。它们需要你的兴趣,而且也需要你的钱。我认为这样子一个需要那么多钱的也不是常规教育的学院肯定也是一个这样子的兴趣班。

除了这个例子,还有形形色色的做义工。其实众所周知的706也是一个例子。我给出以上的这些背景,是为了支撑我一个感官上的判断: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组织里去生活、学习,这样子的一种趋势似乎会在未来继续壮大。但之前那个新闻里的评论,又让我产生了怀疑。请问有人对这样子的一系列现象,有没有什么观察和看法?


P.S. 我很好奇从706出发一个人究竟能认识到多少东西

菜单
  1. yingzhen251  

    如果党国土地是私有的话,我倒乐得在东部乡下盖个两层小楼。

  2. 邹韬奋 外逃贪官CA
    邹韬奋   虽然韬光养晦,亦当奋起而争(拜登永不为奴:h.2047.one)

    穷如俄罗斯还有dacha呢,不要小看城里人的度假能力

  3. Truth  

    它们的缺点是不在城市内,所以不能享受城市的资源

    發達國家城鄉基建都很完善 (當然老舊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