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水
@三尺水
L’état,c’est moi.
关注的小组(3)
动态 帖子 1 评论 6 短评 2 收到的赞 15 送出的赞 3
  1. 三尺水 吟游诗人
    三尺水   在小组 文艺部 回答问题

    怎样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话语?

    其实晦涩并非问题,平实也并非优势。

    "It all depends"

    写文章的意义在什么,在于准确地传达你的意思。 事实上所谓文笔,不过是文章的载体罢了,就如同交通工具一样,其服务于“传达递送”这一要义。关键是如何按照你的要求而选择正确的传达方式。

    而这需要你更深入地理解你所要表达的含义,如果你真正理清了你需要表达什么,你自然就懂得如何平实地表达,或如何精密而又无繁饰地准确表意。如果你真正深入地了解了其核心含义, 一切表达手法的变幻不过是视角的切换而已。

    譬如你的签名“自由不是用来拥有的,而是用来行使的。” 这句话固然尤其严谨且深刻的意思,但你自然也可以换一个视角,从不同角度来重新对你的语言进行组织,从而达到你所需的目的。

    强调行使:“是行使而非收藏,予自由以生命。”

    强调自由:“无自由不行使。”

    强调人的行使:“把自由拿在手里!”

    强调拥有的无意义:“尘封的自由必然生锈!”

    ……诸如此类……(谨个人浅见)

  2. 三尺水 吟游诗人
    三尺水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对若干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评价

    主义主义,满口主义。这番话去了主义还剩什么?

    你在文章里一直强调自己的思想如何严谨,自己的立场如何中立,自己如何按照“理”来思考,抛开那些名词大话,背后只不过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你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力,拿你个人的认识来衡量别人。

    但女性本身有没有问题,有没有缺点,当然有,但你说的缺点,究竟是女性的缺点,还是“她们”的问题?

    只不过你所批判的这些人是女性而已,但女性,可不只是你所见所批判的这些人。

    充其量,你的这番话的对象只不过是被赋予女性名字而已,这些人的事例和女性并无本质联系。甚至换个主语,但凡是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的关系表现,你的这些话十有七八都可以套用。

    总结一下: 你不是因为女性本身生发议论, 你是因为要生发议论所以选用女性。

  3. 三尺水 吟游诗人
    三尺水   在小组 文艺部 回答问题

    中国电影完蛋了么?

    中国电影的最大问题,就是电影拍摄的非电影性。

    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电影了,因为中国国产的电影在我的意识里已经和电影无关了。

    电影是一种艺术品,强调视听技术表达的协调,强调节奏的有序与整体情节的连贯与完整。

    而现在的电影呢,情节拖沓,剧情幼稚,分镜设计与场景布置更是稀碎,表现力甚至不如某些mmd。

    那荧幕上播放着的不再是电影,只不过是短时间的电视剧罢了,在这种社会意识下,中国很难再出现真正的电影了。

  4. 三尺水 吟游诗人
    三尺水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令人感叹

    屁股决定脑袋是一个貌似正确的结果谬论。

    实际上是一种用结果当做根本原因的完全逻辑错误,就相当于说一个人吃饼吃饱,那他吃饱必然因为吃饼一样。如果一个人坚定的相信这个认识,我建议你就不要和他再进行探讨。

    事实上他们不是因为认为这个是对的才这么做,而是单纯觉得这个能支持他们的论点因此觉得这玩意对。 反驳也很简单:

    “别人拿双眼看人,阁下拿屁眼看人,对么?”

  5. 三尺水 吟游诗人
    三尺水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和我一起,凝视中国的未来吧。——什么是主体思想?怎样建设主体思想?

    所有马克思主义者和奉行这个主义的各种变种的人,实际上都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者。

    “他们自以为是最唯物的,也因此成了最唯心的。”

    他们把一切旧有的理论与客观现实的社会现象,看做是资本主义或是封建主义,或是一切非共产主义的架构形成的虚拟呈现,而天真地以他们那简单甚至幼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释世界。

    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其实就是一套完全无法证实的荒谬逻辑,抛开『资本论』里对于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原理那种四则运算式证明手法,其对于具体经济现象的解释也总是玄而又玄,譬如什么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矛盾的结果。

    你如何去证明?你无法证明,但也更难证伪,你如何证明一个完全虚构的逻辑关系是错误的?

    这种模棱两可的玄虚话术撑起了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哲学的间架结构。

    真理只有一个。

    如果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那么如何再此基础上会延伸出这么多彼此互相冲突的思想呢? 更滑稽的是,他们都认为自己才是马克思主义正统的衣钵传人。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即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科理论,专业笑话。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信奉这套理论呢?这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性质上得到解释。 它是一个民科哲学,民科哲学有什么特征?半通不通的理论解释全宇宙。然而这恰恰是这群半吊子文人所需要的。对于一个没什么文化对这个社会没什么深入思考的人,他们对于知识有着天生的渴望,然而这个渴望的背后却隐含着对自己实际知识水平的自卑,因此他们不愿学习,却要装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马克思主义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学完寥寥几行字就能指点江山,岂不美哉?

    “文化水平不高的指点文学叫民科, 文盲指导文学叫马克思主义者。”

    但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这种模糊理论压根无法解释一些具体实际现象,那怎么办?在这样一个狗屁不通的理论指导下,如何真正的搞好实践呢? 那就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也就是意识。 共产党自认为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却无限夸大自己的钢铁意识。

    抛开事实不谈,然后再无限强调自我意识的作用,这就是共产党人能干出所有反常识反理性反人类的事件的根源。共产党人不但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者,更是疯狂的egomaniac。

  6. 三尺水 吟游诗人
    三尺水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咬文嚼字]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很正常的一个现象。

    人更容易接受易于自己接受的观念和言语,这种现象的发生基于个体的社会阅历,思考架构,背景知识等个人观念基础。

    这就是为什么那位学者会对此产生疑惑,因为在他的知识框架里,没有“斯”,只有“是”。事实上教材的文章里,一直以来都是“是”,没有“斯”。

    如果你去询问一个认真阅读过该文章的初中学生,他会告诉你是“是”的,因为这不但是一个指示代词,更是一个考点。 然而我们更喜欢用“斯”,不仅因为很多人再用,也因为“斯”更有古文味,而这正是我们想要传递的意味。“是”总是少点味道,虽然他是对的。 人们从来不在乎某些观念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唯一的影响因素是是否他们认为这是正确的,合理的。是否这符合他们的旧有逻辑和知识,也就是他们的common sense。

    也正是为何很多错译在中国大行其道,某些情况下,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正确译文,而是他们认为错误译文更加正确,以此类推,层层传播。 这也就是曼德拉效应的真正原因,人们总是会用自己的一套解释世界,如果世界不符合自己的这一套,那就忘掉这个世界的样子。所以说,不但现在的人说“斯”,将来的人还是会说“斯”。

    如果我们不思考,我们就会接着一代一代“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