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武汉市某中学的一个14岁男孩跳楼自杀。
自杀前,他因玩扑克被请家长。
母亲到校后就要扇他耳光,男生刚开始还用手挡,在母亲说了几句话后,他放弃抵抗,然后,一记耳光狠狠打在他脸上,随之而来的,是母亲的打骂。
母亲离开后,男生静静站了一会儿,然后爬上栏杆,一跃而下,没有丝毫犹豫。
事件曝光后,很多人指责男孩:“心理承受能力也太差了”“太自私了,一点没想过父母以后怎么过。
每当类似的事情出现,很多人尤其是家长都想不明白:不就打骂几句,至于自杀吗?
我想对很多父母说,就像这个少年一样,很多青少年自杀的一大原因是——他想把命还给你。
01
自杀,是孩子最决绝的报复
201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
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在15至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
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你不是给了我命吗,我现在还给你。”
青少年为什么会自杀?知乎上的一个回答,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小孩自杀,有一部分,是报复。跳下去的一刻,他是知道会伤害父母的,但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用自己的命,来换父母痛哭流涕。”
小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因为很多父母从小就把孩子当附属品,要求孩子听话,他们常对孩子说:
“你要XXXX”“
“你不能XXX”
“你是我生的,让你XXX是应该的”
……
孩子稍不顺意,他们就理所当然地对孩子抱怨或打骂,一点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孩子也是有情绪的,受了委屈他们可以一时压在心里,积压多了,受不了的时候,就会彻底报复。
就像哪吒,受够了老爸李靖,就剔骨割肉,以最决绝的方式还命给父母,以此从根本上摆脱父母。
02
生养孩子,不过功劳是赎罪
自古至今,父母与子女之间总是矛盾不断,根源在哪里?
根源在于,父母觉得十月怀胎生了孩子,含辛茹苦地养育了孩子,这是一种“功劳”,要求孩子感恩、报答。
看上去很有道理,然而他们却忘了,孩子来到这世间,出生、成长,其实都是没有选择的。
对父母这个角色,作家刘瑜的想法发人深省:
“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
我想,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不是吗?能够放下所有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作为母亲,我感谢你给我这种自由。”
无独有偶,思想家胡适在有孩子之后,对孩子也只有抱歉,不敢市恩,因为:
“我们糊里糊涂地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
“所以我们‘教他养他’,只是我们自己减轻罪过的法子,只是我们种下祸根之后自己补过弥缝的法子。这可以说是恩典吗?”
所以,换个角度就会明白,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好,不过是在为自己“自私的行为”承担后果而已。
03
平等对待孩子,悲剧会少很多
英国《经济学人》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全球第一。
北医儿童发展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分钟就有2人自杀。
这些数字背后,是众多鲜活生命的逝去。
有人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和父母都必有一战。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是悲剧。”
这些数据和事件一再提醒我们,是时候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教育了。
如果每个父母都像刘瑜和胡适那样,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去尊重、对待,今天很多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想自杀的孩子,只有让孩子被逼无奈去自杀的教育。
希望每个人都记住这句话,以此警戒自己,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