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帖子 3 评论 17 短评 0 收到的赞 送出的赞
  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数字浪漫主义 (romanticism of numbers):机器文明的起源, 兼论时间和空间

    这些问题都很好,很抱歉隔了这么久才回答,因为都很不好回答呢!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状态,其源动力是对于精确性的不断追求

    我觉得也不是人类有一开始就意识地追求精确性,而是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发现了精确性对于人类发展的好处,比如精确的时间,精确的测量,因而从工具上追求精确性。

    人类计量时空尺度的工具,从有机物变成了无机物,从而拓展了人类可以理解的时空的范围

    从有机物到无机物,是在对精确性的要求下的技术发展过程,对于时空的理解的扩展算是一个积极的后果。

    秩序的起源在时间上是机械时钟,在空间上是经纬线

    秩序的起源,从西方来看,是宗教上的需求。有了这种需求,就有了追求技术的动力。而空间经纬线的发展,是时空概念结合之后的产物。

  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新年伊始,让我们回顾历史:传教士白晋眼里的康熙皇帝

    我看了一下这个链接,说到了李善兰,李善兰已经是清朝很后期的时候了。当时跟他合作的传教士都称赞他是中国最好的数学家,他后来到了京师同文馆去教数学。

    至于数学教育,其实数学一直是古代蒙学科目之一,私塾先生都会教孩子们用“算筹”进行基本的运算,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只是八股文不考罢了。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知识传播不光是学堂,古代老百姓的各种杂学知识很大程度上是从日用类书上获得的。这些类书在街头巷尾都有的卖,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就有日用数学知识。

    至于朝廷的高级数学学堂,在古代从隋唐到元朝都一直有,面对贵族和官员子弟招生。明朝停了一段时间,清朝康熙开始又设立了这种贵族数学课堂,西式数学知识这个时候开始慢慢推广。

  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罗新:历史学家的美德

    罗说了洋洋洒洒一大篇,就是要让历史学家批判和怀疑,可问题是,不是中国历史学家不想批判和怀疑,是谁敢啊!如果批判了不会被封杀,不会被开除,不会被嫖娼,不会去踩缝纫机,人人都会去批判的。

    所以罗批判了一半、怀疑和想象了一半,还是不敢批判到底,那你让别人怎么去批判。

  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碘会升华吗 (Does Iodine Sublime) ?

    小声回答:零度?

  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碘会升华吗 (Does Iodine Sublime) ?

    欢迎这样的课程!感觉讲得很清楚呢!

  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数字浪漫主义 (romanticism of numbers):机器文明的起源, 兼论时间和空间

    不要说“读书笔记”啦,这也不过是一家之言。欢迎质疑,共同探讨。

  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一个新的伊朗已经诞生——一个全球的伊朗

    简单的说,是的。

    哈贝马斯的重点在于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全世界都面临系统对资本主义理性化对日常生活的殖民。

  8.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一个新的伊朗已经诞生——一个全球的伊朗

    摩登时代不是针对官僚体系,而是针对资本主义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在中国政治学课本里很早就用摩登时代来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了。

    哈贝马斯的生活方式殖民是针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随着全球化渗透到世界各地,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全球化波及的地方,都被卷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其固有的官僚体系特性,更容易深陷系统对日常生活的殖民。

    传统的反殖民话语是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因此往前走一步就是去殖民,在第三世界国家寻找替代品,寻求文化的多样性。并且容易陷入文化虚无主义,因为你不能批判一个“无所谓好坏只是不同”的东西。中共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这样嘛。

    而哈贝马斯则是打破民族国家的界限,把卷入全球化的地方都算进去,从这个角度也可以消解中共的话术。

  9.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一个新的伊朗已经诞生——一个全球的伊朗

    有关【殖民日常生活】(colonize the everyday),哈贝马斯曾经提过一个概念,“生活世界的殖民” (the colonization of the life-world),这个概念的确是在一篇叫“内殖民理论”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olonialiazation)的文章中提到的,但哈贝马斯的“内殖民”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内殖民是不同的。

    一般意义上的内殖民指的是在民族国家内部,将殖民主义用于民族建构,比如重组既存的语言和风俗,进行标准化,强迫不同的民族共享同一共性,消灭文化差异。

    而哈贝马斯的内殖民则是一种非常抽象的用法。他把世界分为生活世界 (life-world) 和系统 (system) 这两个二元对立的概念。生活世界是指日常生活领域,其中的科学、艺术、道德等领域越来越专业化,与日常实践中的传统割裂开来,科学、文化和道德以其内在的专业逻辑运作,并试图使日常生活屈从于专业标准(比如设定一个很高的道德标杆),而日常生活又习惯于依赖传统,这两者之间就出现了裂痕。在传统生活形态开始瓦解的时候,政治经济领域的系统律令就长驱直入,闯入日常生活世界,对日常生活进行殖民。

    哈贝马斯所指的“生活世界殖民”,不同于欧洲于其他地方之间的殖民,或者殖民者统治被殖民者,而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问题。**资本主义让经济关系变得理性化(rationalization) **,国家让日常生活有了官僚体系的理性化(bereaucratic rationalization) 。不管是西方世界,还是第三世界,凡是与资本主义和国家有关的地方,都出现了生活世界的殖民。

    哈贝马斯这个理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反殖民并不需要从第三世界找一套替代性的方案或者进行“去殖民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讲好中国故事”就是一种普世价值替代方案),因为资本主义随着全球化已经无孔不入,全世界的生活世界都在资本主义和国家有交互关系的领域中被“理性化”给殖民了。在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其固化的官僚体系,这种殖民甚至更彻底。生活中的各种制度、规则、监控,都是日常生活殖民的体现。从这个角度,似乎可以理解“占领华尔街运动”,这是一种抗拒生活世界殖民的方式——不是反对某些人或某个阶级,哈贝马斯淡化了阶级——而是抗拒一种体系。而在中国,微信创造了自由沟通的假象,却创造出人们对它的依赖,没有了微信中国人就断绝了外界联系,寸步难行。摄像头、信用分、健康码甚至海外警务站,都是在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对人们的生活进行着殖民。 @拿铁小鹿

  10. natasha 饭姐
  11.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殖民主义(外部殖民和内部殖民),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

    这里有个问题:是不是殖民者走了,所有前殖民地都出现了极为残忍的独裁者?当然不是。也许有的国家出现了混乱,但这个混乱的源头未必要归咎于失去了殖民者的“英明”领导。

    当然,前宗主国是非常希望加深这种印象的,因为他们可以利用人权为借口再次干涉前殖民地。至少在90年代以前,很多前宗主国都打过这种算盘。直到90年代出现了反殖民话语,左派多了,人权的纯度才逐渐有所提高。

  12.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和我一起,凝视中国的未来吧。——什么是主体思想?怎样建设主体思想?

    这套思想咋那么像宗教。

    上帝就算不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和永恒的神。他派了他的儿子耶稣来世上,作为牧羊人,给我们这群迷途的羔羊指引方向。耶稣被钉死了之后他的大徒弟彼得又代表他为我们传播福音,教皇就是彼得的代言人。

    穆斯林说话了:咱们都是信同一个永恒上帝的,只不过我们还有一个先知穆罕默德,能够传达上帝的意旨。

  13.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殖民主义(外部殖民和内部殖民),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

    同意。就算中共与以汉族为主的民众之间存在矛盾,也不适合从不太适合用民族问题的角度和框架来思考。

  14.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殖民主义(外部殖民和内部殖民),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

    中共与汉族的问题不算是民族问题。实际上,比起其他民族,中共对汉族已经是非常优待甚至偏心了。

    近年来香港学者也用内部殖民理论来解释中共对香港的管治。香港的殖民背景让香港形成了独特的本土文化,香港的语言和社会习惯与大陆也有很多不同,现在大陆明显想打压香港文化的本土性并加强中国性,因此用内部殖民理论来解释也是合理的。

  15.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殖民主义(外部殖民和内部殖民),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

    您得再仔细解释一下您的意思,我没太看明白?

  16.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殖民主义(外部殖民和内部殖民),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

    内部殖民主义(internal colonialism), 上个世纪60-70年代由拉美的学者发展出来,将殖民主义用于民族建构,比如重组既存的语言和风俗,进行标准化,强迫不同的民族共享同一共性,消灭文化差异。

  17. natasha 饭姐
    natasha   在小组 文字共和国 回复文章

    殖民主义(外部殖民和内部殖民),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

    这些都是很好的问题。

    1 学界主流认为“殖民主义”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殖民主义到现在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就算是受到较多认可的定义,也因为山头众多而面临诸多批评。

    从词源上看,colony这个词的源头并不必然带有侵占和强迫性。在古罗马的colony的定义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征服者安置和管理俘虏来的“野蛮民族”的地方,二是农民离乡背井独立建立的拓殖地。在近代,美国东部居民到西部边远地区垦荒,也称自己为colonists。在生物学方面,蚂蚁的群落也称为conoly of ants。当代殖民主义研究的样本主要来自近代欧洲的殖民主义历史,比如Said和Osterhammel,因此他们对于殖民主义的理解更偏向“西方支配东方”这种思路,对于非西方世界出现的殖民现象的概括力可能就不太够。不过Osterhammel对殖民主义的定义,仍然是目前相对受到较多认可的:

    殖民主义是指土生土长的(或遭强迫引进的)多数人与从异国入侵的少数人之间的某种支配关系。殖民统治者制定并实施会影响殖民地民众生活的重大决策,以谋求利益,而拍板定案的地点通常是在远方的殖民母国。殖民者深信自己更为优越,注定有统治的权力,拒绝在文化上与殖民地人民妥协。

    2 “殖民主义”和“普世价值”是否具有必然的联系?

    普世价值这个概念来自于启蒙运动,当然避免不了充斥着欧洲价值观,并否定了认识论和价值体系的有效性。Johathen Israel是启蒙运动研究的权威,他把启蒙运动分成了激进的启蒙和温和的启蒙两种。激进启蒙的基本原则是:“民主;种族与性别平等;生活方式上的个人自由;思想、表达与出版的完全自由;消除立法程序与教育活动中的宗教权威;以及教会与政府完全分立……” 而温和启蒙则比较温吞水,主张对教会和君主制予以改造而不是推翻,科学也不必与教会对立二十对其提供补充。可以说,现在大家一般的包含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来自于激进启蒙。

    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全球扩张,欧洲普世价值一开始就和殖民主义纠缠在一起,以宣扬普世理性和道德为借口,为殖民者提供了殖民的正当性,即“白人的负担”,他们有义务将落后愚昧的人们拯救出来,带领他们走向现代。所以,在当代极权国家用从多元文化上寻找借口的时候,首先会指责普世价值与殖民主义的联系,然后从维护文化多样性以及保护“弱势”的本土文化认同的角度,反驳“完全的自由”。比如胡温主张要“和谐社会”就得大家都收敛一点,而胆子肥了的习近平就干脆说普世价值与中华传统价值不相容,干脆完全抛开。

    3 您说到要找出中共利用反殖民主义话语中“刻意忽略掉的部分,打到它的七寸”。“忽略掉的部分”和“七寸”是在哪里呢?

    修正一下,漏洞应该是有的,但说打七寸有点夸张了。

    普世价值这个概念,既然是建构出来的,也就需要拆解和解读。剥开殖民主义的历史,有人认为启蒙运动对于理性和知识的提倡上发展出了两种普世价值,一种是以大众利益为基础以民主和自由为原则的普世价值;另一种则是工具技术理性的普世价值,即理性与实用主义的结合。比如阿多诺说:““不存在把人类从野蛮引向人道主义的‘普遍历史’,只有那个从投石器发展到原子弹的历史”。而后者,不但被西方国家使用,更被中共这种极权政府借用。试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三个代表”,“发展观”,无一不是强调工具理性。

    中共自己也在不断进行普世价值的探索。众所周知王沪宁是三朝元老,中共笔杆子,从三个代表、发展观、和谐社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好中国故事,就是一连串普世价值的改造,不断用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三个代表和发展观,是中共学习西方普世价值中工具理性的部分;和谐社会是用多元文化和文化相对主义来对冲民主自由;如果说前两者还是在蹭西方普世价值的边,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说好中国故事,就是中共开始建立自己的普世价值了。前者是守,后者是攻。然而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问题就是,它一方面否认普世价值(它给普世价值挂上了西方标签),但它自己又不断地宣称中国的价值具有普世性,这里面的矛盾,应该是王沪宁同志的下一轮理论要解决的问题

    4 这个案例很有意思:“已经发生了基督徒以阻止儿童献祭为名而攻击印第安部落,造成的儿童死亡远远大于儿童献祭,即附带伤害远远大于罪行。”这完全可以(已经)成为极权社会的维稳话术,即“虽然国内确实存在侵犯人权的行为/不合理的现象,但如果外部势力介入造成战乱,其人权问题远远大于目前的问题,附带伤害远远大于罪行。”这也是维稳者的道德基础。这点您怎么看呢?

    Las Casas反对殖民主义的几个理由,现在都可以被极权用来当反对人道干预的借口。比如管辖权问题,就算中国有不公正现象,轮得着外面的人管吗?我们中共政府自己就在打击不公正,我们自己内部可以解决。附带伤害可能只有在战争的情况下用得到,但是也是一个好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