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er 在小组 2049BBS
动态 帖子 5 评论 68 短评 0 收到的赞 送出的赞
  1. viewer   在小组 2049BBS 发表文章

    博談網 Error 522, 似乎被爆破了?

    目前看, 反共獨立建站越來越困難了, 共匪網軍的進攻能力今年大有長進. 共匪從牆內作戰, 改到牆外作戰為主了.

  2. viewer   在小组 2049BBS 发表文章

    為什麼會有新品蔥一定會被共匪幹掉這樣說法?

    僅僅是因為共匪強大? 流量大而且沒有被幹掉的反共網站也很多啊。

  3. viewer   在小组 2049BBS 发表文章

    中国,的确少一点

    張讚國 2018-11-23

    紀錄片導演傅榆在第55屆金馬獎引起統獨話語之争,癥結不在台灣,而在中國。前者可以容忍五星旗在台北招摇過市,視若無睹,不當一回事;後者卻聞台獨而色變,如喪考妣,呼天搶地。兩相比較,中國的確差一點。

    畢竟,台灣是言論自由的小國,誰都可以在任何場合放言高論,包括以上國姿態君臨台北的幾個中國演員,他們不會因得罪台灣當局而身陷囹圄。中國則是言論定於一尊的大國,這些中國演員離開台灣,回到自己的國家後,言論自由立即大打折扣,大概連不說話都不行。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人在中國,身不由己。當中國演員,還有一些在中國工作的台灣演員,於微博上争先恐後貼出或轉貼「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圖文時,我們實在不必苛責。這是中國集體思維的必然後果,更是魯迅在《阿Q正傳》中所預期的現象:中國人欺軟怕硬,盡在言語上逞强,以自凟為樂。

    集體思維,簡單說,是一言堂社會化過程的産物,毛病在於缺少創造力和想像力,大家一起唯唯諾諾。在中國集體思維的宰制下,與共産黨相左的另類觀點或視野遂都是異端邪說,不除不快。面對集體思維的高壓進逼,阿Q心態是種可悲的自我防衞機制,拿「他者」出氣,掩飾「自我」的無知、無能與無耻,又經不起推敲。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從貼出的中國地圖看,或許不假,台灣一個小點緊挨著中國龐大的海岸線。仔細想想,除了阿Q外,這句話一點都不值得當真。只要稍有常識與知識,誰都知道,地圖不等於實景,頂多是個理論。理論一旦與現實脱節,就算再說得冠冕堂皇,根本一無是處。

    出席金馬奬的中國演員拿的自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儘管他們手中的中國地圖包含台灣,那一小點其實是阿Q的投射想像和假相。事實是,中國的有效領土就是没有台灣這一塊土地,中國人想到台灣走一趟,如果没有中華民國内政部相關單位核准,顯然無法像廣東到湖南或其它省分一様,來去自如。亦即,台灣有自己的主權與自主地位,無關中國喜不喜歡。

    不管承認與否,中國和台灣往來之間,終究是國境的跨越與國家認同的歸屬。國家認同或歸屬,不僅是概念,也是操作,兩者都牽涉相當複雜的結構體系。依據Benedict Anderson(1983)在《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擴散思考》的論點,國家的想像是一種心理建構,受到地緣、歷史、社會、政治、文化與語言使用等因素的長遠影響,並非一蹴可及,更難以摧毁於旦夕。

    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不論在心理或地緣上,國家的定義與認同只及於台澎金馬,不多不少,飛越台灣海峽後,就是另一個國家的開始,西出陽關無故人。中國以一張台胞證界定進出中國土地的台灣人身份,暗示「兩岸一家親」,不過是捉襟見肘的阿Q手段,未必能改變台灣人的國家認同與心靈歸宿。

    一個簡單的驗證數據是,過去30年來,兩岸的民間互動大致頻繁,幾十萬台商還長住中國,但是自願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數可能不會太多。一個心照不宣的理由是,他們跟14億中國人民没什麽兩様,言行舉止都得看共産黨的臉色,如履薄冰。回到台灣後,他們卻是自由人,在自由民主的環境下,多少當家做主,免於恐懼。

    換句話說,*主,在台灣一點都不少,在中國,硬是缺了一點。民主,少一點,就是民王,再去除民字,便非王莫屬。所謂王者,一言以蔽之,普天之下,盡為吾土吾民。逆我者,或以暴力殺無赦(六四屠城),或在口語和網路上趕盡殺絶(「中國台灣」的文字霸凌)。龍生龍,鳯生鳯,阿Q的後代阿Q一番,就不足為奇了。

    從理論到實際,中國的確少一點。不過,中國真正少的,並非地圖上台灣這個彈丸之地,而是「民主」的主字上那一點。中共有9000萬黨員,一黨獨大,中國集14億人口,窮盡洪荒之力,竟然連一個小點都不可多得,從上到下,民王横行,成就了幾世代的阿Q,代代相傳。

    民王當道,民主便是奢求。在中國,中共騎在人民頭上,長手無所不在,中國人民即使到了國外,恐怕也還拖著一個無形的鎖鏈,依然身不由己。

    *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約聘専任教授

  4. viewer   在小组 2049BBS 发表文章

    蔡英文加入金马奖统独论战不接受“中国台湾”

    台湾第55届金马奖颁奖典礼星期六引爆的海峡两岸统独风波愈发激烈。台湾总统蔡英文11月18日星期天加入论战,在脸书上帖文强调,从来没有接受过“中国台湾”这个说法,也不会接受这个说法,台湾就是台湾。

    正在为11月24日台湾地方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助选的蔡英文在Facebook还表示,以11月17日的金马奖为荣,它突显了台湾的自由与多元,正是与中国不同之处,而这正是所有艺术创作能够尽情奔放的乐土。在这里不会有人因为不同言论就消失或被消音,也没有会被网路屏蔽的敏感词。这就是台湾。

    蔡英文强调,台湾是民主开放的社会,有言论自由,但导演傅榆和文化部长郑丽君的脸书被各种仇恨语言洗版灌爆,自由表达意见的人,都不应该被霸凌或者承受心理上的威胁。

    此前,凭借有关“太阳花学运”的“我们的青春,在台湾”而夺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的台湾女导演傅榆发表感言时表示,“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家可以被当成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这是我生为台湾人最大的愿望”。随即,中国大陆网上直播颁奖的节目遭暂停。

    此后,来自中国大陆的金马影帝涂们上台颁奖时讲出“中国台湾”,引爆两岸统独争辩。而中国大陆官媒也在网上发帖反击,更有“爱国”网民恶言炮轰导演傅榆。

    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随后在脸书上回应表示,台湾是亚洲最自由、民主、多元、热情的“国家”。台湾的金马奖为所有电影工作者打造一个尊重电影艺术及创作自由的国际奖项。请记得这里是台湾,不是“中国台湾”。郑丽君的帖文也随即遭到中国大陆“爱国”网民的辱骂。

  5. viewer   在小组 2049BBS 发表文章

    贸易战微妙时刻 新华社赞义和团反帝爱国不怕死

    彭斯在专访中明确指出,美中两国会不会陷入新冷战,决定权完全在中共手上,其是否愿意彻底改变自身的行为。

    面对美方多次要求中共改变行为的这类发言,北京当局显然不情愿。新华社在11月13日以标题为〈民族意识觉醒——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评论文章,称赞清末时期的义和团,“展现了百年前中国民众团结御侮的决心”。

    文中指出:“虽然义和团发起过程和组织运动具有笼统排外色彩,但义和团在抗击八国联军中所表现出来的互相联络、互相支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仍然体现出中国人民在抗击外国侵略中的决心和勇气,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转发新华社这篇文章的人民网,甚至将它归类在“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专题文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