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sential 在小组 2047
动态 帖子 2 评论 9 短评 0 收到的赞 送出的赞
  1. essential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中国军队不到一小时就能占领控制台湾总统府

    Expert says the Chinese military could seize Taiwan’s government buildings in under an hour

    https://www.nbcnews.com/now/video/expert-says-the-chinese-military-could-seize-taiwan-s-government-buildings-in-under-an-hour-211721797548

  2. essential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美国"亚太沙皇"的檄文

    美国可以领先,但是没办法垄断先进科技。中国被封锁照样可以自己建造空间站。如果美国不供应GPU,中国照样有国产替代。

  3. essential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美国"亚太沙皇"的檄文

    亚洲国家没有一个是按照美帝给的剧本发展起来的。日本也是所谓“偷窃”美国技术,跟美国打贸易战。韩国独裁了多少年。按照美帝剧本搞民主的就是菲律宾、印度这些穷国。

  4. essential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美国"亚太沙皇"的檄文

    美的的富裕是有上线的。日本触发了上限就被打压了,中国也一样是在触发了上限就被打压。所不同的是中国人口是日本的很多倍。美国给的这个屋檐太低,住不下中国这个巨人。

  5. essential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美国"亚太沙皇"的檄文

    看看霸权主义国家的说辞。除非继续让美国独霸世界,否则就是敌人。

  6. essential   在小组 2047 发表文章

    美国"亚太沙皇"的檄文

    美国一直坚信自己有能力决定中国的发展方向。 它的雄心一次又一次地落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驻华特使乔治·马歇尔希望在中国内战中促成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和平。 朝鲜战争期间,杜鲁门政府认为可以阻止毛泽东的军队渡过鸭绿江。 约翰逊政府相信北京最终会限制其对越南的介入。 在每一次事件中,中国的现实都违背了美国人的期望。随着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向中国开放,华盛顿做出了迄今为止最大、最乐观的赌注。 尼克松和他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都认为,和解会导致北京和莫斯科之间产生裂痕,并随着中国与美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最终会改变中国对自身利益的看法。 1967年秋天,尼克松在这本杂志上写道:“除非中国改变,否则世界就不会安全。因此,在我们能够影响事件的范围内,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引发变革。” 从那时起,深化商业、外交和文化联系将改变中国的内部发展和外部行为的假设就一直是美国战略的基石。 即使是美国政策圈中那些对中国意图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仍然坚信美国的实力和霸权可以轻易地将中国塑造成美国喜欢的样子。 自尼克松迈出第一步走向和解以来的近半个世纪以来,越来越明显的记录表明,华盛顿再次过于相信自己塑造中国发展轨迹的能力。 政策辩论的各方都犯了错误:自由贸易者和金融家预见到中国不可避免且日益开放,一体化主义者认为北京的野心将因与国际社会加强互动而受到抑制,而鹰派则认为中国的实力将因永久的开放而削弱。 美国的首要地位。 无论是胡萝卜还是大棒,都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动摇中国。 外交和商业接触并没有带来政治和经济开放。 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地区平衡都没有阻止北京寻求取代美国领导的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而自由国际秩序也未能像预期那样有力地吸引或约束中国。 相反,中国却走自己的路,违背了美国在此过程中的一系列期望。 这一现实需要清醒地重新思考美国对华政策。 这种重新评估会带来很多风险。 当前框架的捍卫者将警告不要破坏双边关系的稳定或引发新的冷战。 但要与北京建立更强有力、更可持续的方式以及与北京的关系,就需要诚实地了解有多少基本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 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我们美国外交政策界仍然对中国——对其经济、国内政治、安全和全球秩序的做法——抱有深深的期望,尽管反对这些观点的证据不断积累。 建立在这种期望之上的政策未能以我们想要或希望的方式改变中国。

    市场的力量

    与中国加强商业互动本应带来中国经济逐步但稳定的自由化。 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 (George H.W. Bush) 1990 年的国家安全战略将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描述为“对于中国重新走上经济改革道路的前景至关重要”。 这种说法盛行了数十年。 它促使美国在2001年决定给予中国最惠国贸易地位,在2001年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2006年建立高层经济对话,并在美国总统巴拉克领导下谈判双边投资条约 奥巴马。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货物贸易从 1986 年的不到 80 亿美元猛增到 2016 年的超过 5780 亿美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增长了 30 倍多。 然而,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的经济自由化进程陷入停滞。 与西方的预期相反,北京在变得更加富裕的同时,也加倍推行其国家资本主义模式。 持续增长并没有成为更大开放的力量,反而使中国共产党及其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合法化。 美国官员认为,债务、低效率和更发达经济的需求将迫使进一步改革。 中国官员也认识到他们的做法存在问题。 2007年,温家宝总理称中国经济“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但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让国家开放,迎接更激烈的竞争,而是一心要维持对经济的控制,而是巩固国有企业,并推行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 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和机器人等关键领域的国家技术冠军。 尽管一再做出承诺,北京仍然顶住了华盛顿和其他地方为外国公司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的压力。 它限制市场准入,迫使非中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并共享技术,同时向国家支持的国内企业提供投资和补贴。 直到最近,美国决策者和高管大多默许这种歧视。 潜在的商业利益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他们认为用保护主义或制裁来颠覆这种关系是不明智的。 相反,他们竭尽全力争取小的、渐进的让步。 但现在,曾经被视为与中国做生意的短期挫折似乎变得更加有害和持久。 美国商会去年报告称,十分之八的美国公司感觉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不如前几年,超过 60% 的公司对中国在未来三年进一步开放市场几乎没有信心或没有信心。 撬动中国经济的合作和自愿机制基本上失败了,包括特朗普政府新启动的全面经济对话。

    自由化的必要性

    增长不仅应该带来进一步的经济开放,还应该带来政治自由化。 人们认为,发展将引发良性循环,新兴的中国中产阶级要求新的权利,务实的官员则接受进一步进步所必需的法律改革。 在苏联解体以及韩国和台湾的民主转型之后,这种演变似乎尤其确定。 乔治·H·W·布什宣称:“地球上没有一个国家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进口世界商品和服务,同时在边境阻止外国思想。” 美国的政策旨在通过共享技术、促进贸易和投资、促进人文交流以及接纳数十万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来促进这一进程。 1989年天安门广场对民主抗议者的镇压让中国出现选举民主的希望变得渺茫。 然而,美国的许多专家和政策制定者仍然期望中国政府允许更大的新闻自由并允许更强大的公民社会,同时逐步在共产党内部和地方层面进行更多的政治竞争。 他们相信,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将通过进一步让中国公民接触世界并增强开放的经济激励来鼓励这种趋势。 正如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所说:“如果没有充分的思考、质疑和创造的自由,中国在与信息时代完全开放的社会竞争时将处于明显的劣势,在信息时代,国家财富的最大来源是人民的财富。” 人类思维。” 北京领导人将逐渐认识到,只有给予个人自由,中国才能在高科技的未来中繁荣发展。 但由于担心更大程度的开放会威胁到国内稳定和政权的生存,中国领导人开始寻找替代方法。 他们将天安门广场的震惊和苏联的解体视为民主化和政治竞争危险的证据。 因此,北京并没有拥抱开放的良性循环,而是通过筑起围墙和收紧国家控制来应对全球化的力量,限制而不是加强人员、思想和商业的自由流动。 本世纪对政权的额外压力——包括经济放缓、政府和军队普遍存在的腐败,以及世界其他地方民众起义的不祥例子——刺激了更多的威权主义,而不是更少。

    事实上,过去十年发生的事件甚至使人们对政治自由化的微薄希望破灭了。 2013年,一份被称为“九号文件”的共产党内部备忘录明确警告不要将“西方宪政民主”和其他“普世价值观”视为削弱、破坏稳定甚至分裂中国的“后门”。 这一指导表明美国和中国对该国政治未来的期望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正如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奥维尔·谢尔(Orville Schell)所说:“中国正在不可避免地倒退,陷入一种更让人想起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而不是1980年代邓小平的政治氛围。” 如今,针对记者、宗教领袖、学者、社会活动人士和人权律师的持续镇压没有任何减弱的迹象——仅 2015 年就有 300 多名律师、法律助理和活动人士被拘留。 通信技术并没有像许多西方人所预测的那样将权力下放给中国人民,而是加强了国家的力量,帮助中国当局控制信息流并监控公民的行为。 审查制度、拘留以及赋予政府对中国互联网广泛控制权的新网络安全法阻碍了中国“防火墙”内的政治活动。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威权主义现在包括启动“社会信用体系”的计划,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根据中国公民的政治、商业、社交和在线活动来奖励和惩罚他们。 面部识别软件,加上中国各地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甚至使国家能够在几分钟内对人们进行实际定位。

    首要地位的威慑

    美国外交和军事实力的结合——胡萝卜加大棒——旨在让北京相信,挑战美国主导的亚洲安全秩序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 正如克林顿政府 1995 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所言,华盛顿“大力推动中国参与地区安全机制,以安抚邻国并缓解其自身的安全担忧”,并得到军事关系和其他建立信任措施的支持。 这些接触模式与美国在该地区的“对冲”军事力量相结合,并得到了有能力的盟友和伙伴的支持。 人们认为,这样做的效果将是缓解亚洲的军事竞争,并进一步限制中国改变地区秩序的愿望。 北京将满足于军事自给自足,为有限的地区突发事件建立武装部队,同时将大部分资源用于国内需求。 其逻辑不仅仅是中国将把重点放在其自称的国内发展“战略机遇期”上,而大量的经济和社会挑战引起了中国高层领导人的关注。 美国政策制定者和学者还认为,中国从苏联那里学到了宝贵的教训,即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代价高昂。 因此,华盛顿不仅可以阻止中国的侵略,而且——用五角大楼的艺术术语来说——“劝阻”中国甚至不要试图参与竞争。 里根政府和布什政府的官员扎尔梅·哈利勒扎德认为,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可以“让中国领导层相信,应对挑战很难准备,而且挑战起来也极其危险”。 此外,尚不清楚中国是否能够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即使它愿意。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末,人民解放军被认为落后美国及其盟国数十年。 在此背景下,美国官员非常小心,以免陷入与中国的对抗。 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在克林顿执政期间领导五角大楼亚洲办公室时解释了这一想法:“如果我们把中国当作敌人,我们就注定会在未来成为敌人。如果我们把中国当作朋友,我们就不能 保证友谊,但我们至少可以保持更良性结果的可能性。” 即将成为国务卿的科林·鲍威尔在 2001 年 1 月的确认听证会上告诉国会,“中国不是敌人,我们的挑战是保持这种状态。” 尽管中国政府开始将更多新发现的财富投入军事力量,但它仍试图让华盛顿放心,这表明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邓小平制定的谨慎、温和的外交政策道路。 2005年,中共高级官员郑必坚在该杂志上写道,中国永远不会谋求地区霸权,并将继续致力于“和平崛起”。 2011年,在中国领导人就是否到了转变方向的激烈辩论之后,国务委员戴秉国向世界保证“和平发展是中国做出的战略选择”。 从2002年开始,美国国防部一直在制定国会授权的中国军事年度报告,但美国高级官员的共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遥远且可控的挑战。 然而,这种观点低估了中国领导层的不安全感和雄心勃勃的程度。 对北京来说,美国在亚洲的联盟和军事存在对中国在台湾、朝鲜半岛、东海和南海的利益构成了不可接受的威胁。 用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思的话说,“中国坚信……华盛顿将试图阻止新兴大国,特别是中国,实现其目标并提高其地位。” 因此,中国开始削弱美国主导的亚洲安全秩序,发展阻止美国军队进入该地区的能力,并在华盛顿与其盟友之间制造隔阂。 最终,美国的军事实力和美国的外交接触都未能阻止中国建立自己的世界一流军队。 美国在伊拉克和其他地方展示的高科技力量只会加速佛罗里达现代化的努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启动了军事改革,这将使中国军队更具杀伤力,更有能力将军事力量投射到中国境外。 据报道,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正在建造中,在南中国海有先进的新军事设施,在吉布提设有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中国正在成为美国自二战以来从未见过的军事对手。 苏联。 中国领导人不再重复邓小平的名言:为了繁荣,中国将“韬光养晦”。 习近平在2017年10月宣称“中华民族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秩序的约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建立了有助于构建全球政治和亚洲地区动态的机构和规则。 商业和航行自由、和平解决争端以及应对全球挑战的国际合作等广泛接受的规范取代了 19 世纪的势力范围。 人们认为,作为这一自由国际秩序的主要受益者,北京将在这一秩序的维护中拥有相当大的利害关系,并逐渐认为该秩序的延续对中国自身的进步至关重要。 美国的政策旨在通过欢迎中国加入领先机构并与其在全球治理和地区安全方面合作来鼓励北京的参与。 随着中国加入多边机构,美国政策制定者希望中国能够学会遵守规则,并尽快开始为维持这些机构做出贡献。 在乔治·W·布什政府期间,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令人难忘地呼吁北京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从华盛顿的角度来看,权力越大,义务就越大,特别是因为中国从该体系中获得了如此丰厚的利润。 正如奥巴马所强调的那样,“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帮助维护使他们成功的规则。” 在某些场合,中国似乎正在稳步(尽管参差不齐)地承担起这一责任。 它加入了亚太地区

    1991年加入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加入《核不扩散条约》,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参加了重大外交努力,包括六方会谈和P5+1谈判以应对核武器计划 分别是朝鲜和伊朗。 它还成为联合国反海盗和维和行动的主要贡献者。 然而,北京仍然受到美国主导的秩序的其他核心要素的威胁,并且越来越多地寻求取代它们。 对于美国及其合作伙伴不请自来的侵犯国家主权的行为尤其如此,无论是经济制裁还是军事行动。 例如,关于国际社会有权或有责任进行干预以保护人民免遭侵犯人权的自由主义规范,已经与中国捍卫其威权制度免受外国干涉的首要任务相冲突。 除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例外,中国一直忙于淡化多边制裁,保护政权免受西方的谴责,并与俄罗斯共同努力阻止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干涉主义行动。 苏丹、叙利亚、委内瑞拉、津巴布韦和其他地方的许多非民主政府都从这种阻碍中受益。 中国还着手建立自己的一套地区和国际机构——美国则在场外关注——而不是加深对现有机构的承诺。 它发起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以及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以及最引人注目的“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习近平建设连接中国的陆上和海上航线的宏伟愿景 到世界大部分地区。 这些机构和项目赋予了中国自己的议程设定和召集能力,但往往背离现有国际机构所坚持的标准和价值观。 北京明确区分其发展方式,指出与美国和欧洲大国不同,它并不要求各国接受治理改革作为接受援助的条件。 与此同时,在自己的地区,北京已着手改变安全平衡,逐步改变现状,其举措要小到足以避免引发美国的军事反应。 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水道之一南海,中国巧妙地利用海岸警卫队船只、法律战和经济胁迫来推进其主权主张。 在某些情况下,它只是占领有争议的领土或军事化人工岛屿。 尽管北京偶尔会表现出克制和战术上的谨慎,但总体方针表明其希望建立一个现代海上势力范围。 2016年夏天,中国无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仲裁庭做出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该裁决认为,根据国际法,中国在南海的广泛主张是非法的。 美国官员错误地认为,压力、耻辱和其自身对基于规则的海上秩序的渴望的某种结合将导致北京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受这一判决。 相反,中国断然拒绝了这一提议。 2017 年 7 月,裁决一年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名高级分析师在科罗拉多州阿斯彭举行的一个安全论坛上发表讲话,得出的结论是,这次经历让中国领导人“知道,他们可以藐视国际法并逃脱惩罚”。 该地区国家因经济对中国的依赖以及对美国对亚洲承诺的日益担忧而摇摆不定,未能像美国政策制定者预期的那样抵制中国的自信。 盘点 由于推动美国对华政策的假设开始变得越来越脆弱,而且美国的期望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华盛顿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 自2001年以来,打击圣战恐怖主义的斗争已经耗尽了美国国家安全机构的精力,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

    就在中国在军事、外交和商业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时候,亚洲发生了变化。 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最初将中国称为“战略竞争对手”; 然而,在 9 月 11 日的袭击事件发生后,他的 2002 年国家安全战略宣称:“世界大国发现我们站在同一边——因恐怖主义暴力和混乱的共同危险而团结在一起。” 奥巴马政府期间,曾努力将战略注意力“转向”或“再平衡”到亚洲。 但在奥巴马任期结束时,预算和人员仍然集中在其他地区——例如,在中东工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数量是在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工作的三倍。 这种战略分心给了中国发挥优势的机会,而中国日益突出的观点则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观点,即美国(以及更广泛的西方国家)正处于不可阻挡的快速衰落之中。 中国官员认为,美国多年来一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阿富汗和伊拉克代价高昂的战争努力以及华盛顿日益严重的功能失调的困扰。 习近平呼吁中国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全球领先者”。 他称赞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其他国家的新选择”。 华盛顿现在面临着现代历史上最有活力、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要正确应对这一挑战,就需要放弃长期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充满希望的想法。 特朗普政府的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通过质疑过去美国战略的假设,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但唐纳德·特朗普的许多政策——狭隘地关注双边贸易逆差、放弃多边贸易协定、质疑联盟的价值以及降低人权和外交地位——使华盛顿面临采取“ 对抗性而非竞争性; 与此同时,北京设法在不产生对抗的情况下增强竞争力。 更好方法的出发点是对美国改变中国的能力表现出新的谦逊态度。 美国亚洲战略的指南针既不是寻求孤立和削弱它,也不是试图使其变得更好。 相反,华盛顿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力量和行为,以及盟友和伙伴的力量和行为。 将政策建立在对中国更现实的假设之上将更好地促进美国的利益,并使双边关系建立在更可持续的基础上。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努力,但第一步相对简单:承认我们的政策与我们的愿望有多大差距。

  7. essential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增加人生的厚度

    过去信息不灵通。孙中山在日本娶妻纳妾恐怕宋家都不是很清楚。放在今天别说闹革命。就算是在社会上立足都难。

  8. essential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美國向總值18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加徵關稅 分析指不排除為拜登選舉手段

    马云说中美贸易战要持续20年。

    2018 + 20 = 2038。

    现在才过去6年而已。

    还有14年抗战的路要走。

  9. essential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香港年輕人抵抗中國,卻把怨氣灑在自己人身上

    香港就是被台湾人给忽悠瘸了。香港如果不是背靠中国大陆,根本就不会有亚洲金融中心、贸易中转港的地位。台湾人可以继续忽悠,最后一定会把自己也忽悠进去。

  10. essential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58炸馆 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之前的中国最早期--远古互联网 美国在中国网民心中神和天国一样存在?

    5毛是没有的。那时候政府还没感受到网络的厉害。基本上是野蛮生长。墙也没有,只是封禁了少数色情网络战。

  11. essential   在小组 2047 回复文章

    58炸馆 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之前的中国最早期--远古互联网 美国在中国网民心中神和天国一样存在?

    那时候繁体中文的资料品质还是可以的。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可以说是最早爆红的中文网络小说。IT文章也是台湾见长。中文Linux HOW-TO几乎都是繁体中文,台湾人翻译的。腾讯、阿里才刚起步。