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妈是共产国际,已经虚无了
-
操铁凝的妈,丢自己的人
实操违法,虚操伤身
-
ChatGPT疯狂越狱版,黑暗人格DAN上线
目测ChatGPT有大量的trigger words,很多词会引发其自动进入防卫性模式(为了防止惹来法律和舆论争议)。
-
凭什么不能骂铁凝
铁凝就是共产党文宣体系工具人一枚。俺觉着,批评共产党 > 辱骂共产党 > 批评铁凝 > 辱骂铁凝 > 辱骂铁凝妈
操人妈作为发泄情绪的骂人话是俺国国粹,很多群众喜闻乐见。但值得注意的是,听着这话不爽的人不一定是不同意恁的观点,可能是不喜欢看人说操或者操妈。
-
有关鸦片战争的一个重要问题:19世纪以前,中国人吸不吸鸦片?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了罂粟的食用方法,如煮汤、入菜等,味道“极美”。
想起以前新闻里播报的加罂粟壳的火锅汤底。
会影响精神状态的药品都是这样,是否会成瘾与纯度和剂量有关。
-
流浪品葱被举报了
消极又活过来了?
-
如果美中开战,在美国的华人华裔怎样才能防止像太平洋战争里的日侨一样被抓进集中营?
从学习台湾口音和威妥玛拼音开始
请叫俺 P'u Hsi Chin
-
今日典人典事
哈哈哈哈哈哈
-
才发现乳透社油管频道又没了
估计又被举报了。现在网军粉红举报都是用种族歧视的理由
-
周小平复出江湖,誓要成为提案狂魔
俺是周带鱼先生的粉丝,从白领破产论,到炮打公知我的一张大字报,到梦碎美利坚,开庆丰朝舆论转向之先河,啥上帝之鹰、微博七字军和带鱼先生一比都是小学生。
可惜带鱼先生突然就倒了,据说和靠山鲁炜倒台有关,实在令俺扼腕叹息。2020年带鱼先生在微博带货卖带鱼,俺本来想亲自购买表示物质支持,但运费太贵,只好表示精神支持了。
谁料周带鱼先生三起三落,屡败屡战,今天一看成政协委员了,真是励志典范。请带鱼先生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
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实名发声需要付出多少社会性代价?
Sad but true.
-
殷剑峰:为什么中国人不消费?
有道理,中国收入问题的确缺乏有效数据。俺也是外行,多看几个视角。
-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殷剑锋:财政的钱去哪儿了?
感谢。俺也听过王剑,还是不错的。
-
如何看待央视锐评:美元100元成本17美分,美国借此收割世界?
俺搬运一个知乎问题。相对于央视的低级红,俺更感兴趣的是关于美元滥发造成全球通货膨胀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在座的经济学大佬怎么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5366187
2月20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康辉点评一份题为《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的报告时称,美国用“大约17美分的百元美钞”购买其他国家的价值100美元的商品和服务的行为,是“赤裸裸的掠夺行为”。
这篇文章在提到“美国滥用经济金融霸权”时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
美国滥用经济金融霸权,肆意“收割”全球财富损伤世界人民福祉。凭借一张成本仅约17美分的百元美钞,让其他国家实实在在地向美国提供价值相当于100美元的商品和服务。
由于太过反智被知乎网友不分兔神地群嘲:
另有观察者网网友锐平:
因为康辉的17美分100美元说法,大家都在各种批评美国在掠夺剥削全世界。
如果真如大家所说的,那全世界政府都这么糊途?拿100美元的资产去买17美分的印刷品?答案肯定是不对的。
美国建立了二战icon后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这是美国老祖宗艰苦奋斗200年后的结果,这个体系中美元纸钞是有强大的资产支撑的,是有其真实性的,不是17美分这么简单的说法。
这两年由于美国子孙不孝,没有能力持续制造财富,使财富匹配美元钞票,搞起了滥发钞票的把戏。
这种行为相当于在牛奶中加水,稀释了牛奶浓度。原来的100美元钞票的价值,变成了小于100美元(但不等于17美分)。
全世界都了解美国这一套,但整个体系在那里,你无法在这个世界中离开这个体系。在没有替代体系出现前,怎样尽可能减少这个体系的冲击是明智选择。
牛奶不可能一直稀释,总有一天,大家会不要稀释后的牛奶,到那一天,美国老祖宗的棺材板估计要压不住
-
我们应正视反贼圈整体素质低下,短期内无可能推动政治变革的事实
所以要看历史时机,多数人还是死在沙滩上了。
-
聊为什么离开了品葱
玩网,时间 = 财产
-
如何看待巴基斯坦一大学公然讨论骨科?
这是英文科的作文?还真是口味独特。
“乱伦禁忌”作为一个伦理问题不是不能讨论,但要看具体的讨论环境。如果是性伦理学课程的作文俺觉得可以接受。
-
今日典人典事
靠,藏得不错
-
编程随想之随想
俺的意思是,至少也应该用某种形式出来说一声,别人信不信再说。验证的话,说不定可以和与他交换过邮件的读者对上口径呢。
总之俺不乐观,凶多吉少(坐牢或者去世)。
-
编程随想之随想
编程随想匿名网盘邮箱推特什么的用的都是同一个私钥?还是说有一个总私钥控制其他平台的密码?
-
最近脱口秀演员频频因言被封,继池子之后,今天孟川也被封了
还有《战狼》《战狼2》
-
【突发】流浪品葱官方发布公告
DDos?你们论坛可以套cloudflare吗?
-
编程随想之随想
密钥失效的话编程随想怎么也该通过某种渠道说一声吧
-
最早的敏感词系统是谁发明的?
美国人90年代发明了商用的敏感词系统,卖给家长和雇主;00年代美国政府在学校推广,防止小孩接触色情内容。老共学到了马上用来屏蔽政治内容。
https://ncac.org/resource/a-selective-timeline-of-the-internet-and-censorship
https://tedium.co/2018/12/06/internet-content-filters-history/
-
最近脱口秀演员频频因言被封,继池子之后,今天孟川也被封了
现在国内气氛就是文革,名人要在国内恰饭就得老老实实不乱说乱动,否则马上被戈培尔带着红小兵打倒。
-
最近脱口秀演员频频因言被封,继池子之后,今天孟川也被封了
在文革的时候高唱“毛泽东反动派”,可不要被打倒嘛。
池子和黄西去美国演出,据说演讲尺度很大
不是他尺度大,是纳粹国现今的尺度已经除了伟光正啥都容不下了
real友说得好:“墙内不少人都在传什么尺度过大,他敢说观众不敢听,台下观众吓得要么提前退场要么捂住耳朵之类的,闹了半天就这啊,我还以他为化身克苏鲁古神了”
-
你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市政府应该升外国国旗吗?
国旗是一个政权的象征,不是某种文化的象征。
俺从来没那么同意过您老的话
-
你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市政府应该升外国国旗吗?
看了,什么飞碟商会
升党国旗帜代表华裔,还是算了吧,恶心
-
洗脑的历史——祸害三千年的极端思想控制术,有看过的7友吗?
俺刚查了查,说是中世纪也有浴盆和澡堂。
打破俺刻板印象(什么一辈子几乎不洗澡全靠嗯喷香水啥的)。
-
你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市政府应该升外国国旗吗?
有什么政府机关是经常悬挂外国国旗的吗?
-
我们应正视反贼圈整体素质低下,短期内无可能推动政治变革的事实
俺比较吃惊的是中国数字时代好像一直没受到版权问题的困扰。理论上飞碟可以去告他们无授权大规模搬运啥的。
破就破呗,那啥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
洗脑的历史——祸害三千年的极端思想控制术,有看过的7友吗?
欧洲中世纪和古罗马的时期的科技水平相比如何?俺看到的零碎信息都是说欧洲在中世纪科技长期停滞,伊斯兰世界科技更发达,这种说法准确吗?
-
我们应正视反贼圈整体素质低下,短期内无可能推动政治变革的事实
品葱的管理曾到红迪的某sub争取过友链
这事俺知道
被管理拒绝后,sub在短时间内接受到大量举报,举报的目的是为了让红迪超管把sub封禁了。
这事俺真不知道。举报这种事不排除品葱,也不能排除仇人或者老共。俺听说红迪好几个中文sub都是被一个炒作魔怔人举报没的。
极端分子是否会对政治变革产生影响还真说不好,他们更倾向于冒险,很多政治变动都是极端分子发起推动的,只不过未必能成功。所谓“一场政治运动,当然要靠极端派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
我们应正视反贼圈整体素质低下,短期内无可能推动政治变革的事实
俺好奇民运老人有多少还是专业搞民运的,如果有的话他们整天在搞啥。俺听人讲八卦,不少八九出去的人在欧美定居以后另谋高就去了,就算业余搞民运的也不那么多。
其实新生代年轻人有,不过他们的思路和老一代不一样。老一代经常想着建党建国,年轻一代喜欢搞社运组织。还有一些人搞网站,比如中国数字时代就是中国年轻人在留学期间搞的。
-
洗脑的历史——祸害三千年的极端思想控制术,有看过的7友吗?
这些都是可能的。中世纪相对古罗马时期在科学上整体倒退,书籍和知识传承多保存在修道院里。
-
殷剑峰:为什么中国人不消费?
比如哪里?俺尽量解释下。
-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殷剑锋:财政的钱去哪儿了?
俺开头就有TLDR版本,一段话概括。
不过有可能那个也专业名词太多。有什么建议吗?
-
殷剑峰:为什么中国人不消费?
殷剑锋,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他还写了财政的钱去哪儿了?。转了那篇顺便把这篇也转了。
俺看了几篇殷分析经济金融的文章,其分析问题逻辑非常犀利,有酣畅淋漓之感。各位有空也不妨一看。
TLDR: 中国居民消费率占GDP比重(3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原因就是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太低,连带消费倾向也低,换句话说就是居民没钱。而没钱的主要原因,不是资本劳动的报酬分配,不是收入不平等,而是政府收入比重高(20%)。要提高居民收入就要增加私人资本比重、增加金融资产比重、增加转移收入,否则再说拉动消费也没用。
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消费,投资只是手段。投资减少了今天的消费,是为了增加明日的消费。消费不仅是目的,而且,消费也决定了投资是否有回报。如果一个经济体的投资越来越多,消费越来越少,那么,投资的回报率也会越来越低。最终,没有消费支撑的投资也将难以为继。
然而,观察2012至2021年间主要国家的GDP需求结构,中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GDP)只有38%,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投资率(资本形成/GDP)则高了19个百分点。与发展阶段相同的中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居民消费率低了9个百分点,投资率则高了11个百分点。与高收入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中国消费低、投资高的特点更为显著。
01 决定居民消费率的两大因素
对GDP需求结构的跨国比较似乎表明,中国的消费占比处于较低水平。真的是中国人过于“吝啬”吗?我们可以将居民消费率进行一个分解:
居民消费率 =居民消费/GDP =(居民消费/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GDP) = 居民消费倾向 × 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所以,居民消费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消费倾向,这等于每一元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其二,国民收入中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在主要国家中,中美两国的总需求结构正好相反,中国是投资高、消费低,美国是消费高、投资低。比较中美两国居民收入占比和居民消费倾向就可以发现问题所在。**在2001到2020的二十年间,中国居民收入占比平均只有61%,而美国是76%;中国居民消费倾向是63%,而美国是92%**。
简单推算即可知道,在消费倾向既定的情况下,只要中国居民收入占比提高到美国的水平,居民消费率就将达到48%,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相当;或者,在居民收入占比既定的情况下,中国居民消费倾向提高到美国的水平,居民消费率就将达到56%,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
那么,在居民收入占比过低和消费倾向过低两个因素中,哪一个对消费的影响更大呢?是前者。因为消费倾向依赖于收入,收入高,收入稳定,消费倾向自然也就高。而且,观察新冠疫情前的数据可以发现,自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峰以后,居民消费倾向就在不断上升,相应的,居民储蓄倾向(储蓄/可支配收入)不断下降。
人达峰之后消费倾向的上升和储蓄倾向的下降符合生命周期理论:在人达峰前的人口红利阶段,获得收入、进而储蓄的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因而居民部门总体的消费倾向下降、储蓄倾向上升;在人达峰之后,退休的老年人口开始消费此前的储蓄,这必然导致消费倾向上升、储蓄倾向下降。然而,从人达峰之后的2012年算起,中国居民收入占比基本没有变化,2019年的数据甚至还低于2012年。
所以,居民不消费不是因为“吝啬”,实在是囊中羞涩,“没钱”啊。可是,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位居主要经济体首位,人均GDP离高收入国家水平仅一步之遥,那么,“钱”去哪儿了呢?这就涉及到收入分配的问题。
02 三种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是经济学中永恒的话题之一。一些人以为,与做大蛋糕相比,分蛋糕似乎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际上,分蛋糕也挺复杂。这里有三种分法:第一,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之间、特别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收入分配;第二,国民收入在居民部门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分配;第三,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政府等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分配。三种分法中,最难的是国民收入的部门分配。
就第一种分配而言,在《资本论》中,通篇描述的都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分配关系。由于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收入过低的工人阶级缺乏消费的能力,从而反过来又导致资本的过剩。一些人据此也以为,中国居民收入占比过低的原因就在于劳动报酬占比过低,因而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就成了自然的政策选项。然而,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确实,在过去二十年中,随着资本对劳动力的取代,在许多国家中,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都在不断下降。但是,横向比较看,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并不低。以2010至2019年部分国家数据为例,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为57%。这一数值虽然比英、美、法、德四国要低,但高于其余11个国家。在中日韩三大东亚经济体和金砖国家中,中国劳动报酬占比都是最高。所以,劳动报酬占比不是居民“没钱”的原因,而且,这也解释不了居民消费率过低的问题。例如,巴西劳动报酬占比比中国略低,墨西哥劳动报酬占比则低至37%,但两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都高达64%左右。
与第一种收入分配直接相关的是第二种收入分配,即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问题。资本剥削劳动的结果就是,在居民部门内部,形成了占有大部分收入和财富的少数富人和饥寒交迫的大多数穷人。富人,哪怕骄奢淫逸,也消费不完占有的财富;穷人,哪怕消费倾向再高,也无钱消费。于是,在每个人的消费倾向一定的情况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必然导致总体的消费能力下降。然而,这种观点也值得商榷。
基尼系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该系数越高,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均等。比较部分国家的基尼系数,在15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五。这表明,在这种意义的收入分配问题上,中国确实有改善的空间。但是,无论是基尼系数比中国低的国家,如英国、印度、日本等,还是基尼系数比中国高的美国、墨西哥、巴西和南非,居民消费率都远高于中国的水平。而且,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基尼系数高于中国的美国,其居民收入占比也高于中国。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既解释不了居民收入占比过低的问题,也与居民消费率的高低无关。
第三种收入分配问题就是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政府等三大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分配的结果一目了然:居民收入占比较低,一定是其他部门收入占比较高的缘故。比较2012至2020年中美两国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国政府和企业部门的收入占比分别是20%和19%,而美国政府和企业部门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和16%。
所以,中国居民“没钱”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国民收入的部门分配中,政府部门占有了过高比重的收入。
03 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两个途径
那么,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呢?进一步观察中美居民收入的结构,可以发现问题的答案。中美关于居民收入的统计有所差异,但大体可以归于三项:
居民可支配收入=劳动报酬+财产收入+经常转移
其中,劳动报酬主要是工资收入,在中国,这一项还包括与工资收入相差不多的增加值(可以理解为小微企业、个体户的经营收入);财产收入包括利息、红利、租金等,财产收入和劳动报酬一起构成了初次分配的收入;经常转移是政府通过再分配给予居民的收入,这等于居民从政府那里获得的社会福利补助、再扣除缴纳的收入税和社保缴款之后的净额。
比较中美居民的三项收入,中国居民的财产收入只占4%,经常转移收入几乎可以忽略。相反,在美国居民的收入中,财产收入占到22%,经常转移也达到9%。所以,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两个途径就是增加居民的财产收入和经常转移收入——这两个途径都与政府部门收入占比过高有关。
要增加居民的财产收入,首先是要让居民部门拥有财产。如果不拥有财产,怎么能够获得财产收入呢?作为加入生产函数、推动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资本是整个经济中财产收入的最终来源,所以,资本的所有权属性决定了居民财产收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中国资本所有结构中,私人资本大幅上升,但直至2019年私人资本占比也只有64%,国有资本(即广义政府拥有的资本)占比高达36%。相比之下,在美国的资本所有结构中,2019年私人资本占到83%的份额。
在资产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财产收入的方法之二是改善居民的财产结构。观察中美居民的财产结构可以发现中国居民财产收入低的第二个症结,即实物资产占比过高,在金融资产中存款类资产占比过高,这两项均是低收益的资产。相反,美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占比很高,金融资产中权益类资产和持有的机构投资者资产(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寿险等)占比很高。算起来,在美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中,直接和通过机构投资者间接持有的权益类资产达到50%以上——这是居民财产收入较高的另外一个原因。
除了财产收入之外,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更加直接和迫切的途径是增加居民的经常转移收入。财政的职能之一就是再分配,即利用收缴的税收和非税收收入,反补给居民部门中的弱势群体。然而,观察中国经常转移的部门分布,政府部门得到的经常转移收入常年以来都远远高于居民部门。在2018和2019年,居民部门的经常转移收入甚至是负值。在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虽然政府的经常转移收入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3.8万亿,居民的经常转移收入有所上升,但也只有区区不过2千亿。
这种景象与新冠疫情期间的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在2020年和2021年两年中,美国政府财政支出较疫情前增加了共计16万亿美元,其中,支付给居民的个人福利增加了共计11万亿美元,占全部新增财政支出的69%。所以,在疫情封控后,美国居民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就是因为“有钱”啊。当然,庞大的财政福利支出也造成了高涨的CPI——但与消费萎缩、经济低迷相比,这种代价还是值得的。
关于中国财政存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已经指出,在初次分配环节中,财政通过较高的宏观税负占有了较大比重的收入,在再分配环节,又通过经常转移将部分收入转移给了自己。所以,财政职能的异化是中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过低的根本症结。这说明,当前的财政体制已经到了需要做根本调整和改革的境地了。以后我们将会分析中国财政体制的三个问题:以养人为主的“吃饭财政”、过多介入经济事务的“投资财政”、债务快速累积的“窟窿财政”。
总之,中国居民收入占比过低,乃至居民消费率过低,是因为财政金融两个方面的体制性掣肘。在三年疫情之后,随着就业的提升和消费场景的恢复,居民消费自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效力有限。在体制缺陷没有根除的情况下,尚不能对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期待太高。
注:关于中国国民收入的部门分配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早在2007年李扬教授和笔者就做过分析,许多结论迄今依然成立。参见:李扬,殷剑峰,2007:“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基于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殷剑锋:财政的钱去哪儿了?
微信原文已和谐,目前QQ上还有(https://mp.weixin.qq.com/s/h8P90Ibr89-CRWHBSdJhdQ )。
作者殷剑锋,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TLDR: 中国财政支出(主要是政府消费)是黑箱子,此文作者推算了支出比例并且和其他14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结论是,财政支出大约1/3是福利,远低于其他国家水平;1/3是投资,远高于其他国家;1/3是皇粮经费,远高于其他国家。2015年后政府债务不断上升,其中皇粮经费增加功不可没。
在上一篇“为什么中国人不消费”中,我们看到,政府部门收入占比过高是我国居民部门收入占比过低乃至居民消费率过低的主要原因。实际上,那里的统计还低估了政府部门收入。如果考虑到在统计上被计入到企业部门收入、但实际上属于政府部门收入的国有土地出让金,那么,在2012至2020年间,政府部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将上升到25%。
既然政府部门收入占比远远超过其他国家,那么,财政的“钱”都去哪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中国财政支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而这是一件颇费周章的事情,因为中国财政支出的统计与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
1、打开财政支出的黑箱
财政支出包括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两大项:
财政支出=政府消费+政府投资
其中,政府消费首先就是一个从未被打开过的黑箱。按照我国国民账户的统计规则,政府消费被界定为“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显然,从字面上去理解,并不能知道究竟何为政府消费,相关统计也从未公布过政府消费的具体内容。
根据世界银行关于财政支出的统计口径,政府消费主要是用于如下几项的财政支出:“雇员报酬”(compensation of employees)、“商品和服务支出”(goods and services expense)、 “补贴和其他转移”(subsidies and other transfers)。但是,在世界银行对各国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统计中,唯独没有中国财政支出的数据(财政收入和政府负债的数据都有)。
参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方法,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金流量表,并对照支出法GDP和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对政府消费进行了推算。为了可阅读性,这里省却了具体的技术细节,直接给出统计的结果:
政府消费 = 劳动报酬支出 + 社保福利救助支出 + 统计误差
上式中,统计误差为支出法GDP中政府消费统计与本文统计的差额,在2018至2020年三年中统计统计误差平均不到5%。
在财政支出中,政府投资相对透明。政府投资包括两块:其一,政府的资本形成,即政府直接从事的投资;其二,政府的资本转移,即政府将资金转移给企业,通过企业间接进行的投资。
于是,整个政府的支出就是:
政府支出 = 政府消费 + 政府投资 =(劳动报酬 + 社保福利救助 + 统计误差)+(资本形成 + 资本转移)
将本文统计的政府支出与财政部公布的财政支出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几乎完全相等。例如,2020年财政部公布的财政支出为24.57万亿,本文统计的政府支出为24.41万亿。所以,统计方法上应该没有问题。
观察整个财政支出的结构,在2012至2020年间,基本上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格局:劳动报酬占比34%,社保福利救助占比32%,投资(资本形成与资本转移之和)占比32%。至于统计误差,只占2%。那么,这种三分天下的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呢?以下我们将对比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财政支出结构,揭示中国财政存在的问题。
2、财政支出的跨国比较
中国当下的财政体制延续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建立的基本框架。在笔者的《金融大变革》一书中,将这种财政体制称为“增长型财政体制”,以对应于成熟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体制。
除了央地分权结构存在差异外,两种财政体制的关键区别在于财政支出。在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扮演的是“无形之手”的角色,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因而财政支出以社会福利支出为主。在增长型财政体制下,政府扮演的是“援助之手”的角色,财政支出以政府投资为主,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有为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作为。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的成熟,财政体制最终应该转向公共财政。然而,对15个发达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比较表明,这种转向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发生,甚至“援助之手”的职能也出现了异化。
从财政支出的跨国比较看,近些年中国财政体制呈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抠门财政”
跨国比较的第一个发现是,中国财政的社会福利支出占比非常低。在2012至2020年间,中国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只有32%,在15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中国的福利支出占比低于发达国家体现了不同发展阶段财政体制的差异,这尚可以理解,但是,低于发展水平相近的金砖国家、尤其是发展水平比中国差很多的印度,就实在是不好意思了。之前的报告已经指出,中国居民消费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低,后者就同居民获得的社会福利收入较少有着直接关系。
第二,“投资财政”
跨国比较的第二个发现是,中国财政支出中用于投资的比重非常高。以新冠疫情前八年的平均数据看,全部投资中,中国的政府投资占比高达36.5%,居于第二位的希腊也高达31%,日本和印度超过了20%,剩下11个国家都在20%以下。所以,中国政府投资的比重不仅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发展阶段相近、甚至发展水平不如我们的国家。之前的报告已经指出,在中国GDP的需求结构中,投资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这里我们看到,高投资率的背后是政府投资过多。
从政府投资占比的时间序列数据看,从2002年到2012年,期间虽然2009年“四万亿”短暂地提高了政府投资占比,但总体趋势是私人部门投资增速远快于政府投资增速,从而导致政府投资占比不断下降。从2012年开始,由于政府投资增速的提升,政府投资占比长期稳定在37%左右的水平。与同时期的美国相比,中国政府投资占比高出了20个百分点。
第三,“吃饭财政”
跨国比较的第三个发现是,中国财政支出中人员费用的占比奇高。从2012至2020年的平均数据看,中国财政支出中雇员报酬占比高达34%,与居于第二位的希腊相比,高出了13个百分点,是其余13个国家的2倍到5倍。这一特点显然就与有为政府的“援助之手”角色相悖了。
跨国比较的三个发现表明,中国政府支出的特征并不仅仅是发展阶段差异所致,其背后是财政职能发生了严重异化。尤其是财政支出中政府投资占比较高、人员费用占比奇高的特征,这说明,在过去多年间,政府这只“援助之手”已经干了太多本应该交给市场干的事情。
3、政府债务与财政赤字率
中国财政支出的三个特点不仅反映了财政职能的异化,也与近些年政府债务压力的不断加大有着直接的关系。财政支出的资金来源首先是政府获得的可支配收入,如果收不抵支,就得靠新增负债,即:
财政支出=政府可支配收入+新增负债
观察财政支出的资金来源中可支配收入和新增负债的比重,可以看到,在2002年到2012年间,财政支出总体的趋势是“量入为出”,政府可支配收入支撑了绝大多数的政府支出。即使是2009年“四万亿”,政府可支配收入也支撑了90%的财政支出。所以,许多人将今天中国的政府债务问题归咎于2009年“四万亿”导致的后遗症,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事实上,政府支出对债务依赖程度的显著上升是在2015年之后:2015年政府可支配收入支撑的政府支出下降到不足90%,同时,新增债务的比重不断上升,到了2020年财政支出中只有61%靠的是当年收入,剩下近30%的支出依靠债务融资。
财政收不抵支,以至于财政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不断上升,这一方面与一如既往的“投资财政”有关,但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吃饭财政”。观察2002年以来政府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劳动报酬支出的比重,在2002年至2012年间,除了2009年“四万亿”政策期间有短暂上升,总体趋势是不断下降的。2015年之后,劳动报酬支出占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到2020年已经超过了60%。近些年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没有大的提升(甚至可能是下降的),因此,财政劳动报酬支出的比重上升只能说明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这也解释了为何近些年报考公务员如此热门。
除了债务压力之外,每年财政收不抵支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实际发生的赤字率早已经超过了3%的赤字率红线。观察利用资金流量表统计的赤字率(赤字率:资金流量表)和财政部统计的赤字率(赤字率:财政部统计),可以看到,1992年以来两种赤字率的走势完全相同,只是程度有差异,尤其是在经济遭遇冲击时,前者更大。例如,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直至2003年期间,利用资金流量表统计的赤字率都超过了3%。自2015年之后,这一赤字率再次超过了3%,并且不断扩大。实际上,在2020和2021年,即使是财政部统计的赤字率也过了3%的红线。所以,坚守3%的赤字率已经无意义,也无可能。
总之,1994年分税制建立起来的财政体制框架,在今天已经到了需要做彻底改革的境地了。不仅财政的职能出现异化,而且,财权上收、事权和债务下放的央地财政关系也是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困境的溯源。
-
我们应正视反贼圈整体素质低下,短期内无可能推动政治变革的事实
中共要是如苏共一样垮台,上台的还是现在的权贵,说不定隔几年上来一个前国安部部长。
-
论 为何男生正常化日常女装如此艰难
你是说大多数想穿“女装”的男生,重点不在于“装”,而在于“女”?
-
私人网站也应该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
不可能,但不妨一试不是?
-
论 为何男生正常化日常女装如此艰难
男生现在需要的是为男生去设计的服装,为男生设计的裙子,为男生设计的比坚尼等等。主要还是没有市场,这方面需求的人太少了,没有市场,就会十分困难。
您听说过苏格兰男士裙吗
-
押沙龙:怎样评价刘仲敬和费拉民族 (2017年的文章)
中国传统史学重考据和训诂。
-
有谁知道最近武汉的医保改革是咋回事?
羊毛出在羊身上,所谓的全民医保就是企业和个人自己出钱,也别扯啥”福利“,等于专项税收,能收上来多少是多少。公费医疗才是真福利,全走财政。
-
武汉医保改革:医改最大受益人被”洗脑“"忽悠"到上街反对医改?此次医保改革的影响之我见
不满是肯定不满的,比如你举的例子里退休职工一年少了近2000元,算上起付门槛和报销比例,需要在普通门诊用三千左右才补得回来。大多数人一年普通门诊用不了3000。
这也是保险的性质,多数低风险的人一起补贴少数高风险的人。不过落实在俺国,更可能是领导看着个人账户里的闲钱太多了,手痒痒。
-
武汉医保改革:医改最大受益人被”洗脑“"忽悠"到上街反对医改?此次医保改革的影响之我见
俺拜读了那篇《忽悠》大作,不得不说,这也太小看俺国人民群众的智慧了吧。
俺国人民的群体事件,向来是怯于公义,勇于私利,如果不是利益实际受损,哪里会轻易上街。(当然这正常,没啥好指责的。)说这么多退休职工全是被”忽悠“上街的,太小看这些经历过历次运动的鸡贼老骨头们了。
人家上街,显然就是自己利益受损了嘛。本来看得见摸得着的钱,现在一下子少了一大半。要平账必须多去普通门诊看病,不算交通费,还要先花500才能开始报销,当然觉得亏了。
那些本来个人账户里就没啥钱的人,你看他上不上街。
《忽悠》称,”你在药店里看到了米面粮油等和药品完全无关的东西。然后你还在药店里看到了锅碗瓢盆和保健品等。牙膏牙刷卫生纸,凉茶果汁矿泉水等等,应有尽有,大量的药店成了超市,什么都卖,但你买的时候发票上绝对不会写米面粮油,只会给你写“蒲地蓝消炎片”等药名,对这种情况医保系统是根本无法核实的。如果你和药店老板熟,还可以支付一定费用后直接套现,连米面粮油这个步骤都给省了。“
所以说,医保个人账户对于很多退休职工来说,本质上也是额外的可支配收入,有多余的钱直接买食品日用品保健品,香。现在这些钱没了,肉痛。
《忽悠》既然在结尾来个诛心之论,诉诸动机,那俺也来一个诉诸身份。此文来自国家医保局下属公众号,作者“远方青木”是高级五毛炒作狗,曾经爆出抄袭洗稿丑闻,把限电说是下大棋赢麻了结果叼盘太难看反被央视批评。那啥,俺没证据证明青木同志背后搞事的是宣传口势力,但我可以肯定的说背后一定有坏人在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