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审查流程:

新浪审查流程: 刘力鹏爆料
前新浪微博内容审核员专访:中共如何打造网络“真理部”
https://www.voachinese.com/a/internet-censorship-20200812/5540475.html
此时,新浪微博的内容审核员一共有120名,一共分为4组,大约23人一组,分为两班倒,白日班工作大约11小时多,晚间班工作时间大约为13小时多。为了保证24小时都有审核人员在审核微博内容,两个组的交接班必须严丝合缝,甚至有一点点重叠,因此是24小时全方位审核,不能有空缺时间和纰漏。刘力朋强调,交班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出现空档。
交接班结束,散会,每一个人回到自己的工位,打开电脑,打开后台,每一个电脑都是一模一样的,多年后,刘力朋回忆那会上班的情景,依然感到有些恐怖:“每一个人都在一个格子间,屋里没有别的声音,只听到滚轮刷刷刷往下翻页,时不时会停几秒,然后就是鼠标哒哒哒的点击声,这是在删除内容。如今回想有些可怕。”
打开后台,系统已经进行用“敏感词库”进行了第一遍机审。他说:“有一些高危的敏感词,如果踩中了会直接进到删除的状态,然后人工审核;低危的敏感词,踩中后是一个默认通过的状态,有先审后放和先放后审两种策略。”他说,一些高危敏感词是绝对要删除的,比如六四和法轮功,然后每天都有一些新闻事件如何处理,每个班次,他们都会留下一篇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将如何审核微博写得非常清楚。
刘力朋给美国之音提供了他在新浪微博做内容审查员的工作日志,日志按时间清楚地记录了他们每天是如何处理每一条新闻事件和图片的。
刘力朋说:“文字审查比较快,在后台输入关键词,把一些有害信息删除,然后就是删,私,止,隐,通,几种操作之一。还有很多新闻机构需要微博单审,也就是过滤评论区的展示内容,来让5毛或爱国主义者的表演能够显现。”
听到这样的问题,刘力朋笑了,他说:“审查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如果有标准,那不就可以反审查吗?老百姓就不用自我审查了,像YouTube那样有一个社区公约,明确规定什么不能发,就不用自我审查了。中国审查标准是不透明的,是黑箱,就像搏击俱乐部,第一条规则就是你不可以谈论搏击俱乐部,中国的审查也是这样的,你不可以谈论中国的审查,来防止知道这个规则。但私企内部会有自己的一套执行标准,这一套东西,严禁和外界沟通。”
刘力朋说,打开后台,首先是系统根据敏感词进行了一遍机审。现在平台上的敏感词库有的多达几十万,少的至少有五千个。
艾未未采访五毛: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E8%89%BE%E6%9C%AA%E6%9C%AA%E9%87%87%E8%AE%BF%E9%97%AE%E4%BA%94%E6%AF%9B
艾未未:介绍下你的具体的工作流程。
五毛: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其实工作流程很简单,但是具体做起来就很麻烦了,或者可能根据某个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工作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我先大概说一下,具体的我举个例子讲一下,你应该就明白了。
我们主要是由某个人或者某小组负责一个较大的网站,我主要是在我们当地的BBS和新闻网上,也经常会去腾讯新闻版块。具体流程就是先“接到任务——然后开始寻找主题——之后开始发帖引导舆论”这三个主要步骤吧。然后具体给您讲解一下每个步骤都是干什么的。
首先接收任务,主要就是每天要保证打开邮箱,经常查看一下邮件,或者我们有一个QQ群,但是一般我们在群上不讨论这些内容的。只是说有工作了,提醒大家查看一下邮件什么的。一般在一件事情出来后,甚至新闻出来之前我们都会收到一封邮件,然后告诉我们什么事件,什么新闻,然后告诉你什么方向。就是要告诉你一个大概的思想方向,去把网友的思想引导到这个方向上,或者是去模糊一下网友的焦点,还是去煽动一下网友的热情等等。
大概都会告诉你一二。明白这些指示后,就要开始寻找主题了,找到网站相关的文章或新闻后,就可以根据上头定的总体方向,开始自己写文章、发帖或回复评论等,这需要很大的技巧,你必须隐藏好自己的身份,并且不能写的很官方,要写很多不同风格的文章,有时候甚至自己跟自己对话,吵架,争辩等。总之就是造成一些假象,然后把网民的舆论都引导过来。这里面的学问其实很深。
在一个论坛里其实有3种人是你要扮演的,一个是领导者,一个是追随者,一个是旁观者,也就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呵呵。先说领导者,也是比较权威的发言者,一般都是在争辩之后领导者出现,开始拿出强有力的证据进行发言,以这种身份所说的话比较具有权威性,一般民众对这类身份人的可信度很大。
而第二个:追随者,里面又分成两种人,是对立的两种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要不停的在论坛里面争辩,争吵,甚至对骂,然后这样可以起到吸引旁观者目光的作用,然后在争吵的最后,领导者出现,抛出一些强有力的证据,然后把公众的舆论都引到这个第三方的身上,然后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第三种:旁观者,其实他们大部分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客户”,也就是不明真相的网民,我们主要就是通过前两种身份的扮演来达到影响第三方的目的,可以说我们是属于导演一样,通过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然后去影响观众。所以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挺人格分裂的。
艾未未:你何时会接到谁的工作指令或要求?
五毛:基本上在每天上午9点钟左右会收到邮件,大概就是告诉你今天主要评论的新闻有哪些,有时候也会告诉你主要评论的网站,但大部分是网站不限,你自己去找相关新闻。然后评论。
艾未未:你们做这个具体的工作,能看到这方面相关文件吗?还是只有信件?
五毛:没有任何文件。他只是一封邮件过来,一个指令,一个大概意图,比如说,这两天,油价要涨了,或者有什么新闻、传言要出来了,在没有明确新闻出来以前,要把这个消息,尽量把这个引到别的地方,尽量压下去,大概就这个意思。
艾未未:能否列举你的收到的“任务”邮件内容?
五毛:我再三的考虑,认为还是不要接触这类邮件和我所评论的链接地址或者内容这块。因为这样做很容易就查到我是谁,很容易就知道是谁把这些消息说去的。我只能举几个例子:比如前两天盐事件,我所接到的邮件内容主要意思就是告诉大众:“不传谣,不信谣。”或是:“影响民众关于对XXX事件的认知,倡导XXXX的正确舆论方向。” 关于辟谣方面的,如:加强对XX事件的解释与澄清,避免不实或非法言论的出现。比如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如:针对近期关于XX事件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重点将网民思想引导至XXXX的正确方向
后语
个人感觉审查系统是越来越先进了。 以前大家以为把一个图片划点线容易规避审查系统,其实好像现在越是这种情况,系统可能越是认定为危险情况,然后让人工审核。在人工审核时,为了避免单个人出现误差,可能采取双重审核,把一份内容发送给两个人同时审查,看结果是否相同,否则再进一步做人工审查。
这样的审查系统相比以前的简单敏感词库或者人工审核更为“严谨”,却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必须有一批人进行审查工作。 毕竟没有审查就没法生存,但这种审查除了能帮助中共维稳外,还能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恰恰相反,只会浪费社会资源以及扼杀创造力。 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还能说些什么,说多了帐号就消失,什么都不说那有帐号的意义何在?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it’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To die: to sleep;
No more; and by a sleep to say we end
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flesh is heir to, 'ti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d. To die, to sleep:
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 ay, there's the rub;
For in that sleep of death what dreams may come
When we have shuffled off this mortal coil,
Must give us pause: there's the respect
That makes calamity of so long life;
For who would bea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The oppressor's wrong, the proud man's contumely,
The pangs of despised love, the law's delay,
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spurns
That patient merit of the unworthy takes,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 who would fardels bear,
To grunt and sweat under a weary life,
But that the d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
The undiscover'd country from whose bourn
No traveller returns, puzzles the will
And makes us rather bear those ills we have
Than fly to others that we know not of?
Thus conscience does make cowards of us all;
And thus the native hue of resolution
Is sicklied o'er with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And enterprises of great pitch and moment
With this regard their currents turn awry,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Soft you now!
The fair Ophelia! Nymph, in thy orisons
Be all my sins remember'd".
其翻译(朱生豪译本)為: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
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
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
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
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
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
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人們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
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
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
倘不是因为害怕不可知的死後,害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國,
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寧愿忍受目前的折磨,
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
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
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
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
——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